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838116A - 转印装置及具备该转印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转印装置及具备该转印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838116A
CN103838116A CN201310608640.6A CN201310608640A CN103838116A CN 103838116 A CN103838116 A CN 103838116A CN 201310608640 A CN201310608640 A CN 201310608640A CN 103838116 A CN103838116 A CN 10383811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state
intermediate transfer
transfer belt
roll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608640.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838116B (zh
Inventor
上野大二郎
福永靖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Original Assignee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filed Critical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Publication of CN1038381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3811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83811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38116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 G03G15/1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 G03G15/1605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using at least one intermediate support
    • G03G15/161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using at least one intermediate support with means for handling the intermediate support, e.g. heating, cleaning, coating with a transfer agent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1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producing multicoloured copies
    • G03G15/0105Details of unit
    • G03G15/0131Details of unit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 G03G15/0136Details of unit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transfer member separable from recording member or vice versa, mode switchin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1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for producing multicoloured copies
    • G03G2215/019Structural features of the multicolour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G03G2215/0193Structural features of the multicolour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transfer member separable from recording member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static Charge, Transfer And Separation In Electrography (AREA)
  • Col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转印装置及具备该转印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转印装置具备多个转印部件和切换部。切换部在第一状态下,使多个转印部件向多个图像承载体按压。切换部在第二状态下,使与第一图像承载体相对的转印部件向第一图像承载体按压,使与第二图像承载体相对的转印部件离开第二图像承载体。第一状态是使不同颜色的调色剂图像从多个图像承载体重叠地形成于中间转印带的状态。第二状态是使单色的调色剂图像从第一图像承载体形成于中间转印带的状态。切换部在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之间使转印部件对第一图像承载体的按压力发生变化。

Description

转印装置及具备该转印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将调色剂图像转印至片材的转印装置、及具备该转印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将调色剂图像转印至片材的技术,已知有使用了中间转印带的转印装置。中间转印带在施加张力的状态下被架设于驱动辊和从动辊。并且,中间转印带被驱动且旋转。中间转印带与多个感光鼓抵接。多个感光鼓的各个感光鼓担载调色剂图像。其结果是,多个调色剂图像重叠地被转印至中间转印带的表面。
在中间转印带的内侧配置有与多个感光鼓相对的多个一次转印辊。通过向感光鼓按压一次转印辊,从而形成一次转印夹持部分。在一次转印夹持部分,调色剂图像被转印至中间转印带。
在装卸感光鼓时,为了避免感光鼓与中间转印带彼此摩擦,使一次转印辊离开感光鼓。
一次转印辊对感光鼓的按压力对转印至中间转印带上的调色剂图像的画质作出贡献。在按压力较大的情况下,虽然提高了一次转印性能,但在中间转印带被架设于驱动辊的部分,容易在驱动辊与中间转印带之间产生滑动。尤其是在彩色图像重叠地转印至中间转印带上的情况下,颜色错开因滑动而显著。
另一方面,在一次转印辊对感光鼓的按压力较小的情况下,容易在感光鼓与中间转印带之间产生滑动。在这种情况下,当调色剂图像从感光鼓转印至中间转印带时,产生有条纹(banding,颜色带)。特别是,由于为了解决彩色图像的颜色错开,在将各色的一次转印辊的按压力设定为较低后,形成黑色等单色图像,所以当其他颜色的一次转印辊离开感光鼓时,存在黑色图像上会明显产生条纹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转印装置及具备该转印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当将调色剂图像转印至与多个图像承载体相对的中间转印带上时,该转印装置能够使调色剂图像的图像不良得到抑制。
