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660992A - 电子控制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子控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660992A
CN103660992A CN201310074635.1A CN201310074635A CN103660992A CN 103660992 A CN103660992 A CN 103660992A CN 201310074635 A CN201310074635 A CN 201310074635A CN 103660992 A CN103660992 A CN 10366099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mperature sensor
electronic control
heat conduction
circuit substrate
h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074635.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斋藤博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tachi Astem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Automotive System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Automotive Systems Ltd filed Critical Hitachi Automotive System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6609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66099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KMEASURING TEMPERATURE; MEASURING QUANTITY OF HEAT; THERMALLY-SENSITIVE ELEME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K1/00Details of thermometers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types of thermometer
    • G01K1/16Special arrangements for conducting heat from the object to the sensitive element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 Connection Or Junction Boxes (AREA)

Abstract

一种电子控制装置,其抑制与温度传感器有关的部件数和作业工序数,检测、分析电动致动器的温度变化。在控制模块(17)上安装温度传感器(70),从与控制模块(17)上的温度传感器(70)隔开一段距离的位置开始向电动机壳体(4)的方向安装中继部件(72),该中继部件(72)是热传导机构的一部分。另外,在控制模块(17)上的中继部件(72)与温度传感器之间,通过对热传导性的金属材料进行构图,形成作为热传导机构的一部分的图案部件(73)热传导。由此,在电动机壳体(4)与温度传感器(70)之间,由作为热传导机构的中继部件(72)和图案部件(73)形成热传导路径,通过该热传导路径将电动机壳体(4)散发的热量传导到温度传感器(70)。

Description

电子控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控制电动致动器的电子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像再生协调制动等那样使用电动致动器的技术已经普及,例如,已知的有电动致动器和电子控制装置组合而成的结构,其中,电动致动器通过电动机(由三相交流电源驱动的电动机等)进行制动控制(如控制制动液的液压),电子控制装置根据驾驶员的制动操作和汽车的行驶状态等对电动机进行驱动控制。
