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039202A - 一种沙门氏菌、单增李斯特菌和副溶血弧菌复合增菌的选择性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沙门氏菌、单增李斯特菌和副溶血弧菌复合增菌的选择性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039202A
CN105039202A CN201510316647.XA CN201510316647A CN105039202A CN 105039202 A CN105039202 A CN 105039202A CN 201510316647 A CN201510316647 A CN 201510316647A CN 105039202 A CN105039202 A CN 10503920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olution
parts
trypaflavine
preparation
nalidixic aci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316647.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039202B (zh
Inventor
胡兴娟
沈飚
徐君辉
邵宏宏
周秀锦
张静
杨赛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oushan Customs Comprehensive Technical Service Center
Original Assignee
Complex Art Service Centre Of Zhoushan Entry-Exit Inspection And Quarantine Bureau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mplex Art Service Centre Of Zhoushan Entry-Exit Inspection And Quarantine Bureau filed Critical Complex Art Service Centre Of Zhoushan Entry-Exit Inspection And Quarantine Bureau
Priority to CN201510316647.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039202B/zh
Publication of CN1050392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03920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03920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03920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easuring Or Testing Involving Enzymes Or Micro-Organis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致病菌的检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沙门氏菌、单增李斯特菌和副溶血弧菌复合增菌的选择性培养基,包括:胰蛋白胨,蛋白胨,氯化钠,磷酸二氢钠,葡萄糖,甘露醇,七叶苷,柠檬酸钠,脱脂奶粉,灭菌蒸馏水,亚碲酸钾溶液,吖啶黄溶液,萘啶酮酸溶液。该培养基的制备方法包括:亚碲酸钾溶液的配制;吖啶黄溶液的配制;萘啶酮酸溶液的配制;半成品培养基的配制;样品的添加;培养基中亚碲酸钾溶液、吖啶黄溶液、萘啶酮酸溶液的添加。本发明的培养基能够同时对目标菌进行复合增菌并抑制非目标菌,且对处于亚致死状态的目标菌抑制作用小,使其也能够有效增菌;本发明的培养基制备方法操作简单,效率高。

Description