本发明的一方面所涉及的转印装置具备中间转印带、壳体、多个转印部件和切换部。中间转印带与在周面担载有不同颜色的调色剂图像的多个图像承载体相对配置,能够使上述不同颜色的调色剂图像从上述多个图像承载体重叠地转印至该中间转印带的表面。壳体将上述中间转印带支撑为能够旋转。多个转印部件分别经由上述中间转印带按压上述图像承载体,并使上述调色剂图像从上述图像承载体转印至上述中间转印带。切换部在第一状态下,使上述多个转印部件向上述多个图像承载体按压。切换部在第二状态下,使第一转印部件向上述第一图像承载体按压,该第一转印部件是与上述多个图像承载体中的第一图像承载体相对的上述转印部件。切换部在上述第二状态下使第二转印部件离开上述第二图像承载体,该第二转印部件是与上述多个图像承载体中的上述第一图像承载体以外的第二图像承载体相对的上述转印部件。上述第一状态是使上述不同颜色的调色剂图像从上述多个图像承载体重叠地形成在上述中间转印带上的状态。上述第二状态是使单色的调色剂图像从上述第一图像承载体形成在上述中间转印带上的状态。上述切换部包括按压力调整部。按压力调整部在上述第一状态与上述第二状态之间,使上述第一转印部件对上述第一图像承载体的按压力发生变化。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具备上述本发明的一方面所涉及的转印装置、上述多个图像承载体、和片材转印部件。片材转印部件将重叠地形成于上述中间转印带上的上述不同颜色的调色剂图像或形成于上述中间转印带上的上述单色的调色剂图像,从上述中间转印带转印至片材。
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转印装置及具备该转印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当将调色剂图像转印至与多个图像承载体相对的中间转印带时,该转印装置能够使
调色剂图像的图像不良得到抑制。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内部结构的剖视图;
图2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中间转印单元的立体图;
图3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中间转印单元的内部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中间转印单元的一部分的剖视图;
图5是放大图4的一部分的剖视图;
图6是放大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中间转印单元的一部分的剖视图;
图7是放大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中间转印单元的一部分的立体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按压从动辊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9中(A)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中间转印单元中的从动辊的按压状态的剖视图(与第一状态对应);
图9中(B)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中间转印单元中的从动辊的按压状态的剖视图(与第二状态对应);和
图9中(C)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中间转印单元中的从动辊的按压状态的剖视图(与第三状态对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进行详细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图像形成装置,以串联型的彩色打印机为例。图像形成装置例如可以是复印机、传真装置或这些的复合机。
图1是表示图像形成装置10的内部结构的剖视图。图2是图1所示的中间转印单元14的立体图。图3是表示中间转印单元14的内部结构的立体图。
图像形成装置10具备装置主体11。装置主体11具有盒子状的箱体结构。装置主体11内配置有供纸部12、图像形成部13、中间转印单元14(转印装置)、调色剂补充部15及定影部16。装置主体11的上部还设有出纸部17。
供纸部12提供片材P。图像形成部13形成转印至从供纸部12提供的片材P的调色剂图像。调色剂图像被一次转印至中间转印单元14。调色剂补充部15向图像形成部13补充调色剂。定影部16执行使未定影的形成于片材P上的调色剂图像定影于片材P的处理(定影处理)。通过定影部16定影了调色剂图像的片材P排出到出纸部17。
装置主体11的上表面设有省略图示的操作面板。操作面板是用于输入片材P的输出条件等各种信息的装置。操作面板设有电源键、触摸面板及各种操作键。触摸面板根据接触操作输入片材P的输出条件等各种信息。
装置主体11内还形成有片材输送通道111。片材输送通道111配置于图像形成部13的右侧,并沿上下方向延伸。片材输送通道111设有输送辊对112。输送辊对112输送片材P。此外,装置主体11内设有配准辊对113。配准辊对113进行片材P的歪斜校正,并在规定的定时将片材P送入后述的二次转印夹持部。配准辊对113设置在片材输送通道111的比二次转印夹持部(后述)靠上游处。片材输送通道111是将片材P从供纸部12经由图像形成部13及定影部16输送到出纸部17的输送通道。
供纸部12具备供纸盘121、搓纸辊122及供纸辊对123。供纸盘121能够插卸地装设于装置主体11的下方位置。供纸盘121储放叠状片材P1。叠状片材P1是多张层叠的片材P。搓纸辊122一页一页地取出储放在供纸盘121的叠状片材P1中最上面的片材P。供纸辊对123将搓纸辊122所取出的片材P输送到片材输送通道111。
供纸部12具备手送供纸部。手送供纸部安装于装置主体11的左侧的侧面。手送供纸部具备手送纸盘124、搓纸辊125及供纸辊对126。手送纸盘124是放置手送的片材P的纸盘。如图1所示,在以手送提供片材P时,手送纸盘124从装置主体11的侧面开放。搓纸辊125取出放置在手送纸盘124的片材P。供纸辊对126将由搓纸辊125取出的片材P输送到片材输送通道111。
图像形成部13具备多个图像形成单元。多个图像形成单元的各个形成转印至片材P的调色剂图像。多个图像形成单元形成颜色互不相同的调色剂图像。作为多个图像形成单元,在本实施方式中,具备品红色用单元13M、青色用单元13C、黄色用单元13Y及黑色用单元13Bk。单元13M使用品红色(以下,有时也记载为“M”)的显影剂。单元13C使用青色(以下,有时也记载为“C”)的显影剂。单元13Y使用黄色(以下,有时也记载为“Y”)的显影剂。单元13Bk使用黑色(以下,有时也记载为“Bk”)的显影剂。
单元13M、单元13C、单元13Y及单元13Bk从后述的中间转印带141的旋转方向的上游向下游(从图1所示的左侧向右侧)依次配置。单元13M、单元13C、单元13Y及单元13Bk分别具备感光鼓20(图像承载体)、带电装置21、显影装置23及清洁装置25。带电装置21、显影装置23及清洁装置25配置于感光鼓20的周围。此外,曝光装置22配置于单元13M、单元13C、单元13Y及单元13Bk的下方。曝光装置22是单元13M、单元13C、单元13Y及单元13Bk共同使用的。
感光鼓20通过被驱动而绕轴旋转。多个感光鼓20在周面担载不同颜色的调色剂图像。具体如下。
单元13M的感光鼓20的周面形成与M颜色对应的静电潜像及调色剂图像。在单元13C的感光鼓20的周面形成与C颜色对应的静电潜像及调色剂图像。在单元13Y的感光鼓20的周面形成与Y颜色对应的静电潜像及调色剂图像。在单元13Bk的感光鼓20的周面形成与Bk颜色对应的静电潜像及调色剂图像。作为感光鼓20,例如使用通过使用非晶硅(a-Si)类材料而成的感光鼓。
带电装置21使感光鼓20的表面均匀地带电。带电装置21具备带电辊和带电清洁刷。带电清洁刷清除粘附在带电辊的调色剂。曝光装置22具有光源、多面镜、反射镜及偏转镜等各种光学***设备。曝光装置22向均匀带电的感光鼓20的周面照射基于图像数据而调制的光,形成静电潜像。
为了对形成于感光鼓20上的静电潜像进行显影,显影装置23向感光鼓20的周面提供调色剂。显影装置23使用双组分显影剂。双组分显影剂含有调色剂和载体。显影装置23包括两根搅拌辊23A、磁辊23B及显影辊23C。搅拌辊23A通过一边搅拌双组分显影剂一边循环输送,从而使调色剂带电。磁辊23B的周面担载双组分显影剂层。此外,显影辊23C的周面担载调色剂层。由于磁辊23B与显影辊23C之间的电势差,通过从磁辊23B将调色剂交给显影辊23C,从而形成调色剂层。显影辊23C上的调色剂被提供给感光鼓20的周面。其结果是,静电潜像被显影,从而形成调色剂图像。清洁装置25清扫转印调色剂图像后的感光鼓20的周面。
