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922639A - 中药养胃丸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中药养胃丸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922639A
CN104922639A CN201510365871.8A CN201510365871A CN104922639A CN 104922639 A CN104922639 A CN 104922639A CN 201510365871 A CN201510365871 A CN 201510365871A CN 104922639 A CN104922639 A CN 10492263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dix
parts
rhizoma
chinese medicine
stomac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36587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镇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510365871.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922639A/zh
Publication of CN1049226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2263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养胃丸,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备而成:人参15~25、麦冬25~40、五味子15~30、柴胡5~15、枳壳8~15、当归5~10、川芎10~20、牛膝5~15、桔梗8~16、红花4~8、桃仁5~10、黄连8~15、炙甘草10~20、制附子3~8、肉桂5~10、沉香3~8、元胡5~10、蓁艽2~6、地龙2~6、鹿角胶3~9、黄芪5~10、干姜1~3、麻黄2~5、细辛2~5、龙骨3~8和牡蛎1~5。本发明制备的药丸溶出高、溶散时限短、生物利用度高,而且其具有吸收好、疗效快、生产周期短以及效率高等,克服了传统制备中药丸的众多不足。

Description

中药养胃丸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中药养胃丸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胃病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疾病,虽然不致于危及生命,但长期的病痛折磨对人的生活和工作造成较大的影响。目前市场上各种治疗胃病、胃痛的药甚多,西药、中药皆有之,但西药中含大量的有机物,如“胃必治”等药,虽然疗效较好,但副作用和依赖性也较大;而中药一般皆为传统验方药制成,临床证明该类药物服用疗效慢,效果差。
   若将中草药粉碎为细粉压制而成的丸子即为中药丸,丸剂是传统中药的一种重要剂 型,中药丸在中国的医药领域中占有绝对的地位。养胃丸就属于一种典型的中药丸,其具有 温中和胃的作用,主要用于治疗胃阳不足、湿阻气滞所致的胃痛、痞满,症见胃痛隐隐、脘闷 不舒、呕吐酸水、嘈杂不适、不思饮食以及四肢倦怠等症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中药养胃丸及其制备方法,采用本发明方法制得的药丸溶出高、溶散时限短、生物利用度高,而且其具有吸收好、疗效快、生产周期短以及效率高等,克服了传统制备中药丸的众多不足。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一种中药养胃丸,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备而成:人参15~25、麦冬25~40、五味子15~30、柴胡5~15、枳壳8~15、当归5~10、川芎10~20、牛膝5~15、桔梗8~16、红花4~8、桃仁5~10、黄连8~15、炙甘草10~20、制附子3~8、肉桂5~10、沉香3~8、元胡5~10、蓁艽2~6、地龙2~6、鹿角胶3~9、黄芪5~10、干姜1~3、麻黄2~5、细辛2~5、龙骨3~8和牡蛎1~5。
