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527726B - 变速器 - Google Patents

变速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527726B
CN103527726B CN201310490312.0A CN201310490312A CN103527726B CN 103527726 B CN103527726 B CN 103527726B CN 201310490312 A CN201310490312 A CN 201310490312A CN 103527726 B CN103527726 B CN 10352772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ear
clutch
input shaft
power input
synchroniz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49031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527726A (zh
Inventor
谢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310490312.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527726B/zh
Publication of CN1035277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2772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52772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27726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3/00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 F16H3/02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without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 F16H3/08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without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exclusively or essentially with continuously meshing gears, that can be disengaged from their shafts
    • F16H3/12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without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exclusively or essentially with continuously meshing gears, that can be disengaged from their shafts with means for synchronisation not incorporated in the clutches
    • F16H3/126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without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exclusively or essentially with continuously meshing gears, that can be disengaged from their shafts with means for synchronisation not incorporated in the clutches using an electric driv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61/00Control functions within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Control of exclusively fluid gearing, friction gearing, gearings with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or other particular types of gearing
    • F16H61/02Control functions within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Control of exclusively fluid gearing, friction gearing, gearings with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or other particular types of gear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s used
    • F16H61/0202Control functions within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Control of exclusively fluid gearing, friction gearing, gearings with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or other particular types of gear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s used the signals being electric
