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576515A - 定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定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576515A
CN103576515A CN201310311761.4A CN201310311761A CN103576515A CN 103576515 A CN103576515 A CN 103576515A CN 201310311761 A CN201310311761 A CN 201310311761A CN 103576515 A CN103576515 A CN 10357651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ller
hole
separating component
supporting point
side 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31176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幸田庄司
高木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Original Assignee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filed Critical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Publication of CN1035765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7651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2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 G03G15/200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 G03G15/20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 G03G15/2017Structural details of the fixing unit in general, e.g. cooling means, heat shielding means
    • G03G15/2028Structural details of the fixing unit in general, e.g. cooling means, heat shielding means with means for handling the copy material in the fixing nip, e.g. introduction guides, stripping mea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2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 G03G15/200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 G03G15/20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 G03G15/2017Structural details of the fixing unit in general, e.g. cooling means, heat shielding means
    • G03G15/2032Retractable heating or pressure unit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1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for producing multicoloured copies
    • G03G2215/0103Plural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mbers
    • G03G2215/0119Linear arrangement adjacent plural transfer points
    • G03G2215/0122Linear arrangement adjacent plural transfer points primary transfer to an intermediate transfer belt
    • G03G2215/0125Linear arrangement adjacent plural transfer points primary transfer to an intermediate transfer belt the linear arrangement being horizontal or slanted
    • G03G2215/0132Linear arrangement adjacent plural transfer points primary transfer to an intermediate transfer belt the linear arrangement being horizontal or slanted vertical medium transport path at the secondary transfer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ixing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定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本发明的定影装置包括第一辊和第二辊、分离部件、支承机构、以及抵接部件。支承机构具有第一和第二支点部件、被设置在分离部件的、所述第一支点部件***其中的第一孔以及所述第二支点部件***其中的第二孔。所述第一孔是实质上允许所述分离部件仅在预定方向上移位的孔。所述第二孔是实质上不约束所述分离部件的变位的孔。根据本发明,能够恰当地确保分离部件与辊之间的间隔。

