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979072A - 线圈部件 - Google Patents

线圈部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979072A
CN104979072A CN201510159087.1A CN201510159087A CN104979072A CN 104979072 A CN104979072 A CN 104979072A CN 201510159087 A CN201510159087 A CN 201510159087A CN 104979072 A CN104979072 A CN 10497907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electrode
core portion
flange
coupling part
lead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15908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979072B (zh
Inventor
高木信雄
土田节
御子神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DK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DK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DK Corp filed Critical TDK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49790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7907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97907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7907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8Coils; Windings; Conductive connections
    • H01F27/29Terminals; Tapping arrangements for signal inductanc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8Coils; Windings; Conductive connections
    • H01F27/29Terminals; Tapping arrangements for signal inductances
    • H01F27/292Surface mounted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02Casing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8Coils; Windings; Conductive connections
    • H01F27/2823Wi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5/00Coi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ils Or Transformers For Communication (AREA)
  • Manufacturing Cores, Coils, And Magne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线圈部件,其包括设置在芯上的第一端子电极和第二端子电极。第一导线包括从卷芯部朝向第一端子电极延伸以便跨过卷芯部的第一引线部分、以及连接于第一端子电极的第一连接部分,第二导线包括从卷芯部朝向第二端子电极延伸以便跨过卷芯部的第二引线部分、以及连接于第二端子电极的第二连接部分。第一引线部分跨过第二引线部分以便在第二引线部分之下穿过。第二连接部分与第一连接部分相比位于更接近于卷芯部的延伸方向上的远侧的位置。

Description

线圈部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线圈部件,特别涉及一种表面安装型的脉冲变压器的导线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脉冲变压器作为线圈部件之一而为人所知。例如,脉冲变压器设置在构成设备例如个人计算机与LAN电缆之间的连接点的连接器内。脉冲变压器经由LAN电缆发送脉冲信号。脉冲变压器用来通过初级绕线与次级绕线之间的绝缘来阻止ESD(ElectroStatic Discharge:静电放电)或高压电进入并且保护内部电路。
例如,日本特开2010-109267号公报公开了能够高密度安装的小型的表面安装型脉冲变压器。脉冲变压器包括鼓型芯,其具有卷芯部和一对凸缘;以及初级和次级绕线,其卷绕在鼓型芯的卷芯部并且各自配有中心抽头。经由导线而连接初级绕线的两端的第一和第二端子电极、以及将次级绕线的中心抽头与导线连接的第三端子电极设置在鼓型芯的一个凸缘内。经由导线而连接初级绕线的中心抽头的第四端子电极、以及将次级绕线的两端与导线连接的第五和第六端子电极设置鼓型芯的另一个凸缘内。在该脉冲变压器中,同时与导线连接的两个端子电极设置在相同的凸缘内。因此,当使用一次仅能够在一个凸缘上执行导线连接的自动绕线机器来执行卷绕工作时,可以减少每次卷绕工时。
在上述的常规的脉冲变压器中,从卷芯部将卷绕在卷芯部的初级绕线的两端和卷绕在卷芯部的次级绕线的两端抽出并且经由导线连接于对应端子电极。具体而言,常规的脉冲变压器具有朝向彼此交叉的对应的端子电极在斜向下方向从卷芯部抽出的两条引线的导线连接结构。因此,有可能上引线在与下引线接触后被向上推。以热压方式接合于端子电极的上引线的导线连接部的基部会受到此时由于所产生的压力而引起的额外的载荷。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靠性高的线圈部件,其能够防止额外的载荷施加于导线连接结构中的导线连接部分的基部,该导线连接结构为在连接于对应的端子电极之前彼此交叉地卷绕在卷芯部的两条导线的导线连接结构。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面的问题,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线圈部件,包括:芯,其包括卷芯部;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其卷绕在卷芯部;以及第一端子电极和第二端子电极,其设置在芯的表面上,其中,第一导线包括从卷芯部朝向第一端子电极在斜向下方向上延伸以便跨过卷芯部的第一引线部分、以及连接于第一端子电极的第一连接部分,第二导线包括从卷芯部朝向第二端子电极在斜向下方向上延伸以便跨过卷芯部的第二引线部分、以及连接于第二端子电极的第二连接部分,第一引线部分跨过第二引线部分以便在第二引线部分之下穿过,并且当从卷芯部侧看时,第二连接部分的基准位置比第一连接部分的基准位置位于更接近于卷芯部的延伸方向上的远侧的位置。
根据本发明,当从卷芯部侧看时,连接于第二端子电极的第二导线的连接部分的基准位置比连接于第一端子电极的第一导线的连接部分的基准位置位于更远离卷芯部的位置。因此,能够抑制第一导线在第一和第二导线的交叉点处从第二导线接受的接触压力。因此,可以防止额外的载荷施加于第一导线的连接部分的基准位置。因此,可以提供可靠性高的线圈部件。
