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540678A - 透明导电体、输入装置和电子仪器 - Google Patents

透明导电体、输入装置和电子仪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540678A
CN104540678A CN201380044837.XA CN201380044837A CN104540678A CN 104540678 A CN104540678 A CN 104540678A CN 201380044837 A CN201380044837 A CN 201380044837A CN 104540678 A CN104540678 A CN 10454067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parent conductive
conductive body
transparency conducting
conducting layer
bla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44837.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金子直人
水野干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exerial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Dexerial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exerials Corp filed Critical Dexerials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45406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54067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18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special additiv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6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a grid-like structure of electrodes in at least two directions, e.g. using row and column electrod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7/00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on between layer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ve orientation of features between layers, or by the relative values of a measurable parameter between layers, i.e. products comprising layers having different physical, chem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 B32B7/02Physical, chem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5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two or more layers of sensing electrodes, e.g. using two layers of electrodes separated by a dielectric laye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5/00Non-insulated conductors or conductive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 H01B5/14Non-insulated conductors or conductive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comprising conductive layers or films on insulating-suppor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03Manufacturing, i.e. details related to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specially suited for touch sensitive devic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31504Composite [nonstructural laminate]
    • Y10T428/31678Of meta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Non-Insulated Conduc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具有高对比度、且可以抑制薄层电阻增加的透明导电体,该透明导电体具备:基材、包含金属填料的透明导电层、以及包含光吸收材料的透光层。

Description

透明导电体、输入装置和电子仪器
技术领域
本技术涉及透明导电体、输入装置和电子仪器。详细而言,涉及具备包含金属填料的透明导电层的透明导电体。
背景技术
透明导电层是在触摸面板、FPD(flat panel display)、太阳能电池、EMI(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光学过滤器等的电子产业等中不可欠缺的主要构件,因此而受到关注,并期待着进一步普及。
现在,透明导电层的主流为ITO(Indium Tin Oxide)膜,但存在着光学特性不能令人满意或在形成图案时产生图案外观等的问题。此外,关于成膜方法,真空蒸镀法或溅镀法等干法为主流,伴随着要成膜基板的大型化,制造装置变得大规模化,因此还存在着成本变高的缺陷。
另一方面,在利用金属填料的透明导电层中,当设为与ITO膜同等程度的薄层电阻时,就透过率或雾度等光学特性而言,可获得优于ITO膜的特性。此外,关于制造方法,由于可以使用作为湿法的涂布方式,因此可以使用塑料之类的轻便廉价且具挠性的基材,以制造成本低廉的辊对辊(roll to roll)方式进行生产。
在包含金属填料的透明导电层中,由于其金属光泽,起因于光的反射的亮度(反射L值成为表示亮度的数值)较高,对比度下降。因此,有人提案了通过利用染料对金属填料进行表面处理,来降低反射L值的技术(例如,参见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专利第489386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在上述的技术中,虽然可以降低反射L值,但导致薄层电阻的增加。
因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具有高对比度、且可以抑制薄层电阻增加的透明导电体、输入装置和电子仪器。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第1技术是透明导电体,该透明导电体具备:基材、包含金属填料的透明导电层、以及包含光吸收材料的透光层。
第2技术是输入装置,该输入装置具备:包含金属填料的透明导电层和包含光吸收材料的透光层。
第3技术是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具备:显示装置和输入装置,其中,输入装置具备:包含金属填料的透明导电层和包含光吸收材料的透光层。
第4技术是透明导电体,该透明导电体具备:基材、包含金属填料的透明导电层、以及包含光吸收材料的透光层,其中,金属填料表面的至少一部分被有色化合物覆盖。
在本技术中,由于设置有包含光吸收材料的透光层,因此可以利用透光层所含的光吸收材料吸收因透明导电层12所含的金属填料而反射的光。因此,可以改善对比度。
另外,不对金属填料施加表面处理,通过进一步具备包含光吸收材料的透光层而改善对比度,因此在实现高对比度的同时,不会导致薄层电阻的增大。
发明效果
如上所述,根据本技术,可以提供具有高对比度、且可以抑制薄层电阻增加的透明导电体。
附图简述
[图1] 图1是显示本技术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透明导电体的一个构成例的截面图。
[图2] 图2是显示本技术的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透明导电体的一个构成例的截面图。
[图3] 图3A是显示本技术的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透明导电体的一个构成例的平面图。图3B是显示本技术的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透明导电体的一个构成例的截面图。
[图4] 图4A是将图3B示出的透明导电体的一部分放大表示的截面图。图4B是显示本技术的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透明导电体的变形例的截面图。
