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408141A - 空调装置 - Google Patents

空调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408141A
CN105408141A CN201480041777.0A CN201480041777A CN105408141A CN 105408141 A CN105408141 A CN 105408141A CN 201480041777 A CN201480041777 A CN 201480041777A CN 105408141 A CN105408141 A CN 10540814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oor
groove
bearing portion
guiding groove
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41777.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408141B (zh
Inventor
佐藤广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ens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Dens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enso Corp filed Critical Denso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54081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40814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40814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40814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642Control systems or circuits; Control members or indication devices for 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devices
    • B60H1/00664Construction or arrangement of damper doors
    • B60H1/00692Damper doors moved by translation, e.g. curtain do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8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 F24F13/10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8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 F24F13/10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 F24F13/12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built up of sliding memb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24Means for preventing or suppressing nois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507Details, e.g. mounting arrangements, desaeration devices
    • B60H2001/006Noise reduc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642Control systems or circuits; Control members or indication devices for 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devices
    • B60H1/00664Construction or arrangement of damper doors
    • B60H2001/00728Film doo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Air-Condition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滑动式门(40)具有:板状的门主体部(41),该门主体部(41)比引导槽的槽宽度薄;以及多个门支承部(42a、42b),该门支承部(42a、42b)与引导槽(60)的内壁接触而被支承。引导槽(60)在门移动方向中途形成有能够***门主体部(41)的大小的槽缺损部(63)。在从门前端侧起第1个门支承部(42a)位于槽缺损部(63)内时,第2个门支承部(42b)位于比槽缺损部(63)更远离门前端的一侧,并且第2个门支承部(42b)以满足A≤90-0.2L的关系式的方式配置。A是从门主体部41的门前端到第2个门支承部(42b)的远离门前端的一侧的端部的距离,L是门主体部(41)的门宽度。

Description

空调装置
【相关申请的相互参照】
