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703815A - 基于闭环发送分集模式下的均衡方法、均衡设备及相应*** - Google Patents

基于闭环发送分集模式下的均衡方法、均衡设备及相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703815A
CN105703815A CN201410710036.9A CN201410710036A CN105703815A CN 105703815 A CN105703815 A CN 105703815A CN 201410710036 A CN201410710036 A CN 201410710036A CN 105703815 A CN105703815 A CN 10570381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channel
data vector
equalizer
sending termi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710036.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703815B (zh
Inventor
陈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nxin Technology Co ltd
Qingdao Weixua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eadcor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eadcor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Leadcor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710036.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703815B/zh
Publication of CN1057038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70381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70381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70381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基于闭环发送分集模式下的均衡方法、均衡设备及相应***,该方法包括:根据与数据发送端上处于基于闭环发送分集模式下的第一天线对应的第一信道循环矩阵、与数据发送端上处于基于闭环发送分集模式下的第二天线对应的第二信道循环矩阵、第二天线与第一天线之间的相位差以及数据接收端所接收的数据向量,基于空间复用均衡器,对在数据发送端和数据接收端之间进行数据传输时所产生的干扰进行均衡处理,以估计得到数据发送端所发送的数据向量。本发明实施例能够消除配置为开环发送分集模式的其他物理信道,对配置为闭环发送分集模式的物理信道所带来的干扰。

