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163979A - 头枕支承构造 - Google Patents

头枕支承构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163979A
CN105163979A CN201480024868.3A CN201480024868A CN105163979A CN 105163979 A CN105163979 A CN 105163979A CN 201480024868 A CN201480024868 A CN 201480024868A CN 105163979 A CN105163979 A CN 10516397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drest
seat
spring
support
supporting constru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24868.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163979B (zh
Inventor
高桥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ta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yota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ta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Toyota Moto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51639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16397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16397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163979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80Head-rests
    • B60N2/806Head-rests movable or adjustable
    • B60N2/838Tiltab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80Head-res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80Head-rests
    • B60N2/806Head-rests movable or adjustable
    • B60N2/809Head-rests movable or adjustable vertically slidab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80Head-rests
    • B60N2/897Head-rests with sleeves located in the back-rest for guiding the rods of the head-res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205/00General mechanical or structural details
    • B60N2205/20Measures for elimination or compensation of play or backlash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 Chair Legs, Seat Parts, And Backres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头枕支承构造包括在座椅上下方向配置在互不相同的位置的下侧弹簧(53)及上侧弹簧(54),通过各弹簧(53、54)将头枕撑杆(21)弹性支承。在随着头枕的摆动而在前后方向变位的止动部(55)抵接于支撑支架(30)时,头枕的进一步的摆动被限制。在座椅上下方向从止动部(55)比较地远离地配置的上侧弹簧(54)的刚性比配置在止动部(55)附近的下侧弹簧(53)的刚性高。

Description

头枕支承构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将头枕弹性支承于座椅靠背的头枕支承构造。
背景技术
以实现车辆的燃料消耗量的降低为目的,发动机的怠速时的发动机转速的低速化得到了发展。其结果是,怠速时的发动机振动的频率域变得包含车辆用座椅的共振频率,导致了驾驶性的下降。因此,正在推进如下座椅的开发:在激振力传递到座椅时,通过使头枕对于座椅靠背相对地在前后方向摆动,从而使座椅的前后方向上的振动衰减。
