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859664A - 乘客地面连续输送*** - Google Patents

乘客地面连续输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859664A
CN104859664A CN201510204248.4A CN201510204248A CN104859664A CN 104859664 A CN104859664 A CN 104859664A CN 201510204248 A CN201510204248 A CN 201510204248A CN 104859664 A CN104859664 A CN 10485966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vator
passenger
bus
rail vehicle
get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204248.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新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510204248.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859664A/zh
Publication of CN1048596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85966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1RAILWAYS
    • B61KAUXILIARY EQUIPMENT SPECIALLY ADAPTED FOR RAILWAY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1K1/00Transferring passengers, articles, or freight to and from moving trains; Slipping or coupling vehicles from or to moving trai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1RAILWAYS
    • B61BRAILWAY SYSTEMS; EQUIPMENT THEREFOR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1B1/00General arrangement of stations, platforms, or sidings; Railway networks; Rail vehicle marshalling systems
    • B61B1/005Rail vehicle marshalling systems; Rail freight termina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1RAILWAYS
    • B61BRAILWAY SYSTEMS; EQUIPMENT THEREFOR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1B1/00General arrangement of stations, platforms, or sidings; Railway networks; Rail vehicle marshalling systems
    • B61B1/02General arrangement of stations and platforms including protection devices for the passeng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Platform Screen Doors And Railroad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乘客地面连续输送***,其有如下结构:由两条铁轨组成的轨道(31)、防雨棚、车站的站台(28)、天桥(29)、在所述轨道(31)上运行的轨道车和位于所述站台(28)上的乘客输送电梯;多列轨道车依次首尾活动铰接,在运行线路的两端之间形成环状运转***。由于轨道车数量多且畅通无阻连续运行,其通过车站时无须停顿乘客可上下车,因而乘客输送能力较其他运输设备显著提高,人们出行方便快捷。实施本发明的街道或道路上其他车辆的通行状况将得到显著改善。本发明有望彻底解决城市交通拥堵困境。

Description

乘客地面连续输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乘客地面连续输送***,尤其是轨道车不但在地面上连续运动的情况下乘客可上车或下车,而且人到车站就可即时上车的乘客地面连续输送***。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城镇化的推进,城市人口急剧增加,上、下班高峰期,赶路者人山人海,出行车辆不计其数。街道或道路上塞满了各式车辆,公交车动弹不得,救护车上生命垂危者的亲属何其揪心,急于办事的人多么着急。漫“街”遍“道”汽车,汽油不停地燃烧,车子或长时停在原地或缓慢爬行,浪费了多少能源!
交通阻塞导致办事效率低下、生活受拖累、工作受影响、能源浪费严重,已成了大、中城市的通病。
单双号分别隔日限行和征收拥堵费,虽有效果,但存在负面效应。车主因物不能尽其用或欠公平,存在抵触情绪。
地铁虽有效果,但有些线路已人满为患,不堪重负。原因是,与其坐公交车堵在路上,不如排长队去挤地铁。广州市三号线就是这样。即使地铁也不十全十美,一是造价高,二是建造周期长,三是为避开建筑物线路走向受限,四是不能通达每个地方。
设置公交专用车道虽有作用,但车道本来就少,公交占去两个车道,其他众多车辆压缩到其他车道上,更加拥堵。公交车不可能只沿专用车道开行,其他车辆转弯时也需要“借用”公交专用车道。其他车辆动弹不得,公交车必被殃及,加之要等红绿灯,公交车仍然开行缓慢。何况解决公交车的运行困境并不是解决交通拥堵问题的全部。
人们又想出了另一个办法——公交BRT,BRT线路上的公交车虽不会被堵,但仍然要等红绿灯,人到车站后仍然要候车,在同一街道上仍然有非BRT公交车在其他车道上开行,BRT公交车离开BRT线路时仍然受堵车影响。这个方法虽然缓解了部分公交车在部分线路上被堵的状况和部分人的出行难,但未能从根本上解决交通拥堵问题。
彻底解决城市、道路的交通拥堵困境,当务之急。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城市纵横全部运输繁忙的主干道地面上的轨道车连续运动畅通无阻,到站也不停顿,要乘车的乘客走到车站就可立即安全上车,要下车的乘客待自己前进到要下车的车站就可安全下车,从而显著增加乘客输送能力。这些主干道上体形庞大的公交车可以取消,这些主干道上的的士大大减少,部分小车车主在这些主干道上心甘情愿弃私车不用而改乘轨道车。实施本发明希望能彻底解决一段时间内的城市交通拥堵困境。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下文所述“前”、“后”均以面向前进方向而划分)
一种乘客地面连续输送***,包括以下结构:由两条铁轨组成的轨道、防雨棚、车站的站台、天桥、在轨道上运行的轨道车和位于该站台上的乘客输送电梯。
在运行线路的两端之间有两条轨道,这两条轨道位于街道或道路的横向中央,在同一位置这两条轨道的走向大致相同,在运行线路的两端之一这两条轨道彼此相接,相邻两车站(不包含车站)之间这两条轨道相距较近,这两条轨道通过十字路口时,其铁轨或铺设于地面,或铺设于高架桥上,或潜入地下。
在运行线路的两端之间有防雨棚,在运行线路的两端之间的两条轨道都位于同一防雨棚内。
