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909892B - 搁脚板 - Google Patents

搁脚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909892B
CN103909892B CN201310318648.9A CN201310318648A CN103909892B CN 103909892 B CN103909892 B CN 103909892B CN 201310318648 A CN201310318648 A CN 201310318648A CN 103909892 B CN103909892 B CN 10390989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e board
line pipe
oil line
plungers
plung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31864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909892A (zh
Inventor
林涛
牛旭周
霍克
周大永
刘卫国
吴成明
冯擎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Zhejiang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Zhejiang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Zhejiang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10318648.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909892B/zh
Publication of CN1039098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0989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90989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0989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assenger Equipment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搁脚板,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受到冲击时,左右脚受到的支撑作用可保持平衡的搁脚板。该搁脚板,包括倾斜设置于汽车地板与前围板之间的下搁脚板,所述下搁脚板上设有上搁脚板,所述下搁脚板与上搁脚板的底边铰接,所述下搁脚板与上搁脚板之间设有弹性件。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使得左右两脚受到相同的支撑力,同时上、下搁脚板之间的弹性件也可起到缓冲的作用,适宜推广使用。

Description

搁脚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零部件,尤其涉及一种搁脚板。
背景技术
在汽车发生正面碰撞过程中,乘员的小腿和脚部是最容易受到伤害的部位,同时也是支撑整个身体运动和吸收二次碰撞冲击能量的重要位置,乘员左右两侧小腿能否受到搁脚板或脚踏板稳定、平衡的支撑,对正面碰撞过程中乘员的保护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目前通常将驾驶员左脚放在一固定的搁脚板上,而右脚则放置在油门踏板上,但由于油门踏板的位置是会随着小腿的挤压而变化的,因此采用完全固定的左脚搁脚板时,容易导致左右两小腿受到的支撑作用不平衡,从而导致假人身体失去平衡,安全带和安全气囊对乘员的保护作用大幅下降。
中国专利公布号CN102381368A公开了一种汽车搁脚板总成,包括搁脚板和安装支架,搁脚板通过安装支架安装在汽车前地板上,在所述搁脚板和汽车前地板之间设置有可压溃的吸能块。
