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269099B - 电池充放电电路 - Google Patents

电池充放电电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269099B
CN103269099B CN201310192070.7A CN201310192070A CN103269099B CN 103269099 B CN103269099 B CN 103269099B CN 201310192070 A CN201310192070 A CN 201310192070A CN 103269099 B CN103269099 B CN 10326909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charge
switch pipe
paths
input
outpu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192070.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269099A (zh
Inventor
朱建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hui Dynamic P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NHUI DYNAMIC POW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HUI DYNAMIC POW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ANHUI DYNAMIC POW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10192070.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269099B/zh
Priority to PCT/CN2013/076875 priority patent/WO2014186990A1/zh
Publication of CN1032690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6909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26909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6909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H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 H02H7/00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types of electric machines or apparatus or for sectionalised protection of cable or line systems, and effecting automatic switching in the event of an undesired change from normal working conditions
    • H02H7/18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types of electric machines or apparatus or for sectionalised protection of cable or line systems, and effecting automatic switching in the event of an undesired change from normal working conditions for batteries; for accumulato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68Battery or charger load switching, e.g. concurrent charging and load suppl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池充放电电路,其包括供电电源,用于控制对电池进行充电操作及充电电流的大小的充电支路,用于控制对电池进行放电操作及放电电流的大小的放电支路;以及用于保护电池充放电电路进行正常的充放电操作的保护支路。本发明的电池充放电电路避免使用耗能元件,提高了整个电池充放电电路的工作效率,同时不易产生散热问题,可实现多个充放电电路并联同时对大容量电池进行充电以及放电操作。并且任何单一器件的短路或损坏都不会造成充放电电路整体失效;整个电池充放电电路具有高效、安全、可并联、利于散热的特点。

Description

电池充放电电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路设计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高效、安全、可并联、利于散热的电池充放电电路。
背景技术
电池在生产的过程中需要对其进行一系列充放电的操作,随着动力汽车、大功率存储设备以及锂电池技术的发展,电池的容量越来越大,这样对电池充放电电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安全问题及效率问题成为电池充放电电路中的关键问题。
请参照图1,图1为现有的电池充放电电路的电路示意图。其中BUS+、BUS-为该电池充放电电路的供电电源,SW1为充电开关,SW2为放电开关,D1为充电防反充二极管,D2为放电防反接短路二极管,BAT为电池,R1为采样电阻。该电池充放电电路进行充电时,供电电源的电流经BUS+、充电开关SW1、充电防倒充二极管D1、电池BAT及采样电阻R1,最终流回供电电源的BUS-;其中充电防反充二极管D1可以防止供电电源(BUS+和BUS-)在未工作时的充电回路的反向充电。该电池充放电电路进行放电时,电池BAT经放电防反接短路二极管D2、电开关SW2以及采样电阻R1形成放电回路;其中放电防反接短路二极管D2可以防止电池BAT反接时的非正常放电。
但是该电池充放电电路中的充电防短路二极管D1设置在充电回路中,明显降低了整个充电回路的效率,并且易产生发热问题。此外,电路中没有对充电开关SW1、放电开关SW2或其它器件失效后可能引起的危险后果加以防护,导致安全系数低。因此现有的电池充放电电路的工作效率较低以及可靠性较差,并且实际使用过程中对电池以及操作人员的安全构成了一定的威胁。
