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343907B - 张紧器推顶装置 - Google Patents

张紧器推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343907B
CN104343907B CN201410360096.2A CN201410360096A CN104343907B CN 104343907 B CN104343907 B CN 104343907B CN 201410360096 A CN201410360096 A CN 201410360096A CN 104343907 B CN104343907 B CN 10434390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stretcher
thrust piece
wedge
wedge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36009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343907A (zh
Inventor
乾博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409648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256988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3439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34390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34390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34390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7/00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by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 F16H7/08Means for varying tension of belts, ropes, or chai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7/00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by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 F16H7/08Means for varying tension of belts, ropes, or chains
    • F16H2007/0802Actuators for final output memb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Operated Clutches (AREA)
  • Devices For Conveying Motion By Means Of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张紧器推顶装置,在安装于内燃机机身主体上的支承筒体中,前端部与张紧器接触的推压件向将张紧器向环形传动带推压的方向被弹压并能够滑动地被保持,限制部件在推压件的侧方设置在支承筒体上,在该限制部件与推压件之间***有楔部件,该张紧器推顶装置能够扩大可发挥推力的范围,增大使用范围。楔部件(40)的朝向推压件(38)的接触面(53)以及推压件(38)的朝向楔部件(40)的接触面(54)形成为与推压件(38)的移动方向平行的平坦面,楔部件(40)的朝向限制部件(39)的接触面形成为以相对于推压件(38)的移动方向而斜着交叉的方式倾斜的楔面(58)。

Description

张紧器推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张紧器推顶装置(tensioner lifter),在安装于内燃机的机身主体的支承筒体中,以能够向将张紧器向环形传动带推压的方向弹压并能够滑动的方式保持有推压件,该推压件的前端部与沿上述环形传动带延伸的上述张紧器接触,在限制部件与上述推压件之间,***有向与上述推压件朝向上述张紧器侧的移动方向相反的方向被弹压的楔部件,其中上述限制部件在上述推压件的侧方设置在上述支承筒体上。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中公知有如下张紧器推顶装置:前端部与沿作为环形传动带的凸轮链延伸的张紧器抵接的推压件,向将张紧器向凸轮链推压的方向被弹压,为了限制推压件的返回,在位于固定位置的滚柱与上述推压件之间夹入有楔部件。