所述的中药养胃丸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备而成:人参19~22、麦冬25~30、五味子20~30、柴胡5~10、枳壳10~15、当归8~10、川芎15~20、牛膝10~14、桔梗12~16、红花5~8、桃仁6~9、黄连11~15、炙甘草15~20、制附子5~8、肉桂5~8、沉香5~8、元胡5~7、蓁艽4~6、地龙3~6、鹿角胶5~8、黄芪5~8、干姜2~3、麻黄3~5、细辛3~5、龙骨5~8和牡蛎2~4。
所述的中药养胃丸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备而成:人参20、麦冬30、五味子25、柴胡8、枳壳10、当归10、川芎18、牛膝12、桔梗15、红花7、桃仁8、黄连13、炙甘草16、制附子6、肉桂7、沉香8、元胡5、蓁艽6、地龙5、鹿角胶6、黄芪8、干姜2、麻黄3、细辛3、龙骨6和牡蛎3。
上述的中药养胃丸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上述除了干姜之外的各味原料药干燥、粉碎至80~120目的粉末,备用;
(2)按照上述配方称取原料药人参、麦冬、五味子、柴胡、枳壳、当归、川芎、牛膝、桔梗、红花、桃仁、黄连、炙甘草、制附子、肉桂、沉香、元胡、蓁艽、地龙、鹿角胶、黄芪和干姜加入5~6倍量水进行煎煮,煎煮1小时过滤得滤液;药渣加入5~6倍药渣量的水煎煮提取,煎煮0.5小时过滤得滤液,合并滤液备用;
(3)将步骤(2)得到的滤液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26~1.32的稠膏;
(4)先称取麻黄、细辛、龙骨和牡蛎混合成混合粉末;然后将混合粉末加入到步骤(3)得到的稠膏中,再加入混合粉末总量3~5%的滑石粉和0.5~1%的硬脂酸作润滑剂,均匀混合,制成药丸即可。
本发明选用原料的功效如下:
人参:性平,味甘、微苦,微温。归脾、肺经。功效: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止渴,安神益智;主治:劳伤虚损、食少、倦怠、反胃吐食、大便滑泄、虚咳喘促、自汗暴脱、惊悸、健忘、眩晕头痛、阳痿、尿频、消渴、妇女崩漏、小儿慢惊及久虚不复,一切气血津液不足之证。
麦冬:性微寒,味甘、微苦。归心、肺、胃经。养阴生津,润肺清心。用于肺燥干咳,虚痨咳嗽,津伤口渴,心烦失眠,内热消渴,肠燥便秘,咽白喉。
五味子:性温,味甘、酸。能益气生津,补肾养心,收敛固涩。用于气虚津伤,体倦多汗,短气心悸;肺气不足或肺肾两虚所致的喘咳,或喘咳日久,肺气耗伤;心阴不足,心悸怔忡,失眠健忘;肾气不固,遗精,尿频,或脾肾两虚,久泻不止。
柴胡:性微寒,味苦。归肝、胆经。有疏散退热,舒肝,升阳之功能。用于感冒发热,寒热往来疟疾,胸胁胀痛,***子宫脱垂,脱肛等症。近代研究多用于治疗流感病毒、结核杆菌、疟原虫所引起的疾病。
枳壳:味苦、酸、微辛,性微寒。归肺、脾、胃、大肠经。气香泄散,降中有升。
当归:性温,味甘、辛。 归经: 归肝、心、脾经。 功效: 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经闭痛经,虚寒腹痛,肠燥便秘,风湿痹痛,跌扑损伤,痈疽疮疡。酒当归活血通经。用于经闭痛经,风湿痹痛,跌扑损伤。
川芎:性温,味辛。归肝、胆、心包经。功效: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用于安抚神经,正头风头痛,症瘕腹痛,胸胁刺痛,跌扑肿痛,头痛,风湿痹痛。
牛膝:性平,味苦、酸。归经:肝;肾经。功效:补肝肾;强筋骨;活血通经;引火(血)下行;利尿通淋。主治:牛膝-原植物腰膝酸痛;下肢痿软;血滞经闭;痛经;产后血瘀腹痛;症瘕;胞衣不下;热淋;血淋;跌打损伤;痈肿恶疮;咽喉肿痛
桔梗:性微温,味苦、辛。入肺经。功效: 宣肺、祛痰、利咽、排脓。主治:咳嗽痰多、咽喉肿痛、肺痈吐脓、胸满胁痛、痢疾腹痛、小便癃闭。
红花:性温,味辛。主治活血通径、散瘀止痛。用于经闭、痛经、恶露不行、症瘕痞块、跌打损伤。
桃仁:性平,味苦、甘。功效:活血祛瘀,润肠通便。主治血滞闭经,痛经,产后瘀滞腹痛;两胁胀痛,瘢瘕痞块;肺痈,肠痈;跌打损伤,瘀血肿痛等症。
黄连:性寒,味苦,无毒。归心、脾、胃、肝、胆、大肠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用于湿热痞满,呕吐吞酸,泻痢,黄疸,高热神昏,心火亢盛,心烦不寐,血热吐衄,目赤,牙痛,消渴,痈肿疔疮;外治湿疹,湿疮,耳道流脓。酒黄连善清上焦火热。用于目赤,口疮。姜黄连清胃和胃止呕。用于寒热互结,湿热中阻,痞满呕吐。萸黄连舒肝和胃止呕。用于肝胃不和,呕吐吞酸。
炙甘草:性平,味甘。归心、肺、脾、胃经。功效补脾和胃,益气复脉。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动悸,脉结代。
制附子:辛、甘,大热。有毒。归心、肾、脾经。回阳救逆,补火助阳,逐风寒湿邪。用于亡阳虚脱,肢冷脉微,阳痿,宫冷,心腹冷痛,虚寒吐泻,阴寒水肿,阳虚外感,寒湿痹痛。
