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237589A - 除湿装置 - Google Patents

除湿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237589A
CN103237589A CN2011800578105A CN201180057810A CN103237589A CN 103237589 A CN103237589 A CN 103237589A CN 2011800578105 A CN2011800578105 A CN 2011800578105A CN 201180057810 A CN201180057810 A CN 201180057810A CN 103237589 A CN103237589 A CN 10323758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water adsorption
desorption apparatus
adsorption desorption
mois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5781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237589B (zh
Inventor
伊藤慎一
丰岛正树
亩崎史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32375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3758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23758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3758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6/00Air-humidification, e.g. cooling by humidification
    • F24F6/02Air-humidification, e.g. cooling by humidification by evaporation of water in the air
    • F24F6/04Air-humidification, e.g. cooling by humidification by evaporation of water in the air using stationary unheated wet elem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53/00Separation of gases or vapours; Recovering vapours of volatile solvents from gases; 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e.g. engine exhaust gases, smoke, fumes, flue gases, aerosols
    • B01D53/26Drying gases or vapours
    • B01D53/261Drying gases or vapours by adsorp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3/00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 F24F3/12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eatment of the air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and cooling
    • F24F3/14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eatment of the air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and cooling by humidification; by dehumidification
    • F24F3/1411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eatment of the air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and cooling by humidification; by dehumidification by absorbing or adsorbing water, e.g. using an hygroscopic desiccan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3/00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 F24F3/12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eatment of the air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and cooling
    • F24F3/14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eatment of the air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and cooling by humidification; by dehumidification
    • F24F3/1411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eatment of the air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and cooling by humidification; by dehumidification by absorbing or adsorbing water, e.g. using an hygroscopic desiccant
    • F24F3/1429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eatment of the air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and cooling by humidification; by dehumidification by absorbing or adsorbing water, e.g. using an hygroscopic desiccant alternatively operating a heat exchanger in an absorbing/adsorbing mode and a heat exchanger in a regeneration mod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2257/00Components to be removed
    • B01D2257/80Wat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2259/00Type of treatment
    • B01D2259/45Gas separation or purification devices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 B01D2259/4508Gas separation or purification devices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for cleaning air in building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il, Petroleum & Natural Ga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Central Air Conditioning (AREA)
  • Drying Of Gases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提供使用干燥剂的除湿装置,该除湿装置使用没有滑动面的水分吸附解吸装置而可提高装置耐久性,并可进行连续除湿运转。具备:将从对象空间吸入空气的吸入口(3)与向对象空间供给空气的排出口(4)连通的风路(2);加热空气的加热装置(50);向湿度相对低的空气释放湿气、从湿度相对高的空气吸收湿气的第一水分吸附解吸装置(10a);与第一水分吸附解吸装置(10a)分离地配置的第二水分吸附解吸装置(10b);冷却被加湿的空气的冷却装置(20);切换依次经过第一水分吸附解吸装置(10a)、冷却装置(20)、第二水分吸附解吸装置(10b)的空气路径和依次经过第二水分吸附解吸装置(10b)、冷却装置(20)、第一水分吸附解吸装置(10a)的空气路径的切换装置(40a、40b)。

Description

