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307867A - 液体喷出头以及记录装置 - Google Patents

液体喷出头以及记录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307867A
CN105307867A CN201480034982.4A CN201480034982A CN105307867A CN 105307867 A CN105307867 A CN 105307867A CN 201480034982 A CN201480034982 A CN 201480034982A CN 105307867 A CN105307867 A CN 10530786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terarea
hole
fluid ejection
opening portion
piezo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3498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307867B (zh
Inventor
槐岛兼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yocer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Kyocer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yocera Corp filed Critical Kyocer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53078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0786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30786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0786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4Structure thereof only for on-demand ink jet heads
    • B41J2/14201Structure of print heads with piezoelectric elem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4Structure thereof only for on-demand ink jet heads
    • B41J2/14201Structure of print heads with piezoelectric elements
    • B41J2/14233Structure of print heads with piezoelectric elements of film type, deformed by bending and disposed on a diaphrag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4Structure thereof only for on-demand ink jet heads
    • B41J2002/14459Matrix arrangement of the pressure chamb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4Structure thereof only for on-demand ink jet heads
    • B41J2002/14491Electrical connecti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11/00Inks
    • C09D11/02Printing inks
    • C09D11/10Printing inks based on artificial resins
    • C09D11/101Ink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ing processes involving curing by wave energy or particle radiation, e.g. with UV-curing following the printing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11/00Inks
    • C09D11/02Printing inks
    • C09D11/10Printing inks based on artificial resins
    • C09D11/106Printing inks based on artificial resins containing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11/00Inks
    • C09D11/30Inkjet printing inks

Landscapes

  • Particle Formation And Scattering Control In Inkjet Print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降低由于独立电极和液体接触而导致在压电致动器基板发生故障的可能性的液体喷出头以及记录装置。为此,液体喷出头(2)具备:具备流路构件(4)和具有多个独立电极(25)的压电致动器基板(21)的喷头主体(2a);柔性布线基板(92);和对柔性布线基板(92)和喷头主体(2a)进行粘接,并包围多个独立电极(25)的粘接材料(60),在将由粘接材料(60)包围的喷头主体(2a)的表面设为第1区域(E2)、将第1区域(E2)以外的喷头主体(2a)的表面设为第2区域(E3)时,喷头主体(2a)具有将第1区域(E2)和第2区域(E3)连接的第1贯通孔,第1贯通孔(7)将由柔性布线基板(92)、粘接材料(60)以及第1区域(E1)包围的空间(S1)与空间(S1)以外的外部连通。

Description

液体喷出头以及记录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体喷出头以及记录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液体喷出头,已知例如通过将墨水的液滴喷出在记录介质上来进行各种的印刷的液体喷出头。这样的液体喷出头具备具有多个喷出孔、以及针对该多个喷出孔的每一个单独连结的多个加压室的流路构件。此外,在流路构件上,设置了具有用于对多个加压室进行加压的多个独立电极的压电致动器基板。多个独立电极与用于对该独立电极供给驱动信号的柔性布线基板连接。对于这样的液体喷出头而言,通过根据从柔性布线基板向独立电极供给的驱动信号来对加压室进行加压,从而能够将该加压室内的液体从喷出孔喷出。在此,柔性布线基板例如经由粘接材料而与压电致动器基板粘接。该粘接材料在俯视时包围多个独立电极而定位(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因此,能够降低液体与多个独立电极接触的可能性。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JP特开2011-121186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另外,在上述现有的液体喷出头中,由压电致动器基板、柔性布线基板以及粘接材料所包围的空间被密封。因此,例如在液体喷出头的制造过程或者使用过程中,在热传到液体喷出头的情况下,该空间中的空气有可能膨胀。若该空间中的空气膨胀,则柔性布线基板有可能从压电致动器基板剥离。因此,有可能由于液体浸入到柔性布线基板与压电致动器基板之间,从而多个独立电极和液体接触,在压电致动器基板发生故障。
本发明鉴于上述情况而作,其目的涉及能够降低由于独立电极和液体接触而导致在压电致动器基板发生故障的可能性的液体喷出头以及记录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液体喷出头的一个方式具备:喷头主体,其具备流路构件和设置在所述流路构件上的压电致动器基板,所述流路构件具有多个喷出孔以及对该多个喷出孔的每一个单独连结的多个加压室,所述压电致动器基板具有用于对多个所述加压室进行加压的多个独立电极;柔性布线基板,其与所述多个独立电极电连接;和粘接材料,其对所述柔性布线基板和所述喷头主体进行粘接,并在俯视时包围所述多个独立电极,在将俯视时由所述粘接材料包围的所述喷头主体的表面设为第1区域、将所述第1区域以外的所述喷头主体的表面设为第2区域时,所述喷头主体具有将在所述第1区域开口的第1开口部和在所述第2区域开口的第2开口部连接的第1贯通孔,该第1贯通孔将由所述柔性布线基板、所述粘接材料以及所述第1区域包围的空间和所述空间以外的外部连通。
