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143994B - 盒 - Google Patents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143994B
CN105143994B CN201480017404.XA CN201480017404A CN105143994B CN 105143994 B CN105143994 B CN 105143994B CN 201480017404 A CN201480017404 A CN 201480017404A CN 105143994 B CN105143994 B CN 10514399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ing
gear
cartridge
cover
thickne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17404.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143994A (zh
Inventor
藤井康雅
森启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rother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rother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51439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14399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14399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14399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8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using a processing cartridge, whereby the process cartridge comprises at least two image processing means in a single unit
    • G03G21/1803Arrangements or disposition of the complete process cartridge or parts thereof
    • G03G21/181Manufacturing or assembling, recycling, reuse, transportation, packaging or storag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 Dry Development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实现小型化的盒。关于显影盒(1)的罩体主体(43),仅将其后端部以螺钉(82)固定于框架(31)。罩体主体(43)的第一固定部(85)在其前下端部局部地具有按压肋(81)。螺钉(82)的头部(83)按压按压肋(81)。由此,螺钉(82)的头部(83)与按压第一固定部(85)的后上端部时相比更强地按压第一固定部(85)的前下端部。由此,将罩体主体(43)的前下端部更强地向框架(31)按压,从而在不具备用于将罩体主体(43)固定于框架(31)的结构的情况下将罩体主体(43)的前端部固定于框架(31)。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应用于采用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盒。
作为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公知有如下激光打印机,其具备:鼓盒,其具有感光鼓;以及显影盒,其收纳调色剂(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该显影盒具备:搅拌器,其用于搅拌调色剂;以及齿轮机构部,其用于对搅拌器输入驱动力。齿轮机构部具备:搅拌器驱动齿轮,其用于驱动搅拌器;以及齿轮罩,其用于保护搅拌器驱动齿轮。
齿轮罩在后上端部、后下端部、前端部这三处被螺钉固定于显影盒的框体。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7228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关于上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显影盒,对实现进一步小型化而进行研究。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实现小型化的盒。
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1)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盒具备:框体、传送构件、传递构件、罩体、第一固定构件以及厚度构件。框体构成为收纳显影剂。传送构件位于框体内并沿第一方向延伸,构成为传送显影剂。传递构件位于框体外,构成为将从外部供给的驱动力向传送构件传递。罩体构成为覆盖传递构件,具有以固定于框体的方式构成的固定部。第一固定构件构成为通过按压固定部而将罩体固定于框体。厚度构件在第一方向上具有厚度。
另外,第一固定构件具有用于按压固定部的按压部。
框体具有用于支撑固定部的支撑部。
厚度构件局部位于按压部与支撑部之间,在将按压部在第一方向上投影时,所述厚度构件与所述按压部重叠。
采用这样的结构,第一固定构件的按压部在与框体的支撑部之间夹设有厚度构件的状态下按压固定部。此时,厚度构件局部被夹设于按压部与支撑部之间。
因此,固定部被以偏向夹设有厚度构件的部分与未夹设有厚度构件的部分中的任一方的方式按压。
由此,在被偏向地按压的一侧,能够使罩体相对于框体沿第一方向大幅度地移动,从而能够在不具备用于将罩体固定于框体的结构的情况下将罩体固定于框体。
其结果是,能够实现部件件数的减少,并且能够实现小型化。
(2)也可以是,按压部具有与固定部的第一方向的外表面相对的第一面。也可以是,支撑部具有与固定部的第一方向的内表面相对的第二面。在该情况下,也可以是,厚度构件位于固定部的第一方向的外表面与第一面之间以及/或者固定部的第一方向的内表面与第二面之间。
采用这样的结构,在厚度构件被夹设于固定部的第一方向的外表面与第一面之间时,第一固定构件的按压部直接按压厚度构件。
