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473264B - 球头立铣刀 - Google Patents

球头立铣刀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473264B
CN105473264B CN201480046031.9A CN201480046031A CN105473264B CN 105473264 B CN105473264 B CN 105473264B CN 201480046031 A CN201480046031 A CN 201480046031A CN 105473264 B CN105473264 B CN 10547326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shear blade
behind
knife face
central chan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46031.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473264A (zh
Inventor
畔上贵行
阿部太郎
川崎理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Material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Material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Materials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Materials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54732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47326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47326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47326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CMILLING
    • B23C5/00Milling-cutters
    • B23C5/02Milling-cutt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of the cutter
    • B23C5/10Shank-type cutters, i.e. with an integral shaft
    • B23C5/1009Ball nose end mil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CMILLING
    • B23C2210/00Details of milling cutters
    • B23C2210/20Number of cutting edges
    • B23C2210/203Number of cutting edges fou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CMILLING
    • B23C2210/00Details of milling cutters
    • B23C2210/28Arrangement of teeth
    • B23C2210/285Cutting edges arranged at different diamet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CMILLING
    • B23C2210/00Details of milling cutters
    • B23C2210/54Configuration of the cutting par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CMILLING
    • B23C5/00Milling-cutters
    • B23C5/02Milling-cutt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of the cutter
    • B23C5/10Shank-type cutters, i.e. with an integral shaf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illing Proces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球头立铣刀在绕轴线(O)旋转的立铣刀主体(1)的前端部,至少两个底刃(9)延长至轴线(O)的附近。形成有在圆周方向上相邻的两个底刃(9)的两个中心槽(7)中,立铣刀旋转方向(T)侧的第1中心槽(7A)超过立铣刀主体(1)前端上的轴线(O)而延伸,立铣刀旋转方向(T)的后方侧的第2中心槽(7B)不超过轴线(O)。经由第1底刃(9A)与第1中心槽(7A)交叉的第1前端后刀面(8A)朝向经由第2底刃(9B)与第2中心槽(7B)交叉的第2前端后刀面(8B)延长。在第1前端后刀面(8A)的延长部(8c)与第2前端后刀面(8B)之间形成有与延长部(8c)凹曲折地相连并朝向外周侧延伸的凹曲折面(10)。第2底刃(9B)以钝角与凹曲折面(10)交叉。