Description

基于闭环发送分集模式下的均衡方法、均衡设备及相应***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闭环发送分集模式下的均衡方法、均衡器及相应***。
背景技术
在WCDMA/HSDPA(WidebandCodeDivisionMultipleAccess/HighSpeedDownlinkPacketAccess,宽带码分多址/高速下行分组接入)***中,为了保持正交性,各物理信道之间采用了不同的正交码进行扩频,从而互不干扰。然而,在无线环境中,由于受到障碍物的反射、折射、衍射等影响,无线信号传播存在多径衰落,即:数据发送端所发送的同一无线信号会通过多条不同时延的传播路径到达数据接收端,且各条传播路径上的信号幅度和相位随时间而变化。
由于无线信号传输中的多径效应会破坏各物理信道之间的正交性,是制约接收机解调性能的主要因素之一,为此,WCDMA/HSDPA***常在数据接收端设计一个均衡器,用于对抗多径效应所带来的干扰,如:LMMSE(LinearMinimumMeanSquareError,线性最小均方误差)均衡器。均衡器的基本原理是对多径信道进行重构,消除接收信号中多径信道的影响,进而恢复各物理信道之间的正交性。
另外,分集技术是对付信道衰落的有效手段之一。因此,WCDMA/HSDPA***除了支持单天线发送模式,还支持开环发送分集模式和闭环发送分集模式。闭环发送分集是指数据发送端在两天线上发送相同的数据,数据接收端将两天线的相位差反馈至数据发送端,数据发送端根据反馈结果调整两天线发送数据的相位,使其尽可能同相发送。
按照3GPP(The3rdGenerationPartnershipProject,第三代移动通信伙伴计划)物理层协议规定,当DPCH/HS-PDSCH(专用物理信道/高速物理下行共享信道,DedicatedPhysicalChannel/HighSpeedPhysicalDownlinkSharedChannel)配置为闭环发送分集模式时,其他物理信道只能配置为开环发送分集模式。但是,现有的置备在数据接收端上的均衡器,无法同时消除被配置为开环发送分集模式和闭环发送分集模式的物理信道上的多径效应,从而使得各物理信道之间的正交性受到了破坏,被配置为开环发送分集模式的物理信道会干扰被配置为闭环发送分集模式的物理信道的解调。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闭环发送分集模式下的均衡方法、均衡设备及相应***,以在数据接收端进行发送数据解调时,能够消除配置为开环发送分集模式的其他物理信道,对配置为闭环发送分集模式的物理信道所带来的干扰。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闭环发送分集模式下的均衡方法,该方法包括:
获取与数据发送端上处于基于闭环发送分集模式下的第一天线对应的第一信道循环矩阵、与数据发送端上处于基于闭环发送分集模式下的第二天线对应的第二信道循环矩阵、所述第二天线与所述第一天线之间的相位差以及数据接收端所接收的数据向量;
根据所述第一信道循环矩阵、所述第二信道循环矩阵、所述相位差、所述数据向量以及空间复用均衡器,对在所述数据发送端和所述数据接收端之间进行数据传输时所产生的干扰进行均衡处理,以估计得到数据发送端所发送的数据向量。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基于闭环发送分集模式下的均衡设备,该设备包括:
参数获取模块,获取与数据发送端上处于基于闭环发送分集模式下的第一天线对应的第一信道循环矩阵、与数据发送端上处于基于闭环发送分集模式下的第二天线对应的第二信道循环矩阵、所述第二天线与所述第一天线之间的相位差以及数据接收端所接收的数据向量;
均衡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信道循环矩阵、所述第二信道循环矩阵、所述相位差、所述数据向量以及空间复用均衡器,对在所述数据发送端和所述数据接收端之间进行数据传输时所产生的干扰进行均衡处理,以估计得到数据发送端所发送的数据向量。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该***包括:数据发送端和数据接收端;其中,所述数据发送端与所述数据接收端基于多条物理信道进行数据传输;
在基于所述多条物理信道进行数据传输时采用闭环发送分集模式;或者
在基于所述多条物理信道中的第一部分信道进行数据传输时采用闭环发送分集模式,在基于所述多条物理信道中的第二部分信道进行数据传输时采用开环发送分集模式下;
所述数据接收端包括上述所述的均衡设备。
本发明实施例基于空间复用均衡器,对在数据发送端和数据接收端之间进行数据传输时所产生的干扰进行均衡处理,进而解调出数据发送端所发送的数据向量。这样的好处在于:在数据接收端与数据发送端进行多条物理信道传输,且一些物理信道被配置为闭环发送分集模式,另一些物理信道被配置为开环分集发送模式这样一种具体应用场景下,可以基于空间复用均衡器,同时消除配置为开环和闭环分集发送模式下的物理信道所带来的多径干扰,以解调出发送数据,从而解决了配置为开环发送分集模式的物理信道,对配置为闭环发送分集模式的物理信道带来干扰的问题,增强接收机的解调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闭环发送分集模式下的单天线均衡方法示意图;
