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424938A - 液晶板、液晶板的液晶注入方式以及液晶注入装置 - Google Patents

液晶板、液晶板的液晶注入方式以及液晶注入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424938A
CN103424938A CN2013101882989A CN201310188298A CN103424938A CN 103424938 A CN103424938 A CN 103424938A CN 2013101882989 A CN2013101882989 A CN 2013101882989A CN 201310188298 A CN201310188298 A CN 201310188298A CN 103424938 A CN103424938 A CN 10342493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crystal
substrate
opening
crystal board
drift ang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18829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成诫
黎英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licon Touch Tech Inc
Original Assignee
Silicon Touch Tech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licon Touch Tech Inc filed Critical Silicon Touch Tech Inc
Publication of CN1034249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42493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41Filling or closing of cell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液晶板包括一第一基底、一第二基底、一框胶层以及一液晶层。第二基底与第一基底相对设置。框胶层是设置在第一基底与第二基底之间,用以黏合第一基底与第二基底。第一基底、第二基底以及框胶层定义多个开口。液晶层是设置在第一基底与第二基底之间。开口是用以使一液晶材料通过毛细现象注入第一基底与第二基底之间用以形成液晶层。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液晶板的液晶注入方式以及液晶注入装置,利用在液晶板中设置至少两个开口以使得液晶材料可通过毛细现象注入用以形成液晶层,进而达到降低生产与设备成本的效果。

Description

液晶板、液晶板的液晶注入方式以及液晶注入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涉及一种液晶板、液晶注入方式以及液晶注入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利用在液晶板中设置至少两个开口以使得液晶材料可通过毛细现象注入用以形成液晶层的液晶板、液晶注入方式与液晶注入装置。
背景技术
请参考图1与图2。图1与图2所示为常规技术的液晶板的示意图。其中图1为一侧视图而图2为一上视图。如图1所示,液晶板100包括一第一基底110、一第二基底120、一第一电极层111、一第二电极层121、一第一配向层112、一第二配向层122、一框胶层130以及一液晶层150。第一配向层112与第一电极层111是设置在第一基底110面对第二基底120的表面上,而第二配向层122与第二电极层121是设置在第二基底120面对第一基底110的表面上。框胶层130是设置在第一基底110与第二基底120之间,用以黏合第一基底110与第二基底120。液晶层150是设置在第一配向层112与第二配向层122之间,并通过第一电极层111与第二电极层121之间的电场变化来控制液晶层150的状况以达到显示的效果。
在液晶板的制造技术中,目前较常见用来形成液晶层的方式包括液晶注入(injection)工艺以及液晶滴入(one drop filling,ODF)工艺。如图2所示,在公知的液晶注入工艺中,液晶板100一般是以框胶层130的图案定义出一液晶注入口140。通过将液晶板100置入一密闭的腔体内进行抽真空后再破真空,用以使一液晶材料可经由液晶注入口140吸入液晶板100内而形成液晶层150。一般来说,公知的液晶注入工艺由于需要能产生真空状况的设备,故造成设备成本较高的问题。另外,由于以真空方式注入液晶的速度较慢,公知的液晶注入工艺应用在较大尺寸基底时也有制造时间过长等问题。此外,一般较常用在大型与中型尺寸基底的ODF工艺,用在小尺寸基底则有控制精度要求较高以及容易产生气泡等问题。因此,如何以高效率、低生产成本的方式在液晶板的制造过程中注入液晶一直是本领域努力改善的方向。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在提供一种液晶板、液晶注入方式以及液晶注入装置。利用在液晶板中设置至少两个开口,用以使得液晶材料可通过毛细现象注入液晶板中而形成液晶层,进而达到降低生产与设备成本的效果。
