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932227A - 成像装置 - Google Patents

成像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932227A
CN104932227A CN201510122920.5A CN201510122920A CN104932227A CN 104932227 A CN104932227 A CN 104932227A CN 201510122920 A CN201510122920 A CN 201510122920A CN 104932227 A CN104932227 A CN 10493222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fer
intermediate transfer
image
generating unit
ro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12292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安东辉亮
岩本和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049322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3222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 G03G15/1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 G03G15/1605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using at least one intermediate support
    • G03G15/1615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using at least one intermediate support relating to the driving mechanism for the intermediate support, e.g. gears, couplings, belt tensionin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 G03G15/1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 G03G15/1605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using at least one intermediate support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1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producing multicoloured copies
    • G03G15/0142Structure of complete machines
    • G03G15/0178Structure of complete machines using more than one reusable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mber, e.g. one for every monocolour image
    • G03G15/0189Structure of complete machines using more than one reusable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mber, e.g. one for every monocolour image primary transfer to an intermediate transfer belt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50Machine control of 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e.g. regulating differents parts of the machine, multimode copiers, microprocessor control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 G03G15/1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 G03G15/1665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by introducing the second base in the nip formed by the recording member and at least one transfer member, e.g. in combination with bias or heat
    • G03G15/167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by introducing the second base in the nip formed by the recording member and at least one transfer member, e.g. in combination with bias or heat at least one of the recording member or the transfer member being rotatable during the transfer
