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764010B - 内窥镜 - Google Patents

内窥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764010B
CN103764010B CN201380002786.4A CN201380002786A CN103764010B CN 103764010 B CN103764010 B CN 103764010B CN 201380002786 A CN201380002786 A CN 201380002786A CN 103764010 B CN103764010 B CN 10376401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nding section
line
bending
section
restrai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02786.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764010A (zh
Inventor
松尾茂树
冈庭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lympu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Olympu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lympus Corp filed Critical Olympus Corp
Priority claimed from PCT/JP2013/063824 external-priority patent/WO2014027487A1/ja
Publication of CN1037640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76401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76401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76401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05Flexible endoscopes
    • A61B1/0051Flexible endoscopes with controlled bending of insertion part
    • A61B1/0057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force transmission elements, e.g. control wir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05Flexible endoscopes
    • A61B1/0051Flexible endoscopes with controlled bending of insertion part
    • A61B1/0055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insertion parts, e.g. vertebral elemen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05Flexible endoscopes
    • A61B1/0051Flexible endoscopes with controlled bending of insertion part
    • A61B1/0055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insertion parts, e.g. vertebral elements
    • A61B1/005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insertion parts, e.g. vertebral elements the insertion parts being asymmetric, e.g. for unilateral bending mechanism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05Flexible endoscopes
    • A61B1/008Articul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4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combined with photographic or television appliances
    • A61B1/05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combined with photographic or television appliances characterised by the image sensor, e.g. camera, being in the distal end portion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rger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Pathology (AREA)
  • Radiology & Medical Imaging (AREA)
  • Biophys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Rehabilitation Therapy (AREA)
  • Instruments For Viewing The Inside Of Hollow Bodies (AREA)
  • Endoscopes (AREA)

Abstract