本发明的记录装置的一个方式具备本发明所涉及的液体喷出头和向所述液体喷出头输送记录介质的输送部。
发明效果
本发明的液体喷出头以及记录装置发挥能够降低由于独立电极和液体接触而导致在压电致动器基板发生故障的可能性这样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打印机的示意结构图。
图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液体喷出头的简要构成的立体图。
图3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液体喷出头的长边方向上的剖面图。
图4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液体喷出头的短边方向上的剖面图。
图5(a)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喷头主体的简要构成的俯视图。(b)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流路构件的简要构成的俯视图。
图6是对图5中所示的由双点划线包围的区域A1进行了放大的图,是为了便于说明而省略了一部分的记载的图。
图7是图6中所示的I-I线剖面图。
图8(a)是示出了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喷头主体以及柔性布线基板的俯视图,是为了便于说明而省略了一部分的记载的图,(b)是相同区域中的第1区域的俯视图。
图9是图8中所示的II-II线剖面图。
图10是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喷头主体的纵剖面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喷头主体的简要构成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但是,以下所参照的各图为了便于说明,将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构成构件中的为了说明本发明所需要的主要构件简化来进行了表示。因此,本发明所涉及的液体喷出头以及记录装置可以具备本说明书参照的各图中未示出的任意的构成构件。
图1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打印机1的示意结构图。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打印机1虽是彩色喷墨打印机,但并不限于此,也可以是单色喷墨打印机等记录装置。
打印机1具有控制部100、供纸单元114、输送单元120、液体喷出头2以及纸接收部116。在此,打印机1中的液体喷出头2以及输送单元120成为本发明所涉及的记录装置的一实施方式。
控制部100具有控制上述各构件的动作的作用。另外,关于控制部100的配置并无特别限定。
供纸单元114具有纸张容纳盒115和供纸辊145。纸张容纳盒115具有容纳记录介质的作用。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纸张容纳盒115中,以层叠了多张的状态容纳了作为记录介质的印刷纸张P。供纸辊145具有将容纳在纸张容纳盒115中的印刷纸张P一张一张朝向输送单元120送出的作用。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供纸单元114与输送单元120之间,沿着印刷纸张P的输送路径,配置有二对输纸辊118a以及118b、和119a以及119b。从供纸单元114送出的印刷纸张P由上述的输纸辊118a以及118b和119a以及119b引导而向输送单元120送出。
输送单元120具有输送带111、皮带辊106以及107、输送电动机174、和夹持辊138以及139。
输送带111具有将从纸张容纳盒送出的印刷纸张P向液体喷出头2输送的作用。输送带111卷绕于皮带辊106以及107。输送带111沿着分别包含皮带辊106以及107的公共切线的彼此平行的2个平面被拉伸而不松弛。另外,液体喷出头2与该2个平面中的一侧的平面对置配置。因此,输送带111中的与液体喷出头2对置的面成为用于输送印刷纸张P的输送面127。
输送电动机174具有使输送带111移动的作用。输送电动机174与皮带辊106连接。输送电动机174能够使皮带辊106沿箭头A的方向旋转。皮带辊107能够与输送带111联动进行旋转。因此,通过输送电动机174使皮带辊106旋转,由此输送带111能够沿着箭头A的方向移动。
夹持辊138以及139具有将印刷纸张P固定在输送面127上的作用。夹持辊138以及139夹着输送面127,彼此对置地配置。夹持辊138以及139与输送带111的移动联动进行旋转。在此,从供纸单元114送出到输送单元120的印刷纸张P夹在夹持辊138与输送面127之间。因此,印刷纸张P通过被按压在输送带111的输送面127而固定在输送面127上。然后,印刷纸张P伴随输送带111的移动,向液体喷出头2被输送。
液体喷出头2具有向印刷纸张P喷出液体的作用。液体喷出头2与输送面127对置地配置。具体来说,液体喷出头2具有喷头主体2a。喷头主体2a位于靠近输送面127的一侧。另外,关于液体喷出头2的详细构成在后面叙述。
在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从喷头主体2a喷出4色的液滴(墨水)。作为该4色,能够采用例如品红色(M)、黄色(Y)、青色(C)以及黑色(K)。从供纸单元114送出到输送单元120的印刷纸张P通过液体喷出头2与输送带111的输送面127的间隙。此时,从喷头主体2a朝向印刷纸张P喷出液滴。由此,在印刷纸张P上,形成基于通过控制部100而存储的图像数据的彩色图像。此外,形成了该图像的印刷纸张P被送出到纸接收部116。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输送单元120与纸接收部116之间,配置有剥离板140、二对输纸辊121a以及121b和122a以及122b。印刷了彩色图像的印刷纸张P通过输送带111而被输送到剥离板140。然后,印刷纸张P通过输纸辊121a~122b而被送出到纸接收部116。
纸接收部116具有容纳从输送单元120送出的印刷纸张P的作用。纸接收部116配置在从输送单元120送出的印刷纸张P的输送方向上。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液体喷出头2与夹持辊138之间,配置有纸面传感器133。纸面传感器133具有对在输送面127上输送的印刷纸张P的位置信息进行检测的作用。纸面传感器133具有例如发光元件以及受光元件。在此,由纸面传感器133检测到的印刷纸张P的位置信息被发送到控制部100。控制部100基于从纸面传感器133接收到的检测结果,对液体喷出头2或者输送电动机174等进行控制。由此,能够使印刷纸张P的输送与图像的印刷同步。
接着,参照图2~图4对液体喷出头2的简要构成进行说明。图2是表示液体喷出头2的简要构成的立体图。图3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液体喷出头2的长边方向(图2中为X方向)上的剖面图。图4是液体喷出头2的短边方向(图2中为Y方向)上的剖面图。另外,在图3以及图4中,为了便于说明,省略流路构件4以及贮液器(reservoir)40中的流路的记载。
如图2~图4所示,液体喷出头2具备喷头主体2a、贮液器40、第1粘接材料50、壳体90、布线基板94、连接器95、柔性布线基板92、驱动器IC55、按压板96以及绝热性弹性构件97。
喷头主体2a包含配置了喷出孔8的、喷头主体2a的第1主面2a-1(喷出孔面4-1)以及位于该第1主面2a-1的相反侧的喷头主体2a的第2主面2a-2。然后,压电致动器基板21配置于喷头主体2a的第2主面2a-2侧。喷头主体2a具有通过根据压电致动器基板21的位移从流路构件4的喷出孔面2a-1喷出液滴从而对记录介质进行给定的印刷的作用。
对各面的关系整理如下。在流路构件4中,配置了喷出孔8的面是喷出孔面4-1。流路构件4中的与喷出孔面4-1相反一侧的面是配置了后述的加压室10的加压室面4-2。在喷头主体2a中,配置了喷出孔8的面是第1主面2a-1,这与喷出孔面4-1是相同的面。喷头主体2a中的与第1主面2a-1相反一侧的面是第2主面2a-2。第2主面2a-2是包含未被压电致动器基板21覆盖的部分的加压室面4-2和压电致动器基板21的主面的面,是有与压电致动器基板21的厚度相应的量的凹凸的面。
作为供给部的贮液器40具有向喷头主体2a的流路构件4供给液体的作用。贮液器40设置在喷头主体2a上。贮液器40具有载置面40-1以及上表面40-2。载置面40-1是与流路构件4的位于喷出孔面4-1的相反侧的加压室面4-2对置的第3主面的一部分。载置面40-1经由第1粘接材料50而与加压室面4-2进行粘接。另外,作为第1粘接材料50,能够使用例如在80~150℃的温度条件下固化的高温粘接材料。作为高温粘接材料,能够使用例如环氧树脂。另外,也能够使用以酚醛树脂、尿素树脂、密胺树脂等为主要材料的粘接材料。