本申请基于在2013年10月24日提出的日本申请号2013-221052号,在这里引用其记载内容。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具有滑动式门的空调装置。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用于滑动式门的组装的空调壳体的结构。在专利文献1中,能够利用门附近的分割面将空调壳体分割成第1壳体部和第2壳体部,在第1壳体部设置引导槽和***口,在第2壳体部中设置部件。引导槽支承门,并且引导门的移动。***口设置于第1壳体部中的引导槽的门移动方向端部。
由此,通过在从第1壳体部的***口***门之后,组装第1、第2壳体部,而能够利用盖部件封住***口。
然而,由于是在第1壳体部的引导槽端部设置***口,并且利用第2壳体部的盖部件封住第1壳体部的***口的结构,因此导致需要在门附近形成壳体分割面。因此,对空调壳体的布局产生限制,空调壳体的设计的自由度较低。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3767060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调装置,空调壳体的设计的自由度较高,能够抑制滑动式门的晃动异响的产生。更具体而言,第1目的在于,抑制门前端侧的门支承部位于槽缺损部内时的晃动异响的产生。并且,第2目的在于,抑制门支承部位于引导槽中的槽缺损部的两侧的部位并且门支承部位于槽缺损部内时的晃动异响的产生。
为了实现上述第1目的,在空调装置中,在从门移动方向上的门前端侧起第1个的门支承部位于槽缺损部内时,以满足关系式的方式配置有门支承部,该门支承部在位于引导槽中槽缺损部的远离门前端的一侧的门支承部之中,是最接近槽缺损部的,该关系式为:在从门主体部的门前端到最接近槽缺损部的门支承部中远离门前端的一侧的端部为止的距离被设为A(单位:mm),门主体部的门宽度被设为L(单位:mm)时,A≤90-0.2L。
由此,能够抑制晃动异响的产生。因此,根据本公开,能够抑制门前端侧的门支承部位于槽缺损部内时的晃动异响的产生。
为了实现上述第2目的,在空调装置中,在门支承部位于引导槽中槽缺损部的门移动方向一侧和门移动方向另一侧的两侧的部位,并且门支承部位于槽缺损部内时,在门支承部中槽缺损部的一侧和另一侧各自的部位最接近槽缺损部的两个门支承部以满足关系式的方式配置,该关系式为:在两个门支承部的彼此远离侧的端部之间的距离被设为D(单位:mm),门主体部的门宽度被设为L(单位:mm)时,D≤2(90-0.2L)。
由此,能够抑制晃动异响的产生。因此,根据本公开,能够抑制门支承部位于引导槽中槽缺损部的两侧的部位并且门支承部位于槽缺损部内时的晃动异响的产生。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中的车辆用空调装置的室内单元的剖面结构的图。
图2是从空气流动上游侧观察图1中的空气混合门时的空气混合门的主视图。
图3是图2中的III-III线剖面图。
图4是第1实施方式中的空气混合门和引导槽的剖面图。
图5是第1实施方式中的空气混合门和引导槽的剖面图。
图6是表示两个门支承部的距离和门宽度与有无晃动异响产生之间的关系的图。
图7是第2实施方式中的空气混合门和引导槽的剖面图。
图8是第2实施方式中的空气混合门和引导槽的剖面图。
图9是第3实施方式中的门支承部的俯视图。
图10是图9中的X-X线剖面图。
图11是第4实施方式中的门支承部的俯视图。
图12是图11中的XII-XII线剖面图。
图13是第5实施方式中的门支承部的俯视图。
图14是图13中的XIV-XIV线剖面图。
图15是第6实施方式中的门支承部的俯视图。
图16是图15中的XVI-XVI线剖面图。
图17是第7实施方式中的门支承部的俯视图。
图18是图17中的XVIII-XVIII线剖面图。
图19A是对将比较例的空气混合门组装到引导槽的工序进行说明的剖面图。
图19B是对将比较例的空气混合门组装到引导槽的工序进行说明的剖面图。
图19C是对将比较例的空气混合门组装到引导槽的工序进行说明的剖面图。
图20是对将比较例的空气混合门组装到引导槽的工序进行说明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对本公开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在以下的各实施方式相互之中,对彼此相同或者相等的部分标注相同的符号并进行说明。
(第1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空调装置的室内单元配置在车室内的仪表板(仪表盘)的车辆前方。
如图1所示,室内单元1具有空调壳体10、蒸发器20、加热器芯30、空气混合门40、模式门51、52、53。另外,图1中的上下前后的箭头表示将室内单元1搭载于车辆的状态下的方向。
空调壳体10构成供送风空气朝向车室内流动的空气通路。该送风空气由未图示的送风机形成。空调壳体10收纳蒸发器20、加热器芯30、空气混合门40、模式门51、52、53。并且,空调壳体10在该空气流动最下游部形成除霜器开口部11、面部开口部12、脚部开口部13。
除霜器开口部11经由空调导管与朝向玻璃的内表面开口的除霜器吹出口相连。通过了除霜器开口部11的送风空气从除霜器吹出口吹出。面部开口部12经由空调导管与朝向乘坐人员上半身开口的面部吹出口相连。通过了面部开口部12的送风空气从面部吹出口吹出。脚部开口部13经由空调导管与朝向乘坐人员下半身开口的脚部吹出口相连。通过了脚部开口部13的送风空气从脚部吹出口吹出。
蒸发器20是构成制冷循环的结构部件,是使送风空气与制冷剂进行热交换而将送风空气冷却的冷却用热交换器。加热器芯30是使发动机冷却水等热源与送风空气进行热交换而加热送风空气的加热用热交换器。加热器芯30配置在蒸发器20的空气流动下游侧,对通过蒸发器20后的送风空气进行加热。
在空调壳体10的内部形成有:冷风通路14,该冷风通路14供通过蒸发器20后的冷风迂回加热器芯30地流动;以及暖风通路15,该暖风通路15供通过加热器芯30后的暖风流动。并且,在空调壳体10的内部在冷风通路14的空气流动上游侧形成有第1开口部14a,第1开口部14a供朝向冷风通路14的空气通过,在加热器芯30的上游侧形成有第2开口部15a,第2开口部15a供朝向加热器芯30的空气通过。
空气混合门40调整第1开口部14a的开口面积与第2开口部15a的开口面积,而调整在冷风通路14中流动的冷风与在暖风通路15中流动的暖风的风量比例。在本实施方式中,空气混合门40配置在蒸发器20的空气流动下游侧且配置在冷风通路14和加热器芯30的空气流动上游侧。
