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803423A - 一种多孔四氧化三钴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孔四氧化三钴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803423A
CN104803423A CN201510158913.0A CN201510158913A CN104803423A CN 104803423 A CN104803423 A CN 104803423A CN 201510158913 A CN201510158913 A CN 201510158913A CN 104803423 A CN104803423 A CN 10480342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eparation
porous
cobaltosic oxide
dissolved
deionized wa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15891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803423B (zh
Inventor
耿保友
袁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hui Normal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Anhui Normal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hui Normal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Anhui Normal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510158913.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803423B/zh
Publication of CN1048034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80342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80342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80342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Battery Electrode And Active Subsutance (AREA)
  • Inorganic Compounds Of Heavy Met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孔四氧化三钴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将钴盐和沉淀剂溶解在导向剂中,水热反应后,高温煅烧,制备得到多孔四氧化三钴材料,为芭蕉叶形,具有多孔片状结构,有利于电解液的渗透和扩散,同时便于锂离子的传输;作为锂离子电极材料具有高的比容量,在0.2C倍率下容量高达2000mAh/g;本发明提供的制备方法获得的四氧化三钴材料尺寸在1-4微米,无需后续筛选;而且该方法对设备要求低,无需预烧和混料,普通高温炉即满足生产。

Description

一种多孔四氧化三钴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四氧化三钴电极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具有电压高,放电平稳,大电流放电性能,比能量高、无污染、循环性能好的等优点。近年来锂离子电池产业日渐成熟,因此被广泛应用于手机、电脑、汽车等各种产品中,随着锂离子电池性能不断提高改进,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的研究也被提出更高要求。
以四氧化三钴为代表的3d过渡金属氧化物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在锂离子电池、燃料电池、超级电容器等领域均表现出较好的应用前景。在锂离子电池方面,四氧化三钴的可逆容量达到传统碳材料的两倍以上,电池级四氧化三钴除要求具备较高的纯度和振实密度外、其形貌、粒度分布还有一定的要求。研究和开发高比表面、高比容量、高化学稳定性、长循环寿命、安全性好的锂离子电池材料是提高锂离子电池应用性能的主要任务之一。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孔四氧化三钴材料的制备方法,制备的四氧化三钴具有多孔片状结构。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多孔四氧化三钴材料的应用,作为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具有高比容量、高化学稳定性、长循环寿命等特点。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多孔四氧化三钴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 下步骤:
(1)、将钴盐和沉淀剂溶解在导向剂中,形成透明、均匀的溶液;
(2)、将步骤(1)制得的溶液恒温水浴后,装入反应釜,加热反应后,自然冷却至室温,分离离心,产物先后用乙醇和水洗涤,干燥,获得多孔四氧化三钴前驱体材料;
