CN105742856B - 转接卡及插头电缆总成 - Google Patents

转接卡及插头电缆总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742856B
CN105742856B CN201610073185.8A CN201610073185A CN105742856B CN 105742856 B CN105742856 B CN 105742856B CN 201610073185 A CN201610073185 A CN 201610073185A CN 105742856 B CN105742856 B CN 10574285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on pad
differential
under
differential connection
ground pla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07318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742856A (zh
Inventor
李胜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ia Labs Inc
Original Assignee
Via Technologie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TW10414199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TWI553977B/zh
Application filed by Via Technologies Inc filed Critical Via Technologies Inc
Publication of CN1057428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74285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74285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74285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6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uilt-in electrical component
    • H01R13/665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uilt-in electrical component with built-in electronic circui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8Protective earth or shield arrangements on coupling devices, e.g. anti-static shield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4/00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107/00Four or more po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一种转接卡及插头电缆总成,该转接卡包括一线路板、一接垫群组及多个接地平面。线路板具有彼此相对的上表面及下表面。接垫群组适于连接电缆的多个电线或插头的多个端子且包括在上表面的一对上差动接垫及在下表面的一对下差动接垫。这对上差动接垫分别对应这对下差动接垫上下配置。这些接地平面有间隔地叠置在上表面与下表面之间。在这对上差动接垫下方的接地平面具有对应这对上差动接垫的上开口。至少一接地平面在这对上差动接垫与这对下差动接垫之间的部分是实体的以作为屏蔽。本发明能够防止两对彼此相对的差动接垫之间的串音,且不会增加制造成本。

Description

转接卡及插头电缆总成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插头电缆总成,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插头电缆总成的转接卡及应用其的插头电缆总成。
背景技术
在计算机装置及行动装置中,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以下简称USB)界面最为常见。当计算机装置及行动装置的趋势朝向小型化、薄型化及轻量化时,近期制订的USB界面规格USB Type-C被广泛地运用在计算机装置及行动装置上。USB Type-C也同时设计来符合高阶使用和强化要求。USB Type-C能支持现有的USB 2.0、USB 3.1及USB电力传输规格,也加上更多的接垫排和可翻转的特征。由于可翻转的特征,应用于USB Type-C连接器与电缆焊接的电路板或转接板不容易确保高速信号的连接效能,上述的高速信号例如是USB 3.1Gen 1(5G bps)和Gen 2(10G bps)的高速信号。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转接卡,适用于连接插头电缆总成的电缆及插头,用以提升电性效能。