故,有必要提供一种电池充放电电路,以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效、安全、可并联、利于散热的电池充放电电路;其通过设置防倒充开关管来防止供电电源未工作时电池对供电电源反向放电,避免在充电回路中使用耗能元件,提高了整个电池充放电电路的工作效率;同时不易发生散热问题;充电开关管、放电开关管、防倒充开关管中,任何单一器件的短路或损坏都不会造成充放电电路的直通,因此整个电池充放电电路的可靠性较好;以解决现有的电池充放电电路的工作效率较低以及可靠性较差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提供一种电池充放电电路,包括:
供电电源;
充电支路,用于控制对电池进行充电操作及充电电流的大小;
放电支路,用于控制对电池进行放电操作及放电电流的大小;以及
保护支路,用于保护所述电池充放电电路进行正常的充放电操作;
所述充电支路的输入端与所述供电电源的正极连接,所述充电支路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放电支路的输入端以及所述保护支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放电支路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保护支路的输出端以及所述供电电源的负极连接。
在本发明所述的电池充放电电路中,所述保护支路包括防倒充开关管,所述防倒充开关管与所述电池串联在所述保护支路中,所述防倒充开关管的输入端与所述保护支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防倒充开关管的输出端与所述保护支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电池的正极与所述保护支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电池的负极与所述保护支路的输出端连接。
在本发明所述的电池充放电电路中,所述充电支路包括充电开关管,所述充电开关管的输入端与所述充电支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充电开关管的输出端与所述充电支路的输出端连接。
在本发明所述的电池充放电电路中,所述放电支路包括放电开关管以及放电防反接短路二极管,所述放电开关管与所述放电防反接短路二极管串联在所述放电支路中,所述放电开关管的输入端与所述放电支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放电开关管的输出端与所述放电支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放电防反接短路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放电支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放电防反接短路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放电支路的输出端连接。
在本发明所述的电池充放电电路中,所述充电支路还包括充电保险管,所述充电保险管与所述充电开关管串联在所述充电支路中。
在本发明所述的电池充放电电路中,所述放电支路还包括放电散热单元,所述放电散热单元与所述放电开关管串联在所述放电支路中。
在本发明所述的电池充放电电路中,所述放电散热单元为至少一个放电散热二极管;所述放电散热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放电支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放电散热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放电支路的输出端连接。
在本发明所述的电池充放电电路中,所述放电散热单元为多个相互串联的散热二极管组成的散热二极管组,所述散热二极管组的首个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放电支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散热二极管组的最后一个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放电支路的输出端连接
在本发明所述的电池充放电电路中,所述放电支路还包括短路开关管,所述短路开关管与所述放电散热单元并联在所述放电支路中,所述短路开关管与所述放电开关管串联在所述放电支路中,所述短路开关管的输入端与所述放电支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短路开关管的输出端与所述放电支路的输出端连接。
在本发明所述的电池充放电电路中,所述放电支路还包括放电保险管,所述放电保险管与所述放电开关管串联在所述放电支路中。
在本发明所述的电池充放电电路中,所述电池充放电电路还包括:
采样电阻,用于对充电电流或放电电流进行采样,所述采样电阻与所述防倒充开关管串联在所述保护支路中。
在本发明所述的电池充放电电路中,所述电池的正极通过所述采样电阻与所述保护支路的输入端连接。
在本发明所述的电池充放电电路中,所述防倒充开关管为至少一个具有寄生二极管的场效应晶体管;
所述防倒充开关管的寄生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防倒充开关管的输出端连接,所述防倒充开关管的寄生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防倒充开关管的输入端连接。
在本发明所述的电池充放电电路中,所述充电开关管为至少一个具有寄生二极管的场效应晶体管;
所述充电开关管的寄生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充电开关管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充电开关管的寄生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充电开关管的输出端连接。
在本发明所述的电池充放电电路中,所述放电开关管为至少一个具有寄生二极管的场效应晶体管;
所述放电开关管的寄生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放电开关管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放电开关管的寄生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放电开关管的输出端连接。
在本发明所述的电池充放电电路中,所述保护支路包括防倒充开关管,所述防倒充开关管与所述电池串联在所述保护支路中,所述防倒充开关管的输入端与所述保护支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防倒充开关管的输出端与所述保护支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电池的正极与所述保护支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电池的负极与所述保护支路的输出端连接;
