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165260A - 线圈元器件 - Google Patents

线圈元器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165260A
CN103165260A CN201210546479XA CN201210546479A CN103165260A CN 103165260 A CN103165260 A CN 103165260A CN 201210546479X A CN201210546479X A CN 201210546479XA CN 201210546479 A CN201210546479 A CN 201210546479A CN 103165260 A CN103165260 A CN 10316526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coil
magnetic core
mentioned
coil compon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546479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165260B (zh
Inventor
山田觉
菊池和幸
田原义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d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umid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da Corp filed Critical Sumid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31652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6526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16526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6526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8Coils; Windings; Conductive connections
    • H01F27/29Terminals; Tapping arrangements for signal inductanc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17/00Fixed inductances of the signal type 
    • H01F17/04Fixed inductances of the signal type  with magnetic core
    • H01F17/043Fixed inductances of the signal type  with magnetic core with two, usually identical or nearly identical parts enclosing completely the coil (pot co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8Coils; Windings; Conductive connections
    • H01F27/29Terminals; Tapping arrangements for signal inductances
    • H01F27/292Surface mounted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oils Or Transformers For Communication (AREA)
  • Coils Of Transformers For General Uses (AREA)

Abstract

使板状端子从磁芯的侧面部向着底面部弯折的时候所需要的力更小,并能提供确保较高的弯折精度的线圈元器件作为目的。线圈元器件(100),具有磁芯(10)和,线圈(1)和,平板状的端子(3)。磁芯(10)包括,底面部(10b),和与底面部(10b)大体上垂直地相连接的侧面部(10c)。线圈(1),被埋设在磁芯(10)内部,且末端部(2)自磁芯(10)的侧面部(10c)向外突出。端子(3),从磁芯(10)的侧面部(10c)突出出去,向着磁芯(10)的底面部(10b)被弯折,且与线圈(1)的末端部(2)相连接。并且,在端子(3)的,与从磁芯(10)的侧面部(10c)向着底面部(10b)弯折的地方相对应的位置上,形成了开口部(37)。

Description

线圈元器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一种用于各种电器,电子仪器等的线圈元器件。 
背景技术
现有一种线圈元器件,例如在下列的专利文献1中所记载那样,其是通过把由导线所卷绕而成的线圈埋设在由磁性材料所形成的磁芯内。在这种线圈元器件中,在磁芯内埋设线圈,并使线圈的引出线段,即所谓的末端部从线圈的侧面部向外突出。 
另外,这个线圈元器件的平板状的端子,其一部分被埋设在磁芯内,剩余的部分与线圈部的末端部同样从磁芯的侧面部向外突出。并且,由于这个端子和线圈的末端部重叠并连接在一起,因此端子和线圈相互电连通。另外,端子,沿着磁芯的侧面部和底面部的棱线,即所谓的角部,被弯折成近90度。 
引证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5-310869号公报 
发明的内容 
技术问题 
然而,在专利文献1中所揭示的线圈元器件中,端子被形成为略呈平板状。并且,为了把平板状的部件大体上弯折90度,就需要过大的力量。为此,在弯折时很难调节施加在端子上的力量,端子的弯折精度也会降低。其结果,在专利文献1所揭示的线圈元器件中,由于端子的弯折角度的偏差,或是没有沿着预定的曲线被弯折等,弯折之后的端子的尖端的位置,或是线圈元器件本身的外形尺寸就产生了偏差。 
另外,为了弯折端子,在磁芯中,把连接侧面部和底面部的角部作为支点,因此弯折端子的时候所产生的力就会作用到磁芯的角部。其结果,在弯折端子时的力量较大的情况下,磁芯的角部就有可能被弯折端子时的力量所损坏。 
因此,本发明鉴于上述课题,把降低弯折端子时所需要的力量,提供能确保较高的弯折精度的线圈元器件作为目的。 
解决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所涉及的一种线圈元器件,具有磁芯、线圈、和平板状的端子。磁芯是由磁性材料所形成的,具有顶面部,与顶面部相对着的底面部,和与顶面部及底面部大体上垂直地连续地连接着的侧面部。线圈,是被埋设在磁芯内部,其末端部自磁芯的 侧面部突出出去。平板状的端子,是从磁芯的侧面部突出出去,并被弯折向磁芯底面部,且与线圈的末端部相连接。并且,平板状的端子上,在与从磁芯的侧面部向底面部弯折的地方相对应的位置,还形成有开口部。 
发明有益效果 
通过本发明的线圈元器件,因为能以较小的力量来弯折平板状的端子,所以能提高弯折的精度,且可以使平板状的端子沿着磁芯的侧面部和底面部的角部能精确地弯折。结果,由于可以提高端子的弯折精确度,所以能提供外形尺寸非常精确的线圈元器件。 
附图说明
图1是涉及本发明的第1实施例的线圈元器件的立体图。 
图2是涉及本发明的第1实施例的线圈元器件的侧面图。 
图3是显示在涉及本发明的第1实施例的线圈元器件中,平板状的端子在被弯折之前状态的立体图。 
图4是涉及本发明的第1实施例的线圈元器件截面略图。 
图5是涉及本发明的第2实施例的线圈元器件的立体图。 
图6是涉及本发明的第2实施例的线圈元器件的侧面图。 
图7是涉及本发明的第3实施例的线圈元器件的立体图。 
图8是显示在涉及本发明的第3实施例的线圈元器件中,平板状的端子在被弯折之前状态的立体图。 
图9是涉及本发明的第4实施例的线圈元器件的立体图。 
图10是涉及本发明的第5实施例的线圈元器件的立体图。 
图11是涉及本发明的第5实施例的别的线圈元器件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就涉及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线圈元器件,根据图1~图9进行说明,不过,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以下的例子。说明将按如下顺序进行。 
1.第1实施例 
1-1.线圈元器件的构成 
1-2.线圈元器件的制造方法 
2.第2实施例 
