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556846A - 接近传感器 - Google Patents

接近传感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556846A
CN105556846A CN201480051664.9A CN201480051664A CN105556846A CN 105556846 A CN105556846 A CN 105556846A CN 201480051664 A CN201480051664 A CN 201480051664A CN 105556846 A CN105556846 A CN 10555684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equency
circuit
signal
oscillating circuit
output sig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51664.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佐藤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Kyushu University NUC
Original Assignee
Kyush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NU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yush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NUC filed Critical Kyush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NUC
Publication of CN1055568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55684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3/00Electric or magnetic 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Measuring magnetic fiel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arth, e.g. declination, deviation
    • G01V3/08Electric or magnetic 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Measuring magnetic fiel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arth, e.g. declination, deviation operating with magnetic or electric fields produced or modified by objects or geological structures or by detecting devices
    • G01V3/10Electric or magnetic 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Measuring magnetic fiel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arth, e.g. declination, deviation operating with magnetic or electric fields produced or modified by objects or geological structures or by detecting devices using induction coils
    • G01V3/104Electric or magnetic 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Measuring magnetic fiel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arth, e.g. declination, deviation operating with magnetic or electric fields produced or modified by objects or geological structures or by detecting devices using induction coils using several coupled or uncoupled coils
    • G01V3/105Electric or magnetic 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Measuring magnetic fiel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arth, e.g. declination, deviation operating with magnetic or electric fields produced or modified by objects or geological structures or by detecting devices using induction coils using several coupled or uncoupled coils forming directly coupled primary and secondary coils or loop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3/00Electric or magnetic 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Measuring magnetic fiel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arth, e.g. declination, deviation
