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421495A - 有机功能化的发光碳量子点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 Google Patents

有机功能化的发光碳量子点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421495A
CN103421495A CN2012101628095A CN201210162809A CN103421495A CN 103421495 A CN103421495 A CN 103421495A CN 2012101628095 A CN2012101628095 A CN 2012101628095A CN 201210162809 A CN201210162809 A CN 201210162809A CN 103421495 A CN103421495 A CN 10342149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rganic
carbon quantum
quantum dot
luminous
compou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16280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春艳
王富
谢政
刘云
张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echnical Institute of Physics and Chemistry of CAS
Original Assignee
Technical Institute of Physics and Chemistry of CA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echnical Institute of Physics and Chemistry of CAS filed Critical Technical Institute of Physics and Chemistry of CAS
Priority to CN201210162809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421495A/zh
Publication of CN1034214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42149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纳米光功能材料,特别涉及一种高发光效率的有机功能化的碳量子点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本发明采用一步热解合成法:将低分解温度(150~300℃)的有机化合物在温度为150~350℃下加热(一般加热1~360分钟;加热方式包括有机热解、水热等)进行热解反应,经后处理提纯得到有机功能化的发光碳量子点。所述有机功能化的发光碳量子点是在碳量子点的表面修饰有有机硅烷或带有酰胺基的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本发明的有机功能化的发光碳量子点能够作为发光功能材料、光功能纳米杂化复合材料使用或作为生物活体细胞显像材料使用。

Description

有机功能化的发光碳量子点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纳米光功能材料,特别涉及一类具有高发光效率的有机功能化的发光碳量子点和用途,以及该有机功能化的发光碳量子点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自2006年以来,发光碳量子点作为石墨和无定形碳纳米粒子中极为吸引人的一类,由于其在光电子器件和生物标记等方面诱人的应用,受到科学家的广泛关注(Angew.Chem.Int.Ed.2010,49,6726)。同传统的有机染料和半导体量子点相比,发光碳量子点的优势在于化学惰性、大的双光子激发截面、低毒性和优异的生物相容性(J.Am.Chem.Soc.2007,129,11318;2009,131,11308;J. Phys.Chem.C2009,113,18110;2010,114,12062)。碳量子点的颗粒尺寸与蛋白、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相当,较小的颗粒尺寸有利于生物体通过新陈代谢的方式将多余的量子点排出体外。因此,小尺度碳发光量子点在医学诊断、生物体内组织细胞成像、活细胞内亚细胞过程的跟踪方面将具有更高的应用价值。 
合成碳量子点的方法通常可以分成两大类:自上而下方法和自下而上方法。自上而下方法基于各种更大的碳结构剥离得到的纳米碳进行后处理,如激光烧蚀法、电化学腐蚀法(J.Am.Chem.Soc.2006,128,7756;2007,129,744;2009,131,4564;J.Phys.Chem.C2008,112,18295;J.Mater.Chem.2009,19,484;ACS Nano 2009,3,2367;Chem.Commun.2008,5116;J.Phys.Chem.B,2006,110,831;Adv.Mater.2010,22,734)。自下而上方法包括合适的分子前驱体的热分解(Chem.Mater.2008,20,4539;2010,22,4528;Small 2008,4,455;Angew.Chem.2007,119,6593;J.Phys.Chem.C 2009,113,18546;Chem.Commun.2010,46,3309;3681;2009,5118)、碳水化合物用硫酸脱水、水热合成方法(Angew.Chem.2009,121,4668;Chem.Mater.2009,21,5563;New J.Chem.2010,34,591)等。通常,这些方法包括复杂的过程和苛刻的合成条件,难以实现量子点尺寸、结构和表面性能等参数的相对独立控制。更重要的是,所获得的发光量子产率比较低(<15%),碳量子点宏观块体和薄膜目前几乎未见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类具有高发光效率的有机功能化的发光碳量子点。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是提供一类具有高发光效率的有机功能化的发光碳量子点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之三是提供一类具有高发光效率的有机功能化的发光碳量子点的用途。 
