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432054A - 确定传输缓存量的方法和设备 - Google Patents

确定传输缓存量的方法和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432054A
CN105432054A CN201480001725.0A CN201480001725A CN105432054A CN 105432054 A CN105432054 A CN 105432054A CN 201480001725 A CN201480001725 A CN 201480001725A CN 105432054 A CN105432054 A CN 10543205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mission
memlength
congestion state
senior
state parame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0172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432054B (zh
Inventor
蓝海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54320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43205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43205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43205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9/00Packet switching elements
    • H04L49/90Buffering arrangements
    • H04L49/9005Buffering arrangements using dynamic buffer space allo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08Monitoring or testing based on specific metrics, e.g. QoS, energy consumption or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 H04L43/0852Delays
    • H04L43/0858One way delay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08Monitoring or testing based on specific metrics, e.g. QoS, energy consumption or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 H04L43/0805Monitoring or testing based on specific metrics, e.g. QoS, energy consumption or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by checking availability
    • H04L43/0817Monitoring or testing based on specific metrics, e.g. QoS, energy consumption or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by checking availability by checking function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08Monitoring or testing based on specific metrics, e.g. QoS, energy consumption or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 H04L43/0876Network utilisation, e.g. volume of load or congestion level
    • H04L43/0894Packet rat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28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in relation to timing consider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3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in combination with information about buffer occupancy at either end or at transit n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9/00Cryptographic mechanisms or cryptographic arrangements for secret or secur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 H04L9/40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 Communication Control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确定传输缓存量的方法,包括:获取发送端在所述发送端与接收端之间的传输链路上发送的数据包的传输时延;若所述传输链路的初级拥塞状态为拥塞,则根据所述传输时延,按照第一更新周期进行传输最小时延更新处理,若所述初级拥塞状态为非拥塞,则根据所述传输时延,按照第二更新周期进行所述传输最小时延更新处理,所述第一更新周期的周期长度小于所述第二更新周期的周期长度;获得所述传输链路的传输最小时延,并根据所述传输时延和所述传输最小时延,确定所述传输链路的传输缓存量。该方法能够在初级拥塞状态为拥塞时及时剔除或平滑传输过程中出现的传输缓存量的异常高点,使得传输链路的传输最小时延更加准确,从而使得传输链路的传输缓存量更加准确。

Description

确定传输緩存量的方法和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确定传输緩存量的方法和设备。 背景技术
数据包传输是现代通信***中普通釆用的通信方式,发送端通过传输链路 将数据包发送给接收端, 但传输链路的传输拥塞或者传输错误会导致数据包丟 失。 当传输链路出现传输拥塞时, 即数据包的发送需求超过了传输链路的传送 能力, 传输链路就会丢弃无法发送的数据包, 此时为了保证通信业务的质量, 通常采用流量控制的方法来减少数据包的丢失。而当传输链路出现传输错误时, 例如, 传输链路受到干扰, 数据包的全部或部分比特位发生错误, 接收端将错 误的数据包丢弃, 从而导致数据包丟失, 此时, 可以通过降低干扰来减少数据 包的丢失。 其中, 数据包的丢失严重程度可以通过丟包率(Loss Packet Ratio, LPR )来指示, 丟包率可以通过发送端发送的数据包数量和接收端接收的数据 包数量来计算。
在现有技术中, 通常直接采用丢包率来判断传输链路的拥塞状态, 但由于 传输链路的数据包丢失可以由拥塞或传输错误引起, 仅以丟包率来判断拥塞状 态不准确, 无法准确反映传输链路的拥塞状态, 从而导致流量控制不准确, 影 响了通信业务的质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确定传输緩存量的方法, 能够提升传输链路的传 输緩存量的准确性, 进而能够更加准确地确定传输链路的拥塞状态。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确定传输缓存量的方法, 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发送端在所述发送端与接收端之间的传输链路上发送的数据包的传输 时延; 若所述传输链路的初级拥塞状态为拥塞, 则根据所述传输时延, 按照第 一更新周期进行传输最小时延更新处理, 若所述初级拥塞状态为非拥塞, 则根 据所述传输时延, 按照第二更新周期进行所述传输最小时延更新处理, 所述第 一更新周期的周期长度小于所述第二更新周期的周期长度; 获得所述传输链路 的传输最小时延, 并根据所述传输时延和所述传输最小时延, 确定所述传输链 路的传输缓存量。
结合第一方面, 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实现方式中, 所述根据所述传输时延 和所述传输最小时延, 确定所述传输链路的传输緩存量, 包括: 对所述传输时 延进行去抖动处理, 获得所述传输链路的抗干扰传输时延, 并将所述抗干扰传 输时延与所述传输最小时延的差值作为所述传输缓存量; 或者, 计算所述传输 时延与所述传输最小时延的差值, 并将所述差值作为所述传输緩存量。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实现方式, 在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实现方式中, 所述 对所述传输时延进行去抖动处理,获得所述传输链路的抗干扰传输时延,包括: 根据抗干扰传输时延计算函数 = ( T ) 以及所述传输时延, 得到所述传输 链路的抗干扰传输时延; 其中, Tdelay为抗干扰传输时延, T为传输时延, 为 低通滤波函数。
结合第一方面或者上述各种实现方式, 在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实现方式中, 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传输缓存量, 确定所述发送端在所述传输链路上的 传输带宽;或者,根据所述传输緩存量,确定所述传输链路的传输带宽变化量; 或者, 根据所述传输緩存量, 确定所述传输链路的高级拥塞状态参数, 其中, 所述高级拥塞状态参数用于表示传输链路的拥塞程度。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实现方式, 在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实现方式中, 所述 根据所述传输缓存量, 确定所述发送端在所述传输链路上的传输带宽, 包括: 根据所述传输緩存量, 确定所述传输链路的高级拥塞状态参数, 并根据所述高 级拥塞状态参数, 确定所述传输带宽; 或者, 根据所述传输缓存量以及预置的 传输緩存量与传输带宽之间的对应关系, 确定所述传输带宽。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三种或第四种实现方式, 在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实现方式 中,所述根据所述传输緩存量,确定所述传输链路的高級拥塞状态参数, 包括: 根据所述传输緩存量与预置的緩存量阔值之间的大小关系, 确定所述传输 链路的高级拥塞状态参数, 其中, 所述预置的緩存量阈值包括至少两个阈值。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实现方式, 在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实现方式中, 所述 预置的緩存量阈值为 MemLengthTd , MemLengthTd2, ... , MemLengthTdN, N为 大于 2的整数, 且 MemLengthTdN MemLengthTd2< ... , < MemLengthTdN;
所述传输链路的高级拥塞状态参数为 i的取值分别为 1,..., N, N+1 , 且 TranCongestioni+1表示的拥塞程度比 TranCongestioni表示的拥塞程 度更严重;
所述根据所述传输緩存量与预置的緩存量阈值之间的大小关系, 确定所述 传输链路的高级拥塞状态参数包括: 当所述传输緩存量大于 MemLengthTdN且 所述传输緩存量小于或等于 MemLengthTdN时,所述传输链路的高级拥塞状态 参数为 TranCongestionj+1 , 其中, l<j<N, 且 j为整数; 或者, 当所述传输緩存 量大于或等于 0,且所述传输緩存量小于或等于 MemLengthTd 时, 所述传输链 路的高级拥塞状态参数为 TranCongestion; 或者, 当所述传输緩存量大于 MemLengthTdN时, 所述传输链路的高级拥塞状态参数为 TranCongestionN+1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三种或第四种实现方式, 在第一方面的第七种实现方式 中,所述根据所述传输緩存量,确定所述传输链路的高级拥塞状态参数, 包括: 根据所述传输緩存量以及所述传输緩存量的紧邻上一次传输緩存量, 确定所述 传输链路的传输緩存量变量; 根据所述传输緩存量, 所述传输緩存量变量, 以 及预置的传输緩存量、 传输緩存量变量和高级拥塞状态参数之间的关系, 确定 所述传输链路的高级拥塞状态参数。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七种实现方式, 在第一方面的第八种实现方式中, 所述 预置的传输缓存量、 传输缓存量变量和高级拥塞状态参数之间的关系为 TranCongestion= f2 ( AMemLength, MemLength ); 其中, TranCongestion为传输链路的高级拥塞状态参数, 且 TranCongestion 的值越大表示传输链路的拥塞程度越严重; Δ MemLength为传输緩存量变量; MemLength为传输緩存量; 且函数 f2满足条件 a ), b )和 c );