本发明提供一种插头电缆总成,其转接卡用于连接其电缆及插头,用以提升电性效能。
本发明的一种转接卡,适用于连接一插头电缆总成的一电缆及一插头。转接卡包括一线路板、一接垫群组及多个接地平面。线路板具有彼此相对的一上表面及一下表面。接垫群组适于连接电缆的多个电线或插头的多个端子。接垫群组包括一上接垫排及一下接垫排。上接垫排配置在上表面并包括一对第一上差动接垫。下接垫排配置在下表面并包括一对第一下差动接垫。这对第一上差动接垫分别对应这对第一下差动接垫上下配置。这些接地平面有间隔地叠置在上表面与下表面之间。这些接地平面中较靠近这对第一上差动接垫的接地平面具有一第一上开口,这对第一上差动接垫在第一上开口所在几何平面的正投影与第一上开口重叠,且这些接地平面之至少一在这对第一上差动接垫与这对第一下差动接垫之间的部分是实体的。
本发明的一种插头电缆总成包括一电缆、一插头及一转接卡。转接卡连接电缆及插头。转接卡包括一线路板、一接垫群组及多个接地平面。线路板具有彼此相对的一上表面及一下表面。接垫群组连接电缆的多个电线或插头的多个端子。接垫群组包括一上接垫排及一下接垫排。上接垫排配置在上表面并包括一对第一上差动接垫。下接垫排配置在下表面并包括一对第一下差动接垫。这对第一上差动接垫分别对应这对第一下差动接垫上下配置。这些接地平面有间隔地叠置在上表面与下表面之间。这些接地平面中较靠近这对第一上差动接垫的接地平面具有一第一上开口,这对第一上差动接垫在第一上开口所在几何平面的正投影与第一上开口重叠,且这些接地平面之至少一在这对第一上差动接垫与这对第一下差动接垫之间的部分是实体的。
基于上述,在本发明中,通过在将转接卡的成对的接收差动接垫下方的一接地平面形成至少一开口,以达成阻抗匹配,且同时至少另一接地平面不形成开口,以防止两对彼此相对的差动接垫(例如成对的传送差动接垫与成对的接收差动接垫)之间的串音。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一种插头电缆总成的立体图。
图2是图1的插头电缆总成的局部俯视图。
图3是图1的插头电缆总成的接脚排列。
图4是图2的转接卡的剖面示意图。
图5是图4的转接卡的这对第一上差动接垫、接地平面及这对第一下差动接垫的局部立体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转接卡的剖面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转接卡的剖面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转接卡的剖面示意图。
其中,附图中符号的简单说明如下:
10:插头电缆总成
12:电缆
12a:电线
14:插头
14a:端子
16:转接板
100:线路板
100a:上表面
100b:下表面
101:图案化导电层
102:介电层
110:接垫
120a、120b、120c、120d:接地平面
121:第一上开口
121a:第一上次开口
122:第一下开口
122a:第一下次开口
123:第二上开口
123a:第二上次开口
124:第二下开口
124a:第二下次开口
PG:接垫群组
UPL:上接垫排
UDP1:第一上差动接垫
UDP2:第二上差动接垫
LPL:下接垫排
LDP1:第一下差动接垫
LDP2:第二下差动接垫。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考图1及图2,在本实施例中,插头电缆总成10可符合USB Type-C界面规格的插头电缆总成。插头电缆总成10包括电缆12、插头14和转接板16。转接卡16连接电缆12及插头14,使得电缆12经由转接卡16而电性连接至插头14。具体而言,转接卡16包括一线路板100及多个接垫110,且这些接垫110位于线路板100的两面。电缆12的多个电线12a分别连接至转接卡16的多个接垫110,而插头14的多个端子14a分别连接至转接卡16的多个接垫110。
请参考图2及图3,当插头电缆总成10符合USB Type-C规格的插头电缆总成时,图2的用于连接电缆12的这些电线12a或用于连接插头14的这些端子14a的这些接垫16a的电性设定如图3所示。GND代表接地。TX1+及TX1-代表一传送差动对,RX1+及RX1-代表一接收差动对,TX2+及TX2-代表另一传送差动对,RX2+及RX2-代表另一接收差动对,D+及D-代表USB2.0以下规格的传送/接收差动对。其中TX传送差动对、RX接收差动对以全双工模式进行;D传送/接收差动对以半双功传输模式进行。Vbus代表电源,CC代表连接至电缆以建立信号方向,SBU1及SBU2代表依照USB规格所定义的边带使用,VCONN代表供电电子。详细的USB Type-C规格可从规格制订者的官方网站得知。
请参考图4,转接卡16包括一线路板100,其是由多个图案化导电层101及多个介电层102所交替叠合而成,而这些接垫110是由对应的最外面的图案化导电层101所构成。在本实施例中,转接卡16的线路板100例如是所谓的四层板,即具有四个图案化导电层101的线路板。线路板100具有一上表面100a及与上表面100a相对的一下表面100b。转接卡16包括一接垫群组PG及多个接地平面120a、120b。接垫群组PG由多个如图1所示的接垫110所组成,用以连接电缆12的多个电线12a或插头14的多个端子14a。接垫群组PG包括一上接垫排UPL及一下接垫排LPL,其亦由多个接垫110所组成。接垫群组PG的上接垫排UPL及下接垫排LPL的这些接垫110的电性设定符合USB TYPE-C规格,如图3所示。各接地平面可占据所在图案化导电层101的部分区域,而所在图案化导电层101的其他区域可依需求分布电源平面或信号线。
