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254337A - 一种以植物纤维为碳源制备高显色硅酸锆包裹炭黑色料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以植物纤维为碳源制备高显色硅酸锆包裹炭黑色料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254337A
CN105254337A CN201510639378.0A CN201510639378A CN105254337A CN 105254337 A CN105254337 A CN 105254337A CN 201510639378 A CN201510639378 A CN 201510639378A CN 105254337 A CN105254337 A CN 10525433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zirconium
zirconium silicate
carbon black
source
vegetable fib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639378.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254337B (zh
Inventor
陈婷
江伟辉
刘健敏
张筱君
冯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ngdezhen Ceramic Institute
Original Assignee
Jingdezhen Ceramic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ngdezhen Ceramic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Jingdezhen Ceramic Institute
Priority to CN201510639378.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254337B/zh
Publication of CN1052543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25433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25433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25433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igments, Carbon Blacks, Or Wood Stains (AREA)
  • Silicon Compounds (AREA)
  • Paints Or Remov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以植物纤维为碳源制备高显色硅酸锆包裹炭黑色料的方法,通过利用植物纤维本身的多孔结构及空间分布,在硅酸锆溶胶中能形成良好的分散,经高温惰性气氛热处理后得到包裹致密的高显色硅酸锆包裹炭黑色料。本发明的包裹黑色色料具有色泽纯正、制备简单、原料广泛、价廉易得和绿色环保的优点,可以应用于陶瓷制品釉中或坯中的着色,适合于工业化生产。