    • F16H61/0204Control functions within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Control of exclusively fluid gearing, friction gearing, gearings with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or other particular types of gear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s used the signals being electric for gearshift control, e.g. control functions for performing shifting or generation of shift signa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e Of Transmissions (AREA)
  • Mechanical Operated Clutch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汽车领域,具体涉及变速器。该变速器,包括:第一离合器通过第一步进电机与第二动力输入轴的一端相连接或分离;第二离合器通过第二步进电机与第二动力输入轴的另一端连接或分离;第三离合器通过第三步进电机与第三动力输入轴的一端连接或分离;第二动力输入轴上和第三动力输入轴上分别固定连接有多个同步器,每个同步器配有两个档位同步齿轮,并与档位同步齿轮相啮合或分离;所有档位同步齿轮与输出轴进行齿轮啮合;输出轴通过主传动齿轮与差速器相连;差速器与法兰轴相连;第一离合器飞轮通过第一动力输入轴驱动第二离合器、第三离合器;第二动力输入轴的内部套装第一动力输入轴。本发明提高换档的方便性,操作较为简单。

Description

变速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领域,具体而言,涉及变速器。
背景技术
传统的手动变速箱使用一台离合器,换档动作分为三个动作:离合器分离--变速拨叉拨动同步器换档(前档齿轮分离/新档齿轮啮合)--离合器结合,这三个动作,是分先后进行的,驾驶员须踩下离合器脚踏,令不同挡的齿轮作出齿合动作,而动力就在换档过程中出现间断,令输出表现有所断续。
传统的自动变速箱没有控制与发动机输出轴通断的离合器,而是靠液力变矩器配合行星齿轮组进行换档。它与手动变速器除了在自动控制上的差异,机械方面最大的差异就是行星齿轮组的齿轮处于常啮合状态,通过给某些齿轮的离合(制动),产生不同的传动比。
DSG(DiectShiftGeabox)中文表面意思为“直接换档变速器”,DSG有别于一般的半自动变速箱***,它是基于手动变速箱设计的,因此它也属于AMT(机械式自动变速器)。
手动变速箱的结构较自动变速箱效率更高,所能承受的扭矩也更大,而DSG除了拥有手动变速箱的灵活及自动变速箱的舒适外,它更能提供无间断的动力输出。
DSG可以想象为将两台手动变速箱的功能合二为一,并建立在单一的***内,他没有液力变矩器也没有行星齿轮组。从齿轮部分乍一看很像一台手动变速器,因为它有同步器,但不同的是他用“双”离合器控制与发动机动力的通断,这两台由电子控制及液压推动的自动控制的离合器,变速反应极快,在整个换档期间能确保至少有一组齿轮在输出动力,令动力没有出现间断的状况。
DSG变速箱采用位于变速箱前部的电子及液压的控制***,连接12组DSG的独立感应器,加上车辆行车状态的资讯,从而推动各活门及其他组件的运作,而两具离合器的液压压力由专门的电控活门应因不同行车状况而调节。电子控制***亦负责计算出将被预选的合适挡段及管理其他控制杆,亦会由6组压力调节阀及5组开关阀监控油压冷却***。
驾驶者可以利用排挡杆或驾驶盘上的换档片操控DSG进行序列式的手动换档,换档过程离合器的操作完全交由DSG电脑控制。不论在行驶中使用手动模式,还是D或S的自动换档模式,只要轻拍驾驶盘上的换档片,DSG立即切换至手动模式及进行换档程序,没有传统自动变速器急加速时的滞后感。但由于没有液力变矩器的缓冲,换档加速不如传统变速器柔和,因此适用于注重加速和操控的跑车,而不适用于注重舒适性的豪华房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变速器,以解决上述的问题。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变速器,包括:干式的第一离合器、多片式的第二离合器、多片式的第三离合器、第一动力输入轴、第二动力输入轴、第三动力输入轴、输出轴、差速器;
所述第一离合器通过第一步进电机与所述第二动力输入轴的一端相连接或分离;
所述第二离合器通过第二步进电机与所述第二动力输入轴的另一端连接或分离;
所述第三离合器通过第三步进电机与所述第三动力输入轴的一端连接或分离;
所述第二动力输入轴上和所述第三动力输入轴上分别固定连接有多个同步器,每个同步器配有两个档位同步齿轮,并与所述档位同步齿轮相啮合或分离;
所有所述档位同步齿轮与所述输出轴进行齿轮啮合;
所述输出轴通过主传动齿轮与差速器相连接;差速器与法兰轴相连接;
所述第一离合器飞轮通过第一动力输入轴驱动所述第二离合器、第三离合器;
所述第二动力输入轴的内部套装所述第一动力输入轴。
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变速器能达到如下的有益效果:
变速器中步进电机实现离合器的结合与分离的变速箱,变速反应快,第二动力输入轴或第三动力输入轴上分别固定连接同步器,同步器配有档位同步齿轮,且与档位同步齿轮相啮合或分离,当啮合时可以将动力传递给档位同步齿轮,因此在整个换档期间能确保随时都有一组同步齿轮在输出动力,令动力没有间断的现象,也因采用步进电机控制离合器的结合与分离,让离合器处于最佳的结合状态而不会出现换档冲击、损车、动力不足使车辆抖动等现象。比如:第二动力输入轴固定的一个同步器啮合某一侧档位同步齿轮后,当第二动力输入轴与第一离合器相连接时,产生一个档位;当第二动力输入轴与第二离合器相连接时,产生另一个档位,因此,第二动力输入轴的一个同步器通过与两侧的档位同步齿轮啮合,可以实现4个档的变化;又比如:第三动力输入轴固定的一个同步器啮合某一侧档位同步齿轮后,当第三动力输入轴与第三路离合器相连接时,产生一个档位,该同步器与另一侧档位同步齿轮啮合后,产生另一个档位。综上可见,本离合器提高换档的方便性,操作较为简单。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变速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变速器的自动化控制的连接示意图。