中国专利公告号CN1299933C公开了一种车辆用冲击吸收垫,包括设置在乘员置脚侧上以吸收产生于在车辆碰撞时的车体变形过程中车体的吸能负载变得不同的一边界区域中的冲击的第一冲击吸收层,和设置在搁脚板侧上以吸收在吸能负载高的一区域中产生的冲击的第二冲击吸收部。以上两份专利均是只考虑到缓冲吸能的问题,而并未解决左右脚受支撑作用不平衡,从而导致人身失去平衡,安全带和安全气囊对乘员的保护作用大幅下降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受到冲击时,左右脚受到的支撑作用可保持平衡的搁脚板,以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左右脚受支撑作用不平衡,从而导致人身失去平衡,安全带和安全气囊对乘员的保护作用大幅下降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搁脚板,包括倾斜设置于汽车地板与前围板之间的下搁脚板,所述下搁脚板上设有上搁脚板,所述下搁脚板与上搁脚板的底边铰接,所述下搁脚板与上搁脚板之间设有弹性件。该技术方案的设计思想是:设计双层搁脚板,上搁脚板可受压向下搁脚板方向旋转,并最终保证该搁脚板与另一只脚下的油门踏板完全下压后的倾角保持一致,从而使得左右两脚受到相同的支撑力,同时上、下搁脚板之间的弹性件也可起到缓冲的作用。
作为优选,所述下搁脚板的两侧均设有向上搁脚板方向延伸的可允许上搁脚板卡入并阻止其脱出的弹性倒钩。当上搁脚板下压后的倾角与油门踏板完全下压时的倾角一致时,弹性件处于压缩状态,为了防止弹性件回弹使倾角处于不稳定状态,从而导致左右两脚受到支撑力不同,故设置弹性倒钩,用于钩住上搁脚板,防止其回弹。
作为优选,包括搁脚板液压控制***,支撑装置,安装在油门踏板上、用于检测油门踏板位移行程的第一位移传感器安装在制动踏板上、用于检测制动踏板位移行程的第二位移传感器及安装在上搁脚板上、用于检测上搁脚板位移行程的第三位移传感器;
所述搁脚板液压控制***包括用于储存油液的储液罐,控制主缸及液压泵;所述控制主缸的内腔呈中间小两边大的阶梯状腔体,所述阶梯状腔体内设有左、中、右三个柱塞,中柱塞位于阶梯状腔体中部,左、右两柱塞位于中柱塞左右两侧,且左、右两柱塞的截面积均大于中柱塞的截面积,左、右两柱塞位于阶梯状腔体的端面与该端面相邻的台阶面之间,左、中两柱塞和右、中两柱塞分别通过连接杆相连接,左、右两柱塞中的任意一个柱塞上设有延伸至控制主缸外侧的柱塞杆;
所述左、中、右三个柱塞在阶梯状腔体内由左往右依次形成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四工作腔,所述第一工作腔与储液罐之间通过第一油路管道相连通,第四工作腔与储液罐之间通过第四油路管道相连通,所述液压泵用于抽吸储液罐的油液向所述第二及第三工作腔内流动,且液压泵与第二和第三工作腔之间的油路管道上分别设有开关阀,第二及第三工作腔与储液罐之间还分别设有回油管路,且回油管路上也分别设有开关阀;所述第一及第四油路管道也分别设有开关阀;
所述左、右两柱塞上分别设有柔性适应装置,柔性适应装置包括分别设置在左、右两柱塞内的缓冲腔体,设置在缓冲腔体内的缓冲柱塞及设置在缓冲柱塞与相对的缓冲腔体端面之间的第一缓冲弹簧;所述左柱塞内的缓冲腔体与第一工作腔相连通,右柱塞内的缓冲腔体与第四工作腔相连通;
所述支撑装置包括竖直或倾斜设置的支撑杆,可滑动的套设在支撑杆上的承载套,套设在支撑杆上并位于承载套下方的第二缓冲弹簧及连接承载套与车身的限位连接件;所述下搁脚板上设有避让口,所述柱塞杆穿过避让口,且柱塞杆的端部交接在上搁脚板上;控制主缸上与柱塞杆相对的另一端交接在承载套上;
该限位连接件内设有存储腔体,该存储腔体内设有起爆装置,且该起爆装置通过信号线与汽车安全气囊***的ACU相连接;当汽车发生碰撞,汽车安全气囊***的ACU控制汽车安全气囊起爆的同时;汽车安全气囊***的ACU还控制所述的起爆装置起爆,断开限位连接件、解除承载套与车身的连接。
在汽车驾驶过程中,由于油门踏板的位置是会随着驾驶员右脚的踩踏而发生变化的,而驾驶员的左脚搁置在汽车地板上是固定不变的;因而在汽车驾驶过程中,驾驶员左右脚所踩踏的支撑作用面无法保持一致,使得驾驶员左右脚受到的支撑作用不平衡,这不仅使得驾驶员驾驶过程中的舒适性降低,容易疲劳;而且当车辆受到冲击时,还可能因驾驶员左右脚受支撑作用不平衡,而导致人身失去平衡,使得安全带和安全气囊对驾驶员的保护作用下降。
本方案的搁脚板***的目的是为了有效解决汽车驾驶过程中,因驾驶员左右脚所踩踏的支撑作用面无法保持一致,使得驾驶员左右脚受到的支撑作用不平衡,而产生的驾驶舒适性降低,驾驶员容易疲劳;以及当车辆受到冲击时,导致人身失去平衡,使得安全带和安全气囊对驾驶员的保护作用下降的问题。
本方案的搁脚板***通过第一位移传感器实时检测油门踏板的位置,通过第二位移传感器检测制动踏板的位置,通过第三位移传感器检测上搁脚板的位置;
在汽车行驶过程中,当第二位移传感器检测到制动踏板的位移行程大于零,即驾驶员踩踏制动踏板时,搁脚板液压控制***不工作;