内窥镜(1)具有:弯曲部(23),其具有第1弯曲部(23a)和第2弯曲部(23b);线引导部件(101),其具有固定在第2弯曲部(23b)的前端部的内部的前端部;以及弯曲操作部(67),其通过对操作线(50)进行牵引而对第1弯曲部(23a)进行弯曲操作。并且,内窥镜(1)具有限制线(103),该限制线(103)限制弯曲部(23)的弯曲,使得在第1弯曲部(23a)弯曲时,第2弯曲部(23b)向第1弯曲部(23a)的弯曲方向的相反方向弯曲,从而使弯曲部(23)弯曲成S字形状。

Description

内窥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能够弯曲成S字形状的弯曲部的内窥镜。
背景技术
例如专利文献1公开了内窥镜。该内窥镜具有配设在***部的前端部的第1弯曲部、配设在***部的基端部且与第1弯曲部连结的第2弯曲部、以及对第1弯曲部进行操作的操作部。第2弯曲部通过外力而弯曲。
并且,例如专利文献2公开了内窥镜。内窥镜的弯曲部从弯曲部的前端部侧起优先进行弯曲。
并且,例如专利文献3公开了内窥镜。该内窥镜具有第1弯曲部、与第1弯曲部的基端部连结的第2弯曲部、对第1弯曲部进行操作的第1操作部、以及对第2弯曲部进行操作的第2操作部。这样,内窥镜具有分别对弯曲部进行操作的操作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261513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10-234653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4-29844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第2弯曲部仅通过外力而弯曲。并且,例如在专利文献2中,弯曲部从弯曲部的前端部侧起优先进行弯曲。在需要这些弯曲部在大肠的乙状结肠等中弯曲成S字形状的情况下,弯曲部不会根据操作者的意图而弯曲成S字形状。因此,弯曲部的操作性低下。
并且,例如在专利文献3中,配设有第1操作部和第2操作部。在操作者使弯曲部弯曲成S字形状的情况下,需要分别对第1操作部和第2操作部进行操作,操作烦杂。
本发明是鉴于这些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利用1个操作部而简单地使弯曲部弯曲成S字形状的内窥镜。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内窥镜的一个方式具有:前端硬质部,其具有对观察对象物进行摄像的摄像单元;弯曲部,其具有与所述前端硬质部连结的第1弯曲部和与所述第1弯曲部的基端部连结的第2弯曲部;挠性管部,其与所述第2弯曲部的基端部连结;操作线,其与所述前端硬质部连接,贯穿***到所述第1弯曲部、所述第2弯曲部和所述挠性管部中;线引导部件,其具有固定在所述第2弯曲部的前端部的内部的前端部,贯穿***到所述第2弯曲部和所述挠性管部中,通过贯穿***有所述操作线而对所述操作线进行引导;弯曲操作部,其与所述操作线连接,通过对所述操作线进行牵引而对所述第1弯曲部进行弯曲操作;以及限制线,其比所述弯曲部长,贯穿***到所述第1弯曲部和所述第2弯曲部中,在所述弯曲部的径向上与所述操作线对置配设,具有与所述操作线相同或以上的拉伸强度和切断强度,限制所述弯曲部的弯曲,使得在所述第1弯曲部弯曲时,所述第2弯曲部向所述第1弯曲部的弯曲方向的相反方向弯曲,从而使所述弯曲部弯曲成S字形状。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能够利用1个操作部而简单地使弯曲部弯曲成S字形状的内窥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的概略图。
图2是简单地示出弯曲部的构造的图。
图3A是配设在第1弯曲部中的节轮的立体图。
图3B是配设在第2弯曲部中的节轮的立体图。
图3C是贯穿***有操作线和限制线的节轮的正面图。
图4是简单地示出配设在弯曲部的基端部的节轮和挠性管部的接头的连结构造的立体图。
图5A是用于计算在弯曲部弯曲时收缩的内侧的操作线与伸长的外侧的操作线之差L3的概略图。
图5B是用于计算在弯曲部弯曲时收缩的内侧的操作线与伸长的外侧的操作线之差L3的概略图。
图6A是仅第1弯曲部弯曲时的概略图。
图6B是弯曲部弯曲成S字形状时的概略图。
图7A是简单地示出第1变形例的弯曲部的构造的图。
图7B是仅第1弯曲部弯曲时的概略图。
图7C是弯曲部弯曲成S字形状时的概略图。
图8是示出第2变形例的操作线和限制线的构造的图。
图9是示出在第3变形例中操作线兼作为限制线的状态的图。
图10A是示出第4变形例中的保持部件的变形例的图。
图10B是示出第5变形例中的保持部件的变形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第1实施方式]
[结构]
参照图1、图2、图3A、图3B、图3C、图4、图5A、图5B、图6A、图6B对第1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另外,例如,如在图5A中省略线引导部件101的图示那样,在一部分附图中,为了简化图示而省略结构部件的一部分。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部10的长度方向、弯曲部23的长度方向、线引导部件101的轴向为相同方向。
[内窥镜1]
如图1所示,内窥镜1具有被***患者的体腔内等的细长的***部10、以及与***部10的基端部连结并对内窥镜1进行操作的操作部60。
[***部10]
***部10从***部10的前端部侧朝向***部10的基端部侧具有前端硬质部21、弯曲部23、挠性管部25。前端硬质部21的基端部与弯曲部23的前端部连结,弯曲部23的基端部与挠性管部25的前端部连结。
前端硬质部21较硬,作为内窥镜1的前端部和***部10的前端部发挥功能。前端硬质部21具有对观察对象物进行摄像的未图示的摄像单元。
弯曲部23在后面叙述。
挠性管部25具有期望的挠性。由此,挠性管部25通过外力而弯曲。挠性管部25是从操作部60中的后述主体部61延伸出的管状部件。
[操作部60]
操作部60具有延伸出挠性管部25的主体部61、与主体部61的基端部连结的供操作内窥镜1的操作者把持的把持部63、以及与把持部63连接的通用缆线65。
[主体部61]
主体部61具有处置器械***口61a。处置器械***口61a与未图示的处置器械贯穿***通道的基端部连结。处置器械贯穿***通道在***部10内从挠性管部25配设到前端硬质部21。处置器械***口61a是用于将未图示的内窥镜用处置器械***处置器械贯穿***通道中的***口。未图示的内窥镜用处置器械从处置器械***口61a***处置器械贯穿***通道中,被推入到前端硬质部21侧。然后,内窥镜用处置器械从配设在前端硬质部21的处置器械贯穿***通道的未图示的前端开口部突出。