Description

球头立铣刀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绕轴线旋转的立铣刀主体的前端部形成有绕上述轴线的旋转轨迹呈在该轴线上具有中心的凸半球状的底刃的球头立铣刀。
本申请基于2013年10月23日在日本进行申请的专利申请2013-220639号要求优先权,并将其内容援用于本说明书中。
背景技术
作为这种球头立铣刀,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提出了各个底刃的刃瓣具有凸R曲面且各个刃瓣的边缘全部与底刃整体的顶点中心部相接的球头立铣刀。在专利文献2中,提出了具有三片以上的底刃的球头立铣刀。在该球头立铣刀中,在从立铣刀的底面观察时,在立铣刀的轴心部附近设置有从底刃(球头刃)拐折并朝向立铣刀旋转方向延伸至次刃的切削刃。切削刃的后角小于底刃的后角。切削刃的拐折点位于底刃上,并且远离轴心0.015mm以上。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平10-128611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第3840661号公报
但是,在这种球头立铣刀中,通常在形成于立铣刀主体的前端部外周的排屑槽的进一步前端部,以朝向内周侧延伸的方式形成截面呈凹V字形的凹槽状的中心槽。中心槽由具有截面呈凸V字形的外周面的中心槽砂轮形成。在该中心槽的朝向立铣刀旋转方向的壁面与立铣刀主体的前端的前端后刀面之间的交叉棱线部形成有底刃,该底刃的绕轴线的旋转轨迹呈在立铣刀主体的轴线上具有中心且朝向前端侧突出的半球状。
但是,这种中心槽砂轮的外周面所形成的截面呈凸V字形的突端很难以严格地交叉成锐角的方式形成,实际上呈圆角。
并且,由中心槽砂轮形成中心槽的过程中,V字的突端也由于因磨损产生的所谓的塌边而呈圆角。因此,如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球头立铣刀,若使刃瓣的边缘(即,整个底刃)与顶点中心部(即,立铣刀主体的前端上的轴线上)相接,则由于中心槽之间重叠而不会在轴线上形成底刃。因此,实际上很难形成底刃。
因此,实际上不得不将中心槽形成至稍微远离立铣刀主体的前端上的轴线上的位置,在中心槽的朝向立铣刀旋转方向的壁面与前端后刀面之间的交叉棱线部形成底刃。但是,在该情况下,中心槽的内周端的呈圆角的部分与前端后刀面之间的交叉棱线部比旋转轨迹呈半球状的底刃部分稍微向立铣刀旋转方向延伸。
但是,由于在前端后刀面设置有后角,以便随着朝向立铣刀旋转方向的后方侧,从半球状的旋转轨迹后退,因此相反地朝向立铣刀旋转方向时,交叉棱线部会从上述半球突出。如此,若在中心槽的内周端形成有沿立铣刀旋转方向延伸的部分,则导致在立铣刀主体的前端上的轴线附近形成朝向前端侧突出的突起部。因此,在切削加工时,有可能因该突起部在工件的加工面加进条纹而使加工精度劣化,或者由于突出的突起部折损并与底刃咬合而引起底刃的缺损。在专利文献2中也指出了这种课题。
另一方面,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球头立铣刀虽然解决了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球头立铣刀的课题,但在从底刃拐折并延伸至次刃的切削刃的后刀面设置有较小的后角,并且这种后刀面形成至轴心。因此,与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球头立铣刀相同,实际上在轴心的位置形成突出的突起部,有可能仍然导致加工精度的劣化和底刃的缺损。并且,由于从底刃拐折并延伸的三片以上的切削刃的后刀面全部形成至轴心,因此还有可能损坏通过立铣刀主体的前端的轴线附近的切削刃排出切屑的排出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在这种背景下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如下球头立铣刀:防止在立铣刀主体的前端上的轴线的附近形成突出的突起部,从而能够提高加工精度以及防止底刃的缺损,并且能够提高该立铣刀主体的前端的轴线附近的切屑排出性。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并实现这种目的,本发明的一方式的特征在于,在绕轴线旋转的立铣刀主体的前端部外周沿着圆周方向隔开间隔而形成有多条排屑槽,并且在这些排屑槽的前端部形成有朝向内周侧延伸的中心槽,在上述中心槽的朝向立铣刀旋转方向的壁面和与该壁面交叉的上述立铣刀主体的前端部的前端后刀面之间的交叉棱线部分别形成有底刃,上述底刃的绕上述轴线的旋转轨迹呈在该轴线上具有中心且朝向前端侧突出的半球状,这些底刃中的至少两个底刃延长至上述立铣刀主体的前端上的上述轴线的附近,形成有这些至少两个底刃中的进一步在圆周方向上相邻的两个底刃的两个上述中心槽以如下方式形成:位于立铣刀旋转方向侧的第1中心槽超过上述立铣刀主体的前端上的上述轴线而延伸,并且位于立铣刀旋转方向的后方侧的第2中心槽不超过上述立铣刀主体的前端上的上述轴线,第1前端后刀面朝向第2前端后刀面延长,所述第1前端后刀面经由上述两个底刃中的第1底刃与上述第1中心槽的朝向立铣刀旋转方向的壁面交叉,所述第2前端后刀面经由上述两个底刃中的第2底刃与上述第2中心槽的朝向立铣刀旋转方向的壁面交叉,在该第1前端后刀面的延长部与上述第2前端后刀面之间形成有凹曲折面,所述凹曲折面与上述第1前端后刀面的延长部凹曲折地相连,并朝向外周侧延伸,上述第2底刃沿着以钝角与该凹曲折面交叉的方向延伸,并与该凹曲折面相连。
在这种结构的球头立铣刀中,首先,在形成有延长至立铣刀主体的前端上的轴线的附近而成的至少两个底刃中在圆周方向上相邻的第1、第2这两个底刃的第1、第2这两个中心槽中,位于立铣刀旋转方向侧的第1中心槽以超过立铣刀主体的前端上的轴线而延伸的方式形成。因此,通过该第1中心槽,能够在轴线附近较大地确保与排屑槽连通的容屑槽的容量,从而能够提高通过第1底刃排出切屑的排出性。