多列轨道车依次首尾活动铰接,运行在线路两端之间的两条轨道上且形成环状运转***,通过同一地点的两条轨道上的所述环状运转***的两列所述轨道车分别沿这两条轨道反向运行,该轨道车的运行速率恒定为v,该轨道车上的动力机房中的动力装置根据环状运转***上乘客的数量统一调控,该环状运转***上的乘客越多,该环状运转***上工作的所述动力装置越多,反之则减少,从而使该环状运转***不论乘客多少其在连续运行中不浪费能源,该轨道车为敞棚式,其上有防护栅栏,该防护栅栏由栅栏立柱和栅栏杆组成,该栅栏立柱竖直地固紧连接在该轨道车外侧的该轨道车的底板上,该栅栏杆固紧连接在相邻的两个栅栏立柱上,该防护栅栏防止乘客从该轨道车的外侧堕落地面,该轨道车的底板上固紧连接有坐椅,每一横排上的该坐椅的数量根据乘客流量确定,乘客流量越大每一横排上的该坐椅的数量越多,反之则较少,前后背靠背相互靠拢的两横排坐椅的外侧靠近该防护栅栏,其内侧与该轨道车的内侧之间的该轨道车的底板为该轨道车上的上车通道,该上车通道上画有指向该坐椅的上车通道箭头,该上车通道供上车乘客专用,已在该轨道车上的乘客不能在此站立但可在此通过,前后相邻且相隔一定距离的两横排坐椅之间的该轨道车的底板为该轨道车上的下车通道,该下车通道沿横向延伸至该轨道车的内侧,该下车通道上画有指向该轨道车内侧的下车通道箭头,该轨道车上即将下车的乘客站立于该下车通道等待放行,该动力机房的外侧靠近该防护栅栏,其内侧旁边的该轨道车的底板上交错划分有上车通道和下车通道,相邻两轨道车相接处也交错划分有上车通道和下车通道,轨道车上全部上车通道和下车通道都相互错开,且全部上车通道的纵向宽度相同,全部下车通道的纵向宽度相同,该轨道车上有控制乘客上下车的闸门柱和闸板,该闸门柱竖直地固紧连接在靠近该轨道车内侧的上车通道和相邻的下车通道交界的该轨道车的底板上,每个所述闸门柱的内腔中安装有两块闸板,这两块闸板可分别从该闸门柱的前后两侧面之一的窗口中伸出或缩进,闸门柱下方的该轨道车底板的下表面上安装有控制闸板开合的闸板开合感应器,相邻两个闸门柱之间的各一块闸板相互合拢后,可防止乘客在该处从该轨道车的内侧堕落地面。
车站的站台位于两条轨道之间,其上表面为长方形,车站的同一站台上沿纵向有两列乘客输送电梯,这两列乘客输送电梯分别靠近该站台两侧之一的轨道车,以供该轨道车上的乘客上下车用。
乘客输送电梯由上下车电梯、增速电梯和降速电梯组成。
乘客输送电梯的上下车电梯为人行道电梯,其以恒定速率v运动,其上底板的运动方向与其相邻的轨道车的运动方向相同,其上底板的上表面与其外侧的所述轨道车的底板的上表面位于同一平面上,该上下车电梯的底板上沿横向交错划分为上车通道和下车通道,该上下车电梯上的上车通道的纵向宽度和该轨道车上的上车通道的纵向宽度相等,该上下车电梯上的下车通道的纵向宽度和该轨道车上的下车通道的纵向宽度相等,该上下车电梯上的上车通道上标示有指向外侧的上车通道箭头,该上下车电梯上的下车通道上标示有指向内侧的下车通道箭头,该轨道车底板内侧的矩形齿和该上下车电梯的上底板外侧的矩形齿相互啮合,由于在竖直方向该上下车电梯的两端为圆弧结构,因而其前端的矩形齿因转向下方自动与轨道车上的矩形齿解除啮合关系,其后端的矩形齿因从下转向上自动与轨道车上的矩形齿形成啮合关系,使得该上下车电梯上底板上的上车通道总是和其外侧的该轨道车的上车通道衔接,该上下车电梯上底板上的下车通道总是和其外侧的该轨道车的下车通道衔接,该上下车电梯上的下车通道供该轨道车上乘客转移到该上下车电梯上的专用通道,已在该上下车电梯上的乘客不能在此站立但可在此通过,位于该上下车电梯上的乘客须站立在上下车电梯上的上车通道上等待放行转移至该轨道车对应的上车通道上去,该上下车电梯的内侧有上下车电梯扶手,该上下车电梯扶手的运行速率和运行方向和该上下车电梯上底板的运行速率和运行方向相同。
乘客输送电梯的增速电梯位于车站的站台入口附近和该乘客输送电梯的上下车电梯后端之间的该站台的地面上,其从后至前依次由增速一级电梯、增速二级电梯、增速三级电梯......增速(n-1)级电梯和增速n级电梯组成,所述n为正整数,它们为自动人行道电梯或自动扶梯,它们的速率分别恒定为v1、v2、v3......v(n-1)、vn,它们的运动方向与该上下车电梯上底板的运动方向相同,且v1<v2<v3<......<v(n-1)<vn<v,前一极增速电梯的后端与相邻后一级增速电梯的前端相接,该增速n级电梯的前端和该上下车电梯的后端相接,该增速一级电梯的后端与该站台地面相接,前一级增速电梯的横向宽度小于相邻后一级增速电梯的横向宽度以与进站乘客因速度的渐次增大而变得稀疏相对应,v1与0的差值、前一极增速电梯与相邻后一级增速电梯的速率差值、v与vn的差值,都在乘客从该站台地面跨到该增速一级电梯、或从后一级增速电梯跨到相邻前一级增速电梯、或从该增速n级电梯跨到该上下车电梯的安全范围内,这些增速电梯的两侧分别有增速一级电梯扶手、增速二级电梯扶手、增速三级电梯扶手......增速(n-1)级电梯扶手、增速n级电梯扶手,各级增速电梯扶手的运动方向、速率和对应级的增速电梯的运动方向、速率相同,各级增速电梯均有独立的动力装置。
乘客输送电梯的降速电梯位于该乘客输送电梯的上下车电梯的前端和车站的站台出口附近的该站台的地面上,其从后至前依次由降速n级电梯、降速(n-1)级电梯......降速三级电梯、降速二级电梯、降速一级电梯组成,所述n为正整数,它们为自动人行道电梯或自动扶梯,它们的速率分别恒定为v′n、v′(n-1)......v′3、v′2、v′1,它们的运动方向与该上下车电梯上底板的运动方向相同,且v>v′n>v′(n-1)>......>v′3>v′2>v′1,该降速n级电梯的后端和该上下车电梯的前端相接,前一级降速电梯的后端与相邻后一级降速电梯的前端相接,该降速一级电梯的前端与该站台的地面相接,前一级降速电梯的横向宽度大于相邻后一级降速电梯的横向宽度以与下车乘客因速度的渐次减小而变得密集相对应,v与v′n的差值、后一级降速电梯与相邻前一级降速电梯的速率差值、v′1与0的差值,都在乘客从该上下车电梯跨到该降速n级电梯、或从后一级降速电梯跨到相邻前一级降速电梯、或从该降速一级电梯跨到该站台地面的安全范围内,这些降速电梯的两侧分别有降速n级电梯扶手、降速(n-1)级电梯扶手......降速三级电梯扶手、降速二级电梯扶手、降速一级电梯扶手,各级降速电梯扶手的运动方向、速率和对应级的降速电梯的运动方向、速率相同,各级降速电梯均有独立的动力装置。
车站的站台的两端之一的外上方且距离该站台不远处有天桥,该天桥位于防雨棚的上方,其横跨街道或道路且其两端之一与该街道或该道路相通。
车站的站台的两端之一有上行连通装置和下行连通装置分别与附近的同一天桥连通,该站台同一端的上行连通装置和下行连通装置从防雨棚棚顶的同一天窗中斜向外上方伸出,该上行连通装置位于乘客输送电梯的降速一级电梯的正前方,人们可从该站台经该上行连通装置上升至天桥后离开车站,该下行连通装置位于乘客输送电梯的增速一级电梯的正后方,人们可从该天桥经该下行连通装置下降至该站台以便乘车。
车站站台地面上从后至前依次划分为准备区、上下车区、危险区,分别用醒目字体显示,乘客输送电梯的上下车电梯的后部位于该准备区内且该准备区的后端向后超出该上下车电梯的后端,在该准备区后端的后方且与该准备区后端有一定距离的防雨棚的顶上,悬挂有向着轨道车后方的写有醒目车站站名的告示牌,该上下车电梯的中部位于该上下车区内,位于该上下车区内的该上下车电梯的长度占该上下车电梯全长的大部分,该上下车电梯的前端向前超出该危险区的前端,在该准备区和该上下车区交界处正向站台方向,且又在该轨道车上闸门柱运动轨迹的正下方的地面上固紧安装有闸板分开触发器,在该危险区前端正向站台方向,且又在该轨道车上闸门柱运动轨迹的正下方的地面上固紧安装有闸板闭合触发器,当该闸门柱下方的闸板开合感应器随该轨道车的运动通过该闸板分开触发器时,受该闸板分开触发器发出的信息的触发,该闸门柱和与其相邻的后一个闸门柱之间原来合拢的两块闸板分别收缩到各自对应的闸门柱的内腔中,这两块闸板对应位置的该轨道车上的上车通道和该上下车电梯上底板上的上车通道之间没有阻隔,或这两块闸板对应位置的该轨道车上的下车通道和该上下车电梯上底板上的下车通道之间没有阻隔,此时该轨道车上的该上车通道和该上下车电梯上的该上车通道或该轨道车上的该下车通道和该上下车电梯上的该下车通道已进到该上下车区,该轨道车上要下车的乘客可从该轨道车上的该下车通道转移至该上下车电梯上的该下车通道,或该上下车电梯上的乘客可从该上下车电梯上的该上车通道转移至该轨道车上的该上车通道,当闸门柱下方的闸板开合感应器随该轨道车的运动通过该闸板闭合触发器时,受该闸板闭合触发器发出的信息的触发,原来收缩在该闸门柱和与其相邻的后一个闸门柱的各一块闸板立即转出并合拢,阻止乘客从该处上车或下车;位于该上下车区和该危险区范围内的闸板虽然都收缩在对应的闸门柱中,但在该危险区禁止乘客上车或下车,设置该危险区的目的是提前警示以确保安全,该准备区、该上下车区、该危险区的长度,须根据该轨道车的运行速率v、乘客流量、安全上下车所需时间和乘客的现代文明素养综合考虑,由于该轨道车上的上车通道、该上下车电梯上的上车通道以及该轨道车上的下车通道、该上下车电梯上的下车通道密度大且数量多,上下车乘客分散,安全上车或下车只须跨一步,所需时间短,因而该轨道车的运行速率v和乘客的现代文明素养是关键因素,乘客只要不乱占通道,上下车便能顺畅、有序且安全。