    • G01V3/08Electric or magnetic 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Measuring magnetic fiel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arth, e.g. declination, deviation operating with magnetic or electric fields produced or modified by objects or geological structures or by detecting devices
    • G01V3/10Electric or magnetic 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Measuring magnetic fiel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arth, e.g. declination, deviation operating with magnetic or electric fields produced or modified by objects or geological structures or by detecting devices using induction coils
    • G01V3/101Electric or magnetic 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Measuring magnetic fiel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arth, e.g. declination, deviation operating with magnetic or electric fields produced or modified by objects or geological structures or by detecting devices using induction coils by measuring the impedance of the search coil; by measuring features of a resonant circuit comprising the search coil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KPULSE TECHNIQUE
    • H03K17/00Electronic switching or gating, i.e. not by contact-making and –breaking
    • H03K17/94Electronic switching or gating, i.e. not by contact-making and –break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way in which the control signals are generated
    • H03K17/945Proximity switches
    • H03K17/95Proximity switches using a magnetic detector
    • H03K17/952Proximity switches using a magnetic detector using inductive coils
    • H03K17/9537Proximity switches using a magnetic detector using inductive coils in a resonant circuit
    • H03K17/9542Proximity switches using a magnetic detector using inductive coils in a resonant circuit forming part of an oscillator
    • H03K17/9545Proximity switches using a magnetic detector using inductive coils in a resonant circuit forming part of an oscillator with variable frequency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Geology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ophysics (AREA)
  • Electronic Switches (AREA)
  • Geophysics And Detection Of Objects (AREA)
  • Radar Systems Or Details Thereof (AREA)

Abstract

使将螺旋天线用作谐振电路的元件的一部分的第一振荡电路和将环形天线用作谐振电路的元件的一部分的第二振荡电路分别以几乎相同的频率振荡。在人体接近螺旋天线和环形天线时,第一振荡电路与第二振荡电路之间的频率差变大。通过BPF提取出该频率差。

Description

接近传感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使用电波的接近传感器。
背景技术
关于检测出人体接近任意的对象物的接近传感器,根据其检测方法而存在多种多样的接近传感器。
关于使用红外线等光的人体感测传感器,受光元件接收从人体发出的热红外线、或者从红外线发光二极管向人体照射红外线并接收其反射光,为此需要规定的“窗口”。
另一方面,近年来广泛用于智能电话等的、检测静电容量的变化的人体感测传感器的检测距离极短。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257848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5-13423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作为无需如使用红外线等光的传感器那样准备窗口、并且与检测静电容量的变化的传感器相比能够延长检测距离的传感器,存在使用电波的传感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传感器是使用电波的传感器的一种,被称为多普勒传感器。多普勒传感器如其名称那样,是利用多普勒效应来检测对象物的存在等的传感器。
然而,多普勒传感器使用例如10GHz等的超高频电波。用于处理这样的高频率的电波的半导体元件是昂贵的,另外电路设计和量产也非常困难。因此,多普勒传感器的应用对象有限。