(3)、将步骤(2)中制得的多孔四氧化三钴前驱体材料在空气氛围中高温煅烧,自然冷却至室温,得到多孔四氧化三钴材料。
步骤(1)所述将钴盐和沉淀剂溶解在导向剂中具体步骤为:将钴盐和沉淀剂溶解在去离子水中形成均匀溶液,将导向剂溶解在去离子水中,形成均匀溶胶,将制备的溶液和溶胶混匀。
步骤(1)中所述钴盐选自为硝酸钴、氯化钴或醋酸钴,优选的为硝酸钴;所述沉淀剂为尿素;所述导向剂为明胶;所述钴盐、沉淀剂、导向剂质量比为(0.5-1):1:1.7,钴盐在去离子水中浓度为0.125mol/L-0.25mol/L,沉淀剂在去离子水中浓度为1.22mol/L,导向剂在去离子水中质量分数为9%。
步骤(2)中所述恒温水浴为在76℃以上恒温水浴0.5-5h,优选的恒温水浴1h,所述加热反应温度在90-180℃,反应10-24h;
步骤(3)中所述高温煅烧为300~700℃煅烧1~10小时,优选的600℃煅烧2h。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多孔四氧化三钴材料的应用,作为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的应用。
本发明四氧化三钴电极材料的性能评价方式:
将本发明制备的四氧化三钴、超级P-Li导电炭黑和PVDF粘合剂分别按照70:20:10的比例充分研磨混匀,并调成均匀浆料,涂覆Cu箔上,烘干,压实。在高纯氩气(纯度大于99.99%)气氛的手套箱中组装成2032型扣式电池(H2O含量小于1ppm,O2含量小于3ppm)。其中金属锂片作为负极。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制备的四氧化三钴材料芭蕉叶形,具有多孔片状结构,有利于电解液的渗透和扩散,同时便于锂离子的传输;该四氧化三钴材料具有较高的比容量,在0.2C倍率下容量高达2000mAh/g;本发明提供的制备方法获得的四氧化三钴材料尺寸在1-4微米,无需后续筛选;而且该方法对设备要求低,无需预烧和混料,普通高温炉即满足生产。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实例1所得芭蕉叶形多孔四氧化三钴前驱体材料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照片;
图2为实施实例1所得芭蕉叶形多孔四氧化三钴前驱体材料的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照片;
图3为实施实例1所得芭蕉叶形多孔四氧化三钴材料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照片;
图4为实施实例1所得芭蕉叶形多孔四氧化三钴材料的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照片;
图5实施实例1所得芭蕉叶形多孔四氧化三钴材料的X-射线粉 末衍射(XRD)花样;
图6为由实施实例1所得芭蕉叶形多孔四氧化三钴材料组装的2032型扣式电池的充放电曲线(0.2C倍率)。
图7为实施实例10所得芭蕉叶形多孔四氧化三钴材料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照片;
图8为实施实例11所得芭蕉叶形多孔四氧化三钴材料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照片;
图9为实施实例12所得芭蕉叶形多孔四氧化三钴材料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照片;
图10为实施实例13所得芭蕉叶形多孔四氧化三钴材料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照片;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多孔四氧化三钴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称取2.5克明胶溶于25mL水中,通过加热形成均匀单一的溶胶;称取1.46克硝酸钴和1.46克尿素溶于20mL去离子水形成均匀溶液;将此溶液加入所得溶胶中,形成透明、均匀的溶液;
(2)、将步骤(1)制得的溶液恒温水浴后并在水浴温度85℃时维持1小时后,转入容积为50mL聚四氟乙烯内胆的不锈钢高压反应釜中在100℃下反应21h,到达反应时间后,将反应釜拿出,自然冷却至室温,取出釜中沉淀产物、离心,分别用乙醇和 去离子水洗涤沉淀产物,最后置于60℃真空干燥箱中进行干燥6h,即可得产物多孔四氧化三钴前驱体材料;
(3)、将步骤(2)收集的多孔四氧化三钴前驱体材料在空气中600℃煅烧2小时,升温速率5℃/min。
将本发明制备的四氧化三钴、超级P-Li导电炭黑和PVDF粘合剂分别按照70:20:10的比例充分研磨混匀,并调成均匀浆料,涂覆Cu箔上,烘干,压实。在高纯氩气(纯度大于99.99%)气氛的手套箱中组装成2032型扣式电池(H2O含量小于1ppm,O2含量小于3ppm)。其中金属锂片作为负极。其充放电曲线如图6所示。
实施例2
一种多孔四氧化三钴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称取2.5克明胶溶于25mL水中,通过加热形成均匀单一的溶胶;称取0.73克硝酸钴和1.46克尿素溶于20mL去离子水形成均匀溶液;将此溶液加入所得溶胶中,形成透明、均匀的溶液;
(2)、将步骤(1)制得的溶液恒温水浴后并在水浴温度85℃时维持1小时后,转入容积为50mL聚四氟乙烯内胆的不锈钢高压反应釜中在100℃下反应21h,到达反应时间后,将反应釜拿出,自然冷却至室温,取出釜中沉淀产物、离心,分别用乙醇和去离子水洗涤沉淀产物,最后置于60℃真空干燥箱中进行干燥6h,即可得产物多孔四氧化三钴前驱体材料;
(3)、将步骤(2)收集的多孔四氧化三钴前驱体材料在空气中 600℃煅烧2小时,升温速率5℃/min。
实施例3