轨道车上乘客下车的程序是这样的,该乘客见到要下车的车站站名告示牌后,就近走到该轨道车上的下车通道,此时该乘客或者还没有进到准备区或者尚在准备区,稍等片刻该乘客进到上下车区,其所在位置的闸板打开,该乘客从该轨道车上的下车通道跨一步转移到乘客输送电梯的上下车电梯上的下车通道,然后从该上下车电梯的前端跨到乘客输送电梯的降速n级电梯,再依次间歇性地跨到降速(n-1)级电梯......降速三级电梯、降速二级电梯和降速一级电梯,其速率逐一跨越式减小,当该乘客位于该降速一级电梯上时其与站台地面的相对速度很小,此时便可从该降速一级电梯的前端跨到站台的地面,到达该站台地面的乘客继续步行前进,经过该站台前端的上行连通装置上升至天桥离开车站。
要上车的乘客的上车程序是这样的,该乘客从天桥经下行连通装置下降至站台,继续步行到达乘客输送电梯的增速电梯,从该站台的地面跨到增速一级电梯后,再依次间歇性地跨到增速二级电梯、增速三级电梯......增速(n-1)级电梯、增速n级电梯和乘客输送电梯的上下车电梯,其速率逐一跨越式增加,该乘客位于该上下车电梯上时其与侧旁的轨道车的相对速度为零,该乘客进到该上下车电梯上且尚在准备区时须站到该上下车电梯上的上车通道,很快该乘客进到上下车区,其所在位置的闸板打开,该乘客从该上下车电梯上的上车通道跨一步转移到该轨道车上的上车通道便上车了。
轨道车的运行速率恒定为v,v的取值须考虑两个因素:其一,乘客地面连续输送***实施初期,人们一时不习惯,畏惧心理较严重,v取值须由小开始,以后逐渐增大;其二,v越大,乘客感觉风速也越大,为舒适和安全起见,乘客感觉的风速,应在舒适范围内,更应在安全范围内。
上文所述车站的站台的两端之一有上行连通装置和下行连通装置分别与附近的同一天桥相接,该上行连通装置和该下行连通装置有两个优选方案。
上行连通装置和下行连通装置的第一个优选方案是这样的,该上行连通装置为上行天桥电梯,该下行连通装置为下行天桥电梯,且该上行天桥电梯或该下行天桥电梯的两侧之一安装有电梯扶手。
上行连通装置和下行连通装置的第二个优选方案是这样的,该上行连通装置为人行阶梯,该下行连通装置为人行阶梯,且所述人行阶梯的两侧之一安装有防护栏杆。
在上行连通装置和下行连通装置均为人行阶梯的情况下,这两个人行阶梯可合并为一个人行阶梯,且在其两侧安装防护栏杆。
为求乘客安全、舒适,天桥的边缘可加装防护栏杆,天桥的上方可覆盖天棚。
为求乘客舒适和防止上行连通装置和下行连通装置日晒雨淋,该上行连通装置和该下行连通装置的上方可覆盖共用天棚。
乘客输送电梯的上下车电梯保持恒速运动的动力来源有两个优选方案。
乘客输送电梯的上下车电梯保持恒速运动的动力来源的第一个优选方案是这样的,该动力由轨道车上的动力装置和该上下车电梯上的动力装置共同提供,该上下车电梯的运行速率由质量相对大的该轨道车通过该轨道车上的矩形齿和该上下车电梯上的矩形齿的啮合进行调节,从而使该轨道车和该上下车电梯的速率始终相等。
乘客输送电梯的上下车电梯保持恒速运动的动力来源的第二个优选方案是这样的,该动力由轨道车上的动力装置提供,即该上下车电梯上没有动力装置,该上下车电梯的持续恒速运行由质量相对大的该轨道车通过该轨道车上的矩形齿和该上下车电梯上的矩形齿的啮合而带动,从而使该轨道车和该上下车电梯的速率始终相等。
为防止要上车的乘客上错车,天桥与街道或道路的相接处、天桥与下行连通装置的接口处以及乘客输送电梯的增速一级电梯的上方或侧旁,须树立醒目指引牌。
本技术方案实施后,由于乘客地面连续输送***线路上轨道车首尾相接,轨道车不受红绿灯限制连续运行,其通过车站时无须停顿乘客可上下车,因而乘客输送能力显著提高。
本技术方案实施后,凡设置乘客地面连续输送***的街道或道路,体形庞大的公交车可以取消,的士将显著减少,该街道或该道路上其他车辆的通行状况将得到显著改善。
本技术方案实施后,人走到乘客地面连续输送***的车站就可安全上车,轨道车开到车站需要下车的乘客就可安全下车,人们出行方便快捷。
本技术方案实施后,家在设置有乘客地面连续输送***的街道或道路附近的大量小车车主,为免停车难和节省费用,可能心甘情愿弃私车不用而改乘乘客地面连续输送***的轨道车,该街道或该道路上其他车辆的通行状况将得到显著改善。
本技术方案实施后,如果在乘客地面连续输送***的车站设置停车场并优惠停车费,家离设置有乘客地面连续输送***的街道或道路较远的大量小车车主,可能从家把私车开到离家近的车站后改乘轨道车,该街道或该道路上其他车辆的通行状况将得到显著改善。
本技术方案实施后,乘客地面连续输送***可为地铁大量分流,地铁的运行状况也会相应得到改善。
由于设置有乘客地面连续输送***的街道或道路,乘客的输送能力显著提高,车辆通行状况能得到显著改善,而这些街道或道路一般为城市的主干道或交通繁忙路段,因而本技术方案实施后有望彻底解决城市交通拥堵困境,自此之后良好城市交通状态可望保持二十年。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车站的俯视图,但其中防雨棚和轨道车未画出。
图2是图1中站台左侧轨道上的轨道车和该站台上与该轨道车相邻的乘客输送电梯的上下车电梯的俯视放大图,但其中乘客输送电梯的增速电梯和降速电梯已从该上下车电梯的两端脱离。
图3是乘客输送电梯的增速电梯与上下车电梯后端相连接的俯视图。
图4是乘客输送电梯的降速电梯与上下车电梯前端相连接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所述“前”、“后”均以面向前进方向而划分)
如图1或图2所示,一种乘客地面连续输送***,包括以下结构:由两条铁轨组成的轨道31、防雨棚、车站的站台28、天桥29、在轨道31上运行的轨道车1和位于该站台28上的乘客输送电梯。
在运行线路的两端之间有两条轨道31,这两条轨道31位于街道或道路的横向中央,在同一位置这两条轨道31的走向大致相同,在运行线路的两端之一这两条轨道31彼此相接,相邻两车站(不包含车站)之间这两条轨道31相距较近,这两条轨道31通过十字路口时,其铁轨或铺设于地面,或铺设于高架桥上,或潜入地下。
在运行线路的两端之间有防雨棚,在运行线路的两端之间的两条轨道31都位于同一防雨棚内。
如图2所示,多列轨道车1依次首尾活动铰接,运行在线路两端之间的两条轨道31上且形成环状运转***,通过同一地点两条轨道31上的所述环状运转***的两列所述轨道车1分别沿这两条轨道31反向运行,该轨道车1的运行速率恒定为v,该轨道车1上的动力机房10中的动力装置根据环状运转***上乘客的数量统一调控,该环状运转***上的乘客越多,该环状运转***上工作的所述动力装置越多,反之则减少,从而使该环状运转***不论乘客多少其在连续运行中不浪费能源,该轨道车1为敞棚式,其上有防护栅栏,该防护栅栏由栅栏立柱14和栅栏杆13组成,该栅栏立柱14竖直地固紧连接在该轨道车1外侧的该轨道车1的底板上,该栅栏杆13固紧连接在相邻的两个栅栏立柱14上,该防护栅栏防止乘客从该轨道车1的外侧堕落地面,该轨道车1的底板上固紧连接有坐椅4,每一横排上的该坐椅4的数量根据乘客流量确定,乘客流量越大每一横排上的该坐椅4的数量越多,反之则较少,前后背靠背相互靠拢的两横排坐椅4的外侧靠近该防护栅栏,其内侧与该轨道车1的内侧之间的该轨道车1的底板为该轨道车1上的上车通道5b,该上车通道5b上画有指向该坐椅4的上车通道箭头5d,该上车通道5b供上车乘客专用,已在该轨道车1上的乘客不能在此站立但可在此通过,前后相邻且相隔一定距离的两横排坐椅4之间的该轨道车1的底板为该轨道车1上的下车通道5a,该下车通道5a沿横向延伸至该轨道车1的内侧,该下车通道5a上画有指向该轨道车1内侧的下车通道箭头5c,该轨道车1上即将下车的乘客站立于该下车通道5a等待放行,该动力机房10的外侧靠近该防护栅栏,其内侧旁边的该轨道车1的底板上交错划分有上车通道5b和下车通道5a,相邻两轨道车1相接处也交错划分有上车通道5b和下车通道5a,轨道车1上全部上车通道5b和下车通道5a都相互错开,且全部上车通道5b的纵向宽度相同,全部下车通道5a的纵向宽度相同,该轨道车1上有控制乘客上下车的闸门柱7和闸板8,该闸门柱7竖直地固紧连接在靠近该轨道车1内侧的上车通道5b和相邻的下车通道5a交界的该轨道车1的底板上,每个所述闸门柱7的内腔中安装有两块闸板8,这两块闸板8可分别从该闸门柱7的前后两侧面之一的窗口中伸出或缩进,闸门柱7下方的该轨道车1底板的下表面上安装有控制闸板8开合的闸板开合感应器,相邻两个闸门柱7之间的各一块闸板8相互合拢后,可防止乘客在该处从该轨道车1的内侧堕落地面。
如图1所示,车站的站台28位于两条轨道31之间,其上表面为长方形,车站的同一站台28上沿纵向有两列乘客输送电梯,这两列乘客输送电梯分别靠近该站台28两侧之一的轨道车1,以供该轨道车1上的乘客上下车用。
乘客输送电梯由上下车电梯2、增速电梯和降速电梯组成。