本发明提供一种液晶板,此液晶板包括一第一基底、一第二基底、一框胶层以及一液晶层。第二基底与第一基底相对设置。框胶层是设置在第一基底与第二基底之间,用以黏合第一基底与第二基底。第一基底、第二基底以及框胶层定义多个开口。液晶层是设置在第一基底与第二基底之间。第一开口以及第二开口是用以使一液晶材料通过毛细现象注入第一基底与第二基底之间用以形成液晶层。
本发明提供一种液晶面板的液晶注入方式,此液晶注入方式包括下列步骤。首先,提供一液晶板半成品,此液晶板半成品包括一第一基底、一第二基底以及一框胶层。第二基底系与第一基底相对设置。框胶层系设置于第一基底与第二基底之间,用以粘合第一基底与第二基底。第一基底、第二基底以及框胶层定义多个开口。接着,将液晶板半成品的至少一开口浸入一液晶材料中,用以使液晶材料通过毛细现象经由浸入液晶材料的开口注入第一基底与第二基底之间,用以形成一液晶层。然后,利用一封口材料封闭开口。
本发明提供一种液晶注入装置,此液晶注入装置包括一液晶皿、一承载治具以及一调整组件。液晶皿是用以容纳一液晶材料。承载治具是设置在液晶皿上,用以放置一液晶板半成品。液晶板半成品包括一第一基底、一第二基底以及一框胶层。第二基底与第一基底相对设置。框胶层是设置在第一基底与第二基底之间,用以黏合第一基底与第二基底。第一基底、第二基底以及框胶层定义多个开口。调整组件是设置在承载治具上,用以调整位于承载治具中的液晶板半成品的位置,并使液晶板半成品的至少一开口浸入液晶材料中。液晶材料是通过毛细现象经由浸入液晶材料的开口注入第一基底与第二基底之间用以形成一液晶层。
本发明提供一种液晶注入装置,此液晶注入装置包括一液晶皿、一第一调整组件以及一第二调整组件。液晶皿是用以容纳一液晶材料。第一调整组件是设置在液晶皿上,用以支撑一液晶板半成品并调整液晶板半成品的位置。液晶板半成品包括一第一基底、一第二基底以及一框胶层。第二基底与第一基底相对设置。框胶层是设置在第一基底与第二基底之间,用以黏合第一基底与第二基底。第一基底、第二基底以及框胶层定义多个开口。第二调整组件是设置在第一调整组件上,用以调整液晶板半成品的位置,并使液晶板半成品的至少一开口浸入液晶材料中。液晶材料是通过毛细现象经由浸入液晶材料的开口注入第一基底与第二基底之间用以形成一液晶层。
附图说明
图1与图2所示为常规技术的液晶板的示意图。
图3与图4所示为本发明的一优选实施例的液晶板的示意图。
图5与图6所示为本发明的一优选实施例的液晶板的液晶注入方式的示意图。
图7所示为本发明的一优选实施例的液晶注入装置的示意图。
图8与图9所示为本发明的又一优选实施例的液晶注入装置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00  液晶板         110  第一基底
111  第一电极层     112  第一配向层
120  第二基底       121  第二电极层
122  第二配向层     130  框胶层
140  液晶注入口     150  液晶层
200  液晶板         201  液晶板半成品
202  液晶板半成品   210  第一基底
220  第二基底       230  框胶层
240  开口           241  第一开口
242  第二开口       250  液晶层
250C 液晶皿         250M 液晶材料
260  封口材料       271  第一顶角
272  第二顶角       300  液晶注入装置
310  承载治具       311  沟槽
320  调整组件       400  液晶注入装置
410  第一调整组件   411  第一调整滚轮
420  第二调整组件   421  第二调整滚轮
G    气体           X    水平方向
Y    垂直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考图3与图4。图3与图4所示为本发明的一优选实施例的液晶板的示意图。其中图3为一上视图,图4为沿图3中A-A’剖线所绘示的一剖视图。为了方便说明,本实施例的各附图仅为示意以容易了解本发明,其详细的比例可依照设计的需求进行调整。如图3与图4所示,本发明的一优选实施例提供一液晶板200,液晶板200包括一第一基底210、一第二基底220、一框胶层230以及一液晶层250。第二基底220与第一基底210相对设置。第一基底210与第二基底220可包括硬质基底例如玻璃基底与陶瓷基底、柔式基底(flexible substrate,又叫软性基底或可挠式基底)例如塑胶基底或其他适合材料所形成的基底。框胶层230是设置在第一基底210与第二基底220之间,用以黏合第一基底210与第二基底220。第一基底210、第二基底220以及框胶层230定义出多个开口240。换句话说,本实施例的框胶层230并未完全围绕第一基底210与第二基底220的四周,而第一基底210与第二基底220的四周未设置框胶层230的部分即是用以形成多个开口240。本实施例的开口240优选可包括一第一开口241以及一第二开口242,但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而可视设计需要设置两个以上的开口240以达到所需的液晶注入效果。此外,液晶层250是设置在第一基底210与第二基底220之间。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开口241以及第二开口242是用以使一液晶材料250M通过毛细现象注入第一基底210与第二基底220之间用以形成液晶层250。