一种多孔四氧化三钴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称取2.5克明胶溶于25mL水中,通过加热形成均匀单一的溶胶;称取1.46克硝酸钴和1.46克尿素溶于20mL去离子水形成均匀溶液;将此溶液加入所得溶胶中,形成透明、均匀的溶液;
(2)、将步骤(1)制得的溶液恒温水浴后并在水浴温度85℃时维持1小时后,转入容积为50mL聚四氟乙烯内胆的不锈钢高压反应釜中在100℃下反应21h,到达反应时间后,将反应釜拿出,自然冷却至室温,取出釜中沉淀产物、离心,分别用乙醇和去离子水洗涤沉淀产物,最后置于60℃真空干燥箱中进行干燥6h,即可得产物多孔四氧化三钴前驱体材料;
(3)、将步骤(2)收集的多孔四氧化三钴前驱体材料在空气中600℃煅烧2小时,升温速率5℃/min。
实施例4
一种多孔四氧化三钴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称取2.5克明胶溶于25mL水中,通过加热形成均匀单一的溶胶;称取1.46克硝酸钴和1.46克尿素溶于20mL去离子水形成均匀溶液;将此溶液加入所得溶胶中,形成透明、均匀的溶液;
(2)、将步骤(1)制得的溶液恒温水浴后并在水浴温度85℃ 时维持1小时后,转入容积为50mL聚四氟乙烯内胆的不锈钢高压反应釜中在180℃下反应10h,到达反应时间后,将反应釜拿出,自然冷却至室温,取出釜中沉淀产物、离心,分别用乙醇和去离子水洗涤沉淀产物,最后置于60℃真空干燥箱中进行干燥6h,即可得产物多孔四氧化三钴前驱体材料;
(3)、将步骤(2)收集的多孔四氧化三钴前驱体材料在空气中600℃煅烧2小时,升温速率5℃/min。
实施例5
一种多孔四氧化三钴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称取2.5克明胶溶于25mL水中,通过加热形成均匀单一的溶胶;称取1.46克硝酸钴和1.46克尿素溶于20mL去离子水形成均匀溶液;将此溶液加入所得溶胶中,形成透明、均匀的溶液;
(2)、将步骤(1)制得的溶液恒温水浴后并在水浴温度85℃时维持1小时后,转入容积为50mL聚四氟乙烯内胆的不锈钢高压反应釜中在180℃下反应18h,到达反应时间后,将反应釜拿出,自然冷却至室温,取出釜中沉淀产物、离心,分别用乙醇和去离子水洗涤沉淀产物,最后置于60℃真空干燥箱中进行干燥6h,即可得产物多孔四氧化三钴前驱体材料;
(3)、将步骤(2)收集的多孔四氧化三钴前驱体材料在空气中600℃煅烧2小时,升温速率5℃/min。
实施例6
一种多孔四氧化三钴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称取2.5克明胶溶于25mL水中,通过加热形成均匀单一的溶胶;称取1.46克硝酸钴和1.46克尿素溶于20mL去离子水形成均匀溶液;将此溶液加入所得溶胶中,形成透明、均匀的溶液;
(2)、将步骤(1)制得的溶液恒温水浴后并在水浴温度85℃时维持1小时后,转入容积为50mL聚四氟乙烯内胆的不锈钢高压反应釜中在180℃下反应21h,到达反应时间后,将反应釜拿出,自然冷却至室温,取出釜中沉淀产物、离心,分别用乙醇和去离子水洗涤沉淀产物,最后置于60℃真空干燥箱中进行干燥6h,即可得产物多孔四氧化三钴前驱体材料;
(3)、将步骤(2)收集的多孔四氧化三钴前驱体材料在空气中600℃煅烧2小时,升温速率5℃/min。
实施例7
一种多孔四氧化三钴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称取2.5克明胶溶于25mL水中,通过加热形成均匀单一的溶胶;称取1.46克硝酸钴和1.46克尿素溶于20mL去离子水形成均匀溶液;将此溶液加入所得溶胶中,形成透明、均匀的溶液;
(2)、将步骤(1)制得的溶液恒温水浴后并在水浴温度85℃时维持1小时后,转入容积为50mL聚四氟乙烯内胆的不锈钢高压反应釜中在100℃下反应21h,到达反应时间后,将反应釜拿出,自然冷却至室温,取出釜中沉淀产物、离心,分别用乙醇和去离子水洗涤沉淀产物,最后置于60℃真空干燥箱中进行干燥 6h,即可得产物多孔四氧化三钴前驱体材料;
(3)、将步骤(2)收集的多孔四氧化三钴前驱体材料在空气中600℃煅烧2小时,升温速率5℃/min。
实施例8
一种多孔四氧化三钴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称取2.5克明胶溶于25mL水中,通过加热形成均匀单一的溶胶;称取1.46克硝酸钴和1.46克尿素溶于20mL去离子水形成均匀溶液;将此溶液加入所得溶胶中,形成透明、均匀的溶液;
(2)、将步骤(1)制得的溶液恒温水浴后并在水浴温度100℃时维持1小时后,转入容积为50mL聚四氟乙烯内胆的不锈钢高压反应釜中在100℃下反应21h,到达反应时间后,将反应釜拿出,自然冷却至室温,取出釜中沉淀产物、离心,分别用乙醇和去离子水洗涤沉淀产物,最后置于60℃真空干燥箱中进行干燥6h,即可得产物多孔四氧化三钴前驱体材料;
(3)、将步骤(2)收集的多孔四氧化三钴前驱体材料在空气中600℃煅烧2小时,升温速率5℃/min。
实施例9
一种多孔四氧化三钴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称取2.5克明胶溶于25mL水中,通过加热形成均匀单一的溶胶;称取1.46克硝酸钴和1.46克尿素溶于20mL去离子水形成均匀溶液;将此溶液加入所得溶胶中,形成透明、均匀的溶液;
(2)、将步骤(1)制得的溶液恒温水浴后并在水浴温度100℃ 时维持1小时后,转入容积为50mL聚四氟乙烯内胆的不锈钢高压反应釜中在100℃下反应21h,到达反应时间后,将反应釜拿出,自然冷却至室温,取出釜中沉淀产物、离心,分别用乙醇和去离子水洗涤沉淀产物,最后置于60℃真空干燥箱中进行干燥6h,即可得产物多孔四氧化三钴前驱体材料;
(3)、将步骤(2)收集的多孔四氧化三钴前驱体材料在空气中600℃煅烧3小时,升温速率5℃/min。
实施例10
