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911755A - 纺纱机和将纱线传送至接纱装置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纺纱机和将纱线传送至接纱装置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911755A
CN104911755A CN201510105614.0A CN201510105614A CN104911755A CN 104911755 A CN104911755 A CN 104911755A CN 201510105614 A CN201510105614 A CN 201510105614A CN 104911755 A CN104911755 A CN 10491175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yarn
spinning
thread
carrier
tension controll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10561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911755B (zh
Inventor
阿达尔贝特·斯蒂芬
R·哈格尔
E·皮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ieter Ingolstadt GmbH
Original Assignee
Rieter Ingolstadt Gmb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ieter Ingolstadt GmbH filed Critical Rieter Ingolstadt GmbH
Publication of CN1049117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1175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91175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1175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63/00Warning or safety devices, e.g. automatic fault detectors, stop-motions ; Quality control of the package
    • B65H63/02Warning or safety devices, e.g. automatic fault detectors, stop-motions ; Quality control of the package responsive to reduction in material tension, failure of supply, or breakage, of material
    • B65H63/024Warning or safety devices, e.g. automatic fault detectors, stop-motions ; Quality control of the package responsive to reduction in material tension, failure of supply, or breakage, of material responsive to breakage of materials
    • B65H63/036Warning or safety devices, e.g. automatic fault detectors, stop-motions ; Quality control of the package responsive to reduction in material tension, failure of supply, or breakage, of material responsive to breakage of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bination of the detecting or sensing elements with other devices, e.g. stopping devices for material advancing or winding mechanis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57/00Guides for filamentary materials; Supports therefor
    • B65H57/003Arrangements for threading or unthreading the guid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57/00Guides for filamentary materials; Supports therefor
    • B65H57/006Traversing guide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HSPINNING OR TWISTING
    • D01H15/00Piecing arrangements ; Automatic end-finding, e.g. by suction and reverse package rotation; Devices for temporarily storing yarn during piecing