当第二位移传感器检测到制动踏板的位移行程为零的前提下,油门踏板的倾角与上搁脚板的倾角的偏差大于设定值时,搁脚板液压控制***的将通过其控制主缸和柱塞杆调节上搁脚板的倾角,使上搁脚板的倾角与油门踏板的倾角保持一致;从而使汽车驾驶过程中,驾驶员左右脚所踩踏的支撑作用面保持一致,使驾驶员左右脚受到的支撑作用平衡,提高驾驶舒适性;同时,由于搁脚板液压控制***中的第二、第三工作腔为与液压泵连通的、用于驱动柱塞和柱塞杆的驱动工作腔,而第一及第四工作腔在液压泵工作过程中不承受压力;因而在汽车急停或急刹车的情况下,驾驶员左脚所踩踏的上搁脚板还可以通过柔性适应装置来缓冲驾驶员左脚所受的冲击,并且缓冲过程平缓、柔和,进一步提高驾驶舒适性;
而当车辆受到冲击,并且汽车安全气囊***的ACU控制汽车安全气囊起爆的同时,汽车安全气囊***的ACU还将控制限位连接件内的起爆装置起爆,断开限位连接件、解除承载套与车身的连接,进而可靠并快速的解除控制主缸和柱塞杆对上搁脚板的支撑(本方案通过起爆装置来解除承载套与车身的连接,其可以在汽车发生碰撞的瞬间立即解除承载套与车身的连接);使控制主缸和承载套沿支撑杆下移,从而使上搁脚板可向下搁脚板方向旋转,并最终保证该搁脚板与另一只脚下的油门踏板完全下压后的倾角保持一致,从而使得左右两脚受到相同的支撑力,保证驾驶员人身平衡。同时支撑杆上的第一缓冲弹簧和上、下搁脚板之间的弹性件还可起到缓冲作用。
作为优选,限位连接件包括固定安装在车身上的固定座及固定在承载套上的限位座,所述限位座上设有导向孔,导向孔内设有可滑动的限位插杆,且限位插杆与导向孔底面之间设有推力弹簧;所述的存储腔体设置在固定座内,固定座上、朝向限位插杆的侧面上设有与限位插杆相匹配的限位插孔,该限位插孔与所述的存储腔体相连通;所述限位插杆插设在限位插孔内。当起爆装置起爆后,本方案结构的限位连接件可以快速、可靠的保证将限位连接件断开,解除承载套与车身的连接。
作为优选,液压泵的进口与储液罐之间通过主油路管道相连通,液压泵的出口通过第二、第三油路管道与第二、第三工作腔相连通,第二、第三油路管道上分别设有开关阀;第二油路管道与储液罐之间设有第二回油管道,且第二回油管道与第二油路管道的接口位于第二油路管道的开关阀与第二工作腔之间的第二油路管道上;第三油路管道与储液罐之间设有第三回油管道,且第三回油管道与第三油路管道的接口位于第三油路管道的开关阀与第三工作腔之间的第三油路管道上;所述第二、第三回油管道上分别设有开关阀,且第二、第三回油管道上的开关阀为常开电磁阀,所述第二、第三油路管道上的开关阀为常闭电磁阀,所述第一、第四油路管道上的开关阀为常闭电磁阀;所述第一、第四油路管道和第二、第三油路管道均由软管构成。当搁脚板液压***故障、不工作的情况下,本方案结构可保证上搁脚板处于稳定状态,即使上搁脚板受到驾驶员左脚的踩踏也不会产生大幅度的转动,并且上搁脚板还可以通过柔性适应装置来缓冲驾驶员左脚所受的冲击,并且缓冲过程平缓、柔和,进一步提高驾驶舒适性。
作为优选,所述上搁脚板的顶端设有向远离下搁脚板方向延伸的挡板。车辆受到冲击,人的脚会向前移动,脚尖可能会触碰到前围板上,造成损伤,因此设置挡板阻止脚尖触碰前围板。
作为优选,所述挡板的面向上搁脚板的表面上设有软垫。该项旨在保护脚尖不受挡板损伤。
作为优选,所述弹性件具有多个。
作为优选,所述弹性件为弹簧,弹簧的两端分别连接到下搁脚板与上搁脚板的相对表面上。
作为优选,所述上搁脚板上表面设有防滑纹。增加鞋底与上搁脚板的摩擦力,减小脚向前的冲力。
本发明搁脚板的有益效果是:使得左右两脚受到相同的支撑力,同时上、下搁脚板之间的弹性件也可起到缓冲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的搁脚板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的搁脚板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2中的搁脚板在实际使用中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2中的搁脚板液压控制***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标号分别为:地板1,前围板2,下搁脚板3,上搁脚板4,弹簧5,弹性倒钩6,挡板7,软垫8,支撑杆9,承载套10,限位连接件11,第二缓冲弹簧12,控制主缸13,柱塞杆14,避让口15,限位座16,限位插杆17,固定座18,起爆装置19,推力弹簧20,左、中、右三个柱塞21、22、24,第一工作腔25,第二工作腔26,第三工作腔27,第四工作腔28,第一油路管道29,第二油路管道30,第三油路管道31,第四油路管道32,液压泵33,第二回油管道34,第三回油管道35,储液罐36,缓冲腔体37,缓冲柱塞38,第一缓冲弹簧39。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具体描述。
