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741388A - 一种热连轧精轧厚度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热连轧精轧厚度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741388A
CN104741388A CN201510176042.5A CN201510176042A CN104741388A CN 104741388 A CN104741388 A CN 104741388A CN 201510176042 A CN201510176042 A CN 201510176042A CN 104741388 A CN104741388 A CN 10474138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enterdot
thickness
control
rolling
ro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17604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741388B (zh
Inventor
张殿华
尹方辰
韩蕊繁
彭文
陈树宗
李旭
孙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ortheastern University China
Original Assignee
Northeastern University Chin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ortheastern University China filed Critical Northeastern University China
Priority to CN201510176042.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741388B/zh
Publication of CN1047413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4138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74138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4138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BROLLING OF METAL
    • B21B37/00Control device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tal-rolling mills or the work produced thereby
    • B21B37/16Control of thickness, width, diameter or other transverse dimensions
    • B21B37/18Automatic gauge control
    • B21B37/20Automatic gauge control in tandem mil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ontrol Of Metal Rolling (AREA)
  • Feedback Control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热连轧精轧厚度控制方法,包括获取轧机设备参数及带钢规格参数;对末机架轧机进行单位阶跃响应测试,确定单位阶跃响应周期即液压缸传递函数的时间参数、监控AGC***的控制周期以及单位阶跃响应滞后采样离散点的个数;采用带惯性环节的比例积分控制器的Smith预估控制策略对末机架轧机进行控制;利用热连轧精轧监控AGC***控制模型,通过调节液压缸进行下一周期厚度控制。本发明将监控AGC的控制过程等同于一个具有纯滞后的控制对象,将Smith预估补偿引入了监控AGC控制***,用GM方法来直接对轧机的辊缝进行软测量,避开了由于HGC传递函数不准可能产生的计算误差,显著提高了控制***的响应速度、稳定性和控制精度。

Description

一种热连轧精轧厚度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轧制过程自动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热连轧精轧厚度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在板带轧制过程中,一种最常用的厚度控制方法是通过机架出口测厚仪对带钢的实际厚度进行测量,并进而通过调节轧机的液压辊缝来对厚度进行反馈控制。由于轧机结构的限制、测厚仪的维护以及为了防止带钢断带损坏测厚仪,测厚仪一般安装在离直接产生厚度变化的辊缝较远的地方,例如,热连轧机的出口测厚仪就安装在离工作辊中心线距离约2000~4000mm之间,如图1所示。
由于测厚仪检测出来的厚度变化量与产生厚度变化的辊缝控制量不是在同一个时间内发生的,所以实际轧出厚度的波动不能得到及时的反映,结果使厚度MN-AGC***有一个滞后时间τ,用(1)式来表示:
τ = L v - - - ( 1 )
式中,τ—滞后时间;
v—轧制速度;
L—轧辊中心线到测厚仪的距离。
通常基于轧机出口测厚仪测量厚度的反馈控制,称之为MN-AGC(MonitioringAutomatic Gauge Control)。从控制理论可知,对象纯滞后时间τ的存在对控制***是极为不利的。它使控制***的稳定性降低,特别是衡量纯滞后对***影响程度的特性参数的对象(这里T为对象的时间常数),若采用常规PID控制是很难获得良好控制质量的。
现有技术中,关于大滞后控制***方面,虽然国内作过不少研究工作,但在板带轧制中实际的控制效果却并不理想。关于MN-AGC的控制策略有很多种,但是,现有的这些控制策略难以兼顾***的动态调节的快速性和静态的高精度,且调节器参数选择不当,***容易产生振荡。因此,找到一种兼有动态调节的快速性和静态高精度的MN-AGC策略,并给出一个明晰的最优控制率,以替代目前板带轧制使用的传统控制策略,从而提高板带产品的厚度控制精度,是一个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热连轧精轧厚度控制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热连轧精轧厚度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获取轧机设备参数及带钢规格参数;
轧机设备参数包括:轧制速度、X射线测厚仪离末机架中心线的距离、测厚仪的响应时间、工作辊实际辊径、工作辊原始辊径、支撑辊实际辊径、支撑辊原始辊径、工作辊凸度、支撑辊凸度;
带钢规格参数包括:轧制钢种、来料厚度、成品厚度;
步骤2:对末机架轧机进行单位阶跃响应测试,确定单位阶跃响应周期即液压缸传递函数的时间参数、监控AGC***的控制周期以及单位阶跃响应滞后采样离散点的个数;
步骤3:采用带惯性环节的比例积分控制器的Smith预估控制策略对末机架轧机进行控制;
步骤4:利用热连轧精轧监控AGC***控制模型,通过调节液压缸进行下一周期厚度控制;
所述热连轧精轧监控AGC***控制模型用于采用GM方式确定下个周期的辊缝调节量。
所述热连轧精轧监控AGC***控制模型按如下步骤得到:
步骤4.1:X射线测厚仪对每一个控制周期内的厚度偏差实测值进行多点采样,并确定i时刻板带样本的平均厚度偏差;
