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515200A - 空气调节装置的室内机 - Google Patents

空气调节装置的室内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515200A
CN104515200A CN201310690777.0A CN201310690777A CN104515200A CN 104515200 A CN104515200 A CN 104515200A CN 201310690777 A CN201310690777 A CN 201310690777A CN 104515200 A CN104515200 A CN 10451520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ction inlet
filter part
indoor set
horizontal side
fil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690777.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515200B (zh
Inventor
中居弘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45152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51520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51520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51520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43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mounting arrangements
    • F24F1/004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mounting arrangements mounted in the ceiling or at the ceil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28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filt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8/00Treatment, e.g. purification, of air supplied to human living or working spaces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cooling, humidifying or drying
    • F24F8/10Treatment, e.g. purification, of air supplied to human living or working spaces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cooling, humidifying or drying by separation, e.g. by filter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8/00Treatment, e.g. purification, of air supplied to human living or working spaces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cooling, humidifying or drying
    • F24F8/10Treatment, e.g. purification, of air supplied to human living or working spaces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cooling, humidifying or drying by separation, e.g. by filtering
    • F24F8/108Treatment, e.g. purification, of air supplied to human living or working spaces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cooling, humidifying or drying by separation, e.g. by filtering using dry filter ele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ir Filters, Heat-Exchange Apparatuses, And Housings Of Air-Conditioning Uni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空气调节装置的室内机,即使顶棚内的设置空间的水平方向的宽度小,也能够抑制被取入室内机主体内的空气的量减少。具有过滤器部,能够安装在下表面吸入口及第一横侧面吸入口中的任意一方,并被安装在打开的一方,在主体的上表面上形成有与第一横侧面吸入口一起将空气取入主体内的上表面吸入口。

Description

空气调节装置的室内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气调节装置的室内机。
背景技术
在空气调节装置中,存在在空调对象空间(例如,室内、大厦的房间、仓库等)的顶棚内设置室内机的结构。这里,顶棚内的空间狭小有限,存在难以将室内机等设置在顶棚内的情况。即,将室内机设置在顶棚内时,不能确保顶棚部分(例如,顶棚内的壁面等)和室内机主体的吸入口之间的间隔,存在不能将空气充分地取入室内机主体内的情况。
因此,在设置在顶棚内的空气调节装置的室内机中,提出了能够通过室内机主体的下表面和室内机主体的横侧面改变吸入口的位置的结构(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1记载的技术通过将构成室内机主体的外轮廓的一部分的外轮廓板材安装在室内机主体的下表面来封闭室内机主体的下表面,而横侧面被打开来形成吸入口。相反地,通过将上述外轮廓板材安装在室内机主体的横侧面来封闭室内机主体的横侧面,而下表面被打开来形成吸入口。
