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691115B - 图像记录装置 - Google Patents

图像记录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691115B
CN104691115B CN201410497872.3A CN201410497872A CN104691115B CN 104691115 B CN104691115 B CN 104691115B CN 201410497872 A CN201410497872 A CN 201410497872A CN 104691115 B CN104691115 B CN 10469111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uide member
pallet
transmitting path
feed
sheet materi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49787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691115A (zh
Inventor
青木宏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rother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rother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6911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69111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69111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69111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5/00Feeding articles separated from piles; Feeding articles to machines
    • B65H5/26Duplicate, alternate, selective, or coacting fee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1/00Supports or magazines for piles from which articles are to be separated
    • B65H1/02Supports or magazines for piles from which articles are to be separated adapted to support articles on edg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1/00Supports or magazines for piles from which articles are to be separated
    • B65H1/26Supports or magazines for piles from which articles are to be separated with auxiliary supports to facilitate introduction or renewal of the pile
    • B65H1/266Support fully or partially removable from the handling machine, e.g. cassette, draw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3/00Separating articles from piles
    • B65H3/02Separating articles from piles using friction forces between articles and separator
    • B65H3/06Rollers or like rotary separators
    • B65H3/0684Rollers or like rotary separators on moving support, e.g. pivoting, for bringing the roller or like rotary separator into contact with the pi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3/00Separating articles from piles
    • B65H3/46Supplementary devices or measures to assist separation or prevent double feed
    • B65H3/56Elements, e.g. scrapers, fingers, needles, brushes, acting on separated article or on edge of the pi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5/00Feeding articles separated from piles; Feeding articles to machines
    • B65H5/06Feeding articles separated from piles; Feeding articles to machines by rollers or balls, e.g. between rollers
    • B65H5/062Feeding articles separated from piles; Feeding articles to machines by rollers or balls, e.g. between rollers between rollers or bal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5/00Feeding articles separated from piles; Feeding articles to machines
