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492959B - 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492959B
CN103492959B CN201280019855.8A CN201280019855A CN103492959B CN 103492959 B CN103492959 B CN 103492959B CN 201280019855 A CN201280019855 A CN 201280019855A CN 103492959 B CN103492959 B CN 10349295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condary transfer
roller
toner image
resistance
im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1985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492959A (zh
Inventor
望月淳
白藤靖人
竹内宁
明石和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034929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49295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49295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492959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 G03G15/1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 G03G15/1665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by introducing the second base in the nip formed by the recording member and at least one transfer member, e.g. in combination with bias or heat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1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producing multicoloured copies
    • G03G15/0142Structure of complete machines
    • G03G15/0178Structure of complete machines using more than one reusable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mber, e.g. one for every monocolour image
    • G03G15/0189Structure of complete machines using more than one reusable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mber, e.g. one for every monocolour image primary transfer to an intermediate transfer belt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 G03G15/1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 G03G15/1665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by introducing the second base in the nip formed by the recording member and at least one transfer member, e.g. in combination with bias or heat
    • G03G15/167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by introducing the second base in the nip formed by the recording member and at least one transfer member, e.g. in combination with bias or heat at least one of the recording member or the transfer member being rotatable during the transfer
    • G03G15/1675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by introducing the second base in the nip formed by the recording member and at least one transfer member, e.g. in combination with bias or heat at least one of the recording member or the transfer member being rotatable during the transfer with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bias applied in the transfer nip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1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for producing multicoloured copies