像这样,专利文献1记载的空气调节装置的室内机能够应对顶棚内的各种设置状况地改变成下吸入模式和横吸入模式。由此,例如在不能确保室内机主体的横侧面和与该横侧面相对的顶棚部分之间的间隔的情况下,通过进行将室内机主体的下表面作为吸入口的改变,能够将空气取入室内机主体内。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8-270978号公报(例如,参照图4及图5)
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技术中,顶棚内的设置空间的进深、即设置空间的水平方向的宽度小,在不能确保室内机主体的横侧面和与该横侧面相对的顶棚部分之间的间隔的情况下,通过采用下吸入模式,能够不减少被取入室内机主体的空气的量。但是,在下吸入模式中,由于打开室内机主体的下表面,所以,例如在顶棚低的建筑物中,或者容易产生顶棚内的噪音时,搭载在室内机中的风机的电机的旋转音、风机的风扇的风噪等传递到空调对象空间,存在损害用户的舒适性的情况。由此,存在不能采用下吸入模式的情况。
即,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技术中,顶棚内的设置空间的水平方向的宽度小的情况下,采用横吸入模式时,存在空气难以被取入室内机主体内的情况。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解决以上课题而研发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种空气调节装置的室内机,即使顶棚内的设置空间的水平方向的宽度小,也能够抑制被取入室内机主体内的空气的量减少。
本发明的空气调节装置的室内机具有:主体,其在下表面形成有下表面吸入口,在第一横侧面形成有第一横侧面吸入口;闭塞板,其堵塞所述下表面吸入口及所述第一横侧面吸入口中的一方,所述室内机打开所述下表面吸入口及所述第一横侧面吸入口中的另一方并将空气取入主体内,其中,具有过滤器部,该过滤器部能够安装于所述下表面吸入口及所述第一横侧面吸入口中的任意一方,并被安装于打开的一方,在所述主体的上表面上,形成有与所述第一横侧面吸入口一起将空气取入所述主体内的上表面吸入口。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空气调节装置的室内机,由于具有上述结构,所以即使顶棚内的设置空间的水平方向的宽度小,也能够抑制被取入室内机主体内的空气的量减少。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空气调节装置的室内机采用横吸入模式的情况下的(a)立体图及(b)纵剖视图。
图2是将图1所示的横吸入模式的室内机设置在吊顶内的情况的示意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空气调节装置的室内机采用下吸入模式的情况下的(a)立体图及(b)纵剖视图。
图4是将图3所示的下吸入模式的室内机设置在吊顶内的情况的示意图。
图5是关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空气调节装置的室内机的、同时使用了横吸入模式及上吸入模式的情况下的(a)立体图及(b)纵剖视图。
图6是将图5所示的横吸入模式及上吸入模式的室内机设置在吊顶内的情况的示意图。
图7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空气调节装置的室内机的过滤器部的安装方法及安装状态进行说明的立体图。
图8是图5所示的横吸入模式及上吸入模式的室内机中安装有过滤器部的状态下的与短边方向平行的纵剖视图。
图9是弯曲状态的过滤器部的立体图。
图10是对采用下吸入模式的室内机的过滤器部的安装方法及安装状态进行说明的立体图。
图1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空气调节装置的室内机的过滤器部的说明图。
图12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空气调节装置的室内机的立体图。
图13是除了打开图12所示的室内机的第一横侧面的第一横侧面吸入口外,还打开第二横侧面的第二横侧面吸入口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14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空气调节装置的室内机的说明图。
图15是为了封闭第一横侧面吸入口而将大闭塞板及小闭塞板安装在室内机上的状态的室内机的立体图。
图16是为了封闭下表面吸入口而将大闭塞板及小闭塞板安装在室内机上的状态的室内机的立体图。
图17是关于去除了过滤器部的一部分的构造的一例的说明图。
图18是用假过滤器封闭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的空气调节装置的室内机的第一横侧面吸入口并采用下吸入模式的情况的立体图。
图19是用假过滤器封闭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的空气调节装置的室内机的下表面吸入口并采用横吸入模式的情况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图1是实施方式1的空气调节装置的室内机1采用横吸入模式的情况下的(a)立体图及(b)纵剖视图。图2是将图1所示的横吸入模式的室内机1设置在吊顶33内的情况的示意图。参照图1及图2说明室内机1的各种结构。
(室内机1)
室内机1通过制冷剂配管与省略图示的室外机连接。如图1(a)所示,室内机1具有构成室内机1的外轮廓的长方体的主体1A。
即,主体1A具有4个横侧面、上表面B1及下表面B2。此外,4个横侧面是指形成有第一横侧面吸入口71的第一横侧面A1、与第一横侧面A1正交的第二横侧面A2及第三横侧面A3、形成有吹出口74的第四横侧面A4。此外,将从第一横侧面A1朝向第四横侧面A4的方向作为正面方向(前方向)时,相对于正面方向,右侧是第二横侧面A2,左侧是第三横侧面A3。
室内机1的主体1A由构成室内机1的上表面B1的外轮廓的上面板11、构成第二横侧面A2的面板12、构成第三横侧面A3的面板(省略图示)及用于封闭下表面B2或第一横侧面A1的闭塞板14等构成。此外,闭塞板14例如通过螺钉等被安装在室内机1的外轮廓上。但是,不限于螺钉,也可以利用例如爪等被安装于室内机1的外轮廓。在室内机1的主体1A内设置有:换热器室2,其设置有作为蒸发器或冷凝器发挥功能的室内换热器51;风机室3,其设置有将空气取入室内机1内之后向室内机1外放出空气的风机41。