[把持部63]
把持部63具有对弯曲部23进行弯曲操作的弯曲操作部67。弯曲操作部67具有对弯曲部23进行左右弯曲操作的左右弯曲操作旋钮67a、以及对弯曲部23进行上下弯曲操作的上下弯曲操作旋钮67b。并且,弯曲操作部67还具有对弯曲的弯曲部23的位置进行固定的固定旋钮67c。
左右弯曲操作旋钮67a与通过左右弯曲操作旋钮67a而驱动的未图示的左右方向的弯曲操作机构连接。并且,上下弯曲操作旋钮67b与通过上下弯曲操作旋钮67b而驱动的未图示的上下方向的弯曲操作机构连接。上下方向的弯曲操作机构和左右方向的弯曲操作机构配设在操作部60内。
左右方向的弯曲操作机构与贯穿***挠性管部25和弯曲部23中的后述操作线50的基端部连接。如图2所示,该操作线50的前端部例如通过锡焊等而与前端硬质部21连接。
并且,上下方向的弯曲操作机构与贯穿***挠性管部25和弯曲部23中的操作线50的基端部连接。与上下方向的弯曲操作机构连接的操作线50和与左右方向的弯曲操作机构连接的操作线50不同。在与上下方向的弯曲操作机构连接的操作线50中,该操作线50的前端部例如通过锡焊等而与前端硬质部21连接。
左右弯曲操作旋钮67a经由左右方向的弯曲操作机构和操作线50而使弯曲部23向左右方向弯曲。并且,上下弯曲操作旋钮67b经由上下方向的弯曲操作机构和操作线50而使弯曲部23向上下方向弯曲。
并且,把持部63具有开关部69。在操作者对把持部63进行把持时,通过操作者的手来操作开关部69。开关部69具有抽吸开关69a和送气/送水开关69b。在内窥镜1从配设在前端硬质部21的未图示的抽吸开口部经由未图示的抽吸通道抽吸粘液或流体等时,操作抽吸开关69a。在为了确保配设在前端硬质部21的未图示的摄像单元的摄像视野而从未图示的送气/送水通道送出流体时,操作送气/送水开关69b。流体包含水和气体。
并且,把持部63还具有内窥镜摄影用的各种按钮71。
[通用缆线65]
通用缆线65具有与未图示的视频处理器或光源装置连接的连接部65a。
[弯曲部23]
接着,参照图2对弯曲部23进行说明。
通过弯曲操作部67的操作,弯曲部23例如向上下左右这样的期望方向弯曲。通过使弯曲部23弯曲,前端硬质部21的位置和朝向变化,在摄像单元的摄像视野内捕捉到观察对象物,对观察对象物照射照明光。
另外,如图2所示,通过沿着***部10的长度方向并列设置多个节轮30而构成弯曲部23。节轮30具有大致圆筒(环状)形状。相邻(沿着***部10的长度方向而位于前后位置)的节轮30通过后述连结部39连结成相互能够转动。这样,通过将节轮30连结成相互能够转动,形成能够如上所述弯曲(转动)的弯曲部23。
[节轮30]
接着,参照图3A和图3B对节轮30进行说明。
如上所述,节轮30具有大致圆筒形状。节轮30例如由金属等硬质材料形成。节轮30例如由金属薄板冲压件、锻造件等成形。如图2所示,这种节轮30沿着***部10的长度方向并列设置。如上所述,相邻(沿着***部10的***方向而位于前后位置)的节轮30通过连结部39连结成相互能够转动。
节轮30具有配设在节轮30的前端部侧(图3A和图3B的左侧)的2个突片(前侧铰链台)33。突片33表示节轮30的一部分向前方(弯曲部23的前端部侧)突出的部分。突片33形成为平面状。并且,突片33具有在突片33的厚度方向上贯通突片33的贯通孔33a。2个突片33配置为在节轮30的周向上相互分开大致180°。
并且,节轮30具有配设在节轮30的后端部侧(图3A和图3B的右侧)的2个突片(后侧铰链台)35。突片35表示节轮30的一部分向后方(弯曲部23的基端部侧)突出的部分。突片35形成为平面状。并且,突片35具有厚度与突片33的厚度大致相同的阶梯差。并且,突片35具有在突片35的厚度方向上贯通突片35的贯通孔35a。2个突片35配置为在节轮30的周向上相互分开大致180°。
突片33和突片35配置为在节轮30的周向上相互分开大致90°。
在配设于挠性管部25(***部20的基端部)侧的节轮30上的突片35和配设在前端硬质部21(***部20的前端部)侧的节轮30上的突片33中,在贯通孔33a、35a中***图2所示的铆钉37。铆钉37作为将节轮30彼此连结成能够转动的转动部件(枢轴)发挥功能。由此,挠性管部25侧的节轮30和前端硬质部21侧的节轮30通过铆钉37相互连结,被枢轴支承为能够以铆钉37为中心转动。这样,铆钉37形成为配设在突片33与突片35之间的转动支轴。
并且,换言之,突片33、突片35和铆钉37作为连结挠性管部25侧的节轮30和前端硬质部21侧的节轮30的连结部39发挥功能。
另外,在节轮30彼此通过铆钉37连结时,配设在挠性管部25侧的节轮30上的突片33层叠在配设在前端硬质部21侧的节轮30上的突片35上。
在本实施方式的弯曲部23中,铆钉37以在各节轮30的前后之间分别错开大致90°的状态交替配置。由此,弯曲部23能够分别向上下左右这4个方向弯曲。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和图3A所示,将配设在弯曲部23的前端部的节轮30作为前端部节轮(以下称为节轮31a),如图2和图3B所示,将配设在弯曲部23的基端部的节轮30作为基端部节轮(以下称为节轮31b)。如图2所示,节轮31a与前端硬质部21连结。并且,如图4所示,节轮31b嵌入挠性管部25的接头26中,例如通过小螺钉或粘接等而与挠性管部25的接头26连结。
并且,如图2和图3A所示,将配设在节轮31a与节轮31b之间的节轮30作为前端部侧节轮(以下称为节轮31c)。该节轮31c具有后述保持部件45。并且,如图2和图3B所示,将配设在节轮31c与节轮31b之间的节轮30作为基端部侧节轮(以下称为节轮31d)。在节轮31d中贯穿***有后述线引导部件101。如上所述,配设在最挠性管部25侧的节轮31c和配设在最前端硬质部21侧的节轮31d相互连结成能够转动。
[第1弯曲部23a/第2弯曲部23b]
如图2所示,这种弯曲部23具有与前端硬质部21连结的第1弯曲部23a、以及与第1弯曲部23a的基端部连结的第2弯曲部23b。第1弯曲部23a由具有节轮31a和节轮31c的节轮30形成。弯曲操作部67通过对操作线50进行牵引而对第1弯曲部23a进行弯曲操作,从而该第1弯曲部23a弯曲。第2弯曲部23b的基端部与挠性管部25连结。第2弯曲部23b由具有节轮31d和节轮31b的节轮30形成。通过后述限制线103,如图6B所示,第2弯曲部23b向第1弯曲部23a的弯曲方向的相反方向弯曲。在第2弯曲部23b中,与节轮31c连结的节轮31d作为第2弯曲部23b的前端部发挥功能。并且,节轮31b作为第2弯曲部23b的基端部发挥功能,如图4所示,与挠性管部25的接头26连结。
[线引导部件101]
