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390871B - 附带杆的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附带杆的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390871B
CN105390871B CN201510507852.4A CN201510507852A CN105390871B CN 105390871 B CN105390871 B CN 105390871B CN 201510507852 A CN201510507852 A CN 201510507852A CN 105390871 B CN105390871 B CN 10539087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r
connector shell
connector
detection means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50785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390871A (zh
Inventor
黄家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53908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9087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39087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9087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能够避免杆的大型化的附带杆的连接器。附带杆的连接器C具备:检测构件(50),设于杆(20)的操作部(22)且始终保持于待机位置,当杆(20)到达嵌合完成位置时被允许向检测位置的位移;及凸部(55),设于检测构件(50),在杆(20)处于初始位置时贯通在杆(20)的操作部(22)设置的第一贯通孔(31)及在第一连接器壳体(10)设置的第二贯通孔(16)而向第一连接器壳体(10)的内侧突出,限制检测构件(50)的位移动作及杆(20)的转动动作,并且通过较浅地嵌合于第一连接器壳体(10)的第二连接器壳体(40)与从第二贯通孔(16)向第一连接器壳体(10)的内侧突出的部分抵接而向外侧位移,成为允许杆(20)的转动的状态。

Description

附带杆的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附带杆的连接器。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有如下的附带杆的连接器:由于使相互能够嵌合的第一连接器壳体及第二连接器壳体较浅地嵌合,因此通过使一方的连接器壳体具备的杆转动,将两连接器壳体拉近而达到正确的嵌合状态。在该附带杆的连接器中,在进行两连接器壳体的嵌合动作之前,杆保持在初始位置。并且,当使杆从初始位置转动至嵌合完成位置时,通过在另一方的连接器壳体和杆上设置的凸轮槽与凸轮销的卡合产生的凸轮作用,两连接器壳体达到正确的嵌合状态。
而且,下述专利文献1记载的附带杆的连接器具备能够获知两连接器壳体是否达到正确的嵌合状态的检测构件。该检测构件始终保持在待机位置,当杆到达嵌合完成位置时,允许向检测位置的位移,根据检测构件是否能够位移而可获知两连接器壳体的嵌合状态。在该附带杆的连接器中,用于将杆保持于初始位置的保持构造和用于将检测构件保持于待机位置的保持构造都设于杆的凸轮板部。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257546号公报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在上述的附带杆的连接器中,用于将杆保持于初始位置的保持构造未设于在杆的转动动作时最大地位移的杆的操作部,而设于凸轮板部,因此当欲提高该保持力时,需要增大保持构造。并且,在杆的凸轮板部,与杆的保持构造另行地还设有检测构件的保持构造,因此无法避免凸轮板部的大型化、即杆的大型化,因此希望能想出办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基于上述那样的情况而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避免杆的大型化的附带杆的连接器。