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232056B - 一种制备氧化铜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制备氧化铜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232056B
CN103232056B CN201310123321.6A CN201310123321A CN103232056B CN 103232056 B CN103232056 B CN 103232056B CN 201310123321 A CN201310123321 A CN 201310123321A CN 103232056 B CN103232056 B CN 10323205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stand
reactor
solution
copp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123321.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232056A (zh
Inventor
廖勇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Long Lake Nano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310123321.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232056B/zh
Publication of CN1032320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3205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23205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3205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制备氧化铜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含Cu2+的酸性溶液,含有CO3 2-和OH-的溶液和含有CH3COO-的溶液,作为待用液C;注入到反应器中进行一次反应,一次反应结束后,向反应器中加入含有OH-的溶液,升温进行反应,反应结束后,将所得产物进行洗涤和初步除水处理,制得初步产物;将初步产物进行脱水处理后,在50℃~150℃下进行干燥处理,制得目标产物氧化铜。本发明利用氯化铜、硫酸铜作为原料,而氯化铜可以通过处理废弃的铜线路板获得,或直接采用线路板氯化铜废液,硫酸铜可以通过铜矿或废铜料萃取后经硫酸反萃取而得,所以其原料价格相对低廉,采用廉价易得、无毒的原料,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品质,降低了氧化铜的生产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制备氧化铜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化工生产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氧化铜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氧化铜的用途广泛,目前主要制备方法是干法和湿法。活性氧化铜主要由湿法工艺制备,活性氧化铜的用途也更为广泛。但是目前很多的湿法制备工艺因为氧化铜的产品粒度细,造成制备完成后的杂质不利用清洗掉,从而影响产品的纯度。要彻底清洗掉杂质得到高纯度的活性氧化铜,需要大量的清洗水和反复的洗涤,这样会增加生产成本和严重影响生产效率。而且绝大部分湿法工艺都要使用到氨或铵盐。而氨氮在废水中的彻底回收又比较困难。所以会造成氨氮污染。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备氧化铜的方法,采用廉价易得的原料,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品质,并且降低了氧化铜的生产成本。
为了实现所述目标,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制备氧化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向第一容器中注入含Cu2+的酸性溶液,作为待用液A;