3.第3实施例 
4.第4实施例 
5.第5实施例 
1.第1实施例 
1-1.线圈元器件的组成 
首先,使用图1~图4,对本发明的第1实施例(以下,称为「本例」)所涉及的线圈元器件的构成进行说明。图1,是本例的线圈元器件的立体图。还有,图2是本例的线圈元器件的侧面图,图3是显示在线圈元器件中,平板状的端子在被弯折之前状态的立体图。图4,是图2的X-X’截面图。 
本例的线圈元器件100,是被用于汽车或者各种电器产品,电子仪器等中的。如图1所示,线圈元器件100,具有,例如由磁性材料所构成的磁芯10,线圈1,以及与线圈1的线圈末端部2相连接的2个端子部3。 
对于构成磁芯10的磁性材料,在这里不特别限定,不过,可以举出Mn-Zn性或Ni-Zn性的铁氧体,Fe,Co及Ni的一种以上作为主成分的软磁性合金的铁硅铝磁合金(Fe-Si-Al合金),坡莫合金(Fe-Ni合金,Fe-Ni-Mo合金),Fe-Si合金,Fe-Co合金,Fe-P合金,非晶体金属或羰基铁粉等作为例子。并且,磁芯10是将这些磁性材料和,以热固性树脂(例如环氧树脂等)为代表的各种树脂材料混合而成的造粒粉,通过加压成形,并加热硬化而形成的。 
还有,磁芯10,被形成为大体上呈立方体状,具有顶面部10a和,与顶面部10a大体上平行地相对着的底面部10b,与顶面部10a和底面部10b大体上垂直地连接且互相对着的2个侧面部10c。还有,磁芯10,还具有与顶面部10a和底面部10b大体上垂直地连接,且与2个侧面部10c也大体上垂直地接连的正面部10d以及背面部10e(参照图2)。在这个磁芯10里面,还埋设有线圈1。在这里,「埋设」是指构成磁芯10的磁性材料从线圈1上下前后左右及内外等所有方向,没有空隙地,紧密地包围住除线圈的末端部2之外的线圈1的状态。 
线圈1,是由圆导线或平角导线等导线卷绕而成的。构成线圈1的导线的2个线圈末端部2,分别从磁芯10的相对着的2个侧面部10c向磁芯10的外部突出出去。 
另外,在平板状端子3和线圈末端部2的连接部分上,披覆在导线上的绝缘膜被除去,由例如铜材等所构成的导线呈被暴露出来的状态。还有,在本例中线圈末端部2,是通过把圆导线进行了压扁加工,使其被加工成扁平的形状而成的。再者,本例子中,就把线圈末端部2加工成扁平形状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不过,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例如不进行压扁加工,保持圆导线的原样也可以。并且,这个线圈末端部2,在磁芯10外部与端子部3相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平板状端子的端子部3,大体上被形成为略呈平板状。端子部3,是与线圈末端部2一起沿着磁芯10侧面部10c向底面部10b弯折的。并且,端子部3,沿着与侧面部10c和底面部10b的棱线,即所谓的角部,大体上呈90度弯折。 
这时,线圈末端部2,被配置于端子部3的背面侧,即,如图4所示,被配置于端子部3和磁芯10之间。因此,线圈末端部2不位于线圈元器件100的最外面。由此,由于线圈元器件100的最外面即为端子部3表面,因此无论线圈末端部2压扁加工的精度如何,都能使线圈元器件100外形变得均一。 
还有,如后所述,内部埋设有端子部3的一部分和线圈1的磁芯10在一体成形之后,在线圈末端部2和端子部3向磁芯10外周方向突出出去的状态下,线圈末端部2被配置于端子部3的弯折方向侧。因此,在把端子部3沿着磁芯10的侧面部10c的方向进行弯折的时候, 可以使推压模具与端子部3的表面进行面接触。 
因此,可以对端子部3沿着同一方向,稳定地施加均一的力量。由此,可以实现线圈末端部2及端子部3的较高的弯折加工精度,从而能降低线圈元器件100外形尺寸的偏差。 
另外,如图1所示,在端子部3的纵向方向的一个端部上,还形成有缺口部31。缺口部31,是把端子部3的端部切缺成开放形状。并且,通过这个缺口部31,在端子部3的纵向方向的一侧上,还形成有2个突出端子部35。2个突出端子部35从磁芯10侧面部10c开始,被填埋在磁芯10里。 
如图2所示,这个缺口部31里面,还配置有线圈末端部2的一部分。并且,在缺口部31,端子部3和线圈末端部2沿着磁芯10侧面部10c向着底面部10b侧弯折。这时,在弯折位置的线圈末端部2,与端子部3不相接触。因此,在弯折的时候,线圈末端部2的弯折部分可以通过缺口部31得以释放,从而能正确地进行弯折。 