中间转印单元14配置于设置在图像形成部13与调色剂补充部15之间的空间。中间转印单元14具备4个一次转印辊24(转印部件)和中间转印带141。4个一次转印辊24与单元13M、单元13C、单元13Y及单元13Bk对应地配置。
各个一次转印辊24经由中间转印带141按压感光鼓20,将调色剂图像从感光鼓20转印至中间转印带141。具体如下。
一次转印辊24经由中间转印带141按压感光鼓20,并与感光鼓20之间形成一次转印夹持部(转印夹持部分)。一次转印辊24将感光鼓20上的调色剂图像转印至中间转印带141上(一次转印)。中间转印带141设置于中间转印单元14。中间转印带141与多个感光鼓20相对配置。
中间转印带141被设置为,不同颜色的调色剂图像能够从多个感光鼓20重叠地转印在其表面。中间转印带141具有:在重叠地担载了形成于各颜色的感光鼓20上的调色剂图像后,将重叠的调色剂图像一并转印到片材P的功能。中间转印带141是无接头环状的带状旋转体。中间转印带141架设于后述的驱动辊142及从动辊143,以使其周面抵接于各感光鼓20的周面。
在中间转印带141的外侧,配置有与驱动辊142相对的二次转印辊145(片材转印部件)。二次转印辊145将重叠地形成于中间转印带141上的不同颜色的调色剂图像(后述的第一状态)或形成于中间转印带141上的单色的调色剂图像(后述的第二状态),从中间转印带141转印(二次转印)至片材P。具体如下。
二次转印辊145压接于中间转印带141的周面,与驱动辊142之间形成二次转印夹持部。被一次转印至中间转印带141上的调色剂图像在二次转印夹持部被二次转印至从供纸部12提供的片材P。
调色剂补充部15储放用于图像形成的调色剂。在本实施方式中,调色剂补充部15具备品红色用调色剂盒15M、青色用调色剂盒15C、黄色用调色剂盒15Y及黑色用调色剂盒15Bk。调色剂盒15M、调色剂盒15C、调色剂盒15Y及调色剂盒15Bk分别储放M颜色的补充用调色剂、C颜色的补充用调色剂、Y颜色的补充用调色剂及Bk颜色的补充用调色剂。
从形成于调色剂盒15M底面的调色剂排出口15H经由调色剂输送部(未图示)向与M颜色对应的图像形成单元13M的显影装置23补充M颜色的调色剂。从形成于调色剂盒15C底面的调色剂排出口15H经由调色剂输送部(未图示)向与C颜色对应的图像形成单元13C的显影装置23补充C颜色的调色剂。从形成于调色剂盒15Y底面的调色剂排出口15H经由调色剂输送部(未图示)向与Y颜色对应的图像形成单元13Y的显影装置23补充Y颜色的调色剂。从形成于调色剂盒15Bk底面的调色剂排出口15H经由调色剂输送部(未图示)向与Bk颜色对应的图像形成单元13Bk的显影装置23补充Bk颜色的调色剂。
定影部16具备加热辊161、定影辊162、定影带163和加压辊164。加热辊161在内部具备加热源。定影辊162与加热辊161相对配置。定影带163在施加张力的状态下被架设于定影辊162和加热辊161。加压辊164隔着定影带163与定影辊162相对配置。并且,加压辊164和定影辊162形成定影夹持部。提供给定影部16的片材P通过定影夹持部而被加热及加压。其结果是,通过二次转印夹持部转印至片材P的调色剂图像被定影于片材P。
出纸部17具有出纸盘171。出纸盘171形成于装置主体11的顶部。出纸盘171包括凹部。出纸盘171通过凹部接受排出来的片材P。定影有调色剂图像的片材P经由从定影部16的上部延设的片材输送通道111向出纸盘171排出。
接着,除了图1~图3之外,参照图4及图5,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中间转印单元14(转印装置)进行详细说明。图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中间转印单元14的一部分的剖视图。此外,图5是放大图4的一部分的剖视图。此外,在图5中,作为感光鼓20,表示的是与M颜色对应的感光鼓20M。
中间转印单元14除了一次转印辊24及中间转印带141之外,还具备单元壳体14A(壳体)、驱动辊142、从动辊143(张力辊)、辊架241、辊弹簧242、备用辊146、备用辊147和带清洁装置144。
参照图2,单元壳体14A是中间转印单元14的封装箱体。单元壳体14A具有向水平方向延伸的箱型形状。辊(一次转印辊24、驱动辊142、从动辊143、备用辊146及备用辊147)能够旋转地支撑在单元壳体14A上。单元壳体14A通过辊将中间转印带141支撑为能够旋转。
参照图3,在单元壳体14A的长度方向的一端侧,在驱动辊142上架设有中间转印带141。
驱动辊142与未图示的驱动单元连结。当驱动单元使驱动辊142驱动且旋转时,由于驱动辊142与中间转印带141之间的摩擦力,中间转印带141向图3的箭头D3的方向被驱动且旋转。此外,驱动辊142配置有辊面清洁器200。辊面清洁器200对驱动辊142的周面进行清扫。
在驱动辊142的相反侧,在从动辊143上架设有中间转印带141。从动辊143具备向中间转印带141赋予张力的功能。张力可以根据后述的图像形成装置10的不同模式(第一状态、第二状态及第三状态)来调整。带清洁装置144配置于从动辊143的附近。带清洁装置144清除剩余在中间转印带141的周面的调色剂(图1及图2)。
一次转印辊24(转印部件)在驱动辊142与从动辊143之间每隔一定间隔地配置。在图2中,在品红色转印位置TM、青色转印位置TC、黄色转印位置TY及黑色转印位置TBk配置有与M颜色、C颜色、Y颜色及Bk颜色对应的4个一次转印辊24。
即,参照图3,作为一次转印辊24设有品红色一次转印辊24M、青色一次转印辊24C及黄色一次转印辊24Y(均为第二转印部件)、以及黑色一次转印辊24Bk(第一转印部件)。此外,黑色一次转印辊24Bk配置于中间转印带141的旋转方向上的最下游。
一次转印辊24M与M颜色的感光鼓20相对配置。一次转印辊24C与C颜色的感光鼓20相对配置。一次转印辊24Y与Y颜色的感光鼓20相对配置。一次转印辊24Bk与Bk颜色的感光鼓20相对配置。
通过后述的辊弹簧242向下方对这些一次转印辊24施加力。其结果是,一次转印辊24经由中间转印带141按压感光鼓20。
辊架241(支撑部件)是配置于单元壳体14A的呈箱型形状的部件。作为辊架241设有与M颜色对应的辊架241M(第二支撑部件)、与C颜色对应的辊架241C(第二支撑部件)、与Y颜色对应的辊架241Y(第二支撑部件)及与Bk颜色对应的辊架241Bk(第一支撑部件)。
如图3及图4所示,一对辊架241M配置于中间转印带141的宽度方向(与中间转印带141的旋转方向(箭头D3)交叉的方向,即前后方向)的两端部。一对辊架241C配置于中间转印带141的宽度方向的两端部。一对辊架241Y配置于中间转印带141的宽度方向的两端部。一对辊架241Bk配置于中间转印带141的宽度方向的两端部。
一对辊架241M将M颜色的一次转印辊24M支撑为能够旋转。一对辊架241C将C颜色的一次转印辊24C支撑为能够旋转。一对辊架241Y将Y颜色的一次转印辊24Y支撑为能够旋转。一对辊架241Bk将Bk颜色的一次转印辊24Bk支撑为能够旋转。
辊架241相对于单元壳体14A能够滑动移动,以使一次转印辊24对感光鼓20的按压力发生变化。具体如下。
辊架241在上下方向上能够滑动移动。通过辊架241的滑动移动,使一次转印辊24对感光鼓20的按压力发生变化。此外,各个辊架241具备下方支撑部243(第一支撑部)和上方支撑部244(第二支撑部)(图4)。作为下方支撑部243设有一对下方支撑部243M、一对下方支撑部243C、一对下方支撑部243Y及一对下方支撑部243Bk。作为上方支撑部244设有一对上方支撑部244M、一对上方支撑部244C、一对上方支撑部244Y及一对上方支撑部244Bk。
上方支撑部244是大致三角形状的部件,设置于辊架241的上端部并向下方突出。此外,上方支撑部244与下方支撑部243相对配置。即,下方支撑部243与上方支撑部244的顶点部分相隔规定间隔地配置于上方支撑部244的下方。下方支撑部243是大致三角形状的部件,并向上方突出设置。
作为后述的彩色用引导52设有彩色用引导52M、彩色用引导52C及彩色用引导52Y。此外,设有黑色用引导53。
下方支撑部243M与上方支撑部244M之间插通彩色用引导52M。下方支撑部243C与上方支撑部244C之间插通彩色用引导52C。下方支撑部243Y与上方支撑部244Y之间插通彩色用引导52Y。下方支撑部243Bk与上方支撑部244Bk之间插通黑色用引导53。通过彩色用引导52M乃至彩色用引导52Y,使辊架241M乃至辊架241Y上下移动。通过黑色用引导53使辊架241Bk上下移动。
辊弹簧242(图3)是弹簧部件,配置于辊架241内,向下方对一次转印辊24施加力。作为辊弹簧242设有辊弹簧242M、辊弹簧242C、辊弹簧242Y及辊弹簧242Bk。