图2A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基于闭环发送分集模式下的均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B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第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的均衡方法示意图;
图2C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第二种优选实施方式中的均衡方法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对STTD基于空间复用均衡器进行均衡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基于闭环发送分集模式下的均衡设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目前,在基于闭环发送分集模式下进行数据传输的情况下,数据发送端是基于两根天线来发送数据的,所述两根天线中的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发送的数据是相同,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存在相位差,故接收端接收的数据用数学公式可以表示如下:
r=h1d+h2ωd+η
其中,数据接收端所接收的数据向量r=[r(0),r(1),…,r(2N-1)]T;数据发送端分别基于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发送的数据向量d=[d(0),d(1),…,d(N-1)]T;噪声向量η=[η(0),η(1),…,η(2N-1)]T
第一天线对应的第一信道循环矩阵h1和第二天线对应的第二信道循环矩阵h2分别如下:
h 1 = h 1 ( 0 ) 0 . . . 0 h 1 ( L - 1 ) . . . h 1 ( 2 ) h 1 ( 1 ) h 1 ( 1 ) h 1 ( 0 ) 0 0 0 h 1 ( L - 1 ) . . . h 1 ( 2 ) . . . h 1 ( 1 ) h 1 ( 0 ) 0 . . . . . . . . . . . . h 1 ( L - 2 ) . . . h 1 ( 1 ) h 1 ( 0 ) . . . 0 0 h 1 ( L - 1 ) h 1 ( L - 1 ) h 1 ( L - 2 ) . . . . . . . . . 0 0 0 0 . . . . . . . . . h 1 ( 1 ) h 1 ( 0 ) 0 0 . . . . . . h 1 ( L - 1 ) h 1 ( L - 2 ) . . . h 1 ( 1 ) h 1 ( 0 ) 0 0 . . . 0 h 1 ( L - 1 ) h 1 ( L - 2 ) . . . h 1 ( 1 ) h 1 ( 0 ) ( 2 N ) × N
h 2 = h 2 ( 0 ) 0 . . . 0 h 2 ( L - 1 ) . . . h 2 ( 2 ) h 2 ( 1 ) h 2 ( 1 ) h 2 ( 0 ) 0 0 0 h 2 ( L - 1 ) . . . h 2 ( 2 ) . . . h 2 ( 1 ) h 2 ( 0 ) 0 . . . . . . . . . . . . h 2 ( L - 2 ) . . . h 2 ( 1 ) h 2 ( 0 ) . . . 0 0 h 2 ( L - 1 ) h 2 ( L - 1 ) h 2 ( L - 2 ) . . . . . . . . . 0 0 0 0 . . . . . . . . . h 2 ( 1 ) h 2 ( 0 ) 0 0 . . . . . . h 2 ( L - 1 ) h 2 ( L - 2 ) . . . h 2 ( 1 ) h 2 ( 0 ) 0 0 . . . 0 h 2 ( L - 1 ) h 2 ( L - 2 ) . . . h 2 ( 1 ) h 2 ( 0 ) ( 2 N ) × N
N为每次进入均衡器的数据长度,L为多径信道的径数。由于两发送天线(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的相位差ω在一个时隙内保持不变,而一次均衡所取的数据为小于一个时隙的码片(例如是五分之一时隙的码片),故ω为一标量。
由于两天线的发送数据相同,公式r=h1d+h2ωd+η又可写成
r=(h1+h2ω)d+η
也就是说,基于闭环发送分集模式的数据发送可等效为基于单天线的数据发送,即:将h1+h2ω视为一个信道循环矩阵,将d视为数据发送端所发送的数据向量。因此,闭环发送分集可按单天线的方式进行均衡。
