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071658A - 减小双向正激变换器开关管电压尖峰和环流的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减小双向正激变换器开关管电压尖峰和环流的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071658A
CN105071658A CN201410828183.6A CN201410828183A CN105071658A CN 105071658 A CN105071658 A CN 105071658A CN 201410828183 A CN201410828183 A CN 201410828183A CN 105071658 A CN105071658 A CN 10507165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w
pressure side
switching tube
forward converter
control meth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82818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071658B (zh
Inventor
姚川
吴浩伟
李鹏
李小谦
张明
邓磊
李锐
蔡凯
欧阳晖
姜波
李可维
周樑
邢贺鹏
金惠峰
孙朝晖
耿攀
谢炜
吴大立
徐正喜
陈涛
魏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719th Research Institute of CSIC
Original Assignee
719th Research Institute of CSI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719th Research Institute of CSIC filed Critical 719th Research Institute of CSIC
Priority to CN201410828183.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071658B/zh
Publication of CN1050716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07165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07165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071658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c-Dc Convert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有效减少双向正激变换器开关管电压尖峰和环流的控制方法,主要针对双向正激变换器从低压侧向高压侧传输功率的工况,低压侧开关管QSR1和QSR2低电平互补开关控制,存在高电平共同导通时间,高压侧开关管Q则一直关断;Qg、Qg_SR1和Qg_SR2分别对应开关管Q、QSR1和QSR2的驱动控制信号,高电平对应开关管开通,低电平对应开关管关断,一个开关周期内,Qg_SR1的高电平时间小于1/2个开关周期,Qg_SR2的高电平时间大于1/2个开关周期,Qg一直保持低电平。本发明实现简单,可有效减少双向正激变换器开关管电压、电流尖峰和环流,提高变换器的安全性、效率和功率密度,并增加传输功率。

Description

减小双向正激变换器开关管电压尖峰和环流的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直流-直流电能变换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减小双向正激变换器开关管电压尖峰和环流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双向DC-DC变换器是直流变换器的双象限运行,可实现能量的双向传输,在功能上相当于两个单向直流变换器,是典型的“一机两用”设备。在需要双向能量流动的场合可大幅度减轻***的体积、重量及成本。由于该优点,双向DC-DC变换器已经在航空电源、新能源发电***、电动汽车、不间断电源、储能***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按照是否电气隔离,双向DC-DC变换器可分为非隔离型和隔离型双向DC-DC变换器两大类。典型的非隔离型双向变换器主要包括双向Buck-Boost、Buck/Boost、Cuk、SEPIC和Zeta等变换器,典型的隔离型双向变换器主要包括双向正激、反激、推挽、半桥和全桥等变换器。在中小功率且要求电气隔离的应用场合,双向正激变换器因其电路结构(包括主电路、驱动电路和控制电路)简单,成本低,而受到广泛关注。