步骤4.2:压力传感器对每一个控制周期内的操作侧压力实际值与传动侧压力实际值进行多点采样,并确定i时刻板带样本的平均压力值;
步骤4.3:计算轧机弹跳引起的厚度偏差与辊系挠曲引起的厚度偏差,并接收过程计算机下发的油膜厚度补偿量、轧辊热膨胀补偿量和轧辊磨损补偿量,经零点漂移修正后,采用GM方式得到板带的软测量厚度偏差;
步骤4.4:对板带的软测量厚度偏差采用惯性加权滤波方法进行滤波处理,采用GM方式根据板带的软测量厚度偏差确定下个周期的辊缝调节量,得到热连轧精轧厚度控制模型即热连轧精轧监控AGC***控制模型。
步骤2中所述监控AGC***的控制周期的下限为监控AGC***的滞后时间的十分之一,上限为监控AGC***的滞后时间的二分之一。
所述采用GM方式得到板带的软测量厚度偏差,具体如下:
Δhg=h*-(Sact-Szero+Δhstd+Δhroll-Δhocm-Δhtcm+Δhdec)+Δh0
式中:Δhg-板带的软测量厚度偏差,mm;
h*-板带的厚度设定值,mm;
Sact-轧机实际辊缝值,mm;
Szero-辊缝零点,mm;
Δhstd-轧机弹跳引起的厚度偏差,mm;
Δhroll-轧机辊系挠曲引起的厚度偏差,mm;
Δhocm-油膜厚度补偿量,由过程计算机给出,mm;
Δhtcm-轧辊热膨胀补偿量,由过程计算机给出,mm;
Δhdec-轧辊磨损补偿量,由过程计算机给出,mm;
Δh0-零点漂移修正量,mm。
有益效果:
本发明将监控AGC的控制过程等同于一个具有纯滞后的控制对象,将Smith预估补偿引入了监控AGC控制***,用GM方法来直接对轧机的辊缝进行软测量,避开了由于HGC传递函数不准可能产生的计算误差,提高了Smith预估器的预测精度;提出了对过程变量应该采取的滤波手段,给出了简单实用的滤波方法推导出基于定时采样的全新的监控AGC控制策略。与原来的一段长度跟踪为基准的监控AGC控制策略相比,本发明的监控AGC控制策略显著提高了控制***的响应速度、稳定性和控制精度。本发明也可以推广应用到类似的带有纯滞后的控制对象中。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热连轧机的出口测厚仪安装位置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的监控AGC结构框图;
图3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中的带有Smith预估补偿的监控AGC***结构图;
图4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的基于GM方式的以固定样本时间为控制样本的监控AGC控制框图;
图5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中样本时间为Ts时监控AGC控制***框图;
图6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中末机架弹跳曲线;
图7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中末机架辊缝阶跃响应测试曲线;
图8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中采用新型监控AGC控制的带钢典型规格厚度偏差曲线;
图9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的一种热连轧精轧厚度控制方法流程图;
图10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的建立热连轧精轧监控AGC***控制模型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说明。
针对钢种为Q235B的板带实施本发明的热连轧精轧厚度控制方法,本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基于GM方式的监控AGC(Automatic Gauge Control)控制策略,以固定的时间长度为控制周期,建立基于Smith预估补偿的监控AGC控制过程传递函数,并得出具有典型二阶工程最佳特征的监控AGC控制器的结构和参数。用GM(Gauge Meter)方法来直接对轧机的有载辊缝进行软测量的方法,来替代目前MN-AGC控制使用的传统控制方法,从而有效的提高带钢的厚度控制精度。
一种热连轧精轧厚度控制方法,如图9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获取轧机设备参数及带钢规格参数;
轧机设备参数包括:轧制速度为6.0m/s,X射线测厚仪离末机架中心线的距离L=3.77m、测厚仪的响应时间Tx=0.05s、工作辊实际辊径Dwr=450mm、工作辊原始辊径Dwr0=455mm、支撑辊实际辊径Dbr=1010mm、支撑辊原始辊径Dbr0=1018mm、工作辊凸度Cwr=0.15mm、支撑辊凸度Cbr=-0.07mm;
带钢规格参数包括:轧制钢种为Q235B,来料厚度为6.0mm,成品厚度为3.5mm;
步骤2:对末机架轧机进行单位阶跃响应测试,如图7所示,确定单位阶跃响应周期即液压缸传递函数的时间参数T、监控AGC***的控制周期Ts以及单位阶跃响应滞后采样离散点的个数d;
步骤2.1:确定单位阶跃响应周期T即液压缸传递函数的时间参数:
在液压缸位置闭环的传递函数中,T的确认可采用如下办法,即在调试液压辊缝控制***过程中,当***的超调量为4.3%时,记录下此时单位阶跃上升时间tr,按照典型二阶最优的理论,T与单位阶跃上升时间的关系如下式所示:
T = t r 4.3 - - - ( 2 )
本实施方式中,对末机架轧机进行单位阶跃响应测试过程中,末机架的单位阶跃上升时间tr×103=23ms,则根据式 T = t r 4.3 , 得单位阶跃响应周期 T = t r 4 . 3 = 23 / 4.3 ms = 5.35 ms ;
步骤2.2:确定监控AGC***的控制周期Ts
滞后时间τ主要是由测厚仪到末机架的距离决定的,其滞后时间如公式(1)所示。除此以外,严格来说,还有测厚的响应时间和液压缸位置闭环产生的滞后。由于液压缸部分的滞后时间相比X射线测厚仪来说很小,可以忽略不计。但X射线测厚仪的响应时间通常在0.05~0.1s之间,不能忽略。因此,滞后时间其中Tx为测厚仪的响应时间,s;
当精轧机组采用升速轧制时,轧制速度其中vref为精轧机组末机架穿带速度,m/s,vmax为精轧机组升速轧制速度,m/s;本实施方式在恒速下v=10.0m/s轧制。
由滞后时间的公式可知,滞后时间与轧制速度v是线性正相关。控制策略与原来提出的通过带钢分段来实现监控AGC的控制思路不同,控制策略采用定时采样控制方式,因而,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正确而方便地得到Δhg(i-d)就至关重要。
由于监控AGC***只承担消除低频趋势性厚度偏差,因而控制周期太快没有实际意义,仿真和实际控制均表明控制周期Ts满足下述条件即可:
τ 10 ≤ T s ≤ τ 2 - - - ( 3 )
某1700mm热连轧出口X射线测厚仪离末机架中心线的距离是3.77m,末机架的轧制速度是6~19m/s,则易知纯滞后时间在0.198~0.62s范围内,再加上X射线测厚仪的响应时间0.05s,典型的滞后时间最小也要超过200ms。因而,一个典型的热连轧***,控制周期Ts=20ms其响应速度就会令人满意。
步骤2.3:确定单位阶跃响应滞后采样离散点的个数:
d = int τ T s = int L v + T x T s - - - ( 4 )
其中,Tx为X射线测厚仪的响应时间,s,v为轧制速度,L为X射线测厚仪离末机架中心线的距离;本实施方式的 d = int τ T s = 0.427 / 0.02 = 21 .