并且,经由第1底刃与第1中心槽交叉的第1前端后刀面朝向与其立铣刀旋转方向的后方侧相邻的第2前端后刀面延长。在该延长部与第2前端后刀面之间形成有凹曲折面,该凹曲折面与第1前端后刀面的延长部凹曲折地相连,并朝向外周侧延伸。第2底刃沿着以钝角与该凹曲折面交叉的方向延伸并与该凹曲折面相连。因此,通过将随着朝向立铣刀旋转方向的后方侧从底刃的旋转轨迹所形成的半球后退的第1前端后刀面延长的同时形成凹曲折面,能够防止当在内周端远离轴线的第2中心槽的朝向立铣刀旋转方向的壁面与第2前端后刀面之间的交叉棱线部直接形成有第2底刃时导致形成有突起部。
即,在上述结构的球头立铣刀中,形成如上所述的突起部的部分成为如通过第1前端后刀面的延长部和凹曲折面进行倒角而成的结构。因此,切削加工时不会因突起部在加工面加进条纹,或者折损的突起部与底刃咬合而导致底刃缺损,从而能够提高加工精度,延长立铣刀寿命。并且,第2底刃沿着以钝角与凹曲折面交叉的方向延伸并与该凹曲折面相连,该凹曲折面与第1前端后刀面的延长部凹曲折地相连,并朝向外周侧延伸。因此,还确保了第2底刃的内周端中的强度,能够防止缺损等。
另外,也可以使第2底刃直接以钝角的角度与凹曲折面交叉。也可以在第2底刃和凹曲折面之间经由倒角部或呈圆角的凸曲部等,使第2底刃的延长线与凹曲折面的延长面以钝角交叉。但是,无论是哪一种情况,都优选将第2底刃或其延长线和上述凹曲折面或其延长面的交点与底刃的旋转轨迹所形成的半球的中心连接的直线同轴线所形成的夹角为1°~10°的范围。若该夹角大于上述范围,则第2底刃的内周端过于远离轴线,在立铣刀主体的前端的轴线附近只通过第1底刃进行切削。因此,施加于该第1底刃的负担有可能过大。并且,若上述夹角小于上述范围,则第1前端后刀面的上述延长部以及凹曲折面过小,有可能无法可靠地防止形成突起部。另外,为了使第2底刃沿着以钝角与上述凹曲折面交叉的方向延伸并相连,第2底刃或其延长线以钝角与上述凹曲折面或其延长面和第2底刃的前刀面之间的交叉棱线部或者上述凹曲折面或其延长面和第2底刃的前端后刀面之间的交叉棱线部交叉即可。
并且,也可以使立铣刀主体的前端部绕上述轴线呈180°旋转对称形状,使四个底刃延长至立铣刀主体的前端上的轴线的附近。形成有这些底刃的四个中心槽为在圆周方向上交替的上述第1、第2中心槽时,只要使这些四个中心槽中的两个上述第1中心槽彼此互不交叉地隔开间隔而形成,这些两个第1中心槽就不会在立铣刀主体的前端上的轴线附近连通。因此,能够确保立铣刀主体的前端的强度,能够进一步可靠地防止底刃的缺损。
尤其在使立铣刀主体的前端部绕上述轴线呈180°旋转对称形状,使四个底刃延长至立铣刀主体的前端上的轴线的附近,将这些四个底刃的四个中心槽设为在圆周方向上交替的第1、第2中心槽的情况下,两个第1中心槽彼此均以超过轴线并相互交错的方式形成。因此,在这些两个第1中心槽彼此之间形成有横刃,该横刃由经由第1底刃与这些第1中心槽交叉的第1前端后刀面彼此交叉而成。因此,即使在将立铣刀主体的前端的轴线附近用于切削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该横刃进行如削掉工件的加工面的加工。因此,能够提高加工面粗糙度。另外,也可以在从轴线方向的正面观察时,横刃以钝角与两个第1底刃交叉,并且与轴线正交。
另外,能够通过如下方法形成上述凹曲折面:在将第1前端后刀面朝向第2前端后刀面进行延长来形成上述延长部时,使通过磨削加工形成该第1前端后刀面的磨削砂轮与第2前端后刀面发生干扰,削掉第2前端后刀面的内周部。并且,在立铣刀主体的前端部除了形成有如上所述那样延长至立铣刀主体的前端上的轴线的附近而成的底刃、所谓的长底刃之外,也可以形成有所谓的短底刃,该短底刃在比例如上述夹角的范围更大地远离轴线的位置具有内周端,旋转轨迹与上述长底刃一同形成凸半球。
如以上说明,根据本发明的一方式,能够在立铣刀主体的前端上的轴线的附近提高切屑排出性,并且能够防止在该轴线附近形成突起部。因此,能够防止因突起部在工件的加工面加进条纹,或者由于在切削加工时突起部折损并与底刃咬合而产生缺损。因此,能够提供寿命长且加工精度高的球头立铣刀。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2是图1所示的实施方式的侧视图。
图3是图1所示的实施方式的放大主视图。
图4A是图1所示的实施方式的立铣刀主体前端上的轴线附近的进一步放大主视图。
图4B是表示图1所示的实施方式的立铣刀主体前端上的轴线附近的旋转轨迹的沿轴线的截面的示意图(其中,为了说明,旋转轨迹所形成的半球的半径小于图4A。)。
图5A是在制造图1所示的实施方式时形成第1前端后刀面的延长部以及凹曲折面之前的立铣刀主体前端上的轴线附近的进一步放大主视图。
图5B是在制造图1所示的实施方式时形成第1前端后刀面的延长部以及凹曲折面之前的立铣刀主体前端上的轴线附近的旋转轨迹的示意图,是表示旋转轨迹的沿轴线的截面的示意图(其中,为了说明,旋转轨迹所形成的半球的半径小于图5A。)。
具体实施方式
图1至图4B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在本实施方式中,立铣刀主体1由硬质合金等硬质材料形成,呈以轴线O为中心的圆柱状。立铣刀主体1的后端部(在图1中为右上侧部分,在图2中为上侧部分)成为圆柱状的刀柄部2。立铣刀主体1的前端部(在图1中为左下侧部分,在图2中为下侧部分)成为切削刃部3。这种球头立铣刀在刀柄部2被把持于机床的主轴的状态下,绕轴线O沿图3所示的立铣刀旋转方向T旋转,并且朝向与该轴线O交叉的方向送出,由此通过切削刃部3对工件进行切削加工。
