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806658B - 单向离合器和曲柄式无级变速器 - Google Patents

单向离合器和曲柄式无级变速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806658B
CN104806658B CN201510020387.1A CN201510020387A CN104806658B CN 104806658 B CN104806658 B CN 104806658B CN 201510020387 A CN201510020387 A CN 201510020387A CN 104806658 B CN104806658 B CN 10480665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ace
roller
way clutch
force
input shaf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02038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806658A (zh
Inventor
大图达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8066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80665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80665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806658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单向离合器和曲柄式无级变速器,防止由轴向弹簧在轴向上施力的滚子的端面的外周部啮入保持架的侧面。由于使作用于滚子(25)的第1端面(25a)的摩擦力与作用于滚子(25)的第2端面(25b)的摩擦力一致,因而可以抑制滚子(25)在从基准点向啮合点移动时由于第1、第2端面(25a、25b)的摩擦力的不平衡而倾斜,防止倾斜的滚子(25)的第1、第2端面(25a、25b)与内圈(36)的第1侧面(36a)和第2侧面(36b)接触而磨损,并且可以使滚子(25)顺利啮入到内部件(23)的外周面(23a)和外部件(22)的内周面(22a)之间而提高单向离合器(21)的接合响应性。

Description

单向离合器和曲柄式无级变速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单向离合器和具有该单向离合器的曲柄式无级变速器,在所述单向离合器中,使用啮合弹簧在周向上对保持在保持架上的多个滚子进行施力,所述保持架配置于内部件的外周面和外部件的内周面之间,通过所述内部件和所述外部件的朝一个方向的相对旋转,使所述滚子啮入到所述外周面和所述内周面之间而传递驱动力。
背景技术
通过下述专利文献1公知的是,使用螺旋弹簧构成在周向上对单向离合器的滚子进行施力的啮合弹簧,并且在保持滚子的保持架处设置限制螺旋弹簧的轴向移位的伸出部,由此使螺旋弹簧的姿态稳定并防止滚子在倾斜状态下啮入到内圈和外圈之间。
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3903157号公报
另外,在使用板簧作为在周向上对滚子进行施力的啮合弹簧的情况下,不可以采用必须为螺旋弹簧的上述专利文献1的构造,因而考虑的是,通过使用轴向弹簧在轴向上对滚子的第1端面进行施力,将滚子的第2端面按压于保持架的侧面来防止倾斜。
然而,即使为了防止滚子倾斜而设置轴向弹簧,当滚子在从阻尼点移动到基准点的期间稍许倾斜时,也会导致滚子的第2端面的外周部被钩挂在保持架的侧面,存在以下可能性:在基准点处滚子倾斜而妨碍单向离合器的顺利接合,或者滚子的第2端面的外周部与保持架的侧面相互摩擦而成为磨损的原因。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作成的,本发明的目的是防止由轴向弹簧在轴向上施力的滚子的端面的外周部啮入到保持架的侧面。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根据技术方案1所述的发明,提出了一种单向离合器,其中使用啮合弹簧在周向上对保持在保持架上的多个滚子进行施力,所述保持架配置于内部件的外周面和外部件的内周面之间,通过所述内部件和所述外部件的朝一个方向的相对旋转,使所述滚子啮入到所述外周面和所述内周面之间而传递驱动力,并且,所述保持架具有与所述滚子的第1端面和第2端面分别对置的第1侧面和第2侧面,使用设置于所述第1侧面的轴向弹簧在轴向上对所述第1端面进行施力,使所述第2端面与所述第2侧面抵接,从而限制所述滚子的姿态,所述单向离合器的特征在于,作用于所述第1端面的摩擦力与作用于所述第2端面的摩擦力一致。
