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473893A - 双离合变速器 - Google Patents

双离合变速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473893A
CN105473893A CN201480046213.6A CN201480046213A CN105473893A CN 105473893 A CN105473893 A CN 105473893A CN 201480046213 A CN201480046213 A CN 201480046213A CN 105473893 A CN105473893 A CN 10547389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ear
double
forward gears
transmission
shaf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4621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473893B (zh
Inventor
J.格吕内瓦尔德
A.福伊格特
W.韦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olkswagen AG
Original Assignee
Volkswagen A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olkswagen AG filed Critical Volkswagen AG
Publication of CN1054738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47389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47389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47389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3/00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 F16H3/006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power being selectively transmitted by either one of the parallel flow path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3/00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 F16H3/02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without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 F16H3/08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without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exclusively or essentially with continuously meshing gears, that can be disengaged from their shafts
    • F16H2003/0807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without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exclusively or essentially with continuously meshing gears, that can be disengaged from their shafts with gear ratios in which the power is transferred by axially coupling idle gea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3/00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 F16H3/02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without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 F16H3/08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without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exclusively or essentially with continuously meshing gears, that can be disengaged from their shafts
    • F16H2003/0826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without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exclusively or essentially with continuously meshing gears, that can be disengaged from their shafts wherein at least one gear on the input shaft, or on a countershaft is used for two different forward gear ratio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3/00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 F16H3/02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without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 F16H3/08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without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exclusively or essentially with continuously meshing gears, that can be disengaged from their shafts