在立铣刀主体1的前端部的切削刃部3的外周沿圆周方向隔开间隔而形成有多条排屑槽4。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圆周方向以等间隔形成有四条排屑槽4。各排屑槽4以随着朝向轴线O方向的后端侧而朝向立铣刀旋转方向T的后方侧呈螺旋状扭曲的方式形成。在这些排屑槽4的朝向立铣刀旋转方向T的壁面和与该壁面交叉的外周后刀面5之间的交叉棱线部形成有外周刃6,该外周刃6以该壁面为前刀面且与排屑槽4相同地呈螺旋状扭曲。分别形成于四条排屑槽4的四个外周刃6彼此位于以轴线O为中心的一个圆筒面上。
在排屑槽4的前端部形成有中心槽7,该中心槽7是从该排屑槽4的朝向立铣刀旋转方向T的壁面切除朝向立铣刀主体1的外周侧的底面以及朝向立铣刀旋转方向T的后方侧的壁面中的进一步靠立铣刀旋转方向T的后方侧的部分而形成的。中心槽7形成为具备朝向立铣刀旋转方向T的壁面和朝向立铣刀旋转方向T的后方侧的壁面的例如截面呈V字的凹槽状。这些壁面所交叉的中心槽7的谷底线随着朝向前端侧而朝向立铣刀主体1的内周侧延伸,到达立铣刀主体1的前端上的轴线O的附近。其中,中心槽7的谷底部分实际上形成为凹圆弧等截面为凹曲线的形状,并与中心槽7的两个壁面相连。
另一方面,在切削刃部3的前端部形成有前端后刀面8,该前端后刀面8分别与四条外周刃6的外周后刀面5相连,并朝向前端内周侧延伸。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各前端后刀面8具有:位于立铣刀旋转方向T侧的大致一定宽度的前端第1后刀面(第二个面)8a;以及与该前端第1后刀面8a的立铣刀旋转方向T的后方侧相连,并设置有大于前端第1后刀面8a的后角的前端第2后刀面8b。在前端第2后刀面8b的立铣刀旋转方向T的后方侧交叉有与各前端后刀面8的立铣刀旋转方向T后方侧相邻的中心槽7的朝向立铣刀旋转方向T的后方侧的上述壁面。
在中心槽7的朝向立铣刀旋转方向T的壁面和与各中心槽7的立铣刀旋转方向T的后方侧相连的前端后刀面8的前端第1后刀面8a的交叉棱线部,分别以与外周刃6的前端相连的方式形成有底刃9,该底刃9的绕轴线O的旋转轨迹呈在该轴线O上具有中心C且朝向立铣刀主体1的前端侧突出的一个半球状。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这些底刃9以随着朝向立铣刀主体1的后端侧而朝向立铣刀旋转方向T的后方侧的方式扭曲。
在本实施方式中,与四个外周刃6相连的这些四个底刃9均延长至立铣刀主体1前端上的轴线O的附近。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切削刃部3被形成为绕轴线O呈180°旋转对称的形状,在圆周方向上相邻的两个底刃9中位于立铣刀旋转方向T侧的底刃9(在图3、图4A以及图5A中,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底刃)成为第1底刃9A,位于第1底刃9A的立铣刀旋转方向T的后方侧的底刃9(在图3、图4A以及图5A中,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底刃)成为第2底刃9B。
并且,在朝向立铣刀旋转方向T的壁面形成有第1底刃9A的中心槽7成为第1中心槽7A。位于第1中心槽7A的立铣刀旋转方向T的后方侧且在朝向立铣刀旋转方向T的壁面形成有第2底刃9B的中心槽7成为第2中心槽7B。经由第1底刃9A与第1中心槽7A交叉的前端后刀面8成为第1前端后刀面8A。经由第2底刃9B与第2中心槽7B交叉的前端后刀面8成为第2前端后刀面8B。
在此,如图4A所示,第1中心槽7A从切削刃部3的外周侧超过立铣刀主体1的前端上的轴线O而延伸。由此,在形成为绕轴线O呈180°旋转对称的形状的切削刃部3上形成的两个第1中心槽7A彼此互不交叉地隔开间隔而形成。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中心槽7B也同样不与位于其立铣刀旋转方向T侧的第1中心槽7A交叉地隔开间隔而形成。第2中心槽7B以不超过轴线O的方式远离轴线O形成,并且以也不与位于立铣刀旋转方向T后方侧的第1中心槽7A交叉的方式形成。另外,第2中心槽7B和与其立铣刀旋转方向T侧相邻的第1前端后刀面8A的前端第1后刀面8a交叉。
并且,上述第1前端后刀面8A朝向上述第2前端后刀面8B向立铣刀旋转方向T的后方侧延长。在该第1前端后刀面8A延长而成的延长部8c与第2前端后刀面8B之间形成有凹曲折面10,该凹曲折面10与延长部8c凹曲折地相连,并朝向外周侧延伸。第2底刃9B在其内周端P以钝角与凹曲折面10交叉。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前端后刀面8A的前端第1后刀面8a按照以原来的后角随着朝向立铣刀旋转方向T的后方侧而从第1底刃9A的旋转轨迹后退的方式,延长至超过通过第2中心槽7B的谷底部分与第1前端后刀面8A的前端第1后刀面8a交叉而形成的凹曲线的位置,由此该延长的部分成为延长部8c。凹曲折面10与该延长部8c以钝角的开角凹曲折地相连,并沿着立铣刀旋转方向T的后方侧以及第2底刃9B延伸的方向随着朝向外周侧而逐渐***。由此,凹曲折面10形成为以钝角与第2前端后刀面8B的前端第1后刀面8a以及第2底刃9B交叉。
另外,如图4B所示,将该第2底刃9B和凹曲折面10的交点(即,第2底刃9B的上述内周端P)与底刃9绕轴线O的旋转轨迹中所形成的半球的中心C连接的直线L同该轴线O所形成的夹角θ为1°~10°的范围。第1前端后刀面8A的延长部8c以及凹曲折面10形成在立铣刀主体1前端上的轴线O的附近的极小范围内。其中,在图4B中,为了说明,底刃9的旋转轨迹所形成的半球的半径相对于图4A较小地示出,相反,夹角θ较大地示出。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前端后刀面8A的前端第1后刀面8a延长而形成有延长部8c,伴随此而在立铣刀主体1的前端上的轴线O上,两个第1前端后刀面8A的前端第1后刀面8a彼此也以超过轴线O相互交错的方式形成。由此,在这些两个第1中心槽7A彼此之间形成有由这些第1前端后刀面8A的前端第1后刀面8a彼此交叉而成的横刃11。从正面观察时,该横刃11形成为以钝角与两个第1底刃9A交叉且与轴线O正交。