室内机1是顶棚埋入型的室内机。即,如图2所示,室内机1被配置在例如空调对象空间(例如,室内、大厦的房间、仓库等)的上部的建筑物架构81和吊顶33之间形成的空间S中。在该空间S中形成有顶棚吸入口31及顶棚吹出口32。即,从顶棚吸入口31被取入空间S内的空气流入室内机1,从室内机1向空间S流出的空气通过顶棚吹出口32被供给到空调对象空间。
在室内机1的主体1A的上部的四角,设置有将室内机1悬挂在空间S中并固定的悬挂支架53。而且,悬挂支架53被固定于例如建筑物架构81等,并被固定在沿铅直方向延伸的棒状部件等,从而将室内机1悬挂在空间S内。
(换热器室2)
换热器室2以从风机室3被供给空气的方式与风机室3连通。换热器室2的相对的两面打开。即,换热器室2的一方以与风机室3连通的方式被打开,另一方形成有吹出口74并被打开。而且,在换热器室2中搭载有:室内换热器51,其使从风机室3的风机41被供给的空气和从省略图示的室外机被供给的制冷剂进行热交换;排水盘52,其存储在室内换热器51中生成的结露水(***水)。
室内换热器51使被取入换热器室2内的空气和从省略图示的室外机被供给的制冷剂进行热交换,例如,由具有多个平行地立设的翅片和与该翅片连接并被供给制冷剂的管的翅片管换热器等构成即可。室内换热器51以相对于换热器室2的底面倾斜的姿势被支承在排水盘52上。即,室内换热器51在图1及图2所示的状态下,以室内换热器51中的风机室3侧的端部侧位于下侧、相反侧的端部侧位于上侧的方式,以倾斜的姿势被搭载在换热器室2中。此外,该室内换热器51的实施方式只是一例,不限于该实施方式。例如,室内换热器51也可以采用以室内换热器51中的风机室3侧的端部侧位于上侧、且相反侧的端部位于下侧的方式倾斜的姿势。另外,室内换热器51也可以采用对如下换热器进行组合而构成的く字形的结构,即,所述换热器是风机室3侧的端部侧位于下侧地倾斜且相反侧位于上侧的换热器、和风机室3侧的端部侧位于上侧地倾斜且相反侧位于下侧的换热器。排水盘52支承室内换热器51,并且存储从室内换热器51滴下的***水,例如,使树脂等形成为预先设定的形状而构成。
(风机室3)
风机室3以将被取入风机室3的空气向后段的换热器室2供给的方式与换热器室2连通。即,风机室3以从风机41放出的空气被供给到换热器室2侧的方式打开换热器室2侧。风机室3形成有室内机1采用横吸入模式时所使用的第一横侧面吸入口71及室内机1采用下吸入模式时所使用的下表面吸入口72等(参照图3)。此外,如图1及图2所示,横吸入模式的情况下,下表面吸入口72被封闭,如后述的图3及图4所示,下吸入模式的情况下,第一横侧面吸入口71被封闭。
而且,在风机室3中设置有:将空气取入风机室3内时所使用的风机41;捕获空气含有的灰尘等的过滤器部61。另外,在风机室3中,两台风机41沿与空气流动方向正交的方向并列地设置。风机41的台数不限于两台。此外,在风机室3的侧方,设置有控制风机41的电机的转速等时所使用的控制盒54。风机41由例如多翼式风扇等构成。风机41具有省略图示的旋转的叶片、使叶片旋转的电机及收容叶片的风扇外壳42。
而且,风机室3以还能够打开上表面B1的方式设置有拆装孔76。也就是说,室内机1的风机室3构成为,通过用户、维护人员等拆下并打开拆装孔76,能够形成上表面吸入口73(参照图5)。
过滤器部61具有过滤器61A及保持过滤器61A的框部61B(参照图9)。该框部61B具有:长边框61B1,沿第一横侧面吸入口71或下表面吸入口72的长度方向平行地形成;短边框61B2,沿第一横侧面吸入口71或下表面吸入口72的宽度方向平行地形成。此外,框部61B是由多个长边框61B1和多个短边框61B2交叉地连接而构成的。框部61B的材料采用例如聚丙烯等的树脂材料即可。由此,能够使框部61B具有适度的灵活性及耐疲劳性。
此外,如图1所示,在室内机1是横吸入模式的情况下,过滤器部61与第一横侧面A1平行地被安装。过滤器部61与第一横侧面吸入口71的形成面相对地配置,用于捕获通过第一横侧面吸入口71被取入风机室3的空气所含有的灰尘等。在第一横侧面A1中的第一横侧面吸入口71的形成位置,设置有保持过滤器部61的过滤器部导轨17。过滤器部导轨17例如通过螺钉等能够自由拆装地安装于室内机1。即,过滤器部导轨17在被闭塞板14封闭下表面B2的下表面吸入口72的情况下,安装在第一横侧面A1的第一横侧面吸入口71的侧面。过滤器部导轨17沿从室内机1的下表面B2朝向上表面B1的方向平行地设置。
另一方面,过滤器部导轨17在被闭塞板14封闭了第一横侧面A1的第一横侧面吸入口71的情况下,安装在下表面B2的下表面吸入口72的侧面。过滤器部导轨17与从室内机1的第一横侧面A1朝向第四横侧面A4的方向平行地设置。
[关于横吸入模式]
如图2所示,空调对象空间的空气从顶棚吸入口31被吸入空间S,并从顶棚吹出口32被吹出。在图2所示的空间S中,能够确保室内机1的设置空间即空间S的水平方向的宽度(与室内机1的Y方向平行的方向的宽度)。这样的情况下,利用闭塞板14封闭室内机1的下表面吸入口72并打开第一横侧面吸入口71,室内机1成为横吸入模式。而且,如图2所示,例如,以吹出口74位于顶棚吹出口32侧、第一横侧面吸入口71位于顶棚吸入口31侧的方式,将室内机1配置在空间S。
由此,在第一横侧面吸入口71和建筑物架构81之间,确保了供通过顶棚吸入口31的空气流动的空间,空气从顶棚吸入口31顺畅地流入室内机1的第一横侧面吸入口71。另外,如图2所示,室内机1的第一横侧面吸入口71位于顶棚吸入口31的上侧、且在顶棚吹出口32侧,能容易地将过滤器部61相对于室内机1拆装。
[关于下吸入模式]
图3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空气调节装置的室内机1采用下吸入模式的情况的(a)立体图及(b)纵剖视图。图4是将图3所示的下吸入模式的室内机1设置在吊顶33内的情况的示意图。
图4的空间S与图2的空间S相比,与室内机1的Y方向平行的方向的宽度小。由此,假设将横吸入模式的状态的室内机1配置在图4的吊顶33内,则空间S的空气沿室内机1的下表面B2迂回之后,流入第一横侧面吸入口71,空气的流动难以顺畅。
因此,图4的空间S的情况下,如图3所示,利用闭塞板14封闭室内机1的第一横侧面吸入口71并打开下表面吸入口72,室内机1采用下吸入模式。而且,如图4所示,以下表面吸入口72与顶棚吸入口31相对、且吹出口74与顶棚吹出口32相对的方式,将室内机1配置在空间S。
由此,空气从顶棚吸入口31顺畅地流入室内机1的下表面吸入口72。另外,如图4所示,由于室内机1的下表面吸入口72位于顶棚吸入口31的相对位置,所以能够容易地将过滤器部61相对于室内机1拆装。而且,室内机1采用下吸入模式时,空间S的与室内机1的Y方向平行的方向的宽度相应地减小即可,从而能够减小吊顶33的与室内机1的Y方向平行的方向的宽度。