a ) 在 MemLength的取值为 X, X为任意非负数的情况下,当△ MemLength 的取值为第一 A MemLength 时, 第一 TranCongestion= f2(第一△ MemLength, X) , 当 Δ MemLength的取值为第二 A MemLength时, 第 二 TranCongestion= f2(第二△ MemLength, X); 若第一 AMemLength< 第二 Δ MemLength, 则第一 TranConge stion< 二 TranCongestion; b )在 Δ MemLength的取值为 Y, Υ为任意数的情况下, 当 MemLength 的取值为笫一 MemLength 时, 第三 TranCongestion= f2 (Y, 第一 MemLength) ; 当 MemLength 的取值为第二 MemLength 时, 第四 TranCongestion= f2(Y, 第二 MemLength); 若第一 MemLengtt 第二 MemLength, 贝1 J第三 TranCongestion<第四 TranCongestion; c ) 当 MemLength的取值为第三 MemLength, Δ MemLength的耳又值为第三 Δ MemLength 时, 第五 TranCongestion= f2(第三 Δ MemLength, 第三 MemLength); 当 MemLength的取值为第四 MemLength , Δ MemLength 的取值为第四 Δ MemLength 时, 第六 TranCongestion= f2(第四△ MemLength, 第四 MemLength);
若第三 MemLength<第四 MemLength , 且第三 Δ MemLength/第三 MemLength=第四 Δ MemLength/第四 MemLength > 0, 贝1 J第五 TranCongestion<^六 TranCongestion; 或者,
若第三 MemLength<第四 MemLength , 且第三 Δ MemLength/第三 MemLength=第 四 △ MemLength/第 四 MemLength<0 , 则 第 五 TranCongestion>^六 TranCongestion。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实现方式, 在第一方面的第九种实现方式中, 所述 根据所述高级拥塞状态参数, 确定所述传输带宽, 包括: 若所述高级拥塞状态 参数为第一高级拥塞状态参数, 则根据所述第一高级拥塞状态参数和预置的高 级拥塞状态参数与传输带宽之间的对应关系, 确定所述传输链路的传输带宽为 第一传输带宽; 若所述高级拥塞状态参数为第二高级拥塞状态参数, 则根据所 述第二高级拥塞状态参数和所述预置的高级拥塞状态参数与传输带宽之间的对 应关系, 确定所述传输链路的传输带宽为第二传输带宽; 其中, 所述预置的高 级拥塞状态参数与传输带宽之间的对应关系满足条件:
若第一高级拥塞状态参数大于所述第二高级拥塞状态参数, 则所述第一传 输带宽小于所述第二传输带宽;
若第一高级拥塞状态参数小于所述第二高级拥塞状态参数, 则所述第一传 输带宽大于所述笫二传输带宽;
若第一高级拥塞状态参数等于所述第二高级拥塞状态参数, 则所述第一传 输带宽等于所述第二传输带宽。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实现方式, 在第一方面的第十种实现方式中, 所述 根据所述高级拥塞状态参数, 确定所述传输带宽, 包括: 获取所述传输链路的 当前传输带宽 BW ,0; 艮据所述高级拥塞状态参数、 BW ,0和传输带宽函数 BW新 =f3 ( TranCongestion, BW ,0 ), 确定所述传输带宽; 其中, TranCongestion为高 级拥塞状态参数, BW新为传输带宽, 且 TranCongestion的值越大表示传输链路 的拥塞程度越严重; 其中, 函数 f3满足条件: 当 TranCongestion的取值为第一 TranCongestion 时, 第一 BW 新 = f3 (第一 TranCongestion, BW ιΗ ); 当 TranCongestion 的取值为第二 TranCongestion 时, 第二 BW 新= f3 (第二 TranCongestion, BW ΙΘ ); 若第一 TranCongestion<第二 TranCongestion, 一 BW新〉第二 BW新。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实现方式, 在第一方面的第十一种实现方式中, 所 述根据所述高级拥塞状态参数, 确定所述传输带宽, 包括: 若根据所述高级拥 塞状态参数确定所述传输链路的高级拥塞状态为非拥塞, 则获取所述传输链路 的传输带宽连续上调的次数; 根据所述传输带宽连续上调的次数和传输带宽调 整因子第一计算函数 β=1+ ( m ), 确定所述传输链路的传输带宽调整因子, 其 中, m为传输带宽连续上调的次数, β为传输链路的传输带宽调整因子, 函数 f4满足条件: 当 m的取值为第一 m时, 第一 p=l+f4 (第一 m ); 当 m的取值为 第二 m时, 第二 β=1+ (第二 m ); 若第一 m<第二 m, 则第一 β <第二 β; 或 者, 若根据所述高级拥塞状态参数确定所述传输链路的高级拥塞状态为拥塞, 则获取所述传输链路的传输带宽连续下调的次数, 并根据所述连续下调的次数 和传输带宽调整因子第二计算函数 P=l-f5 ( n ), 确定所述传输链路的传输带宽 调整因子, 其中, n为传输带宽连续下调的次数, β为传输链路的传输带宽调整 因子, f5满足条件:当传输带宽连续下调的次数 n的取值为第一 n时,第三 β=1 -f5 (第一 n ); 当 n的取值笫二 n时, 笫四 β=1-ί"5 (笫二 n ); 若第一 n<第二 n, 则 第三 β<第四 β, 且 f5 ( n ) < 1;获取所述传输链路的当前传输带宽 BW ra , 并根 据所述当前传输带宽 BW ,B , 所述传输链路的传输带宽调整因子 β以及传输带 宽计算公式 BW ,0 , 确定所述传输带宽 BW新。
结合第一方面或上述第一方面的各种实现方式, 在第一方面的第十二种实 现方式中, 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发送端的数据包发送信息和所述接收端 的数据包接收信息, 确定所述初级拥塞状态; 或者, 根据所述获取的传输时延 与所述传输链路在预设时间段内的平均传输时延的比较结果, 确定所述初级拥 塞状态。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确定传输緩存量的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 设备包括: 获取单元, 用于获取发送端在所述发送端与接收端之间的传输链路 上发送的数据包的传输时延; 最小时延更新单元, 用于若所述传输链路的初级 拥塞状态为拥塞, 则根据所述获取单元获取的所述传输时延, 按照第一更新周 期进行传输最小时延更新处理, 若所述初级拥塞状态为非拥塞, 则根据所述传 输时延, 按照第二更新周期进行传输最小时延更新处理, 所述第一更新周期的 周期长度小于所述第二更新周期的周期长度; 缓存量确定单元, 用于获得所述 传输链路的传输最小时延, 并根据所述获取单元获取的所述传输时延和所述最 小时延更新单元获得的所述传输最小时延, 确定所述传输链路的传输緩存量。 结合第二方面, 在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实现方式中, 所述緩存量确定单元包 括: 去抖单元和第一緩存量确定单元, 或者第二緩存量确定单元; 所述去抖单 元, 用于对所述传输时延进行去抖动处理, 获得所述传输链路的抗千扰传输时 延; 所述第一缓存量确定单元, 用于将所述去抖单元获得的所述抗干扰传输时 延与所述传输最小时延的差值作为所述传输緩存量;所述第二緩存量确定单元, 用于计算所述获取单元获取的所述传输时延与所述最小时延更新单元获得的所 述传输最小时延的差值, 并将所述差值作为所述传输緩存量。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实现方式, 在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实现方式中, 所述 去抖单元具体用于: 根据抗干扰传输时延计算函数 Tddaffi ( T ) 以及所述传输 时延, 得到所述传输链路的抗干扰传输时延; 其中, Tdelay为抗干扰传输时延,
T为传输时延, ft为低通滤波函数。
结合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上述各种实现方式, 在第二方面的第三种实现 方式中, 所述设备还包括带宽确定单元、 带宽变化量确定单元和拥塞状态参数 确定单元中的一个, 其中, 所述带宽确定单元, 用于艮据所述传输緩存量, 确 定所述发送端在所述传输链路上的传输带宽; 所述带宽变化量确定单元, 用于 根据所述传输緩存量, 确定所述传输链路的传输带宽变化量; 所述拥塞状态参 数确定单元, 用于根据所述传输缓存量, 确定所述传输链路的高级拥塞状态参 数, 其中, 所述高级拥塞状态参数用于表示传输链路的拥塞程度。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三种实现方式, 在第二方面的第四种实现方式中, 所述 带宽确定单元包括: 拥塞状态参数确定单元和第一带宽确定单元, 或者, 第二 带宽确定单元; 所述拥塞状态参数确定单元, 用于根据所述传输缓存量, 确定 所述传输链路的高级拥塞状态参数; 所述第一带宽确定单元, 用于根据所述拥 塞状态参数确定单元确定的所述高级拥塞状态参数, 确定所述传输带宽; 所述 第二带宽确定单元, 用于根据所述传输緩存量以及预置的传输缓存量与传输带 宽之间的对应关系, 确定所述传输带宽。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三或第四种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五种实现方式中, 所述拥塞状态参数确定单元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传输緩存量与预置的緩存量阈 值之间的大小关系, 确定所述传输链路的高级拥塞状态参数, 其中, 所述预置 的緩存量阈值包括至少两个阈值。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五种实现方式, 在第二方面的第六种实现方式中, 所述 预置的緩存量阈值为 MemLengthTd , MemLengthTd2, ... , MemLengthTdN, N为 大于 2的整数,且 MemLengthTdN MemLengthTd2<, ..., < MemLengthTdN; 所述 传输链路的高级拥塞状态参数为 TranCongestioni i的取值分别为 1,..., N, N+1, 且 TranCongestion1+1表示的拥塞程度比 TranCongestio 表示的拥塞程度更严重; 所述拥塞状态参数确定单元具体用于: 当所述传输缓存量大于 MemLengthTdj ,且所述传输緩存量小于或等于 MemLengthTdj+1时, 所述传输链 路的高级拥塞状态参数为 TranCongestionj+1 ,其中, l<j<N,且 j为整数; 或者, 当所述传输緩存量大于或等于 0,且所述传输缓存量小于或等于 MemLengthTdi 时, 所述传输链路的高级拥塞状态参数为 TranCongestioni 或者, 当所述传输 缓存量大于 MemLengthTdN 时, 所述传输链路的高级拥塞状态参数为 TranConge stionN+ 1。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三或第四种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七种实现方式中, 其特征在于, 所述拥塞状态参数确定单元具体用于: ^艮据所述传输緩存量以及 所述传输緩存量的紧邻上一次传输緩存量, 确定所述传输链路的传输緩存量变 量; 根据所述传输緩存量, 所述传输緩存量变量, 以及预置的传输緩存量、 传 输緩存量变量和高级拥塞状态参数之间的关系, 确定所述传输链路的高级拥塞 状态参数。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七种实现方式, 在第二方面的第八种实现方式中, 所述 预置的传输緩存量、 传输緩存量变量和高级拥塞状态参数之间的关系为 TranConge stion= f2 ( AMemLength, MemLength );
其中, TranCongestion为传输链路的高级拥塞状态参数, 且 TranCongestion 的值越大表示传输链路的拥塞程度越严重; Δ MemLength为传输緩存量变量; MemLength为传输緩存量; 且函数 f2满足条件 a ), b )和 c );