实施例1:一种搁脚板,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倾斜设置于汽车地板1与前围板2之间的下搁脚板3,所述下搁脚板3上设有上搁脚板4,所述下搁脚板3与上搁脚板4的底边铰接,所述下搁脚板3与上搁脚板4之间设有多个弹簧5(附图中仅画出两个作为示意),弹簧5的两端分别连接到下搁脚板3与上搁脚板4的相对表面上。
所述下搁脚板3的两侧均设有向上搁脚板4方向延伸的弹性倒钩6,该弹性倒钩6可允许上搁脚板4卡入并阻止其脱出。
所述上搁脚板4的顶端设有向远离下搁脚板3方向延伸的挡板7,所述挡板7的面向上搁脚板4的表面上设有软垫8。
所述上搁脚板4上表面设有防滑纹。
在汽车发生正面碰撞过程中,驾驶员左脚对上搁脚板4的挤压将使得其倾角发生变化,并最终保证与油门踏板完全下压后的倾角保持一致,此时弹性倒钩6阻止上搁脚板4脱出,从而使得左右两脚受到相同的支撑力。
实施例2:本实施例的其余结构参照实施例1,其不同之处在于:
如图3、图5所示,一种搁脚板,包括搁脚板液压控制***,支撑装置,安装在油门踏板上、用于检测油门踏板位移行程的第一位移传感器及安装在制动踏板上、用于检测制动踏板位移行程的第二位移传感器及安装在上搁脚板上、用于检测上搁脚板位移行程的第三位移传感器。本实施例中的第一位移传感器、第二位移传感器和第三位移传感器为角位移传感器。
搁脚板液压控制***包括用于储存油液的储液罐36,控制主缸13及液压泵33。控制主缸13的内腔呈中间小两边大的阶梯状腔体。阶梯状腔体内设有左、中、右三个柱塞21、22、24。中柱塞22位于阶梯状腔体中部,左、右两柱塞21、24位于中柱塞左右两侧,且左、右两柱塞的截面积均大于中柱塞的截面积。左、右两柱塞21、24位于阶梯状腔体的端面与该端面相邻的台阶面之间。左、中两柱塞21、22和右、中两柱塞24、22分别通过连接杆23相连接。左、右两柱塞21、24中的任意一个柱塞上设有延伸至控制主缸外侧的柱塞杆14。
左、中、右三个柱塞21、22、24在阶梯状腔体内由左往右依次形成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四工作腔25、26、27、28;其中第一工作腔25位于左柱塞21与相对的阶梯状腔体端面之间,第二工作腔26位于左、中两柱塞21、22之间,第三工作腔27位于中、右两柱塞22、24之间,第四工作腔28位于右柱塞24与相对的阶梯状腔体端面之间。第一工作腔25与储液罐36之间通过第一油路管道29相连通。第四工作腔28与储液罐36之间通过第四油路管道32相连通。液压泵33用于抽吸储液罐36的油液向所述第二及第三工作腔26、27内流动,第二及第三工作腔与储液罐之间还分别设有回油管路;具体说是,液压泵36的进口与储液罐36之间通过主油路管道相连通,液压泵36的出口通过第二、第三油路管道30、31与第二、第三工作腔26、27相连通;第二、第三油路管道30、31上分别设有开关阀;第二油路管道30与储液罐36之间设有第二回油管道34,且第二回油管道与第二油路管道的接口位于第二油路管道的开关阀与第二工作腔之间的第二油路管道上;第三油路管道31与储液罐36之间设有第三回油管道35,且第三回油管道与第三油路管道的接口位于第三油路管道的开关阀与第三工作腔之间的第三油路管道上。第二、第三油路管道上的开关阀为常闭电磁阀。第二、第三回油管道上分别设有开关阀,且第二、第三回油管道上的开关阀为常开电磁阀。第一、第四油路管道上分别设有开关阀,且第一、第四油路管道上的开关阀为闭开电磁阀。第一、第四油路管道和第二、第三油路管道均由软管构成。
如图5、图6所示,左、右两柱塞21、24上分别设有柔性适应装置。柔性适应装置包括分别设置在左、右两柱塞内的缓冲腔体37,设置在缓冲腔体内的缓冲柱塞38及设置在缓冲柱塞与相对的缓冲腔体端面之间的第一缓冲弹簧39。左柱塞21内的缓冲腔体37与第一工作腔25相连通,右柱塞24内的缓冲腔体37与第四工作腔28相连通。
如图5所示,搁脚板液压控制***不工作时,第一、第四油路管道29、32和第二、第三油路管道30、31上的常闭电磁阀处于关闭状态,而第二、第三回油管道34、35上的常开电磁阀处于开启状态;因而搁脚板液压控制***不工作时,可保证上搁脚板4处于稳定状态,即使上搁脚板受到驾驶员左脚的踩踏也不会产生大幅度的转动;并且上搁脚板4还可以通过柔性适应装置来缓冲驾驶员左脚所受的冲击,并且缓冲过程平缓、柔和,进一步提高驾驶舒适性。
如图3、图4所示,支撑装置包括竖直或倾斜设置的支撑杆9,可滑动的套设在支撑杆上的承载套10,套设在支撑杆上并位于承载套下方的第二缓冲弹簧12及连接承载套10与车身的限位连接件11。通过限位连接件将承载套固定在车身上。下搁脚板3上设有避让口15。搁脚板液压控制***的柱塞杆14穿过避让口15,且柱塞杆14的端部交接在上搁脚板4上;控制主缸13上与柱塞杆相对的另一端交接在承载套10上。