Description

一种以植物纤维为碳源制备高显色硅酸锆包裹炭黑色料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陶瓷色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以植物纤维为碳源制备高显色硅酸锆包裹炭黑色料的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陶瓷日用品以及工艺品的需求量不断上涨。陶瓷色料是指用于陶瓷制品釉中或坯中的着色材料,以粉体或液体的形式分散于其中,经高温热处理后具有优异的显色效果。黑色陶瓷色料是一类重要的陶瓷装饰色料,由于其沉稳大气、端庄浑厚的呈色效果而备受人们的喜爱,约占陶瓷色料市场份额的25%。目前黑色陶瓷色料主要为含钴或铬元素的尖晶石型氧化物。钴和铬为变价金属,析出时对人体有害,在制备过程中也会带来环境污染;同时钴的价格昂贵,限制了黑色色料的实际生产应用。近年来,研究发现使用硅酸锆晶体包裹炭黑可以制备出新型黑色陶瓷色料,一方面利用了炭黑良好的发色能力,另一方面硅酸锆晶体具有高熔点、高折射和高稳定性的特性,能够保护炭黑在烧成过程中不被氧化、抵御熔融玻璃体和溶剂的侵蚀,因此制备硅酸锆包裹炭黑色料成为黑色色料的发展方向。
目前商业炭黑粉体是制备硅酸锆包裹色料的主要原料,但是炭黑表面的有机官能团较少,与水或有机溶剂的亲和力较低,同时炭黑在制备过程中较容易产生团聚,因此在硅酸锆溶胶中的分散性较差,不利于包裹。尚未有采用植物纤维为碳源制备硅酸锆包裹碳黑色料的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原料来源广泛、制备过程绿色无污染、生产成本低、采用植物纤维为碳源制备高显色硅酸锆包裹炭黑色料的方法。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以植物纤维为碳源制备高显色硅酸锆包裹炭黑色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了植物纤维为炭源,具体包含如下步骤:
步骤一:将植物纤维在100~250℃条件下干燥;
步骤二:按照摩尔比将锆源:硅源:矿化剂=1:1~1.3:0.2~0.3加入有机溶剂中,经非水解溶胶-凝胶过程制出硅酸锆溶胶,其中锆离子的摩尔浓度为0.3~1.5mol/L,随后将植物纤维超声分散于上述硅酸锆溶胶中,再置于烘箱中于80~120℃干燥6~24小时得到硅酸锆干凝胶;
步骤三:将干凝胶在氮气气氛中以每分钟5℃升温至650~1200℃保温1~6小时,随炉冷却;随后在空气气氛中以每分钟5℃升温至700~900℃保温1~2小时除去多余未被包裹的炭黑,得到硅酸锆包裹炭黑色料。
所述植物纤维为棉纤维、竹纤维、剑麻纤维、稻杆纤维、椰壳纤维、亚麻纤维、木棉纤维中的一种。
所述步骤二中植物纤维的加入量为硅酸锆质量的1~12%。
所述锆源为无水氯化锆、醋酸锆、异丙醇锆中的一种。
所述硅源为正硅酸乙酯、四氯化硅、硅烷偶联剂中的一种。
所述矿化剂为氟化锂、氟化镁、氟化钠中的一种。
所述溶剂为乙醇、异丙醇、正丁醇、甲苯中的一种。
所述非水解溶胶-凝胶过程采用回流、溶剂热、微波加热中的一种加热方式,回流、溶剂热过程加热温度为90~120℃,时间为6~24小时,微波加热温度为90~120℃,时间为0.2~2小时。
本发明采用植物纤维为碳源,具有来源广泛,价廉易得的优点,其次,植物纤维内部存在大量的孔隙和表面有机官能团有利于吸附硅酸锆溶胶。此外,利用植物纤维本身在溶胶中的空间分布,可以在无表面活性剂条件下实现对样品良好的分散,有利于制备出高分散和高包裹率的色料。本发明的包裹黑色色料具有色泽纯正、制备简单、原料广泛、价廉易得和绿色环保的优点,可应用于陶瓷制品釉中或坯中的着色,因此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中剑麻纤维的SEM照片;
图2为实施例1中剑麻纤维的氮气吸附曲线;
图3为以棉纤维、剑麻纤维和竹纤维为碳源制备的硅酸锆包裹炭黑的XRD图谱;
图4为以棉纤维为碳源制备的硅酸锆包裹色料的色度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1
将剑麻纤维在200℃条件下干燥脱水,使用非水解溶胶-凝胶法制备硅酸锆溶胶,即:以摩尔比为ZrCl4:正硅酸乙酯:LiF=1:1.2:0.3的比例将ZrCl4、正硅酸乙酯和LiF溶于异丙醇中,其中Zr4+浓度为1mol/L,混合均匀后在110℃条件下回流加热20小时得到硅酸锆溶胶;随后称取0.5g剑麻纤维超声分散于13mL硅酸锆溶胶中,再置于烘箱中100℃干燥6小时得到干凝胶;随后在氮气气氛中以每分钟5℃升温至900℃保温4小时,随炉冷却;然后在空气气氛中以每分钟5℃升温至800℃保温2小时除去多余未被包裹的炭黑,得到硅酸锆包裹炭黑色料。
从图1中可以观察到剑麻纤维为多孔结构;图2的BET测试也表明剑麻表面存在大量微孔,比表面积为8.656m2/g,因此有利于硅酸锆溶胶的浸渍和吸附;图3的XRD测试结果表明以剑麻纤维为碳源通过非水解溶胶-凝胶法可以制备出纯相的硅酸锆包裹炭黑色料,采用白度仪测试该色料的色度值L*=43.25,a*=1.22,b*=3.84。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1的制备方法与制备条件相同,其区别在于使用的棉纤维为碳源,将棉纤维在150℃条件下干燥脱水,以摩尔比为醋酸锆:硅烷偶联剂:MgF=1:1.1:0.2的比例将醋酸锆、硅烷偶联剂和MgF溶于13mL乙醇溶剂中,然后置于25mL的聚乙烯为内衬的反应釜中,经100℃溶剂热反应10小时取出后得到硅酸锆溶胶;随后称取0.3g棉纤维超声分散于13mL硅酸锆溶胶中,再置于烘箱中110℃干燥12小时得到干凝胶。随后在氮气气氛中以每分钟5℃升温至1050℃保温4小时,随炉冷却。然后在空气气氛中以每分钟5℃升温至700℃保温2小时除去多余未被包裹的炭黑,得到硅酸锆包裹炭黑色料,其XRD测试结果如图3所示。
采用白度仪测试该色料的色度值,如图4所示,煅烧温度为850℃,900℃,950℃,1000℃,1050℃时包裹色料的明度值L*分别为41.74,39.42,39.09,41.76,43.08。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1的制备方法与制备条件相同,其区别在于采用了稻杆纤维为碳源,以摩尔比为异丙醇锆:四氯化硅:NaF=1:1.3:0.25的比例将异丙醇锆、四氯化硅和NaF溶于溶剂甲苯中,其中Zr4+浓度为1mol/L,经市售微波炉中120℃微波0.5小时得到硅酸锆溶胶,随后称取0.37g的稻杆纤维置于13mL的硅酸锆溶胶中超声1小时,烘箱中90℃干燥20小时得到干凝胶;随后在氮气气氛中以每分钟5℃升温至750℃保温2小时,随炉冷却;然后在空气气氛中以每分钟5℃升温至750℃保温2小时除去多余未被包裹的炭黑,得到硅酸锆包裹炭黑色料,采用白度仪测试该色料的色度值L*=38.45,a*=0.58,b*=3.44。
实施例4
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1的制备方法与制备条件相同,其区别在于采用了竹纤维为碳源,即0.13g的竹纤维浸置于13mL的硅酸锆溶胶中超声1小时,再置于烘箱中100℃干燥8小时得到干凝胶;随后在氮气气氛中以每分钟5℃升温至1000℃保温6小时,随炉冷却;然后在空气气氛中以每分钟5℃升温至900℃保温2小时除去多余未被包裹的炭黑,得到硅酸锆包裹炭黑色料,其XRD测试结果如图3所示;采用白度仪测试该色料的色度值L*=36.28,a*=0.88,b*=2.20。

