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684502A - 用户终端、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户终端、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684502A
CN105684502A CN201480059795.1A CN201480059795A CN105684502A CN 105684502 A CN105684502 A CN 105684502A CN 201480059795 A CN201480059795 A CN 201480059795A CN 105684502 A CN105684502 A CN 10568450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subframe
user terminal
community
td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59795.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武田树
武田一树
蒋惠玲
刘柳
牟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TT Docomo Inc
Original Assignee
NTT Docom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TT Docomo Inc filed Critical NTT Docomo Inc
Publication of CN1056845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68450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46Resources in time domain, e.g. slots or fram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54Scheduling and prioritis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61Physical mapp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04L5/0055Physical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ACK/NAC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14Two-way operation using the same type of signal, i.e. duplex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1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up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the networ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即使在多个小区间适用不同的双工模式而进行CA的情况下,也可以适当地进行上行链路中的发送。一种用户终端,进行与适用载波聚合的FDD小区以及TDD小区的通信,包括:接收单元,接收从各小区发送的DL信号;判定单元,检测接收到的DL信号,进行重发控制判定;以及反馈控制单元,将对于各DL信号的送达确认信号分配到规定的UL子帧而进行反馈,反馈控制单元在对TDD小区的UL子帧的上行控制信道总括分配各小区的DL信号的送达确认信号的情况下,适用能够进行FDD小区的全部DL子帧的送达确认信号的分配的反馈机制,判定单元假定对TDD小区的UL子帧分配的FDD小区的DL子帧数未超过规定值而进行DL信号的检测。

Description

用户终端、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可适用于下一代通信***的用户终端、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背景技术
在UMTS(UniversalMobileTelecommunicationsSystem,通用移动通信***)网络中,以进一步高速数据率、低延迟等为目的,将长期演进(LTE:LongTermEvolution)标准化(非专利文献1)。在LTE中,作为多路接入方式,在下行线路(下行链路)中使用以OFDMA(OrthogonalFrequencyDivisionMultipleAccess,正交频分多址)为基础的方式,在上行线路(上行链路)中使用以SC-FDMA(SingleCarrierFrequencyDivisionMultipleAccess,单载波频分多址)为基础的方式。而且,以从LTE开始的进一步的宽带化以及高速化为目的,LTE的后续***(例如,有被称为高级LTE或者增强LTE者(以下,称为“LTE-A”))被研究、标准化(Rel.10/11)。
作为LTE、LTE-A***的无线通信中的双工模式(双工模式),有以频率分割上行链路(UL)和下行链路(DL)的频分双工(FDD)、和以时间分割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的时分双工(TDD)(参照图1A)。在TDD的情况下,在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的通信中适用同样的频率区域,从一个发送接收点以时间区分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进行信号的发送接收。
而且,LTE-A***(Rel.10/11)的***频带包括以LTE***的***频带为一个单位的至少一个分量载波(CC:ComponentCarrier)。将集合多个分量载波(小区)而宽带化称为载波聚合(CA:CarrierAggregation)。
【现有技术文献】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3GPPTS36.300“EvolvedUTRAandEvolvedUTRANOveralldescription”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Rel.10/11中导入的载波聚合(CA)中,在多个CC(小区,也称为发送接收点)间适用的双工模式被限定为同一双工模式(参照图1B)。另一方面,将来的无线通信***(例如,Rel.12以后)中,还设想在多个CC间适用了不同的双工模式(TDD+FDD)的CA(参照图1C)。
而且,在Rel.10/11中,设想在多个CC间使用一个调度器来控制CA的基站内CA(eNB内CA(Intra-eNBCA))。在该情况下,对于各CC中发送的DL数据信号(PDSCH信号)的PUCCH信号(送达确认信号(ACK/NACK)等),在确定的CC(主小区(primalcell)(PCell))中复用后发送。
但是,在多个CC间适用不同的双工模式(TDD+FDD)的CA中使用以往的反馈机制的情况下,担心不能适当地进行上行链路中的送达确认信号等的发送。
本发明是鉴于这种情况而完成的,目的之一是提供即使在多个小区间适用不同的双工模式而进行CA的情况下,也能够适当地进行上行链路中的发送的用户终端、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用户终端,进行与适用载波聚合的FDD小区以及TDD小区的通信,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终端包括:接收单元,接收从各小区发送的DL信号;判定单元,检测接收到的DL信号,进行重发控制判定;以及反馈控制单元,将对于各DL信号的送达确认信号分配到规定的UL子帧而进行反馈,所述反馈控制单元在对TDD小区的UL子帧的上行控制信道总括分配各小区的DL信号的送达确认信号的情况下,适用能够进行FDD小区的全部DL子帧的送达确认信号的分配的反馈机制,所述判定单元假定对TDD小区的UL子帧分配的FDD小区的DL子帧数未超过规定值而进行DL信号的检测。
发明的效果
按照本发明,即使在多个小区间适用不同的双工模式(Duplex-mode)而进行CA的情况下,也能够适当地进行上行链路中的发送。
附图说明
图1是用于说明LTE、LTE-A中的双工模式和基站内CA(eNB内CA)的概要的图。
图2是用于说明FDD、TDD中的DLHARQ定时(上行A/N反馈定时)的图。
图3是用于说明一例TDD-FDDCA中的A/N反馈定时的图。
图4是用于说明另一例TDD-FDDCA中的A/N反馈定时(方法2、方法3)的图。
图5是用于说明一例TDD-FDDCA中的新HARQ定时(方法3)的图。
图6是用于说明另一例进行TDD-FDDCA(2CC)中的新HARQ定时(方法3)的情况的图。
图7是用于说明另一例进行TDD-FDDCA(2CC)中的新HARQ定时(方法3)的情况的图。