备用辊146和备用辊147配置为隔着多个一次转印辊24。具体而言,备用辊147配置在中间转印带141的旋转方向上的比品红色一次转印辊24M靠上游的位置。此外,备用辊146配置在中间转印带141的旋转方向上的比黑色一次转印辊24Bk靠下游的位置。
备用辊146及备用辊147从内侧向外侧对中间转印带141施加力。其结果是,形成从品红色一次转印辊24M到黑色一次转印辊24Bk的呈直线的一次转印区域。此外,在从黑色的感光鼓20将单色的调色剂图像形成于中间转印带141的情况下,或不使用图像形成装置10的情况下,备用辊147向中间转印带141的内侧移动。即,此时,中间转印带141在施加有张力的状态下被架设于备用辊146或黑色一次转印辊24Bk和从动辊143。
中间转印单元14还具备一对滑块50(移动部件)、一对齿轮150、一对拉伸弹簧151(施力部件)和一对电动机60。拉伸弹簧151是弹簧的一个例子。
在单元壳体14A的上表面部,一对滑块50配置于中间转印带141的在前后方向上的两端部。滑块50是板状部件,并在驱动辊142与从动辊143之间向左右方向延伸。滑块50相对于单元壳体14A能够移动。即,滑块50在单元壳体14A的内部能够向左右方向滑动移动。
如后述,滑块50的滑动移动被转换成一次转印辊24对感光鼓20的按压力的变化。滑块50具备齿条50A。齿条50A配置于滑块50的左端部的下方部分。齿条50A包括多个在左右方向上每隔一定间隔地配置的齿轮齿。齿条50A与齿轮150啮合。
齿轮150在从动辊143与备用辊147之间被单元壳体14A支撑为能够旋转。如图3所示,一对齿轮150配置在前后方向上。配置于齿轮150的外周部的齿轮齿与齿条50A的齿轮啮合。齿轮150由电动机60(图4)驱动且旋转。当由电动机60旋转齿轮150时,通过齿条50A使滑块50在左右方向上滑动移动。
中间转印单元14还具备切换部51(图4)。切换部51配置于滑块50。切换部51在第一状态下,使多个(所有)一次转印辊24向多个(所有)感光鼓20按压。即,切换部51在第一状态下使多个颜色的一次转印辊24向与各颜色对应的感光鼓20按压。
第一状态是使多个颜色(不同颜色)的调色剂图像从与多个颜色对应的多个感光鼓20重叠地形成在中间转印带141上的状态。
在此,将单元13M的感光鼓20、单元13C的感光鼓20、单元13Y的感光鼓20及单元13Bk的感光鼓20分别记载为感光鼓20M、感光鼓20C、感光鼓20Y及感光鼓20Bk。
切换部51在第二状态下使黑色的一次转印辊24Bk向黑色的感光鼓20Bk(第一图像承载体)按压。此外,一次转印辊24Bk与多个感光鼓20中的感光鼓20Bk相对。并且,切换部51在第二状态下使其它颜色的一次转印辊24M、一次转印辊24C及一次转印辊24Y分别离开其它颜色的感光鼓20M、感光鼓20C及感光鼓20Y(均为第二图像承载体)。此外,一次转印辊24M、一次转印辊24C及一次转印辊24Y分别与多个感光鼓20中的感光鼓20Bk以外的感光鼓20M、感光鼓20C及感光鼓20Y相对。
第二状态是使黑色的单色的调色剂图像从与多个颜色对应的多个感光鼓20中的与黑色对应的感光鼓20Bk形成在中间转印带141上的状态。
切换部51在第三状态下使多个(所有)一次转印辊24离开多个(所有)感光鼓20。
第三状态是任何颜色的调色剂图像均未从多个感光鼓20形成于中间转印带141上的状态。
切换部51包括彩色用引导52(第二引导部件)和黑色用引导53(第一引导部件)。彩色用引导52及黑色用引导53分别作为引导部件发挥功能。作为彩色用引导52配置有与品红色、青色及黄色对应的3个彩色用引导52M、彩色用引导52C及彩色用引导52Y。彩色用引导52及黑色用引导53是板状部件,在前后方向上具有规定宽度,并向左右方向延设。
3个颜色的彩色用引导52及黑色用引导53分别卡止在与各颜色对应的的辊架241。并且,3个颜色的彩色用引导52及黑色用引导53具有使与各个颜色对应的辊架241上下移动的功能。因此,彩色用引导52及黑色用引导53配置为在多个部位以规定角度弯曲。3个颜色的彩色用引导52及黑色用引导53插通于与各个颜色对应的辊架241的下方支撑部243与上方支撑部244之间。
彩色用引导52具备第11引导部521(第一引导部)、连结部522和第12引导部523(第二引导部)。第11引导部521配置于彩色用引导52的左端部,并向左右方向延设。第11引导部521用于使辊架241配置于第一位置。第一位置是辊架241与感光鼓20相对的位置。
连结部522连接设置在第11引导部521的右端部,并向右方且向上方延设。第12引导部523连接设置在连结部522的右端部,向左右方向延设。第12引导部523配置于比第11引导部521靠上方的位置。第12引导部523用于使辊架241配置于第二位置。第二位置是辊架241比第一位置更远离感光鼓20的位置。
黑色用引导53(第一引导部件)具备第21引导部531(第一引导部)、第22引导部532(第三引导部)和第23引导部533(第二引导部)。黑色用引导53作为按压力调整部发挥功能。第21引导部531与彩色用引导52的第11引导部521具备相同的功能。第23引导部533具备与彩色用引导52的第12引导部523相同的功能。第22引导部532配置于第21引导部531与第23引导部533之间。
并且,黑色用引导53具备在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之间使黑色的一次转印辊24Bk对感光鼓20Bk的按压力发生变化的功能。具体而言,黑色用引导53将第二状态下的一次转印辊24Bk的按压力设定为比第一状态大。
第21引导部531配置于黑色用引导53的左端部,并向左右方向延设。第21引导部531使黑色的辊架241Bk配置于第一位置。第一位置是辊架241Bk与感光鼓20Bk相对的位置。第23引导部533配置于黑色用引导53的右端部,向左右方向延设。第23引导部533配置于比第21引导部531靠上方的位置。第23引导部533用于使黑色的辊架241Bk配置于第二位置。第二位置是辊架241Bk比第一位置更远离感光鼓20的位置。
第22引导部532在第21引导部531与第23引导部533之间向左右方向延设。第22引导部532用于使黑色的辊架241Bk配置于第三位置。第三位置是辊架241Bk比第一位置更接近感光鼓20Bk的位置。
此外,黑色用引导53卡止在辊架241Bk。辊架241Bk支撑一次转印辊24Bk。彩色用引导52M卡止在辊架241M。辊架241M支撑一次转印辊24M。彩色用引导52C卡止在辊架241C。辊架241C支撑一次转印辊24C。彩色用引导52Y卡止在辊架241Y。辊架241Y支撑一次转印辊24Y。
此外,滑块50支撑3个颜色的彩色用引导52及黑色用引导53。在第一状态下,滑块50使3个颜色的彩色用引导52的第11引导部521及黑色用引导53的第21引导部531卡止在与各个颜色对应的辊架241。在第二状态下,滑块50使3个颜色的彩色用引导52的第12引导部523卡止在与各个颜色对应的辊架241,并使黑色用引导53的第22引导部532卡止在辊架241Bk。
接着,参照图4及图5,对中间转印单元14的各图像形成状态下的一次转印辊24的配置进行说明。图4所示的状态与第一状态对应。第一状态是使多个颜色的调色剂图像从与多个颜色对应的多个感光鼓20重叠地形成在中间转印带14上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齿轮150卡止在齿条50A的左端部。
品红色的辊架241M、青色的辊架241C及黄色的辊架241Y分别卡止在对应的彩色用引导52M、彩色用引导52C及彩色用引导52Y的第11引导部521。此外,黑色的辊架241Bk卡止在黑色用引导53的第21引导部531。其结果是,各颜色的辊架241配置于第一位置。
并且,通过配置在辊架241内的辊弹簧242(参照图3及图5)向下方对一次转印辊24施加力。其结果是,各颜色的一次转印辊24经由中间转印带141按压感光鼓20。此时,第一状态下的黑色的一次转印辊24Bk对感光鼓20Bk的按压力被设定为比第二状态小。其结果是,在第一状态下,能够使以下现象得到抑制,即由于一次转印辊24Bk的按压力过大而在驱动辊142与中间转印带141之间发生滑动,导致在中间转印带141上产生颜色错开。
在图4所示的第一状态下,通过电动机60使齿轮150向箭头DR方向旋转时,随着齿轮150与齿条50A的嵌合,滑块50向左方移动(箭头DS方向)。其结果是,中间转印单元14对应于第二状态。第二状态是使黑色的单色的调色剂图像从黑色的感光鼓20Bk形成于中间转印带14上的状态。
品红色的辊架241M、青色的辊架241C及黄色的辊架241Y通过分别相对的彩色用引导52M、彩色用引导52C及彩色用引导52Y的连结部522后,卡止在第12引导部523。此外,黑色的辊架241Bk卡止在黑色用引导53的第22引导部532。
