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569200A - 前侧梁组件及其组装方法 - Google Patents

前侧梁组件及其组装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569200A
CN103569200A CN201210592737.8A CN201210592737A CN103569200A CN 103569200 A CN103569200 A CN 103569200A CN 201210592737 A CN201210592737 A CN 201210592737A CN 103569200 A CN103569200 A CN 10356920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de beam
main body
beam main
distance piece
coupling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592737.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金恩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yundai Motor Co
Ki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Hyundai Motor Co
Kia Motor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yundai Motor Co, Kia Motors Corp filed Critical Hyundai Motor Co
Publication of CN1035692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6920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1/00Understructures, i.e. chassis frame on which a vehicle body may be mount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1/00Understructures, i.e. chassis frame on which a vehicle body may be mounted
    • B62D21/15Understructures, i.e. chassis frame on which a vehicle body may be mounted having impact absorbing means, e.g. a frame designed to permanently or temporarily change shape or dimension upon impact with another body
    • B62D21/152Front or rear fram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1/00Understructures, i.e. chassis frame on which a vehicle body may be mounted
    • B62D21/02Understructures, i.e. chassis frame on which a vehicle body may be mounted comprising longitudinally or transversely arranged frame memb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08Front or rear portions
    • B62D25/082Engine compartm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9/00Superstructures, understructures, or sub-unit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thereof
    • B62D29/001Superstructures, understructures, or sub-unit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combining metal and synthetic material
    • B62D29/002Superstructures, understructures, or sub-unit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combining metal and synthetic material a foamable synthetic material or metal being added in situ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00Metal working
    • Y10T29/49Method of mechanical manufacture
    • Y10T29/49616Structural member making
    • Y10T29/49622Vehicular structural member mak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前侧梁组件及其组装方法。其中,所述前侧梁组件包括前侧梁主体和间隔件,所述前侧梁主体具有封闭截面形状,并在其一个表面具有至少一个联接孔;所述间隔件包括联接部分和可以联接至所述联接部分的膨胀泡沫,其中所述间隔件可以***到所述前侧梁主体中,以将所述联接部分定位在对应于所述联接孔的位置处,并且所述膨胀泡沫可以硬化,以增强所述前侧梁主体的刚性。

