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139802B - 车辆前部结构 - Google Patents

车辆前部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139802B
CN104139802B CN201410190576.9A CN201410190576A CN104139802B CN 104139802 B CN104139802 B CN 104139802B CN 201410190576 A CN201410190576 A CN 201410190576A CN 104139802 B CN104139802 B CN 10413980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hicle
vibroshock
face
body structure
front bump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190576.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139802A (zh
Inventor
荒木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uki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uzuki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uki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Suzuki Moto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41398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13980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13980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139802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34Protecting non-occupants of a vehicle, e.g. pedestria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9/00Wheel guards; Radiator guards, e.g. grilles; Obstruction removers; Fittings damping bouncing force in collisions
    • B60R19/02Bumpers, i.e. impact receiving or absorbing members for protecting vehicles or fending off blows from other vehicles or objects
    • B60R19/04Bumpers, i.e. impact receiving or absorbing members for protecting vehicles or fending off blows from other vehicles or objects formed from more than one section in a side-by-side arrangement
    • B60R19/12Bumpers, i.e. impact receiving or absorbing members for protecting vehicles or fending off blows from other vehicles or objects formed from more than one section in a side-by-side arrangement vertically spac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34Protecting non-occupants of a vehicle, e.g. pedestrians
    • B60R2021/343Protecting non-occupants of a vehicle, e.g. pedestrians using deformable body panel, bodywork or compon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在提供的车辆前部结构中,能够使减振器有利地变形、能够改善通过该变形而获得的载荷吸收效果。车辆前部结构被构造成包括:前保险杠(110),其构成车辆的前表面并且具有越靠车辆后方越上升的倾斜的设计面(110a);横结构构件(罩锁构件120),其在前保险杠的背面侧沿车辆宽度方向延伸;和减振器(130),其安装至横结构构件的上部。减振器包括:前面部(132),其沿着前保险杠的设计面的内面延伸;背面部(134),其从前面部的后端向后下方延伸并具有接合至横结构构件的上部的下端。减振器的下缘弯曲或折曲成当从车辆侧方观察时向上方凸的形状,并且该弯曲或折曲的顶点位于前保险杠的设计面的车辆前后方向上的后端的下方。

Description

车辆前部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包括构成车辆的前表面的前保险杠、在前保险杠的背面侧沿车辆宽度方向延伸的横结构构件以及沿着车辆宽度方向安装至该横结构构件的上部的减振器的车辆前部结构。
背景技术
为了保护行人、特别是保护行人的大腿,存在着将冲击吸收构件(以下称为“减振器”)设置在车辆前部的作为设计部件的前保险杠(有时称为“保险杠盖”)内侧的情况(例如,见专利文献1)。在车辆的前表面受到冲击时,由于减振器中形成的裂纹以及减振器的变形,缓和了冲击时的载荷,因此减轻了施加于与车辆接触的行人的大腿的载荷。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19307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如果前保险杠与安装有减振器的结构构件(专利文献1中的散热器支撑加强件)之间的间隔如专利文献1中那样小,则减振器处于张紧状态。这使得减振器在与行人接触时不容易发生变形,存在着不能够充分地实现吸收载荷的效果(称为“载荷吸收效果”)、即减轻施加于行人的载荷的效果的风险。因此,专利文献1的技术仍然存在着改善的余地。