专利文献1公开了将头枕弹性支承于座椅靠背的头枕支承构造的一个例子。如图10所示,该支承构造包括:支架100,其设置于座椅靠背;及筒状的支承部件120,其支承从头枕110突出的头枕撑杆111。该支承部件120由在座椅上下方向互不相同的2个位置配置的弹簧130、140弹性支承于支架100。而且,由头枕支承构造弹性支承于座椅靠背的头枕110作为动态减震器的质量***而发挥功能,头枕支承构造的各弹簧130、140作为动态减震器的弹簧***而发挥功能。
当激振力传递到具有这样的头枕支承构造的座椅时,支承部件120以座椅上下方向的两弹簧130、140之间的倾动中心为中心而倾动。而且,由于这样的支承部件120的倾动,从而通过头枕撑杆111支承于该支承部件120的头枕110对于座椅靠背相对地在前后方向摆动,使座椅的振动衰减。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实开昭61-149552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欲解决的技术问题
然而,头枕撑杆111、支承部件120及支架100这些各种零件的大小、形状会在公差的范围内有偏差。另外,在装配这样的各种零件时会产生装配误差。因此,因头枕支承构造的个体差使得允许支承部件120的倾动的范围的幅度会变化,允许头枕110向前后方向的摆动的范围的幅度会有偏差。其结果是,动态减震器所带来的振动的衰减特性会有偏差。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头枕支承构造,通过抑制头枕相对于座椅靠背的前后方向上的摆动的范围的幅度的偏差,从而能够抑制座椅所发生的振动的衰减特性的偏差。
用于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
用于解决上述问题的头枕支承构造将头枕以能够在前后方向摆动的方式支承于座椅靠背。该支承构造包括:支架,其设置于座椅靠背;第1弹簧及第2弹簧,其在座椅上下方向的互不相同的2个位置,将从头枕突出的头枕撑杆对于支架弹性支承;及止动部,其是随着头枕的摆动而在前后方向变位的止动部,在抵接于支架时限制该头枕的进一步的摆动。而且,在该支承构造中,第1弹簧在座椅上下方向、与第2弹簧相比较从止动部更大地远离地配置,第1弹簧的刚性比第2弹簧的刚性高。
在上述构成中,支架允许在止动部未抵接于该支架的范围内的、头枕向前后方向的摆动。而且,在头枕在前后方向摆动的情况下,从头枕突出的头枕撑杆以预定的倾动中心为中心相对于座椅靠背倾动。此外,将允许头枕向前后方向的摆动的范围称作“摆动范围”,将允许头枕撑杆相对于座椅靠背的倾动的范围称作“倾动范围”。
在上述头枕支承构造中,刚性比第2弹簧的刚性高的第1弹簧在座椅上下方向与第2弹簧相比较设置在从止动部更大地远离的位置。由此,与两弹簧的刚性同等的情况相比较,上述倾动中心被设定在从止动部更大地远离的位置。在此情况下,如果使头枕的摆动范围的幅度同等,与两弹簧的刚性同等的情况相比较,头枕撑杆的倾动范围扩大了允许止动部向前后方向的变位的范围增大的量。因此,即使因头枕撑杆及构成头枕支承构造的各种零件的大小、形状的误差及各种零件的装配误差等而使倾动范围的幅度发生了变化,也能够将头枕的摆动范围的幅度的变化量相对于该倾动范围的幅度的变化量的比率抑制得较小。即,摆动范围的幅度难以变化。因此,能够抑制头枕的摆动范围的幅度的偏差,能够抑制发生在座椅的振动的衰减特性的偏差。
此外,也可以是,上述头枕支承构造包括支承部件,该支承部件具有在内部插通有头枕撑杆的筒状部,并对插通在该筒状部内的头枕撑杆进行支承。在此情况下,止动部设置于支承部件,支架被构成为通过支承部件来弹性支承头枕撑杆。第1弹簧根据支承部件相对于支架的变位而伸缩。因此,在支承部件与头枕撑杆一起倾动的情况下,第1弹簧伸缩。
不过,也可以是,将止动部在座椅上下方向、与各弹簧相比较设置在从头枕更大地远离的位置。在此情况下,刚性较高的第1弹簧在座椅上下方向配置在头枕附近,刚性比第1弹簧的刚性低的第2弹簧在座椅上下方向从头枕远离地配置。因此,头枕撑杆以设定在与两弹簧之间的中心相比较更靠近头枕处的倾动中心为中心倾动。根据该构成,与两弹簧的刚性同等的情况相比较,即使头枕撑杆的末端的初始位置偏移到前方或后方,头枕向前后方向的摆动范围的幅度也难以变化。因此,能够抑制发生在座椅的振动的衰减特性的偏差。此外,此处所说的“头枕撑杆的末端的初始位置”是头枕未受力时的头枕撑杆的末端的前后方向位置。
另外,用于解决上述问题的头枕支承构造将头枕以能够在前后方向摆动的方式支承于座椅靠背。该支承构造包括:支架,其设置于座椅靠背;第1弹簧及第2弹簧,其在座椅上下方向的互不相同的2个位置,将从头枕突出的头枕撑杆对于支架弹性支承;及止动部,其是随着头枕的摆动而在前后方向变位的止动部,在抵接于支架时限制该头枕的进一步的摆动。而且,该支承构造被构成为:随着头枕向前后方向的摆动而使头枕撑杆相对于支架在倾动中心的周围倾动,并且,将该倾动中心在座椅上下方向、与第1及第2弹簧之间的中心相比较设定在从止动部更大地远离的位置。