Claims (8)

1.一种以植物纤维为碳源制备高显色硅酸锆包裹炭黑色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了植物纤维为炭源,具体包含如下步骤:
步骤一:将植物纤维在100~250℃条件下干燥;
步骤二:按照摩尔比将锆源:硅源:矿化剂=1:1~1.3:0.2~0.3加入有机溶剂中,经非水解溶胶-凝胶过程制出硅酸锆溶胶,其中锆离子的摩尔浓度为0.3~1.5mol/L,随后将植物纤维超声分散于上述硅酸锆溶胶中,再置于烘箱中于80~120℃干燥6~24小时得到硅酸锆干凝胶;
步骤三:将干凝胶在氮气气氛中以每分钟5℃升温至650~1200℃保温1~6小时,随炉冷却;随后在空气气氛中以每分钟5℃升温至700~900℃保温1~2小时除去多余未被包裹的炭黑,得到硅酸锆包裹炭黑色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纤维为棉纤维、竹纤维、剑麻纤维、稻杆纤维、椰壳纤维、亚麻纤维、木棉纤维中的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中植物纤维的加入量为硅酸锆质量的1~1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锆源为无水氯化锆、醋酸锆、异丙醇锆中的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硅源为正硅酸乙酯、四氯化硅、硅烷偶联剂中的一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矿化剂为氟化锂、氟化镁、氟化钠中的一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溶剂为乙醇、异丙醇、正丁醇、甲苯中的一种。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非水解溶胶-凝胶过程采用回流、溶剂热、微波加热中的一种加热方式,回流、溶剂热过程的加热温度为90~120℃,时间为6~24小时,微波加热温度为90~120℃,时间为0.2~2小时。
CN201510639378.0A 2015-10-07 2015-10-07 一种以植物纤维为碳源制备高显色硅酸锆包裹炭黑色料的方法 Active CN10525433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639378.0A CN105254337B (zh) 2015-10-07 2015-10-07 一种以植物纤维为碳源制备高显色硅酸锆包裹炭黑色料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639378.0A CN105254337B (zh) 2015-10-07 2015-10-07 一种以植物纤维为碳源制备高显色硅酸锆包裹炭黑色料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254337A true CN105254337A (zh) 2016-01-20
CN105254337B CN105254337B (zh) 2017-07-11