请参考图4,上接垫排UPL配置在转接板16的线路板100的上表面100a并包括一对第一上差动接垫UDP1。下接垫排LPL配置在转接板16的线路板100的下表面100b并包括一对第一下差动接垫LDP1。这对第一上差动接垫UDP1分别对应这对第一下差动接垫LDP1上下配置。在一实施例中,这对第一上差动接垫UDP1分别对准这对第一下差动接垫LDP1,即在这两对上、下差动接垫在接面平面上的投影是重叠的。这些接地平面120a、120b有间隔地叠置在上表面100a与下表面100b之间。此外,请参考图5,以这对第一上差动接垫UDP1及这对第一下差动接垫LDP1为例,这些接地平面120a、120b位于这对第一上差动接垫UDP1及这对第一下差动接垫LDP1之间。
请参考图4及图5,当这对第一上差动接垫UDP1是接收差动对RX2+及RX2-,而这对第一下差动接垫LDP1是传送差动对TX2+及TX2-时,较靠近这对第一上差动接垫UDP1的接地平面120a可具有一第一上开口121,且这对第一上差动接垫UDP1在第一上开口121所在几何平面的正投影与第一上开口121重叠。由于通过第一上差动接垫UDP1的接收差动对RX2+及RX2-较弱、且易受到干扰,因此,可通过第一上开口121提高接地平面120a、120b与这对第一上差动接垫UDP1之间耦合的特征阻抗(character impedance),以尽可能地维持差动信号路径的阻抗匹配(impedance matching)。同时,另一接地平面120b在这对第一上差动接垫UDP1与这对第一下差动接垫LDP1之间的部分是实体的,意即另一接地平面120b没有上述的第一上开口121,因而提供这对第一上差动接垫UDP1与这对第一下差动接垫LDP1之间的屏蔽,以预防这对第一上差动接垫UDP1与这对第一下差动接垫LDP1之间的串音(crosstalk)。
请再参考图4,在本实施例中,上接垫排UPL还包括一对第二上差动接垫UDP2,下接垫排LPL包括一对第二下差动接垫LDP2,这对第二上差动接垫UDP2分别对应这对第二下差动接垫LDP2上下配置。在一实施例中,这对第二上差动接垫UDP2分别对准这对第二下差动接垫LDP2,即在这两对上、下差动接垫在接面平面上的投影是重叠的。当这对第二上差动接垫UDP2是传送差动对TX1+及TX1-,而这对第二下差动接垫LDP2是接收差动对RX1+及RX1-时,这些接地平面120a、120b中较靠近这对第二下差动接垫LDP2的接地平面(即接地平面120b)具有一第二下开口124,且这对第二下差动接垫LDP2在第二下开口124所在几何平面的正投影与第二下开口124重叠。
请再参考图6,相较于图4的实施例,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一上开口121包括一对上次开口121a,且这对第一上差动接垫UDP1在这些第一上次开口121a所在几何平面的正投影分别与这些第一上次开口121a重叠。相似地,第二下开口124包括一对第二下次开口124a,且这对第二下差动接垫LDP2在这些第二下次开口124a所在几何平面的正投影分别与这些第二下次开口124a重叠。
请参考图7,相较于图4的实施例,在另一实施例中,转接卡16的线路板100例如是所谓的六层板,即具有六个图案化导电层101的线路板。转接卡16包括四个接地平面120a、120b、120c、120d。当这对第一上差动接垫UDP1是接收差动对RX2+及RX2-,而这对第一下差动接垫LDP1是传送差动对TX2+及TX2-时,为了提高特征阻抗以维持差动信号路径的阻抗匹配,这些接地平面120a、120b、120c、120d中较靠近这对第一上差动接垫UDP1的接地平面(即接地平面120a)具有一第一上开口121,这对第一上差动接垫UDP1在第一上开口121所在几何平面的正投影与第一上开口121重叠。在本实施例中,较靠近这对第一上差动接垫UDP1者的接地平面120a、120b各具有一第一上开口121。另一方面,为了提高特征阻抗以维持差动信号路径的阻抗匹配,这些接地平面120a、120b、120c、120d中较靠近这对第一下差动接垫LDP1的接地平面(即接地平面120d)具有一第一下开口122,这对第一下差动接垫LDP1在第一下开口122所在几何平面的正投影与第一下开口122重叠。值得注意的是,由于通过第一上差动接垫UDP1的接收差动对RX2+及RX2-较弱、且易受到干扰,因此具有第一上开口121的接地平面120a、120b的层数大于具有第一下开口122的接地平面120d的层数。换言之,这些第一上开口121的数量大于这些第一下开口122的数量,以有效提高接收差动对与接地平面之间的特征阻抗,进而维持差动信号路径的阻抗匹配。另一方面,接地平面120c在这对第一上差动接垫UDP1与这对第一下差动接垫LDP1之间的部分是实体的,意即接地平面120c没有上述的第一上开口121或第一下开口122,因而提供这对第一上差动接垫UDP1与这对第一下差动接垫LDP1之间的屏蔽,以预防这对第一上差动接垫UDP1与这对第一下差动接垫LDP1之间的串音(crosstalk)。
