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230343A - 银耳自动化培养工艺以及*** - Google Patents

银耳自动化培养工艺以及***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230343A
CN105230343A CN201510703302.XA CN201510703302A CN105230343A CN 105230343 A CN105230343 A CN 105230343A CN 201510703302 A CN201510703302 A CN 201510703302A CN 105230343 A CN105230343 A CN 10523034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ulture tank
automatic
culture
degree
co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703302.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230343B (zh
Inventor
雷德赐
黄勇云
陈祥珍
黄团云
杨彬
罗竟通
陈高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NAN XIANGYUN BIO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NAN XIANGYUN BIO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NAN XIANGYUN BIO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NAN XIANGYUN BIO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703302.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230343B/zh
Publication of CN1052303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23034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23034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23034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18/00Cultivation of mushroom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ycology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Apparatus Associated With Microorganisms And Enzymes (AREA)

Abstract

银耳自动化培养工艺,包括以下步骤:自动装罐、自动打孔自动盖内盖、自动盖外盖、灭菌处理、制冷处理、接种处理、开外盖处理、出菇管理、采收菇、取出培养罐上的内盖、挖出培养罐内的基质以及将培养罐送给第一步骤中的全自动装罐机进行装罐。本工艺自动化培养,规模化生产作业,自动化强度高,大大地节约了人工成本,生产效率高以及产量也高,而且培育的银耳品质稳定。