在如此构成的球头立铣刀中,如上所述,通过第1前端后刀面8A朝向第2前端后刀面8B延长而形成有延长部8c。在延长部8c与第2前端后刀面8B之间形成有相对于延长部8c凹曲折并朝向外周侧延伸的凹曲折面10。因此,能够防止如在远离轴线O的第2前端后刀面8B与第2中心槽7B的朝向立铣刀旋转方向T的壁面之间的交叉棱线部直接形成第2底刃9B的情况那样,在该第2底刃9B的内周端形成有突起部。
即,若不延长第1前端后刀面8A,而第1前端后刀面8A只形成为到达立铣刀主体1的前端上的轴线O上的位置的状态,则如上述第2中心槽7B的谷底部分因中心槽砂轮的圆角或塌边而截面成为凹曲线。因此,如图5A所示,形成于第2中心槽7B的朝向立铣刀旋转方向T的壁面与第2前端后刀面8B之间的交叉棱线部的第2底刃9B的内周端Q比第2底刃9B的旋转轨迹呈半球状的部分稍微向立铣刀旋转方向T侧突出。
但是,在供第2底刃9B形成于与第2中心槽的上述壁面之间的交叉棱线部的第2前端后刀面8B设置有后角,以便随着朝向立铣刀旋转方向T的后方侧而从上述旋转轨迹后退。因此,相反地,若如上述内周端Q那样向立铣刀旋转方向T侧突出,则如图5B所示,在绕轴线O的旋转轨迹中,也会使内周端Q从底刃9的旋转轨迹所形成的半球突出而形成突起部。
与此相对,在上述结构的球头立铣刀中,如图4A所示,通过第1前端后刀面8A朝向第2前端后刀面8B延长而形成有延长部8c。因此,能够防止第2底刃9B的内周端P比第2底刃9B形成半球状的旋转轨迹的部分更向立铣刀旋转方向T侧突出。由此,如图4B所示,在绕轴线O的旋转轨迹中,也能够防止在第2底刃9B的内周端P形成从底刃9所形成的半球突出的突起部。
因此,根据上述结构的球头立铣刀,能够防止因这种突起部在工件的加工面加进条纹而划伤,且加工精度劣化。并且,还能够防止由于切削加工时突起部折损并与底刃9咬合而在底刃9产生缺损。因此,能够提高加工精度,并且能够促进球头立铣刀的寿命的延长。
并且,由于第1中心槽7A以朝向立铣刀主体1的内周侧超过轴线O而延伸的方式形成,因此能够在轴线O的附近较大地确保通过与排屑槽4连通的第1中心槽7A排出切屑的容屑槽。因此,能够提高通过比第2底刃9B更延伸至轴线O的附近的第1底刃9A生成的切屑的排出性。因此,还能够防止由于切屑在轴线O附近堵塞而在第1底刃9A产生缺损。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第1中心槽7A、第2中心槽7B互不交叉地隔开间隔而形成,因此能够确保立铣刀主体1的前端部的强度。因此,能够进一步可靠地防止第1底刃9A、第2底刃9B的缺损。
尤其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在立铣刀主体1的前端部形成有各两个第1中心槽7A、第2中心槽7B,但第1中心槽7A彼此也互不交叉地隔开间隔而形成。因此,四个中心槽7均不连通,能够进一步提高立铣刀主体1的强度。其中,第2中心槽7B只要以不超过轴线O的方式形成,则也可以与第1中心槽7A交叉。
并且,由于第2底刃9B在其内周端P以钝角与上述凹曲折面10交叉,因此还能够确保该第2底刃9B的内周端P中的强度。因此,还能够防止如因该内周端P在第2底刃9B产生缺损的情况。因此,根据上述结构的球头立铣刀,能够更进一步延长寿命。另外,凹曲折面10可以是平面状,并且也可以是凹凸曲面状等。并且,凹曲折面10可以带有角度地与第1前端后刀面8A的延长部8c交叉,也可以经由凹曲面与第1前端后刀面8A的延长部8c相连。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将第2底刃9B的内周端P与底刃9的旋转轨迹所形成的半球的中心C连接的直线L同轴线O的夹角θ为1°~10°的范围。因此,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确保第1前端后刀面8A的延长部8c以及凹曲折面10的大小,以可靠地防止形成突起部,并且能够防止施加于第1底刃9A的切削负荷过大而产生缺损等。
即,若夹角θ小于上述范围,则第1前端后刀面8A的延长部8c或凹曲折面10也变小。因此,有可能无法可靠地防止在第2底刃9B的内周端P形成突起部。另一方面,若夹角θ大于上述范围,则第2底刃9B的内周端P过于远离轴线O,在比该内周端P更靠内周侧的位置只通过第1底刃9A进行切削的部分过大。因此,有可能导致施加于第1底刃9A的切削时的负担也变大而产生缺损,或者加快磨损等。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第2底刃9B在内周端P直接以钝角与凹曲折面10交叉,但它们只要沿着相互以钝角交叉的方向延伸而相连即可。即,也可以在第2底刃9B与凹曲折面10之间存在有倒角部或呈圆角的凸曲部等。在这种情况下,只要将第2底刃9B的延长线和凹曲折面10的延长面的交点与底刃9的旋转轨迹所形成的半球的中心C连接的直线L同轴线O所形成的夹角θ为1°~10°的范围即可。并且,为了使第2底刃9B沿着以钝角与凹曲折面10交叉的方向延伸并与凹曲折面10相连,第2底刃9B或其上述延长线以钝角与凹曲折面10或其上述延长面和第2底刃9B的前刀面之间的交叉棱线部或者上述凹曲折面10或其上述延长面和第2底刃9B的前端后刀面8B(前端第1后刀面8a)之间的交叉棱线部交叉即可。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立铣刀主体1的前端部绕轴线O呈180°旋转对称形状,各两个第1中心槽7A、第2中心槽7B在圆周方向上交替形成。在其中两个第1中心槽之间由第1前端后刀面8A交叉而形成有横刃11。因此,能够在该横刃11所交叉的轴线O的附近,以在切削时通过该横刃11削掉工件的加工面的方式进行切削加工。因此,还能够提高加工面粗糙度。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立铣刀主体1的前端部沿圆周方向交替形成有各两个第1中心槽7A、第2中心槽7B。并且,形成于这些中心槽7的朝向立铣刀旋转方向T的壁面与第1前端后刀面8A、第2前端后刀面8B之间的交叉棱线部的底刃9全部成为延长至轴线O的附近而成的第1底刃9A、第2底刃9B。但是,也可以在这些第1底刃9A、第2底刃9B之间沿圆周方向形成有所谓的短底刃,该短底刃中,将内周端与上述中心C连接的直线L同轴线O所形成的夹角θ大于上述范围,并未延长至立铣刀主体1的前端的轴线O附近。