在本发明中,第二端子电极的在卷芯部的延伸方向上的长度优选小于第一端子电极的在卷芯部的延伸方向上的长度,并且当从卷芯部侧看时,第二端子电极的近端侧边缘优选比第一端子电极的近端侧边缘位于更接近于卷芯部的延伸方向上的远侧的位置。根据该构造,第二端子电极上的第二连接部分可以容易地定位成更接近于卷芯部的延伸方向上的远侧,并且第二导线的端子部能够容易地连接于第二端子电极上。
在本发明中,当从卷芯部的中心轴看时,第一端子电极与第二端子电极优选为线对称。如果第一端子电极位于中心轴的与第二端子电极的相反侧的位置,则两个端子电极之间的距离长。其结果,导线的引线部分变长,导致交叉点的导线之间的接触压力增加。本发明能够解决这样的问题,并且能够提供可靠性高的线圈部件。
在本发明中,芯优选包括设置在卷芯部的一端的凸缘,并且第一端子电极和第二端子电极优选设置在凸缘的表面上。如果第一和第二端子电极设置在凸缘,则第一和第二引线部分从卷芯部朝向凸缘延伸,导致拉力提高和两个的交叉点的接触压力增加。其结果,额外的载荷有可能施加于连接部分的基准位置。然而,本发明能够解决这样的问题,并且能够提供可靠性高的线圈部件。
在本发明中,第一连接部分与第二连接部分优选通过热压接连接。当第一和第二导线的端子部通过热压接连接时,上述问题很可能会出现。然而,本发明能够解决这样的问题,并且能够提供可靠性高的线圈部件。
在本发明的第二方面中,一种线圈部件,包括:鼓型芯,其包括卷芯部和设置在卷芯部的两端的第一凸缘和第二凸缘;第一导线至第四导线,其卷绕在卷芯部;第一端子电极至第三端子电极,其设置在第一凸缘的表面上;以及第四端子电极至第六端子电极,其设置在第二凸缘的表面上,其中,第一导线包括从卷芯部朝向第一端子电极向下延伸以便不跨过卷芯部的第一引线部分、连接于第一端子电极的第一连接部分、从卷芯部朝向第四端子电极在斜向下方向上延伸以便跨过卷芯部的第二引线部分、以及连接于第四端子电极的第二连接部分,第二导线包括从卷芯部朝向第四端子电极向下延伸以便不跨过卷芯部的第三引线部分、连接于第四端子电极的第三连接部分、从卷芯部朝向第二端子电极在斜向下方向上延伸以便跨过卷芯部的第四引线部分、以及连接于第二端子电极的第四连接部分,第三导线包括从卷芯部朝向第五端子电极在斜向下方向上延伸以便跨过卷芯部的第五引线部分、连接于第五端子电极的第五连接部分、从卷芯部朝向第三端子电极向下延伸以便不跨过卷芯部的第六引线部分、以及连接于第三端子电极的第六连接部分,第四导线包括从卷芯部朝向第三端子电极在斜向下方向上延伸以便跨过卷芯部的第七引线部分、连接于第三端子电极的第七连接部分、从卷芯部朝向第六端子电极向下延伸以便不跨过卷芯部的第八引线部分、以及连接于第六端子电极的第八连接部分,第四引线部分在第七引线部分之下穿过以便跨过第七引线部分,第五引线部分在第二引线部分之下穿过以便跨过第二引线部分,当从卷芯部侧看时,第七连接部分的基准位置比第四连接部分的基准位置位于更接近于第一凸缘的外侧面的位置,当从卷芯部侧看时,第二连接部分的基准位置比第五连接部分的基准位置位于更接近于第二凸缘的外侧面的位置。
根据本发明,连接于第一凸缘侧的第三端子电极的第四导线的连接部分的基准位置比连接于第二端子电极的第二导线的连接部分的基准位置位于更接近于第一凸缘的外侧面的位置。因此,在第四和第二导线的交叉点,能够抑制第二导线从第四导线接受的接触压力。因此,可以防止额外的载荷施加于第二导线的连接部分的基准位置。此外,当从卷芯部侧看时,连接于第二凸缘侧的第四端子电极的第一导线的连接部分的基准位置比连接于第五端子电极的第三导线的连接部分的基准位置位于更接近于第二凸缘的外侧面的位置。因此,在第一和第三导线的交叉点,能够抑制第三导线从第一导线接受的接触压力。因此,可以防止额外的载荷施加于第三导线的连接部分的基准位置。因此,能够提供可靠性高的线圈部件。
在本发明中,第二和第三导线以双线方式卷绕在卷芯部以形成第一绕线层;第一和第四导线以双线方式卷绕在第一绕线层之上以形成第二绕线层;并且第一和第四导线的卷绕方向优选与第二和第三导线的卷绕方向相反。
在本发明中,第三端子电极的在卷芯部的延伸方向上的长度小于第一端子电极的在卷芯部的延伸方向上的长度;第四端子电极的在卷芯部的延伸方向上的长度小于第六端子电极的在卷芯部的延伸方向上的长度;当从卷芯部侧看时,第三端子电极的近端侧边缘比第一端子电极的近端侧边缘位于更接近于第一凸缘的外侧面的位置;并且当从卷芯部侧看时,第四端子电极的近端侧边缘优选比第六端子电极的近端侧边缘位于更接近于第二凸缘的外侧面的位置。根据该构造,第三端子电极上的第五连接部分能够容易地定位成比第一连接部分更接近于第一凸缘的外侧面,并且第三导线的端子部能够容易地连接于第三端子电极上。同样地,第四端子电极上的第四连接部分能够容易地定位成比第八连接部分更接近于第二凸缘的外侧面,并且第二导线的端子部能够容易地连接于第四端子电极上。
在本发明中,当从卷芯部的中心轴看时,第一和第四端子电极以及第三和第六端子电极分别优选为线对称。如果第一端子电极位于中心轴的与第三端子电极的相反侧,并且如果第四端子电极位于中心轴的与第六端子电极的相反侧,则位于对称位置的两个端子电极之间的距离长。其结果,导线的引线部分变长,导致交叉点的导线之间的接触压力增加。本发明能够解决这样的问题,并且能够提供可靠性高的线圈部件。
在本发明中,第二端子电极与第三端子电极之间的间隔的宽度优选大于第一端子电极与第二端子电极之间的间隔的宽度;并且第四端子电极与第五端子电极之间的间隔的宽度优选大于第五端子电极与第六端子电极之间的间隔的宽度。根据该构造,可以确保设置在共用凸缘上的初级绕线端子与次级绕线端子之间的介电强度。
在本发明中,第一连接部分至第八连接部分优选通过热压接连接。当第一至第四导线的端子部通过热压接连接时,上述问题很可能会出现。然而,本发明能够解决这样的问题,并且能够提供可靠性高的线圈部件。
在本发明的第三方面中,一种线圈部件,包括:鼓型芯,其包括卷芯部和设置在卷芯部的两端的第一凸缘和第二凸缘;第一导线至第四导线,其卷绕在卷芯部;第一端子电极至第四端子电极,其设置在第一凸缘的表面上;以及第五端子电极至第八端子电极,其设置在第二凸缘的表面上,其中,第一导线包括从卷芯部朝向第一端子电极向下延伸以便不跨过卷芯部的第一引线部分、连接于第一端子电极的第一连接部分、从卷芯部朝向第六端子电极在斜向下方向上延伸以便跨过卷芯部的第二引线部分、以及连接于第六端子电极的第二连接部分,第二导线包括从卷芯部朝向第五端子电极向下延伸以便不跨过卷芯部的第三引线部分、连接于第五端子电极的第三连接部分、从卷芯部朝向第二端子电极在斜向下方向上延伸以便跨过卷芯部的第四引线部分、以及连接于第二端子电极的第四连接部分,第三导线包括从卷芯部朝向第七端子电极在斜向下方向上延伸以便跨过卷芯部的第五引线部分、连接于第七端子电极的第五连接部分、从卷芯部朝向第四端子电极向下延伸以便不跨过卷芯部的第六引线部分、以及连接于第四端子电极的第六连接部分,第四导线包括从卷芯部朝向第三端子电极在斜向下方向上延伸以便跨过卷芯部的第七引线部分、连接于第三端子电极的第七连接部分、从卷芯部朝向第八端子电极向下延伸以便不跨过卷芯部的第八引线部分、以及连接于第八端子电极的第八连接部分,第四引线部分在第七引线部分之下穿过以便跨过第七引线部分,第五引线部分在第二引线部分之下穿过以便跨过第二引线部分,当从卷芯部侧看时,第七连接部分的基准位置比第四连接部分的基准位置位于更接近于第一凸缘的外侧面的位置,并且当从卷芯部侧看时,第二连接部分的基准位置比第五连接部分的基准位置位于更接近于第二凸缘的外侧面的位置。
根据本发明,连接于第一凸缘侧的第三端子电极的第四导线的连接部分的基准位置比连接于第二端子电极的第二导线的连接部分的基准位置位于更接近于第一凸缘的外侧面的位置。因此,在第四和第二导线的交叉点,能够抑制第二导线从第四导线接受的接触压力。因此,可以防止额外的载荷施加于第二导线的连接部分的基准位置。此外,当从卷芯部侧看时,连接于第二凸缘侧的第六端子电极的第一导线的连接部分的基准位置比连接于第七端子电极的第三导线的连接部分的基准位置位于更接近于第二凸缘的外侧面的位置。因此,在第一和第三导线的交叉点,能够抑制第三导线从第一导线接受的接触压力。因此,可以防止额外的载荷施加于第三导线的连接部分的基准位置。因此,能够提供可靠性高的线圈部件。
