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181787A - 处理盒的再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处理盒的再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181787A
CN104181787A CN201310205191.0A CN201310205191A CN104181787A CN 104181787 A CN104181787 A CN 104181787A CN 201310205191 A CN201310205191 A CN 201310205191A CN 104181787 A CN104181787 A CN 10418178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nsitization
end cap
clutch shaft
shaft bearing
framewor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20519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永汉
梁祺杰
周实
麦培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uhai Aipeik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uhai Sein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uhai Sein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uhai Sein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10205191.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181787A/zh
Publication of CN1041817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18178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Abstract

一种用于处理盒再制造的方法,所述处理盒以可拆卸的方式安装在电摄影成像设备中,所述处理盒的再制造方法包括分离感光部分和显影部分、第一轴承端盖拆卸、感光单元拆卸、显影剂再充填、感光单元安装、第一轴承端盖安装、连接感光部分和显影部分其中,在分离感光部分和显影部分通过取出连接件和互牵件,将感光部分与显影部分分离的步骤;从感光部分远离驱动端的一端用力将第一轴承端盖与感光框架从粘结部分离;由此能简单地实现处理盒的再制造。

Description

处理盒的再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再制造以可拆卸的方式安装在电摄影成像设备中的处理盒的方法。这里,电摄影成像设备是指一种利用一种电摄影成像方法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的设备。例如,它包括复印机、激光打印机、LED打印机、传真机以及多功能一体机等。
背景技术
处理盒是指一种其中至少设有显影部分以及感光部分的一体式组件,并且所述处理盒以可拆卸的方式安装在电摄影成像设备中。
处理盒用于利用显影剂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因此,显影剂随着图像的形成而被消耗。这样,当由于显影剂的消耗而使得处理盒中的显影剂量减小到处理盒不能形成在质量上令购买该处理盒的使用者满意的图像的水平或低于该水平时,处理盒便失去了其商业价值,其使用寿命结束。
长期以来,人们需要一种用于将由于使用寿命已经结束的处理盒再制造成一种适合市场销售的处理盒的简单方法,并且已经发明了其中这样的再制造方法:如图1-2所示,处理盒包括感光部分A和显影部分(未出示),感光部分A包括感光框架100、感光单元10、第一轴承端盖14和第二轴承端盖16,感光单元10通过驱动端10b和非驱动端轴部10a可转动地被第一轴承端盖14和第二轴承端盖16支承。由于第一轴承端盖14和第二轴承端盖16通过粘合剂固定地与感光框架100粘结,防止感光单元10的拆卸。通常的再制造方法中,为使感光单元10驱动端轴部10b的再次利用而使用一钻头700对感光单元10的非驱动端轴部10a进行破坏。然而,经过破坏而从感光框架100取出的感光单元10通常内壁存在损坏或因少量粘附于内壁的轴部碎料而导致感光单元10重新装配非驱动端轴部10a时难以与感光单元10内部进行贴合,这样便影响再制造处理盒的显影图像的质量。
因此,需要一种简易的处理盒的再制造方法,用于使处理盒内各单元在再制造的过程中尽可能地重复利用,以保持再制造的处理盒显影图像的质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简易的处理盒的再制造(即传统意义上的翻新或回收)方法、处理盒内各单元的重复利用方法。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将显影剂消耗到不能形成可满足使用者要求的品质的图像的程度、丧失作为处理盒的商品价值的处理盒再次商品化的处理盒的再制造方法。