    • G03G2215/0103Plural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mbers
    • G03G2215/0119Linear arrangement adjacent plural transfer points
    • G03G2215/0122Linear arrangement adjacent plural transfer points primary transfer to an intermediate transfer belt
    • G03G2215/0125Linear arrangement adjacent plural transfer points primary transfer to an intermediate transfer belt the linear arrangement being horizontal or slanted
    • G03G2215/0129Linear arrangement adjacent plural transfer points primary transfer to an intermediate transfer belt the linear arrangement being horizontal or slanted horizontal medium transport path at the secondary transfer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16Transferring device, details
    • G03G2215/1604Main transfer electrode
    • G03G2215/1614Transfer roll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static Charge, Transfer And Separation In Electrography (AREA)

Abstract

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图像承载部件,用于承载调色剂图像;中间部件,用于承载从所述图像承载部件转印的调色剂图像;第一转印部件,用于将调色剂图像从所述中间部件转印到片材上,所述第一转印部件具有第一电阻并且与所述中间部件接触;第二转印部件,用于将调色剂图像从所述中间部件转印到所述片材上,所述第二转印部件具有高于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电阻,并且在所述第一转印部件的下游位置处与所述中间部件接触;以及电压施加装置,连接到所述第一转印部件和所述第二转印部件二者,用于向所述第一转印部件并且向所述第二转印部件施加相同的电压以将调色剂图像转印到所述片材上。

Description

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使用电子照相图像形成方法或静电记录方法的图像形成装置,比如复印机、打印机等。
背景技术
人们期望图像形成装置能够处理多种记录介质。因此,某些图像形成装置配备有一次转印站、中间转印部件和二次转印站。运行时,它们在诸如感光鼓之类的其图像承载部件上形成调色剂图像,并且把调色剂图像转印到一次转印站中的中间转印部件上。然后,它们把调色剂图像从中间转印部件转印到记录介质片材上。
日本公开专利申请2004-29054公开如下的图像形成装置,其具有上游转印辊和下游转印辊,提供所述上游转印辊和下游转印辊以通过使转印站(也就是把调色剂图像从中间转印部件转印到记录介质片材上的站)在转印站中记录介质片材被传送的方向上变宽,来降低装置中为了把调色剂图像从中间转印部件转印到记录介质片材而要施加的电压量。
在结构如同上述专利申请中所公开那样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情况下,人们期望使流经下游转印部件的电流量小于流经上游转印部件的电流量,以便防止记录介质片材未能从中间转印部件恰当地分离的问题。
日本公开专利申请2010-243553公开如下的图像形成装置,其具有分别是上游和下游转印部件的辊41和板66。辊41和板66用于把调色剂图像从装置的中间转印部件转印到记录介质片材上。在这种图像形成装置的情况下,为了转印效率起见,使流经辊41或上游转印部件的电流I1小于流经板66或下游转印部件的电流I2。
不过,在日本公开专利申请2010-243553公开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情况下,除了用于使电流流经辊41的转印电源以外,还需要用于使电流流经板66的转印电源。也就是,需要两个转印电源,所以很可能引起成本上升。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如下图像形成装置:其采用上游转印部件和下游转印部件来把调色剂图像从其图像承载部件转印到记录介质片材上,而不引起记录介质片材未能与装置的一次或二次图像承载部件恰当地分离,并且又不需要两个转印电源。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如下图像形成装置,其包括:图像承载部件,用于承载调色剂图像;可移动中间转印部件,用于承载从所述图像承载部件转印的调色剂图像;第一转印部件,用于将调色剂图像从所述中间转印部件转印到记录材料上,所述第一转印部件具有第一电阻并且与所述中间转印部件的外表面接触;第二转印部件,用于将调色剂图像从所述中间转印部件转印到所述记录材料上,所述第二转印部件具有高于所述第一电阻的电阻的第二电阻,并且在所述第一转印部件的关于所述中间转印部件的移动方向的下游位置处与所述中间转印部件的外表面接触;以及电压施加装置,连接到所述第一转印部件和所述第二转印部件二者,用于向所述第一转印部件并且向所述第二转印部件施加相同的电压以将调色剂图像转印到所述记录材料上。
连同附图一起考虑对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以下说明后,本发明的这些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示意截面图,并且示出该装置的总体结构。
图2是示出第一实施例中的图像形成装置的转印电流与转印电压之间的关系的图。