本发明的有机功能化的发光碳量子点是由热解制备方法得到的:将低分解温度(150~300℃)的有机化合物在温度为150~350℃下加热(一般加热1~360分钟;加热方式包括有机热解、水热等)进行热解反应,经后处理提纯得到所述的有机功能化的发光碳量子点。 
本发明的有机功能化的发光碳量子点是一种无定形结构的超细碳纳米粒子,其粒径为1~10纳米;所述的有机功能化的发光碳量子点是在碳量子点的表面修饰有有机硅烷或带有酰胺基的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所述的有机功能化的发光碳量子点可在光照下发出蓝光或绿光(如图1所示),其中光照的波长为300~1064nm,相应的发光中心波长为400~550nm;所述的有机功能化的发光碳量子点的发光量子效率高达10~60%,并且所述的有机功能化的发光碳量子点可长久反复光照后发光;所述的有机功能化的发光碳量子点非常易溶于水和常见的有机溶剂中。 
所述的热解反应最快可在1分钟内完成。其中有机硅烷功能化的发光碳量子点可方便复合成多种功能的纳米杂化材料,如包覆二氧化硅层后得到的发光碳量子点/二氧化硅杂化材料(CDs/Silica,下同)可以用于活体细胞显像。这是一类结构新颖、制备方便、发光效率高、稳定可反复使用、无毒、无放射性、生产和使用安全的高发光碳量子点材料。令人感兴趣地是,由于有机硅烷的低成本和带有多种功能基团,这种崭新的方便和易重复的合成路线将提供一种合成半导体、金属/纳米晶及其纳米复合材料的新途径。 
所述的有机硅烷是有机硅烷偶联剂;所述的有机硅烷偶联剂包括但不限于带有两到三个烷氧硅基基团的氨基硅烷偶联剂、亚氨基硅烷偶联剂、环氧基硅烷偶联剂和巯基硅烷偶联剂等中的一种。 
所述的带有酰胺基的有机高分子化合物选自有机烃基酰胺化合物、有机烃基酰胺化合物的衍生物、多元酰胺化合物、芳香酰胺化合物、芳香酰胺化合物的衍生物、酰胺基钛酸酯偶联剂、酰胺基钛酸酯偶联剂的衍生物、带有酰胺基的聚合物和带有酰胺基的聚合物的衍生物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的有机烃基酰胺化合物选自碳原子数≤18的烃基酰胺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的多元酰胺化合物选自碳原子数≤18的烷基二胺的酰胺基衍生物、三乙烯四胺的酰胺基衍生物和四乙烯五胺的酰胺基衍生物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的芳香酰胺化合物是十二酰胺基苯胺、苯基十八酰胺或它们的混合物等。 
所述的带有酰胺基的聚合物是酰胺基硅油、酰胺基聚乙二醇或它们的混合物等。 
本发明的有机功能化的发光碳量子点的制备方法包括但不限于一步热解合成法: 
将有机硅烷或者带有氨基的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用氮气脱气后由室温升温到150~350℃(优选200~300℃),在此温度下,将分解温度为150~300℃的有机化合物加入到上述用氮气脱气后的有机硅烷或者带有氨基的有机高分子化合物中,进行有机热解反应(一般有机热解反应的时间为1~120分钟),有机热解反应完成后进行提纯,得到在碳量子点的表面修饰有有机硅烷或者带有酰胺基的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有机功能化的发光碳量子点; 
其中,有机化合物与有机硅烷或者带有氨基的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比例为0.1~3克的有机化合物:10毫升的有机硅烷或者带有氨基的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或 
将含有分解温度为150~300℃的有机化合物的乙醇和水的混合溶液于温度为150~250℃下进行水热处理(一般进行水热处理的时间为1~6小时),然后进行萃取渗析或酸化提纯后得到碳量子点,得到的碳量子点与带有氨基的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反应进行有机表面功能化,得到在碳量子点的表面修饰有带有酰胺基的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有机功能化的发光碳量子点; 
所述的混合溶液中的有机化合物的浓度为0.01~0.55克/毫升(优选为0.055克/毫升),所述的混合溶液中的乙醇与水的体积比为1∶1; 
所述的碳量子点与带有氨基的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质量比为1∶0.5~2。 
所述的低分解温度为150~300℃的有机化合物包括但不限于选自有机多元酸、氨基酸、碳水化合物和碳水化合物的衍生物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的有机多元酸包括但不限于选自葡萄糖酸、乳酸、柠檬酸和邻苯二甲酸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的氨基酸包括但不限于选自赖氨酸、甘氨酸和天冬氨酸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的碳水化合物是糖类(果糖、葡萄糖、蔗糖等)化合物。 
所述的有机硅烷是有机硅烷偶联剂;所述的有机硅烷偶联剂包括但不限于带有两到三个烷氧硅基基团的氨基硅烷偶联剂、亚氨基硅烷偶联剂、环氧基硅烷偶联剂和巯基硅烷偶联剂等中的一种。 
所述的带有氨基的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包括但不限于选自有机烃基胺化合物、有机烃基胺化合物的衍生物、多元胺化合物、芳香胺化合物、芳香胺化合物的衍生物、氨基钛酸酯偶联剂、氨基钛酸酯偶联剂的衍生物、带有氨基的聚合物和带有氨基的聚合物的衍生物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的有机烃基胺化合物包括但不限于选自碳原子数≤18的烃基胺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的多元胺化合物包括但不限于选自碳原子数≤18的烷基二胺、三乙烯四胺和四乙烯五胺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的芳香胺化合物包括但不限于是十二氨基苯胺、苯基十八胺或它们的混合物。 
所述的带有氨基的聚合物包括但不限于是氨基硅油或氨基聚乙二醇或它们的混合物。 
本发明的有机功能化的发光碳量子点能够作为发光功能材料使用、作为光功能纳米杂化复合材料使用或作为生物活体细胞显像材料使用。 
本发明的有机功能化的发光碳量子点可在光照(波长300~1064nm)激发下,根据不同的激发光和碳量子点的种类可以显示明亮的蓝光或绿光发射光波(波长400~550nm),在室内条件下保持发光至少两年。其中有机硅烷功能化的发光碳量子点再包覆二氧化硅层后得到的有机硅烷功能化的发光碳量子点/二氧化硅复合粒子杂化材料(CDs/Silica)可以用于生物活体细胞显像。在紫外光激发下,制备的碳量子点或其薄膜、块体显示明亮的蓝光发射,并能在室内条件下保持发光至少两年。 