[图5] 图5A、图5B是显示本技术的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透明导电体的变形例的截面图。
[图6] 图6A是显示本技术的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透明导电体的一方的表面侧的平面图。图6B是显示本技术的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透明导电体的另一方的表面侧的平面图。图6C是显示本技术的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透明导电体的一个构成例的截面图。
[图7] 图7A、图7B是显示本技术的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透明导电体的变形例的截面图。
[图8] 图8A是显示本技术的实施方式5所涉及的信息输入装置的一个构成例的平面图。图8B是显示第1透明导电体和第2透明导电体的一个构成例的截面图。
[图9] 图9是显示本技术的实施方式6所涉及的信息输入装置的一个构成例的截面图。
[图10] 图10A是显示本技术的实施方式7所涉及的信息输入装置的具体例子的平面图。图10B是沿着图10A示出的a-a线的截面图。
[图11] 图11A是将图10A示出的交叉部C的付近放大显示的平面图。图11B是沿着图11A示出的A-A线的截面图。
[图12] 图12是显示本技术的实施方式8所涉及的信息输入装置的一个构成例的截面图。
[图13] 图13A是显示作为电子仪器的电视装置的例子的外观图。图13B是显示作为电子仪器的笔记本电脑的例子的外观图。
[图14] 图14A是显示作为电子仪器的手机的一个例子的外观图。图14B是显示作为电子仪器的平板电脑的一个例子的外观图。
具体实施方式
<概要>
如上所述,在对金属填料表面进行染料处理的技术中,虽然可以降低反射L值,但存在着导致薄层电阻增加的问题。因此,本发明人为了改善该问题而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了下述的技术:通过在金属填料表面中金属容易溶出的部位预先用硫醇类和/或硫化物类进行保护,可以使染料表面处理后的薄层电阻的增加较上述未保护的染料表面处理时降低。但是,在该技术中,也难以完全抑制薄层电阻的增加。因此,本发明人对可以进一步抑制薄层电阻增加的技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其结果发现了:具备包含金属填料的透明导电层和包含光吸收材料的透光层的构成。
参见附图,按照以下顺序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1. 实施方式1(透明导电体的例子)
2. 实施方式2(透明导电体的例子)
3. 实施方式3(透明导电体的例子)
4. 实施方式4(透明导电体的例子)
5. 实施方式5(信息输入装置的例子)
6. 实施方式6(信息输入装置的例子)
7. 实施方式7(信息输入装置的例子)
8. 实施方式8(信息输入装置的例子)
9. 实施方式9(电子仪器的例子)
<1. 实施方式1>
[透明导电体的构成]
图1是显示本技术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透明导电体的一个构成例的截面图。如图1所示,该透明导电体1具备:基材11、作为透光层的黑色浮动防止层13、以及透明导电层12。黑色浮动防止层13和透明导电层12层合于基材11的表面。黑色浮动防止层13设置于基材11和透明导电层12之间。该透明导电体1优选适用于显示装置或信息输入装置。特别是优选适用于静电电容式触摸面板。
(基材)
基材11例如是具有透明性的无机基材或塑料基材。作为基材11的形状,例如可以使用薄膜状、片状、板状、块状等。作为无机基材的材料,例如可以举出:石英、蓝宝石、玻璃等。作为塑料基材的材料,例如可以使用公知的高分子材料。作为公知的高分子材料,具体而言,例如可以举出:三乙酰基纤维素(TAC)、聚酯(TPEE)、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聚酰亚胺(PI)、聚酰胺(PA)、芳族聚酰胺、聚乙烯(PE)、聚丙烯酸酯、聚醚砜、聚砜、聚丙烯(PP)、聚苯乙烯、二乙酰基纤维素、聚氯乙烯、丙烯酸树脂(PMMA)、聚碳酸酯(PC)、环氧树脂、脲树脂、氨基甲酸乙酯树脂、三聚氰胺树脂、酚醛树脂、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环烯烃聚合物(COP)、环烯烃共聚物(COC)、PC/PMMA层合体、添加橡胶的PMMA等。基材11不限于上述的例子,还可以使用包含无机填料和高分子材料的基材。基材11上可以印刷或蒸镀图案或花纹。基材11的厚度优选为5μm~5mm的范围内,但并不特别限于该范围,可以考虑光的透过率或水蒸气透过率等而自由地选择。
(透明导电层)
透明导电层12包含金属填料。从与黑色浮动防止层13的贴合性提高的角度考虑,优选透明导电层12进一步包含粘合剂。优选金属填料分散于该粘合剂中。透明导电层12根据需要可以进一步包含分散剂、增稠剂、表面活性剂等添加剂作为上述以外的成分。透明导电层12根据需要可以包含碳填料。为了保护透明导电层12,在透明导电层12之上可以层合外涂层。优选外涂层对可见光具有透光性。外涂层例如由聚丙烯酸类树脂、聚酰胺类树脂、聚酯类树脂、或纤维素类树脂构成,或者由金属醇盐(金属烷氧基化合物)的水解·脱水缩合物等构成。外涂层可以含有光吸收材料。而且,这样的外涂层优选以不妨碍对可见光的透光性的膜厚构成。金属填料的至少一部分可以自外涂层的表面露出。外涂层可以具有选自硬涂层功能、防眩晕功能、防反射功能、抗牛顿环功能和抗粘连功能等的功能组中的至少一种功能。
(金属填料)
金属填料以金属材料为主要成分。作为金属材料,例如可以使用选自Ag、Au、Ni、Cu、Pd、Pt、Rh、Ir、Ru、Os、Fe、Co和Sn的至少一种。
作为金属填料的形状,例如可以举出:球状、椭球状、针状、板状、鳞片状、管状、纤维状、棒状(ロッド状)、无定型状等,但不特别限定于这些形状。在此,纤维状还包含线状。下面将线状的金属填料称为“金属线”。需要说明的是,还可以将两种以上的上述形状的金属填料组合使用。在此,球状不只是真球状,也包含真球状稍微扁平或歪斜的近似球状。椭球状不只是严格的椭球状,也包含严格的椭球状稍微扁平或歪斜的近似椭球状。
金属填料例如是具有纳米级直径的微细的金属纳米填料。例如,金属填料为金属线时,其优选的形状是平均短轴直径为大于1nm且500nm以下,平均长轴长为长于1μm且1000μm以下。平均短轴直径为1nm以下时,金属线的导电率劣化,涂布后难以作为导电层而发挥功能。而平均短轴直径大于500nm时,透明导电层12的总透光率劣化。另外,平均长轴长为1μm以下时,金属线彼此难以连接,透明导电层12难以作为导电层而发挥功能。而平均长轴长比1000μm长时,透明导电层12的总透光率劣化,同时在形成透明导电层12时所使用的涂料中,金属线的分散性存在劣化的趋势。并且,金属纳米颗粒可以连接成念珠状而具有线的形状。这种情况下,长度没有限定。
金属线的每平方米重量优选为0.001~1.000[g/m2]。每平方米重量低于0.001[g/m2]时,金属线不能充分地存在于透明导电层12中,透明导电层12的导电性劣化。另一方面,金属线的每平方米重量越多则薄层电阻值越下降,每平方米重量多于1.000[g/m2]时,透明导电层12的总透光率劣化。
(粘合剂)
粘合剂只要是固化后能够获得充分的贴合即可,可以使用有机类粘合剂和无机类粘合剂的任意一种。粘合剂可以根据需要包含作为添加剂的聚合引发剂、光稳定剂、紫外线吸收剂、光吸收材料、防静电剂、润滑剂、均化剂、消泡剂、阻燃剂、红外线吸收剂、表面活性剂、粘度调节剂、分散剂、固化促进催化剂、增塑剂、抗氧化剂或抗硫化剂等稳定剂。
作为有机类粘合剂,例如可以使用已知的透明的天然高分子树脂、合成高分子树脂等树脂材料。更具体而言,作为有机类粘合剂,可以将热塑性树脂、热固性树脂和能量线固化性树脂单独或两种以上混合使用。作为热塑性树脂,可以示例:聚氯乙烯、氯乙烯-乙酸乙烯共聚物、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硝化纤维素、氯化聚乙烯、氯化聚丙烯、偏氟乙烯、乙基纤维素、羟丙基甲基纤维素。
能量线固化性树脂是指通过照射能量线可以固化的树脂。能量线表示电子线、紫外线、红外线、激光光线、可见光线、电离放射线(X射线、α射线、β射线、γ射线等)、微波、高频波等的能够成为自由基、阳离子、阴离子等聚合反应的触发器(引き金)的能量线。根据需要,可以将能量线固化性树脂与其他树脂混合使用,例如可以与热固性树脂等其他固化性树脂混合使用。另外,能量线固化性树脂可以是有机无机复合材料。另外,可以将两种以上的能量线固化性树脂混合使用。作为能量线固化性树脂,优选使用通过紫外线进行固化的紫外线固化树脂。
作为热固性树脂和能量线固化性树脂组合物,可以示例:三聚氰胺丙烯酸酯、氨基甲酸乙酯丙烯酸酯、异氰酸酯、环氧树脂、聚酰亚胺树脂、丙烯酸改性硅酸盐等硅树脂、聚乙烯醇树脂、聚乙烯基吡咯烷酮树脂、聚乙酸乙烯皂化物树脂、聚氧化烯烃树脂、聚丙烯酰胺树脂、纤维素树脂。
作为无机类粘合剂,只要可以充分获得贴合性和透明性即可没有特别限定,作为示例可以举出金属醇盐的水解·脱水缩合物等。作为此类材料的具体例子,例如可以举出SiO2、TiO2、ZnO等。
(黑色浮动防止层)
黑色浮动防止层13是使入射到透明导电体1的可见光线透过的透光层(过滤层)。黑色浮动防止层13对可见光线的透过率优选为50%以上、更优选为70%以上、进一步优选为90%以上。透过率不足50%时,难以将透明导电体1适用于显示装置或信息输入装置等。在此,可见光线是指约360nm以上且830nm以下的波长带域的光线。
黑色浮动防止层13是至少包含吸收可见光线的光吸收材料的光学层、所谓的过滤层。从与基材11的贴合性提高的角度考虑,优选黑色浮动防止层13进一步包含粘合剂。优选光吸收材料分散于该粘合剂中。根据需要,透明导电层12可以进一步包含固化剂、催化剂、分散剂、表面活性剂、粘度调节剂等添加剂作为上述以外的成分。