    • D01H15/002Piecing arrangements ; Automatic end-finding, e.g. by suction and reverse package rotation; Devices for temporarily storing yarn during piecing for false-twisting spinning machine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HSPINNING OR TWISTING
    • D01H4/00Open-end spinning machines or arrangements for imparting twist to independently moving fibres separated from slivers; Piec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Covering endless core threads with fibres by open-end spinning techniques
    • D01H4/48Piecing arrangements; Control therefor
    • D01H4/50Piecing arrangements; Control therefor for rotor spinn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701/00Handled material; Storage means
    • B65H2701/30Handled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2701/31Textiles threads or artificial strands of fila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Spinning Or Twisting Of Yarns (AREA)
  • Massaging Devices (AREA)
  • Chairs Characterized By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一种传送纺纱机的纺纱位(1)生产的纱线(5)至接纱装置以重新开始纺纱的方法,其中为了在线圈(18)上缠绕纱线(5),纺纱位(1)后安装了卷绕装置,它带有横动的纱线张力控制器,可以针对性地中断纱线生产过程,控制性关闭纺纱位(1)。关闭纺纱位后,纱线(5)的末端(10)处于卷绕装置(8)之前的纱线路径的指定位置。重新开始纺纱前,纱线(5)沿着与常规输出方向的反方向,从线圈(18)上退卷和退绕出来,退绕前,借助纺纱机自有的操纵装置,尤其是纱线张力控制器(17),从导纱器(23)内取出纱线(5),然后开始纱线(5)的退绕过程。纺纱机包括至少一个用于生产纱线(5)的纺纱位(1),纺纱位(1)包括至少一个将纱线(1)缠绕在线圈(18)的卷绕装置(8),同时卷绕装置(8)含有一个横动导纱器(23),其带有可以控制性关闭纺纱位(1)的控制单元,以及用于重新开始纺制纱线(5)的接纱装置,纺纱位(1)上安装了纺纱机自有的操纵装置,它可以在控制性关闭纺纱位(1)后,从导纱器(23)内取出纱线(5),传送至接纱装置。

Description

纺纱机和将纱线传送至接纱装置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将纺纱机的纺纱位生产的纱线传送至接纱装置的方法,以便重新开始纺纱。为了使纱线卷绕在线圈上,在纺纱位安装了横动导纱器。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针对性地中断纱线生产,控制性关闭纺纱位,在关闭纺纱位后,纱线的末端处于卷绕装置前方纱线传送路线的指定位置。在重新开始纺纱之前,纱线沿着常规输出方向的反方向,从线圈上退卷和退绕出来。此外,本发明涉及一种纺纱机,其包括至少一个用于生产纱线的纺纱位,纺纱位包括至少一个将纱线缠绕在线圈的卷绕装置,其中卷绕装置包括横动导纱器,所述横动导纱器包括控制单元,以关闭纺纱位以及接纱装置,用于重新纺纱。
背景技术
在转锭纺纱机和气流纺纱机中,中断纱线生产过程后,通常位于纺纱机旁边的可移动维护装置捕捉纱线的自由末端,做好重新开始纺纱的准备。接下来,纱线末端将与补料纺纱位的纤维材料接触,并与之连接,就此重新开始纺纱。中断纱线生产过程后,位于卷绕装置一侧的纱线末端通常卷绕在继续旋转的线圈上。因此首先需要借助吸附嘴,在线圈表面找寻纱线末端,以便将其传送至接纱装置。寻找纱线末端的过程比较耗时间,有时需要反复进行,直至可以顺利开始纺纱。
因此,DE 10 2011 053 811 A1提出,在有针对性地中断纺纱过程的情况下,例如在通过纱线监控单元监测纱线瑕疵时,控制性关闭相关的纺纱位。逐渐降低纺纱位的不同传送装置例如输送单元、输出装置和卷绕的传送速率,直至关闭,从而中断纱线的生产过程。控制性关闭纺纱位后,线圈一侧的纱线末端不再缠绕在线圈上,基本将处于其常规纱线路径,如同正常的纱线生产过程中所在的位置。关闭纺纱位后,纱线末端位于指定位置,有利于卷绕装置寻找到纱线末端。重新开始纺纱前,通常已经卷绕的纱线需要沿着与正常输出方向的反方向,从线圈上退绕下来。为排除纱线瑕疵,中断纱线生产过程后,通常需要退绕一个更长的纱线团,进行分离和处理。虽然依据DE 10 2011 053 811 A1可以快速简单地找寻到纱线末端;但是仍然存在这样的风险:退绕纱线时,纺纱机上引导纱线的元件可能损坏或者重新折断纱线。另一个风险是,可能形成线团。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将纱线传送至接纱装置的方法,避免损坏纱线和产生线团。此外还提供一种相应的纺纱机。