在电动致动器中,伴随着电动机的驱动等产生了热量,电动致动器在高温下可能会导致装置故障等。因此,设想例如可以在电动致动器的外壁等处设置温度传感器,通过该温度传感器检测温度变化,通过电子控制装置进行分析,根据该分析结果对电动机进行驱动控制(如抑制驱动电流),由此抑制温度上升从而避免上述故障等,关于这一设想,进行了各种尝试(如专利文献1)。
先行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132141号公报
然而,在电动致动器上设置温度传感器时,可适用的温度传感器的种类有限,另外,使用各种连接器和线束将电子控制装置之间连接等,增加了与温度传感器有关的部件数和作业工序数,可能导致产品成本的上升。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该技术问题而提出的,提供一种电子控制装置,其抑制与温度传感器有关的部件数和作业工序数,能够检测、分析电动致动器的温度变化。
本发明的电子控制装置是为解决上述问题而作出的,第一技术方案是,一种电子控制装置,将电路基板收纳在筐体内部的保护空间中,该筐体固定到电动致动器外壁的外周侧,该电子控制装置具备:安装在所述电路基板上的温度传感器和热传导机构,所述热传导机构具备从所述电路基板向外壁方向延伸的热传导性的中继部件,在所述温度传感器和外壁内侧之间形成热传导路径,将该外壁内侧的热量传导到温度传感器。
如以上所示,根据本发明能够抑制与温度传感器有关的部件数和作业工序数,检测、分析电动致动器的温度变化,为低成本化做贡献。
附图说明
图1是具备本实施方式中的电子控制装置的一个例子的致动器单元的分解立体图(从下侧观察的立体图)。
图2是从其他角度观察图1的致动器单元时的分解立体图(从上侧观察的立体图)。
图3是图2的电子控制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图2的电子控制装置的A-A线示意剖面图。
图5是图3的外壳单体的示意立体图。
图6是用于说明按照实施例1的热传导机构的示意剖面图。
图7是用于说明按照实施例1的热传导机构的示意俯视图。
图8是用于说明按照实施例2的热传导机构的示意剖面图。
图9是用于说明按照实施例3的热传导机构的示意剖面图。
图10是用于说明按照实施例4的热传导机构的示意剖面图。
图11是根据温度传感器的配置位置的温度变化特性图(部位A,部位B)。
图12是放热电子部件的自行放热温度特性图(元件A~C)。
附图标记说明
3 电动机控制装置(电子控制装置)
7 筐体
12 外壳
16 电源模块(电路基板)
17 控制模块(电路基板)
70 温度传感器
71 信号图案层
72,72a,72b 中继部件
73 图案部件
74 中空部
75 弹性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电子控制装置不是仅在电动致动器上设置温度传感器(设置在电动机壳体等的外壁内),而是在电子控制装置的电路基板上安装温度传感器,通过热传导机构形成电动致动器和温度传感器之间的热传导路径。也就是说,热传导机构具备从电路基板向外壁方向延伸的具有热传导性的中继部件,通过具备该热传导机构,形成电动致动器外壁内侧和温度传感器之间的热传导路径,通过该热传导路径将外壁内侧的热量传递到温度传感器,检测温度变化。
例如在现有的方法中,是将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更靠近检测对象的位置,直接检测温度变化并分析该检测对象的状况的技术思想,采用的是通过在电动致动器上直接设置、或在靠近的位置上设置的温度传感器直接检测电动致动器的温度变化,分析或控制该电动致动器的方法,由于电动致动器本身的构造复杂等原因,可能会使能够适用的温度传感器的种类被限制。另外,也容易发生该温度传感器的配置位置的不一致,可能导致分析精度的下降。而且,由于需要通过连接器及线束等将温度传感器和电子控制装置的电路基板连接,可能导致部件数增加,由于需要复杂的连接作业,作业工序数也容易增多,可能导致产品成本的增加。
然而,本实施方式是基于与现有方法完全不同的技术思想提出的,即关于电动致动器通过热传导机构间接地检测温度变化,并进行分析和控制,关于温度传感器,只要能够安装在电路基板上,就可以使用各种形态(如面向电路基板安装的形态)的温度传感器,由于不需要使用例如连接器和线束等的连接作业,也能够抑制温度传感器的配置位置的不一致。这样,即使是在与电动致动器隔开一段距离的位置上的温度传感器,只要在该电动致动器与温度传感器之间形成热传导路径,就能够将电动致动器的热量传导到温度传感器,检测其温度变化。这样,虽然像这样间接检测到的温度变化的特性根据热传导机构的热传导性和温度传感器的配置位置(热传导路径的距离)等有所不同,与直接检测时的温度变化的特性相比有差异(温度变化值的差和时间滞后),但是两者的温度变化特性之间相互存在相关关系。