肉桂: 辛、甘,大热。归肾、脾、心、肝经。补火助阳,引火归原,散寒止痛,活血通经。用于阳痿宫冷,腰膝冷痛,肾虚作喘,阳虚眩晕,心腹冷痛,虚寒吐泻,寒疝奔豚,经闭痛经,目赤咽痛。
沉香:味辛、苦,性温;归胃经、脾经、肾经。行气止痛;温中降逆;纳气平喘。主脘腹冷痛;气逆员息;胃寒呕吐呃逆;腰膝虚冷;大肠虚秘;小便气淋。
元胡:味辛、苦,性温。 归经:心、脾、肝、肺 功效:活血散瘀,利气止痛。主治:用于全身各部气滞血瘀之痛,痛经,经闭,症瘕,产后瘀阻,跌扑损伤,疝气作痛。
蓁艽:味苦、辛,功效:(1)苦燥湿,辛散风,去肠胃之热,益肝胆之气,养血荣筋;(2)利大小便。主治:(1)治风寒痹湿,通身挛急,虚劳骨蒸。(2)疸黄,酒毒,肠风,泻血,口噤,牙痛,湿胜风淫之证。
地龙:性寒,味咸。功能:清热、平肝、止喘、通络。归肝、胃、肺、膀胱经。功能清热平肝、熄风止痉、平喘、利尿、通络除痹。主治高热烦躁、惊痫抽搐、肺热喘咳、热结尿闭、痹痛肢麻、半身不遂,以及疮疡肿毒等证。
鹿角胶:性味甘平。功能补肾阳,生精血,托疮生肌。适用于咯血、尿血、崩漏等症偏于虚寒者,以及阴疽内陷等症。
黄芪:味甘性微温。归肺、脾、肝、肾经。补齐固表,托疮生肌。主治体虚自汗,久泻,脱肛,子宫脱垂,慢性肾炎,体虚浮肿,慢性溃疡,疮口久不愈合。 生用黄芪,有益气固表、利水消肿、脱毒、生肌的功效,适用于自汗、盗汗、血痹、浮肿、痈疽不溃或溃久不敛等症。
干姜:味辛,性热。归脾、胃、心、肺经。温中散寒,回阳通脉,燥湿消痰,温肺化饮。于脘腹冷痛,呕吐腹泻;肺寒久咳气喘,痰多清稀。
麻黄:性温;味辛、苦;归肺、膀胱经。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用于:风寒感冒,胸闷喘咳,风水浮肿;支气管哮喘。
细辛:性味辛,温,归人心、肺、肾经。功能:散风邪,散寒,通精气,行水气,破痰下乳,行血发汗。主治:诸风痒疖,咳嗽上气,口疮喉痔,胆虚惊痫,风眼泪下,耳聋鼻塞。临床常用于感冒风寒、头痛齿痛、风湿痹痛、痰多咳嗽,但味辛热、阴虚而有火者忌用。
龙骨:甘、涩,平。敛气逐湿,止盗汗,安神,涩精止血。主治夜卧盗汗,梦遗,滑精,肠风下血,泻痢,吐衄血,崩带。外用可敛疮口。煎剂或入丸散。
牡蛎:咸,微寒。归肝、胆、肾经。平肝潜阳;重镇安神;软坚散结;收敛固涩。主眩晕耳鸣;惊悸失眠;瘰疬瘿瘤;症瘕痞块;自汗盗汗;遗精;崩漏;带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取得的有益效果:
1. 本发明采用的原料药均为市场上常见的中药,制药容易,价格低廉;结合申请人长期临床实践,在总结当今国内外经验的基础上,采用纯天然的中药组方,配伍合理,疗效显著;本发明的中药通过清洗胃肠道将病毒排出体外,消除致病因素,恢复正常饮食,消肿散结祛瘀,恢复胃腑功能,使机体逐步恢复健康, 本发明副作用小,痊愈后不易复发,疗效快。
2. 本发明中药养胃丸不仅具有营养保健作用,而且还避免了大剂量西药在人物体内的残留,也是一类绿色环保产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的描述,但并不限制本发明的内容。
以下用的中药原料均选市售道地药材:
实施例1
一种中药养胃丸,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备而成:人参15~25、麦冬25~40、五味子15~30、柴胡5~15、枳壳8~15、当归5~10、川芎10~20、牛膝5~15、桔梗8~16、红花4~8、桃仁5~10、黄连8~15、炙甘草10~20、制附子3~8、肉桂5~10、沉香3~8、元胡5~10、蓁艽2~6、地龙2~6、鹿角胶3~9、黄芪5~10、干姜1~3、麻黄2~5、细辛2~5、龙骨3~8和牡蛎1~5。
上述的中药养胃丸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上述除了干姜之外的各味原料药干燥、粉碎至80~120目的粉末,备用;
(2)按照上述配方称取原料药人参、麦冬、五味子、柴胡、枳壳、当归、川芎、牛膝、桔梗、红花、桃仁、黄连、炙甘草、制附子、肉桂、沉香、元胡、蓁艽、地龙、鹿角胶、黄芪和干姜加入5~6倍量水进行煎煮,煎煮1小时过滤得滤液;药渣加入5~6倍药渣量的水煎煮提取,煎煮0.5小时过滤得滤液,合并滤液备用;
(3)将步骤(2)得到的滤液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26~1.32的稠膏;
(4)先称取麻黄、细辛、龙骨和牡蛎混合成混合粉末;然后将混合粉末加入到步骤(3)得到的稠膏中,再加入混合粉末总量3~5%的滑石粉和0.5~1%的硬脂酸作润滑剂,均匀混合,制成药丸即可。
本发明中药养胃丸温养通痹,心胃同养,温阳利水,补气养血,调理阴阳,活血化瘀,扩张血管,加快血液流通,扶正温阳。
实施例2