所述目的通过独立权利要求来实现。
为了将纺纱机的纺纱位生产的纱线传送至接纱装置,重新开始纺纱,可以针对性中断纱线生产,控制性关闭纺纱位。为了使纱线卷绕在卷绕装置的线圈上,纺纱位安装了横动导纱器。在关闭纺纱位后,纱线的末端处于卷绕装置前方纱线路径的指定位置。重新开始纺纱之前,纱线沿着与正常的输出方向相反的方向,从线圈上退卷和退绕出来。退绕前,借助纺纱机自有的操纵装置,尤其是纱线张力控制器,从导纱器内取出纱线,然后开始退绕纱线。退绕后,从导纱器内取出的纱线被传送至接纱装置。针对性地中断纺纱时,例如监控单元监控发现纱线瑕疵时,纱线末端和线圈上纱线的卷绕点之间的纱线主要处于其常规的纱线路径,如同正常的纱线生产过程中的路径。从导纱器内取出纱线后,导纱器可位于卷绕区域的任一位置,纱线则可以安全地从线圈上退绕下来,导纱器不会损坏或者折断纱线。纱线退绕时,导纱器不再发挥引导作用,进一步避免了在纺纱机上的旋转部件产生线团的风险。
一种相应的纺纱机,其包括至少一个用于生产纱线的纺纱位,纺纱位包括至少一个将纱线缠绕在线圈的卷绕装置,其中,卷绕装置包括横动导纱器,横动导纱器包括控制单元,以控制性关闭纺纱位。纺纱机配备一套纺纱位自有的操纵装置,以便在控制性关闭纺纱装置后,从导纱器内取出纱线。纱线在取出和退绕后,可以通过该操纵装置传送至接纱装置。通常情况下,这种纺纱机包括沿着纺纱机的纺纱位移动的接纱装置在运行。控制性关闭纺纱位后,纱线处于其常规纱线路径中,通过纺纱位自有的操纵装置,可以实现纱线的安全退绕。
尤其有利的是,纺纱位安装了特别延伸至卷绕装置整体范围的纱线张力控制器,承担操纵装置的作用。纱线张力控制器可以从常规纱线路径之外的静止位置,进入工作位置,将纱线置于导纱器的上方。纱线退绕和传送至接纱装置过程的优势在于,纱线张力控制器从导纱器内取出纱线时,从静止位置移至工作位置,可以将纱线置于导纱器的上方。纺纱位上可以安装纱线张力控制器,既节省空间,又便于启动。当纱线张力控制器延伸至卷绕装置的整体卷绕区时,无论纱线在什么位置,无论导纱器停摆在何处,都可以取出纱线。无需为了取出纱线,朝着指定位置移动导纱器。
特别有利的是,在纺纱机中,操纵装置和导纱器分别包括驱动单元,并且优选地在将纱线传送至接纱装置时共同起作用。取出纱线后,导纱器可以借助其驱动单元以简易的方式移动至卷绕装置的卷绕区域之外,不必担心退绕时和纱线产生任何碰撞。在能够自行驱动的导纱器和纱线张力控制器的共同作用下,纱线可以输送至指定的传送位置,接纱装置在此处接收纱线,无需耗费时间在线圈表面寻找。取出纱线后和退绕纱线前,有利地,导纱器移动至卷绕装置的卷绕区域边缘或者之外的停放位置,这非常有利于退绕和传送在纺纱位生产的纱线。纱线退绕时,导纱器将处于停放位置。
有利地,导纱器移动至停放位置时,纱线张力控制器移入静止位置。纱线将主要按照其常规纱线路径,沿着输出方向的反方向进行退绕,纱线张力控制器不会产生额外的引导点。而且极大减轻了其后重新将纱线引入导纱器的工作。
此外,特别有利的是,可以借助纱线监控单元监控被卷绕的纱线,发现纱线瑕疵时,控制性关闭纺纱位。逐渐降低纺纱位的传送装置例如输出装置、卷绕装置和输送装置的传送速率,直至关闭纺纱位。此外,有利的是,控制性关闭纺纱位之后,退绕纱线,分离出有瑕疵的纱线团。本发明的方法非常有利于退绕和传送纱线末端,因为正常情况下,需要从线圈上退绕更长的纱线,以便清除瑕疵纱线团。
本发明的方法的优势不仅体现在清除瑕疵纱线团,而且体现在控制性关闭纺纱位后的其他的纺纱过程。例如,停电或者机器停止运转时,通过控制性关闭纺纱位来中断纱线的生产,这一方法非常有意义。更换线圈或者纤维材料图样时,也可以采取控制性关闭纺纱位。此时,重新开始纺纱时,只需退绕和分离一小块纱线,从而为接下来的纺纱过程准备好新的纱线末端。
有利地,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自行驱动的导纱器包括用于自行吸入纱线的捕获装置。这可以是略微向上突起的捕获板。有利地,为了将纱线放入导纱器,分离纱线团之后,导纱器沿着卷绕装置的卷绕区域移出停放位置,从而将纱线放入导纱器。在此之前,纱线张力控制器移入静止位置,以利于导纱器在卷绕区域内的移动。
为了将纱线传送至接纱装置,有利地,导纱器及被放入的纱线移动至传送位置。接纱装置仅需驶向同一个指定的传送位置,以吸入纱线。接纱装置因而只需一个简单的钩子来吸入纱线。在现有技术中,往往需要延伸至卷绕区域整体的接收装置,例如吸入嘴,以便在卷绕区域的不特定位置吸入纱线。
为了将纱线传送至接纱装置,有利地,导纱器及被放入的纱线到达传送位置时,纱线张力控制器移入工作位置,重新从导纱器内取出纱线。
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进一步有利地,纱线传送至接纱装置后,导纱器移动至卷绕装置的卷绕区域边缘或者之外的停放位置。接纱装置在进行之后的纺纱过程时,不会受导纱器阻碍,不会与导纱器发生碰撞,损坏纱线。
为了能够顺畅地进行绕线过程,纱线传送至接纱装置后,纱线张力控制器重新移入静止位置,开始纺纱过程。
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进一步有利地,包括控制单元和/或调节单元,其被布置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或者多个步骤来操作纺纱机。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其他优点将在下面的实施方案中说明。
图1气流纺纱机的侧视图
图2-6纱线退绕和将纱线传送至接纱装置的操作方法的主视图
图7转锭纺纱机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了气流纺纱机16的侧视图。纺纱机16通常包括至少一个纺纱位1,其包括作为纺纱元件21的空气纺纱喷嘴,纤维材料供给装置20,其被设计成牵伸***,用于纱线5的输出装置7,以及用于卷绕纺纱的卷绕装置8。纺纱位1在其输入口处2通过传送装置6,传送装置6包括牵引***的一对传送辊,吸入牵引***导入的纤维材料3。纤维材料3在纺纱元件21处借助空气流转变为纱线5,通过输出装置7,在纺纱位1的输出口4被抽出,输出装置7包含一对输出辊12。被抽出的纱线5通过平衡镫11经过横动装置24按照上述方式卷绕在线圈18上,线圈18被安置在纺纱机1的线圈支架14上,并且可以转动。横动装置24包含导纱器23,导纱器23包括驱动单元22。线圈18包括驱动单元,如本文所述,通过卷绕辊15或者驱动单元来驱动。