一种沙门氏菌、单增李斯特菌和副溶血弧菌复合增菌的选择性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致病菌的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沙门氏菌、单增李斯特菌和副溶血弧菌复合增菌的选择性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食品安全是一个全球性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食品污染和食源性疾病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仍普遍存在。我国细菌性食源性疾病主要由沙门氏菌(Salmonella)和副溶血弧菌(Vibrioparahaemolyticus))引发。单增李斯特菌(ListeriaMonocytogenes)虽发病率不高,但其致死率远高于其他常见食源性病原菌。海产类食品作为高蛋白、低脂肪的“白肉”,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但易受细菌污染导致腐败变质,影响产品安全。因此沙门氏菌、副溶血弧菌和单增李斯特菌是进出口水产品常检项目。
目前对于沙门氏菌、副溶血弧菌和单增李斯特菌主要采用常规培养、生化鉴定,大多要耗费4-6天时间,而且程序复杂,所用试剂繁多,费事费力,检出效率低,检测灵敏度度低,假阴性比较严重。近年来酶联荧光免疫检测(VIDAS)聚合酶链式反应(PCR)、金标试纸法、API法、聚合酶免疫检测方法(EIA)和DNA探针技术等新技术逐渐应用于微生物检测,大大提高检测的灵敏度和简化了操作。但能够满足要求的检测灵敏度仍然需要离不开前增菌或选择性增菌。现有的增菌方法主要是根据所要检测的菌株进行各自的增菌处理,即不同的菌株采用各自的选择性增菌培养基进行增菌处理,费时费力,不符合现在检测方法一平台的同时检测多种致病菌的发展趋势。国内外现有研究中,涉及共增菌培养基技术的研究主要包括:沙门氏菌和志贺氏菌共增技术、沙门氏菌、大肠杆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共增技术(SEL)、沙门氏菌、大肠杆菌及单增李斯特菌共增技术以及广谱增菌肉汤(UPB)等,除SEL外其余均属于无选择性增菌培养基,不能满足多种背景微生物多时对特定目标菌进行增菌的要求。目前的检测方法中,不同致病菌有独立的检测方法,需要分别进行增菌。因此得到一种能同时富集沙门氏菌、副溶血弧菌和单增李斯特菌的共增培养基,对实现共检具有重要的意义。迄今为止,未见关于沙门氏菌、副溶血弧菌及单增李斯特菌选择性共增菌技术的报道。
此外,冰鲜水产品在捕捞、加工、保藏过程中会受到各种损伤,使菌体处于亚致死状态,容易产生假阴性,容易造成漏检。亚致死态的菌体虽然具有一定的活性,但是失去了正常菌体的部分生理特性,这会导致在复合增菌培养时,选择性培养基中的选择性物质在抑制非目标菌时,同时对处于亚致死状态的目标菌也进行了抑制,使处于亚致死状态的目标菌无法生长,从而导致检测结果与实际不一致。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沙门氏菌、单增李斯特菌和副溶血弧菌复合增菌的选择性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的培养基能够同时对目标菌沙门氏菌、副溶血弧菌和单增李斯特菌进行复合增菌并抑制其他非目标菌,且对处于亚致死状态的目标菌抑制作用小,使亚致死状态的目标菌也能进行增菌,增菌效果好;本发明提供的培养基制备方法操作简单,效率高。
本发明的具体技术方案为:一种沙门氏菌、单增李斯特菌和副溶血弧菌复合增菌的选择性培养基,按重量份数计包括如下组分:
胰蛋白胨15-20份,蛋白胨2-4份,氯化钠8-12份,磷酸二氢钠2-3份,葡萄糖2-3份,甘露醇2-3份,七叶苷0.01-0.03份,柠檬酸钠0.5-1.5份,脱脂奶粉4-6份,灭菌蒸馏水1000份,1mol/L的氢氧化钾溶液0.1-1份,1mol/L的盐酸溶液0.1-1份,亚碲酸钾溶液0.8-1.2份,吖啶黄溶液0.8-1.2份,萘啶酮酸溶液0.8-1.2份。
所述亚碲酸钾溶液由0.00005份亚碲酸钾和10份灭菌蒸馏水组成;所述吖啶黄溶液由0.1份吖啶黄和10份灭菌蒸馏水组成;所述萘啶酮酸溶液由0.01份萘啶酮酸和10份浓度为0.05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组成。
在本发明的培养基中,以沙门氏菌、单增李斯特菌和副溶血弧菌为目标菌,胰蛋白胨、蛋白胨、氯化钠和磷酸二氢钠作为基础培养基为菌类提供营养源。葡萄糖、甘露醇作为生长促进剂,能够促进菌类生长。脱脂奶粉作为复苏促进剂,能够促进处于亚致死状态的目标菌复苏。柠檬酸钠作为目标菌可以利用的碳源,而其对于其他众多菌类则无法被利用。七叶苷、亚碲酸钾溶液、吖啶黄溶液和萘啶酮酸溶液是作为抑制剂,它们具有选择性的抑制作用,对目标菌的抑制作用较小,对其他众多菌类的抑制效果较强。
作为优选,按重量份数计所述选择性培养基的组分为:胰蛋白胨17份,蛋白胨3份,氯化钠10份,磷酸二氢钠2.5份,葡萄糖2.5份,甘露醇2.5份,七叶苷0.02份,柠檬酸钠1份,脱脂奶粉5份,灭菌蒸馏水1000份,1mol/L的氢氧化钾溶液0.1-1份,1mol/L的盐酸溶液0.1-1份,亚碲酸钾溶液1份,吖啶黄溶液1份,萘啶酮酸溶液1份。