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403039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在上述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结构中,推压件的朝向上述楔部件的接触面形成为以随着远离上述张紧器而与上述推压件的中心轴线接近的方式相对于上述推压件的移动方向倾斜的楔面,上述楔面与上述滚柱间的距离根据上述推压件的移动而变化,当上述推压件根据凸轮链的松弛度以推压上述张紧器的方式移动时,上述楔面与上述滚柱间扩张,楔部件向上述张紧器的相反方向移动以填补伴随着该扩张而产生的间隙,由此进行上述推压件向返回侧的限制。然而,当随着推压件在推压张紧器的方向上的移动量增大而楔部件的移动量增大时,弹压楔部件的弹簧的弹压量减小,将楔部件推压到推压件上的力变化,楔部件与推压件间的摩擦力也变化,楔效果减小。其结果为,产生张紧器推顶装置无法发挥充分推力的范围,导致张紧器推顶装置的使用范围减小。
本发明是鉴于以上情况而研发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扩大能够发挥推力的范围并能够增大使用范围的张紧器推顶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为一种张紧器推顶装置,在安装于内燃机的机身主体上的支承筒体中,前端部与沿环形传动带延伸的张紧器接触的推压件,向将上述张紧器向上述环形传动带推压的方向被弹压并能够滑动地被保持,在限制部件与上述推压件之间***有向与上述推压件朝向上述张紧器侧的移动方向相反的方向被弹压的楔部件,其中该限制部件在上述推压件的侧方设置在上述支承筒体上,该张紧器推顶装置的第1特征为,上述楔部件的朝向上述推压件的接触面以及上述推压件的朝向上述楔部件的接触面形成为与上述推压件的移动方向平行的平坦面,上述楔部件的朝向上述限制部件的接触面形成为以相对于上述推压件的移动方向斜着交叉的方式倾斜的楔面。
另外,本发明的第2特征为,在第1特征的结构的基础上,还具有防脱机构,用于在将上述推压件从上述支承筒体拆下的状态下,防止上述楔部件从上述支承筒体脱落。
本发明的第3特征为,在第2特征的结构的基础上,构成上述防脱机构的至少一部分的卡合突部以在将上述推压件从上述支承筒体拆下的状态下与上述限制部件卡合的方式一体地设置在上述楔部件上。
本发明的第4特征为,在第3特征的结构的基础上,上述限制部件是轴支承在上述支承筒体上的滚柱,上述卡合部形成为能够与上述滚柱卡合的圆弧状,在上述支承筒体上形成有供随着上述卡合突部与上述滚柱卡合而转动的上述楔部件的前端部嵌合的凹部。
本发明的第5特征为,在第2特征的结构的基础上,在上述支承筒体上一体地设有配置在上述楔部件的两侧的一对壁部,上述防脱机构由突出设置在上述楔部件上的突部构成,其中,该突部从该楔部件的侧面向侧方突出并能够与上述壁部卡合。
本发明的第6特征为,在第2特征的结构的基础上,上述防脱机构使卡定部与上述楔部件一体地连续设置而构成,其中,在该卡定部与上述楔部件之间形成有供上述限制部件穿插的穿插孔。
本发明的第7特征为,在第1~第6特征的任一结构的基础上,以向与上述推压件朝向上述张紧器侧的移动方向相反的方向弹压上述楔部件的方式在弹簧保持件与该楔部件之间设置楔弹簧,承托该楔弹簧的弹簧保持件以确定了周向位置的方式嵌装、固定在上述支承筒体的上述张紧器侧的端部外周上。
本发明的第8特征为,在第7特征的结构的基础上,上述弹簧保持件一体地具有以下部分而形成:环状部,其在周向的一部分上具有用于承托上述楔弹簧的弹簧承托部分,并围绕上述支承筒体的上述张紧器侧的端部;和限制突部,其从该环状部的内周多处向内侧突出,在上述支承筒体的上述张紧器侧的端部外周上,沿上述支承筒体的轴线方向延伸地形成有供上述限制突部嵌入的多条槽。
而且,本发明的第9特征为,在第1~第8特征的任一结构的基础上,在上述楔部件与上述推压件的接触面的至少一方上固定有用于提高摩擦力的覆面材料。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第1特征,楔部件与推压件的接触面是与推压件的移动方向平行的平坦面,楔部件的朝向限制部件的接触面是以相对于推压件的移动方向斜着交叉的方式倾斜的楔面,因此,无论推压件移动与否,推压件的朝向楔部件的接触面与限制部件之间的距离均固定。因此,即使推压件移动,楔部件也不会移动,将楔部件推压到推压件上的力也固定,楔部件与推压件之间的摩擦力固定,能够扩大张紧器推顶装置可发挥推力的范围,增大张紧器推顶装置的使用范围。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第2特征,通过防脱机构来防止楔部件在拆下推压件的状态下从支承筒体脱落,能够实现组装性及维护性的提高。
根据本发明的第3特征,防脱机构的至少一部分由一体地设置在楔部件上的卡合突部构成,因此,能够避免增加零部件数量地构成防脱机构。
根据本发明的第4特征,卡合突部以能够与作为限制部件的滚柱卡合的方式形成为圆弧状,当与滚柱卡合而楔部件转动时,该楔部件的前端部嵌合到支承筒体的凹部中,因此,卡合突部不会从滚柱脱落从而能够更可靠地防止楔部件的脱落。