一种多孔四氧化三钴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称取2.5克明胶溶于25mL水中,通过加热形成均匀单一的溶胶;称取1.25克醋酸钴和1.46克尿素溶于20mL去离子水形成均匀溶液;将此溶液加入所得溶胶中,形成透明、均匀的溶液;
(2)、将步骤(1)制得的溶液恒温水浴后并在水浴温度100℃时维持1小时后,转入容积为50mL聚四氟乙烯内胆的不锈钢高压反应釜中在100℃下反应21h,到达反应时间后,将反应釜拿出,自然冷却至室温,取出釜中沉淀产物、离心,分别用乙醇和去离子水洗涤沉淀产物,最后置于60℃真空干燥箱中进行干燥6h,即可得产物多孔四氧化三钴前驱体材料;
(3)、将步骤(2)收集的多孔四氧化三钴前驱体材料在空气中600℃煅烧2小时,升温速率5℃/min
实施例11
一种多孔四氧化三钴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称取2.5克明胶溶于25mL水中,通过加热形成均匀单一的溶胶;称取1.46克硝酸钴和1.46克尿素溶于20mL去离子水形成均匀溶液;将此溶液加入所得溶胶中,形成透明、均匀的溶液;
(2)、将步骤(1)制得的溶液恒温水浴后并在水浴温度100℃时维持1小时后,转入容积为50mL聚四氟乙烯内胆的不锈钢高压反应釜中在100℃下反应21h,到达反应时间后,将反应釜拿出,自然冷却至室温,取出釜中沉淀产物、离心,分别用乙醇和去离子水洗涤沉淀产物,最后置于60℃真空干燥箱中进行干燥6h,即可得产物多孔四氧化三钴前驱体材料;
(3)、将步骤(2)收集的多孔四氧化三钴前驱体材料在空气中300℃煅烧2小时,升温速率2℃/min
实施例12
一种多孔四氧化三钴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称取2.5克明胶溶于25mL水中,通过加热形成均匀单一的溶胶;称取1.46克硝酸钴和1.46克尿素溶于20mL去离子水形成均匀溶液;将此溶液加入所得溶胶中,形成透明、均匀的溶液;
(2)、将步骤(1)制得的溶液恒温水浴后并在水浴温度100℃时维持1小时后,转入容积为50mL聚四氟乙烯内胆的不锈钢高压反应釜中在100℃下反应21h,到达反应时间后,将反应釜拿出,自然冷却至室温,取出釜中沉淀产物、离心,分别用乙醇和去离子水洗涤沉淀产物,最后置于60℃真空干燥箱中进行干燥6h,即可得产物多孔四氧化三钴前驱体材料;
(3)、将步骤(2)收集的多孔四氧化三钴前驱体材料在空气中700℃煅烧5小时,升温速率5℃/min
实施例13
一种多孔四氧化三钴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称取2.5克明胶溶于25mL水中,通过加热形成均匀单一的溶胶;称取1.46克硝酸钴和1.46克尿素溶于20mL去离子水形成均匀溶液;将此溶液加入所得溶胶中,形成透明、均匀的溶液;
(2)、将步骤(1)制得的溶液恒温水浴后并在水浴温度100℃时维持1小时后,转入容积为50mL聚四氟乙烯内胆的不锈钢高压反应釜中在100℃下反应21h,到达反应时间后,将反应釜拿出,自然冷却至室温,取出釜中沉淀产物、离心,分别用乙醇和去离子水洗涤沉淀产物,最后置于60℃真空干燥箱中进行干燥6h,即可得产物多孔四氧化三钴前驱体材料;
(3)、将步骤(2)收集的多孔四氧化三钴前驱体材料在空气中500℃煅烧2小时,升温速率5℃/min 。

Claims (10)

1.一种多孔四氧化三钴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钴盐和沉淀剂溶解在导向剂中,形成透明、均匀的溶液;
(2)、将步骤(1)制得的溶液恒温水浴后,装入反应釜,加热反应后,自然冷却至室温,分离离心,产物先后用乙醇和水洗涤,干燥,获得多孔四氧化三钴前驱体材料;
(3)、将步骤(2)中制得的多孔四氧化三钴前驱体材料在空气氛围中高温煅烧,自然冷却至室温,得到多孔四氧化三钴材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将钴盐和沉淀剂溶解在导向剂中具体步骤为:将钴盐和沉淀剂溶解在去离子水中形成均匀溶液,将导向剂溶解在去离子水中,形成均匀溶胶,将制备的溶液和溶胶混匀;所述钴盐、沉淀剂、导向剂质量比为(0.5-1):1:1.7。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钴盐在去离子水中浓度为0.125mol/L-0.25mol/L,沉淀剂在去离子水中浓度为1.22mol/L,导向剂在去离子水中质量分数为9%。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钴盐选自为硝酸钴、氯化钴或醋酸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沉淀剂为尿素。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导向剂为明胶。
7.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恒温水浴为在76℃以上恒温水浴0.5-5h。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加热反应温度在90-180℃,反应10-24h。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高温煅烧为300~700℃煅烧1~10小时。
10.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孔四氧化三钴电极材料的应用,其特征在于,作为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的应用。