作为光吸收材料至少具有吸收可见光线的特性,只要能够改善透明导电体1的对比度即可,没有特别限定,无论是有机材料和无机材料的任意一种、或者还是导电材料和非导电材料的任意一种均可以使用。作为光吸收材料,优选不会导致透明导电体1的薄层电阻提高、透过率降低和雾度提高等的特性劣化、或者可以抑制这些特性劣化的材料。从这样的角度考虑,作为光吸收材料,优选使用至少吸收可见光线的有色化合物和碳材料中的至少一种。从提高透明导电体1的透过特性的角度考虑,作为光吸收材料,优选可以获得高的开口率的材料。
(粘合剂)
粘合剂与上述透明导电层12中所含的粘合剂同样。
(有色化合物)
有色化合物例如具有在可见光区具有吸收的发色团[R]。该发色团[R]例如为选自不饱和烷基、芳环、杂环和金属离子的至少一种。作为这样的发色团[R]的具体例子,可以示例:亚硝基、硝基、偶氮基、次甲基、氨基、酮基、噻唑基、萘醌基、1,2-二苯乙烯衍生物、靛酚衍生物、二苯基甲烷衍生物、蒽醌衍生物、三芳基甲烷衍生物、二嗪衍生物、靛类衍生物、呫吨衍生物、噁嗪衍生物、酞菁衍生物、吖啶衍生物、噻嗪衍生物、含有硫原子的化合物、含有金属离子的化合物等。另外,作为发色团[R],可以使用选自上述例示的发色团和含有该发光团的化合物的至少一种。从提高透明导电层12的透明性的角度考虑,作为发色团[R],优选使用选自花青苷、醌、二茂铁、三苯基甲烷和喹啉的至少一种。而且,作为发色团[R],可以使用选自Cr络合物、Cu络合物、偶氮基、二氢吲哚基和含有其的化合物的至少一种。
作为上述的有色化合物,例如可以举出酸性染料、直接染料等染料。作为更具体的染料的一个例子,作为具有磺基的染料,可以示例:日本化药(株)制造的Kayakalan BordeauxBL、Kayakalan Brown GL、Kayakalan Gray BL167、Kayakalan Yellow GL143、Kayakalan Black 2RL、Kayakalan Black BGL、Kayakalan Orange RL、Kayarus Cupro Green G、Kayarus Supra Blue MRG、Kayarus Supra Scarlet BNL200、田冈化学工业(株)制造的Lanyl Olive BG等。除此之外还可以示例:日本化药(株)制造的Kayalon Polyester Blue 2R-SF、Kayalon Microester Red AQ-LE、Kayalon Polyester Black ECX300、Kayalon Microester Blue AQ-LE等。另外,作为具有羧基的染料可以举出色素敏化太阳能电池用色素,可以举出:Ru络合物的N3、N621、N712、N719、N749、N773、N790、N820、N823、N845、N886、N945、K9、K19、K23、K27、K29、K51、K60、K66、K69、K73、K77、Z235、Z316、Z907、Z907Na、Z910、Z991、CYC-B1、HRS-1、作为有机色素类的花青甙、WMC234、WMC236、WMC239、WMC273、PPDCA、PTCA、BBAPDC、NKX-2311、NKX-2510、NKX-2553((株)林原制造)、NKX-2554((株)林原制造)、NKX-2569、NKX-2586、NKX-2587((株)林原制造)、NKX-2677((株)林原制造)、NKX-2697、NKX-2753、NKX-2883、NK‐5958((株)林原制造)、NK‐2684((株)林原制造)、Eosin Y、Mercurochrome、MK-2(综研化学(株)制造)、D77、D102(三菱制纸(株)制造)、D120、D131(三菱制纸(株)制造)、D149(三菱制纸(株)制造)、D150、D190、D205(三菱制纸(株)制造)、D358(三菱制纸(株)制造)、JK-1、JK-2、5、ZnTPP、H2TC1PP、H2TC4PP、酞菁染料(锌酞菁-2,9,16,23-四羧酸)、2-[2'-(锌9',16',23'-三叔丁基-29H,31H-酞菁基)]琥珀酸、Polythiohene Dye(TT-1)、悬垂型聚合物(Pendant type polymer)、花青染料(P3TTA、C1-D、SQ-3、B1)等。
另外,作为有色化合物,也可以使用用作绘画颜料等的有色化合物,例如可以举出:Turner(ターナー)色彩(株)制造的深红(オペラレッド)、永久猩红、胭脂红、紫罗兰色、柠檬黄、永久深黄、天蓝、永久亮绿、永久中绿、煅黄土色、黄赭色、永久橙、永久柠檬黄、永久红、翠绿(色)、钴蓝(色)、普鲁士蓝(色)、乌黑、永久猩红和紫罗兰色等。例如,还可使用作为Holbein(ホルベイン)工业(株)制造的有色化合物的鲜红、钴蓝色、象牙黑、黄赭色、永久亮绿、永久亮黄、煅黄土色、深群青、朱红色和永久绿等。这些有色化合物中,优选永久猩红、紫罗兰色和乌黑(Turner色彩(株)制造)。
并且,作为有色化合物也可以使用食用的有色化合物,例如可以举出:Daiwa(ダイワ)化成(株)制造的食用红色2号紫红、食用红色3号赤藓红、食用红色102号新胭脂红、食用红色104号荧光桃红、食用红色105号玫瑰红、食用红色106号酸性红、食用蓝色1号亮蓝、食用红色40号诱惑红、食用蓝色2号靛胭脂红、红色226号赫林顿粉红CN、红色227号坚牢酸性品红、红色230号曙红YS、绿色204号溶剂绿、橙色205号橙色II、蓝色205号子种绿、紫色401号茜粗酚红紫和黑色401号萘酚蓝黑等。另外,也可以使用天然的有色化合物,例如Daiwa化成(株)制造的Hi Red(ハイレッド)G-150(水溶性·葡萄果皮色素)、胭脂虫红AL(水溶性·胭脂虫色素)、Hi Red MC(水溶性·胭脂虫色素)、Hi Red BL(水溶性·甜菜红)、Daiwamonas(ダイワモナス)LA-R(水溶性·红曲色素)、Hi Red V80(水溶性·紫薯色素(ムラサキイモ色素))、胭脂树红N2R-25(水分散性·胭脂树红色素)、胭脂树红WA-20(水溶性胭脂树红·胭脂树红色素)、Hi Orange SS-44R(水分散性、低粘度品·辣椒色素)、Hi Orange LH(油溶性·辣椒色素)、Hi Green B(水溶性·绿色着色料制剂)、Hi Green F(水溶性·绿色着色料制剂)、Hi Blue AT(水溶性·栀子蓝色素)、Hi Melon P-2(水溶性·绿色着色料制剂)、Hi Orange WA-30(水分散性·辣椒色素)、Hi Red RA-200(水溶性·红萝卜色素)、Hi Red CR-N(水溶性·红甘蓝色素)、Hi Red EL(水溶性·接骨木色素)、Hi Orange SPN(水分散性·辣椒色素)等。
(碳材料)
作为碳材料,例如可以使用选自炭、炭黑、乙炔炭黑、石墨烯、碳纳米管、碳微线圈(カーボンマイクロコイル)、碳纳米角、热分解石墨(HOPG)、天然石墨、气相成长碳纤维(VGCF)、沥青类碳纤维和中间碳微球(MCMB)等的至少一种。
作为碳材料的形状,例如可以举出:球状、椭球状、针状、板状、鳞片状、管状、线状、棒状(ロッド状)、纤维状、无定型状等,但并不特别限于这些形状。需要说明的是,可以组合使用两种以上的上述形状的碳材料。在此,球状不只是真球状,也包含真球状稍微扁平或歪斜的形状、在真球状的表面形成凹凸的形状、或者将这些形状组合而成的形状等。椭球状不只是严格的椭球状,也包含严格的椭球状稍微扁平或歪斜的形状、严格的椭球状的表面形成凹凸的形状、或者将这些形状组合而成的形状等。
[透明导电体的制造方法]
接着,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透明导电体的制造方法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
(黑色浮动防止层形成用的调制工序)
首先,通过将光吸收材料加入溶剂中使其分散,来调制黑色浮动防止层形成用的涂料。根据需要,还可以向溶剂中进一步加入粘合剂和/或添加剂。为了提高对基材11的涂布性或组合物的适用期,根据需要,还可以加入表面活性剂、粘度调节剂、分散剂等添加剂。作为分散手法,优选使用搅拌、超音波分散、珠分散、混炼、匀浆机处理等。
溶剂可以是溶解和分散光吸收材料的溶剂,但不特别限于这些。例如可以举出:水、乙醇、丁酮、异丙醇、丙酮、环己酮(anone)(例如环己酮、环戊酮)、烃(己烷)、酰胺(DMF)、硫化物(DMSO)、丁基溶纤剂、三甘醇单丁醚、丙二醇单甲醚、丙二醇单***、乙二醇单***、乙二醇单丙醚、乙二醇单异丙醚、二甘醇单丁醚、二甘醇单***、二甘醇单甲醚、二甘醇二***、一缩二丙二醇单甲醚、二缩三丙二醇单甲醚、丙二醇单丁醚、丙二醇异丙醚、一缩二丙二醇异丙醚、二缩三丙二醇异丙醚、乙二醇单甲醚、萜品醇、二甘醇丁醚乙酸酯。
(透明导电层形成用的涂料的调制工序)
接着,通过将金属填料加入溶剂中使其分散,来调制透明导电层形成用的涂料。根据需要,还可以进一步加入粘合剂和/或添加剂。例如,还可以加入用于提高金属填料分散性的分散剂、用于提高贴合性或耐久性的其它添加剂。作为分散手法,优选使用搅拌、超音波分散、珠分散、混炼、匀浆机处理等。
以涂料的质量为100质量份时,涂料中金属填料的掺混量为0.01~10.00质量份。低于0.01质量份时,在最终所得的透明导电层12中,金属填料无法获得足够的每平方米重量(例如,0.001~1.000[g/m2])。而大于10质量份时,金属填料的分散性存在劣化的趋势。另外,向涂料中添加分散剂时,优选的添加量为最终获得的透明导电层12的导电性不劣化的程度。
溶剂只要是可以分散金属填料即可,没有特别地限定。例如可以使用:选自水、醇(例如,甲醇、乙醇、正丙醇、异丙醇、正丁醇、异丁醇、仲丁醇、叔丁醇等)、环己酮(anone)(例如,环己酮、环戊酮)、酰胺(例如,N,N-二甲基甲酰胺:DMF)、硫化物(例如,二甲基亚砜:DMSO)等的至少一种以上。
为了抑制涂膜的干燥不均或龟裂,可以进一步添加作为溶剂的高沸点溶剂,以控制来自涂料的溶剂的蒸发速度。作为高沸点溶剂,例如可以举出:丁基溶纤剂、双丙酮醇、三甘醇单丁醚、丙二醇单甲醚、丙二醇单***、乙二醇单***、乙二醇单丙醚、乙二醇单异丙醚、二甘醇单丁醚、二甘醇单***、二甘醇单甲醚、二甘醇二***、一缩二丙二醇单甲醚、二缩三丙二醇单甲醚、丙二醇单丁醚、丙二醇异丙醚、一缩二丙二醇异丙醚、二缩三丙二醇异丙醚、乙二醇单甲醚。这些高沸点溶剂可以单独使用、还可以将多种组合使用。
(黑色浮动防止层形成用的涂料的涂布工序)