本发明的有机功能化的发光碳量子点能够作为光功能纳米杂化材料的客体使用。在紫外光激发下,所制备的有机硅烷功能化的发光碳量子点或有机硅烷功能化的发光碳量子点/二氧化硅复合粒子显示明亮的蓝光发射(图1-2),在室内条件下保持发光至少两年。同染料或者半导体量子点相比优势还有:制备过程简单、高的化学稳定性,更均质和低毒性。因此,本发明涉及的发光碳量子点非常有潜力成为一类新的发光包埋材料来制备发光器件。在生物评价时,CDs/Silica的浓度明显高于活体细胞生物显像所需的浓度,因此有更长的曝光时间。这表明CDs/Silica的化学惰性,即使在严酷环境下也没有释放 任何毒性的化学物质,特别是同已报道的典型的参与细胞毒性的CdSe基量子点相比具有先进性。 
本发明的有机功能化的发光碳量子点能够作为光功能纳米杂化材料使用,能够作为生物活体细胞显像使用,虽然制备的CDs/Silica复合粒子(参照Tsang方法(Small 2005,1,949)制备)的发光量子效率有所下降,但CDs/Silica的吸收发射光谱与包覆二氧化硅层之前纯的碳量子点相同,证明本发明的有机功能化的发光碳量子点的结构和发光性能在此过程中的稳定性保持很好。这种CDs/Silica的粒径约12nm,其中多数粒子是小球形的,是临床应用的理想尺寸。 
所述的CDs/Silica能用于生物显像的实验中,BGC823细胞依照已建立的规则培养。在360nm激光的激发和明视场图像,CDs/Silica可以观察到强的光学信号。CDs/Silica的MMT法生物毒性和检测表明,CDs/Silica呈化学惰性,即使在严酷环境下也没有释放任何毒性化学物质,特别是同已报道的有典型参与细胞毒性的CdSe基量子点相比。生物显像实验中可观察到CDs/Silica强的光学信号,没有观测到细胞形态损伤,进一步证实其低细胞毒性。此外,荧光点仅在细胞的细胞质区域观测到,中部区域对应的细胞核荧光密度非常弱,表明CDs/Silica穿过细胞但没有进入细胞核。这与活性细胞与纳米材料的相互作用的研究结果一致,没有发生遗传破坏(见图3~4)。 
本发明的高发光效率的有机功能化的发光碳量子点同现有的其它碳量子点相比有以下优势: 
一、发光特性:本发明的有机功能化的发光碳量子点在光照射下可以发出蓝光或绿光(中心波长400~550nm),发光量子效率为10~60%,并可长久反复光照后发光,易溶于水和常见的有机溶剂,这是一种制备方便、发光效率高、稳定可反复使用的发光碳量子点纳米材料。 
二、结构新颖:本发明的有机功能化的发光碳量子点是一种有机偶合的超细无定形结构的碳量子点,表面带有功能化的有机功能团,其粒径为1~10纳米,比目前文献报道的通过燃烧/热解过程得到的碳量子点小很多。这应该归因于快速表面钝化反应,同时也导致得到的有机功能化的发光碳量子点高的发光量子效率。在紫外光激发下,本发明制备的有机功能化的发光碳量子点和有机功能化的发光碳量子点/二氧化硅复合粒子显示明亮的蓝光发射,并能在室内条件下保持发光至少两年。 
三、制备方法新颖,成本低廉,与已报道的方法相比,本发明使用的液相热解方法更容易通过参数等的调整实现粒子的尺寸、结构和形貌控制。本发明采用低分解温度(150~300℃)的有机化合物作为主要原料,与其它制 备碳量子点相比,原材料成本更加低廉易得。合成路线属于一步合成,除了加热设备外,不需要使用其它复杂苛刻的条件和设备。 
四、易加工性能:本发明得到的有机功能化的发光碳量子点,在普通的有机溶剂、水和有机硅烷中均具有很好的溶解性,其中有机硅烷和多胺功能化得到的碳量子点是流动性的碳量子点,可以和上述溶剂和硅烷混溶,具有很好的可加工性能。 
五、生物惰性和显像特性:无毒、无放射性、生产和使用安全,本发明的有机功能化的发光碳量子点在大量的非水溶液中非常稳定,通过硅烷基团水解并与二氧化硅预聚体共缩合,能够进一步制成二氧化硅包覆的发光纳米粒子用于生物标记和显像。这种二氧化硅包覆的发光量子点的粒径约12纳米,非常稳定,可以水分散,并能通过二氧化硅层进行生物材料功能化。生物评价的结果证明CDs/Silica确实是无毒的,并可通过荧光显微镜进行生物显像,这些都说明CDs/Silica同现在发展很好的CdSe/ZnS量子点有竞争可比性(Adv.Mater.2006,18,1953)。 
六、杂化复合性能:由于本发明的有机功能化的发光碳量子点带有多种有机功能团,很方便地能共价键连接到有机高分子材料的表面或者界面,形成多种杂化复合材料。例如实施例1通过硅烷基团水解并与二氧化硅预聚体共缩合,能够进一步制成二氧化硅包覆的发光纳米粒子,从而用于生物细胞显像。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实施例1的高发光效率的有机功能化的发光碳量子点SCQD1乙醇溶液在紫外光照射下的发光照片。 
图2.本发明实施例1的高发光效率的有机功能化的发光碳量子点SCQD1制备的二氧化硅/碳量子点复合粒子在可见光和紫外光照射下的照片。 
图3.本发明实施例1的高发光效率的有机功能化的发光碳量子点SCQD1制成的二氧化硅/碳量子点复合粒子,用MMT法检测三种不同的细胞系的毒性变化图(48小时处理后)。 
图4(a)、(b).本发明实施例1的高发光效率的有机功能化的发光碳量子点SCQD1制成的二氧化硅/碳量子点复合粒子对于BGC823细胞培养24小时后的生物显像照片:(a)明视场照片;(b)360nm波长的激光激发后的荧光照片。 
图5.本发明实施例1的高发光效率的有机功能化的发光碳量子点SCQD1、AEAPMS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图。 
图6.本发明实施例1的高发光效率的有机功能化的发光碳量子点 SCQD1的13C-NMR核磁谱图。 
图7.本发明实施例1的高发光效率的有机功能化的发光碳量子点SCQD1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图和在不同激发波长下的荧光光谱图。 
图8.本发明实施例1的高发光效率的有机功能化的发光碳量子点SCQD1的动态光散射(DLS)测试的尺寸分布柱状图。 
图9.本发明实施例1的AEAPMS和高发光效率的有机功能化的发光碳量子点SCQD1的拉曼光谱图。 
图10.本发明实施例1的高发光效率的有机功能化的发光碳量子点SCQD1的X射线衍射(XRD)图谱。 
图11.本发明实施例1的高发光效率的有机功能化的发光碳量子点SCQD1制备的二氧化硅/碳量子点复合粒子在水溶液中,且在340~480nm波长的光的激发下的紫外吸收和荧光光谱,增长幅度是20cm。 
图12.本发明实施例1的高发光效率的有机功能化的发光碳量子点SCQD1制备的二氧化硅/碳量子点复合粒子的透射电镜照片。 
图13.本发明实施例5的高发光效率的有机功能化的发光碳量子点的透射电镜照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但并不是对本发明的具体限制。 
实施例1. 