基于GM方式的以固定样本时间为控制样本的监控AGC控制过程中,将系列连续时刻的n个采样点Δhg(i)、Δhg(i-1)、…Δhg(i-n+1)存放到计算机专门为监控AGC开辟的存储器中,且每采样一次,即以串行方式逐点下移进行更新,将上一个Δhg(i-n+1)推出寄存器,以这种方式,使寄存器一直保持最新的n个Δhg(i)的采样值,如图4所示,公式(2)中的d值,可以理解为寻找Δhg(i-d)的指针,d值决定了Smith预估控制器中Δhg(i-d)存储器中的具***置。
步骤3:设计带惯性环节的比例积分控制器的Smith预估控制策略结合对末机架轧机进行控制;
步骤3.1:MN-AGC厚度控制***传递函数的确定:
MN-AGC的控制框图如图2所示,图中Gc(s)表示厚度调节器的传递函数,Gp(s)e-τs表示厚度控制对象的传递函数,即液压缸的位置闭环控制到X射线测厚仪之间的传递函数,其中Gp(s)为对象不包含纯滞后部分的传递函数,e-τs为对象纯滞后部分的传递函数。
在图2中,输入信号Δh*(t)(拉氏变换为ΔH*(s))为设定厚度;ΔS(t)(拉氏变换为
ΔS(s))为液压缸设定位置的附加值;Δh(t)(拉氏变换为ΔH(s))为X射线测厚仪测得的带钢实际厚度,其闭环传递函数为:
G s ( s ) = ΔH ( s ) ΔH * ( s ) = G c ( s ) G p ( s ) e - τs 1 + G c ( s ) G p ( s ) e - τs - - - ( 5 )
MN-AGC厚度控制***传递函数分母中包含有纯滞后环节e-τs,使***的稳定性降低,如果τ足够大的话,***是不稳定的。对于这种纯滞后***的控制,早在50年代初,Smith就提出广义对象环节并联补偿环节,可以消除调节过程中纯滞后的影响。其准确性早就在理论与实践上得到证实。由于近代仪表和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使该方法在集散控制***中得以广泛应用。
在监控AGC控制过程中,带钢厚度的控制主要是以调节末机架的辊缝来实现出口带钢的厚度控制,即在图2的控制框图中,Gg(s)主要反映的是末机架液压缸位置闭环HGC的动态传递函数,K为轧机压下效率,与轧机刚度和轧制材料的塑性系数有关。与图2不同,如果把这个传递函数与e-τs分开,并进行Smith预估补偿后,则可以得到如下的监控AGC控制***结构框图,如图3所示。
图3中ΔH*(s)为轧机出口带钢厚度偏差设定值Δh*(t)的拉氏变换,ΔH(s)为轧机出口带钢测厚仪的实测值Δh(t)的拉氏变换,ΔHs(s)为Smith超前补偿部分的输出Δhs(t)的拉氏变换;ΔHτ(s)为***的理论偏差或控制器Gc(s)的输入值Δhτ(t)的拉氏变换。ΔS(s)为轧机辊缝设定值ΔS(t)的拉氏变换,ΔSg(s)为轧机辊缝实际值ΔSg(t)的拉氏变换,ΔHg(s)为轧机出口带钢无延时的实际厚度或轧机的带载辊缝值Δhg(t)的拉氏变换。由图3可以得到纯滞后补偿
MN-AGC***的闭环传递函数:
G st ( s ) = ΔH ( s ) ΔH * ( s ) = G c ( s ) G g ( s ) Ke - τs 1 + G c ( s ) G g ( s ) K ( 1 - e - τs ) 1 + G c ( s ) G g ( s ) Ke - τs 1 + G c ( s ) G g ( s ) K ( 1 - e - τs ) = [ G c ( s ) G g ( s ) K 1 + G c ( s ) G g ( s ) K ] e - τs - - - ( 6 )
由上式给出的纯滞后补偿MN-AGC***的闭环传递函数可知,经纯滞后补偿后,已消除了纯滞后部分对***的影响,即闭环传递函数的e-τs在闭环控制回路之外,不影响***的稳定性;由拉氏变换的位移定理可以证明,它仅仅将控制过程在时间坐标上推移了一个时间τ,其过渡过程的形状及其它所有质量指标均与对象特性为不存在纯滞后部分时完全相同。所以,对任何大滞后时间τ,***都是稳定的。
步骤3.2:Smith预估控制***控制器的确定:
在调节液压辊缝控制***的过程中,通常会使***单位阶跃相应的超调量为4%~5%左右,即与典型二级工程最佳传递函数基本吻合(典型二级工程最佳的超调量为4.3%),这种假设完全可以满足工程要求。因而Gg(s)的传递函数如下式:
G g ( s ) = 1 2 T 2 S 2 + 2 TS + 1 - - - ( 7 )
其比例系数设K如下式,又称为轧机的压下效率,如下式:
K = M M + Q - - - ( 8 )
式中M-轧机刚度,kN/mm;
Q-带钢的塑性系数,kN/mm。
在这样的情况下,设定控制器Gc(s)的传递函数的参数,即让整个闭环传递函数还是一个典型二阶最佳。这样假定后,由图3可知,经Smith预估补偿后的非滞后部分的传递函数应该满足下式:
G c ( s ) G g ( s ) K 1 + G c ( s ) G g ( s ) K = 1 2 T 2 S 2 + 2 TS + 1 - - - ( 9 )
将式(8)式带入式(9)中,经整理可得Gc(s)的传递函数如下:
G c ( s ) = 2 T 2 S 2 + 2 TS + 1 K ( 2 T 2 S 2 + 2 TS ) = 1 K ( 1 + 1 2 TS 1 TS + 1 ) - - - ( 10 )
由控制器的传递函数(10)所示,控制器是一个带惯性的比例+积分控制器,非常容易在工程中实现,其控制参数与液压缸传递函数的时间参数T有关,其比例部分是轧机压下效率的倒数。
本实施方式中,将监控AGC***的控制过程等同于一个具有纯滞后的控制对象,给出了各个环节的传递函数,并推导出具有典型二阶工程最佳特征的监控AGC控制器的结构和参数;将Smith预估补偿引入了监控AGC控制***,指明了补偿器输入变量的位置和物理意义,并给出了***纯滞后时间的计算方法;采用GM方法来直接对轧机的有载辊缝进行软测量,避开了由于HGC传递函数不准可能产生的计算误差,提高了Smith预估器的预测精度;提出了对过程变量应该采取的滤波手段,给出了简单实用的滤波方法推导出基于定时采样的全新的监控AGC控制策略,并给出了如何完成工程实现的详细控制***框图。与原来的一段长度跟踪为基准的监控AGC控制策略相比,本实施方式的监控AGC控制策略显著提高了控制***的响应速度、稳定性和控制精度。本方法在实际的7机架1700mm热连轧***中得到了成功应用,取得了非常满意的控制效果。该方法也可以推广应用到类似的带有纯滞后的控制对象中。使用本方法提供的监控AGC控制策略,随机抽取几个典型厚度产品的板带轧制历史记录如图8所示,其中(a)为2.5mm规格带钢厚度控制效果,(b)为3.65mm规格带钢厚度控制效果,(c)为4.5mm规格带钢厚度控制效果,(d)为5.65mm规格带钢厚度控制效果。
步骤4:利用热连轧精轧监控AGC***控制模型,通过调节液压缸进行下一周期厚度控制;
热连轧精轧监控AGC***控制模型用于采用GM方式确定下个周期的辊缝调节量。
如图10所示,热连轧精轧监控AGC***控制模型按如下步骤得到:
步骤4.1:X射线测厚仪对每一个控制周期Ts内的厚度偏差实测值Δhe进行多点采样,并确定i时刻板带样本的平均厚度偏差Δhe(i);
步骤4.2:压力传感器对每一个控制周期Ts内的操作侧压力实际值Fos与传动侧压力实际值Fds进行多点采样,并确定i时刻板带样本的平均压力值F(i);
F ( i ) = F os ( i ) + F ds ( i ) 2 - - - ( 11 )
