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248133A - 无线电力传送装置 - Google Patents

无线电力传送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248133A
CN103248133A CN201310049885XA CN201310049885A CN103248133A CN 103248133 A CN103248133 A CN 103248133A CN 201310049885X A CN201310049885X A CN 201310049885XA CN 201310049885 A CN201310049885 A CN 201310049885A CN 103248133 A CN103248133 A CN 10324813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il
electric power
magnetic test
transmission device
power transmis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049885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248133B (zh
Inventor
盛建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ok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ko Inc filed Critical Toko Inc
Publication of CN1032481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4813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24813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4813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005Mechanical details of housing or structure aiming to accommodate the power transfer means, e.g. mechanical integration of coils, antennas or transducers into emitting or receiving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1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using inductive coupling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8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involving the exchange of data, concerning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between transmitting devices and receiving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9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involving detection or optimisation of position, e.g. align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无线电力传送装置,能够以简单的构成来检测电力传送线圈与电力接收线圈间的相对位置,降低部件成本。本发明的无线电力传送装置包括:电力传送线圈(21),利用电磁感应对电力接收线圈(71)供给电力;激励线圈(22),用于激励该电力接收线圈;多个检测线圈(31~38),配置在该电力传送线圈(71)的中心的周围;以及通知单元(61~68),该各检测线圈(31~38)为随着从该电力传送线圈(71)的中心离开而变宽的形状,该通知单元(61~68)通过用该多个检测线圈(31~38)分别检测该电力接收线圈产生的回波信号,通知该电力传送线圈(21)与该电力接收线圈(71)间的相对位置。

Description

无线电力传送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电力传送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面向便携式设备的电磁感应型的无线电力传送装置正在普及。利用由无线电力传送装置内置的电力传送线圈产生的交流磁场,以无线向电子设备等的电力接收器内置的电力接收线圈传送电力。传送至电力接收线圈的电力经由整流电路等供给至充电电池等负载。只需在无线电力传送装置上放置电力接收器就能够对电力接收器内的充电电池进行充电,由于不需要插拔电源连接器,因此很便利,具有容易对电力接收器附加防水功能和防尘功能等优点。
在无线电力传送装置中,要求提高从电力传送线圈向电力接收线圈的电力传送的效率。因此,需要准确地对齐电力接收线圈相对于电力传送线圈的位置。作为用于实现该目的方案之一,有检测电力接收线圈的位置,利用设在无线电力传送装置的移动机构,将电力传送线圈移动至电力接收线圈附近的方法。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263663号公报。