限位连接件11包括固定安装在车身上的固定座18及固定在承载套10上的限位座16。限位座16上设有导向孔。导向孔内设有可滑动的限位插杆17,且限位插杆与导向孔底面之间设有推力弹簧20。限位连接件11内设有存储腔体,具体说是,固定座18内设有存储腔体。固定座18上、朝向限位插杆的侧面上设有与限位插杆相匹配的限位插孔。该限位插孔与所述的存储腔体相连通。限位插杆17插设在限位插孔内。存储腔体内设有起爆装置19,且该起爆装置通过信号线与汽车安全气囊***的ACU相连接。汽车安全气囊***的ACU即为汽车安全气囊***的控制器。当汽车发生碰撞,汽车安全气囊***的ACU控制汽车安全气囊起爆的同时;汽车安全气囊***的ACU还控制限位连接件内的起爆装置起爆,断开限位连接件、解除承载套与车身的连接。
本实施例的搁脚板***的具体工作过程如下:
通过第一位移传感器实时检测油门踏板的位置,通过第二位移传感器检测制动踏板的位置,通过第三位移传感器检测上搁脚板的位置;
在汽车行驶过程中,当第二位移传感器检测到制动踏板的位移行程大于零,即驾驶员踩踏制动踏板时,搁脚板液压控制***不工作;
当第二位移传感器检测到制动踏板的位移行程为零的前提下(即驾驶员没有踩踏制动踏板),油门踏板的倾角与上搁脚板的倾角的偏差大于设定值时:
如图3、图5所示,搁脚板液压控制***通过液压泵36,第二、第三油路管道30、31向第二工作腔26或第三工作腔27内加压,并配合控制主缸13和柱塞杆14调节上搁脚板4的倾角;使上搁脚板的倾角与油门踏板的倾角保持一致;从而使汽车驾驶过程中,驾驶员左右脚所踩踏的支撑作用面保持一致,使驾驶员左右脚受到的支撑作用平衡,提高驾驶舒适性。
当上搁脚板的倾角与油门踏板的倾角一致后,搁脚板液压控制***停止工作,其第一、第四油路管道和第二、第三油路管道上的常闭电磁阀处于关闭状态,并且第二、第三回油管道上的常开电磁阀处于开启状态。
由于搁脚板液压控制***中的第二、第三工作腔26、27为与液压泵36连通的、用于驱动柱塞和柱塞杆的驱动工作腔,而第一及第四工作腔25、28在液压泵36工作过程中不承受压力,因而柔性适应装置的第一缓冲弹簧39处于弹性状态;当搁脚板液压控制***不工作的前提下,上搁脚板4受到的压力增大时,与第二、第三工作腔26、27连通的左、右两柱塞21、24内的缓冲腔体37将发送变化,使第二工作腔26的实际体积增大,而第三工作腔27的实际体积减小,从而使上搁脚板4平缓、柔和的向下搁脚板3转动;因而当汽车急停或急刹车的情况下,驾驶员左脚所踩踏的上搁脚板4可以通过柔性适应装置来缓冲驾驶员左脚所受的冲击;并且缓冲过程平缓、柔和,进一步提高驾驶舒适性。
当车辆受到冲击,汽车安全气囊***的ACU控制汽车安全气囊起爆的同时,汽车安全气囊***的ACU还将控制限位连接件内的起爆装置19起爆,断开限位连接件11,即使限位插杆17由固定座18的限位插孔内瞬间移出,解除固定座18与限位座16之间的连接,从而解除承载套10与车身的连接;进而可靠并快速的解除控制主缸13和柱塞杆14对上搁脚板4的支撑(通过起爆装置来解除承载套与车身的连接,其可以在汽车发生碰撞的瞬间立即解除承载套与车身的连接,保证时效性);使控制主缸13和承载套10沿支撑杆9下移,从而使上搁脚板4可向下搁脚板方向旋转,并最终保证该搁脚板与另一只脚下的油门踏板完全下压后的倾角保持一致,从而使得左右两脚受到相同的支撑力,保证驾驶员人身平衡。同时支撑杆上的第一缓冲弹簧和上、下搁脚板之间的弹性件还可起到缓冲作用。

Claims (8)

1.一种搁脚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倾斜设置于汽车地板(1)与前围板(2)之间的下搁脚板(3),所述下搁脚板(3)上设有上搁脚板(4),所述下搁脚板(3)与上搁脚板(4)的底边铰接,所述下搁脚板(3)与上搁脚板(4)之间设有弹性件;
包括搁脚板液压控制***,支撑装置,安装在油门踏板上、用于检测油门踏板位移行程的第一位移传感器安装在制动踏板上、用于检测制动踏板位移行程的第二位移传感器及安装在上搁脚板上、用于检测上搁脚板位移行程的第三位移传感器;
所述搁脚板液压控制***包括用于储存油液的储液罐(36),控制主缸(13)及液压泵(33);所述控制主缸的内腔呈中间小两边大的阶梯状腔体,所述阶梯状腔体内设有左、中、右三个柱塞(21、22、24),中柱塞位于阶梯状腔体中部,左、右两柱塞位于中柱塞左右两侧,且左、右两柱塞的截面积均大于中柱塞的截面积,左、右两柱塞位于阶梯状腔体的端面与该端面相邻的台阶面之间,左、中两柱塞和右、中两柱塞分别通过连接杆(23)相连接,左、右两柱塞中的任意一个柱塞上设有延伸至控制主缸外侧的柱塞杆(14);
所述左、中、右三个柱塞在阶梯状腔体内由左往右依次形成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四工作腔(25、26、27、28),所述第一工作腔与储液罐之间通过第一油路管道(29)相连通,第四工作腔与储液罐之间通过第四油路管道(32)相连通,所述液压泵(33)用于抽吸储液罐(36)的油液向所述第二及第三工作腔(26、27)内流动,且液压泵与第二和第三工作腔之间的油路管道上分别设有开关阀,第二及第三工作腔与储液罐之间还分别设有回油管路,且回油管路上也分别设有开关阀;所述第一及第四油路管道也分别设有开关阀;