接着,使用如上调制的黑色浮动防止层形成用的涂料,在基材11的表面形成涂膜。对涂膜的形成方法没有特别限定,考虑到物性、便利性和制造成本等,优选湿式成膜法。作为湿式成膜法,例如可以使用涂布法、喷雾法、印刷法等公知的方法。若为涂布法则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使用公知的涂布法。作为公知的涂布法,例如可以举出:微凹版涂布法、绕线棒涂布法、直接凹版涂布法、模头涂布法、浸涂法、喷涂法、逆辊涂布法、幕涂法、逗点涂布(コンマコート,comma coat)法、刮刀涂布法、旋涂法等。若为印刷法,例如可以举出:凸版印刷法、胶印印刷法、照相凹版印刷法、凹版印刷法、胶版印刷法、丝网印刷法、喷墨印刷法等。
(涂膜的干燥固化工序)
接着,通过使形成于基材11表面的涂膜干燥,而使溶剂挥发。对干燥条件没有特别限定,可以是自然干燥也可以是加热干燥。加热干燥也可以兼有煅烧工序。由此,在基材11的表面形成黑色浮动防止层13。
(透明导电层形成用的涂料的涂布工序)
接着,使用如上调制的透明导电层形成用的涂料,在黑色浮动防止层13的表面形成分散有金属填料的涂膜。对涂膜的形成方法没有特别限定,考虑到物性、便利性和制造成本等,优选湿式成膜法。作为湿式成膜法,例如可以使用涂布法、喷雾法、印刷法等公知的方法。如为涂布法则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使用公知的涂布法。作为公知的涂布法,例如可以举出:微凹版涂布法、绕线棒涂布法、直接凹版涂布法、模头涂布法、浸涂法、喷涂法、逆辊涂布法、幕涂法、逗点涂布(コンマコート,comma coat)法、刮刀涂布法、旋涂法等。作为印刷法,例如可以举出:凸版印刷法、胶印印刷法、照相凹版印刷法、凹版印刷法、胶版印刷法、丝网印刷法、喷墨印刷法等。
(涂膜的干燥固化工序)
接着,使形成于黑色浮动防止层13的表面的涂膜中的溶剂干燥除去。对干燥条件没有特别限定,可以是自然干燥和加热干燥的任意一种。接着,根据需要,例如通过热处理或能量线照射,使未固化的粘合剂固化。由此,成为在已固化的粘合剂中分散有金属填料的状态。此时,粘合剂为能量线固化性树脂时,通过经由光掩模的能量线照射,可以使未固化的粘合剂固化成图案状。然后,通过用水类或醇类的溶液进行显影处理,在黑色浮动防止层13的表面形成透明导电部与透明绝缘部平面地交替配置而成的电极图案。接着,根据需要,煅烧涂膜。需要说明的是,加热干燥也可以兼有煅烧工序。接着,为了降低所得透明导电层12的薄层电阻值,根据需要,可以实施通过压延进行的加压处理。由此,在黑色浮动防止层13的表面形成透明导电层12。
通过如上操作,获得了目标透明导电体1。在透明导电层12的表面形成蚀刻掩模,通过对透明导电层12实施蚀刻处理,可以在黑色浮动防止层13的表面形成透明导电部与透明绝缘部平面地交替配置而成的电极图案。
[效果]
根据实施方式1,通过在基材11和透明导电层12之间设置黑色浮动防止层13,可以通过黑色浮动防止层13的光吸收材料吸收因透明导电层12所含的金属填料而反射的光。因此,可以改善透明导电体1的对比度。
另外,由于对金属填料不施加表面处理,通过进一步具备黑色浮动防止层13,改善透明导电体1的对比度,因此在实现高对比度的同时,不会导致薄层电阻的增大。在获得所希望的薄层电阻值的范围下,通过利用有色化合物对金属填料进行表面处理,可以利用有色化合物覆盖金属填料表面的至少一部分。由此进一步改善对比度。
作为覆盖金属填料表面的有色化合物,例如可以使用与黑色浮动防止层13中所含的有色化合物同样的化合物。有色化合物例如可以吸附于金属填料的表面。在此,吸附是指滞留于金属填料表面或其附近的现象。吸附可以是化学吸附或物理吸附、或它们的组合。化学吸附是指在金属填料表面和有色化合物之间伴随着共价键、离子键、金属键、配位键、氢键等化学键而产生的吸附。物理吸附是指通过范德华力、静电引力、磁力等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吸附。
<变形例>
下面,对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进行说明。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1中,对于具有以下构成(1)的透明导电体1进行了说明,但透明导电体1的构成不受其的限定。例如,作为透明导电体1的构成可以采用以下的构成(2)~(15)。
(1) 透明导电层/黑色浮动防止层/基材
(2) 透明导电层/黑色浮动防止层/锚定层/基材
(3) 黑色浮动防止层/透明导电层/基材
(4) 黑色浮动防止层/透明导电层/锚定层/基材
(5) 黑色浮动防止层/透明导电层/黑色浮动防止层/基材
(6) 黑色浮动防止层/透明导电层/黑色浮动防止层/锚定层/基材
(7) 构成(1)~(6)中任一项的透明导电体/硬涂层
(8) (1)~(7)中任一项的透明导电体/防反射层
(9) (1)~(7)中任一项的透明导电体/蛾眼结构层
(10) (1)~(9)中任一项的透明导电体/粘着层/基材
(11) 基材/粘着层/构成(1)~(10)中任一项的透明导电体
(12) 外涂层/构成(1)~(11)中任一项的透明导电体
(13) 防反射层/构成(1)~(12)中任一项的透明导电体
(14) 蛾眼/构成(1)~(12)中任一项的透明导电体
(15) 基材/粘着层/构成(11)中任一项的透明导电体
需要说明的是,在构成(10)、(11)、(15)中,粘着层中可以加入空气层,可以是树脂材料。另外,粘着层可以包含光吸收材料。作为光吸收材料,可以使用与黑色浮动防止层同样的材料。在构成(12)中,外涂层可以是硬涂层。
锚定层优选对可见光具有透光性。锚定层例如可以由聚丙烯酸类树脂、聚酰胺类树脂、聚酯类树脂、或纤维素类树脂构成,或者由金属醇盐的水解·脱水缩合物等构成。锚定层优选以不妨碍对可见光的透光性的膜厚构成。
<2. 实施方式2>
图2是显示本技术的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透明导电体的一个构成例的截面图。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透明导电体2进一步具备透明导电层14和黑色浮动防止层15,从这一点看,与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透明导电体1不同。透明导电层14设置于基材11的两面中与设置有透明导电层12的一侧相反侧的表面。黑色浮动防止层15设置于透明导电层14的表面。
透明导电层14的构成和形成方法与上述实施方式1中的透明导电层12同样。黑色浮动防止层15的构成和形成方法与上述实施方式1中的透明导电层12同样。
<3. 实施方式3>
图3A是显示本技术的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透明导电体的一个构成例的平面图。图3B是显示本技术的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透明导电体的一个构成例的截面图。如图3A和图3B所示,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透明导电体1在透明导电层12和黑色浮动防止层13形成同一形状图案这一点上与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透明导电体1不同。已形成图案的透明导电层12例如构成X电极或Y电极等的电极。如图3A所示,作为该电极可以使用具备多个衬垫部(单元电极体)21m和连接多个衬垫部21m彼此的多个连接部21n的电极。需要说明的是,电极的构成并不限于该例子,例如,还可以使用条纹状(直线状)的电极。需要说明的是,在图3B中,显示有透明导电层12和黑色浮动防止层13形成同一形状图案的例子,但也可以是黑色浮动防止层13处于未形成图案的状态,连续地覆盖基材11的整个电极形成区。
图4A是将已形成图案的透明导电层12和黑色浮动防止层13的一部分放大表示的截面图。需要说明的是,在图4A中显示有包含金属线31和粘合剂32的透明导电层12的例子。如图4A所示,通过除去电极21间的透明导电层12,构成电极21间的绝缘区22。需要说明的是,绝缘区22的构成不限于该例子,如图4B所示,通过将金属线31制成已分断的状态,也可以构成电极21间的绝缘区22。在此情形下,透明导电层12中成为绝缘区22的部分也残留有膜。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金属线31已分断的状态,在透明导电体1的制造工序中,可以通过调制透明导电层12的蚀刻条件而获得。
(变形例)
在已形成图案的透明导电层12的表面设置黑色浮动防止层13时,如图5A所示,可以模仿已形成图案的透明导电层12的形状来设置黑色浮动防止层13。另外,如图5B所示,已形成图案的透明导电层12埋入黑色浮动防止层13内,且可以使黑色浮动防止层13的表面形成平坦的形状。
<4. 实施方式4>
图6A是显示本技术的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透明导电体的一方的表面侧的平面图。图6B是显示本技术的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透明导电体的另一方的表面侧的平面图。图6C是显示本技术的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透明导电体的一个构成例的截面图。如图6A和图6B所示,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透明导电体2在使一方的表面(第1表面)侧的透明导电层12和黑色浮动防止层13形成同一形状图案、同时另一方的表面(第2表面)侧的透明导电层14和黑色浮动防止层15形成同一形状图案这一点上与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透明导电体2不同。从与透明导电体2的表面垂直的方向观察时,已形成图案的透明导电层12与透明导电层14处于垂直相交的关系。
已形成图案的透明导电层12例如构成X电极。如图6A所示,作为该电极可以使用具备多个衬垫部(单元电极体)21m和连接多个衬垫部21m彼此的多个连接部21n的电极。需要说明的是,电极的构成不限于该例子,例如,还可以使用条纹状(直线状)的电极。
已形成图案的透明导电层14例如构成Y电极。如图6B所示,作为该电极可以使用具备多个衬垫部(单元电极体)22m和连接多个衬垫部22m彼此的多个连接部22n的电极。需要说明的是,电极的构成不限于该例子,例如,还可以使用条纹状(直线状)的电极。