作为空气混合门40使用滑动式门。空气混合门40被设置于空调壳体10的内壁面的引导槽60支承,沿着该引导槽60移动。引导槽60延伸成使背风侧凸出的圆弧状。因此,空气混合门40也弯曲成使背风侧凸出。在空气混合门40中,从动侧齿轮43被设置为与支承于空调壳体10的圆形的驱动侧齿轮70啮合。驱动侧齿轮70具有在门宽度方向上延伸的驱动轴71。驱动轴71的两端部被设置于空调壳体10的未图示的轴承孔旋转自如地支承。驱动轴71借助未图示的伺服电动机等门驱动装置进行旋转。空气混合门40借助驱动侧齿轮70的旋转而移动。关于空气混合门40和引导槽60的详细情况后述进行说明。
模式门51、52、53选择性地开闭各开口部11、12、13,由此切换从规定的吹出口朝向车室内吹出空调风的吹出模式。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模式门51、52、53使用单侧固定门。
接着,使用图2、3对空气混合门40和引导槽进行说明。图2是从空气流动上游侧观察支承于图1中的引导槽60的状态下的空气混合门40的图。在图2中省略图3中的引导部64。另外,图示出图1中的空气混合门40通过图2中的从动侧齿轮43的剖面。图示出图3中的空气混合门40穿过图2中的门支承部42的剖面。
如图2、3所示,空气混合门40具有门主体部41、门支承部42以及从动侧齿轮43。
门主体部41是比引导槽60的槽宽度薄的板状,其平面形状是四边形。门主体部41由具有弹性的树脂材料构成。作为树脂材料列举出PP、POM、PBT、ABS等。
门支承部42是与引导槽60的内壁接触且支承于引导槽60的部分,在门宽度方向X上的门主体部41的端部沿着门移动方向Y设置有多个门支承部42。门宽度方向X是与门移动方向Y垂直的方向。门支承部42从门主体部41的顶风侧的表面突出。门支承部42由与门主体部41相同的树脂一体成型,由比门主体部41厚的厚壁部构成。不使门支承部42成为在门移动方向Y上连续的形状,而隔着间隔地配置多个,从而门主体部41能够弯曲变形。
从动侧齿轮43配置在门宽度方向X上的门主体部41的端部中的比门支承部42靠门宽度方向内侧的位置。从动侧齿轮43设置为在门主体部41的顶风侧的表面上与门移动方向Y平行地延伸。从动侧齿轮43由与门主体部41相同的树脂一体成型。
作为这样的结构的空气混合门40的制造方法采用树脂的射出成型或者以其为基准的成型方法,但也可以通过树脂的切削等制造。并且,门支承部42和从动侧齿轮43也可以在相对于门主体部41单独地成型之后,通过粘接而与门主体部41一体化。
如图2、3所示,引导槽60支承空气混合门40的端部,并且引导空气混合门40的移动。引导槽60在门移动方向Y上延伸。如图3所示,引导槽60由从空调壳体10的内壁面突出的两个突出壁61、62构成。
如图1~3所示,引导槽60具有槽的一部分缺损的槽缺损部63。槽缺损部63是将突出壁62的一部分切口的形状。槽缺损部63设置于引导槽60的门移动方向中途的部位。槽缺损部63是能够使空气混合门40弯曲并***的大小。在***空气混合门40时引导空气混合门40的引导部64与构成槽缺损部63的引导槽60的开口端部相连。在本实施方式中,也如图19A、19B、19C的顺序所示,通过从槽缺损部63弯曲并***空气混合门40,而在引导槽60中组装空气混合门40。
在图19A、19B、19C中,在空调壳体中的引导槽60的门移动方向中途的部位设置***口。门移动方向中途如图20所示位于门40的移动范围内。如图19A、19B、19C的顺序所示,通过从该槽缺损部63使门40弯曲并***,而在引导槽60中组装门40。由于槽缺损部63位于空调壳体的内侧,因此不需要用盖覆盖槽缺损部63。由此,由于不需要在门附近形成壳体分割面,因此能够解决对空调壳体的布局产生限制,空调壳体的设计的自由度较低这样的问题。
多个门支承部42设置于门主体部41的门宽度方向端部。多个门支承部42在从门主体部41的门移动方向的一端侧到另一端侧的范围中以规定间隔配置。
因此,根据门40的位置,产生门支承部42成为与槽缺损部63相对的位置,门支承部42不被引导槽60支承的状态。
具体而言,如图19C所示,在门移动方向上的位于门主体部41的最前端侧的门前端的门支承部42a位于槽缺损部63内时,门前端的门支承部42a成为不被引导槽60支承的状态。在该状态下,如果因车辆在未铺装路或石板路上行驶等而导致振动从外部输入到室内单元,则会产生因门主体部41的前端侧部分发生共振而敲击空调壳体导致的连续的敲打声,即产生晃动异响。另外,在图19C中,表示仅有从门前端侧起第1个门支承部42a位于槽缺损部63内的情况,但晃动异响的产生不限于该情况。在与图19C的情况相比门支承部42之间的间隔窄,而从门前端侧起连续并排的多个门支承部42位于槽缺损部63内时,也会产生相同的现象。
并且,如图20所示,在门支承部42a、42c位于引导槽60中的门移动方向上隔着槽缺损部63的槽缺损部63的两侧的部位,并且门支承部42b位于槽缺损部63内时,位于槽缺损部63内的门支承部42也成为不被引导槽60支承的状态。在该状态下,如果振动从外部输入到室内单元,则会产生晃动异响。另外,在图20中,表示一个门支承部42位于槽缺损部63内的状态,但在多个门支承部42位于槽缺损部63内的状态时也产生相同的现象。
作为这些现象的对策,考虑在引导槽60中的门40的移动范围外设置槽缺损部63,但在该情况下,引导槽60中的设置了槽缺损部63的范围成为无用空间,在门动作时门40不位于该范围。
相对于上述比较例,在本实施方式中,以满足下述的关系式的方式配置门支承部42。
如图4所示,将在门移动方向Y上相邻的两个门支承部42中的彼此远离侧的接触端部之间的距离被设为C(单位为mm)。这里说的接触端部是门支承部42中的与引导槽60的内壁接触的部位的端部。并且,将门移动方向Y上的槽缺损部63的长度被设为B(单位为mm)。槽缺损部63的长度是指构成槽缺损部63的引导槽60的上侧开口端63a与下侧开口端63b之间的沿着门移动方向Y的距离。
此时,从门前端侧起第1个、第2个门支承部42a、42b以满足下述公式1的方式配置。
C≥B(公式1)
由此,第1个、第2个门支承部42a、42b成为如下关系:在第1个门支承部42a位于槽缺损部63内时,第2个门支承部42b位于引导槽60中槽缺损部63的远离门前端的一侧。第1个门支承部42a位于槽缺损部63内是指门支承部42a中的与引导槽60接触的接触部的整个区域位于槽缺损部63内且门支承部42a不被引导槽60支承的状态。第2个门支承部42b位于引导槽60中槽缺损部63的远离门前端的一侧是指第2个门支承部42b中与引导槽60接触的接触部中的至少一部分位于引导槽60内且门支承部42b被引导槽60支承的状态。