中药养胃丸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备而成:人参20、麦冬30、五味子25、柴胡8、枳壳10、当归10、川芎18、牛膝12、桔梗15、红花7、桃仁8、黄连13、炙甘草16、制附子6、肉桂7、沉香8、元胡5、蓁艽6、地龙5、鹿角胶6、黄芪8、干姜2、麻黄3、细辛3、龙骨6和牡蛎3。
本实施例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的制备方法相同。
实施例3
中药养胃丸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备而成:人参19、麦冬30、五味子20、柴胡10、枳壳10、当归10、川芎15、牛膝14、桔梗12、红花8、桃仁6、黄连15、炙甘草15、制附子8、肉桂5、沉香8、元胡5、蓁艽6、地龙3、鹿角胶8、黄芪8、干姜2、麻黄5、细辛3、龙骨8和牡蛎2。
本实施例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的制备方法相同。
实施例4
中药养胃丸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备而成:人参20、麦冬28、五味子22、柴胡8、枳壳12、当归9、川芎16、牛膝13、桔梗14、红花6、桃仁7、黄连14、炙甘草18、制附子6、肉桂7、沉香6、元胡6、蓁艽5、地龙4、鹿角胶6、黄芪7、干姜2.5、麻黄4、细辛3.5、龙骨6和牡蛎3。
本实施例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的制备方法相同。
实施例5
中药养胃丸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备而成:人参21、麦冬28、五味子244、柴胡8、枳壳13、当归8.5、川芎17、牛膝13、桔梗15、红花6、桃仁8、黄连13、炙甘草19、制附子6、肉桂6、沉香6、元胡7、蓁艽5.5、地龙5、鹿角胶7、黄芪6、干姜3、麻黄4、细辛5、龙骨5和牡蛎3。
本实施例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的制备方法相同。
实施例6
中药养胃丸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备而成:人参22、麦冬25、五味子30、柴胡5、枳壳15、当归8、川芎20、牛膝10、桔梗16、红花5、桃仁9、黄连11、炙甘草20、制附子5、肉桂8、沉香5、元胡7、蓁艽4、地龙6、鹿角胶5、黄芪8、干姜2、麻黄5、细辛3、龙骨8和牡蛎2。
本实施例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的制备方法相同。
实施例7
中药养胃丸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备而成:人参19、麦冬26、五味子25、柴胡7、枳壳11、当归9、川芎16、牛膝12、桔梗12、红花8、桃仁7、黄连12、炙甘草16、制附子6、肉桂8、沉香7、元胡6、蓁艽5、地龙4、鹿角胶5、黄芪7、干姜2、麻黄4、细辛4、龙骨6和牡蛎4。
本实施例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的制备方法相同。
实施例8
中药养胃丸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备而成:人参21、麦冬26、五味子26、柴胡6、枳壳14、当归9、川芎18、牛膝13、桔梗14、红花6、桃仁8、黄连12、炙甘草17、制附子7、肉桂6、沉香7、元胡6、蓁艽6、地龙5、鹿角胶6、黄芪8、干姜2、麻黄4、细辛3、龙骨6和牡蛎3。
本实施例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的制备方法相同。
实施例9
中药养胃丸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备而成:人参15、麦冬40、五味子15、柴胡15、枳壳8、当归10、川芎10、牛膝15、桔梗8、红花8、桃仁5、黄连15、炙甘草10、制附子8、肉桂5、沉香8、元胡5、蓁艽6、地龙2、鹿角胶9、黄芪5、干姜3、麻黄2、细辛5、龙骨3和牡蛎5。
本实施例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的制备方法相同。
实施例10
中药养胃丸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备而成:人参23、麦冬36、五味子28、柴胡6、枳壳14、当归9、川芎19、牛膝12、桔梗15、红花6、桃仁5、黄连14、炙甘草19、制附子3、肉桂8、沉香5、元胡7、蓁艽5、地龙5、鹿角胶8、黄芪6、干姜1、麻黄5、细辛2、龙骨6和牡蛎5。