根据本发明的第5特征,通过使从楔部件的侧面向侧方突出的突部与壁部卡合来防止楔部件的脱落,其中,该壁部配置在楔部件的两侧并设置在支承筒体上,因此,能够避免增加零部件数量地构成防脱机构。
根据本发明的第6特征,限制部件穿插在穿插孔中,其中该穿插孔形成在楔部件和与该楔部件一体地连续设置的卡定部之间,因此,能够避免增加零部件数量地构成防脱机构。
根据本发明的第7特征,承托对楔部件进行弹压的楔弹簧的弹簧保持件以确定了周向位置的方式嵌装、固定在支承筒体的张紧器侧的端部外周上,因此,通过利用支承筒体,能够不增加零部件数量地保持弹簧保持件。
根据本发明的第8特征,弹簧保持件一体地具有:环状部,其围绕支承筒体的张紧器侧的端部;和限制突部,其从该环状部的内周多处向内侧突出,在形成于支承筒体的张紧器侧的端部外周且沿支承筒体的轴线方向延伸的多条槽中嵌入有限制突部,因此,能够以简单的构造实现弹簧保持件的止转并将弹簧保持件安装到支承筒体上。
而且,根据本发明的第9特征,在楔部件与推压件的接触面的至少一方上固定有覆面材料,因此,能够提高楔部件与推压件之间的摩擦力,能够提高对推压件推回的推力。
附图说明
图1是第1实施方式的内燃机的主要部分的纵剖侧视图。
图2是张紧器推顶装置的放大纵剖视图。
图3是图2的3-3线剖视图。
图4是弹簧保持件的主视图。
图5是表示将推压件从支承筒体拆下的状态下的与图2相对应的剖视图。
图6是第2实施方式的张紧器推顶装置的纵剖视图。
图7是图6的7-7线剖视图。
图8是弹簧保持件的主视图。
图9是第3实施方式的张紧器推顶装置的纵剖视图。
图10是图9的10-10线剖视图。
图11是第4实施方式的张紧器推顶装置的纵剖视图。
图12是第5实施方式的张紧器推顶装置的纵剖视图。
图13是第6实施方式的张紧器推顶装置的纵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5 机身主体
25 作为环形传动带的凸轮链
35 张紧器
36A、36B、36C、36D、36E、36F 张紧器推顶装置
37 支承筒体
38、82 推压件
39 作为限制部件的滚柱
40 楔部件
53、54、84 接触面
58 楔面
60 楔弹簧
61、71 弹簧保持件(spring retainer)
61a、71a 环状部
61aa、71aa 弹簧承托部分
61b、71b 限制突部
62 槽
65、73、76 防脱机构
66 卡合突部
67 凹部
72 壁部
74 突部
77 穿插孔
78 卡定部
80 覆面材料
E 内燃机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5说明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首先,在图1中,该内燃机E搭载在例如两轮摩托车上,其机身主体15具有:曲柄箱17,其旋转自如地支承曲柄轴16,该曲柄轴16具有沿着两轮摩托车的车宽方向的轴线;汽缸体18,其向前上倾斜并与上述曲柄箱17结合;汽缸盖19,其与该汽缸体18结合;和汽缸盖罩20,其与该汽缸盖19结合。
构成气门机构的一部分的凸轮轴21具有与上述曲柄轴16平行的轴线,并旋转自如地支承在上述汽缸盖19上,在上述曲柄轴16与上述凸轮轴21之间设有以1/2的减速比将曲柄轴16的旋转动力传递到凸轮轴21侧的正时传动机构22。该正时传动机构22由固定在上述曲柄轴16上的驱动链轮23、固定在上述凸轮轴21的一端部的从动链轮24、和卷挂在驱动链轮23及从动链轮24上的作为环形传动带的凸轮链25构成。另外,在上述曲柄箱17、上述汽缸体18及上述汽缸盖19上设有供上述凸轮链25移动的凸轮链通路26,与上述曲柄轴16的旋转相应地,上述凸轮链25沿箭头所示的移动方向27移动。
在上述驱动链轮23与上述从动链轮24间的凸轮链25中的被驱动链轮23牵引的一侧即张紧侧的外周上抵接有凸轮链引导件28。该凸轮链引导件28通过具有适度刚性及弹性的合成树脂以朝向凸轮链25侧呈大致弓形的方式形成,凸轮链引导件28的曲柄轴16侧端部嵌合、支承在向上方打开地设置于曲柄箱17上的支承凹部29中。在上述凸轮链引导件28的凸轮轴21侧形成有面向上述凸轮链25的相反侧的支承面30,在汽缸盖19上设有与该支承面30抵接的抵接支承部31。另外,在凸轮链引导件28的靠上述支承面30的中间部两侧,一体地突出设有横截面为圆形的突起32,在汽缸体18的朝向汽缸盖19的结合面上,设有供突起32嵌合而定位的定位凹部33。
另外,在上述驱动链轮23与上述从动链轮24间的凸轮链25中的从驱动链轮23送出的一侧即松弛侧的外周上,滑动接触有张紧器35,该张紧器35沿着上述凸轮链25的松弛侧,且一端部经由螺栓34而能够转动地支承在机身主体15中的汽缸盖19上,通过安装在上述机身主体15中的汽缸体18上的张紧器推顶装置36A,将上述张紧器35向上述凸轮链25侧推压。
同时参照图2,上述张紧器推顶装置36A具有:支承筒体37,其安装在上述机身主体15的上述汽缸体18上;推压件38,其向将上述张紧器35向上述凸轮链25推压的方向被弹压,并能够滑动地保持在上述支承筒体37中;作为限制部件的滚柱39,其在该推压件38的侧方设置在上述支承筒体37上;和楔部件40,其向与上述推压件38朝向上述张紧器35侧的移动方向相反的方向被弹压,并***在上述滚柱39与上述支承筒体37之间。