(2)在第二容器中配制含有CO3 2-和OH-的溶液,作为待用液B;
(3)在第三容器中配制含有CH3COO-的溶液,作为待用液C;
(4)在第四容器中配制含有OH-的溶液,作为待用液D;
(5)将待用液A、待用液B、待用液C注入到第五反应器中进行一次反应,使第五反应器中混合液E的pH值达到目标pH值;
(6)脱盐:第(5)步反应结束后,向第五反应器中加入待用液D,至反应器内溶液pH值到目标pH值后,停止加入待用液D,并且升温至目标温度,在反应时长的时间段内,保持第五反应器的环境温度在目标温度,反应结束后降至室温;
(7)转移脱盐后产物:将步骤(6)所得产物转移至第六反应器中,并洗涤至洗涤液呈中性,然后进行初步除水处理,制得初步产物;
(8)制备目标产物:在第七反应器中对步骤(7)所得产物进行脱水处理,再将其转移至干燥处理器中,在50℃~150℃下进行干燥处理,制得目标产物氧化铜。
前述待用液A为Cu2+质量浓度为0.5%-15%的氯化铜或硫酸铜溶液;所述待用液D为OH-质量浓度为1%-25%的可溶性氢氧化物。
前述待用液D中可溶性氢氧化物为氢氧化钾、氢氧化钠中至少一种。
前述待用液B为可溶性碳酸盐和可溶性氢氧化物的混合溶液,其中CO3 2-与OH-摩尔比为1:0.5-2。
前述待用液B中的可溶性碳酸盐为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钾中的至少一种;可溶性氢氧化物为氢氧化钾、氢氧化钠中至少一种。
前述混合液E中Cu2+与CH3COO-的摩尔比为1:0.05-0.6。
前述步骤(5)中,将待用液C与待用液A或待用液B中的一个在中间容器中预先进行混合,然后以可控制流速的方式将未被混合的待用液B或待用液A注入到中间容器中,实时监测中间容器的pH值,当到达目标pH值时,停止注入;前述目标pH值范围为6-8;前述步骤(5)中反应温度控制在45℃-90℃。
前述步骤(6)中目标pH值范围为10-14,目标温度为60℃-100℃,反应时长为30分钟-2小时,反应结束后停止加热,30分钟后打开冷却水冷却至室温。
前述第五反应器为反应釜,第六反应器为真空抽滤器,第七反应器为离心机。
本发明的有益之处在于: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制备氧化铜的方法,利用氯化铜、硫酸铜作为原料,而氯化铜可以通过处理废弃的铜线路板获得,或直接采用线路板氯化铜废液,硫酸铜可以通过铜矿或废铜料萃取后经硫酸反萃取而得,所以其原料价格相对低廉,采用廉价易得、无毒的原料,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品质,降低了氧化铜的生产成本。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具体的介绍。
本发明的反应原理为:
实施例1:
(1)向第一容器中注入含硫酸铜的酸性溶液,作为待用液A,该溶液中的Cu2+质量浓度为0.52%;
(2)在第二容器中配制包含碳酸钠和氢氧化钠的混合溶液,溶液中的CO3 2-与OH-摩尔比为CO3 2-:OH-=1:0.5,作为待用液B;
(3)在第三容器中配制醋酸溶液,作为待用液C;
(4)在第四容器中配制氢氧化钠溶液,溶液中OH-质量浓度为1%,作为待用液D;
(5)向2000L的带夹套和搅拌的反应釜中加入500L水,水温为90℃;将待用液C与待用液A在中间容器中预先进行混合,使得Cu2+与CH3COO-的摩尔比Cu2+:CH3COO-=1:0.05;将混合后的溶液和待用液B同时、缓慢地流入第五反应器中,反应过程中采用pH计实时地监测第五反应器中溶液的pH值,使反应器中的pH值控制在6,得到混合溶液E;
(6)脱盐:第(5)步反应结束后,向第五反应器中加入待用液D,至反应器内溶液pH值到10后,停止加入待用液D,并且升温至100℃,保温反应2小时,反应结束后停止加热,30分钟后打开冷却水冷却至室温;
(7)转移脱盐后产物:将步骤(6)所得除水固体产物放入第六反应器中进行固液分离,第六反应器为真空抽滤器,再用水洗涤至洗涤液呈中性,然后开启真空进行进行初步除水处理,制得初步产物;
(8)制备目标产物:将步骤(7)所得产物转移至第七反应器中,第七反应器为离心机,对其进行强力脱水处理,再将其转移至干燥处理器中,在50℃下进行干燥处理,制得目标产物氧化铜。
实施例2:
(1)向第一容器中注入含氯化铜的酸性溶液,作为待用液A,该溶液中的Cu2+质量浓度为6.8%;
(2)在第二容器中配制包含碳酸氢钠和氢氧化钠的混合溶液,溶液中的CO3 2-与OH-摩尔比为CO3 2-:OH-=1:1,作为待用液B;
(3)在第三容器中配制醋酸钾溶液,作为待用液C;
(4)在第四容器中配制氢氧化钾溶液,溶液中OH-质量浓度为10%,作为待用液D;