向喷头主体2a供给液体的贮液器40内的液体供给路也可以成为能够通过其壁面的一部分变形而改变液体供给路的体积的缓冲器(damper),在从喷头主体2a喷出的液体的量急剧变化时,能够降低供给量的变动。
壳体90具有容纳液体喷出头2所具备的各构件的作用。壳体90容纳液体喷出头2所具备的各构件,使得至少喷头主体2a所具有的流路构件4的喷出孔面4-1露出。在本实施方式中,壳体90设置在贮液器40上。因此,如图2所示,贮液器40以及喷头主体2a的至少一部分从壳体90露出。此外,壳体90具有壳体开口部90a。壳体开口部90a是位于贮液器40的上表面40-2上的壳体90的一部分进行开口而设置的。在液体喷出头2中,例如能够经由壳体开口部90a向布线基板94供给电力或者向贮液器40供给液体。作为壳体90的构成材料,可以举出例如金属材料或者树脂材料等。另外,如后所述,压电致动器基板21上的独立电极25以及将独立电极25和柔性布线基板92电连接的部分由第2粘接材料60进行了密封,因此壳体90并非一定需要。
布线基板94具有在将液体喷出头2组装到打印机1的情况下,接收从控制部100发送的驱动信号的作用。布线基板94设置在贮液器40的上表面40-2上。此外,在布线基板94上,安装了连接器95。作为布线基板94,能够使用例如在树脂基板上或者陶瓷基板上具备各种电子部件的基板。
柔性布线基板92具有将压电致动器基板21与连接器95电连接的作用。在柔性布线基板92上,安装了驱动器IC55。作为柔性布线基板92,能够使用例如现有众所周知的柔性印刷布线基板。
在液体喷出头2中,布线基板94将从控制部100接收到的驱动信号发送给柔性布线基板92。接着,安装于柔性布线基板92的驱动器IC55对该驱动信号实施给定处理,并将处理后的驱动信号向压电致动器基板21进行发送。然后,压电致动器基板21根据该处理后的驱动信号进行位移,由此从流路构件4的喷出孔面4-1喷出液滴。这样,通过从喷出孔面4-1喷出的液滴,能够对记录介质进行给定印刷。
另外,关于布线基板94以及驱动器IC55的搭载个数,并不特别限定,能够根据液体喷出头2的使用方式适当进行变更。此外,也可以没有布线基板94,例如也可以将控制部100和柔性布线基板92直接电连接。
按压板96具有将驱动器IC55按压于壳体90的作用。按压板96设置在贮液器主体40上。在按压板96上,安装有绝热性弹性构件97。在此,按压板96经由绝热性弹性构件97以及柔性布线基板92将驱动器IC55按压于壳体90。因此,能够使在驱动器IC55中产生的热传递到壳体90。因此,能够使该热向液体喷出头2的外侧散热。
另外,为了使该热向液体喷出头2的外侧高效地散热,壳体90的构成材料优选为热传导率相对较大的材料。具体来说,壳体90的构成材料优选为例如金属材料。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柔性布线基板92在壳体90内弯曲地配置。因此,在柔性布线基板92中,力图从弯曲状态返回到稳定状态的力起作用。在此,驱动器IC55通过该力而被更强力地按压于壳体90。因此,在驱动器IC55中产生的热更容易地传递到壳体90。
接着,在图2~图4的基础上,参照图5~图7对喷头主体2a详细进行说明。
图5(a)是表示喷头主体2a的简要构成的俯视图。图5(b)是表示流路构件4的简要构成的俯视图。另外,在图5(b)中,用单点划线表示压电致动器基板21所处的区域。此外,在图5中,为了便于说明,省略第1贯通孔60的图示。图6是将图5中所示的由双点划线包围的区域A1进行了放大的图。另外,图6中所示的加压室10以及单独流路12为了便于说明而以实线进行了记载。图7是图6中所示的I-I线剖面图。
喷头主体2a具有压电致动器基板21以及流路构件4。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喷头主体2a在俯视时为沿X方向延伸的大致矩形,但并不限于此,能够根据液体喷出头2的使用方式适当进行变更。
压电致动器基板21在俯视时呈大致梯形状。另外,如图6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压电致动器基板21在俯视时梯形的锐角被切掉。因此,压电致动器基板21虽然在俯视时为六边形状,但由于与被切掉的锐角相对应的边与其他边相比非常短,因此能够作为大致梯形状。压电致动器基板21在流路构件4的加压室面4-2上设置了4个。具体来说,4个压电致动器基板21沿着X方向呈2列锯齿状排列设置。彼此相邻的2个压电致动器基板21中的对置的斜边彼此在Y方向上相互重叠而定位。
在此,在图5(a)中,用单点划线示出流路构件4的加压室面4-2中的与贮液器40的载置面40-1重叠的载置区域E1。载置区域E1在加压室面4-2的X方向上的两端部设置有2个,以及与4个压电致动器基板21相对应地设置有4个。与压电致动器基板21相对应的载置区域E1在Y方向上与压电致动器基板21排列而定位。具体来说,与压电致动器基板21相对应的载置区域E1与在俯视时为大致梯形状的压电致动器基板21的短边对置而定位。4个压电致动器基板21在载置区域E1外,位于流路构件4的加压室面4-2与贮液器40之间的空间。
另外,压电致动器基板21的俯视形状或者个数任意,能够根据液体喷出头2的使用方式适当进行变更。例如,压电致动器基板21也可以是1个,在俯视时呈比喷头主体2a的第2主面2a-2小的大致矩形。在这样的情况下,例如能够在喷头主体2a的第2主面2a-2的X方向上的两端部设置2个载置区域E1,并且在该2个载置区域E1间配置压电致动器基板21。
此外,压电致动器基板21也可以设置在流路构件4的加压室面4-2以外的其他面上,只要构成为能够对多个加压室10的每一个进行加压即可。
压电致动器基板21具有压电陶瓷层21a、21b、公共电极24、独立电极25、连接电极26、虚设连接电极27以及公共电极用表面电极28。
压电陶瓷层21a具有作为振动板的作用。压电陶瓷层21a在加压室面4-2上,覆盖形成于空腔板4a的多个孔。被压电陶瓷层21a覆盖的多个孔是构成加压室10的孔。即,多个加压室10形成为由压电陶瓷层21a和空腔板4a包围。公共电极24设置在压电陶瓷层21a的大致整个面上。压电陶瓷层21b设置在公共电极24的大致整个面上。独立电极25在压电陶瓷层21b上,与加压室10相对应地设置有多个。具体来说,独立电极25具有配置为在俯视时与加压室10重叠的独立电极主体25a、以及配置为与加压室10不重叠的引出电极25b。
公共电极24经由设置在压电陶瓷层21b上的未图示的公共电极用表面电极28,与柔性布线基板92电连接。此外,独立电极主体25a经由设置在引出电极25b上的连接电极26,与柔性布线基板92电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压电陶瓷层21b上设置有虚设电极27。因此,能够提高柔性布线基板92与公共电极用表面电极28以及连接电极26的电连接可靠性。另外,关于压电致动器基板21和柔性布线基板92的详细的连接结构在后面叙述。
作为压电陶瓷层21a、21b的构成材料,可以举出例如锆钛酸铅或钛酸钡。作为公共电极24、独立电极25、连接电极26、虚设连接电极27以及公共电极用表面电极28的构成材料,可以举出例如Au、Ag、Pd、Ag-Pd、Pt、Ni、Cu。作为压电致动器基板21的形成方法,可以举出例如以下方法。即,通过辊涂法、狭缝涂布法等带成型法,来进行由压电性陶瓷粉末以及有机组合物构成的带的成型,并在烧成后制作成为压电陶瓷层21a、21b的多个生片。接着,在生片的表面,通过印刷法等来形成成为公共电极24的电极膏剂。此外,在生片的一部分形成通孔,并向其内部填充通过导体。然后,将各生片进行层叠来制作层叠体,进行加压密接。加压密接后,在高浓度氧气氛下对层叠体进行烧成。然后,通过印刷法等在烧成后的层叠体上形成成为独立电极25以及连接电极26的电极膏剂,并进行烧成。由此,形成压电致动器基板21。
如图7所示,流路构件4具有将多个板进行了层叠的层叠结构。具体来说,流路构件4将空腔板4a、底板(baseplate)4b、孔(节流孔)板4c、供给板4d、歧管板4e~g、盖板4h、以及喷嘴板4i依次进行层叠而构成。在此,喷嘴板4i的下表面是设置喷出孔8的喷出孔面4-1。此外,空腔板4a的上表面是配置压电致动器基板21的加压室面4-2。
作为各板4a~i的构成材料,可以举出例如金属材料、不锈钢、硅。尤其是作为喷嘴板4i的构成材料,可以举出例如不锈钢、镍、聚酰亚胺、硅酮等。流路构件4例如通过各板4a~i经由在80~150℃的温度条件下固化的未图示的高温粘接材料彼此粘接而形成。作为该高温粘接材料,可以举出和第1粘接材料50同样的粘接材料。此外,各板4a~i的厚度能够设为例如10~300μm。
在此,在各板4a~i中,形成了许多孔。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该孔构成歧管5、单独流路12、喷出孔8以及第1贯通孔7。另外,该孔例如通过在各板4a~i的给定部位实施蚀刻来形成。