但是,在使用这样的对位方法的情况下,需要电动机等机构零部件作为移动机构。因此,构成变得复杂,成本也会增加,还需要用于检测电力接收线圈的位置的复杂的算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考虑到这样的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以简单的构成来检测电力传送线圈与电力接收线圈间的相对位置,降低部件成本的无线电力传送装置。
本发明为达到这样的目的,其特征在于,包括:电力传送线圈,利用电磁感应对电力接收线圈供给电力;激励线圈,用于激励该电力接收线圈;多个检测线圈,配置在该电力传送线圈的中心的周围;以及通知单元,该各检测线圈为随着从该电力传送线圈的中心离开而变宽的形状,该通知单元通过用该多个检测线圈分别检测在该电力接收线圈产生的回波信号,来通知该电力接收线圈间的相对位置。
本发明的无线电力传送装置能够以简单的构成来检测电力传送线圈与电力接收线圈间的相对位置,降低部件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无线电力传送装置;
图2是示出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无线电力传送装置载放有电力接收线圈的状态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3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无线电力传送装置;
图4是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无线电力传送装置;
图5是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无线电力传送装置的位置检测方法的流程图;
图6是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无线电力传送装置;
图7是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的无线电力传送装置。
附图标记说明
11~15 无线电力传送装置;21 电力传送线圈;22 第一激励线圈;23 第二激励线圈;31~38、41~48、51~58 第一检测线圈;39 第二检测线圈;61~68  LED;71 电力接收线圈。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行进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无线电力传送装置的图。无线电力传送装置11包括:内置在无线电力传送装置11的电力传送线圈21、激励线圈22和检测线圈31~38;以及配置在无线电力传送装置11的外周的方向引导用的LED 61~68。图1示出从上方观察无线电力传送装置11时的各线圈与LED的位置关系。
电力传送线圈21和激励线圈22配置为其各自的中心大致一致。另外,扇形的多个检测线圈31~38配置为围住电力传送线圈21的中心,相对于电力传送线圈21的中心对称。各检测线圈31~38为平面状的薄型的构造,配置在同一平面上。激励线圈22配置在检测线圈31~38的外侧。LED 61~68分别从电力传送线圈21的中心朝向各检测线圈31~38的外周方向配置,向无线电力传送装置11的外侧照射光。
图2是示出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无线电力传送装置11上,载放了内置有电力接收线圈71的便携式设备等的电力接收器的状态的一个例子的图。若由激励线圈22激励电力接收线圈71,则在电力接收线圈71产生交流磁场。将该交流磁场称作回波信号,根据该回波信号检测电力接收线圈71相对于电力传送线圈21的相对位置,使用LED 61~68将检测结果通知给用户。
对电力传送线圈21与电力接收线圈71的相对位置的检测方法进行详细说明。首先,利用脉冲电源等对激励线圈22施加脉冲信号。由于激励线圈22与电力接收线圈71磁耦合,因此在电力接收线圈71感应有电流。并且,各检测线圈31~38检测由于该电流而在电力接收线圈71产生的回波信号。使用多路复用器等的切换器,用微型计算机等控制单元一边切换一边依次读取各检测线圈31~38检测到的信号的强度。然后,求出各检测信号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特别确定检测到最大值的检测线圈。
基本上,从与电力接收线圈71重叠的面积最大的检测线圈得到检测信号的最大值。由于各检测线圈31~38配置为围住电力传送线圈21的中心,因此如果知道检测到检测信号的最大值的检测线圈的位置,就会知道电力接收线圈71从电力传送线圈21的中心起的方向。例如,在图2的状态下,与电力接收线圈71重叠的面积最大的检测线圈是检测线圈36。因此,从检测线圈36检测的检测信号为最大值。而且,使相对于电力传送线圈21的中心配置在检测信号为最大值的检测线圈36相反方向的LED 66点亮。通过这样,将电力传送线圈21相对于电力接收线圈71的相对位置通知给用户。即,由于在电力接收线圈71与点亮的LED之间存在电力传送线圈的中心,因此用户通过使内置有电力接收线圈71的电力接收器向点亮的LED 66的方向运动,能够使电力接收线圈71的中心接近电力传送线圈21的中心。
在由检测线圈31检测到的检测信号为最大值的情况下,使相对于电力传送线圈21的中心位于检测线圈31的相反方向的LED 61点亮,同样,在由其他检测线圈检测到的检测信号为最大值的情况下,使相对于电力传送线圈21的中心位于该检测线圈的相反方向的LED点亮。这样,通过使位于具有检测信号的最大值的检测线圈的相反方向的LED点亮,能够通知电力接收线圈的位置偏离方向。由于各检测线圈31~38配置为围住电力传送线圈21的中心的周围,因此无论在无线电力传送装置11上的哪个位置存在电力接收线圈71的情况下,都能够进行位置检测。由于仅使检测到最大的检测信号的检测线圈所对应的LED点亮,因此能够以非常简单的算法来计算位置偏离方向。