此外,纺纱机1包括纱线监控单元9,可以监控一个或者多个纱线参数,倘若生产的纱线5出现瑕疵,将中断纱线的生产过程。并非经过切割来中断纱线的生产,而是通过针对性地关闭纺纱位1,这将避免生产的纱线产生的末端10触碰到十字绕线线圈上,如同DE 10 2011 053 811 A1和DE 10 2011 053 812 A1中所述。传送装置6、输出装置7以及卷绕装置8的传送速度不会忽然停止,而是逐渐降低直至关闭,同时中断纺纱程序,产生纱线末端10。由于速度逐渐下降,分离出的末端10和卷绕点29之间的纱线5基本上处于其常规纱线路径上,如同纱线生产过程中的一样。
上述图中,纱线末端10以虚线显示,储纱器13(同样虚线显示)能够吸入和固定该末端。退绕纱线5以及去除瑕疵的纱线团时,纱线沿着常规输出方向的反方向,图中标注为箭头A,进行退绕,被吸入储纱器13,然后分离装置25进行分离,同时纱线5产生新的末端10。通过已知方式,该末端可以通过接纱装置在纺纱位1的里面或者外面与纤维材料连接,重新开始纺纱。
利用上述方法,控制性关闭纺纱位,有针对性地中断纱线生产过程,以便清除带有瑕疵的纱线团,而且在关闭纺纱机16或者停电时也可以采取这种办法。重新开始纺纱前,只需退绕和分离一小块纱线5,为重新开始纺纱准备好新的纱线末端,传送至纺纱位1的方向。
上述说明仅仅是示例性说明。储纱器13并非必须安置在图示位置,也可以安置在输出装置7(基于常规的输出方向),同时也可以包括两个或者多个储纱器13。这同样适用于分离装置25。分离装置25在分离纱线团时,仅要求固定纱线5的末端10,这可以通过储纱器13或者输出装置7来完成。储纱器可以处理分离过后的纱线团。为了定位纱线5的末端10,可以在纱线路径安装一个或者多个传感器19。图中仅仅在储纱器13的区域内示例性示出了传感器19。
本发明的方法将在图2-6中阐述,它们分别是正视图或者斜面示意图。图2示出,关闭纺纱位1,中断纱线生产过程后,生产的纱线5出现末端10。末端10和线圈上的卷绕点29之间的纱线5处于其常规路径上,与纱线生产过程中的常规纱线路径相符。导纱器23现在位于卷绕装置8的卷绕区域B内的任一位置。
纱线5的末端10可以如图1所示,固定在输出装置7和/或者储纱器13上,以便纱线5从线圈18上退绕出来以及之后分离纱线团。导纱器23下面是平衡镫11,纱线5在卷绕时会经过平衡镫,到达横动装置24和卷绕装置8。纺纱机的平衡镫11和卷绕装置8之间还配备有操纵装置,其可以是可移动的纱线张力控制器17。
图1也示例性示出了可移动的纱线张力控制器17。同时可以看到,纱线张力控制器17可以在静止位置和工作位置之间转动,前者在图1中实线标注,不会影响纱线5在平衡镫11和卷绕点29之间的传送,后者虚线标注,纱线张力控制器17在此位置时可以定位在导纱器23上方的纱线5(虚线)。
图2示出,纱线张力控制器17处于静止位置,纱线5从平衡镫11通过导纱器23经过卷绕点29到达线圈18。此外,可以看到纱线张力控制器17的驱动单元27,其是电动缸、气压缸或者其他方式。驱动单元27在操作区域28内推动纱线张力控制器17,将其从图2所示的静止位置移至图3所示的工作位置。如图2所示,关闭纺纱位,中断纱线生产后,纱线5的末端10可以固定在储纱器13和/或者输出装置7上,操作纱线张力控制器,从底端的导纱器23处取出纱线5。
从导纱器23取出纱线5之后,导纱器23经过仍然处于工作位置的纱线张力控制器借助其自有的驱动单元22移动至停放位置P,在此位置时它不会妨害纱线5的退绕。停放位置P位于卷绕区域B的边缘或者卷绕区域B的外部,图3中可见于右侧。停放位置P同样可以安置在卷绕装置8的左侧边缘区域。
导纱器23到达其停放位置P时,纱线张力控制器17在其驱动单元27的作用下再次移入静止位置,保证退绕纱线5时不受干扰。纱线5的退绕在图示中通过两个箭头来展示,它们指示的方向与常规的输出方向A(图1)相反。此外在图3中可以看到,纱线5的末端10被吸入储纱器13,它与一个低压源相连,可以吸入退绕的纱线5,随之进行处理。图3中的纱线张力控制器17显示在其工作位置;然而纱线张力控制器17最好在退绕纱线5之前,最晚在开始退绕的同时,降至其静止位置。
如果已经完成退绕有瑕疵的或者需要分离的纱线团,分离装置25分离出纱线团,同时将纱线5固定在输出装置7或者储纱器13上。然后就处于图4所示的状态,瑕疵纱线团已经被分离,纱线5形成新的末端10。纱线5从线圈18退绕之前时,卷绕点29处于其他位置,如退绕前的情形。随后,导纱器23重新吸入纱线5,为此它从卷绕装置8的卷绕区域B周围的停放位置P移出。此时,纱线张力控制器17位于其静止位置,如图1实线显示,纱线5自动位于导纱器23的轨迹上,只要导纱器23碰到纱线5,就可以借助捕获装置(未示出)将其抓取。图4中的箭头示出了导纱器的操作方法。
图5示出,纱线5重新被置于导纱器23上。为了保证快速安全地传送纱线5至接纱装置,导纱器23及位于其内的纱线5移至传送位置接纱装置在此可以很好地抽取纱线5,接纱装置通常可以沿着纺纱机转动。图5中,朝向传送位置的箭头示出了导纱器23的操作过程。在导纱器23的操作过程中,纱线张力控制器17仍旧处于静止位置。
倘若导纱器23及位于其内的纱线5转动至传送位置(图6),导纱器将首先被停止,纱线张力控制器17再次移入其工作位置。重新从导纱器内取出纱线5,通过纱线张力控制器17放置在常规纱线路径上的传送位置在图6可以看见纱线5从线圈8经过纱线张力控制器17的纱线路径。如箭头所示,导纱器23经过仍旧处于工作位置的纱线张力控制器17,再次移动至其停放位置P,此图中见虚线所示。现在去除了纱线5中的瑕疵纱线团(并且针对后续的纺纱程序定长切断),可以导入接纱装置。