a ) 在 MemLength的取值为 X, X为任意非负数的情况下,当 Δ MemLength 的取值为第一 A MemLength 时, 第一 TranCongestion= f2(第一 Δ MemLength, X) , 当 Δ MemLength的取值为第二 AMemLength时, 第 二 TranCongestion= f2(第二△ MemLength, X); 若第一 AMemLength< 第二△ MemLength , 则第一 TranConge stion< %二 TranCongestion; b )在 Δ MemLength的取值为 Y, Υ为任意数的情况下, 当 MemLength 的取值为第一 MemLength 时, 第三 TranCongestion= f2 (Y, 第一 MemLength); 当 MemLength 的取值为第二 MemLength 时, 第四 TranCongestion= f2(Y, 第二 MemLength); 若第一 MemLength<第二 MemLength, I'J第三 TranCongestion<第四 TranCongestion; c ) 当 MemLength的取值为第三 MemLength, Δ MemLength的耳又值为第 三 Δ MemLength时,第五 TranCongestion= f2(第三 Δ MemLength, 第三 MemLength);当 MemLength的取值为第四 MemLength, Δ MemLength 的取值为第四 A MemLength 时, 第六 TranCongestion= f2(第四 Δ MemLength, 第四 MemLength);
若第三 MemLength<第四 MemLength , 且第三 Δ MemLength/第三 MemLength^第四 Δ MemLength/第四 MemLength > 0 , 则第五 TranCongestior 第六 TranCongestion; 或者,
若第三 MemLength<第四 MemLength, 且第三 Δ MemLength/第三 MemLength=第 四 Δ MemLength/第 四 MemLength<0, 则第五 TranCongestion>^六 TranCongestion。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八种实现方式, 在第二方面的第九种实现方式中, 所述 第一带宽确定单元具体用于: 若所述拥塞状态参数确定单元确定的所述高级拥 塞状态参数为第一高级拥塞状态参数, 则根据所述第一高级拥塞状态参数和预 置的高级拥塞状态参数与传输带宽之间的对应关系, 确定所述传输链路的传输 带宽为第一传输带宽; 若所述拥塞状态参数确定单元确定的所述高级拥塞状态 参数为第二高级拥塞状态参数, 则根据所述第二高级拥塞状态参数和所述预置 的高级拥塞状态参数与传输带宽之间的对应关系, 确定所述传输链路的传输带 宽为第二传输带宽; 其中, 所述预置的高级拥塞状态参数与传输带宽之间的对 应关系满足条件:
若第一高级拥塞状态参数大于所述第二高级拥塞状态参数, 则所述第一传 输带宽小于所述第二传输带宽;
若第一高级拥塞状态参数小于所述第二高级拥塞状态参数, 则所述第一传 输带宽大于所述笫二传输带宽;
若第一高级拥塞状态参数等于所述第二高级拥塞状态参数, 则所述第一传 输带宽等于所述第二传输带宽。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四种实现方式, 在第二方面的第十种实现方式中, 所述 第一带宽确定单元具体用于: 获取所述传输链路的当前传输带宽 BW ,0; 根据 所述高级拥塞状态参数、 BW ^o传输带宽函数 BW新 =f3( TranCongestion, BW 确定所述传输带宽; 其中, TranCongestion为高级拥塞状态参数, BW 新为传输 带宽, 且 TranCongestion的值越大表示传输链路的拥塞程度越严重; 其中, 函 数 f3满足条件: 当 TranCongestion的取值为第一 TranCongestion时, 第一 BW新 = f3 (第一 TranCongestion, BW 当 TranCongestion 的耳又值为第二 TranCongestion 时, 第二 BW 新 = f3 (第二 TranCongestion, BW 若第一 TranCongestion<第 TranCongestion, JI'J第一 BW新〉第二 BW新。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四种实现方式, 在第二方面的第十一种实现方式中, 所 述第一带宽确定单元具体用于: 若根据所述拥塞状态参数确定单元确定的所述 高级拥塞状态参数确定所述传输链路的高级拥塞状态为非拥塞, 则获取所述传 输链路的传输带宽连续上调的次数; 根据所述传输带宽连续上调的次数和传输 带宽调整因子第一计算函数 β=1+ ( m ), 确定所述传输链路的传输带宽调整因 子,其中, m为传输带宽连续上调的次数, β为传输链路的传输带宽调整因子, 函数 f4满足条件: 当 m的取值为第一 m时, 第一 p=l+f4 (第一 m ); 当 m的取 值为第二 m时, 第二 p=l+f4 (第二 m ); 若第一 m<第二 m, 则第一 β <第二 β; 或者,
若根据所述拥塞状态参数确定单元确定的所述高级拥塞状态参数确定所述 传输链路的高级拥塞状态为拥塞, 则获取所述传输链路的传输带宽连续下调的 次数,并根据所述连续下调的次数和传输带宽调整因子第二计算函数 P=l-f5( η ), 确定所述传输链路的传输带宽调整因子,其中, η为传输带宽连续下调的次数, β为传输链路的传输带宽调整因子, f5满足条件: 当传输带宽连续下调的次数 n 的取值为第一 n时, 第三 β=1-ί"5 (笫一 n ); 当 n的取值第二 n时, 第四 β=1-ί"5 (第二 n ); 若第一 n<第二 n, 则第三 β<第四 β, 且 f5 ( η ) < 1;获取所述传输链 路的当前传输带宽 BW ,Β , 并根据所述当前传输带宽 BW ,Β , 所述传输链路的传 输带宽调整因子 β 以及传输带宽计算公式 BW ,0, 确定所述传输带宽 BW *„
结合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上述各种实现方式, 在第二方面的第十二种实 现方式中, 所述设备还包括初级拥塞状态确定单元, 所述初级拥塞状态确定单 元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发送端的数据包发送信息和所述接收端的数据包接收信 息, 确定所述初级拥塞状态; 或者, 根据所述获取单元获取的传输时延与所述 传输链路在预设时间段内的平均传输时延的比较结果,确定所述初级拥塞状态。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 采用本发明实施例确定传输緩存量的方法, 根据传 输链路的初级拥塞状态来进行传输最小时延更新处理, 使得在初级拥塞状态为 拥塞时, 能够及时剔除或平滑传输过程中出现的传输緩存量的异常高点, 使得 传输链路的传输最小时延更加准确,从而使得传输链路的传输缓存量更加准确, 以便更好地反映当前传输链路的拥塞状态。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 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 需要使用的附图进行简单地介绍, 显而易见地, 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 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 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 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确定传输緩存量的方法流程图; 图 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确定传输缓存量的设备示意图; 图 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确定传输緩存量的设备示意图; 图 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确定传输緩存量的设备示意图; 图 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确定传输緩存量的设备示意图; 图 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确定传输缓存量的设备示意图; 图 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确定传输緩存量的设备的硬件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 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 楚、 完整地描述, 显然, 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 而不是全 部的实施例。 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 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 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 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提及的发送端和接收端可以分别为存在 信息传输的两个设备, 也可以分别为同一设备内部存在信息传输的两个模块, 此处不予限制。 例如, 网络侧设备与用户设备, 用户设备或网络侧设备内部存 在信息传输的两个模块。 发送端和接收端可以根据数据包的发送方向来确定, 不予限制。 此外, 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可以由发送端或接收端执行, 也可以由一个独立的设备执行, 不予限制。
如图 1所示,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确定传输緩存量的方法, 具体如下 所述。
101、获取发送端在所述发送端与接收端之间的传输链路上发送的数据包的 传输时延。
其中, 上述传输时延指的是数据包在发送端和接收之间的传输时间, 即数 据包从发送端发送开始, 直接到接收端完整接收到该数据包的时间间隔。
其中, 上述传输链路可以是空口传输链路, 例如, 业务信道, 也可以是实 际的物理连接链路, 例如, 光纤, 此处不予限制。
102、 若所述传输链路的初级拥塞状态为拥塞, 则根据所述传输时延, 按照 第一更新周期进行传输最小时延更新处理, 若所述初级拥塞状态为非拥塞, 则 根据所述传输时延, 按照第二更新周期进行传输最小时延更新处理。
其中, 上述初级拥塞状态可以根据发送端的数据包发送信息和接收端的数 据包接收信息确定的, 例如, 数据包的发送时刻以及数据包的接收时刻; 再例 如,数据包的发送个数以及数据包的接收数量,从而进一步地通过传输时延和 / 或丟包率来确定初级拥塞状态, 属于现有技术, 不再一一列举。
需要指出的是, 传输最小时延可以是在预设时间段内传输链路的传输时延 最小值, 用于反应该预设时间段内的传输链路状态, 具有实时性。
其中, 第一更新周期的周期长度小于第二更新周期的周期长度, 以保证在 拥塞状态下传输最小时延的更新频率大于在非拥塞状态下传输最小时延的更新 频率, 使得在初级拥塞状态为拥塞的情况下及时更新传输最小时延, 实时反映 传输链路状态,在初级拥塞状态为非拥塞的情况下可以节省执行主体的运算量, 还可以避免传输最小时延的大幅度波动。 此外, 第二更新周期还可以是无限时 长, 即在非拥塞状态下可以不进行传输最小时延的更新处理。 第一更新周期和 第二更新周期的周期长度可以通过仿真或经验来确定, 并可以通过外部输入设 备进行设置或直接设置在本实施例的执行主体内部。 第一更新周期的周期长度 和第二更新周期的周期长度可以通过事件或定时器触发实现, 不予限制。
其中, 步驟 102中的传输最小时延处理过程可以包括:
判断步骤 101中的传输时延是否小于预设时间段内的传输最小时延; 若是,则更新所述预设时间段内的传输最小时延为步骤 101中的传输时延; 若否, 计算步驟 101中的传输时延与所述预设时间段内的传输最小时延的 中间值, 将更新所述预设时间段内的传输最小时延为所述中间值; 或者, 不进 行任何处理。
其中, 预设时间段可以根据经验或者仿真来设定, 具体可以通过外部输入 设备, 也可以直接设置在本实施例的执行主体内部, 此处均不予限制。
103、获得所述传输链路的传输最小时延, 并根据所述传输时延和所述传输 最小时延, 确定所述传输链路的传输緩存量。
其中, 传输緩存量用于指示当前传输链路上緩存的数据总量, 可以用于表 示传输链路的拥塞状态。 例如, 传输链路的传输緩存量越大, 表示传输链路的 拥塞程度越严重; 或者, 当传输緩存量的增加量越大, 表示传输链路的拥塞程 度越严重; 或者, 当传输緩存量较大时, 传输緩存量增加量越大, 表示传输链 路的拥塞程度越严重, 等等, 此处不进行限制。
具体地, 步骤 103可以采用如下两种方式确定传输緩存量:
方式一、 对传输时延进行去抖动处理, 获得传输链路的抗干扰传输时延, 并将该抗干扰传输时延与上述传输最小时延的差值作为传输緩存量。
方式二、 计算传输时延与传输最小时延的差值, 并将该差值作为传输緩存 量。
其中, 方式一中对传输时延进行去抖动处理, 获得传输链路的抗干扰传输 时延, 可以包括:
根据抗干扰传输时延计算函数 ( T ) 以及传输时延, 得到传输链路 的抗干扰传输时延;
其中, Tdelay为抗干扰传输时延, T为传输时延, &为低通滤波函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确定传输缓存量的方法, 根据传输链路的初级拥塞状 态来进行传输最小时延更新处理, 使得在初级拥塞状态为拥塞时及时剔除或平 滑传输过程中出现的传输缓存量的异常高点, 使得传输链路的传输最小时延更 加及时准确, 从而使得传输链路的传输緩存量更加准确, 以便更好地反映当前 传输链路的状态。