图8是用于说明一例第1方式的HARQ定时的图。
图9是用于说明另一例第1方式的HARQ定时的图。
图10是用于说明另一例利用了第1方式的DAI的HARQ定时的图。
图11是用于说明一例进行TDD-FDDCA(5CC)中的新HARQ定时(方法3)的情况(情况1)的图。
图12是用于说明另一例进行TDD-FDDCA(5CC)中的新HARQ定时(方法3)的情况(情况2)的图。
图13是用于说明另一例进行TDD-FDDCA(5CC)中的新HARQ定时(方法3)的情况(情况3)的图。
图14是用于说明另一例进行TDD-FDDCA(5CC)中的新HARQ定时(方法3)的情况(情况4)的图。
图15是用于说明一例进行第2方式的新HARQ定时(方法3)的情况(情况1)的图。
图16是用于说明另一例进行第2方式的新HARQ定时(方法3)的情况(情况2)的图。
图17是用于说明另一例进行第2方式的新HARQ定时(方法3)的情况(情况3)的图。
图18是用于说明另一例进行第2方式的新HARQ定时(方法3)的情况(情况4)的图。
图19是用于说明另一例进行第2方式的新HARQ定时(方法3)的情况的图。
图20是用于说明另一例进行第2方式的新HARQ定时(方法3)的情况的图。
图21是用于说明一例对每个用户终端和/或每个CC控制第2方式的新HARQ定时(方法3)的情况的图。
图22是表示一例本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的概略图。
图23是本实施方式的无线基站的整体结构的说明图。
图24是本实施方式的无线基站的功能结构的说明图。
图25是本实施方式的用户终端的整体结构的说明图。
图26是本实施方式的用户终端的功能结构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上所述,在LTE、LTE-A***中,作为双工模式规定了FDD和TDD两个(参照上述图1A)。而且,从Rel.10开始,支持基站内CA(eNB内CA)。但是,Rel.10/11中的CA被限定于同一双工模式(FDD+FDDeNB内CA,或者TDD+TDDeNB内CA)(参照上述图1B)。
另一方面,在Rel.12以后的***中,设想在多个CC间适用了不同的双工模式(TDD+FDD)的基站内CA(eNB内CA)(参照上述图1C)。基站内CA(eNB内CA)在多个小区间使用一个调度器来控制调度。即,用户终端只要仅对确定小区(主小区(Primarycell,PCell))反馈送达确认信号(ACK/NACK(以下也记为“A/N”))等上行控制信号(UCI)即可。
另一方面,在多个CC(小区)间适用不同的双工模式来进行CA的情况下(TDD-FDDCA),用户终端如何进行A/N反馈成为问题。例如,在TDD-FDDCA中,考虑各小区原样适用以往的反馈机制。
图2A表示在适用FDD的小区(以下,也记为“FDD小区”)中,用户终端以以往的定时反馈对于PDSCH信号的A/N的情况。在该情况下,用户终端在从分配PDSCH信号的DL子帧开始规定时间(例如,4ms)后的UL子帧反馈A/N。
图2B表示在适用TDD的小区(以下,也记为“TDD小区”)中,用户终端以以往的定时反馈对于PDSCH信号的A/N的情况。在该情况下,用户终端在对分配了PDSCH信号的DL子帧预先分配的(关联对应的)UL子帧反馈A/N。
Rel.10中的TDD预先决定多个模式的UL和DL的构成比率(DL/UL设定(Configuration)0-6),决定在各DL/UL设定中对UL子帧分配的DL子帧。例如,图2B表示DL/UL设定2(DL/ULConfig.2)的情况,各DL子帧被分配给规定的UL子帧(被关联对应)。在图2B中,对各DL子帧(包含特别子帧)赋予的号码表示从对应的UL子帧开始上溯的子帧数。
在Rel.10中,适用CA的情况(参照图1B),A/N反馈定时(DLHARQ定时)与不适用CA的情况一样。在Rel.11中,导入了使用多个UL和DL的构成比率不同的TDD小区的CA。该情况为如下那样,即,A/N反馈定时使用与现有TDD的7种UL/DL构成比率(DL/UL设定(configuration)0-6)的其中一个一样的A/N反馈定时。即,在现有***中,在FDD的CA中使用以FDD规定的A/N反馈定时,在TDD的CA中使用以TDD规定的A/N反馈定时的其中一个。但是,即使在UL中适用CA的情况下,也规定使用了PUCCH的A/N发送仅在确定小区(PCell)中进行。
在现有***中,由于在FDD和TDD间规定不同的A/N反馈定时,所以如何进行在多个小区(多个CC)间适用不同的双工模式来进行CA(TDD-FDDCA)的情况下PUCCH发送方法成为问题。
例如,在TDD-FDDCA中,TDD小区被设定为PCell(FDD小区为辅小区(secondarysell,SCell)),设想仅使用PCell的PUCCH来进行A/N反馈等的情况。即,用户终端将对于TDD小区的DL信号的A/N、对于FDD小区的DL信号的A/N总括在TDD小区的UL子帧的PUCCH中进行复用。作为该情况的A/N反馈定时(HARQ定时),本发明者们正在研究以下三种方法。
<方法1>
在图3A中,表示与TDD小区(PCell)的DL/UL设定的反馈定时一样进行作为SCell设定的FDD小区的A/N的反馈的情况(方法1)。具体地说,在图3A中,表示在适用DL/UL设定2(Config2)的TDD小区(PCell)和FDD小区(SCell)间进行CA时,以TDD的DL/UL设定2的反馈定时进行TDD小区和FDD小区的A/N反馈的情况。
在该情况下,用户终端即使未从无线基站进行指定,也可以判断用于反馈在FDD小区发送的DL信号的A/N的子帧(TDD小区的UL子帧)。因此,不需要对用户终端通知新的信令,同时可以再使用现有***的标准。而且,由于在TDD小区和FDD小区,DL调度及其A/N反馈定时始终一样,所以基站能够不考虑小区间的反馈延迟偏差而进行调度,可以用简单的算法构成调度器。
另一方面,在使用方法1的反馈方法的情况下,难以全部反馈与在作为SCell设定的FDD小区的DL子帧发送的DL信号对应的A/N。例如,不能反馈对于DL信号的A/N,该DL信号是通过在时间区域与TDD小区的UL子帧同一定时的FDD小区的DL子帧(图3A中的SF#2、#7)发送的。特别是,在TDD小区(PCell)适用UL子帧的比率高的DL/UL设定(例如,Config0)的情况下,在方法1中,对于TDD小区的UL子帧,FDD小区的DL子帧的分配受到很大限制(参照图3B)。其结果,在FDD小区的DL子帧中可以进行A/N反馈的DL子帧减少。由于不能对不能进行A/N反馈的DL子帧进行调度,所以结果产生DL资源利用效率大幅度恶化的问题。
<方法2>
在图4A中表示,不是按照设定PCell的TDD的DL/UL设定的反馈定时,而是以其它的TDDDL/UL设定的反馈定时控制FDD小区(SCell)的A/N的情况(方法2)。而且,FDD小区作为反馈定时适用的TDDDL/UL设定称为参照DL/UL设定(TDDReferenceDL/ULconfiguration)。
在图4A中表示,TDD小区(PCell)适用DL/UL设定0的A/N反馈定时,FDD小区(SCell)作为参照DL/UL设定适用DL/UL设定2的情况。该情况虽然是TDD小区(PCell)适用UL子帧的比率高的DL/UL设定(例如,Config0)的情况,但是可以缓和FDD小区的DL子帧对于TDD小区的UL子帧的分配的限制。而且,在FDD小区中适用的参照DL/UL设定,既可以通过高层等对TDD-FDDCA终端进行设定(Configure),也可以预先根据TDD小区(PCell)的DL/UL构成比率等决定。
这样,通过对FDD小区适用参照DL/UL设定,能够灵活地控制FDD小区的A/N反馈定时而与TDD小区的DL/UL设定无关。但是,在图4A所示的情况下,在参照DL/UL设定中也不进行设定UL的子帧(图4A中的SF#2,#7)的A/N反馈设定,所以不能进行对该子帧的DL调度。在现有的TDD中的七个参照DL/UL设定中,UL比率为10%~60%,不能进行该部分的DL分配。
<方法3>
在图4B中表示,在TDD-FDDCA(TDD为PCell)中,对于TDD小区的UL子帧,能够进行对于FDD小区的全部DL子帧的A/N的分配的反馈方法(反馈机制)(方法3)。在图4B中,TDD小区(PCell)适用DL/UL设定2的A/N反馈定时,FDD小区(SCell)以DL/UL设定2为基础(基准),适用能够进行FDD小区的全部DL子帧中的A/N的分配的反馈定时(DL/UL设定2+α)。
即,在DL/UL设定2中,对于设定UL的子帧(图4B中的FDD小区的SF#2,#7)也进行A/N反馈。而且,作为该子帧(SF#2,#7)的A/N的反馈目的地,例如,可以设为与相邻子帧一样的反馈目的地。而且,在图4B所示的方法3中,示出作为FDD小区的A/N反馈定时,以DL/UL设定为基础进行利用的情况,但是本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只要是能够进行FDD小区的全部DL子帧中的A/N的分配的反馈机制就可以适用。
这样,本发明者们为了在TDD-FDDCA中,抑制设定SCell的FDD小区的A/N反馈(DL子帧的分配)限制,同时实现A/N反馈定时的灵活性,正在研究重新定义A/N反馈定时(A/N反馈机制)。
通过方法3所示的新的A/N反馈机制(新HARQ定时),即使在TDD-FDDCA中,TDD小区被设定为PCell,仅使用PCell的PUCCH进行A/N发送的情况下,也能够进行与在FDD小区的DL子帧发送的全部DL信号对应的A/N反馈。因此,与方法1和方法2相比,基站能够灵活地控制DL数据信号(PDSCH信号)的分配。
