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236254A - 一种基于双向环结构的全自动人行通道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双向环结构的全自动人行通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236254A
CN105236254A CN201510738121.0A CN201510738121A CN105236254A CN 105236254 A CN105236254 A CN 105236254A CN 201510738121 A CN201510738121 A CN 201510738121A CN 105236254 A CN105236254 A CN 10523625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lkway
inner ring
outer shroud
speed
automat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73812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唐飞
席瑶
徐童
朱光宇
丁建勋
董满生
石琴
龙建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f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Hef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f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Hef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510738121.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236254A/zh
Publication of CN1052362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23625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Escalators And Moving Walkway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双向环结构的全自动人行通道,全自动人行通道是由正向的内环全自动人行通道和反向的外环全自动人行通道组成;在内环全自动人行通道和外环全自动人行通道之间设置有隔离承重墙。本发明为城市人口密集区的中短距离交通提供了一种全自动人行通道设计,是一种更加绿色环保、高效便捷的基于内外环结构的地下人行通道,能利用最少的土地资源和最低的经济成本来缓解短距离的交通拥堵问题,从而缩短中短距离交通的出行时间,提高出行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双向环结构的全自动人行通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智能自动人行通道,具体的说是一种基于双向环结构的全自动人行通道。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交通事业也取得长足的进步,交通形式呈现多样化发展,虽然地下交通在我国大型城市的交通事业中已经发挥出其巨大的作用,但在部分人口数量众多,人口密度大,人口密集区多的城市,局部中短距离区域仍存在交通不便捷的问题。由于我国人口数量多,城市轨道技术不够完善,部分城市规划不够科学,城市轨道交通在庞大的人口数中也显得力不从心,现阶段解决此类问题只是在不断地扩建,不断地扩建导致地下空间资源的巨大浪费。
在我国部分大城市,城市轨道交通在中短距离交通中存在的问题集中于这三个方面:1、由于人口数量大,人群密集,中短距离交通中地铁候车的时间延误导致时间浪费严重;2、地铁站台不可能在中短距离区域布置多个站台,导致,到达地铁站台距离目的地还存在一定的距离;3在中短距离交通中,现有的交通方式污染高,资源浪费率高。地上交通在人口密集区中短距离出现拥堵,公交车等待延误及公交站台不能短距离设置的问题突出。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针对城市人口密集区中短距离交通的全自动交通工具,即一种更加绿色环保、高效便捷的基于内外环结构的地下人行通道,以期能利用最少的土地资源和最低的经济成本来缓解短距离的交通拥堵问题,从而缩短中短距离交通的出行时间,提高出行效率。
本发明为达到上述发明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一种基于双向环结构的全自动人行通道的特点是,由正向的内环全自动人行通道和反向的外环全自动人行通道组成,在所述内环全自动人行通道和外环全自动人行通道之间设置有隔离承重墙;
所述内环全自动人行通道包括内环变速通道和内环匀速通道;
在所述内环变速通道上设置有三种不同速度的自动人行通道,分别为内环慢速自动人行通道、内环低速自动人行通道和内环中速自动人行通道;在所述内环慢速自动人行通道和内环匀速通道之间、所述内环低速自动人行通道和内环匀速通道之间分别设置有内隔离防护栏,所述内环中速自动人行通道能通向所述内环匀速通道;所述内环匀速通道为内环快速自动人行通道;
所述外环全自动人行通道包括外环变速通道和外环匀速通道;