因此,第一固定构件的按压部在第一方向上使夹设有厚度构件的部分比未夹设有厚度构件的部分更加大幅度地移动。
其结果是,能够在夹设有厚度构件的一侧更加强力地将罩体向框体按压。
另外,在厚度构件被夹设于固定部的第一方向的内表面与第二面之间时,在固定部的第一方向的内表面与第二面之间产生有与厚度构件的厚度相对应的间隙。
因此,第一固定构件的按压部以缩小该间隙的方式在第一方向上使未夹设有厚度构件的部分比夹设有厚度构件的部分更大幅度地移动。
其结果是,能够在未夹设有厚度构件的一侧更强力地将罩体向框体按压。
(3)也可以是,厚度构件位于固定部的第一方向的外表面与第一面之间。
采用这样的结构,能够在夹设有厚度构件的一侧使罩体相对于框体更加大幅度地移动。
(4)也可以是,本发明的盒还具备显影辊,该显影辊具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轴线,并构成为承载显影剂。也可以是,显影辊在与轴线正交的第二方向上被支撑于框体的第一端部。在该情况下,也可以是,第一固定构件构成为将罩体固定于第一端部。
采用这样的结构,能够使用第一固定构件将罩体固定于支撑显影辊的第一端部。
因此,能够可靠地将罩体固定于第一端部,能够确保第一端部的刚性。
(5)也可以是,罩体在第一方向上限制显影辊的移动。
采用这样的结构,能够利用罩体限制显影辊在第一方向上的移动。
因此,能够实现部件件数的减少,并且能够限制显影辊在第一方向上的移动。
(6)也可以是,显影辊具备沿第一方向延伸的轴。在该情况下,也可以是,罩体具有主体部以及以覆盖轴的周面的方式构成的覆盖部。
采用这样的结构,能够将覆盖部与主体部一起固定于框体。
因此,能够高精度地将覆盖部定位于框体。
(7)也可以是,本发明的盒还具备第二固定构件,该第二固定构件隔着覆盖部位于与第一固定构件相反的一侧。
采用这样的结构,能够通过第一固定构件和第二固定构件更加可靠地将覆盖部固定于框体。
(8)也可以是,本发明的盒还具备检测构件,该检测构件构成为被外部的检测机构检测。在该情况下,检测构件在第二方向上被支撑于位于与第一端部隔开间隔的位置的框体的第二端部。
采用这样的结构,能够使第一固定构件对于固定部的按压力偏向第二端部侧,从而利用罩体将检测构件定位于框体。
其结果是,能够实现部件件数的减少,并且能够高精度将检测构件定位于框体。
(9)也可以是,罩体具有限制部,该限制部位于检测构件的第一方向的外侧,用于限制检测构件向第一方向的外侧的移动。在该情况下,也可以是,厚度构件位于连结第一固定构件与限制部的直线上。
采用这样的结构,能够可靠地使第一固定构件对于固定部的按压力偏向配置有限制部的一侧。
因此,能够可靠地将检测构件定位于框体。
(10)也可以是,厚度构件以隔着连结第一固定构件与限制部的直线的方式配置有两个。
采用这样的结构,能够进一步可靠地使第一固定构件对固定部的按压力偏向配置有限制部的一侧。
因此,能够进一步可靠地将检测构件定位于框体。
(11)也可以是,本发明的盒还具备联轴器,该联轴器构成为接受从外部供给的驱动力。在该情况下,也可以是,联轴器位于第一固定构件与限制部之间。
采用这样的结构,能够利用罩体将联轴器定位于框体。
其结果是,能够实现部件件数的减少,并且能够高精度地将联轴器定位于框体。
(12)也可以是,厚度构件与罩体成为一体。
采用这样的结构,能够进一步实现部件件数的减少。
(13)也可以是,罩体的主体部具有与罩体的覆盖部的第一方向的外表面相对的第三面。在该情况下,也可以是,厚度构件局部位于覆盖部的第一方向的外表面与第三面之间。
采用这样的结构,在厚度构件被夹设于覆盖部的第一方向的外表面与第三面之间时,在覆盖部的第一方向的外表面与第三面之间产生有与厚度构件的厚度相对应的间隙。
因此,第一固定构件的按压部以缩小该间隙的方式在第一方向上使未夹设有厚度构件的部分比夹设有厚度构件的部分更大幅度地移动。
其结果是,能够在未夹设有厚度构件的一侧使罩体相对于框体沿第一方向大幅度地移动。
发明效果
采用本发明的盒,能够实现部件件数的减少,并且能够实现小型化。
附图说明
图1是作为本发明的盒的一实施方式的显影盒的中央剖视图。
图2是使用图1的显影盒的打印机的中央剖视图。
图3是从图1所示的显影盒的左上方观察的立体图。
图4是从图3所示的显影盒的左下方观察的分解立体图。
图5是从图4所示的齿轮罩的右后方观察的立体图。
图6是图3所示的显影盒的左侧视图,表示卸下螺钉后的状态。
图7是从图3所示的显影盒的左下方观察的立体图,表示卸下上方的螺钉后的状态。
图8是说明检测齿轮从确认窗露出的说明图,表示检测齿轮旋转前的状态。
图9是说明检测齿轮从确认窗露出的说明图,表示检测齿轮旋转后的状态。
图10是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变形例的说明图。
图11是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变形例的说明图。
图12是说明本发明的第三变形例的说明图。
图13是说明本发明的第四变形例的说明图。
图14是说明本发明的第五变形例的说明图。
图15是说明本发明的第六变形例的说明图。
图16是说明本发明的第七变形例的说明图,图16A表示铆接铆接部前,图16B表示铆接铆接部后。
具体实施方式
1.显影盒的概略
如图1所示,作为盒的一个例子的显影盒1构成为相对于后述的鼓盒18进行安装或者拆卸。显影盒1具备显影辊2、供给辊3、层厚调节刮刀4以及调色剂收纳部5。
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当言及显影盒1的方向时,以水平载置显影盒1的状态作为上下的基准。即,图1的纸面上方为上方,纸面下方为下方。另外,图1的纸面右方为前方,图1的纸面左方为后方。另外,以从前方观察显影盒1时作为左右的基准。即,图1的纸面近前为左方,纸面里侧为右方。左右方向是第一方向的一个例子。前后方向是第二方向的一个例子。
显影辊2被显影盒1的作为第一端部的一个例子的后端部支撑为能够旋转。显影辊2具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大致圆柱形状。即,显影辊2具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中心轴线A。显影辊2与后述的感光鼓19的前下端部相接触。
供给辊3配置于显影辊2的前下方。供给辊3被显影盒1支撑为能够旋转。供给辊3具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大致圆柱形状。供给辊3与显影辊2的前下端部相接触。
层厚调节刮刀4配置于显影辊2的前上方。层厚调节刮刀4与显影辊2的前端部相接触。
调色剂收纳部5配置于供给辊3以及层厚调节刮刀4的前方。调色剂收纳部5构成为收纳作为显影剂的一个例子的调色剂。调色剂收纳部5具备作为传送构件的一个例子的搅拌器6。
搅拌器6在调色剂收纳部5内被支撑为能够旋转。搅拌器6沿左右方向延伸。
2.打印机的整体结构