Description

定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将调色剂像定影到片材的定影装置、以及应用该定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图像形成装置的定影装置包括通过定影辊与加压辊压接而形成的定影压印部。当片材经过了定影压印部时,由于片材被加压和加热,片材上的调色剂像被定影到片材。然而,存在片材由于在经过定影压印部时被加热而粘接到定影辊的周面的情况。在此情况下,片材在经过了定影压印部之后卷绕在定影辊上。
为了防止这样的卷绕,在定影辊的旋转方向下游侧且靠近定影辊的位置处配置有分离部件,该分离部件使开始卷绕到定影辊的片材从定影辊分离。分离部件包括沿定影辊的轴向延伸的板状部件。当该板状部件的顶端与定影辊周面始终接触时,定影辊周面有可能被损伤。在定影辊周面损伤的状态下,对片材上的调色剂像进行定影的情况下,有时会在该调色剂像上残留伤痕。因此,在板状部件的顶端与定影辊周面之间形成预定距离的间隔。以使板状部件的顶端与定影辊的轴向平行的方式使板状部件的顶端沿着定影辊的周面,由此形成该间隔。
如果上述的间隔的距离过小,则有时纸粉会滞留在间隔部分。另一方面,如果间隔的距离过大,则片材的分离性能会下降。因此,间隔的距离需要设定为不过大、也不过小的恰当的距离。
但是,存在由于板状部件的扭转或板状部件与定影辊的位置关系的调整(Alignment)的结果而无法保持板状部件的顶端与定影辊的轴向平行的情况。在此情况下,无法均匀地保持板状部件的顶端与定影辊周面之间的距离。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恰当地确保分离片材的板状部件的顶端与辊之间的间隔的定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涉及的定影装置包括形成定影压印部的第一辊和第二辊、从第一辊的周面分离片材的分离部件、支承机构、以及抵接部件。所述分离部件与所述定影压印部相比被配置于所述第一辊的旋转方向下游侧,并包括沿所述第一辊的轴向延伸的板状部件。所述支承机构支承所述分离部件使其可自由转动,以使得所述分离部件在所述板状部件的顶端靠近所述第一辊的周面的第一姿势与所述顶端离开所述第一辊的周面的第二姿势之间改变姿势。所述抵接部件在所述板状部件的两端位置处分别安装在所述分离部件上,在所述第一姿势下,所述抵接部件与所述第一辊的两端附近的周面抵接,使所述板状部件的顶端与所述第一辊的周面之间形成预定距离的间隔。所述支承机构具有:第一支点部件和第二支点部件,所述第一支点部件和所述第二支点部件被分别相对地配置在所述板状部件的两端位置,并成为所述分离部件转动的支点;第一孔和第二孔,所述第一孔和所述第二孔被设置在所述分离部件,所述第一支点部件被***到第一孔中,所述第二支点部件被***到所述第二孔中。所述第一孔是实质上允许所述分离部件仅在预定方向上移位的孔。所述第二孔是实质上不约束所述分离部件的变位的孔。
本发明的其他方面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将调色剂像转印到片材的图像形成部、以及将所述调色剂像定影到所述片材的上述记载的定影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整体构成的简要截面图;
图2是被组装到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定影单元的立体图;
图3是改变了所述定影单元的视线方向的立体图;
图4是所述定影单元的主要部分立体图;
图5是示出抵接部件与定影辊之间的位置关系的模式图;
图6的(A)是分离部件的立体图,并示出了该分离部件的表面侧,图6的(B)示出了背面侧;
图7的(A)是抵接部件的立体图,并示出了抵接部件向所述分离部件的安装面侧,图7的(B)示出了抵接部件与定影带的抵接面侧;
图8的(A)是分离部件的端部的立体图,并示出了形成长孔的那侧的端部,图8的(B)示出了形成大径孔的那侧的端部;
图9是用于说明分离部件的安装方式(长孔侧)的立体图;
图10是用于说明分离部件的安装方式(大径孔侧)的立体图;
图11是示出第二姿势的分离部件(长孔侧)的截面图;
图12是示出第一姿势的分离部件(长孔侧)的放大截面图;
图13是示出第一姿势的分离部件(大径孔侧)的放大截面图;
图14是用于说明分离部件的施力状态的立体图;
图15是示出抵接部件向分离部件的安装方式的其他的实施方式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的全体构成的简要截面图。这里,作为图像形成装置的一个例子例示出串联型的彩色复印机。图像形成装置也可以是单色复印机、打印机、传真装置、或者它们的复合机。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片材”这样的用语是指复印纸、涂料纸、OHP片材、厚纸、明信片、描图纸以及接受图像形成处理的其他的片材材料或者接受图像形成处理以外的任意的处理的片材材料。
图像形成装置1包括装置主体2,所述装置主体2具有近似长方体形状的框体构造并包括体内空间。装置主体2对片材进行图像形成处理。装置主体2包括近似长方体形状的下部框体21、被配置于下部框体21的上方的近似长方体形状的上部框体22、以及连结下部框体21与上部框体22的连结框体23。在下部框体21中容纳有用于图像形成的各种设备,在上部框体22中容纳有用于光学地读取原稿图像的各种设备。由下部框体21、上部框体22以及连结框体23包围的体内空间成为能够容纳图像形成后的片材的体内排纸部24。连结框体23被配置于装置主体2的右侧面的那侧,并设置有用于向体内排纸部24排出片材的排出口961。