    • B65H5/36Article guides or smoothers, e.g. movable in opera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2/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the handling apparatus
    • B65H2402/40Details of frames, housings or mountings of the whole handling apparatus
    • B65H2402/44Housings
    • B65H2402/441Housings movable for facilitating access to area inside the housing, e.g. pivoting or slid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2/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the handling apparatus
    • B65H2402/40Details of frames, housings or mountings of the whole handling apparatus
    • B65H2402/46Table apparatu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4/00Parts for transporting or guiding the handled material
    • B65H2404/50Surface of the elements in contact with the forwarded or guided material
    • B65H2404/52Surface of the elements in contact with the forwarded or guided material other geometrical properties
    • B65H2404/521Reliefs
    • B65H2404/5211Reliefs only a part of the element in contact with the forwarded or guided materi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4/00Parts for transporting or guiding the handled material
    • B65H2404/50Surface of the elements in contact with the forwarded or guided material
    • B65H2404/52Surface of the elements in contact with the forwarded or guided material other geometrical properties
    • B65H2404/521Reliefs
    • B65H2404/5214Reliefs extending in parallel to transport direc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5/00Parts for holding the handled material
    • B65H2405/30Other features of supports for sheets
    • B65H2405/32Supports for sheets partially insertable - extractable, e.g. upon sliding movement, drawer
    • B65H2405/324Supports for sheets partially insertable - extractable, e.g. upon sliding movement, drawer between operative position and non operative posi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5/00Parts for holding the handled material
    • B65H2405/30Other features of supports for sheets
    • B65H2405/33Compartmented support
    • B65H2405/332Superposed compartm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7/00Mean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B65H2220/00 – B65H2406/00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 B65H2407/20Mean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B65H2220/00 – B65H2406/00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for manual intervention of operator
    • B65H2407/21Manual feed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511/00Dimensions; Position; Numbers; Identification; Occurrences
    • B65H2511/10Size; Dimensions
    • B65H2511/16Irregularities, e.g. protuberan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601/00Problem to be solved or advantage achieved
    • B65H2601/10Ensuring correct operation
    • B65H2601/11Clearing faulty handling, e.g. ja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heets, Magazines, And Separation Thereof (AREA)
  • Feeding Of Articles By Means Other Than Belts Or Rollers (AREA)