除湿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使居住空间等室内的空气循环、借助吸附空气中含有的水分的干燥剂进行除湿来调整室内湿度的除湿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现有的除湿装置提出了以下方案:使用承载有进行水分的吸附及解吸的吸附剂的旋转式的干燥剂转动体,作为该干燥剂转动体的解吸部的再生热源利用热泵的热交换器。在该除湿装置中形成这样的构成:将干燥剂转动体配置在除湿对象空间的空气循环的空气流路上,使干燥剂转动体旋转,而且使空气依次经过再生热源即加热机构、干燥剂转动体的解吸部、冷却机构、干燥剂转动体的吸附部,连续进行除湿运转(例如参考专利文献1)。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34835号公报(权利要求1、图1)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在上述专利文献1的除湿装置中,空气流路被分成吸附侧和解吸侧,干燥剂转动体跨在这两个空气流路上地配置,使吸附区域和解吸区域交替地旋转移动,因此,在干燥剂转动体的旋转轴部产生了滑动面。由于在这样的滑动面上产生摩擦阻力,所以,干燥剂转动体会因旋转轴部的磨损等而造成耐久性降低,导致修理或零件更换的次数增加。
另外,也需要考虑该滑动面处的密封性,若因连续运转而造成滑动面的密封性降低,则在两个空气流路间会发生空气泄漏,不能充分进行吸附剂的吸附、解吸,导致除湿能力下降。而且,由于在滑动面产生摩擦阻力,所以,使得用于驱动干燥剂转动体的输入增加。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做出的,致力于提供使用不产生滑动面的水分吸附解吸装置、可提高装置的耐久性并减少消耗零件、而且能高效率地进行连续除湿运转的除湿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除湿装置具备:本体,本体具有从除湿对象空间吸入空气的吸入口和向除湿对象空间供给空气的排出口;风路,风路设置在本体内,连通吸入口与排出口;加热装置,加热装置配置在风路内,对从吸入口吸入的空气进行加热;第一水分吸附解吸装置,第一水分吸附解吸装置配置在加热装置的下游侧,向湿度相对低的空气释放湿气,从湿度相对高的空气吸收湿气;第二水分吸附解吸装置,第二水分吸附解吸装置与第一水分吸附解吸装置分离地配置在加热装置的下游侧,向湿度相对低的空气释放湿气,从湿度相对高的空气吸收湿气;冷却装置,冷却装置配置在第一水分吸附解吸装置与第二水分吸附解吸装置之间,对通过第一水分吸附解吸装置或所述第二水分吸附解吸装置的释放湿气被加湿的空气进行冷却;和切换装置,切换装置配置在风路内,切换成使从吸入口吸入的空气依次经过加热装置、第一水分吸附解吸装置、冷却装置、第二水分吸附解吸装置的路径,和使从吸入口吸入的空气依次经过加热装置、第二水分吸附解吸装置、冷却装置、第一水分吸附解吸装置的路径。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通过借助设置在风路内的切换装置,切换成使除湿对象空间的空气依次经过加热装置、第一水分吸附解吸装置、冷却装置、第二水分吸附解吸装置并向除湿对象空间供给调湿空气的空气路径,和使除湿对象空间的空气依次经过加热装置、第二水分吸附解吸装置、冷却装置、第一水分吸附解吸装置并向除湿对象空间供给调湿空气的空气路径,可以使用不产生滑动面的水分吸附解吸装置连续进行除湿运转。另外,由于在该水分吸附解吸装置中不产生滑动面,因而,水分吸附解吸装置的耐久性得到提高,可以减少修理次数及消耗零件。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除湿装置的示意构成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除湿装置运转时的空气状态变化的湿空气线图。
图3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除湿装置的示意构成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除湿装置运转时的空气状态变化的湿空气线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除湿装置的水分吸附解吸装置所使用的吸附剂的相对湿度与平衡吸附量的关系的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除湿装置的水分吸附解吸装置所使用的吸附剂的经过风速和吸附、解吸速度的关系的图。
图7是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除湿装置的示意构成图。
图8是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除湿装置的控制框图。
图9是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除湿装置的示意构成图。
图10是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除湿装置的控制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图1是从上方看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除湿装置的示意构成图。
如图1所示,第一实施方式的除湿装置设有:具有从除湿对象空间即室内吸入室内空气(RA)的吸入口3和向室内供给调湿空气(SA)的排出口4的本体1;连通吸入口3和排出口4、供空气在内部流动的风路2。在该风路2内具备:加热空气的加热装置50;吸附空气中含有的水分或向空气中解吸水分的水分吸附解吸装置10a、10b;冷却空气的冷却装置20;对风路2内的空气进行送风的送风装置30;切换在风路2内流动的空气的路径的切换装置40a、40b。
图1的A、B分别表示在风路2内流动的空气的路径,图1(a)是空气路径A的情况的图,图1(b)是空气路径B的情况的图。空气路径A是室内空气从吸入口3被吸入,经过加热装置50、水分吸附解吸装置10a、冷却装置20、水分吸附解吸装置10b,经由送风装置30从排出口4作为调湿空气向室内被供给的路径。空气路径B是室内空气从吸入口3被吸入,经过加热装置50、水分吸附解吸装置10b、冷却装置20、水分吸附解吸装置10a,经由送风装置30从排出口4作为调湿空气向室内被供给的路径。
该空气路径A和空气路径B被设定成通过切换装置40a、40b按预先确定的时间进行切换。切换装置40a、40b使用闸板等,虽然未图示,但通过对用于闸板动作的马达旋转动作进行控制来进行空气路径的切换。将该马达旋转动作的定时设定成预先确定的时间。
风路2形成为使连接吸入口3和排出口4的管路在中途分支成两个方向的结构。切换装置40a被配置在该分支开始的部位,切换装置40b被配置在分支结束的部位。水分吸附解吸装置10a、冷却装置20以及水分吸附解吸装置10b被配置成介于切换装置40a和切换装置40b之间,且配置成空气在相对于从吸入口3向着排出口4的空气流动方向大致呈直角的方向上进行流动的朝向。通过形成这样的风路2的结构,无需形成复杂的管路结构,只进行切换装置40a、40b的切换动作就可以在一个风路2内构成两个空气路径。
为了得到大的通风截面面积,水分吸附解吸装置10a、10b由沿着风路2的配置水分吸附解吸装置10a、10b的部位的管路截面的多边形截面的多孔质平板等构成,可以使空气在厚度方向经过地构成孔。另外,在风路2内由于水分吸附解吸装置10a、10b是上述的配置结构,因而,在增大通风截面面积的情况下,只要扩大风路2内的切换装置40a与切换装置40b的间隔(图1的左右方向),增大水分吸附解吸装置10a、10b的截面面积即可,可以抑制本体1向宽度方向(图1的上下方向)大型化。另外,多孔质平板若形成沿着管路截面的形状而能得到同样的效果,则不限定形状。
另外,水分吸附解吸装置10a、10b和冷却装置20在空气路径A、B中的任意一个路径的情况下都在空气流动方向大致串联地配置,冷却装置20设置在水分吸附解吸装置10a和水分吸附解吸装置10b之间。通过使各自的空气经过面相向地配置这些水分吸附解吸装置10a、10b和冷却装置20,可以将这些装置在风路2内收纳在小空间中,可以使除湿装置小型化。另外,此处所说的相向也可以是稍微错开些角度的方式,可以得到相同的效果。
在形成水分吸附解吸装置10a、10b的多孔质平板的表面,进行吸附剂的涂敷、表面处理或浸渍,所述吸附剂例如像沸石、硅胶、活性炭等那样具有以下特性:从湿度相对高的空气吸附水分(吸收湿气),对湿度相对低的空气解吸水分(释放湿气)。这些吸附剂具有可以相对于空气的相对湿度进行吸附的水分量(平衡吸附量)。当吸附剂从某相对湿度的空气持续吸附水分而达到平衡吸附量时,吸附剂形成平衡状态,不能再进一步吸附水分量。因此,需要在形成平衡状态之前对空气解吸水分,重新形成可吸附的状态。
设置冷却装置20的目的在于:将经过了水分吸附解吸装置10a或水分吸附解吸装置10b的空气冷却到露点温度以下,提高空气的相对湿度,而且将空气中含有的水分作为冷凝水清除。虽然未进行图示,但对于由冷却装置20冷凝的水分,与一般的除湿装置同样,例如设置排水路径,被向本体1的外部排出。
冷凝装置20使用热泵的低温侧热交换器即蒸发器,加热装置50使用热泵的高温侧热交换器即冷凝器,虽然未进行图示,但冷却装置20和加热装置50利用配管连接,构成制冷剂回路。在这些热交换器的配管上设置温度传感器,基于温度传感器测定的温度信息控制制冷剂回路,使得各个热交换器成为适合除湿运转的加热及冷却温度。
送风装置30由风扇等构成,可以根据空气条件设定在风路2内流动的空气的风量。在使风扇旋转的马达使用DC马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使电流值变化地控制转速来控制风量,在使用AC马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变换器控制使电源频率变化地控制转速来控制风量。