纱线5经由导纱器23和纱线张力控制器17传至指定的传送位置后,卷绕装置可以通过简便的方式安全有效地吸入纱线。尤其是传送纱线5至接纱装置之后,纱线张力控制器才会重新回归其静止位置,所以传送位置处于常规的纱线路径的上方,在卷绕区域的指定点。导纱器到达其停放位置时,也可以考虑将纱线张力控制器移动至静止位置。此种情形下,传送位置处于常规纱线路径,在卷绕区域B的指定点。但传送位置无需一定位于卷绕区域B的中心。
图7示出转锭纺纱机16,代替空气喷嘴作为纺纱元件21的是纺纱转锭,分解为单根纤维的纤维材料3通过已知方式从分梳辊输送入转锭。此时,由输入辊构成的传送装置6,将来自纤维材料供给装置20的纤维材料3,传送至纺纱壶、纺纱位1和分梳辊26。其他的组件与图1的气流纺纱机各个位置相符。这同样适用于关闭纺纱位1以及监控单元9的监控。对于转锭纺纱机来说,有利地,借助能够自行驱动的导纱器23以及接纱装置的纱线张力控制器17,针对性地运送纱线5至指定的传送位置。可以简化接纱装置的设计,在吸入纱线5时,仅需一个钩子,无需延伸至整个卷绕区域B的接收单元。纱线的退绕和接纱装置吸入纱线5,以及将纱线5传送至接纱装置均可以简单准确快速地完成,因而可以降低纺纱位1的停歇时间直至最小。在图2-6中描述的方法以及示出的纱线张力控制器17同样可以运用在此类转子纺纱机上。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如果组合落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技术上可行而且有意义,同样也是本发明的主题。
附图标记列表
1  纺纱位
2  输入口
3  纤维材料
3' 分解成单根纤维的纤维材料
4  输出口
5  纱线
6  传送装置(一对传送辊,进给辊)
7  输出装置
8  卷绕装置
9  纱线监控单元
10 生产的纱线末端
11 平衡镫
12 一对输出辊
13 储纱器
14 线圈支架
15 卷绕辊
16 纺纱机
17 纱线张力控制器
18 线圈
19 传感器
20 纤维材料供给装置(纺纱壶、牵伸装置)
21 纺纱元件(纺纱转锭、空气捻接器)
22 导纱器的驱动元件
23 导纱器
24 横动装置
25 分离装置
26 分梳辊
27 纱线张力控制器的驱动单元
28 纱线张力控制器的操作区域
29 卷绕点
A  输出方向
B  卷绕区域
P  停放位置
  传送位置

Claims (16)

1. 一种将纺纱机(16)的纺纱位生产的纱线(5)传送至接纱装置,以便重新开始纺纱的方法,为了使纱线(5)卷绕在线圈(18)上,纺纱位(1)安装了带横动导纱器(23)的卷绕装置(8),可以针对性地中断纱线生产,控制性关闭纺纱位(1),纱线(5)的末端(10)在关闭纺纱位(1)后处于卷绕装置(8)前方纱线传送路径的指定位置,重新开始纺纱前,纱线沿着与常规输出方向的反方向,从线圈上退卷和退绕出来,其特征在于,首先借助纺纱机自有的操纵装置,尤其是纱线张力控制器(17),从导纱器(23)内取出纱线(5),然后开始退绕纱线(5),退绕完成后传送纱线(5)至接纱装置。
2. 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为了从导纱器(23)内取出纱线(5),纱线张力控制器(17)从其静止位置移入工作位置。
3. 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取出纱线(5)后和退绕纱线(5)前,导纱器(23)移动至卷绕装置(8)的卷绕区域(B)边缘或者外部的停放位置(P)。
4. 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导纱器(23)移入停放位置(P)后,纱线张力控制器(17)移动至其静止位置。
5. 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纱线监控单元(9)监控纱线(5),发现纱线瑕疵后,将控制性关闭纺纱位(1)。
6. 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控制性关闭纺纱位(1)之后,纱线(5)被退绕出来,纱线团,尤其是瑕疵的纱线团,会被分离出去。
7. 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分离纱线团之后,导纱器(23)沿着卷绕装置(8)的卷绕区域(B)移出停放位置(P),以便将纱线(5)放入导纱器(23)。
8. 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导纱器(23)及置入其中的纱线(5)传送至传送位置(ü),以便接纱装置工作。
9. 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纱线张力控制器(17)移动至工作位置,从导纱器(23)取出纱线(5),以传送纱线(5)至接纱装置。
10. 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传送纱线(5)至接纱装置后,导纱器(23)移动至卷绕装置(8)的卷绕区域(B)边缘或者外部的停放位置(P)。
11. 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传送纱线(5)至接纱装置后,纱线张力控制器(17)重新移动至其静止位置,开始生产纱线。
12. 一种纺纱机(16),其包括至少一个用于生产纱线(5)的纺纱位(1),所述纺纱位(1)包括至少一个将纱线(1)缠绕在线圈(18)的卷绕装置(8),其中,卷绕装置(8)包括横动导纱器(23),所述横动导纱器(23)包括用于控制性关闭纺纱位(1)的控制单元,以及用于重新生产纱线(5)的接纱装置,其特征在于,纺纱位(1)上安装有纺纱机自有的操纵装置,所述操纵装置可以在控制性关闭纺纱位(1)后,从导纱器(23)内取出纱线(5),传送至接纱装置。