其结果是,品红色的辊架241M、青色的辊架241C及黄色的辊架241Y配置于第二位置。在第二位置上,辊弹簧242处于自然长度,各颜色的一次转印辊24离开感光鼓20。其结果是,品红色、青色及黄色的一次转印夹持部中,感光鼓20与中间转印带141的接触被解除。
此外,黑色的辊架241Bk配置于第三位置。其结果是,黑色的一次转印辊24Bk以比第一状态更大的按压力向感光鼓20按压。
在第二状态下,当黑色以外的颜色的一次转印辊24离开感光鼓20时,容易造成中间转印带141的旋转的稳定性下降。因此,一般来说,容易在黑色的感光鼓20Bk与中间转印带141之间发生滑动。
然而,在本实施方式中,将第二状态的黑色的一次转印辊24Bk的按压力设定为比第一状态大。其结果是,在第二状态下,既能够适宜地确保黑色的单色的调色剂图像的转印性能,又能够抑制调色剂图像产生条纹(颜色带)等。
此外,在上述第二状态下,当齿轮150向箭头DR方向作旋转时,滑块50更向左方移动。其结果是,品红色的辊架241M、青色的辊架241C及黄色的辊架241Y保持与分别相对的彩色用引导52M、彩色用引导52C及彩色用引导52Y的第12引导部523卡止的状态。
另一方面,黑色的辊架241Bk卡止在黑色用引导53的第23引导部533。其结果是,黑色的一次转印辊24Bk也与其它颜色的一次转印辊24同样地配置于第二位置。即,所有颜色的一次转印辊24离开相对的感光鼓20(第三状态)。
通过使所有的一次转印辊24离开感光鼓20,能够将感光鼓20及中间转印带141对装置主体11装卸。此时,可以使感光鼓20与中间转印带141彼此的摩擦得到抑制。此外,在图像形成装置10的输送过程中,通过将中间转印单元14保持为第三状态,从而维持中间转印带141的低张力。其结果是,可以抑制中间转印带141中的架设于各辊的部分产生弯曲。
接着,对由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从动辊143向中间转印带141赋予张力的形态进行说明。图6及图7分别是将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中间转印单元14的从动辊143的周围放大后的剖视图和立体图。图8是表示向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从动辊143按压的结构的剖视图。此外,图9(A)、图9(B)及图9(C)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中间转印单元14中的从动辊143的按压状态的剖视图。
参照图6,从动辊143向左方向对中间转印带141赋予张力。从动辊143具备从动辊轴143A和一对轴承部件143B。从动辊轴143A是从动辊143的旋转轴。一对轴承部件143B在从动辊143的轴向的两端部支撑从动辊轴143A。从动辊143对中间转印带141的张力由拉伸弹簧151(施力部件)引起。拉伸弹簧151向中间转印带141的内周面对从动辊143施加力(箭头DP所示的方向)。拉伸弹簧151的左端部嵌入在轴承部件143B中的向右方突出的部分。
另一方面,通过带清洁装置144向中间转印带141施加向右方的按压力。带清洁装置144具备清洁刷144A、清洁辊144B、臂部144C和刷用弹簧144D。
清洁刷144A一边作旋转一边与中间转印带141抵接,并从中间转印带141表面清除调色剂。清洁辊144B具备与清洁刷144A的外周面接触的周面。清洁辊144B一边作旋转,一边从清洁刷144A回收调色剂。臂部144C以清洁辊144B的轴心为支点,将清洁刷144A支撑为能够摇动。
刷用弹簧144D向从动辊143侧对臂部144C的前端部施加力(箭头DB所示的方向)。通过刷用弹簧144D的施加力,使清洁刷144A向右方向按压中间转印带141。因此,在中间转印带141被架设于从动辊143的区域,赋予到中间转印带141的张力是由拉伸弹簧151的施加力与刷用弹簧144D的施加力之间的差异引起的。
在本实施方式中,与第一状态、第二状态及第三状态对应地,拉伸弹簧151对从动辊143的施加力发生变化。中间转印单元14具备施力调整部18(图7及图8)。施力调整部18使拉伸弹簧151对从动辊143的施加力发生变化。即,施力调整部18将第二状态下的拉伸弹簧151的施加力设定为比第一状态大。此外,施力调整部18将第三状态下的拉伸弹簧151的施加力设定为比第一状态小。施力调整部18具备施力板155和凸轮156(图9)。施力板155与凸轮156抵接。拉伸弹簧151配置于轴承部件143B与施力板155之间。
施力板155是板状部件,并与拉伸弹簧151的右端部抵接。施力板155向左右方向能够滑动移动。
凸轮156(图9)在施力板155的右侧,与施力板155抵接。凸轮156在齿轮150的后侧,被齿轮轴150A支撑为能够旋转。齿轮轴150A是齿轮150的轴心。根据凸轮156的旋转,施力板155沿拉伸弹簧151的长度方向移动。即,施力板155随着凸轮156的旋转能够向左右移动。此外,凸轮156(图9)具有第一内径部156A、第二内径部156B及第三内径部156C。
参照图8,如箭头DR所示,与第一状态、第二状态及第三状态对应地,齿轮150作旋转。此时,由齿轮轴150A支撑的凸轮156与齿轮150连动而作旋转。其结果是,施力板155向箭头DI方向移动。
图9(A)是表示与第一状态对应的施力板155及凸轮156的配置的剖视图。在第一状态下,凸轮156的第一内径部156A与施力板155抵接。即,当齿轮150配置于齿条50A的左端部时,凸轮156中的第一内径部156A与施力板155相对配置。其结果是,施力板155配置于图9的基准线L上。此时,拉伸弹簧151在配置于基准线L上的施力板155与轴承部件143B之间被压缩。其结果是,向左方向对从动辊143赋予第一施加力。
与第一施加力对应地,从动辊143向中间转印带141赋予张力。中间转印带141以该张力被架设于驱动辊142和从动辊143,从而多个颜色的调色剂图像重叠地形成在中间转印带141上。
此外,图9(B)是表示与第二状态对应的施力板155及凸轮156的配置的剖视图。在第二状态下,凸轮156的第二内径部156B与施力板155抵接,施力板155比第一状态更接近轴承部件143B。即,当齿轮150作旋转并配置于齿条50A的在左右方向上的中央部时,凸轮156中的第二内径部156B与施力板155相对配置。其结果是,施力板155配置于图9的基准线L的左侧。此时,拉伸弹簧151在配置于比第一状态更靠近从动辊143侧的位置的施力板155与轴承部件143B之间被压缩。其结果是,向左方向对从动辊143赋予第二施加力。
第二施加力被设定为比第一施加力大。由此,在第二状态下,即使在由于品红色的一次转印辊24M、青色的一次转印辊24C及黄色的一次转印辊24Y离开感光鼓20而使中间转印带141的张力降低的情况下,由从动辊143引起的张力也增大,从而维持中间转印带141的旋转稳定性。其结果是,可以良好地保持黑色的调色剂图像的向中间转印带141的转印性能。此外,在黑色的调色剂图像向中间转印带141转印时,可以抑制在中间转印带141与驱动辊142之间产生滑动而调色剂图像产生条纹的现象。
此外,图9(C)是表示与第三状态对应的施力板155及凸轮156的配置的剖视图。在第三状态下,凸轮156的第三内径部156C与施力板155抵接,施力板155比第一状态更远离轴承部件143B。即,当齿轮150进一步旋转并配置于齿条50A的右端部时,凸轮156中的第三内径部156C与施力板155相对配置。其结果是,施力板155配置于图9的基准线L的右侧。此时,拉伸弹簧151在配置于比第一状态更远离从动辊143的位置的施力板155与轴承部件143B之间被压缩。其结果是,向左方向对从动辊143赋予第三施加力。
第三施加力被设定为比第一施加力小。因此,在第三状态下,除了由于所有颜色的一次转印辊24离开感光鼓20而使中间转印带141的张力降低之外,由从动辊143引起的张力也降低。其结果是,可以抑制对中间转印带141赋予多余的张力。由于通过使中间转印单元14处于第三状态而使多余的张力的赋予得到抑制,所以在未执行图像形成的待机时及图像形成装置10的输送过程中,可以进一步抑制中间转印带141产生弯曲。
此外,在其它实施方式中也可以采用以下形态,即,通过使施力板155配置于比第一状态更远离从动辊143的位置,使拉伸弹簧151处于自然长度,从而消除拉伸弹簧151对从动辊143的施加力。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中间转印单元14及具备该中间转印单元14的图像形成装置10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采用例如以下的变形实施方式来实现。