    • F16H3/087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without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exclusively or essentially with continuously meshing gears, that can be disengaged from their shaf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sposition of the gears
    • F16H3/093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without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exclusively or essentially with continuously meshing gears, that can be disengaged from their shaf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sposition of the gears with two or more countershafts
    • F16H2003/0931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without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exclusively or essentially with continuously meshing gears, that can be disengaged from their shaf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sposition of the gears with two or more countershafts each countershaft having an output gear meshing with a single common gear on the output shaf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3/00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 F16H3/02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without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 F16H3/08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without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exclusively or essentially with continuously meshing gears, that can be disengaged from their shafts
    • F16H3/087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without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exclusively or essentially with continuously meshing gears, that can be disengaged from their shaf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sposition of the gears
    • F16H3/093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without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exclusively or essentially with continuously meshing gears, that can be disengaged from their shaf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sposition of the gears with two or more countershafts
    • F16H2003/0933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without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exclusively or essentially with continuously meshing gears, that can be disengaged from their shaf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sposition of the gears with two or more countershafts with coaxial countershaf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2200/00Transmissions for multiple ratios
    • F16H2200/003Transmissions for multiple ratios characterised by the number of forward speeds
    • F16H2200/0069Transmissions for multiple ratios characterised by the number of forward speeds the gear ratios comprising ten forward speed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e Of Transmissions (AREA)
  • Hybrid Electric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机动车的双离合变速器(1,2,3,4),其具有第一变速器输入轴(5)、第二变速器输入轴(6)、两个传动轴(9,10)、多个齿轮(11至24)、多个联结装置(S1,S2,S3,S4,S5,S6),其中,第一变速器输入轴(5)通过第一摩擦离合器而第二变速器输入轴(6)通过第二摩擦离合器与驱动马达可连接或相连接,其中,齿轮(11至24)啮合地布置成使得借助于联结装置(S1至S6)可切换多个前进档,其中,至少一个前进档构造为回旋档,其中,回旋档的功率流在多个齿轮级上回旋,并且其中,一定的齿轮形成两个双齿轮平面(31,32)。由此来提供一种具有尤其累进的速比级的结构紧凑的双离合变速器(1,2,3,4),即双齿轮平面(31,32)中的至少一个具有三个单独的活动轮(14,18,23;15,19,23),其中,这些活动轮(14;15)中的一个与变速器输入轴中的一个(6)相关联而另外两个活动轮(18,23;19,23)分别与这两个传动轴(9,10)中的一个相关联。