作为优选,所述选择性培养基还包括0.1-0.5份茶皂素。茶皂素对常规的金色葡萄球菌、酵母菌、霉菌等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而对本发明的目标菌抑制作用不明显,适用作本发明培养基的组分。
一种沙门氏菌、单增李斯特菌和副溶血弧菌复合增菌的选择性培养基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亚碲酸钾溶液的配制:称取亚碲酸钾0.00005份加入到10份灭菌蒸馏水中,得到亚碲酸钾溶液并备用;
吖啶黄溶液的配制:称取吖啶黄0.1份加入到10份灭菌蒸馏水中,得到吖啶黄溶液并备用;萘啶酮酸溶液的配制:称取萘啶酮酸0.01份加入到10份浓度为0.05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得到萘啶酮酸溶液并备用;
称取胰蛋白胨15-20份,蛋白胨2-4份,氯化钠8-12份,磷酸二氢钠2-3份,葡萄糖2-3份,甘露醇2-3份,七叶苷0.01-0.03份,柠檬酸钠0.5-1.5份,脱脂奶粉4-6份,先后加入到1000份灭菌蒸馏水中,混合均匀后用1mol/L的氢氧化钾溶液和1mol/L的盐酸溶液将所得混合物pH调节至7.5,高压灭菌15min,然后等待混合物冷却至50℃,在无菌条件下,向混合物中添加亚碲酸钾溶液0.16-0.24份,吖啶黄溶液0.16-0.24份,萘啶酮酸溶液0.16-0.24份,混合均匀后,制得半成品培养基;
在无菌环境下,将待检测的样品经均质器处理后添加到半成品培养基中,混合2min后,在37℃下培养4-8小时,然后向半成品培养基中均匀添加亚碲酸钾溶液0.64-0.96份,吖啶黄溶液0.64-0.96份,萘啶酮酸溶液0.64-0.96份;再继续在37℃下培养16-20小时。
在本发明的培养基的制备过程中,将培养基的配制分为两步,在半成品培养基中,培养基中除了添加营养源物质外,只添加了少量的抑制剂,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非目标菌生长的同时,尽量减少抑制剂对亚致死状态的目标菌的抑制作用,再加上加量的目标菌的专属营养源,能够使亚致死状态的目标菌复苏、生长。在亚致死状态的目标菌复苏后,再添加较大剂量的抑制剂,对非目标菌进行较大程度的抑制,此时原先亚致死状态的目标菌已复苏,具有较强的活力,抑制剂对其的抑制作用不明显。在经过培养后该培养基能够使目标菌有效进行增菌,同时抑制非目标菌的生长。
作为优选,在制备半成品培养基时添加亚碲酸钾溶液的量为0.2份,添加吖啶黄溶液的量为0.2份,添加萘啶酮酸溶液的量为0.2份;在带检测样品添加到半成品培养基后培养时间为6小时,向半成品培养基添加亚碲酸钾溶液的量为0.8份,添加吖啶黄溶液的量为0.8份,添加萘啶酮酸溶液的量为0.8份;培养时间为18小时。
作为优选,在向所述半成品培养基中均匀添加亚碲酸钾溶液、吖啶黄溶液和萘啶酮酸溶液时,同时还添加有0.1-0.5份茶皂素。
与现有技术对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的培养基能够同时对目标菌沙门氏菌、副溶血弧菌和单增李斯特菌进行复合增菌并抑制其他非目标菌,且对处于亚致死状态的目标菌抑制作用小,使亚致死状态的目标菌也能进行增菌,增菌效果好。
本发明提供的培养基制备方法操作简单,效率高,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中沙门氏菌荧光PCR检测试剂盒检测结果;
图2为本发明中副溶血弧菌荧光PCR检测试剂盒检测结果;
图3为本发明中单增李斯特菌荧光PCR检测试剂盒检测结果。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
实施例1
沙门氏菌、单增李斯特菌和副溶血弧菌复合增菌的选择性培养基的制备:
亚碲酸钾溶液的配制:称取亚碲酸钾0.00005份加入到10份灭菌蒸馏水中,得到亚碲酸钾溶液并备用。
吖啶黄溶液的配制:称取吖啶黄0.1份加入到10份灭菌蒸馏水中,得到吖啶黄溶液并备用。
萘啶酮酸溶液的配制:称取萘啶酮酸0.01份加入到10份浓度为0.05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得到萘啶酮酸溶液并备用。
称取胰蛋白胨17份,蛋白胨3份,氯化钠10份,磷酸二氢钠2.5份,葡萄糖2.5份,甘露醇2.5份,七叶苷0.02份,柠檬酸钠1份,脱脂奶粉5份,先后加入到1000份灭菌蒸馏水中,混合均匀后用1mol/L的氢氧化钾溶液和1mol/L的盐酸溶液将所得混合物pH调节至7.5,高压灭菌15min,然后等待混合物冷却至50℃,在无菌条件下,向混合物中添加亚碲酸钾溶液0.2份,吖啶黄溶液0.2份,萘啶酮酸溶液0.2份,混合均匀后,制得半成品培养基。
在无菌环境下,将100份待检测的样品经均质器处理后添加到半成品培养基中,混合2min后,在37℃下培养6小时,然后向半成品培养基中均匀添加亚碲酸钾溶液0.8份,吖啶黄溶液0.8份,萘啶酮酸溶液0.8份;再继续在37℃下培养18小时。