需要说明的是,在图6A、图6B中,显示有使透明导电层12和黑色浮动防止层13形成同一形状图案、同时使透明导电层14和黑色浮动防止层15形成同一形状图案的例子,但也可以是黑色浮动防止层13、15处于未形成图案的状态,连续地覆盖基材11的整个电极形成区。
(变形例)
在已形成图案的透明导电层12的表面设置黑色浮动防止层13时,如图7A所示,可以模仿已形成图案的透明导电层12的形状来设置黑色浮动防止层13。另外,如图7B所示,已形成图案的透明导电层12埋入黑色浮动防止层13内,且可以使黑色浮动防止层13的表面形成平坦的形状。
<5. 实施方式5>
[信息输入装置的构成]
图8A是显示本技术的实施方式5所涉及的信息输入装置的一构成例的截面图。如图8A所示,信息输入装置102设置于显示装置101的显示面上。信息输入装置102例如通过贴合层41贴合于显示装置101的显示面上。贴合层41可以只设置于显示装置101的显示面与信息输入装置102的背面的周边部。作为贴合层41,例如可以使用粘合浆、粘结带等。在本说明书中,将用指或笔等输入信息的触摸面(信息输入面)侧的面称为“表面”,将与其相反侧的面称为“背面”。
(显示装置)
对适合信息输入装置102的显示装置101没有特别限定,但若示例,则可以列举出:液晶显示器、CRT(Cathode Ray Tube, 阴极射线管)显示器、等离子体显示器(Plasma Display Panel:PDP)、电致发光(Electro Luminescence:EL)显示器、表面传导型电子发射显示器(Surface-conduction Electron-emitter Display:SED)等各种显示装置。
(信息输入装置)
信息输入装置102是所谓的投影型静电电容方式触摸面板,具备第1透明导电体1a和设置于该第1透明导电体1a的表面的第2透明导电体1b,第1透明导电体1a和第2透明导电体1b经由贴合层42而贴合。
(第1透明导电体、第2透明导电体)
图8B是显示第1透明导电体和第2透明导电体的一个构成例的截面图。作为第1透明导电体1a和第2透明导电体1b,可以使用上述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透明导电体1。第1透明导电体1a的电极(已形成图案的透明导电层12)和第2透明导电体1b的电极(已形成图案的透明导电层12)是指从与信息输入装置102的表面垂直的方向观察时,处于垂直相交的关系。
在第1透明导电体1a中,作为透光层的黑色浮动防止层13优选设置成较透明导电层12接近于触摸面的位置。理由在于:可以利用黑色浮动防止层13的光吸收材料吸收因透明导电层12中所含的金属填料而反射到触摸面侧(用户侧)的光。
在第2透明导电体1b中也同样,作为透光层的黑色浮动防止层13优选设置成较透明导电层12接近于触摸面的位置。理由在于:可以利用黑色浮动防止层13的光吸收材料吸收因透明导电层12中所含的金属填料而反射到触摸面侧(用户侧)的光。
<6. 实施方式6>
图9是显示本技术的实施方式6所涉及的信息输入装置的一个构成例的截面图。如图9所示,该信息输入装置102在具备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透明导电体2这一点上与实施方式5不同。
在透明导电体2的触摸面侧上装载有透明导电层14和黑色浮动防止层15,在与其相反侧的背面侧上层合有透明导电层12和黑色浮动防止层13。在层合于触摸面侧的透明导电层14和黑色浮动防止层15中,黑色浮动防止层15优选设置成较透明导电层14接近于触摸面的位置。在层合于背面侧的透明导电层12和黑色浮动防止层13中,黑色浮动防止层13优选设置成较透明导电层12接近于触摸面的位置。
另外,根据需要,在透明导电体2的触摸面侧可以进一步具备保护层(光学层)44。保护层44例如是由玻璃或塑料构成的顶板等。保护层44和透明导电体2经由例如贴合层43而贴合。保护层44并不限于该例子,可以制成SiO2等的陶瓷涂层(外涂层)。
<7. 实施方式7>
[信息输入装置的构成]
图10A是显示本技术的实施方式7所涉及的信息输入装置的一个构成例的平面图。图10B是沿着图10A示出的a-a线的截面图。信息输入装置102是所谓的投影型静电电容方式触摸面板,如图10A和图10B所示,具备基材11、黑色浮动防止层13、多个的透明电极部111和透明电极部112、以及透明绝缘层113。多个的透明电极部111和透明电极部112设置于基材11的同一表面。黑色浮动防止层13设置于基材11与多个的透明电极部111和透明电极部112之间。作为透光层的黑色浮动防止层15优选设置成较多个的透明电极部111和透明电极部112接近于触摸面的位置。透明绝缘层113介设于透明电极部111与透明电极部112的交叉部之间。
另外,如图10B所示,根据需要,可以在形成有透明电极部111和透明电极部112的基材11的表面进一步具备光学层121。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0A中,省略了光学层121的记载。光学层121具备贴合层122和基体123,经由贴合层122使基体123贴合于基材11的表面。信息输入装置102是优选适用于显示装置的显示面的装置。基材11和光学层121例如对可见光具有透明性,其折射率n优选为1.2以上且1.7以下的范围内。下面,将信息输入装置102的表面的面内相互垂直相交的2个方向分别称为X轴方向和Y轴方向,将与其表面垂直的方向称为Z轴方向。
(透明电极部)
透明电极部111在基材11的表面沿X轴方向(第1方向)延伸,相对于此,透明电极部112在基材11的表面沿Y轴方向(第2方向)延伸。因此,透明电极部111和透明电极部112彼此垂直相交。在透明电极部111和透明电极部112交叉的交叉部C中,介设有用于绝缘两电极间的透明绝缘层113。
图11A是将图10A示出的交叉部C的付近放大显示的平面图。图11B是沿着图11A示出的A-A线的截面图。透明电极部111具备多个衬垫部(单元电极体)111m和连接多个衬垫部111m彼此的多个连接部111n。连接部111n沿X轴方向延伸,将毗邻的衬垫部111m的端部彼此连接。透明电极部112具备多个衬垫部(单元电极体)112m和连接多个衬垫部112m彼此的多个连接部112n。连接部112n沿Y轴方向延伸,将毗邻的衬垫部112m的端部彼此连接。
在交叉部C中,连接部112n、透明绝缘层113、连接部111n以该顺序层合于基材11的表面。连接部111n以横跨透明绝缘层113的方式形成,跨越透明绝缘层113的连接部111n的一端与毗邻的衬垫部111m的一方电连接,跨越透明绝缘层113的连接部111n的另一端与毗邻的衬垫部111m的另一方电连接。
衬垫部112m与连接部112n形成为一体,相对于此,衬垫部111m与连接部111n分开形成。衬垫部111m、衬垫部112m和连接部112n例如由设置于基材11表面的单层的透明导电层构成。该透明导电层由与上述实施方式1中的透明导电层12同样的材料构成。连接部111n例如由导电层构成。
作为衬垫部111m和衬垫部112m的形状,例如可以使用菱形(ダイヤモンド形,钻石形)或矩形等的多角形状、星形和十字形等、但不限于这些的形状。
作为构成连接部111n的导电层,例如可以使用金属层或透明导电层。金属层含有金属作为主要成分。作为金属,优选使用导电性高的金属,作为这样的材料,例如可以举出:Ag、Al、Cu、Ti、Nb、添加杂质的Si等,但考虑到导电性高、以及成膜性和印刷性等,优选Ag。优选使用导电性高的金属作为金属层的材料,使连接部111n的宽度变窄、其厚度变薄、其长度变短。由此可以提高辨识性。
作为连接部111n和连接部112n的形状可以采用矩形状,但连接部111n和连接部112n的形状只要是将毗邻的衬垫部111m和衬垫部112m彼此连接的形状即可,不特别限定为矩形状。作为矩形状以外的形状的例子,可以举出:线状、椭圆状、三角形状、无定型状等。
(透明绝缘层)
透明绝缘层113优选具有大于连接部111n和连接部112n交叉的部分的面积,例如,具有覆盖于位于交叉部C的衬垫部111m和衬垫部112m的先端的程度的大小。
透明绝缘层113含有透明绝缘材料作为主要成分。作为透明绝缘材料,优选使用具有透明性的高分子材料,作为这样的材料,例如可以举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甲酯与其他(甲基)丙烯酸烷基酯、苯乙烯等这样的乙烯基单体的共聚物等的(甲基)丙烯酸类树脂;聚碳酸酯、二甘醇二烯丙基碳酸酯(CR-39)等的聚碳酸酯类树脂;(溴化)双酚A型的二(甲基)丙烯酸酯的均聚物或共聚物、(溴化)双酚A单(甲基)丙烯酸酯的氨基甲酸乙酯改性单体的聚合物和共聚物等这样的热固化性(甲基)丙烯酸类树脂;聚酯特别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和不饱和聚酯、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聚氯乙烯、聚氨基甲酸乙酯、环氧树脂、聚芳酯、聚醚砜、聚醚酮、环烯烃聚合物(商品名:Arton、Zeonor)、环烯烃共聚物等。另外,还可以使用考虑到耐热性的芳族聚酰胺类树脂。在此,(甲基)丙烯酸酯是指丙烯酸酯或甲基丙烯酸酯。
透明绝缘层113的形状只要是在交叉部C中介设于透明电极部111和透明电极部112之间、可以防止两电极的电接触的形状即可,没有特别限定,但若示例,可以举出:四角形等的多角形、椭圆形、圆形等。作为四角形,例如可以举出:长方形、正方形、菱形、梯形、平行四边形、在角部附有曲率R的矩形状。
(配线)
在透明电极部111和透明电极部112的一端上分别电连接有配线115,该配线115和驱动电路(省略图示)经由FPC(Flexible Printed Circuit)114而连接。
在实施方式7中,上述以外的内容与实施方式5同样。
<8. 实施方式8>
图12是显示本技术的实施方式8所涉及的信息输入装置的一个构成例的平面图。
在基体45的表面设置有黑色浮动防止层13。该基体45以黑色浮动防止层13与信息输入装置102的显示面相对向的方式设置于信息输入装置102的显示面上。基体45和信息输入装置102是指,例如通过贴合层46而贴合。作为信息输入装置102可以使用实施方式5~7所涉及的信息输入装置102中的任意一种。需要说明的是,在实施方式5~7所涉及的信息输入装置102中,可以采用省略了黑色浮动防止层13、15的构成。该情形下,可以通过设置于基体45的表面的黑色浮动防止层13吸收因金属填料产生的反射光。因此,可以提高对比度。