Description

银耳自动化培养工艺以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银耳培养领域,具体地是指银耳自动化培养工艺以及***。
背景技术
银耳又称作白木耳、雪耳、银耳子等,属于真菌类银耳科银耳属,是门担子菌门真菌银耳的子实体,有"菌中之冠"的美称。银耳子实体纯白至乳白色,直径5~10厘米,柔软洁白,半透明,富有弹性。现有银耳培养工艺,一般不够自动化,人工成本投入高,而且生产效率不高,培育出来的银耳品质不稳定。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银耳自动化培养工艺以及***,其目的在于主要克服现有银耳培养工艺不够自动化,人工成本投入,培育出来的银耳品质不稳定等缺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银耳自动化培养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自动装罐,将银耳基质通过全自动装罐机将其装入培养罐里,并将培养罐自动输出。
2)、自动打孔,将培养罐内的基质进行一次性打若干个孔,并将培养罐自动输出。
3)、自动盖内盖,通过内盖机将培养罐的罐口进行自动盖内盖,并将培养罐自动输出。
4)、自动盖外盖,通过外盖机将培养罐的罐口进行自动盖外盖,并将培养罐自动输出。
5)、自动码垛,将培养罐通过码垛机进行自动码垛,然后送入后序工序;
6)、灭菌处理,将培养罐送入灭菌房内,首先,灭菌房的温度控制在105度,时间控制在20分钟;再次,将灭菌房的温度调到105度-115度,时间控制在30分钟;再次,将灭菌房的温度调到125度,时间控制在120分钟-180分钟;最后,关掉灭菌房内的加热装置,让培养罐在灭菌房内闷2小时。
7)、制冷处理,将培养罐送入制冷房内,首先,将经过过滤处理后的外界空气进入制冷房,使得房内温度降到35度左右,其次,开始制冷,使得温度控制在18-22度,时间控制在12小时。
8)、接种处理,将培养罐进行接种。
9)、养菌处理,将培养罐送入养菌房内,前期,养菌房内的温度控制在26度-28度,时间控制在7天-8天,湿度值控制在50-75%RH,二氧化碳浓度控制在2000-4500mpp;中期,养菌房内的温度控制在23度-25度,时间控制在8天-12天,湿度值控制在50-75%RH,二氧化碳浓度控制在2000-4500mpp;后期,养菌房内的温度控制在21度-22度,时间控制在12天-18天,湿度值控制在50-75,二氧化碳浓度控制在2000-4500mp。
10)、开外盖处理。
11)、出菇管理。
12)、采收菇。
13)、取出培养罐上的内盖。
14)、挖出培养罐内的基质。
15)、将培养罐送给第一步骤中的全自动装罐机进行装罐。
进一步的,在步骤3)自动盖内盖之前,还要进行一步骤为,自动清洗培养罐罐口,通过输送机构将培养罐输送给清洗机,清洗机上的清洗刷子对培养罐罐口进行清洗刷干净。
进一步的,在步骤2)自动打孔,将培养罐内的基质进行一次性打五个孔,并将培养罐自动输出。
银耳自动化培养***,包括前部分和后部分,该前部分包括用于自动输送培养罐的输送线,该输送线上依次装设有自动装罐单元、打孔单元、自动盖内盖单元、自动盖外盖单元以及自动码垛单元;所述后部分依次包括灭菌设备、制冷设备、养菌设备、开外盖设备、出菇培养设备、取内盖设备、挖培养罐内的基质设备。
进一步的,所述自动盖内盖单元包括一送盖机构、一用于传送待装罐的输送机构以及一位于所述输送机构上方的压盖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用于传送待装盖的轨道机构,所述轨道机构包括复数条两端分别与所述送盖机构与压盖机构连接的轨道槽以及至少一个位于每条所述轨道槽上方的传动滚轮,所述传动滚轮与每条轨道槽均垂直,且所述传动滚轮外侧对应每条轨道槽的位置均装设有至少一个可将待装盖拨到所述压盖机构上的拨盖毛刷。