  • Handling Of Cut Pape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图像记录装置具备:载置片材的第一托盘;具有从第一托盘延伸的第一传送路径的框体;从第一托盘供送所述片材的供送辊;在第一传送路径中传送所述片材的传送辊;在沿着第一传送路径传送的所述片材上记录图像的记录部;第一引导部件,能够在规定第一传送路径的弯曲部分的外侧的第一位置和敞开第一传送路径的弯曲部分的第二位置之间转动;规定第一传送路径的弯曲部分内侧的第二引导部件;以及第三引导部件,能够转动地设置在第一引导部件的转动前端侧并能够在第三位置和第四位置之间移动。

Description

图像记录装置
本申请主张在2013年12月6日提出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2013-252883号的优先权,并在此引用上述专利申请公开的所有内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沿着传送路径传送片材并进行图像记录的图像记录装置。
背景技术
公知一种图像记录装置,在装置框体的内部设置有传送路径并在沿着传送路径被传送的片材上记录图像。图像记录装置具有:支撑多张片材的供纸盒;以及手动托盘,与供纸盒单独设置,用于将片材向传送路径引导(日本特开2013-166623号公报)
另外,公知一种图像记录装置,为了维护和解决卡纸,规定U形回转传送路径的引导部件由不转动(固定)的引导部件和能够以转动轴为中心转动的引导部件构成。该能够转动的引导部件在沿着转动轴的侧视视角中为大致L字形状。根据该结构,用户使能够转动的引导部件的一部分转动而敞开U形回转传送路径,从而用户能够从外部接触图像记录装置内的U形回转传送路径(日本特开2010-173841号公报)。
在具备上述手动托盘和引导部件(构成U形回转传送路径的一部分并且能够转动的引导部件)的图像记录装置中,不能将手动托盘配置在引导部件的转动轨迹内,以使转动的引导部件不与手动托盘碰撞。因此,在各部件的设计方面存在限制,存在不能将图像记录装置整体的装置尺寸小型化的问题。
而且,当缩小可转动的引导部件以使其不与手动托盘碰撞时,担心产生其他问题。缩小可转动的引导部件是指缩小可转动的引导部件的转动轨迹的半径。换句话说,缩小转动的引导部件中的从转动中心至最远的部位为止的距离。如上所述,由于转动的引导部件在沿着转动轴的侧视视角中为大致L字形状,因此认为距转动中心最远的部位是指在对被传送的片材进行引导的引导面中的、设置在最前端的部位(当以L字形状的长边的末端为转动中心时,L字形状的短边的末端)。由此,缩小从转动中心至最远的部位的距离是指缩短L字形状的短边的长度,即,在图像记录装置的内部规定传送路径的引导部件中的、不转动(固定)的引导部件和可转动的引导部件的接缝在传送路径中变大,担心不能实现片材的顺畅的传送。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减少对片材传送的影响并且缩小引导部件的转动轨迹的技术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具备:第一托盘,载置片材;框体,具有第一传送路径,该第一传送路径具有从所述第一托盘向上侧弯曲的弯曲部分和与该弯曲部分连续的延伸部分;供送辊,从所述第一托盘沿着所述第一传送路径供送片材;传送辊,传送片材,在所述第一传送路径中配置在所述供送辊的传送朝向下游侧;记录部,在所述第一传送路径中配置在所述传送辊的所述传送朝向下游侧,在沿着所述第一传送路径的延伸部分传送的片材上记录图像;第一引导部件,配置在比所述传送辊靠近所述传送朝向上游侧的位置,规定所述第一传送路径的弯曲部分的外侧,并且能够以所述传送朝向上游侧作为轴并以所述传送朝向下游侧作为转动前端侧而转动,从而能够在规定所述弯曲部分的第一位置和敞开所述弯曲部分的第二位置之间移动;第二引导部件,规定所述第一传送路径的弯曲部分的内侧;以及第三引导部件,能够转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一引导部件的转动前端侧,该第三引导部件的转动前端从所述第一引导部件的转动前端向所述传送朝向突出,能够在该第三引导部件的转动前端相对于所述第一引导部件位于弯曲外侧的第三位置、和该第三引导部件的转动前端相对于所述第一引导部件位于比该第三位置靠近弯曲内侧的第四位置之间移动。
在第一引导部件位于第一位置的状态下,当从第一托盘向第一传送路径供送片材时,片材沿着第一引导部件和第二引导部件之间、即沿着弯曲部分进行传送。沿着弯曲部分传送的片材的前端与第三引导部件抵接。通过与片材的抵接,第三引导部件维持在第四位置。通过位于第四位置的第三引导部件,片材被引导至比第一引导部件的转动前端靠近传送朝向下游侧的位置。
当第一引导部件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转动时,通过第三引导部件从第四位置向第三位置转动,第一引导部件的转动轨迹缩小。
也可以是,所述图像记录装置还具备:第二托盘,载置片材;以及第二传送路径,设置于所述框体,并从所述第二托盘延伸,在比所述传送辊靠近所述传送朝向上游侧的位置与所述第一传送路径连接,所述第三引导部件通过相对于所述第一引导部件朝向弯曲内侧的第一面对从所述第一托盘供送的片材进行引导,通过相对于所述第一引导部件朝向弯曲外侧的第二面对从所述第二托盘供送的片材进行引导。
由此,第三引导部件分别作为第一传送路径和第二传送路径的引导面来发挥功能。
也可以是,所述第三引导部件在所述第一引导部件中配置在与所述传送朝向正交的宽度方向的一部分上。
由此,第三引导部件的重量减轻,第三引导部件能够容易地转动。
也可以是,在所述第一引导部件上设置有向所述第二引导部件侧突出而沿所述传送朝向延伸的肋部,在所述宽度方向上位于与所述第三引导部件对应的位置的肋部与配置在所述第一引导部件中的、位于与所述第三引导部件对应的位置的两外侧的肋部相比更向所述第二引导部件侧突出。
由此,主要对与第三引导部件抵接的片材的一部分进行引导而传送片材。
也可以是,在所述第一位置的所述第一引导部件中,所述第三引导部件的转动前端位于所述传送辊的附近。
由此,片材与传送辊抵接的位置稳定。
也可以是,在所述第一位置的所述第一引导部件中,所述第三引导部件的转动前端通过与所述第二引导部件抵接而维持在所述第四位置,通过所述第一引导部件从所述第一位置向所述第二位置移动且所述第三引导部件的转动前端从所述第二引导部件分离,所述第三引导部件的转动前端向相对于所述第一引导部件位于比所述第四位置靠近弯曲内侧的第五位置移动。
由此,当第一引导部件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转动时,第三引导部件位于第五位置,从而第一引导部件的转动轨迹进一步缩小。