鉴于该情况而做出本发明,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能够使减振器有利地变形并且能够改善通过该变形而获得的载荷吸收效果的车辆前部结构。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在根据本发明的车辆前部结构的代表性的构造中,车辆前部结构包括:前保险杠,其构成车辆的前表面并且具有越靠车辆后方越上升的倾斜的设计面;横结构构件,其在所述前保险杠的背面侧沿车辆宽度方向延伸;和减振器,其沿着车辆宽度方向安装至所述横结构构件的上部,其中,所述减振器包括:前面部,其沿着所述前保险杠的设计面的内面延伸;背面部,其从所述前面部的后端向后下方延伸并具有接合至所述横结构构件的上部的下端,所述减振器的下缘弯曲或折曲成当从车辆侧方观察时向上方凸的形状,并且该弯曲或折曲的顶点位于所述前保险杠的设计面的车辆前后方向上的后端的下方。
用语“设计面”是指可以从外面看到的面。根据以上构造,当行人从车辆前方接触前保险杠时,减振器的前面部在吸收接触时的载荷的同时以弯曲或折曲的顶点附近(以下简称为“顶点”)、即前保险杠的设计面的后端区域的下方为基点向下方弯折。由于使得前面部以此为基点向下方转动的变形(移动),进一步地吸收了载荷。这样,能够由减振器的弯折和变形二者来吸收载荷,由此改善了载荷吸收效果并因此进一步减轻了施加于行人的载荷。此外,由于减振器的前面部沿着前保险杠的设计面的内面延伸,所以通常施加于前保险杠的载荷能够由前面部接收。因此,该构造使得能够抑制由于通常接收的载荷引起的前保险杠的变形。
注意,在以上和以下的说明中,“前保险杠的设计面的后端的下方”不是仅仅指设计面的后端的严格的铅垂下方,而是指设计面的后端的大致下方即可。换言之,“前保险杠的设计面的后端的下方”是指设计面的后端区域的下方。
在以上构造中,所述减振器还可以包括从所述前面部的下面延伸至所述背面部的前表面的立设的纵肋,所述减振器的所述下缘为所述纵肋的下缘。根据该构造,由于纵肋在吸收接触时的载荷的同时在弯曲或折曲的顶点附近(以下简称为“顶点”)挠曲,所以减振器的前面部以前保险杠的设计面的后端区域的下方为基点向下方弯折。这使得能够同样获得改善的载荷吸收效果。而且,设置肋使得能够通过改变肋的厚度和数量来调节减振器的载荷吸收效果。
在以上构造中,所述减振器的背面部的下端可以与所述横结构构件的上部面接触。根据该构造,能够提高减振器与横结构构件之间的接合位置处的抵抗弯曲力矩(转动力矩)的保持力(抵抗力)。因此,即使在引起减振器整体转动的载荷的情况下,横结构构件也能够有利地支撑减振器。因此,防止了减振器由于转动力矩(载荷)而向前保险杠的设计面的后端区域后方弯折,并能够可靠地获得上述效果。
在以上构造中,在从所述前保险杠的设计面的前端到后端的范围内,所述纵肋的车辆高度方向尺寸可以在所述前保险杠的设计面的后端的下方最大。这能够提高作为弯折基点的、前保险杠的设计面的后端区域的下方处的纵肋的强度,由此能够有利地获得上述效果。
在以上构造中,所述减振器还可以包括在所述前保险杠的设计面的后端的下方从所述前面部的下面立设的、沿车辆宽度方向延伸的横肋。因此,纵肋的弯折基点区域由横肋加强,由此使得能够改善纵肋的强度并因此进一步改善上述效果。
在以上构造中,所述纵肋可以包括从所述背面部的前表面立设并且延伸至所述横结构构件的上部的前端的区域。因此,这使得能够增加在减振器的前面部与横结构构件之间延伸的背面部的强度。因此,即使载荷施加于配置在横结构构件的上方的构件(例如前罩),也保持背面部的形状坚固,因此使得能够更可靠地获得上述效果。
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能够提供可以使减振器有利地变形、可以改善通过该变形而获得的载荷吸收效果的车辆前部结构。
附图说明
图1A和图1B是根据实施方式的车辆前部结构的整体立体图。
图2A和图2B是图1A和图1B中的车辆前部结构的内部结构的整体立体图。
图3A和图3B是图1B的截面图。
图4是根据实施方式的减振器的后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车辆前部结构、102…前罩、104…螺栓、106…碰撞体、110…前保险杠、110a…设计面、120…罩锁构件、130…减振器、132…前面部、134…背面部、136…纵肋、136a…区域、138…横肋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附图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中的尺寸、材料、其他具体数值等仅是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的说明性示例,除非另有具体声明,否则不意于限制本发明。注意,在本说明书以及附图中,为功能和构造实质上相同的元素赋予相同的附图标记,以省略重复说明,与本发明不直接相关的元素已从图中省略。
图1A和图1B是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车辆前部结构100的整体立体图。图1A是车辆前部结构100的外观立体图,图1B示出处于图1A中的前罩102和前保险杠110为透明的状态下的车辆前部结构100(前罩102和前保险杠110由双点划线示出)。图2A和图2B是图1A和图1B中的车辆前部结构100的内部结构的整体立体图。图2A示出减振器130安装至作为本实施方式的横结构构件的罩锁构件120的状态,图2B示出减振器130从罩锁构件120取下的状态。注意,尽管在本实施方式中,给出了作为横结构构件的示例的罩锁构件120,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其他任何只要是在前保险杠110的背面侧沿车辆宽度方向延伸的构件都可以使用。
如图1A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车辆前部结构100中,车辆的前表面由前保险杠110构成。前保险杠110的设计面110a倾斜成越靠车辆后方越上升。构成车辆前部的上面并且覆盖发动机室(未示出)的前罩102配置在前保险杠110的车辆后方侧。此外,如图2B所示的罩锁构件120作为沿车辆宽度方向延伸的横结构构件配置在前保险杠110的背面侧。