值得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液晶板200优选为一矩形板,但并不以此为限。此外,液晶板200还包括一第一顶角271与一第二顶角272,且第一顶角271与第二顶角272互为对角。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开口241优选是位于第一顶角271,且第二开口242优选是位于第二顶角272,用以确保液晶材料250M可通过有效的毛细现象注入第一基底210与第二基底220之间。换句话说,本实施例的第一开口241与第二开口242优选是分别位于液晶板200的一组对角上,用以有助在液晶材料250M注入时的毛细现象效果,但并不以此为限。在本发明的其他优选实施例中,也可视设计需要包括两个以上的开口240分别设置在液晶板200的不同区域中,用以达到所需的利用毛细现象达到液晶注入的效果。还请注意,本实施例的液晶板200中,也可视设计需要在第一基底210与第二基底220分别设置电极层(图未示)与配向层(图未示)等部件,然而此部分的搭配变化属本发明相关技术领域的常规技术,故在此并不加以赘述。
请参考图5与图6,并请一并参考图3。图5与图6所示为本发明的一优选实施例的液晶板的液晶注入方式的示意图。其中图6为本实施例的一液晶板半成品的示意图。如图3、图5以及图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液晶板的液晶注入方式,包括下列步骤。首先,提供一液晶板半成品201,此液晶板半成品201包括一第一基底210、一第二基底220以及一框胶层230。第二基底220是与第一基底210相对设置。框胶层230是设置在第一基底210与第二基底220之间,用以黏合第一基底210与第二基底220。第一基底210、第二基底220以及框胶层230定义出多个开口240。同样地,本实施例的开口240优选可包括一第一开口241以及一第二开口242,但并不以此为限。接着,将液晶板半成品201的第一开口241浸入一液晶材料250M中,用以使液晶材料250M通过毛细现象经由第一开口241注入第一基底210与第二基底220之间以形成一液晶层250。然后,利用一封口材料260(如图3所示)封闭第一开口241与第二开口242以形成液晶板200。换句话说,本实施例的第一开口241可视为一液晶注入口,而相对的第二开口242可视为一通气孔,用以形成毛细现象,但并不以此为限。还请注意,在本发明的其他优选实施例中,也可视设计需要设置两个以上的开口240,并将一个或多个开口240浸入液晶材料250M中,用以调整通过毛细现象进行液晶注入的效果。还请注意,本实施例的液晶注入方式可还包括在第二开口242处形成一负压状态,由于未注入的液晶材料250M一般是处在常压状态(一标准大气压,1atm),故在第二开口242也就是通气孔处形成负压状态可产生文丘里效应(Venturi effect)而使液晶材料250M的注入速度加快,进而提高液晶注入方式的效率。在本实施例中,在第二开口242处形成负压状态的方式可包括利用一气体G吹过第二开口242的上方用以形成负压状态,气体G可包括高压氮气或清洁干净的干燥空气(clean dry air,CDA),但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而也可使用其他适合的气体形成负压状态。
本实施例的液晶板半成品201除了液晶层140之外,其余部件的特征与材料特性与上述的液晶板200相似,故在此并不再赘述。换句话说,液晶板半成品201可视为液晶板200进行液晶注入工艺的前的状态。值得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液晶板半成品201优选为一矩形形状,但并不以此为限。此外,液晶板半成品201还包括一第一顶角271与一第二顶角272,且第一顶角271与第二顶角272互为对角。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开口241优选是位于第一顶角271,且第二开口242优选是位于第二顶角272,用以确保液晶材料250M可通过有效的毛细现象注入第一基底210与第二基底220之间。本实施例的各开口240的设置方式与上述的液晶板200相同,故在此并不再赘述。值得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液晶板半成品201的大小优选是小于1平方厘米(1cm2),且第一基底210与第二基底220之间的距离(也可视为一液晶间距,cell gap)优选是小于30微米,借以引发有效的毛细现象,但并不以此为限。通过本实施例的液晶板半成品201的开口设计,可使液晶材料250M不需通过真空环境的变化即可注入在第一基底210与第二基底220之间,故可因此达到降低生产与设备成本的目的。