<9. 实施方式9>
实施方式9所涉及的电子仪器在显示装置中具备实施方式5~8所涉及的信息输入装置102中的任意一种。信息输入装置102设置于显示装置的表面或显示装置的内部。下面,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9所涉及的电子仪器的例子进行说明。
图13A是显示作为电子仪器的电视装置的例子的外观图。电视装置201具备显示装置202,该显示装置202的表面或内部具备实施方式5~8所涉及的信息输入装置102中的任意一种。
图13B是显示作为电子仪器的笔记本电脑的例子的外观图。笔记本电脑211具备显示装置212,该显示装置212的表面或内部具备实施方式5~8所涉及的信息输入装置102中的任意一种。
图14A是显示作为电子仪器的手机的一个例子的外观图。手机221是所谓的智能手机,具备显示装置222,该显示装置222的表面或内部具备实施方式5~8所涉及的信息输入装置102中的任意一种。
图14B是显示作为电子仪器的平板电脑的一个例子的外观图。平板电脑231具备显示装置232,该显示装置232的表面或内部具备实施方式5~8所涉及的信息输入装置102中的任意一种。
[效果]
上面说明的实施方式9所涉及的电子仪器在显示装置中具备实施方式5~8所涉及的信息输入装置102中的任意一种,因此可以提高显示装置的辨识性。
实施例
下面,通过实施例具体地说明本技术,但本技术并不仅仅限于这些实施例。
(实施例1)
(黑色浮动防止层形成用的涂料的调制工序)
将下述的原料进行混合并分散,调制了黑色浮动防止层形成用的涂料。此时,调制黑色浮动防止层形成用的涂料的掺混,使干燥固化后的黑色浮动防止层中的黑色染料的含量为0.250质量%。
黑色染料(日本化药(株)制造、商品名:Black YA)
透明树脂材料(和光纯药工业(株)制造、乙基纤维素(约49%乙氧基))
树脂固化剂(旭化成(株)制造、商品名:デュラネート17B-60P)
固化促进催化剂(日东化成(株)制造、商品名:ネオスタンU100)
(透明导电层形成用的涂料的调制工序)
首先,作为金属纳米线,制作了银纳米线。在此,通过参照文献(“ACS Nano”2010年, VOL.4, NO.5, 2955-2963页)的现有方法,制作了直径30nm、长度10~30μm的银纳米线。
接着,将下述的原料以银纳米线不折断的形式进行混合并分散,调制了透明导电层形成用的涂料。
银纳米线
透明树脂材料(和光纯药工业(株)制造、乙基纤维素(约49%乙氧基))
树脂固化剂(旭化成(株)制造、デュラネート17B-60P)
固化促进催化剂(日东化成(株)制造、ネオスタンU100)
溶剂(异丙醇(IPA)和丁酮(MEK))
(保护层的调制工序)
接着,将下面的原料混合并分散,调制了保护层形成用的涂料。需要说明的是,调制原料的掺混使保护层形成用的涂料中的固体成分量为0.1质量%。
丙烯酸类紫外线固化树脂((株)テスク制造、商品名:A2398B)
溶剂(异丙醇(IPA))
(黑色浮动防止层的形成工序)
接着,将如上调制的黑色浮动防止层形成用的涂料用8号线棒涂布于透明基材的表面,形成了涂膜。作为透明基材,使用了厚度100μm的片材(三菱树脂(株)制造、商品名:ダイアホイルO300E)。接着,在120℃的烘箱中进行5分钟的加热处理,将涂膜中的溶剂干燥除去之后,在150℃下进行30分钟的加热处理,使涂膜中的透明树脂材料固化。由此,在透明基材的表面形成了厚度10nm的黑色浮动防止层。
(透明导电层的形成工序)
接着,将如上调制的涂料用8号线棒涂布于黑色浮动防止层上,形成了涂膜。需要说明的是,通过使银纳米线的每平方米重量设为0.02g/m2以上,薄层电阻成为约100Ω/□。接着,在120℃的烘箱中进行30分钟的加热处理,将涂膜中的溶剂干燥除去之后,在150℃下进行30分钟的加热处理,使涂膜中的透明树脂材料固化。由此,在黑色浮动防止层的表面形成了透明导电层。
(保护层的形成工序)
接着,用涂布器将如上调制的保护层形成用的涂料涂布于黑色浮动防止层的表面,使涂布厚(wet厚)为116μm。接着,在80℃的烘箱下使涂膜干燥2分钟之后,以累积光量300mJ/cm2对涂膜照射紫外线。由此,在透明导电层的表面形成了作为保护层的约100nm的丙烯酸树脂层。
通过以上操作,获得了目标透明导电片材。
(实施例2)
除了调制黑色浮动防止层形成用的涂料的掺混、将干燥固化后的黑色浮动防止层中的黑色染料的含量设为0.400质量%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获得了透明导电片材。
(实施例3)
除了调制黑色浮动防止层形成用的涂料的掺混、将干燥固化后的黑色浮动防止层中的黑色染料的含量设为0.500质量%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获得了透明导电片材。
(实施例4)
除了使用碳纳米管代替作为黑色浮动防止层形成用的涂料原料的黑色染料、调制黑色浮动防止层形成用的涂料的掺混、将干燥固化后的黑色浮动防止层中的碳纳米管的含量设为0.063质量%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获得了透明导电片材。需要说明的是,作为碳纳米管,使用了单层碳纳米管(SWCNT:Single Wall Carbon Nano Tube、KH Chemicals公司制造)。
(实施例5)
除了调制黑色浮动防止层形成用的涂料的掺混、将干燥固化后的黑色浮动防止层中的碳纳米管的含量设为0.143质量%以外,与实施例4同样,获得了透明导电片材。
(实施例6)
除了调制黑色浮动防止层形成用的涂料的掺混、将干燥固化后的黑色浮动防止层中的碳纳米管的含量设为0.250质量%以外,与实施例4同样,获得了透明导电片材。
(实施例7)
除了进一步添加作为黑色浮动防止层形成用的涂料原料的碳纳米管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获得了透明导电片材。需要说明的是,使黑色染料A与碳纳米管B的混合比率(质量比率)A:B为5:1、同时使干燥固化后的黑色浮动防止层中的黑色染料A与碳纳米管B的含量的总计为0.286质量%,来调制黑色浮动防止层形成用的涂料的掺混。另外,作为碳纳米管,使用了单层碳纳米管(SWCNT:Single Wall Carbon Nano Tube、KH Chemicals公司制造)。
(比较例1)
除了省略了黑色浮动防止层形成用的涂料的调制工序和黑色浮动防止层的形成工序、在基材的表面直接形成透明导电层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获得了透明导电片材。
[特性评价]
对于如上获得的实施例1~7、比较例1的透明导电片材,按照如下的方式评价了(A)总透光率[%]、(B)雾度[%]、(C)薄层电阻值[Ω/□]、和(D)反射L值。
(A) 总透光率的评价
使用雾度透过率仪((株)村上色彩技术研究所制造、商品名:HM-150)按照JIS K7361进行评价。
(B) 雾度的评价
使用雾度透过率仪((株)村上色彩技术研究所制造、商品名:HM-150)按照JIS K7136进行评价。
(C) 薄层电阻值的评价
使用手动式非破坏电阻测定器(ナプソン(株)制造、商品名:EC-80P),使测定探针与透明导电层(线层)侧接触来进行评价。
(D) 反射L值的评价
作为黑色浮动指标的反射L值是,将黑胶带贴附于透明导电层侧上,按照JIS Z8722,通过X-Rite公司制造的Color i5从基材侧进行评价。
表1显示实施例1~7、比较例1的透明导电片材的构成。
[表1]
表2显示实施例1~7、比较例1的透明导电片材的评价结果。
[表2]
(结果)
通过导入黑色浮动防止层,可以完全抑制薄层电阻的改变,同时可以改善反射L值,制作了具有更高对比度的透明导电层(金属填料导电层)。
作为黑色浮动防止层的光吸收材料,可以使用染料或碳材料(碳纳米管)。即使在将这些材料组合使用时,也可以获得与单独使用时同样高的对比度。
(考察)
若在透明导电层中含有染料或碳材料等光吸收材料,则导电性片材的导电性受损,但是通过另外设置包含染料或碳材料等光吸收材料的黑色浮动防止层,可以在导电性片材的导电性不受损的情形下、提高对比度。
通过导入黑色浮动防止层,使由金属填料漫反射的光被黑色浮动防止层吸收,由此可以在导电性片材的导电性不受损的情形下、提高对比度。
以上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了具体的说明,但本技术并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可以是基于本技术的技术思想的各种变形。
例如,上述实施方式中例举的构成、方法、工序、形状、材料和数值等不过是例举,可根据需要使用与其不同的构成、方法、工序、形状、材料和数值等。
另外,只要不脱离本技术的宗旨,上述实施方案的构成、方法、工序、形状、材料和数值等可以互相组合。
另外,本技术也可以采用以下的构成。
(1) 透明导电体,该透明导电体具备:基材、包含金属填料的透明导电层、以及包含光吸收材料的透光层。
(2) (1)所述的透明导电体,其中,上述光吸收材料吸收可见光线。
(3) (1)所述的透明导电体,其中,上述光吸收材料为吸收可见光线的有色化合物。
(4) (3)所述的透明导电体,其中,上述有色化合物为染料。
(5) (3)所述的透明导电体,其中,上述有色化合物具有发色团。
(6) (1)所述的透明导电体,其中,上述光吸收材料为碳材料。
(7) (1)~(6)任一项中所述的透明导电体,其中,上述透光层对可见光线的透过率为50%以上。
(8) (1)~(7)任一项中所述的透明导电体,其中,上述金属填料为金属线。
(9) (1)~(8)任一项中所述的透明导电体,其中,上述透光层设置于上述基材和上述透明导电层之间。
(10) (1)~(9)任一项中所述的透明导电体,其中,上述透明导电层为透明电极。
(11) (1)~(10)任一项中所述的透明导电体,其中,上述透明导电层进一步包含粘合剂。
(12) 输入装置,该输入装置具备:包含金属填料的透明导电层和包含光吸收材料的透光层。
(13) (12)所述的输入装置,其中,上述透光层设置成较上述透明导电层接近于输入面的位置。