形成有安装孔41的安装筒部42以使其外端从汽缸体18向外侧突出的方式一体地设置在上述汽缸体18上,通过用多个螺栓44将凸缘43紧固在上述安装筒部42的外端,上述支承筒体37以穿插于上述安装孔41中的方式安装在上述汽缸体18上,其中,凸缘43以从该支承筒体37的中间部向外侧方伸出的方式一体地设在上述支承筒体37上。
在上述支承筒体37上同轴地形成有滑动支承孔45和螺纹孔46,其中,该滑动支承孔45使一端在上述支承筒体37的面向上述凸轮链通路26的内端开口,该螺纹孔46与该滑动支承孔45的另一端同轴地相连且在上述支承筒体37的外端开口,在上述螺纹孔46中螺合有盖部件47。
上述推压件38由圆筒状的筒部件49和安装在该筒部件49的一端部的橡胶制的抵接部件50构成。在上述筒部件49上,在全长范围内形成有从其中心轴线偏心的弹簧收纳孔48,上述抵接部件50以封闭上述弹簧收纳孔48的一端部的方式安装在上述筒部件49的一端部。
上述筒部件49以使其另一端部与抵接在上述盖部件47内端的橡胶制承托部件51相对的方式,能够滑动地嵌合在上述滑动支承孔45中,在上述承托部件51与上述筒部件49的一端部之间压缩设有螺旋状的主弹簧52,该主弹簧52的大部分收纳在上述弹簧收纳孔48中。即,上述推压件38以使其前端部的抵接部件50与上述张紧器35接触、并被上述主弹簧52向将该张紧器35向上述凸轮链25推压的方向弹压的方式,能够滑动地保持在上述支承筒体37中。
同时参照图3,上述楔部件40的朝向上述推压件38的接触面53以及上述推压件38中的上述筒部件49的朝向上述楔部件40的接触面54形成为与上述推压件38的移动方向平行的平坦面,将基本上为圆筒状的上述筒部件49的外周的一部分切除而平坦地形成,从而形成推压件38的朝向上述楔部件40的接触面54。为了避免由于这样的接触面54的形成而导致具有上述弹簧收纳孔48的上述筒部件49的侧壁壁厚的周向的一部分变薄,上述弹簧收纳孔48如上述那样从上述筒部件49的中心轴线偏心而形成。
在上述支承筒体37上,以沿长度方向延伸的方式设有面向上述推压件38中的筒部件49的外周的一部分的狭缝55,并且,以沿上述狭缝55的长度方向延伸的方式一体地设有相互之间隔着上述狭缝55的一对壁部56、56。上述滚柱39配置在一对上述壁部56、56之间,并通过设置在这些壁部56、56之间的轴57而能够旋转地被支承。
上述楔部件40配置在一对上述壁部56、56之间,该楔部件40的朝向上述滚柱39的接触面形成为以相对于上述推压件38的移动方向而斜着交叉的方式倾斜的楔面58。即,楔面58以随着朝向上述张紧器35侧而与上述推压件38之间的距离增大的方式倾斜地形成。
上述楔部件40通过螺旋状的楔弹簧60而向与上述推压件38朝向上述张紧器35侧的移动方向相反的方向被弹压,该楔弹簧60设置在上述楔部件40与弹簧保持件61之间,其中,弹簧保持件61以确定了周向位置的方式嵌装、固定在上述支承筒体37的上述张紧器35侧的端部外周上。
同时参照图4,上述弹簧保持件61一体地具有以下部分而形成:环状部61a,其在周向的一部分上具有用于承托上述楔弹簧60的一端部的弹簧承托部分61aa,并围绕上述支承筒体37的上述张紧器35侧的端部;和限制突部61b、61b,其从该环状部61a的内周多处(本实施方式中为2处)向内侧突出。另一方面,在上述支承筒体37的上述张紧器35侧的端部外周上,沿上述支承筒体37的轴线方向延伸地形成有供上述限制突部61b、61b嵌入的多条槽62、62。
如图2所示,上述弹簧保持件61的上述环状部61a与环状层差部37a抵接,该环状层差部37a形成在上述支承筒体37的上述张紧器35侧的端部外周上,在与该环状层差部37a之间夹持上述环状部61a的止动环63嵌装在上述支承筒体37的外周。即,通过将上述限制突部61b、61b嵌入到上述槽62、62中来确定周向位置,并通过夹持在上述层差部37a与止动环63之间来确定轴向位置,从而将上述弹簧保持件61嵌装、固定在上述支承筒体37的上述张紧器35侧的端部外周上。
在上述弹簧保持件61的上述弹簧承托部分61aa上一体地形成有突部61ab,该突部61ab以使其一部分***到上述楔弹簧60的一端部内的方式折曲。另一方面,在上述楔部件40上形成有收纳上述楔弹簧60的另一端侧的弹簧收纳凹部64。
如图5所示,在将上述推压件38从上述支承筒体37拆下的状态下,虽然存在上述楔部件40从上述支承筒体37脱落的可能性,但通过防脱机构65来防止该脱落。
如图5所示,上述防脱机构65的至少一部分由卡合突部66构成,该卡合突部66以在将上述推压件38从上述支承筒体37拆下的状态下与上述滚柱39卡合的方式一体地设置在上述楔部件40上,在本实施方式中,上述防脱机构65由上述卡合突部66和凹部67构成,其中,该卡合突部66以能够与上述滚柱39卡合的方式形成为圆弧状并一体地设置在上述楔部件40上,该凹部67以供随着上述卡合突部66与上述滚柱39卡合而转动的上述楔部件40的前端部嵌合的方式形成在上述支承筒体37上。