根据本发明,一种用于处理盒再制造的方法,包括:
步骤A、拆卸处理盒的步骤;
步骤B、向显影框架再次填充显影剂的步骤;
步骤C、再造处理盒的步骤;
所述的步骤A中包括以下步骤:
通过取出连接件和互牵件,将感光部分与显影部分分离的步骤;
从感光部分远离驱动端的一端用力将第一轴承端盖与感光框架从粘结部分离;
所述的步骤C中包括以下步骤:
用于将第一轴承端盖安装到感光框架的步骤,其中,通过固定件穿过第一轴承端盖并将第一轴承端盖安装固定到感光框架;
通过插置一对连接件和安装一对互牵件,使感光部分与显影部分以可转动的方式彼此连接的连接步骤。
进一步的,上述的用于处理盒再制造的方法中:在步骤C之前还包括使用通孔设备对第一轴承端盖的外表面或对感光框架的框架侧表面进行加工钻孔。
进一步的,上述的用于处理盒再制造的方法中:在所述的第一轴承端盖的外表面加工钻孔为盲孔。
进一步的,上述的用于处理盒再制造的方法中:所述的框架侧表面为未被第一轴承端盖覆盖的一侧的表面。
进一步的,上述的用于处理盒再制造的方法中:所述的将第一轴承端盖安装到感光框架的步骤中,是施加外力作用固定件穿过第一轴承端盖的盲孔或预设孔将第一轴承端盖安装固定到感光框架的。
进一步的,上述的用于处理盒再制造的方法中:所述的固定件为:螺钉、销柱或者大头钉。所述的互牵件为拉簧或者橡皮筋。
进一步的,上述的用于处理盒再制造的方法中:所述的连接件为两个形状各不相同的圆柱体。
进一步的,上述的用于处理盒再制造的方法中:所述施加外力在固定件的方式为通过使用电动工具施加外力。
进一步的,上述的用于处理盒再制造的方法中:在步骤C的通过插置一对连接件和安装一对互牵件,使感光部分与显影部分以可转动的方式彼此连接的连接步骤之前还包括更换或修理处理盒中至少一个单元的步骤。
本发明由于在拆卸处理盒过程中是通过将从感光部分远离驱动端的一端用力将第一轴承端盖与感光框架从粘结部分离,完整地拆卸感光单元,克服了目前通过利用一钻头对感光单元的非驱动端轴部进行破坏。经过破坏而从感光框架取出的感光单元通常内壁存在损坏或因少量粘附于内壁的轴部碎料而导致感光单元重新装配非驱动端轴部时难以与感光单元内部进行贴合,这样便影响再制造处理盒的显影图像的质量的不足。
本发明的以上和其他目的、特征、及优点通过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的说明而变得更加明确。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处理盒的部分示意图。
图2是现有技术中拆卸处理盒的感光单元部分示意图。
图3是处理盒的剖视图。
图4是处理盒驱动端侧面图。
图5是处理盒中感光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示出了纵向。
图6是处理盒中显影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求出了纵向。
图7是处理盒拆下连接件和互牵件的示意图。
图8是处理盒的感光单元和显影单元相互分离的透视图。
图9是感光框架与第一轴承端盖的示意图,其中示出了相互连接时之间的粘结部。
图10是第一轴承端盖从感光框架上拆下时感光框架的大致断裂处的示意图。
图11是第一轴承端盖从感光框架上拆下后感光框架的大致断裂部分的示意图,其中示出了X方向。
图12是处理盒的感光部分内各单元的拆卸的示意图。
图13是处理盒的显影部分内部分单元的拆卸位置的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14是处理盒的显影部分内部分单元的拆卸位置的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14a是显影部分内的部分单元拆卸后而外露的显影剂供给口的示意图。
图15a是第一轴承端盖和感光框架的一实施例额外加工前加工位置的示意图。
图15b是第一轴承端盖和感光框架的一实施例额外加工后加工位置的示意图。
图16a是第一轴承端盖和感光框架的一实施例额外加工前加工位置的对比性示意图。
图16b是第一轴承端盖和感光框架的一实施例额外加工后加工位置的对比性示意图。
图17是向显影框架再次填充显影剂的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18a是利用密封长条对显影框架的显影剂供给口进行密封的示意图。
图18b是利用密封件对显影框架的剥离口进行密封的示意图。
图19a是利用开孔装置对显影框架表面进行开孔的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19b是利用开孔装置对显影框架表面进行开孔的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0是向显影框架再次填充显影剂的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1是处理盒的感光部分内各单元的安装的示意图。
图21a是处理盒的第一轴承端盖和感光框架相互安装的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1b是处理盒的第一轴承端盖和感光框架相互安装的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2a是处理盒的显影单元的安装的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2b是处理盒的显影单元的安装的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2c是处理盒的显影单元的安装的另一实施例中齿轮组相互配合的示意图。