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附带杆的连接器,具备:能够相互嵌合的第一连接器壳体及第二连接器壳体;杆,能够转动地安装于所述第一连接器壳体,在使所述两连接器壳体较浅地嵌合后,通过从初始位置转动至嵌合完成位置,由此将所述两连接器壳体拉近而达到正确的嵌合状态;检测构件,设置于所述杆的操作部且始终保持于待机位置,当所述杆到达所述嵌合完成位置时被允许向检测位置的位移;及凸部,设置于所述检测构件,在所述杆处于所述初始位置时,贯通在所述杆的操作部设置的第一贯通孔及在所述第一连接器壳体设置的第二贯通孔而向所述第一连接器壳体的内侧突出,限制所述检测构件的位移动作及所述杆的转动动作,并且通过较浅地嵌合于所述第一连接器壳体的所述第二连接器壳体与从所述贯通孔向所述第一连接器壳体的内侧突出的部分抵接而向外侧位移,成为允许所述杆的转动的状态。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设于检测构件的凸部兼作为将检测构件保持于待机位置的保持构造及将杆保持于初始位置的保持构造,而且由于该保持构造设于杆的操作部,因此与在杆的凸轮板部分别设置杆及检测构件的保持构造的情况相比,能够避免杆的大型化。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施例的第一连接器壳体及第二连接器壳体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第一连接器壳体的主视图。
图3是表示检测构件的俯视图。
图4是表示检测构件的后视图。
图5是表示检测构件保持于待机位置且杆保持于初始位置的状态的附带杆的连接器的局部剖切侧视图。
图6是表示杆的卡定状态被解除的情况的附带杆的连接器的局部剖切侧视图。
图7是表示杆到达嵌合完成位置且检测构件的卡定状态被解除的情况的附带杆的连接器的局部剖切侧视图。
图8是表示将检测构件向检测位置压入的情况的附带杆的连接器的局部剖切侧视图。
图9是表示检测构件向检测位置压入的状态的附带杆的连接器的局部剖切侧视图。
【标号说明】
C…附带杆的连接器
10…第一连接器壳体
16…第二贯通孔
20…杆
22…操作部
31…第一贯通孔
40…第二连接器壳体
50…检测构件
55…凸部
58…倾斜面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优选方式如以下所示。
本发明的附带杆的连接器也可以在所述凸部中的所述杆处于所述初始位置时从所述第二贯通孔向所述第一连接器壳体的内侧突出的部分、即所述第二连接器壳体通过抵接而向外侧位移时配置于所述第二贯通孔内的部分,设置形成沿着所述杆的转动方向的倾斜的倾斜面。
根据这样的结构,在使杆从初始位置朝向嵌合完成位置转动时,由于凸部的倾斜面而凸部容易从第二贯通孔向外侧伸出,因此能够使杆顺畅地转动。
<实施例>
以下,关于将本发明具体化的一实施例,参照图1~图9并详细说明。
本实施例的附带杆的连接器C具备能够相互嵌合的第一连接器壳体10及第二连接器壳体40,由于使两连接器壳体10、40较浅地嵌合,因此能够转动地安装于第一连接器壳体10的杆20从初始位置转动至嵌合完成位置,从而两连接器壳体10、40被拉近而达到正确的嵌合状态。以下,在各结构构件中,将两连接器壳体10、40的嵌合面侧(图1的左下侧)分别作为前方,而且,将图1的上侧作为上方,将下侧作为下方进行说明。
第二连接器壳体40为合成树脂制,整体形成为具有横长的大致长方形截面的块状。在第二连接器壳体40上设有多个供固定于电线的末端部的端子配件从后方***的腔室41。
在第二连接器壳体40的上表面突出设有将保持于初始位置的杆20的卡定状态解除的第一解除突起42。第一解除突起42设置在第二连接器壳体40的宽度方向上的大致中央。第一解除突起42呈前后方向细长的形状,设置在第二连接器壳体40的前端部。在第一解除突起42的前端形成有作为朝向后方逐渐上升(突出尺寸增加)的倾斜的解除面43。解除面43与第二连接器壳体40的前表面相连。
在第二连接器壳体40的后端部设有多功能部46,该多功能部46具有:卡定于第一连接器壳体10的第一锁定部33而将两连接器壳体10、40保持为正确的嵌合状态的第二锁定部44;将保持于待机位置的检测构件50的卡定状态解除的第二解除突起45。多功能部46设置在第二连接器壳体40的后端的宽度方向上的大致中央,向上方立起。
第二锁定部44设于多功能部46的上端部,成为从其整个宽度向前方突出的形态。如图7所示,第二锁定部44通过卡定于在嵌合完成位置配置的杆20的第一锁定部33的上表面侧,来限制第一锁定部33的向上方的位移,由此限制杆20朝向初始位置的转动。第二锁定部44的下表面成为朝向前方而向上倾斜的倾斜。
如图1所示,第二解除突起45从第二锁定部44向前方突出设置。第二解除突起45设置在第二锁定部44的中心(多功能部46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央)。如图7所示,第二解除突起45通过将检测构件50的卡定爪53向卡定解除方向按压,而能够将检测构件50从待机位置向检测位置压入。第二解除突起45的下表面成为以与第二锁定部44的下表面大致相同的斜度倾倾的倾斜,与第二锁定部44的下表面以没有高低差的方式相连。