根据本发明,在第一引导部件的转动前端上可转动地设置有第三引导部件,因此能够减少对片材传送的影响,并且能够缩小第一引导部件的转动轨迹。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可动部为立起状态的复合机的前表面侧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可动部为立起状态的复合机的后表面侧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引导部件为倒伏状态的复合机的后表面侧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打印部的内部结构的纵剖视图。
图5A、5B是表示引导部件和引导部件的弯曲内侧的立体图。
图6是表示引导部件和引导部件的弯曲外侧的立体图。
图7是表示图4中的引导部件附近的放大图。
图8是表示在图4中记录纸张通过的状态下的引导部件附近的放大图。
图9是表示在图4中引导部件从立起状态向倒伏状态转动时的引导部件附近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复合机10进行说明。另外,以下说明的实施方式只不过是本发明的一例,在不改变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当然能够适当地改变实施方式。而且,在以下的说明中,以复合机10被设置为能够使用的状态(图1的状态)为基准来定义上下方向7,将设置有开口13的一侧作为近前侧(前面)来定义前后方向8,从近前侧(前面)观察复合机10来定义左右方向9。
〈复合机10的整体结构〉
如图1~图3所示,复合机10大致形成为长方体,并具备以喷墨记录方式在记录纸张等片材上记录图像的打印部11。复合机10具有复印功能和打印功能等各种功能。打印部11相当于图像记录装置。
打印部11具有在前表面形成有开口13的框体14。在开口13沿前后方向8可插拔地设置有能够载置各种尺寸的记录纸张的供送托盘20和排出托盘21。在供送托盘20的下方设置有供送盒30。在供送盒30中能够与供送托盘20相互独立地载置各种尺寸的记录纸张。供送盒30的底面与设置有复合机10的载置面抵接。
如图4所示,打印部11具备从供送托盘20供送记录纸张的供送部15、从供送盒30供送记录纸张的供送部36、在记录纸张上记录图像的记录部24、以及传送记录纸张的第一传送辊对54和第二传送辊对55等。
如图1~图3所示,在打印部11的上部设置有扫描部12。扫描部12的框体16在前后方向8和左右方向9上的尺寸与打印部11的框体14在前后方向8和左右方向9上的尺寸相同。因此,打印部11的框体14和扫描部12的框体16成为一体,形成复合机10的大致正方体形状的外形。扫描部12是平台式扫描仪。另外,由于平台式扫描仪的结构是公知的,在此省略详细的说明。而且,在扫描部12内也可以设置有将多个原稿逐张地分离并传送的自动原稿传送装置(ADF)。
〈打印部11〉
以下,说明打印部11的详细结构。
〈供送托盘20〉
供送托盘20在前后方向8和左右方向9的长度比在上下方向7的长度长,且具有上方敞开的箱型的形状。在供送托盘20的前侧设置有排出托盘21。通过利用支撑面支撑从例如基于日本工业标准的A4尺寸到在照相记录中使用的L版等大小的各种尺寸的记录纸张,供送托盘20能够容纳记录纸张。供送托盘20被容纳在框体14的与开口13连通的内部空间中。该供送托盘20能够沿前后方向8通过开口13相对于框体14进退。
〈供送部15〉
如图4所示,供送部15具备供送辊25、供送臂26、驱动传递机构27和分离衬垫23。供送部15设置在供送托盘20的上方且记录部24的下方。供送辊25可转动地轴支撑在供送臂26的前端部上。供送臂26以设置在基端部上的轴28为中心沿箭头29的方向转动。随着供送臂26的转动,供送辊25能够相对于供送托盘20的支撑面抵接和分离。因此,在容纳有记录纸张的供送托盘20被安装在框体14内时,供送辊25能够与被容纳在供送托盘20内的记录纸张抵接。在未容纳记录纸张的供送托盘20被安装在框体14内时,在供送托盘20的支撑面上,在与供送辊25抵接的位置上设置有分离衬垫23。分离衬垫23由相对于记录纸张的摩擦系数比供送托盘20的支撑面相对于记录用纸的摩擦系数大的材料形成。
电动机(未图示)的驱动力通过驱动传递机构27被传递至供送辊25。驱动传递机构27利用由多个齿轮啮合而构成的齿轮组将被传递至轴28的转动向供送辊25的轴传递。通过供送辊25在与被支撑在供送托盘20的支撑面上的记录纸张中的最上侧的记录纸张抵接的状态下转动,向传送路径65供送该记录纸张。在记录纸张向传送路径65供送时,记录纸张的前端与设置在供送托盘20的前后方向8的后侧的分离部件35抵接。其结果是,仅最上侧的记录纸张从下侧的记录纸张分离并被传送。而且,与分离部件35抵接的下侧记录纸张不被最上位置的记录纸张拉拽而保持被容纳在供送托盘20内的状态。
〈供送盒30〉
供送盒30在前后方向8和左右方向9的长度比在上下方向7的长度长,且具有上方敞开的箱型的形状。供送盒30在前后方向8和左右方向9上的外形与供送托盘20大致相同,并被配置在供送托盘20的下方。通过利用支撑面支撑从例如基于日本工业标准的A4尺寸到在照相记录中使用的L版等大小的各种尺寸的记录纸张,供送盒30能够容纳记录纸张。该供送盒30能够沿前后方向8相对于框体14进退,供送盒30相当于第一托盘。
〈供送部36〉
如图4所示,供送部36具备供送辊45、供送臂46、驱动传递机构47和分离衬垫37。供送部36被设置在供送托盘20的下方且供送盒30的上方。供送辊45可转动地轴支撑在供送臂46的前端部上。供送臂46以设置在基端部的轴48为中心沿箭头49的方向转动。由此,供送辊45能够相对于供送盒30的支撑面抵接和分离。因此,在容纳有记录纸张的供送盒30被安装在框体14内时,供送辊45能够与被容纳在供送盒30内的记录纸张抵接。在未容纳记录纸张的供送盒30被安装在框体14内时,在供送盒30的支撑面上,在与供送辊45抵接的位置上设置有分离衬垫37。分离衬垫37由相对于记录纸张的摩擦系数比供送盒30的支撑面相对于记录用纸的摩擦系数大的材料形成。
电动机(未图示)的驱动力通过驱动传递机构47被传递至供送辊45。驱动传递机构47利用由多个齿轮啮合而构成的齿轮组将被传递至轴48的转动向供送辊45的轴传递。通过供送辊45在与支撑在供送盒30的支撑面上的记录纸张中的最上侧的记录纸张抵接的状态下转动,向传送路径80供送该记录纸张。在记录纸张向传送路径80供送时,记录纸张的前端与设置在供送盒30的前后方向8的后侧的分离部件38抵接。其结果是,仅最上侧的记录纸张从下侧的记录纸张分离并被传送。而且,与分离部件38抵接的下侧记录纸张不被最上位置的记录纸张拉拽而保持被容纳在供送盒30内的状态。
〈传送路径65〉
如图4所示,被设置在框体14的内部空间中的传送路径65以从供送托盘20的后侧向上方U形回转的方式弯曲而延伸,进而,从打印部11的后侧向前侧弯曲后,再朝向前侧大致笔直地延伸至排出托盘21。传送路径65可大致划分为U形回转的弯曲路径65A和笔直的直线路径65B。直线路径65B相当于延伸部分。