但是,在下吸入模式中,打开室内机1的下表面B2。由此,例如在吊顶33的位置低的建筑物中,或者吊顶33内容易发出声音时,风机41电机的旋转音、风机41的风扇的风噪等传递到空调对象空间,存在损害用户的舒适性的情况。像这样,根据损害用户的舒适性等的理由,存在不采用下吸入模式而要采用横吸入模式的情况。因此,在室内机1中,如下说明地能够并用横吸入模式及上吸入模式。
[关于横吸入模式及上吸入模式的并用]
图5是关于实施方式1的空气调节装置的室内机1的、并用了横吸入模式及上吸入模式的情况的(a)立体图及(b)纵剖视图。图6是将图5所示的横吸入模式及上吸入模式的室内机1设置在吊顶33内的情况的示意图。
图6的空间S与图4的空间S同样地,难以确保与室内机1的Y方向平行的方向的宽度。除此以外,存在要抑制因风机41电机的旋转音、风机41的风扇的风噪等损害用户的舒适性的状况。因此,为采用上吸入模式,拔出拆装孔76,形成上表面吸入口73。由此,还能够从室内机1的上表面B1吸入空气。
上表面吸入口73沿第一横侧面吸入口71及下表面吸入口72的长度方向(X方向)延伸地形成。在图3的例子中,示出了形成3个上表面吸入口73的例子,但不限于此。例如,可以是奇数,也可以是2个或4个以上。上表面吸入口73形成在室内机1的风机室3的上表面B1。更详细来说,形成在风机室3的上表面B1中的、不是吹出口74侧而是其相反侧的第一横侧面吸入口71侧。由此,与连结顶棚吸入口31和上表面吸入口73的流路变短的量相应地,从顶棚吸入口31流入空间S的空气顺畅地流入室内机1内。
此外,作为形成上表面吸入口73的手段,不限于通过在室内机1上冲压来设置用于形成上表面吸入口73这样的拆装孔76。例如,也可以采用预先形成上表面吸入口73并利用板状的部件阻挡,必要时将其拆下的构造。另外,也可以在预先形成上表面吸入口73并封闭上表面吸入口73的情况下,利用胶带等堵塞。用户、维护人员等剥离胶带,利用刀具等切开,由此打开上表面吸入口73。
[实施方式1的空气调节装置的室内机1的效果]
在本实施方式1的空气调节装置的室内机1中,与第一横侧面吸入口71一起形成将空气取入主体1A内的上表面吸入口73。由此,即使顶棚33内的设置空间的水平方向的宽度(与室内机1的Y方向平行的方向的宽度)小,在室内机1采用横吸入模式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被取入室内机1的主体1A内的空气的量减少。
本实施方式1的空气调节装置的室内机1采用横吸入模式的情况下,或者在并用横吸入模式及上吸入模式的情况下,能够使平坦的过滤器部61弯曲并设置在第一横侧面A1的第一横侧面吸入口71及上表面B1的上表面吸入口73。而且,在采用下吸入模式的情况下,能够将过滤器部61以平坦的状态设置在下表面B2的下表面吸入口72。即,过滤器部61能够改变形状设置在下表面吸入口72,第一横侧面吸入口71及上表面吸入口73的任意一方。
像这样,在本实施方式1的空气调节装置的室内机1中,对于横吸入模式、横吸入模式及上吸入模式、下吸入模式,过滤器部61是通用的。即,通过使过滤器部61的形状弯曲,或者改变配置位置,在横吸入模式、横吸入模式及上吸入模式、下吸入模式中都能够使用过滤器部61。由此,不需要准备与横吸入模式、横吸入模式及上吸入模式、下吸入模式这样的模式相应的专用的过滤器部61,空气调节装置的室内机1的利便性提高。
实施方式2
图7是对于实施方式2的空气调节装置的室内机1B的过滤器部61的安装方法及安装状态进行说明的立体图。此外,图7示出了室内机与上述图5的室内机同样地并用横吸入模式及上吸入模式的情况。图8是图5所示的横吸入模式及上吸入模式的室内机中安装有过滤器部61的状态下的与短边方向平行的纵剖视图。图9是弯曲状态的过滤器部61的立体图。参照图7~图9说明室内机1B。此外,在实施方式2的说明中,关于与实施方式1通用的部分的说明,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主要说明不同点。
在实施方式2中,能够通过1个过滤器部61捕获从第一横侧面吸入口71及上表面吸入口73双方吸入的空气所含有的灰尘等。即,在实施方式2的室内机1B中,在过滤器部61被安装于室内机1的状态下,设置有能够保持过滤器部61弯曲的状态的过滤器导向件19。
过滤器导向件19被用于打开第一横侧面吸入口71及上表面吸入口73的情况,在弯曲的状态下保持过滤器部61。过滤器导向件19安装在第一横侧面A1中的第一横侧面吸入口71的上侧。即,过滤器导向件19设置在第一横侧面吸入口71的开口部分的上侧。如图8所示,过滤器导向件19例如相对于上表面B1及下表面B2倾斜,由从第一横侧面A1的第一横侧面吸入口71侧朝向上表面B1的上表面吸入口73侧延伸地设置的板状部件等构成即可。另外,在上面板11上,从下侧向上侧突出地形成有凹部11A。
过滤器部61通过用户、维护人员等如下所述地被安装。过滤器部61沿过滤器部导轨17向上侧滑动移动。而且,过滤器部61在以某程度向上侧推进的位置,通过过滤器导向件19被强制地弯曲。也就是说,过滤器部61从第一横侧面A1侧向上表面B1侧弯曲。而且,过滤器部61进一步***进时,过滤器部61的上侧端部与上面板11的内表面接触。在过滤器部61的上侧端部与上面板11的内表面接触的状态下,过滤器部61与第一横侧面吸入口71及上表面吸入口73相对。过滤器部61的上侧端部与上面板11的内表面接触时,不能使过滤器部61向上侧滑动移动,过滤器部61被定位。由于过滤器部61的上侧端部进入凹部11A内,所以不能使过滤器部61向上侧滑动移动。此外,在该凹部11A中,形成上表面吸入口73。
另外,作为将过滤器部61的下侧端部固定在室内机1上的构造,例如采用在过滤器部61上形成爪等、且在室内机1的第一横侧面上形成横梁等的结构即可。即,通过将过滤器部61的爪卡挂于在室内机1的第一横侧面A1上形成的横梁等,防止过滤器部61从过滤器部导轨17脱离即可。
此外,对过滤器部导轨17采用沿从室内机1的下表面B2朝向上表面B1的方向延伸地形成为直线状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此。也可以不设置过滤器导向件19,使过滤器部导轨17的形状成为弯曲形状,从而仅利用导轨就能够使过滤器部61成为弯曲形状。但是,过滤器部导轨17采用直线状且设置过滤器导向件19的实施方式能够在将过滤器部导轨17安装在第一横侧面吸入口71的侧面的情况下、及安装在下表面吸入口72的侧面的情况下共用,所以能够抑制成本升高。
图10是对采用下吸入模式的室内机1B的过滤器的安装方法及安装状态进行说明的立体图。从采用横吸入模式或横吸入模式及上吸入模式并用的状态,去除过滤器导向件19,替换过滤器部61、过滤器部导轨17及闭塞板14,由此,能够成为图10的下吸入模式的状态。在下吸入模式的情况下,关于空间S,不能确保与室内机1的短边方向平行的方向的宽度的情况较多。因此,过滤器部导轨17安装在下表面B2。由此,维护人员等使过滤器部61沿从第四横侧面A4朝向第一横侧面A1的方向滑动移动,由此,能够将过滤器部61安装于室内机1。