(5)向2000L的带夹套和搅拌的反应釜中加入500L水,水温为75℃;将待用液C与待用液B在中间容器中预先进行混合,使得Cu2+与CH3COO-的摩尔比Cu2+:CH3COO-=1:0.2;将混合后的溶液和待用液A同时、缓慢地流入第五反应器中,反应过程中采用pH计实时地监测第五反应器中溶液的pH值,使反应器中的pH值控制在7,得到混合溶液E;
(6)脱盐:第(5)步反应结束后,向第五反应器中加入待用液D,至反应器内溶液pH值到11后,停止加入待用液D,并且升温至90℃,保温反应1.5小时,反应结束后停止加热,30分钟后打开冷却水冷却至室温;
(7)转移脱盐后产物:将步骤(6)所得除水固体产物放入第六反应器中进行固液分离,第六反应器为真空抽滤器,再用水洗涤至洗涤液呈中性,然后开启真空进行进行初步除水处理,制得初步产物;
(8)制备目标产物:将步骤(7)所得产物转移至第七反应器中,第七反应器为离心机,对其进行强力脱水处理,再将其转移至干燥处理器中,在80℃下进行干燥处理,制得目标产物氧化铜。
实施例3:
(1)向第一容器中注入含硫酸铜的酸性溶液,作为待用液A,该溶液中的Cu2+质量浓度为9.8%;
(2)在第二容器中配制包含碳酸钾和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的混合溶液,溶液中的CO3 2-与OH-摩尔比为CO3 2-:OH-=1:1.5,作为待用液B;
(3)在第三容器中配制醋酸钠溶液,作为待用液C;
(4)在第四容器中配制氢氧化钠与氢氧化钾混合溶液,溶液中OH-质量浓度为20%,作为待用液D;
(5)向2000L的带夹套和搅拌的反应釜中加入500L水,水温为65℃;将待用液C与待用液B在中间容器中预先进行混合,使得Cu2+与CH3COO-的摩尔比Cu2+:CH3COO-=1:0.4;将混合后的溶液和待用液A同时、缓慢地流入第五反应器中,反应过程中采用pH计实时地监测第五反应器中溶液的pH值,使反应器中的pH值控制在7.5,得到混合溶液E;
(6)脱盐:第(5)步反应结束后,向第五反应器中加入待用液D,至反应器内溶液pH值到12后,停止加入待用液D,并且升温至80℃,保温反应1小时,反应结束后停止加热,30分钟后打开冷却水冷却至室温;
(7)转移脱盐后产物:将步骤(6)所得除水固体产物放入第六反应器中进行固液分离,第六反应器为真空抽滤器,再用水洗涤至洗涤液呈中性,然后开启真空进行进行初步除水处理,制得初步产物;
(8)制备目标产物:将步骤(7)所得产物转移至第七反应器中,第七反应器为离心机,对其进行强力脱水处理,再将其转移至干燥处理器中,在100℃下进行干燥处理,制得目标产物氧化铜。
实施例4:
(1)向第一容器中注入含氯化铜的酸性溶液,作为待用液A,该溶液中的Cu2+质量浓度为15%;
(2)在第二容器中配制包含碳酸氢钠、碳酸钠和氢氧化钾的混合溶液,溶液中的CO3 2-与OH-摩尔比为CO3 2-:OH-=1:2,作为待用液B;
(3)在第三容器中配制醋酸钾溶液,作为待用液C;
(4)在第四容器中配制氢氧化钠溶液,溶液中OH-质量浓度为25%,作为待用液D
(5)向2000L的带夹套和搅拌的反应釜中加入500L水,水温为45℃;将待用液C与待用液B在中间容器中预先进行混合,使得Cu2+与CH3COO-的摩尔比Cu2+:CH3COO-=1:0.4;将混合后的溶液和待用液A同时、缓慢地流入第五反应器中,反应过程中采用pH计实时地监测第五反应器中溶液的pH值,使反应器中的pH值控制在8,得到混合溶液E;
(6)脱盐:第(5)步反应结束后,向第五反应器中加入待用液D,至反应器内溶液pH值到14后,停止加入待用液D,并且升温至60℃,保温反应30分钟,反应结束后停止加热,30分钟后打开冷却水冷却至室温;
(7)转移脱盐后产物:将步骤(6)所得除水固体产物放入第六反应器中进行固液分离,第六反应器为真空抽滤器,再用水洗涤至洗涤液呈中性,然后开启真空进行进行初步除水处理,制得初步产物;
(8)制备目标产物:将步骤(7)所得产物转移至第七反应器中,第七反应器为离心机,对其进行强力脱水处理,再将其转移至干燥处理器中,在150℃下进行干燥处理,制得目标产物氧化铜。
对实施例1-4进行样品主含量分析。表1中列出了测试的结果。
表1样品主含量分析
样品 含量(%)
实施例1 98.3
实施例2 98.8
实施例3 99.2
实施例4 98.6
由表1可知产品质量达到GB/T674—78标准,产品含量高。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所述实施例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发明,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的方式所获得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2)