有机功能化的发光碳量子点SCQD 1的制备:室温下,在100ml三口烧瓶中加入10毫升N-(β-氨乙基)-γ-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AEAPMS),氮气脱气5分钟;在通氮气和搅拌下,升温到270℃,在体系中快速加入0.1g乳酸,在此温度下保持1分钟,得到的产物自然冷却至室温,重结晶和柱分离(正己烷∶二氯甲烷的体积比为2∶1)提纯后得到高发光效率的有机功能化的发光碳量子点SCQD1。 
所述的有机功能化的发光发光碳量子点是在碳量子点的表面带有N-(β-氨乙基)-γ-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 
元素分析实测值:C,45.81;H,8.87;N,13.65。红外谱图和13C-NMR核磁谱图分别为图5和图6所示。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显示C=ONR在1654cm-1的典型特征峰证明酰基化反应的发生(如图5)。进一步的证据可以从13C-NMR上的化学位移171ppm归属为C=ONR键来证明。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如图7)表明在360nm有明显的特征吸收峰,当用340~400nm波 长范围内的光激发时,该发光碳量子点显示出强的蓝色荧光(如图1),荧光光谱的中心波长为450nm,半峰宽(FWHM)低至60nm,进一步提高激发波长,SCQD1在不同溶剂中的发射位移从450nm到530nm,发光量子效率为60%(如图7)。该发光碳量子点的尺寸分布也可以通过动态光散射(DLS)来表征,图8表明在乙醇中SCQD1的粒子尺寸约为1.4nm。拉曼光谱(图9)表明,该发光碳量子点有弱的G带,表明其为无定形状态。此外,XRD测试(图10)给出了一个中心在4.3A的宽反射,说明碳的无序状态,这与拉曼光谱和前面的结果完全符合。 
发光碳量子点SCQD1/二氧化硅复合粒子CDs/Silica的制备:将0.2mL上述制备得到的发光碳量子点SCQD1在搅拌下加入到200mL乙醇中,然后加入3mL的硅酸钠水溶液(1.5wt%)和0.2mL正硅酸乙酯(质量浓度98%),最后逐渐地加入0.5mL的氨水(质量浓度为27%的水溶液)得到混合物;混合物在搅拌下反应三天得到产物CDs/Silica。在紫外光激发下,制备的CDs/Silica显示明亮的蓝光发射,并能在室内条件下保持发光至少两年(如图2)。产物CDs/Silica的紫外吸收和荧光光谱如图11,虽然CDs/Silica的发光效率有所下降,但CDs/Silica的吸收发射光谱与二氧化硅未包覆前纯的发光碳量子点SCQD1相同,证明所述的有机功能化的发光量子点的结构和发光性能在此过程中的稳定性保持的很好。CDs/Silica的透射电镜照片如图12所示,可看出多数粒子是小而球形的。这种二氧化硅包覆的发光碳量子点的粒径约12纳米,是临床应用的理想尺寸,表明一个粒子中包裹了数个碳量子点。其动态光散射测试表明CDs/Silica的水溶液揭示主要为约15nm,同TEM观测结果符合。进一步的EDX表征表明C/Si的重量比值为2.45,稍微低于纯的SCQD1的重量比,证实SCQD1和硅前体的水解/缩合过程。形成二氧化硅层另一个证据是FTIR光谱中特定的Si-O-Si不对称伸缩峰(1090cm-1)。 
MTT法生物毒性测试和生物显像实验采用通用方法进行。为了评价上述制备得到的CDs/Silica的生理毒性,使用MMT法检测了三种不同的细胞系:人胃癌BGC823细胞,小鼠肝癌H22细胞,大鼠脑胶质瘤C6细胞。如图3所示:所有的细胞是改变加入的CDs/Silica量(从不加到加入100μg/mL),没有统计上显著地差别。值得指出的是在生物评价时CDs/Silica的浓度明显高于活体细胞生物显像所需的浓度,因此有更长的曝光时间。这表明CDs/Silica是化学惰性,即使在严酷环境下也没有释放任何毒性的化学物质,特别地同CdSe基量子点相比,已报道有典型的参与细胞毒性。 
在CDs/Silica用于生物显像的实验中,BGC823细胞依照已建立的规则培养。如明视场(图4a)和360nm波长的激光激发(图4b)的图像照片所示, CDs/Silica可以观察到强的光学信号。特别的,没有观测到细胞形态损伤,进一步证实其低细胞毒性。此外,荧光点仅在细胞的细胞质区域观测到,中部区域对应的细胞核荧光密度是非常弱,表明CDs/Silica穿过细胞但没有进入细胞核。这也与文献报道的研究活性细胞与纳米材料的相互作用结果一致,没有发生遗传破坏。 
实施例2. 