所述充电支路包括充电开关管,所述充电开关管的输入端与所述充电支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充电开关管的输出端与所述充电支路的输出端连接;
所述放电支路包括放电开关管以及放电防反接短路二极管,所述放电开关管与所述放电防反接短路二极管串联在所述放电支路中,所述放电开关管的输入端与所述放电支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放电开关管的输出端与所述放电支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放电防反接短路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放电支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放电防反接短路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放电支路的输出端连接;
所述充电开关管、所述放电开关管以及所述防倒充开关管均为至少一个具有寄生二极管的场效应晶体管;
所述充电开关管的寄生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充电开关管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充电开关管的寄生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充电开关管的输出端连接;
所述放电开关管的寄生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放电开关管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放电开关管的寄生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放电开关管的输出端连接;
所述防倒充开关管的寄生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防倒充开关管的输出端连接,所述防倒充开关管的寄生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防倒充开关管的输入端连接。
相较于现有的电池充放电电路,本发明的电池充放电电路通过设置防倒充开关管来防止供电电源未工作时电池对供电电源反向放电,避免在充电回路中使用耗能元件,提高了整个电池充放电电路的工作效率;同时不易发生散热问题;充电开关管、放电开关管、防倒充开关管中,任何单一器件的短路或损坏都不会造成充放电电路的直通,因此整个电池充放电电路的可靠性较好,解决了现有的电池充放电电路的工作效率较低以及可靠性较差的技术问题。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内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优选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的电池充放电电路的电路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电池充放电电路的第一优选实施例的具体电路图;
图3为本发明的电池充放电电路的第二优选实施例的具体电路图;
图4为本发明的电池充放电电路的第三优选实施例的具体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各实施例的说明是参考附加的图式,用以例示本发明可用以实施的特定实施例。
在图中,结构相似的单元是以相同标号表示。
请参照图2,图2为本发明的电池充放电电路的第一优选实施例的具体电路图。本优选实施例的电池充放电电路包括供电电源、充电支路21、放电支路22以及保护支路23。充电支路21用于控制对电池BAT进行充电操作及充电电流的大小;放电支路22用于控制对电池BAT进行放电操作及放电电流的大小;保护电路23用于保护电池充放电电路进行正常的充放电操作。
充电支路21的输入端与供电电源的正极BUS+连接,充电支路21的输出端分别与放电支路22的输入端以及保护支路23的输入端连接,放电支路22的输出端分别与保护支路23的输出端以及供电电源的负极BUS-连接。
其中充电支路21包括充电开关管SW3,充电开关管SW3的输入端与供电电源的正极BUS+(即充电支路21的输入端)连接,充电开关管SW3的输出端分别与保护支路23的输入端与放电支路22的输入端(即充电支路21的输出端)连接。
其中放电支路22包括放电开关管SW4以及放电防反接短路二极管D3,放电开关管SW4与放电防反接短路二极管D3串联在放电支路22中,放电开关管SW4的输入端分别与充电支路21的输出端以及保护支路23的输入端(即放电支路22的输入端)连接,放电开关管SW4的输出端分别与保护支路23的输出端以及供电电源的负极BUS-(即放电支路22的输出端)连接;放电防反接短路二极管D3的阳极与放电支路22的输入端连接,放电防反接短路二极管D3的阴极与放电支路22的输出端连接。
其中保护支路23包括防倒充开关管SW5,该防倒充开关管SW5与电池BAT串联在保护支路中,防倒充开关管SW5的输入端分别与充电支路21的输出端以及放电支路22的输入端(即保护支路23的输入端)连接,防倒充开关管SW5的输出端分别与放电支路22的输出端以及供电电源的负极BUS-(即保护支路23的输出端)连接,电池BAT的正极与保护支路23的输入端连接,电池BAT的负极与保护支路23的输出端连接。
本优选实施例的电池充放电电路还包括采样电阻R1,该采样电阻R1用于对充电电流或放电电流进行采样,该采样电阻R1与防倒充开关管SW5串联在保护支路中。
图2中供电电源的正极BUS+、充电开关管SW3、防倒充开关管SW5、采样电阻R1、电池BAT以及供电电源的负极BUS-形成充电回路。图2中电池BAT的正极、采样电阻R1、防倒充开关管SW5、防反接短路二极管D3、放电开关管SW4以及电池BAT的负极构成放电回路。
本优选实施例的电池充放电电路充电时,供电电源的正极BUS+、充电开关管SW3、防倒充开关管SW5、采样电阻R1、电池BAT以及供电电源的负极BUS-形成充电回路,该充电回路中没有设置能耗元件,同时通过充电支路21的充电开关管SW3保证对供电电源接入的控制,保护支路23的防倒充开关管SW5保证对电池BAT的保护,因此整个充电过程的充电效率高,且没有散热问题,充电电路的可靠性较高。
本优选实施例的电池充放电电路放电时,电池BAT的正极、采样电阻R1、防倒充开关管SW5、防反接短路二极管D3、放电开关管SW4以及电池BAT的负极形成放电回路。该放电回路中通过放电开关管SW4控制放电操作,同时通过防反接短路二极管D3防止电池BAT反接时造成的放电回路的短路,因此整个放电过程也是高效以及安全的,当然这里防反接短路二极管D3也可以根据客户要求不进行设置。