图23是处理盒的控粉单元的安装的示意图。
图24a是处理盒的感光部分和显影部分相互连接的一示意图。
图24b是处理盒的感光部分和显影部分相互连接的侧面示意图。
图25是安装连接件和互牵件至感光部分和显影部分的示意图。
图26是本发明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3是处理盒C的剖视图。处理盒C基本可被分为感光部分A和显影部分B,其中感光部分A包含感光单元10、充电单元20、清洁单元30以及用于将上述各单元收容一体的感光框架100;而显影部分B则包含显影单元50、供粉单元60、搅拌单元80、控粉单元40、显影剂70以及用于将上述各单元收容一体的显影框架200。显影部分B和感光部分A通过一对连接件97可摆动地连接为一体。
利用电动马达(未示出)使感光单元10成像时沿着逆时针方向(由图中的箭头a表示)转动。
如图3-6所示,感光单元10内置于感光框架100,通过安装一对感光单元10轴承端盖(第一轴承端盖14和第二轴承端盖16),使感光单元10可转动地安装在感光框架100上。作为用于使感光单元10的圆周表面均匀充电的充电单元20和用于去除即残留在感光单元10的圆周表面上的显影剂70的清洁单元30被设置在感光单元10的圆周表面附近,其中充电单元20被一对轴承21支承且通过一对弹簧96迫推充电单元20朝感光单元10方向滑动,使充电单元20圆周表面与感光单元10圆周表面接触。而清洁单元30从感光单元10的圆周表面去除的残余显影剂70被送至位于感光部分A后部中的废弃显影剂收容腔101。
显影单元50内置于显影框架200,显影框架200具有显影单元收容腔201和显影剂收容腔202,即其中储存有显影剂70的显影剂储存部分,所述显影单元50收容于显影单元收容腔201中且保持着与感光单元10接触地转动。
通过插置一对轴承构件55a和55b,使显影单元50由显影单元收容腔201可转动地支承。与显影单元50接触地在位于显影单元50的圆周表面附近设置控粉单元40和供粉单元60。
用于将显影剂收容腔202中的显影剂70输送到供粉单元60并同时搅拌显影剂的搅拌单元80设置在显影剂收容腔202中。
利用一对连接件97,分别一对一地插置并穿过感光部分A纵向端部上的装配孔150a和150b,使之与显影部分B纵向端部上的装配孔250a和250b相连,从而使显影部分B能够围绕孔(连接件97)的轴线相对于感光部分A可旋转运动。另外,利用成对的互牵件98产生的相互拉力使显影部分B内的显影单元50和感光部分A内的感光单元10围绕孔(连接件97)的轴线转动的方向保持相互接触。
下面将参照图7-25对本发明的该实施例中的用于再制造处理盒的工序进行描述。
拆卸处理盒的步骤
感光部分与显影部分的分离的步骤
用于使处理盒的感光部分与显影部分分离的分离工序如下。
如图7所示,一对连接件97分别位于处理盒C的纵向端部处,插置在位于处理盒C的第一轴承端盖14的装配孔中和位于第二轴承端盖16的装配孔(150a,150b)中,以连接感光部分A与显影部分B,从而使它们能够围绕这对连接件97可旋转运动,所述连接件97可以是包括两个形状大致不同的圆柱体,材质均可以使用塑料、金属等。
一对侧互牵件98分别位于处理盒C的纵向端部处,一互牵件98的一圆环装配于感光部分A一侧的凸起100i,另一圆环装配于显影部分B同一侧的凸起200i,另一互牵件98可按上述装配方式进行装配(与100j和200j装配),所述互牵件98均可以使用拉簧、橡皮筋等。
分离工序:将连接件97从轴承端盖14和16中的孔(150a、150b)中向外拔出,由于连接件97的拔出,此时感光部分A与显影部分B的之间的连接由于连接件97的拔出即处于分离状态,倘若在将连接件97从孔(150a、150b)中拔出的同时使连接件97受到工具的损坏,可在重新组装过程中用新的连接件替换它们。
另外,此时还需将用于连接感光部分A一侧的凸起100i与显影部分B一侧的凸起200i的一侧互牵件98沿X方向向外卸下,另一侧的互牵件98亦可按上述X方向的反向卸下。
如图8所示,通过上述的分离工序,使得感光部分A与显影部分B处于未连接状态,因而很容易地将感光部分A与显影部分B进行分离。
 用于拆卸感光部分A的步骤
下面,将逐步地对用于拆卸感光部分A各单元的工序进行描述。
拆卸感光单元10的工序
如图9-11所示,从感光部分A沿X方向的一端分离第一轴承端盖14与感光框架100的粘结部(箭头指向处)。
相对于第一轴承端盖14施加箭头X方向的力拉开粘结部(图11),因第一轴承端盖14与感光框架100的粘结部相互粘合的关系,两者之间粘合部较为不易完整脱离,因而感光框架100结构强度较弱的区域在拉开时力的作用下通常容易发生断裂(断裂情况大体呈图10 虚线L的位置),而断裂后的部分框架则继续粘结于第一轴承端盖14的粘结部上(图11)。
因此,在上述工序分离第一轴承端盖14和感光框架100后,感光单元10的轴向一端即无支承地露出,因而通过朝箭头X方向拉动感光单元10的轴向一端(驱动端)即可将感光单元10从感光框架100上拆下。
这样,通过上述分离感光部分A的第一轴承端盖14和感光框架100,能够在不使感光单元10受损的情况下拆卸感光单元10。
拆卸充电单元20的工序