所述左、右两柱塞(21、24)上分别设有柔性适应装置,柔性适应装置包括分别设置在左、右两柱塞内的缓冲腔体(37),设置在缓冲腔体内的缓冲柱塞(38)及设置在缓冲柱塞与相对的缓冲腔体端面之间的第一缓冲弹簧(39);所述左柱塞(21)内的缓冲腔体(37)与第一工作腔(25)相连通,右柱塞(24)内的缓冲腔体(37)与第四工作腔(28)相连通;
所述支撑装置包括竖直或倾斜设置的支撑杆(9),可滑动的套设在支撑杆上的承载套(10),套设在支撑杆上并位于承载套下方的第二缓冲弹簧(12)及连接承载套与车身的限位连接件(11);所述下搁脚板上设有避让口(15),所述柱塞杆(14)穿过避让口,且柱塞杆的端部交接在上搁脚板(4)上;控制主缸(13)上与柱塞杆相对的另一端交接在承载套(10)上;
该限位连接件(11)内设有存储腔体,该存储腔体内设有起爆装置(19),且该起爆装置通过信号线与汽车安全气囊***的ACU相连接;当汽车发生碰撞,汽车安全气囊***的ACU控制汽车安全气囊起爆的同时;汽车安全气囊***的ACU还控制所述的起爆装置起爆,断开限位连接件、解除承载套与车身的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搁脚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搁脚板(3)的两侧均设有向上搁脚板(4)方向延伸的可允许上搁脚板(4)卡入并阻止其脱出的弹性倒钩(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搁脚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连接件(11)包括固定安装在车身上的固定座(18)及固定在承载套上的限位座(16),所述限位座上设有导向孔,导向孔内设有可滑动的限位插杆(17),且限位插杆与导向孔底面之间设有推力弹簧;所述的存储腔体设置在固定座内,固定座(18)上、朝向限位插杆的侧面上设有与限位插杆相匹配的限位插孔,该限位插孔与所述的存储腔体相连通;所述限位插杆插设在限位插孔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搁脚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泵(33)的进口与储液罐之间通过主油路管道相连通,液压泵的出口通过第二、第三油路管道(30、31)与第二、第三工作腔(26、27)相连通,第二、第三油路管道上分别设有开关阀;第二油路管道(30)与储液罐(36)之间设有第二回油管道(34),且第二回油管道与第二油路管道的接口位于第二油路管道的开关阀与第二工作腔之间的第二油路管道上;第三油路管道(31)与储液罐之间设有第三回油管道(35),且第三回油管道与第三油路管道的接口位于第三油路管道的开关阀与第三工作腔之间的第三油路管道上;所述第二、第三回油管道上分别设有开关阀,且第二、第三回油管道上的开关阀为常开电磁阀,所述第二、第三油路管道上的开关阀为常闭电磁阀,所述第一、第四油路管道上的开关阀为常闭电磁阀;所述第一、第四油路管道和第二、第三油路管道均由软管构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搁脚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搁脚板(4)的顶端设有向远离下搁脚板(3)方向延伸的挡板(7)。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搁脚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7)的面向上搁脚板(4)的表面上设有软垫(8)。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搁脚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具有多个;所述弹性件为弹簧(5),弹簧(5)的两端分别连接到下搁脚板(3)与上搁脚板(4)的相对表面上。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搁脚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搁脚板(4)上表面设有防滑纹。