弯曲路径65A由隔开记录纸张能够通过的空间而相对的外侧引导部件18、内侧引导部件19和引导部件31进行规定。直线路径65B由隔开片材能够通过的空间而相对的记录部24、压盘42、以及引导部件32和引导部件33进行规定。
供送托盘20中的、被供送辊25沿着传送路径65供送的记录纸张沿着弯曲路径65A从下方朝向上方被传送且传送朝向翻转,并在传送朝向不翻转的情况下沿着直线路径65B从后方朝向前方传送。
外侧引导部件18是沿着弯曲路径65A传送记录纸张时构成外侧引导面的部件。内侧引导部件19是在沿着弯曲路径65A传送记录纸张时构成内侧引导面的部件。另外,各个引导面可以由一个面构成,也可以构成为多个肋部的前端面的组。
引导部件31在第一传送辊对54的正上游(后侧)被配置在内侧引导部件19的上方。外侧引导部件18和引导部件31是规定后述旁路路径66的部件。
〈传送路径80〉
如图4所示,设置在框体14的内部空间中的传送路径80以从供送盒30的后侧向上方U形回转的方式弯曲而延伸,在第一传送辊对54的正上游侧(后侧)与传送路径65连接。传送路径80相当于弯曲部分。而且,由传送路径80和传送路径65的直线路径65B构成第一传送路径。
传送路径80由隔开记录纸张能够通过的空间而相对的外侧引导部件18和引导部件22进行规定。外侧引导部件18规定传送路径65的弯曲路径65A的弯曲外侧,而外侧引导部件18的弯曲外侧的面在传送路径80中规定弯曲内侧。引导部件22在传送路径80中规定弯曲外侧。引导部件22的详细结构将在下文说明。外侧引导部件18相当于第二引导部件。
对于通过供送辊45从供送盒30沿着传送路径80供送的记录纸张,传送朝向从下方朝向上方翻转,在第一传送辊对54的正上游进入到传送路径65。
〈第一传送辊对54和第二传送辊对55〉
如图4所示,在传送路径65中的比记录部24靠近传送朝向的上游侧(前后方向8的前朝向)设置有第一传送辊对54。第一传送辊对54具有第一传送辊60和夹送辊61。在传送路径65中,在比记录部24靠近传送朝向的下游侧设置有第二传送辊对55。第二传送辊对55具有第二传送辊62和齿盘辊63。第一传送辊60和第二传送辊62被电动机(未图示)传递转动而转动。在将记录纸张夹持在分别构成第一传送辊对54和第二传送辊对55的各辊之间的状态下,第一传送辊对54和第二传送辊对55通过第一传送辊60和第二传送辊62转动来传送记录纸张。第一传送辊60相当于传送辊。
〈记录部24〉
如图4所示,在第一传送辊对54和第二传送辊对55之间设置有记录部24。记录部24具备滑架41和记录头39。滑架41被设置在压盘42的后侧和前侧的导轨43、44支撑为能够沿左右方向9往复运动。在导轨44上设置有公知的带机构。滑架41与带机构的环状带连接,并利用环状带的行走驱动,沿着导轨43、44在左右方向9往复运动。在滑架41和记录头39隔开空间与压盘42相对时,滑架41、记录头39和压盘42规定直线路径65B的一部分。
记录头39被搭载在滑架41上。在记录头39的下表面形成有多个喷嘴(未图示)。从墨盒(未图示)向记录头39供送油墨。记录头39从多个喷嘴将油墨作为微小墨滴选择性地喷出。在滑架41向左右方向9移动时,从喷嘴向被压盘42支撑的记录纸张喷出墨滴。通过被喷出的墨滴附着在压盘42上的记录纸张上,在记录纸张上记录图像。
〈旁路路径66〉
在框体14的后表面,在引导部件22的上方设置有开口64。在框体14的内部形成有从开口64向第一传送辊对54延伸的旁路路径66。旁路路径66是在框体14的内部从前后方向8的后方朝向前方且朝向斜下方延伸的路径。旁路路径66被引导部件31、外侧引导部件18和引导部件22规定。引导部件31是沿着旁路路径66传送记录纸张时构成上侧引导面的部件。外侧引导部件18和引导部件22是记录纸张沿着旁路路径66被传送时构成下侧引导面的部件。传送路径65的弯曲路径65A和直线路径65B、以及传送路径80都被配置在旁路路径66的下方。通过外侧引导部件18和引导部件22以从上侧向后方倒伏的方式转动,传送路径65的一部分和传送路径80的一部分与旁路路径66的一部分在框体14的外方敞开(露出)。
容纳在后述旁路托盘70中的记录纸张沿着旁路路径66向斜下方被引导。该记录纸张沿着传送路径65的直线路径65B被引导,并通过第一传送辊对54传送。该记录纸张还通过记录部24进行图像记录,并向排出托盘21排出。这样一来,容纳在旁路托盘70内的记录纸张沿着大致直线形状的路径(记录纸张的表面和背面在上下方向7上不翻转的路径)传送。旁路路径66相当于第二传送路径。
〈旁路托盘70〉
如图1~图4所示,在复合机10的后表面侧设置有旁路托盘70。旁路托盘70与供送托盘20彼此独立地容纳记录纸张。旁路托盘70相当于第二托盘。
在框体14的后表面侧设置有以覆盖开口64(参照图7~图9)的方式向下方延伸的固定部68。固定部68构成旁路托盘70的传送朝向下游侧的一部。如图4所示,可动部69能够相对于固定部68转动地设置在固定部68的上侧。由固定部68和可动部69构成旁路托盘70。
在固定部68的下侧设置有分离片72。分离片72在上下方向7上位于与开口64大致相同的高度。分离片72的上表面是与被旁路托盘70支撑的记录纸张的前端抵接的面。在分离片72的上表面,向上方突出的多个齿73(图4、图7~图9)沿着前后方向8排列。通过齿整理在旁路托盘70上支撑的多张记录纸张的前端。
可动部69能够相对于固定部68转动地设置在固定部68的上侧。如各图所示,可动部69能够在支撑部件88的支撑面90沿上下方向7立起的立起状态、和从立起状态向箭头50(参照图4)的朝向转动且支撑面90相对于上下方向7倾斜的倾斜状态(未图示)之间转动。立起状态是指用于减少框体14后表面侧的、用于可动部69的空间的状态,是旁路托盘70的未使用状态。立起状态的可动部69的后表面与框体14的后表面大致平行。倾斜状态是指通过使可动部69朝向框体14的外侧且向斜上方倾斜的状态,是旁路托盘70的使用状态。用户可通过任意地操作来选择将可动部69设为立起状态或倒伏状态。
在可动部69的上端设置有托盘盖94。托盘盖94能够绕沿着左右方向9延伸的轴(未图示)转动地设置于支撑部件88。托盘盖94是能够封闭旁路托盘70的上端侧开口而覆盖支撑面90侧的空间的平板状的部件。
如各图所示,在可动部69处于立起状态时,托盘盖94能够转动到覆盖旁路托盘70的上端侧的开口的位置。而且,当可动部69处于倾斜状态时,托盘盖94能够转动到敞开旁路托盘70的上端侧的开口的位置。当托盘盖94相对于处于倾斜状态的可动部69而位于敞开旁路托盘70上端侧的位置时,托盘盖94以延长支撑面90的方式向斜上方延伸,能够支撑从支撑面90突出的记录纸张的上端侧。
而且,虽然各图未示,但是在旁路托盘70上设置有与供送部15相同的供送部。即,当可动部69处于倾斜状态时,支撑在臂的前端侧的供送辊被设置在支撑面90的上方,从电动机驱动传递而使供送辊转动,从而在旁路托盘70的支撑面90上支撑的记录纸张中的最上侧的记录纸张向旁路路径66进行供送。最上侧的记录纸张的下侧的记录纸张通过分离片72的齿73进行整理,不被最上侧的记录纸张拉拽而被保持在旁路托盘70中。
〈引导部件22〉