若使电力接收线圈71的中心接近电力传送线圈21的中心,则各检测线圈31~38与电力接收线圈71的重叠的各面积逐渐相等。即,由各检测线圈31~38检测的检测信号之差减小,检测信号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比率接近1。在该比率为某一阈值以下,例如各检测信号的最大值/各检测信号的最小值<1.2时,成为电力传送线圈21与电力接收线圈71的中心大致一致的状态。即,能够视作电力接收线圈71位于用于高效地进行电力传送的适当范围内。由此,能够从电力传送线圈21对电力接收线圈71高效地进行电力传送。而且,通过使各LED 61~68都点亮、闪烁、改变发光色等,将电力接收线圈71的位置位于适当范围内的情况通知给用户。
直到判断为电力接收线圈71的对位结束为止,以预定的周期反复进行位置偏离方向的通知。若视作对位结束,则作为下面的步骤,进行无线电力传送装置11与电力接收器间的ID认证, ID一经认证,则移至从电力传送线圈21对电力接收线圈71进行电力传送的电力传送模式。
这样,各检测线圈31~38配置为围住电力传送线圈21的中心的周围,并且为随着从电力传送线圈21的中心离开而变宽的形状。通过为这样的形状,无论在无线电力传送装置11上的哪个位置放置电力接收线圈71的情况下,都能够提高方向引导的精度。特别是,通过以电力传送线圈21的中心为基准,使以电力传送线圈21的中心为中心的同心圆成为8等分的近似扇形,在相邻的检测线圈之间无法产生间隙,能够提高回波信号的检测的灵敏度。另外,由于将各检测线圈31~38相对于电力传送线圈21的中心配置为点对称,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方向引导的精度。优选的是各检测线圈31~38的形状为从电力传送线圈21的中心呈放射状变宽的形状。
优选的是相邻的检测线圈为能够将相邻的检测线圈接近配置以使其间的间隙减小的扇型。如果能够将相邻的多个检测线圈接近配置,则各检测线圈31~38的形状也可以为扇形以外的形状。例如,也可以使各检测线圈31~38的圆弧部为直线状,或使连接圆弧的两端的2条直线为曲线状。另外,检测线圈的数量不限于8个,也可以是偶数或者奇数个。在电力接收线圈的位置偏离通知的方向为5个方向的情况下,检测线圈和LED的数量为5个即可。优选的是各检测线圈31~38为能够相对于电力传送线圈21的中心配置为点对称、轴对称、旋转对称的形状。例如,各检测线圈为以电力传送线圈21的中心为基准,使圆以想要进行方向引导的方向的数量进行等分的形状等即可。
这样,将电力传送线圈21相对于电力接收线圈71的位置偏离方向通知给用户,通过由用户来移动位置,不需要电动机等移动机构。因此,能够简化构成,并且能够降低成本。另外,由于使各LED 61~68相对于电力传送线圈21的中心分别配置在各多个检测线圈31~38的外周方向,因此即使电力接收器载放在无线电力传送装置11的中央附近,LED 61~68的光也不会被电力接收器遮挡。
此外,作为通知电力接收线圈的位置偏离方向的单元使用了LED,但也可以使用其他发光元件。还可以使用用声音来通知位置偏离的方向,或设置显示器来显示位置偏离的方向等方法。此外,也可以不使LED点亮,而使其闪烁、改变颜色。不仅是LED的点亮,还可以将声音或振动、显示器显示等方法用于对位的结束的通知单元。
电力接收线圈71的激励使用了施加有脉冲信号的激励线圈22,但也可以将检测线圈31~38兼用作激励线圈。例如,对检测线圈31施加脉冲信号,利用检测线圈31来检测从电力接收线圈71激发的回波信号。接下来,对检测线圈32施加脉冲信号,利用检测线圈32来检测从电力接收线圈71激发的回波信号,这样,能够依次从各检测线圈31~38取出回波信号。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多个检测线圈31~38配置为围住电力传送线圈21的中心,但例如通过采用仅使用检测线圈31和检测线圈35的构造,也能够仅检测在纵向的位置偏离。即,也可以从多个检测线圈中使用任意的检测线圈。
(第二实施方式)
接下来,图3示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无线电力传送装置。此外,在与上述的实施方式具有相同功能的部位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说明省略。无线电力传送装置12在多个检测线圈31~38(第一检测线圈)的内侧,还包括平面状薄型的近似圆形的检测线圈39(第二检测线圈)。
电力传送线圈21和第二检测线圈39配置为其各自的中心大致一致。第二检测线圈39配置为与第一检测线圈31~38局部互相重叠。与第一检测线圈31~38同样,第二检测线圈39也在对激励线圈22施加脉冲信号时,检测从电力接收线圈71产生的回波信号。
电力传送线圈21与电力接收线圈71的相对位置的检测方法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基本上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为了判断电力传送接收线圈间的位置大致一致,仅使用各第一检测线圈31~38检测到的检测信号。但是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在其无法顺利进行的情况下,还使用第二检测线圈39检测的检测信号。