多功能部46的前表面(包含第二锁定部44及第二解除突起45的前表面)形成为朝向前方而逐渐下降的倾斜,在包含第二锁定部44及第二解除突起45的整体上成为大致相同斜度。此外,如图1所示,在多功能部46的前表面形成有2个减重部47。
第一连接器壳体10为合成树脂制,如图1所示,在前侧设有能够供第二连接器壳体40内嵌的护罩部11。如图2所示,护罩部11形成为呈横长的长方形状而向前方开口的大致方筒状,在其内部突出地配置阳端子配件12。在护罩部11的两外侧面17竖立设置有各一个用于组装杆20的轴突部13。
在护罩部11的上壁部设有能够供第二连接器壳体40的多功能部46嵌合的嵌合凹部14(参照图1)。嵌合凹部14设置在护罩部11的上壁部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具有能够供多功能部46嵌合的宽度尺寸且设为从前端朝向后方切口成方形形状的形态。
在护罩部11的上壁部的内侧面18设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槽部15。槽部15设置在第一连接器壳体10的宽度方向上的大致中央,成为向上方凹陷的形态且从嵌合凹部14向后方延伸。设于第二连接器壳体40的第一解除突起42能够通过槽部15。
在护罩部11的上壁部设有后述的检测构件50的凸部55能够贯通的第二贯通孔16。第二贯通孔16呈以槽部15为中心而沿其左右方向延伸的细长形状,且沿内外方向贯通护罩部11的上壁部。
如图1所示,杆20具备沿着第一连接器壳体10的护罩部11的两外侧面17配置的一对凸轮板部21和以将一对凸轮板部21连结的方式设置的操作部22。通过将设于第一连接器壳体10的轴突部13嵌装于分别贯通一对凸轮板部21地设置的轴孔23,从而杆20能够以轴突部13为中心转动。在一对凸轮板部21的内侧设有能够供设于第二连接器壳体40的一对凸轮销48分别进入的凸轮槽(未图示)。
杆20在操作部22位于第一连接器壳体10的前后方向上的中间部(护罩部11的后端部)的初始位置(参照图5及图6)与操作部22位于第一连接器壳体10的前端部的嵌合完成位置(参照图7~图9)之间能够转动位移。操作部22在杆20处于初始位置时,与第一连接器壳体10的上表面抵接地配置,在杆20处于嵌合完成位置时,从第一连接器壳体10的上表面向上方分离地配置。
在操作部22的宽度方向的大致中央收容有检测两连接器壳体10、40的嵌合状态的检测构件50。如图6所示,检测构件50的收容部25是形成于操作部22的中央部的沿前后方向开口的空间,在收容部25的两侧形成一对侧面26,在收容部25的后端部以挂设于两侧面26之间的方式设置梁部27。
而且,收容部25具备:在杆20配置于初始位置时沿着第一连接器壳体10的上表面配置的基壁部28;以从基壁部28的前端向前方延伸之后朝向斜上后方立起的方式设置的弹性壁部29。弹性壁部29在基壁部28的左右两端部设置一对,在基壁部28的前方,在一对弹性壁部29之间形成第一贯通孔31。在杆20配置于初始位置时,第一贯通孔31配置于在第一连接器壳体10设置的第二贯通孔16的上方且成为与第二贯通孔16沿上下方向(内外方向)连通的状态。
一对弹性壁部29在两部位处相互连结。将一对弹性壁部29连结的连结部中的将弹性壁部29的长度方向上的中间部连结的连结部如图7~图9所示,作为与第二连接器壳体40的第二锁定部44卡定的第一锁定部33。第一锁定部33中的与第二锁定部44卡定的卡定面32具有与第二锁定部44的下表面同等的斜度地倾斜。而且,第一锁定部33中的与卡定面32相反的一侧的面(图7中的下表面)成为如下所述的压入引导面34,该压入引导面34具有在检测构件50从待机位置向检测位置压入时使该压入动作顺畅进行的倾斜。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锁定部33的两端部(与弹性壁部29的结合部)具有比中间部(配置在一对弹性壁部29之间的部分)大的截面而被加强。
而且,将一对弹性壁部29连结的连结部中的将弹性壁部29的前端(后端)彼此连结的连结部作为与基壁部28大致平行地形成的顶壁部35。顶壁部35的后端部形成为在其整个宽度上向上方立起的壁状。
并且,在一对弹性壁部29之间,在第一锁定部33的上方和下方分别形成窗部36。后述的检测构件50的卡定爪53嵌合于这些窗部36中的上方的窗部36而卡定于第一锁定部33,由此限制检测构件50的向前方的位移(从待机位置向检测位置的位移)。
检测构件50始终保持于待机位置,当杆20到达嵌合完成位置时,允许向检测位置的位移。
如图5所示,检测构件50具备:呈前后方向长的板状而沿着收容部25的基壁部28配置的主体部51;从主体部51的前端向斜上后方立起的臂部52。臂部52在自然状态下具有与收容部25的弹性壁部29同等的斜度而倾斜,且配置于一对弹性壁部29之间。在臂部52的前端(上升端)设有朝向前方突出的卡定爪53。