Description

双离合变速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的特征的用于机动车的双离合变速器(Doppelkupplungsgetriebe)。在双离合变速器中可切换多个前进档,其中,至少一个前进档构造为回旋档(Windungsgang)。在两个变速器输入轴和两个传动轴(Triebwelle)之间啮合地布置有多个齿轮,其中,齿轮中的一些构造为活动轮(Losrad)。
背景技术
目前已知双离合变速器,其中,齿轮形成至少两个双齿轮平面。
由文件DE102009002357A1已知一种用于机动车的双离合变速器,其具有两个摩擦离合器、两个变速器输入轴和两个传动轴以及多个同步装置。第一变速器输入轴通过第一摩擦离合器而第二变速器输入轴通过第二摩擦离合器与驱动马达可连接或相连接。这两个变速器输入轴分别关联有三个固定轮。一传动轴关联有六个活动轮而另一传动轴关联有两个活动轮。与外部的变速器输入轴相关联的两个外部的固定轮在此分别与在这两个传动轴上的两个相应的活动轮啮合并且因此形成两个双齿轮平面。为了实现倒档,在一双齿轮平面中接有中间轮(用于反向旋转且由此用于实现倒档)。相应的同步装置布置在传动轴上。双离合变速器具有八个前进档并且适合用于在机动车中的前横置结构方式(Frontquerbauweise)。前进档可动力切换。
由文件DE102009002348A1已知一种类似的同样具有两个双齿轮平面和总共六个齿轮平面的双离合变速器。在该双离合变速器中还设置有具有至少七个可动力切换的档位的八个前进档。该双离合变速器适合用于在机动车中的前横置结构方式。
由文件DE102007049265A1已知一种具有两个摩擦离合器、两个变速器输入轴和两个传动轴的双离合变速器。变速器输入轴分别关联有两个固定轮,其中,在传动轴上布置有相应的啮合的活动轮。在传动轴上在分别相邻的活动轮之间布置有总共四个双重作用的同步装置。由此实现四个双齿轮平面。得到至少八个可动力切换的前进档和至少一个倒档。
由文件WO2012/055382A1已知一种用于前横置应用的双离合变速器。设置有两个摩擦离合器、两个变速器输入轴和两个传动轴。在外部的第二变速器输入轴上这样布置有另外的轴使得这两个变速器输入轴和该另外的轴彼此同轴地延伸。在该另外的轴上布置有两个固定轮。该另外的轴可通过同步装置抗扭地与外部的变速器输入轴相连接。内部的和外部的变速器输入轴此外分别具有固定轮。由此,总共得到四个齿轮平面,其构造为双齿轮平面并且和相应的与传动轴相关联的齿轮啮合。在此,在传动轴中的一个上支承有空心轴,其中,空心轴可通过同步装置与传动轴抗扭地连接。在空心轴上布置有固定轮和活动轮。在该双离合变速器中可实现多个回旋档,其中,可实现八个或九个可动力切换的前进档。在此,前六个前进档的速比的级跃减小。
这样形成的双离合变速器还未最佳地来构造。尤其在各个前进档之间的速比方面,这样形成的双离合变速器还未最佳地来构造。值得期望的是近似提供一种减小的、尤其累进的速比级(Uebersetzungsstufung)。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目的在于将开头所述的双离合变速器设计和改进成使得提供具有尤其累进的速比级的构造紧凑的双离合变速器。
本发明的目的现在通过一种具有权利要求1的特征的双离合变速器来实现。双齿轮平面中的至少一个具有三个单独的活动轮,其中,这些活动轮中的一个与变速器输入轴中的一个相关联而另外两个活动轮与这两个传动轴相关联。如果两个双齿轮平面具有三个单独的活动轮,与变速器输入轴相关联的这两个活动轮与相同的变速器输入轴相关联。通过所提出的结构,可节省结构空间地多重利用齿轮级和联结装置,其中,尽管如此可近似实现累进的速比级。双齿轮平面中的一个至少以一齿轮级可用于两个不同的回旋档(Windungsgang)。该双齿轮平面优选地关联第五前进档的齿轮级,其中,该齿轮级参与两个回旋档。该一双齿轮平面具有第三前进档和倒档的齿轮级。另一双齿轮平面具有第五和第七前进档的齿轮级。第一、第八和第十前进档构造为回旋档。第一前进档的功率流在第三前进档、第四前进档和第二前进档的齿轮级上回旋。第八前进档的功率流在第六、第五和第七前进档上回旋。第十前进档的功率流在第六、第五和第九前进档的齿轮级上回旋。变速器输入轴尤其彼此同轴地布置。第二变速器输入轴优选地空心地来构造。这两个双齿轮平面优选地与外部的变速器输入轴相关联。优选地,总共设置有六个齿轮平面,带有刚好两个双齿轮平面。双齿轮平面中的一个可具有中间轮用于实现倒档。备选地,可将与相应的双齿轮平面和传动轴相关联的这两个活动轮相互联结以使旋转反向且由此提供倒档。优选地,在这两个传动轴中的至少一个上支承有空心轴,其中,空心轴可经由联结装置与相应的传动轴抗扭地连接。在空心轴上布置有至少一个活动轮和至少一个另外的联结装置。这具有该优点,即联结装置可多重利用。尤其设置有十个前进档。在此可设置七个前进档,其分别利用仅仅一个齿轮级。尤其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第七和第九前进档不构造为回旋档,这意味着功率流分别在仅仅一个齿轮副和传动轴上延伸。第一、第八和第十前进档尤其可构造为回旋档。这两个传动轴中的每个关联有从动小齿轮,其中,这两个从动小齿轮优选地具有不同尺寸。双离合变速器较短地来构造并且适合用于前横置安装。联结装置中的至少一个可作为同步装置来实现,在有利的变体中,所有联结装置实现为同步装置。因此,避免了开头所述的缺点并且获得了相应的优点。
附图说明
现在存在以有利的方式设计和改进根据本发明的双离合变速器的大量可能性。为此首先允许参照从属于权利要求1的权利要求。接下来根据附图和属于此的说明来详细阐述双离合变速器的四个优选的设计方案。
其中:
图1以示意图显示了第一双离合变速器,
图2以表格显示了第一双离合变速器的档位图,
图3以示意图显示了第二双离合变速器,
图4以表格显示了第二双离合变速器的档位图,
图5以示意图显示了第三双离合变速器,
图6以表格显示了第三双离合变速器的档位图,
图7以示意图显示了第四双离合变速器,以及
图8以表格显示了第四双离合变速器的档位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3,5和7中可良好地辨识出用于未示出的机动车的四个双离合变速器1,2,3,4。首先来说明双离合变速器1至4的共同点而接着来详细阐述双离合变速器1至4的区别。
双离合变速器1至4具有第一变速器输入轴5和第二变速器输入轴6。这两个变速器输入轴5,6彼此同轴地布置。第二变速器输入轴6构造为空心轴,其中,第一变速器输入轴5相应地伸过第二变速器输入轴6。第一变速器输入轴5尤其可构造为实心轴。然而也可考虑第一变速器输入轴5同样构造为空心轴。第二变速器输入轴6以轴承7支承在其未详细标出的外周缘处。第一变速器输入轴5借助于轴承8支承在其远离离合器的端部处。第一变速器输入轴5经由第一摩擦离合器(未示出)而第二变速器输入轴6经由第二离合器(未示出)与驱动马达(未示出)可连接或相连接。根据摩擦离合器的切换如此可将驱动力矩传递到第一变速器输入轴5上或到第二变速器输入轴6上。