根据上述构成,上述倾动中心在座椅上下方向设定在从止动部比较大地远离的位置。在此情况下,当头枕的摆动范围的幅度同等时,与两弹簧的刚性同等的情况相比较,头枕撑杆的倾动范围扩大了允许止动部向前后方向的变位的范围增大的量。因此,即使因头枕撑杆及构成头枕支承构造的各种零件的大小、形状的误差及各种零件的装配误差等而使倾动范围的幅度发生了变化,也能够将相对于该变化量的头枕的摆动范围的幅度的变化量的比率抑制得较小。即,摆动范围的幅度难以变化。因此,能够抑制头枕的摆动范围的幅度的偏差,能够抑制发生在座椅的振动的衰减特性的偏差。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头枕支承构造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在第1实施方式的头枕支承构造中示出头枕支撑件及其周边的侧部剖面构造的剖视图。
图3是示出头枕变位到座椅前方时的头枕支撑件及其周边的侧部剖面构造的剖视图。
图4是示出头枕的变位与该变位所需要的载荷的关系的图表。
图5(a)是示出在第1实施方式的头枕支承构造中头枕变位到座椅前方的状态的示意图,(b)是示出在比较例的头枕支承构造中头枕变位到座椅前方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6(a)是示出在第1实施方式的头枕支承构造中头枕撑杆的末端的初始位置偏移到座椅后方的状态的示意图,(b)是示出在比较例的头枕支承构造中头枕撑杆的末端的初始位置偏移到座椅后方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7是示出在第2实施方式的头枕支承构造中头枕支撑件及其周边的侧部剖面构造的剖视图。
图8是示出在其他实施方式的头枕支承构造中头枕支撑件及其周边的侧部剖面构造的剖视图。
图9是示出在其他实施方式的头枕支承构造中头枕变位到座椅前方时的头枕支撑件及其周边的侧部剖面构造的剖视图。
图10是示出在以往的头枕支承构造中头枕支撑件及其周边的侧部剖面构造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座椅靠背、20…头枕、21…头枕撑杆、30…支撑支架、40…作为支承部件的头枕支撑件、41…筒状部、53、53A…作为第2弹簧的下侧弹簧、53B…作为第1弹簧的下侧弹簧、54、54A…作为第1弹簧的上侧弹簧、54B…作为第2弹簧的上侧弹簧、55、55A…止动部、A…倾动中心。
具体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以下,按照图1~图6说明将搭载于车辆的座椅的头枕支承构造具体化的第1实施方式。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相对于头枕,将就座于座椅的人的头部所在的一侧作为“前侧”,将其相反侧作为“后侧”。另外,将座椅靠背和头枕并列的方向作为“座椅上下方向”。
图1示出了将头枕20弹性支承于座椅的座椅靠背10的头枕支承构造。如图1所示,头枕20包括构成棒状的一对头枕撑杆21。而且,这些头枕撑杆21在座椅宽度方向并列地配置,并具有从头枕20朝向座椅靠背10突出的末端部分22。
头枕支承构造包括:一对支撑支架30,其由金属形成为四边形筒状;及一对头枕支撑件40,其由合成树脂形成。两个支撑支架30在座椅宽度方向隔开间隔地配置,通过焊接或热粘接等固定在座椅靠背框架11的上部。
如图1及图2所示,头枕支撑件40以从支撑支架30的上部开口插通到支撑支架30的内部的状态被该支撑支架30支承。这样的头枕支撑件40构成有底大致筒状,头枕撑杆21的末端部分22从头枕支撑件40的筒状部41的上部开口411插通到头枕支撑件40的筒状部41。而且,头枕支撑件40通过插通在筒状部41内的头枕撑杆21的末端部分22来支承头枕20。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头枕支承构造中,头枕支撑件40作为“支承部件”而发挥作用。
在头枕支撑件40的筒状部41的外侧面42、与支撑支架30的内侧面31之间,设置有用于允许头枕支撑件40向座椅前后方向的变位(倾动)的间隙SP。而且,在头枕支撑件40的下部前侧,设置有将支撑支架30的内侧面31与头枕支撑件40的筒状部41的外侧面42之间的间隙填充的第1突条51。另外,在头枕支撑件40的上部后侧,设置有将支撑支架30的内侧面31与头枕支撑件40的筒状部41的外侧面42之间的间隙填充的第2突条52。各突条51、52由与头枕支撑件40相同的合成树脂形成。此外,各突条51、52也可以与头枕支撑件40一体成形,也可以在相互独立地形成之后通过粘接等固定到头枕支撑件40。
另外,在隔着头枕撑杆21的末端部分22成为第1突条51的相反侧的支撑支架30的下部后侧,设置有使支撑支架30的内外连通的第1连通窗32。同样,在隔着头枕撑杆21的末端部分22成为第2突条52的相反侧的支撑支架30的上部前侧,设置有使支撑支架30的内外连通的第2连通窗33。
另外,头枕支撑件40对在座椅上下方向配置于互不相同的位置的下侧弹簧53及上侧弹簧54进行支承。各弹簧53、54是金属制的板簧。下侧弹簧53的下端由构成大致筒状的头枕支撑件40的下部的底壁43支承,下侧弹簧53从底壁43向斜上后方延伸。这样的下侧弹簧53中的从第1连通窗32向座椅后方突出的部分抵接于支撑支架30的下部后侧的内侧面31。而且,下侧弹簧53对支撑支架30施加使头枕支撑件40的筒状部41的下部后侧的外侧面42与支撑支架30的下部后侧的内侧面31的间隙增大的方向的作用力。即,下侧弹簧53根据头枕支撑件40的筒状部41的下部后侧的外侧面42与支撑支架30的下部后侧的内侧面31的间隙的宽度来伸缩(弹性变形)。