Description

前侧梁组件及其组装方法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2012年8月8日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第10-2012-0086917号的优先权,该申请的全部内容结合于此用于通过该引用的所有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前侧梁组件及其组装方法。更特别地,本发明涉及一种提高车身的刚性并同时降低重量的前侧梁组件及其组装方法。
背景技术
前侧梁为一种支撑前车身并确保前车身的强度和刚性的构件。
即,前侧梁支撑从前悬架传递的载荷,并且当由于车辆的碰撞而传递大的冲击能量时,所述前侧梁吸收冲击能量。
前侧梁的一端通常使用作为中间物的保险杠固定件而连接至车辆保险杠。
当车辆碰撞时,为了适当吸收冲击能量,前侧梁应该具有足够的刚性。
为了吸收预定水平的冲击能,可以将增强结构添加至前侧梁,例如存在直接将增强构件焊接至前侧梁外部的方法,但该方法具有刚性增强效果较小的缺点。
公开于该发明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加深对本发明的一般背景技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各个方面致力于提供一种前侧梁组件及其组装方法,其具有优点在于,具有较轻的重量并提高车身的刚性。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中,一种前侧梁组件可以包括前侧梁主体和间隔件,所述前侧梁主体具有封闭截面形状,并在其表面具有至少一个联接孔;所述间隔件包括联接部分和联接至所述联接部分的膨胀泡沫,其中所述间隔件***到所述前侧梁主体中,以将所述联接部分设置在对应于所述联接孔的位置处,并且所述膨胀泡沫硬化,以增强所述前侧梁主体的刚性。
所述前侧梁主体可以在其长度方向上具有至少一个弯曲部分。
所述前侧梁组件还可以包括***件,所述***件通过经由至少一个联接孔联接至所述联接部分,而将所述间隔件固定至所述前侧梁主体。
所述***件为螺栓,并且所述联接部分为螺母。
底盘安装支架通过所述联接部分联接至所述联接孔。
所述间隔件可以具有夹孔,所述夹孔构造为将所述间隔件***所述前侧梁主体。
所述前侧梁通过液压成型形成。
使用内板和外板形成所述前侧梁主体,所述内板和外板联接以形成封闭截面形状。
在本发明的另一方面中,一种组装前侧梁的方法可以包括:通过联接联接部分和膨胀泡沫而形成间隔件;将所述间隔件***到具有封闭截面形状的前侧梁主体中,联接孔形成在所述前侧梁主体中;将所述间隔件固定至所述前侧梁主体的内表面;以及硬化所述膨胀泡沫。
所述方法还可以包括:通过所述联接部分将底盘安装支架安装至所述前侧梁主体。
所述联接部分形成为螺母,并且固定所述间隔件可以包括通过所述联接孔将螺栓联接至所述螺母。
所述前侧梁主体通过液压成型形成。
使用内板和外板形成所述前侧梁主体,所述内板和外板联接以形成封闭截面形状。
在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前侧梁组件和组装前侧梁的方法中,整个前侧梁可以具有较轻的重量,并且车身的刚性可得以提高。
此外,在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前侧梁组件和组装前侧梁的方法中,制造过程的数量可以减少,并且制造成本可得以降低。
本发明的方法和装置可以具有其他的特性和优点,这些特性和优点从并入本文中的附图和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将在并入本文中的附图和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中进行详细陈述,这些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共同用于解释本发明的特定原理。
附图说明
图1为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前侧梁组件的立体图。
图2为示出了沿着图1的线II-II呈现的前侧梁组件的横截面图。
图3为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前侧梁组件的实际使用实例的立体图。
图4为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前侧梁组件的示例性变体的立体图。
图5为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组装前侧梁的方法的流程图。
应当了解,所附附图并非按比例地显示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的图示性的各种特征的略微简化的画法。本文所公开的本发明的具体设计特征包括例如具体尺寸、取向、位置和形状将部分地由具体所要应用和使用的环境来确定。
在这些图形中,贯穿附图的多幅图形,附图标记表示本发明的同样的或等同的部分。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对本发明的各个实施方式详细地作出引用,这些实施方式的实例被显示在附图中并描述如下。尽管本发明将与示例性实施方式相结合进行描述,但是应当意识到,本说明书并非旨在将本发明限制为那些示例性实施方式。相反,本发明旨在不但覆盖这些示例性实施方式,而且覆盖可以被包括在由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之内的各种选择形式、修改形式、等价形式及其它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所附附图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
图1为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前侧梁组件的立体图,图2为示出了沿着图1的线II-II呈现的前侧梁组件的横截面图,且图3为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前侧梁组件的实际使用实例的立体图。
参见图1至图3,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前侧梁组件包括前侧梁主体10和间隔件20,所述前侧梁主体10具有封闭截面形状,并在其一个表面处具有至少一个联接孔12;所述间隔件20包括联接部分22和膨胀泡沫24(即联接至所述联接部分22的结构形式),所述间隔件***前侧梁主体10中,使得联接部分22设置于对应于联接孔12的位置处,并且膨胀泡沫24硬化以增强前侧梁主体10的刚性。
在膨胀泡沫24联接至联接部分22的状态下,在膨胀过程中或在膨胀之前,膨胀泡沫24将间隔件20***前侧梁主体10中。膨胀泡沫24和联接部分22使用诸如模制和嵌件注塑的方法联接。
参见图2,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前侧梁组件还包括***件28,所述***件28通过经由联接孔12联接至联接部分22而将间隔件20固定至前侧梁主体10。
***件28可以为螺栓,且联接部分22可以为螺母。
参见图3,底盘安装支架40可以通过联接孔12和联接部分22而联接至前侧梁主体10。这里,底盘安装支架40包括连接车辆的其他部件的套管或保险杠固定件32。
在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中,联接部分22通过如下方式将间隔件20固定至前侧梁主体10:将间隔件20定位在对应于联接孔12的位置处,通过联接孔12将***件28联接至联接部分22,并将间隔件20固定至前侧梁主体10。之后,膨胀泡沫24硬化,以与前侧梁主体10紧密接触,并固定至前侧梁主体10。
这里,使用将前侧梁主体10或联接至前侧梁主体10的车身***烘箱的方法来硬化膨胀泡沫24。
再次参见图2,至少一个弯曲部分14和14a在前侧梁主体10的长度方向上形成。弯曲部分14和14a增强前侧梁主体10的刚性。
用于将间隔件20***前侧梁主体10的夹孔26形成在间隔件20中。通过将杆联接至夹孔26,间隔件20***前侧梁主体10中。
前侧梁主体10可以通过液压成型而形成。因此,前侧梁10和间隔件20通过液压成型过程而保持其封闭截面的连续性,由此提高刚性。
图4为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前侧梁组件的示例性变体的立体图。
参见图4,在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变体的前侧梁组件中,当内板52和外板54联接而形成封闭截面时,形成前侧梁主体50。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变体的前侧梁组件可以应用于使用焊接方法形成的前侧梁主体50,并且通过将间隔件60***前侧梁主体50中,前侧梁主体50的刚性可得以增强。
图5为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组装前侧梁的方法的流程图。
参见图1、2、3和5,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组装前侧梁的方法包括:通过联接联接部分22和膨胀泡沫24而形成间隔件20的步骤(S10)、将间隔件20***具有封闭截面形状的前侧梁主体10的步骤(S20),联接孔12形成在所述前侧梁主体10中、将间隔件20固定至前侧梁主体10的步骤(S30),以及硬化膨胀泡沫24的步骤(S40)。
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组装前侧梁的方法还包括通过联接部分22安装底盘安装支架40的步骤(S50)。
随着膨胀泡沫24硬化,当间隔件20和前侧梁主体10完全固定时,可以将***件28从联接部分22分离,并且底盘安装支架40或保险杠固定件32可以联接至联接部分22。在这种情况中,由于可以省略用于联接底盘安装支架40的单独的构件或焊接加工步骤,制造过程的数量可以减少并且制造成本可得以降低。
为了方便解释和精确限定所附权利要求,术语“上”、“下”、“内”和“外”被用于参考附图中所显示的这些特征的位置来描述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特征。
前面对本发明具体示例性实施方式所呈现的描述是出于说明和描述的目的。前面的描述并不想要成为毫无遗漏的,也不是想要把本发明限制为所公开的精确形式,显然,根据上述教导很多改变和变化都是可能的。选择示例性实施方式并进行描述是为了解释本发明的特定原理及其实际应用,从而使得本领域的其它技术人员能够实现并利用本发明的各种示例性实施方式及其不同选择形式和修改形式。本发明的范围旨在由所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价形式所限定。