图3是用于控制第一实施例中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二次转印的控制***的框图。
图4示出图像转印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例>
[图像形成装置的整体结构和装置的操作]
首先,介绍这个实施例中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整体结构和该装置的操作。图1是这个实施例中的图像形成装置100的示意截面图。它示出该装置的总体结构。
由附图标记Sa、Sb、Sc和Sd指代的是作为图像形成站的、形成调色剂图像的处理单元。图像形成站Sa、Sb、Sc和Sd分别形成黄色、品红色、青色和黑色的单色图像。图像形成站Sa、Sb、Sc和Sd在结构上相同,尽管它们在使用的调色剂颜色方面不同。所以,这里仅仅介绍图像形成站Sa。
图像形成站Sa包括:作为图像承载部件的感光鼓1a;作为用于对感光鼓1a的圆周表面进行充电的充电装置的充电辊2a;以及作为用于使感光鼓1a的圆周表面的已充电部分曝光的曝光装置的激光扫描仪3a。另外,它包括:作为用于把感光鼓1a的圆周表面上的静电图像显影为调色剂图像(由调色剂形成的图像)的显影装置的显影器件4a;以及作为用于把调色剂图像从感光鼓1a转印到中间转印带51上的一次转印装置的转印辊53a。随着感光鼓1a旋转,感光鼓1a的圆周表面由充电辊2a充电。感光鼓1a的圆周表面的已充电部分由激光扫描仪3a曝光,从而在感光鼓1a上形成静电潜像;随着激光扫描仪3a的输出基于要形成的图像的信息导通或关断,根据要形成的图像的信息形成静电潜像。显影器件4a包含黄色调色剂。对显影器件4a施加预置的电压。因此,随着感光鼓1a的圆周表面上的静电潜像移动经过显影器件4a,它被显影为调色剂图像,也就是,由调色剂形成的可见图像;在感光鼓1a的圆周表面上形成调色剂图像。这个实施例中的由图像形成装置采用的显影方法是反转显影方法,也就是,通过使调色剂附着到静电潜像的曝光点而使静电潜像显影的显影方法。一次转印辊53a被定位以使得它压向感光鼓1a的圆周表面,同时中间转印带51存在于一次转印辊53a与感光鼓1a的圆周表面之间,从而形成其中调色剂图像从感光鼓1a转印到中间转印带51上的一次转印站。由一次转印电源54a把一次转印电压施加到一次转印辊53a。随着把一次转印电压施加到一次转印辊53a,感光鼓1a的圆周表面上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中间转印带51上。在把调色剂图像从感光鼓1a转印到中间转印带51上后在感光鼓1a的圆周表面上残存的调色剂由鼓清洁器6a去除。
由这个实施例中的图像形成装置100采用的一次转印辊53a是由金属芯531和导电的氨基甲酸乙酯海绵层532制成的弹性辊。金属芯531的外直径为8mm。海绵层532覆盖着金属芯531的圆周表面,并且厚度为4mm。一次转印辊53a的电阻大致是106Ω(23℃/50%RH),该值是从如下的测得电压量获得的,所述测得电压量是在保持一次转印辊53a在施加500g的压力的情况下压向接地的金属辊、并且以50mm/sec的圆周速度旋转一次转印辊53a的同时,使50μA的恒定电流流经金属芯531所需要的电压量。顺便提及,当需要形成全色图像时,分别在上述图像形成站Sa、Sb、Sc和Sd中形成黄色、品红色、青色和黑色的单色调色剂图像,并且顺序地叠层转印到中间转印带51上。更确切地说,黄色调色剂图像在图像形成站Sa的一次转印站中转印到中间转印带51上,然后品红色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到中间转印带51上所以它叠层在中间转印带51上的黄色调色剂图像上。青色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到中间转印带51上所以它叠层在中间转印带51上的黄色和品红调色剂图像上,然后黑色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到中间转印带51上所以它叠层在中间转印带51上的黄色、品红色和青色调色剂图像上。
中间转印带51用作承载并传送从感光鼓1a、1b、1c和1d转印到中间转印带51上的调色剂图像的中间转印部件。它被定位以使得其外表面接触感光鼓1a的圆周表面、感光鼓1b的圆周表面、感光鼓1c的圆周表面和感光鼓1d的圆周表面。它由作为带支撑部件的四个辊52、55、56a和52b悬挂并保持绷紧。它可循环地运动。这个实施例中采用的中间转印带51是由聚酰亚胺树脂形成的带。它的表面电阻率为1012Ω/□(在环境温度23℃和环境湿度50%RH的条件下施加100V60秒的同时,使用根据JIS-K6911的探头测出),厚度为80μm。自不必说,这个实施例并非意欲在中间转印带51的材料方面限制本发明。例如,诸如PC(聚碳酸酯)之类的电介质树脂、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VDF(聚偏氟乙烯)等,可以用作中间转印带51的材料。上述辊52用作用于移动中间转印带51的辊。辊56a和56b用作用于把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片材上的二次转印辊56。后面将给出辊56a和56b的细节。中间转印带51在由图1中箭头标记R3指示的方向上由辊52循环地驱动,辊52用作带驱动装置。随着中间转印带51循环地移动,中间转印带51上的调色剂图像由中间转印带51传送到二次转印站,其中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到记录介质片材上。
承载并传送记录介质片材的转印带91由一对辊92和95悬挂并保持绷紧。它在由图1中箭头标记R4指示的方向上可循环地移动。辊92用作用于使转印带91循环地移动的辊。
在这个实施例中采用的转印带91是由包含碳微粒的聚酰亚胺树脂形成的带。它的表面电阻率为1014Ω/□(在环境温度23℃和环境湿度50%RH的条件下施加1,000V60秒的同时,使用根据JIS-K6911的探头测出),厚度为80μm。自不必说,这个实施例并非意欲在转印带91的材料方面限制本发明。例如,诸如PC(聚碳酸酯)之类的电介质树脂、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VDF(聚偏氟乙烯)等,可以用作转印带91的材料。