如图2所示,第2弯曲部23b具有线引导部件101,该线引导部件101贯穿***第2弯曲部23b中。线引导部件101的前端部固定在第2弯曲部23b的前端部的内部、即与节轮31c连结的节轮31d的内周面30a。如后面所述,线引导部件101的基端部贯穿***挠性管部25中。线引导部件101仅配设在第2弯曲部23b、即节轮31b和节轮31d中,不配设在第1弯曲部23a中。换言之,配设有线引导部件101的弯曲部23作为第2弯曲部23b发挥功能。并且,在弯曲部23中,第2弯曲部23b配设有线引导部件101,相应地比第1弯曲部23a硬。由此,弯曲部23从弯曲部23的前端部起进行弯曲。换言之,第1弯曲部23a先于第2弯曲部23b进行弯曲。
这种线引导部件101通过将操作线50贯穿***线引导部件101中而对操作线50进行引导。线引导部件101作为具有弹力的管状部件发挥功能。线引导部件101贯穿***第2弯曲部23b、挠性管部25和主体部61中。
并且,在线引导部件101中,以使操作线50在操作线50的轴向上进退移动自如的方式贯穿***有操作线50。线引导部件101作为供操作线50贯穿***的线贯穿***部件发挥功能。线引导部件101保护操作线50不受操作线50以外的内置物影响。该内置物例如表示抽吸管等配设在***部20的内部的部件。另外,如上所述,由于线引导部件101配设在第2弯曲部23b中,所以,在第2弯曲部23b中保护和引导操作线50。线引导部件101例如具有卷绕操作线50的螺旋外皮。在1个线引导部件101中贯穿***有1条操作线50。
[保持部件45]
并且,该情况下,如图2和图3A所示,操作线50的前端部侧突出线引导部件101,在第1弯曲部23a中由保持部件45保持。如图2和图3A所示,保持部件45配设在第1弯曲部23a、即节轮31a、31c的内周面30a上,不配设在第2弯曲部23b、即节轮31b、31d上。保持部件45作为支承操作线50的支承部件发挥功能。保持部件45例如由金属等硬质材料形成。如图3A和图3C所示,保持部件45例如具有圆筒形状。保持部件45例如通过焊接而固定在内周面30a上。保持部件45在弯曲部23的长度方向上与突片33、35配设在同一直线上。因此,在节轮31a、31c中,如图3C所示,在周向上分开90°而配设4个保持部件45。配设在节轮31a、31c上的各保持部件45在弯曲部23的长度方向上配设在同一直线上。
[操作线50]
另外,操作线50在第1弯曲部23a中贯穿***保持部件45中,使得操作线50在操作线50的轴向上进退移动自如,该操作线50由保持部件45保持。这样,操作线50在第2弯曲部23b中由线引导部件101引导,在第1弯曲部23a中由保持部件45保持。
而且,如上所述,操作线50的前端部与前端硬质部21连接。操作线50贯穿***第1弯曲部23a、第2弯曲部23b、挠性管部25、主体部61中。操作线50的基端部与弯曲操作机构连接。
[限制线103]
并且,如图2所示,在弯曲部23(第1弯曲部23a和第2弯曲部23b)中贯穿***有限制线103。限制线103限制弯曲部23的弯曲,使得如图6A所示,在第1弯曲部23a弯曲时,如图6B所示,第2弯曲部23b向第1弯曲部23a的弯曲方向的相反方向弯曲,弯曲部23弯曲成S字形状。限制线103与操作线50分开。如图2所示,限制线103比弯曲部23长。
限制线103例如配设1条。如上所述,为了限制弯曲部23的弯曲,如图2和图3C所示,限制线103在弯曲部23(节轮30)的径向上与1条操作线50对置配设。并且,如上所述,为了限制弯曲部23的弯曲,限制线103具有与操作线50相同或以上的拉伸强度和切断强度。因此,例如,如图3C所示,限制线103的直径比操作线50的直径粗。限制线103由具有弯曲弹性的部件形成,使得在弯曲部23弯曲时,弯曲部23能够弯曲。
如图2、图6A和图6B所示,在弯曲部23弯曲时、以及弯曲部23从弯曲状态返回直线状态时,限制线103相对于弯曲部23沿着限制线103的轴向进退移动。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例如,限制线103的前端部103a固定在前端硬质部21上。该固定例如是焊接、熔融、铆接等。前端部103a形成为固定端。并且,如图2所示,在弯曲部23为自然长度且伸长为直线状态时,限制线103的基端部103b配设在与节轮31b连结的挠性管部25的接头26的内部。基端部103b形成为自由端。并且,由于限制线103的前端部103a如上所述被固定,所以,在弯曲部23弯曲时,限制线103的基端部103b相对于弯曲部23沿着限制线103的轴向朝向前端硬质部21移动。并且,在弯曲部23从弯曲状态返回直线状态时,限制线103的基端部103b相对于弯曲部23沿着轴向朝向挠性管部25的接头26移动。
并且,限制线103由保持部件45a保持,使得在弯曲部23弯曲时、以及弯曲部23从弯曲状态返回直线状态时,如图2和图3C所示,限制线103相对于保持部件45a在限制线103的轴向上进退移动(滑动)自如。该保持部件45a具有与保持部件45大致相同的结构,与保持部件45分开。保持部件45a配设在第1弯曲部23a和第2弯曲部23b的各节轮30中,例如通过焊接而固定在各节轮30的内周面30a上。如图3C所示,保持部件45a在弯曲部23(节轮30)的周向上与保持部件45错开配设。
另外,如图4所示,挠性管部25的接头26在缘部具有供保持部件45a嵌合的切口部26a,使得在与节轮31b嵌合时,接头26的缘部不与保持部件45a抵接。
并且,如图2所示,限制线103不由线引导部件101引导。
并且,如图2和图4所示,限制线103具有配设在限制线103的基端部103b的防止部105。如图6A所示,在弯曲部23弯曲而使得限制线103朝向前端硬质部21移动时,防止部105通过与保持部件45a抵接而如图6B所示限制弯曲部23的弯曲,防止限制线103从节轮31b脱落。该防止部105例如具有覆盖基端部103b的筒部件。防止部105例如嵌合在基端部103b上,比保持部件45a粗。如图6A所示,在弯曲部23弯曲而使得限制线103的基端部103b朝向前端硬质部21移动时,防止部105与配设在节轮31b上的保持部件45a抵接。由此,防止部105防止限制线103从节轮31b脱落,如图6B所示,限制弯曲部23的弯曲。
[长度L]
并且,如图2所示,在弯曲部23为直线状态时,限制线103的基端部103b从节轮31b朝向挠性管部25的接头26突出期望的长度L。期望的长度L如下计算。
如图6B所示,例如设节轮30的半径为r,如图6B所示,在弯曲部23弯曲成S字形状时,设第1弯曲部23a的弯曲半径为R1,如图6B所示,在弯曲部23弯曲成S字形状时,设第2弯曲部23b的弯曲半径为R2。
并且,在弯曲部23弯曲成S字形状、防止部105与保持部件45a抵接后、第1弯曲部23a进一步弯曲时,设第1弯曲部23a的弯曲角度为θ1,在弯曲部23弯曲成S字形状、防止部105与保持部件45a抵接后、第2弯曲部23b弯曲时,设第2弯曲部23b的弯曲角度为θ2。