并且,根据技术方案2所述的发明,提出了一种单向离合器,除了技术方案1的结构以外,还具有以下特征:施力部件以在轴向移动自如的方式支撑于所述第1侧面,使用所述轴向弹簧在轴向上对所述施力部件向所述第1端面进行施力,并且在所述第2侧面形成有与所述第2端面抵接的凸部,所述施力部件的滚子抵接面和所述凸部的滚子抵接面为相同形状,而且在所述滚子的轴向两侧同轴地对置,从而使作用于所述第1端面和所述施力部件之间的摩擦力与作用于所述第2端面和所述凸部之间的摩擦力一致。
并且,根据技术方案3所述的发明,提出了一种单向离合器,除了技术方案2的结构以外,还具有以下特征:当所述滚子处于即将啮入到所述内部件的外周面和所述外部件的内周面之间前的等待位置即基准点时,所述施力部件和所述凸部的滚子抵接面的外周部处于所述第1、第2端面的外周部的内侧。
并且,根据技术方案4所述的发明,提出了一种曲柄式无级变速器,所述曲柄式无级变速器具有技术方案1~技术方案3中任1项所述的单向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向离合器的所述内部件固定设置在动力传递单元的输出轴的外周,该动力传递单元使与驱动源连接的输入轴的旋转变速并传递到所述输出轴,所述动力传递单元具有:输入侧支点,其从所述输入轴的轴线偏心的偏心量是可变的,且该输入侧支点与该输入轴一起旋转;输出侧支点,其设置在所述单向离合器的所述外部件上;以及连杆,其连接所述输入侧支点和所述输出侧支点。
另外,实施方式的偏心盘18对应于本发明的输入侧支点,实施方式的销19c对应于本发明的输出侧支点,实施方式的发动机E对应于本发明的驱动源,实施方式的第1抵接面P1对应于本发明的施力部件的滚子抵接面,实施方式的第2抵接面P2对应于本发明的凸部的滚子抵接面。
根据技术方案1的结构,单向离合器中,使用啮合弹簧在周向上对保持在保持架上的多个滚子进行施力,所述保持架配置于内部件的外周面和外部件的内周面之间,通过内部件和外部件的朝一个方向的相对旋转,使滚子啮入到外周面和内周面之间而传递驱动力。保持架具有与滚子的第1端面和第2端面分别对置的第1侧面和第2侧面,使用设置于第1侧面的轴向弹簧在轴向上对第1端面进行施力,使第2端面与第2侧面抵接,从而限制滚子的姿态。
由于使作用于滚子的第1端面的摩擦力与作用于滚子的第2端面的摩擦力一致,因而可以抑制滚子在从基准点向啮合点移动时由于第1、第2端面的摩擦力的不平衡而倾斜,防止倾斜的滚子的第1、第2端面的外周部与保持架的第1侧面和第2侧面接触而磨损,并且可以使滚子顺利啮入到内部件的外周面和外部件的内周面之间而提高单向离合器的接合响应性。
并且,根据技术方案2的结构,施力部件以在轴向移动自如的方式支撑于第1侧面,使用轴向弹簧在轴向上对施力部件向第1端面进行施力,并且在第2侧面形成有与第2端面抵接的凸部。施力部件的滚子抵接面和凸部的滚子抵接面为相同形状,而且在滚子的轴向两侧同轴地对置,从而使作用于第1端面和施力部件之间的摩擦力与作用于第2端面和凸部之间的摩擦力一致,因而不仅可以使施力部件一并具有滚子的施力功能和摩擦力的调整功能,而且可以使滚子的第1、第2端面的摩擦力精度良好地平衡。
并且,根据技术方案3的结构,当滚子处于基准点时,施力部件和凸部的滚子抵接面的外周部处于第1、第2端面的外周部的内侧,因而当滚子从即将啮入到内部件的外周面和外部件的内周面之间前的等待位置即基准点向啮合点移动时,可以更可靠地防止第1、第2端面的外周部钩挂在施力部件的滚子抵接面或凸部的滚子抵接面而使滚子倾斜。
并且,根据技术方案4的结构,单向离合器的内部件固定设置在动力传递单元的输出轴的外周,该动力传递单元使与驱动源连接的输入轴的旋转变速并传递到输出轴,动力传递单元具有:输入侧支点,其从输入轴的轴线偏心的偏心量是可变的,且该输入侧支点与该输入轴一起旋转;输出侧支点,其设置在单向离合器的外部件上;以及连杆,其连接输入侧支点和输出侧支点,因而当输入轴旋转并且连杆进行往复运动时,单向离合器间断地接合并且输出轴间断地旋转,从而传递驱动力。此时,单向离合器以短的时间间隔重复接合和解除接合,因而更有效地发挥了技术方案1至技术方案4的发明的效果,提高了动力传递单元的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的骨架图。
图2是图1的2部详细图。
图3是图2的3-3线剖视图(OD状态)。
图4是图2的3-3线剖视图(GN状态)。