请参照图3,图3为本发明的电池充放电电路的第二选实施例的具体电路图。在第一优选实施例的基础上,本优选实施例的电池充放电电路的放电支路32还包括放电散热单元D4,该放电散热单元D4与放电开关管SW4串联在放电支路32中。
在本优选实施例中,放电散热单元D4为一个放电散热二极管,该放电散热二极管的阳极与放电支路32的输入端连接,该放电散热二极管的阴极与放电支路32的输出端连接。
该放电支路32还包括短路开关管SW6,该短路开关管SW6与散热二极管并联在放电支路32中,短路开关管SW6与放电开关管SW4串联在放电支路32中,短路开关管SW6的输入端与放电支路32的输入端连接,短路开关管SW6的输出端与放电支路32的输出端连接。当本优选实施例的电池充放电电路进行放电操作时,散热二极管可将电池BAT的放电能量通过自身压降均衡放电开关管SW4的热量,使整个放电回路散热均衡,防止单一原件发热过高而降低使用寿命。
在放电过程中,电池BAT的电压可能会低于放电散热单元D4的导通电压以及放电防反接短路二极管D3的导通电压之和,这时放电回路将不能进行正常放电。在本优选实施例中短路开关管SW6将放电散热单元D4短路,这样放电回路上的压降降低,使得电池BAT可以继续进行放电,达到更佳的放电效果。这里的短路开关管SW6也可是功率晶体管或功率晶体管的组合。
当然该放电散热单元D4也可为多个相互串联的散热二极管组成的散热二极管组,该散热二极管组中的散热二极管的依次相互串联(不同极性端相互连接),该散热二极管组的首个二极管的阳极与充电开关管SW3的输出端与防倒充开关管SW5的输入端连接,散热二极管组的最后一个二极管的阴极分别与供电电源的负极BUS-以及电池BAT的负极连接。这样散热二极管组同样可以起到均衡放电回路的散热的作用,并可通过增加或减少散热二极管的数量对散热的效果进行一定的控制。
请参照图4,图4为本发明的电池充放电电路的第三优选实施例的具体电路图。本优选实施例的电池充放电电路的充电支路41包括充电开关管SW3以及充电保险管F1,放电支路42包括放电开关管SW4、放电防反接短路二极管D3、放电散热单元D4、短路开关管SW6以及放电保险管F2,保护支路包括防倒充开关管SW5以及采样电阻R1。
充电开关管SW3用于控制输入电源接入电池充放电电路;放电开关管SW4用于控制对电池BAT进行放电操作;防倒充开关管SW5用于控制电池BAT接入电池充放电电路;放电防反接短路二极管D3用于防止电池BAT反接时造成的放电回路的短路;放电散热单元D4用于均衡放电回路的散热;短路开关管SW6用于将放电散热单元D4的两端短路,提高放电能力;充电保险管F1用于防止充电回路的充电电流过大;放电保险管F2用于防止放电回路的放电电流过大;采样电阻R1用于检测充电回路的充电电流或放电回路的放电电流。
在本优选实施例中,具体为充电开关管SW3的输入端与供电电源的正极BUS+连接,充电开关管SW3的输出端与防倒充开关管SW5的输入端连接,防倒充开关管SW5的输出端与电池BAT的正极连接;放电开关管SW4的输入端分别与充电开关管SW3的输出端及防倒充开关管SW5的输入端连接;放电开关管SW4的输出端分别与供电电源的负极BUS-以及电池BAT的负极连接;放电防反接短路二极管D3的阳极分别与充电开关管SW3的输出端与防倒充开关管SW5的输入端连接;放电防反接短路二极管D3的负极分别与输入电源的负极BUS-以及电池BAT的负极连接;放电开关管SW4与放电防反接短路二极管D3串联在放电回路中。
在本优选实施例中,充电开关管SW3、放电开关管SW4以及防倒充开关管SW5均为具有寄生二极管的功率晶体管(如绝缘栅型场效应管(MOS)或绝缘栅极型功率管(IGBT))或功率晶体管的组合(即多个功率晶体管相互串联)。其中充电开关管SW3的寄生二极管的阴极与充电开关管SW3的输入端连接,充电开关管SW3的寄生二极管的阳极与充电开关管SW3的输出端连接;放电开关管SW4的寄生二极管的阴极与放电开关管SW4的输入端连接,放电开关管SW4的寄生二极管的阳极与放电开关管SW4的输出端连接;防倒充开关管SW5的寄生二极管的阴极与防倒充开关管SW5的输出端连接,防倒充开关管SW5的寄生二极管的阳极与防倒充开关管SW5的输入端连接。这样使得充电开关管SW3的寄生二极管的阳极与防倒充开关管SW5的寄生二极管的阳极连接,避免了电池通过充电开关管SW3的寄生二极管以及防倒充开关管SW5的寄生二极管进行非正常的充放电;同时放电开关管SW4的寄生二极管的阴极与放电防反接短路二极管D3的阳极连接,避免了电池通过放电开关管SW4的寄生二极管以及放电防反接短路二极管D3进行非正常的充放电。
本优选实施例中的放电散热单元D4以及短路开关管SW6并联在放电回路中。其中放电散热单元可为散热二极管,该散热二极管的阳极分别与充电开关管SW3的输入端与防倒充开关管SW5的输入端连接,散热二极管的阴极分别与供电电源的负极BUS-以及电池BAT的负极连接,即该散热二极管串联在放电回路中。当本优选实施例的电池充放电电路进行放电操作时,散热二极管可将电池BAT的放电能量通过自身压降进行损耗,使整个放电回路散热均衡,避免放电回路的局部过热。
本优选实施例的电池充放电电路还包括充电保险管F1以及放电保险管F2,充电保险管F1串联在充电支路中,用于在充电支路中的充电电流过大时自动断开充电支路以保护充电支路中的元件。放电保险管F2串联在放电支路中,用于在放电支路中的放电电流过大时自动断开放电回路以保护放电支路中的元件。
本优选实施例的电池充放电电路还包括采样电阻R1,该采样电阻R1同时串联在保护支路中,用于检测充电回路的充电电流以及放电回路的放电电流。具体地,电池的正极通过该采样电阻与保护支路的输入端连接。由于将采样电阻设置在电池的正极端,可实现多个电池充放电电路并联对一个电池进行充电,且同时能准确检测每一路充电回路的充电电流(如将采样电阻设置在电池的负极端,如采用多个电池充放电电路并联,由于多个电池充放电电路的保护回路共用一个供电电源的负极BUS-,可能导致检测到的每路充电回路的充电电流的电流量不准确。
本优选实施例的电池充放电电路充电时,供电电源的正极BUS+、充电开关管SW3、充电保险管F1、防倒充开关管SW5、采样电阻R1、电池BAT以及供电电源的负极BUS-形成充电回路,该充电回路中没有设置能耗元件,同时通过充电开关管SW3保证对输入电源接入的控制,通过防倒充开关管SW5保证对电池BAT接入的控制,并可通过采样电阻R1对充电电流进行检测,通过充电保险管F1对过大的充电电流进行控制。因此整个充电过程的充电效率高,且没有散热问题,充电电路的可靠性较高。
本优选实施例的电池充放电电路放电时,放电开始时,短路开关管SW6断开,电池BAT正极、采样电阻R1、防倒充开关管SW5、放电保险管F2、放电防反接短路二极管D3、放电散热单元D4、放电开关管SW4以及电池BAT负极形成放电回路,此时放电防反接短路二极管D3以及放电散热单元D4可均衡的分散放电回路的热量,保证了放电回路的安全可靠性。同时可通过采样电阻R1对放电电流进行检测,通过放电保险管F2对过大的放电电流进行控制。到了放电的后期,短路开关管SW6闭合,将放电散热单元D4短路,此时的电池BAT正极、采样电阻R1、防倒充开关管SW5、放电保险管F2、放电防反接短路二极管D3、短路开关管SW6、放电开关管SW4以及电池BAT负极形成放电回路,这样减小了放电回路上的负载,使得该放电回路可对电池BAT进行更充分的放电。