    • G03G15/1675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by introducing the second base in the nip formed by the recording member and at least one transfer member, e.g. in combination with bias or heat at least one of the recording member or the transfer member being rotatable during the transfer with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bias applied in the transfer nip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Electrostatic Charge, Transfer And Separation In Electrography (AREA)
  • Col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在成像装置中,第一至第N个成像单元沿中间转印部件的运动方向从上游向下游相继地布置。当L定义为在每两个相邻的第一至第N图像承载部件与中间转印带的接触点之间的距离时、当V定义为中间转印带的运动速度时以及当用于第n成像单元的转印电源断开的定时通过利用用于第一成像单元的转印电源关闭的断开作为基准而定义为(L/V)x(n-1)+αn时,对于每个大于或等于2并且小于或等于N的整数n,αn设置成使得αn的绝对值小于L/V,并且多个αn中的至少一对αn具有不同值。

Description

成像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成像装置,例如打印机、传真机或复印机,所述成像装置使用电子照相处理或静电记录处理。
背景技术
已经开发了使用电子照相处理或静电记录处理作为成像处理的多种成像装置。这些成像装置的实例是具有多个处理盒的中间转印串联式成像装置,这些处理盒沿可旋转地拉伸的中间转印带的旋转方向布置成一行,以便经由中间转印带形成彩色图像。
在成像装置中,各处理盒包括感光鼓。初次转印辊布置成面对各感光鼓,且中间转印带在初次转印辊和感光鼓之间。初次转印辊对应于黄色(Y)、品红色(M)、青色(C)和黑色(Bk)。由初次转印辊Y、M、C和K(对应于这些颜色)执行转印操作的定时相对于彼此偏移。施加给这些初次转印辊的转印偏压的ON-OFF切换定时与执行转印操作的定时同步地顺序偏移。
施加给初次转印辊的转印偏压的ON-OFF切换引起中间转印带的运动速度变化,引起沿副扫描方向的位置变化,因此引起颜色的不对齐。也就是,如果发生从转印-接通(ON)状态到转印-断开(OFF)状态的转变,则发生从中间转印带被静电吸引到感光鼓的状态到中间转印带没有被静电吸引到感光鼓的状态的转变。因此,由于在中间转印带和感光鼓之间的吸引状态变化而产生中间转印带的速度变化。从而引起“颜色不对齐”的问题。另外,在成像装置中,当下游的初次转印辊执行转印操作时,上游初次转印辊被断开转印偏压的定时对于全部初次转印单元都相同。因此,在记录介质的相同位置处产生位置变化。因此,沿主扫描方向在记录介质(片材)上延伸的线状图像虚像(artifact)可能变得明显。也就是,线状图像可能不利地变得更深暗。
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2005-148198介绍了一种用于解决这种问题的成像装置。在所述成像装置中,当形成于中间转印带上的重叠图像二次转印至记录介质上时,从由Y初次转印辊执行的转印操作开始的时间直到由Bk初次转印辊执行的转印操作完成,转印偏压连续施加给全部初次转印辊。通过这样避免施加给任意一个初次转印辊的转印偏压的ON-OFF切换,将防止由ON-OFF切换引起的、中间转印带的速度变化,因此能够降低图像质量的退化,例如颜色不对齐。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一种成像装置,包括:N个图像承载部件,每个图像承载部件允许在其上形成调色剂图像,其中N是3或更大;N个成像单元,每个成像单元具有所述图像承载部件中的一个,这些图像承载部件等间隔地布置;中间转印部件,所述中间转印部件构造成进行运动,以便使得调色剂图像能够在转印位置处相继地转印于中间转印部件上,中间转印部件在所述转印位置处面对所述图像承载部件,第一至第N个成像单元沿中间转印部件的运动方向从上游向下游相继地布置;N个转印部件,每个转印部件构造成在位于中间转印部件和图像承载部件之间的转印位置处将调色剂图像从所述图像承载部件中的一个转印至中间转印部件上;N个转印电源,每个转印电源构造成向N个转印部件中的一个施加转印偏压;以及设置单元,当L定义为在第一至第n图像承载部件中的每两个相邻图像承载部件与中间转印部件的接触点之间的距离时、当V定义为中间转印带的运动速度时、以及当用于第n成像单元的转印电源通过利用用于第一成像单元的转印电源断开的定时作为基准而断开的定时被定义为(L/V)×(n-1)+αn时,对于每个大于或等于2并且小于或等于N的整数n,所述设置单元将αn设置成使得αn的绝对值小于L/V,并且多个αn中的至少一对αn具有不同值。
通过下面参考附图对示例实施例的说明,将清楚本发明的其它特征。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性地表示根据本发明示例实施例的成像装置的剖视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示例实施例的主驱动单元和用于控制所述主驱动单元的结构的方框图。