在本发明中,第二和第三导线以双线方式卷绕在卷芯部以形成第一绕线层;第一和第四导线以双线方式卷绕在第一绕线层之上以形成第二绕线层;并且第一和第四导线的卷绕方向优选与第二和第三导线的卷绕方向相反。
在本发明中,第三端子电极的在卷芯部的延伸方向上的长度优选小于第一端子电极的在卷芯部的延伸方向上的长度;第六端子电极的在卷芯部的延伸方向上的长度优选小于第八端子电极的在卷芯部的延伸方向上的长度;当从卷芯部侧看时,第三端子电极的近端侧边缘优选比第一端子电极的近端侧边缘位于更接近于第一凸缘的外侧面的位置,并且当从卷芯部侧看时,第六端子电极的近端侧边缘优选比第八端子电极的近端侧边缘位于更接近于第二凸缘的外侧面的位置。根据该构造,第三端子电极上的第五连接部分能够容易地定位成比第一连接部分更接近于第一凸缘的外侧面,并且第三导线的端子部能够容易地连接于第三端子电极上。同样地,第六端子电极上的第四连接部分能够容易地定位成比第八连接部分更接近于第二凸缘的外侧面,并且第二导线的端子部能够容易地连接于第六端子电极上。
在本发明中,当从卷芯部的中心轴看时,第一、第二、第五和第六端子电极与第四、第三、第八和第七端子电极分别优选为线对称。如果第一和第二端子电极分别位于中心轴的与第四和第三端子电极的相反侧,并且如果第五和第六端子电极分别位于中心轴的与第八和第七端子电极的相反侧,则位于对称位置的两个端子电极之间的距离长。其结果,导线的引线部分变长,导致交叉点的导线之间的接触压力增加。本发明能够解决这样的问题,并且能够提供可靠性高的线圈部件。
在本发明中,第二端子电极与第三端子电极之间的间隔的宽度优选大于第一端子电极与第二端子电极之间的间隔的宽度;并且第六端子电极与第七端子电极之间的间隔的宽度优选大于第七端子电极与第八端子电极之间的间隔的宽度。根据该构造,可以确保设置在共用凸缘上的初级绕线端子与次级绕线端子之间的介电强度。
在本发明中,第一连接部分至第八连接部分优选通过热压接连接。当第一至第四导线的端子部通过热压接连接时,上述问题很可能会出现。然而,本发明能够解决这样的问题,并且能够提供可靠性高的线圈部件。
根据本发明,可以提供能够防止额外的载荷施加于导线连接结构中的导线连接部分的基部,该导线连接结构为在连接于对应的端子电极的途中彼此交叉地卷绕在卷芯部的两条导线的导线连接结构。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优点将从下面结合附图的某些优选实施方案的描述变得更显而易见,其中:
图1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线圈部件的外部构造的示意立体图;
图2是将图1的线圈部件上下翻转后的状态的示意立体图;
图3A和3B是用于说明导线W1至W4和端子电极15A至15F如何连接的示意平面图;
图4是表示线圈部件1的等效电路的图;
图5A是表示导线W1至W4的端子部在凸缘12A侧的导线连接结构的图和从底侧看时的示意平面图;
图5B是表示导线W1至W4的端子部在凸缘12A侧的导线连接结构的图和从由图5A中的箭头D标示的内侧面侧看时的示意平面图;
图6A是表示导线W1至W4的端子部在凸缘12B侧的导线连接结构的图和从底侧看时的示意平面图;
图6B是表示导线W1至W4的端子部在凸缘12B侧的导线连接结构的图和从由图6A中的箭头D标示的内侧面侧看时的示意平面图;
图7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线圈部件的构造的示意平面图,并且表示其底侧的构造;以及
图8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线圈部件的构造的示意平面图,并且表示其底侧的构造。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地说明本发明优选的实施方式。
图1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线圈部件的外部构造的示意立体图。图2是将图1的线圈部件上下翻转后的状态的示意立体图。
如图1和图2所示,线圈部件1是脉冲变压器。线圈部件1包括鼓型芯10、板状芯13、六个端子电极15A至15F、以及卷绕在鼓型芯10的四根导线W1至W4。尽管没有特别限定,但是线圈部件1是表面安装型脉冲变压器,并且其尺寸为约3.3×3.3×2.7mm。
例如,鼓型芯10由磁性材料例如Ni-Zn铁氧体制成。鼓型芯10包括卷绕有导线W1至W4的卷芯部11、以及设置在卷芯部11的两端的一对凸缘12A和12B。板状芯13也由磁性材料例如Ni-Zn铁氧体制成。板状芯13置于凸缘12A和12B的上表面上并且用粘合剂等固定。
板状芯13的上表面是平坦光滑的表面。因此,当安装线圈部件1时,光滑的表面充当吸附表面,并且能够以吸附的方式进行安装。优选地,接合于凸缘12A和12B的上表面的板状芯13的表面也是光滑的表面。当将板状芯13的光滑表面置于凸缘12A和12B上时,可以保证板状芯13的光滑表面与凸缘12A和12B彼此紧密接触。因此,可以形成没有磁通泄漏的闭合磁回路。
端子电极15A至15F各自是沿着凸缘12A和12B的外侧面从凸缘12A和12B的底面延伸的L形的金属端子。凸缘的外侧面是与安装有卷芯部11的表面相反的侧面。端子电极15A至15F各自优选为从通过对一块金属板加工而得到的引线框切出的金属片。端子电极15A至15F在接合并固定于鼓型芯10时处于引线框的状态。端子电极15A至15F在从框部分离后成为独立的端子。如果使用端子电极15A至15F,则端子电极15A至15F的形成比镀覆电极的形成更容易。端子电极15A至15F在大批量生产时成本上也更佳。此外,当安装端子电极15A至15F时,可以提高位置的准确度。
如图2所示,L形的端子电极15A至15F的各个包括接触凸缘12A和12B的底面的底面部分TB、以及接触凸缘12A和12B的侧面的侧面部TS。导线W1至W4的各个的端子部通过热压接而连接于端子电极15A至15F的对应的一个的底面部分TB的表面。
在端子电极15A至15F中,三个端子电极15A、15B和15C设置在凸缘12A侧。另外三个端子电极15D、15E和15F设置在凸缘12B侧。端子电极15A至15C从图2所示的x方向(或者垂直于安装面内的卷芯部11的中心轴的方向(y方向)的方向)的一个端侧依照该顺序配置。同样地,端子电极15D至15F从x方向的一个端侧依照该顺序配置。
在三个端子电极15A、15B和15C当中,两个端子电极15A和15B设置成在X方向上更接近于凸缘12A的一端(右侧)。端子电极15C设置成在X方向上更接近于凸缘12A的另一端(左侧)。端子电极15B和15C之间设置有规定宽度的间隔,并且宽于端子电极15A和15B之间的间隔。同样地,在三个端子电极15D、15E和15F中,端子电极15D设置成在X方向上更接近于凸缘12B的一端(右侧)。两个端子电极15E和15F设置成在X方向上更接近于凸缘12B的另一端(左侧)。端子电极15D和15E之间设置有规定宽度的间隔,并且宽于端子电极15E和15F之间的间隔。这些规定宽度的间隔确保初级绕线与次级绕线之间的耐电压。
根据本实施方式,芯的形状、端子电极的形状和配置、以及包括导线连接结构的线圈部件1的整个形状从鼓型芯10的平面方向的中心看时为旋转对称(双向对称(dyad symmetric))。如果线圈部件1在平面内旋转180°,则旋转后的端子电极15A、15B和15C的位置与旋转前的端子电极15F、15E和15D的位置重合。此外,端子电极15A和15C从卷芯部11的中心轴看时为线对称。另外,端子电极15D和15F从卷芯部11的中心轴看时为线对称。