如图1所示,基于闭环发送分集模式下的均衡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相位差ω乘上第二信道循环矩阵h2,得到ωh2
2、将ωh2加上第一信道循环矩阵h1,得到h1+h2ω;
3、将h1+h2ω和数据接收端所接收的数据向量r送入单天线均衡器,得到LMMSE估计值单天线的均衡公式为
d ^ = ( ( h 1 + h 2 ω ) H ( h 1 + h 2 ω ) + σ 2 I ) - 1 ( h 1 + h 2 ω ) H r
其中,σ2为高斯白噪声的方差,I为单位向量。
由此可见,对于“在数据发送端与数据接收端之间基于多条物理信道进行数据传输时,其中的一部分信道被配置为闭环发送分集模式,另一部分信道被配置为开环发送分集模式”这样一种特定情况,如果依然在数据接收端设计一个单天线均衡器,虽然可以消除闭环发送分集模式下的物理信道上的多径干扰,但是却无法消除开环发送分集模式下的物理信道上的多径干扰。为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闭环发送分集模式下的均衡方案,以使得在上述特定情况下,能够设计出一种均衡设备能够同时消除基于两种发送分集模式下的物理信道上的多径干扰。
实施例一
图2A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基于闭环发送分集模式下的均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可适用于由数据发送端和数据接收端组成的传输***,该***中发送端与接收端可基于多条物理信道进行数据传输,其中一部分物理信道的数据发送模式被配置为闭环发送分集模式,而其他一部分物理信道的数据发送模式被配置为开环发送分集模式,或者全部的物理信道的数据发送模式均被配置为闭环发送分集模式。所述均衡方法可由基于闭环发送分集模式下的均衡设备实现,该设备可被置备在传输***的数据接收端,由软件和/或硬件实现。
特别的,本实施例提供的基于闭环发送分集模式下的均衡方法尤为适用于如下这样一种具体的应用场景:传输***中的DPCH/HS-PDSCH被配置为闭环发送分集模式时,其他物理信道均被配置为开环发送分集模式,开环发送分集模式包括TSTD(TimeSwitchedTransmitDiversity,时间切换发送分集)和STTD(SpaceTimeTransmitDiversity,空时发送分集)。其中,TSTD只可用于SCH(SynchronizationChannel,同步信道)。在此应用场景下,基于闭环发送分集模式下的均衡方法所应用的信道是DPCH/HS-PDSCH。参见图2A,该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操作:
操作210、获取与数据发送端上处于基于闭环发送分集模式下的第一天线对应的第一信道循环矩阵、与数据发送端上处于基于闭环发送分集模式下的第二天线对应的第二信道循环矩阵、第二天线与第一天线之间的相位差ω以及数据接收端所接收的数据向量。
操作220、根据第一信道循环矩阵、第二信道循环矩阵、相位差、数据向量以及空间复用均衡器,对在数据发送端和数据接收端之间进行数据传输时所产生的干扰进行均衡处理,以估计得到数据发送端所发送的数据向量。
在本实施例中,数据发送端可以是基站,数据接收端可以是诸如台式电脑、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之类的终端。发送端在基于闭环发送分集模式下会采用两根天线进行数据发送,数据经所述两根天线发送出去后,通过物理信道传输至接收端。
在闭环发送分集模式下,数据接收端所接收的数据可用如下公式来计算:
r=h1d+h2ωd+η
在本实施例中,可从数据接收端的接收模块获取数据接收端所接收到的数据向量r=[r(0),r(1),…,r(2N-1)]T。第一信道循环矩阵h1、第二信道循环矩阵h2、相位差ω以及噪声方差可通过现有技术中任意确定方法得到,本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在本实施例的第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上述公式r=h1d+h2ωd+η可被写成:
r=h1d+(h2ω)d+η
故可将闭环发送分集等效为一种空间复用发送,即:将h1视为第一天线对应的第一信道循环矩阵,将h2ω视为第二天线对应的第二信道循环矩阵,将h1d中的d视为基于第一天线发送的数据向量,将h2ωd中的d视为第二天线的发送信号。因此,闭环发送分集可按空间复用的方式进行均衡,如图2B所示。
参见图2B,在上述第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下,操作220具体包括:
对相位差ω与第二信道循环矩阵h2进行相乘操作,得到新第二信道循环矩阵h2ω;
将第一信道循环矩阵h1、新第二信道循环矩阵h2ω以及数据接收端所接收的数据向量r,作为空间复用均衡器的输入参数,输入至空间复用均衡器;