图3是根据示例实施例的控制***的方框图。
图4表示了根据示例实施例的用于控制的条件表达式的参数。
图5是表示根据示例实施例的操作控制的实例的定时图。
图6是表示根据对比实例的操作控制的实例的定时图。
图7A表示了根据示例实施例的线状图像;以及
图7B表示了根据对比实例的线状图像。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介绍本发明的示例实施例。图1是示意性地表示根据示例实施例的成像装置1(例如串联类型彩色打印机)的剖视图。图2是根据本发明示例实施例的主驱动单元和用于控制所述主驱动单元的结构的方框图。
如图1中所示,成像装置1包括装置主体1a。装置主体1a包括第一成像单元(11Y)至第N成像单元(11Bk)。成像单元11Y至11Bk沿用作中间转印部件的中间转印带13的运动方向(由箭头H表示的旋转方向)从上游向下游顺序地布置。
成像单元11Y形成黄色(Y)图像,成像单元11M形成品红色(M)图像,成像单元11C形成青色(C)图像,成像单元11Bk形成黑色(Bk)图像。
如图2中所示,成像单元11Y、11M、11C和11Bk分别包括用作图像承载部件的感光鼓31、32、33和34。感光鼓31、32、33和34等间隔地布置成使得它们的轴向方向相互平行。充电设备(未示出)、显影单元(未示出)、初次转印辊39、40、41和42(用作转印部件)和鼓清洁器(未示出)分别布置在可旋转的感光鼓31、32、33和34附近(调色剂图像形成于所述可旋转感光鼓上)。初次转印辊39至42是在与中间转印带13接触的同时能够旋转的转印辊。
所述多个成像单元(在本发明示例实施例中,四个成像单元,也就是成像单元11Y、11M、11C和11Bk)分别包括感光鼓31、32、33、34。这些感光鼓等间隔(在图4中的“L”)地布置。初次转印辊39、40、41和42分别在位于中间转印带13和各感光鼓31、32、33和34之间的转印位置(图4中的接触点A)将调色剂图像从感光鼓31、32、33和34转印至中间转印带13上。
中间转印带13形成为连续带,所述连续带回转并传送转印的调色剂图像。中间转印带13回转(运动)使得形成于感光鼓(图像承载部件)上的调色剂图像在转印位置(图4中的接触点A)处相继地转印于其上,在所述转印位置处,感光鼓31至34面对中间转印带13。
扫描光学装置(曝光单元)22的缝隙52a布置在成像单元11Y的感光鼓31的下面。曝光单元22的缝隙52b布置在成像单元11M的感光鼓32的下面。曝光单元22的缝隙52c布置在成像单元11C的感光鼓33的下面。曝光单元22的缝隙52d布置在成像单元11Bk的感光鼓34的下面。曝光单元22从缝隙52a、52b、52c和52d分别向感光鼓31、32、33和34的表面发射与Y、M、C和Bk颜色相对应的激光束53。这样,曝光单元22在鼓31至34的各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
各充电装置(未示出)利用从充电偏压电源(未示出)供给的充电偏压来使得感光鼓31、32、33和34的表面均匀充电,以使得所述表面具有负极性的预定电势。显影单元(未示出)包含Y颜色调色剂、M颜色调色剂、C颜色调色剂和Bk颜色调色剂。调色剂能够在需要时从各调色剂瓶14再供给。
各感光鼓31、32和33的驱动传递机构构造成使得感光鼓31、32和33由彩色马达齿轮65旋转驱动,所述彩色马达齿轮65由共用的彩色马达经由彩色驱动齿轮67、惰齿轮66a和66b以及彩色驱动齿轮67a和67b来驱动。感光鼓34的驱动传递机构构造成使得当进行黑色单色打印时,感光鼓34由Bk马达齿轮62旋转驱动,所述Bk马达齿轮62由专用Bk马达61经由Bk驱动齿轮63来旋转。驱动感光鼓31至34的彩色马达64和Bk马达61由控制单元45(对应于本发明的控制单元)的驱动电路46控制。
各显影单元(未示出)包括显影辊(未示出)。在施加显影偏压时,显影辊与感光鼓31至34中的相应一个接触,并开始沿与感光鼓的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这样开始显影。显影单元使得Y颜色调色剂、M颜色调色剂、C颜色调色剂和Bk颜色调色剂沉积在相应感光鼓31、32、33和34上,以便使得静电潜像显影成调色剂图像。
各感光鼓31至34具有在鼓基质上并用作负极性的OPC光电导体的光敏层,所述鼓基质由铝制造。感光鼓由驱动单元(未示出)沿图2中所示箭头I的方向以预定处理速度旋转驱动。
初次转印辊39、40、41和42在初次转印夹持部部分N1(接触位置)中经由中间转印带13而分别与感光鼓31、32、33和34接触。初次转印辊39、40、41和42具有在控制单元45的偏压控制部分71的控制下从转印偏压电源44分别经由切换单元48、49、50和51而施加于其上的转印偏压。
鼓清洁器单元(未示出)由例如清洁刮刀来制造。鼓清洁器单元除去在初次转印时残留在感光鼓31、32、33和34的光电导体上的残余调色剂。
如图1中所示,形成为连续带的中间转印带由驱动辊16a(所述驱动辊16a用作二次转印内部辊)、张紧辊38和拉伸辊43沿箭头H的方向(逆时针方向)可旋转地(可运动地)拖动。应当注意,中间转印带13由电介质树脂,例如聚碳酸酯或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膜或聚偏二氟乙烯树脂膜形成。
用作二次转印内部辊的驱动辊16a布置成面对二次转印外部辊16b。驱动辊16a经由中间转印带13而与二次转印外部辊16b接触,以便形成二次转印单元(二次转印夹持部部分N2)。二次转印单元(N2)将已经初次转印至中间转印带13上的调色剂图像二次转印至从纸盒4传送的记录介质P上。另外,带清洁单元91布置在张紧辊38附近并在中间转印带13的外侧。带清洁单元91除去残留在中间转印带13的表面上的转印残余调色剂并且收集所述调色剂。