图5是OD状态下的作用说明图。
图6是GN状态下的作用说明图。
图7是单向离合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8是角接触滚珠轴承的内圈的局部立体图。
图9是图2的9部放大图(图11的9-9线剖视图)。
图10是图9的10部放大图。
图11是图9的11-11线剖视图。
图12是图10的12-12线剖视图。
标号说明
11:输入轴;12:输出轴;18:偏心盘(输入侧支点);19:连杆;19c:销(输出侧支点);21:单向离合器;22:外部件;22a:内周面;23:内部件;23a:外周面;24:啮合弹簧;25:滚子;25a:第1端面;25b:第2端面;26:施力部件;31:保持架;36a:第1侧面;36b:第2侧面;36c:凸部;38:轴向弹簧;E:发动机(驱动源);P1:第1抵接面(施力部件的滚子抵接面);P2:第2抵接面(凸部的滚子抵接面);U:动力传递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图1~图12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如图1~图3所示,将发动机E的驱动力经由左右车轴10、10传递到驱动轮W、W的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具有曲柄式的无级变速器T和差速齿轮D。本实施方式的无级变速器T是使具有相同构造的多个(在实施方式中是4个)动力传递单元U在轴向上重合而成的,这些动力传递单元U具有平行配置的公共的输入轴11和公共的输出轴12,输入轴11的旋转被减速或者被增速而被传递到输出轴12。
下面,根据图2~图6说明无级变速器T的构造。
首先,以一个动力传递单元U的构造作为代表进行说明。与发动机E连接进行旋转的输入轴11相对旋转自如地贯通电动机那样的变速致动器14的空心旋转轴14a的内部。变速致动器14的转子14b被固定在旋转轴14a上,定子14c被固定在壳体上。变速致动器14的旋转轴14a能够以与输入轴11相同的速度旋转,而且能够相对于输入轴11以不同的速度相对旋转。
在贯通了变速致动器14的旋转轴14a的输入轴11上固定有第1小齿轮15,以跨过该第1小齿轮15的方式使曲柄状的行星架16与变速致动器14的旋转轴14a连接。直径与第1小齿轮15相同的2个第2小齿轮17、17分别借助小齿轮销16a、16a被支撑在与第1小齿轮15协作构成正三角形的位置,偏心地形成在圆板状的偏心盘18的内部的齿圈18a与这些第1小齿轮15和第2小齿轮17、17啮合。在偏心盘18的外周面,借助滚珠轴承20相对旋转自如地嵌合有设置在连杆19的杆部19a的一端的环部19b。
设置在输出轴12的外周的单向离合器21具有:环状的外部件22,其借助销19c被枢转支撑在连杆19的杆部19a;内部件23,其配置在外部件22的内部并固定在输出轴12上;以及滚子25,其配置在形成于外部件22与内部件23之间的楔状的空间内并由啮合弹簧24施力。另外,后面对单向离合器21的具体构造进行详述。
从图2可以看出,4个动力传递单元U共享曲柄状的行星架16,而借助第2小齿轮17、17被支撑在行星架16上的偏心盘18的相位对于各个动力传递单元U来说分别相差90°。例如,在图2中,左端的动力传递单元U的偏心盘18相对于输入轴11移位至图中上方,从左起第3个动力传递单元U的偏心盘18相对于输入轴11移位至图中下方,从左起第2个和第4个动力传递单元U、U的偏心盘18、18位于上下方向中间。
下面,根据图7~图12,对单向离合器21的构造进行说明。另外,在图3~图6中对单向离合器21作了示意性图示,其实际构造如图7~图12所示。
本实施方式的单向离合器21在基本上呈环状的外部件22的圆形的内周面22a、与筒状的内部件23的呈波状弯曲的外周面23a之间配置有12个滚子25,连杆19借助销19c和夹紧件40、40与设置在外部件22的外周的突出部22b、22b连接,输出轴12以不能相对旋转的方式与内部件23的内周部结合。
单向离合器21具有用于支撑在周向上对滚子25进行施力的啮合弹簧24的保持架31。保持架31由后述的角接触滚珠轴承34、34的一对内圈36、36和在周向上等间隔地配置且使一对内圈36、36相互连接的12根弹簧支撑杆33构成,一对内圈36、36配置在12个滚子25的轴向两侧,12根弹簧支撑杆33配置在12个滚子25之间。通过将内圈36、36的内周部压入到内部件23的外周面23a,使保持架31以不能相对旋转的方式与内部件23结合。
啮合弹簧24是使1块弹性板材弯曲成截面S字状而形成的,其一端侧通过焊接被固定在保持架31的弹簧支撑杆33上,在其另一端侧形成有与滚子25抵接且能够弹性变形的施力部24a。