(1)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在中间转印带141上形成黑色的单色调色剂图像的形态为形成单色的调色剂图像的形态,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在中间转印带141上形成其它颜色的单色调色剂图像。此外,调色剂的颜色也并不局限于品红色、青色、黄色及黑色。
(2)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转印装置(中间转印单元14)及具备该转印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图像形成装置10),当与多个图像承载体(感光鼓20)相对的中间转印带(中间转印带141)上转印调色剂图像时,该转印装置使调色剂图像的图像不良得到抑制。
(3)根据本发明,在使多个颜色的调色剂图像从多个图像承载体(感光鼓20)重叠地形成在中间转印带(中间转印带141)上的第一状态下,多个转印部件(一次转印辊24)分别向多个图像承载体按压。其结果是,形成与多个颜色对应的转印夹持部(一次转印夹持部)。
另一方面,在使单色的调色剂图像从第一图像承载体(感光鼓20Bk)形成于中间转印带上的第二状态下,与第一图像承载体相对的第一转印部件(一次转印辊24Bk)向第一图像承载体按压。此外,与第一图像承载体以外的第二图像承载体(感光鼓20M~感光鼓20Y)相对的第二转印部件(一次转印辊24M~一次转印辊24Y)离开第二图像承载体。其结果是,当从第一图像承载体向中间转印带转印调色剂图像时,可以使其他转印夹持部(一次转印夹持部)的技术问题得到抑制。技术问题是指,第二图像承载体与中间转印带的不必要的摩擦、确保使第二图像承载体旋转的驱动力、及调色剂从中间转印带向第二图像承载体的移动等。
另一方面,由于第二转印部件离开第二图像承载体,存在赋予到中间转印带的张力及中间转印带的旋转性能发生变化的情况。即使在在这种情况下,根据本发明的结构,按压力调整部(黑色用引导53)在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之间,也使第一转印部件对第一图像承载体的按压力发生变化。因此,即使由于赋予到中间转印带的张力及中间转印带的旋转性能发生变化而使单色的调色剂图像的转印性能变动,也能够通过调整按压力补充转印性能。其结果是,使单色的调色剂图像的图像不良得到适当的抑制。
(4)由于第二转印部件(一次转印辊24M~一次转印辊24Y)离开第二图像承载体(感光鼓20M~感光鼓20Y),中间转印带(中间转印带141)的旋转的稳定性下降,而容易在第一图像承载体(感光鼓20Bk)与中间转印带之间产生滑动,在这种情况下,根据本发明,第二状态下的第一转印部件(一次转印辊24Bk)的按压力被设定为比第一状态大。其结果是,在第二状态下,既可以适当地确保单色的调色剂图像的转印性能,又可以抑制调色剂图像产生条纹(颜色带)。此外,在第一状态下,由于第一转印部件的按压力被设定为比第二状态小,所以可以抑制中间转印带上发生颜色错开的现象。
(5)根据本发明,通过引导部件(彩色用引导52及黑色用引导53)的第一引导部(第11引导部521及第21引导部531)和第二引导部(第12引导部523及第23引导部533),就能够使多个支撑部件(辊架241)移动到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其结果是,转印部件(一次转印辊24)相对于图像承载体(感光鼓20)接近或离开。此外,多个引导部件中,与第一转印部件(一次转印辊24Bk)对应的第一引导部件(黑色用引导53)兼作按压力调整部。第一引导部件在第一引导部(第21引导部531)与第二引导部(第23引导部533)之间配置有第三引导部(第22引导部532)。通过第三引导部,就能够将第一支撑部件(辊架241Bk)配置于比第一位置更接近图像承载体的第三位置。
(6)根据本发明,移动部件(滑块50)支撑多个引导部件(彩色用引导52及黑色用引导53)。随着移动部件相对于壳体(单元壳体14A)的移动,在第一状态下,多个引导部件的第一引导部(第11引导部521及第21引导部531)卡止在各支撑部件(辊架241)。其结果是,各转印部件(一次转印辊24)向图像承载体(感光鼓20)按压。
另一方面,随着移动部件的移动,在第二状态下,第二引导部件(彩色用引导52)的第二引导部(第12引导部523)卡止在第二支撑部件(辊架241M~辊架241Y)。其结果是,第二转印部件(一次转印辊24M~一次转印辊24Y)离开图像承载体。并且,第一引导部件(黑色用引导53)的第三引导部(第22引导部532)卡止在第一支撑部件(辊架241Bk)。其结果是,第一转印部件(辊架241Bk)对图像承载体的按压力增大。
(7)根据本发明,通过施力部件(拉伸弹簧151)的施加力,张力辊(从动辊143)向中间转印带(中间转印带141)的内周面施加力。其结果是,向中间转印带赋予张力。并且,施力调整部(施力调整部18)将第二状态下的施力部件的施加力设定为比第一状态大。因此,即使在第二转印部件(一次转印辊24M~一次转印辊24Y)离开第二图像承载体(感光鼓20M~感光鼓20Y),中间转印带的张力降低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施力部件的施加力适当地补充张力。其结果是,在第二状态下,可以进一步维持在中间转印带上所形成的单色的调色剂图像的转印性能,并使条纹的产生得到抑制。
(8)根据本发明,在任何颜色的调色剂图像均未从多个图像承载体(感光鼓20)形成于中间转印带(中间转印带141)上的第三状态下,通过切换部(切换部51)使多个转印部件(一次转印辊24)离开图像承载体。并且,施力调整部(施力调整部18)将第三状态下的施加力设定为比第一状态小。由此,使赋予到中间转印带的张力降低。其结果是,在未形成调色剂图像时,可以抑制中间转印带中的架设于张力辊(从动辊143)的区域产生弯曲。
(9)根据本发明,即使由于赋予到中间转印带(中间转印带141)的张力及中间转印带的旋转性能发生变化而使单色的调色剂图像的转印性能变动,通过调整第一转印部件(一次转印辊24Bk)对图像承载体(感光鼓20Bk)的按压力,也能够补充转印性能。由此,能够使单色的调色剂图像的图像不良得到适当地抑制。其结果是,即使在片材(片材P)上形成单色的图像的情况下,单色的图像画质也可以维持稳定。

Claims (10)

1.一种转印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中间转印带,该中间转印带与在周面担载有不同颜色的调色剂图像的多个图像承载体相对配置,使上述不同颜色的调色剂图像从上述多个图像承载体能够重叠地转印至该中间转印带的表面;
壳体,该壳体将上述中间转印带支撑为能够旋转;
多个转印部件,该多个转印部件分别经由上述中间转印带按压上述图像承载体,并使上述调色剂图像从上述图像承载体转印至上述中间转印带;和
切换部,在第一状态下,该切换部使上述多个转印部件向上述多个图像承载体按压,在第二状态下,该切换部使第一转印部件向第一图像承载体按压,该第一转印部件是与上述多个图像承载体中的第一图像承载体相对的上述转印部件,
上述第一状态是使上述不同颜色的调色剂图像从上述多个图像承载体重叠地形成在上述中间转印带上的状态,
上述第二状态是使单色的调色剂图像从上述第一图像承载体形成于上述中间转印带上的状态,
上述切换部在上述第二状态下使第二转印部件离开第二图像承载体,该第二转印部件是与上述多个图像承载体中的上述第一图像承载体以外的第二图像承载体相对的上述转印部件,
上述切换部包括按压力调整部,该按压力调整部在上述第一状态与上述第二状态之间,使上述第一转印部件对上述第一图像承载体的按压力发生变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印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按压力调整部将上述第二状态下的上述第一转印部件的上述按压力设定为比上述第一状态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印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转印装置还具备多个支撑部件,该多个支撑部件的各个支撑部件将上述转印部件支撑为能够旋转,并相对于上述壳体能够滑动,以使上述转印部件对上述图像承载体的按压力发生变化,
上述切换部中,
该切换部包括分别卡止在上述支撑部件的多个引导部件,
上述多个引导部件分别包括:
第一引导部,该第一引导部使上述支撑部件配置于第一位置;和
第二引导部,该第二引导部使上述支撑部件配置于第二位置,
上述第一位置是上述支撑部件与上述图像承载体相对的位置,