双离合变速器1,2,3,4分别具有两个传动轴9,10。双离合变速器1至4现在分别具有多个齿轮,其尤其将传动轴9,10与相应的变速器输入轴5,6以齿轮副的形式相连接。齿轮11,12,13构造为固定轮并且与内部的第一变速器输入轴5相关联。齿轮11,12,13抗扭地布置或构造在变速器输入轴5上。
第二变速器输入轴6同样关联有三个齿轮,即齿轮14,15,16。靠近离合器的、在图1,3,5和7中分别在右边示出的齿轮16构造为固定轮。中间的与第二变速器输入轴6相关联的齿轮15构造为活动轮(在此未详细标出)。该活动轮“15”或者说齿轮15在此布置在第二变速器输入轴6上。远离离合器的、在图1,3,5和7中在左边示出的齿轮14在双离合变速器1和2(见图1和3)的情况中构造为活动轮14a并且在此布置在内部的第一变速器输入轴5上。该活动轮14a与外部的第二变速器输入轴6相关联,因为该活动轮14a可通过联结装置S3抗扭地与外部的变速器输入轴6连接。
在双离合变速器3,4(见图5,7)的情况中,远离离合器的、布置在第二变速器输入轴6上的齿轮14构造为固定轮14b。中间的活动轮15同样可通过联结装置S3抗扭地与第二变速器输入轴6连接。
传动轴9具有齿轮17,18,19和20,其“活动地”与传动轴9相关联,即构造为活动轮。齿轮17,18,20(见图1,3)或17,18,19,20(图5,7)可借助于这两个联结装置S1,S2抗扭地与传动轴9连接。远离离合器的第一齿轮17在此和构造为固定轮的中间的与第一变速器输入轴5相关联的齿轮12啮合。在这两个邻近的齿轮17,18之间在齿轮13的平面中联结装置S1布置在第一传动轴9上。联结装置S1双重作用地来构造。齿轮18同样构造为活动轮并且可通过联结装置S1与第一传动轴9连接。
在图1和图3中示出的设计方案中,大致在齿轮18的旁边联结装置S2布置在联结装置S3的平面中。在图5和图7中示出的设计方案中,在齿轮18的旁边布置相应的齿轮19。在此,齿轮19和中间的、与第二变速器输入轴6相关联的齿轮15(见图5,7)啮合。齿轮20与构造为固定轮的、靠近离合器的、和第二变速器输入轴6相关联的齿轮16(见图1,3)啮合。
在图1和图3中示出的双离合变速器1,2的设计方案中,靠近离合器的齿轮20具有空心轴区段25,其中,空心轴区段25将齿轮20与联结装置S2连接。齿轮19活动地布置在联结装置S2与空心轴区段25上的齿轮20之间。此外,在第一传动轴9上设置有抗扭地布置的联结体(Kupplungskoerper)26,其中,联结体26可通过操纵双重作用的联结装置S2在一方向上抗扭地与空心轴区段25且由此与齿轮20连接。
在第一传动轴9上抗扭地布置有从动小齿轮a。从动小齿轮a靠近齿轮20布置(见图1,3,5,7)。
在第二传动轴10上布置有四个齿轮21至24。同步装置S4远离离合器地大致布置在第一变速器输入轴5的远离离合器的轴承8的平面中。齿轮21,22,23,24可通过操纵联结装置S4,S5和S6抗扭地相互连接或抗扭地与第二传动轴10连接,如以下所述:
在传动轴10上布置有空心轴28。在图1和图5中示出的双离合变速器1和3的设计方案中,空心轴28携带齿轮21,22,23以及这两个联结装置S5和S6。在此,齿轮24在空心轴28旁边、即靠近离合器地在空心轴28旁边活动地布置在传动轴10上。也可考虑空心轴28延长地来构造而齿轮24活动地可旋转地支承在空心轴28的端部区域上。
在图3和7中示出双离合变速器2和4,其中,齿轮21至24与空心轴28相关联或者说由空心轴28承载。在此,齿轮24抗扭地与空心轴28相连接。
在图1和图5中示出的双离合变速器1和3的设计方案中,构造为活动轮的齿轮24可利用联结装置S6抗扭地与空心轴28连接。
通过操纵联结装置S5,选择性地齿轮21或齿轮22可抗扭地与空心轴28连接(图1,3,5,7)。齿轮23可通过操纵联结装置S6抗扭地与空心轴28连接。第二传动轴10此外关联有从动小齿轮b。第一传动轴9由两个轴承29支承而第二传动轴10由两个轴承30支承。
现在,齿轮11至24啮合地布置成使得多个前进档可借助于联结装置S1至S6切换。前进档中的至少一个构造为回旋档。回旋档的功率流在多个齿轮级上回旋。分别两个啮合地布置的齿轮形成一齿轮级。齿轮11和21啮合地来布置且形成与第六前进档相关联的齿轮级。齿轮12和17啮合地来布置且形成与第二前进档相关联的齿轮级。齿轮13和22啮合地来布置且形成与第四前进档相关联的齿轮级。
接下来根据图1和3来详细探讨双离合变速器1和2:
齿轮14和23彼此啮合地来布置,其中,其形成与第五前进档相关联(图1,3)的齿轮级。此外,齿轮14与齿轮18形成另一齿轮级。在图1和3中示出的双离合变速器1和2的设计方案中,该齿轮级与第七前进档相关联。
齿轮15与齿轮24啮合并且形成与第三前进档相关联的齿轮级。
齿轮15此外用于为倒档提供驱动元件。对于倒档,齿轮19相应参与。在图1和3中示出的双离合变速器1,2的设计方案中设置有中间轮33,其与齿轮15和齿轮19处于啮合中。在图1和3中示出的设计方案中,第九前进档的齿轮级由两个齿轮16和20形成。
接下来现在允许根据图5和7来详细探讨双离合变速器3,4。齿轮14和18彼此啮合地来布置并且形成与第九前进档相关联的齿轮级。然而,该齿轮级不是双齿轮平面的部分。齿轮15和19形成与第七前进档相关联的啮合的齿轮级。齿轮15和23形成与第五前进档相关联的齿轮级。齿轮15,29和23形成双齿轮平面31。齿轮16和24形成与第三前进档相关联的齿轮级。齿轮24和20同样处于啮合中,如通过虚线箭头(未详细标出)所示。由此形成与倒档相关联的齿轮级。齿轮16,24,20形成另一双齿轮平面32。在该情况中,齿轮16、齿轮24和齿轮20形成相应的与倒档相关联的齿轮级。该设计在结构上比双离合变速器1,2(图1,3)的设计更小并且因此是优选的。在这两个变体中,实现旋转方向变换以提供倒档。然而也可考虑在图1和3中示出的双离合变速器1,2的设计中例如取消中间轮并且为此建立在齿轮24与齿轮19之间的啮合。
开头所述的缺点现在由此来避免,即双齿轮平面中的至少一个31或32具有三个单独的活动轮14,18,23或15,19,24(图1,3);15,19,23或16,20,24(图5,7),其中,这些活动轮14,15中的一个与变速器输入轴5,6中的一个、尤其与第二变速器输入轴6相关联而另外两个活动轮18,23;19,23或24分别与这两个传动轴9,10中的一个相关联。如果两个双齿轮平面具有三个单独的活动轮,与变速器输入轴相关联的这两个活动轮14,15与相同的变速器输入轴相关联,在该具体情况中与第二变速器输入轴6。由此提供具有总共10个前进档以及优选地近似累进的速比级的紧凑构造的双离合变速器1,2,3,4。该双离合变速器1,2,3,4尤其适合用于在机动车中的前横置安装。总共设置有六个齿轮平面,其中,这些齿轮平面中的两个构造为双齿轮平面31,32。由此提供轴向较短地构造的双离合变速器1至4。
接下来允许根据图2来详细探讨双离合变速器1的切换状态。联结装置S1至S6具有在图1,3,5和7中左边的切换位置、右边的切换位置和中间位置。在表格中,左边的远离离合器的切换位置分别通过“l”而右边的靠近离合器的切换位置通过“r”来表示。中间位置通过“0”来表示。如果驱动通过外部的变速器输入轴6实现,在第二列中指明“h”。如果驱动通过内部的第一变速器输入轴5实现,在第二列中指明“v”。优选地,邻近的前进档与不同的变速器输入轴5,6相关联,从而可相应地切换、尤其可动力切换前进档。