图3A和图3B是用于说明导线W1至W4和端子电极15A至15F如何连接的示意平面图。
如图3A和图3B所示,导线W1至W4是包覆的导电线,并且以形成双层结构的方式卷绕在卷芯部11。导线W1和W4以双线方式卷绕(即两根导线交替配置并且以单层方式卷绕)而形成第一卷绕层。导线W2和W3按照设置在第一卷绕层之上的方式以双线方式卷绕而形成第二卷绕层。导线W1至W4在匝数上大致相等。
卷绕导线W1至W4的方向在第一和第二卷绕层的之间不同。例如,当从凸缘12A看凸缘12A到凸缘12B的卷绕方向时,导线W1和W4的卷绕方向为逆时针,而导线W2和W3的卷绕方向为顺时针。以这样的方式,卷绕方向是相反的。其背后的原因在于当卷绕开始时和当卷绕结束时不需要将各个导线从卷芯部11的一端延伸到另一端。
如图3A所示,导线W1的一端W1a连接于端子电极15A,另一端W1b连接于端子电极15D;导线W4的一端W4a连接于端子电极15C,另一端W4b连接于端子电极15F。如图3B所示,导线W2的一端W2a连接于端子电极15D,另一端W2b连接于端子电极15B;导线W3的一端W3a连接于端子电极15E,另一端W3b连接于端子电极15C。
图4是表示线圈部件1的等效电路的图。
如图4所示,端子电极15A和15B分别组成平衡输入的正极端子IN+和平衡输入的负极端子IN-。端子电极15E和15F分别组成平衡输出的正极端子OUT+和平衡输出的负极端子OUT-。端子电极15C是输出侧中心抽头CTo。端子电极15D是输入侧中心抽头CTi。导线W1和W2经由端子电极15D串联连接,由此形成线圈部件1的初级绕线。导线W3和W4经由端子电极15C串联连接,由此形成线圈部件1的次级绕线。鼓型芯10与板状芯13构成线圈部件1的闭合磁回路。
将参考图3B描述线圈部件1的动作。如图3B和图4所示,当平衡输入电流流过端子电极15A和15B时,在卷绕有导线W1和W2的卷芯部11中产生磁场H,从而在凸缘12A侧有N极且在凸缘12B侧有S极。磁场H诱发导线W3和W4中的感应电流,并且感应电流作为平衡输出电流工作。以这样的方式,实现了图4所示的等效电路。
如上所述,导线W1和W4的卷绕方向与导线W2和W3的卷绕方向相反。当导线W1和W4的卷绕方向与导线W2和W3的卷绕方向相同时,为了使线圈部件1以如上所述那样相同的方式动作(或者为了通过磁场H产生平衡输出电流),导线W2和W3需要在开始卷绕之前连接于端子电极15B和15C并且接着延伸至凸缘12B侧,并且需要在卷绕结束时从凸缘12A侧延伸至端子电极15D和15E以与其连接。然而,在线圈部件1的情况下,这样的导线的延伸是不需要的。各个导线的卷绕能够从导线要连接的凸缘的最近位置开始,并且能够在该最近位置结束。
图5A和图5B是表示导线W1至W4在凸缘12A侧的端子部的导线连接结构的图。图5A是表示从底侧看时的示意平面图。图5B是表示从由图5A中的箭头D标示的内侧面侧看时的示意平面图。
如图5A和图5B所示,第一和第二导线W1和W2的端子部分别连接于端子电极15A和15B。第三和第四导线W3和W4的端子部连接于共用端子电极15C。第一至第四导线W1至W4通过热压接而连接于端子电极的表面。
导线W1包括从卷芯部11朝向端子电极15A延伸的引线部分LL1a。引线部分LL1a从更接近于端子电极15A的卷芯部11的侧面SS1的上端向下延伸,以便不跨过卷芯部11;引线部分LL1a接着到达端子电极15A。引线部分LL1a的前端构成以热压方式接合于端子电极15A的表面的连接部分B1a。顺便一提,线圈部件1的上下方向基于线圈部件1相对于安装面M的正常安装状态来定义。
导线W2包括从卷芯部11朝向第二端子电极15B延伸的引线部分LL2b。引线部分LL2b从更远离第二端子电极15B的卷芯部11的侧面SS2的下端在斜向下方向上延伸,以便跨过卷芯部11;引线部分LL2b接着到达第二端子电极15B。引线部分LL2b的前端构成以热压方式接合于端子电极15B的表面的连接部分B2b。
导线W3包括从卷芯部11朝向第三端子电极15C延伸的引线部分LL3b。引线部分LL3b从更接近于第三端子电极15C的卷芯部11的侧面SS2的上端向下延伸,以便不跨过卷芯部11;引线部分LL3b接着到达第三端子电极15C。引线部分LL3b的前端构成以热压方式接合于端子电极15C的表面的连接部分B3b。
导线W4包括从卷芯部11朝向第三端子电极15C延伸的引线部分LL4a。引线部分LL4a从更远离第三端子电极15C的卷芯部11的侧面SS1的下端在斜向下方向上延伸,以便跨过卷芯部11;引线部分LL4a接着到达第三端子电极15C。引线部分LL4a的前端构成以热压方式接合于端子电极15C的表面的连接部分B4a。连接部分B4a的X方向位置比连接部分B3b的X方向位置更接近于第二端子电极15B(或者连接部分B4a更接近于凸缘12A的宽度方向上的内侧)。
导线W4的卷绕方向与导线W2的卷绕方向相反。在从凸缘12A侧的卷芯部11抽出后,导线W2的端子部延伸至端子电极15B以便跨过卷芯部11。在从卷芯部11抽出后,导线W4的端子部延伸至端子电极15C以便跨过卷芯部11。因此,导线W2的引线部分LL2b跨过引线部分LL4a以便在导线W4的引线部分LL4a之下穿过。
当从由图5A中的箭头D标示的卷芯部11侧看时,导线W4的连接部分B4a的基准位置P4a比导线W2的连接部分B2b的基准位置P2b位于更接近于卷芯部11的延伸方向(或者中心轴Y0的方向)上的远侧(或者更接近于凸缘12A的外侧面)的位置。顺便一提,其他连接部分B1a和B3b的基准位置P1a和P3b与连接部分B2b的基准位置P2b相同。
端子电极15A至15D的各个的底面部分TB(见图2)呈大致平面状的长方形,并且包括在X方向上延伸的边缘Ex、以及在Y方向上延伸的边缘Ey。导线W1、W2和W3从对应的端子电极抽出以便跨过边缘Ex或者更接近于卷芯部11的侧。导线W4从端子电极15C抽出以便不跨过边缘Ex但跨过在Y方向上延伸的边缘Ey。因此,与导线W4被抽出以便跨过边缘Ex的情况相比,导线W4和W2的交叉点Px位于更接近于导线W2的端子部(连接部分B2b)的位置。
其结果,导线W2的引线部分LL2b在导线W4的引线部分LL4a之下穿过并延伸至端子电极15B,并且导线W2和W4之间的高度方向(Z方向)上的距离变得更大。因此,可以防止导线W2与导线W4接触;或者即使导线W2接触导线W4,也能够减弱接触压力。其结果,可以防止由于被导线W2推着而将额外的载荷施加于导线W4的连接部分的基准位置。
图6A和图6B是表示导线W1至W4在凸缘12B侧的端子部的导线连接结构的图。图6A是表示从底侧看时的示意平面图。图6B是表示从由图6A中的箭头D标示的内侧面侧看时的示意平面图。
如图6A和图6B所示,由于线圈部件1具有双向对称结构,因此另一侧凸缘12B的导线连接结构与凸缘12A侧的导线连接结构大体一致。端子电极15F、15E和15D分别对应于端子电极15A、15B和15C。凸缘12B侧的引线部分LL4b、LL3a、LL2a和LL1b分别对应于凸缘12A侧的引线部分LL1a、LL2b、LL3b和LL4a。凸缘12B侧的连接部分B4b、B3a、B2a和B1b分别对应于凸缘12A侧的连接部分B1a、B2b、B3b和B4a。
导线W3的引线部分LL3a在导线W1的引线部分LL1b之下穿过并且延伸至端子电极15E。导线W3和W1之间的高度方向(Z方向)上的距离变得更大。因此,可以防止导线W3与导线W1接触;或者即使导线W3接触导线W1,也能够减弱接触压力。其结果,可以防止由于被导线W3推着而将额外的载荷施加于导线W1。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线圈部件包括通过热压接连接的两根导线,导线的端子部摆开以便彼此交叉。稍后卷绕在卷芯部的下部导线的热压接的连接部分的基准位置比在下部导线前卷绕在卷芯部的上部导线的热压接的连接部分的基准位置位于更接近于凸缘的外侧面的位置。因此,能够抑制上部导线在两条导线的交叉点处从下部导线接受的接触压力。因此,可以防止由于上部导线被下部导线往上推着而将额外的载荷施加于连接部分的基准位置。其结果,可以提供可靠性高的线圈部件。