上侧弹簧54是将下端作为固定端并且将上端作为自由端的悬臂弹簧,配置在第2连通窗33内。该上侧弹簧54的一部分从第2连通窗33向前方突出。这样的上侧弹簧54中的从第2连通窗33向前方突出的部分抵接于支撑支架30的上部前侧的内侧面31。而且,上侧弹簧54对支撑支架30施加使头枕支撑件40的筒状部41的上部前侧的外侧面42与支撑支架30的上部前侧的内侧面31的间隙增大的方向的作用力。即,上侧弹簧54根据头枕支撑件40的筒状部41的上部前侧的外侧面42与支撑支架30的上部前侧的内侧面31的间隙的宽度来伸缩(弹性变形)。
在激振力传递到座椅的情况下,如图2及图3所示,头枕撑杆21相对于支撑支架30以座椅上下方向的两弹簧53、54之间的倾动中心A为中心倾动,从而头枕20在座椅前后方向摆动。其结果是,座椅的振动被衰减。即,两弹簧53、54作为动态减震器的弹簧***而发挥作用,头枕20作为动态减震器的质量***而发挥作用。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头枕支承构造中,上侧弹簧54的刚性比下侧弹簧53的刚性高,上侧弹簧54相当于“第1弹簧”,下侧弹簧53相当于“第2弹簧”。因此,头枕撑杆21相对于支撑支架30的倾动中心A与座椅上下方向的上侧弹簧54与下侧弹簧53之间的中心位置B(换言之,上侧弹簧54抵接于支撑支架30的位置与下侧弹簧53抵接于支撑支架30的位置之间的中心位置B)相比,位于座椅上方。因此,从上侧弹簧54抵接于头枕撑杆21的位置到倾动中心A的长度La比从下侧弹簧53抵接于头枕支撑件40的位置到倾动中心A的长度Lb短。
在头枕撑杆21以上述倾动中心A为中心倾动的情况下,支承头枕撑杆21的头枕支撑件40也伴随头枕撑杆21的倾动而倾动。例如,在头枕撑杆21以头枕20向座椅前方变位的方式倾动的情况下,头枕支撑件40的上端向座椅前方移动,并且,头枕支撑件40的下端向座椅后方移动。另一方面,在头枕撑杆21以头枕20向座椅后方变位的方式倾动的情况下,头枕支撑件40的上端向座椅后方移动,头枕支撑件40的下端向座椅前方移动。
当头枕支撑件40的上端向座椅前方移动并且头枕支撑件40的下端向座椅后方移动时,设置在头枕支撑件40的下部后侧的止动部55抵接于支撑支架30的下部后侧的内侧面31。在此情况下,利用止动部55与支撑支架30的抵接,限制头枕支撑件40的进一步的变位、即头枕20向座椅前方的进一步的变位。将没有力传递到头枕20时的头枕20的前后方向的位置作为“初始位置”,将止动部55抵接于支撑支架30时的头枕20的前后方向的位置作为“最大变位位置”。在此情况下,从头枕20的初始位置到最大变位位置的范围成为“头枕20的摆动范围”。
即,在头枕支撑件40及头枕撑杆21倾动的情况下,头枕支撑件40或头枕撑杆21中的抵接于支撑支架30的部分作为止动部55而发挥作用。在这样的止动部55抵接于支撑支架30时,头枕20的进一步的摆动被限制。与下侧弹簧53相比较,上侧弹簧54在座椅上下方向从止动部55更大地远离地配置。换言之,与下侧弹簧53抵接于支撑支架30的位置相比较,上侧弹簧54抵接于支撑支架30的位置在座椅上下方向从止动部55更大地远离。
接下来,参照图4,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头枕支承构造的作用。
当头枕20向座椅前方变位时,与此相应头枕撑杆21倾动。于是,支承头枕撑杆21的末端部分22的支撑支架30与头枕撑杆21一起相对于支撑支架30倾动。因此,上侧弹簧54及下侧弹簧53对头枕支撑件40施加向与其倾动方向相反的方向作用的作用力。
这样在座椅上下方向配置在互不相同的位置的上侧弹簧54及下侧弹簧53伸缩(弹性变形),从而头枕撑杆21以比座椅前后方向的两弹簧53、54之间的中心位置B靠座椅上方的上述倾动中心A为中心,相对于支撑支架30倾动。此时,当头枕20向座椅前方的变位量达到某一程度式,即头枕20达到最大变位位置时,止动部55抵接于支撑支架30的下部后侧的内侧面31,头枕撑杆21的更大的倾动被限制。因此,在此之上的头枕20向座椅前方的变位通过头枕撑杆21等的弹性变形来进行。
另一方面,在从头枕20的初始位置起向座椅后方变位时,通过第1突条51向支撑支架30的下部前侧的内侧面31的抵接、及第2突条52向支撑支架30的上部后侧的内侧面31的抵接,从最初开始就限制头枕支撑件40相对于支撑支架30的倾动。因此,头枕20向座椅后方的变位从最初开始通过头枕撑杆21等的弹性变形来进行。
因此,头枕20的座椅前后方向的变位量与该变位所需要的载荷的关系如图4所示。
即,如图4所示,对于从变位量为“0(零)”的位置、即未受到外力时的头枕20的初始位置P0起向座椅前方的变位,设定有头枕20的支承刚性较小的区域。但是,对于从到达了最大变位位置P1以后的向座椅前方的变位、及从初始位置P0起向座椅后方的变位,头枕20的支承刚性较大。即,在具有本实施方式的头枕支承构造的座椅中,在止动部55未抵接于支撑支架30的内侧面31的范围中,允许头枕20相对于座椅靠背框架11向座椅前后方向的摆动(振动)。因此,在激振力从车身传递到座椅而座椅因该激振力而发生向前后方向的振动时,由于头枕20会在摆动范围内在前后方向摆动,从而座椅的振动被衰减。
但是,对于头枕20向座椅后方的变位,示出了较高的支承刚性,因此,在车辆被追尾时等,由头枕20可靠地承接就座于座椅的乘员的头部。
接下来,参照图5及图6说明将头枕20安装于座椅靠背10时的作用。此外,图5(a)及图6(a)示出了上侧弹簧54的刚性比下侧弹簧53的刚性高的本实施方式的头枕支承构造的简易模型,图5(b)及图6(b)示出了使上侧弹簧的刚性与下侧弹簧的刚性同等的情况下的比较例的头枕支承构造的简易模型。