请参考图7,在本实施例中,相似地,当这对第二上差动接垫UDP2是传送差动对TX1+及TX1-,而这对第二下差动接垫LDP2是接收差动对RX1+及RX1-时,为了提高特征阻抗以维持差动信号路径的阻抗匹配,这些接地平面120a、120b、120c、120d中较靠近这对第二下差动接垫LDP2的接地平面(即接地平面120d)具有一第二下开口124,这对第二下差动接垫LDP2在第二下开口124所在几何平面的正投影与第二下开口124重叠。在本实施例中,较靠近这对第二下差动接垫LDP2者的接地平面120c、120d各具有一第二下开口124。另一方面,为了提高特征阻抗以维持差动信号路径的阻抗匹配,这些接地平面120a、120b、120c、120d中较靠近这对第二上差动接垫UDP2的接地平面(即接地平面120a)具有一第二上开口123,这对第二上差动接垫UDP2在第二上开口123所在几何平面的正投影与第二上开口123重叠。值得注意的是,由于通过第二下差动接垫LDP2的接收差动对RX1+及RX1-较弱、且易受到干扰,因此具有第二下开口124的接地平面120c、120d的层数大于具有第二上开口123的接地平面120a的数量。换言之,这些第二下开口124的数量大于这些第二上开口123的数量,以有效提高接收差动对与接地平面之间的特征阻抗,进而维持差动信号路径的阻抗匹配。另一方面,接地平面120b在这对第二上差动接垫UDP2与这对第二下差动接垫LDP2之间的部分是实体的,意即接地平面120c没有上述的第二上开口123或第二下开口124,因而提供这对第二上差动接垫UDP2与这对第二下差动接垫LDP2之间的屏蔽,以预防这对第二上差动接垫UDP2与这对第二下差动接垫LDP2之间的串音。
请再参考图8,相较于图7的实施例,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一上开口121包括一对第一上次开口121a,且这对第一上差动接垫UDP1在这些第一上次开口121a所在几何平面的正投影分别与这些第一上次开口121a重叠。第一下开口122包括一对第一下次开口122a,且这对第一下差动接垫LDP1在这些第一下次开口122a所在几何平面的正投影分别与这些第一下次开口122a重叠。第二上开口123包括一对第二上次开口123a,且这对第二上差动接垫UDP2在这些第二上次开口123a所在几何平面的正投影分别与这些第二上次开口123a重叠。第二下开口124包括一对第二下次开口124a,且这对第二下差动接垫LDP2在这些第二下次开口124a所在几何平面的正投影分别与这些第二下次开口124a重叠。
在上文中所提到的“上”或“下”的用语仅用于说明元件之间的差异,但本发明的差动接垫、接地开口以及通过差动接垫的差动信号并不以此为限。
综上所述,在本发明中,通过在将转接卡的成对的接收差动接垫下方的一接地平面形成至少一开口,以达成阻抗匹配,且同时至少另一接地平面不形成开口,以防止两对彼此相对的差动接垫(例如成对的传送差动接垫与成对的接收差动接垫)之间的串音。在制程上,仅需在形成接地平面的同时形成开口即可达到效果,无须增加转接卡的制造步骤,因此不会增加制造成本。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的范围,任何熟悉本项技术的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可在此基础上做进一步的改进和变化,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以本申请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24)

1.一种转接卡,其特征在于,适用于连接一插头电缆总成的一电缆及一插头,该转接卡包括:
一线路板,具有彼此相对的一上表面及一下表面;
一接垫群组,适于连接该电缆的多个电线或该插头的多个端子,该接垫群组包括:
一上接垫排,配置在该上表面并包括一对第一上差动接垫及一对第二上差动接垫,其中该对第二上差动接垫在该对第一上差动接垫的一侧;以及
一下接垫排,配置在该下表面并包括一对第一下差动接垫及一对第二下差动接垫,其中该对第二下差动接垫在该对第一下差动接垫的一侧,该对第一上差动接垫分别对应该对第一下差动接垫上下配置,该对第二上差动接垫分别对应该对第二下差动接垫上下配置;以及
多个接地平面,有间隔地叠置在该上表面与该下表面之间,其中所述接地平面中较靠近该对第一上差动接垫的接地平面具有一第一上开口,该对第一上差动接垫在该第一上开口所在几何平面的正投影与该第一上开口重叠,且所述接地平面的至少一个在该对第一上差动接垫与该对第一下差动接垫之间的部分是实体的,
其中,该对第一上差动接垫及该对第二下差动接垫是接收差动对,而该对第一下差动接垫及该对第二上差动接垫是传送差动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接卡,其特征在于,该第一上开口包括一对第一上次开口,且该对第一上差动接垫在所述第一上次开口所在几何平面的正投影分别与所述第一上次开口重叠。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接卡,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地平面中较靠近该对第一下差动接垫的接地平面具有一第一下开口,该对第一下差动接垫在该第一下开口所在几何平面的正投影与该第一下开口重叠。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接卡,其特征在于,具有该第一上开口的所述接地平面的数量大于具有该第一下开口的所述接地平面的数量。