另外,作为将过滤器部61固定于室内机1的下表面B2的构造,例如采用在过滤器部61形成爪等、且在室内机1的下表面B2形成横梁等的结构即可。即,在过滤器部61中的第一横侧面A1侧的端部和第四横侧面A4侧的端部形成爪,将这些爪卡挂在形成于室内机1的下表面B2的横梁等,由此,防止过滤器部61从过滤器部导轨17脱离。
图11是实施方式2的空气调节装置的室内机1B的过滤器部61的说明图。此外,图11(a)是过滤器部61的整体图,图11(b)是图11(a)的关键部位放大图。在过滤器部61的框部61B的短边框61B2上,一部分形成为薄壁。即,在短边框61B2中,相比于与长边框61B1交叉的部分,相邻的交叉部分之间的部分形成为薄壁。形成为该薄壁的部分是薄壁部61d。通过在过滤器部61设置薄壁部61d,由此,能够容易地使过滤器部61向短边方向弯曲。即,利用过滤器导向件19容易使过滤器部61弯曲。
在过滤器部61中,也可以设置沿过滤器部61的长度方向延伸地形成的加强用肋61c。该加强用肋61c形成在框部61B的长边框61B1上。即,在框部61B中,沿过滤器部61的长度方向延伸地形成有加强用肋61c。由此,能够确保过滤器部61的长度方向上的强度。
[实施方式2的空气调节装置的室内机1B的效果]
实施方式2的空气调节装置的室内机1B除了实施方式1的空气调节装置的室内机1所具有的效果以外,还具有以下效果。
实施方式2的空气调节装置的室内机1B设置有过滤器导向件19。因此,即使在追加了上表面吸入口73的情况下,也能够利用1片过滤器部61进行从第一横侧面吸入口71及上表面吸入口73取入的空气中的灰尘的捕获。
另外,能够通过用户、维护人员等进行的从室内机1下方的一次作业将过滤器部61相对于室内机1拆装。即,肮脏程度的确认或用于清扫的拆装变得容易。
实施方式3
图12是实施方式3的空气调节装置的室内机1C的立体图。图13是在打开图12所示的室内机1C的第一横侧面A1的第一横侧面吸入口的基础上,打开第二横侧面A2的第二横侧面吸入口75的状态的说明图。此外,在实施方式3的说明中,关于与实施方式1、2通用的部分的说明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主要关于不同点进行说明。
在实施方式1中说明的并用横吸入模式及上吸入模式的情况下,优选在建筑物架构81和室内机1的上表面B1之间确保20mm左右的用于吸入空气的空间。实施方式3的室内机1C考虑了不能确保该空间的情况。
在室内机1C中,在第二横侧面A2上形成有第二横侧面吸入口75。更详细来说,在第二横侧面A2中的风机室3的部分,形成有长方形的第二横侧面吸入口75。而且,在室内机1C中,设置有打开第二横侧面吸入口75时从第二横侧面A2拆下的横闭塞板20。
在第二横侧面吸入口75上安装有横过滤器部62,能够捕获从第二横侧面吸入口75流入风机室3的空气所含有的灰尘。
此外,横过滤器部62也与过滤器部61同样地,具有过滤器及保持过滤器的框部。此外,横过滤器部62由设置在第二横侧面吸入口75的两侧的第二横侧面过滤器部导轨18支承。第二横侧面过滤器部导轨18沿从室内机1C的下表面B2朝向上表面B1的方向延伸地形成。
[实施方式3的空气调节装置的室内机1C的效果]
本实施方式3的空气调节装置的室内机1C设置有第二横侧面吸入口75。由此,在以下的条件下也能得到如下的效果,(1)关于吊顶33内的空间S,不能确保与室内机1的Y方向平行的方向的宽度,(2)需要考虑风机41的风扇的风噪等,(3)在建筑物架构81和室内机1的上表面B1之间不能确保用于吸入空气的空间。
即,关于吊顶33内的空间S,只要能够确保与室内机1的X方向平行的方向的宽度,就能够得到与实施方式1的空气调节装置的室内机1同样的效果,即,能够更可靠地将空气取入室内机1C的风机室3内。
实施方式4
图14是实施方式4的空气调节装置的室内机1D的说明图。此外,在实施方式4的说明中,关于与实施方式1~3通用的部分的说明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主要关于不同点进行说明。过滤器部61的过滤器61A的一部分接近形成在风扇外壳42的下部的平坦的部分42a。即,由于假设室内机1D设置在顶棚33内,所以相应地要求低高度(薄型化)。在风扇外壳42和第一横侧面吸入口71之间隔开预先设定的间隔,设置在第一横侧面吸入口71的过滤器61A和风扇外壳42相互接近,吸入面积(开口面积)不会减小。
但是,风扇外壳42和下表面吸入口72之间的间隔比风扇外壳42和第一横侧面吸入口71之间的间隔小,设置在下表面吸入口72的过滤器61A和风扇外壳42相互接近。因此,下表面吸入口72的实质上的吸入面积变小,被取入室内机1D的空气的量变少,另外,空气被吸入下表面吸入口72时的声音也可能会增大。因此,在实施方式4的室内机1D中,与第一横侧面吸入口71相比,下表面吸入口72的吸入面积变大。具体来说,第一横侧面吸入口71及下表面吸入口72的长边方向的宽度相同,但下表面吸入口72与第一横侧面吸入口71相比,短边方向的宽度变大。由此,第一横侧面吸入口71和下表面吸入口72的实质上的吸入面积成为同等程度。
图15是为了封闭第一横侧面吸入口71而将大闭塞板15及小闭塞板16安装在室内机1上的状态的室内机1D的立体图。图16是为了封闭下表面吸入口72而将大闭塞板15及小闭塞板16安装在室内机1上的状态的室内机1D的立体图。图17是关于去除过滤器部61的一部分的构造的一例的说明图。参照图15~图17说明大闭塞板15、小闭塞板16及过滤器部61。
室内机1D的下表面吸入口72的吸入面积变得比第一横侧面吸入口71的大。因此,在下吸入模式(图15)和横吸入模式(图16)中,大闭塞板15及小闭塞板16的利用方式不同。
即,在下吸入模式中,如图15所示,以将小闭塞板16重叠在大闭塞板15上的方式,将大闭塞板15及小闭塞板16固定在室内机1的第一横侧面A1上。
另一方面,在横吸入模式中,如图16所示,大闭塞板15和小闭塞板16不重叠地并列设置,大闭塞板15及小闭塞板16被固定于室内机1的下表面B2。此外,虽然是该横吸入模式的说明,但在并用上吸入模式及横吸入模式的情况、及实施方式3的从2个横侧面吸入的模式的情况下,也同样。
像这样,通过将被分成两部分的板材即大闭塞板15和小闭塞板16固定在室内机1上,即使下表面吸入口72的短边方向的宽度变得比第一横侧面吸入口71大,吸入面也都被封闭。此外,大闭塞板15及小闭塞板16也可以采用铰接结构而成为折页式。
图17是关于去除过滤器部61的一部分的构造的一例的说明图。此外,图17(a)是过滤器部61的立体图,图17(b)是在图17(a)的四角表示的部分的放大图。在实施方式4中,由于下表面吸入口72的吸入面积比第一横侧面吸入口71大,所以为了不分别准备第一横侧面吸入口71用的过滤器、下表面吸入口72用的过滤器,可以将过滤器部61分离地构成。