如图5(a)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头枕支承构造中,上侧弹簧54的刚性比下侧弹簧53的刚性高,因此,头枕撑杆21的倾动中心A与座椅上下方向的两弹簧53、54之间的中心位置B相比位于座椅上方。与此相对,如图5(b)所示,在比较例的头枕支承构造中,上侧弹簧54的刚性与下侧弹簧53的刚性同等,因此,头枕撑杆21的倾动中心A与座椅上下方向的两弹簧53、54之间的中心位置B大致一致。
在本实施方式的头枕支承构造中,从头枕20到倾动中心A的长度L1与比较例的头枕支承构造的情况相比较短。另一方面,从倾动中心A到头枕撑杆21的末端23的长度L2与比较例的头枕支承构造的情况相比较长。其结果是,在头枕20向座椅前方只以预定的变位量ΔM变位的情况下,本实施方式的头枕支承构造中的头枕撑杆21的末端23向座椅后方的变位量ΔMa与比较例的头枕支承构造中的变位量ΔMb相比较大。因此,在将头枕20向座椅前后方向的摆动范围设定为预定的幅度的情况下,在本实施方式的头枕支承构造中,与比较例的支承构造的情况比较,设计了头枕支撑件40及支撑支架30的大小、形状,使得头枕撑杆21的末端23能够向座椅后方较大地变位。
但是,构成头枕支承构造的头枕支撑件40及支撑支架30、头枕撑杆21等各种零件的大小、形状在公差的范围内略有偏差。另外,在装配上述的各种零件来制造座椅的情况下,也可能产生一些装配误差。
此处,如图6(a)、(b)中以虚线所示,为在因上述的误差等而头枕撑杆21的末端23的初始位置向座椅后方偏移了预定量ΔM1的状态下,头枕20被头枕支承构造支承的构成。此外,此处所说的“头枕撑杆21的末端23的初始位置”是来自外部的力没有施加在头枕20时的头枕撑杆21的末端23的座椅前后方向的位置。在此情况下,头枕20的初始位置向座椅前方偏移变位量ΔM2。该变位量ΔM2如以下的关系式(式1)所示。
ΔM2=ΔM1×(L1/L2)···(式1)
在本实施方式的头枕支承构造中,与比较例的支承构造相比较,从头枕20到倾动中心A的长度L1较短,从上述倾动中心A到头枕撑杆21的末端23的长度L2较长。因此,头枕20的变位量ΔM2与比较例的支承构造的情况相比较小。因此,在将设计上的头枕20的座椅前后方向的摆动范围的幅度设为“Hb”时,本实施方式的头枕支承构造中的实际的摆动范围的幅度H(=Hb-ΔM2),与比较例的支承构造的情况相比较大。即,通过使上述倾动中心A从止动部55远离并接近头枕20,从而能够使头枕撑杆21的末端23的座椅前后方向的错位给头枕20的前后方向的摆动范围的幅度H带来的影响更小。
以上,根据上述构成及作用,能够获得以下所示的效果。
(1)在本实施方式的头枕支承构造中,使在座椅上下方向从止动部55比较大地远离地配置的上侧弹簧54的刚性比在座椅上下方向配置在止动部55附近的下侧弹簧53的刚性高。由此,与两弹簧53、54的刚性为相同程度的情况相比较,上述倾动中心A被设定在从止动部55更大地远离的位置。由此,即使头枕撑杆21的末端23的初始位置发生了变化,头枕20的摆动范围的幅度H也难以变化。因此,能够抑制头枕20的摆动范围的幅度H的偏差,能够抑制发生在座椅的振动的衰减特性的偏差。
(第2实施方式)
接下来,根据图7说明第2实施方式的头枕支承构造。在以下的说明中,主要对于与第1实施方式的头枕支承构造不同的部分进行说明,对于与第1实施方式的头枕支承构造相同的构成要素标注同一附图标记并省略重复说明。
如图7所示,在头枕支撑件40的下部后侧及下部前侧,分别设置有使头枕支撑件40的内外连通的第1连通窗32A。由构成大致筒状的头枕支撑件40的底壁43支承的下侧弹簧53A具有:第1施力部531,其从底壁43向斜上后方延伸;及第2施力部532,其从底壁43向斜上前方延伸。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头枕支承构造中,第1施力部531的刚性与第2施力部532的刚性同等。
第1施力部531的大部分位于设置在支撑支架30的下部后侧的第1连通窗32A内,这样的第1施力部531中的从第1连通窗32A向座椅后方突出的部分抵接于支撑支架30的下部后侧的内侧面31。而且,第1施力部531对支撑支架30施加使头枕支撑件40的筒状部41的下部后侧的外侧面42与支撑支架30的下部后侧的内侧面31的间隙增大的方向的作用力。
另外,第2施力部532的大部分位于设置在支撑支架30的下部前侧的第1连通窗32A内,这样的第2施力部532中的从第1连通窗32A向座椅前方突出的部分抵接于支撑支架30的下部前侧的内侧面31。而且,第2施力部532对支撑支架30施加使头枕支撑件40的筒状部41的下部前侧的外侧面42与支撑支架30的下部前侧的内侧面31的间隙增大的方向的作用力。
另外,在头枕支撑件40的上部前侧及上部后侧,分别设置有使支撑支架30的内外连通的第2连通窗33A。而且,在这些第2连通窗33A内,设置有对头枕撑杆21的末端部分22施力的上侧弹簧54A,上侧弹簧54A的一部分从第2连通窗33A向外侧突出。而且,上侧弹簧54A中的从第2连通窗33A向外侧突出的部分抵接于支撑支架30的内侧面31。即,位于座椅前方的上侧弹簧54A抵接于支撑支架30的上部前侧的内侧面31,对支撑支架30施加使头枕支撑件40的筒状部41的上部前侧的外侧面42与支撑支架30的上部前侧的内侧面31的间隙增大的方向的作用力。另外,位于座椅后方的上侧弹簧54A抵接于支撑支架30的上部后侧的内侧面31,对支撑支架30施加使头枕支撑件40的筒状部41的上部后侧的外侧面42与支撑支架30的上部后侧的内侧面31的间隙增大的方向的作用力。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头枕支承构造中,位于座椅前方的上侧弹簧54A的刚性与位于座椅后方的上侧弹簧54A的刚性同等。