再者,本例子中,就缺口部31,说明了端部的一端被形成为开放的形状,不过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至少,在弯折位置,只要线圈末端部2与端子部3为非接触状态即可,所以,比如还可以在端子部3上设有开口部,并使该开口部位于线圈末端部2弯折位置的附近。 
并且,如图3所示,端子部3上的纵向方向的中间部分上,还形成有呈长方形开口的开口部37。如图1及图4所示,这个开口部37被设置于,端子部3沿着侧面部10c和底面部10b的角部进行弯折的地方。 
因此,可以使弯折地方的端子部3的截面积变小,而且比起没有设置开口部37的端子部来,可以用较小的力量来使端子部3弯折。由此,在弯折端子部3的时候可以较容易地调节所施加的力量,并可以提高弯折精度,还可以沿着在磁芯10的侧面部10c和底面部10b的角部精确地弯折端子部3。 
还有,由于使弯折端子部3所需要的力变小,所以弯折时候加在磁芯10的角部的力量也会很小。因此,可以抑制端子部3弯折时对磁芯10的角部的损坏。 
在这里,设想一下没有在端子部3设置开口部37的情况。这种情况下,由于在弯折地方的端子部3的截面面积,与设置了开口部37的情况相比较较大,所以弯折时候所需要的力量也变大。为此,就可能产生以下的情况,即端子部3不能精确地沿着侧面部10c和底面部10b的角部弯折,而使端子部3的弯折地方的一部分膨胀起来。结果,端子部3与底面部10b变得不平行,线圈元器件100的外形尺寸也会产生偏差。 
相对于此,本例的线圈元器件100,由于设置了开口部37,所以可以沿着侧面部10c和底面部10b的角部精确地弯折端子部3。为此,可以使弯折之后的端子部3的一部分大体上平行于底面部10b,可以提高线圈元器件100的外形尺寸的精度。 
如图2所示,开口部37,具有第1边缘37a,与这个第1边缘37a大体上平行地相对着的第2边缘37b,以及连接第1边缘37a和第2边缘37b的2个第3边缘37c。第1边缘37a和第2边缘37b,与沿着在端子部3的纵向方向延伸的第1边缘3a和第2边缘3b大体上平行。因此,第1边缘37a和第2边缘37b的间隔,在任何地方都一样。 
为此,弯折端子部3的时候,可以使在端子部3的弯折地方的开放部37开口的长度一直 大体上保持一致。因此,即使端子部3的弯折地方多少产生偏离,开口部37的开口长度也不会产生变化。即,由于在弯折地方的端子部3的截面积能一直保持一定,所以可以一直使用同样的力量来弯折端子部3。结果,能进一步提高端子部3的弯折精度。 
再者,开口部37的幅宽,即第1边缘37a和第2边缘37b之间的间隔,被设定为端子部3的幅宽(第1边缘3a和第2边缘3b的间隔)的宽度的1/3以上。 
另外,如图3所示,在制造线圈元器件100的时候,通过在端子部3上设置的开口部37***模具等,就能切断线圈1的线圈末端部2。为此,在把端子部3从侧面部10向着底面部10b侧弯折的时候,只需弯折端子部3即可。为此,与把弯折端子部3和线圈末端部2一起进行弯折时相比,只需很小的力量就可以弯折端子部3。 
并且,如图4所示,磁芯10上还设置有2个第1沟部4和第2沟部5。第1沟部4,被设置于侧面部10c和底面部10b上。这个第1沟部4,从在侧面部10c的顶面部10a侧的一端开始,连续延伸到底面部10b侧的另一端,再继续一直延伸到底面部10b的大致中心部位置。 
这个第1沟部4,是与磁芯10侧面部10c和底面部10b的最外面比较,明显塌陷进去的凹部。第1沟部4的幅宽,被形成得比端子部3的幅宽更宽。并且,弯折的端子部3被配置于这个第1沟部4。因此,能使端子部3从磁芯10侧面部10c突出的大小变小,并能实现线圈元器件100的小型化。还有,通过使第1沟部4的幅度形成得比端子部3的幅度更宽,即使端子部3产生歪斜,或者热膨胀,也能切实地把端子部3配置在第1沟部4里面。 
再者,通过把第1沟部4的深度形成得比端子部3厚度更大,即使存在少许的弯折误差,或者弯折后的端子部3不从磁芯10侧面部10c以及底面部10b突出来也可以。因此,可以使磁芯10侧面部10c和底面部10b本身作为线圈元器件100最外面,并能提供稳定的窄公差的尺寸。 
还有,在磁芯10侧面部10c所形成的第1沟部4中,还设置有第2沟部5。第2沟部5被设置为从在磁芯10侧面部10c的线圈末端部2所突出的位置开始,到侧面部10c的底面部10b的另一端为止。 
如图2及图3所示,这个第2沟部5,是比第1沟部4的阶梯面4a更加明显地凹陷的凹部。第2沟部5的幅宽被形成为,比线圈末端部2的幅宽更宽。还有,第2沟部5的深度,被形成为与线圈末端部2的厚度大体上一样,或者,稍稍大一点。 