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传感器从输出振荡器向导电性构件供给相对于导电性构件的大小来说波长充分短的频率,将导电性构件作为天线来发射微波。在将导电性构件作为天线来发射微波时,当检测对象(介电体)接近该微波被发射到的区域时,形成被视为导电性构件与检测对象将彼此作为天线发挥功能的空腔谐振电路的虚拟电路,从导电性构件发射出的电磁波的电场被上述检测对象反射或吸收。在该虚拟电路中,从导电性构件发射出的电磁波的电场被检测对象反射或吸收,其影响表现为输出振荡器的输出频率的变化。因而,通过检测输出振荡器的振荡频率的偏移(shift)、特定频率的振幅,能够检测出检测对象。然而,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传感器所使用的电波的频率是300MHz~300GHz的微波,电路昂贵,也难以量产。
本发明是鉴于相关状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接近传感器,其使用比较低的频率的电波,廉价并且能够自由地设定检测对象的检测距离。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接近传感器具备:第一振荡电路,其将具有开放端的第一天线用作谐振电路的元件的一部分;以及第二振荡电路,其将第二天线用作谐振电路的元件的一部分,该第二天线的两端与电路连接。而且,设置有接近检测部,该接近检测部基于第一振荡电路输出的第一输出信号与第二振荡电路输出的第二输出信号之间的频率差,来检测任意的检测对象的接近状态。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接近传感器,其使用比较低的频率的电波,廉价并且能够自由地设定检测对象的检测距离。
根据以下的实施方式的说明能够明确上述以外的课题、结构以及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接近传感器的框图。
图2是第一振荡电路的电路图和一部分的等效电路。
图3是第二振荡电路的电路图、混频器的电路图以及BPF的电路图。
图4是接近传感器的概要外观图、人体接近之前的螺旋天线和环形天线的频率特性以及人体接近时的螺旋天线和环形天线的频率特性。
图5是表示接近传感器与人体的距离同从混频器得到的信号的频率之间的关系的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接近传感器101的整体结构]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接近传感器101的框图。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接近传感器101能够分为具有螺旋天线103的第一振荡电路102、具有环形天线105的第二振荡电路以及混频器106以后的信号处理电路。
混频器106、BPF(Band-PassFilter:带通滤波器)107以及AM(AmplitudeModulation:调幅)检波电路108能够认为是基于从第一振荡电路102输出的第一频率f1的信号和从第二振荡电路104输出的第二频率f2的信号来检测任意的检测对象的接近状态的接近检测部。
第一振荡电路102振荡出第一频率f1的信号,从螺旋天线103发出第一频率f1的电波。此外,第一振荡电路102也是振荡频率跟随螺旋天线103的分布常数的变化而变化的谐振电路。
第二振荡电路104振荡出第二频率f2的信号,从环形天线105发出第二频率f2的电波。此外,第二振荡电路104也是振荡频率跟随环形天线105的分布常数的变化而变化的谐振电路。
从第一振荡电路102输出的第一频率f1的信号以及从第二振荡电路104输出的第二频率f2的信号分别被输入到混频器106。混频器106是模拟乘法器,输出f1±f2的信号。
混频器106的输出信号被输入到带通滤波器(以下简称为“BPF”)107。BPF107从f1±f2的信号中取出|f1-f2|的信号。
通过例如公知的包含二极管的AM检波电路108来对从BPF107输出的特定的频率范围的信号进行包络线检波。然后,通过作为低通滤波器(以下简称为“LPF”)的第一LPF109来去除噪声成分,从第一输出端子110输出第一输出信号。
以上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接近传感器101的基本结构。此外,将在后面说明FM(FrequencyModulation:调频)检波电路111、第二LPF112、微型计算机113以及第二输出端子114的结构和动作。
[第一振荡电路102的具体例]
图2A是第一振荡电路102的电路图。图2B是第一振荡电路102的电路图中的用虚线围住的部分的等效电路。
第一振荡电路102是公知的基极接地型科耳皮兹(Colpitts)振荡电路。
作为NPN晶体管的晶体管201的基极通过电阻R202和R203而被供给固定偏置电流,并且通过电容器C204而交流地接地。
在晶体管201的集电极与电源端子+B之间并联连接有电容器C205和线圈L206。
在晶体管201的集电极与发射极之间连接有电容器C207。
在晶体管201的发射极与接地节点之间并联连接有电容C208和电阻R209。
在晶体管201的集电极上经由电容器C210而连接有螺旋天线103。
从晶体管201的集电极通过电容器C210而得到第一振荡电路102的输出信号。
图2A的用虚线部分围住的电容器C205和C210、线圈L206、螺旋天线103能够被视为图2B所示的交流等效电路。
在图2B中,电容器C205包含有电阻成分Rc。另外,线圈L206和螺旋天线103包含有电阻成分RL
螺旋天线103与线圈L206串联连接,电感根据分布常数的变化而变化。螺旋天线103的分布常数的变化是由于人体等的接近而引起的。即,通过形成谐振电路的一部分的线圈L206和螺旋天线103中的、螺旋天线103的电感的变化,第一振荡电路102的振荡频率变化。
图2A所示的科耳皮兹振荡电路能够理解为是通过电容器C210将螺旋天线103与构成公知的科耳皮兹振荡电路的谐振电路的线圈连接而得到的。
[第二振荡电路104、混频器106以及BPF107的具体例子]
图3A是第二振荡电路104的电路图。图3B是混频器106的电路图。图3C是BPF107的电路图。
首先,参照图3A来说明第二振荡电路104的结构。
第二振荡电路104是公知的科耳皮兹振荡电路。与图2A的科耳皮兹振荡电路不同,第二振荡电路104在晶体管301的基极-发射极之间设置有电容器C302、C303和环形天线105、即基于线圈的谐振电路。
环形天线105连接在晶体管301的基极与接地节点之间。另外,与环形天线105并联地,电容器C302与C303串联连接。而且,电容器C302和C303的连接点与晶体管301的发射极连接。在晶体管301的发射极与接地节点之间连接有电阻R304。
在晶体管301的集电极与电源端子+B之间连接有电阻R305。另外,在晶体管301的集电极-基极之间连接有电阻R306,因而,电阻R306构成公知的自偏置电路。
从晶体管301的集电极通过电容器C307而得到第二振荡电路104的输出信号。