所以,虽然是关于电动致动器间接检测的温度变化,但是足以能够分析该电动致动器的状况,也能够抑制与温度传感器有关的部件数和作业工序数,为低成本化做贡献。
<热传导机构>
只要能够在温度传感器与外壁内侧之间形成热传导路径,将由于例如电动致动器的电动机的驱动等散发的热量从外壁内传导到温度传感器,热传导机构可以采用各种材质、形状等。另外,不仅可以采用由一个部件构成的机构,也可以采用由多个部件构成的机构。作为其中的一个例子,如后文的实施例所述,可以举出适当选择各种热传导部件并组合而成的构造,所述各种热传导部件包括从电路基板向外壁方向延伸的具有热传导性的中继部件、在中继部件和电路基板之间的具有热传导性的弹性部件、在电路基板上将热传导材料构图形成的图案部件等。
所述热传导部件即使不连接而是相互隔开一定距离配置,只要能够在外壁内和温度传感器之间形成热传导路径即可。例如,固定在外壁侧的筐体部件和外壁具有热传导性时,该筐体部件和外壁自身与热传导部件起相同的作用,成为热传导路径的一部分。例如,如果根据后述的图6来说明,则是按照电动机壳体4→外壳12→中继部件72的顺序的热传导路径。而且,在热传导部件之间使用如电路基板那样的热传导性低的材质(树脂等)时(例如中继部件和温度传感器位于隔开一段距离的位置时),如上所述,通过在电路基板上形成图案部件,可以提高热传导路径的热传导性。
另外,构成筐体的筐体部件等的各种部件具有热传导性时,可以将其作为热传导部件一同使用。例如,用于固定电路基板等的螺钉等部件从电路基板向外壁方向延伸时,该螺钉等部件被兼用作中继部件。
<分析,控制>
通过如上所述的热传导机构,温度传感器检测的电动致动器的温度变化通过信号图案层等,作为检测信号被传递到电路基板上的CPU(计算处理装置)和内存等,通过所希望的计算处理分析电动致动器的驱动状况。然后,通过根据分析结果向电动致动器发送驱动指令信号(控制信号),能够控制并驱动电动致动器。
如上所述,基于本实施方式由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温度变化值与直接检测的温度变化值相比有不小的差异,然而,可以通过以下的方法减小该差值。例如,可以考虑提前收集将温度传感器直接设置到电动致动器进行检测时,以及如本实施方式这样间接地进行检测时的各温度变化特性的数据,计算使各温度变化特性的差值(温度变化值的差和时间滞后)为零(或最小化)的系数,将该系数合计到温度变化值的方法。所述差值根据温度传感器的配置位置而不同,例如设置在离电动机壳体较近的部位(部位A)时和设置在较远的部位(部位B)时,如图11的温度变化特性图所示,虽然较远的部位(部位B)的差值变大,但是根据该差值计算出所述系数即可。
这样,利用根据差值计算出的系数和温度变化值,通过计算处理,能够分析电动致动器上的实际温度变化的近似状况。
<温度传感器,电路基板>
温度传感器只要能够检测通过热传导机构传导的热量并安装在电路基板上均可适用,例如可以举出随温度变化电阻变化的热敏电阻元件。
关于安装温度传感器的位置,只要是在电路基板上就没有特别的限定,但是一般认为在不受除热传导机构之外的热源的影响的位置,例如在与电路基板上的CPU和开关元件等自行放热的放热电子部件(以及与放热电子部件接触的各种配线等)隔开一定距离的位置安装。另外,在用于温度传感器的检测信号的信号图案层上,优选以不受热传导机构的影响的方式设置,例如可以举出在形成图案部件时,使该图案部件不与信号图案层交叉。而且,使用多层结构的电路基板(多层基板),在该各层上配置放热电子部件(以及各种配线等)时,一般认为在该放热电子部件的垂直方向(多层基板的层叠方向)上不配置温度传感器和信号图案层。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12所示,由于放热电子部件的自行放热温度特性可以根据种类(图12中为元件A~C)唯一确定,当其自行放热可能影响到温度传感器时,提前计算将该影响量化的系数,按照前文的<分析>部分说明的方法通过进行所希望的计算处理,能够排除放热电子部件的影响进行分析。
<电子控制装置的构造的例子>
关于将本实施方式的电子控制装置适用于汽车的制动用电子致动器的一个例子,以下根据图1~图5详细地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图5中为了方便省略了热传导机构和温度传感器等,将在后文的实施例中说明。
首先,图1、2所示的致动器单元1被适用于搭载在汽车上的电动式制动增力装置,其由三相交流电源驱动,具备:控制制动液的液压的电动致动器的电动机2;和根据驾驶员的制动操作和汽车的行驶状态对电动机2进行驱动控制的电动机控制装置(电子控制装置)3。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在图中省略了,但电动机2通过所谓滚珠丝杠机构使控制制动液液压的、未图示的活塞前后移动。