有机功能化的发光碳量子点SCQD2的制备:室温下,在500ml三口烧瓶中加入50毫升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氮气脱气15分钟;在通氮气和搅拌下,升温到350℃,在体系中快速加入8g葡萄糖酸,在此温度下保持30分钟,得到的产物自然冷却至室温,重结晶和柱分离(正己烷∶乙酸乙酯的体积比为2∶1)提纯后得到高发光效率的有机功能化的发光碳量子点SCQD2。SCQD2的表面带有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粒径为4.5纳米。当用360nm波长的光激发时,SCQD2显示出强的蓝色荧光,荧光光谱的中心波长为450nm,半峰宽(FWHM)低至60nm,发光量子效率为45%。 
实施例3. 
有机功能化的发光碳量子点SCQD3的制备:室温下,在500ml三口烧瓶中加入50毫升γ-缩水甘油醚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氮气脱气15分钟;在通氮气和搅拌下,升温到300℃,在体系中快速加入8g邻苯二甲酸,在此温度下保持30分钟,得到的产物自然冷却至室温,重结晶和柱分离(正己烷∶乙酸乙酯的体积比为3∶1)提纯后得到高发光效率的有机功能化的发光碳量子点SCQD3。SCQD3的表面带有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粒径为1.5纳米。当用340~400nm波长范围内的光激发时,SCQD3显示出强的蓝色荧光,发光量子效率为15%。 
实施例4. 
有机功能化的发光碳量子点CQD4的制备:室温下,在100ml三口烧瓶中加入10毫升三乙烯四胺,氮气脱气5分钟;在通氮气和搅拌下,升温到260℃,在体系中快速加入3g葡萄糖,在此温度下保持10分钟,得到的产物自然冷却至室温,重结晶和柱分离(正己烷∶乙酸乙酯的体积比为3∶1)提纯后得到高发光效率的有机功能化的发光碳量子点CQD 4。CQD 4的表面带有三乙烯四胺,粒径为10纳米。当用340~400nm波长范围内的光激发时,CQD 4显示出强的蓝色荧光,发光量子效率为28%。 
实施例5. 
有机功能化的发光碳量子点CQD5的制备:室温下,取1.1g葡萄糖于10ml去离子水中溶解,加入10ml乙醇搅拌形成均一无气泡的溶液,于40ml的水热釜中,在150℃下反应4小时,然后自然冷却到室温。萃取3~4次,在水中渗析两天得到含有黄色的碳量子点水溶液,再将所得碳量子点与聚乙二醇的质量比为2的聚乙二醇于室温反应进行有机表面功能化,得到有机功能化的发光碳量子点CQD 5。CQD 5的表面带有聚乙二醇,粒径约为2.0~2.5nm;透射电镜照片如图13所示。当用300~400nm波长范围内的光激发时,CQD 5显示出强的蓝色荧光,发光效率为10.1%。 
实施例6. 
有机功能化的发光碳量子点CQD6的制备:取1.1g葡萄糖于10ml去离子水中溶解,加入10ml乙醇搅拌形成均一无气泡的溶液,利用水热法,于150~250℃高温水热处理葡萄糖6小时,形成粒径为1μm左右的碳球颗粒,然后将所得碳球颗粒置于质量浓度为98%的浓硝酸中于80℃下进行酸化,形成含有黄色的碳量子点的水溶液。再将所得碳量子点与聚乙二醇的质量比为0.5的聚乙二醇于室温反应进行有机表面功能化,得到高发光效率的有机功能化的发光碳量子点CQD 6,粒径为10nm左右;CQD 6的表面带有聚乙二醇,当用300~400nm波长范围内的光激发时,CQD 6显示出强的蓝色荧光,发光效率为15%。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有机功能化的发光碳量子点,其是一种无定形结构的碳纳米粒子,其特征是:所述的有机功能化的发光碳量子点是在碳量子点的表面修饰有有机硅烷或带有酰胺基的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功能化的发光碳量子点,其特征是:所述的有机功能化的发光碳量子点在光照下发出蓝光或绿光;其中光照的波长为300~1064nm。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有机功能化的发光碳量子点,其特征是:所述的有机功能化的发光碳量子点的粒径为1~10纳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功能化的发光碳量子点,其特征是:所述的有机硅烷是有机硅烷偶联剂;
所述的带有酰胺基的有机高分子化合物选自有机烃基酰胺化合物、有机烃基酰胺化合物的衍生物、多元酰胺化合物、芳香酰胺化合物、芳香酰胺化合物的衍生物、酰胺基钛酸酯偶联剂、酰胺基钛酸酯偶联剂的衍生物、带有酰胺基的聚合物和带有酰胺基的聚合物的衍生物中的一种或几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有机功能化的发光碳量子点,其特征是:所述的有机硅烷偶联剂选自氨基硅烷偶联剂、亚氨基硅烷偶联剂、环氧基硅烷偶联剂和巯基硅烷偶联剂中的一种;
所述的有机烃基酰胺化合物选自碳原子数≤18的烃基酰胺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的多元酰胺化合物选自碳原子数≤18的烷基二胺的酰胺基衍生物、三乙烯四胺的酰胺基衍生物和四乙烯五胺的酰胺基衍生物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的芳香酰胺化合物是十二酰胺基苯胺、苯基十八酰胺或它们的混合物;
所述的带有酰胺基的聚合物是酰胺基硅油、酰胺基聚乙二醇或它们的混合物。
6.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有机功能化的发光碳量子点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
将有机硅烷或者带有氨基的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用氮气脱气后由室温升温到150~350℃,在此温度下,将分解温度为150~300℃的有机化合物加入到上述用氮气脱气后的有机硅烷或者带有氨基的有机高分子化合物中,进行有机热解反应,有机热解反应完成后进行提纯,得到在碳量子点的表面修饰有有机硅烷或者带有酰胺基的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有机功能化的发光碳量子点;
其中,有机化合物与有机硅烷或者带有氨基的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比例为0.1~3克的有机化合物:10毫升的有机硅烷或者带有氨基的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将含有分解温度为150~300℃的有机化合物的乙醇和水的混合溶液于温度为150~250℃下进行水热处理,然后进行萃取渗析或酸化提纯后得到碳量子点,得到的碳量子点与带有氨基的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反应进行有机表面功能化,得到在碳量子点的表面修饰有带有酰胺基的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有机功能化的发光碳量子点;
所述的混合溶液中的有机化合物的浓度为0.01~0.55克/毫升,所述的混合溶液中的乙醇与水的体积比为1∶1;
所述的碳量子点与带有氨基的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质量比为1∶0.5~2。
所述的分解温度为150~300℃的有机化合物选自有机多元酸、氨基酸、碳水化合物和碳水化合物的衍生物中的一种或几种。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有机多元酸选自葡萄糖酸、乳酸、柠檬酸和邻苯二甲酸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的氨基酸选自赖氨酸、甘氨酸和天冬氨酸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的碳水化合物是糖化合物。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有机硅烷是有机硅烷偶联剂;
所述的带有氨基的有机高分子化合物选自有机烃基胺化合物、有机烃基胺化合物的衍生物、多元胺化合物、芳香胺化合物、芳香胺化合物的衍生物、氨基钛酸酯偶联剂、氨基钛酸酯偶联剂的衍生物、带有氨基的聚合物和带有氨基的聚合物的衍生物中的一种或几种。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有机硅烷偶联剂选自氨基硅烷偶联剂、亚氨基硅烷偶联剂、环氧基硅烷偶联剂和巯基硅烷偶联剂中的一种;
所述的有机烃基胺化合物选自碳原子数≤18的烃基胺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的多元胺化合物选自碳原子数≤18的烷基二胺、三乙烯四胺和四乙烯五胺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的芳香胺化合物是十二氨基苯胺、苯基十八胺或它们的混合物;