实施例2
沙门氏菌、单增李斯特菌和副溶血弧菌复合增菌的选择性培养基的制备:
亚碲酸钾溶液的配制:称取亚碲酸钾0.00005份加入到10份灭菌蒸馏水中,得到亚碲酸钾溶液并备用。
吖啶黄溶液的配制:称取吖啶黄0.1份加入到10份灭菌蒸馏水中,得到吖啶黄溶液并备用。
萘啶酮酸溶液的配制:称取萘啶酮酸0.01份加入到10份浓度为0.05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得到萘啶酮酸溶液并备用。
称取胰蛋白胨17份,蛋白胨3份,氯化钠10份,磷酸二氢钠2.5份,葡萄糖2.5份,甘露醇2.5份,七叶苷0.02份,柠檬酸钠1份,脱脂奶粉5份,先后加入到1000份灭菌蒸馏水中,混合均匀后用1mol/L的氢氧化钾溶液和1mol/L的盐酸溶液将所得混合物pH调节至7.5,高压灭菌15min,然后等待混合物冷却至50℃,在无菌条件下,向混合物中添加亚碲酸钾溶液0.2份,吖啶黄溶液0.2份,萘啶酮酸溶液0.2份,混合均匀后,制得半成品培养基。
在无菌环境下,将100份待检测的样品经均质器处理后添加到半成品培养基中,混合2min后,在37℃下培养6小时,然后向半成品培养基中均匀添加亚碲酸钾溶液0.8份,吖啶黄溶液0.8份,萘啶酮酸溶液0.8份,茶皂素0.3份;再继续在37℃下培养18小时。
实施例3
亚碲酸钾溶液的配制:称取亚碲酸钾0.00005份加入到10份灭菌蒸馏水中,得到亚碲酸钾溶液并备用。
吖啶黄溶液的配制:称取吖啶黄0.1份加入到10份灭菌蒸馏水中,得到吖啶黄溶液并备用。
萘啶酮酸溶液的配制:称取萘啶酮酸0.01份加入到10份浓度为0.05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得到萘啶酮酸溶液并备用;
称取胰蛋白胨20份,蛋白胨4份,氯化钠8份,磷酸二氢钠2份,葡萄糖3份,甘露醇3份,七叶苷0.003份,柠檬酸钠1.5份,脱脂奶粉4份,先后加入到1000份灭菌蒸馏水中,混合均匀后用1mol/L的氢氧化钾溶液和1mol/L的盐酸溶液将所得混合物pH调节至7.5,高压灭菌15min,然后等待混合物冷却至50℃,在无菌条件下,向混合物中添加亚碲酸钾溶液0.16份,吖啶黄溶液0.16份,萘啶酮酸溶液0.16份,混合均匀后,制得半成品培养基。
在无菌环境下,将100份待检测的样品经均质器处理后添加到半成品培养基中,混合2min后,在37℃下培养8小时,然后向半成品培养基中均匀添加亚碲酸钾溶液0.84份,吖啶黄溶液0.84份,萘啶酮酸溶液0.84份,茶皂素0.2份;再继续在37℃下培养16小时。
对比例
亚碲酸钾溶液的配制:称取亚碲酸钾0.00005份加入到10份灭菌蒸馏水中,得到亚碲酸钾溶液并备用。
吖啶黄溶液的配制:称取吖啶黄0.1份加入到10份灭菌蒸馏水中,得到吖啶黄溶液并备用。
萘啶酮酸溶液的配制:称取萘啶酮酸0.01份加入到10份浓度为0.05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得到萘啶酮酸溶液并备用。
称取胰蛋白胨17份,蛋白胨3份,氯化钠10份,磷酸二氢钠2.5份,葡萄糖2.5份,甘露醇2.5份,七叶苷0.02份,柠檬酸钠1份,脱脂奶粉5份,先后加入到1000份灭菌蒸馏水中,混合均匀后用1mol/L的氢氧化钾溶液和1mol/L的盐酸溶液将所得混合物pH调节至7.5,高压灭菌15min,然后等待混合物冷却至50℃,在无菌条件下,向混合物中添加亚碲酸钾溶液1份,吖啶黄溶液1份,萘啶酮酸溶液1份,混合均匀后,制得培养基。
在无菌环境下,将100份待检测的样品经均质器处理后添加到培养基中,混合2min后,在37℃下培养24小时。
对实施例1-3以及对比例培养基中的细菌数量测定,发现实施例1-3与对比例差别在于,实施例1-3中检测到的3种目标菌的数量比对比例的数量多10-15%,主要原因是对比例中处于亚致死状态的目标菌由于抑制剂的强抑制作用无法复苏,呈假阴性,而实施例1-3能够使大量亚致死状态的目标菌复苏并生长。
纯菌检测:
按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制备多个相同的培养基并分别接入稀释到10-4的沙门氏菌、副溶血弧菌和单增李斯特菌三种目标菌及杂菌的菌液0.2mL在37℃下培养24h。用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540nm下的OD值。以缓冲蛋白胨水做空白对照,结果见表1:
表1:目标菌和非目标菌单独在最佳配比的培养基中的生长情况
菌株 空白 1 2 3
沙门氏菌 0.59 1.41 1.16 1.32
副溶血弧菌 0.65 0.85 0.74 0.86
单增李斯特菌 0.62 0.89 0.76 0.89
大肠杆菌 0.56 0.23 0.21 0.19
大肠杆菌O157 0.56 0 0 0
福氏志贺氏菌 0.67 0 0 0
宋内氏志贺氏菌 0.59 0 0 0
霍乱弧菌 0.61 0.11 0.09 0.13
