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374571B - 锂离子电容器负极片及其制备方法、卷绕型锂离子电容器 - Google Patents

锂离子电容器负极片及其制备方法、卷绕型锂离子电容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374571B
CN105374571B CN201410425353.6A CN201410425353A CN105374571B CN 105374571 B CN105374571 B CN 105374571B CN 201410425353 A CN201410425353 A CN 201410425353A CN 105374571 B CN105374571 B CN 10537457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thium
ion capacitor
negative
layer
electrode acti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42535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374571A (zh
Inventor
罗旭芳
陈宇澄
王臣
姜冬冬
袁美蓉
杨红平
宋宇
徐永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ANXINGGUANG ELECTRONIC (DONGGUAN) Co Ltd
Shenzhen Research Institute Tsinghua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WANXINGGUANG ELECTRONIC (DONGGUAN) Co Ltd
Shenzhen Research Institute Tsinghua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ANXINGGUANG ELECTRONIC (DONGGUAN) Co Ltd, Shenzhen Research Institute Tsinghua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WANXINGGUANG ELECTRONIC (DONGGUA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425353.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374571B/zh
Publication of CN1053745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7457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37457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7457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3Energy storage using capacitor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锂离子电容器负极片,包括负极集流体、设置在负极集流体上的负极活性层和设置在负极活性层上的预锂化层,负极活性层的材料包括硅基材料和可嵌入/脱出锂离子的负极活性材料,预锂化层的材料包括钝化锂粉。这种锂离子电容器负极片的负极活性层中,硅基材料容量大且其预嵌锂后的体积膨胀弥补了预锂化层消失留下的空间,应用于锂离子电容器时,不会因为预嵌锂完成后预锂化层消失而引起电芯松动、变形,从而降低了锂离子电容器的阻抗,提高了锂离子电容器的功率密度,并提高了锂离子电容器的使用寿命。本发明还公开了上述锂离子电容器负极片的制备方法,以及采用该锂离子电容器负极片的卷绕型锂离子电容器。

Description