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使该短底刃形成于朝向立铣刀旋转方向T的壁面的中心槽和与其立铣刀旋转方向T的后方侧相邻的中心槽7连通。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述共计四个底刃9延长至轴线O的附近,但也可以将两个或三个底刃9延长至轴线O的附近。也可以使其中在圆周方向上相邻的两个底刃9成为第1底刃9A、第2底刃9B,或者使五个以上的底刃9延长至轴线O的附近,使其中在圆周方向上相邻的至少两个底刃9成为第1底刃9A、第2底刃9B。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式,能够在立铣刀主体的前端上的轴线的附近提高切屑排出性,并且能够防止在其轴线附近形成有突起部。能够防止因突起部在工件的加工面加进条纹,或者由于切削加工时突起部折损并与底刃咬合而产生缺损。因此,能够提供寿命长且加工精度高的球头立铣刀。
因此,具有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符号说明]
1-立铣刀主体,3-切削刃部,4-排屑槽,6-外周刃,7-中心槽,7A-第1中心槽,7B-第2中心槽,8-前端后刀面,8A-第1前端后刀面,8B-第2前端后刀面,8a-前端第1后刀面,8b-前端第2后刀面,8c-延长部,9-底刃,9A-第1底刃,9B-第2底刃,10-凹曲折面,11-横刃,O-立铣刀主体1的轴线,T-立铣刀旋转方向,P-第2底刃9B的内周端,C-底刃9的旋转轨迹所形成的半球的中心,L-将内周端P与中心C连接的直线,θ-直线L同轴线O所形成的夹角。

Claims (5)

1.一种球头立铣刀,
在绕轴线旋转的立铣刀主体的前端部外周沿着圆周方向隔开间隔而形成有多条排屑槽,并且在这些排屑槽的前端部形成有朝向内周侧延伸的中心槽,
在上述中心槽的朝向立铣刀旋转方向的壁面和与该壁面交叉的上述立铣刀主体的前端部的前端后刀面之间的交叉棱线部分别形成有底刃,上述底刃的绕上述轴线的旋转轨迹呈在该轴线上具有中心且朝向前端侧突出的半球状,
这些底刃中的至少两个底刃延长至上述立铣刀主体的前端上的上述轴线的附近,形成有这些至少两个底刃中的进一步在圆周方向上相邻的两个底刃的两个上述中心槽以如下方式形成:位于立铣刀旋转方向侧的第1中心槽超过上述立铣刀主体的前端上的上述轴线而延伸,并且位于立铣刀旋转方向的后方侧的第2中心槽不超过上述立铣刀主体的前端上的上述轴线,所述球头立铣刀的特征在于,
第1前端后刀面朝向第2前端后刀面延长,所述第1前端后刀面经由上述两个底刃中的第1底刃与上述第1中心槽的朝向立铣刀旋转方向的壁面交叉,所述第2前端后刀面经由上述两个底刃中的第2底刃与上述第2中心槽的朝向立铣刀旋转方向的壁面交叉,在该第1前端后刀面的延长部与上述第2前端后刀面之间形成有凹曲折面,所述凹曲折面与上述第1前端后刀面的延长部凹曲折地相连,并朝向外周侧延伸,上述第2底刃沿着以钝角与该凹曲折面交叉的方向延伸,并与该凹曲折面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球头立铣刀,其中,
将上述第2底刃或其延长线和上述凹曲折面或其延长面的交点与上述底刃的旋转轨迹所形成的半球的中心连接的直线同上述轴线所形成的夹角为1°~10°的范围。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球头立铣刀,其中,
上述立铣刀主体的前端部绕上述轴线呈180°旋转对称形状,四个上述底刃延长至上述立铣刀主体的前端上的上述轴线的附近,形成有这些底刃的四个上述中心槽在圆周方向上交替成为上述第1中心槽、第2中心槽,两个上述第1中心槽彼此互不交叉地隔开间隔而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球头立铣刀,其中,
在两个上述第1中心槽彼此之间形成有横刃,所述横刃由经由上述第1底刃与这些第1中心槽交叉的上述第1前端后刀面彼此交叉而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球头立铣刀,其中,
在从轴线方向的正面观察时,上述横刃以钝角与两个上述第1底刃交叉,并且与上述轴线正交。
CN201480046031.9A 2013-10-23 2014-10-23 球头立铣刀 Active CN10547326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220639 2013-10-23
JP2013220639A JP5984777B2 (ja) 2013-10-23 2013-10-23 ボールエンドミル
PCT/JP2014/078235 WO2015060392A1 (ja) 2013-10-23 2014-10-23 ボールエンドミル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473264A CN105473264A (zh) 2016-04-06
CN105473264B true CN105473264B (zh) 2017-06-09

Family