如图2所示,乘客输送电梯的上下车电梯2为人行道电梯,其以恒定速率v运动,其上底板的运动方向与其相邻的轨道车1的运动方向相同,其上底板的上表面与其外侧的所述轨道车1的底板的上表面位于同一平面上,该上下车电梯2的底板上沿横向交错划分为上车通道6b和下车通道6a,该上下车电梯2上的上车通道6b的纵向宽度和该轨道车1上的上车通道5b的纵向宽度相等,该上下车电梯2上的下车通道6a的纵向宽度和该轨道车1上的下车通道5a的纵向宽度相等,该上车通道6b上标示有指向外侧的上车通道箭头6d,该下车通道6a上标示有指向内侧的下车通道箭头6c,该轨道车1底板内侧的矩形齿9和该上下车电梯2的上底板外侧的矩形齿12相互啮合,由于在竖直方向该上下车电梯2的两端为圆弧结构,因而其前端的矩形齿12因转向下方自动与矩形齿9解除啮合关系,其后端的矩形齿12因从下转向上自动与矩形齿9形成啮合关系,使得该上下车电梯2上底板上的上车通道6b总是和其外侧的该轨道车1的上车通道5b衔接,该上下车电梯2上底板上的下车通道6a总是和其外侧的该轨道车1的下车通道5a衔接,该下车通道6a供该轨道车1上乘客转移到该上下车电梯2上的专用通道,已在该上下车电梯2上的乘客不能在此站立但可在此通过,位于该上下车电梯2上的乘客须站立在上车通道6b上等待放行转移至该轨道车1对应的上车通道5b上去,该上下车电梯2的内侧有上下车电梯扶手11,该上下车电梯扶手11的运行速率和运行方向和该上下车电梯2上底板的运行速率和运行方向相同。
如图3所示,乘客输送电梯的增速电梯位于车站的站台28入口附近和上下车电梯2后端之间的该站台28的地面上,其从后至前依次由增速一级电梯18、增速二级电梯19、增速三级电梯20.......增速(n-1)级电梯21和增速n级电梯22组成,所述n为正整数,它们为自动人行道电梯或自动扶梯,它们的速率分别恒定为v1、v2、v3......v(n-1)、vn,它们的运动方向与该上下车电梯2上底板的运动方向相同,且v1<v2<v3<......<v(n-1)<vn<v,前一极增速电梯的后端与相邻后一级增速电梯的前端相接,该增速n级电梯22的前端和该上下车电梯2的后端相接,该增速一级电梯18的后端与该站台28地面相接,前一级增速电梯的横向宽度小于相邻后一级增速电梯的横向宽度以与进站乘客因速度的渐次增大而变得稀疏相对应,v1与0的差值、前一极增速电梯与相邻后一级增速电梯的速率差值、v与vn的差值,都在乘客从该站台28地面跨到该增速一级电梯18、或从后一级增速电梯跨到相邻前一级增速电梯、或从该增速n级电梯22跨到该上下车电梯2的安全范围内,这些增速电梯的两侧分别有增速一级电梯扶手18a、增速二级电梯扶手19a、增速三级电梯扶手20a......增速(n-1)级电梯扶手21a、增速n级电梯扶手22a,各级增速电梯扶手的运动方向、速率和对应级的增速电梯的运动方向、速率相同,各级增速电梯均有独立的动力装置。
如图4所示,乘客输送电梯的降速电梯位于上下车电梯2的前端和车站的站台28出口附近的该站台28的地面上,其从后至前依次由降速n级电梯23、降速(n-1)级电梯24......降速三级电梯25、降速二级电梯26、降速一级电梯27组成,所述n为正整数,它们为自动人行道电梯或自动扶梯,它们的速率分别恒定为v′n、v′(n-1)......v′3、v′2、v′1,它们的运动方向与该上下车电梯2上底板的运动方向相同,且v>v′n>v′(n-1)>......>v′3>v′2>v′1,该降速n级电梯23的后端和该上下车电梯2的前端相接,前一级降速电梯的后端与相邻后一级降速电梯的前端相接,该降速一级电梯27的前端与该站台28的地面相接,前一级降速电梯的横向宽度大于相邻后一级降速电梯的横向宽度以与下车乘客因速度的渐次减小而变得密集相对应,v与v′n的差值、后一级降速电梯与相邻前一级降速电梯的速率差值、v′1与0的差值,都在乘客从该上下车电梯2跨到该降速n级电梯23、或从后一级降速电梯跨到相邻前一级降速电梯、或从该降速一级电梯27跨到该站台28地面的安全范围内,这些降速电梯的两侧分别有降速n级电梯扶手23a、降速(n-1)级电梯扶手24a.......降速三级电梯扶手25a、降速二级电梯扶手26a、降速一级电梯扶手27a,各级降速电梯扶手的运动方向、速率和对应级的降速电梯的运动方向、速率相同,各级降速电梯均有独立的动力装置。
如图1所示,车站的站台28的两端之一的外上方且距离该站台28不远处有天桥29,该天桥29位于防雨棚的上方,其横跨街道或道路且其两端之一与该街道或该道路相通。
如图1所示,车站的站台28的两端之一有上行连通装置30a和下行连通装置30b分别与附近的同一天桥29连通,该站台28同一端的上行连通装置30a和下行连通装置30b从防雨棚棚顶的同一天窗中斜向外上方伸出,该上行连通装置30a位于乘客输送电梯的降速一级电梯27的正前方,人们可从该站台28经该上行连通装置30a上升至天桥29后离开车站,该下行连通装置30b位于乘客输送电梯的增速一级电梯18的正后方,人们可从该天桥29经该下行连通装置30b下降至该站台28以便乘车。
如图2所示,车站站台28地面上从后至前依次划分为准备区15、上下车区16、危险区17,分别用醒目字体显示,乘客输送电梯的上下车电梯2的后部位于该准备区15内且该准备区15的后端向后超出该上下车电梯2的后端,在该准备区15后端的后方且与该准备区15后端有一定距离的防雨棚的顶上,悬挂有向着轨道车1后方的写有醒目车站站名的告示牌,该上下车电梯2的中部位于该上下车区16内,位于该上下车区16内的该上下车电梯2的长度占该上下车电梯2全长的大部分,该上下车电梯2的前端向前超出该危险区17的前端,在该准备区15和该上下车区16交界处正向站台28方向,且又在该轨道车1上闸门柱7运动轨迹的正下方的地面上固紧安装有闸板分开触发器,在该危险区17前端正向站台28方向,且又在该轨道车1上闸门柱7运动轨迹的正下方的地面上固紧安装有闸板闭合触发器,当该闸门柱7下方的闸板开合感应器随该轨道车1的运动通过该闸板分开触发器时,受该闸板分开触发器发出的信息的触发,该闸门柱7和与其相邻的后一个闸门柱7之间原来合拢的两块闸板8分别收缩到各自对应的闸门柱7的内腔中,这两块闸板8对应位置的该轨道车1上的上车通道5b和该上下车电梯2上底板上的上车通道6b之间没有阻隔,或这两块闸板8对应位置的该轨道车1上的下车通道5a和该上下车电梯2上底板上的下车通道6a之间没有阻隔,此时该轨道车1上的该上车通道5b和该上下车电梯2上的该上车通道6b或该轨道车1上的该下车通道5a和该上下车电梯2上的该下车通道6a已进到该上下车区16,该轨道车1上要下车的乘客可从该轨道车1上的该下车通道5a转移至该上下车电梯2上的该下车通道6a,或该上下车电梯2上的乘客可从该上下车电梯2上的该上车通道6b转移至该轨道车1上的该上车通道5b,当闸门柱7下方的闸板开合感应器随该轨道车1的运动通过该闸板闭合触发器时,受该闸板闭合触发器发出的信息的触发,原来收缩在该闸门柱7和与其相邻的后一个闸门柱7的各一块闸板8立即转出并合拢,阻止乘客从该处上车或下车;位于该上下车区16和该危险区17范围内的闸板8虽然都收缩在对应的闸门柱7中,但在该危险区17禁止乘客上车或下车,设置该危险区17的目的是提前警示以确保安全,该准备区15、该上下车区16、该危险区17的长度,须根据该轨道车1的运行速率v、乘客流量、安全上下车所需时间和乘客的现代文明素养综合考虑,由于该轨道车1上的上车通道5b、该上下车电梯2上的上车通道6b以及该轨道车1上的下车通道5a、该上下车电梯2上的下车通道6a密度大且数量多,上下车乘客分散,安全上车或下车只须跨一步,所需时间短,因而该轨道车1的运行速率v和乘客的现代文明素养是关键因素,乘客只要不乱占通道,上下车便能顺畅、有序且安全。
如图1、图2、图4各图所示,轨道车1上乘客下车的程序是这样的,该乘客见到要下车的车站站名告示牌后,就近走到该轨道车1上的下车通道5a,此时该乘客或者还没有进到准备区15或者尚在准备区15,稍等片刻该乘客进到上下车区16,其所在位置的闸板8打开,该乘客从该轨道车1上的下车通道5a跨一步转移到乘客输送电梯的上下车电梯2上的下车通道6a,然后从该上下车电梯2的前端跨到乘客输送电梯的降速n级电梯23,再依次间歇性地跨到降速(n-1)级电梯24......降速三级电梯25、降速二级电梯26和降速一级电梯27,其速率逐一跨越式减小,当该乘客位于该降速一级电梯27上时其与站台28地面的相对速度很小,此时便可从该降速一级电梯27的前端跨到站台28的地面,到达该站台28地面的乘客继续步行前进,经过该站台28前端的上行连通装置30a上升至天桥29离开车站。
如图1、图2、图3各图所示,要上车的乘客的上车程序是这样的,该乘客从天桥29经下行连通装置30b下降至站台28,继续步行到达乘客输送电梯的增速电梯,从该站台28的地面跨到增速一级电梯18后,再依次间歇性地跨到增速二级电梯19、增速三级电梯20......增速(n-1)级电梯21、增速n级电梯22和乘客输送电梯的上下车电梯2,其速率逐一跨越式增加,该乘客位于该上下车电梯2上时其与侧旁的轨道车1的相对速度为零,该乘客进到该上下车电梯2上且尚在准备区15时须站到该上下车电梯2上的上车通道6b,很快该乘客进到上下车区16,其所在位置的闸板8打开,该乘客从该上下车电梯2上的上车通道6b跨一步转移到该轨道车1上的上车通道5b便上车了。