在通用地使用的无线电力传送装置中,必须对应电力接收线圈的直径、特性等不同的多种电力接收器。因此,在对激励线圈22施加相同的脉冲信号时,在电力接收线圈所激发的回波信号中有强的回波信号和弱的回波信号。若电力接收线圈靠近电力传送线圈21的中心,则扇型的各第一检测线圈31~38与电力接收线圈的重叠面积逐渐减小。因此,由各第一检测线圈31~38检测的检测信号也逐渐变弱。例如,在电力接收线圈的直径相对于电力传送线圈21较小的情况下等,从电力接收线圈产生的回波信号,在本来较弱类型的电力接收器中,有时会难以由各第一检测线圈31~38检测回波信号。因此,除了8个第一检测线圈31~38之外,通过设置与电力传送线圈21为同心圆的小型的第二检测线圈39,能够解决这样的问题。由此,即使各第一检测线圈31~38完全无法检测回波信号,若能够用位于中央的第二检测线圈39检测回波信号,则能够视作电力传送接收线圈间的位置大致一致,能够判断电力传送线圈21与电力接收线圈的对位结束。然后,使LED 61~68都点亮、闪烁、改变发光色等,将电力传送接收线圈的相对位置位于适当的范围内的情况通知给用户。
这样,与电力传送线圈21同心圆状地配置第二检测线圈39,并用由该第一检测线圈31~38和第二检测线圈39检测到的检测信号,判断电力传送接收线圈间的相对位置大致一致。由此,能够对应电力接收线圈的直径、特性等不同的多种电力接收器,能够提高无线电力传送装置12的通用性。此外,第二检测线圈39也可以不是圆形,而是八边形等其他形状。
此外,第一检测线圈31~38例如也可以采用仅使用第一检测线圈31和第一检测线圈35的构造,仅检测纵向的位置偏离。即,也可以从位于电力传送线圈21的中心周围的多个检测线圈中使用任意的第一检测线圈。
(第三实施方式)
接下来,图4示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无线电力传送装置。此外,在与上述的实施方式具有相同功能的部位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说明省略。无线电力传送装置13还包括与第一激励线圈22配置为同心圆状的、与电力接收线圈近似相同直径的第二激励线圈23。
如图所示,第二激励线圈23配置在第一激励线圈22的内侧,电力传送线圈21和各激励线圈22、23的中心分别配置为大致一致。第二激励线圈23与第一激励线圈22同样,利用脉冲电源等施加有脉冲信号。
图5示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无线电力传送装置的位置检测方法的流程图。参考图5所示的流程图,说明电力传送线圈与电力接收线圈的相对位置的检测方法。此处,设由第一检测线圈31~38检测的检测信号分别为Vd1~Vd8,由第二检测线圈39检测的检测信号为Vd9。
首先,利用脉冲电源等仅对第一激励线圈22施加脉冲信号(步骤S1)。
然后,判断是否由第一和第二检测线圈31~39检测到检测信号Vd1~Vd9(步骤S2)。
在未检测到任何检测信号Vd1~Vd9的情况下,将到脉冲电源的连接切换至第二激励线圈23,仅对第二激励线圈23施加脉冲信号(步骤S3)。
然后,判断是否由检测线圈31~39检测到检测信号Vd1~Vd9。在未检测到任何检测信号Vd1~Vd9的情况下,返回至上述最初的步骤S1(步骤S4)。
在步骤S2或者步骤S4中,在检测到各检测信号Vd1~Vd9的任意一个的情况下,判断是否仅检测到检测信号Vd9(步骤S5)。
在步骤S5中,在仅检测到检测信号Vd9的情况以外的情况,即检测到检测信号Vd1~Vd8中至少一个检测信号的情况下,求出检测信号Vd1~Vd8中的最大值与最小值,求出最大值与最小值的比率(步骤S6)。
在步骤S6中,在最大值与最小值的比率不接近1的情况下,通知电力传送接收线圈间的位置偏离方向。具体而言,使在检测到成为最大值的检测信号的第一检测线圈的相反方向配置的LED点亮、闪烁(步骤S7)。
在步骤S5中,在仅检测到检测信号Vd9的情况下,由于电力接收线圈的直径相对于电力传送线圈21较小,且能够视作电力接收线圈与电力传送线圈21的中心位置大致一致,因此进行对位完成的通知。具体而言,使各LED 61~68都点亮、闪烁、改变发光色等。在步骤S6中,在检测信号Vd1~Vd8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比率接近1的情况下,同样进行对位完成通知(步骤S8)。
若视作对位结束,则进行作为下面的步骤的、无线电力传送装置13与电力接收器间的ID认证,ID一经认证,则移至从电力传送线圈21对电力接收线圈71进行电力传送的电力传送模式。
在本实施方式中,将激励电力接收线圈的2个激励线圈配置为同心圆状。第二激励线圈23被设置发挥被主要驱动的第一激励线圈22的辅助性作用。即,在即使驱动第一激励线圈22也无法检测到回波信号的情况下,驱动第二激励线圈23。由此,能够判断是电力接收器没有置于无线电力传送装置13上,还是电力接收线圈位于电力传送线圈中心的周边。
如上所述,由各第一检测线圈检测的检测信号取决于第一检测线圈和电力接收线圈的大小、特性以及电力接收线圈与激励线圈的耦合系数。为了扩大检测区域,优选的是将第一激励线圈22配置在各第一检测线圈31~38的外侧,但由于电力接收线圈与第一激励线圈22的直径之差会增大,因此,电力接收线圈与第一激励线圈22的耦合系数减小,从电力接收线圈激发的回波信号也相对地变弱。反之,若为了增强电力接收线圈与第一激励线圈22的耦合而减小激励线圈,则用于检测电力接收线圈的范围会变窄。
如本实施方式那样,通过将多个不同直径的激励线圈配置为同心圆状,根据需要来切换使用,能够兼顾电力接收线圈的检测区域的扩大、回波信号的检测灵敏度的提高。即,在电力接收线圈接近电力传送线圈21的中心的情况下,由于方向引导所使用的第一检测线圈31~38与电力接收线圈的重叠面积减小,因此通过用与电力接收线圈的耦合系数较高的第二激励线圈23进行激励,能够增强来自电力接收线圈的回波信号。由此,在通知位置偏离方向时,能够实现精度更高的方向引导。此外,实施方式可以与本说明书中的其他实施方式的记载组合来实施。