在电动机2的壳体4的圆筒形的外表面上,形成沿该电动机2的轴向延伸的一对台座部5,该台座部5在垂直于电动机2的轴的方向上相互隔开一定的间隔。两个台座部5中长度方向上的两个端部上各自突出形成了设置有螺孔6a的圆形嵌入面6,另一方面,在电动机控制装置3的筐体7的后文所述的外壳12上,形成各自嵌入到电动机壳体4侧的各嵌入面6的四个脚部8。另外,通过***筐体7侧的各脚部8并与电动机壳体4侧的各螺孔6a螺纹结合的四个控制装置安装螺钉9,电动机控制装置3固定在电动机2上。
另一方面,在电动机壳体4中的两个基座部5之间的位置上突出形成有大致呈矩形的筒状壁10,将电动机控制装置3的筐体7固定到电动机壳体4时,电动机控制装置3侧的定子连接部20以及转动位置传感器连接部23通过在筒状壁10的内周侧开口的开口部11,面向电动机壳体4内。在所述定子连接部20上,例如可以举出具备连接到电动机壳体4内的定子(未图示)的端子。在转动位置传感器连接部23上,与接自电动机壳体4内的转动位置传感器的线束(图中省略)连接。众所周知,该转动位置传感器检测电动机壳体4内设置的转子(图中省略)的转动位置,可以举出该旋转位置传感器的输出信号通过电动机控制装置3被用于电动机2的驱动控制的例子。
在包围所述开口部11的筒状壁10的前端,形成环状连续的沟槽部10a,配置在该沟槽部10a的密封部件(未图示)压接在外壳12的底壁13,由此,将电动机壳体4的内外密封。
如图1~图3所示,电动机控制装置3的筐体7由外壳12和盖15构成。外壳12具有底壁13和包围四周的周壁14,上表面向上开口,在俯视图中大致呈矩形。盖15封闭外壳12的上表面的开口,在俯视图中大致呈矩形。在筐体7的内部,收纳相当于“电路基板”的控制模块17和相当于“第二电路基板”的电源模块16。详细来说,电源模块16位于靠近外壳12的底壁13的位置,在其上方间隔开一定的距离层叠配置控制模块17。此外,筐体7以将外壳12底壁13面向电动机壳体4侧的姿态将其固定在电动机壳体4上。
如图3、图4所示,盖15例如是通过将金属板冲压成型为大致盘状而形成的,其具备:为收纳控制模块17的外壳12而向相反侧膨胀的膨胀部43;在该膨胀部43的***形成的凸缘部44;和将该凸缘部44的外周缘向下(外壳12侧)弯曲而形成的突缘部45。
如图3~图5所示,外壳12例如是使用热传导性较好的铝合金通过所谓铝压铸法成型的。在该外壳12中相当于矩形外周壁14的一边的第一壁部14a上,供电源模块16侧的外部连接器19***的开口部36以从上方切除该第一壁部14a的大部分的方式形成。开口部36呈与在外部连接器19的根部形成的凸缘部19a吻合的形状,在该开口部36的开口边缘,通过具有粘接性的密封材料(未图示)粘接固定凸缘部19a。需要说明的是,图3~图5中的附图标记12a指在外壳12的外表面上形成的用于冷却的散热片。
在外壳12中周壁14的前端边缘上以及外部连接器19中凸缘部19a的上端边缘上,形成连续的密封槽46。另外,在将盖15侧的突缘部45***该密封槽的状态下,通过多个盖安装螺钉34(参见图3)将盖15和外壳12连接固定。需要说明的是,虽然省略了图示,但在盖15和外壳12之间,可以通过向密封沟槽46内填充密封剂进行密封。
在外壳12的底壁13上,从该底壁13的四个角附近的位置向盖15侧分别在四个位置形成突出的、大致呈圆柱状的电源模块支承部37。在各电源模块支承部37的顶部,分别形成与电源模块安装螺钉61螺纹结合的螺孔37a。而且,在底壁13中,在电源模块16侧设置的开关元件的安装区域(图中省略)的对应位置上,作为受热部,从该底壁13朝盖15侧形成以大致呈矩形的块状突出的块状突出部38。该块状突出部38作为热容量大的散热器起作用。
块状突出部38位于外壳12的大致中央部,相对于矩形的周壁14中相对的第一壁部14a及第二壁部14b分别隔开一定的间隔而分离,相对于与具有冷却片12a的第三壁部14c相对的第四壁部14d也是隔开一定的间隔而分离。另外,块状突出部38与具有冷却片12a的第三壁部14c一体连接而形成。在该块状突出部38的顶面的四个角附近,一共形成了四个与电源模块安装螺钉62螺纹结合的螺孔38a。
需要说明的是,图5的附图标记40是贯通块状突出部38中的第三壁部14c侧的端部而形成的截面大致呈矩形的连接贯通孔40,图5的附图标记39是贯通块状突出部38中的第四壁部14d侧的端面和外壳12的底壁13形成的角部而形成的电源供给端子插孔。另外,图5的附图标记41是在第三壁部14c侧中比块状突出部38中更靠近第二壁部14b侧的位置贯通而形成的、安装了空气可以通过但水不能通过的呼吸过滤器42(参见图1、2)的呼吸孔。