如图12所示,通过上述拆卸感光单元10的工序,可朝箭头Y方向将充电单元20从感光框架100上拆下。此时,只要必要,也可拆卸轴承21(一对)和弹簧96(一对)。
拆卸清洁单元30的工序
如图12所示,通过上述拆卸工序,只要拆卸螺钉99a(一对)即可很容易地将清洁单元30从感光框架100上拆下。
废弃显影剂70清洁的工序
如图12所示,通过拆卸清洁单元30,感光框架100的废弃显影剂收容腔101即无限制的暴露在外。此时,可根据需要使用真空吸气装置或压缩吹气装置进行对废弃显影剂收容腔101内的废弃显影剂进行除去。
另外,拆卸后的感光单元10、清洁单元30、充电单元20需合理进行清洁和保存以便后续再次装配,而再次装配时可依照使用者对显影品质的需求对以上单元进行更换或修理。
用于拆卸显影部分B的工序
下面,将逐步地对用于拆卸显影部分B各单元的工序进行描述。
拆卸显影单元50的工序
如图13所示,显影单元50通过显影框架200两端(驱动端和非驱动端)的轴承构件(55a、55b)可转动地受到支承且装配在显影单元收容腔201内。
实施例一
如图13所示,首先,拆卸将导电件56及非驱动端轴承构件55b固定于显影框架200非驱动端的螺钉99b。这样即可将导电件56及非驱动端轴承构件55b从显影框架200上卸下。此时,通过非驱动端轴承构件55b的拆卸,显影单元50的轴向一端(非驱动端)即无支承地外露,因而很容易地向外抽取显影单元50继而将显影单元50和传动齿轮81从显影框架200上卸下。
实施例二
如图14所示,首先,拆卸将齿轮组护盖210、齿轮组固定于显影框架200驱动端的螺钉99b。这样即可将齿轮组护盖210、齿轮组(包括齿轮82、齿轮83、齿轮84)从显影框架200上卸下,而搅拌单元齿轮85则可省略卸下。然后,通过卸下将驱动端轴承构件55a固定于显影框架200的螺钉99b1,即可将驱动端轴承构件55a取下而使显影单元50的轴向一端(驱动端)无支承地外露,因而很容易地向外抽取显影单元50继而将显影单元50和传动齿轮81从显影框架200上卸下。
通过上述的“实施例一”或“实施例二”,均可将显影单元50从显影框架200上卸下。同样的,通过拆卸显影单元50,可将装配于显影单元50的一对隔离滚轮52(位于显影单元50的驱动端和非驱动端)卸下。
另外,可根据后续再制造处理盒C的实际需要,将显影框架200内的密封件91从密封长条剥离口205a中抽取出(图13)。
拆卸控粉单元的工序
如图13-14所示,将拆卸用于调节显影单元50表面上的显影剂量的控粉单元40。
首先拆卸用于将控粉单元40固定于显影框架200的螺钉99c。这样即可使控粉单元40与显影框架200处于无固定连接状态。然后将控粉单元40沿箭头Y的方向进行分离,此时控粉单元40的定位凹槽40b1与显影框架200的定位凸起200a1完全分离,即可将控粉单元40从显影框架200上卸下。
剩余显影剂除去的工序
如图14a所示,通过拆卸显影单元50,显影框架200的显影单元收容腔201和显影剂收容腔202即无限制的暴露在外,此时可使用真空吸气装置或压缩吹气装置进行对显影框架的显影单元收容腔201和显影剂收容腔202内的剩余显影剂进行除去。
另外,拆卸后的控粉单元40、显影单元50需合理进行清洁和保存以便后续再次装配,而再次装配时可依照使用者对显影品质的需求对以上单元进行更换或修理。
再制造处理盒前的准备工序
第一轴承端盖和感光框架的额外加工工序
在(拆卸感光单元10的工序)中,通过施加的力将第一轴承端盖14与感光框架100进行分离,分离后的第一轴承端盖14与感光框架100之间由于粘结部的相互粘结通常不易完整脱离继而产生框架断裂。
这时则需要一种额外的加工工序对第一轴承端盖14和感光框架100进行加工,使经加工后的第一轴承端盖14和感光框架100在再制造处理盒C时相互装配后不易因外力的影响继而发生脱离现象。
如图15a所示,将第一轴承端盖14沿箭头X方向装配至感光框架100,此时第一轴承端盖14的定位孔14a1、14a2套入感光框架100的定位凸起100a1、100a2中。第一轴承端盖14外表面存在一盲孔14b1和一预设孔14b2,感光框架100存在一预设孔100b1和框架侧表面 (大致虚线L1位置)。
如图16a为第一轴承端盖14和感光框架100相互装配后的剖视图,第一轴承端盖14的盲孔14b1和感光框架100的预设孔100b1的孔中心基本保持在同一轴线X1上,而此时第一轴承端盖14的预设孔14b2亦可参照相对于轴线X1平行的轴线X2在感光框架100的框架侧表面上预设一孔。
另外,更为具体地,预设孔的位置为第一轴承端盖14装配至感光框架100后,从第一轴承端盖14的预设孔14b2中显露出来的部分框架侧表面100b2(即未被第一轴承端盖14覆盖的表面)。
使用一通孔设备,如钻头500,沿上述装配关系中的轴线X1对第一轴承端盖的盲孔14b1进行加工通孔,亦沿上述装配关系中的轴线X2对感光框架的框架侧表面100b2进行加工设置一孔。最后,图16b为上述加工后的第一轴承端盖14和感光框架100相互装配的剖视图,其中虚线L区域为加工后的预留空间,最终加工后的效果可参考图15b。
通过上述工序加工处理后的装配孔14b1和100b2可使在(拆卸感光单元10的工序)分离的第一轴承端盖14和感光框架100再次相互装配后使用螺钉、销柱、大头钉等固定件固定第一轴承端盖14和感光框架100,防止相互脱离。最后,使用者在进行此工序时可通过对比图16a和图16b的加工前后图即可了解本方案。
另外,如图15a、图16a所示,使用者可按操作需求只针对14b1或侧表面100b2进行单一加工处理。同样,单独加工后的孔14b1或100b2(参考图16b)可使用螺钉、销柱、大头钉等固定件固定第一轴承端盖14和感光框架100,防止相互脱离。