注:
A-第一离合器(干式);B-第二离合器(多片式);C-第三离合器(多片式);D-第二同步器;E-第四同步器;F-第六同步器;G-第一同步器;H-第三同步器;I-第五同步器;J-输出轴;K-差速器;1-第一离合器压盘;2-离合器摩擦片;3-离合器飞轮;4-第一动力输入轴;5-分离轴承;6-步进电机;7-第二动力输入轴;8-壳体;9-第三动力输入轴;10-行星齿轮机构太阳轮;11-离合器内片;12-离合器外片;13-第一动力输入轴输出齿轮;14-第二离合器输入齿轮;15-第四步进电机;16-变速箱控制单元;17-行星齿轮机构架;18-行星齿轮机构行星轮;19-行星齿轮机构齿圈;20-1\2档档位同步齿轮;21-行星齿轮机构太阳轮(或称为倒挡同步齿轮);22-4\5档档位同步齿轮;23-7\8档档位同步齿轮;24-10\11档档位同步齿轮;25-13\14档档位同步齿轮;26-16\17档档位同步齿轮;27-同步滑动齿套;28-同步齿环;29-同步齿毂;30-第三离合器输入齿轮;31-15档档位同步齿轮;32-12档档位同步齿轮;33-9档档位同步齿轮;34-6档档位同步齿轮;35-3档档位同步齿轮;36-差速器行星齿轮轴;37-法兰轴;38-差速器行星齿轮;39-主传动齿轮;40-离合器飞轮转速传感器;41-第三转速传感器;42-第二转速传感器;43-输出轴转速传感器;44-发动机控制器;45-换档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子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变速器,包括:干式的第一离合器、多片式的第二离合器、多片式的第三离合器、第一动力输入轴、第二动力输入轴、第三动力输入轴、输出轴、差速器;
所述第一离合器通过第一步进电机与所述第二动力输入轴的一端相连接或分离;
所述第二离合器通过第二步进电机与所述第二动力输入轴的另一端连接或分离;
所述第三离合器通过第三步进电机与所述第三动力输入轴的一端连接或分离;
所述第二动力输入轴上和所述第三动力输入轴上分别固定连接有多个同步器,每个同步器配有两个档位同步齿轮,并与所述档位同步齿轮相啮合或分离;
所有所述档位同步齿轮与所述输出轴进行齿轮啮合;输出轴上设有用于啮合的同步齿轮。
所述输出轴通过主传动齿轮与差速器相连接;差速器与法兰轴相连接;
所述第一离合器飞轮通过第一动力输入轴驱动所述第二离合器、第三离合器;
所述第二动力输入轴的内部套装所述第一动力输入轴。
变速器中步进电机实现离合器的结合与分离的变速箱,变速反应快,第二动力输入轴或第三动力输入轴上分别固定连接同步器,同步器配有档位同步齿轮,且与档位同步齿轮相啮合或分离,当啮合时可以将动力传递给档位同步齿轮,因此在整个换档期间能确保随时都有一组同步齿轮在输出动力,令动力没有间断的现象,也因采用步进电机控制离合器的结合与分离,让离合器处于最佳的结合状态而不会出现换档冲击、损车、动力不足使车辆抖动等现象。比如:第二动力输入轴固定的一个同步器啮合某一侧档位同步齿轮后,当第二动力输入轴与第一离合器相连接时,产生一个档位;当第二动力输入轴与第二离合器相连接时,产生另一个档位,因此,第二动力输入轴的一个同步器通过与两侧的档位同步齿轮啮合,可以实现4个档的变化;又比如:第三动力输入轴固定的一个同步器啮合某一侧档位同步齿轮后,当第三动力输入轴与第三路离合器相连接时,产生一个档位,该同步器与另一侧档位同步齿轮啮合后,产生另一个档位。综上可见,本离合器提高换档的方便性,操作较为简单。
接下来,将通过一些具体实施例来详细描述该变速器,如图1、2所示:
该变速器包括:干式的第一离合器A、多片式的第二离合器B、多片式的第三离合器C、第一动力输入轴4、第二动力输入轴7、第三动力输入轴9、差速器K、输出轴J、变速箱控制单元16、换档机构45、发动机控制器44;
第一离合器A包括平行排列且贴合或分离的第一离合器压盘1、离合器摩擦片2、离合器飞轮3,三者相邻之间可以贴合也可以分离,离合器飞轮3从发动机获得动力;当三者贴合时,离合器摩擦片2从离合器飞轮3获得动力。离合器飞轮3配有离合器飞轮转速传感器(也为第一转速传感器,配置于第一动力输入轴)40。第一离合器压盘1和步进电机之间设有分离轴承5。
第二离合器包括离合器内片11和离合器外片12。第三离合器结构与第二离合器结构相同。
包括:第一动力输入轴4、第二动力输入轴7、第三动力输入轴9;其中:
第一动力输入轴4套装在第二动力输入轴7内;第一动力输入轴4的一端与第一离合器的第一离合器飞轮3相连接,与第一离合器飞轮3联动;其另一端与输出齿轮固定连接,输出齿轮与第一动力输入轴4联动。
第二动力输入轴7的一端与离合器摩擦片2固定连接,与离合器摩擦片2联动,通过控制第一步进电机,第一步进电机驱动第一离合器压盘使第一离合器摩擦片2与第一离合器的第一离合器飞轮3相贴合后,即第一离合器A与第二动力输出轴J的一端相连接,同时也可以通过第一步进电机让二者相分离;离合器摩擦片2、第一离合器飞轮3、第二动力输入轴7进行联动。另一端与第二离合器B相结合或分离,通过控制第二步进电机,将第二离合器B与第二动力输入轴7相结合后,第二动力输入轴7从第二离合器B获得动力,同时也可以通过第二步进电机让二者相分离。而第二离合器B的动力来自于与其相连接的第二离合器输入齿轮14,第二离合器输入齿轮14与第三离合器输入齿轮30啮合,第三离合器输入齿轮30与上述第一动力输入轴输出齿轮13常啮合,第三离合器输入齿轮30将第一动力输入轴输出齿轮13的动力改变传动比后传递给第二离合器输入齿轮14,第二离合器输入齿轮14获得动力,驱动第二离合器。第二动力输入轴7配有第二转速传感器42。
第三动力输入轴9的一端与第三离合器C相结合或分离(通过第三步进电机控制),第三动力输入轴9从第三离合器C获得动力。而,第三离合器C的动力来自于与其相连的第三离合器输入齿轮30,第三离合器输入齿轮30与上述输出齿轮常啮合,第三离合器输入齿轮30从输出齿轮获得动力,驱动第三离合器。不过,由于第一动力输入轴4、第一动力输入轴输出齿轮13、第三离合器输入齿轮30是联动的,转动方向不同,为了使第三动力输入轴9的转动方向与第一动力输入轴4的转动方向相同,在第三离合器C和第三离合器输入齿轮30之间设有行星齿轮机构(旋转方向改变组件),该行星齿轮机构起到改变动力旋转方向的作用。该行星齿轮机构太阳轮10与第三离合器C相连,太阳轮与行星齿轮机构行星轮18,该行星齿轮机构行星轮包含行星齿轮机构齿圈19,行星齿轮机构行星轮18通过行星齿轮机构架17固定于三离合变速箱的壳体8上,行星齿轮机构行星轮与第三离合器输入齿轮30相啮合。第三动力输入轴9配有第三转速传感器41。行星齿轮机构通过固定行星架固定于变速箱的壳体。