电源模块16例如是使用合成树脂材料成型的部件,形成为大致平板状,并且具备:从表面至内部***多条金属母线(图中省略)的板状基部18;与该板状基部18的一端边缘一体形成的外部连接器19;从板状基部18在与该板状基部18的平面正交的方向上突出的所述定子连接部20及传感器连接部23。所述外部连接器19相当于“电源供给连接器”,通过外壳12侧的开口部36面向外部,与外部的电子设备之间进行信号及电力的接收、传送。另外,在所述板状基部18的成为外壳12的底壁13侧的面的部件安装面18a上,安装各种电子部件。所述定子连接部20突出设置在所述部件安装面18a的大致中央部。另外,所述传感器连接部23突出设置在部件安装面18a的一侧的端部边缘上。这样的定子连接部20及传感器连接部23各自形成为矩形的板状,相互平行地延伸。
定子连接部20具备:沿外部连接器19的轴方向(外部连接方向)整齐配置的三个电力供给端子21,和从板状基部18的部件安装面18a突出形成的覆盖部22,该覆盖部22覆盖各电力供给端子21的根部,由与板状基部18一体的由树脂材料构成。所述电力供给端子21是向电动机2供给三相驱动电流的“驱动端子”。
另外,如图3所示,在板状基部18的部件安装面18a的相反侧的控制模块的相对面18c上,形成多个卡扣部47,该卡扣部47从该控制模块的相对面18c的***边缘部在与平面垂直的方向上突出,以所谓卡扣的方式将控制模块保持卡合,同时,突出设置多个将电源模块16和控制模块17电连接的连接端子52。
另外,在组装状态下,控制模块17放置在控制模块支承部48上,同时,保持片49的前端(爪状的前端)卡合在该控制模块17的盖相对面17b上。由此,在相对于板状基部18与平面垂直的方向上隔开一定间隔的的位置上,具体来说,在比外壳12的开口端更深入盖15内的位置上,通过各卡扣部47将控制模块17保持定位。也就是说,如图4所示,控制模块17被收纳到盖15的膨胀部43内。
如图3所示,在由以例如玻璃环氧纤维树脂为代表的非导电树脂材料构成的基板的正反两面上分别形成配线图案(图中省略),通过在其上安装各种电子部件(图中省略)构成控制模块17,在该控制模块17的***中与各保持片49对应的位置上,分别形成形状与各保持片49的主体部的截面形状吻合的切口部17c。也就是说,通过将各保持片49的主体部分别收纳到各切口部17c中,以与板状基部18平行的状态定位控制模块17。
另外,如图3所示,在控制模块17中与电源模块16侧的各连接端子52对应的位置上,分别贯通形成通孔53。各通孔53分别收纳对应的连接端子52,通过焊料与该连接端子52电连接。另外,控制模块17通过外部连接器19及各连接端子52将驾驶员的制动操作和与汽车的行驶状态有关的情报输入CPU(图中省略)等并进行计算处理,通过各连接端子52将根据该情报生成的驱动指令信号输出到各开关元件24,由此使开关元件24进行开关动作,驱动电动机2。
〈实施例1〉
图6(示意剖面图)、图7(示意俯视图)是用于说明具备热传导机构的电子控制装置的一个例子的图,在控制模块17的一个端面17b侧(盖15侧)安装温度传感器(热敏电阻)70,从该温度传感器70发出的检测信号通过信号图案层71被传送到CPU(未图示)等。另外,以从与控制模块17上的温度传感器70隔开一段距离的位置向电动机壳体4的方向延伸的方式,安装由具有热传导性的金属螺钉构成的作为热传导机构的一部分起作用的中继部件72。该中继部件72贯通分别穿透设置在控制模块17和电源模块16上的通孔17a和16a,该中继部件72的前端部与底壁的螺孔13a螺纹结合。另外,通过将控制模块17的一个端面17b侧的中继部件72与温度传感器之间的热传导的金属材料图案化,形成作为热传导机构的一部分起作用的图案部件73。通过密封部件等密封电动机壳体4的筒状壁10和外壳12。
在图6、图7中,在电动机壳体4和温度传感器70之间,通过作为热传导机构的中继部件72和图案部件73,按照电动机壳体4→外壳12→中继部件72→图案部件73的顺序形成连续的热传导路径,通过该热传导路径将电动机壳体4散发的热传导到温度传感器70。另外,如上文所述,由于筒状壁10和外壳12被密封,能够抑制由热传导机构传导的热量向筐体7外散热,谋求温度变化的检测精度的提高。而且,如图6、图7所示,通过使图案部件73位于温度传感器70的中央的下部,将信号图案层71连接到温度传感器70的两端的构造,例如可以降低作用在温度传感器70的端子上的应力负荷。
〈实施例2〉
图8是用于说明实施例1的变形例的示意图,表示使用由两个热传导部件构成的中继部件的一个例子,以从与控制模块17上的温度传感器70隔开一段距离的位置向电源模块16侧延伸的方式,安装由热传导的金属材料构成的作为热传导机构的一部分起作用的第一中继部件72a,以从电源模块16上的第一中继部件72a的安装位置向电动机壳体4侧延伸的方式,安装与中继部件72同样由金属螺钉构成的作为热传导机构的一部分起作用的第二中继部件72b。第二中继部件72b贯通设置在电源模块16上的通孔16a,其前端部与底壁13的螺孔13a螺纹结合,第一中继部件72a的一端贯通控制模块17上的通孔17a和图案部件73连接到该图案部件73上(图8中通过焊料73a电连接),另一端连接到第二继部件72b。