此外,在将从门主体部41的门前端到第2个门支承部42b中远离门前端的一侧的接触端部的距离被设为A1时,第2个门支承部42b被配置为满足下述的公式2。
A1≤90-0.2L(公式2)
并且,从门前端起第3个以后的门支承部42以如下的方式配置。例如,如图5所示,从门前端起第3个门支承部42c与第2个门支承部42b之间的距离C以满足上述公式1的方式配置。由此,在从门前端起第2个门支承部42b位于槽缺损部63内时,第1个与第3个门支承部42a、42c成为位于引导槽60中槽缺损部63的门移动方向的一侧(上侧)和门移动方向的另一侧(下侧)这两侧的部位的关系。这样,在门支承部42位于槽缺损部63内时,在槽缺损部63内存在的门支承部42为一个。
并且,在将第1个与第3个这两个门支承部42a、42c中的彼此远离侧的接触端部之间的距离被设为D1时,两个门支承部42a、42c以满足下述的式3的方式配置。
D1≤2(90-0.2L)(公式3)
上述的公式2是根据本发明者所进行的评价试验的结果导出的。在该评价试验中,准备上述的距离A1被设定为各种大小的空气混合门40,利用振动试验机对装配有各空气混合门40的空调壳体10施加振动,评价是否产生晃动异响。在该试验中,如图4所示,使空气混合门40的位置为从门前端起第1个门支承部42a存在于槽缺损部63内的位置。关于振动试验机的试验条件,使激振振动为1G,使共振频率在0~100Hz之间发生变化。评价是根据是否听到了晃动异响而进行的。图6中表示该结果。图6中的○表示晃动异响被抑制的情况,图6中的×表示产生了晃动异响的情况。
如图6所示,在门宽度L为300mm的情况下,在距离A1为20mm、30mm时,晃动异响被抑制,在距离A1为40mm、60mm时,产生了晃动异响。由此,可以知晓通过使距离A1为30mm以下而能够抑制晃动异响的产生。
并且,根据下述的理由,推测出在门宽度L为300mm的一半即150mm的情况下,通过使距离A1为60mm以下而能够抑制晃动异响的产生。当不变更空气混合门40的门长度而使门宽度L为一半时,门重量成为一半。推测出如果在第1个门支承部42a位于槽缺损部63内时,第2个门支承部42b必须支承的门前端侧部分的重量成为一半,则能够抑制振动的距离A1成为2倍的长度。
由此,如图6所示那样推测出如果是在通过(A1,L)=(30,300)、(A1,L)=(60,150)这2点的直线(A1=90-0.2L)上以及该直线的下侧的区域,则能够抑制晃动异响的产生。
并且,上述的公式3如下所述是根据公式2导出的。
上述的公式2是根据在空气混合门40的位置为图4的状态的门位置时的试验结果而导出的。在该门位置时,成为第2个门支承部42b支承门主体部41中第2个门支承部42b的前端侧(图中上侧)的部分的状态。因此,公式2是在能够抑制晃动异响的产生的范围内,规定一个门支承部能够支承的门被支承部分的最大长度。
与此相对,在空气混合门40的位置为图5的状态的门位置时,成为第1个与第3个这两个门支承部42a、42c支承门主体部41中第1个门支承部42a与第3个门支承部42c之间的门被支承部分的状态。因此,推测出在能够抑制晃动异响的产生的范围内,两个门支承部能够支承的门被支承部分的最大重量为门支承部42是一个时的最大重量的2倍。由此,推测出只要使距离D1为公式2的右边的2倍以下,就能够抑制晃动异响的产生。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使门移动方向上的门支承部42的长度E全部相同,将多个门支承部42均等地配置。并且,关于距离C、距离A1、距离D1,例如如果在使L=300mm、B=25mm、E=3mm时,成为C=28mm、A1=30mm、D1=53mm,则满足上述公式2、3。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从门前端侧起第2个门支承部42b以满足上述的公式2的方式配置,因此能够抑制从门前端侧起第1个门支承部42a位于槽缺损部63内时的晃动异响的产生。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从门前端侧起第1个与第3个门支承部42a、42c被配置为满足上述的公式3,因此能够抑制第2个门支承部42b位于槽缺损部63内时的晃动异响的产生。另外,关于从门前端侧起第4个以后的门支承部42,也与第3个门支承部42c同样地配置,从而得到相同的效果。
(第2实施方式)
在第1实施方式中,对一个门支承部42位于槽缺损部63内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两个门支承部42位于槽缺损部63内的情况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门支承部42的长度E也全部相同,多个门支承部42全部按照相同的间隔配置。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7、8所示,将相邻的两个门支承部42的距离C设定为比槽缺损部63的长度B小(C<B)。此外,在门支承部42位于槽缺损部63内时,以在槽缺损部63内存在两个门支承部42的方式配置多个门支承部42。
具体而言,如图7所示,在从门前端侧起第1、第2个门支承部42a、42b位于槽缺损部63内时,以使从门前端侧起第3个门支承部42c位于引导槽60中槽缺损部63的远离门前端的一侧(图中下侧)的方式配置3个门支承部42a、42b、42c。并且,在将到第3个门支承部42c的远离门前端的一侧的接触端部为止的距离被设为A2时,第3个门支承部42c以满足下述的公式4的方式配置。
A2≤90-0.2L(公式4)