由上述对本发明的描述可知,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本工艺自动化培养,规模化生产作业,自动化强度高,大大地节约了人工成本,生产效率高以及产量也高,而且培育的银耳品质稳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自动盖内盖单元的侧视图。
图3为本发明中自动盖内盖单元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的放大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中自动盖内盖单元的正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例一
银耳自动化培养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自动装罐,将银耳基质通过全自动装罐机将其装入培养罐里,并自动输出。
2)、自动打孔,将培养罐内的基质进行一次性打五个孔,并自动输出。
3)、动清洗培养罐罐口,通过输送机构将培养罐输送给清洗机,清洗机上的清洗刷子对培养罐罐口进行清洗刷干净。
4)、自动盖内盖,通过内盖机将培养罐的罐口进行自动盖内盖,并自动输出。
5)、自动盖外盖,通过外盖机将培养罐的罐口进行自动盖外盖,并自动输出。
6)、自动码垛,将培养罐通过码垛机进行自动码垛。
7)、灭菌处理,将培养罐送入灭菌房内,首先,灭菌房的温度控制在105度,时间控制在20分钟,使得培养罐处于缓慢适应环境;再次,将灭菌房的温度调到105度,时间控制在30分钟,使得培养罐处于缓慢适应环境;再次,将灭菌房的温度调到125度,时间控制在120分钟,使得培养罐处于灭菌的环境;最后,关掉灭菌房内的加热装置,让培养罐在灭菌房内闷2小时,使得培养罐处于缓慢适应外界环境,不容易受到外界空气的影响。
8)、制冷处理,将培养罐送入制冷房内,首先,将经过过滤处理后的外界空气进入制冷房,使得房内温度降到35度左右,其次,开始制冷,使得温度控制在18度,时间控制在12小时。
9)、接种处理,将培养罐进行接种。
10)、养菌处理,将培养罐送入养菌房内,前期,养菌房内的温度控制在26度,时间控制在7天,湿度值控制在50%RH,二氧化碳浓度控制在2000-4500mpp,该环境特别适合银耳该阶段的生长;中期,养菌房内的温度控制在23度,时间控制在8天,湿度值控制在50%RH,二氧化碳浓度控制在2000mpp,降低银耳料芯的温度,使得银耳料芯的温度保持在26-28度,防止银耳料芯的温度升高而导致菌丝烧掉;后期,养菌房内的温度控制在21度,时间控制在12天,湿度值控制在50%RH,二氧化碳浓度控制在2000mp,确保银耳料芯的温度保持在26-28度。%RH,上述湿度值单位中的RH相对湿度的英文名称:Relativehumidity它是用露点温度来定义的。
11)、开外盖处理。
12)、出菇管理。
13)、采收菇。
14)、取出培养罐上的内盖。
15)、挖出培养罐内的基质。
16)、将培养罐送给第一步骤中的全自动装罐机进行装罐。
参照附图1。银耳自动化培养***,包括前部分1’和后部分2’,该前部分1’包括用于自动输送培养罐的输送线10’,该输送线10’上依次装设有自动装罐单元11’、打孔单元12’、自动盖内盖单元13’、自动盖外盖单元14’以及自动码垛单元;所述后部分2’依次包括灭菌设备20’、制冷设备21’、养菌设备22’、开外盖设备23’、出菇培养设备24’、取内盖设备25’、挖培养罐内的基质设备26’。本***自动化培养,大大地节约了人工成本,生产效率高以及产量也高,而且培育的银耳品质稳定。