锂离子电容器负极片及其制备方法、卷绕型锂离子电容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储能器件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锂离子电容器负极片及其制备方法,以及采用上述锂离子电容器负极片的卷绕型锂离子电容器。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容器是一种正极与负极充放电原理不同的非对称电容器,在设计上采用了双电层电容器的原理,在构造上采用了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与双电层电容器的正极材料之组合,同时又在负极添加了锂离子,从而大大提高了电容器的能量密度。锂离子电容器是一种既具有双电层电容器的高输出、长寿命特性,同时又能提供高能量密度的新型蓄电元器件,不仅是对现有的储能器件锂离子电池、超级电容器产业的有益补充,还将在混合电动汽车等高功率领域形成部分替代,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作为锂离子电容器,周知有:具有将正极电极以及负极电极隔着能浸渍在电解液中的隔板而层叠后的电极层叠体从其一端卷绕而成的电极单元的卷绕型、具有将多个正极以及多个负极隔着能浸渍在电解液中的隔板交替地层叠后的电极层叠体构成的电极单元的层积型等。目前市售的卷绕型锂离子电容器,通常包括一端开口的金属壳体、位于壳体内芯子以及使用密封壳体开口端的密封塞,其类型主要包括引线型(导针)和基板自立型(引箔条),当对锂离子电容器进行大电流充放电时,因为正负极导针(引箔条)均穿设于同一个密封塞从而导致单个电极导针(引箔条)的横截面积受限而变得很小,正负极导针(引箔条)很容易烧毁,导致整个锂离子电容器报废。为了提高锂离子电容器大电流放电能力,部分锂离子电容器厂商设计了一种锂离子电容器,该锂离子电容器包括一端开口的金属壳体,该金属壳体的开口端由金属密封盖所密封,且金属壳体与金属密封盖相绝缘,使锂离子电容器正负极端子分别位于壳体的一端部和金属密封盖的外侧,该种结构的锂离子电容器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锂离子电容器在大电流放电时,正负极导针(引箔条)容易烧毁的技术问题,但在密封过程中,如果因操作不慎,导致金属密封盖与金属客体相导通,进而造成锂离子电容器短路。
另外,尽管卷绕型锂离子电容器具备生产效率高的优点,但是目前市场上大容量(大于2000F)锂离子电容器主要采用层积型,最主要的原因在于难以解决大容量卷绕型锂离子电容器负极的预嵌锂工艺。就预嵌锂而言,能够组装以预嵌锂的电极为工作电极、使用锂金属为对电极的电化学***,进行电化学的掺杂,在该方法中,需要从电化学***取出预嵌锂的电极,重组在电池、电容器中。作为实用的预掺杂方法,长期以来使用通过使锂金属箔贴附在含有活性物质的电极使其接触、在注入电解液后将锂掺杂在活性物质内的方法。该技术在电极数少、使用比较厚的电极的扣式电化学***中有效,但在卷绕型电池或电容器结构中,工序复杂或在超薄型锂带的处理上存在问题,需要简便且实用的预嵌锂方法。
作为解决该问题的方法,CN101819880、CN102959662、CN103201803和CN102301439所提出的卷绕型蓄电池中,正负极集流体采用了具有贯穿孔特性的铝箔和铜箔,然后将锂极置于该电极单元的外周面或/和内周面,注入电解液,此时,锂极开始释放锂离子而向负极进行嵌锂。这种卷绕型蓄电池中,电解液的浸透需要很长时间,而且,为了使锂离子均匀地嵌于负极整体中需要很长时间,特别是在制造大型的卷绕型锂离子电容器的情况下,由于增加卷绕数,嵌锂所需时间增大,因此,难以获得高的生产效率;另外,由于正负极集流体采用了具有贯穿孔特性的铝箔和铜箔,该具有贯穿孔特性的铝箔和铜箔的不但制作工艺复杂,生产成本较高,且其导电性能较差,采用其制作出的锂离子电容器的内阻(ESR)较大,大电流充放电性能较差,同时还存在生产上必须解决的向开孔集流体涂覆电极的问题。此外,由于预嵌锂而消失的锂部分成为间隙,引起电极卷芯内部松动、变形,而对电容器的内部电阻等产生影响,尤其将此类大型化或大容量化锂离子电容器用作混合动力车或者电动车等汽车的电源,对汽车本体施加的或汽车本体发出的较强的震动和碰撞会长时间对锂离子电容器施加,结果导致其蓄电性能降低的问题。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能够较好的完成预嵌锂的卷绕型锂离子电容器负极片及其制备方法,以及采用上述锂离子电容器负极片的卷绕型锂离子电容器。