上述第二位置是上述支撑部件比上述第一位置更远离上述图像承载体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印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按压力调整部是上述多个引导部件中的第一引导部件,
上述第一引导部件卡止在上述多个支撑部件中的第一支撑部件,
上述第一支撑部件支撑上述第一转印部件,
上述第一引导部件还具备配置于上述第一引导部与上述第二引导部之间的第三引导部,
上述第三引导部使上述第一支撑部件配置于第三位置,
上述第三位置是上述第一支撑部件比上述第一位置更接近上述第一图像承载体的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转印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转印装置还具备移动部件,该移动部件支撑上述多个引导部件,并相对于上述壳体能够移动,
上述移动部件在上述第一状态下,使上述多个引导部件的上述第一引导部卡止在上述多个支撑部件,在上述第二状态下,使上述多个引导部件中的第二引导部件的上述第二引导部卡止在上述多个支撑部件中的第二支撑部件,并使上述第一引导部件的上述第三引导部卡止在上述第一支撑部件,
上述第二支撑部件支撑上述第二转印部件,
上述第二引导部件卡止在上述第二支撑部件。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印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备:
张力辊,上述中间转印带被架设于该张力辊,该张力辊对上述中间转印带赋予张力;
施力部件,该施力部件向上述中间转印带的内周面对上述张力辊施加力;和
施力调整部,该施力调整部使上述施力部件对上述张力辊的施加力发生变化,
上述施力调整部将上述第二状态下的上述施力部件的上述施加力设定为比上述第一状态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转印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切换部在第三状态下使上述多个转印部件离开上述多个图像承载体,
上述第三状态是任何颜色的调色剂图像均未从上述多个图像承载体形成于上述中间转印带上的状态,
上述施力调整部将上述第三状态下的上述施加力设定为比上述第一状态小。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转印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转印装置还具备支撑上述张力辊的轴的轴承部件,
上述施力调整部包括:
凸轮;和
与上述凸轮抵接的施力板,
上述施力部件是弹簧,
上述弹簧配置于上述轴承部件与上述施力板之间,
上述施力板根据上述凸轮的旋转,沿上述弹簧的长度方向移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转印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凸轮具有第一内径部、第二内径部及第三内径部,
在上述第一状态下,上述第一内径部与上述施力板抵接,
在上述第二状态下,上述第二内径部与上述施力板抵接,上述施力板比上述第一状态更接近上述轴承部件,
在上述第三状态下,上述第三内径部与上述施力板抵接,上述施力板比上述第一状态更远离上述轴承部件。
10.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根据权利要求1至9的任一项所述的转印装置;
多个图像承载体;和
片材转印部件,该片材转印部件将重叠地形成于上述中间转印带上的不同颜色的调色剂图像或形成于上述中间转印带上的单色的调色剂图像,从中间转印带转印至片材。
CN201310608640.6A 2012-11-26 2013-11-26 转印装置及具备该转印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83811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257216A JP5703277B2 (ja) 2012-11-26 2012-11-26 転写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12-257216 2012-11-2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838116A true CN103838116A (zh) 2014-06-04
CN103838116B CN103838116B (zh) 2016-02-24

Family

ID=497244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608640.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838116B (zh) 2012-11-26 2013-11-26 转印装置及具备该转印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063474B2 (zh)
EP (1) EP2735912B1 (zh)
JP (1) JP5703277B2 (zh)
CN (1) CN103838116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315331A (zh) * 2016-04-27 2017-11-03 京瓷办公信息***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CN111338193A (zh) * 2018-12-19 2020-06-26 东芝泰格有限公司 图像形成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的处理单元更换方法
CN111830808A (zh) * 2019-04-17 2020-10-27 夏普株式会社 转印单元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12015073A (zh) * 2019-05-31 2020-12-01 佳能株式会社 转印单元和图像形成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602014B2 (ja) 2015-01-23 2019-11-0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ベルトユニット、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544296B2 (ja) * 2016-05-26 2019-07-17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転写ユニット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US11281127B1 (en) 2021-02-10 2022-03-22 Toshiba Tec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55549A (zh) * 2004-09-28 2006-04-05 夏普株式会社 转印带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US20070286628A1 (en) * 2006-06-08 2007-12-13 Shin Kayahara Transfer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08129448A (ja) * 2006-11-22 2008-06-05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1039378A (ja) * 2009-08-17 2011-02-24 Oki Data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701900B2 (ja) * 2005-07-27 