向显影框架再次填充显影剂的工序
实施例一
如图17所示,通过完成上述的(拆卸显影单元50的工序)后从而露出显影框架200的显影剂供给口205。因此,能够很容易地使显影剂收容腔202再次填充显影剂70,可使用漏斗600***到显影剂供给口205中。
同样的,在按需填充一定量的显影剂后可按照使用者的操作需求对显影剂供给口205进行密封。
如图18a所示,在显影剂供给口205由热熔接、粘接、双面胶等固定显影剂密封长条95进行再密封,这样密封长条95将完全覆盖且密封显影剂供给口205。然后,密封长条95在一端(显影框架200的驱动端)折叠后并穿过剥离口205a而外露一剥离端95a。再者,使用从(拆卸显影单元的工序)中抽取出的密封件91再次塞入剥离口205a用以密封剥离口,密封件91可根据使用者的实际需要更换。
即,使用者可通过向外拉扯剥离端95a而拉出密封长条95使其密封长条95与显影剂供给口205分离,从而再次开封显影剂供给口205。
实施例二
首先,可按上述“实施例一(图18a、图18b)”中使用密封长条95完全覆盖及密封显影框架的显影剂供给口205至再次使用密封件91密封剥离口205a,作为进行再次填充显影剂70的预先工序。
如图19a、图19b所示,通过一开孔装置700向显影框架200的外表面进行开孔加工,以便在显影框架200表面形成一用于再次填充显影剂的填充孔206,其中开孔装置700可以是钻头、刀具、电烙加热器等装置。
然后,如图20所示,用漏斗70***到填充孔206进行再次填充显影剂70。最后,待再次填充显影剂工序完成后使用一密封构件94进行密封填充孔206,其中密封构件94可以是密封圆盖、密封贴片等。
至此,再制造处理盒C前的准备工序已完成,下面将详细描述再制造处理盒C的工序。对于再制造处理盒C所必须做的是,以相反的顺序执行上述的拆卸工序。
感光部分的再组装工序
感光部分A的再组装按清洁单元30、充电单元20、感光单元10的顺序对其进行安装。清洁单元30、充电单元20、感光单元10在检查符合使用者的要求时进行再使用,在检查结果表明不能再使用,按需更换。
清洁单元的再安装工序
如图21所示,将清洁单元30安装至感光框架100,其清洁单元30的定位孔30b1套入感光框架100的定位凸起100a3中,再通过安装螺钉99a穿过清洁单元30至预设的感光框架100的螺钉孔,从而将清洁单元30固定在感光框架100。
另外,作为感光框架100与清洁单元30的密封方法,具有:
在将清洁单元30安装至感光框架100前,于两者之间相互接触的任一表面覆盖密封件或涂覆流动性材料进行密封。
或者,在清洁单元30安装至感光框架100后,通过使用密封件或涂覆流动性材料堵塞清洁单元30与感光框架100之间的微小间隙,由此提高密封的可靠性。
其中上述密封件优选为弹性海绵体、粘胶带、磁条等。上述流动性材料优选为发泡胶、粘结剂、油脂或熔融树脂等。
充电单元20的再安装工序
如图21所示,将充电单元20的两端的心轴20a可转动地嵌合到感光框架100上两端的轴承21。如在前工序已将轴承和弹簧拆下,则需先安装弹簧96和轴承21。
感光单元10的再安装工序
实施例一
如图21和21a所示,将感光单元10朝箭头X的方向插置入第二轴承端盖16,其第二轴承端盖16的轴承内孔16a与感光单元10的非驱动端的轴部10a可转动地支承。再者,将第一轴承端盖14装配至感光框架100,其第一轴承端盖14的轴承内孔14b同样与感光单元10的驱动端的轴部10b可转动地支承。
然后,使用螺钉、销轴、大头钉等固定件99d安装至孔14b1、14b2中,由于在 (第一轴承端盖和感光框架的额外加工工序) 已额外加工孔14b1和100b2,因此通过固定件99d即可使第一轴承端盖14牢固地固定在感光框架100上,防止其脱离。
实施例二
另外,这里还可使用这样一种实施方式。由于通过下述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的处理盒再制造方法过程中即可省略[再制造处理盒前的准备工序]中的(第一轴承端盖和感光框架的额外加工工序)。
如图21按上述描述,首先将感光单元10安装至感光框架100内,且第一轴承端盖14已经与感光框架100完成装配。
然后,如图21b,通过施加外力,如电动工具500a作用在固定件99e(如:自攻丝螺钉)沿X1轴方向穿过第一轴承端盖14的盲孔14b1安装至感光框架100的预设孔100b1,作用于固定件99b沿X2轴方向穿过第一轴承端盖14的预设孔14b2安装至感光框架100的侧表面100b2。
这样,即可通过固定件99e固定第一轴承端盖14在感光框架100。
显影部分的再组装工序
显影部分B的再组装可按控粉单元40、显影单元50的顺序对其进行安装,亦可先安装显影单元50后安装控粉单元40。控粉单元40、显影单元50在检查符合使用者的要求时进行再使用,在检查结果表明不能再使用,按需更换。
显影单元的再安装工序
实施例一
如图22a所示,首先,将显影单元50沿箭头X的方向插置入显影框架200内,其显影单元50的轴部50a(驱动端)被驱动端轴承构件55a的轴承孔55a1可旋转地支承,其传动齿轮81与齿轮组配合。接着,将非驱动端轴承构件55b的定位孔55b3与显影框架200非驱动端的定位凸起200a3装配,显影单元50的轴部50b(非驱动端)亦同时被非驱动端轴承构件55b的轴承孔55b1可旋转地支承。
然后,将导电件56的定位孔56a2与轴承构件55b的定位凸起55b2进行装配,导电件56的卡爪亦与显影框架200进行装配。