一种锂离子电容器负极片,包括负极集流体、设置在所述负极集流体上的负极活性层和设置在所述负极活性层上的预锂化层,所述负极活性层的材料包括硅基材料和可嵌入/脱出锂离子的负极活性材料,所述预锂化层的材料包括钝化锂粉。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硅基材料为硅材料、硅-非金属复合材料和硅-金属复合材料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硅材料为纳米硅粉、硅纳米管、硅纳米线或硅纳米薄膜,所述硅非金属复合材料为硅-碳复合材料、硅-玻璃复合材料、硅-陶瓷复合材料、硅-导电聚合物复合材料或硅氧化物,硅-金属复合材料为Mg2Si、NiSi、FeSi、FeSi2、TiSi或Cu5Si。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负极活性材料为软碳、硬碳、中间相碳微球、聚并苯和聚苯胺中的至少一种。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负极活性层的材料按照质量份数还包括0份~8份的导电剂和2份~10份的粘结剂,所述负极活性层的厚度为40μm~100μm。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钝化锂粉为核壳结构,所述钝化锂粉的核为锂粉,所述钝化锂粉的壳为难溶于水的无机锂盐。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无机锂盐为Li2CO3、Li3PO4、LiF和LiAlO2中的至少一种。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预锂化层按照质量份数包括40份~60份的所述钝化锂粉和2份~10份的粘结剂,所述预锂化层的厚度为2μm~12μm。
一种上述的锂离子电容器负极片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在所述负极集流体上涂布负极活性浆料形成负极活性浆料层,烘干后辊压,所述负极活性浆料层形成负极活性层,所述负极活性浆料的材料包括硅基材料和可嵌入/脱出锂离子的负极活性材料;以及
在所述负极活性层上喷涂或溅镀预锂化浆料形成预锂化浆料层,烘干后辊压,所述预锂化浆料层形成预锂化层,得到所述负极片,所述预锂化浆料的材料包括钝化锂粉。
一种卷绕型锂离子电容器,包括卷绕型电芯、电解液以及电容器壳体;所述卷绕型电芯由正极片、隔膜和负极片依次层叠后卷绕形成,所述负极片为上述的锂离子电容器负极片,所述卷绕型电芯和所述电解液均容置于所述电容器壳体内;
所述正极片在所述卷绕型电芯的一端超出所述隔膜和所述负极片,所述负极片在所述卷绕型电芯的另一端超出所述隔膜和所述正极片。
这种锂离子电容器负极片包括负极集流体、负极活性层和预锂化层,负极活性层的材料包括硅基材料和可嵌入/脱出锂离子的负极活性材料,硅基材料容量大且其预嵌锂后的体积膨胀弥补了预锂化层消失留下的空间。
这种锂离子电容器负极片应用于锂离子电容器时,不会因为预嵌锂完成后预锂化层消失而引起电芯松动、变形,能够较好的完成预嵌锂,同时降低了锂离子电容器的阻抗,提高了锂离子电容器的功率密度,并提高了锂离子电容器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方式的锂离子电容器负极片制备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一实施方式的卷绕型锂离子电容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如图2所示的卷绕型锂离子电容器的电芯展开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1制得的卷绕型锂离子电容器的倍率放电曲线图;
图5为实施例1制得的卷绕型锂离子电容器的常温10C循环性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
一实施方式锂离子电容器负极片,包括负极集流体、设置在负极集流体上的负极活性层和设置在负极活性层上的预锂化层。
负极活性层的材料包括硅基材料和可嵌入/脱出锂离子的负极活性材料,预锂化层的材料包括钝化锂粉。
负极集流体可以为铜箔。
硅基材料为硅材料、硅-非金属复合材料和硅金属复合材料中的至少一种。
硅材料为纳米硅粉、硅纳米管、硅纳米线、硅纳米薄膜等。
硅非金属复合材料为硅-碳复合材料、硅-玻璃复合材料、硅-陶瓷复合材料、硅-导电聚合物复合材料、硅氧化物(SiOx)等。
硅-金属复合材料为Mg2Si、NiSi、FeSi、FeSi2、TiSi、Cu5Si等。
负极活性材料可以为软碳、硬碳、中间相碳微球、聚并苯和聚苯胺中的至少一种。
硬碳指不可石墨化的不定型碳,软碳指可石墨化的不定型碳。
负极活性层按照质量份数包括5份~20份的硅基材料和70份~90份的负极活性材料。