叠层地存储在作为记录介质库的盒81中的是多个记录介质片材。盒81中的每个记录介质片材以如下定时由拾取辊82从盒81拉出,并且由记录介质传送辊83向转印带91传送,所述定时使得每个记录介质片材与中间转印带51上的调色剂图像同时到达二次转印站。从未示出的偏压施加装置向记录介质附着装置96施加偏压,以使得每个记录介质片材以静电方式附着到转印带91,然后片材P进入到二次转印站中。在使片材进入到二次转印站中之前把每个记录介质片材以静电方式附着到记录介质传送带91确保片材令人满意地被传送经过二次转印站。
在二次转印站中,中间转印带51上的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到由转印带91(后文可以称为记录介质传送带91)承载的并且由记录介质传送带91传送到二次转印站的记录介质片材上。在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片材上后,记录介质片材在带驱动辊92附近从记录介质传送带91分离。然后,片材沿着记录介质导引件97被传送到定影器件7,定影器件7是用于把调色剂图像定影到记录介质片材的装置。顺便提及,在二次转印站下游侧中间转印带51上残存的调色剂,也就是,在二次转印站中未从中间转印带51转印的调色剂,由用于中间转印带51的带清洁器59从中间转印带51去除,并且由清洁器59回收。
定影器件7具有定影辊71和压力辊72,它们可旋转。压力辊72在保持压向定影辊71的同时旋转。在定影辊71的中空部分中有加热器,比如卤素灯。通过控制向这个加热器73施加的电压来调节定影辊71的表面温度。随着记录介质片材P被传送到定影器件7,它在定影辊71与压力辊72之间被传送,定影辊71和压力辊72以预置速度旋转。在片材P在定影辊71与压力辊72之间被传送的同时,片材P及其上的调色剂图像经受来自片材P的上下两侧的热和压力(其保持大致稳定)。这样,片材P上的未定影调色剂图像被熔化(定影)到片材P,从而结束在记录介质片材P上形成图像的处理。
为了使这个实施例中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生产率比普通的常规图像形成装置更高,这个实施例中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处理速度(感光鼓1的圆周速度、中间转印带51的圆周速度和记录介质传送速度)被设置为700mm/sec。
[二次转印站的结构]
在这个实施例中,图像形成装置100配备有上述辊56a和56b,它们通过定位在中间转印带51形成的环路内来支撑中间转印带51并保持其绷紧。按照中间转印带51的移动方向,辊56b在辊56a的下游侧。另外,图像形成装置100配备有一对辊57a和57b,它们在记录介质传送带91形成的环路内。按照记录介质传送带91的移动方向,辊57b在辊57a的下游侧。辊56a、56b、57a和57b用作用于形成二次转印站的转印部件,其中把调色剂图像从中间转印带51转印到记录介质片材P上。
外侧二次转印辊57a(第一外侧转印辊)或者上游外侧二次转印辊被定位以使得它与内部二次转印辊56a(第一内部转印辊)或者上游内部二次转印辊相对,同时在它本身与上游内部二次转印辊56a之间存在记录介质传送带91和中间转印带51。也就是,上游外侧二次转印辊57a压在上游内部二次转印辊56a上,同时在两个辊56a与57a之间存在记录介质传送带91和中间转印带51,从而形成压合(第一二次转印压合N2a)。至于下游外侧二次转印辊57b(第二外侧二次转印辊),它被定位以使得它与下游内部二次转印辊56b相对,同时在两个辊56b与57b之间存在记录介质传送带91和中间转印带51。也就是,下游外侧二次转印辊57b压在下游内部二次转印辊56b上,同时在两个辊56a与57a之间存在记录介质传送带91和中间转印带51,从而形成压合(第二二次转印压合N2b)。
通过多个(在这个实施例中是两个)二次转印压合的形成,能够在记录介质传送方向上在尺寸方面增大二次转印站。
在这个实施例中,图像形成装置100配备有用于二次转印的电源58,电源58是施加电压(用于二次转印)来把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片材P上的装置。
参考图1和图3,在这个实施例中,上游外侧二次转印辊57a与二次转印电压电源58连接,而下游内部二次转印辊56a接地。下游外侧二次转印辊57b与二次转印电压电源58连接,而下游内部二次转印辊56b接地。也就是,二次转印电源58由上游外侧二次转印辊57a和下游外侧二次转印辊57b共享。换言之,由二次转印电压电源58向上游外侧二次转印辊57a和下游外侧二次转印辊57b二者施加电压。通过向上游外侧二次转印辊57a和下游外侧二次转印辊57b二者施加电压,在上游外侧二次转印辊57a与上游内部二次转印辊56a之间,以及在下游外侧二次转印辊57b与下游内部二次转印辊56b之间形成电场。
也就是,外侧二次转印辊57a和57b是作为用于把调色剂图像从中间转印带51转印到记录介质片材P上的二次转印部件的辊。内部二次转印辊56a和56b是分别与外侧二次转印辊57a和57b相对的辊。
为了把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片材P上,对每个外侧二次转印辊57a和57b施加极性与调色剂正常极性(负)相反的电压,作为用于把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片材上的转印电压。通过施加二次转印电压而形成的转印电场具有使中间转印带51上正常充电的调色剂从中间转印带51转印到记录介质片材P上的电势。转印电压的施加确保在两个位置(也就是,在上游内部二次转印辊56a与上游外侧二次转印辊57a之间的第一二次转印压合N2a,以及在下游内部二次转印辊56b与下游外侧二次转印辊57b之间的第二二次转印压合N2b)处形成这种转印电场。结果,形成两条二次转印电流路径,也就是,经过第一二次转印压合N2a的电流路径和经过第二二次转印压合N2b的电流路径,用于把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片材P上的转印电流流经所述两条二次转印电流路径。
接下来,介绍形成两条二次转印电流路径的原因。某些常规图像形成装置被构造使得把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片材上需要相对大的电流量。另外,常规图像形成装置仅仅配备有用于把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片材上的电流流经的单个路径。因此,如果把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片材上所需要的电流大,则在二次转印站中施加的电压必须高。因此,有可能在二次转印站的上游侧将发生放电,而且放电很可能扰乱调色剂图像。所以,一直期望如下的图像形成装置结构:即使当转印调色剂图像需要大电流量时,其也不要求转印电压大幅提高。所以在这个实施例中,图像形成装置100配备有用于转印调色剂图像的电流的两条路径,从而使得转印电流被分为两股电流。所以,在二次转印站中施加的电压不需要像常规构造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二次转印站中施加的电压那样高。