如图2~图4所示,引导部件22能够转动地支撑于框体14,并构成框体14的后表面的一部分。引导部件22在下侧左右两端设置的轴76(参照图5、图6)支撑在框体14上。当引导部件22以轴76作为转动中心而相对于框体14转动时,即,如图3所示,引导部件22的上侧(转动前端侧)以相对于框体14向后倒伏的方式转动时,传送路径80的一部分和旁路路径66的一部分在框体14的外方敞开(露出)。引导部件22相当于第一引导部件。
与引导部件22相同地,外侧引导部件18也在下侧左右两端能够相对于框体14转动地轴支撑于框体14。如图3所示,在引导部件22向后倒伏的敞开状态下,外侧引导部件18也能绕沿着下侧的左右方向9的转动轴(未图示)以上侧向后倒伏的方式转动。虽然各图未示,但是通过外侧引导部件18以向后倒伏的方式转动,弯曲路径65A的至少一部分在框体14的外侧敞开(露出)。如图2所示,当引导部件22以成为立起状态的方式闭合时,外侧引导部件18被引导部件22从后方支撑而维持立起状态,与内侧引导部件19相对而规定弯曲路径65A。在引导部件22中,立起状态相当于第一位置,敞开状态相当于第二位置。
如图5、图6所示,在引导部件22中,在规定传送路径80的一部分的内表面上设置有多个肋部77。肋部77在立起状态的引导部件22中沿上下方向7延伸。沿引导部件22的左右方向9隔开间隔而设置有多个肋部77。在多个肋部77中,与其他肋部77相比,被配置在左右方向9的中央的肋部77A朝向弯曲内侧即朝向外侧引导部件18突出的长度较长。
在引导部件22中,在规定旁路路径66的一部分的上表面75上设置有多个肋部78。肋部78在立起状态的引导部件22中沿前后方向8延伸。在引导部件22的上表面75沿左右方向9隔开间隔而设置有多个肋部78。
在引导部件22的上表面75,在左右方向9的中央设置有向上下方向7的下方凹陷的凹部79。在引导部件22的凹部79设置有引导部件34。引导部件34是在上下方向7和左右方向9的长度比立起状态的引导部件22短的部件。引导部件34与引导部件22一起规定传送路径80的弯曲外侧的一部分和旁路路径66的下侧的一部分。引导部件34相当于第三引导部件。
引导部件34被引导部件22支撑为能够转动。在引导部件22处于立起状态时,引导部件34能够以容纳在供送盒30内的记录纸张的传送朝向的上游侧、即上下方向7的下侧作为基端侧,以上下方向7的上侧作为转动前端侧而进行转动。转动部件34的转动前端81比引导部件22的端83更突出。即,如图5和图7所示,在引导部件22处于立起状态下,引导部件34的转动前端81与引导部件22的端83相比更靠近第一传送辊60。而且,引导部件34的转动前端81与外侧引导部件18的端86相比远离第一传送辊60。
引导部件34的左右方向9的两端与引导部件22的一部分重叠,通过与引导部件22抵接,引导部件34的转动范围被限制。在引导部件22处于立起状态时,引导部件34能够在转动前端81位于引导部件22的弯曲外侧的外侧位置(参照图8)、和位于弯曲内侧的内侧位置(参照图7)转动。在立起状态的引导部件22中,在对引导部件34不赋予外力的状态下,引导部件34的转动前端81通过引导部件34的自重而与外侧引导部件18抵接。换句话说,在内侧位置,引导部件34的转动前端81搭载于外侧引导部件18上,在引导部件22处于立起状态时,在引导部件34中,外侧位置相当于第三位置,内侧位置相当于第四位置。
引导部件34具有与立起状态的引导部件22的上侧相同的弯曲形状。在弯曲形状的内侧,沿引导部件34的左右方向9隔开间隔而设置有多个肋部84。各个肋部84沿着从供送盒30传送的记录纸张的传送朝向延伸。由多个肋部84的前端形成的面相当于第一面。
在引导部件34的弯曲形状的外侧且与引导部件22的上表面75对应的位置上,沿引导部件22的左右方向9隔开间隔而设置有多个肋部85。各个肋部85沿着从旁路托盘70传送的记录纸张的传送朝向延伸。由多个肋部85的前端形成的面相当于第二面。
〈打印部11的动作〉
以下,对分别使用供送托盘20、供送盒30和旁路托盘70时的打印部11的动作进行说明。
在不使用旁路托盘70时,如图1所示,可动部69处于立起状态。由此,由于俯视视角中的可动部69的投影面积变小,因此能够缩小复合机10的后表面侧的空间。而且,托盘盖94被转动至封闭旁路托盘70的上端的开口的位置。另外,如果在复合机10的后表面侧具有足够的空间,则即使在不使用旁路托盘70时可动部69也可以保持在倒伏状态。
在使用供送托盘20时,将所希望的尺寸的记录纸张放置在供送托盘20中。具体地说,多张记录纸张在叠置状态下容纳于供送托盘20。容纳有记录纸张的供送托盘20从开口13***到框体14中而处于安装状态。在该状态下,供送辊25与被供送托盘20容纳的多张记录纸张中的最上位置的记录纸张抵接。打印部11基于用户的输入和打印数据等从供送托盘20供送记录纸张。
当接收打印开始的指示时,打印部11驱动未图示的电动机,在预定的时刻使供送辊25、第一传送辊对54和第二传送辊对55转动。最上位置的记录纸张受到供送辊25的转动而从供送托盘20沿着传送路径65被供送。被供送的记录纸张沿着传送路径65的弯曲路径65A到达第一传送辊对54。从记录头39对被第一传送辊对54夹持并向记录部24传送的记录纸张喷出墨滴而记录所希望的图像。结束图像记录的记录纸张被第二传送辊对55夹持而沿着直线路径65B被传送,向排出托盘21上排出。
在使用供送盒30时,同样地,将所希望的尺寸的记录纸张100放置在供送盒30中。打印部11基于用户的输入和打印数据等从供送盒30供送记录纸张。
当接收打印开始的指示时,打印部11驱动未图示的电动机,在预定的时刻使供送辊45、第一传送辊对54和第二传送辊对55转动。最上位置的记录纸张100受到供送辊45的转动而从供送盒30沿着传送路径80被供送。
在传送路径80中,沿着引导部件22的肋部77、77A引导记录纸张100,记录纸张100的前端到达引导部件34。如图7所示,在不与记录纸张100抵接的状态下,引导部件34通过自重位于内侧位置。如图8所示,记录纸张100的前端与内侧位置的引导部件34抵接,进而记录纸张100被传送,从而内侧位置的引导部件34被按压而向外侧位置转动。
记录纸张100沿着外侧位置的引导部件34的肋部84被引导而到达第一传送辊对54。从记录头39对被第一传送辊对54夹持并向记录部24传送的记录纸张100喷出墨滴,记录所希望的图像。结束图像记录的记录纸张100被第二传送辊对55夹持并沿着直线路径65B被传送,向排出托盘21上排出。
当使用旁路托盘70时,可动部69处于倾斜状态。而且,托盘盖94向敞开旁路托盘70的上端侧的开口的位置转动。多张记录纸张在层叠的状态下载置在旁路托盘70的支撑面90上。
当接收打印开始的指示时,打印部11驱动未图示的电动机,在预定的时刻使旁路托盘70的供送辊(未图示)、第一传送辊对54和第二传送辊对55转动。最上位置的记录纸张受到供送辊的转动而从旁路托盘70沿着旁路路径66被供送。
沿着旁路路径66被供送的记录纸张沿着内侧位置的引导部件34的肋部85被引导,从旁路路径66沿着传送路径65的直线路径65B被进一步传送,并到达第一传送辊对54。内侧位置的引导部件34的转动前端81被外侧引导部件18支撑,因此即使沿着旁路路径66传送的记录纸张与引导部件34滑动接触,引导部件34也不从内侧位置进一步向弯曲内侧转动。从记录头39对被第一传送辊对54夹持并向记录部24传送的记录纸张喷出墨滴,记录所希望的图像。结束图像记录的记录纸张被第二传送辊对55夹持并沿着直线路径65B被传送,向排出托盘21上排出。