被用作体内排纸部24的所述体内空间在装置主体2的前面及左侧面向外部敞开。用户能够从该敞开部分放入手而从体内排纸部24取出图像形成后的片材。所述体内空间的底面241被下部框体21的上表面界定,并积载从排出口961排出的片材。
在下部框体21中安装有供纸盒211,供纸盒211容纳要实施图像形成处理的片材。供纸盒211能够从下部框体21(装置主体2)的前面向跟前方向拉出。该供纸盒211是设置为用于自动供纸的盒。
在装置主体2的右侧面安装有多托盘单元M,多托盘单元M用于使用户进行手动供纸。多托盘单元M包括放置手送片材的供纸托盘30、以及将所述手送片材运入下部框体21内的图像形成部的供纸单元40。供纸托盘30被安装为在其下端部可相对于下部框体21自由地开闭,在不使用时为关闭状态。用户在进行手动供纸的情况下打开供纸托盘30,在其上放置片材。
在下部框体21的内部从上方依次容纳有调色剂容器99Y、99M、99C、99Bk、中间转印单元92、图像形成部93、曝光单元94、以及上述的供纸盒211。
图像形成部93为了形成全色的调色剂像而包括形成黄色(Y)、品红色(M)、青色(C)以及黑色(Bk)的各调色剂像的四个图像形成单元10Y、10M、10C、10Bk。各图像形成单元10Y、10M、10C、10Bk包括感光鼓11、配置于该感光鼓11的周围的、带电器12、显影装置13、一次转印辊14以及清洁装置15。
感光鼓11绕其轴旋转,并在其周面形成静电潜像以及调色剂像。带电器12使感光鼓11的表面均匀地带电。带电后的感光鼓11的周面被曝光单元94曝光,形成静电潜像。
显影装置13为了对形成于感光鼓11上的静电潜像进行显影,而向感光鼓11的周面供应调色剂。显影装置13是双组分显影剂用的装置,包括搅拌辊16、17、磁辊18、以及显影辊19。搅拌辊16、17一边搅拌一边循环运送双组分显影剂,由此使调色剂带电。在磁辊18的周面承载双组分显影剂层。在显影辊19的周面承载调色剂层,所述调色剂层是通过磁辊18与显影辊19之间的电位差来传递调色剂而形成。显影辊19上的调色剂被供应给感光鼓11的周面,使所述静电潜像显影。
一次转印辊14与感光鼓11夹住中间转印单元92所具有的中间转印带921而形成压印部,并将感光鼓11上的调色剂像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921上。清洁装置15清扫调色剂像转印后的感光鼓11的周面。
黄色用调色剂容器99Y、品红色用调色剂容器99M、青色用调色剂容器99C、以及黑色用调色剂容器99Bk分别储存各颜色的调色剂,通过未图示的供应路径向与YMCBk各颜色对应的图像形成单元10Y、10M、10C、10Bk的显影装置13供应各颜色的调色剂。
曝光单元94构成了图像形成部93的一部分。曝光单元94具有光源、多角镜、反射镜、偏转镜等各种光学系设备,并向分别设置在图像形成单元10Y、10M、10C、10Bk中的每一个上的感光鼓11的周面照射基于原稿图像的图像数据的光,形成静电潜像。
中间转印单元92包括中间转印带921、驱动辊922以及从动辊923。调色剂像从多个感光鼓11被重叠涂覆(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921上。被重叠涂覆的调色剂像在二次转印部98中被二次转印到从供纸盒211或供纸托盘30供应的片材上。
供纸盒211容纳由多个片材层叠而成的片材束。在供纸盒211的右端侧的上部配置有拾取辊212。通过拾取辊212的驱动,供纸盒211内的片材束的最上层的片材被逐张送出,被运入运入运送路径26。另一方面,被放置在供纸托盘30上的片材通过供纸单元40的供纸辊41的驱动被运入运入运送路径26。
在运入运送路径26的下游侧,设置有经由二次转印部98、定影单元(定影装置)97以及排纸单元96而延伸至排出口961的片材运送路径28。在形成于下部框体21的内壁与形成反转运送单元29的内侧面的内壁之间形成片材运送路径28的上游部分。另外,反转运送单元29的外侧面构成了双面印刷时反转运送片材的反转运送路径291的单面。在片材运送路径28的、比二次转印部98靠上游的那侧配置有校准辊对27。片材在校准辊对27被暂时停止并进行了歪斜校正之后,在用于图像转印的预定的时刻被送到二次转印部98。
在连结框体23的内部容纳有定影单元97和排纸单元96。定影单元97在定影压印部N中对在二次转印部98中二次转印了调色剂像的片材进行加热和加压,由此实施定影处理。定影处理后的带有彩色图像的片材通过配置于定影单元97的下游的排纸单元96从排出口961向体内排纸部24排出。
在上部框体22的上表面嵌入有第一稿台玻璃222和第二稿台玻璃223。第一稿台玻璃222被设置为:在上部框体22上配置有自动原稿给送装置(ADF;未图示)的情况下,用于读取从ADF自动给送的原稿片材。第二稿台玻璃223被设置为:用于读取手动放置的原稿片材。
在上部框体22的内部容纳有用于光学地读取原稿信息的扫描机构224和摄像元件225。扫描机构224包括光源、移动滑架、反射镜等,并将来自原稿的反射光导向摄像元件225。摄像元件225通过将所述反射光光电变换为模拟电信号来获取原稿的图像数据。
以下,对定影单元97的详细构成进行说明。图2是定影单元97的立体图,图3是相对于图2改变了视线方向的定影单元97的立体图,图4是定影单元97的主要部分立体图。定影单元97包括定影框体H、容纳在该定影框体H内的、定影辊100(第一辊)、加压辊101(第二辊)、分离部件102、支承部件103、抵接部件104、以及运送辊105。
定影框体H是具有在前后方向(与图1的纸面正交的方向)上长的近似四棱柱的形状的框体。在定影框体H的顶面附近配置有施加用于运送片材的旋转驱动力的运送辊105、以及覆盖所述顶面的盖部件108。盖部件108通过以转动支点106为支点而转动,能够相对于定影框体H开闭。在图2和图3中,示出了盖部件108相对于定影框体H成为打开状态的状态。在盖部件108的内壁面形成片材的引导面,并在该引导面上配置多个运送滚子107。运送滚子107在盖部件108相对于定影框体H成为关闭状态时,与运送辊105接触,形成运送压印部。
定影辊100和加压辊101被可旋转地保持在定影框体H内,通过这些辊压接,形成了定影压印部N。定影辊100如图11所示包括作为旋转轴的轴(省略图示)、设置于该轴的周围的圆筒状的弹性体基材100E、以及套在弹性体基材100E的外周的定影带100S。弹性体基材100E由硅橡胶等弹性橡胶、聚氨酯泡沫等形成。定影带100S是例如不锈钢带等金属带。加压辊101是具有刚度的辊,具有圆筒状的金属辊主体、以及从该辊主体的两端延伸的轴部件。