图3A和图3B是图1B的截面图。图3A是沿着图1B中的A-A截取的截面图,图3B是沿着图1B中的B-B截取的截面图。图4是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减振器130的后视图。注意,为了便于理解,在图3A和图3B中,示出了在图1B中为透明的前罩102和前保险杠110。
如图2A所示,作为载荷吸收构件的减振器130沿着车辆宽度方向安装至罩锁构件120(参照图2B)的上部。如图3A和图3B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减振器130的后部的上端利用螺栓(未示出)接合至前保险杠110的后端,减振器130的后部的下端利用螺栓104接合至罩锁构件120的上部。注意,尽管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示例给出了利用螺栓紧固的接合,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可以采用其他方法。
如图3A和图3B所示,减振器130具有沿着前保险杠110的设计面110a的内面延伸的前面部132,和从前面部132的后端向后下方延伸并且接合至罩锁构件120的上部的背面部134。由于照这样沿着前保险杠110的设计面110a的内面延伸的前面部132,所以能够由前面部132接收通常施加于前保险杠110的载荷,因此能够抑制由于此载荷引起的前保险杠110的变形。
如图3A、图3B和图4所示,在减振器130的背面,形成有从前面部132的下面延伸至背面部134的前表面并立设的纵肋136。本实施方式的一个特征是:如图3A所示,纵肋136的下缘弯曲成当从车辆侧方观察时向上方凸的形状,弯曲的顶点T位于前保险杠110与前罩102之间的过渡位置(断开线)的下方,该过渡位置处于前保险杠110的设计面110a的后端区域。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纵肋136的下缘弯曲成使得当从车辆侧方观察时弯曲的顶点T位于前保险杠110的设计面110a的后端区域的下方这样的向上方凸的形状,所以,减振器130的下缘弯曲成当从车辆侧方观察时向上方凸的形状,该弯曲的顶点T位于前保险杠110的设计面110a的后端区域的下方。
根据以上构造,当诸如行人的大腿等的碰撞体106从车辆前方接触前保险杠110时,纵肋136在吸收接触时的载荷的同时以弯曲的顶点T附近(以下简称为“顶点T”)为基点、即以前保险杠110的设计面110a的后端区域的下方为基点经受挠曲。图3B中示出作为弯折基点的基点P。由于该挠曲,减振器130的前面部132同样以前保险杠110的设计面110a的后端区域的下方为基点向下方弯折,由此吸收载荷。
减振器130弯折后,纵肋136以弯折基点P为基点折断,减振器130变形(移动)成使得作为位于前保险杠110的设计面110a的后端区域前方的前方部分(位于前保险杠110与前罩102之间的过渡位置前方的前方部分)的前面部132如图3B中的双点划线所示地向下方转动。在与碰撞体106接触时施加的载荷进一步由该变形吸收。
如上所述,载荷被减振器130的弯折吸收,并且载荷由于减振器130的前方部分的随后的变形而能够被进一步吸收,因此改善了载荷吸收效果,使得能够进一步减轻施加于碰撞体106(行人的大腿)的载荷。此外,通过如本实施方式中那样设立纵肋136,能够通过改变纵肋136的厚度和数量来调节减振器130的载荷吸收效果。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A所示,在从前保险杠110的设计面110a的前端到后端的范围内,纵肋136的车辆高度方向尺寸H设定为在前保险杠110的设计面110a的后端区域的下方最大。在从前保险杠110的设计面110a的前端到后端的范围内,这提高了作为弯折基点的、前保险杠110的设计面110a的后端区域的下方处的纵肋136的强度。因此,防止了减振器130以前保险杠110与前罩102之间的过渡位置前方的部位为基点弯折,能够可靠地获得上述效果。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A和图4所示,减振器130还具有在前保险杠110的设计面110a的后端区域的下方从前面部132的下面立设的、沿车辆宽度方向延伸的横肋138。因此,纵肋136的弯折基点P区域(参照图3B)由横肋138加强。因此,这同样地防止了减振器130以前保险杠110与前罩102之间的过渡位置前方的部位为基点弯折,使得能够获得改善的载荷吸收效果。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A和图3B所示,纵肋136包括从背面部134的前表面立设的、延伸至罩锁构件120的上部的前端的区域136a。换言之,纵肋136具有从背面部134的前表面立设的、向车辆前方延伸的区域,该区域的前端延伸至罩锁构件120的前端。
该构造改善了在减振器130的前面部132(因此,安装有前面部132的上部的前保险杠110)与罩锁构件120之间桥接且延伸的背面部134的强度,并保持背面部134的形状坚固。因此,即使载荷不仅施加于前保险杠110还施加于前罩102,也防止了背面部134变形,能够实现减振器130以前保险杠110与罩锁构件120之间的过渡位置附近为基点弯折。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A所示,背面部134的下端(减振器130的下部)、即背面部134的接合至罩锁构件120的面与罩锁构件120的上部面接触。因此,能够提高减振器130与罩锁构件120之间的接合位置处的抵抗弯曲力矩(转动力矩)的保持力(抵抗力)。因此,这防止了减振器130由于转动力矩(载荷)而向前保险杠110的设计面110a的后端区域后方弯折,能够有利地获得前述效果。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车辆前部结构100,能够由减振器130的弯折和变形二者吸收载荷,因此能够获得改善的载荷吸收效果,并能够进一步减轻施加于行人的载荷。此外,由于将减振器130的前面部132设置成沿着前保险杠110的设计面110a的内面,所以能够由前面部132接收通常施加于前保险杠的载荷,因此能够抑制由于该载荷引起的前保险杠110的变形。
注意,尽管本实施方式说明了减振器130的下缘(即纵肋136的下缘)弯曲的情况的示例,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下缘折曲成顶点T位于前保险杠110的设计面110a的后端区域下方的形状也是可以的。此外,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尽管在减振器130的内面(前面部132的下面和背面部134的前表面)设置有多个纵肋136和横肋138,但是可以根据期望的载荷吸收效果相应地改变肋的数量。