在实施方式4中,过滤器部61具有被分割的第一过滤器部(大过滤器部61a)及第二过滤器部(小过滤器部61b)。即,过滤器部61具有构成过滤器部61的一部分的第一过滤器部(大过滤器部61a)、和构成过滤器部61的剩余部分的第二过滤器部(小过滤器部61b)。而且,大过滤器部61a和小过滤器部61b通过连结部65被连结,由此构成一体的过滤器部61。更详细来说,第一过滤器部即大过滤器部61a及第二过滤器部即小过滤器部61b设置有多个连结部65,该多个连结部65对大过滤器部61a的端部侧和与大过滤器部61a的端部侧相对的小过滤器部61b的端部侧进行连结。该连结部65例如与框部61B一起由树脂等一体地成形。
在室内机1D出厂时,作为下吸入模式将过滤器部61安装在下表面吸入口72。然后,在改变成横吸入模式的情况下,去除小过滤器部61b并将大过滤器部61a安装在第一横侧面吸入口71。此外,用户、维护人员等能够利用例如钳子等切断连结部65。
此外,连结大过滤器部61a和小过滤器部61b的方法不限于连结部65。例如,另外,也可以使用使框部61B中的切断位置在全长范围内成为薄壁的方法。用户、维护人员等通过用刀具等切断框部61B的薄壁部分,能够得到大过滤器部61a。
此外,也可以使框部61B的薄壁部分成为槽状。由此,具有切断框部61B时的导向功能。即,用户、维护人员等利用上述刀具等进行切断时,能够沿着槽推进刀具的刃。另外,框部61B的薄壁部分也可以采用在薄壁部分残缺地形成断裂口而形成的穿孔线状。由此,不使用刀具等就能够分离大过滤器部61a和小过滤器部61b。另外,也可以在大过滤器部61a及小过滤器部61b上设置对大过滤器部61a和小过滤器部61b进行连结的突起、爪等。而且,过滤器61A可以是一整片的形态,也可以是在切断框部61B时也一起切断过滤器61A的形态。
[实施方式4的空气调节装置的室内机1D的效果]
实施方式4的空气调节装置的室内机1D除了实施方式1的空气调节装置的室内机1具有的效果以外,还具有以下效果。
在本实施方式4的空气调节装置的室内机1D中,由于下表面吸入口72的吸入面积比第一横侧面吸入口71大,所以能够使第一横侧面吸入口71和下表面吸入口72的实质上的吸入面积成为同等程度。
另外,实施方式4的空气调节装置的室内机1D能够抑制空气被吸入下表面吸入口72时的声音增大,并能够抑制用户的舒适性被损害。
另外,在实施方式4的空气调节装置的室内机1D中,由于能够分离过滤器部61,所以也可以不用分别准备第一横侧面吸入口71用的过滤器、下表面吸入口72用的过滤器。
实施方式5
图18是利用假过滤器102封闭实施方式5的空气调节装置的室内机1E的第一横侧面吸入口71而成为下吸入模式的情况的立体图。图19是利用假过滤器102封闭实施方式5的空气调节装置的室内机1E的下表面吸入口72而成为横吸入模式的情况的立体图。此外,在实施方式5的说明中,关于与实施方式1~4通用的部分的说明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主要对不同点进行说明。
在实施方式5中,作为例如通过螺钉等被固定在室内机1上的闭塞板14的代替功能使用了假过滤器102。
假过滤器102用于堵塞第一横侧面吸入口71及下表面吸入口72。假过滤器102是形状与过滤器部61相同的、使过滤器61A的部分即滤芯部分成为薄的树脂膜的装置。由此,与过滤器部61同样地,能够将假过滤器102***过滤器部导轨17并固定于室内机1。也就是说,通过代替闭塞板14而采用假过滤器102,不用拆卸螺钉的旋具等工具就能够改变下吸入模式和横吸入模式。
但是,在实施方式5中,在作为过滤器部61及假过滤器102的保持机构使用导轨式的机构(过滤器部导轨17)的情况下,需要下表面吸入口72用的过滤器部导轨17和第一横侧面吸入ロ71用的过滤器部导轨17双方。即,在实施方式1中,由于使用了闭塞板14,所以能够将过滤器部导轨17安装于下表面吸入口72,或安装于第一横侧面吸入ロ71。但是,在实施方式5中,在下表面吸入口72安装过滤器部61及假过滤器102中的任意一方,而在第一横侧面吸入口71安装另一方,所以需要下表面吸入口72用的过滤器部导轨17和第一横侧面吸入口71用的过滤器部导轨17双方。
此外,在实施方式5中,作为过滤器部61及假过滤器102的保持机构,在过滤器部61及假过滤器102设置爪等钩挂构造的情况下,不需要将下表面吸入口72用的保持机构及第一横侧面吸入口71用的保持机构双方设置于室内机1的主体1A。作为这样的保持构造,例如,能够通过在过滤器部61及假过滤器102的短边方向的两端侧设置与主体1A钩挂的爪来实现。
另外,也可以并用上述导轨式的机构和爪等钩挂构造。例如,在第一横侧面吸入口71设置过滤器部导轨17,在过滤器部导轨17上安装过滤器部61及假过滤器102。而且,关于另一方的下表面吸入口72,在过滤器部61及假过滤器102上形成爪,与主体1A钩挂即可。
此外,假过滤器102也可以采用与过滤器部61相独立的模具,但生产台数不多的情况下等,通过共用型腔侧或芯侧的任意一方,或者一部分采用滑动构造,能够削减模具费用。
[实施方式5的空气调节装置的室内机1E的效果]
实施方式5的空气调节装置的室内机1E除了实施方式1的空气调节装置的室内机1所具有的效果以外,还具有以下效果。
实施方式5的空气调节装置的室内机1E代替闭塞板14而具有假过滤器102。由此,不使用旋具等工具也能够改变下吸入模式和横吸入模式。
另外,在室内机1E出厂时,不将过滤器部61和假过滤器102装入室内机1,与说明书等一起作为附件装入,横吸入模式和下吸入模式在出厂时不进行区别,在任意模式的情况下,都能够减少设置时的手续。
附图标记的说明
1室内机,1A主体,1B室内机,1C室内机,1D室内机,1E室内机,2换热器室,3风机室,11上面板,11A凹部,12面板,14闭塞板,15大闭塞板,16小闭塞板,17过滤器部导轨,18第二横侧面过滤器部导轨,19过滤器导向件,20闭塞板,31顶棚吸入口,32顶棚吹出口,33顶棚,41风机,42风扇外壳,42a部分,51室内换热器,52排水盘,53悬挂支架,54控制盒,61过滤器部,61A过滤器,61B框部,61B1长边框,61B2短边框,61a大过滤器部,61b小过滤器部,61c加强用肋,61d薄壁部,62横过滤器部,65结合部,71第一横侧面吸入口,72下表面吸入口,73上表面吸入口,74吹出口,75第二横侧面吸入口,76拆装孔,81建筑物架构,102假过滤器,A1第一横侧面,A2第二横侧面,A3第三横侧面,A4第四横侧面,B1上表面,B2下表面,S空间。

Claims (11)

1.一种空气调节装置的室内机,具有:主体,所述主体在下表面形成有下表面吸入口,在第一横侧面形成有第一横侧面吸入口;闭塞板,所述闭塞板堵塞所述下表面吸入口及所述第一横侧面吸入口中的一方,所述室内机打开所述下表面吸入口及所述第一横侧面吸入口中的另一方并将空气取入所述主体内,其特征在于,
具有过滤器部,所述过滤器部能够安装在所述下表面吸入口及所述第一横侧面吸入口中的任意一方,并被安装在打开的一方,