本实施方式中,负极活性层按照质量百分数还包括0份~8份的导电剂和2份~10份的粘结剂。
导电剂可以为导电碳黑、导电石墨、纳米碳纤维和碳纳米管中的至少一种。
粘结剂可以为聚偏二氟乙烯、乙烯丙烯二烯三元共聚物、、乙烯丙烯酸、乙烯醋酸乙烯酯和丁苯橡胶和羧甲基纤维素中的至少一种。
本实施方式中,负极活性层的厚度可以为40μm~100μm。
钝化锂粉为核壳结构,钝化锂粉的核为锂粉,钝化锂粉的壳为难溶于水的无机锂盐。
钝化锂粉可以直接购买得到。
锂粉占钝化锂粉的质量百分数为85%~95%。
无机锂盐为Li2CO3、Li3PO4、LiF和LiAlO2中的至少一种。
预锂化层按照质量份数包括40份~60份的钝化锂粉和2份~10份的粘结剂。预锂化层的厚度为2μm~12μm。
粘结剂可以为聚偏二氟乙烯、乙烯丙烯二烯三元共聚物、乙烯丙烯酸、乙烯醋酸乙烯酯和丁苯橡胶中的至少一种。
这种锂离子电容器负极片包括负极集流体、负极活性层和预锂化层,负极活性层的材料包括硅基材料和可嵌入/脱出锂离子的负极活性材料,硅基材料容量大且其预嵌锂后的体积膨胀弥补了预锂化层消失留下的空间。
这种锂离子电容器负极片应用于锂离子电容器时,不会因为预嵌锂完成后预锂化层消失而引起电芯松动、变形,能够较好的完成预嵌锂,同时降低了锂离子电容器的阻抗,提高了锂离子电容器的功率密度,并提高了锂离子电容器的使用寿命。
如图1所示的一实施方式的锂离子电容器负极片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0、在负极集流体上涂布负极活性浆料形成负极活性浆料层,烘干后辊压,负极活性浆料层形成负极活性层。
负极活性浆料的材料包括硅基材料和可嵌入/脱出锂离子的负极活性材料。
负极集流体为铜箔。
硅基材料为硅材料、硅-非金属复合材料和硅金属复合材料中的至少一种。
硅材料为纳米硅粉、硅纳米管、硅纳米线、硅纳米薄膜等。
硅非金属复合材料为硅-碳复合材料、硅-玻璃复合材料、硅-陶瓷复合材料、硅-导电聚合物复合材料、硅氧化物(SiOx)等。
硅-金属复合材料为Mg2Si、NiSi、FeSi、FeSi2、TiSi、Cu5Si等。
负极活性材料可以为软碳、硬碳、中间相碳微球、聚并苯和聚苯胺中的至少一种。
负极活性层按照质量份数包括5份~20份的硅基材料和70份~90份的负极活性材料。
本实施方式中,负极活性层按照质量百分数还包括0份~8份的导电剂和2份~10份的粘结剂。
具体的,负极活性浆料通过如下操作配置得到:按照质量百分数,将5份~20份的硅基材料、70份~90份的负极活性材料、0份~8份的导电剂和2份~10份的粘结剂与溶剂混匀后得到负极活性浆料。
导电剂可以为导电碳黑、导电石墨、纳米碳纤维和碳纳米管中的至少一种。
粘结剂可以为聚偏二氟乙烯、乙烯丙烯二烯三元共聚物、、乙烯丙烯酸、乙烯醋酸乙烯酯、丁苯橡胶和羧甲基纤维素中的至少一种。
溶剂可以为水、脂肪烃、环烃、芳烃、对称醚、不对称醚、环醚和四氢呋喃中的至少一种。
本实施方式中,负极活性层的厚度可以为40μm~100μm。
S20、在S10得到的负极活性层上喷涂或溅镀预锂化浆料形成预锂化浆料层,烘干后辊压,预锂化浆料层形成预锂化层,得到所述负极片。
预锂化浆料的材料包括钝化锂粉。
钝化锂粉为核壳结构,钝化锂粉的核为锂粉,钝化锂粉的壳为难溶于水的无机锂盐。
锂粉占钝化锂粉的质量百分数为85%~95%。
无机锂盐为Li2CO3、Li3PO4、LiF和LiAlO2中的至少一种。
预锂化层按照质量份数包括40份~60份的钝化锂粉和2份~10份的粘结剂。
具体的,预锂化浆料通过如下操作配置得到:按照质量百分数,将40份~60份的钝化锂粉和2份~10份的粘结剂与38份~50份的有机溶剂混匀后得到预锂化浆料。
粘结剂可以为聚偏二氟乙烯、乙烯丙烯二烯三元共聚物、乙烯丙烯酸、乙烯醋酸乙烯酯和丁苯橡胶中的至少一种。
有机溶剂可以为脂肪烃、环烃、芳烃、对称醚、不对称醚、环醚和四氢呋喃中的至少一种。
预锂化层的厚度可以为2μm~12μm。
这种锂离子电容器负极片的制备方法制得的锂离子电容器负极片包括依次层叠的负极集流体、负极活性层和预锂化层,负极活性层的材料包括硅基材料和可嵌入/脱出锂离子的负极活性材料,硅基材料容量大且其预嵌锂后的体积膨胀弥补了预锂化层消失留下的空间。
制得的锂离子电容器负极片应用于锂离子电容器时,不会因为预嵌锂完成后预锂化层消失而引起电芯松动、变形,能够较好的完成预嵌锂,同时降低了锂离子电容器的阻抗,提高了锂离子电容器的功率密度,并提高了锂离子电容器的使用寿命。
这种锂离子电容器负极片的制备方法生产工艺简单,成本低,具备实用化前景。
上述锂离子电容器负极片可以应用于多种锂离子电容器,下面以其应用与卷绕型锂离子电容器为例进行介绍。
如图2和图3所示的一实施方式的卷绕型锂离子电容器,包括卷绕型电芯10、电解液以及电容器外壳20。