图3A中的环形天线105的电感根据分布常数的变化而变化。环形天线105的分布常数的变化是由于人体等的接近而引起的。即,通过形成谐振电路的一部分的环形天线105的电感的变化,第二振荡电路104的振荡频率变化。
此外,第一振荡电路102和第二振荡电路104使用了科耳皮兹振荡电路,但振荡电路并不限于此。只要是公知的哈特莱(Hartley)振荡电路等使用LC谐振电路的振荡电路即可。
接着,参照图3B来说明混频器106的结构。
混频器106能够考虑多种多样的实施形式,但能够容易地在高频实现的是图3B所示的双栅极FET(dualgateFieldEffectTransistor:双栅极场效应晶体管)311。
向双栅极FET311的第一栅极施加第一振荡电路102的输出信号,在该第一栅极与接地节点之间连接有电阻R312。
向双栅极FET311的第二栅极施加第二振荡电路104的输出信号,在该第二栅极与接地节点之间连接有电阻R313。
于是,从双栅极FET311的漏极得到乘法运算输出信号,该漏极通过电阻R314而与电源端子+B连接。
接着,参照图3C来说明BPF107的结构。
典型的BPF107在信号线路中设置作为第一级的线圈L321和电容器C322的串联谐振电路,在电容器C322的另一端与接地节点之间设置作为第二级的线圈L323和电容器C324的并联谐振电路。以后,根据需要来串联连接该电路元件的组合,最终的级以串联谐振电路(线圈L325和电容器C326)结束。
[接近传感器101的动作]
图4A是接近传感器101的概要外观图。
图4B是人体接近之前的螺旋天线103和环形天线105的频率特性。
图4C是人体接近时的螺旋天线103和环形天线105的频率特性。
图5是表示接近传感器101与人体的距离同从混频器106得到的信号的频率之间的关系的曲线图。
首先,参照图4A来说明接近传感器101的结构。
根据图1~图3C的说明,可知接近传感器101的电路结构是简单的。即使通过手工作业也能够容易地将接近传感器101安装在大致5cm的正方的基板上。如果使用芯片部件,则即使在2.5cm的正方的基板上也能够安装接近传感器101。另外,通过适当地选择第一振荡电路102和第二振荡电路104所采用的振荡频率,能够也减小螺旋天线103和环形天线105的大小。
为了可靠地检测人体的接近状态,期望的是,这两个天线位于离电路基板不怎么远的位置。在图4A所示的接近传感器101中,在环形天线105的内周设置有螺旋天线103。另外,例如通过在挠性基板上与接近传感器101的电路一起还安装这些天线,能够达成小型化,并且还能够提高量产的成品率。
对于如图4A所示那样构成的接近传感器101,当人体401从远方逐渐接近时,螺旋天线103和环形天线105的频率特性发生变化。
图4B表示人体401接近之前的螺旋天线103的频率特性P402和环形天线105的频率特性P403。此外,为了简化说明,假定螺旋天线103和环形天线105的中心频率与第一振荡电路102和第二振荡电路104一致。
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接近传感器101中,设计为第一振荡电路102与第二振荡电路104以相同的频率谐振。因此,在图4B中,螺旋天线103和环形天线105示出相同的中心频率。在图4B中,螺旋天线103如曲线P402所示那样在窄的频带中具有强的增益。另一方面,环形天线105如曲线P403所示那样在宽的频带中具有低的增益。
接着,图4C是人体接近后的螺旋天线103和环形天线105的频率特性。
在图4C中,螺旋天线103如曲线P404所示那样当人体401接近时谐振频率降低。因此,第一振荡电路102的振荡频率从f1变化为f1’。此时的频率移动幅度Δf1(=f1-f1’)比较大。
与此相对,环形天线105如曲线P405所示那样当人体401接近时谐振频率升高。因此,第二振荡电路104的振荡频率从f2变化为f2’。此时的频率移动幅度Δf2(=f2’-f2)比Δf1小。
人是含有很多水分的介电体。当该介电体接近环形天线时,环形天线的电感下降。如果电感下降,则环形天线的谐振频率升高。关于同环形天线与介电体之间的距离相对应的谐振频率的变化,在“便携终端装置及其rfid天线谐振频率调整方法”WO2013/89195号公报中也有记载。
另一方面,当介电体接近螺旋天线等具有开放端的天线时,包围天线的空间的电容上升。如果电容上升,则具有开放端的天线的谐振频率降低。关于同具有开放端的天线与介电体之间的距离相对应的谐振频率的变化,在“天线装置”WO2010/47032号公报中也有记载。
根据以上的说明,如果将接近传感器101与人体401的距离同从混频器106得到的频率差信号的频率之间的关系做成曲线图,则如图5那样。
当将作为第一振荡电路102的振荡频率的频率f1与作为第二振荡电路104的振荡频率的频率f2设定为相同的频率时,从混频器106得到的信号中的频率差信号|f1-f2|(=f2-f1)原理上为零。然后,由于人体401向接近传感器101接近,第一振荡电路102的频率f1伴随着大的频率变动而降低,第二振荡电路104的频率f2伴随着小的频率变动而升高。即,频率差信号f2-f1表现为规定的频率的信号。最终,当接近传感器101的螺旋天线103和环形天线105与人体401之间的距离为零时,频率差信号f2-f1达到规定的频率。因此,用接近一次函数的曲线表示图5所示的曲线图。
此外,图5的纵轴是频率的常用对数显示。
如果适当地设定BPF107的中心频率和带宽、即通过频带,则接近传感器101能够得到与人体401相对于接近传感器101的距离相应的适当的检测输出信号。
如果将BPF107的通过频带设定为包含Δfa和Δfb,则在频率差信号f2-f1处于Δfa~Δfb的范围内时,BPF107输出有效的增益的输出信号,其中,Δfa是由于人体401向接近传感器101接近到规定的距离而明确地出现频率差信号f2-f1的频率,Δfb是人体401充分地接近接近传感器101的情况下的频率差信号f2-f1的频率。当通过AM检波电路108来对该BPF107的输出信号进行AM检波并通过LPF去除噪声成分时,能够得到可利用为表示人体401已接近的状态的逻辑信号的信号。因而,接近传感器101能够适当地检测出人体401接近到规定的距离的状态,作为第一输出信号输出。
并且,BPF107的通过频带与人体401相对于接近传感器101的距离具有相关性。因而,通过设定BPF107的通过频带,能够自由地设定人体401相对于接近传感器101的检测距离。
作为一个例子,制作了将第一振荡电路102的振荡频率f1和第二振荡电路104的振荡频率f2设定为120MHz的接近传感器101的试制机。于是,当人体401向试制机的螺旋天线103和环形天线105接近到1m左右时,第一振荡电路102的振荡频率f1’降低到119MHz左右,第二振荡电路104的振荡频率f2’上升到120.2MHz左右。因此,频率差信号f2’-f1’表现为大致1MHz左右的频率的信号,试制机能够有效地检测出人体401的存在。
此外,如果在人体401未接近天线时和接近天线时的频率差信号f2-f1的变动幅度大,则f1和f2也可以不一定相同。一般来说,频率越高,天线的谐振频率的变动幅度越大。因而,只要能够有效地检测出频率差信号f2-f1的频率变动,则能够使第一振荡电路102和第二振荡电路104的振荡频率的余量具有富余。