1.一种制备氧化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向第一容器中注入含Cu2+的酸性溶液,作为待用液A;
(2)在第二容器中配制含有CO3 2- 和OH-的溶液,作为待用液B;
(3)在第三容器中配制含有CH3COO-的溶液,作为待用液C;
(4)在第四容器中配制含有OH的溶液,作为待用液D;
(5)将待用液A、待用液B、待用液C注入到第五反应器中进行一次反应,使第五反应器中混合液E的pH值达到目标pH值;
(6)脱盐:第(5)步反应结束后,向第五反应器中加入待用液D,至反应器内溶液pH值到目标pH值后,停止加入待用液D,并且升温至目标温度,在反应时长的时间段内,保持第五反应器的环境温度在目标温度,反应结束后降至室温;
(7)转移脱盐后产物:将步骤(6)所得产物转移至第六反应器中,并洗涤至洗涤液呈中性,然后进行初步除水处理,制得初步产物;
(8)制备目标产物:在第七反应器中对步骤(7)所得产物进行脱水处理,再将其转移至干燥处理器中,在50℃~150℃下进行干燥处理,制得目标产物氧化铜;所述混合液E中Cu2+与CH3COO-的摩尔比为1:0.05-0.6;所述待用液A为Cu2+质量浓度为0.5%-15%的氯化铜或硫酸铜溶液;所述待用液D为OH-质量浓度为1%-25%的可溶性氢氧化物;所述待用液D中可溶性氢氧化物为氢氧化钾、氢氧化钠中至少一种;所述待用液B为可溶性碳酸盐和可溶性氢氧化物的混合溶液,其中CO3 2-与OH-摩尔比为1:0.5-2;所述待用液B中的可溶性碳酸盐为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钾中的至少一种;可溶性氢氧化物为氢氧化钾、氢氧化钠中至少一种;所述步骤(5)中,将待用液C与待用液A或待用液B中的一个在中间容器中预先进行混合,然后以可控制流速的方式将未被混合的待用液B或待用液A注入到中间容器中,实时监测中间容器的pH值,当到达目标pH值时,停止注入;所述目标pH值范围为6-8;所述步骤(5)中反应温度控制在45℃-90℃;所述步骤(6)中目标pH值范围为10-14,目标温度为60℃-100℃,反应时长为30分钟-2小时,反应结束后停止加热,30分钟后打开冷却水冷却至室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制备氧化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反应器为反应釜,第六反应器为真空抽滤器,第七反应器为离心机。
CN201310123321.6A 2013-04-10 2013-04-10 一种制备氧化铜的方法 Active CN10323205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123321.6A CN103232056B (zh) 2013-04-10 2013-04-10 一种制备氧化铜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123321.6A CN103232056B (zh) 2013-04-10 2013-04-10 一种制备氧化铜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232056A CN103232056A (zh) 2013-08-07
CN103232056B true CN103232056B (zh) 2015-04-15