步骤4.3:利用轧机弹跳特性曲线方程如式(12)所示计算轧机弹跳引起的厚度偏差,利用轧机辊系挠曲特性曲线方程如式(13)所示计算辊系挠曲引起的厚度偏差,并接收过程计算机下发的油膜厚度补偿量Δhocm、轧辊热膨胀补偿量Δhtcm和轧辊磨损补偿量Δhdec,经零点漂移修正后,采用GM方式得到板带的软测量厚度偏差Δhg(i);
f H ( F ) = α 0 + α 1 ( F F s - F S 0 F s ) 0.5 + α 2 ( F F s - F S 0 F s ) 1.0 + α 3 ( F F s - F S 0 F s ) 1.5 + α 4 ( F F s - F S 0 F s ) 2 - - - ( 12 )
式中FS0—设定压靠实验初始轧制力,kN,在此现场设定FS0=4000kN;
FS—压靠实验步距,kN,在此现场设定FS=500kN;
经压靠实验拟合后的轧机弹跳曲线方程系数α1=0.25166,α2=-0.05828,α3=0.04326,α4=-0.00497;轧机弹跳拟合曲线如图6所示。
辊系挠曲由关于宽度的离线机械模型计算得出。轧机辊系挠曲特性曲线如式(13):
fM(B)=αDwr·DwrDbr·DbrCwr·CwrCbr·CbrB·B   (13)
式中:αDwr-工作辊辊径对轧辊弹性变形的影响系数;
Dwr-工作辊辊径,mm;
αDbr-支撑辊辊径对轧辊弹性变形的影响系数;
Dbr-支撑辊辊径,mm;
αCwr-工作辊凸度对轧辊弹性变形的影响系数;
Cwr-工作辊凸度,mm;
αCbr-支撑辊凸度对轧辊弹性变形的影响系数;
Cbr-支撑辊凸度,mm;
αB-轧件宽带对轧辊弹性变形的影响系数;
B-轧件宽带,mm;
经离线机械模型算出的轧机辊系挠曲方程系数αDwr=1.02,αDbr=1.15,αCwr=1.07,αCbr=1.32,αB=0.9;
采用GM方式得到板带的软测量厚度偏差,具体如下:
Δhg=h*-(Sact-Szero+Δhstd+Δhroll-Δhocm-Δhtcm+Δhdec)+Δh0   (14)
式中:Δhg-板带的软测量厚度偏差,mm;
h*-板带的厚度设定值,mm;
Sact-轧机实际辊缝值,mm;
Szero-辊缝零点,mm;
Δhstd-轧机弹跳引起的厚度偏差,mm;
Δhroll-轧机辊系挠曲引起的厚度偏差,mm;
Δhocm-油膜厚度补偿量,由过程计算机给出,mm;
Δhtcm-轧辊热膨胀补偿量,由过程计算机给出,mm;
Δhdec-轧辊磨损补偿量,由过程计算机给出,mm;
Δh0-零点漂移修正量,mm。
步骤4.4:对板带的软测量厚度采用惯性加权滤波方法进行滤波处理,利用滤波后的软测量厚度、前几个周期的板带实际厚度与辊缝调节量,确定下个周期的辊缝调节量,即热连轧精轧监控AGC***控制模型;
步骤4.4.1:对板带的软测量厚度偏差Δhg(i)采用惯性加权滤波方法进行滤波处理;
Δ h ‾ g ( i ) = 3 Δh g ( i ) + 2 Δh g ( i - 1 ) + Δh g ( i - 2 ) 6 - - - ( 15 )
监控AGC只对低频趋势性厚度偏差进行调节,在实施监控AGC控制时,对X射线测厚仪的出口厚度、轧制力、轧机辊缝等变量最好要进行适当滤波,以消除这些变量高频波动对监控AGC的影响。因此,本实施方式对这些过程变量进行低通滤波。
对轧制力而言,在使用轧制力之前,应采用轧辊偏心滤波后的轧制力,轧机偏心滤波有很多方法,在此不在赘述。
本实施方式中采用一种简单易行的惯性加权滤波方法,用于来求解Δhg(i-n),已消除Δhg高频扰动对监控AGC的影响。其滤波方法如下式所示:
Δ h ‾ g ( i ) = 3 Δh g ( i ) + 2 Δh g ( i - 1 ) + Δh g ( i - 2 ) 6 - - - ( 16 )
在求初始值Δhg(1)时,令Δhg(-1)=Δhg(0)=Δhg(1),求Δhg(2)时,令Δhg(0)=Δhg(1)。在图4中,由滤波后的代替Δhg(i)。同样也对X射线测厚仪的厚度测量值Δh(i)也进行这样的滤波处理。这样就得到了一重全新的对过程变量进行了滤波处理后的监控AGC控制策略。
步骤4.4.2:热连轧精轧监控AGC***控制模型的计算;
基于GM方式的监控AGC控制策略控制***的结构如图4所示,以下将给出基于带钢定时长样本的惯性时滞***的最优控制率。由图4可知:
Δh t ( i ) ( K i 2 TS + 1 · K in 2 TS + K p ) · M + Q M = ΔS i - - - ( 17 )
Δht(i)=Δhe(i)-Δhs(i)       (18)
Δhs(i)=Δhg(i)-Δhg(i-d)             (19)
将式(18)与式(19)代入到式(17)可得:
[Δhe(i)+Δhg(i-d)-Δhg(i)]·(Ki·Kin·4T2S2+Kp·2TS)=ΔS(i)·Kz·(4T2S2+2TS)   (20)
控制***的采样时间Ts(i)=Ts(i-1)=·····=Ts(1)=20ms,对公式(19)进行定时长样本的离散化,并将一阶和二阶微分环节近似处理为(21)式、(22)式、(23)式、(24)式:
s · Δh e ( i ) ⇒ Δh e ( i ) - Δh e ( i - 1 ) T s ( i ) - - - ( 21 )
s · Δh g ( i ) ⇒ Δh g ( i - d ) - Δh g ( i - d - 1 ) T s ( i ) - - - ( 22 )
s 2 · Δh e ( i ) ⇒ Δh e ( i ) - Δh e ( i - 1 ) T s ( i ) - Δh e ( i - 1 ) - Δh e ( i - 2 ) T s ( i - 1 ) T s ( i ) = Δh e ( i ) - Δh e ( i - 1 ) T s ( i ) 2 - Δh e ( i - 1 ) - Δh e ( i - 2 ) T s ( i ) T s ( i - 1 ) - - - ( 23 )
s 2 · Δh g ( i - d ) ⇒ Δh g ( i - d ) - Δh g ( i - d - 1 ) T s ( i ) - Δh g ( i - d - 1 ) - Δh g ( i - d - 2 ) T s ( i - 1 ) T s ( i ) = Δh g ( i - d ) - Δh g ( i - d - 1 ) T s ( i ) 2 - Δh g ( i - d - 1 ) - Δh g ( i - d - 2 ) T s ( i ) T s ( i - 1 ) - - - ( 24 )
将(21)式、(22)式、(23)式、(24)式代入到式(20)并整理则得到了最终的监控AGC反馈控制***显式控制率:
ΔS ( i ) = K i · K m · T s 2 ( i ) + K p · 4 T 2 + K p · 2 T · T s ( i ) 4 T 2 + 2 T · T s ( i ) · M M + Q · Δh e ( i ) + 2 T · K p 2 T + T s ( i ) · M M + Q · Δh e ( i - 2 ) - 4 T · K p · T s ( i ) + K p · T s 2 ( i ) 2 T + T s ( i ) · M M + Q · Δh e ( i - 1 ) + K i · K m · T s 2 ( i ) + K p · 4 T 2 + K p · 2 T · T s ( i ) 4 T 2 + 2 T · T s ( i ) · M M + Q · Δh g ( i - d ) + - 2 T · K p 2 T + T s ( i ) · M M + Q · Δh g ( i - d - 2 ) - 4 T · K p · T s ( i ) + K p · T s 2 ( i ) 2 T + T s ( i ) · M M + Q · Δh g ( i - d - 1 ) - K i · K m · T s 2 ( i ) + K p · 4 T 2 + K p · 2 T · T s ( i ) 4 T 2 + 2 T · T s ( i ) · M M + Q · Δh g ( i ) - 2 T · K p 2 T + T s ( i ) · M M + Q · Δh g ( i - 2 ) + 4 T · K p · T s ( i ) + K p · T s 2 ( i ) 2 T + T s ( i ) · M M + Q · Δh g ( i - 1 ) - 2 T 2 T + T s ( i ) · ΔS ( i - 2 ) + 4 T + T s ( i ) 2 T + T s ( i ) · ΔS ( i - 1 ) - - - ( 25 )