因此本优选实施例的电池充放电电路避免在充电回路中使用耗能元件,提高了整个电池充放电电路的工作效率,可并联使用对大容量电池进行充放电操作,同时不易发生散热问题,因此整个电池充放电电路的充电回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较好。同时放电回路中短路开关管以及放电散热单元的设置即保证了电池的充分放电,又保证了放电回路散热的稳定,加强了电池充放电电路的放电回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综上所述,虽然本发明已以优选实施例揭露如上,但上述优选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界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12)

1.一种电池充放电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
供电电源;
充电支路,用于控制对电池进行充电操作及充电电流的大小;
放电支路,用于控制对电池进行放电操作及放电电流的大小;以及
保护支路,用于保护所述电池充放电电路进行正常的充放电操作;
所述充电支路的输入端与所述供电电源的正极连接,所述充电支路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放电支路的输入端以及所述保护支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放电支路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保护支路的输出端以及所述供电电源的负极连接;
所述放电支路包括放电开关管以及放电防反接短路二极管,所述放电开关管与所述放电防反接短路二极管串联在所述放电支路中,所述放电开关管的输入端与所述放电支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放电开关管的输出端与所述放电支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放电防反接短路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放电支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放电防反接短路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放电支路的输出端连接;
所述放电支路还包括放电散热单元,所述放电散热单元与所述放电开关管串联在所述放电支路中;
所述放电散热单元为至少一个放电散热二极管;所述放电散热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放电支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放电散热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放电支路的输出端连接;
所述放电支路还包括短路开关管,所述短路开关管与所述放电散热单元并联在所述放电支路中,所述短路开关管与所述放电开关管串联在所述放电支路中,所述短路开关管的输入端与所述放电支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短路开关管的输出端与所述放电支路的输出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充放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支路包括防倒充开关管,所述防倒充开关管与所述电池串联在所述保护支路中,所述防倒充开关管的输入端与所述保护支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防倒充开关管的输出端与所述保护支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电池的正极与所述保护支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电池的负极与所述保护支路的输出端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充放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支路包括充电开关管,所述充电开关管的输入端与所述充电支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充电开关管的输出端与所述充电支路的输出端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充放电电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充电支路还包括充电保险管,所述充电保险管与所述充电开关管串联在所述充电支路中。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充放电电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放电散热单元为多个相互串联的散热二极管组成的散热二极管组,所述散热二极管组的首个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放电支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散热二极管组的最后一个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放电支路的输出端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充放电电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放电支路还包括放电保险管,所述放电保险管与所述放电开关管串联在所述放电支路中。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充放电电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池充放电电路还包括:
采样电阻,用于对充电电流或放电电流进行采样,所述采样电阻与所述防倒充开关管串联在所述保护支路中。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充放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的正极通过所述采样电阻与所述保护支路的输入端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充放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倒充开关管为至少一个具有寄生二极管的场效应晶体管;