参照图2、图3、图4和图5。所述自动盖内盖单元13’包括一送盖机构1、一用于传送待装罐5的输送机构2、一位于输送机构2上方的压盖机构3以及一用于传送待装盖6的轨道机构4。其中,轨道机构4包括四条两端分别与送盖机构1与压盖机构3连接的轨道槽41以及两个位于每条轨道槽41上方的传动滚轮42。传动滚轮42与每条轨道槽41均垂直,且其外侧对应每条轨道槽41的位置均装设有至少一个可将待装盖拨到压盖机构3上的拨盖毛刷43。另外,轨道槽41的数量并不限定为四个,也可为两个、三个、五个、六个甚至更多;传动滚轮42的数量并不限定为两个,也可为一个、三个、四个甚至更多。通过设置多条轨道槽41以及装设有拨盖毛刷43的传动滚轮42,使得多个待装盖6能分别通过多个轨道槽41进入压盖机构3同时进行作业,并且拨盖毛刷43还能加快待装盖6在轨道槽41上的传输速度,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参照图2、图3、图4和图5。轨道槽41可设为弧形轨道槽,且该弧形轨道槽水平位置高的一端与送盖机构1连接、水平位置低的一端与压盖机构3连接。通过设置成弧形轨道槽,可以最大限度地在保证待装盖6能通过重力在轨道槽41上传输的前提下提高单个轨道槽上待装盖的数量,防止轨道槽上的本应连续排列的待装盖出现断层,影响工作效率。
参照图2、图3、图4和图5。每条轨道槽41靠近压盖机构3的一端均装设有一用于供待装盖6下落到输送机构2上的托盖开闭架44。压盖机构3包括复数个可将待装盖压入待装罐内的压盖气缸31,每个压盖气缸31均对应装设在一托盖开闭架44的正上方,且每个压盖气缸31均与位于其下方的托盖开闭架44通过电路连锁同步动作。在托盖开闭架44打开,待装盖6落下的同时,压盖气缸31能同步下压,将待装盖6压入输送机构2上的待装罐5内,而且压盖气缸31不仅具有对待装盖6提供压力的作用,还具有对待装盖6的导向作用,使待装盖准确地压入待装罐5内。
参照图2、图3、图4和图5。输送机构2包括一机架21、两个平行并分别装设于该机架21左右两侧的导向杆22、一主动辊23、一从动辊24以及一输料筐25。其中,主动辊23与从动辊24分别装设于机架21的前后两端,且该主动辊23与从动辊24通过复数个链条传送带26传动连接;输料筐25位于复数个链条传送带26上,且该输料筐25上正对每条轨道槽41的位置均相同地等间距布置有四个待装罐5,但不局限于四个,也可根据输料筐25的尺寸布置两个、三个、五个、六个等等。如此使得多个压盖气缸31能同时对多个待装罐5进行作业,并在输料筐25前进一段距离后,多个压盖气缸31能继续对输料筐25上已作业后的多个产品后方的多个待装罐5进行压盖作业,如此连续作业,能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参照图2、图3、图4和图5。主动辊23与从动辊24之间沿着链条传送带26传送的方向等间距装设有四个定位阻挡器7,定位阻挡器7的数量可根据输料筐25的具体尺寸进行变动,并不局限于四个,也可为两个、三个、五个、六个等等。相邻两个定位阻挡器7同一侧之间的距离与在链条传送带26传送方向上的相邻两个待装罐5同一侧之间的距离一致,且每个托盖开闭架44均在输料筐25与定位阻挡器7接触时正对一待装罐。当输料筐25与一定位阻挡器7接触时,主动辊23与传送滚轮42均停止运行,同时托盖开闭架44打开,压盖气缸31下压,将待装盖6压入待装罐5内,之后压盖气缸31上升回到起始位置,托盖开闭架闭合,主动辊23与传送滚轮42继续运行,待输料筐25与下一个定位阻挡器接触时再重复上述动作,直至输料筐25经过所有的定位阻挡器7后。通过设置多个定位阻挡器7,使得输料筐25在接触到定位阻挡器7时,链条传送带26停止运行,并且托盖开闭架44与压盖气缸31同步动作,通过对相邻定位阻挡器7之间距离以及相邻待装罐5之间距离的相应设置,使得压盖气缸31每一次下压都能精确地将待装盖6压入待装罐5内。