CN201310318648.9A 2013-07-26 2013-07-26 搁脚板 Active CN10390989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318648.9A CN103909892B (zh) 2013-07-26 2013-07-26 搁脚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318648.9A CN103909892B (zh) 2013-07-26 2013-07-26 搁脚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909892A CN103909892A (zh) 2014-07-09
CN103909892B true CN103909892B (zh) 2016-02-03

Family

ID=510359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318648.9A Active CN103909892B (zh) 2013-07-26 2013-07-26 搁脚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90989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33896B (zh) * 2015-03-23 2017-08-01 黄娜茹 一种带滑轮支架的下肢有生理缺陷的残障人士专用驾驶鞋
CN105639822B (zh) * 2015-03-23 2017-10-31 骆志宏 一种能减少交通事故的驾驶鞋
CN105559235B (zh) * 2015-03-23 2017-11-28 南京涵曦月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能减少交通事故的汽车驾驶鞋
CN104972905B (zh) * 2015-06-01 2017-10-24 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汽车定速巡航时的右脚歇脚装置及汽车
CN104960582A (zh) * 2015-06-30 2015-10-07 苏州先锋物流装备科技有限公司 低位倾斜式踏板
CN105501343A (zh) * 2015-12-07 2016-04-20 重庆秋航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摩托车脚蹬组件
CN105539350B (zh) * 2016-01-15 2017-11-24 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一种乘员腿部保护装置及汽车
CN108726445B (zh) * 2018-07-17 2023-07-21 杭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简易的电动托盘搬运车
CN108973668B (zh) * 2018-07-20 2021-12-14 合肥智权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人体力学离合器脚踏板组件
CN109318778B (zh) * 2018-08-22 2019-10-22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收缩在汽车门板内部的折叠脚托
CN111347953B (zh) * 2018-12-21 2021-07-20 北京宝沃汽车有限公司 歇脚板总成和车辆
JP7081507B2 (ja) * 2019-01-15 2022-06-07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用フットレスト
CN109591749B (zh) * 2019-01-22 2020-03-20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吸能装置及车辆
CN109927741A (zh) * 2019-04-24 2019-06-25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动车安全座椅
CN111750034B (zh) * 2020-08-11 2022-04-01 邹城市矿源机电有限公司 一种受压缓冲复位装置
CN114670733A (zh) * 2022-04-01 2022-06-28 岚图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歇脚板调整装置、方法及车辆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875706A3 (fr) * 2004-09-24 2006-03-31 Chen Long Machinery Co Ltd Machine d'exercice de marche ayant une fonction d'operation de torsion