13. 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任一项所述的纺纱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操纵装置是延伸至卷绕装置(8)的整体卷绕区域(B)的纱线张力控制器(17),可以从静止位置移动至工作位置,处于静止位置时所述纱线张力控制器(17)位于纱线(5)的常规纱线路径外部,处于工作位置时,所述纱线张力控制器(17)可以将纱线(5)放置在导纱器(23)上。
14. 根据权利要求12-13所述的纺纱机,其特征在于,至少操纵装置和导纱器(23)可以自行驱动,尤其是可以协同工作,将纱线(5)传送至接纱装置。
15. 根据权利要求12-14所述的纺纱机,其特征在于,导纱器(23)包括可以自行捕捉纱线(5)的捕获装置。
16. 根据权利要求12-15所述的纺纱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纺纱机(16)含有控制/调节单元,有利地,根据权利要求1-11中的任一项或多项,来操作纺纱机。
CN201510105614.0A 2014-03-11 2015-03-11 纺纱机和将纱线传送至接纱装置的方法 Active CN10491175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14103193.8 2014-03-11
DE102014103193.8A DE102014103193A1 (de) 2014-03-11 2014-03-11 Spinnmaschine und Verfahren zum Übergeben eines Garnes an eine Anspinnvorrichtung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911755A true CN104911755A (zh) 2015-09-16
CN104911755B CN104911755B (zh) 2019-03-19

Family

ID=525986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105614.0A Active CN104911755B (zh) 2014-03-11 2015-03-11 纺纱机和将纱线传送至接纱装置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EP (1) EP2918534B1 (zh)
CN (1) CN104911755B (zh)
DE (1) DE102014103193A1 (zh)
IN (1) IN2015DE00625A (zh)
TR (1) TR201809573T4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319698A (zh) * 2015-06-30 2017-01-11 立达英格尔施塔特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纺纱机中的纺纱区的方法及纺纱机中的纺纱区
CN107299428A (zh) * 2017-08-25 2017-10-27 遵义天蕴纺织有限责任公司 便于接断线的棉线纺织用装置
CN110541215A (zh) * 2019-09-23 2019-12-06 安徽日发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气流纺储纱联动装置
CN113755976A (zh) * 2020-06-03 2021-12-07 卓郎纺织解决方案两合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自由端转杯纺纱机的接纱方法和自由端转杯纺纱机
CN116924152A (zh) * 2023-09-12 2023-10-24 宿迁天时纺织有限公司 一种纺织纱线卷线设备及其使用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276057B1 (de) * 2016-07-28 2020-01-01 Rieter Ingolstadt GmbH Fadenführungseinheit, offenend-spinnmaschine und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einer spinnstelle
CN107447312A (zh) * 2017-08-25 2017-12-08 遵义天蕴纺织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棉纺用细纱的接断线方法
DE102021118842A1 (de) 2021-07-21 2023-01-26 Maschinenfabrik Rieter Ag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einer Arbeitsstelle einer Textilmaschine, sowie Arbeitsstelle einer Textilmaschine
DE102021130062A1 (de) 2021-11-17 2023-05-17 Maschinenfabrik Rieter Ag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einer Spulstelle einer Spulmaschine sowie Spulmaschine
CN115074881A (zh) * 2022-07-25 2022-09-20 江苏悦达棉纺有限公司 一种特细支纱引导接头方法