在所述外环变速通道上也设置有三种不同速度的自动人行通道,分别为外环慢速自动人行通道、外环低速自动人行通道和外环中速自动人行通道;在所述外环慢速自动人行通道和外环匀速通道之间、所述外环低速自动人行通道和外环匀速通道之间分别设置有外隔离防护栏,所述外环中速自动人行通道能通向所述外环匀速通道;所述外环匀速通道为外环快速自动人行通道;
在地面上设置有若干通向所述内环全自动人行通道的内环入口和内环出口,所述内环入口和内环出口分别通过自动扶梯直达所述内环慢速自动人行通道;
在地面上设置有若干通向所述外环全自动人行通道的外环入口和外环出口,所述外环入口和外环出口分别通过自动扶梯直达所述外环慢速自动人行通道;
在所述内隔离防护栏上设置有内环制动开关,用于控制所述内环快速自动人行通道的启闭;
在所述外隔离防护栏上设置有外环制动开关,用于控制所述外环快速自动人行通道的启闭。
本发明所述的基于双向环结构的全自动人行通道的特点也在于:
在所述内环快速自动人行通道和外环快速自动人行通道上分别设置有若干乘客座位。
所述内环慢速自动人行通道和外环慢速自动人行通道的传动速度为3-5km/h;所述内环低速自动人行通道和外环低速自动人行通道的传动速度为7-9km/h;所述内环中速自动人行通道和外环中速自动人行通道的传动速度为10-12km/h;所述内环快速自动人行通道和外环快速自动人行通道的传动速度为12-14km/h。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体现在:
1、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双向环结构的全自动人行通道,提供了双向自动化交通,使交通可以双向进行,采用变速通道和匀速通道的结合,提高了出行智能化和自动化程度,使中短距离交通出行更加便捷。在一定情况下解决了城市人口密集区,CBD区域,大型商业区中短距离交通的候车延误,拥堵严重,高污染的问题,提高了城市人口密集区中短距离交通的运输效率,减少了行人出行时间。
2、本发明提出的变速通道采用3种不同速度人行道,使得行人在行进过程中逐渐获得较高速度可以转换到匀速通道,设置匀速通道速度为12-14km/h,可以保证行人在较短时间到达目的地。
3、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双向环结构的全自动人行通道出入口设置于地上,行人搭载自动扶梯行进到地下变速通道区域的慢速自动通道,从而达到提高出行自动化的目的。在变速通道的低速、慢速自动人行道和匀速自动通道设置有安全防护栏,防止行人在较低速度变化到较高速度发生危险。变速通道区域的快速自动人行通道和匀速通道之间行人可以跨越。本发明设置有制动开关,在紧急情况,可以使用开关进行紧急制动,大大提高了出行的安全性;本发明个设置有乘客座椅,也提高了行人出行的舒适度和安全性。
4、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双向环结构的全自动人行通道,该人行通道设计无需等候,行人可以随时搭载,且行人在出行过程中可以做到全自动出行,在缩短了行人出行时间的同时提高了出行的智能化和便捷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智能自动人行通道整体设计俯视图;
图2为图1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发明的智能人行通道入口设计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智能人行通道出口设计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内环隔离带主视图;
图6为本发明的外环隔离带主视图。
图中标号1为内环全自动人行通道;2为外环全自动人行通道;3为隔离承重墙;4为内环变速通道;4a为内环慢速自动人行通道;4b为内环低速自动人行通道;4c为内环中速自动人行通道;5为内环匀速通道;6为外环变速通道;6a为外环慢速自动人行通道;6b为外环低速自动人行通道;6c为外环中速自动人行通道;7为外环匀速通道;8为内隔离防护栏;9为内环快速自动人行通道;10为外隔离防护栏;11为外环快速自动人行通道;12为内环入口;13为内环出口;14为外环入口;15为外环出口;16为内环制动开关;17为外环制动开关;18为乘客座位。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一种基于双向环结构的全自动人行通道,是由正向的内环全自动人行通道1和反向的外环全自动人行通道2组成,在内环全自动人行通道1和外环全自动人行通道2之间设置有隔离承重墙3。
如图2所示,为图1的局部放大图,智能自动人行通道单向设置双向人行道,分别为一条变速通道和一条匀速通道,其中内环快速自动人行通道9与外环快速自动人行通道11设置于靠近隔离承重墙一侧;内环全自动人行通道1包括内环变速通道4和内环匀速通道5;
在内环变速通道4上设置有三种不同速度的自动人行通道,分别为内环慢速自动人行通道4a、内环低速自动人行通道4b和内环中速自动人行通道4c;在内环慢速自动人行通道4a和内环匀速通道5之间、内环低速自动人行通道4b和内环匀速通道5之间分别设置有内隔离防护栏8,内环中速自动人行通道4c能通向内环匀速通道5;内环匀速通道5为内环快速自动人行通道9。
外环全自动人行通道2包括外环变速通道6和外环匀速通道7;
在外环变速通道6上也设置有三种不同速度的自动人行通道,分别为外环慢速自动人行通道6a、外环低速自动人行通道6b和外环中速自动人行通道6c;在外环慢速自动人行通道6a和外环匀速通道7之间、外环低速自动人行通道6b和外环匀速通道7之间分别设置有外隔离防护栏10,外环中速自动人行通道6c能通向外环匀速通道7;外环匀速通道7为外环快速自动人行通道11。