歧管5具有向单独流路12供给液体的作用。歧管5由形成于各板4a~g的多个孔连通而构成。具体米说,在喷头主体2a的第2主面2a-2,设置有用于向流路构件4供给液体的供给孔5a。供给孔5a在贮液器40的载置面40-1的载置区域E1中存在多个。即,在载置区域E1中经由供给孔5a,从未图示的贮液器40的液体供给路向流路构件4供给液体。多个供给孔5a经由形成于各板4a~d的孔而与形成于歧管板4e~h的孔连通。在此,形成于歧管板4e~h的孔构成了歧管5的主要流路,并在X方向上分支成多个流路而延伸。多个供给孔5a经由该多个流路而彼此连通。
单独流路12是将从歧管5供给的液体引导至喷出孔8的流路。具体来说,单独流路12是指从歧管5经由单独供给路14、节流孔6、加压室10而连通到喷出孔8的流路。
单独供给路14由形成于供给板4d的孔构成。单独供给路14设置有多个。多个单独供给路14分别与歧管12连通。因此,容纳于歧管5的液体经由多个单独供给路14,单独地供给到多个喷出孔8。
节流孔6具有降低在加压室10被加压的情况下容纳在该加压室10内的液体逆流到歧管5的可能性的作用。因此,节流孔6中的流路的剖面积比将加压室10和喷出孔8连通的流路的剖面积小。节流孔6由形成于孔(节流孔)板4c的孔构成。节流孔6与单独供给路14连通。因此,节流孔6对应于多个单独供给路14的每一个被设置了多个。
加压室10具有通过压电致动器基板21来进行加压从而将容纳在该加压室10内的液体供给到喷出孔8的作用。加压室10由形成于空腔板4a的孔构成。加压室10配置为在俯视时与独立电极主体25a重叠。更详细来说,独立电极主体25a的整个部位在俯视时位于加压室10所处的区域内。另外,在图6中,为了便于说明,仅图示一部分的独立电极主体25a。此外,加压室10经由形成于底板4b的孔与节流孔6连通。因此,加压室10对应于多个节流孔6的每一个被设置了多个。
如图6所示,加压室10在俯视时呈对角部实施了曲面化的大致菱形状。多个加压室10呈锯齿状配置。此外,多个加压室10沿着X方向呈列状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1个压电致动器基板21所对应的加压室10群中,沿着X方向呈列状排列的加压室10列在Y方向上配置了16列。
喷出孔8具有将从加压室10供给的液体喷出到外部的作用。喷出孔8通过形成于喷嘴板4i的孔在喷出孔面4-1开口而构成。喷出孔8经由在底板4b、孔(节流孔)板4c、供给板4d、歧管板4e~g、盖板4h、以及喷嘴板4i形成的多个孔,与加压室10连通。因此,喷出孔8对应于多个加压室10的每一个被设置了多个。
另外,多个加压室10以及喷出孔8的个数以及排列任意,能够根据液体喷出头2的使用方式适当进行变更。
这样,在液体喷出头2中,根据从柔性布线基板92送出到公共电极24以及独立电极25的驱动信号,压电陶瓷层21b进行位移。然后,压电陶瓷层21a通过根据压电陶瓷层21b的位移向加压室10侧弯曲,从而对该加压室10施加给定压力。由此,容纳于加压室10的液体从喷出孔8喷出。
在此,流路构件4还具有通过在空腔板4a以及底板4b形成的孔连通而设置的第1贯通孔7。以下,在图1~图7的基础上,参照图8以及图9对压电致动器基板21与柔性布线基板92的连接结构、以及第1贯通孔7详细进行说明。
图8(a)是示出了压电致动器基板21与柔性布线基板92的连接结构的俯视图。另外,在图8(a)中,为了便于说明,仅图示1个压电致动器基板21、与该压电致动器基板21相对应的柔性布线基板92、流路构件4、以及第2粘接材料60。图8(b)是与图8(a)相同区域中的第1区域的俯视图。图9是图8(a)中所示的II-II线剖面图,除了图8(a)中所示的构件以外,还图示第1粘接材料50以及贮液器40。
如图8以及图9所示,柔性布线基板92定位为在俯视时覆盖1个压电致动器基板21。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柔性布线基板92对应于4个压电致动器基板21而设置了4个,但并不限于此,也可以对应于4个压电致动器基板21而设置1个。柔性布线基板92在俯视时与载置区域E1不重叠。
柔性布线基板92具有多个焊盘92a。多个焊盘92a针对多个独立电极25的每一个进行电连接。具体来说,多个焊盘92a与在独立电极25的引出电极25b上设置的连接电极26连接。此外,多个焊盘92a与柔性布线基板92所具有的未图示的多个布线连接,该多个布线与布线基板94连接。以此方式,柔性布线基板92向多个独立电极25的每一个供给驱动信号。
在此,在喷头主体2a的第2主面2a-2(更详细来说是流路构件4的加压室面4-2)与柔性布线基板92之间,设置有第2粘接材料60。第2粘接材料60将喷头主体2a的第2主面2a-2与柔性布线基板92进行粘接。第2粘接材料60在俯视时包围压电致动器基板21而定位。在此,将第2粘接材料60所包围的喷头主体2a的表面设为第1区域E2,将第1区域E2以外的喷头主体2a的表面设为第2区域E3。多个独立电极25位于由第1区域E2、柔性布线基板92以及第2粘接材料60所包围的空间S1中。因此,例如,在液体从壳体90与流路构件4之间或者顺着壳体90的内壁浸入到喷头主体2a的第2主面2a-2上的情况下,能够降低该液体与多个独立电极25接触的可能性。而且,多个独立电极25面向空间S1,因而施加了电压时的位移不易受第2粘接材料60抑制。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粘接材料60将加压室面4-2与柔性布线基板92进行了粘接,但并不限于此,也可以将压电致动器基板21与柔性布线基板92进行粘接。
具体来说,空间S1存在被压电致动器基板21、加压室面4-2、柔性布线基板92以及第2粘接材料60包围的情况、和被压电致动器基板21、柔性布线基板92以及第2粘接材料60包围的情况。对于前者而言,在俯视时,第2粘接材料60被配置到比本实施方式更靠近多个独立电极25的位置,空间S1与本实施方式同样地被引出到加压室面4-2,并在引出的目的地与在加压室面4-2开口的第1贯通孔7相连。对于后者而言,第2粘接材料60在俯视时被配置在压电致动器基板21上,空间S1与在压电致动器基板21开口的第1贯通孔7相连。在该情况下,贯通了压电致动器基板21的第1贯通孔7也可以在Z方向上贯通压电致动器基板21,与贯通了流路构件4的第1贯通孔7相连。此外,也可以使贯通了压电致动器基板21的第1贯通孔7沿Z方向朝向流路构件4侧前进后,沿平面方向(X方向、Y方向或者它们之间的方向)前进,在压电致动器基板21的侧面开口,或者沿平面方向前进后,沿Z方向朝向远离流路构件4的一侧前进,在喷头主体2a的第2主面2a-2开口。另外,朝向平面方向的第1贯通孔7可以设置在压电致动器基板21内部,也可以是位于压电致动器基板21与流路构件4的边界处的压电致动器基板21的槽、或者流路构件4的槽、或者对这些槽进行的组合。
无论是以上哪种构成,只要第2粘接材料60在俯视时包围多个独立电极25,就能够降低该多个独立电极25和液体接触的可能性。
作为第2粘接材料60的构成材料,可以举出例如硅酮系树脂或者环氧系树脂。此外,作为第2粘接材料60,也可以使用例如以酚醛树脂、尿素树脂或者密胺树脂等为主要材料的粘接材料。作为第2粘接材料60的形成方法,可以举出例如使用分配器进行涂敷的方法、通过丝网印刷而转印到加压室面4-2的方法、在柔性布线基板92预先涂敷之后与加压室面4-2进行粘接的方法等。
若考虑使配置在接近于第2粘接材料60的位置的独立电极25进行驱动的情况下的相对应的加压室10(的内部的液体)的振动,则由于第2粘接材料60的存在,其周围的刚性与其他的加压室10的周围的刚性有差异,因此振动的状态有可能不同。若使在俯视时最接近于第2粘接材料60的加压室10与第2粘接材料60之间的距离成为将加压室10的面积进行圆换算而得到的直径(具有与加压室10面积相同面积的圆的直径)以上,则能够降低该影响。另外,在加压室10之中,存在具有实际喷出所使用的加压室10和喷出未使用的虚设加压室10的情况。为了使喷出所使用的加压室10中的配置于最外侧的加压室10的周围的刚性接近于其他的加压室10等,将虚设加压室10配置于喷出所使用的加压室10的更外侧等。需要如上述那样来设置与第2粘接材料60的距离的是加压室10中的喷出所使用的加压室10,关于虚设加压室10,可以不满足上述的条件。
此外,由于制造工序的偏差等,为了使得第2粘接材料60不扩展到加压室10存在的位置,第2粘接材料60优选与压电致动器基板21的主面相比配置于外侧。这样一来,成为压电致动器基板21的侧面从加压室面4-2立起的状态,从而能够通过压电致动器基板21的侧面,使第2粘接材料60难以侵入到压电致动器基板21的主面。
第2粘接材料60还可以是柔性布线基板92的抗蚀剂。柔性布线基板92设置有与焊盘92a电连接的布线,为了抑制它们之间的短路等,布线配置于2层抗蚀剂层之间。对于焊盘92a存在的部分而言,压电致动器基板21a侧的抗蚀剂开口,焊盘92a和独立电极25能够电接合。将柔性布线基板92的压电致动器基板21a侧的抗蚀剂在未固化的状态下进行涂敷,由未固化的抗蚀剂将柔性布线基板92和喷头主体2a进行了粘接之后,使抗蚀剂固化来强化粘接即可。为了使柔性布线基板92和喷头主体2a容易粘接,粘接优选使压电致动器基板21的外周的角部陷入到抗蚀剂中(进一步优选为贯通未固化的抗蚀剂)。除了利用外周的角部以外,也可以在喷头主体2a上,设置连续的突起使得包围多个独立电极25,使该突起陷入到抗蚀剂中(进一步优选为贯通未固化的抗蚀剂)。作为这样的突起,例如只要使用包含银粒子的树脂,则也能够利用该突起将焊盘92a和独立电极25连接。在该情况下,既可以是预先在抗蚀剂设置了开口,使突起与焊盘92a电连接,也可以是突起贯通未固化的抗蚀剂,之后,通过使抗蚀剂固化从而抗蚀剂与突起被物理连接。