获取空间复用均衡器根据输入参数估计得到的第一发送数据向量和第二发送数据向量并对第一发送数据向量和第二发送数据向量进行合并,以得到数据发送端所发送的数据向量
优选的,对第一发送数据向量和第二发送数据向量进行合并,可具体为:
当然,还可采用其他合并方式得到例如对第一发送数据向量和第二发送数据向量进行加权,其中加权系数的初始值可随机确定,然后基于大量的试验结果来修正加权系数,或者也可由人工直接根据经验设为一固定值。
相应的,在第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下,空间复用均衡器的均衡公式为:
其中,σ2为高斯白噪声的方差,I为单位向量。
或者,在本实施例的第二种具体实施方式中,上述公式r=h1d+h2(ωd)+η还可被写成:
r=h1d+h2(ωd)+η
故可将闭环发送分集等效为另一种空间复用发送,即:将h1视为第一天线对应的第一信道循环矩阵,将h2看成第二根天线对应的第二信道循环矩阵,将d视为第一天线发送的数据向量,将ωd视为第二天线发送的数据向量。因此,闭环发送分集可按空间复用的方式进行均衡,如图2C所示。
参见图2C,在上述第二种具体实施方式下,操作220具体包括:
将第一信道循环矩阵h1、第二信道循环矩阵h2以及数据接收端所接收的数据向量r,作为空间复用均衡器的输入参数,输入至空间复用均衡器;
获取空间复用均衡器根据输入参数估计得到的第一发送数据向量和第二发送数据向量
将估计得到的第二发送数据向量除以相位差ω,得到新发送数据向量
对第一发送数据向量和新第二发送数据向量进行合并,以得到数据发送端所发送的数据向量。
其中,合并方式的设定,可参见上述第一种实施方式。优选的,对第一发送数据向量和新发送数据向量进行合并,可具体为:
相应的,在第二种具体实施方式下,空间复用均衡器的均衡公式为:
其中,σ2为高斯白噪声的方差,I为单位向量。
对于如下这样一种特定应用场景:传输***中的DPCH/HS-PDSCH被配置为闭环发送分集模式时,其他物理信道均被配置为开环发送分集模式,开环发送分集模式包括TSTD和STTD,由于被配置为TSTD的物理信道只占一个时隙的十分之一码片,其对被配置为闭环分集发送模式下的物理信道上所传输的发送数据的解调影响有限,因此,主要是被配置为STTD的物理信道会对闭环分集发送模式下的物理信道的解调造成干扰。
对于STTD,其发送方式可表示如下:
s = s 1 s 2 - s 2 * s 1 *
在第一个符号时间单位内,数据发送端上处于基于STTD下的第一根天线上发送数据s1,第二根天线上发送数据在第二个符号时间单位,所述第一根天线上发送数据s2,第二根天线上发送数据s*表示为s的复共轭。如果不考虑前后两个符号的编码关系,数据接收端接收的数据用数学公式可以表示如下:
r=h1d1+h2d2
其中,d1=[d1(0),d1(1),…,d1(N-1)]T为第一根天线发送的数据向量,d2=[d2(0),d2(1),…,d2(N-1)]T为第二根天线发送的数据向量;h1为基于STTD下的第一根天线对应的第一信道循环矩阵,基于STTD下的第二根天线对应的第二信道循环矩阵h2,其表示形式可参见闭环发送分集下对应的信道循环矩阵;η=[η(0),η(1),…,η(2N-1)]T为基于STTD下的噪声向量。因此,STTD也可按空间复用的方式进行均衡,其均衡步骤如图3所示,具体包括:
1.将第一根天线对应的信道循环矩阵h1、第二根天线对应的信道循环矩阵h2和接收数据向量r送入空间复用均衡器,得到空间复用的均衡公式为
其中,σ2为高斯白噪声的方差,I为单位向量;
2、将按奇偶符号时间单位进行分离与合并,得到LMMSE估计值
d ^ = [ d ^ ( 0 ) , d ^ ( 1 ) , . . . , d ^ ( N - 1 ) ] T
合并可采用等增益合并,也可采用最大比合并。如果是等增益合并,则
如果采用最大比合并,则
其中,SINR1为第一路均衡后得到的数据的信干噪比,SINR2为第二路均衡后得到的数据的信干噪比。
参见图2B和图3,在基于闭环发送分集模式下的均衡方法和基于开环发送分集模式下的均衡方法中,均可采用空间复用均衡器来进行干扰消除,两种方法对于送入空间复用均衡器的输入参数而言,唯一的差别是:送入空间复用均衡器的第二根天线的信道循环矩阵不同,即前者是h2ω,后者是h2。由于两根天线的相位差ω在一个时隙内保持不变,而一次均衡所取的数据是五分之一时隙的码片,因此,不会对均衡结果造成影响。
参见图2C和图3,在基于闭环发送分集模式下的均衡方法和基于开环发送分集模式下的均衡方法中,均可使用空间复用均衡器来进行干扰消除,两种方法对于送入空间复用均衡器的输入参数相同。