被转印了调色剂像的片材在定影单元97内向图4中的粗实线箭头C的方向被运送。另外,在图4中,省略了盖部件108。片材在经过定影压印部N时被定影辊100加热,并且被加压辊101加压。通过该加热、加压动作,调色剂像被定影到片材上。
在如上所述构成的定影单元97中,在本实施方式中,分离部件102与定影压印部N相比被配置于运送方向下游侧。分离部件102是用于防止经过了定影压印部N的片材粘贴卷绕到定影辊100的周面上的部件。即,存在如下情况:由于在经过定影压印部N时被加热,从而片材上的调色剂像溶融而粘接在定影辊100的周面,片材卷绕到定影辊100。为了防止该卷绕,分离部件102与定影压印部N相比被配置在定影辊100的旋转方向下游侧,使片材从定影辊100的周面分离。
分离部件102是沿定影辊100的轴向延伸的近似长方形的薄的板状部件。分离部件102在其基端部的那侧被配置于定影辊100的两端附近的一对支承部件103支承。支承部件103被定影框体H固定地保持。在分离部件102中的、与定影辊100的周面相对的顶端部102A与定影辊100的周面之间确保预定距离的间隔G。
如果经过了定影压印部N的片材以卷绕在定影辊100上的状态到达间隔G,则该片材顶端抵接到分离部件102的顶端部102A。由此,该片材被从定影辊100分离。另外,一般来说,在片材的运送方向顶端存在未转印调色剂像的空白区域,该顶端不会粘接在定影辊100上。因此,即使片材卷绕到定影辊100,其运送方向顶端也会从定影辊100的周面浮起,因此即使顶端部102A未抵接到定影辊100的周面,也能够进行上述的分离。
在分离部件102的两端(后述的主体部102C的两端位置)分别安装有一对抵接部件104,以在顶端部102A与定影辊100周面之间确保间隔G。图5是示出抵接部件104与定影辊100的位置关系的图。抵接部件104是被配置为比分离部件102的顶端部102A向前方突出的部件,通过与定影辊100的周面抵接,而形成所述间隔G。
在定影辊100周面设定有片材经过的经过区域100A。在经过区域100A的两端设定有片材不经过的非经过区域100B。抵接部件104与非经过区域100B抵接,经过定影压印部N的片材不与非经过区域100B接触,由此在顶端部102A与定影辊100周面之间形成间隔G。
图6的(A)是分离部件102的立体图,示出了该分离部件102的表面侧,图6的(B)示出了背面侧(面向定影辊100的那侧)。图7的(A)是抵接部件104的立体图,示出了向分离部件102安装的安装面侧,图7的(B)示出了与定影辊100抵接的抵接面侧。
分离部件102包括向定影辊100的轴向延伸的薄的平板状的主体部102C(板状部件)、以及保持该主体部102C的保持金属板102S(保持板)。主体部102C的下端缘是上述的顶端部102A。保持金属板102S具有向定影辊100的轴向延伸的保持平坦面。主体部102C以紧贴在所述保持平坦面的方式被保持,顶端部102A从保持金属板102S的下端突出(也参照图11和图12)。
在保持金属板102S的两端,设置有用于将抵接部件104安装到分离部件102、并用于将保持金属板102S安装到主体部102C的螺栓孔102E和通孔102F(参照图6的(B))。在主体部102C的两端设置有在与螺栓孔102E重叠的位置处穿设的螺栓孔102EA。另一方面,未在主体部102C穿设与通孔102F对应的孔。
如图7的(A)和图7的(B)所示,抵接部件104包括被安装到分离部件102的保持金属板102S的两端的安装部104A。在安装部104A设置有用于将抵接部件104安装到分离部件102的保持金属板102S上的螺栓孔104E。另外,在安装部104A的侧缘隔着螺栓孔104E突出设置有一对定位销104D,所述定位销104D用于将抵接部件104定位安装到分离部件102的保持金属板102S。
与安装部104A连接设置有具有弯曲的形状的主体部104B。在主体部104B的顶端突出设置有与定影辊100周面抵接的抵接部104C。
当向分离部件102安装抵接部件104时,首先,抵接部件104的安装部104A的表面侧(在图7的(A)中露出的那侧)与分离部件102的保持金属板102S的背面侧(在图6的(B)中露出的那侧)的两端抵接。然后,抵接部件104的定位销104D被***到保持金属板102S的通孔102F中。通过该***,抵接部件104的螺栓孔104E与保持金属板102S的螺栓孔102E被对上。然后,安装螺栓109(参照图11和图12)从分离部件102的背面侧螺入抵接部件104的螺栓孔104E、和分离部件102的螺栓孔102E中。如上所述那样,抵接部件104被安装到分离部件102。
在保持金属板102S的两端分别配置有被支承部件103支承的第一端板102B1和第二端板102B2。各端板102B1、102B2是相对于保持金属板102S的所述保持平坦面弯折成直角的部分。在第一端板102B1设置有长孔102G(第一孔)。在第二端板102B2设置有大径孔102H(第二孔)。长孔102G和大径孔102H被配置在分离部件102的基端侧,并且为了轴支承分离部件102使其可绕与定影辊100的轴向平行的轴自由转动而被穿设。
图8的(A)是分离部件102的端部的立体图,示出了形成长孔102G的第一端板102B1侧的端部,图8的(B)示出了形成大径孔102H的第二端板102B2侧的端部。另外,图9和图10是用于说明分离部件102的安装方式的立体图,图9示出了长孔102G侧,图10示出了大径孔102H侧。
如图9所示,第一支点部件103A1与第一端板102B1对应地沿定影辊100的轴向立起设置在支承部件103上。第一支点部件103A1是圆柱形的部件,并被***到设置于第一端板102B1的长孔102G中。另外,如图10所示,同样地,第二支点部件103A2与第二端板102B2对应地立起设置在支承部件103上。第二支点部件103A2也是圆柱形的部件,并被***到设置于第二端板102B2的大径孔102H中。