此时,第1弯曲部23a的伸长量rθ1=第2弯曲部23b的收缩量rθ2。
并且,在R1=R2的情况下,θ1=θ2。
并且,当设第1弯曲部23a整体的弯曲角度为θ0时,在第1弯曲部23a弯曲到防止部105与保持部件45a抵接时,第1弯曲部23a的弯曲角度为θ0-θ1。
此时的第1弯曲部23a的伸长量为r(θ0-θ1)。
所述期望的长度L为该r(θ0-θ1)。
[差L3]
另外,如图5A所示,在第1弯曲部23a和第2弯曲部23b向相同方向弯曲时,收缩的内侧的操作线50与伸长的外侧的操作线50之差L3如下计算。
内周侧的曲率R1为R0-r。R1表示内侧的操作线50的曲率。
外周侧的曲率R2为R0+r。R2表示外侧的操作线50的曲率。
R0表示弯曲部23的曲率,为P1/2/tanθ3。
如图5B所示,P1表示节轮30的轴向的长度。θ3表示节轮30的弯曲角度。
R0的圆弧的长度L0为R0θ4,
R1的圆弧的长度L1为R1θ4,
R2的圆弧的长度L2为R2θ4。
θ0表示弯曲角度。
此时,收缩的内侧的操作线50与伸长的外侧的操作线50之差L3为L2-L1=(R2-R1)θ4=2rθ4。
[动作方法]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的动作方法进行说明。
这里,设限制线103与下方向的操作线50对置配设,与上方向的操作线50相邻配设。
例如,当对上下弯曲操作旋钮67b进行操作时,例如下方向的操作线50被牵引,如图6A所示,弯曲部23例如向下方向弯曲。此时,由于线引导部件101配设在第2弯曲部23b中,所以,如图6A所示,第1弯曲部23a先于第2弯曲部23b向下方向弯曲。第2弯曲部23b依然处于直线状态。
并且,此时,下方向的操作线50配设在弯曲的弯曲部23的内侧,上方向的操作线50(未图示)和限制线103配设在弯曲的弯曲部23的外侧。由此,限制线103的基端部103b相对于弯曲部23沿着限制线103的轴向朝向前端硬质部21移动。
详细地讲,弯曲部23的外周侧(限制线103侧)的路径长度比弯曲部23的内周侧(下方向的操作线50侧)的路径长度长。因此,如图6A所示,通过使第1弯曲部23a弯曲,朝向前端硬质部21拉入限制线103的基端部103b。另外,由于限制线103由具有弯曲弹性的部件形成,所以,一边拉入一边沿着第1弯曲部23a的弯曲形状弯曲。
并且,限制线103具有与操作线50相同或以上的拉伸强度和切断强度。因此,例如,限制线103的直径比操作线50的直径粗。由此,第1弯曲部23a由于限制线103而难以弯曲,弯曲部23的外周侧的路径长度维持恒定。这样,通过限制线103限制弯曲部23弯曲。
并且,通过朝向前端硬质部21拉入限制线103的基端部103b,防止部105可靠地与配设在节轮31b上的保持部件45a抵接。由此,弯曲部23的外周侧的路径长度可靠地维持恒定。这样,通过限制线103限制弯曲部23弯曲。
在该状态下,当进一步对上下弯曲操作旋钮67b进行操作、例如下方向的操作线50进一步被牵引时,第1弯曲部23a要进一步弯曲。但是,由于限制线103具有与操作线50相同或以上的拉伸强度和切断强度这一点、以及防止部105与保持部件45a抵接这一点,弯曲部23的外周侧的路径长度维持恒定。因此,与弯曲部23的内周侧(下方向的操作线50侧)相比,在弯曲部23的外周侧(限制线103侧)作用有更多的力。由此,在第2弯曲部23b上作用有与第1弯曲部23a方向相反(朝上)的力,第2弯曲部23b向第1弯曲部23a的相反侧(上侧)弯曲。由此,如图6B所示,弯曲部23弯曲成S字形状。并且,此时,关于第2弯曲部23b,与第2弯曲部23b的基端部(节轮31b侧)相比,从第2弯曲部23b的前端部(节轮31d侧)先进行弯曲。
这样,在第1弯曲部23a弯曲时,限制线103具有与操作线50相同或以上的拉伸强度和切断强度,防止部105与保持部件45a抵接,由此,限制线103限制弯曲部23的弯曲,使得第2弯曲部23b可靠地向第1弯曲部23a的弯曲方向的相反方向弯曲,弯曲部23可靠地弯曲成S字形状。
而且,前端硬质部21通过第1弯曲部23a的弯曲而移动,并且通过第2弯曲部23b的弯曲而移动以被拉回近前侧。由此,前端硬质部21的位置变化,例如改变了摄像单元的朝向,在摄像单元的摄像视野内捕捉观察对象物。
[效果]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线引导部件101,在弯曲部23中形成第1弯曲部23a和第2弯曲部23b。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限制线103在弯曲部23(节轮30)的径向上与1条操作线50对置配设,具有与操作线50相同或以上的拉伸强度和切断强度。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弯曲部23的外周侧的路径长度能够可靠地维持恒定,通过限制线103限制弯曲部23弯曲,第2弯曲部23b能够向第1弯曲部23a的弯曲方向的相反方向弯曲。
由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通过1个弯曲操作部67而简单地使弯曲部23弯曲成S字形状。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限制线103的前端部103a固定在前端硬质部21上,限制线103的基端部103b移动自如。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限制线103比弯曲部23长,限制线103的基端部103b具有防止部105。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弯曲部23弯曲时,防止部105与保持部件45a抵接。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弯曲部23的外周侧的路径长度能够可靠地维持恒定,第2弯曲部23b能够向第1弯曲部23a的弯曲方向的相反方向弯曲,能够通过1个弯曲操作部67而简单地使弯曲部23弯曲成S字形状。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将线引导部件101配设在第2弯曲部23b中,能够可靠地使第1弯曲部23a先于第2弯曲部23b进行弯曲。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限制线103由具有弯曲弹性的部件形成,使得在对弯曲部23进行弯曲时,弯曲部23能够弯曲。由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可靠地使弯曲部23弯曲。