2011-06-15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167774B2 (ja) 2007-11-14 2013-03-21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0002871A (ja) * 2008-06-23 2010-01-07 Murata Mach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5493608B2 (ja) * 2009-09-07 2014-05-14 株式会社リコー 転写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479241B2 (ja) * 2010-06-25 2014-04-2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099192B2 (ja) * 2010-09-16 2012-12-12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929002B2 (ja) * 2011-03-28 2016-06-01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転写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JP5357951B2 (ja) * 2011-11-08 2013-12-04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55549A (zh) * 2004-09-28 2006-04-05 夏普株式会社 转印带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US20070286628A1 (en) * 2006-06-08 2007-12-13 Shin Kayahara Transfer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08129448A (ja) * 2006-11-22 2008-06-05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1039378A (ja) * 2009-08-17 2011-02-24 Oki Data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315331A (zh) * 2016-04-27 2017-11-03 京瓷办公信息***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CN111338193A (zh) * 2018-12-19 2020-06-26 东芝泰格有限公司 图像形成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的处理单元更换方法
CN111338193B (zh) * 2018-12-19 2024-05-03 东芝泰格有限公司 图像形成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的处理单元更换方法
CN111830808A (zh) * 2019-04-17 2020-10-27 夏普株式会社 转印单元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11830808B (zh) * 2019-04-17 2022-11-29 夏普株式会社 转印单元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12015073A (zh) * 2019-05-31 2020-12-01 佳能株式会社 转印单元和图像形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735912B1 (en) 2018-10-31
CN103838116B (zh) 2016-02-24
EP2735912A3 (en) 2017-10-25
US20140147147A1 (en) 2014-05-29
EP2735912A2 (en) 2014-05-28
JP5703277B2 (ja) 2015-04-15
US9063474B2 (en) 2015-06-23
JP2014106271A (ja) 2014-06-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838116B (zh) 转印装置及具备该转印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CN102012659B (zh) 转印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1377646B (zh) 成像装置及处理盒
US20100192710A9 (en) Sheet convey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1846941B (zh) 中间转印装置、转印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US9268292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first and second bias voltage supply devices
US9348291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system with correction mechanism
CN102298293A (zh) 图像形成设备和图像形成方法
US8824906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apable of printing long sheets
CN105988340B (zh) 转印装置和图像形成设备
US8774660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apable of printing long sheets
US7471922B2 (en) Segmented transfer assist blade
US9563170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onfigured to use a common driving source for image bearing members
CN101727043A (zh) 具有公共扫描和打印供给路径的打印装置
CN103809404A (zh) 具有开闭门的设备
JP5024309B2 (ja) タンデム型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
JP6671970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4214013A (ja) 記録媒体給送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CN202003146U (zh) 电摄影打印设备处理盒的改良结构
JP2009186736A (ja) 回転体接離機構及び該接離機構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077895A (ja) シート搬送装置
US20180329337A1 (en) Method to control transfer of black and color toned images during duplex printing
JP2016090692A (ja) クリーニング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クリーニング装置の制御方法
CN104932227A (zh) 成像装置
CN104954622A (zh) 图像读取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224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