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接卡,其特征在于,该第一上开口包括一对第一上次开口,该第一下开口包括一对第一下次开口,该对第一上差动接垫在所述第一上次开口所在几何平面的正投影分别与所述第一上次开口重叠,且该对第一下差动接垫在所述第一下次开口所在几何平面的正投影分别与所述第一下次开口重叠。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接卡,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地平面中较靠近该对第二下差动接垫的接地平面具有一第二下开口,该对第二下差动接垫在该第二下开口所在几何平面的正投影与该第二下开口重叠,且该对第二上差动接垫与该对第二下差动接垫之间具有该实体的接地平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转接卡,其特征在于,该第一上开口包括一对第一上次开口,该第二下开口包括一对第二下次开口,该对第一上差动接垫在所述第一上次开口所在几何平面的正投影分别与所述第一上次开口重叠,且该对第二下差动接垫在所述第二下次开口所在几何平面的正投影分别与所述第二下次开口重叠。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转接卡,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地平面中较靠近该对第一下差动接垫的接地平面具有一第一下开口,所述接地平面中较靠近该对第二上差动接垫的接地平面具有一第二上开口,该对第一下差动接垫在该第一下开口所在几何平面的正投影与该第一下开口重叠,该对第二上差动接垫在该第二上开口所在几何平面的正投影与该第二上开口重叠。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转接卡,其特征在于,具有该第一上开口的所述接地平面的数量大于具有该第一下开口的所述接地平面的数量,且具有该第二下开口的所述接地平面的数量大于具有该第二上开口的所述接地平面的数量。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转接卡,其特征在于,该第一上开口包括一对第一上次开口,该第一下开口包括一对第一下次开口,该第二上开口包括一对第二上次开口,该第二下开口包括一对第二下次开口,该对第一上差动接垫在所述第一上次开口所在几何平面的正投影分别与所述第一上次开口重叠,该对第一下差动接垫在所述第一下次开口所在几何平面的正投影分别与所述第一下次开口重叠,该对第二上差动接垫在所述第二上次开口所在几何平面的正投影分别与所述第二上次开口重叠,且该对第二下差动接垫在所述第二下次开口所在几何平面的正投影分别与所述第二下次开口重叠。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接卡,其特征在于,该上接垫排及该下接垫排符合USBTYPE-C规格。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接卡,其特征在于,该对第一上差动接垫分别对准该对第一下差动接垫。
13.一种插头电缆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电缆;
一插头;以及
一转接卡,连接该电缆及该插头,该转接卡包括:
一线路板,具有彼此相对的一上表面及一下表面;
一接垫群组,连接该电缆的多个电线,该接垫群组包括:
一上接垫排,配置在该上表面并包括一对第一上差动接垫及一对第二上差动接垫,其中该对第二上差动接垫在该对第一上差动接垫的一侧;以及
一下接垫排,配置在该下表面并包括一对第一下差动接垫及一对第二下差动接垫,其中该对第二下差动接垫在该对第一下差动接垫的一侧,该对第一上差动接垫分别对应该对第一下差动接垫上下配置,该对第二上差动接垫分别对应该对第二下差动接垫上下配置;以及
多个接地平面,有间隔地叠置在该上表面与该下表面之间,其中所述接地平面中较靠近该对第一上差动接垫的接地平面具有一第一上开口,该对第一上差动接垫在该第一上开口所在几何平面的正投影与该第一上开口重叠,且所述接地平面的至少一个在该对第一上差动接垫与该对第一下差动接垫之间的部分是实体的,
其中,该对第一上差动接垫及该对第二下差动接垫是接收差动对,而该对第一下差动接垫及该对第二上差动接垫是传送差动对。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插头电缆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地平面中较靠近该对第一下差动接垫的接地平面具有一第一下开口,该对第一下差动接垫在该第一下开口所在几何平面的正投影与该第一下开口重叠。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插头电缆总成,其特征在于,具有该第一上开口的所述接地平面的数量大于具有该第一下开口的所述接地平面的数量。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插头电缆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地平面中较靠近该对第二下差动接垫的接地平面具有一第二下开口,该对第二下差动接垫在该第二下开口所在几何平面的正投影与该第二下开口重叠,且该对第二上差动接垫与该对第二下差动接垫之间具有该实体的接地平面。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插头电缆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地平面中较靠近该对第一下差动接垫的接地平面具有一第一下开口,所述接地平面中较靠近该对第二上差动接垫的接地平面具有一第二上开口,该对第一下差动接垫在该第一下开口所在几何平面的正投影与该第一下开口重叠,该对第二上差动接垫在该第二上开口所在几何平面的正投影与该第二上开口重叠。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插头电缆总成,其特征在于,具有该第一上开口的所述接地平面的数量大于具有该第一下开口的所述接地平面的数量,且具有该第二下开口的所述接地平面的数量大于具有该第二上开口的所述接地平面的数量。