图7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线圈部件的构造的示意平面图。该图表示其底侧的构造。
如图7所示,线圈部件2的特征在于:端子电极15C的在Y方向(或者卷芯部11的延伸方向)上的长度Ly1小于凸缘12A侧的其他端子电极15A和15B的长度Ly2;以及端子电极15D的在Y方向上的长度Ly3小于凸缘12B侧的其他端子电极15E和15F的长度Ly4。当从卷芯部11看时,端子电极15C的边缘Ex比其他端子电极15A和15B的边缘Ex位于更接近于远侧的位置。当从卷芯部11看时,端子电极15D的边缘Ex比其他端子电极15E和15F的边缘Ex位于更接近于远侧的位置。在凸缘12A侧,导线W4的端子部分W4a被抽出以便以与其他导线W1、W2和W3的端子部分相同的方式跨过端子电极15C的边缘Ex。在凸缘12B侧,导线W1的端子部分W1b被抽出以便以与其他导线W2、W3和W4相同的方式跨过端子电极15D的边缘Ex。其余构造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线圈部件1的构造相同。
根据本实施方式,除了由第一实施方式所获得的有益效果以外,还容易在端子电极15C上连接导线W3和W4并且容易在端子电极15D上连接导线W1和W2。
图8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线圈部件的构造的示意平面图。该图表示其底侧的构造。
如图8所示,线圈部件3的特征在于:设置在凸缘12A和12B的各个的端子电极的数目不是3而是4。在凸缘12A,设置有四个端子电极15A、15B、15C1和15C2。在凸缘12B,设置有四个端子电极15D1、15D2、15E和15F。当安装线圈部件3时,导线W1的端子部分W1b与导线W2的端子部分W2a、以及导线W3的端子部分W3b与导线W4的端子部分W4a经由基板上的配线图案(焊接区(land))而电连接。
即使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连接有导线W4的端子部分W4a的凸缘12A侧的端子电极15C1的边缘Ex优选比其他端子电极15A、15B和15C2的边缘Ex位于更接近于远侧(或者凸缘12A的外侧面)的位置。同样地,连接有导线W1的端子部分W1b的凸缘12B侧的端子电极15D2的边缘Ex优选比其他端子电极15D1、15E和15F的边缘Ex位于更接近于远侧(或者凸缘12B的外侧面)的位置。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的线圈部件3中,在安装基板上,两个端子电极15C1与15C2短路,并且两个端子电极15D1与15D2短路。因此,能够实现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线圈部件1的构造相同的构造。因此,可以实现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动作和有益效果。
显而易见,本发明不限于上面的实施方式,在不偏离本发明的范围和实质的情况下可以进行修改和改变。
例如,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作为线圈部件,已经描述了脉冲变压器作为例子。然而,本发明不限于脉冲变压器。本发明可以适用于各种线圈部件。另外,一侧的端子的数目不限于3或者4,可以是任意数目的端子。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作为端子电极,已经使用了接合于凸缘的金属端子。然而,端子电极的构造在本发明中没有特别限制。由镀覆、印刷、气相沉积等形成的电极是可用的。
在上述的第3实施方式中,当从卷芯部11看时,端子电极15C1的近端侧边缘Ex设置成比其他端子电极15A、15B和15C2的近端侧边缘Ex更接近于卷芯部11的延伸方向上的远侧。然而,未必需要该结构。端子电极15C1的边缘Ex可以如第一实施方式的情况那样与其他端子电极15A、15B和15C2的近端侧边缘Ex对准。

Claims (20)

1.一种线圈部件,包括:
芯,其包括卷芯部;
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其卷绕在所述卷芯部;以及
第一端子电极和第二端子电极,其设置在所述芯的表面上,
所述第一导线包括从所述卷芯部朝向所述第一端子电极在斜向下方向上延伸以便跨过所述卷芯部的第一引线部分、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一端子电极的第一连接部分,
所述第二导线包括从所述卷芯部朝向所述第二端子电极在斜向下方向上延伸以便跨过所述卷芯部的第二引线部分、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二端子电极的第二连接部分,
所述第一引线部分跨过所述第二引线部分以便在所述第二引线部分之下穿过,
当从所述卷芯部侧看时,所述第二连接部分的基准位置比所述第一连接部分的基准位置位于更接近于所述卷芯部的延伸方向上的远侧的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部件,其中,
所述第二端子电极的在所述卷芯部的所述延伸方向上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一端子电极的在所述卷芯部的所述延伸方向上的长度,
当从所述卷芯部侧看时,所述第二端子电极的近端侧边缘比所述第一端子电极的近端侧边缘位于更接近于所述卷芯部的所述延伸方向上的远侧的位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部件,其中,
当从所述卷芯部的中心轴看时,所述第一端子电极与所述第二端子电极为线对称。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部件,其中,
所述芯包括设置在所述卷芯部的一端的凸缘,
所述第一端子电极和所述第二端子电极设置在所述凸缘的表面上。
5.如权利要求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线圈部件,其中,
所述第一连接部分与所述第二连接部分通过热压接连接。
6.一种线圈部件,包括:
鼓型芯,其包括卷芯部和设置在所述卷芯部的两端的第一凸缘和第二凸缘;
第一导线至第四导线,其卷绕在所述卷芯部;
第一端子电极至第三端子电极,其设置在所述第一凸缘的表面上;以及
第四端子电极至第六端子电极,其设置在所述第二凸缘的表面上,
所述第一导线包括从所述卷芯部朝向所述第一端子电极向下延伸以便不跨过所述卷芯部的第一引线部分、连接于所述第一端子电极的第一连接部分、从所述卷芯部朝向所述第四端子电极在斜向下方向上延伸以便跨过所述卷芯部的第二引线部分、以及连接于所述第四端子电极的第二连接部分,
所述第二导线包括从所述卷芯部朝向所述第四端子电极向下延伸以便不跨过所述卷芯部的第三引线部分、连接于所述第四端子电极的第三连接部分、从所述卷芯部朝向所述第二端子电极在斜向下方向上延伸以便跨过所述卷芯部的第四引线部分、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二端子电极的第四连接部分,
所述第三导线包括从所述卷芯部朝向所述第五端子电极在斜向下方向上延伸以便跨过所述卷芯部的第五引线部分、连接于所述第五端子电极的第五连接部分、从所述卷芯部朝向所述第三端子电极向下延伸以便不跨过所述卷芯部的第六引线部分、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三端子电极的第六连接部分,