在此,如上所述,喷头主体2a具有第1贯通孔7。第1贯通孔7与单独流路12独立地设置。第1贯通孔7具有第1开口部7a以及第2开口部7b。第1开口部7a在第1区域E2中开口。在本实施方式中,柔性布线基板92以及第2粘接材料60的一部分在X方向上与载置区域E1并排地突出。第1开口部7a在俯视时与该突出的柔性布线基板92重叠的第1区域E2中开口。换言之,第1开口部7a在X方向上与载置区域E1并排地设置。第2开口部7b在第2区域E3中开口。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开口部7b在加压室面4-2所具有的载置区域E1中开口。第2开口部7b在X方向上位于供给孔5a与第1开口部7a之间。
像这样,在液体喷出头2中,空间S1经由第1贯通孔7所具有的第1开口部7a以及第2开口部7b,与流路构件4的外部连通。因此,能够降低在压电致动器基板21发生故障的可能性。
在俯视时,第1开口部7a配置于以第2粘接材料60所包围的多个独立电极25中的配置于最外侧的独立电极25为外缘的区域的外侧。通过采用这样的配置,能够使独立电极25间的距离不拉开较大地进行配置,因而能够使喷出孔8间的距离不拉开较大地进行配置,由此能够减少液体喷出头2的设置角度偏离时的记录精度的下降。
此外,在俯视时,第1区域E2包含将第2粘接材料60所包含的多个独立电极25全部包含在内的第3区域E4、和从第3区域E4突出的第4区域E5,第1开口部7a配置于第4区域E5。若第1区域E2的面积较大,则空间S1的体积较大,温度变化时的空间S1内的气体的体积变化量也较大。为了不会由于体积变化而发生第2粘接材料60的剥离等,优选减小第1区域E2的面积。于是,为了使得不抑制独立电极25的位移,只要如上述那样设定第1区域E2以及第1开口部7a即可。
进而,优选在压电致动器基板21中不设置第1贯通孔7,第1贯通孔7仅设置于流路构件4,并将第1开口部7a配置于流路构件4。压电致动器基板21优选为陶瓷烧结体,但若在烧成后开设贯通孔,则存在需要较长的加工时间或者容易产生碎屑等问题。此外,若在烧成前开设贯通孔,则有在烧成时在该贯通孔的周围容易产生变形等问题。因此,如上所述,第1贯通孔7仅设置于流路构件4,并将第1开口部7a配置于流路构件4为好。为此,第4区域E5成为突出到压电致动器基板21之外的形状。
第2开口部7b优选在喷头主体21的第1主面2a-1以外的部分开口。在第1主面2a-1,因为所喷出的液体的一部分会作为薄雾而漂移,所以通过将第2开口部7b配置于第1主面2a-1以外的部分,从而薄雾难以侵入到第1贯通孔7中。第2开口部7b还优选配置于喷头主体2a的第2主面2a-2。如此一来,在第1主面2a-1产生的薄雾只要不经由喷头主体2a的侧面环绕地进行移动,就到达不了第2开口部7b,因而薄雾难以侵入到第1贯通孔7中。此外,由于薄雾到达第2开口部7b为止的移动距离也较长,因而难以侵入到第1贯通孔7中。
具体来说,流路构件4例如通过经由粘接材料将多个板4a~i进行加热压接而形成。此外,压电致动器基板21和流路构件4例如经由粘接材料彼此被加热压接。即,在喷头主体2a的制造过程中,存在热施加于压电致动器基板21的情况。此外,对于压电致动器基板21而言,在液体喷出头2的使用过程中,存在产生热或者从液体喷出头2的其他部位、液体喷出头2的外部传来热的情况。若像这样在液体喷出头2的制造过程或者使用过程中热施加于压电致动器基板21,则空间S1中的空气有可能膨胀。在此,在液体喷出头2中,假设第1贯通孔7不存在的情况下,空间S1会被完全密封。若空间S1被完全密封,则由于该空间S1中的空气的膨胀,从而应力施加于柔性布线基板92,由此该柔性布线基板92有可能从喷头主体2a的第2主面2a-2剥离。若柔性布线基板92从喷头主体2a的第2主面2a-2剥离,则浸入到柔性布线基板92与加压室面4-2之间的液体与多个独立电极25进行接触,由此有可能在压电致动器基板21发生故障。此外,即使柔性布线基板92没有从喷头主体2a的第2主面2a-2剥离,独立电极25与焊盘92a的电连接也有可能剥离。另外,虽然也取决于制造工序,但相对于在存在树脂固化、加热接合等的一般的制造过程中施加100~200℃程度(根据情况为其以上)的温度而言,使用过程中的温度再高也不过60℃程度,所以应付制造工序的温度十分必要。因此,也可以在施加较高温度(例如100℃以上)的制造工序结束后,堵住第1贯通孔。
因此,在液体喷出头2中,喷头主体2a具有第1贯通孔7。第1贯通孔7将空间S1与喷头主体2a的外部进行连通。即,由于在该空间S1与喷头主体2a的外部之间设置有空气的移动路径,因此能够降低空间S1中空气膨胀的可能性。因此,能够降低由于应力施加于柔性布线基板92而导致该柔性布线基板92从喷头主体2a的第2主面2a-2剥离的可能性。因此,能够降低由于液体与多个独立电极25接触而导致在压电致动器基板21发生故障的可能性。
另外,如本实施方式这样,第1开口部7a以及第2开口部7b优选在加压室面4-2开口。即,第1开口部7a以及第2开口部7b优选在同一面内开口。根据这样的构成,即使液体从第2开口部7b浸入到第1贯通孔7,也能够降低该液体到达空间S1中的可能性。因此,能够进一步降低液体和多个独立电极25接触的可能性。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1个液体喷出头2中,存在4个压电致动器基板21,在4个压电致动器基板21中,分别配置了1个空间S1使得密封在1个压电致动器基板21上存在的所有的独立电极25,但也可以是其他方式。例如,压电致动器基板21的个数可以是包含1个的情况在内的其他个数。此外,也可以针对1个压电致动器基板21,配置多个空间S1。例如,也可以是独立电极25形成多个群来配置,按照每个群由第2粘接材料60来包围并分别配置空间S1。此外,在压电致动器基板21有多个的情况下,也可以跨越多个压电致动器基板21来配置空S1。再此外,在1个液体喷出头2中配置了多个空间S1的情况下,与一部分的空间S1相连的贯通孔也可以不直接连接到外部,而经由其他空间S1以及与该空间S1相连的第1贯通孔7连接到外部。
此外,如本实施方式这样,第2开口部7b优选位于载置区域E1。换言之,第2开口部7b优选与贮液器40的载置面40-1重叠。根据这样的构成,即使在液体浸入到加压室面4-2上的情况下,也能够降低该液体浸入到载置区域E1上的可能性。即,能够降低液体浸入到第2开口部7b中的可能性。
此外,如本实施方式这样,第1开口部7a优选与载置区域E1并排地设置。根据这样的构成,能够使第1开口部7a和第2开口部7b的间隔距离相对较小。因此,能够减小第1贯通孔7在流路构件4整体所占的比例。因此,通过第1贯通孔7的存在,从而能够降低单独流路12的形成受到阻碍的可能性。
此外,如本实施方式这样,贮液器40优选具有从载置面40-1一直到上表面40-2设置的第2贯通孔41。具体来说,如图9所示,第2贯通孔41具有在载置面40-1开口的第3开口部41a以及在上表面40-2开口的第4开口部41b。在此,第3开口部41a与第2开口部7b重叠。因此,能够进一步降低柔性布线基板92从喷头主体2a的第2主面2a-2剥离的可能性。
具体来说,贮液器40经由第1粘接材料50粘接在流路构件4的加压室面4-2上。具体来说,贮液器40的载置面40-1经由第1粘接材料50加热压接在流路构件4的载置区域E1上。即,在贮液器40和流路构件4的粘接工序中,存在热施加于压电致动器基板21的情况。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贮液器40具有第2贯通孔41。第3开口部41a与第2开口部7b重叠。即,第2贯通孔41与第1贯通孔7连通。因此,空间S1经由第1贯通孔7以及第2贯通孔41,与流路构件4以及贮液器40的外部连通。因此,即使在贮液器40和流路构件4的粘接工序中产生的热传到压电致动器基板21,也能够降低空间S1中的空气膨胀的可能性。因此,能够进一步降低柔性布线基板92从喷头主体2a的第2主面2a-2剥离的可能性。
另外,图9将贮液器40的一部分省略来进行了表示。具体来说,贮液器40除了第2贯通孔41以外,还设置有与歧管5的供给孔5a连通的液体供给路。贮液器40例如与流路构件4同样地将多个板层叠而构成。在该情况下,第2贯通孔41以及液体供给路通过形成于多个板的孔连通而构成。作为多个板,可以举出例如与流路构件4同样的板。
此外,如本实施方式这样,第4开口部41b优选在上表面40-2开口。上表面40-2是位于载置面40-1的相反侧的面。即,上表面40-2是位于距加压室面4-2相对较远一侧的面。在此,加压室面4-2例如是液体经过壳体90与流路构件4之间或者顺着壳体90的内壁容易浸入的面。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第4开口部41b在上表面40-2开口,因而能够降低液体浸入到该第4开口部41b的可能性。因此,能够降低液体经由第2贯通孔41以及第1贯通孔7浸入到空间S1中的可能性。