该公式4将上述的公式2的距离A1置换成距离A2。在第1个门支承部42a整***于槽缺损部63内时,在第1实施方式中,第2个门支承部42b成为支承门主体部41的前端侧部分的支点,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中,第3个门支承部42c成为支点。因此,推测出只要满足将公式2的距离A1替换为距离A2的公式4,就能够得到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并且,如图8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从门前端侧起第2个和第3个门支承部42b、42c位于槽缺损部63内时,以第1个与第4个门支承部42a、42d位于引导槽60中槽缺损部63的门移动方向的一侧和门移动方向的另一侧的两侧的部位的方式配置4个门支承部42a~42d。并且,在将第1个与第4个门支承部42a、42d中的彼此远离侧的接触端部之间的距离被设为D2时,第4个门支承部42d以满足下述的公式5的方式配置。
D2≤2(90-0.2L)(公式5)
该公式5将上述的公式3的距离D1置换成距离D2。在第1实施方式中,第1个与第3个门支承部42a、42c成为支承门主体部41的支点,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个与第4个门支承部42a、42d成为支承门主体部41的支点。因此,推测出只要满足将公式3的距离D1置换成距离D2的公式5,就能够得到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另外,关于从门前端侧起第5个以后的门支承部42,也与第4个门支承部42d同样地配置,从而能够得到相同的效果。
(第3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相对于第1、第2实施方式变更门支承部42的形状。关于其他的结构,与第1、第2实施方式相同。
如图9、10所示,本实施方式的门支承部42采用板片421从门主体部41突出的形状,具有板片421的门移动方向一端421a被固定,并且门移动方向另一端421b自由的悬臂板簧形状。并且,在门支承部42发生弹性变形的状态下,将空气混合门40***到引导槽60。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借助门支承部42的弹性力(恢复力)将空气混合门40牢固地支承于引导槽60。
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在门前端的门支承部42a位于槽缺损部63内时,借助门支承部42所具有的弹簧形状牢固地支承门主体部41,因此与第1、第2实施方式相比,能够进一步抑制晃动异响的产生。
(第4实施方式)
如图11、1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门支承部42采用板片422从门主体部41突出的形状,具有板片422的门移动方向两端422a、422b被固定的两头支撑板簧形状。另外,其他的结构与第1、第2实施方式相同。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门支承部42也具有弹簧形状,因此实现与第3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第5实施方式)
如图13、14所示,本实施方式的门支承部42具有两个悬臂板簧在门移动方向上并排的形状。各悬臂板簧的板片423、424从门主体部41突出,位于门支承部42的外侧的板片423、424的一端423a、424a被固定,位于门支承部42的中央的板片423、424的另一端423b、424b自由。另外,其他的结构与第1、第2实施方式相同。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门支承部42也具有弹簧形状,因此实现与第3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第6实施方式)
如图15、16所示,本实施方式的门支承部42是从门主体部41突出成具有侧壁和圆筒上表面425的圆筒状,并且圆筒上表面425的中央部425a突出的形状。由于圆筒上表面425发生弹性变形,因此门支承部42具有弹簧形状。另外,其他的结构与第1、第2实施方式相同。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门支承部42也具有弹簧形状,因此实现与第3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第7实施方式)
如图17、18所示,本实施方式的门支承部42采用板片426从门主体部41突出的形状,具有门宽度方向X上的板片426的门内侧端部426a被固定,并且板片426的门外侧端部426b自由的悬臂板簧形状。另外,其他的结构与第1、第2实施方式相同。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门支承部42也具有弹簧形状,因此实现与第3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其他实施方式)
本公开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如下所述,在权利要求的范围所记载的范围内可以适当变更。
在第2实施方式中,对两个门支承部42位于槽缺损部63内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3个以上的门支承部42位于槽缺损部63内的情况也相同,只要设定门支承部42的位置即可。
即,在包含从门前端侧起第1个门支承部42a的多个门支承部42位于槽缺损部63内时,位于引导槽60中的槽缺损部63的远离门前端的一侧的部位的门支承部42中的距槽缺损部63最近的门支承部42只要以满足接下来所示的第1关系式的方式配置即可。
A≤90-0.2L
这里,公式中的A与上述的公式2、4的A1、A2对应,是从门主体部41的门前端到门支承部42中的远离门前端的一侧的端部的距离。公式中的L是门主体部41的门宽度。A、L的单位是mm。
并且,在门支承部42位于引导槽60中槽缺损部63的门移动方向一侧和门移动方向另一侧的两侧的部位,并且门支承部42位于槽缺损部63内时,在槽缺损部63的一侧与另一侧的分别的部位上距槽缺损部63最近的两个门支承部42之间只要以满足接下来所示的第2关系式的方式配置即可。
D≤2(90-0.2L)
这里,公式中的D与上述的公式3、5的D1、D2对应,是两个门支承部的彼此远离侧的端部之间的距离。公式中的L是门主体部41的门宽度。D、L的单位是mm。