优选的是,在人体401未接近天线时,频率差信号f2-f1的频率为BPF107的检测界限以下。例如,在BPF107的低频侧截止频率是1MHz的情况下,期望的是频率差信号f2-f1的频率是100kHz以下,优选为低于50kHz。
[FM检波电路111的动作]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接近传感器101通过BPF107和AM检波电路108而从第一输出端子110得到同螺旋天线103及环形天线105与人体401之间的距离相应的第一输出信号。
另一方面,FM检波电路111输出与频率差信号f2-f1的频率和相位的变化相应的信号。即,FM检波电路111不输出同螺旋天线103及环形天线105与人体401之间的距离相应的信号,而是输出与人体401的移动速度相应的信号。在通过第二LPF112对该信号去除噪声成分后,将去除了噪声成分的该信号与第一输出信号一起输入到内置有A/D转换器的微型计算机113。然后,在第一输出信号示出逻辑的“真”的期间,将从第二LPF112得到的信号的电压与规定的阈值进行比较。于是,能够从第二输出端子114得到第二输出信号,该第二输出信号表示在人的手相对于螺旋天线103和环形天线105处于规定的距离的范围时的与手的移动速度相应的判定结果。
例如,能够使接近传感器101的应用的动作具有变化,例如,如果将手缓慢地接近则使比较暗的室灯点亮,如果将手快速地接近则使亮的室灯点亮。另外,由于能够根据FM检波电路111的输出信号来检测人体401的运动,因此能够用LPF和比较器来将FM检波电路111的输出信号二值化,从而利用为测量睡眠时的人体401的运动的睡眠计的传感器。
另外,在FM检波电路111输出了有效的输出信号时,意味着作为检测对象的人体401已经接近。因此,不将FM检波电路111的输出信号作为模拟电压来处理,而是作为数字的逻辑信号来处理,将AM检波电路108的第一输出信号与FM检波电路111的输出信号的逻辑积作为第二输出信号输出,由此能够期待减少因电波的反射、外来噪声等引起的混入到AM检波电路108的第一输出信号中的噪声的影响。在该情况下,微型计算机113作为输出AM检波电路108的第一输出信号与FM检波电路111的输出信号的逻辑积的逻辑信号输出部(与门(ANDGate))而发挥功能。
在以上说明的实施方式中能够应用以下所述的应用例。
(1)在上述实施方式中,BPF107只有一个,但也能够考虑设置两个以上的BPF107。
例如,第一BPF适当地设计BPF的带宽和截止频率下的衰减量,使得在人体401相对于螺旋天线103和环形天线105的距离处于1m~50cm的范围时输出频率差信号f2-f1。
而且,第二BPF适当地设计BPF的带宽和截止频率下的衰减量,使得在人体401相对于螺旋天线103和环形天线105的距离处于30cm以内的范围时输出频率差信号f2-f1。
在第一BPF的后续连接第一AM检波电路108,在第二BPF的后续连接第二AM检波电路108。于是,根据人体401相对于螺旋天线103和环形天线105的距离,通过第一AM检波电路108和第二AM检波电路108,得到不同的输出信号。
并且,当基于从第一AM检波电路108得到的信号启动计时器来测量从第二AM检波电路108得到的信号的时间差时,也能够得到与上述FM检波电路111类似的与手的移动速度相应的判定结果。
(2)也可以取代使用BPF107,而设置从混频器106的输出去除f1+f2信号的LPF,然后使用公知的FFT(高速傅立叶变换),来检测是否存在与人体401相对于螺旋天线103和环形天线105的距离相对应的特定的频率成分。
(3)上述实施方式中的接近传感器101是如下的方法:使第一振荡电路102与第二振荡电路104分别以几乎相同的频率振荡,当人体401接近螺旋天线103和环形天线105时,检测由于各自的振荡频率的变化而出现的频率差信号f2-f1。
与此相对,相反地也可以构成为:预先使第一振荡电路102与第二振荡电路104以不同的频率振荡,当人体401接近螺旋天线103和环形天线105时,由于各自的振荡频率的变化,而频率的差近似于零。具体地说,将第二振荡电路104的振荡频率设定得比第一振荡电路102的振荡频率低。在人体接近时,各自的振荡频率的差变小。在AM检波电路108的后级取代第一LPF109而设置高通滤波器(HPF),另外在FM检波电路111的后级取代第二LPF112而设置高通滤波器(HPF),使得在人体401接近螺旋天线103和环形天线105时不出现该频率差信号f2-f1。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使第一振荡电路102和第二振荡电路104分别以几乎相同的频率振荡的接近传感器101,其中,第一振荡电路102将螺旋天线103、即具有开放端的天线用作谐振电路的元件的一部分,第二振荡电路104将环形天线105、即不具有开放端而两端与电路连接的天线用作谐振电路的元件的一部分。
在这样的接近传感器101中,当人体401接近螺旋天线103和环形天线105时,与螺旋天线103连接的第一振荡电路102的振荡频率降低,与此相对,与环形天线105连接的第二振荡电路104的振荡频率升高。对于该各个振荡电路中的振荡频率的变化,在通过混频器106(乘法器)生成频率差信号之后,通过BPF107提取出该频率差信号。提取出的频率差信号的频率随着人体401相对于螺旋天线103和环形天线105的距离接近而升高。在通过BPF107提取出该信号后,通过包络线检波而用于接近的检测。通过适当地设定BPF107的中心频率和带宽,能够得到与人体401相对于螺旋天线103和环形天线105的距离相应的信号。
本实施方式的接近传感器101与以往的多普勒传感器相比,所处理的信号的频率低为大致数十MHz~数百MHz。因此,能够利用廉价的小信号用晶体管等,电路元件的价格便宜。另外,由于所处理的信号的频率低,因此包含BPF107在内能够容易地安装电路。
并且,本实施方式的接近传感器101与以往的多普勒传感器相比,电路规模极小。如公知的那样,AM检波电路108只要一个二极管即可。在只取出第一输出信号的情况下,关于安装本实施方式的接近传感器101所需的除了二极管以外的半导体元件,在第一振荡电路102中为一个晶体管201,在第二振荡电路104中为一个晶体管301,在混频器106中为一个双栅极FET311,合计三个即可。因此,能够廉价地进行制造,并且还易于量产。
并且,本实施方式的接近传感器101与以往的多普勒传感器不同,并不用于向测定对象物照射电波。本实施方式的接近传感器101只是检测天线的分布常数的变化。即,第一振荡电路102和第二振荡电路104都不需要用于发出电波的电力。因而,与以往的多普勒传感器相比,消耗电力极小。即使在该点上,本实施方式的接近传感器101也能够利用廉价的半导体元件。
并且,由于是检测两个振荡电路的频率差信号,因此基于伴随着温度变化的电路常数的变化的频率漂移(drift)在通过混频器106的时间点被抵消。因而,原理上温度变动极少,因此对温度变动抗性强,可靠,容易操作,应用范围广。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只要不脱离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本发明的宗旨,则包含其它变形例、应用例。