创伤弧菌 0.67 0 0 0
溶藻弧菌 0.56 0 0 0
金黄色葡萄球菌 0.54 0 0 0
注:1-3为三个重复实验
从表1可以看出三种目标菌沙门氏菌、副溶血弧菌和单增李斯特菌在上述培养基中生长24小时后增菌效果比无选择性的缓冲蛋白胨更佳;大部分非目标菌的生长受到了抑制,只有大肠杆菌和霍乱弧菌菌液变混浊,但是与空白无选择性的缓冲蛋白胨水相比这两种菌在所述的培养基中生长明显收到了抑制,它们的生长也明显比3种目标菌慢。
混合菌检测:
按照沙门氏菌:副溶血弧菌:单增李斯特菌的比例为1:1:1接入培养基中,37℃培养24小时,将菌液稀释到10-6,分别涂布到BS琼脂平板,TCBS琼脂平板和PALCAM平板上,进行分离培养。沙门氏菌在BS琼脂上为墨绿色圆形菌落,副溶血弧菌和单增李斯特菌不生长;副溶血弧菌在TCBS平板上为蓝绿色菌落,菌落呈圆形,边缘整齐,湿润;稍浑浊,半透明,多数具尖心、斗笠状,直径2-4mm,沙门氏菌和单增李斯特菌不生长;单增李斯特菌在PALCAM平板上为圆形灰绿色菌落,周围有棕黑色水解圈,有些菌落有黑色凹陷,沙门氏菌和副溶血弧菌不生长。生长结果见表2。结果表明,进过24小时增菌后,沙门氏菌、副溶血弧菌和单增李斯特菌能够同时增殖至106,可满足后期检测的菌浓度要求。
表2复合增菌培养基增菌效果
目标菌 接种量(CFU/mL) 增菌后菌量(CFU/mL)
沙门氏菌 10-100 2300000
副溶血弧菌 10-100 3500000
单增李斯特菌 10-100 3600000
人工加样检测:
在无菌条件下,将虾仁(经过荧光PCR鉴定不含三种目标菌),分别制备成25g粉碎。将大约100CFU/g的培养物接种于样品中,室温下处理15min,是菌液别均匀吸收,然后将其放入含有225mL的自制培养基的中,混合2min。均质好的样品于37℃培养24小时。用DNA提取试剂盒提取细菌DNA,用沙门氏菌、副溶血弧菌及单增李斯特菌荧光PCR检测试剂盒进行检测,检测结果如图1、图2、图3所示,可见三种目标菌均出现明显的DNA扩增曲线,说明符合增菌培养基使得样品中的沙门氏菌、副溶血弧菌和单增李斯特菌三种目标菌同时增长,并达到PCR检测的菌浓度要求。证明经复合增菌培养基培养后,可用于PCR检测。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据本发明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变更以及等效变换,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Claims (6)

1.一种沙门氏菌、单增李斯特菌和副溶血弧菌复合增菌的选择性培养基,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数计包括如下组分:
胰蛋白胨15-20份,蛋白胨2-4份,氯化钠8-12份,磷酸二氢钠2-3份,葡萄糖2-3份,甘露醇2-3份,七叶苷0.01-0.03份,柠檬酸钠0.5-1.5份,脱脂奶粉4-6份,灭菌蒸馏水1000份,1mol/L的氢氧化钾溶液0.1-1份,1mol/L的盐酸溶液0.1-1份,亚碲酸钾溶液0.8-1.2份,吖啶黄溶液0.8-1.2份,萘啶酮酸溶液0.8-1.2份;
所述亚碲酸钾溶液由0.00005份亚碲酸钾和10份灭菌蒸馏水组成;所述吖啶黄溶液由0.1份吖啶黄和10份灭菌蒸馏水组成;所述萘啶酮酸溶液由0.01份萘啶酮酸和10份浓度为0.05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组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沙门氏菌、单增李斯特菌和副溶血弧菌复合增菌的选择性培养基,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数计所述选择性培养基的组分为:胰蛋白胨17份,蛋白胨3份,氯化钠10份,磷酸二氢钠2.5份,葡萄糖2.5份,甘露醇2.5份,七叶苷0.02份,柠檬酸钠1份,脱脂奶粉5份,灭菌蒸馏水1000份,1mol/L的氢氧化钾溶液0.1-1份,1mol/L的盐酸溶液0.1-1份,亚碲酸钾溶液1份,吖啶黄溶液1份,萘啶酮酸溶液1份。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沙门氏菌、单增李斯特菌和副溶血弧菌复合增菌的选择性培养基,其特征在于,所述选择性培养基还包括0.1-0.5份茶皂素。
4.一种沙门氏菌、单增李斯特菌和副溶血弧菌复合增菌的选择性培养基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亚碲酸钾溶液的配制:称取亚碲酸钾0.00005份加入到10份灭菌蒸馏水中,得到亚碲酸钾溶液并备用;
吖啶黄溶液的配制:称取吖啶黄0.1份加入到10份灭菌蒸馏水中,得到吖啶黄溶液并备用;