此外,尽管本实施方式说明了如上所述那样弯曲的纵肋136的下缘用作减振器130的下缘的构造的示例,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减振器130不是必须包括纵肋136,即使不设置纵肋136,通过使减振器130自身的下缘如上所述那样弯曲或折曲,也能够获得同样的效果。
尽管参照附图说明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勿庸多言,本发明不限于该示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明白,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能够作出各种变型和改变,所有这些变型和改变当然也包括在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内。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适用于包括构成车辆的前表面的前保险杠、在该前保险杠的背面侧沿车辆宽度方向延伸的横结构构件以及沿车辆宽度方向安装至该横结构构件的上部的减振器的车辆前部结构。

Claims (9)

1.一种车辆前部结构,其包括:前保险杠,其构成车辆的前表面并且具有越靠车辆后方越上升的倾斜的设计面;横结构构件,其在所述前保险杠的背面侧沿车辆宽度方向延伸;和减振器,其沿着车辆宽度方向安装至所述横结构构件的上部,
其中,所述减振器包括:
前面部,其沿着所述前保险杠的设计面的内面延伸;
背面部,其从所述前面部的后端向后下方延伸并具有接合至所述横结构构件的上部的下端,
所述减振器的下缘弯曲或折曲成当从车辆侧方观察时向上方凸的形状,并且该弯曲或折曲的顶点位于所述前保险杠的设计面的车辆前后方向上的后端的下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前部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减振器还包括从所述前面部的下面延伸至所述背面部的前表面的立设的纵肋,
所述减振器的所述下缘为所述纵肋的下缘。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前部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减振器的背面部的下端与所述横结构构件的上部面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前部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减振器的背面部的下端与所述横结构构件的上部面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前部结构,其特征在于,
在从所述前保险杠的设计面的前端到后端的范围内,所述纵肋的车辆高度方向尺寸在所述前保险杠的设计面的后端的下方最大。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前部结构,其特征在于,
在从所述前保险杠的设计面的前端到后端的范围内,所述纵肋的车辆高度方向尺寸在所述前保险杠的设计面的后端的下方最大。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前部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减振器还包括在所述前保险杠的设计面的后端的下方从所述前面部的下面立设的、沿车辆宽度方向延伸的横肋。
8.根据权利要求2、4、5和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前部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纵肋包括从所述背面部的前表面立设并且延伸至所述横结构构件的上部的前端的区域。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辆前部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减振器还包括在所述前保险杠的设计面的后端的下方从所述前面部的下面立设的、沿车辆宽度方向延伸的横肋。
CN201410190576.9A 2013-05-07 2014-05-07 车辆前部结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13980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097251A JP6070393B2 (ja) 2013-05-07 2013-05-07 車両前部構造
JP2013-097251 2013-05-0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139802A CN104139802A (zh) 2014-11-12
CN104139802B true CN104139802B (zh) 2016-10-12

Family

ID=517877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190576.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139802B (zh) 2013-05-07 2014-05-07 车辆前部结构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6070393B2 (zh)
CN (1) CN104139802B (zh)
DE (1) DE102014208560B4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132152B2 (ja) 2013-06-26 2017-05-24 スズキ株式会社 車体前部の構造
US20170120969A1 (en) * 2015-11-04 2017-05-04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Belly pan with aero covers