卷绕型电芯10和电解液均容置于电容器外壳20内。
卷绕型电芯10由正极片12、隔膜14和负极片16依次层叠后卷绕形成,负极片16采用上述的锂离子电容器负极片。
结合图3,正极片12在卷绕型电芯10的一端超出隔膜14和负极片16,负极片16在卷绕型电芯10的另一端超出隔膜14和正极片12。
这种设计,使得正极片12和负极片16分别在卷绕型电芯10的两端伸出,将卷绕型电芯10置于电容器外壳20内,正极片12和负极片16通过各自伸出的部分分别与电容器外壳20的两端电连接。避免了传统的通过电极导针(引箔条)完成电芯和电容器外壳的电连接的锂离子电容器,当对锂离子电容器进行大电流充放电时,因为正负极导针(引箔条)均穿设于同一个密封塞从而导致单个电极导针(引箔条)的横截面积受限而变得很小,正负极导针(引箔条)很容易烧毁,导致整个锂离子电容器报废。
正极片12包括正极集流体和设置在正极集流体上的正极活性层。
正极集流体为铝箔。
正极活性层的材料可以为质量比为70~88:5~10:2~12的活性碳、导电剂和粘结剂的混合物。
本实施方式中,正极片12超出隔膜14和负极片16的部分未设置有正极活性层。
类似的,负极片16超出隔膜14和正极片12的部分未设置有负极活性层。
这种锂离子电容器的负极片16的包括依次层叠的负极集流体、负极活性层和预锂化层,负极活性层的材料包括硅基材料和可嵌入/脱出锂离子的负极活性材料,硅基材料容量大且其预嵌锂后的体积膨胀弥补了预锂化层消失留下的空间。
制得的锂离子电容器负极片应用于锂离子电容器时,不会因为预嵌锂完成后预锂化层消失而引起电芯松动、变形,从而降低了锂离子电容器的阻抗,提高了锂离子电容器的功率密度,并提高了锂离子电容器的使用寿命。
以下为具体实施例。
实施例1
制备型号为:φ65*155的卷绕型锂离子电容器,电芯为卷绕式,通过有底筒状的容器及盖部件封装。
负极活性材料选择软碳,硅基材料选择硅-碳复合材料,软碳和硅-碳复合材料的物化指标见下表1。
项目 D50 Si 密度 比表面积 首次容量 首次效率
单位 μm nm g/cm3 m2/g mAh/g
软碳 10-13 0.9-1.2 <2.3 ≥250 ≥80
硅/碳 19-23 100-200 0.9-1.1 1.5-5.0 ≥500 ≥85
表1:软碳和硅-碳复合材料的物化指标。
本实施例中,硅-碳复合材料购自贝特瑞公司,货号(或规格)为:BTR Si/C-II。
正极活性层用活性炭的物化指标见表2。
表2:活性炭的物化指标。
预锂化浆料的制备:将钝化锂粉、四氢呋喃和聚偏二氟乙烯按质量比52:42:6混合搅拌均匀,得到预锂化浆料。本实施例中,钝化锂粉购自FMC Lihium公司,货号(或规格)为
锂离子电容器负极极片的制备:将89wt%软碳,5wt%Si-C,2wt%导电剂(SuperP),1.5wt%羧甲基纤维素,2.5wt%丁苯橡胶与水混合成浆料,制成活性物质浆料,采用涂布机涂布在铜箔上并于120℃下烘干,涂布厚度为250μm,干燥压实后的厚度为70μm,再经辊压后,采用涂布机涂布上述制备的预锂化浆料,涂布厚度控制在10μm,干燥压实后的厚度为2μm,在120℃下烘干后辊压,随后进行切边、裁片、分条和收卷。
正极极片按照以下方法制备:将活性炭(采用制作超级电容器电极片所采用的活性炭)与导电剂SuperP、粘结剂聚四氟乙烯(PTFE)按质量比90:5:5制成浆料,涂布在铝箔上并于120℃下烘干,涂布厚度为230μm,干燥压实后的厚度为90μm,经辊压、切边、裁片、分条和收卷。
锂离子电容器的制作:将上述制作得到的负极极片、正极极片和隔膜卷绕成截面为旋涡状的芯子,正极和负极配置为各自的未涂敷部分别在相反方向上比隔膜突出到外侧。制成φ65*155的圆筒状锂离子电容器,注入电解液(电解液的溶质为LiPF6,溶剂为碳酸乙烯酯和碳酸二乙酯)后静置6小时,3.3V化成,排气后熔接封闭成型。
实施例2
实施例1制得的卷绕型锂离子电容器的性能测试。
将制得的卷绕型锂离子电容器在常温下进行倍率放电性能测试,倍率性能测试完成后,对锂离子电容器进行10C充放电循环测试。
倍率放电性能测试方法为:将制得的卷绕型锂离子电容器在常温下按照10C充10C放5周,10C充50C放5周,10C充100C放5周,10C充150C放5周,10C充200C放5周,得到的倍率放电曲线如图4所示。
由图4可以看出,实施例1制得的卷绕型锂离子电容器,50C/10C,100C/10C,150C/10C,200C/10C放电容量的保持率为88.2%,81.6%,78.9%,73.4%。
常温10C循环充放电条件为:10C恒流充电至电压为4.0V,静置数分钟,4.0V恒压充电至电流为0.2C,静置数分钟,10C恒流放电至电压为2.0V,静置数分钟。其循环寿命曲线如图5所示。