〈传送路径的敞开〉
以下,对敞开传送路径80的动作进行说明。在传送路径80中,在产生卡纸时和需要维护时,敞开传送路径80。
如图7所示,在立起状态的引导部件22中,引导部件34通过自重而位于内侧位置。如图9所示,通过立起状态的引导部件22绕轴76转动,引导部件34的转动前端81从外侧引导部件18分离。其结果是,引导部件34绕轴76进一步向弯曲内侧转动,转动至通过与引导部件22抵接而规定的转动界限。即,引导部件34的转动前端81从引导部件22立起状态时的内侧位置、即搭载在外侧引导部件18上的位置,进一步位于弯曲内侧。这样一来,通过引导部件34的转动前端81位于最大限度的弯曲内侧,从而引导部件34从引导部件22的轴76朝向径向至最大限度地远离的位置为止的距离变得最小,即引导部件34绕轴76转动的轨迹的半径变得最小。转动前端81位于最内侧位置的引导部件34不与旁路托盘70抵接,与引导部件22一起向敞开传送路径80的朝向转动。该引导部件34的转动前端81位于最内侧的位置相当于第五位置。
当引导部件22从倒伏状态向立起状态转动时,转动前端81位于最内侧位置的状态的引导部件34的转动前端81与外侧引导部件18抵接。在该状态下,当引导部件22转动至立起状态时,通过转动前端81与外侧引导部件18滑动接触,引导部件34从最内侧位置转动至图7所示的搭载在外侧引导部件18上的位置。
〔实施方式的效果〕
根据本实施方式,在引导部件22的转动前端可转动地设置有引导部件34,通过引导部件34的转动前端81,记录纸张100被引导至比引导部件22的端83靠近传送朝向下游侧的位置。而且,当引导部件22从立起状态向倒伏状态转动时,通过引导部件34位于内侧位置,从而引导部件34绕轴76的转动轨迹变小。由此,能够减少对记录纸张100的传送的影响,并且缩小引导部件22、34的转动轨迹。
而且,引导部件34利用肋部84对从供送盒30供送的记录纸张进行引导,利用肋部85对从旁路托盘70供送的记录纸张进行引导,因此引导部件34分别作为传送路径80和旁路路径66的引导面来发挥功能。
而且,通过将引导部件34配置在引导部件22的左右方向9的中央的一部分上,能够缩小引导部件34而实现轻量化,能够容易地使引导部件34转动。
而且,配置在引导部件22的左右方向9的中央的肋部77A与其他肋部77相比更朝向外侧引导部件18突出,因此与引导部件34抵接的记录纸张100的左右引导9的中央部分主要被肋部77A向引导部件34引导。
而且,引导部件34的转动前端81位于与引导部件22的端83相比更靠近第一传送辊60的附近的位置,因此记录纸张100与第一传送辊60抵接的位置稳定。
而且,当立起状态的引导部件22向倒伏状态转动时,引导部件34的转动前端81从外侧引导部件18分离,从与外侧引导部件18抵接的位置进一步向弯曲内侧的位置转动,因此引导部件22的转动轨迹进一步缩小。

Claims (6)

1.一种图像记录装置,具备:
第一托盘,载置片材;
框体,具有第一传送路径,该第一传送路径具有从所述第一托盘向上侧弯曲的弯曲部分和与该弯曲部分连续的延伸部分;
供送辊,从所述第一托盘沿着所述第一传送路径供送片材;
传送辊,传送片材,在所述第一传送路径中配置在所述供送辊的传送朝向的下游侧;
记录部,在所述第一传送路径中配置在所述传送辊的所述传送朝向的下游侧,在沿着所述第一传送路径的延伸部分传送的片材上记录图像;
第一引导部件,配置在比所述传送辊靠近所述传送朝向的上游侧的位置,规定所述第一传送路径的弯曲部分的外侧,并且能够以所述传送朝向的上游侧作为轴并以所述传送朝向的下游侧作为转动前端侧而转动,从而能够在规定所述弯曲部分的第一位置和敞开所述弯曲部分的第二位置之间移动;
第二引导部件,规定所述第一传送路径的弯曲部分的内侧;以及
第三引导部件,能够转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一引导部件的转动前端侧,该第三引导部件的转动前端从所述第一引导部件的转动前端向所述传送朝向突出,能够在该第三引导部件的转动前端相对于所述第一引导部件位于弯曲外侧的第三位置、和该第三引导部件的转动前端相对于所述第一引导部件位于比该第三位置靠近弯曲内侧的第四位置之间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记录装置,其中,
还具备:
第二托盘,载置片材;以及
第二传送路径,设置于所述框体,并从所述第二托盘延伸,在比所述传送辊靠近所述传送朝向的上游侧的位置与所述第一传送路径连接,
所述第三引导部件通过相对于所述第一引导部件朝向弯曲内侧的第一面对从所述第一托盘供送的片材进行引导,通过相对于所述第一引导部件朝向弯曲外侧的第二面对从所述第二托盘供送的片材进行引导。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图像记录装置,其中,
所述第三引导部件在所述第一引导部件中配置在与所述传送朝向正交的宽度方向的一部分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记录装置,其中,
在所述第一引导部件上设置有向所述第二引导部件侧突出而沿所述传送朝向延伸的肋部,在所述宽度方向上位于与所述第三引导部件对应的位置的肋部与配置在所述第一引导部件中的、位于与所述第三引导部件对应的位置的两外侧的肋部相比更向所述第二引导部件侧突出。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图像记录装置,其中,
在所述第一引导部件位于所述第一位置的状态下,所述第三引导部件的转动前端位于所述传送辊的附近。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图像记录装置,其中,
在所述第一引导部件位于所述第一位置的状态下,所述第三引导部件的转动前端通过与所述第二引导部件抵接而维持在所述第四位置,
通过所述第一引导部件从所述第一位置向所述第二位置移动且所述第三引导部件的转动前端从所述第二引导部件分离,所述第三引导部件的转动前端向相对于所述第一引导部件位于比所述第四位置靠近弯曲内侧的第五位置移动。
CN201410497872.3A 2013-12-06 2014-09-25 图像记录装置 Active CN10469111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252883 2013-12-06
JP2013252883A JP6119587B2 (ja) 2013-12-06 2013-12-06 画像記録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691115A CN104691115A (zh) 2015-06-10