由此可见,在“传输***中的DPCH/HS-PDSCH被配置为闭环发送分集模式时,其他物理信道均被配置为开环发送分集模式”这样一种特定情况下,可在数据接收端置备一个空间复用均衡器,并针对不同的数据发送模式调整相应的均衡器输入参数和输出合并处理,便可同时消除各物理信道上的多径干扰,解调出数据发送端所发送的数据,避免其他物理信道(除SCH的有限影响外)对DPCH/HS-PDSCH的解调形成干扰,进而提高DPCH/HS-PDSCH的吞吐量。因此,闭环发送分集***按空间复用均衡的性能要优于按单天线均衡的性能。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区别于采用单天线均衡器来解调发送端数据,而是基于空间复用均衡器,对在数据发送端和数据接收端之间进行数据传输时所产生的干扰进行均衡处理,进而解调出数据发送端所发送的数据向量。这样的好处在于:在数据接收端与数据发送端进行多条物理信道传输,且一些物理信道被配置为闭环发送分集模式,另一些物理信道被配置为开环分集发送模式这样一种具体应用场景下,可以基于空间复用均衡器,同时消除配置为开环和闭环分集发送模式下的物理信道所带来的多径干扰,以解调出发送数据,从而解决了配置为开环发送分集模式的其他物理信道,对配置为闭环发送分集模式的物理信道带来干扰的问题,增强接收机的解调性能。
实施例二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基于闭环发送分集模式下的均衡设备。所述均衡设备可被置备在传输***的数据接收端。其中,传输***由数据发送端和数据接收端组成,该***中发送端与接收端可基于多条物理信道进行数据传输,其中一部分物理信道的数据发送模式被配置为闭环发送分集模式,而其他一部分物理信道的数据发送模式被配置为开环发送分集模式,或者全部的物理信道的数据发送模式均被配置为闭环发送分集模式。
参见图4,本实施例提供的均衡设备,包括:
参数获取模块410,获取与数据发送端上处于基于闭环发送分集模式下的第一天线对应的第一信道循环矩阵、与数据发送端上处于基于闭环发送分集模式下的第二天线对应的第二信道循环矩阵、所述第二天线与所述第一天线之间的相位差以及数据接收端所接收的数据向量;
均衡处理模块420,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信道循环矩阵、所述第二信道循环矩阵、所述相位差、所述数据向量以及空间复用均衡器,对在所述数据发送端和所述数据接收端之间进行数据传输时所产生的干扰进行均衡处理,以估计得到数据发送端所发送的数据向量。
在本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均衡处理模块420,具体用于:
对所述相位差与所述第二信道循环矩阵进行相乘操作,得到新第二信道循环矩阵;
将所述第一信道循环矩阵、所述新第二信道循环矩阵以及所述数据接收端所接收的数据向量,作为所述空间复用均衡器的输入参数,输入至空间复用均衡器;
获取所述空间复用均衡器根据所述输入参数估计得到的第一发送数据向量和第二发送数据向量,并对所述第一发送数据向量和所述第二发送数据向量进行合并,以得到数据发送端所发送的数据向量。
在本实施例的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均衡处理模块420,具体用于:
将所述第一信道循环矩阵、所述第二信道循环矩阵以及所述数据接收端所接收的数据向量,作为所述空间复用均衡器的输入参数,输入至空间复用均衡器;
获取所述空间复用均衡器根据所述输入参数估计得到的第一发送数据向量和第二发送数据向量;
将估计得到的第二发送数据向量除以所述相位差,得到新发送数据向量;
对所述第一发送数据向量和所述新第二发送数据向量进行合并,以得到数据发送端所发送的数据向量。
上述产品可执行本发明任意实施例提供的基于闭环发送分集模式下的均衡,具备执行方法相应的功能模块和有益效果。未在本实施例中详尽描述的技术细节,可参见本发明任意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法。
实施例三
以上述各实施例为基础,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传输***,该***包括:数据发送端和数据接收端;其中,所述数据发送端与所述数据接收端基于多条物理信道进行数据传输;
在基于所述多条物理信道进行数据传输时采用闭环发送分集模式;或者
在基于所述多条物理信道中的第一部分信道进行数据传输时采用闭环发送分集模式,在基于所述多条物理信道中的第二部分信道进行数据传输时采用开环发送分集模式下;
所述数据接收端包括实施例二中所述的均衡设备。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部分物理信道为专用物理信道或者高速物理下行共享信道。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部分物理信道包括:第一物理信道和第二物理信道;
在基于所述第一物理信道进行数据传输时采用开环发送分集模式下的空时发送分集技术;
在基于所述第二物理信道进行数据传输时采用开环发送分集模式下的时间切换发送分集技术。
进一步的,所述数据发送端为基站,所述数据接收端为终端。
注意,上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发明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发明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Claims (10)