在这个实施例中,经过二次转印站传送记录介质片材P所采用的装置是记录介质传送带91。换言之,虽然记录介质片材P经过二次转印站被传送,但是它由记录介质传送带91保持。所以,防止了记录介质片材P在二次转印站中变得与中间转印带51未对准。自不必说,这个实施例并非意欲在用于经过二次转印站传送记录介质片材P的装置方面限制本发明。例如,假若降低成本非常重要,则图像形成装置100可以被构造以使得其不需要记录介质传送带91。
更具体地说,图像形成装置100可以被构造以使得其采用一个内部二次转印辊56和两个外侧二次转印辊57a和57b。在这样的情况下,内部二次转印辊56接地,而外侧二次转印辊57a和57b连接到上述二次转印电压电源58。
另外,图像形成装置100可以被构造以使得其采用三个或更多个外侧二次转印辊以形成三个或更多个二次转印压合。
另外,图像形成装置100可以如图4所示那样被构造。在这种情况下,与中间转印带51的内表面接触的内部二次转印辊56a和56b连接到二次转印电压电源58,而与中间转印带51的外表面接触的外侧二次转印辊57a和57b接地。
[二次转印站中的电压控制]
在这个实施例中,要由二次转印电压电源58施加的电压由控制构件200基于由用户输入的记录介质的基重来控制。控制构件200包括CPU、ROM和RAM。顺便提及,“基重”是用于每单位面积片材的重量(g/m2)的术语。它通常用于表示记录介质的厚度。
在这个实施例中,在无记录介质经过二次转印站被传送的同时,进行用于优化二次转印电压(也就是用于把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片材P上的电压)的被称为ATVC(自动转印电压控制)的处理,然后开始二次转印。
在ATVC中,由二次转印电压电源58施加幅度不同的多个恒定电压,并且测量因每个电压而流动的电流量以获得电压与电流量之间的关系。然后,基于获得的多个电压的每个的电平与对应电流量之间的关系,计算使转印电流以目标量It流动的电压V1的值。在电压调节之后的二次转印期间,电压V1与使电流透过记录介质片材P流动所需要的电压V2的和被设置为目标电压t(=V1+V2)。所以,对提供期望转印电流量所需要的转印电压设置了恰当的值。在二次转印期间,控制二次转印电压使之保持恒定。所以,即使依次传送宽度不同的两张记录介质片材P,到第二记录介质片材P上的调色剂图像转印也如到第一片材P上的那样好。
图2示出在这个实施例中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二次转印站中的转印电压与转印电流之间的关系。在下游外侧二次转印辊57b的位置处,记录介质片材P及其上的调色剂微粒仍然具有它们在调色剂图像被上游外侧二次转印辊57a转印到片材P上时接收到的电荷。所以,在下游外侧二次转印辊57b的位置处,调色剂微粒(调色剂图像)难以被转印。也就是,使得在下游外侧二次转印辊57b的位置处转印电流以与在上游外侧二次转印辊57a中的量相同的量流动所需要的电压比施加到上游外侧二次转印辊57a的转印电压高ΔV。在这个实施例中,这种差异ΔV大致是800V。例如,在上游外侧二次转印辊57a的位置处使转印电流流动所需要的电压量是4000V,而在下游外侧二次转印辊57b处其是4800V。
[外侧二次转印辊57a和57b的电阻]
在这个实施例中,图像形成装置被构造以使得上游外侧二次转印57a的电阻高于下游外侧二次转印辊57b的电阻。更具体地说,下游外侧二次转印辊57b被使得电阻高于上游外侧二次转印辊57a的电阻。因此,这种图像形成装置在记录介质传送方向上在其中间转印带51与记录介质传送带91之间的接触面积的尺寸方面实质上更大,在中间转印带51与记录介质传送带91中发生二次转印。所以,它能够防止如下两种现象:因在上游转印部件的上游侧发生的放电所致的调色剂图像的质量下降的现象,以及在二次转印后记录介质片材P未能适当地从下游转印部件分离的现象。
每个内部二次转印辊56a和56b是弹性辊。辊56a由金属芯561a和弹性层562a构成。金属芯561a的外直径是18mm。弹性层562a由导电的固体硅酮橡胶形成,并且几乎覆盖金属芯561a的整个圆周表面。辊56b由金属芯561b和弹性层562b构成。金属芯561b的外直径是18mm。弹性层562b由导电的固体硅酮橡胶形成,并且几乎覆盖金属芯561b的整个圆周表面。使用与测量一次转印辊53a的电阻所用方法相同的方法测出的内部二次转印辊56a和56b的电阻大致是104Ω。自不必说,这个实施例并非意欲在这些辊的规格方面限制本发明。顺便提及,期望把内部二次转印辊的电阻设置为不高于外侧二次转印辊的电阻的1/100的值,以使得内部二次转印辊的电阻变得充分小于外侧二次转印辊的电阻。
每个外侧二次转印辊57a和57b是弹性辊。辊57a由金属芯571a和弹性层572a构成。金属芯571a的外直径是8mm。弹性层572a由导电的EPDM橡胶形成,并且几乎覆盖金属芯571a的整个圆周表面。辊57b由金属芯571b和弹性层572b构成。金属芯571b的外直径是8mm。弹性层572b由导电的EPDM橡胶形成,并且几乎覆盖金属芯571b的整个圆周表面。
使用与测量一次转印辊53a电阻所用方法相同的方法测出的上游外侧二次转印辊57a的电阻大致是1×107Ω(对于使50μA恒定电流流经二次转印压合这是必须的)。使用与测量一次转印辊53a电阻所用方法相同的方法测出的下游外侧二次转印辊57b的电阻大致是5×107Ω(对于使50μA恒定电流流经二次转印压合这是必须的)。
也就是,在上游二次转印电流与下游二次转印电流的目标值相同的情况下,图像形成装置100被构造以使得上游外侧二次转印辊57a的电阻(第一电阻)小于下游外侧二次转印辊57b的电阻(第二电阻)。
在这个实施例中图像形成装置100被如上所述构造的原因如下:如果电阻高且规格几乎相同的两个辊一对一地用作上游外侧二次转印辊57a和下游外侧二次转印辊57b,则产生二次转印电流(用于把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上的电流)的电压不得不高,从而很可能在二次转印部件附近发生放电。不仅如此,如果放电发生在上游外侧二次转印辊57a的上游附近,很可能扰乱调色剂图像。所以,上游外侧二次转印辊57的为了二次转印对其施加的电压必须更低。降低上游外侧二次转印辊57a的为了二次转印对其施加的电压的有效手段之一是采用电阻更低的辊,如辊57a。