CN104691115B true CN104691115B (zh) 2018-03-23

Family

ID=532704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497872.3A Active CN104691115B (zh) 2013-12-06 2014-09-25 图像记录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352918B2 (zh)
JP (1) JP6119587B2 (zh)
CN (1) CN10469111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270788B2 (ja) * 2015-08-06 2018-01-3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686476B2 (ja) * 2016-01-29 2020-04-22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シート搬送装置及び画像記録装置
JP6757514B2 (ja) * 2016-05-25 2020-09-23 株式会社リコー シート材給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7218306A (ja) * 2016-06-09 2017-12-14 株式会社リコー 搬送ガイド部材、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読取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374045A (en) * 1993-09-27 1994-12-20 Xerox Corporation Printing apparatus with deferred jam clearance
JP3712075B2 (ja) * 1994-10-12 2005-11-02 コニカミノルタ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H092684A (ja) * 1995-06-22 1997-01-07 Canon Inc 給紙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3748777B2 (ja) * 2001-02-01 2006-02-22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US7448621B2 (en) * 2004-03-29 2008-11-1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Sheet convey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08213959A (ja) * 2007-02-28 2008-09-18 Brother Ind Ltd シート供給装置、及び該シート供給装置を具備する画像記録装置
JP2010173841A (ja) 2009-01-30 2010-08-12 Brother Ind Ltd シート搬送装置及び画像記録装置
JP5532202B2 (ja) * 2009-05-29 2014-06-25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被記録媒体搬送装置、記録装置
JP5545058B2 (ja) * 2010-06-17 2014-07-09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記録装置
EP2587314B1 (en) * 2011-10-26 2020-09-23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5899997B2 (ja) 2012-02-15 2016-04-0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
JP6056566B2 (ja) * 2013-03-11 2017-01-1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媒体分離ローラー装着機構、ローラーホルダーユニット、媒体搬送装置、およびプリンター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5110461A (ja) 2015-06-18
US20150158688A1 (en) 2015-06-11
US9352918B2 (en) 2016-05-31
CN104691115A (zh) 2015-06-10
JP6119587B2 (ja) 2017-04-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691115B (zh) 图像记录装置
US10221024B2 (en) Sheet transport apparatus and image recording apparatus
JP4793363B2 (ja) 給紙カセット
CN204355852U (zh) 片材传送装置及图像记录装置
JP2014196193A (ja) 画像記録装置
CN104709739B (zh) 供送装置及图像记录装置
CN104890380B (zh) 打印机
US9663313B2 (en) Sheet conveyer
JP6477118B2 (ja) 搬送装置及び画像記録装置
US9248986B2 (en) Sheet feeding device and image recording apparatus
JP5924160B2 (ja) 給送装置及び画像記録装置
JP5834597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6136997B2 (ja) 搬送装置及び画像記録装置
JP6123659B2 (ja) シート搬送装置及び画像記録装置
JP6372277B2 (ja) 搬送装置
JP6171791B2 (ja) 画像記録装置
JP6380607B2 (ja) 搬送装置及び画像記録装置
JP2016028982A (ja) 画像記録装置
JP6291976B2 (ja) シート搬送装置及び画像記録装置
JP6609966B2 (ja) 給送装置及び画像記録装置
JP2008169011A (ja) シート搬送装置
JP2013059978A (ja) 記録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