参照图2、图3和图5。本发明还包括一选盖机构8,该选盖机构8包括一垂直布置的选盖传送带81以及一用于将待装盖5传送到选盖传送带81上的储盖斗82,储盖斗82装设于选盖传送带81的下侧。通过设置选盖传送带81,使得储盖斗82中的待装盖都能以正确的方向通过选盖传送带81传送到送盖机构1内。
参照图2、图3和图5。送盖机构1包括两个用于导出选盖传送带81上待装盖6的第一出盖导槽11以及一用于将该第一出盖导槽11内的待装盖传送到所述轨道机构上的第二出盖导槽12。其中,两个第一出盖导槽11分别装设于选盖传送带81上部的两侧;第二出盖导槽12可竖直设置,其进盖端位于上端,出盖端位于下端,并且进盖端与两个第一出盖导槽11均连接、出盖端与轨道机构4连接。通过将第二出盖导槽12竖直设置,能使得第一出盖导槽11内的待装盖6更容易地进入第二出盖导槽12进行传送。另外,第二出盖导槽12上装设有一用于使该第二出盖导槽12振动的激振器。通过设置一激振器,使得第二出盖导槽12能不断进行振动,同时使得第二出盖导槽12内的待装盖6不断进行振动,防止出现相邻两个待装盖6卡在轨道槽41的槽口而无法进入轨道槽41内传送的情况,影响工作效率。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的实施方式和实施例一的实施方式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
1)、灭菌处理,将培养罐送入灭菌房内,首先,灭菌房的温度控制在105度,时间控制在20分钟;再次,将灭菌房的温度调到110度,时间控制在30分钟;再次,将灭菌房的温度调到125度,时间控制在150分钟;最后,关掉灭菌房内的加热装置,让培养罐在灭菌房内闷2小时。
2)、制冷处理,将培养罐送入制冷房内,首先,将经过过滤处理后的外界空气进入制冷房,使得房内温度降到35度左右,其次,开始制冷,使得温度控制在20度,时间控制在12小时。
3)、养菌处理,将培养罐送入养菌房内,前期,养菌房内的温度控制在27度,时间控制在8天,湿度值控制在60%RH,二氧化碳浓度控制在3000mpp;中期,养菌房内的温度控制在24度,时间控制在10天,湿度值控制在65%RH,二氧化碳浓度控制在3000mpp;后期,养菌房内的温度控制在21.5度,时间控制在16天,湿度值控制在60%RH,二氧化碳浓度控制在3500mp。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的实施方式和实施例一的实施方式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
1)、灭菌处理,将培养罐送入灭菌房内,首先,灭菌房的温度控制在105度,时间控制在20分钟;再次,将灭菌房的温度调到115度,时间控制在30分钟;再次,将灭菌房的温度调到125度,时间控制在180分钟;最后,关掉灭菌房内的加热装置,让培养罐在灭菌房内闷2小时。
2)、制冷处理,将培养罐送入制冷房内,首先,将经过过滤处理后的外界空气进入制冷房,使得房内温度降到35度左右,其次,开始制冷,使得温度控制在22度,时间控制在12小时。
3)、养菌处理,将培养罐送入养菌房内,前期,养菌房内的温度控制在28度,时间控制在8天,湿度值控制在75%RH,二氧化碳浓度控制在4500mpp;中期,养菌房内的温度控制在25度,时间控制在12天,湿度值控制在75%RH,二氧化碳浓度控制在4500mpp;后期,养菌房内的温度控制在22度,时间控制在18天,湿度值控制在75%RH,二氧化碳浓度控制在4500mp。
上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设计构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此构思对本发明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应属于侵犯本发明保护范围的行为。