例如,关于上述的实施方式,为了容易理解地说明本发明而详细且具体地说明了装置和***的结构,但并不限定于一定具备所说明的全部结构。另外,能够将某实施方式的结构的一部分置换为其它实施方式的结构,并且还能够向某实施方式的结构追加其它实施方式的结构。另外,对于各实施方式的结构的一部分,也能够进行其它结构的追加/删除/置换。
另外,例如也可以通过用集成电路进行设计等来用硬件实现上述各结构、功能、处理部等的一部分或全部。另外,也可以用软件来实现上述各结构、功能等,该软件用于由处理器解释、执行实现各个功能的程序。能够将实现各功能的程序、表、文件等信息保持在存储器、硬盘、SSD(SolidStateDrive:固态硬盘)等易失性或非易失性的存储器、或IC卡、光盘等记录介质。
另外,表示出认为在说明上需要的控制线、信息线,但是并不限于在产品上一定表示出全部的控制线、信息线。实际上也可以考虑将几乎全部的结构相互连接起来。
附图标记说明
101:接近传感器;102:第一振荡电路;103:螺旋天线;104:第二振荡电路;105:环形天线;106:混频器;107:BPF;108:AM检波电路;109:第一LPF;110:第一输出端子;111:FM检波电路;112:第二LPF;113:微型计算机;114:第二输出端子;201、301:晶体管;311:双栅极FET;401:人体。

Claims (7)

1.一种接近传感器,具备:
第一振荡电路,其将具有开放端的第一天线用作谐振电路的元件的一部分;
第二振荡电路,其将第二天线用作谐振电路的元件的一部分,该第二天线的两端与电路连接;以及
接近检测部,其基于所述第一振荡电路输出的第一输出信号与所述第二振荡电路输出的第二输出信号之间的频率差,来检测任意的检测对象的接近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近传感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近检测部具有:
混频器,其接收所述第一输出信号和所述第二输出信号,来生成频率差信号;
带通滤波器,其使所述频率差信号中的特定的频率的信号通过;以及
AM检波电路,其对所述带通滤波器的输出信号实施包络线检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接近传感器,其特征在于,
关于所述第一振荡电路和所述第二振荡电路,在所述任意的检测对象未接近的状态下,所述第一输出信号与所述第二输出信号之间的频率差为所述带通滤波器的低频侧截止频率以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接近传感器,其特征在于,
通过所述带通滤波器的所述频率差信号的频率是所述任意的检测对象向所述第一天线和所述第二天线接近到规定的距离的状态下的频率。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或4所述的接近传感器,其特征在于,还具备:
FM检波电路,其对所述带通滤波器的输出信号实施频率和/或相位差检波;以及
逻辑信号输出部,其输出所述AM检波电路的输出信号与所述FM检波电路的输出信号的逻辑积。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接近传感器,其特征在于,
关于所述第一振荡电路和所述第二振荡电路,在所述任意的检测对象接近的状态下,所述第一输出信号与所述第二输出信号之间的频率差为所述带通滤波器的低频侧截止频率以下。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接近传感器,其特征在于,
通过所述带通滤波器的所述频率差信号的频率是所述任意的检测对象向所述第一天线和所述第二天线接近到规定的距离的状态下的频率。
CN201480051664.9A 2013-09-19 2014-09-10 接近传感器 Pending CN10555684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194081 2013-09-19
JP2013-194081 2013-09-19
PCT/JP2014/073990 WO2015041121A1 (ja) 2013-09-19 2014-09-10 近接センサ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556846A true CN105556846A (zh) 2016-05-04

Family

ID=526887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51664.9A Pending CN105556846A (zh) 2013-09-19 2014-09-10 接近传感器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971056B2 (zh)
JP (1) JP6308631B2 (zh)
CN (1) CN105556846A (zh)
DE (1) DE112014004314T5 (zh)
WO (1) WO2015041121A1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83041A (zh) * 2016-06-07 2017-12-15 东京零件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静电电容式接近传感器以及具备该静电电容式接近传感器的门把手装置
CN108375795A (zh) * 2017-02-01 2018-08-07 欧姆龙株式会社 接近传感器
CN111337986A (zh) * 2020-05-18 2020-06-26 上海索迪龙自动化有限公司 传感器装置以及检测***
CN113330642A (zh) * 2019-01-16 2021-08-31 威利奥特有限公司 基于本地振荡器频率的接近传感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90045579A (ko) * 2017-10-24 2019-05-03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카메라 모듈의 액츄에이터
DE102019103670A1 (de) * 2019-02-13 2020-08-13 Balluff Gmbh Induktiver Sensor und Verfahren zu seinem Betrieb

Citation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652864A (en) * 1982-07-26 1987-03-24 Calvin Noel M Microwave proximity sensor