如图2所示,打印机11是电子照相方式的单色打印机。打印机11具备主体外壳12、处理盒13、扫描单元14以及定影单元15。
主体外壳12形成为大致箱形状。主体外壳12具有开口部16、顶盖17以及供纸托盘24。
开口部16构成为沿上下方向贯通主体外壳12的上壁,且允许处理盒13的通过。
顶盖17具有大致板形状。顶盖17以其下端部为支点被主体外壳12的上壁支撑为能够摆动。顶盖17构成为开放或关闭开口部16。顶盖17具备排纸托盘25。
排纸托盘25配置于顶盖17的前半部。排纸托盘25构成为从顶盖17的上端部向下方凹陷。
供纸托盘24配置于主体外壳12的底部。供纸托盘24构成为载置纸张P。
处理盒13被收纳于主体外壳12的上下方向大致中央。处理盒13构成为相对于主体外壳12进行安装或者拆卸。处理盒13具备显影盒1和鼓盒18。
鼓盒18具备感光鼓19、有栅极网电晕型带电器21以及转印辊20。
感光鼓19被鼓盒18的后端部支撑为能够旋转。感光鼓19具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大致圆筒形状。
有栅极网电晕型带电器21在感光鼓19的上方与感光鼓19隔开间隔地配置。
转印辊20配置于感光鼓19的后方。转印辊20与感光鼓19的后端部相接触。
扫描单元14配置于处理盒13的前方。扫描单元14构成为向感光鼓19射出基于图像数据的激光束。
定影单元15配置于处理盒13的上方。定影单元15具备加热辊22和被压接于加热辊22的后上端部的加压辊23。
并且,当打印机11开始图像形成动作时,有栅极网电晕型带电器21使感光鼓19的表面均匀地带电。然后,扫描单元14对感光鼓19的表面进行曝光。由此,基于图像数据的静电潜像形成于感光鼓19的表面。
另外,搅拌器6搅拌调色剂收纳部5内的调色剂,并将搅拌后的调色剂向供给辊3供给。供给辊3将从搅拌器6供给的调色剂向显影辊2供给。此时,调色剂在显影辊2与供给辊3之间正极性地摩擦带电,并承载于显影辊2上。层厚调节刮刀4将承载于显影辊2上的调色剂调节为一定厚度。
并且,承载于显影辊2的调色剂被向感光鼓19的表面上的静电潜像供给。由此,调色剂图像承载于感光鼓19的表面上。
纸张P从供纸托盘24通过各种辊的旋转以预定的时机逐张向感光鼓19与转印辊20之间供纸。感光鼓19上的调色剂图像在纸张P通过感光鼓19与转印辊20之间时被转印到纸张P。
然后,纸张P在通过加热辊22与加压辊23之间时被加热以及加压。此时,纸张P上的调色剂图像被热定影于纸张P。然后,将纸张P向排纸托盘25排出。
3.显影盒的详细内容
如图3以及图4所示,显影盒1具备作为框体的一个例子的框架31和驱动部32。
(1)框架
框架31具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大致箱形状。详细地说,框架31具备左壁33、右壁34、前壁35、下壁36以及上壁37。
左壁33配置于框架31的左端部。左壁33具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侧视大致矩形的板形状。左壁33具备作为支撑部的一个例子的第一螺合部29、作为支撑部的一个例子的第二螺合部30、第一卡定部57以及第二卡定部58。
第一螺合部29配置于左壁33的后上端部。第一螺合部29具有从左壁33的左表面向左方突出的大致圆柱形状。第一螺合部29的左表面29A是第二面的一个例子。第一螺合部29具有螺孔39A。
螺孔39A从第一螺合部29的左表面向右方凹陷。螺孔39A具有侧视大致圆形状。
第二螺合部30配置于左壁33的后下端部。第二螺合部30具有从左壁33的左表面向左方突出的大致圆柱形状。第二螺合部30具有螺孔39B和卡合部40。
螺孔39B从第二螺合部30的左表面向右方凹陷。螺孔39B具有侧视大致圆形状。
卡合部40配置于第二螺合部30的左端部。卡合部40具有从第二螺合部30的螺孔39B的周边部向左方延伸的大致圆筒形状。
第一卡定部57配置于左壁33的前上端部。第一卡定部57从左壁33的左表面向左方突出,在其左端部向上侧弯曲。第一卡定部57具有大致钩形状。
第二卡定部58配置于左壁33的前下端部。第二卡定部58从露出搅拌器轴的筒部(未图示)的下表面向下方突出。第二卡定部58具有大致平板形状。
右壁34配置于框架31的左端部。右壁34与左壁33相同,具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侧视大致矩形的板形状。
前壁35架设于左壁33的前端部与右壁34的前端部之间。前壁35具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大致板形状。
下壁36架设于左壁33的下端部与右壁34的下端部之间。下壁36从前壁35的下端部向后方弯曲并且延伸。下壁36具有大致板形状。
上壁37配置于左壁33的上端部、右壁34的上端部以及前壁35的上端部的上方。上壁37具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大致板形状。上壁37的周边部通过焊接等方法固定于左壁33的上端部、右壁34的上端部以及前壁35的上端部。
(2)驱动部
如图4所示,驱动部32具备齿轮系41、作为罩体的一个例子的齿轮罩38以及螺钉82。
(2-1)齿轮系
齿轮系41具备作为联轴器的一个例子的显影联轴器44、显影齿轮45、供给齿轮46、中间齿轮47、作为传递构件的一个例子的搅拌器齿轮48以及作为检测构件的一个例子的检测齿轮49。
(2-1-1)显影联轴器
显影联轴器44被左壁33的上端部支撑为能够旋转。显影联轴器44形成为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大致圆柱形状。显影联轴器44一体地具有第一齿轮部50、第二齿轮部51以及联轴器部52。
第一齿轮部50配置于显影联轴器44的右端部。第一齿轮部50具有在左右方向上具有厚度的大致圆板形状。第一齿轮部50遍及其整个周面而具有齿轮齿。
第二齿轮部51从第一齿轮部50的左表面向左方突出。第二齿轮部51具有大致圆筒形状。第二齿轮部51的外径比第一齿轮部50的外径小。第二齿轮部51的中心轴线与第一齿轮部50的中心轴线相一致。第二齿轮部51遍及其整个周面而具有齿轮齿。
联轴器部52配置于第二齿轮部51的径向内侧。联轴器部52从第一齿轮部50的左表面向左方突出。联轴器部52具有右端部闭合的大致圆筒形状。联轴器部52的外径比第二齿轮部51的内径小。另外,联轴器部52的中心轴线与第一齿轮部50的中心轴线相一致。联轴器部52具有凹部53和一对凸部54。
凹部53从联轴器部52的左表面向右方凹陷。凹部53具有侧视大致圆形状。
如图7所示,一对凸部54分别从凹部53的径向内周面向径向内侧突出。一对凸部54分别在凹部53的径向上以彼此相对的方式配置。一对凸部54分别具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大致棱柱形状。一对凸部54分别具有倾斜面54A。
倾斜面54A是凸部54的左表面,左视为随着朝向逆时针方向而向左方倾斜。
(2-1-2)显影齿轮