所述的带有氨基的聚合物是氨基硅油或氨基聚乙二醇或它们的混合物。
10.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有机功能化的发光碳量子点的用途,其特征是:所述的有机功能化的发光碳量子点作为发光功能材料使用、作为光功能纳米杂化复合材料使用或作为生物活体细胞显像材料使用。
CN2012101628095A 2012-05-23 2012-05-23 有机功能化的发光碳量子点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Pending CN10342149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1628095A CN103421495A (zh) 2012-05-23 2012-05-23 有机功能化的发光碳量子点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1628095A CN103421495A (zh) 2012-05-23 2012-05-23 有机功能化的发光碳量子点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421495A true CN103421495A (zh) 2013-12-04

Family

ID=496468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1628095A Pending CN103421495A (zh) 2012-05-23 2012-05-23 有机功能化的发光碳量子点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421495A (zh)

Cited By (3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56675A (zh) * 2014-01-17 2014-04-30 西安亚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掺氮碳量子点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3834385A (zh) * 2014-02-25 2014-06-04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水溶性纳米晶及其化学合成和应用
CN104710984A (zh) * 2015-04-07 2015-06-17 苏州大学 一种荧光增强型碳量子点及其制备方法
CN104789217A (zh) * 2015-04-28 2015-07-22 安徽大学 一种两亲性碳量子点及其制备方法
CN104830327A (zh) * 2015-05-07 2015-08-12 华南农业大学 一种CDs/SiO2复合荧光纳米材料及其一步制备法
CN104927849A (zh) * 2015-07-08 2015-09-23 安徽工业大学 一种高荧光量子产率蓝色荧光碳量子点的绿色合成方法
CN104946251A (zh) * 2015-06-05 2015-09-30 沈阳大学 一种直接热分解法合成氮掺杂碳纳米粒子的方法
WO2016000031A1 (en) * 2014-07-04 2016-01-07 Griffith University Sensor and method for detecting mercury
CN105457618A (zh) * 2014-09-09 2016-04-06 华东理工大学 碳量子点及钛共掺杂的介孔氧化硅复合光催化剂
CN105567226A (zh) * 2016-02-26 2016-05-11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聚硅氧烷功能化碳点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5675559A (zh) * 2016-01-14 2016-06-15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一种利用碳点作为荧光探针检测多巴胺的方法
CN105817617A (zh) * 2016-05-24 2016-08-03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一种金纳米棒/二氧化硅/碳点的纳米杂化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6098952A (zh) * 2016-06-15 2016-11-09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一种有机硅功能化的红光碳量子点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6566540A (zh) * 2016-10-21 2017-04-19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一种氮、硫、铜共掺杂碳纳米点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6634980A (zh) * 2016-11-23 2017-05-10 沈阳大学 一种潜指纹显现发光纳米粉的制备及应用方法
CN106833631A (zh) * 2017-02-04 2017-06-13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一种碳纳米点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荧光粉和光源材料
CN107064022A (zh) * 2017-04-20 2017-08-18 陕西科技大学 一种测量量子点的发光光谱随温度变化规律的装置及方法
CN107601456A (zh) * 2017-09-21 2018-01-19 安康德美(中山)纳米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性能荧光碳量子点及其制备方法
CN107794035A (zh) * 2017-10-27 2018-03-13 商丘师范学院 一种聚硅氧烷改性碳量子点的合成方法
CN108285277A (zh) * 2018-01-30 2018-07-17 吕铁铮 一种太阳能光伏组件玻璃表面复合薄膜的制备方法
CN108375611A (zh) * 2018-03-04 2018-08-07 同济大学 一种检测有机磷农药的酰胺化碳点生物传感器
TWI648003B (zh) * 2016-07-15 2019-01-21 National Taiwan Ocean University 碳化多胺粒子及其用途
CN109476992A (zh) * 2016-06-30 2019-03-15 艾利迪公司 生产光致发光颗粒的方法
CN109870438A (zh) * 2019-03-22 2019-06-11 青岛大学 潜指纹荧光可视化检测***的表面分子印迹纳米探针的制备方法
CN110687087A (zh) * 2019-10-15 2020-01-14 郑州大学 一种溶酶体三磷酸腺苷识别碳点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13512319A (zh) * 2021-06-22 2021-10-19 广东碳紫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紫外吸收的二氧化硅涂料添加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3637338A (zh) * 2021-08-18 2021-11-12 天津大学 改性六方氮化硼、水性抗氧防腐涂层及其制备方法
CN114456627A (zh) * 2021-12-14 2022-05-10 深圳大学 一种水泥基自清洁涂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4921168A (zh) * 2022-06-24 2022-08-19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金属及化学研究所 一种碳硅纳米材料改性水性聚氨酯乳液、合成方法及其应用
CN115595145A (zh) * 2022-11-07 2023-01-13 中国刑事警察学院(Cn) 一种氮锌掺杂碳点-水滑石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TWI798119B (zh) * 2022-06-27 2023-04-01 國立虎尾科技大學 碳量子點/矽殼層複合材料的製備方法
CN116751584A (zh) * 2023-08-22 2023-09-15 德州学院 一种荧光探针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74326A (zh) * 2010-09-21 2011-02-16 上海大学 一种新型荧光二氧化硅纳米球的制备方法