JPH1117515A (ja) * 1997-06-27 1999-01-22 Omron Corp 近接センサ
JPH11182109A (ja) * 1997-12-25 1999-07-06 Aisin Seiki Co Ltd 物体検知センサ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ドアロック制御装置
US6339376B1 (en) * 1999-10-26 2002-01-15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Automotive cargo space occupant detector
US20050046608A1 (en) * 2002-08-19 2005-03-03 Q-Track, Inc. Near field electromagnetic positioning system and method
JP2006162374A (ja) * 2004-12-06 2006-06-22 Aisin Seiki Co Ltd 静電容量式物体検知センサ及び物体検知方法
CN1867837A (zh) * 2003-10-17 2006-11-22 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近程探测器
CN101064001A (zh) * 2006-04-28 2007-10-31 株式会社半导体能源研究所 半导体装置以及使用该半导体装置的位置检测方法
CN100362312C (zh) * 2004-05-20 2008-01-16 日立欧姆龙金融***有限公司 位移探测装置以及位移探测方法
CN101140635A (zh) * 2006-09-08 2008-03-12 株式会社半导体能源研究所 具有非接触充电功能的传感装置及包括该装置的容器类
WO2010114165A1 (ja) * 2009-04-01 2010-10-07 シチズン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近接センサ及び電波受信装置
CN101902234A (zh) * 2009-05-28 2010-12-01 卡西欧计算机株式会社 电波接收装置
JP2011017515A (ja) * 2009-07-10 2011-01-27 Daikin Industries Ltd 空調システム
CN102187249A (zh) * 2008-10-16 2011-09-14 Toto株式会社 电波传感器
JP2011250156A (ja) * 2010-05-27 2011-12-08 Jvc Kenwood Corp 受信システム
CN103222113A (zh) * 2010-11-18 2013-07-24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天线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SE520154C2 (sv) * 1999-04-19 2003-06-03 Jokab Safety Ab Närhetsbrytare, mål, system av sådana närhetsbrytare och mål samt metod för att bestämma ett måls närvaro medelst en närhetsbrytare
JP3879579B2 (ja) * 2002-04-22 2007-02-14 松下電工株式会社 水分量センサ
JP3735721B2 (ja) 2003-02-26 2006-01-18 防衛庁技術研究本部長 電波近接センサ
JP4049081B2 (ja) 2003-10-30 2008-02-20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近接センサ
JP2014007629A (ja) * 2012-06-26 2014-01-16 Kyush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近接センサ
US9804712B2 (en) * 2013-08-23 2017-10-31 Blackberry Limited Contact-free interaction with an electronic device

Patent Citation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652864A (en) * 1982-07-26 1987-03-24 Calvin Noel M Microwave proximity sensor
JPH1117515A (ja) * 1997-06-27 1999-01-22 Omron Corp 近接センサ
JPH11182109A (ja) * 1997-12-25 1999-07-06 Aisin Seiki Co Ltd 物体検知センサ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ドアロック制御装置
US6339376B1 (en) * 1999-10-26 2002-01-15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Automotive cargo space occupant detector
US20050046608A1 (en) * 2002-08-19 2005-03-03 Q-Track, Inc. Near field electromagnetic positioning system and method
US20110148714A1 (en) * 2002-08-19 2011-06-23 Q-Track Corporation Near Field Electromagnetic Location System and Method
CN1867837A (zh) * 2003-10-17 2006-11-22 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近程探测器
CN100362312C (zh) * 2004-05-20 2008-01-16 日立欧姆龙金融***有限公司 位移探测装置以及位移探测方法
JP2006162374A (ja) * 2004-12-06 2006-06-22 Aisin Seiki Co Ltd 静電容量式物体検知センサ及び物体検知方法
CN101064001A (zh) * 2006-04-28 2007-10-31 株式会社半导体能源研究所 半导体装置以及使用该半导体装置的位置检测方法