在图8中,在电动机壳体4和温度传感器70之间,通过作为热传导机构的第一、第二中继部件72a、72b和图案部件73,按照电动机壳体4→外壳12→第二中继部件72b→第一中继部件72a→图案部件73的顺序形成连续的热传导路径,通过该热传导路径将电动机壳体4散发的热量传导到温度传感器70。
〈实施例3〉
图9是用于说明实施例2的变形例的示意图,表示中继部件延伸到电动机壳体4侧的一个例子,所述第二中继部件72b的前端部贯通底壁13的通孔13b,延伸至电动机壳体4的螺孔4a并与其螺纹结合。
因此,在图9中,在电动机壳体4和温度传感器70之间,通过作为热传导机构的第一、第二中继部件72a、72b和图案部件73,按照电动机壳体4→第二中继部件72b→第一中继部件72a→图案部件73的顺序形成连续的热传导路径,通过该热传导路径将电动机壳体4散发的热量传导到温度传感器70。按照图9的构造,电动机壳体4散发的热量对于热传导机构而言变得容易传导。另外,通过在筒状壁10内(开口部11内)配置中继部件(图9中的中继部件)的构造,可以抑制外部气体对该中继部件的影响。
〈实施例4〉
图10是用于说明实施例3的变形例的示意图,不使用由金属材料构成的第一中继部件,而使用热传导的弹性部件,热传导片等弹性部件75介于第二中继部件72b和控制模块17的通孔17a之间。
因此,在图10中,在电动机壳体4和温度传感器70之间,通过作为热传导机构的第二中继部件72b、弹性部件75和图案部件73,按照电动机壳体4→外壳12→第二中继部件72b→弹性部件75→图案部件73的顺序形成连续的热传导路径,通过该热传导路径将电动机壳体4散发的热量传导到温度传感器70。根据图10的构造,即使由于例如电动机壳体4侧的振动等产生的应力可能作用于中继部件72b、控制模块17等,以及由于热传导机构和与该热传导机构有关的各种部件的组装等产生了尺寸误差,通过弹性部件75能够缓冲应力,吸收尺寸误差。
以上对本发明中记载的具体的例子进行了详细的说明,然而,在本发明的技术思想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变更等,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这种变更等显然属于权利要求的范围。
在此如下列举根据以上所示的各实施例等能够把握的权利要求以外的技术思想。
〈1〉如第一技术方案所述的电子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电路基板上的温度传感器和中继部件之间,所述热传导机构具备通过图案化热传导材料形成的图案部件。
〈2〉如第一技术方案所述的电子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电路基板上形成将温度传感器的检测信号传送到计算处理装置的信号图案层。

Claims (8)

1.一种电子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其电路基板收纳在筐体内部的保护空间中,该筐体固定到电动致动器外壁的外周侧,该电子控制装置具备:
安装在所述电路基板上的温度传感器;
热传导机构,具备从所述电路基板向外壁方向延伸的热传导性的中继部件,在所述温度传感器与外壁内侧之间形成热传导路径,将该外壁内侧的热量传导到温度传感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传导机构具备介于所述中继部件和电路基板之间的热传导的弹性部件。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筐体密封连接于连接口,该连接口由从所述外壁的外周侧突出的周壁构成,所述热传导部件的一端贯通所述筐体***连接口的内侧。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电路基板上的温度传感器和中继部件之间,所述热传导机构具备通过对热传导材料进行构图形成的图案部件。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电路基板上形成将温度传感器的检测信号传送到计算处理装置的信号图案层。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基板由通过CPU进行计算处理的控制模块和安装有开关元件的电源模块构成,温度传感器安装于控制模块。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路基板由通过CPU进行计算处理的控制模块和安装有开关元件的电源模块构成并被层叠配置,