举例来说,若轨道车1的运行速率v=32.4km/h,即v=9m/s。取上下车区16的长度为180m,则该轨道车1上同一下车通道5a上的乘客共有20秒时间转移去上下车电梯2,该上下车电梯2上同一上车通道6b上的乘客也有20秒时间转移去该轨道车1。所谓转移其实就是跨一步,每位乘客实际转移时间很短,1秒左右,那么该下车通道5a或该上车通道6b理论上可容20人下车或上车。如果下车通道5a或上车通道6b限定站立3人等待下车或上车,则他们都转移后,该下车通道5a或该上车通道6b尚在上下车区16,再过17秒才会离开。轨道车1的运行速率v=32.4km/h虽然不快,但它始终在运动呀。公交车像现在这样遇到红灯要停,遇到有人横路要停,遇到前方有车改道要减速,遇到堵车寸步难行,它的速度远小于32.4km/h。常言道“不怕慢,只怕站”,是有道理的。地铁几千米一个站,到站要停,开行时速度虽然较快,但平均速度却小。上面的计算表明,轨道车1在运行过程中实现乘客转移,时间充裕,因而安全有可靠保障。所谓乘客的现代文明素养,无非是不乱占通道,这个要求并不高。
乘客从轨道车1转移到上下车电梯2,或从上下车电梯2转移到轨道车1,这种动中转移是否安全呢?
由于轨道车1和上下车电梯2的速度都为v,无论v是大还是小,该轨道车1上的乘客和该上下车电梯2的相对速度等于零,该上下车电梯2上的乘客和该轨道车1的相对速度等于零。只要相对速度等于零,转移就是安全的。下面一个事实是明证:虽然地球表面是高速运动的,但正常人从地球上的一点从静止开始跨一小步转移至同一平面上相邻的另一点,根本没有危险感觉。
从乘客输送电梯的增速电梯之间的跨越,或从乘客输送电梯的降速电梯之间的跨越,是否安全呢?
人们在商场从地面跨上运动中的电梯或从运动中的电梯跨到地面已司空见惯,习以为常。充分说明,电梯与地面虽然存在相对速度差,但是可以安全跨越。那么上述存在相对速度差的跨越也必定安全,只是相对速度差要控制在安全范围内。这种安全跨越并不是对惯性定律的否定,而是人可以承受和能够适应惯性。
如何将相对速度差控制在安全范围呢?举例来说,如果轨道车1和上下车电梯2的运行速度为v=9m/s,相对速度差控制在Δv=1.5m/s,那么增速电梯或降速电梯应有由于从上下车电梯2的前端跨到降速n级电梯23的后端,或从增速n级电梯22的前端跨到上下车电梯2的后端,占了其中的一次跨越,因此n不等于6级,而是5级。也就是说,只要增速电梯或降速电梯设置5级,再外加上下车电梯2一级共6级,相邻两级的相对速度差相同,那么相对速度差便都控制在安全范围了。
乘客地面连续输送***要设置众多电梯,要盖防雨棚,要大量增加轨道车1,乘客地面连续输送***的造价会不会超过地铁呢?
因为无须开挖隧道和加固隧道,无须大工程量平整路面,无须大工程量修建车站,乘客地面连续输送***的轨道车1比地铁轨道车结构简单,所以乘客地面连续输送***的造价不会超过地铁。何况其建造周期比地铁短,对地面上的建筑几乎没有影响,其线路走向沿着街道或道路且可通达较多地点,人们出行比地铁更方便。退一步说,只要能彻底解决交通拥堵困境,只要能提高一个城市或城市之间数百万人甚至数千万人乃至全国数亿人的幸福指数,只要能显著提升城市的活力,即使造价高一点,何乐不为。
轨道车1的运行速率恒定为v,v的取值须考虑两个因素:其一,乘客地面连续输送***实施初期,人们一时不习惯,畏惧心理较严重,v取值须由小开始,以后逐渐增大;其二,v越大,乘客感觉风速也越大,为舒适和安全起见,乘客感觉的风速,应在舒适范围内,更应在安全范围内。
上文所述车站的站台28的两端之一有上行连通装置30a和下行连通装置30b分别与附近的同一天桥29相接,该上行连通装置30a和该下行连通装置30b有两个优选方案。
如图1所示,上行连通装置30a和下行连通装置30b的第一个优选方案是这样的,该上行连通装置30a为上行天桥电梯,该下行连通装置30b为下行天桥电梯,且该上行天桥电梯或该下行天桥电梯的两侧之一安装有电梯扶手。
上述上行连通装置30a和下行连通装置30b的第一个优选方案,投资虽然多一点,但人们感受舒适,有条件的地方可考虑优先采用。
如图1所示,上行连通装置30a和下行连通装置30b的第二个优选方案是这样的,该上行连通装置30a为人行阶梯,该下行连通装置30b为人行阶梯,且所述人行阶梯的两侧之一安装有防护栏杆。
上述上行连通装置30a和下行连通装置30b的第二个优选方案,投资少一些,没有条件的地方或为了降低造价,可采用。
如图1所示,在上行连通装置30a和下行连通装置30b均为人行阶梯的情况下,这两个人行阶梯可合并为一个人行阶梯,且在其两侧安装防护栏杆。
为求乘客安全、舒适,天桥29的边缘可加装防护栏杆,天桥29的上方可覆盖天棚。
为求乘客舒适和防止上行连通装置30a和下行连通装置30b日晒雨淋,该上行连通装置30a和该下行连通装置30b的上方可覆盖共用天棚。
乘客输送电梯的上下车电梯2保持恒速运动的动力来源有两个优选方案。
如图2所示,乘客输送电梯的上下车电梯2保持恒速运动的动力来源的第一个优选方案是这样的,该动力由轨道车1上的动力装置和该上下车电梯2上的动力装置共同提供,该上下车电梯2的运行速率由质量相对大的该轨道车1通过该轨道车1上的矩形齿9和该上下车电梯2上的矩形齿12的啮合进行调节,从而使该轨道车1和该上下车电梯2的速率始终相等。
乘客输送电梯的上下车电梯2保持恒速运动的动力来源的第一个优选方案,轨道车1上矩形齿9和上下车电梯2上矩形齿12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较小,力的作用时间不长,该矩形齿9或该矩形齿12不容易损坏。
如图2所示,乘客输送电梯的上下车电梯2保持恒速运动的动力来源的第二个优选方案是这样的,该动力由轨道车1上的动力装置提供,即该上下车电梯2上没有动力装置,该上下车电梯2的持续恒速运行由质量相对大的该轨道车1通过该轨道车1上的矩形齿9和该上下车电梯2上的矩形齿12的啮合而带动,从而使该轨道车1和该上下车电梯2的速率相等。
上述乘客输送电梯的上下车电梯2保持恒速运动的动力来源的第二个优选方案,轨道车1上矩形齿9和上下车电梯2上矩形齿12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较大,力的作用时间较长,该矩形齿9或该矩形齿12容易损坏。
为防止要上车的乘客上错车,天桥29与街道或道路的相接处、天桥29与下行连通装置30b的接口处以及乘客输送电梯的增速一级电梯18的上方或侧旁须树立醒目指引牌。
本发明,由于乘客地面连续输送***线路上轨道车1首尾相接,轨道车1不受红绿灯限制,一路畅通无阻连续运行,其通过车站时无须停顿乘客可上下车,因而乘客输送能力显著提高,大大超过当前的地铁。
本发明,凡设置乘客地面连续输送***的街道或道路,体形庞大的公交车可以取消,的士将显著减少,该街道或该道路上其他车辆的通行状况将得到显著改善。
本发明,人走到乘客地面连续输送***的车站就可安全上车,轨道车1开到车站需要下车的乘客就可安全下车,人们出行方便快捷。
本发明,家在设置有乘客地面连续输送***的街道或道路附近的大量小车车主,为免停车难和节省费用,可能心甘情愿弃私车不用而改乘乘客地面连续输送***的轨道车1,该街道或该道路上其他车辆的通行状况将得到显著改善。
本发明,如果在乘客地面连续输送***的车站设置停车场并优惠停车费,家离设置有乘客地面连续输送***的街道或道路较远的大量小车车主,可能从家把私车开到离家近的车站后改乘轨道车1,该街道或该道路上其他车辆的通行状况将得到显著改善。
本发明,乘客地面连续输送***的造价比地铁低很多,建造周期比地铁短,对地面上的建筑几乎没有影响;乘客地面连续输送***线路走向沿着街道或道路且可通达较多地点,人们出行比地铁更方便。乘客地面连续输送***有可能取代地铁,至少可为地铁分流,大大缓解地铁的运输压力。
本发明,由于乘客地面连续输送***的轨道车1没有加速和减速过程,也就没有减速时轨道车1的动能转化为内能,也没有加速时的电能再转化为轨道车1的动能,轨道车1的运行只须克服摩擦阻力保持恒速运动,因而其比走走停停的其他轨道车节省能源。
本发明,由于交通拥堵困境得到了解决,因堵车导致的大量能源的浪费免除了。
本发明,老、弱、病、残、孕在有人陪同下也可使用乘客地面连续输送***,何况还有救护车、的士和私家车可搭乘。
由于设置有乘客地面连续输送***的街道或道路,乘客的输送能力显著提高,车辆通行状况能得到显著改善,而这些街道或道路一般为城市的主干道或交通繁忙路段,因而本发明有望彻底解决城市交通拥堵困境,自此之后良好城市交通状态可望保持二十年。
继我国高铁速度居世界首位后,实施本发明,有可能在解决城市交通拥堵这个世界难题方面再创先河。
本发明,由于要在数十千米每小时运动中的乘客地面连续输送***的轨道车1和乘客输送电梯的上下车电梯2之间上下车,畏惧心理在所难免。即使现在不实施,不久终将实施,因为在没有更好发明之前,这是当前彻底解决城市交通拥堵世界难题的唯一发明。随着时间的推移,全民科学素养的提高必将消除普遍存在的畏惧心理,就像现在我们对乘商场电梯不再畏惧一样。