如图4所示,显影齿轮45配置于显影联轴器44的后下方。显影齿轮45具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大致圆筒形状。显影齿轮45被显影辊2的作为轴的一个例子的旋转轴2A的左端部支撑为无法相对旋转。显影齿轮45一体地具有齿轮部55和轴环***部56。
齿轮部55设于显影齿轮45的右端部,形成为在左右方向上具有厚度的大致圆板形状。齿轮部55遍及其整个周面而具有齿轮齿。齿轮部55与显影联轴器44的第一齿轮部50的后下端部相啮合。
轴环***部56从齿轮部55的左端部向左方突出。轴环***部56具有大致圆筒形状。轴环***部56的外径比齿轮部55的外径小。轴环***部56的中心轴线与齿轮部55的中心轴线相一致。
(2-1-3)供给齿轮
供给齿轮46具有在左右方向上具有厚度的大致圆板形状。供给齿轮46被供给辊3的旋转轴3A的左端部支撑为无法相对旋转。在供给齿轮46的周面,遍及其整周而形成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齿轮齿。供给齿轮46与显影联轴器44的第二齿轮部51的下端部相啮合。
(2-1-4)中间齿轮
中间齿轮47配置于显影联轴器44的前方。中间齿轮47被左壁33支撑为能够旋转。中间齿轮47一体地具有大径齿轮47A和小径齿轮47B。
大径齿轮47A具有在左右方向上具有厚度的大致圆板形状。大径齿轮47A遍及其整个周面而具备齿轮齿。大径齿轮47A与显影联轴器44的第二齿轮部51的前端部相啮合。
小径齿轮47B从大径齿轮47A的右表面向右方突出。小径齿轮47B具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大致圆柱形状。小径齿轮47B的外径比大径齿轮47A的外径小。小径齿轮47B的中心轴线与大径齿轮47A的中心轴线相一致。小径齿轮47B遍及其整个周面而具有齿轮齿。
(2-1-5)搅拌器齿轮
搅拌器齿轮48配置于中间齿轮47的下方。搅拌器齿轮48具有在左右方向上具有厚度的大致圆板形状。搅拌器齿轮48被搅拌器6的旋转轴6A的左端部支撑为无法相对旋转。搅拌器齿轮48遍及其整个周面而具有齿轮齿。搅拌器齿轮48与中间齿轮47的小径齿轮47B的右端部的下端部相啮合。
(2-1-6)检测齿轮
检测齿轮49配置于中间齿轮47的前下方。检测齿轮49被左壁33的作为第二端部的一个例子的前端部支撑为能够旋转。检测齿轮49具备齿轮部49A和轴部49B。
齿轮部49A形成为在左右方向上具有厚度的大致半圆板形状。齿轮部49A在其周面具有齿轮齿。齿轮部49A与中间齿轮47的小径齿轮47B的左端部的前下端部相啮合。换言之,检测齿轮49在比搅拌器齿轮48靠左方并且比中间齿轮47的大径齿轮47A靠右方处与中间齿轮47的小径齿轮47B相啮合。
轴部49B配置于齿轮部49A的径向中央。轴部49B具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大致圆筒形状。轴部49B的左右方向上的尺寸比齿轮部49A的左右方向上的尺寸长。
(2-2)齿轮罩
齿轮罩38具备作为覆盖部的一个例子的轴环42和作为主体部的一个例子的罩体主体43。
(2-2-3)轴环
轴环42具备筒部61、第一固定部62以及第二固定部63。
筒部61具有沿左右方向延伸且左端部闭合的大致圆筒形状。筒部61的内径比显影齿轮45的轴环***部56的外径稍大。筒部61以能够相对旋转的方式嵌入显影齿轮45的轴环***部56。即,筒部61经由显影齿轮45的轴环***部56而覆盖显影辊2的旋转轴2A的左端部。由此,轴环42限制显影辊2向左方的移动以及显影辊2沿径向的移动。即,轴环42将显影辊2定位于框架31。此外,轴环42在显影盒1被安装于鼓盒18时被定位于鼓盒18。由此,轴环42将显影辊2定位于感光鼓19。
第一固定部62从筒部61的右端部起连续地向上方延伸。第一固定部62具有大致平板形状。第一固定部62具有插通孔62A。
插通孔62A沿左右方向贯通第一固定部62的上端部。插通孔62A具有侧视大致圆形状。插通孔62A与第一螺合部29的螺孔39A重叠。
第二固定部63从筒部61的右端部起连续地向下方延伸。第二固定部63具有大致平板形状。第二固定部63具有插通孔63A。
插通孔63A沿左右方向贯通第二固定部63的下端部。插通孔63A形成为侧视大致圆形状。插通孔63A的内径比第二螺合部30的卡合部40的外径大。插通孔63A用于容纳卡合部40。
(2-2-3)罩体主体
如图4以及图5所示,罩体主体43具有右端部开放且左端部闭合的大致箱形状。罩体主体43与轴环42一起构成罩体。罩体主体43例如由硬质的树脂材料构成。罩体主体43具有轴环露出开口71、联轴器露出开口72、搅拌器齿轮露出开口73、检测齿轮露出开口74、确认窗75、搅拌器齿轮限制部76、作为限制部的一个例子的检测齿轮限制部77、第一卡定爪78、第二卡定爪79、第一固定部85以及第二固定部86。
轴环露出开口71配置于罩体主体43的后端部。轴环露出开口71沿左右方向贯通罩体主体43的左壁。轴环露出开口71具有后上端部开放的侧视大致C字状。轴环露出开口71的内径比轴环42的外径大。
联轴器露出开口72配置于轴环露出开口71的前上方。联轴器露出开口72沿左右方向贯通罩体主体43的左壁。联轴器露出开口72具有侧视大致圆形状。
搅拌器齿轮露出开口73配置于联轴器露出开口72的前下方。搅拌器齿轮露出开口73沿左右方向贯通罩体主体43的左壁。搅拌器齿轮露出开口73具有侧视大致圆形状。
确认窗75配置于搅拌器齿轮露出开口73的前方。确认窗75沿左右方向贯通罩体主体43的左壁。确认窗75具有侧视大致三角形状。即,确认窗75具有与罩体主体43的其他开口、具体地说为轴环露出开口71、联轴器露出开口72、搅拌器齿轮露出开口73以及检测齿轮露出开口74不同的形状。由此,用户能够容易地识别确认窗75。
检测齿轮露出开口74配置于罩体主体43的前下端部。检测齿轮露出开口74沿上下方向贯通罩体主体43的周壁。检测齿轮露出开口74具有右端部开放的主视大致U字形状。
搅拌器齿轮限制部76在搅拌器齿轮露出开口73的下侧配置于检测齿轮露出开口74的后侧。搅拌器齿轮限制部76从罩体主体43的左壁的内表面向右侧突出。搅拌器齿轮限制部76具有大致棱柱形状。搅拌器齿轮限制部76具有限制突起部80。
限制突起部80配置于搅拌器齿轮限制部76的上端部。限制突起部80从搅拌器齿轮限制部76的右表面向右侧突出,并沿前后方向延伸。
检测齿轮限制部77在搅拌器齿轮露出开口73的前侧配置于确认窗75的后侧。检测齿轮限制部77从罩体主体43的左壁的内表面向右侧稍微突出。检测齿轮限制部77具有大致圆筒形状。
第一卡定爪78配置于罩体主体43的前上端部。第一卡定爪78配置于罩体主体43的前上周壁的内侧。第一卡定爪78从罩体主体43的左壁的内表面向右方突出,并在其右端部向下方弯曲。即,第一卡定爪78具有大致钩形状。
第二卡定爪79配置于罩体主体43的下端部。第二卡定爪79配置于搅拌器齿轮限制部76的下方。第二卡定爪79从罩体主体43的下周壁的右边缘向右方突出,并在其右端部向上方弯曲。即,第二卡定爪79形成为大致钩形状。