这样,第一和第二支点部件103A1和103A2被分别相对地配置于主体部102C的两端位置,并通过分别***到长孔102G和大径孔102H中而成为支承分离部件102使其可自由转动的支点。即,分离部件102能够绕第一和第二支点部件103A1和103A2的轴而转动。其结果是,分离部件102能够在分离部件102的顶端部102A靠近定影辊100的周面的第一姿势与顶端部102A离开定影辊100的周面的第二姿势之间改变姿势。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第一、第二端板102B1、102B2和第一、第二支点部件103A1、103A2,构成了支承分离部件102使其可自由转动的支承机构。
参照图8的(A),在第一端板102B1穿设的长孔102G是具有与由圆柱体构成的第一支点部件103A1的直径近似相等的短径部SD、以及长于第一支点部件103A1的直径(长1.5~2倍左右)的长径部LD的长孔。长径部LD沿应使分离部件102移位(移动)的预定方向延伸。在该长孔102G与第一支点部件103A1的关系中,分离部件102不能沿短径部SD的方向移动,实质上仅允许在长径部LD延伸的预定方向上移位。
参照图8的(B),在第二端板102B2穿设的大径孔102H是具有大于由圆柱体构成的第二支点部件103A2的直径的内径(大1.3~2倍左右)的圆形孔。因此,在第二支点部件103A2被***大径孔102H的状态下,存在基于上述的直径差的间隙。在该大径孔102H与第二支点部件103A2的关系中,分离部件102的变位实质上不会受到约束,分离部件102能够在所述间隙的范围内在所有的方向上变位。
根据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定影单元97,通过安装于分离部件102的两端的抵接部件104与定影辊100的周面抵接,在主体部100C的顶端部102A与定影辊100的周面之间形成预定距离的间隔G。另外,长孔102G允许分离部件102实质上仅在长径部LD延伸的预定方向上移位,并且大径孔102H实质上不会约束分离部件102的变位。因此,分离部件102的支点未被固定,分离部件102能够在长孔102G的移位允许范围内移位。因此,即使分离部件102的顶端部102A与定影辊100的轴的平行性产生了偏移,也通过抵接部104C与定影辊100的周面抵接,分离部件102的支点位置在长孔102G和大径孔102H的内部移位,以修正所述偏移。因此,能够维持顶端部102A与定影辊100的周面的平行性,能够恰当地确保所述间隔G。
除此以外,分离部件102相对于定影辊100的位置由配置于分离部件102的两端的两个抵接部件104(抵接部104C)与定影辊100抵接的抵接位置、以及第一支点部件103A1被长孔102G支承的支承位置这三点来决定。即,大径孔102H是其直径大于第二支点部件103A2的直径的圆形孔,实质上不会约束分离部件102的变位,因此对该分离部件102的定位不起作用。
在大径孔102H是具有与第二支点部件103A2的外径近似相同的内径的圆形孔、或者是与长孔102G相同的长孔的情况下,分离部件102相对于定影辊100的位置由第一和第二支点部件103A1、103A2的2点的支承位置、和两个抵接部件104中的一个抵接部件104与定影辊100抵接的抵接位置这三点来决定。在此情况下,一个抵接部件104与定影辊100抵接的部分中的线压变大,可能会对定影辊100产生损坏。另外,由于可能产生两个抵接部件104中的另一个抵接部件104不与定影辊100抵接的情况,因此确保恰当的间隔G可能会受到阻碍。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中,两个抵接部件104均参与分离部件102的定位,因此能够减小抵接部件104与定影辊100抵接的部分中的线压,并且能够稳定地维持间隔G。
图11是定影单元97的主要部分截面图(长孔102G侧),并且是示出抵接部件104的顶端(抵接部104C)离开定影辊100的周面的状态(分离部件102为第二姿势的状态)的图,图12是图11的放大截面图,并且是示出抵接部104C与定影辊100的周面相接的状态(第一姿势)的图。另外,图13是定影单元97的主要部分截面图(大径孔102H侧),并且是示出分离部件102为第一姿势的状态的图。
在图11中,定影辊100绕逆时针方向旋转,加压辊101绕顺时针方向旋转。定影辊100是大部分由弹性体基材100E构成的辊,与此相对,加压辊101是具有刚度的辊,因此在定影压印部N中,加压辊101的周面压入定影辊100的周面。分离部件102比定影压印部N配置在定影辊100的旋转方向下游侧。
在图11所示的第二姿势中,抵接部件104的抵接部104C不与定影辊100周面抵接,在图12和图13所示的第一姿势中,抵接部104C与定影辊100周面抵接。在抵接部件104与定影辊100周面抵接的状态下,在分离部件102的顶端部102A与定影辊100周面之间形成距离d的间隔G。
在图12中,第一支点部件103A1与长孔102G的离开定影辊100的那侧的端缘102GE抵接。另外,在图13中,第二支点部件103A2与大径孔102H的周缘102HE抵接。这样的抵接通过施力弹簧110(施力部件)来实现,施力弹簧110对安装于分离部件102的抵接部件104朝向定影辊100周面施力。
图14是用于说明施力弹簧110的安装方式的立体图。参照图13和图14,施力弹簧110是包括圆筒状的螺旋部110C、从该螺旋部110C的一端侧延伸的棒状的第一卡定部110E1、以及从该螺旋部110C的另一端侧延伸的棒状的第二卡定部110E2的扭转螺旋弹簧。
施力弹簧110的螺旋部110C被第二支点部件103A2插穿。该螺旋部110C的内径与大径孔102H的内径近似相同。第一卡定部110E1被卡定在配置于分离部件102的保持金属板102S上的接收部(省略图示)。第二卡定部110E2从分离部件102向外部延伸,并被卡定在设置于支承部件103的卡定孔111中。第二卡定部110E2带着施加力与卡定孔111抵接。由此,分离部件102以其主体部102C的顶端部102A向朝向定影辊100周面的方向绕上述的第一和第二支点部件103A1、103A2的轴转动的方式被施加施加力。
通过该施加力,被安装于分离部件102的抵接部件104被向定影辊100周面压接,抵接部件104可靠地与定影辊100的周面抵接。另外,通过该施加力,至少在第一支点部件103A1建立了与长孔102G的周缘的抵接。因此,通过由两个抵接部件104和第一支点部件103A1形成的3点的抵靠,实现了分离部件102的定位。这样,能够通过施力弹簧110使抵接部件104可靠地与定影辊100周面抵接,因此在分离部件102与定影辊100之间可靠且稳定地形成预定距离的间隔G。另外,抵接部件104与定影辊100的周面中的片材不经过的非经过区域100B抵接,因此不会在片材上的调色剂像上残留伤痕。