Claims (13)

1.一种前侧梁组件,其包括:
前侧梁主体,所述前侧梁主体具有封闭截面形状,并在其表面具有至少一个联接孔;
间隔件,所述间隔件包括联接部分和联接至所述联接部分的膨胀泡沫,
其中所述间隔件***到所述前侧梁主体中,以将所述联接部分定位在对应于所述联接孔的位置处,并且
其中所述膨胀泡沫硬化,以增强所述前侧梁主体的刚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侧梁组件,其中所述前侧梁主体在其长度方向上具有至少一个弯曲部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侧梁组件,其还包括***件,所述***件通过经由所述至少一个联接孔联接至所述联接部分,而将所述间隔件固定至所述前侧梁主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前侧梁组件,其中所述***件为螺栓,并且所述联接部分为螺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侧梁组件,其中底盘安装支架通过所述联接部分联接至所述联接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侧梁组件,其中所述间隔件具有夹孔,所述夹孔构造为将所述间隔件***到所述前侧梁主体中。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侧梁组件,其中所述前侧梁通过液压成型形成。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侧梁组件,其中使用内板和外板形成所述前侧梁主体,所述内板和外板联接以形成封闭截面形状。
9.一种组装前侧梁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通过联接联接部分和膨胀泡沫而形成间隔件;
将所述间隔件***到具有封闭截面形状的前侧梁主体中,联接孔形成在所述前侧梁主体中;
将所述间隔件固定至所述前侧梁主体的内表面;以及
硬化所述膨胀泡沫。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组装前侧梁的方法,其还包括:通过所述联接部分将底盘安装支架安装至所述前侧梁主体。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组装前侧梁的方法,
其中所述联接部分形成为螺母,并且
其中固定所述间隔件包括通过所述联接孔将螺栓联接至所述螺母。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组装前侧梁的方法,其中所述前侧梁主体通过液压成型而形成。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组装前侧梁的方法,其中使用内板和外板形成所述前侧梁主体,所述内板和外板联接以形成封闭截面形状。
CN201210592737.8A 2012-08-08 2012-12-29 前侧梁组件及其组装方法 Pending CN10356920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2-0086917 2012-08-08
KR1020120086917A KR20140020477A (ko) 2012-08-08 2012-08-08 프론트 사이드 멤버 어셈블리 및 그 조립 방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569200A true CN103569200A (zh) 2014-02-12