请参考图7,并请一并参考图3、图5与图6。图7所示为本发明的一优选实施例的液晶注入装置的示意图。如图3以及图5到图7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液晶注入装置300,包括一液晶皿250C、一承载治具310以及一调整组件320。液晶皿250C是用以容纳一液晶材料250M。承载治具310是设置在液晶皿250C上,用以放置液晶板半成品201。液晶板半成品201的各部件特征已在上述的液晶注入方式中详述,故在此并不再赘述。调整组件320是设置在承载治具310上,用以调整位于承载治具310中的液晶板半成品201的位置,并使液晶板半成品201的第一开口241浸入液晶材料250M中。液晶材料250M是通过毛细现象经由第一开口241注入第一基底210与第二基底220之间以形成液晶层250。在本实施例中,承载治具310可具有多个沟槽311,用以使液晶板半成品201可设置在各沟槽311中并使部分的液晶板半成品201可穿过承载治具310而接触到液晶皿250C中的液晶材料250M。换句话说,本实施例的承载治具310优选为一沟槽治具,但并不以此为限。此外,调整组件320是用以靠上液晶板半成品201上,并通过调整组件320进行小幅震动以调整各液晶板半成品201的位置,用以使各液晶板半成品201的第一开口241与第二开口242能较精确地对准。此外,上述的小幅震动也可用以将液晶材料250M注入时可能在第一基底210与第二基底220之间产生的气泡震出,借以提高产品合格率。本实施例的调整组件320优选可包括多个调整滚轮(图未示),但并不以此为限。通过本实施例的液晶注入装置300,可以自动化以及批量化的方式进行液晶板的液晶注入工艺。
请参考图8与图9,并请一并参考图3。图8与图9所示为本发明的又一优选实施例的液晶注入装置的示意图。如图3与图8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液晶注入装置400,包括液晶皿250C、一第一调整组件410以及一第二调整组件420。液晶皿250C是用以容纳液晶材料250M。第一调整组件410是设置在液晶皿250C上,用以支撑液晶板半成品201并调整液晶板半成品201的位置。液晶板半成品201的各部件特征已在上述的液晶注入方式中详述,故在此并不再赘述。第二调整组件420是设置在第一调整组件410上,用以调整液晶板半成品201的位置,并使液晶半板成品201的第一开口241浸入液晶材料250M中。液晶材料250M是通过毛细现象经由第一开口241注入第一基底210与第二基底220之间以形成液晶层250。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调整组件410优选可包括多个第一调整滚轮411,而第二调整组件420优选可包括多个第二调整滚轮421,但并不以此为限。通过各第一调整滚轮411以及各第二调整滚轮421分别从液晶板半成品201下方与上方靠近液晶板半成品201并进行小幅震动,可将液晶板半成品201调整到所需的位置,用以使液晶板半成品201的第一开口241与第二开口242能较精确地对准。举例来说,如图8所示,当液晶板半成品201的形状为一正方形时,位于上方的两第二调整滚轮421可在一水平方向X上互相重叠,位于下方的两第一调整滚轮411也可在水平方向X上互相重叠,且位于上方的两第二调整滚轮421的一中心点是与位于下方的两第一调整滚轮411的一中心点在一垂直方向Y上重叠,用以使液晶板半成品201的第一开口241朝正下方,且使液晶板半成品201的第二开口242朝正上方,进而有利于后续的液晶注入状况。此外,上述的小幅震动也可用以将液晶材料250M注入时可能在第一基底210与第二基底220之间产生的气泡震出,借以提高产品合格率。还请注意,如图9所示,当一液晶板半成品202的形状为一镸方形时,第一调整组件410与第二调整组件420可视需要在水平方向X或/与垂直方向Y上进行平移调整,用以符合液晶板半成品202的形状。
综合以上所述,本发明是利用在液晶板中设置两个相对的开口,用以使得液晶材料可通过毛细现象注入到液晶板中而形成液晶层,由于不需使用真空设备来进行液晶注入,故可达到降低生产与设备成本的效果。此外,本发明还利用液晶注入设备中调整组件的设置,使得可利用毛细现象进行批量化以及自动化的液晶注入工艺,达到大量生产与降低生产成本的目的。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2)

1.一种液晶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第一基底;
一第二基底,与该第一基底相对设置;
一框胶层,设置在该第一基底与该第二基底之间,用以粘合该第一基底与该第二基底,其中该第一基底、该第二基底以及该框胶层定义多个开口;以及
一液晶层,设置在该第一基底与该第二基底之间,其中该多个开口是用以使一液晶材料通过毛细现象注入该第一基底与该第二基底之间以形成该液晶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互为对角的一第一顶角与一第二顶角,其中该多个开口包括一第一开口与一第二开口,该第一开口是位于该第一顶角,且该第二开口是位于该第二顶角。
3.一种液晶板的液晶注入方式,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列步骤:
提供一液晶板半成品,该液晶板半成品包括:
一第一基底;
一第二基底,与该第一基底相对设置;以及
一框胶层,设置在该第一基底与该第二基底之间,用以粘合该第一基底与该第二基底,其中该第一基底、该第二基底以及该框胶层定义多个开口;
将该液晶板半成品的至少一该开口浸入一液晶材料中,用以使该液晶材料通过毛细现象经由浸入该液晶材料的该开口注入该第一基底与该第二基底之间用以形成一液晶层;以及