而且,即使是上述那样的头枕支承构造,也通过使各上侧弹簧54A的刚性比第1及第2各施力部531、532的刚性高,从而与座椅上下方向的下侧弹簧53A与上侧弹簧54A的中心位置B相比较,能够将头枕撑杆21的倾动中心A设定在从止动部55更大地远离的位置。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头枕支承构造中,各上侧弹簧54A相当于“第1弹簧”,包括第1及第2各施力部531、532的下侧弹簧53A相当于“第2弹簧”。
在这样的头枕支承构造中,在头枕撑杆21及头枕支撑件40以头枕20向座椅前方变位的方式倾动的情况下,设置在头枕支撑件40的下部后侧的止动部55抵接于支撑支架30的下部后侧的内侧面31。由此,头枕20向座椅前方的进一步的变位被限制。相反,在头枕撑杆21及头枕支撑件40以头枕20向座椅后方变位的方式倾动的情况下,设置在头枕支撑件40的下部前侧的止动部55抵接于支撑支架30的下部前侧的内侧面31。由此,头枕20向座椅后方的进一步的变位被限制。即,从头枕支撑件40的下部后侧的止动部55抵接于支撑支架30时的头枕20的位置、到头枕支撑件40的下部前侧的止动部55抵接于支撑支架30时的头枕20的位置为“头枕20的摆动范围”。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头枕支承构造中,通过适当地设定各弹簧53A、54A的刚性,从而能够将能够衰减的振动的频率设定为与第1实施方式的头枕支承构造的情况相同程度。例如,优选使第1及第2各施力部531、532的刚性为第1实施方式的下侧弹簧53的刚性的一半左右,并使各上侧弹簧54A的刚性为第1实施方式的上侧弹簧54的刚性的一半左右。
通过这样构成,在本实施方式的头枕支承构造中,能够获得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头枕支承构造同等的效果。
此外,上述各实施方式也可以变更为以下的其他实施方式。
·在各实施方式中,如果能够将上述倾动中心A设定在比下侧弹簧53、53A与上侧弹簧54、54A之间的中心更靠座椅上方的位置,则也可以适当变更下侧弹簧53、53A及上侧弹簧54、54A的刚性。
·头枕支承构造也可以是用头枕支撑件40的上部来限制头枕20向前后方向的摆动的构成。即,也可以如图8及图9所示,在头枕支撑件40的上部前侧设置止动部55A,使配置在止动部55A附近的上侧弹簧54B的刚性比从止动部55A远离地配置的下侧弹簧53B的刚性低。在此情况下,能够将头枕撑杆21的倾动中心A与两弹簧53B,54B之间的中心位置B相比较,设定在从止动部55A更大地远离的位置、即从头枕20更大地远离的位置。因此,能够获得与上述各实施方式同等的效果。此外,在此情况下,下侧弹簧53B相当于“第1弹簧”,上侧弹簧54B相当于“第2弹簧”。
·弹簧如果是相对于头枕撑杆21的倾动而伸缩(弹性变形)的构成,则也可以是金属制的板簧以外的其他弹簧。例如,弹簧也可以是通过使头枕支撑件40的一部分弯曲而构成的弹簧,也可以是螺旋弹簧。
·头枕撑杆21如果是从头枕20突出的头枕撑杆,在不限于棒状,例如也可以如矩形板状等那样构成任意的形状。
·从头枕20突出的头枕撑杆21的数量如果能够将头枕20安装于座椅靠背10,则也可以是2个以外的任意数量(例如1个、3个)。

Claims (4)

1.一种头枕支承构造,其将头枕以能够在前后方向摆动的方式支承于座椅靠背,
所述头枕支承构造包括:
支架,其设置于所述座椅靠背;
第1弹簧及第2弹簧,其在座椅上下方向的互不相同的2个位置,将从所述头枕突出的头枕撑杆弹性支承于所述支架;及
止动部,其是随着所述头枕的摆动而在前后方向变位的止动部,在抵接于所述支架时限制该头枕的进一步的摆动,
所述第1弹簧在座椅上下方向、与所述第2弹簧相比较从所述止动部更大地远离地配置,
所述第1弹簧的刚性比所述第2弹簧的刚性高。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枕支承构造,
所述头枕支承构造包括支承部件,所述支承部件具有在内部插通有所述头枕撑杆的筒状部,并对插通在该筒状部内的该头枕撑杆进行支承,
所述止动部设置于所述支承部件,所述支架被构成为通过所述支承部件来弹性支承所述头枕撑杆,
所述第1弹簧根据所述支承部件相对于所述支架的变位而伸缩。
3.如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头枕支承构造,
所述止动部在座椅上下方向、与所述各弹簧相比较设置在从所述头枕更大地远离的位置。
4.一种头枕支承构造,其将头枕以能够在前后方向摆动的方式支承于座椅靠背,
所述头枕支承构造包括:
支架,其设置于所述座椅靠背;
第1弹簧及第2弹簧,其在座椅上下方向的互不相同的2个位置,将从所述头枕突出的头枕撑杆弹性支承于所述支架;及
止动部,其是随着所述头枕的摆动而在前后方向变位的止动部,在抵接于所述支架时限制该头枕的进一步的摆动,