并且,如图4所示,这个第2沟部5里,还收容有被弯折了的线圈末端部2。线圈末端部2,因为被施以压扁加工,所以压扁加工精度有可能会产生偏差。然而,像能本例中的线圈元器件100那样,由于线圈末端部2被第2沟部5所容纳,所以,无论线圈末端部2压扁加工精度如何,都可以提供稳定的外形尺寸。 
1-2.线圈元器件的制造方法 
其次,就具有上述的组成的线圈元器件100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首先,例如把铜材的周围被覆有绝缘皮膜的导线,按照规定的卷数来加以卷绕,以形成线圈1。其次,把线圈1的2个线圈末端部2配置到端子部3。并且,对于线圈末端部2,例如,采用压力机或模具等施 加压力,进行压扁加工。因此,线圈末端部2被加工成扁平的形状,在后边的步骤中把线圈末端部2连接到端子部3的加工就会变得更容易。另外,也可以把端子部3配置到,预先进行了线圈末端部2压扁加工的线圈1处。 
其次,在模具内部配置好线圈1和端子部3,并将由磁性材料和热固性树脂等所形成的造粒粉填充到模具内。并且通过加压来形成压粉体。并且,通过把这个压粉体加热硬化,来形成如图3所示的磁芯10。其次,在端子部3设置的开口部37处伸入模具,把线圈1的线圈末端部2按照规定的长度切断。 
并且在磁芯10表面施加防锈加工的同时,通过例如焊锡或电焊等把端子部3和线圈末端部2连接起来。最后,通过使用模具等,把端子部3压向磁芯10的底面部10b一侧,从而使端子部3和线圈末端部2沿着磁芯10的侧面被弯折。因此,如图4所示,线圈末端部2被容纳于磁芯10的侧面部10c上所设置的第2沟部5。并且,如图3所示,端子部3的一部分被配置于磁芯10的侧面部10c上所设置的第1沟部4。 
另外,被埋设在磁芯10里侧的端子部3的端部上,设置有缺口部31,线圈末端部2被配置在这里。因此,在弯折位置的线圈末端部2是与端子部3不相接触的。因此,弯折时候,线圈末端部2的上述的突出出来的长度可以通过缺口部31得以逃逸,从而可能进行正确的弯折。 
其次,在磁芯10的侧面和在底面的角部,即棱线处,沿着磁芯10的底面进一步弯折端子部3。因此,端子部3的一部分被配置于磁芯10的底面部10b所设置的第1沟部4中。 
还有,在端子部3的侧面部10c和底面部10b的角部被弯折的地方,设置有长方形的开口部37。为此,能使端子部3弯折的地方的截面积变小,从而只需很小的力量就可以弯折端子部3。因此,可以很容易地调节在弯折端子部3时候所施加的力量,并能提高弯折精度。其结果,可以使端子部3沿着磁芯10的侧面部10c和底面部10b的角部,被精确地弯折成大体上呈90度。 
并且,因为线圈末端部2被在开口部37切断,因而在把端子部3从侧面部10c向底面部10b侧弯折的时候,只需弯折端子部3即可。为此,比起把端子部3和线圈末端部2一起弯折的时候,只需很小的力量就可以弯折端子部3。 
由此,如图1所示的线圈元器件100就完成了,经过检验步骤之后就可以出厂。另外,制造方法并不局限于这个例子,还可以适当地变更生产顺序,例如把线圈末端部的压扁加工放到的形成线圈1步骤中进行等。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线圈末端部2被配置于端子部3的背面,即端子部3和磁芯10之间。因此,在弯折端子部3时,由于可以使模具切实地与端子部3的表面进行面接触,所以可以均一地稳定地把力量施加于同一方向上,从而压折端子部3。因此,可以以良好的精度弯折端子部3,从而能降低外形尺寸的偏差。 
另外,因为在磁芯10侧面,形成有第1沟部4,所以可以在第1沟部4里面容纳被弯折的线圈末端部2。因此,无论线圈末端部2的压扁加工精度如何,都能提高外形尺寸的精度,并实现产品的小型化。 
2.第2实施例 
其次就与本发明的第2实施例相关的线圈元器件,参照图5及图6进行说明。图5,是表示与第2实施例相关的线圈元器件200的组成的立体图,图6是表示线圈元器件的侧面图。另外,对于与第1实施例(图1~图4)相对应的部位,赋予同样的符号,并避免重复的说明。 
如图5及图6所示,与第2实施例相关的线圈元器件200,是在端子部3上所设置的开口部37中填充了填充材料41的线圈元器件。这个填充材料41,是把端子部3从磁芯10的侧面部10c开始向着底面部10b侧弯折之后,被填充到开口部37内的材料。 
作为填充材料41,可以采用拥有比下述焊锡的熔点更高的熔点的焊锡,例如将线圈元器件200安装到基板等时候所使用的焊锡。还有,作为填充材料41的焊锡并不局限于上述焊锡,还可以适当地采用其他的具有导电性的填充材料,例如用导电性的粘结剂等来把拥有与端子部3的开口部37相对应的形状的,略成L字形状的部件固定在开口部37内。 