ID=529929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46031.9A Active CN105473264B (zh) 2013-10-23 2014-10-23 球头立铣刀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10449611B2 (zh)
EP (1) EP3061551B1 (zh)
JP (1) JP5984777B2 (zh)
KR (1) KR20160074451A (zh)
CN (1) CN105473264B (zh)
ES (1) ES2763840T3 (zh)
WO (1) WO201506039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858128B2 (en) * 2012-11-14 2014-10-14 Iscar, Ltd. Corner radius end mill
JP6343906B2 (ja) * 2013-10-24 2018-06-20 三菱マテリアル株式会社 ボールエンドミル
KR101863015B1 (ko) * 2014-10-28 2018-05-30 미츠비시 히타치 쓰루 가부시키가이샤 다날 볼 엔드밀
JP6473761B2 (ja) * 2014-11-27 2019-02-20 京セラ株式会社 エンドミルおよび切削加工物の製造方法
IL249676B (en) 2016-12-20 2021-08-31 Hanita Metal Works Ltd An end mill with differently rotated slot profiles
EP3560645A4 (en) * 2016-12-26 2020-07-29 Mitsubishi Hitachi Tool Engineering, Ltd. End mill
CN110446575B (zh) * 2017-03-13 2020-11-13 三菱日立工具株式会社 球头立铣刀
JP6894506B2 (ja) * 2017-05-30 2021-06-30 京セラ株式会社 エンドミル及び切削加工物の製造方法
WO2019003965A1 (ja) * 2017-06-30 2019-01-03 ユニオンツール株式会社 ボールエンドミル
US11137008B2 (en) 2018-01-12 2021-10-05 Illinois Tool Works Inc. Self-drilling anchor assembly
USD886171S1 (en) * 2019-01-09 2020-06-02 Illinois Tool Works Inc. Anchor assembly drill bit
USD886168S1 (en) * 2019-01-09 2020-06-02 Illinois Tool Works Inc. Anchor assembly drill bit
USD886169S1 (en) * 2019-01-09 2020-06-02 Illinois Tool Works Inc. Anchor assembly drill bit
USD886170S1 (en) * 2019-01-09 2020-06-02 Illinois Tool Works Inc. Anchor assembly drill bit
USD886172S1 (en) * 2019-01-09 2020-06-02 Illinois Tool Works Inc. Anchor assembly drill bit
CN110587005B (zh) * 2019-09-24 2020-12-11 哈尔滨理工大学 一种带二级导屑槽的变曲率渐开刃型可转位立铣刀
US11865629B2 (en) 2021-11-04 2024-01-09 Kennametal Inc. Rotary cutting tool with high ramp angle capability
JP7516447B2 (ja) * 2022-03-18 2024-07-16 ユニオンツール株式会社 ボールエンドミル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840661B2 (ja) * 2003-06-27 2006-11-01 日立ツール株式会社 ボールエンドミル
CN101790432A (zh) * 2007-08-31 2010-07-28 佑能工具株式会社 球头立铣刀
CN102497950A (zh) * 2009-09-14 2012-06-13 三菱综合材料株式会社 球头立铣刀
JP5239963B2 (ja) * 2009-03-16 2013-07-17 三菱マテリアル株式会社 ボールエンドミル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128611A (ja) * 1996-10-30 1998-05-19 U F Tool:Kk ボールエンドミル
JPH11165212A (ja) * 1997-12-05 1999-06-22 Hitachi Tool Eng Ltd ソリッドボ−ルエンドミル
JP4409665B2 (ja) * 1999-07-16 2010-02-03 オーエスジー株式会社 流体供給穴付きエンドミル
JP3581115B2 (ja) * 2001-07-30 2004-10-27 三菱マテリアル神戸ツールズ株式会社 ボールエンドミル及び該ボールエンドミルを用いた加工方法
JP4313579B2 (ja) * 2003-01-22 2009-08-12 オーエスジー株式会社 スクエアエンドミル
JP4561054B2 (ja) * 2003-08-21 2010-10-13 三菱マテリアル株式会社 ボールエンドミル