[第1变形例]
接着,参照图7A、图7B和图7C对本实施方式的第1变形例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限制线103的前端部103a固定在前端硬质部21上,限制线103的基端部103b移动自如,限制线103的基端部103b具有防止部105。但是,只要能够通过1个弯曲操作部67而使弯曲部23弯曲成S字形状即可,不需要限定于此。
例如,限制线103的基端部103b固定在节轮31b上。并且,限制线103的前端部103a形成为自由端,沿着限制线103的轴向移动自如。限制线103的前端部103a具有防止部105。并且,如图7B所示,在弯曲部23弯曲时,防止部105与配设在前端硬质部21上的保持部件45a抵接。
并且,该情况下,前端硬质部21具有能够使防止部105沿着限制线103的轴向滑动的槽部109。该槽部109的长度为所述r(θ0-θ1)。
或者,例如也可以是,限制线103的前端部103a和基端部103b形成为自由端,沿着限制线103的轴向移动自如。该情况下,也可以是,限制线103的前端部103a和基端部103b具有防止部105。
这样,在本变形例中,限制线103的前端部103a和基端部103b中的至少一方形成为自由端、使得限制线103能够沿着限制线103的轴向移动即可,并且自由端具有防止部105即可。
[第2变形例]
接着,参照图8对本实施方式的第2变形例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限制线103的直径比操作线50的直径粗,但是,只要限制线103具有与操作线50相同或以上的拉伸强度和切断强度即可,不需要限定于此。
如图8所示,例如在通过捆束多个线而形成操作线50和限制线103的情况下,限制线103中捆束的线的数量比操作线50中捆束的线的数量多即可。
或者,例如,与操作线50相比,限制线103具有更多的钨等拉伸强度和切断强度优良的材质即可。
或者,限制线103的伸缩性比操作线50的伸缩性低即可。或者,限制线103的弹性比操作线50的弹性低即可。
[第3变形例]
接着,参照图9对本实施方式的第3变形例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操作线50与限制线103分开,但是,如本变形例那样,操作线50也可以兼作为限制线103。该情况下,在弯曲部23成为直线状态时,例如,操作线50在从节轮31b的保持部件45a朝向挠性管部25的接头26分开期望长度的位置具有防止部105。并且,线引导部件101配设到节轮31b的保持部件45a侧,不配设在弯曲部23中。线引导部件101的内径与防止部105的内径d2大致相同。因此,在线引导部件101的前端部配设有线引导部件101a,该线引导部件101a具有与线引导部件101的外径d1相同的内径d1。线引导部件101a例如通过焊接而固定在线引导部件101的前端部。线引导部件101a从线引导部件101的前端部配设到节轮31b的保持部件45a,不配设在弯曲部23中。并且,线引导部件101a的内径d1比防止部105的外径d2和保持部件45a的内径d3大。
这样,操作线50在通过线引导部件101、101a引导到弯曲部23的状态下兼作为限制线103。并且,防止部105与限制线103(操作线50)一起,使线引导部件101a在轴向上滑动自如。
这样,在本变形例中,由于操作线50兼作为限制线103,所以,能够削减部件数量,能够使弯曲部23细径化。
[第4变形例]
接着,参照图10A对本实施方式的第4变形例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1弯曲部23a中,保持操作线50的保持部件45和保持限制线103的保持部件45a分开,但是,不需要限定于此。
例如如本变形例那样,保持部件45也可以一体地保持操作线50和限制线103。由此,在本变形例中,可以不需要保持部件45a,能够削减弯曲部23的加工工序数。
[第5变形例]
接着,参照图10B对本实施方式的第5变形例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1弯曲部23a中,保持操作线50的保持部件45和保持限制线103的保持部件45a在周向上错开配设,但是,不需要限定于此。
例如如本变形例那样,保持部件45和保持部件45a也可以以操作线50和限制线103不重合的方式,在弯曲部23的轴向上重合。由此,在本变形例中,能够使弯曲部23细径化。
另外,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在实施阶段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对结构要素进行变形并具体化。并且,通过上述实施方式所公开的多个结构要素的适当组合,能够形成各种发明。

Claims (7)

1.一种内窥镜,其中,该内窥镜具有:
前端硬质部,其具有对观察对象物进行摄像的摄像单元;
弯曲部,其具有与所述前端硬质部连结的第1弯曲部和与所述第1弯曲部的基端部连结的第2弯曲部;
挠性管部,其与所述第2弯曲部的基端部连结;
操作线,其与所述前端硬质部连接,贯穿***到所述第1弯曲部、所述第2弯曲部和所述挠性管部中;
线引导部件,其具有固定在所述第2弯曲部的前端部的内部的前端部,贯穿***到所述第2弯曲部和所述挠性管部中,通过贯穿***有所述操作线而对所述操作线进行引导;
弯曲操作部,其与所述操作线连接,通过对所述操作线进行牵引而对所述第1弯曲部进行弯曲操作;以及
限制线,其比所述弯曲部长,贯穿***到所述第1弯曲部和所述第2弯曲部中,在所述弯曲部的径向上与所述操作线对置配设,具有与所述操作线相同或以上的拉伸强度和切断强度,限制所述弯曲部的弯曲,使得在所述第1弯曲部弯曲时,所述第2弯曲部向所述第1弯曲部的弯曲方向的相反方向弯曲,从而使所述弯曲部弯曲成S字形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其中,
所述第1弯曲部和所述第2弯曲部具有保持所述限制线的保持部件,
所述限制线的前端部和基端部中的至少一方形成为自由端,使得所述限制线能够沿着所述限制线的轴向移动,
所述自由端具有防止部,该防止部通过与所述保持部件抵接来限制所述弯曲部的弯曲,防止所述限制线从所述弯曲部脱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其中,
所述限制线的直径比所述操作线的直径粗。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其中,