当置入倒档时,通过外部的变速器输入轴6来传递驱动力矩。联结装置S1远离离合器地、也就是说向左接通并且因此将齿轮17与第一传动轴9连接。联结装置S2靠近离合器地(向右)接通并且如此将齿轮19与齿轮20连接。切换装置S5远离离合器地向左接通,使得空心轴28抗扭地与齿轮21相连接。现在从外部变速器输入轴6开始将驱动力矩首先传递到齿轮16上并且因此传递到与此啮合地布置的齿轮20上并且因此传递到倒档的齿轮级上。由于联结装置S2闭合,与倒档相关联的齿轮19且因此还有中间轮33以及在外部的变速器输入轴6上的活动轮15被驱动。此外,在另一第二传动轴10上同样属于双齿轮平面32的齿轮24和因此第九前进档或第三前进档的齿轮级被驱动。通过联结装置S6,齿轮24抗扭地与空心轴28相连接。由于齿轮21也借助于联结装置S5与空心轴28相连接,在第一变速器输入轴5上的齿轮11被驱动。第一变速器输入轴15的齿轮12现在驱动在第一传动轴9上的齿轮17,其中,通过联结装置S1将驱动力矩最终导引至从动小齿轮a。在此,倒档构造为回旋档,其中,功率流在与第九、第三、第六和第二前进档相关联的齿轮级上延伸。备选地,倒档可由此来实现,即将联结装置S5布置在右边的切换位置中,其中,功率流在此在与第九、第三、第四和第二前进档相关联的齿轮级上延伸。优选地,双离合变速器1那么也可根据上面所列举的两个备选方案构造有两个不同的倒档级或者说其具有两个不同的倒档级。
如果置入第一前进档,同样可将驱动力矩通过外部的变速器输入轴6引入。联结装置S1布置在左边的远离离合器的切换位置中,联结装置S2布置在中间位置中而联结装置S3布置在靠近离合器的右边的切换位置中。联结装置S5和S6位于靠近离合器的右边的切换位置中。由此将驱动力矩从外部的变速器输入轴6通过联结装置S3传递到齿轮15、齿轮24上而通过联结装置S6和S5(通过空心轴28)传递到齿轮22上且由此传递到内部的第一变速器输入轴5上。联结装置S1从齿轮12和17出发将驱动力矩传递到第一传动轴9上。第一前进档构造为回旋档。第一前进档的功率流在第三、第四和第二前进档的齿轮级上延伸。
可考虑对于第一前进档将联结装置S5布置在左边的切换位置中。那么,第一前进档的功率流在第三、第六和第二前进档的齿轮级上延伸。相应的功率流在其它双离合变速器2,3和4中也是可能的。
如果置入第二前进档,将驱动力矩传递到第一变速器输入轴5上。联结装置S1位于左边的远离离合器的切换位置中并且由此连接齿轮17与第一传动轴9。所有其它离联结装置S2至S6尤其布置在中间位置中。从内部的变速器输入轴5出发将驱动力矩通过齿轮12、齿轮17传递到第一传动轴9上并且由此传递到从动小齿轮a上。第二前进档尤其不构造为回旋档。
如果置入第三前进档,通过外部的变速器输入轴6来传递驱动力矩。联结装置S1,S2和S5位于中间位置中,联结装置S3和S4位于右边的靠近离合器的切换位置中,由此齿轮15与外部的变速器输入轴6抗扭地连接而空心轴28抗扭地与传动轴10相连接。此外,联结装置S6位于靠近离合器的切换位置中。由此,齿轮24同样与空心轴28相连接。将驱动力矩从外部的变速器输入轴6传递到齿轮15、齿轮24、空心轴28或联结装置S4上并且由此到具有从动小齿轮b的第二传动轴10上。
如果置入第四前进档,通过内部的变速器输入轴5来传递驱动力矩。联结装置S1,S2,S3,S6位于中间位置中而联结装置S4和S5位于靠近离合器的右边的切换位置中。由此将驱动力矩通过齿轮13,22、空心轴28传递到传动轴10上。
如果置入第五前进档,通过外部的驱动轴6来传递驱动力矩。联结装置S1,S2,S5位于中间位置中。联结装置S3和S6位于左边的远离离合器的切换位置中而联结装置S4位于右边的靠近离合器的切换位置中。由此将驱动力矩传递到齿轮14、齿轮23、空心轴28、联结装置S4以及由此传动轴10上。
如果置入第六前进档,联结装置S4位于右边的切换位置中而联结装置S5位于左边的切换位置中。由此将驱动力矩从内部的变速器输入轴5传递到齿轮11和21、空心轴28上且到传动轴10上。
如果置入第七前进档,将驱动力矩传递到外部的驱动轴6上。联结装置S1布置在右边的切换位置中而联结装置S2,S4,S5,S6位于中间位置中。联结装置S3位于左边的切换位置中。由此将驱动力矩从变速器输入轴6传递到齿轮14、齿轮18上且从那里传递到传动轴9上。
如果现在置入第八前进档,通过内部的变速器输入轴5来传递驱动力矩。联结装置S1位于右边的切换位置中而联结装置S2至S4位于中间位置中而联结装置S5,S6布置在左边的切换位置中。由此将驱动力矩从内部的传动轴传递到空心轴28上且从那里传递到具有齿轮18的双齿轮平面31上且从那里传递到第一传动轴9上。第八前进档构造为回旋档。第八前进档的功率流在第六、第五和第七前进档的齿轮级上延伸。
为了接通第九前进档,联结装置S2布置在左边的切换位置中。所有其它联结装置位于中间位置中。将驱动力矩从外部的变速器输入轴6传递到齿轮16和齿轮20上并且从那里通过联结装置S2传递到第一传动轴9上。
如果置入第十前进档,联结装置S2,S3,S5和S6布置在左边的切换位置中而其它两个联结装置S1和S4布置在中间位置中。将驱动力矩从内部的变速器输入轴5通过齿轮11和齿轮21传递到空心轴28上。空心轴28通过联结装置S6驱动齿轮23且由此驱动双齿轮平面31的齿轮14。通过联结装置S3最终驱动齿轮16并且由此驱动外部的第二变速器输入轴6,由此齿轮20和因此空心轴区段25被驱动。由于联结装置S2闭合,最终驱动传动轴9。第十前进档的功率流在第六、第五和第九前进档的齿轮级上延伸。
可考虑对于第十前进档将联结装置S5布置在右边的切换位置中。那么,功率流在第四、第五和第九前进档的齿轮级上延伸。这在全部四个双离合变速器1至4中是可能的。
接下来允许根据图3和4来详细探讨双离合变速器2的切换状态。前进档2,4,5,6,7,8,9,10(即除了第一和第三前进档或倒档)的切换状态与在双离合变速器1中相同地来实现。
为了接通倒档,联结装置S1和S5位于左边的切换位置中,联结装置S2位于右边的切换位置中而联结装置S3,S4和S6位于中间位置中。功率流被从外部的变速器输入轴6传递到两个齿轮16,20上经由联结装置S2传递到齿轮19、中间轮33以及由此带有另外的齿轮15和24的第二双齿轮平面32上传递到空心轴28上。通过联结装置S5来驱动在内部的变速器输入轴5上的齿轮21和齿轮11。由此还驱动齿轮12和因此齿轮17。最终,通过联结装置S1驱动第一传动轴9。由此使功率流在第九、第三、第六和第二前进档的齿轮级上传输。
备选地,倒档可由此来实现,即联结装置S5被布置在右边的切换位置中,其中,功率流在此在与第九、第三、第四和第二前进档相关联的齿轮级上延伸。
如果置入第一前进档,联结装置S1布置在左边的切换位置中。联结装置S2,S4和S6布置在中间位置中。联结装置S3和S5布置在右边的切换位置中。在此,又通过外部的变速器输入轴6来传输功率流,即通过联结装置S3传输到齿轮15和因此齿轮24上。通过空心轴28来驱动联结装置S5和这两个齿轮22及13和因此齿轮12。由此被驱动的啮合的齿轮17驱动联结装置S1和因此驱动传动轴9。第一前进档的功率流在第三、第四和第二前进档的齿轮级上延伸。
如果置入第三前进档,联结装置S1,S2,S5和S6位于中间位置中而联结装置S3和S4位于右边的切换位置中。驱动力矩被从外部的驱动轴6传递到齿轮15、齿轮24、空心轴28上且由此通过联结装置S4驱动传动轴10。
接下来允许根据图5和图6来详细探讨对于前进档1至10以及倒档的每个情况在双离合变速器3中的功率流。
如果置入倒档,通过内部的第一变速器输入轴5来传递驱动力矩。联结装置S1和S4位于中间位置中。联结装置S2和S5位于右边的切换位置中。联结装置S3和S6布置在左边的切换位置中。由此将功率流从第一变速器输入轴5通过两个齿轮13,22、通过联结装置S5传输到空心轴28上,通过联结装置S6到齿轮23,15上,通过联结装置S3到齿轮16,24和20上,并且通过联结装置S2到传动轴9上。功率流在第四和第五前进档的齿轮级上回旋。