萘啶酮酸溶液的配制:称取萘啶酮酸0.01份加入到10份浓度为0.05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得到萘啶酮酸溶液并备用;
称取胰蛋白胨15-20份,蛋白胨2-4份,氯化钠8-12份,磷酸二氢钠2-3份,葡萄糖2-3份,甘露醇2-3份,七叶苷0.01-0.03份,柠檬酸钠0.5-1.5份,脱脂奶粉4-6份,先后加入到1000份灭菌蒸馏水中,混合均匀后用1mol/L的氢氧化钾溶液和1mol/L的盐酸溶液将所得混合物pH调节至7.5,高压灭菌15min,然后等待混合物冷却至50℃,在无菌条件下,向混合物中添加亚碲酸钾溶液0.16-0.24份,吖啶黄溶液0.16-0.24份,萘啶酮酸溶液0.16-0.24份,混合均匀后,制得半成品培养基;
在无菌环境下,将待检测的样品经均质器处理后添加到半成品培养基中,混合2min后,在37℃下培养4-8小时,然后向半成品培养基中均匀添加亚碲酸钾溶液0.64-0.96份,吖啶黄溶液0.64-0.96份,萘啶酮酸溶液0.64-0.96份;再继续在37℃下培养16-20小时。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沙门氏菌、单增李斯特菌和副溶血弧菌复合增菌的选择性培养基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制备半成品培养基时添加亚碲酸钾溶液的量为0.2份,添加吖啶黄溶液的量为0.2份,添加萘啶酮酸溶液的量为0.2份;在带检测样品添加到半成品培养基后培养时间为6小时,向半成品培养基添加亚碲酸钾溶液的量为0.8份,添加吖啶黄溶液的量为0.8份,添加萘啶酮酸溶液的量为0.8份;培养时间为18小时。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沙门氏菌、单增李斯特菌和副溶血弧菌复合增菌的选择性培养基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向所述半成品培养基中均匀添加亚碲酸钾溶液、吖啶黄溶液和萘啶酮酸溶液时,同时还添加有0.1-0.5份茶皂素。
CN201510316647.XA 2015-06-10 2015-06-10 一种沙门氏菌、单增李斯特菌和副溶血弧菌复合增菌的选择性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 Active CN10503920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316647.XA CN105039202B (zh) 2015-06-10 2015-06-10 一种沙门氏菌、单增李斯特菌和副溶血弧菌复合增菌的选择性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316647.XA CN105039202B (zh) 2015-06-10 2015-06-10 一种沙门氏菌、单增李斯特菌和副溶血弧菌复合增菌的选择性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039202A true CN105039202A (zh) 2015-11-11
CN105039202B CN105039202B (zh) 2018-01-12

Family

ID=544461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316647.XA Active CN105039202B (zh) 2015-06-10 2015-06-10 一种沙门氏菌、单增李斯特菌和副溶血弧菌复合增菌的选择性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039202B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05838A (zh) * 2016-02-05 2016-04-20 李志友 一种免增菌的李斯特菌培养基
CN105506054A (zh) * 2016-02-05 2016-04-20 夏淑平 一种产单核李斯特菌选择培养基
CN105505837A (zh) * 2016-02-05 2016-04-20 李志友 一种单增李斯特菌培养基
CN106047781A (zh) * 2016-08-22 2016-10-26 四川华汉三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增菌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增菌培养方法