在所述操作线和所述限制线通过捆束多条线而形成的情况下,所述限制线中捆束的所述线的数量比所述操作线中捆束的所述线的数量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其中,
所述限制线的伸缩性比所述操作线的伸缩性低。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其中,
所述限制线的弹性比所述操作线的弹性低。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其中,
在所述弯曲部的径向上以相互对置的方式配设有多条所述操作线,
所述操作线中的一方兼作为所述限制线。
CN201380002786.4A 2012-08-14 2013-05-17 内窥镜 Active CN10376401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179845 2012-08-14
JP2012179845 2012-08-14
PCT/JP2013/063824 WO2014027487A1 (ja) 2012-08-14 2013-05-17 内視鏡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764010A CN103764010A (zh) 2014-04-30
CN103764010B true CN103764010B (zh) 2015-12-30

Family

ID=502873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02786.4A Active CN103764010B (zh) 2012-08-14 2013-05-17 内窥镜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905919B2 (zh)
JP (1) JP5425354B1 (zh)
CN (1) CN10376401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AU2011283048B2 (en) 2010-07-28 2016-02-11 Medrobotics Corporation Surgical positioning and support system
AU2011316849B2 (en) * 2010-10-22 2016-05-26 Medrobotics Corporation Highly articulated robotic probes and methods of production and use of such probes
WO2012078309A2 (en) 2010-11-11 2012-06-14 Medrobotics Corporation Introduction devices for highly articulated robotic probes and methods of production and use of such probes
AU2012308731B2 (en) 2011-09-13 2017-07-13 Medrobotics Corporation Highly articulated probes with anti-twist link arrangement, methods of formation thereof, and methods of performing medical procedures
US9855404B2 (en) 2013-05-03 2018-01-02 St. Jude Medical International Holding S.À R.L. Dual bend radii steering catheter
CN105813575B (zh) * 2014-01-29 2019-01-04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活检用硬性镜及处理器具
WO2015159619A1 (ja) * 2014-04-15 2015-10-22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内視鏡用湾曲管、内視鏡および内視鏡用湾曲管の製造方法
CN105759418B (zh) * 2014-12-19 2019-06-28 深圳市锐丽视科技有限公司 挠性数码内窥镜
US10636555B2 (en) * 2016-08-22 2020-04-28 Seyed Mostafa Zareei Articulated video probe with magnetic stimulation
IL268174B2 (en) 2017-01-19 2023-04-01 Ohio State Innovation Founda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hanging the mechanical position of an esophagus
CN111200962A (zh) * 2017-10-11 2020-05-26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内窥镜用操作线牵拉装置
CN112423642B (zh) * 2018-08-10 2024-06-07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内窥镜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799151A (en) * 1970-12-21 1974-03-26 Olympus Optical Co Controllably bendable tube of an endoscope
JPH10127564A (ja) * 1996-11-06 1998-05-19 Olympus Optical Co Ltd 内視鏡装置
CN1826075A (zh) * 2003-07-28 2006-08-30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内窥镜
CN101115432A (zh) * 2005-02-14 2008-01-30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内窥镜用挠性管及内窥镜装置
JP2009160211A (ja) * 2008-01-07 2009-07-23 Fujifilm Corp 内視鏡湾曲操作装置及び内視鏡