所述热传导机构由第一中继部件和第二中继部件构成,
所述第一中继部件形成所述控制模块和所述电源模块之间的热传导路径,
所述第二中继部件形成所述电源模块和所述外壁内侧之间的热传导路径。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致动器由电动机构成,所述外壁为电动机壳体。
CN201310074635.1A 2012-09-21 2013-03-08 电子控制装置 Pending CN10366099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208926 2012-09-21
JP2012208926A JP2014064419A (ja) 2012-09-21 2012-09-21 電子制御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660992A true CN103660992A (zh) 2014-03-26

Family

ID=502353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074635.1A Pending CN103660992A (zh) 2012-09-21 2013-03-08 电子控制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140084834A1 (zh)
JP (1) JP2014064419A (zh)
CN (1) CN103660992A (zh)
DE (1) DE102013008865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028611A (zh) * 2015-09-11 2018-05-11 日立汽车***株式会社 电路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4015586B3 (de) * 2014-10-21 2016-03-31 Webasto SE Heizgerät
JP2017059693A (ja) * 2015-09-17 2017-03-23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電子制御装置
JP2017059692A (ja) * 2015-09-17 2017-03-23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電子制御装置
JP6536499B2 (ja) 2016-07-01 2019-07-03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モータ装置
CN205863332U (zh) * 2016-07-29 2017-01-04 泰科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测温组件、电器组件、电池包连接组件及汽车电池包
JP2020003268A (ja) * 2018-06-26 2020-01-09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基板構造体
DE102019219602A1 (de) * 2019-12-13 2021-06-17 Viessmann Werke Gmbh & Co Kg Temperaturmesseinrichtung
DE102020119818A1 (de) * 2020-07-28 2022-02-03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Aktor mit Temperatursensor
CN112622788B (zh) * 2020-12-09 2022-09-23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多路传感器切换装置、电子控制***及信号采集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085210A3 (de) * 1999-09-13 2004-03-31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Pumpe mit Temperatursensor im Gehäuse