CN110066752A (zh) * 2019-05-07 2019-07-30 天津商业大学 同时用于四种食源性致病菌的复配培养基及制备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12977A (zh) * 2008-11-25 2009-04-22 华南理工大学 用于沙门氏菌、副溶血弧菌和霍乱弧菌复合增菌的培养基及制备方法
CN101412978A (zh) * 2008-11-25 2009-04-22 华南理工大学 用于沙门氏菌、单增李斯特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复合增菌的培养基及制备方法
CN102660474A (zh) * 2012-05-05 2012-09-12 西南民族大学 一种同时富集五种食源性病原菌的培养基及制备方法
CN102827795A (zh) * 2012-08-29 2012-12-19 华南理工大学 用于沙门氏菌、志贺氏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复合增菌的培养基及制备方法
CN104195086A (zh) * 2014-08-27 2014-12-10 博奥生物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五种细菌的复合增菌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12977A (zh) * 2008-11-25 2009-04-22 华南理工大学 用于沙门氏菌、副溶血弧菌和霍乱弧菌复合增菌的培养基及制备方法
CN101412978A (zh) * 2008-11-25 2009-04-22 华南理工大学 用于沙门氏菌、单增李斯特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复合增菌的培养基及制备方法
CN102660474A (zh) * 2012-05-05 2012-09-12 西南民族大学 一种同时富集五种食源性病原菌的培养基及制备方法
CN102827795A (zh) * 2012-08-29 2012-12-19 华南理工大学 用于沙门氏菌、志贺氏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复合增菌的培养基及制备方法
CN104195086A (zh) * 2014-08-27 2014-12-10 博奥生物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五种细菌的复合增菌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YU-CHENG CHIANG ET AL.: ""Multiplex PCR and a chromogenic DNA macroarray for the detection of Listeria monocytogens,Staphylococcus aureus,Streptococcus agalactiae,Enterobacter sakazakii,Escherichia coliO157:H7,Vibrio parahaemolyticus,Salmonella spp.and Pseudomonas fluorescensi"", 《JOURNAL OF MICROBIOLOGICAL METHODS》 *
刘园园等: ""一种能同时富集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单增李斯特菌的培养基"", 《微生物学报》 *
覃倚莹等: ""选择性富集沙门氏菌、副溶血弧菌和霍乱弧菌的共增菌培养基SVV"", 《生物工程学报》 *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05838A (zh) * 2016-02-05 2016-04-20 李志友 一种免增菌的李斯特菌培养基
CN105506054A (zh) * 2016-02-05 2016-04-20 夏淑平 一种产单核李斯特菌选择培养基
CN105505837A (zh) * 2016-02-05 2016-04-20 李志友 一种单增李斯特菌培养基
CN106047781A (zh) * 2016-08-22 2016-10-26 四川华汉三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增菌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增菌培养方法
CN106047781B (zh) * 2016-08-22 2018-05-18 四川华汉三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增菌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增菌培养方法