WO2011092899A1 (ja) * 2010-01-28 2011-08-04 オリンパスメディカル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十二指腸用内視鏡
CN102469914A (zh) * 2009-09-30 2012-05-23 奥林巴斯医疗株式会社 内窥镜装置以及弯曲驱动控制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987452B2 (ja) * 1990-05-17 1999-12-06 オリンパス光学工業株式会社 内視鏡
DE4305376C1 (de) * 1993-02-22 1994-09-29 Wolf Gmbh Richard Schaft für medizinische Instrumente
JPH10234653A (ja) 1997-02-28 1998-09-08 Olympus Optical Co Ltd 内視鏡
JP4409844B2 (ja) 2003-03-31 2010-02-03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内視鏡
JP4598410B2 (ja) * 2003-05-27 2010-12-15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内視鏡
JP2005261513A (ja) 2004-03-17 2005-09-29 Pentax Corp 可撓性内視鏡の挿入部
JP2006068393A (ja) * 2004-09-03 2006-03-16 Olympus Corp 内視鏡
US20090287054A1 (en) 2008-05-19 2009-11-19 Olympus Medical Systems Corp. Bending tube and medical apparatus
JP4914952B2 (ja) 2010-03-15 2012-04-11 オリンパスメディカル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内視鏡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799151A (en) * 1970-12-21 1974-03-26 Olympus Optical Co Controllably bendable tube of an endoscope
JPH10127564A (ja) * 1996-11-06 1998-05-19 Olympus Optical Co Ltd 内視鏡装置
CN1826075A (zh) * 2003-07-28 2006-08-30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内窥镜
CN101115432A (zh) * 2005-02-14 2008-01-30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内窥镜用挠性管及内窥镜装置
JP2009160211A (ja) * 2008-01-07 2009-07-23 Fujifilm Corp 内視鏡湾曲操作装置及び内視鏡
CN102469914A (zh) * 2009-09-30 2012-05-23 奥林巴斯医疗株式会社 内窥镜装置以及弯曲驱动控制方法
WO2011092899A1 (ja) * 2010-01-28 2011-08-04 オリンパスメディカル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十二指腸用内視鏡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14027487A1 (ja) 2016-07-25
CN103764010A (zh) 2014-04-30
JP5425354B1 (ja) 2014-02-26
US8905919B2 (en) 2014-12-09
US20140088356A1 (en) 2014-03-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764010B (zh) 内窥镜
EP2446802B1 (en) Insertion instrument, endoscope
US7874980B2 (en) Articulation section
CN103402417B (zh) 内窥镜的挠性管部及具有该挠性管部的内窥镜
CN101106932B (zh) 内窥镜
CN105852780A (zh) 内窥镜***
US9173552B2 (en) Endoscope
JP5228161B2 (ja) 内視鏡の湾曲装置
JP5153970B2 (ja) 挿入機器
JP5566221B2 (ja) ワイヤガイド部材
EP2628434B1 (en) Endoscope
CN105310632A (zh) 内窥镜、内窥镜的构件固定构造以及内窥镜的构件固定方法
JPH01500620A (ja) エンジン検査装置
CN103974654B (zh) 内窥镜处置器械的进退辅助器械
CN104902798B (zh) 内窥镜处置器具的进退辅助器具
CN108064145A (zh) 内窥镜头、内窥镜、盖子以及盖子形成方法
CN105813539B (zh) 用于内窥镜用引导部件的保持机构和内窥镜
WO2018070342A1 (ja) 内視鏡
CN106455930B (zh) 弯曲管段、弯曲管以及***设备
JP5555019B2 (ja) ガイドチューブ
CN106255443A (zh) ***装置
CN106604673B (zh) 内窥镜
CN103826525A (zh) 处理器具及内窥镜处理***
WO2014027487A1 (ja) 内視鏡
JP5675334B2 (ja) 内視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51106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Japan

Applicant after: Olympus Corporation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Japan

Applicant before: Olympus Medical Systems Corp.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