利用一封口材料封闭该多个开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晶板的液晶注入方式,其特征在于,该液晶板半成品还包括互为对角的一第一顶角与一第二顶角,该多个开口包括一第一开口与一第二开口,该第一开口是位于该第一顶角,且该第二开口是位于该第二顶角。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晶板的液晶注入方式,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开口浸入该液晶材料中,而该第二开口为一通气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晶板的液晶注入方式,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于该第二开口处形成一负压状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液晶板的液晶注入方式,其特征在于,形成该负压状态的方式包括利用一气体吹过该第二开口的上方。
8.一种液晶注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液晶皿,用以容纳一液晶材料;
一承载治具,设置在该液晶皿上,用以放置一液晶板半成品,其中该液晶板半成品包括:
一第一基底;
一第二基底,与该第一基底相对设置;以及
一框胶层,设置在该第一基底与该第二基底之间,用以粘合该第一基底与该第二基底,其中该第一基底、该第二基底以及该框胶层定义多个开口;以及
一调整组件,设置在该承载治具上,用以调整位于该承载治具中的该液晶板半成品的位置,并使该液晶板半成品的至少一该开口浸入该液晶材料中,其中该液晶材料是通过毛细现象经由浸入该液晶材料中的该开口注入该第一基底与该第二基底之间用以形成一液晶层。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液晶注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液晶板半成品还包括互为对角的一第一顶角与一第二顶角,其中该多个开口包括一第一开口与一第二开口,该第一开口是位于该第一顶角,且该第二开口是位于该第二顶角。
10.一种液晶注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液晶皿,用以容纳一液晶材料;
一第一调整组件,设置在该液晶皿上,用以支撑一液晶板半成品并调整该液晶板半成品的位置,该液晶板半成品包括:
一第一基底;
一第二基底,与该第一基底相对设置;以及
一框胶层,设置在该第一基底与该第二基底之间,用以粘合该第一基底与该第二基底,其中该第一基底、该第二基底以及该框胶层定义多个开口;以及
一第二调整组件,设置在该第一调整组件上,用以调整该液晶板半成品的位置,并使该液晶板半成品的至少一该开口浸入该液晶材料中,其中该液晶材料是通过毛细现象经由浸入该液晶材料的该开口注入该第一基底与该第二基底之间用以形成一液晶层。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液晶注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液晶板半成品还包括互为对角的一第一顶角与一第二顶角,其中该多个开口包括一第一开口与一第二开口,该第一开口是位于该第一顶角,且该第二开口是位于该第二顶角。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液晶注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调整组件包括至少一第一调整滚轮,该第二调整组件包括至少一第二调整滚轮,分别用以靠近该液晶板半成品并进行小幅震动以调整该液晶板半成品的位置。
CN2013101882989A 2012-05-24 2013-05-20 液晶板、液晶板的液晶注入方式以及液晶注入装置 Pending CN10342493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1209873 2012-05-24
TW101209873 2012-05-24
TW101127196A TWI507797B (zh) 2012-05-24 2012-07-27 液晶面板、液晶面板之液晶注入方式以及液晶注入裝置
TW101127196 2012-07-27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424938A true CN103424938A (zh) 2013-12-04

Family

ID=49544016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202775689U Expired - Lifetime CN203287660U (zh) 2012-05-24 2013-05-20 液晶板以及液晶注入装置
CN2013101882989A Pending CN103424938A (zh) 2012-05-24 2013-05-20 液晶板、液晶板的液晶注入方式以及液晶注入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202775689U Expired - Lifetime CN203287660U (zh) 2012-05-24 2013-05-20 液晶板以及液晶注入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130314659A1 (zh)
JP (1) JP5788426B2 (zh)