可选地, 在上述实施例的第一种实施场景下, 在步骤 103之后还包括步骤 104a, 具体如下所述。
104a, 根据所述传输緩存量, 确定所述传输链路的高级拥塞状态参数, 其 中, 所述高级拥塞状态参数用于表示传输链路的拥塞程度。
在第一种实现方式中, 步骤 104a可以包括: 根据所述传输緩存量与预置的 缓存量阁值之间的大小关系, 确定所述传输链路的高级拥塞状态参数。
其中, 所述领置的緩存量阈值包括至少两个阈值, 并可以通过外部输入设 备设置, 或者直接设置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执行主体内部。
举例说明如下:
假设上述预置的緩存量阈值有 N个, N为大于 2的整数, N个緩存量阈值 为 MemLengthTdi , MemLengthTdi, ... , MemLengthTdw , 且 MemLengthTdi< MemLengthTd2<, ... , < MemLengthTdN; 传输链路的高级拥塞状态参数为 TranCongestior^, i的取值分别为 Ι,..., Ν, Ν+l ,且 TranCongestioni+1表示的拥塞 程度比 TranCongestio 表示的拥塞程度更严重;
当所述传输緩存量大于 MemLengthTdi 且所述传输緩存量小于或等于 MemLengthTdj+1时,所述传输链路的高级拥塞状态参数为 TranCongestionj+1 ,其 中, l<j<N, 且 j为整数; 或者,
当所述传输緩存量大于或等于 0 , 且所述传输緩存量小于或等于 MemLengthTdi时,所述传输链路的高级拥塞状态参数为 TranCongestion;或者, 当所述传输緩存量大于 MemLengthTdN时, 所述传输链路的高级拥塞状态 参数为 TranCongestionN+i。
上述传输缓存量、 缓存量阈值以及高级拥塞状态参数之间的关系如表 1所 示。
表 1
传输緩存量与緩存量阈值之间的大小关系 拥塞状态 传输緩存量 e [0, MemLengthTdJ TranCongestioni 传输緩存量 e ( MemLengthTdj , MemLengthTdJ+1] TranConge stionj+i 传输緩存量 e ( MemLengthTdN-i , MemLengthTdN] TranCongestionN 传输緩存量 e ( MemLengthTdN, ∞ ) TranConge stionN+ \ 在第二种实现方式中, 步骤 104a可以包括:
根据所述传输缓存量以及所述传输緩存量的紧邻上一次传输緩存量, 确定 所述传输链路的传输缓存量变量;
根据所述传输緩存量, 所述传输緩存量变量, 以及预置的传输緩存量、 传 输緩存量变量和高级拥塞状态参数之间的关系, 确定所述传输链路的高级拥塞 状态参数。
其中, 上述子贞置的传输缓存量、 传输緩存量变量和高级拥塞状态参数之间 的关系可以为函数 TranCongestion: f2 ( Δ MemLength, MemLength )。
需要说明的是, 上述关系中的 TranCongestion为传输链路的高级拥塞状态 参数, 且 TranCongestion 的值越大表示传输链路的拥塞程度越严重; Δ MemLength为传输緩存量变量; MemLength为传输緩存量; 且函数 f2满足如下 件 a ), b )和 c ):
a ) 在 MemLength的取值为 X, X为任意非负数的情况下,当 A MemLength 的取值为第一 A MemLength 时, 第一 TranCongestion= f2(第一 Δ MemLength, X) , 当△ MemLength的取值为第二 Δ MemLength时, 第 二 TranCongestion= f2(第二 Δ MemLength, X); 若第一 Δ MemLength<第 二 Δ MemLength, 贝1 j第一 TranCongestion<第二 TranCongestion;
b )在 AMemLength的取值为 Υ, Y为任意数的情况下, 当 MemLength的 取值为第一 MemLength 时, 第三 TranCongestion= f2 (Y, 第一 MemLength); 当 MemLength 的耳又值为第二 MemLength 时, 第四 TranCongestion= f2(Y, 第二 MemLength); 若第一 MemLength<第二 MemLength , JI'J第三 TranCongestion<第四 TranCongestion;
c ) 当 MemLength的取值为第三 MemLength , Δ MemLength的耳又值为第三 Δ MemLength 时, 第五 TranCongestion= f2(第三△ MemLength, 第三 MemLength); 当 MemLength的取值为第四 MemLength, Δ MemLength 的取值为第四 Δ MemLength 时, 第六 TranCongestion= f2(第四 Δ MemLength, 第四 MemLength);
若第三 MemLength<第四 MemLength, 且第三 Δ MemLength/第三 MemLength=第四 Δ MemLength/第四 MemLength > 0 , 贝1 J第五 TranCongestion〈第六 TranCongestion; 或者,
若第三 MemLength<第四 MemLength, 且第三△ MemLength/第三 MemLength=第 四 △ MemLength/第 四 MemLength<0 , 则 第 五 TranCongestion>^六 TranCongestion。
例如, 函数 f2具体可以为:
TranConge stion=a+b * MemLength- Δ MemLength*c ,
其中, a,b,c可以通过仿真设置,且可以根据 MemLength的取值变化而变化。 在上述第二种实现方式中, 根据传输缓存量以及传输緩存量的变化量来确 定高级拥塞状态参数, 不但考虑了当前的传输缓存量, 还考虑了传输緩存量的 变化情况, 提升了拥塞检测的准确性。
需要说明的是, 在上述实施例的第一种实施场景下, 在初级拥塞检测的基 础上, 根据传输链路的传输緩存量确定传输链路的高级拥塞状态参数, 大大提 高了传输链路的拥塞检测精度, 为传输链路的流量控制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可选地, 在上述实施例的第二种实施场景下, 在步骤 103之后还包括步骤 104b, 具体如下所述。
104b, 根据所述传输緩存量, 确定所述传输链路的传输带宽变化量。
其中,步骤 104b可以釆用预设的传输緩存量与传输带宽变化量之间的对应 关系来确定传输链路的传输带宽变化量, 该对应关系可以采用函数形式, 也可 以采用表格形式, 此处不再赘述。
例如, 传输链路的传输带宽变化量 A BW— μ X传输緩存量, μ可以根据经 验或仿真来设置。
需要指出的是, 上述传输带宽变化量用于调整发送端在传输链路上的传输 带宽。
在上述实施例的第二种实施场景下,依据传输缓存量确定传输带宽变化量, 以调整发送端的在传输链路上的传输带宽, 能够更加及时准确地对传输链路上 的发送数据进行流控, 从而提升传输可靠性。 可选地, 在上述实施例的第三种实施场景下, 在步骤 103之后还包括步骤 104c, 具体如下所述。
104c, 根据所述传输緩存量, 确定所述发送端在所述传输链路上的传输带 宽。
其中, 步骤 104c可以釆用如下方式一和方式二来实现。
方式一、 根据所述传输緩存量, 确定所述传输链路的高级拥塞状态参数, 并根据所述高级拥塞状态参数, 确定所述传输带宽。
其中, 上述髙级拥塞状态参数用于表示传输链路的拥塞程度。 此外, 根据 所述传输緩存量, 确定所述传输链路的高级拥塞状态参数, 可以采用步骤 1 04a 中第一种实现方式和第二种实现方式来实现, 此处不再贅述。
方式二、 根据所述传输缓存量以及预置的传输緩存量与传输带宽之间的对 应关系, 确定所述传输带宽。
其中, 预置的传输緩存量与传输带宽之间的对应关系可以用表格表示, 不 同范围的传输緩存量对应不同的传输带宽, 其中, 传输緩存量越大对应的传输 带宽越小; 预置的传输緩存量与传输带宽之间的对应关系也可以用函数表示, 此处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 上述方式一中的根据所述高级拥塞状态参数, 确定所述传 输带宽, 具体可以采用方式 a、 方式 b或方式 c来实现。
方式 a:
获取所述传输链路的当前传输带宽 BW IB;
根据所述高级拥塞状态参数、 BW 13和传输带宽函数 BW 新 =f3 ( TranCongestion, BW ,Θ ), 确定所述传输带宽; 其中, TranCongestion为高级拥 塞状态参数, BW *?为传输带宽, 且 TranCongestion的值越大表示传输链路的拥 塞程度越严重;
其中, 函数 f3满足条件: 当 TranCongestion的取值为第一 TranCongestion 时, 第一 BW新= f3 (第一 TranCongestion, BW ,日 ); 当 TranCongestion的取值为 第二 TranCongestion时, 第二 BW新 = f3 (第二 TranCongestion, BW ,Θ ); 若第一 TranCongestion<^二 TranCongestion , 则第一 BW新〉第二 BW新。
其中, 函数 f3可以为下降函数, 例如:
f3 ( TranCongestion, BW ,0 ) = BW ,0 - 0.03 χ TranCongestion。
方式 b:
若根据所述高级拥塞状态参数确定所述传输链路的高级拥塞状态为非拥塞 , 则获取所述传输链路的传输带宽连续上调的次数; 根据所述传输带宽连续上调 的次数和传输带宽调整因子第一计算函数 β=1+ ( m ), 确定所述传输链路的传 输带宽调整因子, 其中, m为传输带宽连续上调的次数, β为传输链路的传输 带宽调整因子, 函数 f4满足条件: 当 m的取值为第一 m时, 第一 p=l+f4 (第 一 m ); 当 m的取值为第二 m时, 第二 β=1+ (第二 m ); 若第一 m<第二 m, 则第一 β <第二 β; 或者,
若根据所述高级拥塞状态参数确定所述传输链路的高级拥塞状态为拥塞, 则获取所述传输链路的传输带宽连续下调的次数, 并根据所述连续下调的次数 和传输带宽调整因子第二计算函数 β=1 - f5 ( n ),确定所述传输链路的传输带宽 调整因子, 其中, n为传输带宽连续下调的次数, β为传输链路的传输带宽调整 因子, f5满足条件: 当传输带宽连续下调的次数 n的取值为第一 n时, 第三 β=1 - f5 (第一 n ); 当 n的取值第二 n时, 第四 β=1 - (第二 n ); 若第一 n<第二 n, 则第三 β<第四 β, JL f5 ( η ) < 1;
获取所述传输链路的当前传输带宽 BW ,Β,并根据所述当前传输带宽 BW 所述传输链路的传输带宽调整因子 β以及传输带宽计算公式 BW
确定所述传输带宽 BW新。
其中 函数 f4 ( m )、 f5 ( n )可以根据经验或仿真设置, 例如, 函数 f4 ( m ) =0.01m2, 函数 f5 ( n ) =0.02n; 此外, 若传输链路的传输带宽出现下调的情况, 则设置 m=0; 若传输链路的传输带宽出现上调的情况, 则设置 n=0
需要说明的是, 根据高级拥塞状态参数确定传输链路的高级拥塞状态, 具 体可以采用与预设门限比较的方式实现, 不再赘述。
方式 c:
若所述高级拥塞状态参数为第一高级拥塞状态参数, 则根据所述第一高级 拥塞状态参数和预置的高级拥塞状态参数与传输带宽之间的对应关系, 确定所 述传输链路的传输带宽为第一传输带宽;
若所述高级拥塞状态参数为第二高级拥塞状态参数, 则根据所述第二高级 拥塞状态参数和所述预置的高级拥塞状态参数与传输带宽之间的对应关系, 确 定所述传输链路的传输带宽为第二传输带宽;
其中 所述预置的高级拥塞状态参数与传输带宽之间的对应关系满足条件: 若第一高级拥塞状态参数大于所述第二高级拥塞状态参数, 则所述第一传 输带宽小于所述第二传输带宽;
若第一高级拥塞状态参数小于所述第二高级拥塞状态参数, 则所述第一传 输带宽大于所述第二传输带宽;
若第一高级拥塞状态参数等于所述第二高级拥塞状态参数, 则所述第一传 输带宽等于所述第二传输带宽。
其中, 上述高级拥塞状态参数可以分别指示不同的拥塞状态; 显而易见的 是, 还可以将高级拥塞状态参数转换为不同的高级拥塞状态, 再釆用上述预置 的高级拥塞状态参数与传输带宽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传输带宽,此处不再赘述。
需要指出的是, 在上述实施例的第三种实施场景下, 依据传输緩存量确定 传输带宽, 能够更加及时准确地对传输链路进行流量控制, 从而提升传输可靠 性。
可选地, 在上述实施例的第四种实施场景下, 在步骤 101之前还包括步骤 100, 具体如下所述。
100、 根据所述发送端的数据包发送信息和所述接收端的数据包接收信息, 确定所述初级拥塞状态。
其中, 所述发送端的数据包发送信息用于指示发送端的数据包发送状态; 所述接收端的数据包接收信息用于指示接收端的数据包接收状态, 例如, 发送 端的数据包发送信息可以为所述发送端发送数据包的时刻, 接收端的数据包接 收信息可以为接收端正确接收所述数据包的时刻; 或者, 发送端的数据包发送 信息可以为发送端发送的数据的个数, 接收端的数据包接收信息可以为发送端 正确接收的数据包的个数。
例如, 当上述数据包发送信息包括该发送端发送数据包的时刻, 上述接收 端的数据包接收信息包括接收端正确接收该数据包的时刻时, 获得数据包的传 输时延, 若获得的数据包传输时延大于预设门限, 则确认该传输链路的初级拥 塞状态为拥塞, 否则, 为非拥塞。
可选地, 在上述实施例的第五种实施场景下, 在步骤 101之后还包括步骤 101a, 具体如下所述。 输时延的比较结果, 确定所述初级拥塞状态。