其中,内环慢速自动人行通道4a和外环慢速自动人行通道6a的传动速度为3-5km/h;内环低速自动人行通道4b和外环低速自动人行通道6b的传动速度为7-9km/h;内环中速自动人行通道4c和外环中速自动人行通道6c的传动速度为10-12km/h;内环快速自动人行通道9和外环快速自动人行通道11的传动速度为12-14km/h。各不同速度的人行道应设置不同颜色提示,在速度变化区域设置明显提示。
同时,在内环快速自动人行通道9和外环快速自动人行通道11上分别设置有若干乘客座位18,旨在提高出行安全度与舒适度。
如图3所示,在地面上设置有若干通向内环全自动人行通道1的内环入口12和内环出口13,内环入口12和内环出口13分别通过自动扶梯直达内环慢速自动人行通道4a。
如图4所示,在地面上设置有若干通向外环全自动人行通道2的外环入口14和外环出口15,外环入口14和外环出口15分别通过自动扶梯直达外环慢速自动人行通道6a。
如图5所示,在内隔离防护栏8上设置有内环制动开关16,用于控制内环快速自动人行通道9的启闭,用于在紧急情况下可以紧急制动。
如图6所示,在外隔离防护栏10上设置有外环制动开关17,用于控制外环快速自动人行通道11的启闭,用于在紧急情况下可以紧急制动。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可轻易想到的微小变化和更改均在本发明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3)

1.一种基于双向环结构的全自动人行通道,其特征是由正向的内环全自动人行通道(1)和反向的外环全自动人行通道(2)组成,在所述内环全自动人行通道(1)和外环全自动人行通道(2)之间设置有隔离承重墙(3);
所述内环全自动人行通道(1)包括内环变速通道(4)和内环匀速通道(5);
在所述内环变速通道(4)上设置有三种不同速度的自动人行通道,分别为内环慢速自动人行通道(4a)、内环低速自动人行通道(4b)和内环中速自动人行通道(4c);在所述内环慢速自动人行通道(4a)和内环匀速通道(5)之间、所述内环低速自动人行通道(4b)和内环匀速通道(5)之间分别设置有内隔离防护栏(8),所述内环中速自动人行通道(4c)能通向所述内环匀速通道(5);所述内环匀速通道(5)为内环快速自动人行通道(9);
所述外环全自动人行通道(2)包括外环变速通道(6)和外环匀速通道(7);
在所述外环变速通道(6)上也设置有三种不同速度的自动人行通道,分别为外环慢速自动人行通道(6a)、外环低速自动人行通道(6b)和外环中速自动人行通道(6c);在所述外环慢速自动人行通道(6a)和外环匀速通道(7)之间、所述外环低速自动人行通道(6b)和外环匀速通道(7)之间分别设置有外隔离防护栏(10),所述外环中速自动人行通道(6c)能通向所述外环匀速通道(7);所述外环匀速通道(7)为外环快速自动人行通道(11);
在地面上设置有若干通向所述内环全自动人行通道(1)的内环入口(12)和内环出口(13),所述内环入口(12)和内环出口(13)分别通过自动扶梯直达所述内环慢速自动人行通道(4a);
在地面上设置有若干通向所述外环全自动人行通道(2)的外环入口(14)和外环出口(15),所述外环入口(14)和外环出口(15)分别通过自动扶梯直达所述外环慢速自动人行通道(6a);
在所述内隔离防护栏(8)上设置有内环制动开关(16),用于控制所述内环快速自动人行通道(9)的启闭;
在所述外隔离防护栏(10)上设置有外环制动开关(17),用于控制所述外环快速自动人行通道(11)的启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双向环结构的全自动人行通道,其特征是:在所述内环快速自动人行通道(9)和外环快速自动人行通道(11)上分别设置有若干乘客座位(18)。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双向环结构的全自动人行通道,其特征是:所述内环慢速自动人行通道(4a)和外环慢速自动人行通道(6a)的传动速度为3-5km/h;所述内环低速自动人行通道(4b)和外环低速自动人行通道(6b)的传动速度为7-9km/h;所述内环中速自动人行通道(4c)和外环中速自动人行通道(6c)的传动速度为10-12km/h;所述内环快速自动人行通道(9)和外环快速自动人行通道(11)的传动速度为12-14km/h。
CN201510738121.0A 2015-11-02 2015-11-02 一种基于双向环结构的全自动人行通道 Pending CN10523625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738121.0A CN105236254A (zh) 2015-11-02 2015-11-02 一种基于双向环结构的全自动人行通道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738121.0A CN105236254A (zh) 2015-11-02 2015-11-02 一种基于双向环结构的全自动人行通道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236254A true CN105236254A (zh) 2016-01-13

Family