由图5可以看出,实施例1制得的卷绕型锂离子电容器充放电循环5000次后,其容量保持率大于90%。
综上,通过在负极集流体设置负极活性层,然后在负极活性层设置预锂化物层,实施例1制得的卷绕型锂离子电容器能够满足锂离子电容器所要达到的特性,且其内阻较低,循环效率高。
此外,这种卷绕型锂离子电容器加工工艺简单,工艺条件更加容易控制。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9)

1.一种锂离子电容器负极片,所述锂离子电容器负极片用于卷绕型锂离子电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负极集流体、设置在所述负极集流体上的负极活性层和设置在所述负极活性层上的预锂化层,所述负极活性层的材料包括硅基材料和可嵌入/脱出锂离子的负极活性材料,所述预锂化层的材料包括钝化锂粉;
所述负极活性层按照质量份数包括5份~20份的所述硅基材料和70份~90份的所述负极活性材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电容器负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硅基材料为硅材料、硅-非金属复合材料和硅-金属复合材料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硅材料为纳米硅粉、硅纳米管、硅纳米线或硅纳米薄膜,所述硅非金属复合材料为硅-碳复合材料、硅-玻璃复合材料、硅-陶瓷复合材料、硅-导电聚合物复合材料或硅氧化物,所述硅-金属复合材料为Mg2Si、NiSi、FeSi、FeSi2、TiSi或Cu5Si。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电容器负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极活性材料为软碳、硬碳、中间相碳微球、聚并苯和聚苯胺中的至少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电容器负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极活性层的材料按照质量份数还包括0份~8份的导电剂和2份~10份的粘结剂,所述负极活性层的厚度为40μm~100μ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电容器负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钝化锂粉为核壳结构,所述钝化锂粉的核为锂粉,所述钝化锂粉的壳为难溶于水的无机锂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锂离子电容器负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无机锂盐为Li2CO3、Li3PO4、LiF和LiAlO2中的至少一种。
7.根据权利要求1、5或6所述的锂离子电容器负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预锂化层按照质量份数包括40份~60份的所述钝化锂粉和2份~10份的粘结剂,所述预锂化层的厚度为2μm~12μm。
8.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锂离子电容器负极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在所述负极集流体上涂布负极活性浆料形成负极活性浆料层,烘干后辊压,所述负极活性浆料层形成负极活性层,所述负极活性浆料的材料包括硅基材料和可嵌入/脱出锂离子的负极活性材料;以及
在所述负极活性层上喷涂或溅镀预锂化浆料形成预锂化浆料层,烘干后辊压,所述预锂化浆料层形成预锂化层,得到所述负极片,所述预锂化浆料的材料包括钝化锂粉。
9.一种卷绕型锂离子电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卷绕型电芯、电解液以及电容器壳体;所述卷绕型电芯由正极片、隔膜和负极片依次层叠后卷绕形成,所述负极片为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锂离子电容器负极片,所述卷绕型电芯和所述电解液均容置于所述电容器壳体内;
所述正极片在所述卷绕型电芯的一端超出所述隔膜和所述负极片,所述负极片在所述卷绕型电芯的另一端超出所述隔膜和所述正极片。