接着,例示了将抵接部件104向分离部件102安装的更优选的安装方式。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示出了抵接部件104被安装螺栓109固定地安装于分离部件102的保持金属板102S的例子。代替该例子,能够将抵接部件104以可沿定影辊100的径向移位的状态安装于分离部件102。
图15是示出将抵接部件104向分离部件102安装的安装方式的变形实施方式的截面图。这里,示出了被穿设了长孔102G的第一端板102B1侧的端部。在该变形实施方式中,代替安装螺栓109,使用了组合(SEMS)螺丝112(安装部件)。组合螺丝112包括螺丝头112A、与该螺丝头112A连接设置的圆筒部112B、以及与该圆筒部112B的顶端侧连接设置的丝锥部112C。圆筒部112B是未切去螺纹牙的平坦的筒状部分,丝锥部112C是切去了螺纹牙的部分。
组合螺丝112通过配置于抵接部件104的安装部104A的螺栓孔104E与保持金属板102S的螺栓孔102E螺合。更详细地说,丝锥部112C与螺栓孔102E螺合,另一方面,螺栓孔104E的周壁与圆筒部112B的周面之间是未被约束的状态。圆筒部112B的长度足够大于安装部104A的厚度。因此,抵接部件104能够沿圆筒部112B的周面在从螺丝头112A的背面至丝锥部112C的始端之间移位。由此,抵接部件104成为能够在定影辊100的径向上移位的状态。因此,即使定影辊100发生了外径变动或者在定影辊100的周面产生了凹凸,也能够追随于此,使抵接部件104变位,能够使抵接部104C稳定地与定影辊100的周面抵接。因此,能够稳定地维持所述间隔G。
该变形实施方式对定影单元包括图11所示的构成的情况尤其有用。如上所述,定影辊100包括具有弹性的弹性体基材100E(辊部件)、以及嵌套在弹性体基材100E上的定影带100S,并且抵接部件104的抵接部104C与定影带100S的周面抵接。这样,在定影辊100具有在一个辊部件的周围嵌套了定影带100S的构造的情况下,无法对定影带100S施加任意的张力。因此,定影辊100的辊外径容易由于弹性体基材100E的热膨胀等而变动。另外,也有时会产生定影带100S的起伏。因此,在该定影辊100中,采用由组合螺丝112安装抵接部件104的安装构造的优点大。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定影单元97,能够通过抵接部件104恰当地确保分离部件102的顶端部102A与定影辊100的周面之间的间隔G。另外,能够抑制抵接部件104施加给定影辊100的周面的压力,能够稳定地维持间隔G。因此,能够可靠地防止片材向定影辊100的卷绕。

Claims (8)

1.一种定影装置,包括:
第一辊和第二辊,所述第一辊和第二辊形成定影压印部;
分离部件,所述分离部件与所述定影压印部相比被配置在所述第一辊的旋转方向下游侧,并包括沿所述第一辊的轴向延伸的板状部件,所述分离部件从所述第一辊的周面分离片材;
支承机构,所述支承机构支承所述分离部件使其可自由转动,以使得所述分离部件在所述板状部件的顶端靠近所述第一辊的周面的第一姿势与所述顶端离开所述第一辊的周面的第二姿势之间改变姿势;以及
抵接部件,所述抵接部件在所述板状部件的两端位置处分别安装在所述分离部件上,在所述第一姿势下,所述抵接部件与所述第一辊的两端附近的周面抵接,使所述板状部件的顶端与所述第一辊的周面之间形成预定距离的间隔,
所述支承机构具有:
第一支点部件和第二支点部件,所述第一支点部件和所述第二支点部件被分别相对地配置在所述板状部件的两端位置,并成为所述分离部件转动的支点;
第一孔和第二孔,所述第一孔和所述第二孔被设置在所述分离部件,所述第一支点部件被***到第一孔中,所述第二支点部件被***到所述第二孔中,
所述第一孔是实质上允许所述分离部件仅在预定方向上移位的孔,
所述第二孔是实质上不约束所述分离部件的变位的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和第二支点部件由圆柱形的部件构成,
所述第一孔是具有与所述第一支点部件的直径相等的短径部、以及大于所述第一支点部件的直径的长径部的长孔,并且所述长径部沿所述预定方向延伸,
所述第二孔是具有大于所述第二支点部件的直径的内径的大径孔。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装置,其中,
所述分离部件包括:
沿所述第一辊的轴向延伸的、作为所述板状部件的薄的平板状的主体部;
保持所述主体部的保持板;以及
被设置于所述保持板的两端的一对端板,
所述第一孔和所述第二孔分别设置在所述一对端板。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装置,其中,
与所述抵接部件抵接的所述第一辊的两端是不与经过所述定影压印部的片材接触的非经过区域。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装置,其中,
还包括将所述抵接部件安装到所述分离部件的安装部件,
所述安装部件将所述抵接部件以能够沿所述第一辊的径向移位的状态安装到所述分离部件。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定影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辊包括具有弹性的辊部件、以及嵌套在所述辊部件上的定影带,
所述抵接部件与所述定影带的周面抵接。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装置,其中,
还包括施力部件,所述施力部件对所述抵接部件朝向所述第一辊的所述非经过区域施力。
8.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图像形成部,所述图像形成部将调色剂像转印到片材上,
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定影装置,所述定影装置将所述调色剂像定影到所述片材。