在所述主体的上表面上,形成有与所述第一横侧面吸入口一起将空气取入所述主体内的上表面吸入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调节装置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器部改变形状地设置在所述下表面吸入口、所述第一横侧面吸入口及所述上表面吸入口的每一个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调节装置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表面吸入口形成在所述主体的所述上表面中的所述第一横侧面侧。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空气调节装置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具有过滤器部导轨,所述过滤器部导轨能够拆装地安装在所述主体上,并保持所述过滤器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气调节装置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在利用所述闭塞板封闭所述下表面吸入口的情况下,所述过滤器部导轨安装于所述第一横侧面吸入口。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气调节装置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在利用所述闭塞板封闭所述第一横侧面吸入口的情况下,所述过滤器部导轨安装于所述下表面吸入口。
7.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空气调节装置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闭塞板由安装在所述过滤器部导轨上的假过滤器部构成。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气调节装置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在利用所述闭塞板封闭所述下表面吸入口,并在所述第一横侧面吸入口上安装有所述过滤器部导轨的情况下,
所述室内机具有过滤器部导向件,所述过滤器部导向件设置于所述主体的所述第一横侧面,并从所述第一横侧面吸入口朝向所述上表面吸入口延伸,
所述过滤器部设置为,在所述第一横侧面吸入口侧由所述过滤器部导轨保持时,比由所述过滤器部导轨保持的部分靠上侧的部分在所述过滤器部导向件中被弯曲,并与所述第一横侧面吸入口及所述上表面吸入口相对。
9.如权利要求1~3、5、6、8中任一项所述的空气调节装置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过滤器部具有过滤器及保持所述过滤器的框部,
所述框部具有:长边框,所述长边框与所述第一横侧面吸入口或所述下表面吸入口的长边方向平行地形成;短边框,所述短边框与所述第一横侧面吸入口或所述下表面吸入口的短边方向平行地形成,
多个所述长边框和多个所述短边框交叉地连接,
在所述短边框中,相比于所述短边框与所述长边框的交叉部分,相邻的所述交叉部分之间的部分形成为薄壁。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气调节装置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长边框上,沿所述过滤器的长边方向延伸地形成有加强用肋。
11.如权利要求1~3、5、6、8、10中任一项所述的空气调节装置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过滤器部具有被分割的第一过滤器部及第二过滤器部,
所述第一过滤器部及所述第二过滤器部设置有多个连结部,所述多个连结部对所述第一过滤器部的端部侧和与所述第一过滤器部的端部侧相对的所述第二过滤器部的端部侧进行连结。
CN201310690777.0A 2013-09-27 2013-12-17 空气调节装置的室内机 Active CN10451520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202318A JP6180262B2 (ja) 2013-09-27 2013-09-27 空気調和装置の室内機
JP2013-202318 2013-09-2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515200A true CN104515200A (zh) 2015-04-15
CN104515200B CN104515200B (zh) 2019-08-20

Family

ID=527908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690777.0A Active CN104515200B (zh) 2013-09-27 2013-12-17 空气调节装置的室内机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6180262B2 (zh)
CN (1) CN104515200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92571A (zh) * 2018-06-19 2021-01-29 夏普株式会社 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80068578A (ko) * 2016-12-14 2018-06-2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복수의 센서를 이용하여 객체를 인식하는 전자 기기 및 방법
TR202007646A2 (tr) * 2020-05-15 2021-09-21 Daikin Isitma Ve Sogutma Sistemleri Sanayi Ticaret Anonim Sirketi Çok yönlü kullanima olanak veren bi̇r i̇kli̇mlendi̇rme ci̇hazi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270978A (ja) * 1995-03-30 1996-10-18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空気調和装置
JPH09303811A (ja) * 1996-05-10 1997-11-28 Matsushita Seiko Co Ltd 空気調和機
CN2482009Y (zh) * 2001-04-26 2002-03-13 雅士空调(广州)有限公司 榫式拼装结构的板式过滤器