CN201410425353.6A 2014-08-26 2014-08-26 锂离子电容器负极片及其制备方法、卷绕型锂离子电容器 Active CN10537457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425353.6A CN105374571B (zh) 2014-08-26 2014-08-26 锂离子电容器负极片及其制备方法、卷绕型锂离子电容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425353.6A CN105374571B (zh) 2014-08-26 2014-08-26 锂离子电容器负极片及其制备方法、卷绕型锂离子电容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374571A CN105374571A (zh) 2016-03-02
CN105374571B true CN105374571B (zh) 2018-01-23

Family

ID=553766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425353.6A Active CN105374571B (zh) 2014-08-26 2014-08-26 锂离子电容器负极片及其制备方法、卷绕型锂离子电容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37457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428564A (zh) * 2017-02-14 2018-08-21 东莞东阳光科研发有限公司 一种锂离子电容器用负极片的制备方法
CN107248451B (zh) * 2017-07-28 2019-01-11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一种高能量密度的锂离子电容器
KR102283684B1 (ko) 2017-07-31 2021-08-02 주식회사 엘지에너지솔루션 이차전지용 음극의 제조방법 및 이차전지용 음극
CN108493392A (zh) * 2018-01-26 2018-09-04 南昌大学 一种锂硅合金表面氟化的方法
CN109713215B (zh) * 2018-12-25 2022-03-11 深圳市倍特力电池有限公司 补锂负极片及其制备方法、锂离子电池
CN110428983B (zh) * 2019-08-22 2021-07-16 杭州求实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钠离子电容器MXene电极材料的预钠化方法
KR20210056169A (ko) * 2019-11-08 2021-05-18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음극, 상기 음극의 제조 방법, 및 상기 음극을 포함하는 이차 전지
JP7437516B2 (ja) * 2020-03-04 2024-02-22 寧徳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電気化学装置及びこれを含む電子装置
CN114094111B (zh) * 2020-07-31 2024-01-09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补锂集流体、补锂集流体的制备方法、负极及锂离子电池
CN112436194B (zh) * 2020-11-30 2022-05-24 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通过正极进行锂离子电池补锂的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02366A (zh) * 2002-06-21 2003-03-12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锂离子电池负极用高比容量的硅碳复合材料及制备方法
CN101210119A (zh) * 2006-12-29 2008-07-02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含硅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1609891A (zh) * 2007-07-27 2009-12-23 三星Sdi株式会社 Si/C复合物、负极活性材料、及包含其的锂电池