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使相邻的两个门支承部42的距离D或门支承部42的长度E在门整体上均匀,但也可以使这些尺寸在门主体部41的门前端侧的部位与远离门前端的一侧的部位不同。
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虽然以满足第1关系式与第2关系式这双方的方式规定门支承部42的配置,但只要以至少满足一方的方式来规定即可。由此,能够防止门前端侧的门支承部位于槽缺损部内的情况以及门支承部位于引导槽中槽缺损部的两侧的部位且门支承部位于槽缺损部内的情况的至少一方的晃动异响的产生。
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对门上端侧成为门前端侧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即使在门下端侧成为门前端侧的情况下,也与上述的各实施方式相同,只要配置门支承部即可。
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虽然将本公开的滑动式门应用于空气混合门40,但也可以应用于模式门51、52、53。
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引导槽60由两个突出壁61、62构成,但也可以由一个突出壁和构成与该突出壁相对的相对壁的空调壳体10的壳体端部构成。在该情况下,也在突出壁形成槽缺损部63。
并且,引导槽60也可以不是突出壁,而是由设置于空调壳体的内壁面的凹部构成。在该情况下,槽缺损部也由设置于空调壳体的内壁面的凹部构成。例如,构成槽缺损部的凹部被设置为与空调壳体的分割面相连,滑动式门从分割面***。
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空气混合门40在其整体发生弯曲变形的状态下支承于引导槽60,但空气混合门40也可以以平坦的形状支承于引导槽60。在该情况下,为了支承空气混合门40,而像第3~第7实施方式那样,优选使门支承部42呈弹簧形状。
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虽然由树脂构成空气混合门40,但也可以由树脂以外的材料例如金属材料、木材等构成。但是,要想将空气混合门40弯曲并***到槽缺损部63,需要使门主体部41由能够弹性变形的材料构成。
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虽然以空气混合门40的组装为目的,在引导槽60形成槽缺损部63,但槽缺损部63例如也可以以空调壳体的制造上的制约或异物排出口等目的而形成。即,只要在引导槽形成能够***门主体部的大小的槽缺损部即可。
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虽然将本公开的空调装置应用于搭载于车辆的车辆用空调装置,但也可以应用于设置于建筑物的空调装置等。
上述各实施方式并不是彼此没有关系,除了明确不能组合的情况之外,可以适当组合。并且,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构成实施方式的要素除了特别指明是必须的情况以及原则上明确认为是必须的情况等之外,当然并不是必须的。

Claims (7)

1.一种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空调壳体(10),该空调壳体(10)具有供空气通过的开口部(14a、15a);
滑动式门(40),该滑动式门(40)配置于所述空调壳体内,调整所述开口部的开口面积;以及
引导槽(60),该引导槽(60)设置于所述空调壳体的内壁面,支承所述滑动式门的端部,并且引导所述滑动式门的移动,
所述滑动式门具有:
板状的门主体部(41),该门主体部(41)比所述引导槽的槽宽度薄;以及
门支承部(42a、42b、42c),该门支承部(42a、42b、42c)在所述门主体部的门宽度方向端部沿着门移动方向设置有多个,该门支承部(42a、42b、42c)与所述引导槽的内壁接触而支承于所述引导槽,
所述引导槽在门移动方向中途的部位形成有槽缺损部(63),该槽缺损部具有能够***所述门主体部的大小,
在从门移动方向上的门前端侧起第1个的所述门支承部(42a)位于所述槽缺损部内时,以满足关系式的方式配置有所述门支承部(42b),该门支承部(42b)在位于所述引导槽中所述槽缺损部的远离门前端的一侧的所述门支承部之中,是最接近所述槽缺损部的,
所述关系式为:在从所述门主体部的门前端到最接近所述槽缺损部的所述门支承部(42b)中远离门前端的一侧的端部为止的距离被设为A(单位:mm),所述门主体部的门宽度被设为L(单位:mm)时,
A≤90-0.2L。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
将所述关系式设为第1关系式,
进一步,在所述门支承部(42a、42c)位于所述引导槽中所述槽缺损部的门移动方向一侧和门移动方向另一侧的两侧的部位,并且所述门支承部(42b)位于所述槽缺损部内时,所述门支承部中在所述槽缺损部的所述一侧和所述另一侧分别最接近所述槽缺损部的两个所述门支承部以满足第2关系式的方式配置,
所述第2关系式为:在两个所述门支承部的彼此远离侧的端部之间的距离被设为D(单位:mm),所述门主体部的门宽度被设为L(单位:mm)时,
D≤2(90-0.2L)。
3.一种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空调壳体(10),该空调壳体(10)具有供空气通过的开口部(14a、15a);
滑动式门(40),该滑动式门(40)配置于所述空调壳体内,调整所述开口部的开口面积;以及
引导槽(60),该引导槽(60)设置于所述空调壳体的内壁面,支承所述滑动式门的端部,并且引导所述滑动式门的移动,
所述滑动式门具有:
板状的门主体部(41),该门主体部(41)比所述引导槽的槽宽度薄;以及
门支承部(42a、42b、42c),该门支承部(42a、42b、42c)在所述门主体部的门宽度方向端部沿着门移动方向设置有多个,该门支承部(42a、42b、42c)与所述引导槽的内壁接触而支承于所述引导槽,