此外,如本实施方式这样,第2贯通孔41优选具有第1部位41c、第2部位41d以及第3部位41e。具体来说,第1部位41c是从第3开口部41a向上表面40-2侧延伸的部位。第2部位41d是从第4开口部41b向载置面40-1侧延伸的部位。第3部位41e是将第1部位41c的端部和第2部位41d的端部连接的部位。另外,在图9中,用单点划线包围了第3部位41e所处的区域。在此,第1部位41c的端部与第2部位41d的端部相比位于上表面40-2侧。因此,即使液体从第4开口部41b浸入到第2贯通孔41,也能够降低该液体经由第3部位41e浸入到第1部位41c的可能性。因此,能够降低液体浸入到空间S1中的可能性。
图10是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的液体喷出头2所使用的喷头主体2a的纵剖面图。喷头主体2a的基本构成与图2~8所示的相同,对于差异较少的部分,标注相同标号而省略说明。图10是角度与图9所示的纵剖面图相差90度方向的纵剖面图。
在图10的喷头主体2a中,第1贯通孔107将在喷头主体2a的第2主面2a-2开口的第1开口部107a和在喷头主体2a的侧面开口的第2开口部107b相连。第1贯通孔107从第1开口部107a起依次通过板4a、4b、4c、4d的孔,在Z方向上朝向第1主面2a-1侧,通过板4e的贯通槽,在X方向上朝向流路构件4的长边的侧面,通过板4d、4c的孔,在Z方向上朝向喷头主体2a的第2主面2a-2,通过板4b的贯通槽,在X方向上朝向流路构件4的长边的侧面,与第2开口部107b相连。另外,板4b为了构成节流孔6而厚度变薄,该部分的贯通孔相对于剖面的长度之比较大。通过第1贯通孔107包含板4b的槽,从而第1贯通孔107变得细长,在中途薄雾容易附着于内壁。
与液体喷出头2的使用过程相比在制造过程中施加于液体喷出头2的温度变化较大,空间S1中的气体的体积变化(准确来说空间S1的体积不能变大部分的体积变化变为压力变化)也是制造过程中较大。因此,第2粘接材料60剥离等问题也是在制造过程中容易发生。因此,若能够承受使用过程中的温度变化,则也可以在制造过程中温度变化大的工序结束后,将第2开口部107b堵住。
在使用过程中空间S1也与外部相连的情况下,所喷出的液体的薄雾有可能会侵入。若在使用过程中成为高温之后,降温到室温时,在周围存在薄雾,则由于空间S1中的气体的体积收缩,从而有可能将薄雾吸入到第1贯通孔107内部。若将使用过程中的温度设想得较高而考虑为60℃,则与室温25℃的气体的体积比例为因此,若第1贯通孔107的体积相对于空间S1的体积为12%以上,则即使在从60℃降温到25℃时,从外部进来的气体也不能到达第1开口部107a,能够抑制薄雾等和该气体一起侵入。即使是最好在高温下使用的墨水,大多也能够通过加热到60℃程度来使用,但在制造物品的工序中使用液体喷出头2的情况等下,也可以想到会暴露于更高温度的环境中。若设想在80℃的环境下使用,则是因此进一步优选使第1贯通孔107的体积相对于空间S1的体积为18%以上。
在制造过程中,虽然可以认为不存在薄雾,但其他异物有可能会侵入。在制造过程中,虽然异物的侵入抑制也能够通过控制环境的清洁度来对应,但若将加工温度考虑至200℃程度,则相对于常温25℃的气体的体积的比例为因而也可以使第1贯通孔107的体积相对于空间S1的体积为59%以上。
另外,以上的说明对于第2贯通孔41与第1贯通孔107相连的情况也是同样的。在该情况下,对于上述的各情况,只要使将第1贯通孔107和第2贯通孔41加起来的体积相对于空间S1的体积为12%以上,进而为18%以上,特别是为59%以上即可。
在连续使用的环境中,因为通过第1贯通孔107的气体的进出几乎不存在,所以对于薄雾而言,可以认为侵入到第1贯通孔107的薄雾随机移动。若第1贯通孔107细长,则与薄雾沿着第1贯通孔107前进相比,附着于第1贯通孔107的内壁的可能性更高。若第1贯通孔107的长度相对于宽度的比为5倍以上,则随机移动的薄雾难以从第2开口部107b到达第1开口部107a。长度相对于宽度的比若为10倍以上则更为优选。
若第1贯通孔107的剖面积(与沿着第1贯通孔107的方向正交的方向的剖面积)固定,则将第1贯通孔107的沿着第1贯通孔107的长度L[mm]相对于对该剖面积进行圆换算而得到的直径(具有与剖面积相同面积的圆的直径)R[mm]的比(L/R)设为长度相对于宽度的比即可。
在第1贯通孔107的剖面积不固定的情况下,将第1贯通孔107的体积除以第1贯通孔107的长度而得到的值作为平均剖面积来同样地计算即可。
在第1贯通孔107中,以90度以下的角度而弯曲的角部107c有3处。薄雾等若试图通过角部107c从第1开口部107a去往第2开口部107b,则不拐弯而附着于正面的内壁的可能性很高,能够降低到达第1开口部107b的可能性。
此外,在第1贯通孔107中,存在沿着第1贯通孔107从第2开口部107b朝向第1开口部207a的方向向反方向改变的折返部107d。即,进入到折返部107d的方向和从折返部107d出来的方向相反。薄雾等若想要穿过折返部107d,则必须要在其间使行进方向反转,因而附着于中途的内壁的可能性很高,能够降低到达第1开口部107b的可能性。
进而,若进入到折返部107d的方向和从折返部107d出来的方向中的任意一者是与重力相反的方向,则由于薄雾难以对抗重力进行移动,因而能够降低到达第1开口部107b的可能性。若折返部107d存在多个,第1贯通孔107是蜿蜒形状,则能够进一步降低到达第1开口部107b的可能性。
图11是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的液体喷出头2所使用的喷头主体2a的放大俯视图。喷头主体2a的墓本构成与图2~8所示的相同,对于差异较少的部分,标注相同标号而省略说明。图11是与图8相同的部分的放大俯视图。
在图11的压电致动器基板21的主面,配置有接地电极28。接地电极28经由贯通压电陶瓷层21b的未图示的通孔导体与公共电极24电连接。接地电极28与柔性布线基板92的焊盘92a经由未图示的连接部而电连接。驱动信号作为以保持接地的接地电极28为基准的电压而被送到各独立电极25。
接地电极28配置于配置有独立电极25的区域的外侧。而且,配置有接地电极28的部分配置了第2粘接材料60,连接部埋入在第2粘接材料60内。基于连接部的连接,通过第2粘接材料60来加强柔性布线基板92与喷头主体2a的粘接,能够使第2粘接材料60的剥离等难以发生。
有时使配置于1个压电致动器基板21的多个独立电极25间的间隔的一部分比其他的间隔大。例如,在按照独立电极25喷出的墨水的每个颜色形成了多个群的情况下,为了使得喷出孔面4-1的喷出孔8间的混色难以发生,各群优选分开进行配置。具体来说,若在1个压电致动器基板21中独立电极25的行有16行,将4行作为1个群,由各群印刷C、M、Y、B中的任意一色,则由4行的行构成的各群之间比群内的行之间长。在这样的情况下,通过在群之间设置第1开口部7a从而能够提高空间的利用效率。即,通过将第1开口部7a配置于群之间,从而能够使压电致动器基板21的尺寸的增加完全不发生、或者能够减小增加量。在该情况下,将第1贯通孔7设置为贯通压电致动器基板21。
符号说明
E2第1区域
E3第2区域
E4第3区域
E5第4区域
S1空间
1打印机(记录装置)
2液体喷出头
2a喷头主体
2a-1喷头主体的第1主面(喷出孔面)
2a-2喷头主体的第2主面4流路构件
4-1喷出孔面(流路构件的第1主面)
4-2加压室面
7、107第1贯通孔
7a、107a第1开口部
7b、107b第2开口部
107c角部
107d折返部
8喷出孔
10加压室
13粘接材料
21压电致动器基板
25独立电极
28接地电极
40贮液器(供给部)
40-1载置面(贮液器的第3主面)
40-2上表面(贮液器的第4主面)
41第2贯通孔
41a第3开口部
41b第4开口部
41c第1部位
41d第2部位
41e第3部位
50第1粘接材料
60第2粘接材料(粘接材料)
92柔性布线基板
92a(柔性布线基板的)焊盘
120输送单元(输送部)

Claims (20)

1.一种液体喷出头,其具备:
喷头主体,其具备流路构件和设置在所述流路构件上的压电致动器基板,所述流路构件具有多个喷出孔以及对该多个喷出孔的每一个单独连结的多个加压室,所述压电致动器基板具有用于对多个所述加压室进行加压的多个独立电极;
柔性布线基板,其与所述多个独立电极电连接;和
粘接材料,其对所述柔性布线基板和所述喷头主体进行粘接,并在俯视时包围所述多个独立电极,
在将俯视时由所述粘接材料包围的所述喷头主体的表面设为第1区域、将所述第1区域以外的所述喷头主体的表面设为第2区域时,
所述喷头主体具有将在所述第1区域开口的第1开口部和在所述第2区域开口的第2开口部连接的第1贯通孔,
该第1贯通孔将由所述柔性布线基板、所述粘接材料以及所述第1区域包围的空间和所述空间以外的外部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喷出头,其中,
在俯视时,所述第1开口部与以所述粘接材料所包围的所述多个独立电极中的配置于最外侧的所述独立电极为外缘的区域相比配置于更靠外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液体喷出头,其中,
在俯视时,所述第1区域包含将所述粘接材料所包围的所述多个独立电极全部包含在内的第3区域、和从该第3区域突出的第4区域,所述第1开口部配置于所述第4区域。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液体喷出头,其中,
在俯视时,所述第1开口部配置于所述流路构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喷出头,其中,