纸盒4布置在装置主体1a的下部部分中。纸盒4使得记录介质P堆垛在它的内部板5上,因此容纳记录介质P。容纳于纸盒4中的记录介质P通过沿介质进给方向布置在其下游位置处的进给辊3而一张张地进给。记录介质P通过布置在进给辊3下游的传送辊对7、8和9而传送给对齐辊对10,并暂时停止在所述对齐辊对10的位置处。然后,记录介质P的传送在合适定时重新开始,以使得调色剂图像在二次转印单元(N2)中在预定位置处转印至记录介质P上。
在二次转印单元(N2)中二次转印有调色剂图像的记录介质P在布置于二次转印单元下游的定影单元17中被加热和按压。因此,调色剂图像定影在记录介质P上。然后,记录介质P经由片材输出辊对20而输出至片材排出托盘21上。定影单元17由布置成彼此面对的定影辊19和压辊18来形成。压辊18与定影辊19压力接触。装置主体1a在一侧具有门单元2。装置主体1a以绕旋转轴2a可旋转的方式支撑门单元2。因此,二次转印外部辊16b能够与驱动辊16a分离。
下面参考图3介绍根据本发明示例实施例的控制***。应当知道,图3是根据本发明示例实施例的控制***的方框图。
也就是,如图3中所示,对应于本发明控制单元的控制单元45由微计算机形成,所述微计算机包括只读存储器(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和中央处理单元(CPU)(均未示出)。控制单元45包括成像部分70、偏压控制部分71和初次转印驱动控制部分72。
成像部分70根据从提供于装置主体1a中的操作单元输入的信息向各单元输出指令。这样,利用成像单元11Y、11M、11C和11Bk来进行成像处理(图像产生)。
偏压控制部分71将转印偏压施加给初次转印辊39至42。也就是,偏压控制部分71对转印偏压电源44执行接通/断开(ON/OFF)控制,并分别利用切换单元48、49、50和51来向初次转印辊39、40、41和42施加转印偏压电压。当控制单元45执行施加转印偏压的接通/断开控制时,偏压控制部分71与由用于四个颜色的初次转印辊39至42执行的转印操作同步地利用转印偏压电源44来执行施加转印偏压的接通/断开控制。应当知道,N个转印偏压施加单元由转印偏压电源44、切换单元48至51和偏压控制部分71来形成。
初次转印驱动控制部分72经由驱动电路46来控制彩色马达64和Bk马达61。
下面将参考图4和5来介绍用于控制的条件表达式的参数和操作控制的实例。图4表示了用于控制的条件表达式的参数,图5是表示操作控制的实例的定时图。
如图4和5中所示,控制单元45执行以下控制。也就是,假定L(mm)是在每两个相邻感光鼓31至34之间的距离(在图像承载部件之间的距离:鼓中心至鼓中心的距离),且假定V(mm/s)是中间转印带13的运动速度(带速度)。另外,假定X(mm)是在中间转印带13和各感光鼓31、32、33和34之间的接触点(图4中所示的点A)与在中间转印带13和与感光鼓相对应的一个初次转印辊39、40、41和42之间的接触点(图4中所示的点B)之间的偏离距离。也就是,“X”(mm)定义为在经过各感光鼓31、32、33和34的中心的竖直线和经过与感光鼓相对应的一个初次转印辊39、40、41和42的中心的竖直线之间的偏离距离。
此外,在第一最早时间完成由一个初次转印辊39至42执行的转印操作的成像单元(例如成像单元11Y)定义为“第一成像单元”。在第n个最早时间(例如第四最早时间)完成由一个初次转印辊39至42执行的转印操作的成像单元(例如成像单元11Bk)定义为“第n成像单元”。假定αn是相对于用于第n成像单元中的转印位置(在图4中所示的接触点A)的转印断开定时的转印断开定时偏差,并假定Tn(n≥2)是在第n成像单元中的转印断开定时与第(n-1)成像单元(例如成像单元11C)中的转印断开定时之间的差值。那么,控制单元45执行图像控制,以便满足以下表达式:
Tn=L/V+αn    (1)
X/V<αn<L/V    (2)
Tn≠Tk(n≠k,k≥2)    (3)
另外,控制单元45执行图像控制,以使得在Tn和另一Tn之间的差值大于或等于X/V。控制单元45控制各上述转印偏压施加单元(转印偏压电源44、切换单元48至51和偏压控制部分71)的转印偏压的转印断开定时,以便满足这些条件。
因此,控制单元45执行控制,以便满足以下关系表达式:
X/V<α2<L/V
X/V<α3<L/V以及
X/V<α4<L/V
根据本发明示例实施例,“X/V”用于转印断开定时控制的原因如下。也就是,“X/V”表示在初次转印单元的初次转印夹持部部分N1中执行转印处理(初次转印处理)的过程中的持续时间。在初次转印夹持部部分N1中的操作是带速沿主扫描方向和副扫描方向的复杂混合。因此并不希望在初次转印夹持部部分N1中的转印处理的过程中另一成像单元(另一站)电接通或电断开转印偏压。因此,控制单元45构造成对于间隔“X/V”并不断开转印偏压。
如图4中所示,在中间转印带13和各感光鼓31、32、33和34之间的接触点A与在中间转印带13和相应一个初次转印辊39、40、41和42之间的接触点B并不相同。在接触点A和接触点B之间存在一定距离X(X表示初次转印辊的偏离距离)。四个感光鼓31至34以预定相等间隔布置使得它们的轴向方向相互平行,如上所述。
另外,用于四个颜色的转印偏压的断开时间以完成初次转印的顺序确定如下:
T1=Ty,T2=Tm,T3=Tc,以及T4=Tk。
那么,执行这样的控制以便满足后面所述的条件。应当知道,Ty表示从Y站(成像单元11Y)完成初次转印的时间至M站(成像单元11M)完成初次转印的时间的时间间隔。为了增加感光鼓31和32的使用寿命,希望转印偏压在Y站中的初次转印之后立即断开。
也就是,控制单元45执行控制,以便满足以下关系表达式:
Tm=L/V+α2  (4)
Tc=L/V+α3  (5)
Tk=L/V+α4  (6)
如果类似于本发明示例实施例提供四个感光鼓以便形成四色图像,则控制单元45执行以下控制。也就是,完成由初次转印辊执行的第二最早转印操作的成像单元定义为第二成像单元(11M)。完成第三最早转印操作的成像单元定义为第三成像单元(11C)。完成第四最早转印操作的成像单元定义为第四成像单元(11Bk)。那么,控制单元45执行控制,以便满足以下关系表达式:
X/V<∣T2-T3∣  (7)
X/V<∣T2-T4∣  (8)
X/V<∣T3-T4∣(T2≠T3≠T4)  (9)
因此,由图5中所示的定时图能够看见,在根据上述条件由初次转印辊39至42执行的初次转印操作中的施加偏压接通操作在时间上相对于彼此顺序偏移。应当知道,对于各颜色,初次转印在施加偏压接通之后进行。类似地,在初次转印操作中的施加偏压断开操作在时间上相对于彼此顺序偏移。对于各颜色,初次转印偏压在比初次转印完成时间更晚的时间下断开。
根据本发明示例实施例,由于由公式(1)至(9)确定的条件,对于全部颜色,在初次转印操作中的初次转印偏压断开定时(即转印断开定时)彼此不同。因此,转印偏压并不在记录介质中的相同位置处断开。
下面通过使用成像单元11Y(第一成像单元)的转印偏压施加单元(转印偏压电源44、切换单元48和偏压控制部分71)的偏压断开定时作为基准定时来介绍成像单元中的断开定时的确定,所述成像单元11Y包括布置在最上游位置处的感光鼓31。
也就是,如图2和4中所示,布置了各自用作图像承载部件的N个感光鼓(N大于或等于3),也就是四个感光鼓31至34。另外,布置了N个成像单元(N大于或等于3),也就是四个成像单元11Y至11Bk。此外,布置了各自用作转印部件的N个初次转印辊(N大于或等于3),也就是四个初次转印辊39至42。还有,布置了N个转印偏压施加单元(转印偏压电源44、切换单元48至51、偏压控制部分71)(N大于或等于3),也就是四个转印偏压施加单元以对应于切换单元48至51。这样,成像单元11Y(第一成像单元)至成像单元11Bk(第n成像单元)沿中间转印带13(中间转印部件)的运动方向(箭头H的方向)从上游向下游相继布置。
第一设置
在上述构造中,假定L是沿中间转印带13(中间转印部件)在相邻感光鼓31至34与中间转印带13接触的接触点之间的距离,并假定V是中间转印带13的运动速度。那么,用作设置单元的控制单元45设置以下设置。
也就是,对于各个整数n(所述整数n大于或等于2并且小于或等于N),在成像单元11Y(第一成像单元)中的转印偏压施加单元(转印偏压电源44、切换单元48和偏压控制部分71)断开的定时用作基准。通过使用所述基准,在成像单元11Bk(第n成像单元)中的转印偏压施加单元(转印偏压电源44、切换单元51和偏压控制部分71)断开的定时确定为(L/V)×(n-1)+αn。这时,控制单元45将αn设置成使得αn的绝对值小于L/V,并且另外,多个αn当中的至少一对αn具有不同值。应当知道,αn表示转印断开定时的偏差。
如果偏离影响能够忽略,则所述设置能够在不考虑各初次转印辊39至42的偏离距离X的情况下进行设置,如上所述。在这种情况下,甚至当部分α是不同的取值时也能够获得一些作用。因此,只需要在多个α当中的至少一对α具有不同值。
第二设置
对于各个整数n(所述整数n大于或等于2并且小于或等于N),在成像单元11Y(第一成像单元)中的转印偏压施加单元(转印偏压电源44、切换单元48和偏压控制部分71)断开的定时用作基准。通过使用所述基准,在成像单元11Bk(第n成像单元)中的转印偏压施加单元(转印偏压电源44、切换单元51和偏压控制部分71)断开的定时确定为(L/V)×(n-1)+αn。这时,控制单元45将αn设置成使得αn的绝对值小于L/V,并且另外,所述多个αn为不同值。如果偏离影响能够忽略,则所述设置能够在不考虑各初次转印辊39至42的偏离距离X的情况下进行设置,如上所述。在这种情况下,所述多个α设置成不同值。
第三设置
另外,如果下面介绍的偏离距离X作为考虑因素,则所述设置能够设置如下。也就是,偏离距离X是沿中间转印带13的运动方向(图2中所示箭头H的方向)在中间转印带13和各感光鼓31、32、33和34之间的接触点(图4中所示的点A)与在中间转印带13和与感光鼓相对应的相应一个初次转印辊39、40、41和42之间的接触点(图4中所示的点B)之间的距离。
也就是,对于各个整数n(所述整数n大于或等于2并且小于或等于N),在成像单元11Y(第一成像单元)中的转印偏压施加单元(转印偏压电源44、切换单元48和偏压控制部分71)断开的定时用作基准。通过使用所述基准,在成像单元11Bk(第n成像单元)中的转印偏压施加单元(转印偏压电源44、切换单元51和偏压控制部分71)断开的定时确定为(L/V)×(n-1)+αn。这时,控制单元45将αn设置成使得αn的绝对值大于X/V且小于L/V,并且另外,在多个αn当中的至少一对αn具有不同值。
第四设置
另外,如果上面介绍的偏离距离X作为考虑因素时,所述设置能够设置如下。也就是,对于各个整数n(所述整数n大于或等于2以及小于或等于N),在成像单元11Y(第一成像单元)中的转印偏压施加单元(转印偏压电源44、切换单元48和偏压控制部分71)断开的定时用作基准。通过使用所述基准,在成像单元11Bk(第n成像单元)中的转印偏压施加单元(转印偏压电源44、切换单元51和偏压控制部分71)断开的定时确定为(L/V)×(n-1)+αn。这时,控制单元45将αn设置成使得αn的绝对值大于X/V且小于L/V,另外,所述多个αn为不同值。
这时,由于当对于各颜色从转印-接通状态转变成转印-断开状态时产生的在中间转印带13和各感光鼓31至34之间的静电吸引力大小的变化,中间转印带13的速度产生变化。根据本发明示例实施例,控制单元45根据上述第一至第四设置来执行控制。因此,在记录介质中的不同位置处(图7A和7B中所示的位置a、b和c)产生中间转印带13的速度变化。因此,能够使由于位置变化引起的线状图像模糊并减少。
下面参考图4中的示意图和图5所示的定时图来介绍当根据本发明示例实施例形成全色图像时执行的控制。
也就是,在成像装置1中,在成像部分70的控制下,根据图像数据产生的激光束53从曝光单元22发射。通过将激光束53发射至各感光鼓31至34的表面上,静电潜像形成于由一个充电装置(未示出)充电的感光鼓上。