(14) 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具备:显示装置和输入装置,其中,上述输入装置具备:包含金属填料的透明导电层和包含光吸收材料的透光层。
(15) (1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上述透光层设置成较上述透明导电层接近于输入面的位置。
(16) 透明导电体,该透明导电体具备:基材、包含金属填料的透明导电层、以及包含光吸收材料的透光层,其中,上述金属填料表面的至少一部分被有色化合物覆盖。
符号说明
1  透明导电体
11  基材
12、14  透明导电层
13、15  黑色浮动防止层
101、202、212、222、232  显示装置
102  信息输入装置
201  电视装置
211  笔记本电脑
221  手机
231  平板电脑

Claims (16)

1. 透明导电体,该透明导电体具备:基材、包含金属填料的透明导电层、以及包含光吸收材料的透光层。
2. 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明导电体,其中,上述光吸收材料吸收可见光线。
3. 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明导电体,其中,上述光吸收材料为吸收可见光线的有色化合物。
4. 权利要求3所述的透明导电体,其中,上述有色化合物为染料。
5. 权利要求3所述的透明导电体,其中,上述有色化合物具有发色团。
6. 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明导电体,其中,上述光吸收材料为碳材料。
7. 权利要求1~6任一项中所述的透明导电体,其中,上述透光层对可见光线的透过率为50%以上。
8. 权利要求1~7任一项中所述的透明导电体,其中,上述金属填料为金属线。
9. 权利要求1~8任一项中所述的透明导电体,其中,上述透光层设置于上述基材和上述透明导电层之间。
10. 权利要求1~9任一项中所述的透明导电体,其中,上述透明导电层为透明电极。
11. 权利要求1~10任一项中所述的透明导电体,其中,上述透明导电层进一步包含粘合剂。
12. 输入装置,该输入装置具备:包含金属填料的透明导电层和包含光吸收材料的透光层。
13. 权利要求12所述的输入装置,其中,上述透光层设置成较上述透明导电层接近于输入面的位置。
14. 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具备:显示装置和输入装置,其中,上述输入装置具备:包含金属填料的透明导电层和包含光吸收材料的透光层。
15. 权利要求1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上述透光层设置成较上述透明导电层接近于输入面的位置。
16. 透明导电体,该透明导电体具备:基材、包含金属填料的透明导电层、以及包含光吸收材料的透光层,其中,上述金属填料表面的至少一部分被有色化合物覆盖。
CN201380044837.XA 2012-08-31 2013-08-19 透明导电体、输入装置和电子仪器 Pending CN10454067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192604 2012-08-31
JP2012192604A JP2014046622A (ja) 2012-08-31 2012-08-31 透明導電体、入力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PCT/JP2013/072046 WO2014034451A1 (ja) 2012-08-31 2013-08-19 透明導電体、入力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540678A true CN104540678A (zh) 2015-04-22

Family

ID=501832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44837.XA Pending CN104540678A (zh) 2012-08-31 2013-08-19 透明导电体、输入装置和电子仪器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20150185890A1 (zh)
JP (1) JP2014046622A (zh)
KR (1) KR20150048128A (zh)
CN (1) CN104540678A (zh)
HK (1) HK1205098A1 (zh)
TW (1) TW201425034A (zh)
WO (1) WO2014034451A1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10290A (zh) * 2016-03-24 2016-07-27 浙江零维光伏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有机薄膜太阳能电池用导电浆料及其制备方法
TWI608391B (zh) * 2016-11-07 2017-12-11 鴻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觸控螢幕鏡面結構
JP2020535483A (ja) * 2017-09-29 2020-12-03 エルジー・ケム・リミテッド 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用視認性改善フィルムおよびこれを含む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CN112037968A (zh) * 2020-07-07 2020-12-04 天材创新材料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透明导电薄膜
CN112530627A (zh) * 2020-11-16 2021-03-19 苏州城邦达益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低雾度透明导电膜及其制备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074851B2 (ja) * 2013-03-29 2017-02-08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導電性光学部材
KR102099090B1 (ko) * 2013-04-26 2020-04-09 쇼와 덴코 가부시키가이샤 도전 패턴의 제조방법 및 도전 패턴 형성 기판
US20150242011A1 (en) * 2014-02-27 2015-08-27 J Touch Corporation Touch-sensitive panel device and electrode structure therein
JP5841634B2 (ja) * 2014-04-17 2016-01-13 介面光電股▲ふん▼有限公司 黒化塗料及びそれを用いた電極構造
KR20160146839A (ko) * 2014-04-22 2016-12-21 사빅 글로벌 테크놀러지스 비.브이. 집적 플랙서블 투명 전도성 필름
CN109799935A (zh) * 2014-06-27 2019-05-24 宸盛光电有限公司 触控感应单元
KR20170041809A (ko) 2014-08-07 2017-04-17 사빅 글로벌 테크놀러지스 비.브이. 열성형 어플리케이션용 도전성 다층 시트
US9913368B2 (en) * 2015-01-22 2018-03-06 Carestream Health, Inc. Nanowire security films
TWI567757B (zh) * 2015-06-03 2017-01-21 財團法人紡織產業綜合研究所 導電組成物
KR102556838B1 (ko) * 2016-06-01 2023-07-19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터치 패널, 이를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및 터치 패널 제조 방법
KR20180012098A (ko) * 2016-07-26 2018-02-05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투명 도전체, 이의 제조방법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디스플레이 장치
JP2018133331A (ja) * 2017-02-15 2018-08-23 デクセリアルズ株式会社 異方性導電接続構造体、異方性導電接続構造体の製造方法、異方性導電フィルム、及び異方性導電ペースト
DE102019101765A1 (de) * 2019-01-24 2020-07-30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ktiengesellschaft Modul für eine Anzeige- und/oder Bedienvorrichtung, Anzeige- und/oder Bedienvorrichtung,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Moduls und Fortbewegungsmittel
CN115053302A (zh) * 2020-03-17 2022-09-13 韩国机械研究院 包括纳米结构的透明导体及其制造方法