在主体部51的后端部设有在使检测构件50从待机位置向检测位置压入时进行按压的按压操作部54。如图5所示,按压操作部54在从侧方观察时呈具有大致方形截面的方筒状,如图3及图4所示,从主体部51向左右两侧突出。按压操作部54配置于梁部27与基壁部28之间来限制上下方向的位移。
并且,如图5所示,在检测构件50设有凸部55,该凸部55在杆20处于初始位置时贯通第一贯通孔31及第二贯通孔16而向第一连接器壳体10的内侧突出并限制检测构件50的位移动作及杆20的转动动作。凸部55中,从第二贯通孔16向第一连接器壳体10的内侧突出的部分与第二连接器壳体40的第一解除突起42抵接,由此如图6所示,凸部55向外侧位移,成为允许杆20的转动的状态。
凸部55突出设置在主体部51的下表面中的靠前端的位置。如图4所示,凸部55具有:垂下部56,具有与主体部51同等的宽度尺寸且从主体部51的下表面垂下;及抵接部57,设置在垂下部56的下端部,且与设于第二连接器壳体40的第一解除突起42抵接。抵接部57从垂下部56向左右两侧突出,从前方观察下呈左右方向细长的长方形状。
在杆20处于初始位置时,如图5所示,垂下部56配置于第一贯通孔31内,抵接部57从第二贯通孔16内到第一连接器壳体10的内侧配置。在该状态下,在欲使杆20向嵌合完成位置转动位移的情况下,凸部55的前表面与第二贯通孔16的前表面抵接,不进行杆20的转动位移。
在凸部55的下端部,如图5所示,设有形成沿着杆20的转动方向的倾斜(朝向前方逐渐上升的倾斜)的倾斜面58。倾斜面58形成在抵接部57的前表面侧,设为对下端的角部倾斜切口的形态。倾斜面58形成在抵接部57中的当杆20处于初始位置时从第二贯通孔16向第一连接器壳体10的内侧突出的部分、通过与第二连接器壳体40的第一解除突起42抵接而位于外侧时配置于第二贯通孔16内的部分。
接下来,说明附带杆的连接器C的嵌合作业的一例。
在附带杆的连接器C的嵌合前,如图1所示,在第一连接器壳体10中将检测构件50保持于待机位置并将杆20保持于初始位置。在该状态下,就检测构件50而言,按压操作部54由梁部27和基壁部28夹持而限制上下方向的位移,卡定爪53卡定于第一锁定部33而限制向前方的位移,凸部55由于贯通第一贯通孔31而限制向后方的位移。而且,杆20由于检测构件50的凸部55贯通第二贯通孔16而限制从初始位置朝向嵌合完成位置的转动位移。
接下来,两连接器壳体10、40较浅地嵌合。于是,第二连接器壳体40的凸轮销48进入第一连接器壳体10的凸轮槽的入口。而且,如图6所示,第二连接器壳体40的第一解除突起42通过第一连接器壳体10的槽部15而进入里侧,不久之后与凸部55的倾斜面58抵接,使凸部55向上方(外侧)位移来解除杆20的卡定状态。此时,检测构件50成为如下状态:主体部51的前侧部分向上方弹性位移,按压操作部54由梁部27与基壁部28夹持,凸部55从第一贯通孔31向下方突出。
接下来,使杆20从初始位置向嵌合完成位置转动。当使操作部22向上方移动时,凸部55的倾斜面58沿着第二贯通孔16的上端而杆20顺畅地转动。而且,凸部55从第一解除突起42分离,由此检测构件50的姿势进行弹性复原。并且,伴随着杆20的转动,凸轮销48沿着凸轮槽位移,两连接器壳体10、40的嵌合进展。不久之后,当杆20接近嵌合完成位置时,第一锁定部33与第二解除突起45抵接而弹性壁部29向后方发生弹性变形,当杆20到达嵌合完成位置时,如图7所示,第一锁定部33进入第二解除突起45及第二锁定部44的下方而弹性壁部29弹性复原,第一锁定部33与第二锁定部44成为卡定状态。由此,第一连接器壳体10与第二连接器壳体40保持为不能分离。
而且,同时,第二连接器壳体40的第二解除突起45突出进入第一锁定部33的上方的窗部36,卡定爪53由第二解除突起45向后方按压而臂部52向后方发生弹性位移,从而解除检测构件50的卡定状态。
接下来,将检测构件50向检测位置压入。当将检测构件50的按压操作部54向下方按压时,卡定爪53越过第二解除突起45而如图8所示到达第一锁定部33的压入引导面34,借助该倾斜而越过第一锁定部33,如图9所示,检测构件50到达检测位置。并且,检测构件50通过与多功能部46的前表面抵碰而限制进一步的移动,卡定爪53到达第一锁定部33的下方,按压操作部54成为被夹入于基壁部28与顶壁部35之间的状态。需要说明的是,凸部55在第一贯通孔31内向下方移动。
在此,当杆20未到达嵌合完成位置的情况下,卡定爪53未被向卡定解除方向按压而仍卡定于第一锁定部33,因此即便想要压入检测构件50也无法压入。由此,作业者能够获知杆20未到达嵌合完成位置,即两连接器壳体10、40的嵌合未正常完成(半嵌合状态)的情况。并且,作业者通过使杆20可靠地转动至嵌合完成位置,而两连接器壳体10、40可靠地成为正确的嵌合状态。
接下来,说明如上述那样构成的本实施例的作用及效果。