最后,通过安装螺钉99b穿过导电件56和轴承构件55b至显影框架200非驱动端的螺钉孔,从而将导电件56和轴承构件55b固定在显影框架200。
实施例二
如图22b所示,首先,将显影单元50沿箭头X的方向插置入显影框架200内,其显影单元50的轴部50b(非驱动端)被非驱动端轴承构件55b的轴承孔55b1可旋转地支承。接着,将驱动端轴承构件55a的定位孔55a2与显影框架200驱动端的定位凸起200a2装配,显影单元50的轴部50a(驱动端)亦同时被驱动端轴承构件55a的轴承孔55a1可旋转地支承。接着,通过安装螺钉99b1穿过轴承构件55a至显影框架200驱动端的螺钉孔,从而将轴承构件55a固定在显影框架200。
然后,安装齿轮83至轴承构架的定位凸起55a3,安装齿轮82至供粉单元60的心轴60a的外露处,安装齿轮84至显影框架的定位孔200a4。这时,齿轮82和齿轮83和齿轮84和传动齿轮81完成配合,最终可驱动搅拌单元80的齿轮85(如图22c所示)。
最后,将齿轮组护盖210的定位孔210a1装配至显影框架200驱动端的定位凸起200a5,这时齿轮组护盖210基本覆盖齿轮组(齿轮81、82、83、84、85)。通过安装螺钉99b穿过轴承构件55a至显影框架200的驱动端的螺钉孔,从而将护盖210固定在显影框架200。
在本工序中,如在(拆卸显影单元的工序)中只单独地进行了“实施例一”的操作,则可直接对应本工序(显影单元的再安装工序)中的“实施例一”进行操作,而无需再进行本工序的“实施例二”的操作,反之亦然。
这样,通过减少操作工序,可使显影部分B再组装的工序较为简化,提高操作效率。
另外,若在(拆卸显影单元的工序)中已将一对隔离滚轮52从显影单元50上卸下,此时在进行上述“实施例一”或“实施例二”的操作前应将一对隔离滚轮52分别装配于显影单元50的两端。
控粉单元的再安装工序
如图23所示,将安装用于调节显影单元50表面上的显影剂量的控粉单元40。
首先将控粉单元40安装至显影框架200,控粉单元40可沿箭头Z的方向对其安装,定位凹槽40b1与显影框架200的定位凸起200a1进行装配。通过安装螺钉99c穿过控粉单元40至显影框架200的螺钉孔,从而将控粉单元40固定在显影框架200。
感光部分与显影部分的再连接工序
在完成感光部分的再组装工序和显影部分的再组装工序这两步工序之后。
下面,如图24a-24b和图25所示,对用于将感光部分A连接到显影部分B上的工序进行描述。该工序用于使感光部分A与显影部分B相连,从而使它们可围绕连接所述两个部分的成对连接件97(如销钉)的轴线可旋转运动。
感光部分A与显影部分B彼此相对地定位,更详细地说,第一轴承端盖14的装配孔150a对准显影框架200驱动端的装配孔250a,同样,第二轴承端盖16的装配孔150b对准显影框架200驱动端的装配孔250b。接着,将成对的连接件97分别沿处理盒C的横向(基本与感光单元10的轴线平行)从外部***到对准的装配孔150a和150b中。
因而,感光部分A与显影部分B相互连接,从而使它们可围绕连接件97的轴线可旋转运动。
还有,装配一对互牵件98(如拉簧、橡皮筋)分别于处理盒C的横向两端。一互牵件98的圆环装配于感光部分A一侧的凸起100i,另一圆环装配于显影部分B一侧的凸起200i,另一互牵件98可按上述装配方式(与100j和200j)进行装配。
下面对本发明的上述实施工序的概括如下:
步骤A、拆卸处理盒的步骤;
此步骤中:
通过取出连接件和互牵件,将感光部分与显影部分分离的步骤;
从感光部分远离驱动端的一端用力将第一轴承端盖与感光框架从粘结部分离;
步骤B、向显影框架再次填充显影剂的步骤;
步骤C、再造处理盒的步骤;
用于将第一轴承端盖安装到感光框架的步骤,其中,通过固定件穿过第一轴承端盖并将第一轴承端盖安装固定到感光框架;
通过插置一对连接件和安装一对互牵件,使感光部分与显影部分以可转动的方式彼此连接的连接步骤。
顺便提及,上述过程可以由多个工人同时实施。另外,这些过程被实施的顺序可以与它们在上述实施工序中实施的顺序不同。
在实施工序中的处理盒的再制造方法,回收的用过的处理盒被分解,并且由该用过处理盒的分解产生的部件根据预定的标准和种类检查和存储。然后,满足预定标准的元件被重新使用以上上述处理盒的再制造方法生产处理盒。确定不能重新使用的元件由崭新(未被使用过)的元件或者从与它们所拆卸的处理盒不同的其他处理盒中挑选的元件中替换。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的处理盒的再制造方法包括其中处理盒由使用夹具的工人手动装配的一种处理盒的再制造方法、以及其中处理盒由机器自动装配的一种处理盒的再制造方法。
另外,上述处理盒的再制造方法包括一种处理盒的再制造方法,其中处理盒使用手动和自动过程来组合装配。
尽管参考在此公开的结构描述了本发明,但是并不将其局限于所描述的细节中,并且本申请意图覆盖可能落入所附权利要求的改进目的或范围内的修改或变化。

Claims (10)

1.一种用于处理盒再制造的方法,包括:
步骤A、拆卸处理盒的步骤;
步骤B、向显影框架再次填充显影剂的步骤;
步骤C、再造处理盒的步骤;
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A中包括以下步骤:
通过取出连接件和互牵件,将感光部分与显影部分分离的步骤;
从感光部分远离驱动端的一端用力将第一轴承端盖与感光框架从粘结部分离;
所述的步骤C中包括以下步骤:
用于将第一轴承端盖安装到感光框架的步骤,其中,通过固定件穿过第一轴承端盖并将第一轴承端盖安装固定到感光框架;