然后,从显影单元(未示出)供给的调色剂沉积在静电潜像上,并可视化为调色剂图像。调色剂图像通过由初次转印辊39至42执行的转印操作而相继地初次转印至中间转印带13上,所述中间转印带13与感光鼓的旋转同步地运动。
在初次转印过程中,初次转印驱动控制部分72经由驱动电路46来控制彩色马达64和Bk马达61,以便驱动初次转印辊39至42。此外,偏压控制部分71执行关于转印偏压电源44的接通/断开控制,以便分别利用切换单元48至51向初次转印辊39至42供给转印偏压电压,如下所述。
也就是,第一初次转印偏压施加给用于Y颜色的初次转印辊39,以便首先接通初次转印辊39。然后,第一初次转印偏压顺序施加给用于M颜色的初次转印辊40、用于C颜色的初次转印辊41和用于Bk颜色的初次转印辊42,以便接通这些初次转印辊。也就是,当初次转印辊39在控制单元45的控制下旋转时,用于Y颜色的转印偏压接通(t1),并且用于Y颜色的初次转印操作开始(接通)(t2)。另外,当初次转印辊40旋转时,用于M颜色的转印偏压接通(t3),并且用于M颜色的初次转印操作开始(接通)(t4)。此外,当初次转印辊41旋转时,用于C颜色的转印偏压接通(t5),并且用于C颜色的初次转印操作开始(接通)(t6)。此外,当初次转印辊42旋转时,用于Bk颜色的转印偏压接通(t7),并且用于Bk颜色的初次转印操作开始(接通)(t8)。
另外,由接通的、用于Y颜色的初次转印辊39执行的初次转印操作断开(t9),且用于Y颜色的转印偏压断开(t10)。此外,由接通的、用于M颜色的初次转印辊40执行的初次转印操作断开(t11),且用于M颜色的转印偏压断开(t11)。而且,由接通的、用于C颜色的初次转印辊41执行的初次转印操作断开(t13),且用于C颜色的转印偏压断开(t14)。而且,由接通的、用于Bk颜色的初次转印辊42执行的初次转印操作断开(t15),且用于Bk颜色的转印偏压断开(t16)。
随后,在这些感光鼓上形成的不同调色剂图像一个叠加在另一个上地转印至中间转印带13上,以便在中间转印带13上形成四色调色剂图像。然后,在中间转印带13上的彩色调色剂图像二次转印至在二次转印单元(N2)中的、已经从纸盒4进给的记录介质P上,所述二次转印单元(N2)位于二次转印外部辊16b和中间转印带13之间。最后,上面转印有彩色调色剂图像的记录介质P在定影单元17中进行定影处理,然后输出至片材排出拖盘21上。
下面将参考图6介绍对比实例,在所述对比实例中并不设置根据本发明示例实施例的条件。
也就是,如图6中所示,在对比实例中,用于Y颜色的转印偏压打开接通(t21),并且用于Y颜色的初次转印操作开始(接通)(t22)。另外,用于M颜色的转印偏压接通(t23),并且用于M颜色的初次转印操作开始(接通)(t24)。此外,用于C颜色的转印偏压接通(t25),并且用于C颜色的初次转印操作开始(接通)(t26)。此外,用于Bk颜色的转印偏压接通(t27),并且用于Bk颜色的初次转印操作开始(接通)(t28)。
另外,由接通的、用于Y颜色的初次转印辊执行的初次转印操作断开(t29),且用于Y颜色的转印偏压断开(t30)。此外,由接通的、用于M颜色的初次转印辊执行的初次转印操作断开(t31),且用于M颜色的转印偏压断开(t32)。此外,由接通的、用于C颜色的初次转印辊执行的初次转印操作断开(t33),且用于C颜色的转印偏压断开(t34)。此外,由接通的、用于Bk颜色的初次转印辊42执行的初次转印操作断开(t35),且用于Bk颜色的转印偏压断开(t36)。
与上述示例实施例不同,根据上述对比实例,并没有设置那些条件。因此,在一个记录介质中的相同位置处产生位置的变化。因此,沿主扫描方向延伸的线状图像变得更深暗,如图7B中的“d”所示。
与之相比,根据本发明示例实施例,能够防止出现初次转印时间不必要地太长的情况,另外,初次转印辊39至42、中间转印带13和感光鼓31至34的使用寿命能够保持不变。此外,能够防止由于转印偏压的接通/断开切换而引起的中间转印带13的速度变化,因此能够降低图像质量的退化,例如颜色不对齐。
尽管已经参考示例实施例介绍了本发明,但是应当知道,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所公开的示例实施例。下面的权利要求的范围将根据最广义的解释,以便包含所有这些变化以及等效结构和功能。

Claims (8)

1.一种成像装置,包括:
N个图像承载部件,每个图像承载部件允许在其上形成调色剂图像,其中N是3或更大;
N个成像单元,每个成像单元具有所述图像承载部件中的一个,这些图像承载部件等间隔地布置;
中间转印部件,所述中间转印部件构造成进行运动,以便使得调色剂图像能够在转印位置处相继地转印于中间转印部件上,中间转印部件在所述转印位置处面对所述图像承载部件,第一至第N个成像单元沿中间转印部件的运动方向从上游向下游相继地布置;
N个转印部件,每个转印部件构造成在位于中间转印部件和图像承载部件之间的转印位置处将调色剂图像从所述图像承载部件中的一个转印至中间转印部件上;
N个转印电源,每个转印电源构造成向N个转印部件中的一个施加转印偏压;以及
设置单元,当L定义为在第一至第N图像承载部件中的每两个相邻图像承载部件与中间转印带的接触点之间的距离时、当V定义为中间转印部件的运动速度时、以及当用于第n成像单元的转印电源通过利用用于第一成像单元的转印电源断开的定时作为基准而断开的定时被定义为(L/V)×(n-1)+αn时,对于每个大于或等于2并且小于或等于N的整数n,所述设置单元将αn设置成使得αn的绝对值小于L/V,并且多个αn中的至少一对αn具有不同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装置,其中:
所述设置单元将αn设置成使得多个αn具有不同值。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装置,其中:
当X进一步定义为沿中间转印部件的运动方向在图像承载部件和中间转印部件之间的接触点与在同图像承载部件相对应的转印部件和中间转印部件的接触点之间的距离时,所述设置单元将αn设置成使得αn的绝对值大于X/V。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成像装置,其中:
所述设置单元将αn设置成使得所述多个αn具有不同值。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装置,其中:
所述中间转印部件是可运动地保持张紧的连续中间转印带;以及
所述转印部件是转印辊,所述转印辊能够在与中间转印带接触的同时旋转。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成像装置,其中:
所述中间转印部件是可运动地保持张紧的连续中间转印带;以及
所述转印部件是转印辊,所述转印辊能够在与中间转印带接触的同时旋转。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成像装置,其中:
所述中间转印部件是可运动地保持张紧的连续中间转印带;以及
所述转印部件是转印辊,所述转印辊能够在与中间转印带接触的同时旋转。
8.根据权利要4所述的成像装置,其中:
所述中间转印部件是可运动地保持张紧的连续中间转印带;以及
所述转印部件是转印辊,所述转印辊能够在与中间转印带接触的同时旋转。
CN201510122920.5A 2014-03-20 2015-03-20 成像装置 Pending CN10493222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057969A JP2015184312A (ja) 2014-03-20 2014-03-20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4-057969 2014-03-20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932227A true CN104932227A (zh) 2015-09-23

Family

ID=541194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122920.5A Pending CN104932227A (zh) 2014-03-20 2015-03-20 成像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244391B2 (zh)
JP (1) JP2015184312A (zh)
CN (1) CN104932227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375892B2 (ja) * 2014-11-19 2018-08-22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148198A (ja) * 2003-11-12 2005-06-09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CN101114149A (zh) * 2006-07-28 2008-01-30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成像装置及成像方法
CN101201571A (zh) * 2006-10-27 2008-06-18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设备
CN101377638A (zh) * 2007-08-31 2009-03-04 株式会社理光 成像装置
CN102262382A (zh) * 2010-05-31 2011-11-30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设备
CN102402149A (zh) * 2010-09-07 2012-04-04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047497A (ja) 1998-07-27 2000-02-18 Hitachi Ltd カラー電子写真記録装置
US6442356B2 (en) * 2000-04-06 2002-08-27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01296720A (ja) 2000-04-14 2001-10-26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2014553A (ja) * 2000-06-30 2002-01-18 Minolta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2023453A (ja) * 2000-07-03 2002-01-23 Minolta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US6370354B1 (en) * 2000-08-08 2002-04-09 Lexmark International,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media-to-image registration of a single-pass intermediate transfer member-based printing apparatus