为了接通第一前进档,通过外部的第二变速器输入轴6来传递驱动力矩。联结装置S1位于左边的切换位置中。联结装置S2,S3,S4位于中间位置中。联结装置S5,S6位于右边的切换位置中。由此将功率流从外部的变速器输入轴6通过这两个齿轮16,24、联结装置S6传输到空心轴28上且通过联结装置S5到齿轮22、齿轮13、齿轮12、齿轮17、联结装置S1上并且最终到传动轴9上。功率流在第三、第四和第二前进档的齿轮级上回旋。
如果置入第二前进档,通过内部的第一变速器输入轴5来传递驱动力矩。第一联结装置S1位于左边的切换位置中,其余联结装置S2至S6位于中间位置中。由此将功率流从内部的驱动轴5传输到齿轮12、齿轮17、联结装置S1上并且然后到传动轴9上。
如果置入第三前进档,通过外部的第二变速器输入轴6来传输功率流。联结装置S4,S6布置在右边的切换位置中而其余联结装置尤其布置在中间位置中。由此将功率流从外部的变速器输入轴6传输到这两个齿轮16,24、空心轴28上并且从那里到传动轴10上。
如果置入第四前进档,通过内部的变速器输入轴5来传输功率流。联结装置S4和S5位于右边的切换位置中,其余联结装置尤其位于中间位置中。由此将功率流从内部的变速器输入轴5传输到这两个齿轮13,22、空心轴22上并且从那里到传动轴10上。
如果置入第五前进档,通过外部的变速器输入轴6来传递驱动力矩。联结装置S1,S2和S5尤其位于中间位置中。联结装置S3和S6位于左边的切换位置中,联结装置S4位于右边的切换位置中。功率流从变速器输入轴6出发通过联结装置S3被传输到齿轮15上、因此到齿轮23、联结装置S6、空心轴28上并且从那里到连接装置S4上且因此到传动轴10上。
如果置入第六前进档,通过内部的变速器输入轴5来传输功率流。联结装置S1,S2,S3,S6尤其布置在中间位置中。联结装置S4布置在右边的切换位置中。联结装置S5布置在左边的切换位置中。将功率流通过齿轮11传输到齿轮21上,从那里通过联结装置S5传输到空心轴28上并且通过联结装置S4到传动轴10上。
如果置入第七前进档,通过外部的变速器输入轴6来传输功率流。联结装置S1,S4,S5,S6尤其位于中间位置中。联结装置S2和S3位于左边的切换位置中。由此将功率流从变速器输入轴6通过联结装置S3传输到齿轮15、齿轮19上并且通过联结装置S2到传动轴9上。
如果置入第八前进档,通过内部的变速器输入轴5来传输功率流。联结装置S1,S3,S4尤其位于中间位置中。联结装置S2,S5,S6位于左边的切换位置中。由此将功率流通过齿轮11和21、联结装置S5、空心轴28、联结装置S6、具有齿轮23,15和19的双齿轮平面31通过联结装置S2传输到齿轮19上并且通过联结装置S2传输到传动轴9上。功率流在第六、第五和第七前进档的齿轮级上回旋。
如果置入第九前进档,通过外部的变速器输入轴6来传输功率流。联结装置S1位于右边的切换位置中,其余联结装置S2至S6尤其位于中间位置中。由此将功率流从外部的变速器输入轴6通过齿轮14和18、联结装置S1传输到第一传动轴9上。
如果置入第十前进档,通过内部的变速器输入轴5来传输功率流。联结装置S1位于右边的切换位置中。联结装置S2和S4位于中间位置中。联结装置S3,S5和S6尤其位于左边的切换位置中。由此将功率流通过两个齿轮11,21、通过联结装置S5传输到空心轴28上,通过联结装置S6到两个齿轮23,15上,通过联结装置S3到外部的变速器输入轴6上并且因此到固定轮14b和因此齿轮18上,并且通过联结装置S1到传动轴9上。功率流在第六、第五和第九前进档的齿轮级上回旋。
接下来允许详细地来探讨双离合变速器4的在图7和图8中示出的功率流。前进档2,4,5,6,7,8,9,10(除了第一和第三前进档或倒档)的切换位置相应于双离合变速器3(见图6)。就此而言允许参照考图5和图6的说明。
如果置入倒档,或者如在双离合变速器3(见图5和图6)中那样或者如以下那样来实现驱动力矩。在当前的情况中,通过外部的变速器输入轴6来传递驱动力矩。联结装置S2和S3位于右边的切换位置中。其余联结装置尤其位于中间位置中。由此将功率流从变速器输入轴6通过联结装置S3传输到齿轮16、齿轮24、齿轮20上并且通过联结装置S2传输到传动轴9上。在此,倒档不构造为回旋档。
结合双离合变速器4所说明的倒档变体也可在双离合变速器3中实现。
如果置入第一前进档,通过外部的变速器输入轴6来传递驱动力矩或者说功率流。联结装置S1位于左边的切换位置中。联结装置S3和S5位于右边的切换位置中。其余联结装置S2,S4,S6尤其位于中间位置中。由此将功率流从变速器输入轴6通过联结装置S3传输到两个齿轮16,24、空心轴28、联结装置S5、两个齿轮22和13以及因此齿轮12和齿轮17、联结装置S1上并且由此传输到传动轴9中。功率流在第三、第四和第二前进档的齿轮级上回旋。
如果现在置入第三前进档,通过外部的变速器输入轴6来传输功率流。两个联结装置S3和S4布置在右边的切换位置中而其余联结装置尤其布置在中间位置中。由此将功率流从外部的变速器输入轴6传输到齿轮16、齿轮24上,到空心轴28上并且到联结装置S4上并且从那里到传动轴10处。
联结装置中的至少一个可被实现为同步装置。
附图标记清单
1双离合变速器
2双离合变速器
3双离合变速器
4双离合变速器
5内部的第一变速器输入轴
6外部的第二变速器输入轴
7轴承
8轴承
9第一传动轴
10第二传动轴
11齿轮(固定轮,第一变速器输入轴)
12齿轮(固定轮,第一变速器输入轴)
13齿轮(固定轮,第一变速器输入轴)
14齿轮(第二变速器输入轴)
14a活动轮
14b固定轮
15齿轮(活动轮,第二变速器输入轴)
16齿轮(固定轮,第二变速器输入轴)
17齿轮(第一传动轴)
18齿轮(第一传动轴)
19齿轮(第一传动轴)
20齿轮(第一传动轴)
21齿轮(第二传动轴)
22齿轮(第二传动轴)
23齿轮(第二传动轴)
24齿轮(第二传动轴)
25空心轴区段
26联结体
28空心轴
29轴承
30轴承
31双齿轮平面
32双齿轮平面
33中间轮
a从动小齿轮
b从动小齿轮
S1联结装置
S2联结装置
S3联结装置
S4联结装置
S5联结装置
S6联结装置。

Claims (14)

1.一种用于机动车的双离合变速器(1,2,3,4),其具有第一变速器输入轴(5)、第二变速器输入轴(6)、两个传动轴(9,10)、多个齿轮(11至24)、多个联结装置(S1,S2,S3,S4,S5,S6),其中,所述第一变速器输入轴(5)通过第一摩擦离合器而所述第二变速器输入轴(6)通过第二摩擦离合器与驱动马达能够连接或相连接,其中,所述齿轮(11至24)啮合地布置成使得借助于所述联结装置(S1至S6)能够切换多个前进档,其中,至少一个前进档构造为回旋档,其中,所述回旋档的功率流在多个齿轮级上回旋,并且其中,一定的齿轮形成两个双齿轮平面(31,32),其特征在于,所述双齿轮平面(31,32)中的至少一个具有三个单独的活动轮(14,18,23;15,19,24;15,19,23),其中,所述活动轮(14;15)中的一个与所述变速器输入轴中的一个(5或6)相关联而另外两个活动轮(18,23;19,24;19,23)分别与这两个传动轴(9,10)中的一个相关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离合变速器,其特征在于,设置有带有刚好两个双齿轮平面(31,32)的六个齿轮平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离合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双齿轮平面(31,32)中的一个具有用于实现倒档的中间轮(33)。