CN201510158913.0A 2015-04-03 2015-04-03 一种多孔四氧化三钴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Active CN10480342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158913.0A CN104803423B (zh) 2015-04-03 2015-04-03 一种多孔四氧化三钴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158913.0A CN104803423B (zh) 2015-04-03 2015-04-03 一种多孔四氧化三钴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803423A true CN104803423A (zh) 2015-07-29
CN104803423B CN104803423B (zh) 2016-08-17

Family

ID=536886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158913.0A Active CN104803423B (zh) 2015-04-03 2015-04-03 一种多孔四氧化三钴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803423B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70439A (zh) * 2016-04-22 2016-08-17 济南大学 一种多孔四氧化三钴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05870440A (zh) * 2016-04-22 2016-08-17 济南大学 一种蝴蝶结状四氧化三钴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06335930A (zh) * 2016-08-16 2017-01-18 安徽师范大学 多孔球形四氧化三钴电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6450288A (zh) * 2016-11-04 2017-02-22 济南大学 一种多孔状四氧化三钴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06848192A (zh) * 2017-02-20 2017-06-13 安徽师范大学 层状多孔氧化铁电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锂离子电池电极片及其制备方法和锂离子电池
CN107604637A (zh) * 2017-08-31 2018-01-19 安徽信息工程学院 多孔粉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及耐候性含磁织物涂料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08470A (zh) * 2009-03-27 2009-08-19 安徽师范大学 多孔一维纳米四氧化三钴的制备方法
CN103011306A (zh) * 2013-01-04 2013-04-03 南京工业大学 一种制备纳米级立方体状四氧化三钴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08470A (zh) * 2009-03-27 2009-08-19 安徽师范大学 多孔一维纳米四氧化三钴的制备方法
CN103011306A (zh) * 2013-01-04 2013-04-03 南京工业大学 一种制备纳米级立方体状四氧化三钴的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CHIH-CHIA HUANG ET AL.: "Superparamagnetic Hollow and Paramagnetic Porous Gd2O3 Particles", 《CHEM. MATER.》 *
YU YAO ET AL.: "Porous Co3O4 Nanoflakes as Anode Material for Lithium Ion Batteries", 《INT. J. ELECTROCHEM. SCI.》 *
刘密 等: "多孔Co3O4纳米片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 《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 *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70439A (zh) * 2016-04-22 2016-08-17 济南大学 一种多孔四氧化三钴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05870440A (zh) * 2016-04-22 2016-08-17 济南大学 一种蝴蝶结状四氧化三钴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05870439B (zh) * 2016-04-22 2018-03-16 济南大学 一种多孔四氧化三钴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05870440B (zh) * 2016-04-22 2018-06-12 济南大学 一种蝴蝶结状四氧化三钴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06335930A (zh) * 2016-08-16 2017-01-18 安徽师范大学 多孔球形四氧化三钴电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6335930B (zh) * 2016-08-16 2018-09-18 安徽师范大学 多孔球形四氧化三钴电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6450288A (zh) * 2016-11-04 2017-02-22 济南大学 一种多孔状四氧化三钴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06848192A (zh) * 2017-02-20 2017-06-13 安徽师范大学 层状多孔氧化铁电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锂离子电池电极片及其制备方法和锂离子电池