CN110066752A (zh) * 2019-05-07 2019-07-30 天津商业大学 同时用于四种食源性致病菌的复配培养基及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039202B (zh) 2018-01-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176874B (zh) 凝结芽孢杆菌fm603及其应用
CN105175518B (zh) 凝结芽孢杆菌fm603产生的细菌素及其制备方法
CN101412977B (zh) 用于沙门氏菌、副溶血弧菌和霍乱弧菌复合增菌的培养基及制备方法
CN105039202A (zh) 一种沙门氏菌、单增李斯特菌和副溶血弧菌复合增菌的选择性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
CN104611251B (zh) 一株具有广谱抑菌活性的乳酸菌及其应用
Ozturk Presence, changes and technological properties of yeast species during processing of pastirma, a Turkish dry-cured meat product
CN102660474A (zh) 一种同时富集五种食源性病原菌的培养基及制备方法
CN107338198A (zh) 一种植物乳杆菌及其应用
Duan et al. Characterization of bacterial microbiota in tilapia fillets under different storage temperatures
CN103966179A (zh) 葡萄糖氧化酶制剂的制备方法及其利用
CN104031862A (zh) 一种高产γ-氨基丁酸菌株及其应用
Wulandari et al. Quality and probiotic lactic acid bacteria diversity of rabbit meat Bekasam-fermented meat
CN104726359B (zh) 一株短小芽孢杆菌bp及其用途
CN105104712B (zh) 一种微生物饲料添加剂及其制备方法
KR20190047756A (ko) 유산균 생균제 조성물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기능성 사료첨가제
CN104046584A (zh) 一种青春双歧杆菌细菌素及其生产方法与专用生产菌株
CN104388522A (zh) 单增李斯特菌选择性显色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
CN108977391A (zh) 一株对肉制品具有发色及防腐功能的乳酸菌株
CN109837323A (zh) 一种乳酸菌的筛选方法
KR101658761B1 (ko) 내염성 및 단백질 분해 활성을 갖는 균주 및 이의 용도
KR101292721B1 (ko) 캠필로박터에 대한 민감성을 개선한 배지 조성물 및 그 제조방법
CN106676029B (zh) 一种短小芽孢杆菌菌株及其微生态制剂与饲料
A AHMED et al. MOLECULAR DETECTION OF LISTERIA MONOCYTOGENES PATHOGENIC GENES AS FOOD POISONING MICRO-ORGANISM ISOLATED FROM READY-TO-EAT MEALS IN PORT-SAID
KR101654455B1 (ko) 캠필로박터에 대한 민감성 및 선택성을 개선한 배지 조성물 및 그 제조방법
DUŠKOVÁ et al. Production of tyramine and histamine by bacteria isolated from Czech blue-veined cheese Niva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316000 222 Changguo Road, Dinghai, Zhoushan, Zhejiang

Patentee after: Zhoushan customs comprehensive technical service center

Address before: 316000 222 Changguo Road, Dinghai, Zhoushan, Zhejiang

Patentee before: COMPREHENSIVE TECHNOLOGY SERVICE CENTER OF ZHOUSHAN ENTRY-EXIT INSPECTION AND QUARANTINE BUREAU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