Family

ID=550943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639378.0A Active CN105254337B (zh) 2015-10-07 2015-10-07 一种以植物纤维为碳源制备高显色硅酸锆包裹炭黑色料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254337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89494A (zh) * 2017-05-23 2017-09-22 景德镇陶瓷大学 一种硅酸锆包裹纳米碳球陶瓷黑色料的制备方法
CN107312360A (zh) * 2017-06-24 2017-11-03 姚文澄 一种硅酸锆包裹黑色料的制备方法
CN107936618A (zh) * 2017-11-25 2018-04-20 景德镇陶瓷大学 一种熔盐辅助制备硅酸锆包裹炭黑色料的方法及其制得的产品
CN109135337A (zh) * 2018-07-18 2019-01-04 佛山市三水金鹰无机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黑金花陶瓷喷墨色料的制备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11692A (zh) * 2010-05-05 2010-08-25 吉林大学 一种秸秆资源化综合利用的新方法
CN102433033A (zh) * 2011-09-02 2012-05-02 景德镇陶瓷学院 一种非水解溶胶-凝胶法制备原位生成炭黑包裹色料的方法
CN103113136A (zh) * 2013-03-07 2013-05-22 景德镇陶瓷学院 一种微波合成硅酸锆包裹碳黑色料的制备方法
CN103113137A (zh) * 2013-03-07 2013-05-22 景德镇陶瓷学院 一种硅酸锆包裹碳黑制备黑色色料的方法
CN104370500A (zh) * 2014-04-22 2015-02-25 天津锦美碳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活性炭保温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11692A (zh) * 2010-05-05 2010-08-25 吉林大学 一种秸秆资源化综合利用的新方法
CN102433033A (zh) * 2011-09-02 2012-05-02 景德镇陶瓷学院 一种非水解溶胶-凝胶法制备原位生成炭黑包裹色料的方法
CN103113136A (zh) * 2013-03-07 2013-05-22 景德镇陶瓷学院 一种微波合成硅酸锆包裹碳黑色料的制备方法
CN103113137A (zh) * 2013-03-07 2013-05-22 景德镇陶瓷学院 一种硅酸锆包裹碳黑制备黑色色料的方法
CN104370500A (zh) * 2014-04-22 2015-02-25 天津锦美碳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活性炭保温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89494A (zh) * 2017-05-23 2017-09-22 景德镇陶瓷大学 一种硅酸锆包裹纳米碳球陶瓷黑色料的制备方法
CN107189494B (zh) * 2017-05-23 2018-11-30 景德镇陶瓷大学 一种硅酸锆包裹纳米碳球陶瓷黑色料的制备方法
CN107312360A (zh) * 2017-06-24 2017-11-03 姚文澄 一种硅酸锆包裹黑色料的制备方法
CN107936618A (zh) * 2017-11-25 2018-04-20 景德镇陶瓷大学 一种熔盐辅助制备硅酸锆包裹炭黑色料的方法及其制得的产品
CN109135337A (zh) * 2018-07-18 2019-01-04 佛山市三水金鹰无机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黑金花陶瓷喷墨色料的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254337B (zh) 2017-07-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432340B (zh) 一种非水解溶胶-凝胶工艺制备硅酸锆基陶瓷色料的方法
CN105254337A (zh) 一种以植物纤维为碳源制备高显色硅酸锆包裹炭黑色料的方法
CN103861574B (zh) 一种钛硅复合氧化物的制备方法
CN101870475B (zh) 以醋酸锆为锆源非水解溶胶-凝胶反应低温合成硅酸锆粉体的方法
CN100465092C (zh) 非水解溶胶-凝胶法低温合成硅酸锆粉体的方法
Chen et al. 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PrxZr1-xSiO4 (x= 0–0.08) yellow pigments via non-hydrolytic sol-gel method
CN102674898B (zh) 一种氧化铈/氧化铝微纳米结构陶瓷颜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3274761B (zh) 一种Cu-Mn-Fe-Cr无钴黑色陶瓷色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5129805B (zh) 一种氧化硅/氧化锡锑/氧化锌三元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4327552A (zh) 一种耐高温珠光颜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5175012A (zh) 一种尖晶石型复合超细蓝色陶瓷颜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2492312A (zh) 高饱和度铁系列颜料及其生产方法
CN106280551B (zh) 一种复合包裹型硫化铈红色颜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制得的产品
CN101973787B (zh) 一种分相着色铁黑釉的制备方法
CN103113137B (zh) 一种硅酸锆包裹碳黑制备黑色色料的方法
CN107936618A (zh) 一种熔盐辅助制备硅酸锆包裹炭黑色料的方法及其制得的产品
CN108017936A (zh) 一种球状复合型超细黄色陶瓷颜料的制备方法
Zhang et al. Facile synthesis of tunable polymer spheres for encapsulation pigment application
CN109517217A (zh) 一种钨掺杂二氧化钒/石墨烯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3086749B (zh) 一种微波加热原位合成硅酸锆包裹碳黑色料的方法
CN101445397B (zh) 一种二步制备核壳结构高温红色陶瓷颜料的方法
CN105000911A (zh) 一种钴硅橄榄石结构的紫色陶瓷色料的制备方法
CN109705621A (zh) 一种超细二氧化硅包裹型钼钒酸铋黄色颜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2206077B (zh) 硅酸锌钴纳米粉体的制备方法
CN106430309A (zh) 一种三氧化二铬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333000 Jiangxi city of Jingdezhen Province Pearl mountain new factory Tao Yang Road 27

Applicant after: JINGDEZHEN CERAMIC INSTITUTE

Address before: 333000 Jiangxi city of Jingdezhen Province Pearl mountain new factory Tao Yang Road 27

Applicant before: Jingdezhen College of Ceramic Industry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Chen Ting

Inventor after: Xu Guirong

Inventor after: Liu Jianmin

Inventor after: Zhang Xiaojun

Inventor after: Feng Guo

Inventor after: Jiang Weihui

Inventor before: Chen Ting

Inventor before: Jiang Weihui

Inventor before: Liu Jianmin

Inventor before: Zhang Xiaojun

Inventor before: Feng Guo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