接下来说明该第1实施方式的作用,楔部件40的朝向推压件38的接触面53以及推压件38的朝向楔部件40的接触面54形成为与推压件38的移动方向平行的平坦面,上述楔部件40的朝向滚柱39的接触面形成为以相对于上述推压件38的移动方向而斜着交叉的方式倾斜的楔面58,因此,推压件38的朝向楔部件40的接触面54与滚柱39之间的距离无论推压件38移动与否均固定,因此,即使推压件38移动,楔部件40也不会移动,将楔部件40推压到推压件38上的力也固定,楔部件40与推压件38之间的摩擦力固定,从而能够扩大张紧器推顶装置36A可发挥推力的范围,增大张紧器推顶装置36A的使用范围。
另外,在将推压件38从支承筒体37拆下的状态下,通过防脱机构65来防止楔部件40从支承筒体37脱落,因此,能够实现组装性及维护性的提高。
另外,构成防脱机构65的至少一部分的卡合突部66以在将推压件38从支承筒体37拆下的状态下与滚柱39卡合的方式一体地设置在楔部件40上,因此,能够避免增加零部件数量地构成防脱机构65。
而且,卡合突部66形成为能够与滚柱39卡合的圆弧状,供随着卡合突部66与滚柱39卡合而转动的楔部件40的前端部嵌合的凹部67形成在支承筒体37上,因此,能够以使卡合突部66不会从滚柱39脱落的方式更可靠地防止楔部件40的脱落。
另外,承托楔弹簧60的弹簧保持件61以确定了周向位置的方式嵌装、固定在支承筒体37的张紧器35侧的端部外周上,其中,楔弹簧60以向与推压件38朝向张紧器35侧的移动方向相反的方向弹压楔部件40的方式设置在弹簧保持件61与楔部件40之间,因此,通过利用支承筒体37,能够不增加零部件数量地保持弹簧保持件61。
而且,弹簧保持件61一体地具有以下部分而形成:环状部61a,其在轴向的一部分上具有承托楔弹簧60的弹簧承托部分61aa,并围绕支承筒体37的张紧器35侧的端部;和限制突部61b、61b,其从环状部61a的内周多处向内侧突出,在支承筒体37的张紧器35侧的端部外周上,沿支承筒体37的轴线方向延伸地形成有供限制突部61b、61b嵌入的多条槽62、62,因此,能够以简单的构造实现弹簧保持件61的止转并将弹簧保持件61安装到支承筒体37上。
参照图6~图8说明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对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相对应的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而仅进行图示,省略详细的说明。
在张紧器推顶装置36B中,在楔部件40与弹簧保持件71之间设有螺旋状的楔弹簧60,其中,弹簧保持件71以确定了周向位置的方式嵌装、固定在支承筒体37的上述张紧器35侧的端部外周上。
着眼于图8,上述弹簧保持件71一体地具有以下部分而形成:环状部71a,其在周向的一部分上具有承托上述楔弹簧60的一端部的弹簧承托部分71aa,并围绕上述支承筒体37的上述张紧器35侧的端部;和限制突部71b、71b,其从该环状部71a的内周多处(本实施方式中为2处)向内侧突出。另一方面,如图7所示,在上述支承筒体37的上述张紧器35侧的端部外周上,沿上述支承筒体37的轴线方向延伸地形成有供上述限制突部71b、71b嵌入的多条槽62、62。
如图6所示,上述弹簧保持件71的上述环状部71a与环状层差部37a抵接,该环状层差部37a形成在上述支承筒体37的上述张紧器35侧的端部外周上,在与该环状层差部37a之间夹持上述环状部71a的止动环63嵌装在上述支承筒体37的外周。即,通过将上述限制突部71b、71b嵌入到上述槽62、62中来确定周向位置,并通过夹持在上述层差部37a与止动环63之间来确定轴向位置,从而将上述弹簧保持件71嵌装、固定在上述支承筒体37的上述张紧器35侧的端部外周上。
在上述弹簧保持件71的上述弹簧承托部分71aa上,以将一部分***到上述楔弹簧60的一端部内的方式一体地形成有圆筒状的突部71ab。
根据该第2实施方式,也能够实现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参照图9及图10说明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对与上述第1及第2实施方式相对应的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而仅进行图示,省略详细的说明。
在张紧器推顶装置36C的支承筒体37上,一体地设有配置在楔部件40的两侧的一对壁部72、72,用于防止在将推压件38从支承筒体37拆下的状态下楔部件40从支承筒体37脱落的防脱机构73,由突出设置在上述楔部件40上的突部74、74构成,该突部74、74从该楔部件40的侧面向侧方突出并能够与上述壁部72、72卡合。
在该第3实施方式中,在上述壁部72上形成有层差部72a,该层差部72a在与上述楔部件40的两侧相对应的部分上减小了从上述支承筒体37突出的突出量,贯穿、固定在上述楔部件40上的销75的两端部以形成与上述层差部72a卡合的上述突部74、74的方式从上述楔部件40的两侧面突出。
根据该第3实施方式,能够避免增加零部件数量地构成防脱机构73。
参照图11说明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对与上述第1~第3实施方式相对应的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而仅进行图示,省略详细的说明。