另外,通过控制送风装置30的风量,经过水分吸附解吸装置10a、10b的空气的流速也发生变化。如果经过吸附剂的空气的流速提高,则水分吸附解吸装置10a、10b所使用的吸附剂的吸附、解吸速度(吸附、解吸时的空气与吸附剂之间的水分移动速度)提高,因此,通过增加送风装置30的风量,可以提高吸附剂的吸附解吸能力。
另外,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中,送风装置30被配置在风路2内的最下游,但只要能得到空气路径A、B中的目标风量即可,因而,也可以配置在图1的配置位置的上游,例如风路2内的最上游等,另外也可以配置在上游和下游等多处,对送风装置30的配置位置和数量没有限定。
接着,就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除湿装置的动作进行说明。
图2是表示图1所示的除湿装置动作时的空气状态变化的湿空气线图。图2的湿空气线图的纵轴是空气的绝对湿度,横轴是空气的干球温度。另外,图2中的曲线表示饱和空气,饱和空气的相对湿度是100%。而且,图2中的虚线表示露点温度,是饱和空气状态时的干球温度。在图2中,用(1)~(5)表示湿空气线图中的空气状态,分别对应于图1(a)中的A(1)~A(5)、图1(b)中的B(1)~B(5)。
利用图2和图1(a)说明空气路径A的情况的空气状态变化。
(1)的状态的室内空气被导入风路2的吸入口3,流入加热装置50。流入加热装置50的空气在经过加热装置50时被加热,在绝对湿度大致恒定的状态下干球温度上升,成为(2)的状态。该状态变化由于向偏离饱和空气曲线的方向进行变化,因此,(2)的状态下的相对湿度低于(1)的状态。这样,在从(1)向(2)的状态变化中,使空气的相对湿度下降,向接下来经过的水分吸附解吸装置10a容易解吸水分的空气状态变化。
(2)的状态的空气流入水分吸附解吸装置10a。水分吸附解吸装置10a根据此时的水分吸附解吸装置10a的水分含量向空气中解吸水分,因此,经过了水分吸附解吸装置10a的空气被加湿,干球温度降低的同时绝对湿度上升,成为(3)的状态。另外,通过绝对湿度上升,露点温度上升。在此,干球温度的降低是由于水分吸附解吸装置10a在解吸时进行吸热反应。这样,在从(2)向(3)的状态变化中,通过水分吸附解吸装置10a的解吸反应,对空气进行加湿,使露点温度上升,向在接下来经过的冷却装置20中水分容易被冷凝的空气状态变化。
(3)的状态的空气流入冷却装置20。流入了冷却装置20的空气在经过冷却装置20时被冷却到露点温度以下,成为(4)的状态。通过冷却到露点温度以下,(3)的状态的绝对湿度与(4)的状态的绝对湿度的差分的水分被冷凝,空气被除湿。并且,通过该冷却,空气成为饱和空气,空气的相对湿度提高到100%左右。这样,在从(3)向(4)的状态变化中,进行空气除湿的同时使空气的相对湿度上升,向接下来经过的水分吸附解吸装置10b容易吸附水分的空气状态变化。
(4)的状态的空气流入水分吸附解吸装置10b。水分吸附解吸装置10b根据此时的水分吸附解吸装置10b的水分含量从空气中吸附水分,因此,经过了水分吸附解吸装置10b的空气被除湿,干球温度上升的同时绝对湿度下降,成为(5)的状态。在此,干球温度的上升是由于水分吸附解吸装置10b在吸附时进行放热反应。这样,在从(4)向(5)的状态变化中,通过水分吸附解吸装置10b的吸附反应,对空气进行除湿,向对室内供给的调湿空气进行变化。
(5)的状态的空气经由送风装置30由风路2的排出口4作为调湿空气向室内被供给。
接着,利用图2和图1(b)说明空气路径B的情况的空气状态变化。
(1)的状态的室内空气被导入风路2的吸入口3,流入加热装置50。流入加热装置50的空气在经过加热装置50时被加热,在绝对湿度大致恒定的状态下干球温度上升,成为(2)的状态。由于该状态变化向偏离饱和空气曲线的方向进行变化,因此,(2)的状态下的相对湿度低于(1)的状态。这样,在从(1)向(2)的状态变化中,使空气的相对湿度下降,向接下来经过的水分吸附解吸装置10b容易解吸水分的空气状态变化。
(2)的状态的空气流入水分吸附解吸装置10b。水分吸附解吸装置10b根据此时的水分吸附解吸装置10b的水分含量向空气中解吸水分,因此,经过了水分吸附解吸装置10b的空气被加湿,干球温度降低的同时绝对湿度上升,成为(3)的状态。另外,通过绝对湿度上升,露点温度上升。在此,干球温度的降低是由于水分吸附解吸装置10b在解吸时进行吸热反应。这样,在从(2)向(3)的状态变化中,通过水分吸附解吸装置10b的解吸反应,对空气进行加湿,使露点温度上升,向在接下来经过的冷却装置20中水分容易被冷凝的空气状态变化。
(3)的状态的空气流入冷却装置20。流入了冷却装置20的空气在经过冷却装置20时被冷却到露点温度以下,成为(4)的状态。通过冷却到露点温度以下,(3)的状态的绝对湿度与(4)的状态的绝对湿度的差分的水分被冷凝,空气被除湿。并且,通过该冷却,空气成为饱和空气,空气的相对湿度提高到100%左右。这样,在从(3)向(4)的状态变化中,进行空气除湿的同时使空气的相对湿度上升,向接下来经过的水分吸附解吸装置10a容易吸附水分的空气状态变化。
(4)的状态的空气流入水分吸附解吸装置10a。水分吸附解吸装置10a根据此时的水分吸附解吸装置10a的水分含量从空气中吸附水分,因此,经过了水分吸附解吸装置10a的空气被除湿,干球温度上升的同时绝对湿度下降,成为(5)的状态。在此,干球温度的上升是由于水分吸附解吸装置10a在吸附时进行放热反应。这样,在从(4)向(5)的状态变化中,通过水分吸附解吸装置10a的吸附反应,对空气进行除湿,向对室内供给的调湿空气进行变化。
(5)的状态的空气经由送风装置30由风路2的排出口4作为调湿空气向室内被供给。
通过使切换装置40a、40b动作,进行该空气路径A和空气路径B的切换。通过切换空气路径A和空气路径B,在空气路径A进行了解吸反应的水分吸附解吸装置10a在空气路径B进行吸附反应,在空气路径A进行了吸附反应的水分吸附解吸装置10b在空气路径B进行解吸反应。这样,通过切换装置40a、40b的切换动作,使得水分吸附解吸装置10a、10b不会形成平衡状态,因此,可以连续地进行除湿运转。
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依靠切换装置40a、40b的空气路径A、B的切换被控制为按预先确定的时间来进行。例如,控制成按每三分钟切换空气路径。本发明的除湿装置不是将室外那样的环境变化大的空间的空气用于除湿运转,而是使用室内等环境变化小的空间的空气进行除湿运转,因此,容易预测水分吸附解吸装置10a、10b形成平衡状态的条件。因此,通过按预先确定的时间切换空气路径,从而可以维持成充分发挥水分吸附解吸装置10a、10b的吸附、解吸能力的状态,可以连续地进行除湿运转。另外,为了优化除湿能力,可以通过外部操作来变更该切换时间的设定。
在这样根据室内空气的状态优化除湿能力的情况下,虽然在使用现有那样的干燥剂转动体时也可以通过改变干燥剂转动体的转速来优化除湿能力,但由于有滑动面存在,因此,一旦转速提高,则旋转轴部的摩擦阻力也增大,容易增加无用的输入。在本发明的除湿装置中,使用没有滑动面的水分吸附解吸装置10a、10b,改变切换装置40a、40b的切换时间,由此可以得到相同的效果,因此,不会发生因摩擦导致的无用的输入,是节能的。
另外,将水分吸附解吸装置10a和水分吸附解吸装置10b在空气流动方向大致串联地配置在一个风路2内,利用切换装置40a、40b切换空气路径,因此,不会发生像干燥剂转动体那样因空气从滑动面泄漏导致除湿能力降低。而且,由于水分吸附解吸装置10a、10b没有滑动面,因此可以提高作为除湿装置的耐久性。
另外,水分吸附解吸装置10a、10b在吸附时和解吸时空气的流入方向是相反的,吸附时和解吸时的通风方向为反向,因此,可以提高除湿加湿效率。
而且,由于水分吸附解吸装置10a、10b被固定在风路2内而静止,因此,不像干燥剂转动体那样为了进行旋转等动作而使得形状受限,可以使水分吸附解吸装置10a、10b的通风面积与风路2的形状吻合。并且,可以确保大的通风面积,降低风速,减少压力损失,以及增加水分吸附解吸装置10a、10b的吸附剂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增加吸附解吸量。
另外,经过冷却装置20的空气通过水分吸附解吸装置10a或水分吸附解吸装置10b的解吸反应而被加湿,因此露点温度提高。因此,在提高了冷却装置20的冷却部温度的情况下也可以使经过了冷却装置20的空气结露并除湿,与只用冷却装置20进行同样的除湿的情况相比,可以减少冷却装置20的输入。
而且,由于经过了冷却装置20的空气通过水分吸附解吸装置10b或10a的吸附反应被除湿,因此,与只用相同的冷却部温度的冷却装置20进行除湿的情况相比,可以对大量的空气进行除湿。
另外,通过控制加热装置50的加热温度,可以使室内空气与调湿空气的空气温度形成相同的温度,可以进行等温除湿。
第二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说明的发明解决了现有的旋转式的干燥剂转动体中的课题。但是,为了提高水分吸附解吸装置10a、10b的解吸能力而设置了解吸热源即加热装置50,因此,需要通过冷却装置20来处理空气通过加热装置50得到的热量,导致显热和潜热的处理效率降低。
因此,在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除湿装置中,作为水分吸附解吸装置所使用的吸附剂使用具有以下特性的吸附剂:相对湿度为80~100%时的平衡吸附量(相对空气的相对湿度可以吸附的水分量)多,与相对湿度为40~60%时的平衡吸附量之差大。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就以下除湿装置进行说明:通过使用具有这样特性的吸附剂,即使没有解吸热源即加热装置50,也可以进行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连续除湿运转。