所述第四导线包括从所述卷芯部朝向所述第三端子电极在斜向下方向上延伸以便跨过所述卷芯部的第七引线部分、连接于所述第三端子电极的第七连接部分、从所述卷芯部朝向所述第六端子电极向下延伸以便不跨过所述卷芯部的第八引线部分、以及连接于所述第六端子电极的第八连接部分,
所述第四引线部分在所述第七引线部分之下穿过以便跨过所述第七引线部分,
所述第五引线部分在所述第二引线部分之下穿过以便跨过所述第二引线部分,
当从所述卷芯部侧看时,所述第七连接部分的基准位置比所述第四连接部分的基准位置位于更接近于所述第一凸缘的外侧面的位置,
当从所述卷芯部侧看时,所述第二连接部分的基准位置比所述第五连接部分的基准位置位于更接近于所述第二凸缘的外侧面的位置。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线圈部件,其中,
所述第三端子电极的在所述卷芯部的延伸方向上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一端子电极的在所述卷芯部的所述延伸方向上的长度,
所述第四端子电极的在所述卷芯部的所述延伸方向上的长度小于所述第六端子电极的在所述卷芯部的所述延伸方向上的长度,
当从所述卷芯部侧看时,所述第三端子电极的近端侧边缘比所述第一端子电极的近端侧边缘位于更接近于所述第一凸缘的所述外侧面的位置,并且
当从所述卷芯部侧看时,所述第四端子电极的近端侧边缘比所述第六端子电极的近端侧边缘位于更接近于所述第二凸缘的所述外侧面的位置。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线圈部件,其中,
当从所述卷芯部的中心轴看时,所述第一端子电极与所述第三端子电极为线对称,并且
当从所述卷芯部的所述中心轴看时,所述第四端子电极与所述第六端子电极为线对称。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线圈部件,其中,
所述第二端子电极与所述第三端子电极之间的间隔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端子电极与所述第二端子电极之间的间隔的宽度,
所述第四端子电极与所述第五端子电极之间的间隔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五端子电极与所述第六端子电极之间的间隔的宽度。
10.如权利要求6~9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线圈部件,其中,
所述第一连接部分至所述第八连接部分通过热压接连接。
11.一种线圈部件,包括:
鼓型芯,其包括卷芯部和设置在所述卷芯部的两端的第一凸缘和第二凸缘;
第一导线至第四导线,其卷绕在所述卷芯部;
第一端子电极至第四端子电极,其设置在所述第一凸缘的表面上;以及
第五端子电极至第八端子电极,其设置在所述第二凸缘的表面上,
所述第一导线包括从所述卷芯部朝向所述第一端子电极向下延伸以便不跨过所述卷芯部的第一引线部分、连接于所述第一端子电极的第一连接部分、从所述卷芯部朝向所述第六端子电极在斜向下方向上延伸以便跨过所述卷芯部的第二引线部分、以及连接于所述第六端子电极的第二连接部分,
所述第二导线包括从所述卷芯部朝向所述第五端子电极向下延伸以便不跨过所述卷芯部的第三引线部分、连接于所述第五端子电极的第三连接部分、从所述卷芯部朝向所述第二端子电极在斜向下方向上延伸以便跨过所述卷芯部的第四引线部分、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二端子电极的第四连接部分,
所述第三导线包括从所述卷芯部朝向所述第七端子电极在斜向下方向上延伸以便跨过所述卷芯部的第五引线部分、连接于所述第七端子电极的第五连接部分、从所述卷芯部朝向所述第四端子电极向下延伸以便不跨过所述卷芯部的第六引线部分、以及连接于所述第四端子电极的第六连接部分,
所述第四导线包括从所述卷芯部朝向所述第三端子电极在斜向下方向上延伸以便跨过所述卷芯部的第七引线部分、连接于所述第三端子电极的第七连接部分、从所述卷芯部朝向所述第八端子电极向下延伸以便不跨过所述卷芯部的第八引线部分、以及连接于所述第八端子电极的第八连接部分,
所述第四引线部分在所述第七引线部分之下穿过以便跨过所述第七引线部分,
所述第五引线部分在所述第二引线部分之下穿过以便跨过所述第二引线部分,
当从所述卷芯部侧看时,所述第七连接部分的基准位置比所述第四连接部分的基准位置位于更接近于所述第一凸缘的外侧面的位置,
当从所述卷芯部侧看时,所述第二连接部分的基准位置比所述第五连接部分的基准位置位于更接近于所述第二凸缘的外侧面的位置。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线圈部件,其中,
所述第三端子电极的在所述卷芯部的延伸方向上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一端子电极的在所述卷芯部的所述延伸方向上的长度,
所述第六端子电极的在所述卷芯部的所述延伸方向上的长度小于所述第八端子电极的在所述卷芯部的所述延伸方向上的长度,
当从所述卷芯部侧看时,所述第三端子电极的近端侧边缘比所述第一端子电极的近端侧边缘位于更接近于所述第一凸缘的外侧面的位置,
当从所述卷芯部侧看时,所述第六端子电极的近端侧边缘比所述第八端子电极的近端侧边缘位于更接近于所述第二凸缘的外侧面的位置。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线圈部件,其中,
当从所述卷芯部的中心轴看时,所述第一端子电极与所述第四端子电极为线对称,
当从所述卷芯部的所述中心轴看时,所述第二端子电极与所述第三端子电极为线对称,
当从所述卷芯部的所述中心轴看时,所述第五端子电极与所述第八端子电极为线对称,并且
当从所述卷芯部的所述中心轴看时,所述第六端子电极与所述第七端子电极为线对称。
14.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线圈部件,其中,
所述第二端子电极与所述第三端子电极之间的间隔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端子电极与所述第二端子电极之间的间隔的宽度,
所述第六端子电极与所述第七端子电极之间的间隔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七端子电极与所述第八端子电极之间的间隔的宽度。
15.如权利要求11~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线圈部件,其中,
所述第一连接部分至所述第八连接部分通过热压接连接。
16.一种线圈部件,包括:
芯,其包括具有彼此相反的内表面和外表面以及底面的凸缘、以及连接于所述凸缘的所述内表面的卷芯部;
第一端子电极,其设置在所述凸缘的所述底面上;
第二端子电极,其设置在所述凸缘的所述底面上;
第一导线,其包括以顺时针方向卷绕在所述卷芯部的第一卷绕部分、接合于所述第一端子电极的第一接合部分、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卷绕部分与所述第一接合部分之间的第一引线部分;以及
第二导线,其包括以逆时针方向卷绕在所述卷芯部的第二卷绕部分、接合于所述第二端子电极的第二接合部分、以及位于所述第二卷绕部分与所述第二接合部分之间的第二引线部分,
所述第一引线部分与所述第二引线部分彼此交叉,从而所述第二引线部分的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引线部分与所述凸缘的所述内表面之间,
所述第二引线部分比所述第一引线部分更接近于所述凸缘的所述外表面。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线圈部件,其中,
所述第一端子电极和所述第二端子电极各自具有大致平行于且更接近于所述凸缘的所述内表面的内边缘,