1.一种基于闭环发送分集模式下的均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与数据发送端上处于基于闭环发送分集模式下的第一天线对应的第一信道循环矩阵、与数据发送端上处于基于闭环发送分集模式下的第二天线对应的第二信道循环矩阵、所述第二天线与所述第一天线之间的相位差以及数据接收端所接收的数据向量;
根据所述第一信道循环矩阵、所述第二信道循环矩阵、所述相位差、所述数据向量以及空间复用均衡器,对在所述数据发送端和所述数据接收端之间进行数据传输时所产生的干扰进行均衡处理,以估计得到数据发送端所发送的数据向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闭环发送分集模式下的均衡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第一信道循环矩阵、所述第二信道循环矩阵、所述相位差、所述数据向量以及空间复用均衡器,对在所述数据发送端和所述数据接收端之间进行数据传输时所产生的干扰进行均衡处理,以估计得到数据发送端所发送的数据向量,包括:
对所述相位差与所述第二信道循环矩阵进行相乘操作,得到新第二信道循环矩阵;
将所述第一信道循环矩阵、所述新第二信道循环矩阵以及所述数据接收端所接收的数据向量,作为所述空间复用均衡器的输入参数,输入至空间复用均衡器;
获取所述空间复用均衡器根据所述输入参数估计得到的第一发送数据向量和第二发送数据向量,并对所述第一发送数据向量和所述第二发送数据向量进行合并,以得到数据发送端所发送的数据向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闭环发送分集模式下的均衡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第一信道循环矩阵、所述第二信道循环矩阵、所述相位差、所述数据向量以及空间复用均衡器,对在所述数据发送端和所述数据接收端之间进行数据传输时所产生的干扰进行均衡处理,以估计得到数据发送端所发送的数据向量,包括:
将所述第一信道循环矩阵、所述第二信道循环矩阵以及所述数据接收端所接收的数据向量,作为所述空间复用均衡器的输入参数,输入至空间复用均衡器;
获取所述空间复用均衡器根据所述输入参数估计得到的第一发送数据向量和第二发送数据向量;
将估计得到的第二发送数据向量除以所述相位差,得到新发送数据向量;
对所述第一发送数据向量和所述新第二发送数据向量进行合并,以得到数据发送端所发送的数据向量。
4.一种基于闭环发送分集模式下的均衡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参数获取模块,获取与数据发送端上处于基于闭环发送分集模式下的第一天线对应的第一信道循环矩阵、与数据发送端上处于基于闭环发送分集模式下的第二天线对应的第二信道循环矩阵、所述第二天线与所述第一天线之间的相位差以及数据接收端所接收的数据向量;
均衡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信道循环矩阵、所述第二信道循环矩阵、所述相位差、所述数据向量以及空间复用均衡器,对在所述数据发送端和所述数据接收端之间进行数据传输时所产生的干扰进行均衡处理,以估计得到数据发送端所发送的数据向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闭环发送分集模式下的均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均衡处理模块,具体用于:
对所述相位差与所述第二信道循环矩阵进行相乘操作,得到新第二信道循环矩阵;
将所述第一信道循环矩阵、所述新第二信道循环矩阵以及所述数据接收端所接收的数据向量,作为所述空间复用均衡器的输入参数,输入至空间复用均衡器;
获取所述空间复用均衡器根据所述输入参数估计得到的第一发送数据向量和第二发送数据向量,并对所述第一发送数据向量和所述第二发送数据向量进行合并,以得到数据发送端所发送的数据向量。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闭环发送分集模式下的均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均衡处理模块,具体用于:
将所述第一信道循环矩阵、所述第二信道循环矩阵以及所述数据接收端所接收的数据向量,作为所述空间复用均衡器的输入参数,输入至空间复用均衡器;
获取所述空间复用均衡器根据所述输入参数估计得到的第一发送数据向量和第二发送数据向量;
将估计得到的第二发送数据向量除以所述相位差,得到新发送数据向量;
对所述第一发送数据向量和所述新第二发送数据向量进行合并,以得到数据发送端所发送的数据向量。
7.一种数据传输***,其特征在于,包括:数据发送端和数据接收端;其中,所述数据发送端与所述数据接收端基于多条物理信道进行数据传输;
在基于所述多条物理信道进行数据传输时采用闭环发送分集模式;或者
在基于所述多条物理信道中的第一部分信道进行数据传输时采用闭环发送分集模式,在基于所述多条物理信道中的第二部分信道进行数据传输时采用开环发送分集模式下;
所述数据接收端包括如权利要求4-6中任一项所述的均衡设备。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数据传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分物理信道为专用物理信道或者高速物理下行共享信道。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数据传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部分物理信道包括:第一物理信道和第二物理信道;
在基于所述第一物理信道进行数据传输时采用开环发送分集模式下的空时发送分集技术;
在基于所述第二物理信道进行数据传输时采用开环发送分集模式下的时间切换发送分集技术。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数据传输***,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发送端为基站,所述数据接收端为终端。
CN201410710036.9A 2014-11-28 2014-11-28 基于闭环发送分集模式下的均衡方法、均衡设备及相应*** Active CN10570381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710036.9A CN105703815B (zh) 2014-11-28 2014-11-28 基于闭环发送分集模式下的均衡方法、均衡设备及相应***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710036.9A CN105703815B (zh) 2014-11-28 2014-11-28 基于闭环发送分集模式下的均衡方法、均衡设备及相应***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703815A true CN105703815A (zh) 2016-06-22
CN105703815B CN105703815B (zh) 2018-09-14