另一方面,在将对于FDD小区的全部DL子帧的A/N集中在TDD小区的规定的UL子帧中进行反馈的情况下,有比现有***的PUCCH格式可发送的比特数大的情况。在该情况下,有用户终端不能适当地进行A/N反馈的危险。以下,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可利用的PUCCH格式。
<PUCCH格式>
在现有***中,作为送达确认信号(A/N信号)和信道品质信息(CQI)等上行控制信号的PUCCH发送,规定多个格式(PUCCH格式)。
在不适用FDD小区中CA的情况(Non-CA)下,从各用户终端在1子帧反馈的A/N为1~2比特。在该情况下,用户终端适用PUCCH格式1a/1b,利用BPSK或者QPSK(进行BPSK或者QPSK调制)发送1比特或者2比特的A/N。
在适用FDD小区中CA(2CC)的情况下,从各用户终端在1子帧反馈的A/N需要最大4比特。在该情况下,用户终端适用基于PUCCH格式1b的信道选择(PUCCHformat1bwithchannelselection),可以发送最大4比特的A/N。
在基于PUCCH格式1b的信道选择(以下,也简单记为「信道选择」)中,使用多个PUCCH资源候选和QPSK码元来表现最大4比特的A/N。用户终端根据各小区的A/N的内容,选择规定的PUCCH资源/QPSK码元点进行反馈。
而且,在FDD小区中适用3CC以上的CA的情况下,从各用户终端在1子帧反馈的A/N需要最大10比特(5CC的情况)。在该情况下,用户终端可以适用PUCCH格式3,发送最大10比特的A/N。
在TDD中,为了将与多个DL子帧分别对应的A/N分配给一个UL子帧,即使在不适用CA的情况(Non-CA)下,也需要超过2比特的A/N反馈。因此,在TDD中,支持将多个DL子帧的A/N统一视为一个A/N的A/N归拢(bundle)。而且,在TDD中,即使在不适用CA的情况下,也能够设定基于上述PUCCH格式1b的信道选择和PUCCH格式3。
而且,在TDD中,在各CC中将多个DL子帧量的A/N通过一个UL发送。因此,在TDD小区中适用CA(2CC)的情况下,有在一个UL子帧上复用的A/N超过4比特的情况。例如,在TDD中对DL/UL设定2适用CA(2CC)的情况下,要在一个UL上反馈的A/N最大为16比特(4子帧×2CW×2CC)。如上所述,在现有***的TDD中,支持在超过4比特的情况下,适用A/N的空间归拢(Bundling),从而将2CW量设为1比特的A/N。
用户终端通过适用A/N的空间归拢,可以将在一个UL子帧反馈的A/N设为最大8比特(=16/2)。而且,在基于TDD的PUCCH格式1b的信道选择中,通过利用码序列(RMCodeinputBits,RM码输入比特),将所述最大8比特的A/N变换为与FDD相同的4比特。通过这样处理,可以支持更多的A/N比特的反馈。
另一方面,在TDD小区中适用3CC以上的CA的情况下,从各用户终端在1子帧反馈的A/N需要最大20比特(5CC的情况)。因此,在TDD小区中的现有的PUCCH格式3中,支持最大20比特的A/N反馈。
这样,在TDD小区,在进行2CC的CA的情况下,用户终端通过适用基于PUCCH格式1b的信道选择,可以反馈直至最大8比特(例如,各小区4比特)的A/N。而且,在进行3CC以上的CA(例如,5CC)的情况下,用户终端通过适用PUCCH格式3,可以反馈直至最大20比特(例如,各小区4比特)的A/N。
另一方面,如上所述,在TDD-FDDCA中,在适用新HARQ定时(上述方法3)的情况下,有对UL子帧分配的A/N的比特数比现有的PUCCH格式可支持的比特数大的危险。例如,在TDD-FDDCA(2CC)中适用新HARQ定时(上述方法3)的情况下,如图5所示,在TDD小区的UL子帧上复用的FDD小区的多个A/N的比特数的合计比规定值(例如,4比特)大。其结果,用户终端不能适用信道选择而进行A/N反馈。
而且,图5A示出TDD小区(PCell)适用DL/UL设定2的A/N反馈定时,FDD小区(SCell)适用以DL/UL设定2为基础的新HARQ定时(上述方法3)的情况。而且,图5B示出TDD小区(PCell)适用DL/UL设定4的A/N反馈定时,FDD小区(SCell)适用以DL/UL设定4为基础的新HARQ定时(上述方法3)的情况。
而且,在TDD-FDDCA(3CC以上)中适用新HARQ定时(上述方法3)的情况下,从一个FDD小区将超过4比特的(例如,5比特)A/N复用在TDD小区的UL子帧中时,合计比20比特大。在该情况下,用户终端不能适用PUCCH格式3进行A/N反馈。
这样,本发明者们发现,在TDD-FDDCA中,TDD小区被设定为PCell(FDD小区为SCell),在PCell的PUCCH中总括分配各小区的A/N的情况下,如果适用新的A/N反馈机制(上述方法3),则产生不能适用现有的PUCCH格式的情况。
因此,本发明者们构思在TDD-FDDCA中,在TDD小区的UL子帧上总括分配多个CC(TDD小区以及FDD小区)的A/N的情况下,适用新的A/N反馈机制,并且根据在TDD小区的UL子帧的PUCCH上复用的A/N比特数来控制A/N的分配。具体地说,即使在由于新的A/N反馈机制,可对TDD的确定的UL子帧分配的FDD小区的DL子帧数大于规定值的情况下,也控制对于FDD小区的各DL子帧的DL信号的调度,同时有效地进行用户终端侧的DL信号的检测。
在TDD-FDDCA(TDD为PCell)中,通过适用新HARQ定时(上述方法3),能够对TDD小区的UL子帧进行全部的FDD小区的DL子帧分配。进而,即使在适用新HARQ定时的情况下,通过根据在TDD小区的UL子帧上复用的A/N比特数,进行SCell的一部分DL子帧中的DL数据信号的分配限制,能够适用现有的PUCCH格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地说明本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的A/N反馈控制。而且,在以下的说明中,作为FDD小区利用的新HARQ定时,举出以DL/UL设定2或者DL/UL设定4为基础的情况的例子进行说明,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可适用的新HARQ定时不限于此。而且,本实施方式不限于基站内CA(TDD-FDDCA),也可以适用于对多个小区的每一个独立设置调度器,在各小区中分别控制调度的基站间CA(TDD-FDDCA)。
(第1方式)
在第1方式中,说明在TDD-FDDCA中,直至2CC的A/N反馈方法。而且,在以下的说明中,示出TDD小区被设定作为PCell(FDD小区为SCell),对TDD小区的UL子帧的上行控制信道总括分配多个CC(TDD小区以及FDD小区)的A/N而进行PUCCH发送的情况。进而说明用户终端适用新HARQ定时(上述方法3)的情况。而且,在与上行数据(PUSCH信号)同时反馈A/N的情况下,也可以对于每个小区将A/N复用于PUSCH而进行反馈。
图6A表示在适用DL/UL设定2的TDD小区(PCell)和FDD小区(SCell)的CA中,对FDD小区适用以在TDD小区适用的DL/UL设定2为基准的新HARQ定时的情况。图6B表示在适用DL/UL设定0的TDD小区(PCell)和FDD小区(SCell)的CA中,对FDD小区适用以与TDD小区不同的DL/UL设定2为基准的新HARQ定时的情况。而且,在图6中,对于FDD小区省略UL子帧。
而且,图7A表示在适用DL/UL设定4的TDD小区(PCell)和FDD小区(SCell)的CA中,对FDD小区适用以TDD小区中适用的DL/UL设定4为基准的新HARQ定时的情况。图7B表示在适用DL/UL设定0的TDD小区(PCell)和FDD小区(SCell)的CA中,对FDD小区适用以与TDD小区不同的DL/UL设定4为基准的新HARQ定时的情况。
在图6A、图6B所示的情况下对,TDD小区的确定的UL子帧(SF#2)的上行控制信道分配的FDD小区的DL子帧数大于规定值(例如,4)。其结果,在TDD小区的确定的UL子帧(SF#2)的上行控制信道上复用的FDD的A/N大于规定值(例如,4比特)。在该情况下,不能适用基于PUCCH格式1b的信道选择。
同样,在图7A、图7B所示的情况下,在TDD小区的确定的UL子帧(SF#2)上复用的FDD小区的多个DL子帧的A/N也大于规定值(例如,4比特)。在该情况下,不能适用基于PUCCH格式1b的信道选择。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进行A/N的分配,使得在TDD小区的UL子帧上复用的A/N的比特数不大于规定值。具体地说,用户终端进行A/N的分配,使得在TDD小区的UL子帧的上行控制信道上复用的A/N的比特数为规定值以下。
例如,在由于新HARQ定时,在TDD的确定的UL子帧上可分配的FDD小区的DL子帧数大于规定值的情况下,在对该TDD的确定的UL子帧可分配的FDD小区的DL子帧中,限制对于一部分DL子帧的DL信号(DL数据信号,DL分配(assignment))的分配。这里,所谓规定值,可以设为可对TDD小区的UL子帧分配的最大比特数(子帧数)。例如,在考虑TDD小区中的DL子帧的A/N的4比特的情况下,控制FDD小区的DL信号的调度,使得从FDD小区复用的A/N的比特数为4以下(将DL子帧数设为4以下)。