由于变压器绕制工艺的限制,实际电路中高频变压器的漏感是不可避免的。在双向正激变换器的应用过程中,由于漏感的存在,其开关管在关断时刻会上形成较大的电压尖峰,尤其是在低压侧向高压侧传输功率的过程中,会出现两个不同电流的电感(滤波电感和漏感)串联过程,该过程中电压尖峰很高,且难以吸收或者吸收电路损耗很大,不利于开关管安全和高效的工作,整个电路的体积和效率也不利于提高。
开关管过高的电压尖峰已经严重限制了双向正激变换器的应用,而且大大降低了其性能。针对该问题,目前还没有找到非常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法。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有效减少双向正激变换器开关管电压尖峰和环流的控制方法。本发明的控制方法主要针对双向正激变换器低压侧向高压侧传输功率的工况,不仅可以大大减小开关管的电压尖峰和变换器的环流,增加传输功率,而且还可实现受控开关管的零电压或零电流开关,大大提高双向正激变换器的效率和可靠性。由于开关管电压尖峰的降低和变换器效率的提高,双向正激变换器的开关频率也可进一步提高,其体积和成本也可以进一步降低。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减少双向正激变换器开关管电压尖峰和环流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低压侧向高压侧传输功率的工况下,双向正激变换器低压侧电感储能开关管QSR2和电感释能开关管QSR1低电平互补开关控制,存在高电平共同导通时间,高压侧开关管Q则一直关断;
在一个优选的技术方案中,Qg、Qg_SR1和Qg_SR2分别对应开关管Q、QSR1和QSR2的驱动控制信号,高电平对应开关管开通,低电平对应开关管关断。
在一个优选的技术方案中,一个开关周期内,Qg_SR1的高电平时间小于1/2个开关周期,Qg_SR2的高电平时间大于1/2个开关周期,Qg则一直保持低电平。
在一个优选的技术方案中,QSR2和QSR1低电平互补开关控制,且存在高电平共同导通时间,是指每个开关周期内,在驱动控制信号Qg_SR2低电平变成高电平的时刻,驱动控制信号Qg_SR1继续保持高电平一段时间后变成低电平,然后,Qg_SR2保持高电平,Qg_SR1保持低电平,直到Qg_SR1低电平变成高电平的时刻,Qg_SR2保持高电平一段时间后变成低电平,然后,Qg_SR2保持低电平,Qg_SR1保持高电平,直至Qg_SR2低电平变成高电平的时刻,开始下一个开关周期。
在一个优选的技术方案中,驱动控制信号Qg_SR2和Qg_SR1共同存在高电平的时间即为开关管QSR2和QSR1的死区时间。
在一个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双向正激变换器包括高压侧电源VHV、高压侧滤波电感LHV、低压侧滤波电容CHV、高频变压器Tr、复位二极管DR、高压侧开关管Q、低压侧释能开关管QSR1、低压侧储能开关管QSR2、低压侧滤波电感LLV、低压侧滤波电容CLV和低压侧电源VLV
在一个优选的技术方案中,高频变压器Tr包括高压侧绕组N1、低压侧绕组N2、复位绕组N3、励磁电感Lm和漏感Lk
在一个优选的技术方案中,开关管Q包括其体二极管Db1和寄生电容Cb1,开关管QSR1包含其体二极管Dsb1和寄生电容Csb1,开关管QSR2包含其体二极管Dsb2和寄生电容Csb2
在一个优选的技术方案中,高压侧电源VHV的正极连接至高压侧滤波电感LHV的一端,LHV的另一端分别连接至高压侧滤波电容CHV的正极、N1绕组的同名端和N3绕组的异名端,N1绕组的异名端连接至开关管Q的漏极,N3绕组同名端连接至复位二极管DR的阴极,DR的阳极分别连接至VHV的负极和Q的源极,N2绕组同名端分别连接至励磁电感Lm的一端和漏感Lk的一端,漏感Lk的另一端分别连接至开关管QSR2的源极和低压侧滤波电感LLV的一端,LLV的另一端分别连接至低压侧滤波电容CLV的正极和电源VLV的正极,N2绕组的异名端分别连接至励磁电感Lm的另一端和开关管QSR1的漏极,QSR1的源极分别连接至QSR2的源极、CLV的负极以及电源VLV的负极。
在一个优选的技术方案中,体二极管和寄生电容并联连接至开关管的漏极和源极两端,Db1的阴极和Cb1的一端一起连接至Q的漏极,Db1的阳极和Cb1的另一端一起连接至Q的源极,Dsb1的阴极和Csb1的一端一起连接至QSR1的漏极,Dsb1的阳极和Csb1的另一端一起连接至QSR1的源极,Dsb2的阴极和Csb2的一端一起连接至QSR2的漏极,Dsb2的阳极和Csb2的另一端一起连接至QSR2的源极。