所述防倒充开关管的寄生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防倒充开关管的输出端连接,所述防倒充开关管的寄生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防倒充开关管的输入端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充放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开关管为至少一个具有寄生二极管的场效应晶体管;
所述充电开关管的寄生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充电开关管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充电开关管的寄生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充电开关管的输出端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充放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电开关管为至少一个具有寄生二极管的场效应晶体管;
所述放电开关管的寄生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放电开关管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放电开关管的寄生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放电开关管的输出端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充放电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
所述保护支路包括防倒充开关管,所述防倒充开关管与所述电池串联在所述保护支路中,所述防倒充开关管的输入端与所述保护支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防倒充开关管的输出端与所述保护支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电池的正极与所述保护支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电池的负极与所述保护支路的输出端连接;
所述充电支路包括充电开关管,所述充电开关管的输入端与所述充电支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充电开关管的输出端与所述充电支路的输出端连接;
所述放电支路包括放电开关管以及放电防反接短路二极管,所述放电开关管与所述放电防反接短路二极管串联在所述放电支路中,所述放电开关管的输入端与所述放电支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放电开关管的输出端与所述放电支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放电防反接短路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放电支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放电防反接短路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放电支路的输出端连接;
所述充电开关管、所述放电开关管以及所述防倒充开关管均为至少一个具有寄生二极管的场效应晶体管;
所述充电开关管的寄生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充电开关管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充电开关管的寄生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充电开关管的输出端连接;
所述放电开关管的寄生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放电开关管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放电开关管的寄生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放电开关管的输出端连接;
所述防倒充开关管的寄生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防倒充开关管的输出端连接,所述防倒充开关管的寄生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防倒充开关管的输入端连接。
CN201310192070.7A 2013-05-22 2013-05-22 电池充放电电路 Active CN10326909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192070.7A CN103269099B (zh) 2013-05-22 2013-05-22 电池充放电电路
PCT/CN2013/076875 WO2014186990A1 (zh) 2013-05-22 2013-06-06 电池充放电电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192070.7A CN103269099B (zh) 2013-05-22 2013-05-22 电池充放电电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269099A CN103269099A (zh) 2013-08-28
CN103269099B true CN103269099B (zh) 2015-08-19

Family

ID=490127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192070.7A Active CN103269099B (zh) 2013-05-22 2013-05-22 电池充放电电路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3269099B (zh)
WO (1) WO201418699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35021A (zh) * 2014-03-19 2015-09-23 安徽动力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充放电电路