本实施例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的制备方法相同。
实施例11
中药养胃丸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备而成:人参25、麦冬40、五味子30、柴胡5、枳壳15、当归5、川芎20、牛膝5、桔梗16、红花4、桃仁10、黄连8、炙甘草20、制附子3、肉桂10、沉香3、元胡10、蓁艽2、地龙6、鹿角胶3、黄芪10、干姜1、麻黄5、细辛2、龙骨8和牡蛎1。
本实施例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的制备方法相同。
实施例12
中药养胃丸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备而成:人参21、麦冬30、五味子24、柴胡11、枳壳13、当归6、川芎15、牛膝8、桔梗10、红花7、桃仁6、黄连12、炙甘草18、制附子5、肉桂6、沉香4、元胡5、蓁艽6、地龙4、鹿角胶6、黄芪9、干姜2、麻黄3、细辛3、龙骨7和牡蛎2。
本实施例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的制备方法相同。
实施例13
中药养胃丸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备而成:人参18、麦冬29、五味子30、柴胡14、枳壳12、当归8、川芎14、牛膝9、桔梗13、红花4、桃仁10、黄连10、炙甘草16、制附子6、肉桂5、沉香5、元胡8、蓁艽4、地龙4、鹿角胶3、黄芪8、干姜2、麻黄4、细辛2、龙骨6和牡蛎4。
本实施例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的制备方法相同。
实施例14
中药养胃丸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备而成:人参18、麦冬36、五味子24、柴胡12、枳壳12、当归7、川芎16、牛膝13、桔梗11、红花5、桃仁6、黄连14、炙甘草13、制附子5、肉桂6、沉香8、元胡6、蓁艽4、地龙3、鹿角胶6、黄芪9、干姜2、麻黄4、细辛5、龙骨5和牡蛎2。
本实施例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的制备方法相同。
实施例15
中药养胃丸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备而成:人参19、麦冬32、五味子21、柴胡12、枳壳13、当归6、川芎18、牛膝14、桔梗10、红花8、桃仁8、黄连13、炙甘草12、制附子7、肉桂7、沉香6、元胡8、蓁艽4、地龙5、鹿角胶9、黄芪5、干姜3、麻黄2、细辛2、龙骨3和牡蛎1。
本实施例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的制备方法相同。
实施例16
中药养胃丸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备而成:人参20、麦冬35、五味子25、柴胡10、枳壳9、当归10、川芎16、牛膝13、桔梗10、红花5、桃仁8、黄连12、炙甘草15、制附子8、肉桂5、沉香7、元胡6、蓁艽3、地龙2、鹿角胶6、黄芪5、干姜2、麻黄3、细辛4、龙骨7和牡蛎4。
本实施例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的制备方法相同。
典型病例
   张先生,45 岁,经胃镜检查后,查出患有食道炎和糜烂性胃炎,服用本发明实施例2的中药一疗程 (一天三次,每次8g,服用 30 天) 后,病情好转,两个疗程后痊愈。    叶女士,38岁,经胃镜检查后,查出患有食道炎、食道溃疡和结肠炎, 服用本发明的中药一疗程( 一天三次,每次8g,服用 30天)后,病情好转,三个疗程后痊愈。    王女士,26 岁,经胃镜检查后,查出患有喷门炎、糜烂性胃炎、十二指肠出血、胆汁反流和胃痘炎,服用本发明的中药一疗程( 一天三次,每次8g,服用 30天)后,病情好转,三个疗程后痊愈。    王先生,62岁,经胃镜检查后,查出患有胃溃疡、喷门炎和结肠炎,服用本发明的 中药一疗程 ( 一天三次,每次8g,服用 30天)后,病情好转,三个疗程后痊愈。    吴先生,18 岁,经胃镜检查后,查出患有糜烂性胃炎、食道炎、十二指肠出血和胃出血,服用本发明的中药一疗程( 一天三次,每次8g,服用 30天)后,病情好转,三个疗程后痊愈。    杨女士,50岁,经胃镜检查后,查出患有食道炎、糜烂性胃病、直肠炎和十二指肠出血,服用本发明的中药一疗程( 一天三次,每次8g,服用 30天)后,病情好转,两个疗程后痊愈。

Claims (4)