所述头枕支承构造被构成为:随着所述头枕向前后方向的摆动而使所述头枕撑杆相对于所述支架在倾动中心的周围倾动,并且,将该倾动中心在座椅上下方向、与所述第1及第2弹簧之间的中心相比较设定在从所述止动部更大地远离的位置。
CN201480024868.3A 2013-05-08 2014-04-08 头枕支承构造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16397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098514 2013-05-08
JP2013-098514 2013-05-08
PCT/JP2014/060219 WO2014181628A1 (ja) 2013-05-08 2014-04-08 ヘッドレスト支持構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163979A true CN105163979A (zh) 2015-12-16
CN105163979B CN105163979B (zh) 2017-06-27

Family

ID=518671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24868.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163979B (zh) 2013-05-08 2014-04-08 头枕支承构造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884573B2 (zh)
EP (1) EP2995499B1 (zh)
JP (1) JP6041048B2 (zh)
CN (1) CN105163979B (zh)
WO (1) WO2014181628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428901A (zh) * 2020-11-09 2021-03-02 浙江零跑科技有限公司 高度可自动调节的座椅头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4007203A1 (ja) * 2012-07-02 2014-01-09 トヨタ自動車 株式会社 ヘッドレスト支持構造
WO2014181628A1 (ja) * 2013-05-08 2014-11-13 トヨタ自動車 株式会社 ヘッドレスト支持構造
JP6513967B2 (ja) * 2015-02-26 2019-05-15 日本発條株式会社 ヘッドレスト装置
KR102411223B1 (ko) 2016-09-20 2022-06-21 쿠라레 노리타케 덴탈 가부시키가이샤 지르코니아 조성물, 가소체 및 소결체 그리고 이들의 제조 방법, 그리고 적층체
US11273746B1 (en) * 2021-03-17 2022-03-15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Automotive seat headrest suppor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241221A (ja) * 1994-03-04 1995-09-19 Tachi S Co Ltd ヘッドレストの上下調節装置
US6074010A (en) * 1997-02-25 2000-06-13 Aisin Seiki Kabushiki Kaisha Headrest apparatus for vehicle seat
JP2001037576A (ja) * 1999-07-29 2001-02-13 Aisin Seiki Co Ltd ヘッドレスト装置
CN1761591A (zh) * 2003-03-20 2006-04-19 约翰逊控制器有限责任公司 锁定装置和头靠
JP2012218458A (ja) * 2011-04-04 2012-11-12 Toyota Motor Corp 自動車用ヘッドレスト支持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13377Y2 (zh) 1985-03-08 1991-03-27
JPH0430932Y2 (zh) * 1987-09-04 1992-07-24
US5080437A (en) * 1990-12-17 1992-01-14 Chrysler Corporation Self-adjusting headrest guide arrangement
FR2881089B1 (fr) * 2005-01-26 2008-08-29 Itw De France Sas Gaine de reception d'une d'appui-tete
WO2008078815A1 (ja) * 2006-12-27 2008-07-03 Nhk Spring Co., Ltd. アクティブヘッドレストのヘッドレスト傾動装置
US7931331B2 (en) * 2009-03-26 2011-04-26 Faurecia Automotive Seating, Inc. Headrest with energy dissipater for rear passenger