其他的组成,由于与上述的第1实施例相关的线圈元器件100相同,所以省略了关于它们的说明。通过具有这样组成的线圈元器件200,就可以得到与上述的第1实施例相关的线圈元器件100同样的作用以及效果。 
另外,根据这个与第2实施例相关的线圈元器件200,如图6所示,将线圈元器件200安装到基板等上的时候,不仅仅是在端子部3的开口部37的两端的范围T1,而且在包含填充材料41的范围T2,在将其安装到基板上时都可以形成焊锡圆角。因此,由于所形成的焊锡圆角的面积比与第1实施例相关的线圈元器件100更大,所以可以提高线圈元器件200与基板之间的粘着强度。 
3.第3实施例 
其次,参照图7及图8,对与本发明的第3实施例相关的线圈元器件进行说明。图7,是表示与第3实施例相关的线圈元器件300的立体图,图8表示线圈元器件300的端子部3在弯折之前的状态的立体图。 
这个第3实施例子的线圈元器件300,与第1实施例子的线圈元器件100的不同点在于,线圈的线圈末端部的切断位置,和磁芯的形状。为此,在这里对于线圈末端部及磁芯进行说明,对于与线圈元器件100相同的部分赋予同样的符号,并省略相关的说明。 
如图7所示,线圈元器件300,具有由例如圆导线和平角导线等的导线所卷绕而成的线圈1,由磁性材料所形成的,并在内部埋设有线圈1的磁芯10,和连接有线圈1的线圈末端部2的端子部3。 
端子部3具有,与第1实施例相关的线圈元器件100的端子部3同样的组成,并沿着磁芯310侧面部310c被弯折向底面部310b侧。并且,端子部3,是沿着与侧面部310c和底面部310b的角部,被从侧面部310c弯折向底面部310b。 
如图8所示,线圈1的线圈末端部2,不是在端子部3的开口部37处被切断,而是在端子部3的,与缺口部31的相反方向的端部处被切断。并且,如图7所示,线圈末端部2,被 与端子部3一起沿着磁芯310的侧面部310c弯折,且在磁芯310的侧面部310c和底面部310b的角部处进行弯折。 
还有,如图8所示,磁芯310上,与第1实施例的磁芯10同样,还形成有第1沟部304和第2沟部305。 
与此第3实施例相关的线圈元器件300上,线圈末端部2与端子部3一起延伸至底面部310b。为此,线圈末端部2被弯折后,从磁芯310底面部310b开始突出的尺寸大致相当于线圈末端部2的厚度。因而,如图8所示,在此第3实施例中,第2沟部305一直连续地被设置在从侧面部310c开始,到底面部310b的中途部为止的地方。 
因此,在磁芯310侧面部310c和底面部310b的角部处,可以把被弯折的线圈末端部2收容于,与磁芯310底面部310b侧相连接的第2沟部305里面。因此,即使不在端子部3开口部37处切断线圈末端部2,也能实现线圈元器件的小型化。 
[0063]其他的构成与上述的第1实施例相关的线圈元器件100同样,因此省略相关的说明。即使通过这样的构成的线圈元器件300,也能得到与上述的第1实施例相关的线圈元器件100同样的作用及效果。 
4.第4实施例 
其次,关于与本发明的第4实施例相关的线圈元器件参照图9进行说明。图9,是与第4实施例相关的线圈元器件400的立体图。另外,与第3实施例(图7~图8)相对应的部位赋予相同的符号,以避免重复。 
如图9所示,与这个第4实施例相关的线圈元器件400,是在与第3实施例相关的线圈元器件300的端子部3的开口部37里填充了填充材料441的线圈元器件。 
其他的组成,由于与上述的第3实施例相关的线圈元器件300同样,所以省略其说明。通过具有如此构成的线圈元器件400,也能得到与上述的第1实施例相关的线圈元器件100同样的作用及效果。 
另外,通过这个与第4实施例相关的线圈元器件400,能得到与第2实施例相关的线圈元器件200同样的效果。即,将线圈元器件400安装到基板等的时候,不仅仅是在端子部3的开口部37两端的范围,而且,在包含填充材料441的范围内,都可以形成基板安装时的焊锡圆角,从而能够提高线圈元器件400和基板之间的粘着强度。 
5.第5实施例 
其次,就本发明的第5实施例相关的线圈元器件,参照图10~11进行说明。图10,是与第5实施例相关的线圈元器件500的立体图。再者,与第1实施例相对应的部位被赋予同样的符号,以避免重复。 
如图10所示,与第1实施例相比,安装有平板状的端子部3侧面部10c上没有形成第1沟部4。另外,从磁芯10顶面部10a开始到底面部10b为止,在侧面部10c上形成第2沟部。换句话说,在侧面部10c上,除了第2沟部5’以外都是平坦的平面。 