另一方面,如果电阻低且规格几乎相同的两个辊一对一地用作上游外侧二次转印辊57a和下游外侧二次转印辊57b,则以下问题发生:在记录介质片材P的不存在调色剂图像的区域正在移动经过二次转印站时,二次转印站的电阻比片材P的存在调色剂图像的区域正在移动经过二次转印站时的电阻小了调色剂的电阻的量。所以,在片材P的存在调色剂图像的区域正在移动经过二次转印站时的外侧二次转印辊的电阻的影响大于在片材P的不存在调色剂图像的区域正在移动经过二次转印站时的影响。如果电阻低且规格几乎相同的两个辊用作上游外侧二次转印辊57a和下游外侧二次转印辊57b,则流经二次转印站的电流随着片材P的不具有调色剂图像的区域开始被传送经过二次转印站而增大。因此,供给片材P的前沿部分或边缘部分的电荷的量变得更大,因为片材P的前沿部分或边缘部分不是片材P的调色剂图像形成区域。所以,很可能使片材P的前沿部分保持静电附着到中间转印带51,从而未能与中间转印带51恰当地分离。
所以,一直期望找到如下的针对图像形成装置的结构布置:其不需要提高向上游外侧二次转印辊57a施加的电压,并且还防止记录介质片材P的其上没有转印调色剂图像的前沿部分(也就是边缘部分)增大由下游外侧二次转印辊57b给予的电荷的量。
所以,在这个实施例中,图像形成装置100被构造以使得得上游外侧二次转印辊57a的电阻(第一电阻)低于下游外侧二次转印辊57b的电阻(第二电阻)。所以,这种图像形成装置100不仅防止归因于要对上游二次转印部件施加的电压提高的图像缺陷的出现,而且防止由下游转印部件向记录介质片材P的未形成调色剂图像的前沿部分给予的电荷的增加使片材P难以与中间转印带51恰当地分离的现象。
顺便提及,上游外侧二次转印辊57a的电阻是1×107Ω。自不必说,这个实施例并非意欲在上游外侧二次转印辊57a的电阻方面限制本发明。作为与上游外侧二次转印辊57a不同的二次转印辊,期望使用不小于1×107Ω且不大于3×107Ω的辊。
期望上游外侧二次转印辊57a的电阻不大于3×107Ω的原因在于,如果上游外侧二次转印辊57a的电阻高于3×107Ω,则转印电压不得不提高,这进而产生诸如调色剂飞散之类的图像形成问题。期望上游外侧二次转印辊57a的电阻不小于1×107Ω的原因在于,如果转印辊57a的电阻低,则从二次转印电压电源流出的电流有可能将超过可允许的水平。
在这个实施例中用作下游外侧二次转印辊57b的辊是5×107Ω。自不必说,这个实施例并非意欲在下游外侧二次转印辊57b的电阻方面限制本发明。也就是,出于以下原因,要被用作下游外侧二次转印辊57b的辊的电阻仅仅需要不小于3×107Ω且不大于1×108Ω。
期望下游外侧二次转印辊57b的电阻不小于3×107Ω的原因在于,如果它小于3×107Ω,则流经记录介质片材P的前沿部分的电流的量很可能大到足以使片材P难以与中间转印带51恰当地分离。期望下游外侧二次转印辊57b的电阻不大于1×108Ω的原因在于,如果它大于1×108Ω,则转印电压将不得不大到足以触发放电,这进而将使图像形成装置输出遭受归因于放电的缺陷的图像。
<第二实施例>
接下来,介绍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第二实施例的实质部分与第一实施例的对应物相同。所以,此处将不再介绍这些部分。
在这个实施例中,二次转印电压电源58与内部二次转印辊56a和56b连接,而外侧二次转印辊57a和57b接地。为了转印调色剂图像向内部二次转印辊56a和56b施加的二次转印电压的极性与调色剂的极性相同。
在这个实施例中图像形成装置被构造以使得与二次转印电压电源58连接的上游内部二次转印辊56a变为第一电阻,而与二次转印电压电源58连接的下游内部二次转印辊56b变为第二电阻,第二电阻高于第一电阻。所以,不仅能够防止图像形成装置输出遭受归因于对上游二次转印部件施加的电压的提高的缺陷的图像,而且能够防止由下游转印部件向记录介质片材P的未形成调色剂图像的前沿部分给予大量电荷、并且此大量电荷使片材P与中间转印带51不令人满意地分离的问题。
每个外侧二次转印辊57a和57b是弹性辊。辊57a由金属芯571a和弹性海绵层572a构成。金属芯571a的外直径是8mm。弹性海绵层572a的厚度为4mm并由导电的EPDM橡胶形成。它几乎覆盖金属芯571a的整个圆周表面。辊57b由金属芯571b和弹性海绵层572b构成。金属芯571b的外直径是8mm。弹性海绵层572b的厚度为4mm并由导电的EPDM橡胶形成。它几乎覆盖金属芯571b的整个圆周表面。外侧二次转印辊57a和57b的电阻大致是104Ω,该值是使用与测量一次转印辊53a的电阻所用方法相同的方法测出的。自不必说,这个实施例并非意欲在外侧二次转印辊57a和57b的电阻方面限制本发明。
内部二次转印辊56a是弹性辊。它由金属芯561a和弹性海绵层562a构成。金属芯561a的外直径是18mm。弹性海绵层562a的厚度为2mm并由导电的固体硅酮橡胶形成。它几乎覆盖金属芯561a的整个圆周表面。内部二次转印辊56b由金属芯561b和弹性层562b构成。金属芯561b的外直径是18mm。弹性层562b的厚度为2mm并由导电的固体硅酮橡胶形成。它几乎覆盖金属芯561b的整个圆周表面。
作为这个实施例中的上游外侧二次转印辊57a,使用电阻大致是1×107Ω的辊,该值是在50μm的恒定电流流动的同时使用与测量一次转印辊53a的电阻所用方法相同的方法测得的。作为下游外侧二次转印辊57b,使用大致是5×107Ω的辊,该值是在50μm的恒定电流流动的同时使用与测量一次转印辊53a的电阻所用方法相同的方法测得的。
内部二次转印辊56a和56b与电源58连接,而外侧二次转印辊57a和57b接地。不过,这个实施例并非意欲在二次转印辊的连接和接地方面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例如,图像形成装置可以配备有两个内部二次转印辊56a和56b以及一个外侧二次转印辊57。在这样的情况下,内部二次转印辊56a和57b连接到电源58,而外侧二次转印辊57接地。
另外,图像形成装置可以配备有三个或更多个的内部二次转印辊以形成三个或更多个二次转印压合。
虽然已经参考本文公开的结构介绍了本发明,但是本发明不应当被限制为所阐述的细节,并且本申请意在覆盖可以落入改进目的或随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这样的修改或变化。
[工业适用性]