Family

ID=488801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123321.6A Active CN103232056B (zh) 2013-04-10 2013-04-10 一种制备氧化铜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23205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96731A (zh) * 2013-09-11 2014-01-08 江西新金叶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由铜废料制取纳米氧化铜的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96027A (zh) * 2009-10-27 2010-04-21 中南民族大学 立方体氧化铜纳米粒子及其合成方法和用途
CN102491403A (zh) * 2011-12-19 2012-06-13 班朝磊 一种络合沉淀法制备氧化铜粉末的方法
CN102491402A (zh) * 2011-12-05 2012-06-13 广州科城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酸性蚀刻废液生产精制氧化铜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96027A (zh) * 2009-10-27 2010-04-21 中南民族大学 立方体氧化铜纳米粒子及其合成方法和用途
CN102491402A (zh) * 2011-12-05 2012-06-13 广州科城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酸性蚀刻废液生产精制氧化铜的方法
CN102491403A (zh) * 2011-12-19 2012-06-13 班朝磊 一种络合沉淀法制备氧化铜粉末的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氧化铜纳米微粒的制备方法;胡静 等;《化工中间体》;20101231(第9期);第12-15页 *
氧化铜纳米粉的制备及分散方法;朱伟长 等;《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30630;第25卷(第3期);第251-253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232056A (zh) 2013-08-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232055B (zh) 一种制备碱式碳酸铜的方法
CN102603000B (zh) 一种以偏钒酸铵为原料制备高纯五氧化二钒的工艺
CN102491402B (zh) 一种利用酸性蚀刻废液生产精制氧化铜的方法
WO2012163200A1 (zh) 一种从磷矿中分离稀土的方法
CN106348273A (zh) 一种盐酸法制工业磷酸的萃取剂及其萃取方法
CN104018184A (zh) 一种全新的生产电解金属锰的方法
CN104529562A (zh) 一种用光卤石矿制备硫酸钾镁肥及氯化钾肥料的生产工艺
CN104003443A (zh) 一种加晶种制备偏钒酸铵的方法
CN104004926A (zh) 一种利用多钒酸钠制备高纯度五氧化二钒的方法
CN102134077A (zh) 一种湿法提纯多晶硅的方法
CN103031443A (zh) 一种赤泥脱碱并回收铝和铁的方法
CN104480304B (zh) 一种在钽铌湿法冶金过程中减少氨气使用量的方法
CN102602980B (zh) 碱式硫酸铜的一种工业制备方法
CN103318976B (zh) 一种由含钴溶液制备四氧化三钴的工艺
CN103232056B (zh) 一种制备氧化铜的方法
CN102633291B (zh) 碱式硝酸铜的制备方法
CN106396069A (zh) 一种污水中重金属离子的处理药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9019643A (zh) 一种磷锂铝石提取锂盐的工艺
CN103232337B (zh) 一种醋酸铜的制备方法
CN105483378A (zh) 一种自制硅渣脱除硫酸锌溶液中氟的方法
CN105152188A (zh) 一种利用铁锂云母制备碳酸锂和硫酸钾的方法
CN102357421B (zh) 高钙稀土精矿的除钙方法
CN104692446A (zh) 一种高纯低氯高活性氧化铜的制备方法
CN103555932A (zh) 一种钼精矿焙烧的方法
CN113955776A (zh) 一种碳酸锂的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60511

Address after: 215129 Jiangsu Province, Suzhou high tech Zone deer Road No. 369 Building 5 room 01

Patentee after: Suzhou Long Lake nano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215129 Jiangsu province Suzhou city road high tech Zone deer No. 369 Industrial Park No. 21 501-505

Patentee before: Liao Yongzhi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809

Address after: Room 601, Building 78, Keling Road, Suzhou High-tech Zone,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uzhou Chatters New Materials Co., Ltd.

Address before: 215129 Jiangsu Province, Suzhou high tech Zone deer Road No. 369 Building 5 room 01

Patentee before: Suzhou Long Lake nano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621

Address after: 215000 Room 301, building 17, No.158, Jinfeng Roa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ity,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uzhou Long Lake nano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15000 Room 601, 7 building, 78 Ling Ling Road, hi tech Zone, Suzhou, Jiangsu.

Patentee before: Suzhou Chatters New Materials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