此外,多个第一检测线圈31~38例如也可以采用仅使用第一检测线圈31和第一检测线圈35的构造,仅检测纵向的位置偏离。即,也可以从位于电力传送线圈21的中心周围的多个中使用任意的第一检测线圈。
(第四实施方式)
接下来,图6示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无线电力传送装置。此外,在与上述的实施方式具有相同功能的部位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说明省略。图6所示的无线电力传送装置将上述第三实施方式的第一检测线圈31~38的形状变形。无线电力传送装置14包括对扇形的2条直线交叉的角进行了倒角的形状的第一检测线圈41~48。各第一检测线圈41~48配置在与第二检测线圈39同一平面上。
在本实施方式中,其特征在于,各第一检测线圈41~48与第二检测线圈39配置为不重叠。在使用两面基板以印制线圈来形成各检测线圈的情况下,能够将第一检测线圈41~48、第二检测线圈39形成在一个基板面,将第一激励线圈和第二激励线圈形成在另一个基板面。由此,能够减小第二检测线圈39的形状,提高回波信号的检测灵敏度。
此外,第一检测线圈41~48例如也可以采用仅使用第一检测线圈41和第一检测线圈45的构造,仅检测纵向的位置偏离。即,也可以从位于电力传送线圈21的中心周围的多个中使用任意的第一检测线圈。
(第五实施方式)
接下来,图7示出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的无线电力传送装置。此外,在与上述的实施方式具有相同功能的部位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说明省略。图7所示的无线电力传送装置将上述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一检测线圈31~38的形状变形。无线电力传送装置15包括相邻的第一检测线圈互相局部重叠的多个第一检测线圈51~58。相邻的第一检测线圈51~58形成为局部互相重叠。在使用两面基板以印制线圈来形成各检测线圈的情况下,能够将在图中由实线所示的第一检测线圈51、53、55、57形成在一个基板面,将图中虚线所示的第一检测线圈52、54、56、58形成在另一个基板面。另外,第一检测线圈51~58形成为,随着靠近电力传送线圈的中心,互相重叠的范围增加。第一检测线圈51~58和第二检测线圈39可以互相重叠而配置,也可以不互相重叠而配置,哪种情况都可以。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电力接收线圈置于电力传送线圈21的中心附近时,各第一检测线圈51~58与电力接收线圈重叠的面积增大。因此,能够增大各第一检测线圈51~58与电力接收线圈间的耦合系数,能够提高回波信号的检测灵敏度,能以更高精度实现位置偏离方向的通知。此外,由于互相重叠的线圈间耦合变强,检测线圈的检测信号容易互相干扰,因此优选的是各第一检测线圈51~58配置为不与不相邻的第一检测线圈重叠。
通过使第一检测线圈51~58为相对于电力传送线圈21的中心点对称的形状,无论在无线电力传送装置15上的哪个位置放置电力接收线圈时,都能够提高方向引导的可靠性。
此外,第一检测线圈51~58例如也可以采用仅使用第一检测线圈51和第一检测线圈55的构造,仅检测纵向的位置偏离。这样,也可以使用电力传送线圈21的中心周围的任意的第一检测线圈。
即,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即使电力接收线圈被置于电力传送线圈21的中心附近,也能够提高回波信号的检测灵敏度,因此在第一激励线圈22的内侧不设置第二激励线圈即可,但在需要进一步提高检测灵敏度的情况下,也可以与第三实施例同样设置第二激励线圈。
上述第一激励线圈、第二激励线圈、以及第一检测线圈、第二检测线圈的形成方法可以是绕组线圈,也可以是直接形成于电路基板的印制线圈。本发明可以在不脱离其内容的范围内实施各种变形。

Claims (18)

1.一种无线电力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力传送线圈,利用电磁感应对电力接收线圈供给电力;
激励线圈,用于激励该电力接收线圈;
多个检测线圈,配置在该电力传送线圈的中心的周围;以及
通知单元,
该各检测线圈为随着从该电力传送线圈的中心离开而变宽的形状,
该通知单元通过用该多个检测线圈分别检测在该电力接收线圈产生的回波信号,通知该电力传送线圈与该电力接收线圈间的相对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电力传送装置,相邻的所述检测线圈间形成为局部互相重叠。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电力传送装置,相邻的所述检测线圈形成为,随着靠近所述电力传送线圈的中心,互相重叠的范围增加。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电力传送装置,使用所述多个检测线圈中任意的检测线圈。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电力传送装置,相邻的所述检测线圈接近配置。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电力传送装置,所述多个检测线圈为以所述电力传送线圈的中心为中心而将以所述电力传送线圈的中心为中心的同心圆分割为多个的近似扇形。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电力传送装置,所述多个检测线圈分别相对于所述电力传送线圈的中心对称配置。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电力传送装置,所述激励线圈由与所述电力传送线圈配置为同心圆状的直径不同的多个线圈构成。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电力传送装置,所述通知单元是相对于所述电力传送线圈的中心,分别配置在各所述多个检测线圈的外周方向的发光元件。