根据本发明,提供如下图像形成装置:其采用上游转印部件和下游转印部件来把调色剂图像从其图像承载部件转印到记录介质片材上,而不使记录介质片材未能与装置的一次或二次图像承载部件恰当地分离,并且又不需要两个转印电源。

Claims (5)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图像承载部件,用于承载调色剂图像;
可移动中间转印部件,用于承载从所述图像承载部件转印的调色剂图像;
第一转印部件,用于将调色剂图像从所述中间转印部件转印到记录材料上,所述第一转印部件具有第一电阻并且与所述中间转印部件的外表面接触;
第二转印部件,用于将调色剂图像从所述中间转印部件转印到所述记录材料上,所述第二转印部件具有高于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电阻,并且在所述第一转印部件的关于所述中间转印部件的移动方向的下游位置处与所述中间转印部件的外表面接触;以及
电压施加装置,连接到所述第一转印部件和所述第二转印部件二者,用于向所述第一转印部件并且向所述第二转印部件施加相同的电压以将调色剂图像转印到所述记录材料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进一步包括:通过所述中间转印部件与所述第一转印部件相对的第一接地部件,以及通过所述中间转印部件与所述第二转印部件相对的第二接地部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一转印部件是辊,所述第二转印部件是辊,所述第一接地部件是辊,并且所述第二接地部件是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一电阻不小于1×107Ω且不大于3×107Ω,并且所述第二电阻不小于3×107Ω且不大于1×108Ω。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电压施加装置施加恒定电压控制下的电压。
CN201280019855.8A 2011-04-28 2012-04-27 图像形成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49295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101428A JP5693357B2 (ja) 2011-04-28 2011-04-28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1-101428 2011-04-28
PCT/JP2012/061804 WO2012148008A1 (en) 2011-04-28 2012-04-27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492959A CN103492959A (zh) 2014-01-01
CN103492959B true CN103492959B (zh) 2016-06-29

Family

ID=470725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19855.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492959B (zh) 2011-04-28 2012-04-27 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081334B2 (zh)
JP (1) JP5693357B2 (zh)
CN (1) CN103492959B (zh)
WO (1) WO201214800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836737B2 (ja) * 2016-01-27 2021-03-03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EP3433677B1 (en) * 2016-07-14 2023-04-26 HP Indigo B.V. Electrical blanket conditioning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139722A (ja) * 2006-12-05 2008-06-19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19276A (ja) 1992-06-30 1994-01-28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H06324575A (ja) * 1993-05-11 1994-11-25 Fuji Xerox Co Ltd 転写装置
JPH09251225A (ja) * 1996-03-15 1997-09-22 Konica Corp 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
JP2001075372A (ja) * 1999-09-03 2001-03-23 Hitachi Koki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4054496B2 (ja) 1999-12-09 2008-02-27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3270974A (ja) 2002-03-18 2003-09-25 Kyocera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4029054A (ja) 2002-06-21 2004-01-29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US7039349B2 (en) * 2002-10-31 2006-05-02 Ricoh Company, Lt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transferring toner images to both surfaces of a recording medium