19.一种插头电缆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电缆;
一插头;以及
一转接卡,连接该电缆及该插头,该转接卡包括:
一线路板,具有彼此相对的一上表面及一下表面;
一接垫群组,连接该插头的多个端子,该接垫群组包括:
一上接垫排,配置在该上表面并包括一对第一上差动接垫及一对第二上差动接垫,其中该对第二上差动接垫在该对第一上差动接垫的一侧;以及
一下接垫排,配置在该下表面并包括一对第一下差动接垫及一对第二下差动接垫,其中该对第二下差动接垫在该对第一下差动接垫的一侧,该对第一上差动接垫分别对应该对第一下差动接垫上下配置,该对第二上差动接垫分别对应该对第二下差动接垫上下配置;以及
多个接地平面,有间隔地叠置在该上表面与该下表面之间,其中所述接地平面中较靠近该对第一上差动接垫的接地平面具有一第一上开口,该对第一上差动接垫在该第一上开口所在几何平面的正投影与该第一上开口重叠,且所述接地平面的至少一个在该对第一上差动接垫与该对第一下差动接垫之间的部分是实体的,
其中,该对第一上差动接垫及该对第二下差动接垫是接收差动对,而该对第一下差动接垫及该对第二上差动接垫是传送差动对。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插头电缆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地平面中较靠近该对第一下差动接垫的接地平面具有一第一下开口,该对第一下差动接垫在该第一下开口所在几何平面的正投影与该第一下开口重叠。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插头电缆总成,其特征在于,具有该第一上开口的所述接地平面的数量大于具有该第一下开口的所述接地平面的数量。
22.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插头电缆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地平面中较靠近该对第二下差动接垫者的接地平面有一第二下开口,该对第二下差动接垫在该第二下开口所在几何平面的正投影与该第二下开口重叠,且该对第二上差动接垫与该对第二下差动接垫之间具有该实体的接地平面。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插头电缆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地平面中较靠近该对第一下差动接垫的接地平面具有一第一下开口,所述接地平面中较靠近该对第二上差动接垫的接地平面具有一第二上开口,该对第一下差动接垫在该第一下开口所在几何平面的正投影与该第一下开口重叠,该对第二上差动接垫在该第二上开口所在几何平面的正投影与该第二上开口重叠。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插头电缆总成,其特征在于,具有该第一上开口的所述接地平面的数量大于具有该第一下开口的所述接地平面的数量,且具有该第二下开口的所述接地平面的数量大于具有该第二上开口的所述接地平面的数量。
CN201610073185.8A 2015-09-02 2016-02-02 转接卡及插头电缆总成 Active CN10574285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562213602P 2015-09-02 2015-09-02
US62/213,602 2015-09-02
TW104141990A TWI553977B (zh) 2015-09-02 2015-12-14 轉接卡及插頭電纜總成
TW104141990 2015-12-1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742856A CN105742856A (zh) 2016-07-06
CN105742856B true CN105742856B (zh) 2018-05-18

Family

ID=562447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073185.8A Active CN105742856B (zh) 2015-09-02 2016-02-02 转接卡及插头电缆总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74285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921101B (zh) * 2016-11-16 2019-06-04 威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转接卡及插头电缆总成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746730Y (zh) * 2004-10-09 2005-12-14 威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讯号传输结构