在一个优选的技术方案中,低压侧向高压侧传输功率的工况对应低压侧电源VLV向高压侧电源VHV传输功率的情况。
本发明控制方法的优点在于:
(1)有效减少双向正激变换器开关管电压和电流尖峰,提高变换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2)减小吸收电路的体积和损耗,提高变换器的功率密度和效率;
(3)实现部分开关管的零电压和零电流开关,二极管的软开关,并减少驱动损耗,进一步提高变换效率;
(4)减小变换器环流,增加***传输功率。
附图说明
图1是双向正激变换器的主电路图;
图2为图1所示变换器采用本发明控制方法后,于低压侧向高压侧传输功率工况下的主要工作波形;
图3为图2中t0时刻之前双向正激变换器的工作模态图;
图4为图2中t0~t1期间双向正激变换器的工作模态图;
图5为图2中t1~t2期间双向正激变换器的工作模态图;
图6为图2中t2~t3期间双向正激变换器的工作模态图;
图7为图2中t3~t4期间双向正激变换器的工作模态图;
图8为图2中t4~t5期间双向正激变换器的工作模态图;
图9为图2中t5~t6期间双向正激变换器的工作模态图;
图10为图2中t6~Ts期间双向正激变换器的工作模态图;
图11是现有控制方法下,图1所示双向正激变换器于低压侧向高压侧传输功率工况下的主要工作波形;
图12是图1所示双向正激变换器于低压侧向高压侧传输功率工况下,分别采用图2和图11所示控制方法的仿真对比波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1~12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一种减少双向正激变换器开关管电压尖峰和环流的控制方法。
图1是双向正激变换器的主电路图。如图1所示,所述双向正激变换器包括高压侧电源VHV、高压侧滤波电感LHV、低压侧滤波电容CHV、高频变压器Tr、复位二极管DR、高压侧开关管Q、低压侧释能开关管QSR1、低压侧储能开关管QSR2、低压侧滤波电感LLV、低压侧滤波电容CLV和低压侧电源VLV。其中,N1、N2和N3分别为Tr的高压侧绕组、低压侧绕组和复位绕组,Lm和Lk分别为Tr折算到低压侧的励磁电感和漏感,Db1、Dsb1和Dsb2分别为开关管Q、QSR1和QSR2的体二极管,Cb1、Csb1和Csb2分别为开关管Q、QSR1和QSR2的寄生电容。
图2示出了本发明控制方法下,双向正激变换器于低压侧向高压侧传输功率工况下的主要工作波形。其中Qg、Qg_SR1和Qg_SR2分别为输送至开关管Q、QSR1和QSR2的驱动控制信号,高电平对应开关管开通,低电平对应开关管关断,iM为变压器励磁电感Lm的电流,表征变压器的磁通变化情况,iL_LV为低压侧滤波电感LLV的电流,iLk为变压器漏感电流,包括励磁电感电流iM和N2线圈电流iN2,VN2为N2绕组,即励磁电感Lm两端的电压。由图2可以看出,在低压侧向高压侧传输功率工况下,双向正激变换器高压侧开关管Q一直关断控制,低压侧开关管QSR1和QSR2低电平互补开关控制,且存在共同导通的死区时间。所谓QSR1和QSR2的低电平互补开关控制,是指驱动控制信号Qg_SR1和Qg_SR2不会同时出现低电平,如Qg_SR1为低电平,则Qg_SR2一定为高电平,如Qg_SR2为低电平,则Qg_SR1一定为高电平。所谓QSR1和QSR2共同导通的死区时间,是指驱动控制信号Qg_SR2低电平变成高电平的时刻,驱动控制信号Qg_SR1继续保持高电平一段时间后变成低电平,同样,在Qg_SR1低电平变成高电平的时刻,Qg_SR2保持高电平一段时间后变成低电平。这样,Qg_SR1和Qg_SR2就会共同存在一定时间的高电平,该段时间内Qg_SR1和Qg_SR2同时导通,如图2中的阴影区域所示。
下面结合图3~图9,介绍图1所示双向正激变换器于低压侧向高压侧传输功率工况下,采用图2所示控制方法的主要工作原理。
图3为图2中t0时刻之前双向正激变换器的工作模态图。参照图2,t0时刻之前,开关管Q和QSR2关断,QSR1导通,低压侧能量通过变压器Tr向高压侧释放,从低压侧折算到高压侧的电流iHV,通过LHV和CHV构成的滤波器、体二极管Db1和N1绕组流入电源VHV,实现低压侧VLV向高压侧VHV的功率传输。在高压侧,由于LHV电感值一般都较大,流经的电流可以当作是恒定不变的,因此,此时N1绕组两端电压可以近似为VHV,且同名端(带“·”)为正,异名端为负,复位二极管DR阴极对阳极电压则为VHV(1+N1/N3),DR截止。在低压侧,此时电感LLV和漏感Lk串联,两个电感电流相等,即iL_LV=iLk,通过N1绕组电压的折算,也可得N2绕组的电压,或者说励磁电感Lm两端的电压为VHVN2/N1>0,励磁电感电流iM增加,变压器Tr正向磁化,另外,此时加在串联电感LLV和Lk两端的电压为VLV-VHVN2/N1<0,电流iL_LV和iLk线性下降。