第一固定部85配置于罩体主体43的后上端部。第一固定部85从罩体主体43的左表面向右侧凹陷。第一固定部85具有大致圆形状。第一固定部85具备插通孔85A、作为厚度构件的一个例子的一对即两个按压肋81。
插通孔85A配置于第一固定部85的径向大致中央。插通孔85A沿左右方向贯通第一固定部85。插通孔85A具有侧视大致圆形状。
如图6所示,一对按压肋81配置于插通孔85A的前下方。一对按压肋81分别沿第一固定部85的周向彼此隔开间隔地配置。即,一对按压肋81分别在第一固定部85的周向上局部地配置于前下方。一对按压肋81分别从第一固定部85的左表面向左方突出,并沿第一固定部85的径向延伸。一对按压肋81分别以隔着通过第一固定部85的插通孔85A的中心A1与检测齿轮限制部77的中心A2的直线L1的方式配置。此外,直线L1在第一固定部85的插通孔85A与检测齿轮限制部77之间与显影联轴器44重叠。即,显影联轴器44配置于第一固定部85的插通孔85A与检测齿轮限制部77之间。
第二固定部86分别配置于罩体主体43的后下端部。第二固定部86从罩体主体43的左表面向右侧凹陷。第二固定部86具有大致圆形状。第二固定部86具有插通孔86A。
插通孔86A配置于第二固定部86的径向大致中央。插通孔86A沿左右方向贯通第二固定部86。插通孔86A具有侧视大致圆形状。
(2-4)螺钉
如图7所示,螺钉82一体地具备作为按压部的一个例子的头部83和轴部84。
头部83配置于螺钉82的左端部。头部83具有大致圆板形状。头部83的右表面83A是第一面的一个例子。
轴部84配置于头部83的径向大致中央。轴部84从头部83的右表面83A向右侧延伸。轴部84具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大致圆柱形状。轴部84的外径比头部83的外径小。轴部84在其周面具有螺纹牙。
3.齿轮罩的组装状态
如图6以及图7所示,罩体主体43覆盖于齿轮系41,并使第一卡定爪78卡定于第一卡定部57,使第二卡定爪79卡定于第二卡定部58,从而被卡定于左壁33。
此时,轴环42的筒部61插通轴环露出开口71内。显影联轴器44的联轴器部52插通联轴器露出开口72内。检测齿轮49的前下端部从检测齿轮露出开口74露出。
另外,搅拌器6的旋转轴6A的左端部在左侧视从搅拌器齿轮露出开口73内露出。
另外,在显影盒1为新品(未使用)的情况下,在左侧视,检测齿轮49未在确认窗75内露出。由此,操作者即使目视确认确认窗75内,也无法看到检测齿轮49。并且,基于无法在确认窗75内看到检测齿轮49这一情况能够判断显影盒1为新品(未使用)。
此外,虽未图示,限制突起部80与搅拌器齿轮48的下端部的左方稍微隔开间隔地配置。另外,检测齿轮限制部77配置于检测齿轮49的轴部49B的左方。
然后,罩体主体43被螺钉82固定于左壁33。
详细地说,作为第二固定构件的一个例子的下方的螺钉82经由罩体主体43的第二固定部86的插通孔86A而与框架31的第二螺合部30螺合。
另外,作为第一固定构件的一个例子的上方的螺钉82经由罩体主体43的第一固定部85的插通孔85A和轴环42的第一固定部62的插通孔62A而与框架31的第一螺合部29螺合。
上方的螺钉82以及下方的螺钉82隔着轴环42的筒部61。
此时,上方的螺钉82的头部83的右表面83A在其前下端部从左方与按压肋81相抵接。即,当在左右方向上对头部83进行投影时,上方的螺钉82与按压肋81重叠。
由此,上方的螺钉82的头部83与按压第一固定部85的后上端部时相比,更强地向右方按压具有按压肋81的第一固定部85的前下端部。
其结果是,罩体主体43的前下端部比罩体主体43的后上端部更加大幅度地向框架31移动。
4.显影盒的驱动
当将新品(未使用)的显影盒1安装于主体外壳12内时,如图8所示,检测齿轮49与主体外壳12内的作为检测机构的一个例子的促动器90相抵接。由此,在主体外壳12判断安装有显影盒1。
主体外壳12内的主体联轴器89以无法相对旋转的方式嵌入显影联轴器44的联轴器部52。
主体联轴器89将来自主体外壳12的驱动力向显影联轴器44输出。来自主体外壳12的驱动力被从显影联轴器44经由中间齿轮47向搅拌器齿轮48以及检测齿轮49传递。
于是,搅拌器齿轮48在左侧视顺时针地旋转。另外,检测齿轮49在左侧视顺时针地旋转。
于是,检测齿轮49的齿轮部49A在暂时脱离促动器90后,再次与促动器90相抵接。
然后,如图9所示,检测齿轮49因齿轮部49A脱离中间齿轮47的小径齿轮47B而停止。
基于这样的促动器90的ON、OFF,在主体外壳12判断显影盒1为新品。
此时,检测齿轮49在左侧视从确认窗75内露出。
由此,操作者通过目视确认确认窗75内而能够看到检测齿轮49。然后,基于能够从确认窗75内看到检测齿轮49这一情况,能够判断为显影盒1为旧品(使用过或使用中)。
5.作用效果
(1)采用该显影盒1,如图7以及图8所示,螺钉82的头部83按压按压肋81。
由此,螺钉82的头部83与按压第一固定部85的后上端部时相比更强地按压第一固定部85的前下端部。
其结果是,能够将罩体主体43的前下端部更强地向框架31按压。
由此,能够在不具备用于将罩体主体43固定于框架31的结构的情况下将罩体主体43的前端部固定于框架31。
其结果是,能够实现部件件数的减少,并且实现小型化。
(2)采用该显影盒1,如图7以及图8所示,能够通过螺钉82将罩体主体43固定于支撑显影辊2的框架31的后端部。
因此,能够可靠地将罩体主体43固定于框架31的后端部,能够确保显影盒1的后端部的刚性。
(3)采用该显影盒1,如图4所示,能够将覆盖旋转轴2A的轴环42与罩体主体43一起固定于框架31。
因此,能够高精度地将轴环42定位于框架31。
此外,轴环42应用于将显影辊2定位于感光鼓19时。
采用该显影盒1,能够利用将罩体主体43固定于框架31的后端部的螺钉82将轴环42与罩体主体43一起固定于框架31。
由此,能够高精度地将轴环42定位于框架31,能够高精度地将显影辊2定位于感光鼓19。
(4)采用该显影盒1,如图3所示,能够通过上方的螺钉82和下方的螺钉82进一步可靠地地将轴环42固定于框架31。
(5)采用该显影盒1,通过使螺钉82对第一固定部85的按压力偏向前方,能够利用罩体主体43将检测齿轮49向框架31按压。
其结果是,能够实现部件件数的减少,并且能够高精度地将检测齿轮49定位于框架31。
(6)采用该显影盒1,如图6所示,按压肋81以隔着连结上方的螺钉与检测齿轮限制部77的直线L1的方式配置有两个。
因此,能够进一步可靠地使上方的螺钉82对第一固定部85的按压力偏向配置有检测齿轮限制部77的前方。
因此,能够进一步可靠地将检测齿轮49向框架31按压。
此外,为了在主体外壳2判断显影盒1的新旧,检测齿轮49需要可靠地与促动器90相抵接。
采用该显影盒1,能够实现部件件数的减少,并且能够高精度地将检测齿轮49定位于框架31。
由此,能够可靠地使检测齿轮49与促动器90相抵接。
(7)采用该显影盒1,如图6所示,罩体主体43的第一固定部85在其左表面85C一体地具有按压肋81。
因此,能够进一步实现部件件数的减少。