图8A表示,在上述图6A所示的适用新HARQ定时的情况下,在可对TDD的确定的UL子帧(SF#2)分配的FDD小区的DL子帧(SF#4,#5,#6,#7,#8)中,限制对于一部分DL子帧(SF#8)的DL信号的分配的情况。因此,即使在适用新HARQ定时的情况下,用户终端也可以适用基于PUCCH格式1b的信道选择而进行A/N反馈。而且,用户终端可以在检测到的A/N比特数(DL子帧数)超过了规定值的阶段(检测到SF#4,#5,#6,#7的阶段)停止剩余的DL子帧(SF#8)的DL信号的检测。
而且,图8B表示,在上述图6B所示的适用新HARQ定时的情况下,在可对TDD的确定的UL子帧(SF#2)分配的FDD小区的DL子帧(SF#4,#5,#6,#7,#8)中,限制对于一部分DL子帧(SF#7)的DL信号的分配的情况。
图9A表示,在上述图7A所示的适用新HARQ定时的情况下,在可对TDD的确定的UL子帧(SF#2)分配的FDD小区的DL子帧(SF#0,#1,#2,#3,#4,#5)中,限制对于一部分DL子帧(SF#0和SF#5)的DL信号的分配的情况。而且,图9B表示,在上述图7B所示的适用新HARQ定时的情况下,在可对TDD的确定的UL子帧(SF#2)分配的FDD小区的DL子帧(SF#0,#1,#2,#3,#4,#5)中,限制对于一部分DL子帧(SF#2和#5)的DL信号的分配的情况。而且,对于FDD小区的DL子帧的DL信号的分配限制,可以对于每个用户终端动态地控制。
这样,如图8、图9所示,即使在由于新HARQ定时,可对TDD的确定的UL子帧分配的FDD小区的DL子帧数大于规定值的情况下,也可以进行限制,使得对于FDD小区的一部分DL子帧的DL信号的最大分配数不超过作为新HARQ定时的基准的DL/UL设定中的DL信号的最大分配数。因此,即使在适用新HARQ定时的情况下,也可以适用基于PUCCH格式1b的信道选择。而且,从终端观点看,由于可以使接收信号用缓冲器等的设定与作为所述基准的DL/UL设定一样,所以可以通过最小限度的追加结构实现该方法。另一方面,由于可以对于每个终端动态地限制不同的子帧,所以从***观点看,可以对所有DL子帧进行分配。这样,能够充分利用FDD小区的全部DL子帧,而不大幅度改变终端的标准和组装。
<基站动作/用户终端动作>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适用新HARQ定时的TDD-FDDCA中,基站控制DL信号(PDSCH信号,DL分配)的调度,使得对TDD的一个UL子帧分配的FDD小区的DL子帧数(A/N比特数)不超过规定值。另一方面,用户终端以对一个UL子帧进行分配的A/N比特数(或者DL子帧数)不超过规定值为前提(假定为规定值以下),进行在DL子帧中发送的DL信号的检测。
这时,基站/用户终端可以利用DAI(DownlinkAssignmentIndex,下行链路分配索引)来控制DL信号的发送/检测。DAI在适用A/N归拢的TDD中被利用于DL子帧的计数器,被包含在下行控制信息(DCI)中。以下对DAI进行说明。
设想在连续的四个子帧(SF#0~#3)中对用户终端发送DL数据的情况。在该情况下,用户终端在对SF#1的DL分配(PDCCH信号)产生检测错误时,用户终端判断为通过SF#0、#2、#3这三个子帧发送DL数据。因此,用户终端在子帧方向中进行A/N归拢时,只要这三个子帧(SF#0,#2,#3)OK(ACK)就反馈ACK。而且,即使是基于PUCCH格式1b的信道选择,由于终端反馈三个ACK,所以基站不能判断在分配的四个子帧中,哪个产生了错误。这样,在用户终端侧产生检测错误时,不能正确地进行DLHARQ。
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TDD中在下行控制信息(DCI)中支持2比特的DAI。DAI起到计数器的作用,对于每一个DL分配逐次增加1的值。即,用户终端在中途对DL分配产生检测错误的情况下,DAI的计数值的增加变得不为1,所以可以掌握检测错误。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在FDD小区中发送的DL信号的下行控制信息(DCI)中设定DAI,可以简化分配子帧数达到规定值后的用户终端动作。
例如,如图10所示,在DAI达到规定值(作为新HARQ定时的基准的DL/UL设定中的DL信号的最大分配数,例如,在DL/UL设定2的情况下,为最大值的4)的情况下,由于在下一个FDD小区的子帧中没有分配DL,所以用户终端停止在FDD小区的子帧(SF#8)中发送的DL信号的DL分配的检测。然后,将与各DAI值对应的FDD小区的DL子帧(SF#4,SF#5,SF#6,SF#7)中发送的DL信号的送达确认信号分配给TDD小区的确定的UL子帧(SF#2)的上行控制信道。而且,如果DAI未达到规定值,则用户终端在包括FDD小区的SF#8的全部子帧(SF#4,SF#5,SF#6,SF#7,SF#8)中继续DL分配的检测动作。
而且,基站在可对TDD的确定的UL子帧(SF#2)分配的FDD小区的DL子帧数(SF#4~#8)大于规定值的情况下,在FDD小区中发送的DL信号的下行控制信息中包含的DAI达到了规定值时,停止在FDD小区的剩余的DL子帧(SF#8)中发送的DL信号(例如,PDSCH信号,DL分配)的发送(参照图10)。
而且,基站/用户终端可以在不分配DL信号(PDSCH信号,DL分配)的FDD小区的DL子帧(SF#8)中,控制UL准许(grant)的发送/检测。例如,如图10A所示,用户终端停止DL分配的检测,并且也同样不进行UL准许的检测。而且,基站停止DL分配的发送,并且也同样不进行UL准许的发送(选项1)。在该情况下,用户终端通过完全停止FDD小区中的接收、检测动作,可以实现省电化。
或者,如图10B所示,用户终端也可以停止DL分配的检测,另一方面进行FDD小区中发送的DL信号的UL准许的检测。而且,基站停止DL分配的发送,另一方面进行FDD小区中发送的DL信号的UL准许的发送(选项2)。在该情况下,由于用户终端可以根据该UL准许,在FDD小区的UL子帧的PUSCH发送上行数据(PUSCH信号)等,使用可以提高UL资源的利用效率。而且,在该子帧中只要检测UL准许即可,不需要DL分配的检测动作,所以可以抑制终端负担。
<变形例>
而且,在上述说明中,表示了在对TDD小区的UL子帧分配的A/N的比特数超过规定值的情况下,限制对SCell的DL子帧分配的DL信号的情况,但是不限于此。例如,在对TDD小区的UL子帧的PUCCH分配的A/N比特数超过规定值的情况下,也可以不适应基于PUCCH格式1b的信道选择,而适用PUCCH格式3。在该情况下,即使在对FDD小区的全部DL子帧分配DL信号的情况下,也可以不限制DL信号的分配,而对TDD小区的UL子帧分配并反馈A/N。
(第2方式)
在第2方式中,说明在TDD-FDDCA中,3CC以上的A/N反馈方法。而且,在以下的说明中,表示TDD小区被设定作为PCell(FDD小区为SCell),对TDD小区的UL子帧的上行控制信道总括分配多个CC(TDD小区以及FDD小区)的A/N而进行PUCCH发送的情况。进而,说明用户终端适用新HARQ定时(上述方法3)的情况。
首先,在3CC以上(例如,5CC)进行CA的情况下,对于由于新HARQ定时的适用,对TDD小区的确定的UL子帧分配的A/N比特数超过20比特的情况,以四个情况为例进行说明(参照图11~图14)。而且,在图11~图14中,对于FDD小区省略UL子帧,仅示出DL子帧。
<情况1>
图11表示,在适用DL/UL设定2的TDD小区(PCell)和FDD小区(SCell1~4)的CA中,对FDD小区适用以在TDD小区中适用的DL/UL设定2为基准的新HARQ定时的情况。在该情况下,对TDD小区的确定的UL子帧(SF#2)的上行控制信道分配的各CC的FDD小区的DL子帧数大于规定值(例如,4)(这里,在各SCell中DL子帧数为5)。其结果,TDD小区的确定的UL子帧(SF#2)的上行控制信道上复用的TDD小区以及多个FDD的A/N的比特数大于规定值(例如,20比特)(这里,为24比特)。在该情况下,不能适用PUCCH格式3。
<情况2>
图12表示,在适用DL/UL设定0的TDD小区(PCell)和FDD小区(SCell1~4)的CA中,对FDD小区适用以与TDD小区不同的DL/UL设定2为基准的新HARQ定时的情况。在该情况下,对TDD小区的确定的UL子帧(SF#2)的上行控制信道分配的各CC的FDD小区的DL子帧数大于规定值(这里,在各SCell中DL子帧数为5)。其结果,在TDD小区的确定的UL子帧(SF#2)的上行控制信道上复用的TDD小区以及多个FDD的A/N的比特数大于规定值(这里,为21比特),不能适用PUCCH格式3。
<情况3>
图13表示,在适用DL/UL设定4的TDD小区(PCell)和FDD小区(SCell1~4)的CA中,对FDD小区适用以在TDD小区适用的DL/UL设定4为基准的新HARQ定时的情况。在该情况下,对TDD小区的确定的UL子帧(SF#2)的上行控制信道分配的各CC的FDD小区的DL子帧数大于规定值(这里,在各SCell中DL子帧数为6)。其结果,在TDD小区的确定的UL子帧(SF#2)的上行控制信道上复用的TDD小区以及多个FDD的A/N的比特数大于规定值(这里为28比特),不能适用PUCCH格式3。
<情况4>