本发明是当前公交BRT和地铁扬长避短加上下车方式创新的综合体。所谓创新,本发明的全部技术基本上是现有技术的迁移和重组,因而容易实施。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所属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前提下作出的各种变化,仍属于本发明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乘客地面连续输送***,包括以下结构:由两条铁轨组成的轨道(31)、防雨棚、车站的站台(28)、天桥(29)、在所述轨道(31)上运行的轨道车(1)和位于所述站台(28)上的乘客输送电梯;
其特征在于:
(下文所述“前”、“后”均以面向前进方向而划分)
在运行线路的两端之间有两条轨道(31),这两条轨道(31)位于街道或道路的横向中央,在同一位置这两条轨道(31)的走向大致相同,在运行线路的两端之一这两条轨道(31)彼此相接,相邻两车站(不包含车站)之间这两条轨道(31)相距较近;这两条轨道(31)通过十字路口时,其铁轨或铺设于地面,或铺设于高架桥上,或潜入地下;
在运行线路的两端之间有防雨棚,在运行线路的两端之间的两条轨道(31)都位于同一防雨棚内;
多列轨道车(1)依次首尾活动铰接,运行在线路两端之间的两条轨道(31)上且形成环状运转***,通过同一地点的两条轨道(31)上的所述环状运转***的两列所述轨道车(1)分别沿这两条轨道(31)反向运行;所述轨道车(1)的运行速率恒定为v;所述轨道车(1)上的动力机房(10)中的动力装置根据环状运转***上乘客的数量统一调控,所述环状运转***上的乘客越多,所述环状运转***上工作的所述动力装置越多,反之则减少,从而使所述环状运转***不论乘客多少其在连续运行中不浪费能源;所述轨道车(1)为敞棚式,其上有防护栅栏,所述防护栅栏由栅栏立柱(14)和栅栏杆(13)组成,所述栅栏立柱(14)竖直地固紧连接在所述轨道车(1)外侧的所述轨道车(1)的底板上,所述栅栏杆(13)固紧连接在相邻的两个所述栅栏立柱(14)上,所述防护栅栏防止乘客从所述轨道车(1)的外侧堕落地面;所述轨道车(1)的底板上固紧连接有坐椅(4);每一横排上的所述坐椅(4)的数量根据乘客流量确定,乘客流量越大每一横排上的所述坐椅(4)的数量越多,反之则较少;前后背靠背相互靠拢的两横排所述坐椅(4)的外侧靠近所述防护栅栏,其内侧与所述轨道车(1)的内侧之间的所述轨道车(1)的底板为所述轨道车(1)上的上车通道(5b),所述上车通道(5b)上画有指向所述坐椅(4)的上车通道箭头(5d),所述上车通道(5b)供上车乘客专用,已在所述轨道车(1)上的乘客不能在此站立但可在此通过;前后相邻且相隔一定距离的两横排所述坐椅(4)之间的所述轨道车(1)的底板为所述轨道车(1)上的下车通道(5a),所述下车通道(5a)沿横向延伸至所述轨道车(1)的内侧,所述下车通道(5a)上画有指向所述轨道车(1)内侧的下车通道箭头(5c),所述轨道车(1)上即将下车的乘客站立于所述下车通道(5a)等待放行;所述动力机房(10)的外侧靠近所述防护栅栏,其内侧旁边的所述轨道车(1)的底板上交错划分有所述上车通道(5b)和所述下车通道(5a);相邻两轨道车(1)相接处也交错划分有所述上车通道(5b)和所述下车通道(5a);所述轨道车(1)上全部所述上车通道(5b)和所述下车通道(5a)都相互错开,且全部所述上车通道(5b)的纵向宽度相同,全部所述下车通道(5a)的纵向宽度相同;所述轨道车(1)上有控制乘客上下车的闸门柱(7)和闸板(8),所述闸门柱(7)竖直地固紧连接在靠近所述轨道车(1)内侧的所述上车通道(5b)和相邻的所述下车通道(5a)交界的所述轨道车(1)的底板上;每个所述闸门柱(7)的内腔中安装有两块闸板(8),这两块闸板(8)可分别从所述闸门柱(7)的前后两侧面之一的窗口中伸出或缩进;所述闸门柱(7)下方的所述轨道车(1)底板的下表面上安装有控制所述闸板(8)开合的闸板开合感应器;相邻两个所述闸门柱(7)之间的各一块所述闸板(8)相互合拢后,可防止乘客在该处从所述轨道车(1)的内侧堕落地面;
车站的站台(28)位于两条轨道(31)之间,其上表面为长方形;车站的同一站台(28)上沿纵向有两列乘客输送电梯,这两列乘客输送电梯分别靠近所述站台(28)两侧之一的轨道车(1),以供所述轨道车(1)上的乘客上下车用;
乘客输送电梯由上下车电梯(2)、增速电梯和降速电梯组成;
乘客输送电梯的上下车电梯(2)为人行道电梯,其以恒定速率v运动,其上底板的运动方向与其相邻的轨道车(1)的运动方向相同,其上底板的上表面与其外侧的所述轨道车(1)的底板的上表面位于同一平面上;所述上下车电梯(2)的底板上沿横向交错划分为上车通道(6b)和下车通道(6a),所述上下车电梯(2)上的上车通道(6b)的纵向宽度和所述轨道车(1)上的上车通道(5b)的纵向宽度相等,所述上下车电梯(2)上的下车通道(6a)的纵向宽度和所述轨道车(1)上的下车通道(5a)的纵向宽度相等;所述上车通道(6b)上标示有指向外侧的上车通道箭头(6d),所述下车通道(6a)上标示有指向内侧的下车通道箭头(6c);所述轨道车(1)底板内侧的矩形齿(9)和所述上下车电梯(2)的上底板外侧的矩形齿(12)相互啮合,由于在竖直方向所述上下车电梯(2)的两端为圆弧结构,因而其前端的所述矩形齿(12)因转向下方自动与所述矩形齿(9)解除啮合关系,其后端的所述矩形齿(12)因从下转向上自动与所述矩形齿(9)形成啮合关系,使得所述上下车电梯(2)上底板上的上车通道(6b)总是和其外侧的所述轨道车(1)的上车通道(5b)衔接,所述上下车电梯(2)上底板上的下车通道(6a)总是和其外侧的所述轨道车(1)的下车通道(5a)衔接;所述下车通道(6a)供所述轨道车(1)上乘客转移到所述上下车电梯(2)上的专用通道,已在所述上下车电梯(2)上的乘客不能在此站立但可在此通过;位于所述上下车电梯(2)上的乘客须站立在所述上车通道(6b)上等待放行转移至所述轨道车(1)对应的上车通道(5b)上去;所述上下车电梯(2)的内侧有上下车电梯扶手(11),所述上下车电梯扶手(11)的运行速率和运行方向和所述上下车电梯(2)上底板的运行速率和运行方向相同;
乘客输送电梯的增速电梯位于车站的站台(28)入口附近和该乘客输送电梯的上下车电梯(2)后端之间的所述站台(28)的地面上,其从后至前依次由增速一级电梯(18)、增速二级电梯(19)、增速三级电梯(20)……增速(n-1)级电梯(21)和增速n级电梯(22)组成,所述n为正整数,它们为自动人行道电梯或自动扶梯,它们的速率分别恒定为v1、v2、v3……v(n-1)、vn,它们的运动方向与所述上下车电梯(2)上底板的运动方向相同,且v1<v2<v3<……<v(n-1)<vn<v,前一极增速电梯的后端与相邻后一级增速电梯的前端相接,所述增速n级电梯(22)的前端和所述上下车电梯(2)的后端相接,所述增速一级电梯(18)的后端与所述站台(28)地面相接;前一级增速电梯的横向宽度小于相邻后一级增速电梯的横向宽度以与进站乘客因速度的渐次增大而变得稀疏相对应;v1与0的差值、前一极增速电梯与相邻后一级增速电梯的速率差值、v与vn的差值,都在乘客从所述站台(28)地面跨到所述增速一级电梯(18)、或从后一级增速电梯跨到相邻前一级增速电梯、或从所述增速n级电梯(22)跨到所述上下车电梯(2)的安全范围内;这些增速电梯的两侧分别有增速一级电梯扶手(18a)、增速二级电梯扶手(19a)、增速三级电梯扶手(20a)……增速(n-1)级电梯扶手(21a)、增速n级电梯扶手(22a),各级增速电梯扶手的运动方向、速率和对应级的增速电梯的运动方向、速率相同;各级增速电梯均有独立的动力装置;
乘客输送电梯的降速电梯位于该乘客输送电梯的上下车电梯(2)的前端和车站的站台(28)出口附近的所述站台(28)的地面上,其从后至前依次由降速n级电梯(23)、降速(n-1)级电梯(24)……降速三级电梯(25)、降速二级电梯(26)、降速一级电梯(27)组成,所述n为正整数,它们为自动人行道电梯或自动扶梯,它们的速率分别恒定为v′n、v′(n-1)……v′3、v′2、v′1,它们的运动方向与所述上下车电梯(2)上底板的运动方向相同,且v>v′n>v′(n-1)>……>v′3>v′2>v′1,所述降速n级电梯(23)的后端和所述上下车电梯(2)的前端相接,前一级降速电梯的后端与相邻后一级降速电梯的前端相接,所述降速一级电梯(27)的前端与所述站台(28)的地面相接;前一级降速电梯的横向宽度大于相邻后一级降速电梯的横向宽度以与下车乘客因速度的渐次减小而变得密集相对应;v与v′n的差值、后一级降速电梯与相邻前一级降速电梯的速率差值、v′1与0的差值,都在乘客从所述上下车电梯(2)跨到所述降速n级电梯(23)、或从后一级降速电梯跨到相邻前一级降速电梯、或从所述降速一级电梯(27)跨到所述站台(28)地面的安全范围内;这些降速电梯的两侧分别有降速n级电梯扶手(23a)、降速(n-1)级电梯扶手(24a)……降速三级电梯扶手(25a)、降速二级电梯扶手(26a)、降速一级电梯扶手(27a),各级降速电梯扶手的运动方向、速率和对应级的降速电梯的运动方向、速率相同;各级降速电梯均有独立的动力装置;