CN201310311761.4A 2012-07-30 2013-07-23 定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Pending CN10357651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167977A JP5608714B2 (ja) 2012-07-30 2012-07-30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2-167977 2012-07-30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576515A true CN103576515A (zh) 2014-02-12

Family

ID=499950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311761.4A Pending CN103576515A (zh) 2012-07-30 2013-07-23 定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995893B2 (zh)
JP (1) JP5608714B2 (zh)
CN (1) CN103576515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907923B2 (ja) * 2013-04-03 2016-04-26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140633B2 (ja) * 2014-04-04 2017-05-31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261461B2 (ja) * 2014-06-25 2018-01-17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WO2016143020A1 (ja) * 2015-03-09 2016-09-15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放射線検出器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放射線検出装置
JP7224957B2 (ja) * 2019-02-25 2023-02-2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剥離シート、定着装置及び剥離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JP7456872B2 (ja) 2020-07-22 2024-03-27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用紙分離装置、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EP4194955A1 (en) * 2021-12-09 2023-06-14 Ricoh Company, Ltd. Nip form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065120A (en) * 1975-10-17 1977-12-27 Minolta Camera Kabushiki Kaisha Copy paper stripping means
US20090238615A1 (en) * 2004-12-17 2009-09-24 Hiroshi Katabami Separating plate, fixing device having the separating plate,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separating plat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1819397A (zh) * 2009-02-27 2010-09-01 京瓷美达株式会社 定影装置及具有定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CN101900979A (zh) * 2009-05-27 2010-12-01 株式会社理光 定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552446Y2 (zh) * 1975-10-17 1980-12-05
JPS61104471U (zh) * 1984-12-12 1986-07-03
JPH05224557A (ja) * 1992-02-14 1993-09-03 Fujitsu Ltd 記録紙分離構造
JP4326930B2 (ja) * 2003-12-15 2009-09-09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030945A (ja) * 2004-06-16 2006-02-02 Ricoh Co Ltd 定着装置
JP2006195039A (ja) 2005-01-12 2006-07-27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880323B2 (ja) * 2006-02-27 2012-02-22 京セラミタ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
JP5327508B2 (ja) * 2007-10-24 2013-10-30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及び、分離部材