图3是从装置的上方看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除湿装置的示意构成图。另外,对与图1相同的构成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而省略说明。
图3的C、D分别表示在风路2内流动的空气的路径,图3(a)是空气路径C的情况的图,图3(b)是空气路径D的情况的图。空气路径C是室内空气从吸入口3被吸入,经过水分吸附解吸装置10c、冷却装置21、水分吸附解吸装置10d,经由送风装置30从排出口4作为调湿空气向室内被供给的路径。空气路径D是室内空气从吸入口3被吸入,经过水分吸附解吸装置10d、冷却装置21、水分吸附解吸装置10c,经由送风装置30从排出口4作为调湿空气向室内被供给的路径。
如图3所示,水分吸附解吸装置10c、10d和冷却装置21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水分吸附解吸装置10a、10b和冷却装置20同样,在空气路径C、D的任意一个路径的情况下都被配置成在空气流动方向大致串联,冷却装置21被设置在水分吸附解吸装置10c和水分吸附解吸装置10d之间。
为了得到大的通风截面面积,水分吸附解吸装置10c、10d由沿着风路2的配置水分吸附解吸装置10c、10d的部位的管路截面的多边形截面的多孔质平板等构成,使空气可以在厚度方向经过地构成孔。另外,在多孔质平板的表面进行吸附剂的涂敷、表面处理或浸渍,所述吸附剂具有从湿度相对高的空气中吸附水分、对湿度相对低的空气解吸水分的特性,具有相对湿度为80~100%时的平衡吸附量多、与相对湿度为40~60%时的平衡吸附量之差大的特性。
图4表示水分吸附解吸装置10c、10d所使用的吸附剂的相对湿度与平衡吸附量的关系。纵轴是平衡吸附量,横轴是相对湿度。实线的曲线表示水分吸附解吸装置10c、10d所使用的吸附剂的特性,虚线的曲线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水分吸附解吸装置10a、10b等所使用的现有的吸附剂的特性。
如图4所示,水分吸附解吸装置10c、10d所使用的吸附剂具有相对于相对湿度为40~100%的空气的平衡吸附量大致呈直线地增加,高湿区(相对湿度为80~100%)的平衡吸附量特别多的特性。即,通过增加水分吸附解吸装置10c、10d在吸附时和解吸时经过的空气的相对湿度差,平衡吸附量的差也增加,可以提高吸附、解吸能力。
现有的吸附剂相对于相对湿度的提高,平衡吸附量的增加少。因此,在使用现有的吸附剂进行一般的室内空间空气(相对湿度为40~60%左右)的除湿的情况下,为了使吸附时和解吸时经过的空气的平均吸附量有差异,需要在解吸前利用加热装置等对空气进行加热,使空气的相对湿度下降到20%左右。
另一方面,在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除湿装置中,水分吸附解吸装置10c、10d使用了在高湿区(相对湿度为80~100%)平衡吸附量特别多的吸附剂,因此,即使不加热室内空气来使相对湿度下降,也可以与一般的室内空间的空气(相对湿度为40~60%左右)的平衡吸附量形成足够的差异。因此,通过使用具有这样的特性的吸附剂,在风路2内即使没有解吸热源也可以进行除湿运转,通过省略第一实施方式的加热装置50,可以实现小型化的装置。
另外,通过从风路2内省略解吸热源,冷却装置21就不需要对经过空气从解吸热源得到的热量进行处理,因此,冷却装置21将只进行室内空气的热处理,实现节能。
而且,通过取消解吸热源,在除湿运转中切换空气路径时的水分吸附解吸装置10c与水分吸附解吸装置10d的温度差缩小的同时,水分吸附解吸装置10c、10d的温度与经过水分吸附解吸装置10c、10d的空气温度的温度差也缩小,因此,因与水分吸附解吸装置10c、10d的经过空气的温度差产生的吸附剂的热阻也减少,可以实现高效率的除湿运转。
作为具有这样特性的吸附剂,例如有有机类中的聚丙烯酸钠交联体、无机类中的纳米管硅酸盐(伊毛缟石)或铝硅酸盐(HASclay(商品名,ハスクレイ))等。
在冷却装置21中使用载冷剂冷机等,在此未进行图示,使通过载冷剂回路冷却了的载冷剂经过翅片管式换热器的配管内,空气经过该热交换器被冷却。冷却温度通过设置在热交换器的配管上的温度传感器(未图示)进行测定,被控制成适合除湿运转的温度。另外,通过该温度传感器控制经过配管内的载冷剂的温度,可以将向室内供给的调湿空气的温度形成为从外部设定的目标温度。
如果冷却装置21使用载冷剂冷机,则使用利用单独设置在本体1外的制冷机进行了热交换的载冷剂来进行冷却,因此,即使没有第一实施方式的加热装置50那样的高温热源,也可以得到冷却能力。因此,在本体1内不需要加热装置,可以实现除湿装置的小型化。
接着,就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除湿装置的动作进行说明。
图5是表示图3所示的除湿装置动作时的空气状态变化的湿空气线图。在图5中,用(1)~(4)表示湿空气线图中的空气状态,分别与图3(a)的C(1)~(4)、图3(b)的D(1)~(4)相对应。
利用图5和图3(a)说明空气路径C的情况的空气状态变化。
(1)的状态的室内空气被导入风路2的吸入口3,流入水分吸附解吸装置10c。水分吸附解吸装置10c根据此时的水分吸附解吸装置10c的水分含量向空气中进行水分的解吸,因此,经过了水分吸附解吸装置10c的空气被加湿,干球温度降低的同时绝对湿度上升,成为(2)的状态。另外,由于绝对湿度上升,露点温度上升。在此,干球温度的降低是由于水分吸附解吸装置10c在进行解吸时进行吸热反应。这样,在从(1)向(2)的状态变化中,通过水分吸附解吸装置10c的解吸反应,加湿空气,使露点温度上升,向在接下来经过的冷却装置21中水分容易冷凝的空气状态变化。
(2)的状态的空气流入冷却装置21。流入到冷却装置21的空气在经过冷却装置21时被冷却到露点温度以下,成为(3)的状态。通过冷却到露点温度以下,(2)的状态的绝对湿度与(3)的状态的绝对湿度的差分的水分被冷凝,空气被除湿,另外,通过该冷却,空气成为饱和空气,空气的相对湿度提高到100%左右。这样,在从(2)向(3)的状态变化中,空气被除湿的同时,使空气的相对湿度上升,向接下来经过的水分吸附解吸装置10d容易吸附水分的空气状态变化。
(3)的状态的空气流入水分吸附解吸装置10d。水分吸附解吸装置10d根据此时的水分吸附解吸装置10d的水分含量从空气中吸附水分,因此,经过了水分吸附解吸装置10d的空气被除湿,干球温度上升的同时绝对湿度降低,成为(4)的状态。在此,干球温度的上升是由于水分吸附解吸装置10d在吸附时进行放热反应。这样,在从(3)向(4)的状态变化中,通过水分吸附解吸装置10d的吸附反应,对空气进行除湿,向对室内供给的调湿空气进行变化。
(4)的状态的空气经由送风装置30,由风路2的排出口4作为调湿空气向室内被供给。
接着,利用图5和图3(b)就空气路径D的情况的空气状态变化进行说明。
(1)的状态的室内空气被导入风路2的吸入口3,流入水分吸附解吸装置10d。水分吸附解吸装置10d根据此时的水分吸附解吸装置10d的水分含量向空气中解吸水分,因此,经过了水分吸附解吸装置10d的空气被加湿,干球温度降低的同时绝对湿度上升,成为(2)的状态。另外,由于绝对湿度上升,露点温度上升。在此,干球温度的降低是由于水分吸附解吸装置10d在进行解吸时进行吸热反应。这样,在从(1)向(2)的状态变化中,通过水分吸附解吸装置10d的解吸反应,加湿空气,使露点温度上升,向在接下来经过的冷却装置21中水分容易冷凝的空气状态变化。
(2)的状态的空气流入冷却装置21。流入到冷却装置21的空气在经过冷却装置21时被冷却到露点温度以下,成为(3)的状态。通过冷却到露点温度以下,(2)的状态的绝对湿度与(3)的状态的绝对湿度的差分的水分被冷凝,空气被除湿,另外,通过该冷却,空气成为饱和空气,空气的相对湿度提高到100%左右。这样,在从(2)向(3)的状态变化中,空气被除湿的同时使空气的相对湿度上升,向接下来经过的水分吸附解吸装置10c容易吸附水分的空气状态变化。
(3)的状态的空气流入水分吸附解吸装置10c。水分吸附解吸装置10c根据此时的水分吸附解吸装置10c的水分含量从空气中吸附水分,因此,经过了水分吸附解吸装置10c的空气被除湿,干球温度上升的同时绝对湿度降低,成为(4)的状态。在此,干球温度的上升是由于水分吸附解吸装置10c在吸附时进行放热反应。这样,在从(3)向(4)的状态变化中,通过水分吸附解吸装置10c的吸附反应,对空气进行除湿,向对室内供给的调湿空气进行变化。
(4)的状态的空气经由送风装置30,由风路2的排出口4作为调湿空气向室内被供给。
在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除湿装置中,依靠切换装置40a、40b进行的空气路径C、D的切换动作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被控制成按恒定时间进行,可以得到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另外,水分吸附解吸装置10c、10d所使用的吸附剂的吸附、解吸速度(吸附、解吸时的空气与吸附剂间的水分移动速度)除了取决于风速,还取决于温度,温度越高则吸附、解吸速度就越高。
图6表示水分吸附解吸装置所使用的吸附剂的经过风速和吸附、解吸速度的关系。图6的纵轴是吸附剂的吸附、解吸速度,横轴是经过吸附剂的空气的经过风速。图6中的T1、T2是吸附时或解吸时经过吸附剂的空气的温度,T1高于T2,温度高的T1的吸附、解吸速度更高。
在此,在设T1为解吸时的空气温度、T2为吸附时的空气温度、按某恒定的风速进行除湿运转的情况下,由于T1与T2有温度差,因此在解吸时和吸附时,吸附、解吸速度有差异。此时,吸附、解吸时的吸附剂与在空气间移动的水分的合计量在吸附、解吸速度低的一方会平衡。
在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除湿装置中,由于在解吸时不加热空气,因此,吸附时和解吸时的空气温度差与有解吸热源时相比变小,吸附速度与解吸速度的差也变小。因此,吸附、解吸速度接近,可以高效率地利用吸附剂的吸附解吸能力。