US20110217721A1 (en) * 2010-03-08 2011-09-08 Afreen Allam Water soluble fluorescent quantum carbon dots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10217721A1 (en) * 2010-03-08 2011-09-08 Afreen Allam Water soluble fluorescent quantum carbon dots
CN101974326A (zh) * 2010-09-21 2011-02-16 上海大学 一种新型荧光二氧化硅纳米球的制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FU WANG等: "Highly Luminescent Organosilane-Functionalized Carbon Dots",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
FU WANG等: "One-Step Synthesis of Highly Luminescent Carbon Dots in Noncoordinating Solvents", 《CHEMISTRY OF MATERIALS》 *
YONGQIANG DONG等: "Polyamine-functionalized carbon quantum dots for chemical sensing", 《CARBON》 *

Cited By (4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56675A (zh) * 2014-01-17 2014-04-30 西安亚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掺氮碳量子点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3834385A (zh) * 2014-02-25 2014-06-04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水溶性纳米晶及其化学合成和应用
CN103834385B (zh) * 2014-02-25 2015-11-04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水溶性纳米晶及其化学合成和应用
WO2016000031A1 (en) * 2014-07-04 2016-01-07 Griffith University Sensor and method for detecting mercury
US10502686B2 (en) 2014-07-04 2019-12-10 Griffith University Sensor and method for detecting mercury
CN107074533A (zh) * 2014-07-04 2017-08-18 格里菲斯大学 用于检测汞的传感器和方法
CN105457618A (zh) * 2014-09-09 2016-04-06 华东理工大学 碳量子点及钛共掺杂的介孔氧化硅复合光催化剂
CN104710984A (zh) * 2015-04-07 2015-06-17 苏州大学 一种荧光增强型碳量子点及其制备方法
CN104789217A (zh) * 2015-04-28 2015-07-22 安徽大学 一种两亲性碳量子点及其制备方法
CN104830327A (zh) * 2015-05-07 2015-08-12 华南农业大学 一种CDs/SiO2复合荧光纳米材料及其一步制备法
CN104946251A (zh) * 2015-06-05 2015-09-30 沈阳大学 一种直接热分解法合成氮掺杂碳纳米粒子的方法
CN104946251B (zh) * 2015-06-05 2017-01-18 沈阳大学 一种直接热分解法合成氮掺杂碳纳米粒子的方法
CN104927849A (zh) * 2015-07-08 2015-09-23 安徽工业大学 一种高荧光量子产率蓝色荧光碳量子点的绿色合成方法
CN105675559A (zh) * 2016-01-14 2016-06-15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一种利用碳点作为荧光探针检测多巴胺的方法
CN105567226A (zh) * 2016-02-26 2016-05-11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聚硅氧烷功能化碳点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5817617A (zh) * 2016-05-24 2016-08-03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一种金纳米棒/二氧化硅/碳点的纳米杂化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5817617B (zh) * 2016-05-24 2018-01-30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一种金纳米棒/二氧化硅/碳点的纳米杂化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6098952A (zh) * 2016-06-15 2016-11-09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一种有机硅功能化的红光碳量子点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9476992A (zh) * 2016-06-30 2019-03-15 艾利迪公司 生产光致发光颗粒的方法
TWI648003B (zh) * 2016-07-15 2019-01-21 National Taiwan Ocean University 碳化多胺粒子及其用途
CN106566540A (zh) * 2016-10-21 2017-04-19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一种氮、硫、铜共掺杂碳纳米点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6566540B (zh) * 2016-10-21 2019-01-22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一种氮、硫、铜共掺杂碳纳米点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6634980B (zh) * 2016-11-23 2019-12-24 沈阳大学 一种潜指纹显现发光纳米粉的制备及应用方法
CN106634980A (zh) * 2016-11-23 2017-05-10 沈阳大学 一种潜指纹显现发光纳米粉的制备及应用方法
CN106833631A (zh) * 2017-02-04 2017-06-13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一种碳纳米点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荧光粉和光源材料
CN106833631B (zh) * 2017-02-04 2020-02-14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一种碳纳米点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荧光粉和光源材料
CN107064022B (zh) * 2017-04-20 2021-02-09 陕西科技大学 一种测量量子点的发光光谱随温度变化规律的装置及方法
CN107064022A (zh) * 2017-04-20 2017-08-18 陕西科技大学 一种测量量子点的发光光谱随温度变化规律的装置及方法
CN107601456B (zh) * 2017-09-21 2019-08-09 安康德美(中山)纳米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性能荧光碳量子点及其制备方法
CN107601456A (zh) * 2017-09-21 2018-01-19 安康德美(中山)纳米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性能荧光碳量子点及其制备方法
CN107794035B (zh) * 2017-10-27 2019-10-22 商丘师范学院 一种聚硅氧烷改性碳量子点的合成方法
CN107794035A (zh) * 2017-10-27 2018-03-13 商丘师范学院 一种聚硅氧烷改性碳量子点的合成方法