10.一种无线电力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力传送线圈,利用电磁感应对电力接收线圈供给电力;
激励线圈,用于激励该电力接收线圈;
多个第一检测线圈,配置在该电力传送线圈的中心的周围;
第二检测线圈;以及
通知单元,
该各第一检测线圈为随着从该电力传送线圈的中心离开而变宽的形状,
该第二检测线圈为与该电力传送线圈配置为近似同心圆状的近似圆形,
该通知单元通过用该多个第一检测线圈和第二检测线圈分别检测该电力接收线圈产生的回波信号,通知该电力传送线圈与该电力接收线圈间的相对位置。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无线电力传送装置,相邻的所述第一检测线圈形成为局部互相重叠。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无线电力传送装置,相邻的所述第一检测线圈形成为,随着靠近所述电力传送线圈的中心,互相重叠的范围增加。
13.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无线电力传送装置,使用所述多个第一检测线圈中任意的检测线圈。
14.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无线电力传送装置,相邻的所述第一检测线圈接近配置。
15.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无线电力传送装置,所述多个第一检测线圈为以所述电力传送线圈的中心为中心而将以所述电力传送线圈的中心为中心的同心圆8等分的近似扇形。
16.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无线电力传送装置,所述多个第一检测线圈分别相对于所述电力传送线圈的中心对称配置。
17.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无线电力传送装置,所述激励线圈由与所述电力传送线圈配置为同心圆状的直径不同的多个线圈构成。
18.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无线电力传送装置,所述通知单元是相对于所述电力传送线圈的中心,分别配置在各所述多个检测线圈的外周方向的发光元件。
CN201310049885.XA 2012-02-10 2013-02-08 无线电力传送装置 Active CN10324813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026936 2012-02-10
JP2012-026936 2012-02-10
JP2012-202405 2012-09-14
JP2012202405A JP5997554B2 (ja) 2012-02-10 2012-09-14 ワイヤレス電力伝送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248133A true CN103248133A (zh) 2013-08-14
CN103248133B CN103248133B (zh) 2017-04-26

Family

ID=489274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049885.XA Active CN103248133B (zh) 2012-02-10 2013-02-08 无线电力传送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391477B2 (zh)
JP (1) JP5997554B2 (zh)
CN (1) CN103248133B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39059A (zh) * 2014-12-03 2015-04-22 北京智谷睿拓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无线充电方法及装置、无线能量提供方法及装置、用户设备
CN107276256A (zh) * 2017-08-18 2017-10-20 广东工业大学 一种无线能量传输的线圈对位方法、装置及移动机器人
CN109104885A (zh) * 2016-03-22 2018-12-28 Lg 伊诺特有限公司 无线充电***及其设备
CN109660009A (zh) * 2019-01-07 2019-04-19 深圳市行自迩科技有限公司 具有带外通讯和辅助定位功能的无线充电装置
CN111371204A (zh) * 2020-03-25 2020-07-03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充电方法及电能中转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502551B2 (en) 2012-07-06 2022-11-15 Energous Corporation Wirelessly charging multiple wireless-power receivers using different subsets of an antenna array to focus energy at different locations