图4为图2中t0~t1期间双向正激变换器的工作模态图。该期间内,开关管Q关断,体二极管Db1导通,QSR1和QSR2导通,变压器N2绕组电压-VHVN2/N1直接加在漏感Lk两端,电压VLV则直接加在电感LLV两端,由于Lk感值很小,电流iLk迅速下降,直至等于励磁电感电流iM,近似为零,电感电流iL_LV则增加,由于LLV电感值较大,可以认为电感LLV的电流基本保持不变,等效于恒流源。电流iLk下降至iM时,变压器N1、N2和N3绕组电压也近似为零,体二极管Db1承受反压关断,励磁电感电流iM基本保持不变,直至t1时刻,QSR1关断,该过程结束。可以看出,t1时刻去关断QSR1,可以实现其零电压和零电流关断。
图5为图2中t1~t2期间双向正激变换器的工作模态图。该期间内,开关管Q关断,QSR1关断,QSR2导通,体二极管Db1自然关断,电容Csb1和Cb1充电,N2、N1和N3绕组承受反向电压,即同名端为负,异名端为正,励磁电流iM减小,变压器反向磁化,直至折算到N3绕组的电压大于VHV时,复位二极管DR自然导通,电容Cb1的电压箝位至2VHV,该过程结束。
图6为图2中t2~t3期间双向正激变换器的工作模态图。该期间内,开关管Q和QSR1关断,QSR2导通,复位二极管DR导通,N3绕组的电压箝位在-VHV,励磁电感电流iM线性减少,直至为零,复位二极管DR自然关断,复位过程结束。
图7为图2中t3~t4期间双向正激变换器的工作模态图。该期间内,开关管Q和QSR1关断,QSR2导通,复位二极管DR关断,电容Csb1和Cb1放电,变压器N1、N2和N3绕组的反向电压下降,iM和iLk反向增加,因励磁电感值很大,反向增加的电流值很小,直至Cb1的电压放电至VHV,Csb1的电压放电至零,变压器N2、N1和N3绕组的电压也下降至零,直至开关管QSR1开通,该过程结束。可以看出,t3~t4过程为开关管QSR1的零电压和零电流开通做好了准备。
图8为图2中t4~t5期间双向正激变换器的工作模态图。该期间内,开关管Q关断,QSR1和QSR2导通,变压器N1、N2和N3绕组电压为零,漏感Lk电流iLk=iM,电感LLV的电流依然可当作为恒流源。
图9为图2中t5~t6期间双向正激变换器的工作模态图。该期间内,开关管Q和QSR2关断,QSR1导通,电感LLV的电流一方面向漏感Lk转移,另一方面给电容Csb2充电。另外,该期间内,折算到高压侧的电流iHV还将对电容Cb1进行放电,变压器N1、N2和N3绕组电压逐渐升高,直至N1绕组电压升高至VHV,体二极管Db1自然导通,高压侧开始接收低压侧输送的功率。在t6时刻,电感LLV的电流全部转移到Lk内,即iLk=iL_LV。可以看出,由于Lk电流的变化Δi,Csb2两端会产生相应的电压变化ΔVsb2,ΔVsb2即对应开关管QSR2的电压尖峰,具体为ΔVsb2正比于Δi。由于Lk初始电流为零,因此对应Δi=iL_LV
图10为图2中t6~Ts期间双向正激变换器的工作模态图。该期间内,开关管Q和QSR2关断,QSR1导通,体二极管Db1导通,且iL_LV=iLk,具体工作原理和t0时刻之前一样,低压侧向高压侧输送功率。
图11示出了现有控制方法下,双向正激变换器于低压侧向高压侧传输功率工况下的主要工作波形,其中Qg、Qg_SR1和Qg_SR2同样为输送至开关管Q、QSR1和QSR2的驱动控制信号,iM为变压器励磁电感Lm的电流,iL_LV为低压侧滤波电感LLV的电流,iLk为变压器漏感电流,VN2为N2绕组两端的电压。与图2不同的是,图11所示控制方法中,驱动控制信号Qg和Qg_SR1同为高电平,同为低电平,即开关管Q和QSR1同开同关,除此之外,图2和图11所示两种控制方法中的驱动控制信号完全一样,即Qg_SR1和Qg_SR2依然为低电平互补,且同时存在高电平死区时间。需要强调的是,图11中的Qg_SR1和Qg_SR2和图12中的Qg_SR1和Qg_SR2具有相同的开关周期、高电平保持时间、低电平保持时间以及死区时间。由图11可以看出,在t4~t5期间,流经漏感Lk的电流iLk反向增加至某个电流值,即图中所示的-Ipk。因此在图11所示的t5~t6期间,即开关管QSR2关断期间,漏感Lk中的电流变化Δi=iL_LV+Ipk,较图2所示控制方法中的Δi=iL_LV更大,因而会对应更高的电压尖峰ΔVsb2。此外,比较图2和图11中的iLk波形可知,图11中的电流会反向流动,势必增加变换器的环流,降低传输功率。