CN117342354B (zh) * 2023-12-05 2024-02-02 汕头市致盛纺织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针织设备的寻纱接纱装置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005776A (en) * 1987-03-31 1991-04-09 Schubert & Salzer Maschinenfabrik Aktiengesellschaft Process and device to guide and sever a thread upon bobbin replacement
DE4034769A1 (de) * 1990-11-02 1992-05-07 Schlafhorst & Co W Fadenleitvorrichtung an einer spulstelle
CN1247580A (zh) * 1997-02-13 2000-03-15 里特埃利特斯公司 一种在转子纺纱机的操纵单元上进行单纱生头的方法以及用于实施该方法的装置
US20010017333A1 (en) * 2000-02-25 2001-08-30 Manfred Lassman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winding cross-wound bobbins driven in a rotary manner
CN101837909A (zh) * 2009-02-21 2010-09-22 欧瑞康纺织有限及两合公司 操作制造交叉卷绕筒子的纺织机的工位的方法和装置以及执行该方法的工位
CN103014960A (zh) * 2011-09-21 2013-04-03 立达英格尔施塔特有限公司 纺纱机和用于中断纺纱机的纱线制造的方法
CN103014945A (zh) * 2011-09-21 2013-04-03 里特机械公司 一种纺纱机以及用于在纺纱机处下料纱线的末段的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541589A1 (de) * 1975-09-18 1977-03-24 Schlafhorst & Co W Vorrichtung zum selbsttaetigen anspinnen
DE3930136A1 (de) * 1989-09-09 1991-03-21 Schlafhorst & Co W Verfahren und einrichtung zur uebergabe eines fadens an eine spulstelle einer textilmaschine
DE19952438A1 (de) * 1999-10-30 2001-05-03 Schlafhorst & Co W Verfahren zur Übergabe eines angesponnenen Fadens
DE10051997A1 (de) * 2000-02-25 2001-08-30 Schlafhorst & Co W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Wickeln von rotatorisch angetriebenen Kreuzspulen
DE102004002503B4 (de) * 2004-01-17 2012-11-15 Oerlikon Textile Gmbh & Co. Kg Serviceaggregat für eine Kreuzspulen herstellende Textilmaschine
DE102011053812A1 (de) 2011-09-21 2013-03-21 Rieter Ingolstadt Gmbh Spinnmaschine und Verfahren zur Unterbrechung der Garnherstellung an einer Spinnmaschine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005776A (en) * 1987-03-31 1991-04-09 Schubert & Salzer Maschinenfabrik Aktiengesellschaft Process and device to guide and sever a thread upon bobbin replacement
DE4034769A1 (de) * 1990-11-02 1992-05-07 Schlafhorst & Co W Fadenleitvorrichtung an einer spulstelle
CN1247580A (zh) * 1997-02-13 2000-03-15 里特埃利特斯公司 一种在转子纺纱机的操纵单元上进行单纱生头的方法以及用于实施该方法的装置
US20010017333A1 (en) * 2000-02-25 2001-08-30 Manfred Lassman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winding cross-wound bobbins driven in a rotary manner
CN101837909A (zh) * 2009-02-21 2010-09-22 欧瑞康纺织有限及两合公司 操作制造交叉卷绕筒子的纺织机的工位的方法和装置以及执行该方法的工位
CN103014960A (zh) * 2011-09-21 2013-04-03 立达英格尔施塔特有限公司 纺纱机和用于中断纺纱机的纱线制造的方法
CN103014945A (zh) * 2011-09-21 2013-04-03 里特机械公司 一种纺纱机以及用于在纺纱机处下料纱线的末段的方法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319698A (zh) * 2015-06-30 2017-01-11 立达英格尔施塔特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纺纱机中的纺纱区的方法及纺纱机中的纺纱区