KR102254833B1 (ko) * 2014-01-03 2021-05-24 주식회사 윌러스표준기술연구소 무선 전력 전송 장치 및 무선 전력 전송 방법
US10230271B2 (en) * 2016-03-03 2019-03-12 uBeam Inc. Beamforming for wireless power transfer
US10148137B2 (en) 2016-03-03 2018-12-04 uBeam Inc. Beamforming for wireless power transfer
KR102564898B1 (ko) * 2016-04-05 2023-08-08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무선 충전 시스템 및 그를 위한 장치
CN105914906B (zh) * 2016-04-25 2019-06-07 中惠创智(深圳)无线供电技术有限公司 无线电能传输的收发线圈相对位置检测装置及方法
US11462949B2 (en) 2017-05-16 2022-10-04 Wireless electrical Grid LAN, WiGL Inc Wireless charging method and system
WO2019012372A1 (ja) * 2017-07-14 2019-01-17 株式会社半導体エネルギー研究所 給電装置および非接触給電システム
US11888331B2 (en) * 2020-07-01 2024-01-30 Spark Connected LLC Sub-surface wireless charging and associated method
US20220052565A1 (en) * 2020-08-15 2022-02-17 Aira, Inc. Resonant Reflection Device Detection
CN217544926U (zh) * 2022-07-05 2022-10-04 纳欣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装置及电子设备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882374A (en) * 1974-04-18 1975-05-06 Us Army Transmitting-receiving coil configuration
CN101809842A (zh) * 2007-09-27 2010-08-18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电子装置、充电器和充电装置
US20110093048A1 (en) * 2009-10-15 2011-04-21 Boston Scientific Neuromodulation Corporation External Charger for a Medical Implantable Device Using Field Inducing Coils to Improve Coupling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AU2000251049A1 (en) * 2000-06-02 2001-12-17 Yamatake Corporation Electromagnetic induction coupling apparatus
JP2009089465A (ja) * 2007-09-27 2009-04-23 Panasonic Corp 充電器および充電システム
JP5340017B2 (ja) 2009-04-28 2013-11-13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電池内蔵機器と充電台
JP2010273472A (ja) * 2009-05-22 2010-12-02 Canon Inc 充電装置
US8473066B2 (en) * 2009-07-06 2013-06-25 Boston Scientific Neuromodulation Company External charger for a medical implantable device using field sensing coils to improve coupling
EP2735083A4 (en) * 2011-07-21 2015-10-07 Ut Battelle Llc INSTALLATION AND TOOL FOR VALIDATING ELECTRIC VEHICLE POWER SUPPLY EQUIPMENT WITH WIRELESS POWER TRANSFER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882374A (en) * 1974-04-18 1975-05-06 Us Army Transmitting-receiving coil configuration
CN101809842A (zh) * 2007-09-27 2010-08-18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电子装置、充电器和充电装置
US20110093048A1 (en) * 2009-10-15 2011-04-21 Boston Scientific Neuromodulation Corporation External Charger for a Medical Implantable Device Using Field Inducing Coils to Improve Coupling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39059A (zh) * 2014-12-03 2015-04-22 北京智谷睿拓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无线充电方法及装置、无线能量提供方法及装置、用户设备