CN2596250Y (zh) * 2002-11-27 2003-12-31 敖小件 分体嵌入式空调室内机
JP2004113896A (ja) * 2002-09-25 2004-04-15 Fujitsu General Ltd 空気調和機
CN1497225A (zh) * 2002-10-21 2004-05-19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顶棚设置型空调装置
CN1690532A (zh) * 2004-04-30 2005-11-02 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吸顶式空调的室内机
CN101464047A (zh) * 2007-12-19 2009-06-24 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柜式空调器室内机的过滤网支架
JP2011102653A (ja) * 2009-11-10 2011-05-26 Fujitsu General Ltd ダクト型空気調和機
CN202947215U (zh) * 2012-11-28 2013-05-2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室内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49309Y2 (ja) * 1991-02-18 1995-11-13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のフィルタ装置
JP4598318B2 (ja) * 2001-07-11 2010-12-15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清浄フィルタ−及び空気調和機
JP2013002736A (ja) * 2011-06-16 2013-01-07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ユニット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空気調和機
JP5894816B2 (ja) * 2012-02-27 2016-03-30 東芝キヤリア株式会社 ビルトイン型空気調和機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270978A (ja) * 1995-03-30 1996-10-18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空気調和装置
JPH09303811A (ja) * 1996-05-10 1997-11-28 Matsushita Seiko Co Ltd 空気調和機
CN2482009Y (zh) * 2001-04-26 2002-03-13 雅士空调(广州)有限公司 榫式拼装结构的板式过滤器
JP2004113896A (ja) * 2002-09-25 2004-04-15 Fujitsu General Ltd 空気調和機
CN1497225A (zh) * 2002-10-21 2004-05-19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顶棚设置型空调装置
CN2596250Y (zh) * 2002-11-27 2003-12-31 敖小件 分体嵌入式空调室内机
CN1690532A (zh) * 2004-04-30 2005-11-02 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吸顶式空调的室内机
CN101464047A (zh) * 2007-12-19 2009-06-24 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柜式空调器室内机的过滤网支架
JP2011102653A (ja) * 2009-11-10 2011-05-26 Fujitsu General Ltd ダクト型空気調和機
CN202947215U (zh) * 2012-11-28 2013-05-2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室内机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92571A (zh) * 2018-06-19 2021-01-29 夏普株式会社 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5068550A (ja) 2015-04-13
JP6180262B2 (ja) 2017-08-16
CN104515200B (zh) 2019-08-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597294B (zh) 空调机的室内机
JP2009216277A (ja) 空調用室内ユニット
CN105333498A (zh) 空调机的室内机
JP2007309584A (ja) 空気調和機
JP6092637B2 (ja) 空気調和機の排水構造
CN104515200A (zh) 空气调节装置的室内机
KR20050122522A (ko) 공기청정 겸용 환기시스템
JP2006336948A (ja) 空気調和装置
EP3339763B1 (en) Indoor unit of an air-conditioning apparatus
JP5062113B2 (ja) 空気調和装置の室内機
JP2010107144A (ja) 空気調節装置
CN102374630A (zh) 空调器的室内机
CN103946639A (zh) 风向变更装置及具备该风向变更装置的空气调节装置
KR20140127373A (ko) 공조 실내기
JP5894816B2 (ja) ビルトイン型空気調和機
KR20150103581A (ko) 천장형 에어컨 실내기
JP4658552B2 (ja) 天井埋込型空気調和装置
JP5786740B2 (ja) 室内機
KR20100051957A (ko) 공기 조화기의 실내기
CN1987221A (zh) 空调室内机的冷媒管罩结合构造
JP6489310B2 (ja) ダクト型空気調和機
JP2008275230A (ja) 空気調和装置
JP4921134B2 (ja) 空気調和機
JP2009174799A (ja) 空気調和機
JP2008281215A (ja) 空気調和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