并且,在形成于外部件22的内周面22a的环状槽22c中配置有环状的环形弹簧39,该环形弹簧39与滚子25的周面抵接并向内部件23的外周面23a施力。
在相邻的两个单向离合器21、21之间配置有一个角接触滚珠轴承34,通过该角接触滚珠轴承34将外部件22、22和内部件23以能够在维持同心状态的同时相对旋转的方式连接。角接触滚珠轴承34在两个外圈35、35和一个内圈36之间配置有多个滚珠37,两个外圈35、35一体形成于在轴向上相邻的两个外部件22、22的相互对置的轴向端部,一个内圈36由单独部件构成并被压入到内部件23的外周面23a。也就是说,一个角接触滚珠轴承34通过使用公共的滚珠37支撑两个外圈35、35,将相邻的两个单向离合器21、21的两个外部件22、22以能够相对旋转的方式支撑。
另外,位于并排配置的4个单向离合器21的轴向两端的2个角接触滚珠轴承34、34(参照图9)的滚珠37仅与一个内圈36和一个外圈35抵接。
如图7、图8、图10和图12所示,在各单向离合器21的轴向两侧配置有一对角接触滚珠轴承34、34,形成于一个角接触滚珠轴承34的内圈36上的第1侧面36a、和形成于另一个角接触滚珠轴承34的内圈36上的第2侧面36b相互对置。在滚子25的轴向两端形成有平坦的第1端面25a和第2端面25b,滚子25的第1端面25a与内圈36的第1侧面36a对置,滚子25的第2端面25b与内圈36的第2侧面36b对置。
在一个角接触滚珠轴承34的内圈36的第1侧面36a,在圆周方向上等间隔地形成有12个凹部36d,在轴向滑动自如地与这些凹部36d嵌合的圆板状的施力部件26通过被收纳在凹部36d内的由螺旋弹簧构成的轴向弹簧38向滚子25的第1端面25a被施力。并且,在另一个角接触滚珠轴承34的内圈36的第2侧面36b,在圆周方向上等间隔地形成有12个凸部36c,这些凸部36c向滚子25的第2端面25b突出。
轴向弹簧38的弹力经由施力部件26按压滚子25的第1端面25a,将滚子25的第2端面25b按压于凸部36c,由此防止滚子25的倾斜并实现姿态的稳定。
如图12所示,滚子25能够相对于外部件22和内部件23在周向上相对移动,滚子25的位置有:滚子25啮入到形成于外部件22的内周面22a和内部件23的外周面23a之间的楔状空间而传递驱动力的位置(啮合点);滚子25即将啮入到所述楔状空间之前的等待位置(基准点);以及滚子25在单向离合器21解除接合的瞬间从啮合点超过基准点向相反方向最大限度地被压回的位置(阻尼点)。
施力部件26的外径D1和圆形的凸部36c的外径D1被设定成比滚子25的外径D小,而且圆形的施力部件26的中心O1和圆形的凸部36c的中心O1与位于基准点的滚子25的中心一致。
施力部件26与滚子25的第1端面25a抵接的第1抵接面P1、和凸部36c与滚子25的第2端面25b抵接的第2抵接面P2具有比滚子25的直径D小的相同直径D1,而且与位于基准点的滚子25共享中心O1。
下面,对具有上述结构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作用进行说明。
首先,对无级变速器T的一个动力传递单元U的作用进行说明。当使变速致动器14的旋转轴14a相对于输入轴11相对旋转时,行星架16围绕输入轴11的轴线L1旋转。此时,行星架16的中心O、也就是说第1小齿轮15和2个第2小齿轮17、17所形成的正三角形的中心围绕输入轴11的轴线L1旋转。
图3和图5示出了行星架16的中心O相对于第1小齿轮15(也就是说输入轴11)处于与输出轴12相反的一侧的状态,此时,偏心盘18相对于输入轴11的偏心量为最大,无级变速器T的变速比为最小的OD(overdrive,超速档)状态。图4和图6示出了行星架16的中心O相对于第1小齿轮15(也就是说输入轴11)处于与输出轴12相同的一侧的状态,此时,偏心盘18相对于输入轴11的偏心量为零,无级变速器T的变速比为无限大的GN(geared neutral,挂空档)状态。
在图5所示的OD状态下,利用发动机E使输入轴11旋转,并以与输入轴11相同的速度使变速致动器14的旋转轴14a旋转时,输入轴11、旋转轴14a、行星架16、第1小齿轮15、2个第2小齿轮17、17以及偏心盘18在为一体的状态下,以输入轴11为中心向逆时针方向(参照箭头A)偏心旋转。在从图5(A)经过图5(B)旋转到图5(C)的状态的期间,连杆19使在其杆部19a的前端被销19c枢转支撑的外部件22向逆时针方向(参照箭头B)旋转,其中所述连杆19的环部19b借助滚珠轴承20相对旋转自如地被支撑在偏心盘18的外周。图5(A)和图5(C)示出了外部件22向所述箭头B方向旋转的两端。
这样,当外部件22向箭头B方向旋转时,滚子25啮入到单向离合器21的外部件22和内部件23之间的楔状空间,外部件22的旋转经由内部件23被传递到输出轴12,因而输出轴12向逆时针方向(参照箭头C)旋转。