所述引导槽在门移动方向中途的部位形成有槽缺损部(63),该槽缺损部具有能够***所述门主体部的大小,
在所述门支承部(42a、42c)位于所述引导槽中所述槽缺损部的门移动方向一侧和门移动方向另一侧的两侧的部位,并且所述门支承部(42b)位于所述槽缺损部内时,在所述槽缺损部的所述一侧与所述另一侧各自的部位最接近所述槽缺损部的两个所述门支承部以满足关系式的方式配置,
所述关系式为:在两个所述门支承部的彼此远离侧的端部之间的距离被设为D(单位:mm),所述门主体部的门宽度被设为L(单位:mm)时,
D≤2(90-0.2L)。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门移动方向上相邻的两个所述门支承部的彼此远离侧的端部之间的距离被设为C(单位为mm),在门移动方向上的所述槽缺损部的长度被设为B(单位为mm)时,所述门支承部以满足C≥B的方式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引导槽由从所述空调壳体的内壁面突出的一个突出壁(62)和与该突出壁相对的相对壁(61)构成,
所述槽缺损部是将所述突出壁的一部分切口得到的形状。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滑动式门以弯曲变形的状态支承于所述引导槽。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门支承部具有弹簧形状,
所述滑动式门借助所述门支承部的弹性力而支承于所述引导槽。
CN201480041777.0A 2013-10-24 2014-09-16 空调装置 Active CN10540814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221052A JP6094453B2 (ja) 2013-10-24 2013-10-24 空調装置
JP2013-221052 2013-10-24
PCT/JP2014/004751 WO2015059865A1 (ja) 2013-10-24 2014-09-16 空調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408141A true CN105408141A (zh) 2016-03-16
CN105408141B CN105408141B (zh) 2017-07-14

Family

ID=529924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41777.0A Active CN105408141B (zh) 2013-10-24 2014-09-16 空调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183545B2 (zh)
JP (1) JP6094453B2 (zh)
CN (1) CN105408141B (zh)
DE (1) DE112014004877B4 (zh)
WO (1) WO201505986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982967B2 (ja) * 2012-04-06 2016-08-31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空気通路開閉装置
JP6269561B2 (ja) * 2015-04-15 2018-01-31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車両用空調ユニット
US10809021B2 (en) * 2016-12-08 2020-10-20 Hamilton Sunstrand Corporation Heat exchanger with sliding aperture valve
JP6702441B2 (ja) * 2017-01-26 2020-06-03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空調ユニット
CN106949615B (zh) * 2017-03-17 2019-06-07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出风结构、空调器的出风方法和空调器
US20190308488A1 (en) * 2018-04-10 2019-10-10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Climate control system with outlet shutoff mechanism of compact design
JP7207249B2 (ja) * 2019-10-03 2023-01-18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通路開閉装置
DE102019219543A1 (de) * 2019-12-13 2021-06-17 Mahle International Gmbh Belüftungseinrichtung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224480B1 (en) * 1999-09-09 2001-05-01 Trw Inc. Blend door assembly for climate control systems
JP2004098780A (ja) * 2002-09-06 2004-04-02 Zexel Valeo Climate Control Corp 車両用空調装置
US20060144582A1 (en) * 2003-06-09 2006-07-06 Yoshihiro Sekiya Slide door device for air conditioner
CN101495332A (zh) * 2006-07-24 2009-07-29 汉拏空调株式会社 调温门的组装结构
JP2009184495A (ja) * 2008-02-06 2009-08-20 Denso Corp 空調装置