第三实施方式
在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中示出了按预先确定的时间依靠切换装置40a、40b切换空气路径C、D。在对诸如室内那样环境变化小的空间进行除湿的情况下,通过按预先确定的时间切换空气路径,从而可以持续进行适当的除湿运转,但假设在除湿运转中室内的环境发生了变化的情况下,对于预先确定的切换时间,很难保持水分吸附解吸装置10c、10d的吸附、解吸能力,导致除湿能力降低。
因此,在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除湿装置中,在风路2内配置各种传感器,基于传感器获取的空气状态的信息来切换空气路径C、D。由此,可以将除湿能力保持在更适当的状态,即使在除湿运转中室内空气的状态发生了变化时,也可以持续进行适当的除湿运转。
图7是从装置的上方看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除湿装置的示意构成图。图7(a)是空气路径C的情况的图,图7(b)是空气路径D的情况的图。另外,对与图3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而省略说明。
如图7所示,在风路2的吸入口3和排出口4,设置测定温度和湿度(也可以是相对湿度或绝对湿度、湿球温度、露点。以下在称为温湿度传感器的湿度这样的描述中也表示同样的意思)的温湿度传感器5a、5b。温湿度传感器5a测定经过了吸入口3的室内空气的温湿度,温湿度传感器5b测定经过排出口4的调湿空气的温湿度。
另外,在冷却装置21设置温度传感器6。温度传感器6测定冷却装置21的冷却部温度。
而且,在排出口4设置测定风速的风速传感器7。风速传感器7测定经过排出口4的调湿空气的风速。
另外,温湿度传感器5a、5b由于只要知道测定区域温度和相对湿度、绝对湿度、露点、湿球温度的任意一个即可,因此,也可以利用干球温度计和湿球温度计等两个传感器测定,对传感器的数量没有限定。
图8表示依靠温湿度传感器5a、5b、温度传感器6以及风速传感器7的除湿装置的控制框图。各传感器与控制除湿装置的控制装置8a连接。控制装置8a从各传感器获取温湿度、温度和风速的信息,基于这些信息分别控制冷却装置21的冷却温度、送风装置30的风量和切换装置40a、40b的切换动作。
接着,就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除湿装置的动作进行说明。另外,风路2内的空气流动方式、风路2内的基本的空气状态变化与第二实施方式相同,因此省略说明,就控制装置8a的控制动作进行说明。
就使用温湿度传感器5a、5b的空气路径C、D的切换控制进行说明。由于在除湿运转中通过水分吸附解吸装置10c、10d进行吸附、解吸,因此,调湿空气的绝对湿度肯定低于室内空气的绝对湿度。并且,当持续除湿运转,水分吸附解吸装置10c、10d接***衡状态时,吸附、解吸能力降低,调湿空气的绝对湿度与室内空气的绝对湿度之差缩小。控制装置8a基于该绝对湿度的变化进行空气路径的切换。
温湿度传感器5a测定室内空气的绝对湿度,温湿度传感器5b测定调湿空气的绝对湿度。温湿度传感器5a、5b所测定的绝对湿度的信息被随时输送到控制装置8a。当这些绝对湿度的差小于预先设定的阈值时,控制装置8a就驱动切换装置40a、40b,将空气路径C切换到空气路径D,或将空气路径D切换到空气路径C。
这样,通过基于室内空气与调湿空气的绝对湿度的变化来控制切换装置40a、40b的切换动作,从而可以确实地保持除湿能力的适当状态。另外,即使在室内空气的空气状态暂时发生变化的情况下,由于基于通过传感器得到的信息使切换装置40a、40b的切换定时自动变更,因此,可以防止吸附、解吸能力的急剧下降,可以持续进行连续的除湿运转。
接着,就使用传感器6和温湿度传感器5b的空气路径C、D的切换控制进行说明。
在除湿运转中,若空气经过作为吸附部的水分吸附解吸装置(在空气路径C是水分吸附解吸装置10d,在空气路径D是水分吸附解吸装置10c),则水分吸附解吸装置10d或水分吸附解吸装置10c从空气中吸附水分的同时进行放热,因此空气温度上升。并且,如果持续除湿运转而接***衡状态,则吸附、解吸能力降低的同时,放热量也下降。一旦放热量下降,则经过空气的温度上升也减少,因此,经过冷却装置21时的空气温度与调湿空气的温度之间的温度差缩小。控制装置8a基于该温度变化进行空气路径的切换。
温度传感器6测定冷却装置21的冷却部温度,温湿度传感器5b测定调湿空气的温度。温度传感器6和温湿度传感器5b所测定的温度信息被随时向控制装置8a输送。在这些温度差小于预先设定的阈值时,控制装置8a驱动切换装置40a、40b,将空气路径C切换到空气路径D,或将空气路径D切换到空气路径C。
这样,通过基于经过解吸部之前及经过解吸部之后的空气温度变化来控制切换装置40a、40b的切换,从而可以确实地维持除湿能力的适当状态。另外,即使在室内空气的空气状态暂时发生变化的情况下,由于基于通过传感器得到的信息使切换装置40a、40b的切换定时自动变更,因此,可以防止吸附、解吸能力的急剧下降,可以持续进行连续的除湿运转。
接着,就使用风速传感器7的送风装置30的风量控制进行说明。
送风装置30的风量控制是在作为本发明的除湿装置的除湿对象的空间发生变化等情况下进行的。例如,在除湿对象空间大的情况下,为了提高除湿能力,基于风速传感器7提高送风装置30的风速。如图6所示,水分吸附解吸装置10c、10d的吸附、解吸速度由于依靠风速,因此,若提高风速,则吸附、解吸速度也提高,可以提高除湿能力。
通常,当使用温湿度传感器5a、5b或温度传感器6进行适当的除湿运转时,室内空气的绝对湿度将随着时间的经过而下降。此时,在室内空气的绝对湿度不发生变化的情况下,认为由于除湿对象空间大而导致除湿能力不够。控制装置8a利用温湿度传感器5a测定室内空气的绝对湿度,在室内空气的湿度不因时间经过而变化的情况下,基于风速传感器7提高送风装置30的风速地进行控制,从而在除湿对象空间大的情况下也可以发挥充分的除湿能力。
另外,也可以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除湿装置中与第三实施方式同样地设置各种传感器,对应于按恒定时间将切换装置40a、40b切换的控制,进行依靠各种传感器的切换控制,通过这样,可以进行更适当的除湿运转。
第四实施方式
就在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除湿装置的冷却装置21中使用热泵的低温侧热交换器即蒸发器的情况进行说明。
图9是从装置的上方看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除湿装置的示意构成图。另外,与图7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而省略说明。
如图9所示,除湿装置由本体1a和本体1b构成,在本体1a内设置压缩机60、冷凝器70和膨胀阀80,利用配管与设置在本体1b内的风路2内的蒸发器22连接,构成制冷剂回路100。作为风路2内的冷却装置设置蒸发器22。另外,在本体1a设置用于空气冷却冷凝器70的送风装置31。
本体1a与本体1b通过制冷剂回路100的配管、电源或信号线等配线等连接。制冷剂回路100以压缩机60、冷凝器70、膨胀阀80、蒸发器22的吸入侧的顺序构成回路。
对制冷剂回路100所使用的制冷剂没有限定,可以是二氧化碳、烃或氦那样的天然制冷剂,HFC410A或HFC407C等不含氯的制冷剂,或者现有产品所使用的R22或R134a等氟碳制冷剂等。另外,使该制冷剂循环的压缩机60等的流体设备可以使用往复式、旋转式、涡旋式或螺旋式等各种类型。
对于制冷剂回路100运转时的制冷剂的流动,首先在压缩机60被压缩,成为高温高压气体的制冷剂流入冷凝器70。在冷凝器70中,制冷剂从高温高压气体向液体进行相变化,对经过冷凝器70的空气进行加热。然后,制冷剂经由膨胀阀80被减压,制冷剂成为低温低压液体与气体混合的两相状态,流入蒸发器22。在蒸发器22中,制冷剂从液体向气体进行相变化,对经过蒸发器22的空气进行冷却。然后,制冷剂流入压缩机60,再次成为高温高压气体。
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除湿装置,替代第三实施方式所使用的温度传感器6,分别设置有检测蒸发器22的配管温度的温度传感器6a、检测冷凝器70的配管温度的温度传感器6b、用于在压缩机60的排出侧检测排出温度的温度传感器6c。另外,风路2内的空气的流动方式、风路2内的基本的空气状态变化由于与第二、第三实施方式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图10表示依靠温湿度传感器5a、5b、温度传感器6a~6c、风速传感器7进行的控制框图。这些传感器与控制除湿装置的控制装置8b连接。控制装置8b从各传感器获取温湿度、温度和风速的信息,基于这些信息分别进行压缩机60的转速、膨胀阀80的开度、送风装置30、31的风量以及切换装置40a、40b的切换动作的控制。通过控制膨胀阀80的开度来控制蒸发器22的制冷剂蒸发温度。另外,送风装置30的风量以及切换装置40a、40b的切换的控制与第三实施方式相同。
这样得到的除湿装置通过替代冷却装置21而使用热泵的蒸发器22,可以高效率地进行除湿,通过使压缩机60的频率或膨胀阀80的开度变化,使制冷剂的蒸发温度变化,由此也可以控制向室内供给的调湿空气的温度。
另外,由于在水分吸附解吸装置10c、10d使用具有相对湿度为80~100%时平衡吸附量特别多、相对于相对湿度上升而平衡吸附量增加的特性的吸附剂,因此,在解吸时无需使用热泵的冷凝器70作为解吸热源。因此,可以将冷凝器70配置在与除湿对象空间(室内等)不同的空间(室外等)。通过这样配置,除湿对象空间不会受到冷凝器70的热影响,可以实现高效率的除湿。
而且,通过控制与冷凝器70一起配置的送风装置31的风量,可以控制制冷剂的冷凝温度,缩小蒸发温度与冷凝温度之差,结果可以提高热泵的效率。
附图标记说明