Claims (8)

1.银耳自动化培养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自动装罐,银耳基质通过全自动装罐机将其装入培养罐里,并将培养罐自动输出;
2)、自动打孔,将培养罐内的基质进行一次性打若干个孔,并将培养罐自动输出;
3)、自动盖内盖,通过内盖机将培养罐的罐口进行自动盖内盖,并将培养罐自动输出;
4)、自动盖外盖,通过外盖机将培养罐的罐口进行自动盖外盖,并将培养罐自动输出;
5)、自动码垛,将培养罐通过码垛机进行自动码垛,然后送入后序工序;
6)、后序工序,培养罐依次经过灭菌处理、制冷处理、养菌处理、开外盖处理、出菇培养、取内盖处理、挖培养罐内基质处理;
7)、将培养罐送给第一步骤中的全自动装罐机进行装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银耳自动化培养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步骤3)自动盖内盖之前,还要进行一步骤为,自动清洗培养罐罐口,通过输送机构将培养罐输送给清洗机,清洗机上的清洗刷子对培养罐罐口进行清洗刷干净。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银耳自动化培养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自动打孔,将培养罐内的基质进行一次性打五个孔,并将培养罐自动输出。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银耳自动化培养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步骤6)中灭菌处理为:首先,灭菌房的温度控制在105度,时间控制在20分钟;其次,将灭菌房的温度调到105度-115度,时间控制在30分钟;再次,将灭菌房的温度调到125度,时间控制在120分钟-180分钟;最后,关掉灭菌房内的加热装置,让培养罐在灭菌房内闷2小时。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银耳自动化培养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步骤6)中制冷处理为:将培养罐送入制冷房内,首先,将经过过滤处理后的外界空气进入制冷房,使得房内温度降到35度左右,其次,开始制冷,使得温度控制在18-22度,时间控制在12小时。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银耳自动化培养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步骤6)中养菌处理为:将培养罐送入养菌房内,前期,养菌房内的温度控制在26度-28度,时间控制在7天-8天,湿度值控制在50-75%RH,二氧化碳浓度控制在2000-4500mpp;中期,养菌房内的温度控制在23度-25度,时间控制在8天-12天,湿度值控制在50-75%RH,二氧化碳浓度控制在2000-4500mpp;后期,养菌房内的温度控制在21度-22度,时间控制在12天-18天,湿度值控制在50-75%RH,二氧化碳浓度控制在2000-4500mp。
7.银耳自动化培养***,其特征在于:包括前部分和后部分,该前部分包括用于自动输送培养罐的输送线,该输送线上依次装设有自动装罐单元、打孔单元、自动盖内盖单元、自动盖外盖单元以及以及自动码垛单元;所述后部分依次包括灭菌设备、制冷设备、养菌设备、开外盖设备、出菇培养设备、取内盖设备、挖培养罐内的基质设备。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银耳自动化培养***,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盖内盖单元包括一送盖机构、一用于传送待装罐的输送机构以及一位于所述输送机构上方的压盖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用于传送待装盖的轨道机构,所述轨道机构包括复数条两端分别与所述送盖机构与压盖机构连接的轨道槽以及至少一个位于每条所述轨道槽上方的传动滚轮,所述传动滚轮与每条轨道槽均垂直,且所述传动滚轮外侧对应每条轨道槽的位置均装设有至少一个可将待装盖拨到所述压盖机构上的拨盖毛刷。
CN201510703302.XA 2015-10-27 2015-10-27 银耳自动化培养工艺以及*** Active CN10523034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703302.XA CN105230343B (zh) 2015-10-27 2015-10-27 银耳自动化培养工艺以及***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703302.XA CN105230343B (zh) 2015-10-27 2015-10-27 银耳自动化培养工艺以及***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230343A true CN105230343A (zh) 2016-01-13
CN105230343B CN105230343B (zh) 2018-01-19