图14表示,在适用DL/UL设定0的TDD小区(PCell)和FDD小区(SCell1~4)的CA中,对FDD小区适用以与TDD小区不同的DL/UL设定4为基准的新HARQ定时的情况。在该情况下,对TDD小区的确定的UL子帧(SF#2)的上行控制信道分配的各CC的FDD小区的DL子帧数大于规定值(这里,在各SCell中DL子帧数为6)。其结果,在TDD小区的确定的UL子帧(SF#2)的上行控制信道上复用的TDD小区以及多个FDD的A/N的比特数大于规定值(这里为25比特),不能适用PUCCH格式3。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进行A/N的分配,使得在TDD小区的UL子帧上复用的A/N的比特数不大于规定值。具体地说,用户终端进行A/N的分配,使得在TDD小区的UL子帧的上行控制信道上复用的A/N的比特数为规定值以下。
例如,在由于新HARQ定时,可对TDD的确定的UL子帧分配的各小区的A/N比特数(DL子帧数)大于规定值的情况下,在可对该确定的UL子帧分配的FDD小区的DL子帧中,限制对一部分DL子帧的DL信号的分配。例如,对于确定的UL子帧,在优先地确保了对PCell(TDD小区)的DL子帧分配的DL信号后,控制对多个SCell(FDD小区)的DL子帧分配的DL信号的调度。以下,说明对上述情况1~情况4适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
<情况1>
图15表示,在上述图11所示的适用新HARQ定时的情况下,在可对TDD的确定的UL子帧(SF#2)分配的各SCell(FDD小区)的DL子帧(SF#4,#5,#6,#7,#8)中,限制对于一部分DL子帧的DL信号(PDSCH信号,DL分配)的分配的情况。而且,限制DL信号的分配的DL子帧可以对每个CC进行控制。这里,表示对于SCell1,限制DL子帧5的DL数据信号(PDSCH信号)的分配,对于SCell4,限制DL子帧6的DL数据信号的分配的情况。而且,对于其它的CC,也限制对于各DL子帧的DL信号的分配。因此,即使在适用新HARQ定时的情况下,用户终端也可以适用PUCCH格式3而进行A/N反馈。
<情况2>
图16表示,在上述图12所示的适用新HARQ定时的情况下,在可对TDD的确定的UL子帧(SF#2)分配的各SCell(FDD小区)的DL子帧(SF#4,#5,#6,#7,#8)中,限制对一部分小区的DL子帧的DL数据信号的分配的情况。这里,表示对于SCell1~SCell3,不进行DL信号的分配的限制,另一方面,对于SCell4,限制DL子帧8的DL信号的分配的情况。即,由于TDD小区中的A/N比特数为1,所以在5CC的A/N比特数不超过20的范围内,可以使各SCell的A/N比特数大于4比特。
作为DL信号的分配的优先顺序,使主小区(TDD小区)比辅小区(FDD小区)优先。而且,在存在多个辅小区的情况下,可以按照对辅小区附加的索引号码从小到大的顺序优先进行DL信号的分配。而且,在对一部分辅小区设定TDD小区的情况下,可以使TDD小区比FDD小区优先进行DL信号的分配。通过这样处理,可以决定DL分配限制的优先顺序而不导入表示优先顺序的新的高层信令。
另一方面,也可以导入表示DL信号的分配优先顺序的新的高层信令。通过这样处理,可以与表示CA中的小区的优先顺序的主/辅的关系和辅小区的索引号码独立地指定DL分配顺序。在宏小区和小小区中进行CA的图1B以及图1C那样的环境中,还考虑宽带、大容量的小区始终为主小区的情况、以及不限于索引号码小的,而是最新的(即最后追加的)辅小区为最大容量的情况。因此,可以将DL信号的分配优先顺序设为与小区的优先顺序不同的设定,从而能够进行更灵活的CA运用。
<情况3>
图17表示,在上述图13所示的适用新HARQ定时的情况下,在可对TDD的确定的UL子帧(SF#2)分配的各SCell(FDD小区)的DL子帧(SF#0,#1,#2,#3,#4,#5)中,限制对规定CC中的一部分DL子帧的DL信号(PDSCH信号)的分配的情况。这里,表示对SCell1,限制DL子帧1,5的DL信号(PDSCH信号)的分配,对SCell4,限制DL子帧3,5的DL信号的分配的情况。而且,对于其它的CC,也限制对于各DL子帧的DL信号的分配。因此,即使在适用新HARQ定时的情况下,用户终端也可以适用PUCCH格式3而进行A/N反馈。
<情况4>
图18表示,在上述图14所示的适用新HARQ定时的情况下,在可对TDD的确定的UL子帧(SF#2)分配的各SCell(FDD小区)的DL子帧(SF#0,#1,#2,#3,#4,#5)中,限制对规定CC中的一部分DL子帧的DL信号(PDSCH信号)的分配的情况。这里,表示对于SCell1~SCell3,限制DL子帧5的DL信号(PDSCH信号)的分配,另一方面,对于SCell4,限制DL子帧3、5的DL信号(PDSCH信号)的分配的情况。即,由于TDD小区中的A/N比特数为1,所以在5CC的A/N比特数不超过20的范围内,可以使SCell的A/N比特数大于4比特。作为DL信号的分配的优先顺序,可以与上述情况2同样进行。
这样,如图15~图18所示,即使在由于新HARQ定时,可对TDD的确定的UL子帧分配的FDD小区的DL子帧数大于规定值的情况下,也限制对于FDD小区的一部分DL子帧的DL信号的分配。因此,即使在适用新HARQ定时的情况下,也能够适用PUCCH格式3。而且,从终端观点看,由于可以使接收信号用缓冲器等的设定与作为所述基准的DL/UL设定一样,所以可以用最小限度的追加结构实现该方法。另一方面,由于可以对每个终端动态地限制不同的子帧,从***的观点看,能够对全部DL子帧进行分配。这样,能够充分利用FDD小区的全部DL子帧,而不大幅度地改变终端的标准和组装。
<基站动作/用户终端动作>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适用新HARQ定时的TDD-FDDCA中,基站控制DL信号(PDSCH信号,DL分配)的调度,使得对TDD的UL子帧分配是多个小区的DL子帧数(A/N比特数)不超过规定值。另一方面,用户终端以对该UL子帧进行分配的A/N比特数(或者DL子帧数)不超过规定值为前提(假定为规定值以下),进行在DL子帧发送的DL信号的检测。
例如,如图19所示,设想对于TDD小区(PCell)的确定的UL准许(SF#2)分配的多个FDD小区的A/N比特数达到了规定值(20比特)的情况。在该情况下,用户终端在反馈的A/N达到20比特的时刻,停止在各FDD小区的子帧(这里,SF#8)发送的DL信号的DL分配(DL分配)的检测。然后,进行对于收纳在20比特以内的DL子帧的A/N的反馈。
而且,基站可对在TDD的确定的UL子帧(SF#2)分配的TDD的DL子帧数以及各FDD小区的DL子帧数(SF#4~SF#8)大于规定值的情况下,在A/N比特数达到了规定值(20比特)时,停止在FDD小区的剩余的DL子帧(SF#8)发送的DL信号(例如,PDSCH信号,DL分配)的发送(参照图19)。作为TDD小区以及FDD小区中的DL信号的分配的优先顺序(或者,DL信号的分配限制顺序),可以利用上述情况2表示的方法。
而且,基站/用户终端可以在不分配DL信号(PDSCH信号,DL分配)的FDD小区的DL子帧(SF#8,SF#3)中,控制UL准许的发送/检测。例如,如图19所示,用户终端停止DL分配的检测,同时也同样不进行UL准许的检测。而且,基站停止DL分配的发送,同时也同样不进行UL准许的发送(选项1)。在该情况下,用户终端通过完全停止FDD小区中的接收、检测动作,可以实现省电化。
或者,如图20所示,用户终端也可以停止DL分配的检测,另一方面,进行在FDD小区发送的DL信号的UL准许的检测。而且,基站也可以停止DL分配的发送,另一方面,进行在FDD小区发送的DL信号的UL准许的发送(选项2)。在该情况下,由于用户终端可以根据该UL准许,在FDD小区的UL子帧的PUSCH发送上行数据(PUSCH信号)等,使用可以提高UL资源的利用效率。而且,由于在该子帧中只要检测UL准许即可,不需要DL分配的检测动作,所以可以抑制终端负担。
而且,如上所述,基站在进行DL信号的分配限制的情况下,可以对每个用户终端和/或每个CC进行控制(调度)。在图21中表示一例对于用户终端1、用户终端2,对每个CC控制DL信号的分配的情况。在图21中,对于用户终端1,限制SCell1的DL子帧5、SCell4的DL子帧6的DL信号(PDSCH信号,DL分配)的发送。另一方面,对于用户终端2,限制SCell1的DL子帧8、SCell4的DL子帧4的DL信号的发送。
(无线通信***的结构)
以下,详细地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的一例。
图22是本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的概略结构图。而且,图22所示的无线通信***例如是LTE***、或者包含SUPER3G的***。在该无线通信***中,可以适用将以LTE***的***带宽为1单位的多个基本频率块(分量载波)设为一体的载波聚合(CA)。而且,该无线通信***既可以称为IMT-Advanced,也可以称为4G、FRA(FutureRadioAccess,未来无线接入)。
图22所示的无线通信***1包括:形成宏小区C1的无线基站11;以及被配置在宏小区C1内,形成比宏小区C1窄的小小区C2的无线基站12a以及12b。而且,在宏小区C1以及各小小区C2中,配置用户终端20。用户终端20可以与无线基站11以及无线基站12双方连接(dualconnectivity)。而且,在无线基站11和无线基站12之间适用基站内CA(eNB内CA),或者基站间CA(eNB间CA(Inter-eNBCA))。而且,无线基站11和无线基站12中的一方可以适用FDD,另一方可以适用TDD。