US7244126B2 (en) * 2005-12-09 2007-07-17 Tyco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a circuit board with controlled impedance
CN101472388B (zh) * 2007-12-26 2011-04-13 仁宝电脑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线路板的布局结构
WO2011007660A1 (ja) * 2009-07-13 2011-01-20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信号線路及び回路基板
CN102300400A (zh) * 2010-06-25 2011-12-28 智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低电容的电路板结构
CN102387657A (zh) * 2010-08-31 2012-03-21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电路板
JP2015133288A (ja) * 2014-01-15 2015-07-23 日立金属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付きケーブル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742856A (zh) 2016-07-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921101B (zh) 转接卡及插头电缆总成
US7667138B2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with flexible flat cable for high-speed signal transmission
TWI553977B (zh) 轉接卡及插頭電纜總成
TWI375375B (en) Crosstalk compensation with balancing capacitance system and method
US8083546B2 (en) Electric connector and electric assembly
JP5009388B2 (ja) レセプタクル、プリント配線板、及び電子機器
US20090166082A1 (en) Anti-electromagnetic-interference signal transmission flat cable
CN204179445U (zh) 电连接器之转接装置
CN103548214A (zh) 高速输入/输出连接接口元件、线缆组件和串扰减小的互连***
US10116072B2 (en) Printed circuit board assembly
TWM608347U (zh) 雙排焊線結構
TWM496274U (zh) 連接器之改良
CN107635389B (zh) 一种能降低辐射的服务器机箱、服务器
TWI794231B (zh) 具有絕緣體薄片的電氣元件
US10490320B2 (en) Long straight high-frequency transmission cable
CN105742856B (zh) 转接卡及插头电缆总成
TWI622234B (zh) 轉接卡及插頭電纜總成
TWI604665B (zh) Electrical connection
CN214957642U (zh) 单排焊线结构
TWI599125B (zh) High-frequency signal double cable adapter
CN104882702B (zh) 二合一连接器的改良结构
CN205282687U (zh) 改良式连接器
CN111262061A (zh) 差动信号电连接组件及可传送差动信号的电路板
CN103716986B (zh) 电路板及其成型方法
TWI578863B (zh) 印刷電路板結構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624

Address after: 7th Floor, 529 Zhongzheng Road, Xindian District, Xinbei City, Taiwan, China

Patentee after: VIA LABS Inc.

Address before: Taiwan Xindian District, New Taipei City Chinese Road No. 533 8 floor

Patentee before: Via Technologies,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