车站的站台(28)的两端之一的外上方且距离所述站台(28)不远处有天桥(29),所述天桥(29)位于防雨棚的上方,其横跨街道或道路且其两端之一与所述街道或所述道路相通;
车站的站台(28)的两端之一有上行连通装置(30a)和下行连通装置(30b)分别与附近的同一天桥(29)连通;所述站台(28)同一端的上行连通装置(30a)和下行连通装置(30b)从防雨棚棚顶的同一天窗中斜向外上方伸出;所述上行连通装置(30a)位于乘客输送电梯的降速一级电梯(27)的正前方,人们可从所述站台(28)经该上行连通装置(30a)上升至天桥(29)后离开车站;所述下行连通装置(30b)位于乘客输送电梯的增速一级电梯(18)的正后方,人们可从所述天桥(29)经该下行连通装置(30b)下降至所述站台(28)以便乘车;
车站站台(28)地面上从后至前依次划分为准备区(15)、上下车区(16)、危险区(17),分别用醒目字体显示;乘客输送电梯的上下车电梯(2)的后部位于所述准备区(15)内且所述准备区(15)的后端向后超出所述上下车电梯(2)的后端;在所述准备区(15)后端的后方且与所述准备区(15)后端有一定距离的防雨棚的顶上,悬挂有向着轨道车(1)后方的写有醒目车站站名的告示牌;所述上下车电梯(2)的中部位于所述上下车区(16)内,位于所述上下车区(16)内的所述上下车电梯(2)的长度占所述上下车电梯(2)全长的大部分;所述上下车电梯(2)的前端向前超出所述危险区(17)的前端;在所述准备区(15)和所述上下车区(16)交界处正向站台(28)方向,且又在所述轨道车(1)上闸门柱(7)运动轨迹的正下方的地面上固紧安装有闸板分开触发器;在所述危险区(17)前端正向站台(28)方向,且又在所述轨道车(1)上闸门柱(7)运动轨迹的正下方的地面上固紧安装有闸板闭合触发器;当所述闸门柱(7)下方的闸板开合感应器随所述轨道车(1)的运动通过所述闸板分开触发器时,受所述闸板分开触发器发出的信息的触发,所述闸门柱(7)和与其相邻的后一个闸门柱(7)之间原来合拢的两块闸板(8)分别收缩到各自对应的所述闸门柱(7)的内腔中,这两块闸板(8)对应位置的所述轨道车(1)上的上车通道(5b)和所述上下车电梯(2)上底板上的上车通道(6b)之间没有阻隔,或这两块闸板(8)对应位置的所述轨道车(1)上的下车通道(5a)和所述上下车电梯(2)上底板上的下车通道(6a)之间没有阻隔,此时彼此衔接的所述上车通道(5b,6b)或所述下车通道(5a,6a)已进到所述上下车区(16),所述轨道车(1)上要下车的乘客可从所述轨道车(1)上的所述下车通道(5a)转移至所述上下车电梯(2)上的所述下车通道(6a),或所述上下车电梯(2)上的乘客可从所述上下车电梯(2)上的所述上车通道(6b)转移至所述轨道车(1)上的所述上车通道(5b);当所述闸门柱(7)下方的闸板开合感应器随所述轨道车(1)的运动通过所述闸板闭合触发器时,受所述闸板闭合触发器发出的信息的触发,原来收缩在所述闸门柱(7)和与其相邻的后一个闸门柱(7)的各一块闸板(8)立即转出并合拢,阻止乘客从该处上车或下车;位于所述上下车区(16)和所述危险区(17)范围内的所述闸板(8)虽然都收缩在对应的闸门柱(7)中,但在所述危险区(17)禁止乘客上车或下车,设置所述危险区(17)的目的是提前警示以确保安全;所述准备区(15)、所述上下车区(16)、所述危险区(17)的长度,须根据所述轨道车(1)的运行速率v、乘客流量、安全上下车所需时间和乘客的现代文明素养综合考虑,由于所述轨道车(1)上的上车通道(5b)、所述上下车电梯(2)上的上车通道(6b)以及所述轨道车(1)上的下车通道(5a)、所述上下车电梯(2)上的下车通道(6a)密度大且数量多,上下车乘客分散,安全上车或下车只须跨一步,所需时间短,因而所述轨道车(1)的运行速率v和乘客的现代文明素养是关键因素;所述乘客只要不乱占通道,上下车便能顺畅、有序且安全;
轨道车(1)上乘客下车的程序是这样的,所述乘客见到要下车的车站站名告示牌后,就近走到所述轨道车(1)上的下车通道(5a),此时所述乘客或者还没有进到准备区(15)或者尚在准备区(15),稍等片刻所述乘客进到上下车区(16),其所在位置的闸板(8)打开,所述乘客从所述轨道车(1)上的下车通道(5a)跨一步转移到乘客输送电梯的上下车电梯(2)上的下车通道(6a),然后从所述上下车电梯(2)的前端跨到乘客输送电梯的降速n级电梯(23),再依次间歇性地跨到降速(n-1)级电梯(24)……降速三级电梯(25)、降速二级电梯(26)和降速一级电梯(27),其速率逐一跨越式减小,当所述乘客位于所述降速一级电梯(27)上时其与站台(28)地面的相对速度很小,此时便可从所述降速一级电梯(27)的前端跨到站台(28)的地面;到达所述站台(28)地面的乘客继续步行前进,经过所述站台(28)前端的上行连通装置(30a)上升至天桥(29)离开车站;
要上车的乘客的上车程序是这样的,所述乘客从天桥(29)经下行连通装置(30b)下降至站台(28),继续步行到达乘客输送电梯的增速电梯,从所述站台(28)的地面跨到增速一级电梯(18)后,再依次间歇性地跨到增速二级电梯(19)、增速三级电梯(20)……增速(n-1)级电梯(21)、增速n级电梯(22)和乘客输送电梯的上下车电梯(2),其速率逐一跨越式增加,所述乘客位于所述上下车电梯(2)上时其与侧旁的轨道车(1)的相对速度为零;所述乘客进到所述上下车电梯(2)上且尚在准备区(15)时须站到所述上下车电梯(2)上的上车通道(6b),很快所述乘客进到上下车区(16),其所在位置的闸板(8)打开,所述乘客从所述上下车电梯(2)上的上车通道(6b)跨一步转移到所述轨道车(1)上的上车通道(5b)便上车了。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乘客地面连续输送***,其特征在于:
所述轨道车(1)的运行速率恒定为v,v的取值须考虑两个因素;其一,乘客地面连续输送***实施初期,人们一时不习惯,畏惧心理较严重,v取值须由小开始,以后逐渐增大;其二,v越大,乘客感觉风速也越大,为舒适和安全起见,乘客感觉的风速,应在舒适范围内,更应在安全范围内。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乘客地面连续输送***,其特征在于:
所述车站的站台(28)的两端之一有上行连通装置(30a)和下行连通装置(30b)分别与附近的同一天桥(29)连通,所述上行连通装置(30a)为上行天桥电梯,所述下行连通装置(30b)为下行天桥电梯;所述上行天桥电梯或所述下行天桥电梯的两侧之一安装有电梯扶手。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乘客地面连续输送***,其特征在于:
所述车站的站台(28)的两端之一有上行连通装置(30a)和下行连通装置(30b)分别与附近的同一天桥(29)连通,所述上行连通装置(30a)为人行阶梯,所述下行连通装置(30b)为人行阶梯;所述人行阶梯的两侧之一安装有防护栏杆。
5.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乘客地面连续输送***,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上行连通装置(30a)和所述下行连通装置(30b)均为人行阶梯的情况下,这两个人行阶梯可合并为一个人行阶梯,且在其两侧安装防护栏杆。
6.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乘客地面连续输送***,其特征在于:
为求乘客安全、舒适,天桥(29)的边缘可加装防护栏杆,天桥(29)的上方可覆盖天棚。
7.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乘客地面连续输送***,其特征在于:
为求乘客舒适和防止上行连通装置(30a)和下行连通装置(30b)日晒雨淋,所述上行连通装置(30a)和所述下行连通装置(30b)的上方可覆盖共用天棚。
8.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乘客地面连续输送***,其特征在于:
乘客输送电梯的上下车电梯(2)保持恒速运动的动力来源是这样的,所述动力由轨道车1上的动力装置和所述上下车电梯(2)上的动力装置共同提供;所述上下车电梯(2)的运行速率由质量相对大的所述轨道车(1)通过所述轨道车(1)上的矩形齿(9)和所述上下车电梯(2)上的矩形齿(12)的啮合进行调节,从而使所述轨道车(1)和所述上下车电梯(2)的速率始终相等。