在俯视时,所述多个独立电极在平面方向上扩展地配置,所述第1开口部位于以所述多个独立电极中的配置于最外侧的所述独立电极为外缘的区域内,所述第1贯通孔贯通所述压电致动器基板。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液体喷出头,其中,
所述第1贯通孔的体积为所述空间的体积的12%以上。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液体喷出头,其中,
所述第1贯通孔的长度L[mm]相对于对剖面积进行圆换算而得到的直径R[mm]的比L/R为5以上。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液体喷出头,其中,
在所述第1贯通孔中,存在以90度以下的角度而弯曲的角部。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液体喷出头,其中,
所述第1贯通孔具有沿着该第1贯通孔从所述第2开口部朝向所述第1开口部的方向向反方向改变的折返部。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液体喷出头,其中,
在俯视时,与所述粘接材料所包围的所述多个独立电极相对应的所述多个加压室中的最接近所述粘接材料的所述加压室和所述粘接材料的距离,配置为离开对最接近所述粘接材料的所述加压室的面积进行圆换算而得到的直径以上。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液体喷出头,其中,
在俯视时,所述粘接材料与所述压电致动器基板的主面相比配置于更靠外侧。
12.根据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液体喷出头,其中,
在所述压电致动器基板的主面的一部分配置了所述粘接材料,所述压电致动器基板的接地电极配置于所述压电致动器基板的主面的配置了所述粘接材料的部分,所述接地电极和所述柔性布线基板通过连接部电连接,该连接部埋入所述粘接材料内。
13.根据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液体喷出头,其中,
所述喷头主体包含所述多个喷出孔所处的第1主面、以及位于该第1主面的相反侧的第2主面,
所述第1开口部设置于所述第2主面,所述第2开口部设置于所述第1主面以外的面。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液体喷出头,其中,
所述压电致动器基板在俯视时小于所述第2主面,所述第2开口部设置于所述第2主面。
15.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液体喷出头,其中,
液体喷出头还具备供给部,所述供给部包含与所述喷头主体的所述第2主面相对的第3主面,向所述多个加压室供给液体,
所述第2开口部与所述第3主面重叠。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液体喷出头,其中,
所述供给部具有从所述第3主面连接到所述第3主面以外的表面的第2贯通孔,
所述第2贯通孔具有在所述第3主面开口的第3开口部、以及在所述第3主面以外的表面开口的第4开口部,
所述第3开口部在俯视时与所述第2开口部重叠。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液体喷出头,其中,
将所述第1贯通孔和所述第2贯通孔加起来的体积为所述空间的体积的12%以上。
18.根据权利要求16或17所述的液体喷出头,其中,
所述供给部包含位于所述第3主面的相反侧的第4主面,
所述第4开口部在所述第4主面开口。
19.根据权利要求16~18中任一项所述的液体喷出头,其中,
所述第2贯通孔具有从所述第3开口部向所述第4主面侧延伸的第1部位、从所述第4开口部向所述第3主面侧延伸的第2部位、以及将所述第1部位的所述第4主面侧的端部和所述第2部位的所述第3主面侧的端部连接的第3部位,
所述第1部位的所述第4主面侧的端部与所述第2部位的所述第3主面侧的端部相比位置更靠所述第4主面侧。
20.一种记录装置,其具备:
权利要求1~19中任一项所述的液体喷出头;和
输送部,其向所述液体喷出头输送记录介质。
CN201480034982.4A 2013-06-21 2014-05-29 液体喷出头以及记录装置 Active CN10530786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130694 2013-06-21
JP2013130694 2013-06-21
PCT/JP2014/064270 WO2014203705A1 (ja) 2013-06-21 2014-05-29 液体吐出ヘッドおよび記録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307867A true CN105307867A (zh) 2016-02-03
CN105307867B CN105307867B (zh) 2017-07-11

Family

ID=521044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34982.4A Active CN105307867B (zh) 2013-06-21 2014-05-29 液体喷出头以及记录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522535B2 (zh)
EP (1) EP3012107B1 (zh)
JP (1) JP6140282B2 (zh)
CN (1) CN105307867B (zh)
WO (1) WO2014203705A1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59415A (zh) * 2017-05-09 2018-11-23 佳能株式会社 打印头基板和半导体基板及其制造方法以及喷墨打印设备
US10933669B2 (en) * 2016-05-30 2021-03-02 Canon Kabushiki Kaisha Print element board, liquid ejection head, and liquid ejection apparatus
CN114423615A (zh) * 2019-09-30 2022-04-29 京瓷株式会社 液体喷出头以及记录装置
CN114599520A (zh) * 2019-10-31 2022-06-07 京瓷株式会社 液滴喷出头及记录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408876A4 (en) 2001-06-22 2004-09-22 Durect Corp ZERO ORDER COAXIAL IMPLANTS WITH EXTENDED RELEASE
EP3290209B1 (en) * 2015-05-27 2019-06-26 Kyocera Corporation Liquid ejection head and recording device
JP7229700B2 (ja) * 2018-08-24 2023-02-2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ヘッド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11345147B2 (en) * 2018-10-19 2022-05-3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Liquid ejection head
WO2023191005A1 (ja) * 2022-03-30 2023-10-05 京セラ株式会社 液滴吐出ヘッドおよび記録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237365A1 (en) * 2004-04-26 2005-10-27 Shuhei Hiwada Electric device where actuator unit and printed wiring board are connected using bonding parts
JP2006044225A (ja) * 2004-06-29 2006-02-16 Fuji Xerox Co Ltd 液滴吐出ヘッド及び液滴吐出装置
CN1330489C (zh) * 2003-06-30 2007-08-08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喷墨打印机、喷墨头和制造喷墨头的方法