在张紧器推顶装置36D中,用于在将推压件38从支承筒体37拆下的状态下防止楔部件40从支承筒体37脱落的防脱机构76,通过使卡定部78与上述楔部件40一体地连续设置而构成,其中,在卡定部78与上述楔部件40之间形成有供上述滚柱39穿插且内周的一部分成为楔面58的穿插孔77。
根据该第4实施方式,能够避免增加零部件数量地构成防脱机构76。
参照图12说明本发明的第5实施方式,对与上述第1~第4实施方式相对应的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而仅进行图示,省略详细的说明。
在张紧器推顶装置36E中,在楔部件40与推压件38的接触面53、54的至少一方上固定有用于提高摩擦力的覆面(facing)材料,在该第5实施方式中,在楔部件40的朝向上述推压件38的接触面53上固定有用于提高摩擦力的覆面材料80。
根据该第5实施方式,提高了楔部件40与推压件38之间的摩擦力,从而能够提高对推压件38推回的推力。
参照图13说明本发明的第6实施方式,对与上述第1~第5实施方式相对应的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而仅进行图示,省略详细的说明。
张紧器推顶装置36F具有:上述支承筒体37;推压件82,其能够滑动地保持在该支承筒体37中;作为限制部件的滚柱39,其在该推压件82的侧方设置在上述支承筒体37上;和楔部件40,其向上述推压件82朝向上述张紧器35(参照第1实施方式)侧的移动方向相反的方向被弹压,并***在上述滚柱39与上述支承筒体37之间。
上述推压件82在一端具有与上述张紧器35抵接的端壁部82a而形成为有底圆筒状,在该推压件82上,以在与上述支承筒体37的外端部螺合的盖部件47侧开口的方式形成有从其中心轴线偏心的弹簧收纳孔83,在上述端壁部82a与上述盖部件47之间压缩设有主弹簧52,该主弹簧52的大部分收纳在上述弹簧收纳孔83中。
在该张紧器推顶装置36F中,在楔部件40与弹簧保持件71之间设有螺旋状的楔弹簧60,其中,弹簧保持件71以确定了周向位置的方式嵌装、固定在支承筒体37的上述张紧器35侧的端部外周上。
上述楔部件40的朝向上述推压件82的接触面53以及上述推压件82的朝向上述楔部件40的接触面84形成为与上述推压件82的移动方向平行的平坦面,将呈有底圆筒状的上述推压件82的外周的一部分切除而平坦地形成,从而形成推压件82的朝向上述楔部件40的接触面84。
另外,在上述张紧器推顶装置36F中,通过防脱机构76来阻止在将推压件82从支承筒体37拆下的状态下,楔部件40从支承筒体37脱落。
另外,在比上述楔部件40靠上述张紧器35侧,上述推压件82的上部侧壁上,设有面向设在上述支承筒体37上的狭缝55而开口的进油孔85,从而将在上述凸轮链通路26内流到下方的机油的一部分引导到上述推压件82的弹簧收纳孔83内。而且,在上述推压件82的轴向中间部的下部侧壁上设有出油孔86,该出油孔86将导入到上述弹簧收纳孔83内的机油引导到上述推压件82的外周与上述滑动支承孔45的内表面之间,用于对上述推压件82与上述支承筒体37之间进行润滑。
根据该第6实施方式,也能够实现与上述第1~第5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在不脱离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本发明的范围内进行各种设计变更。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使限制部件为滚柱39,但限制部件只要以与楔部件40的楔面58接触的方式配置在支承筒体37的固定位置上即可。

Claims (11)

1.一种张紧器推顶装置,在安装于内燃机(E)的机身主体(15)上的支承筒体(37)中,以向将张紧器(35)向环形传动带(25)推压的方向弹压并能够滑动的方式保持有推压件(38、82),该推压件(38、82)的前端部与沿所述环形传动带(25)延伸的所述张紧器(35)接触,在限制部件(39)与所述推压件(38、82)之间***有向与所述推压件(38、82)朝向所述张紧器(35)侧的移动方向相反的方向被弹压的楔部件(40),其中,所述限制部件(39)在所述推压件(38、82)的侧方设置在所述支承筒体(37)上,所述张紧器推顶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楔部件(40)的朝向所述推压件(38、82)的接触面(53)以及所述推压件(38、82)的朝向所述楔部件(40)的接触面(54、84)形成为与所述推压件(38、82)的移动方向平行的平坦面,所述楔部件(40)的朝向所述限制部件(39)的接触面形成为以相对于所述推压件(38、82)的移动方向而斜着交叉的方式倾斜的楔面(58)。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张紧器推顶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防脱机构(65、73、76),用于在将所述推压件(38)从所述支承筒体(37)拆下的状态下,防止所述楔部件(40)从所述支承筒体(37)脱落。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张紧器推顶装置,其特征在于,