KR20100137702A (ko) * 2009-06-23 2010-12-31 한라공조주식회사 차량용 공조장치
JP2013022997A (ja) * 2011-07-19 2013-02-04 Denso Corp 空気通路開閉装置および車両用空調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767060B2 (ja) * 1997-01-16 2006-04-19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空調装置
DE60024560T2 (de) 1999-10-14 2006-06-14 Calsonic Kansei Corp Schiebetüreinheit einer Kraftfahrzeug-Klimaanlage
JP3957931B2 (ja) * 1999-10-15 2007-08-15 カルソニックカンセイ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ユニットのスライドドア装置
JP3951926B2 (ja) * 2002-03-11 2007-08-01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空気通路開閉装置および車両用空調装置
JP4172013B2 (ja) 2003-02-10 2008-10-29 株式会社ヴァレオサーマルシステムズ 自動車用空調装置
JP2009274708A (ja) 2008-04-15 2009-11-26 Denso Corp 空気通路開閉装置
JP2010018248A (ja) 2008-07-14 2010-01-28 Denso Corp 車両用空調装置
JP5533684B2 (ja) * 2011-01-14 2014-06-25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空気通路開閉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224480B1 (en) * 1999-09-09 2001-05-01 Trw Inc. Blend door assembly for climate control systems
JP2004098780A (ja) * 2002-09-06 2004-04-02 Zexel Valeo Climate Control Corp 車両用空調装置
US20060144582A1 (en) * 2003-06-09 2006-07-06 Yoshihiro Sekiya Slide door device for air conditioner
CN101495332A (zh) * 2006-07-24 2009-07-29 汉拏空调株式会社 调温门的组装结构
JP2009184495A (ja) * 2008-02-06 2009-08-20 Denso Corp 空調装置
KR20100137702A (ko) * 2009-06-23 2010-12-31 한라공조주식회사 차량용 공조장치
JP2013022997A (ja) * 2011-07-19 2013-02-04 Denso Corp 空気通路開閉装置および車両用空調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0183545B2 (en) 2019-01-22
DE112014004877B4 (de) 2021-01-14
WO2015059865A1 (ja) 2015-04-30
JP2015081059A (ja) 2015-04-27
US20160263963A1 (en) 2016-09-15
CN105408141B (zh) 2017-07-14
JP6094453B2 (ja) 2017-03-15
DE112014004877T5 (de) 2016-07-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408141A (zh) 空调装置
US8690650B2 (en) Air-conditioner for vehicle
CN102582391B (zh) 空气通路打开/关闭装置
CN101643011B (zh) 车用空调
US20160009163A1 (en) Air conditioning thin register
CN104203611A (zh) 空气通路开闭装置
CN105008158A (zh) 空气通路开闭装置
CN103189222B (zh) 车辆用空调装置
CN103171406A (zh) 混合门结构
US20010008183A1 (en) Air passage switching device and vehicle air-conditioner
CN105764723A (zh) 车辆空调装置
CN104002637A (zh) 车辆用空调装置
JP6119569B2 (ja) 車両用シート空調装置
CN107848366B (zh) 车辆用空调装置
CN102865658A (zh) 分配阀及使用该分配阀的汽车用空调装置
KR102011734B1 (ko) 차량용 공조장치
EP2565066A2 (en) Apparatus for genrating perfume for vehicles
CN108778794A (zh) 车辆用空调装置
JP6237328B2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
JP4074037B2 (ja) 車両用空気調和ユニットのスライドドア組付構造
JP4192699B2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
JP2013132952A (ja) ミックスドア構造
WO2018138950A1 (ja) 空調ユニット
CN107000539B (zh) 车辆用空调单元
CN109774637A (zh) 进气格栅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