CN104539059B (zh) * 2014-12-03 2017-11-14 北京智谷睿拓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无线充电方法及装置、无线能量提供方法及装置、用户设备
CN109104885A (zh) * 2016-03-22 2018-12-28 Lg 伊诺特有限公司 无线充电***及其设备
CN109104885B (zh) * 2016-03-22 2022-04-26 Lg 伊诺特有限公司 无线充电***及其设备
CN107276256A (zh) * 2017-08-18 2017-10-20 广东工业大学 一种无线能量传输的线圈对位方法、装置及移动机器人
CN107276256B (zh) * 2017-08-18 2020-05-19 广东工业大学 一种无线能量传输的线圈对位方法、装置及移动机器人
CN109660009A (zh) * 2019-01-07 2019-04-19 深圳市行自迩科技有限公司 具有带外通讯和辅助定位功能的无线充电装置
CN111371204A (zh) * 2020-03-25 2020-07-03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充电方法及电能中转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9391477B2 (en) 2016-07-12
JP2013179820A (ja) 2013-09-09
JP5997554B2 (ja) 2016-09-28
CN103248133B (zh) 2017-04-26
US20130207480A1 (en) 2013-08-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248133A (zh) 无线电力传送装置
CN104981965B (zh) 用于移动终端的无线充电器
US9739641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stray electromagnetic fields and providing operator feedback when aligning a vehicle with an inductive charging system
US9490651B2 (en) Sweep frequency mode for magnetic resonant power transmission
JP5476211B2 (ja) 送電装置、受電装置および非接触電力伝送及び通信システム
CN104166166A (zh) 异物检测装置以及非接触电力传送装置
US20140043301A1 (en) Position detecting device and position indicator thereof
EP2899059B1 (en) Contactless charging system, charging station,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contactless charging system
EP3103673B1 (en) Parking assistance device and parking assistance method
WO2012165244A1 (ja) 非接触給電装置
CN106160260A (zh) 一种采用磁场原理进行对位的无线充电装置及方法
JP2016529865A (ja) 無線誘導電力伝送におけるコイルアライメント誤差を検出する方法および装置
CN103636098A (zh) 用于检测、表征以及跟踪感应电力接收器的***和方法
WO2016002205A1 (ja) 携帯端末充電装置
CN105471116A (zh) 无线充电传输装置
CN105873791A (zh) 用于将电能传输至车辆的感应电力传输
CN104000462A (zh) 具有无线功率传输的照明地垫
EP2503662A3 (en) Contactless power transmission structure of laser distance measuring device
CN109682292B (zh) 一种偏移检测方法、装置及无线充电***
JP2009089464A (ja) 電子機器および充電システム
CN105393430B (zh) 非接触式供电装置及非接触式受电装置
JP2012060812A (ja) 非接触電力伝送装置
WO2015001745A1 (ja) 給電装置及び給電方法
CN105743225B (zh) 具有定位功能的无线电力传输***与相关定位装置及方法
CN105588295A (zh) 一种空调出风设备及空调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0503

Address after: Kyoto Japan

Patentee after: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Address before: Saitama Prefecture, Japan

Patentee before: Kochi Aki Co.,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