9.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乘客地面连续输送***,其特征在于:
乘客输送电梯的上下车电梯(2)保持恒速运动的动力来源是这样的,所述动力由轨道车1上的动力装置提供,即所述上下车电梯(2)上没有动力装置;所述上下车电梯(2)的持续恒速运行由质量相对大的所述轨道车(1)通过所述轨道车(1)上的矩形齿(9)和所述上下车电梯(2)上的矩形齿(12)的啮合而带动,从而使所述轨道车(1)和所述上下车电梯(2)的速率始终相等。
10.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乘客地面连续输送***,其特征在于:
为防止要上车的乘客上错车,天桥(29)与街道或道路的相接处、天桥(29)与下行连通装置(30b)的接口处以及乘客输送电梯的增速一级电梯(18)的上方或侧旁,须树立醒目指引牌。
CN201510204248.4A 2015-04-24 2015-04-24 乘客地面连续输送*** Pending CN10485966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204248.4A CN104859664A (zh) 2015-04-24 2015-04-24 乘客地面连续输送***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204248.4A CN104859664A (zh) 2015-04-24 2015-04-24 乘客地面连续输送***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859664A true CN104859664A (zh) 2015-08-26

Family

ID=539059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204248.4A Pending CN104859664A (zh) 2015-04-24 2015-04-24 乘客地面连续输送***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859664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379327A (zh) * 2015-11-27 2017-02-08 叶大可 一种交通设施
CN106379326A (zh) * 2015-10-22 2017-02-08 叶大可 一种交通设施
CN109367566A (zh) * 2018-09-28 2019-02-22 李新亚 轨道车过站不停的乘客上下车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690402A1 (fr) * 1992-04-27 1993-10-29 Colsenet Patrice Transport continu.
CN102234055A (zh) * 2010-04-22 2011-11-09 赵峰 自动人行步道公共交通***
CN103352405A (zh) * 2013-07-12 2013-10-16 董建国 自动路
CN103552578A (zh) * 2013-11-20 2014-02-05 中北大学 列车或轨道交通不停站自动运行***
CN104442908A (zh) * 2014-12-05 2015-03-25 李新亚 连续运行地铁轨道车及上下车输送***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690402A1 (fr) * 1992-04-27 1993-10-29 Colsenet Patrice Transport continu.
CN102234055A (zh) * 2010-04-22 2011-11-09 赵峰 自动人行步道公共交通***
CN103352405A (zh) * 2013-07-12 2013-10-16 董建国 自动路
CN103552578A (zh) * 2013-11-20 2014-02-05 中北大学 列车或轨道交通不停站自动运行***
CN104442908A (zh) * 2014-12-05 2015-03-25 李新亚 连续运行地铁轨道车及上下车输送***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379326A (zh) * 2015-10-22 2017-02-08 叶大可 一种交通设施
CN106379326B (zh) * 2015-10-22 2018-09-14 宁波市鄞州乐可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交通设施
CN106379327A (zh) * 2015-11-27 2017-02-08 叶大可 一种交通设施
CN109367566A (zh) * 2018-09-28 2019-02-22 李新亚 轨道车过站不停的乘客上下车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1223571A1 (zh) 一种地铁交叉线单向循环快速换乘结构
CN102002900B (zh) 一种快速公交***
EP0781223B1 (en) Transport system comprising a dual-mode vehicle and platform layout for said system
CN101992782A (zh) 城市无人驾驶电动有轨出租车交通***
CN109532875B (zh) 一种微轨轨道***
CN104859664A (zh) 乘客地面连续输送***
CN107618514A (zh) 一种用于轨道交通***的离线式车站以及轨道交通***
CN102658822A (zh) 空中轨道交通***
CN104442908B (zh) 连续运行地铁轨道车及上下车输送***
CN205365599U (zh) 一种无接触供电高架公交车
CN109537376B (zh) 一种微轨轨道结构
CN206144229U (zh) 一种廊道式公交***及其立体车库
CN208789665U (zh) 一种空中轨道交通***的停靠站
CN210797135U (zh) 一种单线小高架交通***
DE2148373A1 (de) Personen Beförderungssystem
CN105350577A (zh) 一种水下复合式交通隧道
CN108004862A (zh) 一种无冲突点立体交通***
CN211032545U (zh) 高效无停歇运行公共交通***
CN110029548A (zh) 一种单线小高架交通***
CN208021444U (zh) 一种无障碍空中公共交通上下车***
KR20130038568A (ko) 외선형 경전철의 승강장
CN108297881A (zh) 一种无障碍空中公共交通上下车***
CN203611980U (zh) 可载运车辆的多功能复合快轨交通车辆和***
CN206871063U (zh) 一种空中轨道交通***
DE2848599A1 (de) Einrichtung zur befoerderung von nichtspurgebundenen verkehrsmittel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EXSB Decision made by sipo to initiate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528437 Zhongshan Torch Development Zone, Guangdong, No. seven fraternity Road No. 113 Lily home, room 1, 1407

Applicant after: Li Xinya

Address before: 511430 Guangdong city of Guangzhou province Panyu District Xinghewan Da Shi Hui Xin Yuan 13 Building 1 Room 102 ladder

Applicant before: Li Xinya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