当输入轴11和第1小齿轮15进一步旋转时,齿圈18a与第1小齿轮15和第2小齿轮17、17啮合的偏心盘18向逆时针方向(参照箭头A)偏心旋转。在从图5(C)经过图5(D)旋转到图5(A)的状态的期间,连杆19使在其杆部19a的前端被销19c枢转支撑的外部件22向顺时针方向(参照箭头B’)旋转,其中所述连杆19的环部19b借助滚珠轴承20相对旋转自如地被支撑在偏心盘18的外周。图5(C)和图5(A)示出了外部件22向所述箭头B’方向旋转的两端。
这样,当外部件22向箭头B’方向旋转时,滚子25一边压缩啮合弹簧24一边被从外部件22和内部件23之间的楔状空间中压出,从而外部件22相对于内部件23打滑,输出轴12不旋转。
如以上所述,当外部件22进行了往复旋转时,只有当外部件22的旋转方向是逆时针方向(参照箭头B)时,输出轴12才向逆时针方向(参照箭头C)旋转,因而输出轴12进行间断旋转。
图6示出了当在GN状态下运转无级变速器T时的作用。此时,由于输入轴11的位置与偏心盘18的中心一致,因而偏心盘18相对于输入轴11的偏心量为零。当在该状态下使用发动机E使输入轴11旋转、并以与输入轴11相同的速度使变速致动器14的旋转轴14a旋转时,输入轴11、旋转轴14a、行星架16、第1小齿轮15、2个第2小齿轮17、17以及偏心盘18在为一体的状态下,以输入轴11为中心向逆时针方向(参照箭头A)偏心旋转。然而,由于偏心盘18的偏心量是零,因而连杆19的往复运动的行程也为零,输出轴12不旋转。
因此,如果驱动变速致动器14而将行星架16的位置设定在图3的OD状态与图4的GN状态之间,则能够以无限大变速比和最小变速比之间的任意变速比进行运转。
对于无级变速器T,由于并排配置的4个动力传递单元U的偏心盘18的相位相互错开各90°,因而4个动力传递单元U交替传递驱动力,也就是说4个单向离合器21中的任一方一定处于接合状态,由此可以使输出轴12连续旋转。
下面,对单向离合器21的滚子25的倾斜防止作用进行说明。
在单向离合器21解除接合的瞬间,位于啮合点的滚子25超过基准点而一边压缩啮合弹簧24一边被压回到阻尼点之后,利用所压缩的啮合弹簧24的弹力回到基准点,为单向离合器21的下次接合做好准备并进行等待。
当滚子25从阻尼点移动到基准点时,由轴向弹簧38施力的施力部件26的第1抵接面P1与滚子25的第1端面25a抵接,而且滚子25的第2端面25b与内圈36的第2侧面36b的第2抵接面P2抵接,因而利用第1抵接面P1和第2抵接面P2的引导作用抑制了滚子25的倾斜。
此时,假如作用于滚子25的第1端面25a和第2端面25b的摩擦力不平衡,则存在滚子25发生倾斜的可能性,然而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与第1端面25a抵接的施力部件26的第1抵接面P1和与第2端面25b抵接的凸部36c的第2抵接面P2是相同形状,而且第1抵接面P1和第2抵接面P2对称地配置在滚子25的轴向两侧,因而作用于滚子25的第1端面25a和第2端面25b的摩擦力为相同大小。其结果是,防止了在基准点处的滚子25的倾斜,滚子25以正确姿态从基准点移动到啮合点,单向离合器21能够顺利接合。
并且当滚子25倾斜时,第1端面25a或第2端面25b的外周部啮入到第1侧面36a或第2侧面36b而很有可能促进磨损,然而通过防止滚子25的倾斜,抑制了所述磨损。特别是,当滚子25位于基准点时,滚子25的第1端面25a和第2端面25b与直径比其小的施力部件26的第1抵接面P1和凸部36c的第2抵接面P2抵接,因而可靠地防止了第1端面25a或第2端面25b的外周部啮入到第1侧面36a或第2侧面36b,更有效地抑制了所述磨损。
并且,曲柄式的无级变速器T的单向离合器21以短的时间间隔重复接合和解除接合,因而要求高的接合响应性,然而通过将本发明的单向离合器21提供给曲柄式的无级变速器T,更有效地发挥了其效果。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然而本发明能够在不脱离其宗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设计变更。
例如,本发明的单向离合器的用途不限定于实施方式的无级变速器T。然而,由于实施方式的无级变速器T的单向离合器21以短的时间间隔重复接合和解除接合,因而通过将本发明应用于该单向离合器21,更有效地发挥了效果。
并且,在实施方式中,通过将角接触滚珠轴承34用作保持架31的一部分,使保持架31的构造简化并削减了部件数目,然而可以使用与角接触滚珠轴承34不同的部件构成保持架31。

Claims (3)