CN107299428A (zh) * 2017-08-25 2017-10-27 遵义天蕴纺织有限责任公司 便于接断线的棉线纺织用装置
CN107299428B (zh) * 2017-08-25 2019-04-26 遵义天蕴纺织有限责任公司 便于接断线的棉线纺织用装置
CN110541215A (zh) * 2019-09-23 2019-12-06 安徽日发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气流纺储纱联动装置
CN110541215B (zh) * 2019-09-23 2024-05-10 安徽日发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气流纺储纱联动装置
CN113755976A (zh) * 2020-06-03 2021-12-07 卓郎纺织解决方案两合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自由端转杯纺纱机的接纱方法和自由端转杯纺纱机
CN113755976B (zh) * 2020-06-03 2022-09-20 卓郎纺织解决方案两合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自由端转杯纺纱机的接纱方法和自由端转杯纺纱机
CN116924152A (zh) * 2023-09-12 2023-10-24 宿迁天时纺织有限公司 一种纺织纱线卷线设备及其使用方法
CN116924152B (zh) * 2023-09-12 2024-01-09 宿迁天时纺织有限公司 一种纺织纱线卷线设备及其使用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918534A1 (de) 2015-09-16
EP2918534B1 (de) 2018-05-23
IN2015DE00625A (zh) 2015-09-18
DE102014103193A1 (de) 2015-09-17
TR201809573T4 (tr) 2018-07-23
CN104911755B (zh) 2019-03-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911755A (zh) 纺纱机和将纱线传送至接纱装置的方法
CN103014960B (zh) 纺纱机和用于中断纺纱机的纱线制造的方法
JP6180809B2 (ja) エアジェット紡績機およびその作動方法
CN103014945B (zh) 一种纺纱机以及用于在纺纱机处下料纱线的末段的方法
EP3072840B1 (en) Yarn winding machine and yarn winding method
EP2573017B1 (en) Yarn winding unit, yarn winding apparatus and spinning machine
US10414623B2 (en) Method for operating a textile machine with work stations having their own handling elements for piecing of a thread, and a textile machine with own work stations having their own handling elements
US8919091B2 (en) Spinning machine and method for interrupting yarn production on a spinning machine
CN101407951B (zh) 操作自由端转子纺纱机的方法和装置
JP2015513009A (ja) 糸欠陥検出除去装置を備えた粗紡機
JP2016047764A (ja) 糸巻取装置及び糸巻取機
JP6351300B2 (ja) 綾巻きパッケージを製造する繊維機械のサクション装置における負圧を最適化するための方法
CN105764823B (zh) 变形机和用于操作变形机的卷绕站的方法
CN106241507B (zh) 一种自动络筒机生头装置和生头方法
EP2949793B1 (en) Spinning machine and spinning method
CZ304874B6 (cs) Způsob a zařízení k vytváření zálohy příze při výměně navinuté cívky za prázdnou dutinku na pracovním místě dopřádacího stroje
EP2749517B1 (en) Spinning machine
JP2015009965A (ja) 自動ワインダ
US20050082415A1 (en) Travelling service device for open-end spinning units of open-end spinning machines
EP3524556A1 (en) Air spinning machine and air spinning method
JP2016108156A (ja) 紡績コップを製造しかつさらに処理する方法
US20160289868A1 (en) Method and a Device for Removing the Faulty Yarn Portion from a Work Station of an Open-Ending Spinning Machine
JP2014040316A (ja) 糸巻取ユニット及び糸巻取機
CN106672707B (zh) 在制造交叉卷绕筒子的纺织机工位处修正纱线移动的方法
CN105908289A (zh) 用来控制拼合工艺的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