图12是图1所示双向正激变换器于低压侧向高压侧传输功率工况下,分别采用图2所示本发明控制方法和图11所示现有控制方法的仿真对比波形。图12左边波形对应本发明控制方法,右边波形对应限流控制方法,左右两边图中至上而下的波形都分别为低压侧滤波电感LLV的电流iL_LV、高压侧滤波电感LHV的电流iL_HV、漏感Lk电流iLk和开关管QSR2漏源极电压波形Vds_QSR2。可以看出,本发明的控制方法低压侧的输出电流iL_LV和高压侧的输入电流iL_HV都更大,传输功率更大,另外,本发明控制方法下的Vds_QSR2电压尖峰值也明显低于现有控制方法,有效提高了开关管的安全性和变换器的效率。需要说明的是,图12中两种控制方法下的仿真波形,对应的双向正激变换器主电路参数完全一样,对应的驱动电路完全一样,驱动控制信号Qg_SR1、Qg_SR2的开关周期以及开关周期内的高电平维持时间、低电平维持时间和死区时间也是完全一样。
图12仿真波形对应的主电路参数为:低压侧电压VLV=3.5V,高压侧电压VHV=21V,变压器绕组匝数分别为N1=N3=21匝,N2=11匝,励磁电感Lm=1mH,漏感Lk=100nH,高压侧滤波电感LHV=120μH,滤波电容CHV=4700μF,低压侧滤波电感LLV=120μH,滤波电容CLV=9400μF,Q、QSR1和QSR2为理想N沟道MOSFET,并联的寄生电容Cb1=Csb1=Csb2=1nF,DR为快恢复二极管,设置反向恢复时间为100nS;
图12仿真波形对应的动电路参数为:开关频率fs=10kHz,开关周期Ts=100μs,死区时间1μs,QSR2高电平保持时间为75μs,低电平保持时间25μs,QSR1高电平保持时间为27μs,低电平保持时间为73μs。

Claims (10)

1.一种减少双向正激变换器开关管电压尖峰和环流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低压侧向高压侧传输功率的工况下,双向正激变换器低压侧电感储能开关管QSR2和电感释能开关管QSR1低电平互补开关控制,存在高电平共同导通时间,高压侧开关管Q则一直关断;Qg、Qg_SR1和Qg_SR2分别对应开关管Q、QSR1和QSR2的驱动控制信号,高电平对应开关管开通,低电平对应开关管关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少双向正激变换器开关管电压尖峰和环流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一个开关周期内,Qg_SR1的高电平时间小于1/2个开关周期,Qg_SR2的高电平时间大于1/2个开关周期,Qg则一直保持低电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少双向正激变换器开关管电压尖峰和环流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QSR2和QSR1低电平互补开关控制,且存在高电平共同导通时间,是指每个开关周期内,在驱动控制信号Qg_SR2低电平变成高电平的时刻,驱动控制信号Qg_SR1继续保持高电平一段时间后变成低电平,然后,Qg_SR2保持高电平,Qg_SR1保持低电平,直到Qg_SR1低电平变成高电平的时刻,Qg_SR2保持高电平一段时间后变成低电平,然后,Qg_SR2保持低电平,Qg_SR1保持高电平,直至Qg_SR2低电平变成高电平的时刻,开始下一个开关周期。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少双向正激变换器开关管电压尖峰和环流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驱动控制信号Qg_SR2和Qg_SR1共同存在高电平的时间即为开关管QSR2和QSR1的死区时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少双向正激变换器开关管电压尖峰和环流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向正激变换器包括高压侧电源VHV、高压侧滤波电感LHV、低压侧滤波电容CHV、高频变压器Tr、复位二极管DR、高压侧开关管Q、低压侧释能开关管QSR1、低压侧储能开关管QSR2、低压侧滤波电感LLV、低压侧滤波电容CLV和低压侧电源VLV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减少双向正激变换器开关管电压尖峰和环流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高频变压器Tr包括高压侧绕组N1、低压侧绕组N2、复位绕组N3、励磁电感Lm和漏感Lk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减少双向正激变换器开关管电压尖峰和环流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开关管Q包括其体二极管Db1和寄生电容Cb1,开关管QSR1包含其体二极管Dsb1和寄生电容