1.一种单向离合器,其中使用啮合弹簧(24)在周向上对保持在保持架(31)上的多个滚子(25)进行施力,所述保持架(31)配置于内部件(23)的外周面(23a)和外部件(22)的内周面(22a)之间,通过所述内部件(23)和所述外部件(22)的朝一个方向的相对旋转,使所述滚子(25)啮入到所述外周面(23a)和所述内周面(22a)之间而传递驱动力,并且,
所述保持架(31)具有与所述滚子(25)的第1端面(25a)和第2端面(25b)分别对置的第1侧面(36a)和第2侧面(36b),使用设置于所述第1侧面(36a)的轴向弹簧(38)在轴向上对所述第1端面(25a)进行施力,使所述第2端面(25b)与所述第2侧面(36b)抵接,从而限制所述滚子(25)的姿态,
所述单向离合器的特征在于,
施力部件(26)以在轴向移动自如的方式支撑于所述第1侧面(36a),使用所述轴向弹簧(38)在轴向上对所述施力部件(26)向所述第1端面(25a)进行施力,并且在所述第2侧面(36b)形成有与所述第2端面(25b)抵接的凸部(36c),所述施力部件(26)的滚子抵接面(P1)和所述凸部(36c)的滚子抵接面(P2)为相同形状,而且在所述滚子(25)的轴向两侧同轴地对置,从而使作用于所述第1端面(25a)和所述施力部件(26)之间的摩擦力与作用于所述第2端面(25b)和所述凸部(36c)之间的摩擦力一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向离合器,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滚子(25)处于即将啮入到所述内部件(23)的外周面(23a)和所述外部件(22)的内周面(22a)之间前的等待位置即基准点时,所述施力部件(26)和所述凸部(36c)的滚子抵接面(P1、P2)的外周部处于所述第1端面和第2端面(25a、25b)的外周部的内侧。
3.一种曲柄式无级变速器,所述曲柄式无级变速器具有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单向离合器(21),其特征在于,
所述单向离合器(21)的所述内部件(23)固定设置在动力传递单元(U)的输出轴(12)的外周,该动力传递单元(U)使与驱动源(E)连接的输入轴(11)的旋转变速并传递到所述输出轴(12),
所述动力传递单元(U)具有:输入侧支点(18),其从所述输入轴(11)的轴线偏心的偏心量是可变的,且该输入侧支点(18)与该输入轴(11)一起旋转;输出侧支点(19c),其设置在所述单向离合器(21)的所述外部件(22)上;以及连杆(19),其连接所述输入侧支点(18)和所述输出侧支点(19c)。
CN201510020387.1A 2014-01-28 2015-01-15 单向离合器和曲柄式无级变速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80665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013089 2014-01-28
JP2014013089A JP6176452B2 (ja) 2014-01-28 2014-01-28 ワンウェイクラッチおよびクランク式無段変速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806658A CN104806658A (zh) 2015-07-29
CN104806658B true CN104806658B (zh) 2017-12-01

Family

ID=536917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020387.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806658B (zh) 2014-01-28 2015-01-15 单向离合器和曲柄式无级变速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6176452B2 (zh)
CN (1) CN10480665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672650B1 (ko) * 2015-09-09 2016-11-04 지상훈 양방향 회전이 가능한 원웨이 클러치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44955U (zh) * 1977-06-13 1979-01-13