TWI732630B (zh) * 2020-07-17 2021-07-01 大陸商天材創新材料科技(廈門)有限公司 透明導電薄膜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025338A (ja) * 2000-07-11 2002-01-25 Tsuchiya Co Ltd 着色導電ペースト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る導電積層体とその製造方法
JP2004345278A (ja) * 2003-05-23 2004-12-09 Sony Corp 透明導電性基材、抵抗膜方式タッチパネルおよび表示素子
CN1842235A (zh) * 2005-03-31 2006-10-04 Tdk株式会社 透明导电体
CN1856199A (zh) * 2005-04-28 2006-11-01 Tdk株式会社 透明导电体
JP2008225338A (ja) * 2007-03-15 2008-09-25 Seiko Epson Corp 電気光学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電子機器
JP2011029036A (ja) * 2009-07-27 2011-02-10 Panasonic Electric Works Co Ltd 透明導電膜付き基材
JP4893867B1 (ja) * 2011-02-23 2012-03-07 ソニー株式会社 透明導電膜、分散液、情報入力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154177A (ja) * 2000-11-20 2002-05-28 Kanebo Ltd 半透過積層板
JP5472889B2 (ja) * 2007-11-26 2014-04-16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金属ナノワイヤ、及び金属ナノワイヤを含む透明導電体
JP2010048844A (ja) * 2008-08-19 2010-03-04 Toray Advanced Film Co Ltd ディスプレイ用フィルター
JP5084698B2 (ja) * 2008-10-29 2012-11-28 京セラ株式会社 タッチパネルおよびタッチパネル型表示装置
JP5661533B2 (ja) * 2010-05-28 2015-01-28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導電シートの製造方法及びタッチパネルの製造方法
JP5743500B2 (ja) * 2010-11-11 2015-07-01 藤森工業株式会社 Fpc用電磁波シールド材
JP5726048B2 (ja) * 2011-11-14 2015-05-27 藤森工業株式会社 Fpc用電磁波シールド材
JP5224203B1 (ja) * 2012-07-11 2013-07-03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タッチパネルセンサ、タッチパネル装置および表示装置
JP2014048791A (ja) * 2012-08-30 2014-03-17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タッチパネル用電極積層体、及びタッチパネル、並びに画像表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025338A (ja) * 2000-07-11 2002-01-25 Tsuchiya Co Ltd 着色導電ペースト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る導電積層体とその製造方法
JP2004345278A (ja) * 2003-05-23 2004-12-09 Sony Corp 透明導電性基材、抵抗膜方式タッチパネルおよび表示素子
CN1842235A (zh) * 2005-03-31 2006-10-04 Tdk株式会社 透明导电体
CN1856199A (zh) * 2005-04-28 2006-11-01 Tdk株式会社 透明导电体
JP2008225338A (ja) * 2007-03-15 2008-09-25 Seiko Epson Corp 電気光学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電子機器
JP2011029036A (ja) * 2009-07-27 2011-02-10 Panasonic Electric Works Co Ltd 透明導電膜付き基材
JP4893867B1 (ja) * 2011-02-23 2012-03-07 ソニー株式会社 透明導電膜、分散液、情報入力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10290A (zh) * 2016-03-24 2016-07-27 浙江零维光伏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有机薄膜太阳能电池用导电浆料及其制备方法
TWI608391B (zh) * 2016-11-07 2017-12-11 鴻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觸控螢幕鏡面結構
JP2020535483A (ja) * 2017-09-29 2020-12-03 エルジー・ケム・リミテッド 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用視認性改善フィルムおよびこれを含む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US11262479B2 (en) 2017-09-29 2022-03-01 Lg Chem, Ltd. Visibility improving film for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comprising same
CN112037968A (zh) * 2020-07-07 2020-12-04 天材创新材料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透明导电薄膜
CN112530627A (zh) * 2020-11-16 2021-03-19 苏州城邦达益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低雾度透明导电膜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50185890A1 (en) 2015-07-02
KR20150048128A (ko) 2015-05-06
HK1205098A1 (zh) 2015-12-11
WO2014034451A1 (ja) 2014-03-06
JP2014046622A (ja) 2014-03-17
TW201425034A (zh) 2014-07-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540678A (zh) 透明导电体、输入装置和电子仪器
CN104160455B (zh) 透明导电膜、导电性元件、组合物、输入装置、显示装置和电子仪器
JP5174229B2 (ja) 透明導電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4145312B (zh) 透明导电膜、导电性元件、组合物、有色自组织材料、输入装置、显示装置和电子设备
JP6441576B2 (ja) 透明導電膜及びその製造方法、情報入力装置、並びに、電子機器
WO2015115577A1 (ja) 金属ナノワイヤー、透明導電膜及びその製造方法、分散液、情報入力装置、並びに、電子機器
KR20120029530A (ko) 반사방지층이 코팅된 투명도전성 시트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KR102375891B1 (ko) 투명전극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자 소자
JP6356114B2 (ja) 透明導電膜の製造方法
KR101321097B1 (ko) 탄소나노튜브 투명전극, 이의 제조 방법, 및 탄소나노튜브 투명전극용 코팅용액
JP2014241353A (ja) 帯域選択透明シールドと、帯域選択透明シールドの製造方法、これを用いた表示デバイスと、表示機器
JP2015133272A (ja) 透明導電膜付き基材と、このパターニング方法及び、これを用いた透明タッチパネル
WO2014034468A1 (ja) 透明導電性素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入力装置、電子機器、ならびに導電部の形成方法
JP2016018712A (ja) 導電膜、及び導電膜形成方法
WO2017195500A1 (ja) 導電性素子、入力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JP6320365B2 (ja) 金属ナノワイヤー、透明導電膜及びその製造方法、分散液、情報入力装置、並びに、電子機器
JP2017183195A (ja) 透明導電性フィル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EXSB Decision made by sipo to initiate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205098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0422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WD

Ref document number: 1205098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