Family

ID=562306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710036.9A Active CN105703815B (zh) 2014-11-28 2014-11-28 基于闭环发送分集模式下的均衡方法、均衡设备及相应***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703815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70165735A1 (en) * 2006-01-18 2007-07-19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upporting transmit diversity in a receiver
CN101292445A (zh) * 2004-12-14 2008-10-22 美商内数位科技公司 使用联合处理来执行码片级均衡的方法和设备
EP2007028A2 (en) * 2006-03-31 2008-12-24 NEC Corporation Receiver
CN101359954A (zh) * 2007-08-03 2009-02-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发射分集模式下的解调方法和装置、均衡方法和***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92445A (zh) * 2004-12-14 2008-10-22 美商内数位科技公司 使用联合处理来执行码片级均衡的方法和设备
US20070165735A1 (en) * 2006-01-18 2007-07-19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upporting transmit diversity in a receiver
EP2007028A2 (en) * 2006-03-31 2008-12-24 NEC Corporation Receiver
CN101359954A (zh) * 2007-08-03 2009-02-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发射分集模式下的解调方法和装置、均衡方法和***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HYEJUNG JUNG, M.D. ZOLTOWSKI: "Transmitter diversity in SDMA based asynchronous multiuser OFDM systems",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ND NETWORKING CONFERENCE》 *
YAN SUN, K.J. RAY LIU: "Transmitter diversity techniques for multicasting over wireless networks",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AND NETWORKING CONFERENCE》 *
吴惠兰: "最优闭环发送分集", 《无线通信技术》 *
李卫,张小频,张民,叶培大: "OFDM闭环发射分集结合自适应功率分配", 《电子与信息学报》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703815B (zh) 2018-09-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355370A1 (en) A method and system for orthogonalized beamforming in multiple user 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 (mu-mimo) communications systems
US7961774B2 (en) Multipath interference-resistant receivers for closed-loop transmit diversity (CLTD) in code-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CDMA) systems
US8351555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SINR estimation HSDPA MIMO receiver
CN102195908A (zh) 用均衡器适配的频率误差补偿进行干扰消除的方法和设备
EP2341638B1 (en) Iterave method and system for multiple user 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 (Mu-Mimo) communication
US8509336B2 (en) Transmitting/receiving method for multi-user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system
Banister et al. Feedback assisted stochastic gradient adaptation of multiantenna transmission
CN101292445A (zh) 使用联合处理来执行码片级均衡的方法和设备
US8553668B2 (en) Signal transmission method using CDM against the effect of channel estimation error in transmit diversity system
Ali et al. Novel expressions and applications for the level crossing rate of maximal ratio combining in the presence of cochannel interferers
CN106936751B (zh)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Zemen et al. Combating massive MIMO channel aging by orthogonal precoding
CN105703815A (zh) 基于闭环发送分集模式下的均衡方法、均衡设备及相应***
Hawej et al. Compressive sensing based nuclear norm minimization method for massive MU-MIMO channel estimation
Abuhilal et al. Successive interference cancelation for a CDMA system with diversity reception in non‐Gaussian noise
Nguyen et al. Channel estimation and data detection for multicell massive MIMO systems in correlated channels
US10687329B2 (en) Coherence diversity in frequency and time
Imani et al. Training Based Channel Estimation in MIMO-OFDM Systems
Nguyen et al. The problem of pilot contamination reduction in massive MIMO for physical channel models
CN100512082C (zh) Cdma***空时扩谱方法
Omosa et al. Gain of Spatial Diversity with Conjoint Signals in Arbitrarily Correlated Rayleigh Fading Channels
JP5602975B1 (ja) 通信装置、通信システム、通信方法、およびコンピュータ可読記憶媒体
JP6151807B1 (ja) Mu−mimoにおける復調用参照信号を用いた移動局間干渉電力及び雑音電力の推定方法
Zhuang et al. Semiblind Channel Estimation for Multiuser MIMO-CDMA Systems with Orthogonal Space-Time Block Codes
Rui et al. Symbol error rate of MIMO MRC systems over time-varying fading channel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0814

Address after: 200120 the fourth floor A406 room 3, 1258 Mingyue Road, Shanghai free trade zone.

Applicant after: Chen core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00233 4 building, No. 333, No. 41, Qinjiang Road, Shanghai, Xuhui District

Applicant before: LEADCORE TECHNOLOGY Co.,Lt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1121

Address after: 266500 No. 687, Binhai street, Huangdao District, Qingdao, Shandong

Patentee after: Chenxin Technology Co.,Ltd.

Patentee after: Qingdao Weixua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00120 the fourth floor A406 room 3, 1258 Mingyue Road, Shanghai free trade zone.

Patentee before: Chen core technology Co.,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Room 102, Building 16, No. 1699, the Pearl River Road, Huangdao District, Qingdao, Shandong 266499

Patentee after: Chenxin Technology Co.,Ltd.

Patentee after: Qingdao Weixua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66500 No. 687, Binhai street, Huangdao District, Qingdao, Shandong

Patentee before: Chenxin Technology Co.,Ltd.

Patentee before: Qingdao Weixuan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