构成所述防脱机构(65)的至少一部分的卡合突部(66),以在将所述推压件(38)从所述支承筒体(37)拆下的状态下与所述限制部件(39)卡合的方式一体地设置在所述楔部件(40)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张紧器推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限制部件是轴支承在所述支承筒体(37)上的滚柱(39),所述卡合突部(66)形成为能够与所述滚柱(39)卡合的圆弧状,在所述支承筒体(37)上形成有凹部(67),所述凹部(67)供随着所述卡合突部(66)与所述滚柱(39)卡合而转动的所述楔部件(40)的前端部嵌合。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张紧器推顶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支承筒体(37)上一体地设有配置在所述楔部件(40)的两侧的一对壁部(72),所述防脱机构(73)由突出设置在所述楔部件(40)上的突部(74)构成,其中,所述突部(74)从该楔部件(40)的侧面向侧方突出并能够与所述壁部(72)卡合。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张紧器推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防脱机构(76)使卡定部(78)与所述楔部件(40)一体地连续设置而构成,其中,在所述卡定部(78)与所述楔部件(40)之间形成有供所述限制部件(39)穿插的穿插孔(77)。
7.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张紧器推顶装置,其特征在于,
以向与所述推压件(38、82)朝向所述张紧器(35)侧的移动方向相反的方向弹压所述楔部件(40)的方式,在弹簧保持件(61、71)与该楔部件(40)之间设置楔弹簧(60),承托所述楔弹簧(60)的弹簧保持件(61、71)以确定了周向位置的方式嵌装、固定在所述支承筒体(37)的所述张紧器(35)侧的端部外周上。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张紧器推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簧保持件(61、71)一体地具有以下部分而形成:环状部(61a、71a),其在周向的一部分上具有用于承托所述楔弹簧(60)的弹簧承托部分(61aa、71aa),并围绕所述支承筒体(37)的所述张紧器(35)侧的端部;和限制突部(61b、71b),其从该环状部(61a、71a)的内周多处向内侧突出,在所述支承筒体(37)的所述张紧器(35)侧的端部外周上,沿所述支承筒体(37)的轴线方向延伸地形成供所述限制突部(61b、71b)嵌入的多条槽(62)。
9.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张紧器推顶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楔部件(40)与所述推压件(38、42)的接触面(53、54;53、84)的至少一方上,固定有用于提高摩擦力的覆面材料(80)。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张紧器推顶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楔部件(40)与所述推压件(38、42)的接触面(53、54;53、84)的至少一方上,固定有用于提高摩擦力的覆面材料(80)。
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张紧器推顶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楔部件(40)与所述推压件(38、42)的接触面(53、54;53、84)的至少一方上,固定有用于提高摩擦力的覆面材料(80)。
CN201410360096.2A 2013-07-30 2014-07-25 张紧器推顶装置 Active CN10434390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157700 2013-07-30
JP2013-157700 2013-07-30
JP2014-096480 2014-05-08
JP2014096480A JP6256988B2 (ja) 2013-07-30 2014-05-08 テンショナリフ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343907A CN104343907A (zh) 2015-02-11