由控制率(25)式可见,影响控制率的不仅仅是当前的实际厚度偏差信号Δhe(i)、上一次实际厚度偏差信号Δhe(i-1)以及上两次的实际厚度偏差信号Δhe(i-2)有关,同时还与当前的软测量厚度偏差信号Δhg(i)、上一次软测量厚度偏差信号Δhg(i-1)以及上两次的实际厚度偏差信号Δhg(i-2)、第d次软测量厚度偏差信号Δhg(i-d)、第d+1次软测量厚度偏差信号Δhg(i-d-1)以及第d+2次的软测量厚度偏差信号有关,同时还与前一次的辊缝调件量ΔS(i-1)、前两次的辊缝调节量ΔS(i-2)有关。以第i时刻的控制率ΔS(i)为辊缝调节量,确定ΔS(i)为:
ΔS ( i ) = K i · K m · T s 2 ( i ) + K p · 4 T 2 + K p · 2 T · T s ( i ) 4 T 2 + 2 T · T s ( i ) · M M + Q · Δh e ( i ) + 2 T · K p 2 T + T s ( i ) · M M + Q · Δh e ( i - 2 ) - 4 T · K p · T s ( i ) + K p · T s 2 ( i ) 2 T + T s ( i ) · M M + Q · Δh e ( i - 1 ) + K i · K m · T s 2 ( i ) + K p · 4 T 2 + K p · 2 T · T s ( i ) 4 T 2 + 2 T · T s ( i ) · M M + Q · Δh g ( i - d ) + - 2 T · K p 2 T + T s ( i ) · M M + Q · Δh g ( i - d - 2 ) - 4 T · K p · T s ( i ) + K p · T s 2 ( i ) 2 T + T s ( i ) · M M + Q · Δh g ( i - d - 1 ) - K i · K m · T s 2 ( i ) + K p · 4 T 2 + K p · 2 T · T s ( i ) 4 T 2 + 2 T · T s ( i ) · M M + Q · Δh g ( i ) - 2 T · K p 2 T + T s ( i ) · M M + Q · Δh g ( i - 2 ) + 4 T · K p · T s ( i ) + K p · T s 2 ( i ) 2 T + T s ( i ) · M M + Q · Δh g ( i - 1 ) - 2 T 2 T + T s ( i ) · ΔS ( i - 2 ) + 4 T + T s ( i ) 2 T + T s ( i ) · ΔS ( i - 1 )
ΔS(i)的确定步骤如下:
第一步:
ΔS ( 1 ) = K i · K m · T s 2 + K p · 4 T 2 + K p · 2 T · T s 4 T 2 + 2 T · T s · M M + Q · Δh e ( 1 ) - K i · K m · T s 2 ( i ) + K p · 4 T 2 + K p · 2 T · T s ( i ) 4 T 2 + 2 T · T s ( i ) · M M + Q · Δh g ( 1 )
第二步:
ΔS ( 2 ) = k i · k m · T s + K p · 4 T 2 + K p · 2 T · T s 4 T 2 + 2 T · T s · M M + Q · Δh e ( 2 ) - 4 T - K p · T s + K p · T s 2 2 T + T s · M M + Q · Δh e ( 1 ) - K i · K m · T s 2 ( i ) + K p · 4 T 2 + K p · 2 T · T s ( i ) 4 T 2 + 2 T · T s ( i ) · M M + Q · Δh g ( 2 ) + 4 T · K p · T s + K p · T s 2 2 T + T s · M M + Q · Δh g ( 1 ) + 4 T + T s 2 T + T s · ΔS ( 1 )
第i步(n≥2,d≥i≥3)
ΔS ( i ) = K i · K m · T s 2 ( i ) + K p · 4 T 2 + K p · 2 T · T s ( i ) 4 T 2 + 2 T · T s ( i ) · M M + Q · Δh e ( i ) + 2 T · K p 2 T + T s ( i ) · M M + Q · Δh e ( i - 2 ) - 4 T · K p · T s ( i ) + K p · T s 2 ( i ) 2 T + T s ( i ) · M M + Q · Δh e ( i - 1 ) - K i · K m · T s 2 ( i ) + K p · 4 T 2 + K p · 2 T · T s ( i ) 4 T 2 + 2 T · T s ( i ) · M M + Q · Δh g ( i ) - 2 T · K p 2 T + T s ( i ) · M M + Q · Δh g ( i - 2 ) + 4 T · K p · T s ( i ) + K p · T s 2 ( i ) 2 T · T s ( i ) · M M + Q · Δh g ( i - 1 ) - 2 T 2 T + T s ( i ) · ΔS ( i - 2 ) + 4 T + T s ( i ) 2 T + T s ( i ) · ΔS ( i - 1 )
第i步(d+2≥i≥d+1)
ΔS ( i ) = K i · K m · T s 2 ( i ) + K p · 4 T 2 + K p · 2 T · T s ( i ) 4 T 2 + 2 T · T s ( i ) · M M + Q · Δh g ( i ) + 2 T · K p 2 T + T s ( i ) · M M + Q · Δh g ( i - 2 ) - 4 T · K p · T s ( i ) + K p · T s 2 ( i ) 2 T + T s ( i ) · M M + Q · Δh g ( i - 1 ) + K i · K m · T s 2 ( i ) + K p · 4 T 2 + K p · 2 T · T s ( i ) 4 T 2 + 2 T · T s ( i ) · M M + Q · Δh g ( i - d ) - 4 T · K p · T s ( i ) + K p · T s 2 ( i ) 2 T + T s ( i ) · M M + Q · Δh g ( i - d - 1 ) - K i · K m · T s 2 ( i ) + K p · 4 T 2 + K p · 2 T · T s ( i ) 4 T 2 + 2 T · T s ( i ) · M M + Q · Δh g ( i ) - 2 T · K p 2 T + T s ( i ) · M M + Q · Δh g ( i - 2 ) + 4 T · K p · T s ( i ) + K p · T s 2 ( i ) 2 T + T s ( i ) · M M + Q · Δh g ( i - 1 ) - 2 T 2 T + T s ( i ) · ΔS ( i - 2 ) + 4 T + T s ( i ) 2 T + T s ( i ) · ΔS ( i - 1 )