(8)采用该显影盒1,如图6所示,能够利用罩体主体43将显影联轴器44向框架31按压。
其结果是,能够实现部件件数的减少,并且能够高精度地将显影联轴器44定位于框架31。
6.变形例
(1)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第一固定部85的前下端部设置作为厚度构件的一个例子的按压肋81,以螺钉82来按压按压肋81。但是,作为厚度构件,只要将螺钉82的前下方的第一固定部85的厚度设定为比螺钉82的后上方的第一固定部85的厚度厚,则并无特殊限定。
(1-1)第一变形例
作为厚度构件,例如,如图10所示,也可以是前下端部向左方弯曲的垫圈101。
此外,厚度构件也可以不像垫圈101这样在周向上连续。厚度构件例如也可以是配置于第一固定部85的前下端部的板构件。板构件具有在左右方向上具有厚度的大致板形状。
(1-2)第二变形例
作为厚度构件,例如,如图11所示,也可以是形成于第一固定部85的前下端部的倾斜面102。倾斜面102随着朝向前下方而向左方倾斜。
(2)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一固定部85在其左表面85C具有作为厚度构件的一个例子的按压肋81。但是,配置厚度构件的部位只要是螺钉82的座面、即头部83的右表面83A与第一螺合部29的左表面29A之间,则并无特殊限定。
(2-1)第三变形例
如图12所示,轴环42的第一固定部62也可以是在其右表面62D的后上端部具有作为厚度构件的一个例子的肋108。肋108从右表面62D向右方突出,并沿连结前上方与后下方的方向延伸。
此外,该变形例的肋108位于通过第一固定部85的插通孔85A与检测齿轮限制部77的直线L1上。
因此,能够可靠地使螺钉82对第一固定部85的按压力偏向配置有检测齿轮限制部77的前下方。
其结果是,能够可靠地将检测齿轮49向框架31按压。
此外,在该变形例中,作为厚度构件,例如,也可以是形成于轴环42的第一固定部62的右表面62D的后上端部的倾斜面。倾斜面随着朝向后上方而向右方倾斜。
(2-2)第四变形例
如图13所示,第一螺合部29也可以在其左表面29A的后上端部具有作为厚度构件的一个例子的肋110。肋110从左表面29A向左方突出,并沿连结前上方与后下方的方向延伸。
此外,在该变形例中,作为厚度构件,例如,也可以是形成于第一螺合部29的左表面29A的后上端部的倾斜面。倾斜面随着朝向后上方而向左方倾斜。
(2-3)第五变形例
如图14所示,第一固定部85在其右表面85D的后上端部具有作为厚度构件的一个例子的肋105。肋105从右表面85D向右方突出,并沿连结前上方与后下方的方向延伸。
采用该变形例,肋105被夹设于第一固定部85的右表面85D的后上端部与第一螺合部29的左表面29A之间。由此,在第一固定部85的右表面85D的前下端部与第一螺合部29的左表面29A之间产生有与肋105的厚度相对应的间隙。
因此,螺钉82的头部83以缩小该间隙的方式使未夹设有肋105的第一固定部85的前下端部比夹设有肋105的第一固定部85的后上端部更大幅度地移动。
其结果是,能够在未夹设有肋105的前下方进一步将罩体主体43向框架31按压。
此外,在该变形例中,作为厚度构件,例如,也可以是形成于第一固定部85的右表面85D的后上端部的倾斜面。倾斜面随着朝向后上方而向右方倾斜。
(2-4)第六变形例
如图15所示,轴环42的第一固定部62也可以在其左表面62C的后上端部具有作为厚度构件的一个例子的肋106。肋106从左表面62C向左方突出,并沿连结前上方与后下方的方向延伸。
采用该变形例,肋106被夹设于轴环42的左表面62C与罩体主体43的第一固定部85的作为第三面的一个例子的右表面85D之间。由此,在轴环42的左表面62C与罩体主体43的第一固定部85的右表面85D之间产生有与肋106的厚度相对应的间隙。
因此,螺钉82的头部83以缩小该间隙的方式与按压夹设有肋106的第一固定部85的后上端部时相比更强地按压未夹设有肋106的第一固定部85的前下端部。
其结果是,能够在未夹设有肋106的前下方更强地将罩体主体43向框架31按压。
此外,在第六变形例中,作为厚度构件,例如,也可以是形成于轴环42的第一固定部62的左表面62C的后上端部的倾斜面。倾斜面随着朝向后上方而向左方倾斜。
(3)第七变形例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第一固定构件的一个例子而使用了螺钉82,但是作为第一固定构件,只要能够按压罩体主体43的第一固定部85,则并无特殊限定。例如,如图16所示,也可以通过使作为第一固定构件的一个例子的铆接部120加热熔融而变形为平板形状来将第一固定部85向框架31按压。
如图16A所示,铆接部120由热塑性的树脂构成。铆接部120从框架31的左壁33的后上端部向左方延伸。铆接部120具有大致圆柱形状。另外,铆接部120具备肋121。
肋121配置于铆接部120的前下端部。肋121从铆接部120的周面向前下方突出,并沿左右方向延伸。
然后,如图16B所示,当从左方按压铆接部120并且进行加热熔融时,铆接部120变形为大致圆板形状。此时,关于变形的铆接部120的厚度,前下端部变得比后上端部厚了肋121的厚度。
由此,变形后的铆接部120与按压第一固定部85的后上端部时相比更强地按压第一固定部85的前下端部。
其结果是,能够更强地将罩体主体43的前下端部向框架31按压。
(4)第八变形例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轴环42和罩体主体43构成为独立构件,但是例如,也可以将轴环42和罩体主体43构成为一体,即,构成为具有筒部61的罩体主体43。
采用该变形例,罩体主体43覆盖显影辊2的左端部,限制显影辊2向左侧的移动。
因此,能够利用罩体主体43来限制显影辊2向左方的移动。
其结果是,能够实现部件件数的减少,并且能够限制显影辊2向左方的移动。
(5)其它变形例
作为本发明的盒,也可以构成为不具有显影辊2的调色剂箱(调色剂盒)。
另外,作为上述实施方式,作为传送构件的一个例子,列举了搅拌器6,但是传送构件也可以是供给辊3。
另外,厚度构件的材料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以及变形例。作为厚度构件的材料,列举有例如硬质的树脂材料、例如海绵、橡胶等软质的树脂材料、例如不锈钢等金属材料等。
另外,厚度构件的厚度是在考虑罩体的刚性、第一固定构件以及第二固定构件的刚性等的基础上适当地设定的。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以及变形例中,作为第一固定构件,列举了螺钉82、铆接部120,但是作为第一固定构件,只要能够将齿轮罩38向框架31按压,则并无特殊限定。例如,第一固定构件也可以是所谓的扣合。在该情况下,第一固定构件例如从框架31的后上端部向左方突出,并在其左端部向前下方弯曲。然后,第一固定构件将罩体主体43的第一固定部85的左表面85C向右方弹性地按压。
标号说明