Family

ID=550284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703302.XA Active CN105230343B (zh) 2015-10-27 2015-10-27 银耳自动化培养工艺以及***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230343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46173A (zh) * 2016-03-01 2016-07-13 中船重工河北清洗机有限公司 一种冬虫夏草智能化培育生产方法及装置
CN106831188A (zh) * 2017-03-20 2017-06-13 福建省祥云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优质银耳的栽培基质及其制备方法
CN106831062A (zh) * 2017-03-20 2017-06-13 福建省祥云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提升银耳品质的栽培基质及其制备方法
CN106946606A (zh) * 2017-03-20 2017-07-14 福建省祥云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增强银耳保健功效的栽培基质及其制备方法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20709A (zh) * 2003-01-28 2004-08-18 上海丰科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蟹味菇原种生产方法
CN102037858A (zh) * 2010-09-29 2011-05-04 江苏江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豆秸秆工厂化栽培金针菇的方法
KR101068821B1 (ko) * 2011-05-02 2011-10-04 디엠에스코리아(주) 버섯재배용 재배병 마개닫기장치
CN103109678A (zh) * 2013-02-06 2013-05-22 辽宁天赢蔬菜有限公司 白色金针菇原种的生产方法
CN103141303A (zh) * 2012-04-18 2013-06-12 金英爱 蘑菇栽培瓶加盖装置
KR200468683Y1 (ko) * 2011-12-19 2013-09-03 아시아 유니버시티 흰목이 재배 병
CN103503694A (zh) * 2013-10-15 2014-01-15 北京格瑞拓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棕色金针菇的栽培方法
CN104225636A (zh) * 2014-09-28 2014-12-24 天津农学院 一种食用菌培养料的程序升温灭菌方法
CN104641940A (zh) * 2015-03-10 2015-05-27 四川天科生态农业有限公司 银耳工厂化周年栽培新方法
CN104823706A (zh) * 2015-04-22 2015-08-12 吴中区胥口精益生物医药研究所 一种金针菇工厂化栽培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20709A (zh) * 2003-01-28 2004-08-18 上海丰科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蟹味菇原种生产方法
CN102037858A (zh) * 2010-09-29 2011-05-04 江苏江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豆秸秆工厂化栽培金针菇的方法
KR101068821B1 (ko) * 2011-05-02 2011-10-04 디엠에스코리아(주) 버섯재배용 재배병 마개닫기장치
KR200468683Y1 (ko) * 2011-12-19 2013-09-03 아시아 유니버시티 흰목이 재배 병
CN103141303A (zh) * 2012-04-18 2013-06-12 金英爱 蘑菇栽培瓶加盖装置
CN103109678A (zh) * 2013-02-06 2013-05-22 辽宁天赢蔬菜有限公司 白色金针菇原种的生产方法
CN103503694A (zh) * 2013-10-15 2014-01-15 北京格瑞拓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棕色金针菇的栽培方法
CN104225636A (zh) * 2014-09-28 2014-12-24 天津农学院 一种食用菌培养料的程序升温灭菌方法
CN104641940A (zh) * 2015-03-10 2015-05-27 四川天科生态农业有限公司 银耳工厂化周年栽培新方法
CN104823706A (zh) * 2015-04-22 2015-08-12 吴中区胥口精益生物医药研究所 一种金针菇工厂化栽培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丁湖广: "银耳瓶栽技术", 《新疆农业科学》 *
蔡津生等: "《中国食药用菌工程学》", 31 January 2015,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46173A (zh) * 2016-03-01 2016-07-13 中船重工河北清洗机有限公司 一种冬虫夏草智能化培育生产方法及装置
CN106831188A (zh) * 2017-03-20 2017-06-13 福建省祥云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优质银耳的栽培基质及其制备方法
CN106831062A (zh) * 2017-03-20 2017-06-13 福建省祥云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提升银耳品质的栽培基质及其制备方法
CN106946606A (zh) * 2017-03-20 2017-07-14 福建省祥云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增强银耳保健功效的栽培基质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230343B (zh) 2018-01-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230343A (zh) 银耳自动化培养工艺以及***
CN103548564B (zh) 一种香菇的工厂化生产方法
CN105052757B (zh) 一种小型家用生态养殖方法
CN103283492B (zh) 一种栽培银耳的方法
CN102084786A (zh) 自动化蔬菜种植与加工方法
CN102273378A (zh) 一种海鲜菇的瓶栽方法
CN108934793A (zh) 一种能够保证金针菇品质的金针菇采收装置及方法
CN208836710U (zh) 金针菇大批量采收装置
CN104956824A (zh) 可降解纸钵苗移栽机分割取苗装置
CN102197762A (zh) 一种平菇的生产方法
CN105133888A (zh) 一种多元生态养殖***及方法
CN105075642A (zh) 一种农业生态养殖***及方法
CN104115675B (zh) 一种工厂化瓶栽杏鲍菇育菇的方法
CN105379556A (zh) 一种采用温控式出菇管理技术的杏鲍菇工厂化栽培方法
CN208509766U (zh) 一种香菇袋料栽培的出菇生产线
CN109156192A (zh) 一种嫁接苗机械嫁接装置及其嫁接方法
CN202759844U (zh) 瓶栽食用菌的快速采收装置
CN104255290A (zh) 一种茶树菇的工厂化栽培方法
CN209314474U (zh) 一种瓶栽食用菌瓶盖脱除及搔菌***
CN208891358U (zh) 一种食用菌瓶成品菌菇栽采摘用龙门采收机
CN109328884A (zh) 集瓶盖清理、搔菌和补水于一体的瓶栽食用菌生产***
CN103004458A (zh) 杏鲍菇的栽培方法
CN105309092A (zh) 叶菜类智能规模化移栽种植的方法
CN208836708U (zh) 金针菇工厂化采收及菌渣回收***
CN109005816A (zh) 一种隧道式蔬菜智能种植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Lei Deci

Inventor after: Huang Yongyun

Inventor after: Chen Xiangzhen

Inventor after: Huang Xuanyun

Inventor after: Yang Bin

Inventor after: Luo Jingtong

Inventor after: Chen Gaoshan

Inventor before: Lei Deci

Inventor before: Huang Yongyun

Inventor before: Chen Xiangzhen

Inventor before: Huang Tuanyun

Inventor before: Yang Bin

Inventor before: Luo Jingtong

Inventor before: Chen Gaosh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