第i步(i≥d+2)
ΔS ( i ) = K i · K m · T s 2 ( i ) + K p · 4 T 2 + K p · 2 T · T s ( i ) 4 T 2 + 2 T · T s ( i ) · M M + Q · Δh e ( i ) + 2 T · K p 2 T + T s ( i ) · M M + Q · Δh e ( i - 2 ) - 4 T · K p · T s ( i ) + K p · T s 2 ( i ) 2 T + T s ( i ) · M M + Q · Δh e ( i - 1 ) + K i · K m · T s 2 ( i ) + K p · 4 T 2 + K p · 2 T · T s ( i ) 4 T 2 + 2 T · T s ( i ) · M M + Q · Δh g ( i - d ) + - 2 T · K p 2 T + T s ( i ) · M M + Q · Δh g ( i - d - 2 ) - 4 T · K p · T s ( i ) + K p · T s 2 ( i ) 2 T + T s ( i ) · M M + Q · Δh g ( i - d - 1 ) - K i · K m · T s 2 ( i ) + K p · 4 T 2 + K p · 2 T · T s ( i ) 4 T 2 + 2 T · T s ( i ) · M M + Q · Δh g ( i ) - 2 T · K p 2 T + T s ( i ) · M M + Q · Δh g ( i - 2 ) + 4 T · K p · T s ( i ) + K p · T s 2 ( i ) 2 T + T s ( i ) · M M + Q · Δh g ( i - 1 ) - 2 T 2 T + T s ( i ) · ΔS ( i - 2 ) + 4 T + T s ( i ) 2 T + T s ( i ) · ΔS ( i - 1 )
其控制框图如图5所示。
本实施方式在现场采用西门子公司生产的TDC控制器用于对压下***的控制,可以利用CFC语言编写了“基于GM方式的监控AGC”控制功能模块,计算每个控制周期的辊缝调节量,将辊缝调节量送入比例积分控制器中,比例积分控制器的输出值作为伺服阀放大器的输入值,通过伺服阀放大器驱动伺服阀,控制液压缸位置上下移动从而对厚度进行控制。
为了实现基于GM方式的定时长样本监控AGC控制,对硬件设备的配置要符合以下要求:
1)精轧机组后安装有测厚仪,测厚仪可以输出与厚度偏差成比例的电压或电流模拟信号,同时精轧机上安装有MTS位移传感器与压力传感器,MTS位移传感器可以输出与位置实际值成比例的电压或电流模拟信号,压力传感器可以输出与压力实际值成比例的电压或电流模拟信号;
2)有一台带有模拟输入输出接口板、可以进行数学运算的计算机***或TDC,具有模拟输入和输出接口板的SIEMENS TDC,以读取测厚仪输出的实际厚度信号,从而实现监控AGC闭环控制率的确定、存储和输出。

Claims (4)

1.一种热连轧精轧厚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获取轧机设备参数及带钢规格参数;
轧机设备参数包括:轧制速度、X射线测厚仪离末机架中心线的距离、测厚仪的响应时间、工作辊实际辊径、工作辊原始辊径、支撑辊实际辊径、支撑辊原始辊径、工作辊凸度、支撑辊凸度;
带钢规格参数包括:轧制钢种、来料厚度、成品厚度;
步骤2:对末机架轧机进行单位阶跃响应测试,确定单位阶跃响应周期即液压缸传递函数的时间参数、监控AGC***的控制周期以及单位阶跃响应滞后采样离散点的个数;
步骤3:采用带惯性环节的比例积分控制器的Smith预估控制策略对末机架轧机进行控制;
步骤4:利用热连轧精轧监控AGC***控制模型,通过调节液压缸进行下一周期厚度控制;
所述热连轧精轧监控AGC***控制模型用于采用GM方式确定下个周期的辊缝调节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连轧精轧厚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热连轧精轧监控AGC***控制模型按如下步骤得到:
步骤4.1:X射线测厚仪对每一个控制周期内的厚度偏差实测值进行多点采样,并确定i时刻板带样本的平均厚度偏差;
步骤4.2:压力传感器对每一个控制周期内的操作侧压力实际值与传动侧压力实际值进行多点采样,并确定i时刻板带样本的平均压力值;
步骤4.3:计算轧机弹跳引起的厚度偏差与辊系挠曲引起的厚度偏差,并接收过程计算机下发的油膜厚度补偿量、轧辊热膨胀补偿量和轧辊磨损补偿量,经零点漂移修正后,采用GM方式得到板带的软测量厚度偏差;
步骤4.4:对板带的软测量厚度偏差采用惯性加权滤波方法进行滤波处理,采用GM方式根据板带的软测量厚度偏差确定下个周期的辊缝调节量,得到热连轧精轧厚度控制模型即热连轧精轧监控AGC***控制模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连轧精轧厚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监控AGC***的控制周期的下限为监控AGC***的滞后时间的十分之一,上限为监控AGC***的滞后时间的二分之一。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连轧精轧厚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采用GM方式得到板带的软测量厚度偏差,具体如下:
Δhg=h*-(Sact-Szero+Δhstd+Δhroll-Δhocm-Δhtcm+Δhdec)+Δh0
式中:Δhg-板带的软测量厚度偏差,mm;
h*-板带的厚度设定值,mm;
Sact-轧机实际辊缝值,mm;
Szero-辊缝零点,mm;
Δhstd-轧机弹跳引起的厚度偏差,mm;
Δhroll-轧机辊系挠曲引起的厚度偏差,mm;
Δhocm-油膜厚度补偿量,由过程计算机给出,mm;
Δhtcm-轧辊热膨胀补偿量,由过程计算机给出,mm;
Δhdec-轧辊磨损补偿量,由过程计算机给出,mm;
Δh0-零点漂移修正量,mm。
CN201510176042.5A 2015-04-15 2015-04-15 一种热连轧精轧厚度控制方法 Active CN10474138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176042.5A CN104741388B (zh) 2015-04-15 2015-04-15 一种热连轧精轧厚度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176042.5A CN104741388B (zh) 2015-04-15 2015-04-15 一种热连轧精轧厚度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741388A true CN104741388A (zh) 2015-07-01