在一些实施例中,另外,第二动力输入轴7分别固定连接3个同步器(第一同步器G、第二同步器D、第三同步器H),各同步器的同步齿毂29固定连接第二动力输入轴7,同步器包括:同步滑动齿套和同步齿环28,同步滑动齿套27可以滑动,各同步器配有两个档位同步齿轮(两个档位同步齿轮分列与一个同步器的两侧),当同步滑动齿套27滑动时可以与其中的一个档位同步齿轮相结合,同步器从第二动力输入轴7获得动力后,将动力传给与其结合的档位同步齿轮;同步滑动齿套27的滑动由同步器配套的步进电机操控,同步齿毂29和同步滑动齿套27之间设有同步齿环。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动力输入轴9分别固定连接3个同步器(第四同步器E、第五同步器I、第六同步器F),其中第四同步器E通过旋转方向改变组件(比如:行星齿轮结构)的旋转变速与输出轴J进行齿轮连接,此处的行星齿轮机构的太阳轮同时也是倒挡同步齿轮,行星齿轮机构行星轮与输出轮上的一个齿轮相啮合。第五同步器、第六同步器分别配有一个所述档位同步齿轮。同步器(第四同步器E、第五同步器I、第六同步器F)的同步齿毂固定连接第三动力输入轴9,同步器的同步滑动齿套可以滑动,各同步器配有两个档位同步齿轮,当同步滑动齿套滑动时可以与其中的一个档位同步齿轮相结合,同步器从第三动力输入轴9获得动力后,将动力传给与其结合的档位同步齿轮;同步滑动齿套的滑动由同步器配套的第四步进电机15操控,每个同步器配有用于同步器拔叉的第四步进电机15。
提到输出轴J,是将档位变换后的动力输出的一个必经组件,输出轴J上固定有多个齿轮,这些齿轮与上述档位同步齿轮一一啮合,由档位同步齿轮进行驱动,进而将动力传给输出轴J。输出轴J配有输出轴转速传感器43。
输出轴J通过主传动齿轮39驱动差速器K,差速器K驱动法兰轴37,进而驱动车子运动;差速器K由两组行星齿轮组组成,其中一组由差速器行星齿轮轴36固定,另一组分别连接法兰轴,从而实现左右驱动法兰轴37的旋转速度差。
变速箱控制单元16分别与换档机构45、发动机控制器44、所有第四步进电机15、第一步进电机、第二步进电机、第三步进电机、第二转速传感器42、第三转速传感器41、第一离合器飞轮转速传感器(第一转速传感器)40、输出轴转速传感器43相连接。变速箱控制单元16接收换档机构45的换档指令,通过换档指令并接收分析行车状态信息等数据计算出步进电机指令,将步进电机指令发送给对应的第一步进电机、或第二步进电机、或第三步进电机;同时发出指令给某一个第四步进电机15,第四步进电机15通知对应的同步器进行拔叉。同时变速箱控制单元16与发动机控制器44相连,通过发动机控制器44控制发动机的动力输出。而且,变速箱控制单元16接收第二转速传感器42、第三转速传感器41、第一离合器飞轮转速传感器40的转速,进而通过转速来综合调节三离合变速箱的动力输出。
且该变速箱控制单元接收换档机构的档位,向该档位对应的第四步进电机发出该档位对应同步器与该档位对应档位同步齿轮啮合,并向该档位的上一个档位和该档位的下一个档位对应的同步器与对应的档位同步齿轮啮合,构成预挂档位。具体可以参看后文各档的操作方法及动力传递过程。
下面,再简单叙述下不同档位和三个离合器的关系:
由第一离合器A传动的档位举例:
通过操控第一离合器A的步进电机,能够使第一离合器A与第二动力输入轴7相结合,当与第二动力输入轴7相连的同步器的步进电机将同步器滑动齿套与某一档位同步齿轮相结合后,动力则进行如下传递:发动机曲轴—第一离合器飞轮3—离合器摩擦片2—第二动力输入轴7—同步器—档位同步齿轮—输出轴J—主传动齿轮39—差速器行星齿轮轴36—差速器行星齿轮38—法兰轴37;
由第二离合器B传动的档位举例:
通过操控第二离合器B的步进电机,能够使第二离合器B与第二动力输入轴7相结合,当与第二动力输入轴7相连的同步器的步进电机将同步器滑动齿套与某一档位同步齿轮相结合后,动力则进行如下传递:发动机曲轴—第一离合器飞轮3—第一动力输入轴4—第一动力输入轴输出齿轮13—第三离合器输入齿轮30(改变传动比)—第二离合器输入齿轮14—第二离合器B—第二动力输入轴7—同步器—档位同步齿轮—输出轴J—主传动齿轮39—差速器行星齿轮轴36—差速器行星齿轮38—法兰轴37;
由第三离合器C传动的档位举例:
通过操控第三离合器C的步进电机,能够使第三离合器C与第三动力输入轴9相结合,当与第三动力输入轴9相连的同步器的步进电机将同步器滑动齿套与某一档位同步齿轮相结合后,动力则进行如下传递:发动机曲轴—第一离合器飞轮3—第一动力输入轴4—第一动力输入轴输出齿轮13—第三离合器输入齿轮30(改变传动比)—行星齿轮机构(改变动力方向)—第三离合器C—第三动力输入轴9—同步器—档位同步齿轮—输出轴J—主传动齿轮39—差速器行星齿轮轴36—差速器行星齿轮38—法兰轴37。
以档位举例,18档(17个前进挡1个倒档)变速箱中:
第二动力输入轴7上连接第一同步器G、第二同步器D、第三同步器H,其中,第一同步器G两边配有1\2档档位同步齿轮20、4\5档档位同步齿轮22;第二同步器D两边配有7\8档档位同步齿轮23、10\11档档位同步齿轮24;第三同步器H两边配有13\14档档位同步齿轮25、16\17档档位同步齿轮26。共用一个档位同步齿轮的两个档分别由第一离合器A或第二离合器B驱动。
第三动力输入轴9上连接第四同步器E、第五同步器I、第六同步器F,其中第四同步器E的两边配有3档档位同步齿轮35和倒档同步齿轮21,第五同步器I的两边配有6档档位同步齿轮34和9档档位同步齿轮33,第六同步器F的两边配有12档档位同步齿轮32和15档档位同步齿轮31。
即:1\2档档位同步齿轮、4\5档档位同步齿轮共用第一同步器G,(即1档、2档、4档、5档档位同步齿轮共用第一同步器G);倒档(R)档位同步齿轮、3档档位同步齿轮共用第四同步器E;7\8档档位同步齿轮、10\11档档位同步齿轮共用第二同步器D,(即7档、8档、10档、11档档位同步齿轮共用第二同步器D);6档档位同步齿轮、9档档位同步齿轮共用第五同步器I;12档档位同步齿轮、15档档位同步齿轮共用第六同步器F;13\14档档位同步齿轮、16\17档档位同步齿轮共用第三同步器H,(即13档、14档、16档、17档档位同步齿轮共用一个同步器)。共用6个同步器,但是通过改变离合器的结合与分离能够实现18个不同的档位的操作,四档共用一个同步器属于变速箱新技术,也是此变速箱亮点中的一个,这样不仅可以节省空间,提高车辆的换档中的舒适度,还可以节省材料及制造成本。