Csb1,开关管QSR2包含其体二极管Dsb2和寄生电容Csb2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减少双向正激变换器开关管电压尖峰和环流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高压侧电源VHV的正极连接至高压侧滤波电感LHV的一端,LHV的另一端分别连接至高压侧滤波电容CHV的正极、N1绕组的同名端和N3绕组的异名端,N1绕组的异名端连接至开关管Q的漏极,N3绕组同名端连接至复位二极管DR的阴极,DR的阳极分别连接至VHV的负极和Q的源极,N2绕组同名端分别连接至励磁电感Lm的一端和漏感Lk的一端,漏感Lk的另一端分别连接至开关管QSR2的源极和低压侧滤波电感LLV的一端,LLV的另一端分别连接至低压侧滤波电容CLV的正极和电源VLV的正极,N2绕组的异名端分别连接至励磁电感Lm的另一端和开关管QSR1的漏极,QSR1的源极分别连接至QSR2的源极、CLV的负极以及电源VLV的负极。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减少双向正激变换器开关管电压尖峰和环流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体二极管和寄生电容并联连接至开关管的漏极和源极两端,Db1的阴极和Cb1的一端一起连接至Q的漏极,Db1的阳极和Cb1的另一端一起连接至Q的源极,Dsb1的阴极和Csb1的一端一起连接至QSR1的漏极,Dsb1的阳极和Csb1的另一端一起连接至QSR1的源极,Dsb2的阴极和Csb2的一端一起连接至QSR2的漏极,Dsb2的阳极和Csb2的另一端一起连接至QSR2的源极。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少双向正激变换器开关管电压尖峰和环流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低压侧向高压侧传输功率的工况对应低压侧电源VLV向高压侧电源VHV传输功率的情况。
CN201410828183.6A 2014-12-26 2014-12-26 减小双向正激变换器开关管电压尖峰和环流的控制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07165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828183.6A CN105071658B (zh) 2014-12-26 2014-12-26 减小双向正激变换器开关管电压尖峰和环流的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828183.6A CN105071658B (zh) 2014-12-26 2014-12-26 减小双向正激变换器开关管电压尖峰和环流的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071658A true CN105071658A (zh) 2015-11-18
CN105071658B CN105071658B (zh) 2017-12-26

Family

ID=545009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828183.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071658B (zh) 2014-12-26 2014-12-26 减小双向正激变换器开关管电压尖峰和环流的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071658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101101A1 (en) * 2005-02-25 2008-05-01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Power Conversion Apparatus
CN101521464A (zh) * 2009-03-31 2009-09-02 瑞谷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桥式混合整流电路
CN201947182U (zh) * 2011-01-21 2011-08-24 杭州通测微电子有限公司 双向dc/dc直流电源
CN202424500U (zh) * 2011-12-01 2012-09-05 瑞谷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有源钳位正激同步整流的软开关电路