在用户终端20和无线基站11之间,在相对较低的频带(例如,2GHz)使用带宽窄的载波(称为现有载波、Legacycarrier(传统载波)等)进行通信。另一方面,在用户终端20和无线基站12之间,在相对较高的频带(例如,3.5GHz等),既可以使用带宽较宽的载波,也可以使用与无线基站11之间一样的载波。作为在用户终端20和无线基站12间的载波类型也可以利用新(new)载波类型(NCT)。无线基站11和无线基站12(或者,无线基站12间)进行有线连接(光纤、X2接口等)或者无线连接。
无线基站11以及各无线基站12分别与高层站装置30连接,经由高层站装置30与核心网络40连接。而且,在高层站装置30中,例如包括接入网关装置、无线网络控制器(RNC)、移动性管理实体(MME)等,但不限于此。而且,各无线基站12也可以经由无线基站11与高层站装置连接。
而且,无线基站11是具有相对较宽的覆盖范围的无线基站,也可以称为eNodeB、宏基站、发送接收点等。而且,无线基站12是具有局部的覆盖范围的无线基站,也可以称为小基站、微微基站、毫微微基站、HomeeNodeB,微基站、发送接收点等。以下,在不区别无线基站11以及12的情况下,总称为无线基站10。各用户终端20是与LTE、LTE-A等的各种通信方式对应的终端,不仅包含移动通信终端,还可以包含固定通信终端。
在无线通信***中,作为无线接入方式,对于下行链路适用OFDMA(直交频分多址连接),对于上行链路适用SC-FDMA(单载波-频分多址连接)。OFDMA是将频带分割为多个窄的频带(子载波),在各子载波上映射数据而进行通信的多载波传输方式。SC-FDMA是将***带宽对于每个终端分割为一个或者连续的资源块所构成的频带,通过多个终端使用互不相同的频带,降低终端间的干扰的单载波传输方式。
这里,说明在图22所示的无线通信***中使用的通信信道。下行链路的通信信道包括在各用户终端20中共享的PDSCH(PhysicalDownlinkSharedChannel,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和下行L1/L2控制信道(PDCCH,PCFICH,PHICH,扩展PDCCH)。通过PDSCH传输用户数据以及高层控制信息。通过PDCCH(PhysicalDownlinkControlChannel,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传输PDSCH以及PUSCH的调度信息等。通过PCFICH(PhysicalControlFormatIndicatorChannel,物理控制格式指示符信道)传输在PDCCH使用的OFDM码元数。通过PHICH(PhysicalHybrid-ARQIndicatorChannel,物理混合自动重发请求指示符信道)传输对于PUSCH的HARQ的ACK/NACK。而且,也可以通过扩展PDCCH(EPDCCH)传输PDSCH以及PUSCH的调度信息等。该EPDCCH与PDSCH(下行共享数据信道)进行频分复用。
上行链路的通信信道包括:作为在各用户终端20中共享的上行数据信道的PUSCH(PhysicalUplinkSharedChannel,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和作为上行链路的控制信道的PUCCH(PhysicalUplinkControlChannel,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通过该PUSCH传输用户数据和高层控制信息。而且,通过PUCCH传输下行链路的无线质量信息(CQI:ChannelQualityIndicator,信道质量指示符)、ACK/NACK等。
图23是本实施方式的无线基站10(包括无线基站11以及无线基站12)的整体结构图。无线基站10包括:用于MIMO传输的多个发送接收天线101;放大器单元102;发送接收单元103;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4;呼叫处理单元105;以及传输线路接口106。
通过下行链路从无线基站10发送到用户终端20的用户数据,从高层站装置30经由传输线路接口106输入到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4。在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4中,进行PDCP层的处理,用户数据的分割、结合、RLC(RadioLinkControl,无线电链路控制)重发控制的发送处理等RLC层的发送处理、MAC(MediumAccessControl,媒体接入控制)重发控制,例如,HARQ的发送处理、调度、传输格式选择、信道编码、高速傅立叶逆变换(IFFT:InverseFastFourierTransform)处理、预编码处理,从而转发到各发送接收单元103。而且,关于下行链路的控制信道的信号,也进行信道编码和高速傅立叶逆变换等发送处理,转发到各发送接收单元103。
而且,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4通过高层信令(RRC信令、广播信号等),对用户终端20通知用于该小区中的通信的控制信息。在用于该小区中的通信的信息中,例如包括上行链路或者下行链路中的***带宽、反馈用的资源信息等。各发送接收单元103将从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4对每个天线进行预编码后输出的基带信号变换为无线频带。放大器单元102将频率变换后的无线频率信号放大,通过发送接收天线101发送。
另一方面,对于通过上行链路从用户终端20发送到无线基站10的数据,在各发送接收天线101接收到的无线频率信号分别在放大器单元102中被放大,在各发送接收单元103中进行频率变换为而变换为基带信号,被输入到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4。
在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4中,对于输入的基带信号中包含的用户数据进行FFT处理、IDFT处理、纠错解码、MAC重发控制的接收处理、RLC层、PDCP层的接收处理,经由传输线路接口106转发到高层站装置30。呼叫处理单元105进行通信信道的设定或释放等的呼叫处理、无线基站10的状态管理、无线资源的管理。
图24是本实施方式的无线基站10具有的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4的主要的功能结构图。如图24所示,无线基站10具有的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4至少包含以下部件而构成:控制单元301;下行控制信号生成单元302;下行数据信号生成单元303;映射单元304;解映射单元305;信道估计单元306;上行控制信号解码单元307;上行数据信号解码单元308;以及判定单元309。
控制单元301控制通过PDSCH发送的下行用户数据、通过PDCCH和/或扩展PDCCH(EPDCCH)传输的下行控制信息、以及下行参考信号等的调度。而且,控制单元301还进行通过PUSCH传输的上行数据、通过PUCCH或者PUSCH传输的上行控制信息、上行参考信号的调度的控制(分配控制)。关于上行链路信号(上行控制信号,上行用户数据)的分配控制的信息,使用下行控制信号(DCI)通知给用户终端。
具体地说,控制单元301根据来自高层站装置30的指示信息和来自各用户终端20的反馈信息,控制对于下行链路信号以及上行链路信号的无线资源的分配。即,控制单元301具有作为调度器的功能。而且,可以是在eNB间CA中,控制单元301对于多个CC的每一个独立地设置,在eNB内CA中,控制单元301对于多个CC公共地设置的结构。
而且,在上述的由于新HARQ定时,可对TDD的确定的UL子帧分配的FDD小区的DL子帧数大于规定值的情况下,控制单元301在可对该TDD的确定的UL子帧分配的FDD小区的DL子帧中,限制对于一部分DL子帧的DL信号的分配。具体地说,控制单元301限制设定SCell的小区(例如,FDD小区)的规定的DL子帧中的DL分配、PDSCH信号的分配(参照上述图8、图9、图15~图20)。而且,控制单元301可以利用DAI控制DL信号的发送(参照上述图10)。而且,控制单元301可以对于每个用户终端以及每个CC限制PDSCH信号的分配(上述图21)。
下行控制信号生成单元302生成由控制单元301决定了分配的下行控制信号(PDCCH信号和/或EPDCCH信号)。具体地说,下行控制信号生成单元302根据来自控制单元301的指示,生成用于通知下行链路信号的分配信息的DL分配(DL分配)、和通知上行链路信号的分配信息的UL准许(ULgrant)。例如,下行控制信号生成单元302根据来自控制单元301的指示,限制对于规定的DL子帧的DL分配的分配。而且,下行控制信号生成单元302根据来自控制单元301的指示,在FDD小区的下行控制信息(DCI)中包含DAI。
下行数据信号生成单元303生成下行数据信号(PDSCH信号)。在由下行数据信号生成单元303生成的数据信号中,按照基于来自各用户终端20的CSI等决定的编码率、调制方式,进行编码处理、调制处理。
映射单元304根据来自控制单元301的指示,控制下行控制信号生成单元302中生成的下行控制信号、对在下行数据信号生成单元303中生成的下行数据信号的无线资源的分配。
解映射单元305对从用户终端发送的上行链路信号进行解映射,分离上行链路信号。信道估计单元306根据在解映射单元305中分离的接收信号中包含的参考信号估计信道状态,将估计的信道状态输出到上行控制信号解码单元307、上行数据信号解码单元308。