CN103021675A (zh) * 2012-12-30 2013-04-03 万裕三信电子(东莞)有限公司 锂离子电容器及其负极极片及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02366A (zh) * 2002-06-21 2003-03-12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锂离子电池负极用高比容量的硅碳复合材料及制备方法
CN101210119A (zh) * 2006-12-29 2008-07-02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含硅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1609891A (zh) * 2007-07-27 2009-12-23 三星Sdi株式会社 Si/C复合物、负极活性材料、及包含其的锂电池
CN103021675A (zh) * 2012-12-30 2013-04-03 万裕三信电子(东莞)有限公司 锂离子电容器及其负极极片及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374571A (zh) 2016-03-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374571B (zh) 锂离子电容器负极片及其制备方法、卷绕型锂离子电容器
CN106469825B (zh) 一种高功率大容量锂离子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CN102290245B (zh) 一种聚酰亚胺电容电池及其制作方法
JP5939990B2 (ja) 長寿命負極板の製造方法及び該負極板を用いたスーパーキャパシタ
CN104008893B (zh) 锂离子混合型电容器的制备方法及其锂离子混合型电容器
JP4918418B2 (ja) リチウムイオンのプレドープ方法およびリチウムイオン・キャパシタ蓄電素子の製造方法
KR101596511B1 (ko) 리튬 이온 축전 디바이스용 정극 활물질 및 그것을 사용한 리튬 이온 축전 디바이스
US20130155577A1 (en) Capacitor cell with high-specific-energy organic system
CN103682417A (zh) 一种凝胶聚合物储能锂离子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CN103794754A (zh) 复合负电极及其制备方法、电化学电源及其应用
WO2020118880A1 (zh) 一种基于石墨正极和锌负极的混合型超级电容器
KR101503807B1 (ko) 리튬 금속 분체를 이용한 리튬이온커패시터 제조방법
WO2013000263A1 (zh) 一种聚酰亚胺超级电容器及其制备方法
CN105161309A (zh) 锂离子混合型电容器
CN101409154B (zh) 有机混合型超级电容器
JP2014096238A (ja) 蓄電デバイス用正極の製造方法、及び正極
CN109300698A (zh) 一种锂离子电容器及其制备方法
CN109346335A (zh) 锂源活性材料、正极极片、锂离子电容器及其制备方法
JP2010109080A (ja) 蓄電素子用電極体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蓄電素子用電極体ならびに非水系リチウム型蓄電素子
JP2011003795A (ja) 電極集電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電極並びに蓄電素子
KR101098240B1 (ko) 슈퍼커패시터 셀의 제조방법
KR101059934B1 (ko) 하이브리드 슈퍼커패시터의 제조방법
CN105047418A (zh) 一种钛酸锂基锂离子电容器
CN108428563A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电容
CN102945755A (zh) 一种超级电容器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