US20080049077A1 (en) * 2006-08-23 2008-02-28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Liquid transport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liquid transporting apparatus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059339A (ja) * 2003-08-11 2005-03-10 Brother Ind Ltd インクジェットヘッド、及び、このインクジェットヘッドを有する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4320596B2 (ja) * 2004-01-26 2009-08-26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ヘッド
JP4224822B2 (ja) * 2004-05-07 2009-02-18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ヘッド
JP5011765B2 (ja) * 2005-03-15 2012-08-29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液滴吐出ヘッド及び液滴吐出装置
JP4973377B2 (ja) * 2006-08-23 2012-07-11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液体移送装置及び液体移送装置の製造方法
JP2008200909A (ja) * 2007-02-16 2008-09-04 Seiko Epson Corp 液体噴射ヘッド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310516B2 (ja) 2009-12-08 2013-10-09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記録ヘッド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8573508B2 (en) * 2009-12-17 2013-11-05 Fujifilm Corporation Compartmentalization of fluid ejector device
JP5545034B2 (ja) * 2010-05-26 2014-07-09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ヘッド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30489C (zh) * 2003-06-30 2007-08-08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喷墨打印机、喷墨头和制造喷墨头的方法
US20050237365A1 (en) * 2004-04-26 2005-10-27 Shuhei Hiwada Electric device where actuator unit and printed wiring board are connected using bonding parts
JP2006044225A (ja) * 2004-06-29 2006-02-16 Fuji Xerox Co Ltd 液滴吐出ヘッド及び液滴吐出装置
US20080049077A1 (en) * 2006-08-23 2008-02-28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Liquid transport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liquid transporting apparatus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933669B2 (en) * 2016-05-30 2021-03-02 Canon Kabushiki Kaisha Print element board, liquid ejection head, and liquid ejection apparatus
CN108859415A (zh) * 2017-05-09 2018-11-23 佳能株式会社 打印头基板和半导体基板及其制造方法以及喷墨打印设备
CN108859415B (zh) * 2017-05-09 2020-11-17 佳能株式会社 打印头基板和半导体基板及其制造方法以及喷墨打印设备
CN114423615A (zh) * 2019-09-30 2022-04-29 京瓷株式会社 液体喷出头以及记录装置
CN114423615B (zh) * 2019-09-30 2023-10-10 京瓷株式会社 液体喷出头以及记录装置
CN114599520A (zh) * 2019-10-31 2022-06-07 京瓷株式会社 液滴喷出头及记录装置
CN114599520B (zh) * 2019-10-31 2023-09-08 京瓷株式会社 液滴喷出头及记录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140282B2 (ja) 2017-05-31
US20160144624A1 (en) 2016-05-26
EP3012107B1 (en) 2020-02-26
CN105307867B (zh) 2017-07-11
WO2014203705A1 (ja) 2014-12-24
JPWO2014203705A1 (ja) 2017-02-23
EP3012107A4 (en) 2017-07-26
US9522535B2 (en) 2016-12-20
EP3012107A1 (en) 2016-04-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307867A (zh) 液体喷出头以及记录装置
US10226926B2 (en) Printbars and methods of forming printbars
US7815294B2 (en) Liquid ejection hea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liquid ejection head
US9144967B2 (en) Piezoelectric actuator, liquid discharge head, and recording device
CN104540681A (zh) 液体喷出头以及使用该液体喷出头的记录装置
US7422314B2 (en) Liquid ejection hea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liquid ejection head
CN107538914B (zh) Mems器件及其制造方法、液体喷射头及其制造方法
JPWO2015125865A1 (ja) 液体吐出ヘッド、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記録装置
JP4618368B2 (ja) 記録ヘッドの製造方法及び記録ヘッド
JP6243267B2 (ja) 液体吐出ヘッドおよび記録装置
JP5902535B2 (ja) 液体吐出ヘッド、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記録装置
US9975336B2 (en) Inkjet head and printer for reducing influence of flexible circuit on piezoelectric actuator substrate operation
JP2015042472A (ja) 流路部材、液体吐出ヘッド、および記録装置
US9579895B2 (en) Liquid jet head and liquid jet apparatus
WO2016194776A1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ヘッド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US9908327B2 (en) Printhead assembly
JP6117655B2 (ja) 液体吐出ヘッドおよび記録装置
JP6162521B2 (ja) 液体吐出ヘッド、記録装置、および液体吐出ヘッドの製造方法
JP5981486B2 (ja) 液体吐出ヘッド、および記録装置
JP2007055249A (ja) プリンタ、液体吐出ヘッド及びその平型柔軟ケーブル
JP6130165B2 (ja) 液体吐出ヘッド、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記録装置
JP2006327109A (ja) 液体噴射ヘッド及び液体噴射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