1、显影盒;2、显影辊;2A、旋转轴;6、搅拌器;31、框架;29、螺合部;29A、左表面;42、轴环;43、罩体主体;44、显影联轴器;48、搅拌器齿轮;49、检测齿轮;77、检测齿轮限制部;81、按压肋;82、螺钉;83、头部;83A、右表面;85、第一固定部;85C、左表面;85D、右表面;90、促动器;A、中心轴线。

Claims (13)

1.一种盒,其特征在于,具备:
框体,构成为收纳显影剂;
传送构件,位于所述框体内并沿第一方向延伸,构成为传送所述显影剂;
传递构件,位于所述框体外,构成为将从外部供给的驱动力向所述传送构件传递;
罩体,构成为覆盖所述传递构件,具有以固定于所述框体的方式构成的固定部;
第一固定构件,构成为通过按压所述固定部而将所述罩体固定于所述框体;以及
厚度构件,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具有厚度,
所述第一固定构件具有用于按压所述固定部的按压部,
所述框体具有用于支撑所述固定部的支撑部,
所述厚度构件局部位于所述按压部与所述支撑部之间,在将所述按压部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投影时,所述厚度构件与所述按压部重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按压部具有与所述固定部的所述第一方向的外表面相对的第一面,
所述支撑部具有与所述固定部的所述第一方向的内表面相对的第二面,
所述厚度构件位于所述固定部的所述第一方向的外表面与所述第一面之间以及/或者所述固定部的所述第一方向的内表面与所述第二面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厚度构件位于所述固定部的所述第一方向的外表面与所述第一面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盒,其特征在于,
该盒还具备显影辊,该显影辊具有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轴线并构成为承载显影剂,
所述显影辊在与所述轴线正交的第二方向上被支撑于所述框体的第一端部,
所述第一固定构件构成为将所述罩体固定于所述第一端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罩体在所述第一方向上限制所述显影辊的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影辊具备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轴,
所述罩体具有主体部以及以覆盖所述轴的周面的方式构成的覆盖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盒,其特征在于,
该盒还具备第二固定构件,该第二固定构件隔着所述覆盖部位于与所述第一固定构件相反的一侧。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盒,其特征在于,
该盒还具备检测构件,该检测构件构成为被外部的检测机构检测,
所述检测构件在所述第二方向上被支撑于位于与所述第一端部隔开间隔的位置的所述框体的第二端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罩体具有限制部,该限制部位于所述检测构件的所述第一方向的外侧,用于限制所述检测构件向所述第一方向的外侧的移动,
所述厚度构件位于连结所述第一固定构件与所述限制部的直线上。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罩体具有限制部,该限制部位于所述检测构件的所述第一方向的外侧,用于限制所述检测构件向所述第一方向的外侧的移动,
所述厚度构件以隔着连结所述第一固定构件与所述限制部的直线的方式配置有两个。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盒,其特征在于,
该盒还具备联轴器,该联轴器构成为接受从外部供给的驱动力,
所述联轴器位于所述第一固定构件与所述限制部之间。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厚度构件与所述罩体成为一体。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盒,其特征在于,
该盒还具备显影辊,该显影辊具有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轴线并构成为承载显影剂,
所述显影辊在与所述轴线正交的第二方向上被支撑于所述框体的第一端部,
所述显影辊具备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轴,
所述罩体具有主体部和以与所述主体部分体且覆盖所述轴的周面的方式构成的覆盖部,
所述主体部具有与所述覆盖部的所述第一方向的外表面相对的第三面,
所述厚度构件局部位于所述覆盖部的所述第一方向的外表面与所述第三面之间。
CN201480017404.XA 2013-03-29 2014-03-11 Active CN10514399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073235A JP6149467B2 (ja) 2013-03-29 2013-03-29 カートリッジ
JP2013-073235 2013-03-29
PCT/JP2014/056308 WO2014156612A1 (ja) 2013-03-29 2014-03-11 カートリッジ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143994A CN105143994A (zh) 2015-12-09
CN105143994B true CN105143994B (zh) 2020-01-10

Family

ID=516235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17404.XA Active CN105143994B (zh) 2013-03-29 2014-03-11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6149467B2 (zh)
CN (1) CN105143994B (zh)
WO (1) WO201415661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BR112017011150B1 (pt) * 2014-11-28 2023-04-18 Canon Kabushiki Kaisha Cartucho montável em conjunto principal