上述初级拥塞状态可以直接根据步骤 101中获取的传输时延确定。具体地, 根据步骤 101中的传输时延与上述传输链路在预设时间段内的平均传输时延的 比较结果, 确定该初级拥塞状态。 例如, 若步骤 101中的传输时延大于平均传 输时延, 则拥塞; 否则非拥塞。
需要指出的是, 本发明所有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均可以在现有技术中拥塞检 测的基础上执行, 并将现有技术中拥塞检测的结果作为初级拥塞检测状态, 能 够提高拥塞检测的精确程度。此外,本发明所有实施例均可以由发送端来实施, 也可以由接收端来实施, 还可以是除发送端和接收端之外的设备来实施, 此处 不予限制。 如图 2所示,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确定传输緩存量的设备 200, 可以 用于执行图 1所示的方法。 设备 200包括: 获取单元 201、 最小时延更新单元 202以及緩存量确定单元 203。
获取单元 201, 用于获取发送端在所述发送端与接收端之间的传输链路上 发送的数据包的传输时延。
最小时延更新单元 202 , 用于若所述传输链路的初级拥塞状态为拥塞, 则 根据获取单元 201获取的所述传输时延, 按照第一更新周期进行传输最小时延 更新处理, 若所述初级拥塞状态为非拥塞, 则根据获取单元 201获取的所述传 输时延, 按照第二更新周期进行传输最小时延更新处理, 所述第一更新周期的 周期长度小于所述第二更新周期的周期长度。
其中, 第一更新周期和第二更新周期可以参见步骤 102的相关描述, 第二 更新周期还可以是无限时长, 即在非拥塞状态下可以不进行传输最小时延的更 新处理。 第一更新周期和第二更新周期的周期长度可以通过仿真或经验进行确 定, 使得在初级拥塞状态为拥塞时, 能够更加及时更新传输最小时延。 上述周 期长度可以通过外部输入设备进行设置, 并通过事件或定时器触发实现, 不予 限制。
其中, 步骤 102中的传输最小时延处理过程可以包括: 判断步骤传输时延 是否小于预设时间段内的传输最小时延; 若是, 则更新所述预设时间段内的传 输最小时延为传输时延; 若否, 计算传输时延与所述预设时间段内的传输最小 时延的中间值,将更新所述预设时间段内的传输最小时延为所述中间值;或者, 不进行任何处理。 上述传输最小时延可以是在预设时间段内传输链路的传输时 延最小值, 用于反应该预设时间段内的传输链路状态, 具有实时性。
其中, 预设时间段可以根据经验或者仿真来设定, 具体的设定方式可以通 过外部接口设备, 也可以直接设置在本实施例的执行主体内部, 此处均不予限 制。
緩存量确定单元 203 , 用于获得所述传输链路的传输最小时延, 并根据获 取单元 201获取的所述传输时延和最小时延更新单元 202获得的所述传输最小 时延, 确定所述传输链路的传输緩存量。
可选地, 如图 3所示, 緩存量确定单元 203包括: 去抖单元 2031和第一缓 存量确定单元 2032;或者緩存量确定单元 203包括:第二緩存量确定单元 2033。
去抖单元 2031 , 用于对所述传输时延进行去抖动处理, 获得所述传输链路 的抗干扰传输时延。
第一緩存量确定单元 2032, 用于将去抖单元 2031获得的所述抗干扰传输 时延与所述传输最小时延的差值作为所述传输緩存量。
第二緩存量确定单元 2033 , 用于计算获取单元 201获取的所述传输时延与 最小时延更新单元 202获得的所迷传输最小时延的差值, 并将所述差值作为所 述传输緩存量。
其中, 去抖单元 2031具体可以用于:
根据抗干扰传输时延计算函数 ( T ) 以及所述传输时延, 得到所述 传输链路的抗千扰传输时延;
其中, Tdelay为抗干扰传输时延, T为传输时延, &为低通滤波函数。 需要说明的是,去抖单元 2031可以用于执行步骤 103中方式一的方法,相 关描述不再赘述。
可选地, 如图 4所示, 设备 200还可以包括带宽确定单元 204、 带宽变化 量确定单元 205和拥塞状态参数确定单元 206中的一个。 其中, 带宽确定单元 204, 用于根据所述传输緩存量, 确定所述发送端在 所述传输链路上的传输带宽;
带宽变化量确定单元 205, 用于根据所述传输緩存量, 确定所述传输链路 的传输带宽变化量;
拥塞状态参数确定单元 206, 用于根据所述传输緩存量, 确定所述传输链 路的高级拥塞状态参数, 其中, 所述高级拥塞状态参数用于表示传输链路的拥 塞程度。
其中, 拥塞状态参数确定单元 206具体可以执行步骤 104a中的相关操作, 带宽变化量确定单元 205 可以用于执行步骤 104b的相关操作, 带宽确定单元 204可以用于执行步骤 104c中的相关操作, 此处不再赘述。
需要指出的是, 依据传输緩存量确定传输带宽或传输带宽变化量, 能够更 加及时准确地对传输链路进行流量控制, 从而提升传输可靠性。 此外, 依据传 输緩存量确定高级拥塞状态参数, 大大提高了传输链路的拥塞检测精度, 为传 输链路的流量控制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可选地,如图 5所示,带宽确定单元 204包括:拥塞状态参数确定单元 2041 和第一带宽确定单元 2042; 或者, 第二带宽确定单元 2043。
拥塞状态参数确定单元 2041 , 用于根据所述传输緩存量, 确定所述传输链 路的高级拥塞状态参数;
第一带宽确定单元 2042, 用于根据拥塞状态参数确定单元 2041确定的高 级拥塞状态参数, 确定所述传输带宽;
第二带宽确定单元 2043, 用于根据所述传输緩存量以及预置的传输緩存量 与传输带宽之间的对应关系, 确定所述传输带宽。
进一步地, 拥塞状态参数确定单元 2041具体可以用于:
根据所述传输緩存量与预置的緩存量阈值之间的大小关系, 确定所述传输 链路的高级拥塞状态参数, 其中, 所述预置的緩存量阈值包括至少两个阈值。
例如, 支设预置的緩存量阈值为 MemLengthTd, MemLengthTd2, ... , MemLengthTdN, N为大于 2的整数, 且 MemLengthTdi MemLengthTd2<, ... , < MemLengthTdN; 传输链路的高级拥塞状态参数为 TranCongestiorii, i的取值分 别为 1, ..., N, N+ 1 ,且 TranCongestion1+1表示的拥塞程度比 TranCongestio 表示 的拥塞程度更严重; 拥塞状态参数确定单元 3041具体用于执行如下步骤:
当所述传输緩存量大于 MemLengthTdj , 且所述传输缓存量小于或等于 MemLengthTdj+1时,所述传输链路的高级拥塞状态参数为 TranCongestionj+1 ,其 中, 1<J<N, 且 j为整数; 或者,
当所述传输緩存量大于或等于 0, 且所述传输緩存量小于或等于 MemLengthTdj时,所述传输链路的高级拥塞状态参数为 TranCongestion;或者, 当所述传输緩存量大于 MemLengthTdN时, 所述传输链路的高级拥塞状态 参数为 TranConge stionN+
可选地, 拥塞状态参数确定单元 2041具体可以用于:
根据所述传输緩存量以及所述传输緩存量的紧邻上一次传输緩存量, 确定 所述传输链路的传输緩存量变量;
根据所述传输緩存量, 所述传输緩存量变量, 以及预置的传输緩存量、 传 输緩存量变量和高级拥塞状态参数之间的关系, 确定所述传输链路的高级拥塞 状态参数。
其中, 上述預置的传输緩存量、 传输緩存量变量和高级拥塞状态参数之间 的关系为 TranCongestion^ f2 ( AMemLength, MemLength );
其中, TranCongestion为传输链路的高级拥塞状态参数, 且 TranCongestion 的值越大表示传输链路的拥塞程度越严重; Δ MemLength为传输緩存量变量; MemLength为传输緩存量; 且函数 f2满足条件 a ), b )和 c );
a ) 当 MemLength的取值为 X, X为任意非负数, Δ MemLength的取值为 第一 Δ MemLength时,第一 TranCongestion= f2 (第一 Δ MemLength, X) ; 当 MemLength的取值为 X , Δ MemLength的取值为第一△ MemLength 时, 第二 TranCongestion= f2(第二 Δ MemLength, X); 若第一△ MemLength<第二 Δ MemLength, 则第一 TranCongestion<第二 TranCongestion;
b ) 当 Δ MemLength的取值为 Y, Υ为任意数, MemLength的取值为第一 MemLength 时, 第三 TranCongestion: f2(Y, 第一 MemLength); 当 Δ MemLength的取值为 Y, MemLength的取值为第二 MemLength时, 第 四 TranCongestion= f2 (Y, 第二 MemLength); 若第一 MemLength<第二 MemLength , 则第三 TranCongestion〈第四 TranCongestion;
c ) 当 MemLength的耳又值为第一 MemLength, Δ MemLength的耳又值为第一 Δ MemLength 时, 第五 TranCongestion= f2(第一 Δ MemLength, 第一 MemLength); 当 MemLength的取值为第二 MemLength, Δ MemLength 的取值为第二 Δ MemLength 时, 第六 TranCongestion= f2(第二 Δ MemLength, % MemLength);
若第一 MemLength<第二 MemLength, 且第一△ MemLength/第一 MemLength^第二△ MemLength/第二 MemLength > 0 , 则第五 TranCongestion〈第六 TranCongestion; 或者,
若第一 MemLength<第一 MemLength , 且第一△ MemLength/第一 MemLength=第 二 △ MemLength/第 二 MemLength<0 , 则 第 五 TranCongestion>第六 TranCongestion。
进一步地, 第一带宽确定单元 2042具体可以用于:
若拥塞状态参数确定单元 2041 确定的高级拥塞状态参数为第一高级拥塞 状态参数, 则根据所述第一高级拥塞状态参数和预置的高级拥塞状态参数与传 输带宽之间的对应关系, 确定所述传输链路的传输带宽为第一传输带宽;
若拥塞状态参数确定单元 2041 确定的高级拥塞状态参数为第二高级拥塞 状态参数, 则根据所述第二高级拥塞状态参数和所述预置的高级拥塞状态参数 与传输带宽之间的对应关系, 确定所述传输链路的传输带宽为第二传输带宽; 其中,所述预置的高级拥塞状态参数与传输带宽之间的对应关系满足条件: 若第一高级拥塞状态参数大于所述第二高级拥塞状态参数, 则所述第一传 输带宽小于所述第二传输带宽;
若第一高级拥塞状态参数小于所述第二高级拥塞状态参数, 则所述第一传 输带宽大于所述第二传输带宽;
若第一高级拥塞状态参数等于所述第二高级拥塞状态参数, 则所述第一传 输带宽等于所述第二传输带宽。
可选地, 第一带宽确定单元 2042具体可以用于:
获取所述传输链路的当前传输带宽 BW ,B;
根据所述高级拥塞状态参数、 BW 13和传输带宽函数 BW 新 =f3 ( TranCongestion, BW ,0 ), 确定所述传输带宽; 其中, TranCongestion为高级拥 塞状态参数, BW新为传输带宽, 且 TranCongestion的值越大表示传输链路的拥 塞程度越严重;
其中, 函数 f3满足条件: 当 TranCongestion的取值为第一 TranCongestion 时, 第一 BW新 = f3 (第一 TranCongestion, BW ,0 ); 当 TranCongestion的取值为 第二 TranCongestion时, 第二 BW新= f3 (第二 TranCongestion, BW ,Θ ); 若第一 TranCongestion<^二 TranCongestion , JJ'J第—— BW新〉第二 BW新。
可选地, 第一带宽确定单元 2042具体可以用于:
若根据拥塞状态参数确定单元 2041 确定的所述高级拥塞状态参数确定所 述传输链路的高级拥塞状态为非拥塞, 则获取所述传输链路的传输带宽连续上 调的次数; 根据所述传输带宽连续上调的次数和传输带宽调整因子第一计算函 数 P=l+f4 ( m ), 确定所述传输链路的传输带宽调整因子, 其中, m为传输带宽 连续上调的次数, β为传输链路的传输带宽调整因子, 函数 满足条件: 当 m 的取值为第一 m时,第一 β=1+ (第一 m );当 m的取值为第二 m时,第二 β=1+ (第二 m ); 若第一m<第二 m, 则第一 β <第二 β; 或者,
若根据拥塞状态参数确定单元 2041 确定的所述高级拥塞状态参数确定所 述传输链路的高级拥塞状态为拥塞, 则获取所述传输链路的传输带宽连续下调 的次数, 并根据所述连续下调的次数和传输带宽调整因子第二计算函数 p=i-f5
( η ), 确定所述传输链路的传输带宽调整因子, 其中, η为传输带宽连续下调的 次数, β为传输链路的传输带宽调整因子, f5满足条件: 当传输带宽连续下调的 次数 n的取值为第一 n时, 第三 p=l-f5 (第一 n ); 当 n的取值第二 n时, 第四 β=1-ί·5 (第二 n ); 若第一 n〈第二 n, 则第三 β〈第四 β, 且 f5 ( n ) < l;
获取所述传输链路的当前传输带宽 BW ,并根据所述当前传输带宽 BW旧, 所述传输链路的传输带宽调整因子 β以及传输带宽计算公式 BW «H3xBW ,B , 确定所述传输带宽 BW新。
其中, 第一带宽确定单元 2042可以用于执行步骤 104c中的方式&、 方式 b 或方式 c, 不再赘述。
进一步地,如图 6所示,设备 200还可以包括:初级拥塞状态确定单元 207 , 其中, 初级拥塞状态确定单元 207具体可以用于:
根据所述发送端的数据包发送信息和所述接收端的数据包接收信息, 确定 所述初级拥塞状态, 或者,
根据获取单元 201获取的传输时延与所述传输链路在预设时间段内的平均 传输时延的比较结果, 确定所述初级拥塞状态。