上行控制信号解码单元307对在上行控制信道(PUCCH)中从用户终端发送的反馈信号(送达确认信号等)进行解码,输出到控制单元301。上行数据信号解码单元308对在上行共享信道(PUSCH)从用户终端发送的上行数据信号进行解码,输出到判定单元309。判定单元309根据上行数据信号解码单元308的解码结果,进行重发控制判定(ACK/NACK),并且将结果输出到控制单元301。
图25是本实施方式的用户终端20的整体结构图。用户终端20包括:用于MIMO传输的多个发送接收天线201;放大器单元202;发送接收单元(接收单元)203;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04;以及应用单元205。
对于下行链路的数据,在多个发送接收天线201中接收到的无线频率信号分别在放大器单元202中进行放大,在发送接收单元203中进行频率变换而变换为基带信号。该基带信号在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04中进行FFT处理、纠错解码、重发控制的接收处理等。在该下行链路的数据内,下行链路的用户数据被转发到应用单元205。应用单元205进行与比物理层和MAC层更高层的层有关的处理等。而且,在下行链路的数据内,广播信息也被转发到应用单元205。
另一方面,关于上行链路的用户数据,从应用单元205被输入到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04。在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04中,进行重发控制(H-ARQ(HybridARQ))的发送处理、信道编码、预编码、DFT处理、IFFT处理等后转发到各发送接收单元203。发送接收单元203将从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04输出的基带信号变换为无线频带。之后,放大器单元202放大频率变换后的无线频率信号,通过发送接收天线201发送。
图26是用户终端20具有的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04的主要功能结构图。如图26所示,用户终端20具有的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04至少包括以下部件而构成:控制单元401(反馈控制单元);上行控制信号生成单元402;上行数据信号生成单元403;映射单元404;解映射单元405;信道估计单元406;下行控制信号解码单元407;下行数据信号解码单元408;以及判定单元409。
控制单元401根据从无线基站发送的下行控制信号(PDCCH信号)、对于接收到的PDSCH信号的重发控制判定结果,控制上行控制信号(反馈信号)和上行数据信号的生成。下行控制信号从下行控制信号解码单元407输出,重发控制判定结果从判定单元409输出。
而且,控制单元401具有作为控制对PDSCH信号的送达确认信号(ACK/NACK)的反馈的反馈控制单元的功能。具体地说,在适用CA的通信***中,控制单元401控制反馈送达确认信号的小区(或者,CC)、以及分配送达确认信号的PUCCH资源的选择。
例如,在TDD-FDDCA(TDD为PCell)中,控制单元401(反馈控制单元)在对TDD小区的UL子帧的上行控制信道总括分配各小区的DL信号的A/N的情况下,适用能够进行FDD小区的全部DL子帧的A/N的分配的反馈机制,根据TDD小区的UL子帧的上行控制信道上复用的A/N的比特数控制A/N的分配。具体地说,控制单元401进行送达确认信号的分配,使得TDD小区的UL子帧的上行控制信道上复用的A/N的比特数为规定值以下。
上行控制信号生成单元402根据来自控制单元401的指示,生成上行控制信号(送达确认信号和信道状态信息(CSI)等反馈信号)。而且,上行数据信号生成单元403根据来自控制单元401的指示,生成上行数据信号。而且,控制单元401在从无线基站通知的下行控制信号中包含UL准许的情况下,对上行数据信号生成单元403指示生成上行数据信号。
映射单元404(分配单元)根据来自控制单元401的指示,控制对上行控制信号(送达确认信号等)和上行数据信号的无线资源(PUCCH、PUSCH)的分配。例如,映射单元404根据进行反馈(PUCCH发送)的CC(小区),对该CC的PUCCH进行送达确认信号的分配。
解映射单元405对从无线基站10发送的下行链路信号进行解映射,分离下行链路信号。信道估计单元406根据在解映射单元405分离的接收信号中包含的参考信号估计信道状态,将估计出的信道状态输出到下行控制信号解码单元407、下行数据信号解码单元408。
下行控制信号解码单元407对在下行控制信道(PDCCH)发送的下行控制信号(PDCCH信号)进行解码,将调度信息(对上行资源的分配信息)输出到控制单元401。
下行数据信号解码单元408对在下行共享信道(PDSCH)发送的下行数据信号进行解码,并输出到判定单元409。判定单元409根据下行数据信号解码单元408的解码结果进行重发控制判定(ACK/NACK),并且将结果输出到控制单元401。
判定单元409可以假定对TDD小区的UL子帧分配的FDD小区的DL子帧数未超过规定值而进行DL信号的检测。而且,判定单元409在对TDD的UL子帧分配的FDD小区的DL子帧数超过了规定值的情况下,停止DL信号的检测。
而且,判定单元409可以使用在FDD小区中发送的DL信号的下行控制信息中包含的DAI,控制在FDD小区的各DL子帧中发送的DL信号的检测。例如,在DAI达到了规定值的情况下,判定单元409停止在FDD小区中发送的DL信号中包含的DL分配的检测,控制单元401将在与各DAI值对应的DL子帧中发送的DL信号的送达确认信号分配给TDD小区的UL子帧的上行控制信道。这时,判定单元409既可以停止DL分配的检测,同时停止UL准许的检测,也可以停止DL分配的检测,另一方面进行在FDD小区中发送的DL信号的UL准许的检测。
以上,使用上述的实施方式详细地说明了本发明,作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明白,本发明不限于本说明书中说明的实施方式。本发明在不脱离由权利要求的范围所确定的本发明的宗旨以及范围的情况下,可以作为修改以及变更方式实施。例如,可以将上述的多个方式进行适当组合来应用。因此,本说明书的记载的目的是例示说明,不具有对本发明进行任何限制的含义。
本申请基于2013年10月31日申请的特愿2013-226623。其内容全部包含于此。

Claims (10)

1.一种用户终端,进行与适用载波聚合的FDD小区以及TDD小区的通信,其特征在于,
所述用户终端包括:
接收单元,接收从各小区发送的DL信号;
判定单元,检测接收到的DL信号,进行重发控制判定;以及
反馈控制单元,将对于各DL信号的送达确认信号分配到规定的UL子帧而进行反馈,
所述反馈控制单元在对TDD小区的UL子帧的上行控制信道总括分配各小区的DL信号的送达确认信号的情况下,适用能够进行FDD小区的全部DL子帧的送达确认信号的分配的反馈机制,所述判定单元假定对TDD小区的UL子帧分配的FDD小区的DL子帧数未超过规定值而进行DL信号的检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
在由于所述反馈机制,能够对TDD的确定的UL子帧分配的FDD小区的DL子帧数大于规定值的情况下,在能够对所述TDD的确定的UL子帧分配的FDD小区的DL子帧中,限制对于一部分DL子帧的DL信号的分配。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判定单元在对TDD的UL子帧分配的FDD小区的DL子帧数超过了规定值的情况下,停止DL信号的检测。
4.如权利要求1至3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判定单元使用在所述FDD小区中发送的下行控制信息中包含的DAI,控制在所述FDD小区的各DL子帧中发送的DL信号的检测。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判定单元在所述DAI达到了规定值的情况下,停止在FDD小区中发送的DL分配的检测,所述反馈控制单元将在与各DAI值对应的DL子帧中发送的DL信号的送达确认信号分配给TDD小区的UL子帧的上行控制信道。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判定单元停止所述DL分配的检测,并且也停止UL准许的检测。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判定单元停止所述DL分配的检测,另一方面,进行在FDD小区中发送的DL信号的UL准许的检测。
8.一种基站,与利用不同的双工形式的其它基站适用载波聚合而与用户终端进行通信,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站包括:
生成单元,生成DL信号;
发送单元,将所述DL信号分配给DL子帧,从而发送到用户终端;以及
接收单元,经由UL子帧,接收从所述用户终端发送的送达确认信号,