1.中药养胃丸,其特征在于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备而成:人参15~25、麦冬25~40、五味子15~30、柴胡5~15、枳壳8~15、当归5~10、川芎10~20、牛膝5~15、桔梗8~16、红花4~8、桃仁5~10、黄连8~15、炙甘草10~20、制附子3~8、肉桂5~10、沉香3~8、元胡5~10、蓁艽2~6、地龙2~6、鹿角胶3~9、黄芪5~10、干姜1~3、麻黄2~5、细辛2~5、龙骨3~8和牡蛎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养胃丸,其特征在于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备而成:人参19~22、麦冬25~30、五味子20~30、柴胡5~10、枳壳10~15、当归8~10、川芎15~20、牛膝10~14、桔梗12~16、红花5~8、桃仁6~9、黄连11~15、炙甘草15~20、制附子5~8、肉桂5~8、沉香5~8、元胡5~7、蓁艽4~6、地龙3~6、鹿角胶5~8、黄芪5~8、干姜2~3、麻黄3~5、细辛3~5、龙骨5~8和牡蛎2~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养胃丸,其特征在于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备而成:人参20、麦冬30、五味子25、柴胡8、枳壳10、当归10、川芎18、牛膝12、桔梗15、红花7、桃仁8、黄连13、炙甘草16、制附子6、肉桂7、沉香8、元胡5、蓁艽6、地龙5、鹿角胶6、黄芪8、干姜2、麻黄3、细辛3、龙骨6和牡蛎3。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中药养胃丸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将上述除了干姜之外的各味原料药干燥、粉碎至80~120目的粉末,备用;
(2)按照上述配方称取原料药人参、麦冬、五味子、柴胡、枳壳、当归、川芎、牛膝、桔梗、红花、桃仁、黄连、炙甘草、制附子、肉桂、沉香、元胡、蓁艽、地龙、鹿角胶、黄芪和干姜加入5~6倍量水进行煎煮,煎煮1小时过滤得滤液;药渣加入5~6倍药渣量的水煎煮提取,煎煮0.5小时过滤得滤液,合并滤液备用;
(3)将步骤(2)得到的滤液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26~1.32的稠膏;
(4)先称取麻黄、细辛、龙骨和牡蛎混合成混合粉末;然后将混合粉末加入到步骤(3)得到的稠膏中,再加入混合粉末总量3~5%的滑石粉和0.5~1%的硬脂酸作润滑剂,均匀混合,制成药丸即可。
CN201510365871.8A 2015-06-29 2015-06-29 中药养胃丸及其制备方法 Pending CN10492263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365871.8A CN104922639A (zh) 2015-06-29 2015-06-29 中药养胃丸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365871.8A CN104922639A (zh) 2015-06-29 2015-06-29 中药养胃丸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922639A true CN104922639A (zh) 2015-09-23

Family

ID=541102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365871.8A Pending CN104922639A (zh) 2015-06-29 2015-06-29 中药养胃丸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922639A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343754A (zh) * 2015-12-14 2016-02-24 华坚 一种沉香养胃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5998327A (zh) * 2016-06-17 2016-10-12 张淑梅 一种中药炮制溶液
CN106729452A (zh) * 2017-03-03 2017-05-31 詹治兵 预防和/或治疗胃炎、胃溃疡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9856084A (zh) * 2019-03-26 2019-06-07 河南中医药大学 一种香砂养胃丸浓缩丸制备过程质量监测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2012336A (ja) * 2010-06-30 2012-01-19 Rohto Pharmaceutical Co Ltd 内服用固形製剤