CN104343907B true CN104343907B (zh) 2017-04-12

Family

ID=525001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360096.2A Active CN104343907B (zh) 2013-07-30 2014-07-25 张紧器推顶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34390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12380B (zh) * 2019-03-28 2024-05-17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张紧调整器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289570U (zh) * 1975-12-26 1977-07-04
JPS6081430A (ja) * 1983-10-11 1985-05-09 Suzuki Motor Co Ltd チエンテンシヨナ−
CN1427192A (zh) * 2001-12-19 2003-07-02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张紧器的推压力付给装置
JP2004169850A (ja) * 2002-11-21 2004-06-17 Tsubakimoto Chain Co チェーン張力付与装置
CN101113777A (zh) * 2006-07-26 2008-01-30 大同工业株式会社 下压用机械式张紧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289570U (zh) * 1975-12-26 1977-07-04
JPS6081430A (ja) * 1983-10-11 1985-05-09 Suzuki Motor Co Ltd チエンテンシヨナ−
CN1427192A (zh) * 2001-12-19 2003-07-02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张紧器的推压力付给装置
JP2004169850A (ja) * 2002-11-21 2004-06-17 Tsubakimoto Chain Co チェーン張力付与装置
CN101113777A (zh) * 2006-07-26 2008-01-30 大同工业株式会社 下压用机械式张紧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343907A (zh) 2015-02-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478584C (zh) 液压张力器
KR101618163B1 (ko) 체인 텐셔너
CN102235194B (zh) 内燃机的配气正时控制装置
US8978608B2 (en) Valve timing control apparatus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CN107023426B (zh) 发动机的燃料泵安装结构
JP6940772B2 (ja) チェーンテンショナ
JP2010096038A (ja) 動力伝達機構における回転体軸支部の潤滑装置および内燃機関
CN106195172A (zh) 张紧装置
CN104343907B (zh) 张紧器推顶装置
US20120252616A1 (en) Air bleeding valve for hydraulic tensioner of an engine and hydraulic tensioner incorporating same
JP5724669B2 (ja) エンジンの動弁装置
JPWO2013077422A1 (ja) 一方向クラッチ内蔵型プーリ付回転機械装置
JP6244218B2 (ja) エンジンの動弁系駆動装置
JP4680736B2 (ja) テンショナリフタ
JP6257950B2 (ja) 油圧式オートテンショナ
US7891328B2 (en) Lubricating system for valve operating system
JP2018168839A (ja) 鞍乗り型車両の内燃機関
US7250015B2 (en) Hydraulic tensioner
JP2015169329A (ja) チェーンテンショナ装置
JP2008190424A (ja) 内燃機関のデコンプ装置
JP5342314B2 (ja) 燃料ポンプの駆動装置
JP6438925B2 (ja) 内燃機関のカムチェーンガイド構造
JP6352128B2 (ja) 動力伝達ローラ
JP6256988B2 (ja) テンショナリフタ
JP4230255B2 (ja) 内燃機関のカムチェーン脱落防止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