CN107604637A (zh) * 2017-08-31 2018-01-19 安徽信息工程学院 多孔粉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及耐候性含磁织物涂料
CN107604637B (zh) * 2017-08-31 2019-09-03 安徽信息工程学院 多孔粉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及耐候性含磁织物涂料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803423B (zh) 2016-08-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224129A (zh) 一种MOFs衍生物包覆NCM三元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4803423A (zh) 一种多孔四氧化三钴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05870417B (zh) 一种钠离子电池二硫化钨/碳纳米管负极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6410153B (zh) 一种氮化钛包覆钛酸镍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9148859A (zh) 一种双碳层包覆氧化锰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3066265A (zh) 钠离子电池负极活性物质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5355892A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的制备方法
CN109616331A (zh) 一种核壳型的氢氧化镍纳米片/锰钴氧化物复合电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6299344B (zh) 一种钠离子电池钛酸镍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8400320B (zh) 一种在尖晶石镍锰酸锂正极材料表面硫化的方法
CN106960947A (zh) 复合材料、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2969493A (zh) 用于非水二次电池的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非水二次电池负极和非水二次电池
CN105161678A (zh) 一种用于锂电池电极的多层复合二氧化钛纳米管材料
CN104577090A (zh) 一种碳及氧化物复合改性钛酸锂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14171729A (zh) 一种石墨烯基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8075120B (zh) 一种球状钛酸锂材料的制备方法
Ji et al. Electrospinning preparation of one-dimensional Co 2+-doped Li 4 Ti 5 O 12 nanofibers for high-performance lithium ion battery
CN113540428A (zh) 一种3DOM类石墨烯碳担载的单分散NiO纳米晶材料、制备及应用
CN102205989A (zh) 电池正极材料LiMn2O4的制备方法
CN112687875A (zh) 一种钼酸镍柔性薄膜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9037645B (zh) 一步制备金属氧化物@氯掺杂石墨烯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方法
CN106542567A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用纳米ZnO的制备方法
CN111313025A (zh) 氮掺杂碳包覆鳞片状氧化钛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应用
CN111162252A (zh) 一种rgo修饰的氟代磷酸钒氧钠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产品与应用
CN102983318A (zh) 用于非水二次电池的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非水二次电池负极和非水二次电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EXSB Decision made by sipo to initiate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