NL180246C (nl) * 1980-03-12 1987-01-16 Erven Dr Hubertus Josephus Van Zich automatisch regelend continu variabel drijfwerk.
EP0237243A1 (en) * 1986-03-13 1987-09-16 Borg-Warner Automotive, Inc. One-way roller clutch accordion spring with stabilizer
JP2002195310A (ja) * 2000-12-27 2002-07-10 Kayaba Ind Co Ltd 楔ローラー型双方向回転クラッチ及びその応用装置
JP2007292164A (ja) * 2006-04-24 2007-11-08 Ntn Corp 一方向トルク伝達ユニット及び一方向間欠送りユニット
JP4940994B2 (ja) * 2007-02-23 2012-05-30 株式会社ジェイテクト 一方向クラッチ
CN102094945A (zh) * 2009-12-11 2011-06-15 刘爱诗 大功率无级变速器
WO2013007230A1 (de) * 2011-07-08 2013-01-17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Freilauf, insbesondere für ein kurbel-cvt-getriebe
CN202176693U (zh) * 2011-08-04 2012-03-28 合肥佳讯精密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单向发电机离合器皮带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5140831A (ja) 2015-08-03
CN104806658A (zh) 2015-07-29
JP6176452B2 (ja) 2017-08-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768715B2 (ja) 無段変速装置
US8387475B2 (en) Continuously variable transmission
US6514168B2 (en) Toroidal type continuous variable speed transmission
CN104806658B (zh) 单向离合器和曲柄式无级变速器
JP5924140B2 (ja) 電気自動車用駆動装置
JP3885650B2 (ja) 無段変速装置
JP2013253622A5 (zh)
CN104175856B (zh) 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
JP2001165262A (ja) トロイダル型無段変速機
JP2010048274A (ja) 減速機構
JP6948276B2 (ja) 無段変速機の前後進切換機構
JP2014025495A (ja) 電気自動車用駆動装置
CN104653753B (zh) 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
JP6068402B2 (ja) ワンウェイクラッチ及び無段変速機
CN105673724B (zh) 单向离合器和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
JP6080211B2 (ja) 車両用動力伝達装置
CN106415073B (zh) 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
JP6176454B2 (ja) ワンウェイクラッチ
JP4492007B2 (ja) トロイダル型無段変速機及び無段変速装置
CN105822744A (zh) 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
JP2003536032A (ja) ギア式駆動リング連結器
JP2016109144A (ja) 車両用動力伝達装置
JP6029214B2 (ja) 車両用動力伝達装置
JP6050269B2 (ja) 無段変速機
JP6157425B2 (ja) 無段変速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EXSB Decision made by sipo to initiate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