所述第一端子电极的所述内边缘与所述凸缘的所述内表面之间的第一距离跟所述第二端子电极的所述内边缘与所述凸缘的所述内表面之间的第二距离大致相同。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线圈部件,其中,
所述第二端子电极还具有大致平行于所述卷芯部的中心轴的侧边缘,
所述第二引线部分不与所述第二端子电极的所述内边缘交叉而与所述第二端子电极的所述侧边缘交叉。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线圈部件,其中,
所述第一端子电极还具有大致平行于所述卷芯部的所述中心轴的侧边缘,
所述第一引线部分不与所述第一端子电极的侧边缘交叉而与所述第一端子电极的所述内边缘交叉。
20.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线圈部件,其中,
所述第一端子电极和所述第二端子电极各自具有大致平行于且更接近于所述凸缘的所述内表面的内边缘,
所述第一端子电极的所述内边缘与所述凸缘的所述内表面之间的第一距离大于所述第二端子电极的所述内边缘与所述凸缘的所述内表面之间的第二距离。
CN201510159087.1A 2014-04-03 2015-04-03 线圈部件 Active CN10497907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076816 2014-04-03
JP2014076816 2014-04-03
JP2014-154977 2014-07-30
JP2014154977A JP6357950B2 (ja) 2014-04-03 2014-07-30 コイル部品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979072A true CN104979072A (zh) 2015-10-14
CN104979072B CN104979072B (zh) 2017-06-20

Family

ID=542103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159087.1A Active CN104979072B (zh) 2014-04-03 2015-04-03 线圈部件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196415B2 (zh)
JP (1) JP6357950B2 (zh)
CN (1) CN104979072B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941039A (zh) * 2016-01-05 2017-07-11 Tdk株式会社 线圈部件及具备该线圈部件的电路基板
CN107039153A (zh) * 2016-01-05 2017-08-11 Tdk株式会社 线圈部件及具备该线圈部件的电路基板
CN107316737A (zh) * 2017-08-10 2017-11-03 安顺市成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芯片式网络变压器组件
CN107622862A (zh) * 2016-07-14 2018-01-23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电子部件以及电路模块
CN108063038A (zh) * 2016-11-08 2018-05-22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线圈部件
CN109148107A (zh) * 2017-06-15 2019-01-04 Tdk株式会社 线圈部件、具备其的电路基板以及线圈部件的制造方法
CN110379598A (zh) * 2018-04-12 2019-10-25 Tdk株式会社 线圈部件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5115024A1 (ja) * 2014-01-30 2015-08-06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コイル部品
USD798814S1 (en) * 2014-12-02 2017-10-03 Tdk Corporation Coil component
US10645811B2 (en) 2015-07-02 2020-05-05 Pulse Electronics, Inc. Inductive devices with splits and methods of making and using the same
US10658847B2 (en) 2015-08-07 2020-05-19 Nucurrent, Inc. Method of providing a single structure multi mode antenna for wireless power transmission using magnetic field coupling
US11205848B2 (en) 2015-08-07 2021-12-21 Nucurrent, Inc. Method of providing a single structure multi mode antenna having a unitary body construction for wireless power transmission using magnetic field coupling
US10063100B2 (en) 2015-08-07 2018-08-28 Nucurrent, Inc. Electrical system incorporating a single structure multimode antenna for wireless power transmission using magnetic field coupling
JP6387977B2 (ja) * 2016-02-09 2018-09-12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コイル部品
JP6477622B2 (ja) * 2016-07-15 2019-03-06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コイル部品
US10192675B2 (en) * 2016-08-16 2019-01-29 Tai-Tech Advanced Electronics Co., Ltd. Pulse transformer
JP6879073B2 (ja) * 2017-06-23 2021-06-02 Tdk株式会社 パルストランス
JP7322984B2 (ja) * 2018-02-05 2023-08-08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コイル部品
JP7135398B2 (ja) * 2018-04-12 2022-09-13 Tdk株式会社 コイル部品
US11521787B2 (en) * 2018-06-19 2022-12-06 Tdk Corporation Coil compon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063697A (ja) * 2002-07-26 2004-02-26 Murata Mfg Co Ltd 巻線型コイル部品及びその巻線巻回方法