CN101140635A (zh) * 2006-09-08 2008-03-12 株式会社半导体能源研究所 具有非接触充电功能的传感装置及包括该装置的容器类
CN102187249A (zh) * 2008-10-16 2011-09-14 Toto株式会社 电波传感器
WO2010114165A1 (ja) * 2009-04-01 2010-10-07 シチズン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近接センサ及び電波受信装置
CN101902234A (zh) * 2009-05-28 2010-12-01 卡西欧计算机株式会社 电波接收装置
JP2011017515A (ja) * 2009-07-10 2011-01-27 Daikin Industries Ltd 空調システム
JP2011250156A (ja) * 2010-05-27 2011-12-08 Jvc Kenwood Corp 受信システム
CN103222113A (zh) * 2010-11-18 2013-07-24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天线装置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83041A (zh) * 2016-06-07 2017-12-15 东京零件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静电电容式接近传感器以及具备该静电电容式接近传感器的门把手装置
CN107483041B (zh) * 2016-06-07 2023-07-28 东京零件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静电电容式接近传感器以及具备该静电电容式接近传感器的门把手装置
CN108375795A (zh) * 2017-02-01 2018-08-07 欧姆龙株式会社 接近传感器
US10408598B2 (en) 2017-02-01 2019-09-10 Omron Corporation Proximity sensor
CN108375795B (zh) * 2017-02-01 2019-12-10 欧姆龙株式会社 接近传感器
CN113330642A (zh) * 2019-01-16 2021-08-31 威利奥特有限公司 基于本地振荡器频率的接近传感器
CN111337986A (zh) * 2020-05-18 2020-06-26 上海索迪龙自动化有限公司 传感器装置以及检测***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308631B2 (ja) 2018-04-11
US9971056B2 (en) 2018-05-15
WO2015041121A1 (ja) 2015-03-26
US20160238732A1 (en) 2016-08-18
DE112014004314T5 (de) 2016-07-07
JPWO2015041121A1 (ja) 2017-03-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556846A (zh) 接近传感器
JP5883890B2 (ja) 非接触通信デバイス及びそのアンテナ共振周波数制御方法
US7667547B2 (en) Loosely-coupled oscillator
CN208508936U (zh) 用于驱动近场通信设备的天线的电路和近场通信设备
JP2007005998A (ja) 通信装置及び通信制御方法
JP2015133602A5 (zh)
US10484037B2 (en) Radio frequency (RF) transceiver and operating method thereof
US9151862B2 (en) Buried object detector
JP6400018B2 (ja) 振動センサ及び脈拍センサ
JP7029040B2 (ja) シールドされたケーブルを介して共振器コンデンサに結合されるセンサインダクタを備えるセンサ共振器を用いる遠隔検知
JP2005063123A (ja) 非接触型icカードのリーダ/ライタ装置、そのアンテナ固有周波数の自動調整方法、プログラム
US10058304B2 (en) Biological signal detection device
US10411512B2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implementing presence and usage pattern detection in wireless charging applications
CN104577328A (zh) 一种rfid天线及其自动匹配方法
JP4388539B2 (ja) 共振器及び磁気共鳴測定装置
JP2014007629A (ja) 近接センサ
Kim et al. RF interferometric wearable wrist pulse detection system
JP6498004B2 (ja) 生体信号センサ
JP2010187043A (ja) リーダライタ装置
JP2017227460A (ja) 不要放射抑制装置、及び、不要放射抑制方法
Yilmaz et al. Wireless Data Communication
JP6401639B2 (ja) 生体信号センサ
JP2011071934A (ja) 無線タグ通信装置
Björninen et al. Characterization of HF RFID Tags Exposed to Moisture based on Threshold Power Measurement
Myers 2.3. 3 The Host Controller (Applica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0104

Address after: Fukuoka Prefecture

Applicant after: National University Corporation Kyush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Applicant after: A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Fukuoka Prefecture

Applicant before: National University Corporation Kyush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0504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