简述12档(11个前进挡1个倒档)变速箱:1\2档档位同步齿轮、4\5档档位同步齿轮、7\8档档位同步齿轮、10\11档档位同步齿轮。其中、1\2档档位同步齿轮、4\5档档位同步齿轮共用一个同步器,(即1档、2档、4档、5档档位同步齿轮共用一个同步器);倒档(R)档位同步齿轮、3档档位同步齿轮共用一个同步器;7\8档档位同步齿轮、10\11档档位同步齿轮共用一个同步器,(即7档、8档、10档、11档档位同步齿轮共用一个同步器);6档档位同步齿轮、9档档位同步齿轮共用一个同步器。
变速箱设计时每个档位均有两个预挂档位,R档在工作时预挂档位为D1、D2,D1档在工作时预挂档位为R、D1;D2、D4、D5、D7、D8、D10、D11、D13、D14、D16、D17在工作时预挂档位为一个低档位一个高档位,这样方便在车辆行使因行使条件减档或加升档。但是由于变速箱结构所至D3、D6、D9、D12、D15在工作时预挂档位为两个高档位,即使这样在设计时调整D3、D6、D9、D12、D15的传动比来改善,同样不会影响车辆的舒适性。此变速箱预挂档位相对于DSG及其它双离合变速箱而言此变速箱的预挂档也属于新的理念及亮点。需要说明的是,1档简称为D1,其他档位雷同。
各档的操作方法及动力传递,如图1,2所示:
空档动力传递:
第一离合器A处于自由状态分离状态,离合器摩擦片2与离合器飞轮3、第一离合器压盘1分离,因此动力无法传递给差速器K,变速箱无动力输出。
第二离合器B、第三离合器C处于自由状态分离状态,发动机通过第一离合器飞轮3将动力传递给第一动力输入轴4,第一动力输入轴4通过齿轮机构后将动力传递给第二离合器B与第三离合器C,因此动力无法传递给差速器K,变速箱无动力输出。
当变速箱控制单元识别到换档机构档位移入空档位置时,第二同步器D与倒挡同步齿轮21通过同步器滑动齿套啮合;第一同步器G与1\2档档位同步齿轮20通过同步器滑动齿套啮合,预挂入倒挡与1\2档便于车辆前进或倒退。
由于通过行星齿轮系,固定行星架改变旋转方向因此第三离合器旋转方向与第一离合器飞轮旋转方向相同
R--倒档动力传递:
当变速箱控制单元识别到换档机构档位移入R档位时,变速箱控制单元控制第三离合器C的步进电机6移动使第三离合器C结合,动力从第三离合器C传递给第二同步器D的同步齿毂通过同步器滑动齿套到倒挡同步齿轮21行星齿轮机构太阳轮经过一个行星齿轮机构固定行星架改变动力方向后传递给输出轴J到差速器K形成倒挡,第一同步器G与1\2档档位同步齿轮20通过同步器滑动齿套啮合,此时预挂档位有D1\2因此便于车辆在倒车后前进起步。
D1--前进一档动力传递:
当变速箱控制单元识别到换档机构档位移入D档位时,变速箱控制单元控制第二离合器B的步进电机6移动使第二离合器B结合,动力从第二离合器B传递给第一同步器G的同步齿毂通过同步器滑动齿套到1\2档档位同步齿轮20将动力传递给输出轴J到差速器K形成前进D1挡位。此时预挂档位有倒档R与D2档因此便于车辆倒车或者前进中换档。
在停车起步时有时因需要多次前进、后退而不停变换档位,而正常起步行使后要直接升档,这样的设计可以将换档时间减小为0,因此可以提高车辆操控性、舒适性、经济性。
D2--前进二档动力传递:
当变速箱控制单元根据收集到的行车状态信息等数据计算出需要挂入D2档时,变速箱控制单元控制第一离合器A的步进电机6移动使第一离合器A结合,动力从第一离合器A传递给第一同步器G的同步齿毂通过第一同步器的滑动齿套到1\2档档位同步齿轮20将动力传递给输出轴J到差速器K形成前进D2挡位,同时第二同步器D的同步器滑动齿套退出与倒挡同步齿轮21的啮合与3档档位同步齿轮35啮合,进入D3档预挂入状态,此时预挂档位有D1档、D3档,因此便于车辆在行使中因行使条件减档或升档。
D3--前进三档动力传递:
当变速箱控制单元根据收集到的行车状态信息等数据计算出需要挂入D3档时,变速箱控制单元控制第三离合器C的步进电机6移动使第三离合器C结合,动力从第三离合器C传递给第二同步器D的同步齿毂通过第二同步器的滑动齿套到3档档位同步齿轮35将动力传递给输出轴J到差速器K形成前进D3挡位,同时第一同步器G的同步器滑动齿套退出与1\2档档位同步齿轮20的啮合与4\5档档位同步齿轮22啮合,进入4\5档预挂入状态,因此便于车辆在行使中因行使条件升档。
D4--前进四档动力传递:
当变速箱控制单元根据收集到的行车状态信息等数据计算出需要挂入D4档时,变速箱控制单元控制第二离合器B的步进电机6移动使第二离合器B结合,动力从第二离合器B传递给第一同步器G的同步齿毂通过第一同步器的滑动齿套到4\5档档位同步齿轮22将动力传递给输出轴J到差速器K形成前进D4挡位。此时第二同步器D的同步器滑动齿套与3档档位同步齿轮35仍然啮合,预挂档位为D3档、D5档。因此便于车辆在行使中因行使条件减档或升档
D5--前进五档动力传递:
当变速箱控制单元根据收集到的行车状态信息等数据计算出需要挂入D5档时,变速箱控制单元控制第一离合器A的步进电机6移动使第一离合器A结合,动力从第一离合器A传递给第一同步器G的同步齿毂通过第一同步器的滑动齿套到4\5档档位同步齿轮22将动力传递给输出轴J到差速器K形成前进D5挡位,同时第二同步器D的同步器滑动齿套退出与3档档位同步齿轮35的啮合,第四同步器E的同步器滑动齿套与6档档位同步齿轮啮合,进入6档预挂入状态,此时预挂档位有D4和D6。因此便于车辆在行使中因行使条件减档或升档。
D6--前进六档动力传递:
当变速箱控制单元根据收集到的行车状态信息等数据计算出需要挂入D6档时,变速箱控制单元控制第三离合器C的步进电机6移动使第三离合器C结合,动力从第三离合器C传递给第四同步器E的同步齿毂通过第四同步器的滑动齿套到6档档位同步齿轮34将动力传递给输出轴J到差速器K形成前进D6挡位,同时第一同步器G的同步器滑动齿套退出与4\5档档位同步齿轮22的啮合,第三同步器H的同步器滑动齿与7\8档档位同步齿轮啮合,进入7\8档预挂入状态,因此便于车辆在行使中因行使条件升档。
D7--前进七档动力传递:
当变速箱控制单元根据收集到的行车状态信息等数据计算出需要挂入D7档时,变速箱控制单元控制第二离合器B的步进电机6移动使第二离合器B结合,动力从第二离合器B传递给第三同步器H的同步齿毂通过第三同步器的滑动齿套到7\8档档位同步齿轮23将动力传递给输出轴J到差速器K形成前进D7挡位。此时第四同步器E的同步器滑动齿套与6档档位同步齿轮34仍然啮合,预挂档位为D6档、D8档。因此便于车辆在行使中因行使条件减档或升档
D8--前进八档动力传递:
当变速箱控制单元根据收集到的行车状态信息等数据计算出需要挂入D8档时,变速箱控制单元控制第一离合器A的步进电机6移动使第一离合器A结合,动力从第一离合器A传递给第三同步器H的同步齿毂通过第三同步器的滑动齿套到7\8档档位同步齿轮23将动力传递给输出轴J到差速器K形成前进D8挡位,同时第四同步器E的同步器滑动齿套退出与6档档位同步齿轮34的啮合与9档档位同步齿轮33啮合,预挂档位为D7档、D9档。因此便于车辆在行使中因行使条件减档或升档
D9--前进九档动力传递:
当变速箱控制单元根据收集到的行车状态信息等数据计算出需要挂入D9档时,变速箱控制单元控制第三离合器C的步进电机6移动使第三离合器C结合,动力从第三离合器C传递给第四同步器E的同步齿毂通过第四同步器的滑动齿套到9档档位同步齿轮33将动力传递给输出轴J到差速器K形成前进D9挡位,同时第三同步器H的同步器滑动齿套退出与7\8档档位同步齿轮23的啮合与10\11档档位同步齿轮24啮合,进入10\11档预挂入状态,因此便于车辆在行使中因行使条件升档。
D10--前进十档动力传递:
当变速箱控制单元根据收集到的行车状态信息等数据计算出需要挂入D10档时,变速箱控制单元控制第二离合器B的步进电机6移动使第二离合器B结合,动力从第二离合器B传递给第三同步器H的同步齿毂通过第三同步器的滑动齿套到10\11档档位同步齿轮24将动力传递给输出轴J到差速器K形成前进D10挡位,此时第四同步器E的同步器滑动齿套与9档档位同步齿轮33仍然啮合,预挂档位为D9档、D11档。因此便于车辆在行使中因行使条件减档或升档
D11--前进十一档动力传递:
当变速箱控制单元根据收集到的行车状态信息等数据计算出需要挂入D11档时,变速箱控制单元控制第一离合器A的步进电机6移动使第一离合器A结合,动力从第一离合器A传递给第三同步器H的同步齿毂通过第三同步器的滑动齿套到10\11档档位同步齿轮24将动力传递给输出轴J到差速器K形成前进D11档位。“11档变速箱在进入11档位时为最高档位所以第四同步器E的滑动齿套退出与9档档位同步齿轮33的啮合防止动力损失,预挂档位为D10档;17档变速箱在进入11档位同时第四同步器E的同步器滑动齿套退出与9档档位同步齿轮23的啮合,第六同步器F的同步器滑动齿套与12档档位同步齿轮32啮合,进入12档预挂入状态,此时预挂档位为D10档、D12档。因此便于车辆在行使中因行使条件减档或升档。”
D12--前进十二档动力传递:
当变速箱控制单元根据收集到的行车状态信息等数据计算出需要挂入D12档时,变速箱控制单元控制第三离合器C的步进电机6移动使第三离合器C结合,动力从第三离合器C传递给第六同步器F的同步齿毂通过第六同步器的滑动齿套到12档档位同步齿轮32将动力传递给输出轴J到差速器K形成前进D12挡位,同时第三同步器H的同步器滑动齿套退出与10\11档档位同步齿轮24的啮合,第五同步器I的同步器滑动齿与13\14档档位同步齿轮啮合,进入13\14档预挂入状态,因此便于车辆在行使中因行使条件升档。
D13--前进十三档动力传递:
当变速箱控制单元根据收集到的行车状态信息等数据计算出需要挂入D13档时,变速箱控制单元控制第二离合器B的步进电机6移动使第二离合器B结合,动力从第二离合器B传递给第五同步器I的同步齿毂通过第五同步器的滑动齿套到13\14档档位同步齿轮25将动力传递给输出轴J到差速器K形成前进D13挡位,此时第六同步器F的同步器滑动齿套与12档档位同步齿轮32仍然啮合,预挂档位为D12档、D14档。因此便于车辆在行使中因行使条件减档或升档
D14--前进十四档动力传递:
当变速箱控制单元根据收集到的行车状态信息等数据计算出需要挂入D14档时,变速箱控制单元控制第一离合器A的步进电机6移动使第一离合器A结合,动力从第一离合器A传递给第五同步器I的同步齿毂通过第五同步器的滑动齿套到13\14档档位同步齿轮25将动力传递给输出轴J到差速器K形成前进D14挡位,同时第六同步器F的同步器滑动齿套退出与12档档位同步齿轮32的啮合与15档档位同步齿轮31啮合,进入15档预挂入状态,此时预挂档位为D13档、D15档。因此便于车辆在行使中因行使条件减档或升档
D15--前进十五档动力传递:
当变速箱控制单元根据收集到的行车状态信息等数据计算出需要挂入D15档时,变速箱控制单元控制第三离合器C的步进电机6移动使第三离合器C结合,动力从第三离合器C传递给第六同步器F的同步齿毂通过第六同步器的滑动齿套到15档档位同步齿轮31将动力传递给输出轴J到差速器K形成前进D15挡位,同时第五同步器I的同步器滑动齿套退出与13\14档档位同步齿轮25的啮合与16\17档档位同步齿轮26啮合,进入16\17档预挂入状态,因此便于车辆在行使中因行使条件升档。
D16--前进十六档动力传递:
当变速箱控制单元根据收集到的行车状态信息等数据计算出需要挂入D16档时,变速箱控制单元控制第二离合器B的步进电机6移动使第二离合器B结合,动力从第二离合器B传递给第五同步器I的同步齿毂通过第五同步器的滑动齿套到16\17档档位同步齿轮26将动力传递给输出轴J到差速器K形成前进D16挡位,此时第六同步器F的同步器滑动齿套与15档档位同步齿轮31仍然啮合,预挂档位为D15档、D17档。因此便于车辆在行使中因行使条件减档或升档
D17--前进十七档动力传递:
当变速箱控制单元根据收集到的行车状态信息等数据计算出需要挂入D17档时,变速箱控制单元控制第一离合器A的步进电机6移动使第一离合器A结合,动力从第一离合器A传递给第五同步器I的同步齿毂通过第五同步器的滑动齿套到16\17档档位同步齿轮26将动力传递给输出轴J到差速器K形成前进D17挡位,此时为最高档位所以第六同步器F的滑动齿套退出与15档档位同步齿轮31的啮合防止动力损失,预挂档位为D16档。因此便于车辆在行使中因行使条件减档。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变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干式的第一离合器、多片式的第二离合器、多片式的第三离合器、第一动力输入轴、第二动力输入轴、第三动力输入轴、输出轴、差速器;
所述第一离合器通过第一步进电机与所述第二动力输入轴的一端相连接或分离;
所述第二离合器通过第二步进电机与所述第二动力输入轴的另一端连接或分离;
所述第三离合器通过第三步进电机与所述第三动力输入轴的一端连接或分离;
所述第二动力输入轴上和所述第三动力输入轴上分别固定连接有多个同步器,每个同步器配有两个档位同步齿轮,并与所述档位同步齿轮相啮合或分离;
所有所述档位同步齿轮与所述输出轴进行齿轮啮合;
所述输出轴通过主传动齿轮与差速器相连接;差速器与法兰轴相连接;
第一离合器飞轮通过第一动力输入轴驱动所述第二离合器、第三离合器;