本实施例的附带杆的连接器C具备相互能够嵌合的第一连接器壳体10及第二连接器壳体40,在第一连接器壳体10能够转动地安装有杆20,该杆20从使两连接器壳体10、40较浅地嵌合起从初始位置转动至嵌合完成位置,由此将两连接器壳体10、40拉近而达到正确的嵌合状态,在杆20的操作部22具备检测构件50,该检测构件50始终保持于待机位置,当杆20到达嵌合完成位置时,被允许向检测位置的位移。并且,在检测构件50上设有凸部55,该凸部55当杆20处于初始位置时贯通在杆20的操作部22设置的第一贯通孔31及在第一连接器壳体10设置的第二贯通孔16而向第一连接器壳体10的内侧突出,限制检测构件50的位移动作及杆20的转动动作,并且通过从第二贯通孔16向第一连接器壳体10的内侧突出的部分与较浅地嵌合于第一连接器壳体10的第二连接器壳体40抵接而向外侧位移,成为允许杆20的转动的状态。
根据该结构,设于检测构件50的凸部55兼作为将检测构件50保持于待机位置的保持构造及将杆20保持于初始位置的保持构造,而且,该保持构造设于杆20的操作部22,因此与在杆的凸轮板部上分别设置杆及检测构件的保持构造的情况相比,能够避免杆20的大型化。
而且,在凸部55中的当杆20处于初始位置时从第二贯通孔16向第一连接器壳体10的内侧突出的部分、通过与第二连接器壳体40抵接而向外侧位移时配置于第二贯通孔16内的部分,设有成为沿着杆20的转动方向的倾斜的倾斜面58。
根据该结构,在使杆20从初始位置朝向嵌合完成位置转动时,由于凸部55的倾斜面58而凸部55容易从第二贯通孔16向外侧突出,因此能够使杆20顺畅地转动。
<其他的实施例>
本发明没有限定为通过上述记述及附图说明的实施例,例如下面的实施例也包含于本发明的技术范围。
(1)在上述实施例中,在凸部55的下端部设置倾斜面58,但并不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在凸部的下端部形成呈阶梯状地凹陷的阶梯面。

Claims (2)

1.一种附带杆的连接器,具备:
能够相互嵌合的第一连接器壳体及第二连接器壳体;
杆,能够转动地安装于所述第一连接器壳体,在使所述两连接器壳体较浅地嵌合后,通过从初始位置转动至嵌合完成位置,由此将所述两连接器壳体拉近而达到正确的嵌合状态;
检测构件,设置于所述杆的操作部且始终保持于待机位置,当所述杆到达所述嵌合完成位置时被允许向检测位置的位移;及
凸部,设置于所述检测构件,在所述杆处于所述初始位置时,贯通在所述杆的操作部设置的第一贯通孔及在所述第一连接器壳体设置的第二贯通孔而向所述第一连接器壳体的内侧突出,限制所述检测构件的位移动作及所述杆的转动动作,并且通过较浅地嵌合于所述第一连接器壳体的所述第二连接器壳体与从所述第二贯通孔向所述第一连接器壳体的内侧突出的部分抵接而向外侧位移,成为允许所述杆的转动的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附带杆的连接器,其中,
在所述凸部中的当所述杆处于所述初始位置时从所述第二贯通孔向所述第一连接器壳体的内侧突出的部分、通过与所述第二连接器壳体抵接而向外侧位移时配置于所述第二贯通孔内的部分,设置有形成沿着所述杆的转动方向的倾斜的倾斜面。
CN201510507852.4A 2014-08-25 2015-08-18 附带杆的连接器 Active CN10539087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170288A JP6296352B2 (ja) 2014-08-25 2014-08-25 レバー付きコネクタ
JP2014-170288 2014-08-2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390871A CN105390871A (zh) 2016-03-09
CN105390871B true CN105390871B (zh) 2018-05-29

Family

ID=554228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507852.4A Active CN105390871B (zh) 2014-08-25 2015-08-18 附带杆的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6296352B2 (zh)
CN (1) CN10539087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30853A (zh) * 2019-02-14 2019-05-31 株洲福德轨道交通研究院有限公司 自动纠偏对插机构
EP3979434A4 (en) * 2019-05-30 2022-07-20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SET OF CONNECTORS AND CONNECTOR