JP2007036145A (ja) * 2005-07-29 2007-02-08 Tdk Corp フィルタ素子
JP2008034777A (ja) * 2006-07-31 2008-02-14 Taiyo Yuden Co Ltd コモンモードチョークコイル
JP2010093183A (ja) * 2008-10-10 2010-04-22 Tdk Corp バルントランス
US20100109827A1 (en) * 2008-10-31 2010-05-06 Tdk Corporation Surface mount pulse transformer an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202695076U (zh) * 2012-05-21 2013-01-23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子元件
CN203338897U (zh) * 2013-03-27 2013-12-11 Tdk株式会社 脉冲变压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451242B2 (ja) * 2004-07-30 2010-04-14 太陽誘電株式会社 コモンモードチョークコイル
JP4213695B2 (ja) * 2005-07-29 2009-01-21 Tdk株式会社 信号伝送回路
US8686822B2 (en) * 2011-08-22 2014-04-01 Hon Ha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Surface mounted pulse transformer
TWI473127B (zh) * 2013-03-29 2015-02-11 Delta Electronics Inc 變壓裝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063697A (ja) * 2002-07-26 2004-02-26 Murata Mfg Co Ltd 巻線型コイル部品及びその巻線巻回方法
JP2007036145A (ja) * 2005-07-29 2007-02-08 Tdk Corp フィルタ素子
JP2008034777A (ja) * 2006-07-31 2008-02-14 Taiyo Yuden Co Ltd コモンモードチョークコイル
JP2010093183A (ja) * 2008-10-10 2010-04-22 Tdk Corp バルントランス
US20100109827A1 (en) * 2008-10-31 2010-05-06 Tdk Corporation Surface mount pulse transformer an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202695076U (zh) * 2012-05-21 2013-01-23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子元件
CN203338897U (zh) * 2013-03-27 2013-12-11 Tdk株式会社 脉冲变压器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941039A (zh) * 2016-01-05 2017-07-11 Tdk株式会社 线圈部件及具备该线圈部件的电路基板
CN107039153A (zh) * 2016-01-05 2017-08-11 Tdk株式会社 线圈部件及具备该线圈部件的电路基板
CN106941039B (zh) * 2016-01-05 2018-07-20 Tdk株式会社 线圈部件及具备该线圈部件的电路基板
CN107622862A (zh) * 2016-07-14 2018-01-23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电子部件以及电路模块
CN107622862B (zh) * 2016-07-14 2019-09-03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电子部件以及电路模块
CN108063038A (zh) * 2016-11-08 2018-05-22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线圈部件
CN109148107A (zh) * 2017-06-15 2019-01-04 Tdk株式会社 线圈部件、具备其的电路基板以及线圈部件的制造方法
CN109148107B (zh) * 2017-06-15 2021-02-02 Tdk株式会社 线圈部件、具备其的电路基板以及线圈部件的制造方法
CN107316737A (zh) * 2017-08-10 2017-11-03 安顺市成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芯片式网络变压器组件
CN110379598A (zh) * 2018-04-12 2019-10-25 Tdk株式会社 线圈部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9196415B2 (en) 2015-11-24
CN104979072B (zh) 2017-06-20
JP6357950B2 (ja) 2018-07-18
US20150287520A1 (en) 2015-10-08
JP2015201613A (ja) 2015-11-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979072A (zh) 线圈部件
JP5658429B2 (ja) 回路装置
CN203799778U (zh) 脉冲变压器
KR100807424B1 (ko) 페라이트 코어, 이를 이용한 트랜스포머 및 트랜스포머용 보빈
CN108183018B (zh) 绕组型线圈部件
KR102385508B1 (ko) 커먼 모드 노이즈 필터
US11283317B2 (en) Motor coil substrate, motor,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motor coil substrate
CN105895304B (zh) 线圈部件
US11105833B2 (en) Current sensors and associated measurement systems
TW201837934A (zh) 耦合電感器
JPH11185886A (ja) 電気コネクタ
US20190229697A1 (en) Common mode filter
JP6030107B2 (ja) 回路装置
CN109950228B (zh) 一种芯片及设备
JP2009021325A (ja) 巻線型コモンモードチョークコイル
CN106370894A (zh) 开口式罗氏线圈及应用
JP2012156281A (ja) 空芯コイル
CN111489886A (zh) 变压线圈结构
JP2013168476A (ja) コモンモードチョークコイル
CN210142571U (zh) 一种变压器结构
CN115565765A (zh) 耦合电感器
JP6238323B2 (ja) 回路装置
EP3511963B1 (en) Choke coil
JPS62152111A (ja) 高周波コイル
KR20200034956A (ko) 코먼 모드 노이즈 필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