4.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双离合变速器,其特征在于,在这两个传动轴(9,10)中的一个上可旋转地布置有空心轴(28),其中,所述空心轴(28)能够通过所述联结装置中的一个(S4)抗扭地与所述传动轴(10)连接,其中,在所述空心轴(28)上布置有至少一个活动轮(21,22,23)和至少一个另外的联结装置、尤其两个另外的联结装置(S5,S6),其中,所述活动轮(21,22,23)能够借助于所述另外的联结装置(S5或S6)抗扭地与所述空心轴(28)连接。
5.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双离合变速器,其特征在于,外部的变速器输入轴(6)关联有三个齿轮(14,15,16),其中,所述齿轮中的至少一个(14;16)构造为固定轮而所述齿轮中的至少一个(15)构造为活动轮,并且其中,这三个齿轮(14,15,16)中的两个是这两个双齿轮平面(31,32)的部分。
6.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双离合变速器,其特征在于,在第一传动轴(9)上布置有四个以活动轮的形式的齿轮(17,18,19,20),其中,在第一传动轴(9)上此外布置有两个双重作用的联结装置(S1,S2)。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双离合变速器,其特征在于,在第一传动轴(9)上布置有四个以活动轮的形式的齿轮(17,18,19,20),其中,在第一传动轴(9)上布置有双重作用的联结装置(S1)而在所述活动轮(17,18,19,20)中的一个上布置有另外的双重作用的联结装置(S2),其中,借助于该另外的联结装置(S2)所述活动轮(20)能够与另外的活动轮(19)和与第一传动轴(9)抗扭地连接。
8.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双离合变速器,其特征在于,设置有十个前进档。
9.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双离合变速器,其特征在于,这两个传动轴(9,10)中的每个关联有从动小齿轮(a,b),其中,这两个从动小齿轮(a,b)具有不同尺寸,其中优选地,第一、第二、第七、第八、第九和第十前进档的功率流经由具有较大的从动小齿轮(a)的传动轴(9)实现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前进档的功率流经由具有较小的从动小齿轮(b)的另一传动轴(10)实现。
10.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双离合变速器,其特征在于,一双齿轮平面(32)具有第三前进档和倒档的齿轮级而另一双齿轮平面(32)具有第五和第七前进档的齿轮级。
11.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双离合变速器,其特征在于,第一、第八和第十前进档构造为回旋档。
12.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双离合变速器,其特征在于,第一前进档的功率流在第三前进档、第四前进档和第二前进档的齿轮级上回旋。
13.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双离合变速器,其特征在于,第八前进档的功率流在第六、第五和第七前进档的齿轮级上回旋。
14.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双离合变速器,其特征在于,第十前进档的功率流在第六、第五和第九前进档的齿轮级上回旋。
CN201480046213.6A 2013-08-19 2014-07-30 双离合变速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47389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13216384.3A DE102013216384A1 (de) 2013-08-19 2013-08-19 Doppelkupplungsgetriebe
DE102013216384.3 2013-08-19
PCT/EP2014/066408 WO2015024750A1 (de) 2013-08-19 2014-07-30 Doppelkupplungsgetrieb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473893A true CN105473893A (zh) 2016-04-06
CN105473893B CN105473893B (zh) 2018-02-06

Family

ID=512929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46213.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473893B (zh) 2013-08-19 2014-07-30 双离合变速器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EP (1) EP3036454B1 (zh)
KR (1) KR101797881B1 (zh)
CN (1) CN105473893B (zh)
DE (1) DE102013216384A1 (zh)
WO (1) WO201502475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5008241A1 (de) * 2015-06-25 2016-12-29 Daimler Ag Doppelkupplungsgetriebe
DE102015008243A1 (de) * 2015-06-25 2016-12-29 Daimler Ag Doppelkupplungsgetriebe
DE102016202914A1 (de) 2016-02-25 2017-08-31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Doppelkupplungsgetriebe für Kraftfahrzeuge
DE102016202915A1 (de) 2016-02-25 2017-08-31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Doppelkupplungsgetriebe für Kraftfahrzeuge
CN113685504B (zh) * 2020-05-18 2024-01-26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十挡双离合变速器及车辆