通过插置一对连接件和安装一对互牵件,使感光部分与显影部分以可转动的方式彼此连接的连接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处理盒再制造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C之前还包括使用通孔设备对第一轴承端盖的外表面或对感光框架的框架侧表面进行加工钻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处理盒再制造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轴承端盖的外表面加工钻孔为盲孔。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处理盒再制造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框架侧表面为未被第一轴承端盖覆盖的一侧的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处理盒再制造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将第一轴承端盖安装到感光框架的步骤中,是施加外力作用固定件穿过第一轴承端盖的盲孔或预设孔将第一轴承端盖安装固定到感光框架的。
6.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用于处理盒再制造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件为:螺钉、销柱或者大头钉。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处理盒再制造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互牵件为拉簧或者橡皮筋。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处理盒再制造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件为两个形状各不相同的圆柱体。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处理盒再制造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以通过使用电动工具施加外力的方式作用在固定件。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处理盒再制造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C的通过插置一对连接件和安装一对互牵件,使感光部分与显影部分以可转动的方式彼此连接的连接步骤之前还包括更换或修理处理盒中至少一个单元的步骤。
CN201310205191.0A 2013-05-28 2013-05-28 处理盒的再制造方法 Pending CN10418178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205191.0A CN104181787A (zh) 2013-05-28 2013-05-28 处理盒的再制造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205191.0A CN104181787A (zh) 2013-05-28 2013-05-28 处理盒的再制造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181787A true CN104181787A (zh) 2014-12-03

Family

ID=519629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205191.0A Pending CN104181787A (zh) 2013-05-28 2013-05-28 处理盒的再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181787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765533A (zh) * 2016-08-16 2018-03-06 纳思达股份有限公司 处理盒的回收处理方法及处理盒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321854A (ja) * 1999-05-12 2000-11-24 Canon Inc 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US20070025759A1 (en) * 2005-07-28 2007-02-01 Static Control Components,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remanufacturing imaging components
CN101424917A (zh) * 2007-10-31 2009-05-06 佳能株式会社 处理盒再制造方法
CN101592908A (zh) * 2008-05-27 2009-12-02 佳能株式会社 处理盒及其组装、拆卸和再制造方法