ID=550341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738121.0A Pending CN105236254A (zh) 2015-11-02 2015-11-02 一种基于双向环结构的全自动人行通道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236254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81837A (zh) * 2016-08-13 2016-11-09 南通亨特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办公楼用环形电梯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5679A (ja) * 1997-06-11 1999-01-12 Tetsuya Oshima 高速で動く歩道
GB2429194A (en) * 2005-08-20 2007-02-21 Ashok Mohanlal Solanki Moving way for pedestrians
CN102234055A (zh) * 2010-04-22 2011-11-09 赵峰 自动人行步道公共交通***
CN203474195U (zh) * 2013-07-19 2014-03-12 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行人输送***
CN104594147A (zh) * 2015-01-31 2015-05-06 北京工业大学 一种用于环形快速路网的新型快速公交***
CN104648410A (zh) * 2013-11-25 2015-05-27 河南超微电动汽车有限公司 高架匀速自动路
CN205061314U (zh) * 2015-11-02 2016-03-02 合肥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双向环结构的全自动人行通道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5679A (ja) * 1997-06-11 1999-01-12 Tetsuya Oshima 高速で動く歩道
GB2429194A (en) * 2005-08-20 2007-02-21 Ashok Mohanlal Solanki Moving way for pedestrians
CN102234055A (zh) * 2010-04-22 2011-11-09 赵峰 自动人行步道公共交通***
CN203474195U (zh) * 2013-07-19 2014-03-12 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行人输送***
CN104648410A (zh) * 2013-11-25 2015-05-27 河南超微电动汽车有限公司 高架匀速自动路
CN104594147A (zh) * 2015-01-31 2015-05-06 北京工业大学 一种用于环形快速路网的新型快速公交***
CN205061314U (zh) * 2015-11-02 2016-03-02 合肥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双向环结构的全自动人行通道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81837A (zh) * 2016-08-13 2016-11-09 南通亨特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办公楼用环形电梯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136933B (zh) 一种常规公交与地铁站的换乘协调控制方法
CN102002900B (zh) 一种快速公交***
CN104074112A (zh) 一种城市道路上下游交叉口潮汐车道及其设计方法
CN205061314U (zh) 一种基于双向环结构的全自动人行通道
CN102234055B (zh) 自动人行步道公共交通***
CN105236254A (zh) 一种基于双向环结构的全自动人行通道
CN201941769U (zh) 一种缆车式城市公共交通***
CN102039900A (zh) 一种缆车式城市公共交通***
CN108442197B (zh) 一种交叉口布置公交停靠站及公交专用道的渠化和通行方法
CN213768522U (zh) 兼顾越行与停车功能的有轨电车车站配线结构
CN203947376U (zh) 半封闭快速公交线路运营***
CN116228468A (zh) 一种机场航站楼空侧可持续发展方法及构型
CN101830229A (zh) 一种地下管道交通***
CN101709573A (zh) 并联高架路岛式车站的阶梯形站台
CN205451505U (zh) 可多车停靠同时上下乘客的公交站
CN108860175A (zh) 一种空轨牵引机构及其站内交通方法
CN208021444U (zh) 一种无障碍空中公共交通上下车***
CN204803701U (zh) 一种适用于交叉路口的地下快速公交道路***
CN103481894A (zh) 恒速环绕传输***的列车
CN103215866B (zh) 一种具有防堵塞功能的公路交叉路口
CN202755280U (zh) 与社会车道合建的高架快速公交专用车道***
CN202502620U (zh) 一站式公交车***
CN112298212A (zh) 兼顾越行与停车功能的有轨电车车站配线及其运行方法
CN108297881A (zh) 一种无障碍空中公共交通上下车***
CN204849503U (zh) 适用于城市主次干道交叉路口的地下公交车站***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