1、1a、1b本体,2风路,3吸入口,4排出口,5a~5b温湿度传感器,6、6a~6c温度传感器,7风速传感器,8a、8b控制装置,10a~10d水分吸附解吸装置,20冷却装置,21冷却装置,22蒸发器,30送风装置,31送风装置,40a、40b切换装置,50加热装置,60压缩机,70冷凝器,80膨胀阀,100制冷剂回路。

Claims (11)

1.一种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本体,所述本体具有从除湿对象空间吸入空气的吸入口和向该除湿对象空间供给空气的排出口;
风路,所述风路设置在所述本体内,连通所述吸入口与所述排出口;
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配置在所述风路内,对从所述吸入口吸入的空气进行加热;
第一水分吸附解吸装置,所述第一水分吸附解吸装置配置在所述加热装置的下游侧,向湿度相对低的空气释放湿气,从湿度相对高的空气吸收湿气;
第二水分吸附解吸装置,所述第二水分吸附解吸装置与所述第一水分吸附解吸装置分离地配置在所述加热装置的下游侧,向湿度相对低的空气释放湿气,从湿度相对高的空气吸收湿气;
冷却装置,所述冷却装置配置在所述第一水分吸附解吸装置与所述第二水分吸附解吸装置之间,对通过所述第一水分吸附解吸装置或所述第二水分吸附解吸装置的释放湿气被加湿的空气进行冷却;和
切换装置,所述切换装置配置在所述风路内,切换成使从所述吸入口吸入的空气依次经过所述加热装置、所述第一水分吸附解吸装置、所述冷却装置、所述第二水分吸附解吸装置的路径,和使从所述吸入口吸入的空气依次经过所述加热装置、所述第二水分吸附解吸装置、所述冷却装置、所述第一水分吸附解吸装置的路径。
2.一种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本体,所述本体具有从除湿对象空间吸入空气的吸入口和向该除湿对象空间供给空气的排出口;
风路,所述风路设置在所述本体内,连通所述吸入口与所述排出口;
第一水分吸附解吸装置,所述第一水分吸附解吸装置配置在所述风路内,具有针对相对湿度为40~100%的空气的平衡吸附量相对于相对湿度的上升而大致呈直线地增加的吸附剂,向湿度相对低的空气释放湿气,从湿度相对高的空气吸收湿气;
第二水分吸附解吸装置,所述第二水分吸附解吸装置与所述第一水分吸附解吸装置分离地配置在所述风路内,具有针对相对湿度为40~100%的空气的平衡吸附量相对于相对湿度的上升而大致呈直线地增加的吸附剂,向湿度相对低的空气释放湿气,从湿度相对高的空气吸收湿气;
冷却装置,所述冷却装置配置在所述第一水分吸附解吸装置与所述第二水分吸附解吸装置之间,对通过所述第一水分吸附解吸装置或所述第二水分吸附解吸装置的释放湿气被加湿的空气进行冷却;和
切换装置,所述切换装置配置在所述风路内,切换成使从所述吸入口吸入的空气依次经过所述第一水分吸附解吸装置、所述冷却装置、所述第二水分吸附解吸装置的路径,和使从所述吸入口吸入的空气依次经过所述第二水分吸附解吸装置、所述冷却装置、所述第一水分吸附解吸装置的路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水分吸附解吸装置和所述第二水分吸附解吸装置固定在所述风路内而静止。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水分吸附解吸装置和所述第二水分吸附解吸装置是具有多个小透孔的通风体。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水分吸附解吸装置和所述第二水分吸附解吸装置配置成各自的空气经过面与所述冷却装置的空气经过面相向。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水分吸附解吸装置、所述冷却装置以及所述第二水分吸附解吸装置配置成通过空气路径的切换,使经过所述第一水分吸附解吸装置、所述冷却装置以及所述第二水分吸附解吸装置的空气的经过方向变为反向。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路具有第一分支部和第二分支部,该第一分支部设置在所述第一水分吸附解吸装置及所述第二水分吸附解吸装置的上游侧,并将路径分支成两个方向,该第二分支部设置在所述第一水分吸附解吸装置及所述第二水分吸附解吸装置的下游侧,并将路径分支成两个方向,
所述切换装置分别配置在所述第一分支部和所述第二分支部。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控制装置,该控制装置控制所述切换装置的切换动作按预先确定的时间来进行。
9.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第一传感器,该第一传感器测定经过了所述吸入口的空气的湿度信息;
第二传感器,该第二传感器测定经过所述排出口的空气的湿度信息;和
控制装置,该控制装置基于由所述第一及第二传感器测定到的湿度信息来控制所述切换装置的切换动作的进行。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第一传感器,该第一传感器测定经过了所述吸入口的空气的湿度信息;
第二传感器,该第二传感器测定经过所述排出口的空气的湿度信息;和
控制装置,该控制装置控制所述切换装置的切换动作按预先确定的时间来进行,而且基于由所述第一及第二传感器测定到的湿度信息来控制所述切换装置的切换动作的进行。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装置是制冷循环的蒸发器。
CN201180057810.5A 2010-12-02 2011-01-18 除湿装置 Active CN10323758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269280 2010-12-02
JP2010269280 2010-12-02
PCT/JP2011/000211 WO2012073386A1 (ja) 2010-12-02 2011-01-18 除湿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237589A true CN103237589A (zh) 2013-08-07
CN103237589B CN103237589B (zh) 2015-11-25

Family

ID=461713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57810.5A Active CN103237589B (zh) 2010-12-02 2011-01-18 除湿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234667B2 (zh)
EP (1) EP2647416B1 (zh)
JP (1) JP5797205B2 (zh)
CN (1) CN103237589B (zh)
WO (1) WO2012073386A1 (zh)

Cited B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21752A (zh) * 2010-12-22 2013-07-24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空气调节***和调湿装置
CN103808183A (zh) * 2013-12-30 2014-05-21 叶立英 使二股气体交替通过两个通道的装置及其方法
CN103890495A (zh) * 2011-10-28 2014-06-25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制冷空调装置和调湿装置
CN104759189A (zh) * 2015-03-12 2015-07-08 同方威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离子迁移谱仪中可持续工作的气体净化装置
CN105324543A (zh) * 2013-05-15 2016-02-10 格雷姆·乔因森 流体移动装置
CN105940269A (zh) * 2014-02-20 2016-09-14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空调装置和空调装置的控制方法
CN106524099A (zh) * 2015-09-10 2017-03-22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用于车灯的除湿器
CN107921353A (zh) * 2015-08-07 2018-04-17 Akgk私人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压缩气体的旋转式吸附干燥器
CN108488954A (zh) * 2018-03-16 2018-09-04 江门日野电机有限公司 一种除湿机
CN108826494A (zh) * 2018-06-29 2018-11-16 池州市浮子信息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家用除湿机
CN111111368A (zh) * 2019-12-12 2020-05-08 上海巴安水务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两段法冷凝和光催化降解有机废气的方法
CN111373201A (zh) * 2017-11-22 2020-07-03 蒙特欧洲有限公司 除湿***和方法
CN111578468A (zh) * 2020-05-12 2020-08-25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空调***的控制方法