DE102009011068A1 (de) * 2009-02-28 2010-09-02 Volkswagen Ag Fußpedalanordnung eines Kraftfahrzeugs
CN101863239A (zh) * 2009-04-17 2010-10-20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汽车驾驶席的地板结构
CN102381368A (zh) * 2011-09-21 2012-03-21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搁脚板总成
CN203047439U (zh) * 2013-02-04 2013-07-10 宁波洲驰车业有限公司 一种安装有减震弹簧的搁脚板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875706A3 (fr) * 2004-09-24 2006-03-31 Chen Long Machinery Co Ltd Machine d'exercice de marche ayant une fonction d'operation de torsion
DE102009011068A1 (de) * 2009-02-28 2010-09-02 Volkswagen Ag Fußpedalanordnung eines Kraftfahrzeugs
CN101863239A (zh) * 2009-04-17 2010-10-20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汽车驾驶席的地板结构
CN102381368A (zh) * 2011-09-21 2012-03-21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搁脚板总成
CN203047439U (zh) * 2013-02-04 2013-07-10 宁波洲驰车业有限公司 一种安装有减震弹簧的搁脚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909892A (zh) 2014-07-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909892B (zh) 搁脚板
EP1709505B1 (en) A pedal support
CN107531166B (zh) 车辆用座椅***
KR101267121B1 (ko) 자동차 충돌 모의 시험 장치
CN201268243Y (zh) 汽车座椅底座
CN109457606A (zh) 一种具有多重缓冲结构的桥梁用防撞护栏
US20100043592A1 (en) Pedal assembly having a safety device
CN101234612A (zh) 儿童座椅
CN102381368A (zh) 一种汽车搁脚板总成
CN108248467A (zh) 一种汽车安全座椅
US7370722B2 (en) Structure for protecting brake pedal from impact
KR20100132955A (ko) 해제가능한 리턴 제동 배열을 구비한 후드-리프팅 작동기
JP5336678B1 (ja) 鉄道車両用の、エネルギー吸収手段が設けられた運転操作卓
CN104002709A (zh) 一种被动安全型汽车座椅
CN203902332U (zh) 一种被动安全型汽车座椅
CN208452847U (zh) 一种汽车安全座椅
CN208325185U (zh) 汽车制动踏板防侵入结构
CN2920757Y (zh) 同向多排座机动车乘员安全椅
CN201002521Y (zh) 机动车油门刹车踏板
US3802527A (en) Passenger safety device for vehicles
CN110239474B (zh) 一种气囊式安全靠背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208469768U (zh) 一种碰撞保护车辆制动踏板
RU2261808C1 (ru) Автоматический подголовник
CN204055672U (zh) 车辆防撞架
JP3125668U (ja) 自動車が衝撃を受けた際のシート挟まれ防止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