JP7305278B2 (ja) * 2019-11-07 2023-07-10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嵌合構造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666697B2 (en) * 2001-10-29 2003-12-23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Connector assembly
CN101483295A (zh) * 2008-01-11 2009-07-15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杆式连接器、连接器组件和连接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038130B2 (ja) * 1995-03-03 2000-05-08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レバー結合型コネクタ
JP3152155B2 (ja) * 1996-10-03 2001-04-03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レバー式コネクタ
JP2000195617A (ja) * 1998-12-25 2000-07-14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コネクタ
JP3804553B2 (ja) * 2002-03-04 2006-08-02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レバー式コネクタ
JP5375076B2 (ja) * 2008-12-22 2013-12-25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レバー式コネクタ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666697B2 (en) * 2001-10-29 2003-12-23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Connector assembly
CN101483295A (zh) * 2008-01-11 2009-07-15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杆式连接器、连接器组件和连接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296352B2 (ja) 2018-03-20
CN105390871A (zh) 2016-03-09
JP2016046133A (ja) 2016-04-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390871B (zh) 附带杆的连接器
CN101882725B (zh) 杆式连接器和连接方法
US8510897B2 (en) Windshield wiper arm connector
CN107111068B (zh) 连接器内置插头
CN104577450A (zh) 连接器
CN105191012A (zh) 连接器
CN104979680A (zh) 连接器
CN109787035A (zh) 连接器
CN104518357A (zh) 连接器
CN108023230B (zh) 杠杆式连接器
CN104103941A (zh) 连接器
US9085284B2 (en) Adapter for windshield wiper assembly
CN109787015A (zh) 连接器
JP2013143209A (ja) レバー式コネクタ
CN105811176B (zh) 连接器
CN104348028A (zh) 杆式连接器
CN106099542B (zh) 连接器
KR101961588B1 (ko) 개선된 단자 유지 빔을 구비한 전기 커넥터 시스템
CN105375168A (zh) 连接器壳体
CN109787036A (zh) 连接器
CN108292819B (zh) 电气连接装置
CN107210556B (zh) 连接器
CN106099545A (zh) 连接器
CN108736248A (zh) 连接器
CN105390874B (zh) 杆式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