所述第二动力输入轴的内部套装所述第一动力输入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速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离合器的离合器摩擦片与所述第二动力输入轴的一端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步进电机驱动第一离合器压盘使所述离合器摩擦片与所述第一离合器的离合器飞轮相贴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速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动力输入轴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离合器的离合器飞轮相连接;另一端固定连接输出齿轮,所述输出齿轮与第三离合器输入齿轮啮合,所述第三离合器输入齿轮与第二离合器输入齿轮啮合;所述第二离合器输入齿轮驱动所述第二离合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变速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离合器输入齿轮通过旋转方向改变组件驱动所述第三离合器,所述旋转方向改变组件为固定行星架的行星齿轮机构。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轴上设有分别与所述档位同步齿轮常啮合的同步齿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动力输入轴配有第一转速传感器;所述第二动力输入轴配有第二转速传感器;所述第三动力输入轴配有第三转速传感器。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动力输入轴上固定连接3个同步器,每个同步器的两端分别配有一个所述档位同步齿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变速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动力输入轴上固定连接3个同步器,其中一个同步器通过旋转方向改变组件与所述输出轴齿轮连接,所述旋转方向改变组件为固定行星架的行星齿轮机构,另两个同步器的两端分别配有一个所述档位同步齿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变速器,其特征在于,
每个所述同步器配有用于所述同步器拔叉的第四步进电机。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变速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变速箱控制单元、换档机构、发动机控制器;
所述第一动力输入轴配有第一转速传感器;所述第二动力输入轴配有第二转速传感器;所述第三动力输入轴配有第三转速传感器,所述输出轴配有输出轴转速传感器;
所述变速箱控制单元分别与所述换档机构、所述发动机控制器、所有所述第四步进电机、所述第一步进电机、所述第二步进电机、所述第三步进电机、所述第一转速传感器、所述第二转速传感器、所述第三转速传感器、所述输出轴转速传感器相连接;
所述变速箱控制单元接收换档机构的档位,将所述档位对应的所述第四步进电机发出所述档位对应同步器与所述档位对应档位同步齿轮啮合,并向所述档位的上一个档位和所述档位的下一个档位对应的同步器与对应的档位同步齿轮啮合,构成预挂档位;
所述档位包括1-11前进挡、倒档,或所述档位包括1-17前进挡、倒档。
CN201310490312.0A 2013-10-14 2013-10-14 变速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52772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490312.0A CN103527726B (zh) 2013-10-14 2013-10-14 变速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490312.0A CN103527726B (zh) 2013-10-14 2013-10-14 变速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527726A CN103527726A (zh) 2014-01-22
CN103527726B true CN103527726B (zh) 2016-02-24

Family

ID=499299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490312.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527726B (zh) 2013-10-14 2013-10-14 变速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52772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K3100886T3 (da) 2014-01-30 2022-06-27 Byd Co Ltd Køretøj og kraftoverføringssystem deraf
CN104276031B (zh) 2014-01-30 2016-01-13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及其驱动控制方法
US10670123B2 (en) 2014-01-30 2020-06-02 Byd Company Limited Power transmission system for vehicle and vehicle comprising the same
WO2015113416A1 (en) 2014-01-30 2015-08-06 Byd Company Limited Power transmission system for vehicle and vehicle comprising the same
US9568080B2 (en) 2014-01-30 2017-02-14 Byd Company Limited Power transmission system for vehicle and vehicle comprising the same