CN103610812A (zh) * 2013-06-03 2014-03-05 陈元祥 治疗胃病的中药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2012336A (ja) * 2010-06-30 2012-01-19 Rohto Pharmaceutical Co Ltd 内服用固形製剤
CN103610812A (zh) * 2013-06-03 2014-03-05 陈元祥 治疗胃病的中药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王付等: "《方剂学》", 31 August 2012,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覃婧: "从三阴病论治胃食管反流病", 《河南中医》 *
顾庆华: "痈疡剂在脾胃病治疗中的应用", 《中医药研究》 *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343754A (zh) * 2015-12-14 2016-02-24 华坚 一种沉香养胃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5998327A (zh) * 2016-06-17 2016-10-12 张淑梅 一种中药炮制溶液
CN106729452A (zh) * 2017-03-03 2017-05-31 詹治兵 预防和/或治疗胃炎、胃溃疡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9856084A (zh) * 2019-03-26 2019-06-07 河南中医药大学 一种香砂养胃丸浓缩丸制备过程质量监测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01396B (zh) 一种治疗小儿口腔溃疡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3127433B (zh) 一种治疗肺癌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CN104225441A (zh) 一种治疗胃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其颗粒剂和胶囊剂的制备方法
CN104042909A (zh) 一种治疗糖尿病的药物
CN104922639A (zh) 中药养胃丸及其制备方法
CN103182019A (zh) 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中药组合物
CN104107362A (zh) 一种治疗脾虚生湿型外阴湿疹的中药配方
CN105688006A (zh) 一种治疗半身不遂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6267010A (zh) 一种治疗心肌缺血、心悸怔忡病证的新型中药组合物
CN106138703A (zh) 一种用于治疗糖尿病的胶囊剂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4771579A (zh) 一种治疗甲状腺肿瘤的中药配方
CN104667185A (zh) 一种治疗顽固性失眠的中药片剂
CN102370924A (zh) 治疗心痹症的中草药
CN102988858A (zh) 治疗腰腿酸痛、坐骨神经痛的中药组合物
CN103610934B (zh) 一种治疗咽炎的中药
CN105521332A (zh) 治疗肛裂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5497856A (zh) 用于化疗引起的末梢神经损伤导致的肢端***中药
CN105233208A (zh) 一种治疗心力衰竭的中药制剂
CN104324314A (zh) 一种治疗胃病的药物组合物
CN104623135A (zh) 治疗肝火上炎的药物及其口服微丸的制备方法
CN103610877A (zh) 一种乳腺癌术后恢复调养的中药组合物
CN103432422B (zh) 一种治疗慢性胃炎的中药
CN102641450B (zh) 一种治疗高血压的中药
CN101912476A (zh) 治疗妇女月经过多病症的中草药
CN106177404A (zh) 一种治疗肝肾阴虚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