JP4274010B2 (ja) * 2004-03-16 2009-06-03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4812728B2 (ja) * 2007-10-16 2011-11-09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773729B2 (ja) * 2011-04-28 2015-09-0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2247756A (ja) * 2011-05-31 2012-12-13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148198A (ja) * 2003-11-12 2005-06-09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CN101114149A (zh) * 2006-07-28 2008-01-30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成像装置及成像方法
CN101201571A (zh) * 2006-10-27 2008-06-18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设备
CN101377638A (zh) * 2007-08-31 2009-03-04 株式会社理光 成像装置
CN102262382A (zh) * 2010-05-31 2011-11-30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设备
CN102402149A (zh) * 2010-09-07 2012-04-04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9244391B2 (en) 2016-01-26
JP2015184312A (ja) 2015-10-22
US20150268592A1 (en) 2015-09-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03186281A (ja) 電子写真装置
US9563170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onfigured to use a common driving source for image bearing members
US6539194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transfer belt having first and second image transfer surface planes arranged at an angle, and plural image bearing members facing same
EP2163952A2 (en) Hybrid Printing System
CN104932227A (zh) 成像装置
JP2007017856A (ja)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方法
US9031437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9846395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JP2015087714A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8682188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developing units having different voltage levels
JP2008292734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6671970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5999790A (en) Five cycle color printing architecture with a camming mechanism for engaging and disengaging a transfer and cleaning stations
JPH11249459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H08305120A (ja) カラー電子写真方法
KR100423459B1 (ko) 칼라 화상형성장치
JP4442188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4145187A (ja) 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
JP2011053412A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CN102037413A (zh) 成像设备及利用该成像设备形成彩色图像的方法
JP2005208140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H11167277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0039773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2099156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H09160377A (ja) 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0923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