CN111578481A (zh) * 2020-05-12 2020-08-25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的除湿控制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17699B (zh) * 2009-02-20 2014-11-12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使用侧单元及空气调节装置
EP2741019B1 (en) * 2011-07-27 2019-09-04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Humidity controller and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JP5955395B2 (ja) * 2012-09-18 2016-07-20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加湿装置及び加湿装置を備えた空気調和機
CN102910600A (zh) * 2012-11-22 2013-02-06 黑龙江省对俄工业技术合作中心 一种提纯气体的装置
JP2014104457A (ja) * 2012-11-30 2014-06-09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空気乾燥設備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JP6051829B2 (ja) * 2012-12-10 2016-12-27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ファン制御装置
JP5627721B2 (ja) * 2013-01-23 2014-11-19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除湿装置
WO2014118871A1 (ja) * 2013-01-29 2014-08-07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除湿装置
US9221005B2 (en) * 2013-06-17 2015-12-29 Freudenberg Filtration Technologies, Llc Self-regulating filtration system for weld smoke
CN104346873B (zh) * 2013-08-05 2017-05-10 黄自升 冷冻食物自动烹制售卖***
CN105511530B (zh) * 2015-12-31 2017-12-15 北京天诚同创电气有限公司 设备的凝露抑制方法、***及光伏igbt器柜体
US10760804B2 (en) 2017-11-21 2020-09-01 Emerson Climate Technologies, Inc. Humidifier control systems and methods
WO2019133613A2 (en) * 2017-12-27 2019-07-04 Perkinelmer Health Sciences, Inc. Thermal desorption systems with drying devices and methods of using them
WO2019204790A1 (en) 2018-04-20 2019-10-24 Emerson Climate Technologies,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with variable mitigation thresholds
US11226128B2 (en) 2018-04-20 2022-01-18 Emerson Climate Technologies, Inc. Indoor air quality and occupant monitoring systems and methods
WO2019204789A1 (en) 2018-04-20 2019-10-24 Emerson Climate Technologies, Inc. Indoor air quality sensor calibra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US11421901B2 (en) 2018-04-20 2022-08-23 Emerson Climate Technologies, Inc. Coordinated control of standalone and building indoor air quality devices and systems
US11371726B2 (en) 2018-04-20 2022-06-28 Emerson Climate Technologies, Inc. Particulate-matter-size-based fan control system
US11486593B2 (en) 2018-04-20 2022-11-01 Emerson Climate Technologies,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with variable mitigation thresholds
US12018852B2 (en) 2018-04-20 2024-06-25 Copeland Comfort Control Lp HVAC filter usage analysis system
CN109959076B (zh) * 2019-04-10 2021-12-07 重庆大学 一种房间温控通风***及其控制方法
JP7275920B2 (ja) * 2019-06-27 2023-05-18 富士電機株式会社 除湿装置
US11892192B1 (en) * 2019-08-22 2024-02-06 Transaera, Inc.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with multiple energy storage sub-systems
US11874018B1 (en) 2020-11-04 2024-01-16 Transaera, Inc. Cooling and dehumidifcation system
IL311870A (en) 2021-10-08 2024-06-01 Freshape Sa Atmospheric water production system and method
CN114733325A (zh) * 2022-03-18 2022-07-12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烟台供电公司 一种智能型可控免维护除湿装置及其除湿方法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4820993B1 (zh) * 1964-05-28 1973-06-25
US4719761A (en) * 1986-05-30 1988-01-19 Cromer Charles J Cooling system
JPH07185248A (ja) * 1993-12-28 1995-07-25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吸着装置
JPH0820993B2 (ja) * 1993-06-24 1996-03-04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順編成ファイル処理方式
CN1864034A (zh) * 2003-10-09 2006-11-15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空气调节装置
JP2007240128A (ja) * 2006-03-13 2007-09-20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熱交換器用フィン、熱交換器及び空気調和装置
CN101530721A (zh) * 2008-03-14 2009-09-16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除湿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672824A (en) * 1968-06-20 1972-06-27 Kachita Co Ltd Method for oxidizing carbon monoxide contained in room air
US4040804A (en) * 1975-05-23 1977-08-09 Halm Instrument Co., Inc. Heat and moisture exchanger
US5768897A (en) * 1992-06-16 1998-06-23 Universal Dynamics Corporation Air dry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with high ratio gas flow to absorber weight
CH691349A5 (de) * 1995-03-16 2001-07-13 Gunnar Ankarstig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Trocknen von Luft.