KR (1) KR20130132262A (zh)
CN (2) CN203287660U (zh)
TW (1) TWI507797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983473A (zh) * 2018-08-06 2018-12-11 深圳市鸿盛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屏及其显示屏的贴合方法
CN111290180A (zh) * 2020-02-27 2020-06-16 亚世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大尺寸lcd采用灌注方式生产的工艺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07797B (zh) * 2012-05-24 2015-11-11 Silicon Touch Tech Inc 液晶面板、液晶面板之液晶注入方式以及液晶注入裝置
CN111025809A (zh) * 2019-11-18 2020-04-17 爱卓智能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电致变色后视镜中方便灌注电致变色液的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317805A (ja) * 1993-04-30 1994-11-15 Nippon Steel Corp 液晶パネル本体及びその液晶注入方法
CN1423155A (zh) * 2001-11-30 2003-06-11 Lg.菲利浦Lcd株式会社 液晶显示板和制作液晶显示板的方法
WO2004079443A1 (ja) * 2003-03-06 2004-09-16 Sony Corporation エレクトロデポジション型表示パネル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エレクトロデポジション型表示パネルおよびエレクトロデポジション型表示装置
US20060044508A1 (en) * 2004-09-02 2006-03-02 Nano Loa, Inc. Liquid crystal material filling method and liquid crystal material filling apparatus
CN203287660U (zh) * 2012-05-24 2013-11-13 点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液晶板以及液晶注入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138615A (ja) * 1989-10-25 1991-06-13 Ricoh Co Ltd 液晶セルの製造方法
JPH07199201A (ja) * 1993-12-28 1995-08-04 Kyocera Corp 液晶注入方法および液晶注入装置
US5835181A (en) * 1995-12-27 1998-11-10 Canon Kabushiki Kaisha Process for producing liquid crystal including discharging liquid crystal material through second aperture
JP3274813B2 (ja) * 1996-09-12 2002-04-15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液晶注入装置
JP3818865B2 (ja) * 2001-04-23 2006-09-06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パネル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KR101321509B1 (ko) * 2007-01-26 2013-10-22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액정 표시 장치
TWI408453B (zh) * 2010-07-30 2013-09-11 Wdongguan Masstop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o Ltd 基板組及液晶顯示面板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317805A (ja) * 1993-04-30 1994-11-15 Nippon Steel Corp 液晶パネル本体及びその液晶注入方法
CN1423155A (zh) * 2001-11-30 2003-06-11 Lg.菲利浦Lcd株式会社 液晶显示板和制作液晶显示板的方法
WO2004079443A1 (ja) * 2003-03-06 2004-09-16 Sony Corporation エレクトロデポジション型表示パネル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エレクトロデポジション型表示パネルおよびエレクトロデポジション型表示装置