其中, 所述发送端的数据包发送信息用于指示发送端的数据包发送状态; 所述接收端的数据包接收信息用于指示接收端的数据包接收状态, 例如, 发送 端的数据包发送信息可以为所述发送端发送数据包的时刻, 接收端的数据包接 收信息可以为接收端正确接收所述数据包的时刻; 或者, 发送端的数据包发送 信息可以为发送端发送的数据的个数, 接收端的数据包接收信息可以为发送端 正确接收的数据包的个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确定传输缓存量的设备, 根据传输链路的初级拥塞状 态来进行传输最小时延更新处理, 使得在初级拥塞状态为拥塞时及时剔除或平 滑传输过程中出现的传输缓存量的异常高点, 使得传输链路的传输最小时延更 加准确, 从而使得传输链路的传输緩存量更加准确, 以便更好地反映当前传输 链路的拥塞状态。 如图 7所示,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确定传输緩存量的设备 700 , 包括: 接收器 701和处理器 702, 且接收器 701与处理器 702相连接, 具体如下所述。
接收器 701 ,用于接收发送端在所述发送端与接收端之间的传输链路上发送 的数据包的传输时延。
处理器 702 , 用于若所述传输链路的初级拥塞状态为拥塞, 则根据接收器 701 接收的所述传输时延, 按照第一更新周期进行传输最小时延更新处理, 若 所述初级拥塞状态为非拥塞, 则根据所述传输时延, 按照第二更新周期进行传 输最小时延更新处理, 所述第一更新周期的周期长度小于所述第二更新周期的 周期长度。
处理器 702 ,还用于获得所述传输链路的传输最小时延, 并根据接收器 701 接收的所述传输时延和所述传输最小时延, 确定所述传输链路的传输緩存量。
可选地, 处理器 702具体用于: 对所述传输时延进行去抖动处理, 获得所 述传输链路的抗干扰传输时延, 并将所述抗干扰传输时延与所述传输最小时延 的差值作为所述传输緩存量; 或者, 计算所述传输时延与所述传输最小时延的 差值, 并将所述差值作为所述传输緩存量。
进一步地, 处理器 702, 用于根据抗干扰传输时延计算函数 =& ( T ) 以及所述传输时延, 得到所述传输链路的抗干扰传输时延;
其中, Tdelay为抗干扰传输时延, T为传输时延, &为低通滤波函数 可选地, 处理器 702还用于:
根据所述传输缓存量, 确定所述发送端在所述传输链路上的传输带宽; 或 者,
根据所述传输緩存量, 确定所述传输链路的传输带宽变化量; 或者, 根据所述传输缓存量, 确定所述传输链路的高级拥塞状态参数, 其中, 所 述高级拥塞状态参数用于表示传输链路的拥塞程度。 需要指出的是, 上述传输带宽, 传输带宽变化量或者高级拥塞状态参数的 具体实现方式可以参见步骤 104a、 104b以及 104c中的相关描述, 此处不再赘 述。
可选地, 处理器 702还用于: 根据所述发送端的数据包发送信息和所述接 收端的数据包接收信息, 确定所述初级拥塞状态; 或者,
根据所述获取的传输时延与所述传输链路在预设时间段内的平均传输时延 的比较结杲, 确定所述初級拥塞状态。
其中, 初级拥塞状态, 发送端的数据包发送信息以及接收端的数据包接收 信息可以参见步骤 100中的相关描述。
需要说明的是, 设备 700可以用于执行图 1所示实施例中的步骤, 详细说 明可以参见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相关描述, 此处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确定传输緩存量的设备, 根据传输链路的初级拥塞状 态来进行传输最小时延更新处理, 使得在初级拥塞状态为拥塞时及时剔除或平 滑传输过程中出现的传输緩存量的异常高点, 使得传输链路的传输最小时延更 加准确, 从而使得传输链路的传输緩存量更加准确, 以便更好地反映当前传输 链路的拥塞状态。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 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 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 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计算机可读取存储 介质中, 该程序在执行时, 执行包括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步骤; 而前述的存储介 质包括: R0M、 RAM, 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最后应说明的是: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而非对其限 制;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 应当理解: 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 或者对其 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 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 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 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9)

1、 一种确定传输緩存量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发送端在所述发送端与接收端之间的传输链路上发送的数据包的传输 时延;
若所述传输链路的初级拥塞状态为拥塞, 则根据所述传输时延, 按照第一 更新周期进行传输最小时延更新处理, 若所述初级拥塞状态为非拥塞, 则才艮据 所述传输时延, 按照第二更新周期进行所述传输最小时延更新处理, 所述第一 更新周期的周期长度小于所述第二更新周期的周期长度;
获得所述传输链路的传输最小时延, 并根据所述传输时延和所述传输最小 时延, 确定所述传输链路的传输緩存量。
1、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根据所述传输时延和所 述传输最小时延, 确定所述传输链路的传输缓存量, 包括:
对所述传输时延进行去抖动处理, 获得所述传输链路的抗干扰传输时延, 并将所述抗干扰传输时延与所述传输最小时延的差值作为所述传输緩存量; 或 者,
计算所述传输时延与所述传输最小时延的差值, 并将所述差值作为所述传 输緩存量。
3、根据权利要求 2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对所述传输时延进行去 抖动处理, 获得所述传输链路的抗干扰传输时延, 包括:
根据抗干扰传输时延计算函数 1^ =& ( T ) 以及所述传输时延, 得到所述 传输链路的抗干扰传输时延;
其中, Tdelay为抗干扰传输时延, T为传输时延, 为低通滤波函数。
4、 根据权利要求 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传输緩存量, 确定所述发送端在所述传输链路上的传输带宽; 或 者,
根据所述传输緩存量, 确定所述传输链路的传输带宽变化量; 或者, 根据所述传输緩存量, 确定所述传输链路的高级拥塞状态参数, 其中, 所 述高级拥塞状态参数用于表示传输链路的拥塞程度。
5、 根据权利要求 4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根据所述传输緩存量, 确定所述发送端在所述传输链路上的传输带宽, 包括:
根据所述传输缓存量, 确定所述传输链路的高级拥塞状态参数, 并根据所 述高级拥塞状态参数, 确定所述传输带宽; 或者,
根据所述传输缓存量以及预置的传输緩存量与传输带宽之间的对应关系, 确定所述传输带宽。
6、根据权利要求 4或 5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根据所述传输緩存 量, 确定所述传输链路的高级拥塞状态参数, 包括:
根据所述传输緩存量与预置的緩存量阈值之间的大小关系, 确定所述传输 链路的高级拥塞状态参数, 其中, 所述预置的緩存量阈值包括至少两个阈值。
7、 根据权利要求 6 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预置的緩存量阈值为 MemLengthTdi , MemLengthTd2, ... , MemLengthTdN, N为大于 2 的整数, 且 MemLengthTdi < MemLengthTd2< ... , < MemLengthTdN;
所述传输链路的高级拥塞状态参数为 TranCongestion^ i的取值分别为 1 , . . ., N, N+1 , 且 TranCongestion1+1表示的拥塞程度比 TranCongestion,表示的拥塞程 度更严重;
所述根据所述传输緩存量与预置的緩存量阔值之间的大小关系, 确定所述 传输链路的高级拥塞状态参数包括:
当所述传输緩存量大于 MemLengthTdj, 且所述传输緩存量小于或等于 MemLengthTdj+1时,所述传输链路的高级拥塞状态参数为 TranCongestionJ+1 ,其 中, 1<J<N, 且 j为整数; 或者,
当所述传输緩存量大于或等于 0, 且所述传输緩存量小于或等于 MemLengthTd!时,所述传输链路的高级拥塞状态参数为 TranCongestion;或者, 当所述传输緩存量大于 MemLengthTdN时, 所述传输链路的高级拥塞状态 参数为 TranConge stionN+
8、根据权利要求 4或 5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根据所述传输緩存 量, 确定所述传输链路的高级拥塞状态参数, 包括:
根据所述传输緩存量以及所述传输緩存量的紧邻上一次传输緩存量, 确定 所述传输链路的传输缓存量变量;
根据所述传输缓存量, 所述传输緩存量变量, 以及预置的传输緩存量、 传 输緩存量变量和高级拥塞状态参数之间的关系, 确定所述传输链路的高级拥塞 状态参数。
9、 根据权利要求 8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预置的传输緩存量、 传 输緩存量变量和高级拥塞状态参数之间的关系为 TranCongestion= f2 ( Δ MemLength, MemLength );
其中, TranCongestion为传输链路的高级拥塞状态参数, 且 TranCongestion 的值越大表示传输链路的拥塞程度越严重; Δ MemLength为传输緩存量变量; MemLength为传输緩存量; 且函数 f2满足条件 a ), b )和 c );
b ) 在 MemLength的取值为 X, X为任意非负数的情况下,当△ MemLength 的取值为第一 A MemLength 时, 第一 TranCongestion= f2(第一 Δ MemLength, X) , 当 Δ MemLength的取值为第二 AMemLength时, 第 二 TranCongestion: f2(第二△ MemLength, X); 若第一 AMemLength< 第二 Δ MemLength , 则第一 TranConge stion< 二 TranCongestion; b )在 Δ MemLength的取值为 Y, Υ为任意数的情况下, 当 MemLength 的取值为第一 MemLength 时, 第三 TranCongestion= f2 (Y, 第一 MemLength); 当 MemLength 的取值为第二 MemLength 时, 第四 TranCongestion= f2(Y, 第二 MemLength); 若第一 MemLengtt 第二 MemLength, 第三 TranCongestion<第四 TranCongestion; c ) 当 MemLength的取值为第三 MemLength, Δ MemLength的耳又值为第三 Δ MemLength 时, 第五 TranCongestion= f2(第三△ MemLength, 第三 MemLength); 当 MemLength的取值为第四 MemLength , Δ MemLength 的取值为第四 Δ MemLength 时, 第六 TranCongestion= f2(第四 Δ MemLength, 第四 MemLength);
若第三 MemLength<第四 MemLength, 且第三△ MemLength/第三 MemLength=第四 Δ MemLength/第四 MemLength > 0 , 则第五 TranCongestion〈第六 TranCongestion; 或者,
若第三 MemLength<第四 MemLength , 且第三△ MemLength/第三 MemLength=第 四 Δ MemLength/第 四 MemLength<0 , 则 第 五 TranCongestion>^六 TranCongestion。
10、 根据权利要求 5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根据所述高级拥塞状 态参数, 确定所述传输带宽, 包括:
若所述高级拥塞状态参数为第一高级拥塞状态参数, 则根据所述第一高级 拥塞状态参数和预置的高级拥塞状态参数与传输带宽之间的对应关系, 确定所 述传输链路的传输带宽为第一传输带宽;
若所述高级拥塞状态参数为第二高级拥塞状态参数, 则根据所述第二高级 拥塞状态参数和所述预置的高级拥塞状态参数与传输带宽之间的对应关系, 确 定所述传输链路的传输带宽为第二传输带宽;
其中,所述预置的高级拥塞状态参数与传输带宽之间的对应关系满足条件: 若第一高级拥塞状态参数大于所述第二高级拥塞状态参数 , 则所述第一传 输带宽小于所述第二传输带宽;