在所述用户终端适用能够进行FDD小区的全部DL子帧的送达确认信号的分配的反馈机制,同时对TDD小区的UL子帧总括分配各小区的DL信号的送达确认信号的情况下,所述发送单元控制FDD小区的DL信号的分配,使得能够对TDD小区的各UL子帧分配的FDD小区的DL信号的送达确认信号的比特数不超过规定值。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
在能够对TDD的确定的UL子帧分配的FDD小区的DL子帧数大于规定值的情况下,所述发送单元在所述FDD小区中发送的下行控制信息中包含的DAI达到了规定值时,停止在FDD小区的剩余的DL子帧中发送的DL分配的发送。
10.一种用户终端的无线通信方法,所述用户终端与适用载波聚合的FDD小区以及TDD小区进行通信,其特征在于,
所述无线通信方法包括:
接收从各小区发送的DL信号的步骤;
检测接收到的DL信号而进行重发控制判定的步骤;以及
将对于各DL信号的送达确认信号分配到规定的UL子帧而进行反馈的步骤,
在对TDD小区的UL子帧的上行控制信道总括分配各小区的DL信号的送达确认信号的情况下,适用能够进行FDD小区的全部DL子帧的送达确认信号的分配的反馈机制,同时假定对TDD小区的UL子帧分配的FDD小区的DL子帧数未超过规定值而进行DL信号的检测。
CN201480059795.1A 2013-10-31 2014-10-17 用户终端、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Pending CN10568450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226623A JP6243191B2 (ja) 2013-10-31 2013-10-31 ユーザ端末、基地局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JP2013-226623 2013-10-31
PCT/JP2014/077639 WO2015064377A1 (ja) 2013-10-31 2014-10-17 ユーザ端末、基地局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684502A true CN105684502A (zh) 2016-06-15

Family

ID=530039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59795.1A Pending CN105684502A (zh) 2013-10-31 2014-10-17 用户终端、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160316469A1 (zh)
EP (1) EP3065453A4 (zh)
JP (1) JP6243191B2 (zh)
CN (1) CN105684502A (zh)
WO (1) WO2015064377A1 (zh)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3143378A1 (zh) * 2012-03-26 2013-10-03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harq反馈的实现方法、上行子帧分配方法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80830B (zh) * 2012-07-18 2018-11-27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一种发送harq-ack反馈信息的方法
KR102024132B1 (ko) * 2013-01-25 2019-09-2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셀 내의 캐리어 집적 시스템에서 제어 채널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KR102127320B1 (ko) * 2013-09-27 2020-06-26 주식회사 아이티엘 상향링크 스케줄링 및 harq 타이밍 방법 및 장치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3143378A1 (zh) * 2012-03-26 2013-10-03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harq反馈的实现方法、上行子帧分配方法及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CATT: ""UCI transmission for FDD-TDD carrier aggregation"", 《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74BIS》 *
ETRI: ""Downlink HARQ timing in TDD-FDD carrier aggregation"", 《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74BIS》 *
HUAWEI, HISILICON: ""Discussion on TDD-FDD CA with more than two carriers"", 《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74BIS》 *
INTEL CORPORATION: ""On support of TDD-FDD Carrier Aggregation"", 《3GPP TSG-RAN WG1 #74BIS》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065453A1 (en) 2016-09-07
WO2015064377A1 (ja) 2015-05-07
US20160316469A1 (en) 2016-10-27
EP3065453A4 (en) 2017-04-19
JP6243191B2 (ja) 2017-12-06
JP2015088969A (ja) 2015-05-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880918B2 (en) Method for terminal transmitting uplink control channe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 using same
US10389497B2 (en) User terminal and radio base station
US10075277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control channel in intra-cell carrier aggregation system
JP5931828B2 (ja) ユーザ端末、基地局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JP6559574B2 (ja) セル内のキャリアアグリゲーションシステムで端末の能力による制御チャネル送信方法及び装置
WO2016159230A1 (ja) ユーザ端末、無線基地局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EP3051909A1 (en) User terminal, base station,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US10560889B2 (en) User terminal, radio base station,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15079926A1 (ja) ユーザ端末、無線基地局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CN105580404A (zh) 用户终端、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JP6224417B2 (ja) ユーザ端末、基地局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CN105247921A (zh)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05684502A (zh) 用户终端、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KR20190058304A (ko)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저지연 서비스의 제공 방법 및 장치
JP2018023159A (ja) ユーザ端末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0615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