CN108285277A (zh) * 2018-01-30 2018-07-17 吕铁铮 一种太阳能光伏组件玻璃表面复合薄膜的制备方法
CN108375611A (zh) * 2018-03-04 2018-08-07 同济大学 一种检测有机磷农药的酰胺化碳点生物传感器
CN108375611B (zh) * 2018-03-04 2019-12-03 同济大学 一种检测有机磷农药的酰胺化碳点生物传感器
CN109870438A (zh) * 2019-03-22 2019-06-11 青岛大学 潜指纹荧光可视化检测***的表面分子印迹纳米探针的制备方法
WO2020191796A1 (zh) * 2019-03-22 2020-10-01 青岛大学 潜指纹荧光可视化检测***的表面分子印迹纳米探针的制备方法
CN110687087B (zh) * 2019-10-15 2021-11-23 郑州大学 一种溶酶体三磷酸腺苷识别碳点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10687087A (zh) * 2019-10-15 2020-01-14 郑州大学 一种溶酶体三磷酸腺苷识别碳点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13512319A (zh) * 2021-06-22 2021-10-19 广东碳紫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紫外吸收的二氧化硅涂料添加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3637338A (zh) * 2021-08-18 2021-11-12 天津大学 改性六方氮化硼、水性抗氧防腐涂层及其制备方法
CN114456627A (zh) * 2021-12-14 2022-05-10 深圳大学 一种水泥基自清洁涂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4921168A (zh) * 2022-06-24 2022-08-19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金属及化学研究所 一种碳硅纳米材料改性水性聚氨酯乳液、合成方法及其应用
TWI798119B (zh) * 2022-06-27 2023-04-01 國立虎尾科技大學 碳量子點/矽殼層複合材料的製備方法
CN115595145A (zh) * 2022-11-07 2023-01-13 中国刑事警察学院(Cn) 一种氮锌掺杂碳点-水滑石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6751584A (zh) * 2023-08-22 2023-09-15 德州学院 一种荧光探针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6751584B (zh) * 2023-08-22 2023-11-24 德州学院 一种荧光探针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421495A (zh) 有机功能化的发光碳量子点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Zhao et al. Spectroscopic studies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carbon dots: recent advances and future prospects
Wang et al. Highly luminescent organosilane‐functionalized carbon dots
Ru et al. Recent advances in chiral carbonized polymer dots: from synthesis and properties to applications
Gao et al. Exploring of multicolor emissive carbon dots with novel double emission mechanism
Mo et al. Visible-light excitable thermally activated delayed fluorescence in aqueous solution from F, N-doped carbon dots confined in silica nanoparticles
Tuerhong et al. Review on carbon dots and their applications
Du et al. Economical and green synthesis of bagasse-derived fluorescent carbon dots for biomedical applications
Deng et al. Monodisperse upconversion NaYF 4 nanocrystals: syntheses and bioapplications
Du et al. Multicolor nitrogen-doped carbon dots for live cell imaging
CN108893102B (zh) 一种NaYF4与碳点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Jin et al. Facile access to solid-state carbon dots with high luminescence efficiency and excellent formability via cellulose derivative coatings
Zhuang et al. Solid‐phase synthesis of graphene quantum dots from the food additive citric acid under microwave irradiation and their use in live‐cell imaging
WO2010002217A2 (ko) 페하 민감성 금속 나노 입자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Li et al. Highly controllable synthesis of near-infrared persistent luminescence SiO 2/CaMgSi 2 O 6 composite nanospheres for imaging in vivo
Chen et al. Architecting ultra-bright silanized carbon dots by alleviating the spin-orbit coupling effect: a specific fluorescent nanoprobe to label dead cells
CN104592993A (zh) 一种碳量子点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02994080B (zh) 一种制备荧光碳纳米颗粒的方法
Zhang et al. Recent advances in graphene quantum dots as bioimaging probes
Lu et al. Concentrated solar irradiation protocols for the efficient synthesis of tri-color emissive carbon dots and photophysical studies
Xu et al. Preparation and properties of dual-mode luminescent NaYF 4: Yb, Tm@ SiO 2/carbon dot nanocomposites
CN107879335B (zh) 一种氮掺杂石墨烯量子点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1245126A (zh) 一种氧化锌-聚合物核壳型发光纳米粒子及其制备方法
Jeong et al. Microwave-assisted synthesis of multifunctional fluorescent carbon quantum dots from A4/B2 polyamidation monomer sets
Abraham et al. Fluorescent mechanism in zero-dimensional carbon nanomaterials: a review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5 Deemed withdrawal (patent law before 1993)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3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