WO2010150372A1 (ja) * 2009-06-24 2010-12-29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
JP2011207335A (ja) 2010-03-30 2011-10-20 Ts Tech Co Ltd 車両用シート
CN103167971B (zh) * 2010-08-05 2014-10-15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用座椅
JP5720510B2 (ja) * 2011-09-20 2015-05-20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
JP2014008335A (ja) * 2012-07-02 2014-01-20 Toyota Motor Corp ヘッドレスト支持構造
WO2014181628A1 (ja) * 2013-05-08 2014-11-13 トヨタ自動車 株式会社 ヘッドレスト支持構造
JP5814310B2 (ja) * 2013-07-19 2015-11-17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ヘッドレスト支持構造
JP6196184B2 (ja) * 2014-04-25 2017-09-13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乗物用シートのヘッドレストの組み付け構造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241221A (ja) * 1994-03-04 1995-09-19 Tachi S Co Ltd ヘッドレストの上下調節装置
US6074010A (en) * 1997-02-25 2000-06-13 Aisin Seiki Kabushiki Kaisha Headrest apparatus for vehicle seat
JP2001037576A (ja) * 1999-07-29 2001-02-13 Aisin Seiki Co Ltd ヘッドレスト装置
CN1761591A (zh) * 2003-03-20 2006-04-19 约翰逊控制器有限责任公司 锁定装置和头靠
JP2012218458A (ja) * 2011-04-04 2012-11-12 Toyota Motor Corp 自動車用ヘッドレスト支持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428901A (zh) * 2020-11-09 2021-03-02 浙江零跑科技有限公司 高度可自动调节的座椅头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995499A1 (en) 2016-03-16
US20160082869A1 (en) 2016-03-24
US9884573B2 (en) 2018-02-06
EP2995499B1 (en) 2019-10-02
JPWO2014181628A1 (ja) 2017-02-23
EP2995499A4 (en) 2016-05-18
CN105163979B (zh) 2017-06-27
JP6041048B2 (ja) 2016-12-07
WO2014181628A1 (ja) 2014-11-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163979A (zh) 头枕支承构造
JP5440705B2 (ja) 車両用シート
CN104427913B (zh) 头枕支承结构
KR101256493B1 (ko) 차량시트
CN104044491B (zh) 车辆座椅的座椅靠背
JP5056945B2 (ja) 車両用シート
CN104379026A (zh) 头枕支承结构
JP5696705B2 (ja) ヘッドレスト及びこれを備えた車両用シート
WO2009054788A1 (en) Scissor-arm suspension for vehicle seat allowing sidewise movement of the seat
CN104334053B (zh) 头枕支承结构
KR101876228B1 (ko) 차량 시트의 토션스프링 조립장치
JP4333911B2 (ja) 車両用シートのフレーム
EP2850972A1 (en) Foldable chair
JP5692205B2 (ja) ヘッドレスト支持構造
CN104527816A (zh) 驾驶室全浮悬置装置
CN106427516B (zh) 一种动力总成抗扭拉杆
CN106740329A (zh) 汽车座椅头枕
JPH0436983Y2 (zh)
JPH0622011U (ja) 車両のサスペンション装置
JP2014031048A (ja) ヘッドレスト支持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627

Termination date: 20210408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