Family

ID=499991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592737.8A Pending CN103569200A (zh) 2012-08-08 2012-12-29 前侧梁组件及其组装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140042774A1 (zh)
KR (1) KR20140020477A (zh)
CN (1) CN103569200A (zh)
DE (1) DE102012113218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383564A (zh) * 2015-12-16 2016-03-09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中央贯穿凹陷加强的前纵梁
CN109131575A (zh) * 2017-06-27 2019-01-04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身前部构造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200141699A (ko) * 2019-06-11 2020-12-21 주식회사 신영 보강 부재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179331B1 (ko) 2011-01-27 2012-09-03 가톨릭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이동 아이피 네트워크를 지원하는 가상사설망의 터널 게이트웨이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383564A (zh) * 2015-12-16 2016-03-09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中央贯穿凹陷加强的前纵梁
CN109131575A (zh) * 2017-06-27 2019-01-04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身前部构造
CN109131575B (zh) * 2017-06-27 2021-01-26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身前部构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02012113218A1 (de) 2014-02-13
KR20140020477A (ko) 2014-02-19
US20140042774A1 (en) 2014-02-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707940B (zh) 前车身结构
US7984944B2 (en) Fender for a motor vehicle
CN104276114A (zh) 用于车辆的混合式缓冲梁、其制造方法及其缓冲梁单元
KR101137256B1 (ko) 차량의 서브 프레임용 마운팅 유닛
CN102259623A (zh) 用于车辆的缓冲梁组件
CN104340149A (zh) 带有碰撞盒的汽车结构
CN103569200A (zh) 前侧梁组件及其组装方法
US9394020B2 (en) Automotive body components and assemblies
CN104477250A (zh) 一种汽车前端框架
CN205574064U (zh) 一种汽车车身碰撞加强结构
CN105774541A (zh) 汽车换挡器的安装结构
CN101554886B (zh) 具有改进的前支柱部分的设计自由度的前围总成板的后安装结构
CN204055351U (zh) 一种变速箱悬置安装结构
CN205524503U (zh) 汽车仪表板横梁的安装板和汽车仪表板横梁的安装结构
CN204368277U (zh) 一种车身侧围上部结构
CN202624391U (zh) 一种汽车车身前端下部安装组件以及前端安装组件
CN107031519B (zh) 车用传感器安全支架及包括其的防撞梁组件和汽车
CN106043443A (zh) 用于在车辆中吸收力的支承件
KR20120014849A (ko) 차량용 범퍼빔 유닛
KR102274015B1 (ko) 휠 하우스의 보강구조
CN202806892U (zh) 用于车辆部件之间的连接件和汽车仪表板横梁的连接机构
CN111055927A (zh) 用于车辆的挡泥板
CN220764500U (zh) 一种可y向拓展的汽车平台及汽车
CN104443043A (zh) 汽车纵梁加强件与汽车
KR101626288B1 (ko) 차량용 휠 하우스의 후방보강유닛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4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