JP7060435B2 (ja) * 2018-04-19 2022-04-26 Fdk株式会社 故障検知機能付き充電器、及び故障検知方法
CN109787323A (zh) * 2019-03-12 2019-05-21 北京长城华冠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的充放电***以及车辆
CN113872281B (zh) * 2021-09-24 2024-07-09 广东邦普循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管理***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32988A (zh) * 2003-03-26 2004-09-29 ������������ʽ���� 具有充电控制功能的电池组
CN101079542A (zh) * 2006-05-24 2007-11-28 三星Sdi株式会社 电池组
CN102751763A (zh) * 2012-07-16 2012-10-24 深圳市安能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电池充放电装置及电池充放电***
CN202535116U (zh) * 2012-04-27 2012-11-14 广东易事特电源股份有限公司 太阳能充电电路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468220B2 (ja) * 2000-12-26 2003-11-17 株式会社リコー 充放電保護回路、および該充放電保護回路を組み込んだバッテリーパック、該バッテリーパックを用いた電子機器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32988A (zh) * 2003-03-26 2004-09-29 ������������ʽ���� 具有充电控制功能的电池组
CN101079542A (zh) * 2006-05-24 2007-11-28 三星Sdi株式会社 电池组
CN202535116U (zh) * 2012-04-27 2012-11-14 广东易事特电源股份有限公司 太阳能充电电路
CN102751763A (zh) * 2012-07-16 2012-10-24 深圳市安能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电池充放电装置及电池充放电***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4186990A1 (zh) 2014-11-27
CN103269099A (zh) 2013-08-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4053574A1 (en) Short-circuit detec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verter, and inverter
JP4659886B2 (ja) 二次電池保護回路
CN104538701B (zh) 一种内置于电机驱动***的电池加热方法及结构
CN111211587A (zh) 一种均衡电路、充电装置及储能装置
WO2015172710A1 (zh) 电池防爆电路、充电电路以及充、放电保护电路
CN104849536B (zh) 一种应用于可串联锂电池组保护芯片的检测电路
CN104638318A (zh) 一种电动车动力电池组低温快速加热方法及***
CN103269099B (zh) 电池充放电电路
US20230107559A1 (en) High voltage battery cluster, and overcurrent protection circuit and switch box thereof
WO2018036334A1 (zh) 电池充电保护锁存电路及双重保护电路
CN205790256U (zh) 一种可级联的动力电池组安全保护模块
CN104577995A (zh) 带续流电路的锂电池保护电路装置
CN103956721A (zh) 电池防爆电路以及电池充电电路
CN219960153U (zh) 一种电芯保护电路和电芯管理***
CN106877415A (zh) 一种输电线路在线监测***电源
CN103023116B (zh) 一种移动通讯终端以及用于保护移动通讯终端充电的电路
CN112383114A (zh) 电池供电保护电路及电池供电***
CN209250277U (zh) 一种电池的防反向充电电路及电池管理***
CN101820181A (zh) 一种电池装置
CN204559108U (zh) 电动汽车电池管理***中具有短路保护功能的输出口结构
CN101826800A (zh) 电源供应装置
CN105932344A (zh) 一种可级联的动力电池组安全保护模块
CN214204995U (zh) 电池供电保护电路及电池供电***
CN201797020U (zh) 一种并联电池组
CN209104825U (zh) 磷酸铁锂电池保护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ANHUI POWER SOURCE TECHNOLOGY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SHENZHEN ANNENG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41210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DDRESS; FROM: 518067 SHENZHEN, GUANGDONG PROVINCE TO: 242100 XUANCHENG, ANHUI PROVINCE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41210

Address after: 242100 Langxi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Xuancheng, Anhui

Applicant after: Anhui Dynamic Power Co., Ltd.

Address before: Shenzhen City, Nanshan District 518067, Guangdong Province along the road No. 43, building 204, 205, Kejian room 206

Applicant before: Shenzhen Anneng Energy Technology Co.,Ltd.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