US6581297B1 (en) * 2000-11-17 2003-06-24 Graham-White Manufacturing Company Dry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JP4696482B2 (ja) * 2003-07-03 2011-06-08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除湿装置
US20080083336A1 (en) * 2006-10-09 2008-04-10 Michael Ford Tschantz Electrically conductive adsorptive honeycombs for drying of air
WO2008081605A1 (ja) * 2006-12-27 2008-07-10 National Institute Of Advanced Industri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中湿度領域において優れた吸放湿特性を有する非晶質アルミニウムケイ酸塩及び吸着剤
JP5103993B2 (ja) * 2007-04-06 2012-12-19 三菱樹脂株式会社 車両用除加湿装置
EP2233438B1 (en) * 2007-12-27 2020-03-18 National Institute of Advanced Industri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luminum silicate complex, and high-performance adsorbent comprising the same
JP5631415B2 (ja) * 2010-12-22 2014-11-26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システム及び調湿装置
EP2741019B1 (en) * 2011-07-27 2019-09-04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Humidity controller and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4820993B1 (zh) * 1964-05-28 1973-06-25
US4719761A (en) * 1986-05-30 1988-01-19 Cromer Charles J Cooling system
JPH0820993B2 (ja) * 1993-06-24 1996-03-04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順編成ファイル処理方式
JPH07185248A (ja) * 1993-12-28 1995-07-25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吸着装置
CN1864034A (zh) * 2003-10-09 2006-11-15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空气调节装置
JP2007240128A (ja) * 2006-03-13 2007-09-20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熱交換器用フィン、熱交換器及び空気調和装置
CN101530721A (zh) * 2008-03-14 2009-09-16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除湿机

Cited By (2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21752B (zh) * 2010-12-22 2016-06-29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空气调节***和调湿装置
CN103221752A (zh) * 2010-12-22 2013-07-24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空气调节***和调湿装置
US9644875B2 (en) 2010-12-22 2017-05-09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Air-conditioning system and humidity control device
US9651282B2 (en) 2011-10-28 2017-05-16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Refrigeration and air-conditioning apparatus and humidity control device
CN103890495A (zh) * 2011-10-28 2014-06-25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制冷空调装置和调湿装置
CN103890495B (zh) * 2011-10-28 2016-11-23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制冷空调装置和调湿装置
CN105324543A (zh) * 2013-05-15 2016-02-10 格雷姆·乔因森 流体移动装置
CN103808183A (zh) * 2013-12-30 2014-05-21 叶立英 使二股气体交替通过两个通道的装置及其方法
CN105940269B (zh) * 2014-02-20 2019-02-15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空调装置和空调装置的控制方法
CN105940269A (zh) * 2014-02-20 2016-09-14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空调装置和空调装置的控制方法
US10058817B2 (en) 2015-03-12 2018-08-28 Nuctech Company Limited Continuous operable gas purification device in an ion mobility spectrometer
CN104759189A (zh) * 2015-03-12 2015-07-08 同方威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离子迁移谱仪中可持续工作的气体净化装置
CN107921353A (zh) * 2015-08-07 2018-04-17 Akgk私人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压缩气体的旋转式吸附干燥器
CN106524099A (zh) * 2015-09-10 2017-03-22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用于车灯的除湿器
CN106524099B (zh) * 2015-09-10 2020-04-17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用于车灯的除湿器
CN111373201A (zh) * 2017-11-22 2020-07-03 蒙特欧洲有限公司 除湿***和方法
CN111373201B (zh) * 2017-11-22 2021-07-02 蒙特欧洲有限公司 除湿***和方法
CN108488954B (zh) * 2018-03-16 2021-06-04 江门日野电机有限公司 一种除湿机
CN108488954A (zh) * 2018-03-16 2018-09-04 江门日野电机有限公司 一种除湿机
CN108826494A (zh) * 2018-06-29 2018-11-16 池州市浮子信息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家用除湿机
CN111111368A (zh) * 2019-12-12 2020-05-08 上海巴安水务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两段法冷凝和光催化降解有机废气的方法
CN111578481A (zh) * 2020-05-12 2020-08-25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的除湿控制方法
CN111578468A (zh) * 2020-05-12 2020-08-25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空调***的控制方法
CN111578468B (zh) * 2020-05-12 2022-09-02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空调***的控制方法
CN111578481B (zh) * 2020-05-12 2022-09-06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的除湿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2073386A1 (ja) 2012-06-07
EP2647416A4 (en) 2018-03-14
EP2647416A1 (en) 2013-10-09
CN103237589B (zh) 2015-11-25
EP2647416B1 (en) 2019-10-09
JP5797205B2 (ja) 2015-10-21
US9234667B2 (en) 2016-01-12
JPWO2012073386A1 (ja) 2014-05-19
US20130239814A1 (en) 2013-09-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237589B (zh) 除湿装置
CN203874648U (zh) 除湿装置
JP5822931B2 (ja) 調湿装置、空気調和システム及び調湿装置の制御方法
JP4835688B2 (ja) 空気調和装置、空調システム
GB2525112A (en) Dehumidifier
US20230022397A1 (en) Air quality adjustment system
JP2003130391A (ja) 空気調和機
CN103221752B (zh) 空气调节***和调湿装置
CN103890495B (zh) 制冷空调装置和调湿装置
US11624544B2 (en) Dehumidifier
CN106659965A (zh) 除湿装置
JP6138336B2 (ja) 空気調和装置、及び、空気調和装置の制御方法
JP2010054135A (ja) 乾式デシカント装置及び空気熱源ヒートポンプ装置
JP5127870B2 (ja) 空気調和装置
JP2012052782A (ja) デシカント式換気扇
JP2013130389A (ja) 空気熱源ヒートポンプ装置
JP6141508B2 (ja) 空気調和装置、及び、空気調和装置の制御方法
CN108472579A (zh) 除湿装置
JP5404509B2 (ja) 除湿装置
JP7126611B2 (ja) 空気調和装置
JP6009531B2 (ja) 除湿システ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