CN104741388B CN104741388B (zh) 2016-10-19

Family

ID=535819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176042.5A Active CN104741388B (zh) 2015-04-15 2015-04-15 一种热连轧精轧厚度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741388B (zh)

Cited B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964653A (zh) * 2016-01-14 2017-07-21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压延机控制装置、压延机控制方法以及程序
CN106984650A (zh) * 2017-04-24 2017-07-28 广西柳州银海铝业股份有限公司 轧制铝及铝合金中厚板的厚度控制方法
CN107497864A (zh) * 2017-09-27 2017-12-22 沈阳工业大学 一种适用于高速板带轧制过程厚度控制的板带材跟踪方法
CN107538338A (zh) * 2016-06-28 2018-01-05 株式会社荏原制作所 研磨装置、研磨方法、及研磨控制程序
CN108405629A (zh) * 2018-03-31 2018-08-17 扬州大学 一种基于串级控制的热连轧agc***的控制方法及其仿真电路
CN108435802A (zh) * 2018-03-31 2018-08-24 扬州大学 一种基于史密斯预估的热连轧agc***的控制方法及其仿真电路
CN108655182A (zh) * 2017-03-29 2018-10-16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全长厚度连续变化的热轧带钢生产方法
CN109298707A (zh) * 2018-11-07 2019-02-01 华侨大学 一种Smith预估监控AGC***的控制方法
CN109332393A (zh) * 2018-09-27 2019-02-15 太原科技大学 一种板带连续轧制厚度控制方法
CN109433831A (zh) * 2018-12-14 2019-03-08 武汉利杨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减少轧机工作辊磨损的速度匹配***
CN109772896A (zh) * 2017-11-13 2019-05-21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Smith预估控制的热连轧变目标平直度控制方法
CN110252826A (zh) * 2019-07-02 2019-09-20 中冶京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钢板厚度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0314938A (zh) * 2018-03-29 2019-10-11 上海梅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带钢热连轧精轧机组的变厚轧制方法
CN110538881A (zh) * 2019-09-17 2019-12-06 华侨大学 一种基于改进型内模控制器的热连轧厚度控制方法
CN112570462A (zh) * 2019-09-29 2021-03-30 上海梅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提高带钢全长厚度精度的控制方法
CN114185274A (zh) * 2021-12-06 2022-03-15 东北大学 基于迭代学习的钢铁生产过程重复性误差补偿控制方法
CN116550764A (zh) * 2023-05-05 2023-08-08 燕山大学 一种基于工作辊振动测试分析的热连轧机前馈厚度控制方法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117828A (ja) * 1994-10-31 1996-05-14 Nippon Steel Corp 熱間仕上圧延機の板厚制御方法
JPH08141613A (ja) * 1994-11-11 1996-06-04 Nippon Steel Corp 熱間圧延における板厚制御方法
JP2003326306A (ja) * 2002-03-07 2003-11-18 Jfe Steel Kk 熱間仕上タンデム圧延方法
CN102310090A (zh) * 2011-08-04 2012-01-11 上海交通大学 带钢热连轧过程的分布式预测控制方法及***
CN102794313A (zh) * 2011-05-25 2012-11-28 株式会社神户制钢所 自动板厚控制方法以及辊轧机
CN103316927A (zh) * 2012-03-19 2013-09-25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轧制控制装置及轧制控制方法
JP2014121725A (ja) * 2012-12-21 2014-07-03 Jfe Steel Corp 板厚制御方法および板厚制御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117828A (ja) * 1994-10-31 1996-05-14 Nippon Steel Corp 熱間仕上圧延機の板厚制御方法
JPH08141613A (ja) * 1994-11-11 1996-06-04 Nippon Steel Corp 熱間圧延における板厚制御方法
JP2003326306A (ja) * 2002-03-07 2003-11-18 Jfe Steel Kk 熱間仕上タンデム圧延方法
CN102794313A (zh) * 2011-05-25 2012-11-28 株式会社神户制钢所 自动板厚控制方法以及辊轧机
CN102310090A (zh) * 2011-08-04 2012-01-11 上海交通大学 带钢热连轧过程的分布式预测控制方法及***
CN103316927A (zh) * 2012-03-19 2013-09-25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轧制控制装置及轧制控制方法
JP2014121725A (ja) * 2012-12-21 2014-07-03 Jfe Steel Corp 板厚制御方法および板厚制御装置

Cited By (2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964653A (zh) * 2016-01-14 2017-07-21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压延机控制装置、压延机控制方法以及程序