JP6304203B2 (ja) * 2015-11-09 2018-04-04 マツダ株式会社 車両の前部構造
DE102016226096A1 (de) * 2016-12-22 2018-06-28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ktiengesellschaft Stoßfängeranordnung für den Frontbereich eines Personenkraftwagens
JP6443469B2 (ja) * 2017-02-17 2018-12-26 マツダ株式会社 車両の前部構造
DE102020002904A1 (de) 2020-05-14 2021-11-18 Daimler Ag Frontabdeckungseinheit für ein Fahrzeug und Verfahren zu deren Herstellung
FR3119353A1 (fr) * 2021-02-03 2022-08-05 Psa Automobiles Sa Pied d’armature de pare-chocs à rupture programmé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393838B2 (ja) * 2003-10-24 2010-01-06 株式会社イノアック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衝撃吸収体
FR2865696B1 (fr) * 2004-02-03 2006-12-22 Plastic Omnium Cie Doublure de calandre de vehicule automobile
JP4449754B2 (ja) 2005-01-14 2010-04-14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前部構造
JP4353119B2 (ja) * 2005-03-23 2009-10-28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体前部構造
FR2897812A1 (fr) * 2006-02-28 2007-08-31 Cadence Innovation Soc Par Act Vehicule comprenant un support muni d'une butee absorbant l'energie d'un choc
FR2919263B1 (fr) * 2007-07-26 2009-11-13 Peugeot Citroen Automobiles Sa Procede de montage d'un pare-chocs sur une structure de vehicule automobile.
DE102009050464A1 (de) * 2009-10-23 2010-05-27 Daimler Ag Halteeinrichtung für ein Außenverkleidungsteil eines Kraftwagens
JP4983964B2 (ja) * 2010-06-22 2012-07-25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用バンパ構造
JP5675384B2 (ja) * 2011-01-17 2015-02-25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車のバンパーフェース構造
JP5510612B2 (ja) * 2011-06-10 2014-06-04 スズキ株式会社 車体前部構造
DE102012024636A1 (de) * 2012-12-17 2014-06-18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n. d. Ges. d. Staates Delaware) Frontpartie für ein Kraftfahrzeu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02014208560B4 (de) 2016-07-14
JP2014218113A (ja) 2014-11-20
DE102014208560A1 (de) 2014-11-13
JP6070393B2 (ja) 2017-02-01
CN104139802A (zh) 2014-11-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139802B (zh) 车辆前部结构
JP6443469B2 (ja) 車両の前部構造
JP5493897B2 (ja) 車体後部の下部構造
CN104044550B (zh) 用于机动车辆前端的对行人有益的结构
CN104648290A (zh) 车辆的前部构造
JP5761212B2 (ja) 車両用フード構造
US9725121B2 (en) Vehicle front structure
CN104540724A (zh) 包括在碰撞情况下受控变形的翼子板支承件的车辆结构
CN107117122A (zh) 汽车的具有保险杠罩的车头
JP2017081396A (ja) 車体側部構造
US9102360B2 (en) Reinforcing structure of rear spring seat
CN103596811B (zh) 车体前部结构
JPWO2012086336A1 (ja) 車両前部の熱交換器懸架構造
CN104139803B (zh) 车辆前部构造
JP6604174B2 (ja) 車両前部構造
JP6531662B2 (ja) 車体前部構造
WO2012090603A1 (ja) 車体前部の構造
JP6139201B2 (ja) 車体前部構造
JP2010195193A (ja) フェンダパネル取付構造
CN109693627A (zh) 前保险杠结构
JP6558384B2 (ja) 車両の前部構造
JP2020075630A (ja) 車体前部構造
CN104139759B (zh) 车辆前部结构
CN106882271B (zh) 车辆后部的加强结构
JP7251356B2 (ja) フェンダブラケッ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1012

Termination date: 2021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