GB2549026B (en) 2014-11-28 2021-06-23 Canon Kk Cartridge, member constituting cartridg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6604197B2 (ja) 2015-12-25 2019-11-13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現像カートリッジ
CN105954988B (zh) * 2016-07-15 2019-11-08 深圳超俊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硒鼓的定位结构
JP6794749B2 (ja) 2016-09-30 2020-12-02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
JP6863052B2 (ja) * 2017-04-28 2021-04-21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現像カートリッジ
JP7092176B2 (ja) * 2020-11-11 2022-06-28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286072A (ja) * 2003-03-19 2004-10-14 Ricoh Co Ltd 締結構造体、締結方法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267994A (ja) * 2005-02-28 2006-10-05 Brother Ind Ltd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現像カートリッジ
JP2007148285A (ja) * 2005-11-30 2007-06-14 Brother Ind Ltd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現像カートリッジ
CN102968022A (zh) * 2011-08-31 2013-03-13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有联结构件和检测体的盒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11525Y2 (zh) * 1980-06-30 1986-04-11
JP5884343B2 (ja) * 2011-08-31 2016-03-15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現像カートリッジ
JP5348211B2 (ja) * 2011-08-31 2013-11-20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現像カートリッジ
JP5900200B2 (ja) * 2012-07-09 2016-04-06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286072A (ja) * 2003-03-19 2004-10-14 Ricoh Co Ltd 締結構造体、締結方法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267994A (ja) * 2005-02-28 2006-10-05 Brother Ind Ltd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現像カートリッジ
JP2007148285A (ja) * 2005-11-30 2007-06-14 Brother Ind Ltd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現像カートリッジ
CN102968022A (zh) * 2011-08-31 2013-03-13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有联结构件和检测体的盒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149467B2 (ja) 2017-06-21
WO2014156612A1 (ja) 2014-10-02
JP2014197146A (ja) 2014-10-16
CN105143994A (zh) 2015-12-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143994B (zh)
US10670994B2 (en) Developing cartridge including housing and gear
JP6136938B2 (ja) 現像カートリッジ
JP6127779B2 (ja) カートリッジ
JP5900200B2 (ja) 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102573B2 (ja) カートリッジ
JP6136650B2 (ja) カートリッジ
JP2008242085A (ja) 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US9366991B2 (en) Developing cartridge having a housing featuring claws to engage a bearing unit for a developing roller
US9417558B2 (en) Development cartridge, process cartridg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CN110209026B (zh) 显影盒
JP2015129813A (ja) 現像剤カートリッジ
JP4872749B2 (ja) 現像剤収容体
JP6064867B2 (ja) カートリッジ
JP6075274B2 (ja) 現像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6907709B2 (ja)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738564B2 (ja) カートリッジ
JP2016038518A (ja)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フレームおよび検知部材
JP2013114119A (ja) 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