WO2015113414A1 (en) 2014-01-30 2015-08-06 Byd Company Limited Power transmission system for vehicle and vehicle comprising the same
CN104279311B (zh) 2014-01-30 2015-11-25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中同步器的控制方法及车辆
US9944165B2 (en) 2014-01-30 2018-04-17 Byd Company Limited Power transmission system for vehicle and vehicle comprising the same
WO2016037470A1 (en) 2014-09-10 2016-03-17 Byd Company Limited Power transmission system and vehicle comprising the same
EP2995489B1 (en) 2014-09-10 2020-01-22 BYD Company Limited Transmission unit, power transmission system and vehicle comprising the same
US9568066B2 (en) 2014-09-10 2017-02-14 Byd Company Limited Power transmission system and vehicle comprising the same
CN104608760B (zh) 2014-10-20 2016-05-25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混合动力汽车及其换挡控制方法、动力传动***
CN106949165B (zh) * 2017-04-17 2023-04-18 滁州悦达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变速器齿轮离合结构及变速器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35679A (zh) * 2006-11-17 2009-09-16 Zf腓德烈斯哈芬股份公司 机动车辆的双离合器变速器
CN102352913A (zh) * 2011-09-30 2012-02-15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多挡位纵置双离合变速器
CN203516615U (zh) * 2013-10-14 2014-04-02 谢晋 变速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665376B2 (en) * 2006-03-31 2010-02-23 Magna Powertrain Usa, Inc. Dual clutch powershift transmission
US20090199666A1 (en) * 2008-02-12 2009-08-13 Ching-Min Yang Transmission Gearbox Family in Parallel Shaft Transmission System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35679A (zh) * 2006-11-17 2009-09-16 Zf腓德烈斯哈芬股份公司 机动车辆的双离合器变速器
CN102352913A (zh) * 2011-09-30 2012-02-15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多挡位纵置双离合变速器
CN203516615U (zh) * 2013-10-14 2014-04-02 谢晋 变速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527726A (zh) 2014-01-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527726B (zh) 变速器
CN203516615U (zh) 变速器
US9586470B2 (en) Powertrain for hybrid vehicle
JP4942212B2 (ja) ハイブリッド動力装置
JP4822891B2 (ja) 歯車変速装置
US9346462B2 (en) Powertrain for hybrid vehicle
CN101713448B (zh) 双离合器式自动变速器
US20150126321A1 (en) Transmission for vehicle and method for operation of a transmission
JP2009510341A (ja) 原動機付き車両用のオートマチックトランスミッション及びそのシフトチェンジ方法
CN101761612A (zh) 汽动车用双离合器式变速器
CN202188073U (zh) 六速双离合自动变速器
JP2007332991A (ja) 歯車変速装置
JP2013204706A (ja) 車両用自動変速機
KR20210116722A (ko) 차량의 하이브리드 파워트레인
KR20210109064A (ko) 차량의 하이브리드 파워트레인
CN103711877A (zh) 一种双离合自动变速器传动装置
KR101522497B1 (ko) 트랙터용 변속기
JP5693510B2 (ja) 車両用自動変速機
CN201651186U (zh) 一种车辆用双离合变速器
CN105465290B (zh) 一种八速双离合变速器及其换挡控制方法
CN101769364B (zh) 一种车辆用并联行星轮系变速器
CN103470703B (zh) 具有并联行星轮系的变速器
CN106801724A (zh) 一种混合动力变速器
CN101907150A (zh) 一种无倒档轴双离合器式自动变速器
CN105465295B (zh) 九速双离合变速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224

Termination date: 2016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