CN113685510B (zh) * 2020-05-18 2024-01-26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九挡双离合变速器及车辆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250171B1 (en) * 1998-12-24 2001-06-26 Daimlerchrysler Ag Variable-ratio gear transmission having two partial transmissions each having a powershift clutch
CN101865252A (zh) * 2009-04-14 2010-10-20 腓特烈斯港齿轮工厂股份公司 双离合器变速器
CN101865250A (zh) * 2009-04-14 2010-10-20 腓特烈斯港齿轮工厂股份公司 双离合器变速器
DE102011108452A1 (de) * 2011-07-23 2013-01-24 Daimler Ag Doppelkupplungsgetriebe
DE102012203371A1 (de) * 2012-03-05 2013-09-05 Zf Friedrichshafen Ag Doppelkupplungsgetriebe mit zwei Lastschaltelementen, zwei Eingangswellen und zwei Vorgelegewellen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07049265B4 (de) 2007-10-15 2016-11-10 Zf Friedrichshafen Ag Doppelkupplungsgetriebe
DE102010053130B4 (de) 2010-10-27 2019-12-19 Iav Gmbh Ingenieurgesellschaft Auto Und Verkehr Doppelkupplungsgetriebe für Front-Quer-Anwendungen
DE102010055644A1 (de) * 2010-12-22 2012-06-28 Volkswagen Ag Doppelkupplungswindungsgetriebe
US8733194B2 (en) * 2011-04-27 2014-05-27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Dual clutch multi-speed transmission
DE102012017079A1 (de) * 2012-08-29 2014-05-15 Daimler Ag Doppelkupplungsgetriebe
JP6137809B2 (ja) * 2012-11-13 2017-05-31 アイシン・エーアイ株式会社 デュアルクラッチ式自動変速機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250171B1 (en) * 1998-12-24 2001-06-26 Daimlerchrysler Ag Variable-ratio gear transmission having two partial transmissions each having a powershift clutch
CN101865252A (zh) * 2009-04-14 2010-10-20 腓特烈斯港齿轮工厂股份公司 双离合器变速器
CN101865250A (zh) * 2009-04-14 2010-10-20 腓特烈斯港齿轮工厂股份公司 双离合器变速器
DE102011108452A1 (de) * 2011-07-23 2013-01-24 Daimler Ag Doppelkupplungsgetriebe
DE102012203371A1 (de) * 2012-03-05 2013-09-05 Zf Friedrichshafen Ag Doppelkupplungsgetriebe mit zwei Lastschaltelementen, zwei Eingangswellen und zwei Vorgelegewelle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5024750A1 (de) 2015-02-26
CN105473893B (zh) 2018-02-06
EP3036454A1 (de) 2016-06-29
KR20160044556A (ko) 2016-04-25
EP3036454B1 (de) 2020-02-26
DE102013216384A1 (de) 2015-02-19
KR101797881B1 (ko) 2017-11-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473893A (zh) 双离合变速器
CN106068402B (zh) 能在全负荷下换挡的双离合变速器
CN102352913B (zh) 多挡位纵置双离合变速器
CN101802449B (zh) 双离合器变速器
US8739644B2 (en) Eight speed dual clutch transmission
US8733194B2 (en) Dual clutch multi-speed transmission
CN105452718A (zh) 用于机动车的双离合变速器
US8464599B2 (en) Eight speed dual clutch transmission
US8505400B2 (en) Dual clutch five speed transmission
US8528431B2 (en) Dual clutch transmission
US8757021B2 (en) Eight speed dual clutch transmission
US8505401B2 (en) Seven speed dual clutch transmission with four axes of rotation
US8499656B2 (en) Eight speed dual clutch transmission
US10578193B2 (en) Multi-speed dual clutch transmission
CN101802446A (zh) 双离合器变速器
JP2006214587A (ja) ダブルクラッチ型トランスミッション
US20100269607A1 (en) Dual clutch transmission
CN104254710A (zh) 多级变速器
CN104246295A (zh) 多级变速器
US20130031989A1 (en) Seven speed dual clutch transmission
US8757020B2 (en) Seven speed dual clutch transmission
US9003906B2 (en) Eleven speed dual clutch transmission
CN103711877A (zh) 一种双离合自动变速器传动装置
US20130031991A1 (en) Eight speed dual clutch transmission
CN103671760A (zh) 一种双离合自动变速器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