CN101639658A (zh) * 2008-07-31 2010-02-03 佳能株式会社 处理盒及用于从处理盒移除处理装置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321854A (ja) * 1999-05-12 2000-11-24 Canon Inc 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US20070025759A1 (en) * 2005-07-28 2007-02-01 Static Control Components,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remanufacturing imaging components
CN101424917A (zh) * 2007-10-31 2009-05-06 佳能株式会社 处理盒再制造方法
CN101592908A (zh) * 2008-05-27 2009-12-02 佳能株式会社 处理盒及其组装、拆卸和再制造方法
CN101639658A (zh) * 2008-07-31 2010-02-03 佳能株式会社 处理盒及用于从处理盒移除处理装置的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765533A (zh) * 2016-08-16 2018-03-06 纳思达股份有限公司 处理盒的回收处理方法及处理盒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424917B (zh) 处理盒再制造方法
CN102749826B (zh) 显影器件的再制造方法、处理盒的再制造方法、显影器件和处理盒
US7266326B2 (en) Process cartridge remanufacturing method
KR100451073B1 (ko) 프로세스 카트리지 재제조 방법
CN1158582C (zh) 处理盒的再生方法
CN109478033B (zh) 再制造的调色剂盒和方法
US6904248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verting process cartridges to fit various types of printing machines
CN1189801C (zh) 处理盒的再生方法及处理盒
CA2265750A1 (en) Reconditioning of electrostatographic cartridges
CN1369751A (zh) 处理盒的再制造方法
CN102540844B (zh) 一种可回收废粉的处理盒
US20160306298A1 (en) Toner Cartridge Container and Seal
JP2001125472A (ja)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の再生産方法
WO2017113483A1 (zh) 一种处理盒的再生方法
CN104181787A (zh) 处理盒的再制造方法
JP2001125460A (ja)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の再生産方法
CN1384406A (zh) 处理盒的再生方法、拆卸方法和装配方法,定位和连接装置及处理盒
US20080253799A1 (en) Method for converting a non-chipped imaging cartridge to a multi-use chipped imaging cartridge
CN204903952U (zh) 一种处理盒
CN106353989A (zh) 一种带有柔性显影剂容纳腔处理盒的再生方法及再生处理盒
CN201007784Y (zh) 一种便于组装的显影盒
CN203930338U (zh) 一种处理盒的密封拉条及包含该密封条的处理盒
CN102809915A (zh) 一种彩色碳粉盒再生吸余粉的方法
CN104460282A (zh) 处理盒的回收方法及处理盒
JP2016090948A (ja) クリーニング装置、カートリッジ及びこれらの生産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51104

Address after: 6, 519075 A District, 4 buildings, 63 North Pearl Road, Zhuhai, Guangdong

Applicant after: Zhuhai Aipeik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519075 Xiangzhou, Zhuhai, Pearl Road, North District, No. 63, No.

Applicant before: Zhuhai Seine Printing Technology Co., Ltd.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4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