US6494186B1 (en) * 1999-09-30 2002-12-17 Siemens Vdo Automotive Corporation Integral engine control sensor
JP3843202B2 (ja) * 2000-06-02 2006-11-08 株式会社ジェイテクト 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DE10036138C1 (de) * 2000-07-25 2002-01-24 Siemens Ag Baugruppe mit Gehäusestecker
JP4161369B2 (ja) * 2003-10-28 2008-10-08 株式会社ジェイテクト 車両用駆動力配分制御装置
US6866027B1 (en) * 2003-09-17 2005-03-15 Walbro Engine Management, L.L.C. Throttle body assembly for a fuel injected combustion engine
JP4921515B2 (ja) * 2009-04-27 2012-04-25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汎用内燃機関の制御装置
JP2012208926A (ja) 2011-03-15 2012-10-25 Nikon Corp 検出装置、入力装置、プロジェクタ、及び電子機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028611A (zh) * 2015-09-11 2018-05-11 日立汽车***株式会社 电路装置
CN108028611B (zh) * 2015-09-11 2020-04-21 日立汽车***株式会社 电路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4064419A (ja) 2014-04-10
DE102013008865A1 (de) 2014-03-27
US20140084834A1 (en) 2014-03-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660992A (zh) 电子控制装置
US8670234B2 (en) Electronic control device
JP4474341B2 (ja) 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CN101850786B (zh) 电子控制装置
US20140285969A1 (en) Capacitor module with temperature sensor
EP1806960A1 (en) Electronic device
CN107439059B (zh) 电子调速器及具有该电子调速器的云台、无人飞行器
JP5960630B2 (ja) 電子制御装置
CN104170079A (zh) 半导体装置、针对半导体装置的安装散热部件的方法和半导体装置的制造方法
EP2757605A2 (en) Thermoelectric power generation unit
CN103687394A (zh) 电子控制装置
CN104335471A (zh) 逆变器装置
CN104663010A (zh) 电子控制装置
CN107921997A (zh) 电动驱动装置及电动助力转向装置
US20210265677A1 (en) Battery module
CN105453259A (zh) 引线框、使用引线框的电子控制装置及引线框搭载方法
US9610932B2 (en) Brake control apparatus
CN114446643B (zh) 功率转换装置
CN101588689A (zh) 电动车控制器
CN204610006U (zh) 一种汽车发动机冷却风扇用控制器
US20130145844A1 (en) Sensor module and production method of a sensor module
JP2019193199A (ja) カメラ装置
CN205352607U (zh) 压力传感器及烹饪器具
CN201435892Y (zh) 电动车控制器
CN217883138U (zh) 电机温度传感器安装结构和电机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40326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