若第一高级拥塞状态参数小于所述第二高级拥塞状态参数, 则所述第一传 输带宽大于所述第二传输带宽;
若第一高级拥塞状态参数等于所述第二高级拥塞状态参数, 则所述第一传 输带宽等于所述第二传输带宽。
11、 根据权利要求 5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根据所述高级拥塞状 态参数, 确定所述传输带宽, 包括: 获取所述传输链路的当前传输带宽 BW ,B;
根据所述高级拥塞状态参数、 BW ^和传输带宽函数 BW 新 =f3 ( TranCongestion, BW ,Θ ), 确定所述传输带宽; 其中, TranCongestion为高级拥 塞状态参数, BW新为传输带宽, 且 TranCongestion的值越大表示传输链路的拥 塞程度越严重;
其中, 函数 f3满足条件: 当 TranCongestion的取值为第一 TranCongestion 时, 第一 BW新= f3 (第一 TranCongestion, BW ,H ); 当 TranCongestion的取值为 第二 TranCongestion时, 第二 BW新 = f3 (第二 TranCongestion, BW ); 若第一 TranCongestion<第二 TranCongestion , JJ'J第一 BW新〉第二 BW新。
12、 根据权利要求 5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根据所述高级拥塞状 态参数, 确定所述传输带宽, 包括:
若根据所述高级拥塞状态参数确定所述传输链路的高级拥塞状态为非拥塞 , 则获取所述传输链路的传输带宽连续上调的次数; 根据所述传输带宽连续上调 的次数和传输带宽调整因子第一计算函数 (3=l+f4 ( m ), 确定所述传输链路的传 输带宽调整因子, 其中, m为传输带宽连续上调的次数, 卩为传输链路的传输 带宽调整因子, 函数 f4满足条件: 当 m的取值为第一 m时, 第一 β=1+ (第 一 m ); 当 m的取值为第二 m时, 第二 P=l+f4 (第二 m ); 若第一 m<第二 m, 则第一 β <第二 β; 或者,
若根据所述高级拥塞状态参数确定所述传输链路的高级拥塞状态为拥塞, 则获取所述传输链路的传输带宽连续下调的次数, 并根据所述连续下调的次数 和传输带宽调整因子第二计算函数 β=1-ί5 ( n ), 确定所述传输链路的传输带宽 调整因子, 其中, n为传输带宽连续下调的次数, β为传输链路的传输带宽调整 因子, f5满足条件:当传输带宽连续下调的次数 n的取值为第一 n时,第三 β=1 -f5 (第一 n ); 当 n的取值第二 n时, 第四 p=l-f5 (第二 n ); 若第一 n<第二 n, 则 第三 β<第四 β, 且 f5 ( n ) < 1;
获取所述传输链路的当前传输带宽 BW ,Θ ,并根据所述当前传输带宽 BW 所述传输链路的传输带宽调整因子 β以及传输带宽计算公式 BW ,B , 确定所述传输带宽 BW 。
13、根据权利要求 1-12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发送端的数据包发送信息和所述接收端的数据包接收信息, 确定 所述初级拥塞状态; 或者,
根据所述获取的传输时延与所述传输链路在预设时间段内的平均传输时延 的比较结杲, 确定所述初級拥塞状态。
14、 一种确定传输緩存量的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设备包括:
获取单元, 用于获取发送端在所述发送端与接收端之间的传输链路上发送 的数据包的传输时延;
最小时延更新单元, 用于若所述传输链路的初级拥塞状态为拥塞, 则根据 所述获取单元获取的所述传输时延, 按照第一更新周期进行传输最小时延更新 处理, 若所述初级拥塞状态为非拥塞, 则根据所述传输时延, 按照第二更新周 期进行传输最小时延更新处理, 所述第一更新周期的周期长度小于所述第二更 新周期的周期长度;
緩存量确定单元, 用于获得所述传输链路的传输最小时延, 并根据所述获 取单元获取的所述传输时延和所述最小时延更新单元获得的所述传输最小时延, 确定所述传输链路的传输緩存量。
16、根据权利要求 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緩存量确定单元包括: 去抖单元和第一緩存量确定单元, 或者第二緩存量确定单元;
所述去抖单元, 用于对所述传输时延进行去抖动处理, 获得所述传输链路 的抗千扰传输时延;
所述第一缓存量确定单元, 用于将所述去抖单元获得的所述抗干扰传输时 延与所述传输最小时延的差值作为所述传输緩存量;
所述第二緩存量确定单元, 用于计算所述获取单元获取的所述传输时延与 所述最小时延更新单元获得的所述传输最小时延的差值, 并将所述差值作为所 述传输緩存量。
17、 根据权利要求 16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去抖单元具体用于: 根据抗干扰传输时延计算函数 1^ =& ( T ) 以及所述传输时延, 得到所述 传输链路的抗千扰传输时延;
其中, Tdelay为抗干扰传输时延, T为传输时延, &为低通滤波函数。
18、 根据权利要求 15-1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设备还包 括带宽确定单元、 带宽变化量确定单元和拥塞状态参数确定单元中的一个, 其 中,
所述带宽确定单元, 用于根据所述传输緩存量, 确定所述发送端在所述传 输链路上的传输带宽;
所述带宽变化量确定单元, 用于根据所述传输緩存量, 确定所述传输链路 的传输带宽变化量;
所述拥塞状态参数确定单元, 用于根据所述传输緩存量, 确定所述传输链 路的高级拥塞状态参数, 其中, 所述高级拥塞状态参数用于表示传输链路的拥 塞程度。
19、 根据权利要求 18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带宽确定单元包括: 拥塞状态参数确定单元和第一带宽确定单元, 或者, 第二带宽确定单元;
所述拥塞状态参数确定单元, 用于根据所述传输緩存量, 确定所述传输链 路的高级拥塞状态参数;
所述第一带宽确定单元, 用于根据所述拥塞状态参数确定单元确定的所述 高级拥塞状态参数, 确定所述传输带宽;
所述第二带宽确定单元, 用于根据所述传输緩存量以及预置的传输緩存量 与传输带宽之间的对应关系, 确定所述传输带宽。
20、 根据权利要求 18或 19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拥塞状态参数 确定单元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传输缓存量与预置的緩存量阈值之间的大小关系, 确定所述传输 链路的高级拥塞状态参数, 其中, 所述预置的緩存量阈值包括至少两个阈值。
21、根据权利要求 20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预置的缓存量阁值为 MemLengthTdj , MemLengthTd2, ... , MemLengthTdN, N为大于 2 的整数, 且 MemLengthTdi< MemLengthTd2<, ... , < MemLengthTdN; 所述传输链路的高级拥 塞状态参数为 TranCongestion, i 的取值分别为 1,... , N, N+1 , 且 TranCongestion1+1表示的拥塞程度比 TranCongestio 表示的拥塞程度更严重; 所述拥塞状态参数确定单元具体用于:
当所述传输緩存量大于 MemLengthTdj , 且所述传输緩存量小于或等于 MemLengthTdj+1时,所述传输链路的高级拥塞状态参数为 TranCongestionj+1 ,其 中, 1<J<N, 且 j为整数; 或者,
当所述传输緩存量大于或等于 0 , 且所述传输緩存量小于或等于 MemLengthTdj时,所述传输链路的高级拥塞状态参数为 TranCongestion! ;或者, 当所述传输緩存量大于 MemLengthTdN时, 所述传输链路的高级拥塞状态 参数为 TranConge stionN+
22、 根据权利要求 19或 19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拥塞状态参数 确定单元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传输緩存量以及所述传输緩存量的紧邻上一次传输緩存量, 确定 所述传输链路的传输緩存量变量;
根据所述传输緩存量, 所述传输緩存量变量, 以及预置的传输緩存量、 传 输緩存量变量和高级拥塞状态参数之间的关系, 确定所述传输链路的高级拥塞 状态参数。
23、 根据权利要求 22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预置的传输缓存量、 传输缓存量变量和髙级拥塞状态参数之间的关系为 TranCongestion= f2 ( Δ MemLength, MemLength );
其中, TranCongestion为传输链路的高级拥塞状态参数, 且 TranCongestion 的值越大表示传输链路的拥塞程度越严重; Δ MemLength为传输緩存量变量; MemLength为传输緩存量; 且函数 f2满足条件 a ), b )和 c );
b ) 在 MemLength的取值为 X, X为任意非负数的情况下,当△ MemLength 的取值为第一 A MemLength 时, 第一 TranCongestion= f2(第一 Δ MemLength, X) , 当 AMemLength的取值为第二 AMemLength时, 第 二 TranCongestion: f2(第二△ MemLength, X); 若第一 Δ MemLength< 第二 Δ MemLength, 则第一 TranConge stion< 二 TranCongestion; b )在 AMemLength的取值为 Υ, Y为任意数的情况下, 当 MemLength 的取值为第一 MemLength 时, 第三 TranCongestion= f2 (Y, 第一 MemLength); 当 MemLength 的取值为第二 MemLength 时, 第四 TranCongestion: f2(Y, 第二 MemLength); 若第一 MemLength〈第二 MemLength, 第三 TranCongestion<第四 TranCongestion; c ) 当 MemLength的取值为第三 MemLength, Δ MemLength的耳又值为第 三 Δ MemLengt 时,第五 TranCongestion= f2(第三 Δ MemLength, 第三 MemLength);当 MemLength的耳又值为第四 MemLength, Δ MemLength 的取值为第四 A MemLength 时, 第六 TranCongestion= f2(第四 Δ MemLength, 第四 MemLength);
若第三 MemLength<第四 MemLength , 且第三 Δ MemLength/第三 MemLength=第四 Δ MemLength/第四 MemLength > 0 , 则第五 TranCongestior 第六 TranCongestion; 或者,
若第三 MemLengt <第四 MemLength, 且第三 Δ MemLength/第三 MemLength=第 四 Δ MemLength/第 四 MemLength<0, 则第五 TranCongestion>第六 TranCongestion。
24、根据权利要求 19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带宽确定单元具 体用于:
若所述拥塞状态参数确定单元确定的所述高级拥塞状态参数为第一高级拥 塞状态参数, 则根据所述第一高级拥塞状态参数和预置的高级拥塞状态参数与 传输带宽之间的对应关系, 确定所述传输链路的传输带宽为第一传输带宽; 若所述拥塞状态参数确定单元确定的所述高级拥塞状态参数为第二高级拥 塞状态参数, 则根据所述第二高级拥塞状态参数和所述预置的高级拥塞状态参 数与传输带宽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传输链路的传输带宽为第二传输带宽; 其中,所述预置的高级拥塞状态参数与传输带宽之间的对应关系满足条件: 若第一高级拥塞状态参数大于所述第二高级拥塞状态参数, 则所述第一传 输带宽小于所述第二传输带宽;
若第一高级拥塞状态参数小于所述第二高级拥塞状态参数, 则所述第一传 输带宽大于所述第二传输带宽;
若第一高级拥塞状态参数等于所述第二高级拥塞状态参数, 则所述第一传 输带宽等于所述第二传输带宽。
25、根据权利要求 19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带宽确定单元具 体用于:
获取所述传输链路的当前传输带宽 BW ,0
根据所述高级拥塞状态参数、 BW 10和传输带宽函数 BW 新 =f3 ( TranCongestion, BW ,Θ ), 确定所述传输带宽; 其中, TranCongestion为高级拥 塞状态参数, BW *为传输带宽, 且 TranCongestion的值越大表示传输链路的拥 塞程度越严重;
其中, 函数 f3满足条件: 当 TranCongestion的取值为第一 TranCongestion 时, 第一 BW新= f3 (第一 TranCongestion, BW ,日 ); 当 TranCongestion的取值为 第二 TranCongestion时, 第二 BW新= f3 (第二 TranCongestion, BW ,Θ ); 若第一 TranCongestion<^二 TranCongestion , JJ'J第一 BW新〉第二 BW新。
26、根据权利要求 19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带宽确定单元具 体用于:
若根据所述拥塞状态参数确定单元确定的所述高级拥塞状态参数确定所述 传输链路的高级拥塞状态为非拥塞, 则获取所述传输链路的传输带宽连续上调 的次数; 根据所述传输带宽连续上调的次数和传输带宽调整因子第一计算函数
P=l+f4 (m), 确定所述传输链路的传输带宽调整因子, 其中, m为传输带宽连 续上调的次数, β为传输链路的传输带宽调整因子, 函数 f4满足条件: 当 m的 取值为第一 m时,第一 β=1+ (第一 m); 当 m的取值为第二 m时,第二 p=l+f4 (第二 m); 若第一 m<第二 m, 则第一 β<第二 β; 或者,
若根据所述拥塞状态参数确定单元确定的所述高级拥塞状态参数确定所述 传输链路的高级拥塞状态为拥塞, 则获取所述传输链路的传输带宽连续下调的 次数,并根据所述连续下调的次数和传输带宽调整因子第二计算函数 β=1- ( η ), 确定所述传输链路的传输带宽调整因子,其中, η为传输带宽连续下调的次数, β为传输链路的传输带宽调整因子, f5满足条件: 当传输带宽连续下调的次数 n 的取值为第一 n时, 第三 β=1-ί"5 (第一 n); 当 n的取值第二 n时, 第四 p=l-f5 (第二 n); 若第一 n<第二 n, 则第三 β<第四 β, 且 f5 (n) < l;
获取所述传输链路的当前传输带宽 BW ,0,并根据所述当前传输带宽 BW ,0, 所述传输链路的传输带宽调整因子 β以及传输带宽计算公式 BW *^xBW ,0, 确定所述传输带宽 BW新。
27、 根据权利要求 15-2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设备还包 括初级拥塞状态确定单元, 所述初级拥塞状态确定单元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发送端的数据包发送信息和所述接收端的数据包接收信息, 确定 所述初级拥塞状态; 或者, 传输时延的比较结果, 确定所述初级拥塞状态。
CN201480001725.0A 2014-06-25 2014-06-25 确定传输缓存量的方法和设备 Active CN10543205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14/080719 WO2015196385A1 (zh) 2014-06-25 2014-06-25 确定传输缓存量的方法和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432054A true CN105432054A (zh) 2016-03-23
CN105432054B CN105432054B (zh) 2019-04-05

Family

ID=549364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01725.0A Active CN105432054B (zh) 2014-06-25 2014-06-25 确定传输缓存量的方法和设备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050909B2 (zh)
EP (1) EP3148150B1 (zh)
JP (1) JP6301505B2 (zh)
CN (1) CN105432054B (zh)
WO (1) WO2015196385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73144A (zh) * 2021-12-02 2022-03-11 北京优祥智恒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直播设备及其控制方法和直播背包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512708B (zh) * 2017-02-24 2023-01-0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缓存计算的方法及装置
CN113271612B (zh) * 2020-02-17 2024-04-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随流信息遥测iFIT检测信息的上报方法及装置
CN111464374B (zh) * 2020-02-21 2021-09-21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 网络延迟控制方法、设备及装置
CN113328902B (zh) * 2020-02-29 2023-10-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网络性能检测方法、装置及网络设备
CN113497671B (zh) * 2020-04-02 2023-07-18 成都鼎桥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存储介质及终端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271132A (ja) * 1997-03-27 1998-10-09 Toshiba Corp パケット交換網におけるフロー制御方式
JPH1198142A (ja) * 1997-07-25 1999-04-09 Fujitsu Ltd Abr通信制御方法及びabr通信制御装置
EP1249972A1 (en) * 2001-04-09 2002-10-16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Method of controlling a queue buffer
US7936672B2 (en) * 2002-10-09 2011-05-03 Juniper Network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buffer management in a packet-based network
JP4042696B2 (ja) * 2004-01-08 2008-02-06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通信システム、通信端末及び通信プログラム
US7499402B2 (en) * 2004-04-13 2009-03-03 Radioframe Networks, Inc. Network delay control
US8125910B2 (en) * 2004-06-25 2012-02-28 Nec Corporation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1534242B (zh) * 2008-03-11 2012-05-23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流量控制方法、***和设备
CN102484609B (zh) 2009-01-16 2015-04-15 主线网络控股有限公司 在具有高延时及封包遗失率的网络中使用传输控制协议来最大化带宽利用率
EP2234346A1 (en) * 2009-03-26 2010-09-29 BRITISH TELECOMMUNICATIONS public limited company Policing in data networks
GB0908884D0 (en) * 2009-05-22 2009-07-01 Zarlink Semiconductor Inc Time recovery over packet networks
JP5324412B2 (ja) * 2009-12-22 2013-10-23 株式会社Kddi研究所 無線送信装置、移動局装置、基地局装置および無線送信方法
US8787163B1 (en) * 2010-02-24 2014-07-22 Marvell International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djusting the size of a buffer in a network node based on latency
JP2012009987A (ja) * 2010-06-23 2012-01-12 Sony Corp 無線通信装置、プログラム、無線通信方法、およ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CN102457486B (zh) * 2010-10-19 2016-01-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媒体内容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2201997A (zh) * 2011-06-03 2011-09-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控制方法和设备
US8699339B2 (en) * 2012-02-17 2014-04-15 Apple Inc. Reducing interarrival delays in network traffic
US9276873B2 (en) * 2012-11-23 2016-03-01 Verizon Patent And Licensing Inc. Time-based QoS scheduling of network traffic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73144A (zh) * 2021-12-02 2022-03-11 北京优祥智恒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直播设备及其控制方法和直播背包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148150A1 (en) 2017-03-29
US10050909B2 (en) 2018-08-14
JP2017526206A (ja) 2017-09-07
EP3148150A4 (en) 2017-04-26
US20170099237A1 (en) 2017-04-06
JP6301505B2 (ja) 2018-03-28
WO2015196385A1 (zh) 2015-12-30
EP3148150B1 (en) 2018-03-21
CN105432054B (zh) 2019-04-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432054A (zh) 确定传输缓存量的方法和设备
CN104883322B (zh) 经由网络通过计算机传输数据而同时避免阻塞的方法及连接至网络的计算***
CN110445722B (zh) 拥塞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9525458B (zh)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03905328A (zh) 一种数据传输控制***、方法及相关装置
US9379989B2 (en) Congestion avoidance and control for UDP-based protocols
US20220286402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data packet sending, model train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system
CN107517306B (zh) 资源配置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03634235A (zh) 一种限定虚拟机网络接口速度的方法
CN107395521B (zh)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大数据信息处理方法及***
CN102164077B (zh) 一种带宽控制方法、装置及路由器
CN104734905A (zh) 检测数据流的方法及装置
CN104378307A (zh) 基于吞吐率和丢包控制cwnd的优化方法和***
CN116233018A (zh) 报文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740922B (zh)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EP3496347A1 (en) Dynamic bandwidth allocation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CN106708761A (zh) 一种业务报文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1860520B (zh) 基于以太网的高速地震数据传输控制***
CN103636157B (zh) 一种ack信息的发送方法及装置
CN111385219B (zh) 借用硬件中断实现高性能高精度软件tcp限速的方法
CN105656822A (zh) 一种最优均衡值设置方法及***
CN101616068A (zh) 应用于通信***的数据存取装置和方法
CN111277386A (zh) 下行分配索引确定方法、终端和网络设备
CN115484210B (zh) 拥塞窗口的确定方法、装置与***
CN117499980B (zh) 一种数据通信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