CN106964653B (zh) * 2016-01-14 2020-01-17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压延机控制装置、压延机控制方法以及计算机
CN107538338A (zh) * 2016-06-28 2018-01-05 株式会社荏原制作所 研磨装置、研磨方法、及研磨控制程序
CN108655182A (zh) * 2017-03-29 2018-10-16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全长厚度连续变化的热轧带钢生产方法
CN108655182B (zh) * 2017-03-29 2019-09-20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全长厚度连续变化的热轧带钢生产方法
CN106984650A (zh) * 2017-04-24 2017-07-28 广西柳州银海铝业股份有限公司 轧制铝及铝合金中厚板的厚度控制方法
CN106984650B (zh) * 2017-04-24 2018-08-17 广西柳州银海铝业股份有限公司 轧制铝及铝合金中厚板的厚度控制方法
CN107497864A (zh) * 2017-09-27 2017-12-22 沈阳工业大学 一种适用于高速板带轧制过程厚度控制的板带材跟踪方法
CN109772896A (zh) * 2017-11-13 2019-05-21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Smith预估控制的热连轧变目标平直度控制方法
CN109772896B (zh) * 2017-11-13 2020-09-25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Smith预估控制的热连轧变目标平直度控制方法
CN110314938B (zh) * 2018-03-29 2020-07-21 上海梅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带钢热连轧精轧机组的变厚轧制方法
CN110314938A (zh) * 2018-03-29 2019-10-11 上海梅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带钢热连轧精轧机组的变厚轧制方法
CN108435802A (zh) * 2018-03-31 2018-08-24 扬州大学 一种基于史密斯预估的热连轧agc***的控制方法及其仿真电路
CN108405629A (zh) * 2018-03-31 2018-08-17 扬州大学 一种基于串级控制的热连轧agc***的控制方法及其仿真电路
CN108405629B (zh) * 2018-03-31 2019-11-22 扬州大学 一种基于串级控制的热连轧agc***的控制方法的仿真电路
CN109332393A (zh) * 2018-09-27 2019-02-15 太原科技大学 一种板带连续轧制厚度控制方法
CN109298707A (zh) * 2018-11-07 2019-02-01 华侨大学 一种Smith预估监控AGC***的控制方法
CN109433831A (zh) * 2018-12-14 2019-03-08 武汉利杨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减少轧机工作辊磨损的速度匹配***
CN110252826A (zh) * 2019-07-02 2019-09-20 中冶京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钢板厚度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0538881A (zh) * 2019-09-17 2019-12-06 华侨大学 一种基于改进型内模控制器的热连轧厚度控制方法
CN110538881B (zh) * 2019-09-17 2020-10-09 华侨大学 一种基于改进型内模控制器的热连轧厚度控制方法
CN112570462A (zh) * 2019-09-29 2021-03-30 上海梅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提高带钢全长厚度精度的控制方法
CN114185274A (zh) * 2021-12-06 2022-03-15 东北大学 基于迭代学习的钢铁生产过程重复性误差补偿控制方法
CN114185274B (zh) * 2021-12-06 2023-07-04 东北大学 基于迭代学习的钢铁生产过程重复性误差补偿控制方法
CN116550764A (zh) * 2023-05-05 2023-08-08 燕山大学 一种基于工作辊振动测试分析的热连轧机前馈厚度控制方法
CN116550764B (zh) * 2023-05-05 2024-04-26 燕山大学 一种基于工作辊振动测试分析的热连轧机前馈厚度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741388B (zh) 2016-10-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741388B (zh) 一种热连轧精轧厚度控制方法
CN100369683C (zh) 一种快速高精度板带轧制过程自动控制厚度的方法
CN103920720B (zh) 一种基于套量偏差的带钢张力动态控制方法及其控制***
CN102632085B (zh) 冷轧带钢板形控制***及方法
CN103611734B (zh) 一种层流冷却温度控制方法及***
CN104324948B (zh) 一种热连轧粗轧过程轧件宽度控制方法
CN102189117B (zh) 基于横向性能检测的冷轧带钢平直度前馈控制方法
CN107138537B (zh) 一种采用电动和液压压下的铝板热轧机厚度控制方法
CN109332393B (zh) 一种板带连续轧制厚度控制方法
CN102371279A (zh) 利用辊缝自适应提高精轧带钢厚度精度的控制方法
CN102441576A (zh) 热轧带钢粗轧中间坯镰刀弯和楔形自动控制方法
CN100581671C (zh) 轧机的操作方法和相应的装置
CN105689405A (zh) 一种冷轧带材在线目标板形的智能设定方法
CN1962100A (zh) 可进行轧辊热膨胀动态补偿的冷轧带钢厚度控制方法
KR20140077193A (ko) 냉간 압연기에서 수행되는 피드포워드 두께 제어 방법
CN101433919A (zh) 一种中厚板层流冷却控制方法
CN104785543A (zh) 一种基于滑动平均滤波的热轧带钢凸度反馈控制方法
CN103934278A (zh) 一种热轧精轧带钢厚度控制方法
CN102896156A (zh) 一种热轧带钢辊缝模型的优化方法
CN101934289B (zh) 不锈钢冷连轧辊缝调整方法
JPS595364B2 (ja) 張力制御方法
CN102233358B (zh) 利用穿带自适应修正热轧精轧机组辊缝的方法
CN102274863B (zh) 具有pi参数限制的单机架轧机自动板厚控制方法
KR100856284B1 (ko) 런 아웃 테이블 구간에서의 압연 판 온도 제어 장치 및방법
CN102581030B (zh) 冷轧带钢板板形闭环控制周期的确定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