CN103929067A (zh) * 2014-04-30 2014-07-16 杨飏 一种新型的隔离式双向dc/dc变换器的拓扑结构
CN203827184U (zh) * 2014-04-30 2014-09-10 杨飏 一种新型的隔离式双向dc/dc变换器的拓扑结构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101101A1 (en) * 2005-02-25 2008-05-01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Power Conversion Apparatus
CN101521464A (zh) * 2009-03-31 2009-09-02 瑞谷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桥式混合整流电路
CN201947182U (zh) * 2011-01-21 2011-08-24 杭州通测微电子有限公司 双向dc/dc直流电源
CN202424500U (zh) * 2011-12-01 2012-09-05 瑞谷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有源钳位正激同步整流的软开关电路
CN103929067A (zh) * 2014-04-30 2014-07-16 杨飏 一种新型的隔离式双向dc/dc变换器的拓扑结构
CN203827184U (zh) * 2014-04-30 2014-09-10 杨飏 一种新型的隔离式双向dc/dc变换器的拓扑结构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姚志树等: "基于单片机控制的单端正激双向DC/DC变换器", 《电力电子技术》 *
朱劲松等: "基于单端正激模型的双向DC-DC变换器研究", 《电源世界》 *
童亦斌等: "双向DC/DC变换器的拓扑研究",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071658B (zh) 2017-12-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832809B (zh) 电感调节开关电容式无源箝位软开关高增益升压型变换器
CN201656768U (zh) 耦合电感实现高增益倍压升压型变换器
CN102122890B (zh) 一种有源钳位反激变换器辅助开关管的控制方法
CN105141138B (zh) 一种倍压式软开关型推挽直流变换器
CN102790434B (zh) 一种电流互感器自取能电路
CN101453164A (zh) 单向dc-dc变换器
CN100379132C (zh) 软开关pwm交错并联双管正激变换器
CN105846682A (zh) 一种正反激变换器的新型混合控制方式
CN103780086B (zh) 基于耦合电感倍压结构的双输出母线型高增益变换器
CN203233309U (zh) 三绕组耦合电感实现高增益高效率升压型变换器
CN105207486B (zh) 一种双向谐振直流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05515377A (zh) 一种基于耦合电感和倍压电容的软开关高增益直流变换器
CN106026721A (zh) 一种采用SiC功率管的ZCS全桥变换器的栅驱动电路
CN102118112A (zh) 一种基于耦合电感双方向dc-dc变换器
CN103391001A (zh) 用于光伏逆变器mppt环节的高增益dcdc变换器
CN204258617U (zh) 一种解决反激类型开关电源漏电感问题的电路结构
CN101635510B (zh) 一种复合式正激直流变换器
CN106100295B (zh) 一种基于电荷保持的开关器件驱动电路
CN108347174A (zh) 一种Boost全桥隔离型变换器及其复合有源箝位电路
CN205596011U (zh) 尖峰吸收电路以及开关电源
CN204538731U (zh) 一种超级电容器组均压电路
CN105071658A (zh) 减小双向正激变换器开关管电压尖峰和环流的控制方法
CN104993682A (zh) 一种反激变换器漏感吸收及回馈电路
CN109194136A (zh) 一种减小双向llc变换器变压器偏磁控制方法
CN204131483U (zh) 低损耗高速带隔离驱动电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1226

Termination date: 2021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