US20060044508A1 (en) * 2004-09-02 2006-03-02 Nano Loa, Inc. Liquid crystal material filling method and liquid crystal material filling apparatus
CN203287660U (zh) * 2012-05-24 2013-11-13 点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液晶板以及液晶注入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983473A (zh) * 2018-08-06 2018-12-11 深圳市鸿盛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屏及其显示屏的贴合方法
CN111290180A (zh) * 2020-02-27 2020-06-16 亚世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大尺寸lcd采用灌注方式生产的工艺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30314659A1 (en) 2013-11-28
JP5788426B2 (ja) 2015-09-30
KR20130132262A (ko) 2013-12-04
TW201348824A (zh) 2013-12-01
CN203287660U (zh) 2013-11-13
TWI507797B (zh) 2015-11-11
JP2013246436A (ja) 2013-12-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287660U (zh) 液晶板以及液晶注入装置
CN102598091B (zh) 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及其制造***
CN202166809U (zh) 一种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屏及显示装置
CN105629592B (zh) 液晶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TW200712703A (en) Liquid crystal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103076694B (zh) 一种集成触控模组及其制作方法和触摸显示器件
CN204614788U (zh) 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设备
CN104102051A (zh) 一种液晶显示母板的对盒方法、非标准尺寸的液晶显示基板
CN103091904B (zh) 一种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CN201969659U (zh) 一种密封胶涂布装置
CN102681264A (zh) 液晶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US11372275B2 (en) Display panel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CN105589267A (zh) 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CN106773095B (zh) 一种光栅贴合方法及装置
CN102473667A (zh) 面板平行度调整装置及具备该装置的面板附着装置
CN204883131U (zh) 一种封框胶固化***
CN103913901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KR20110068202A (ko) 씰패턴이 형성되는 기판과 씰패턴의 형성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한 액정표시장치의 제조방법
TW201240546A (en) Laminating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multi-layers plate and method thereof
CN202259225U (zh) 一种基板搬送机械手臂
CN201945778U (zh) 一种显示基板及液晶面板
CN101458415A (zh) 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及其显示介质排列结构
CN104597662B (zh) 气刻配向装置及气刻配向方法
CN104730775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以及显示装置
CN101493596B (zh) 液晶显示面板的组装方法与液晶滴下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3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