US7054587B2 (en) * 2003-06-23 2006-05-30 Ricoh Company, Lt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for recording on two sides in a single pass
JP2010008968A (ja) * 2008-06-30 2010-01-14 Ricoh Co Ltd 転写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10128235A (ja) 2008-11-28 2010-06-10 Seiko Epson Corp 転写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267942B2 (ja) * 2009-03-17 2013-08-21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0243553A (ja) 2009-04-01 2010-10-28 Seiko Epson Corp 転写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436240B2 (ja) * 2010-01-25 2014-03-0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727831B2 (ja) * 2011-03-28 2015-06-03 株式会社沖データ 画像形成装置
JP5773729B2 (ja) * 2011-04-28 2015-09-0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939743B2 (ja) * 2011-05-02 2016-06-2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139722A (ja) * 2006-12-05 2008-06-19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2148008A1 (en) 2012-11-01
JP5693357B2 (ja) 2015-04-01
US9081334B2 (en) 2015-07-14
US20130336681A1 (en) 2013-12-19
JP2012233993A (ja) 2012-11-29
CN103492959A (zh) 2014-01-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401414B2 (en)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orporating same
US8532547B2 (en) Transfer belt unit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9268265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8385759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CN103492959B (zh) 图像形成装置
US8909080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transfer voltage setting portion
JP5939743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H0980926A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20120263500A1 (en) Transfer device and image formation apparatus
CN105785734A (zh) 图像形成设备
JP5390178B2 (ja) ウェブ定着器を有する電子写真装置
JP2002202667A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20150086251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9170546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an adjustment based on detected image data
JP2009025673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4614323B2 (ja) 画像転写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US20030147663A1 (en) Fix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20240255885A1 (en) Static elimination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H06222688A (ja) 電子写真プリント装置
JP4185339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3981512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H08160756A (ja) 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
JPH10282804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H11202585A (ja) 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
JPH09281814A (ja) 電子写真式記録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629

Termination date: 20180427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