JP5427837B2 (ja) * 2011-03-25 2014-02-26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065120A (en) * 1975-10-17 1977-12-27 Minolta Camera Kabushiki Kaisha Copy paper stripping means
US20090238615A1 (en) * 2004-12-17 2009-09-24 Hiroshi Katabami Separating plate, fixing device having the separating plate,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separating plat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1819397A (zh) * 2009-02-27 2010-09-01 京瓷美达株式会社 定影装置及具有定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CN101900979A (zh) * 2009-05-27 2010-12-01 株式会社理光 定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4026189A (ja) 2014-02-06
US20140029989A1 (en) 2014-01-30
JP5608714B2 (ja) 2014-10-15
US8995893B2 (en) 2015-03-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576515A (zh) 定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US10228639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a support to adjust a rotator and a guide
JP2011039480A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20120243919A1 (en)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provided with the same
JP2006282381A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02854766B (zh) 图像形成装置
JP5263579B2 (ja) 位置検出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8699924B2 (en) Develop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a magnetic field generating member
JP2016109783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5282464B2 (ja) 転写ユニット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11625000B2 (en) Process unit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EP3163376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that ensures highly accurate positioning on photoreceptor drum of primary transfer roller
CN101927915B (zh) 输送装置及具有该输送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JP4804080B2 (ja) シート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9746820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that achieves stable positioning of unit
JP2007086334A (ja) 転写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003597B2 (ja) 用紙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641893B2 (ja) 用紙搬送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US8532513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4340524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3195709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4496071B2 (ja) 記録紙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225723A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のメンテナンス方法
JP2007316538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20046501A (ja)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ユニッ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40212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