DE102005043841B4 (de) * 2005-09-13 2009-01-22 Franken GmbH + Co KG Fabrik für Präzisionswerkzeuge Radiusfräser, insbesondere Kugel- oder Torusfräser, mit Querschneide und/oder Abflachung
DE102006026853A1 (de) * 2006-06-09 2007-12-13 Franken GmbH + Co KG Fabrik für Präzisionswerkzeuge Spanabhebendes Werkzeug
US20110085862A1 (en) * 2009-10-10 2011-04-14 William Allen Shaffer End mill grooved chip breaker flute
SE535282C2 (sv) * 2010-08-27 2012-06-12 Sandvik Intellectual Property Skär med radieparti, verktyg och anordning för fräsning
US9682434B2 (en) * 2011-09-26 2017-06-20 Kennametal Inc. Milling cutter for cutting a ninety-degree shoulder in a workpiece
JP5846098B2 (ja) * 2012-02-07 2016-01-20 三菱日立ツール株式会社 多刃ボールエンドミル
JP5799875B2 (ja) * 2012-03-29 2015-10-28 三菱マテリアル株式会社 ボールエンドミル
JP5842708B2 (ja) * 2012-03-29 2016-01-13 三菱マテリアル株式会社 ボールエンドミル
CN105555448B (zh) * 2013-08-06 2017-06-30 三菱日立工具技术株式会社 多刃球头立铣刀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840661B2 (ja) * 2003-06-27 2006-11-01 日立ツール株式会社 ボールエンドミル
CN101790432A (zh) * 2007-08-31 2010-07-28 佑能工具株式会社 球头立铣刀
JP5239963B2 (ja) * 2009-03-16 2013-07-17 三菱マテリアル株式会社 ボールエンドミル
CN102497950A (zh) * 2009-09-14 2012-06-13 三菱综合材料株式会社 球头立铣刀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关于圆柱形球头立铣刀结构的研究;吴道全等;《贵州工学院学报》;19960229;第25卷(第1期);第1-11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5060392A1 (ja) 2015-04-30
EP3061551B1 (en) 2019-12-04
US10449611B2 (en) 2019-10-22
JP2015080840A (ja) 2015-04-27
EP3061551A4 (en) 2017-06-07
US20160303664A1 (en) 2016-10-20
JP5984777B2 (ja) 2016-09-06
EP3061551A1 (en) 2016-08-31
KR20160074451A (ko) 2016-06-28
CN105473264A (zh) 2016-04-06
ES2763840T3 (es) 2020-06-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473264B (zh) 球头立铣刀
CN104023886B (zh) 球头立铣刀
CN104718039B (zh) 带冷却孔的立铣刀
CN101152671B (zh) 用于切屑移除加工的工具和该工具的切削刀片
CN104907611B (zh) 一种旋转工具,特别是一种钻孔工具,以及制造旋转工具的方法
US20150030396A1 (en) Ball end mill with coolant holes
US20090092452A1 (en) Rotary cutting tool
CN104039488B (zh) 球头立铣刀
CN101983812B (zh) 一种不等螺旋角立铣刀
JP2016190299A (ja) 総形エンドミル
JP2011183532A (ja) ボールエンドミル
JP5814611B2 (ja) エンドミル
CN108472748A (zh) 立铣刀以及切削加工物的制造方法
JP4677722B2 (ja) 3枚刃ボールエンドミル
CN110446575A (zh) 球头立铣刀
JP5958614B2 (ja) ボールエンドミル
JP5470796B2 (ja) 総形カッタ
JP2010201565A (ja) エンドミル
JP2002052415A (ja) スローアウェイチップ及びスローアウェイ式切削工具
CN207723559U (zh) 一种用于汽轮机叶片粗加工的硬质合金球头铣刀
CN208600793U (zh) 倒角轮廓刀具
JP6028841B2 (ja) ボールエンドミル
JP2007245338A (ja) ミリングカッタ
JP2022016105A (ja) ボールエンドミル
EP2644302B1 (en) Rotary cutting tool and method of making a rotary cutting tool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