通过这个构造,线圈元器件500就能实现低背化。即,随着低背化趋势的进行,例如,如图4所示,线圈末端部2在从磁芯10引出的地方的上方的磁性体上,由于弯折线圈末端部2的时候的应力,会很容易产生崩裂。为了解决上述的课题,通过使第2沟部5’形成为在侧面部10c的上下纵贯的样态,因此弯折线圈末端部2所产生的应力不容易直接作用到磁芯10上,从而可以提高低背化产品的成品率。 
另外,侧面部10c除了第2沟部5’以外,大体上为平坦的平面,因此为了加工元器件所使用的压力机的模具也变得简单,因此还可以期待降低制造成本的效果。 
并且,由于使线圈元器件更加低矮,所以端子3上就没有了设置开口部37的余地。因此,例如,如图11所示,在线圈元器件500中,可以使用不形成开口部37的平板状端子部3’。这种情况下,就不需要形成开口部37的步骤,和形成填充材料41的步骤,从生产效率和成本的角度来看,具有非常有利的优点。另外,线圈末端部2可以如第1实施例所示,在磁芯10的侧面部10c处被切断,且夹在侧面部10c与端子部3’之间。也可以使线圈末端部2如第3实施例所示,在磁芯10的底面部10b处被切断,且夹在底面部10b与端子部3’之间。 
如上,本发明至少包含了以下的技术思想/发明创造。即,第1,本发明涉及到一种线圈元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由磁性材料形成的,具有与顶面部,与上述顶面部相对着的底面部,和与上述顶面部及上述底面部大体上垂直相连接的侧面部的磁芯;被埋设在上述磁芯内部,且从上述磁芯的侧面部突出出去的线圈;以及从磁芯的侧面部突出出去,并被弯折向磁芯底面部,且与线圈的末端部相连接的平板状的端子;并且在上述平板状的端子上的,在与从磁芯的侧面部向底面部弯折的地方相对应的位置,还形成有开口部。 
第2,上述线圈的末端部的一端在上述平板状端子的上述开口部处被切断。 
第3,在上述平板状端子的上述开口部内填充有填充材料。 
第4,上述填充材料,是一种焊锡,其具有比作为将上述线圈元器件安装到基板的时候所用的焊锡的熔点更高的熔点。 
第5,上述平板状的端子的上述开口部被形成为长方形。 
第6,上述开口部的幅宽为上述平板状端子幅宽的1/3以上(包含等于1/3的情况)。 
第7,本发明还涉及到一种线圈元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由磁性材料形成的,具有与顶面部,与上述顶面部相对着的底面部,和与上述顶面部及上述底面部大体上垂直相连接的侧面部的磁芯;被埋设在上述磁芯内部,且从上述磁芯的侧面部突出出去的线圈;以及从磁芯的侧面部突出出去,并被弯折向磁芯底面部,且与线圈的末端部相连接的平板状的端子;并且在上述磁芯的侧面部上形成有幅宽略大于或等于线圈末端部的沟部,该沟部是从该侧面部的顶面部端开始一直延伸到该侧面部的底面部端的。 
第8,上述磁芯除了上述沟部以外,呈平坦的平面状。 
第9,上述的平板状端子为无洞的实心板状结构。 
第10,上述的磁芯的底面部也形成有可容纳上述线圈末端部的沟部,且此沟部与上述磁芯侧面部的沟部互相垂直连接。 
以上,对由本发明所成的线圈元器件的实施例进行了说明。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在不超出在专利权利请求的范围所记载的本发明的要旨的情况下,很明显,还可以包含以现有的技术可以预知的各种形态。 
附图标记列表 
1…线圈,2…线圈末端部,3,3’…端子部(端子),4,304…第1沟部,5,5’,305…第2沟部,10…磁芯,10a…顶面部,10b…底面部,10c…侧面部,31…缺口部,35…突出端子部,37…开口部,37a…第1边缘,37b…第2边缘,41…填充材料,100,200,300,400,500…线圈元器件。 

Claims (5)

1.一种线圈元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由磁性材料形成的,具有与顶面部,与上述顶面部相对着的底面部,和与上述顶面部及上述底面部大体上垂直相连接的侧面部的磁芯,
被埋设在上述磁芯内部,且从上述磁芯的侧面部突出出去的线圈,
以及从磁芯的侧面部突出出去,并被弯折向磁芯底面部,且与线圈的末端部相连接的平板状的端子,
并且在上述平板状的端子上的,与从磁芯的侧面部向底面部弯折的地方相对应的位置,还形成有开口部。
2.权利要求1所记载的线圈元器件,其特征在于,上述线圈的末端部的一端在上述平板状端子的上述开口部处被切断。
3.权利要求1所记载的线圈元器件,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平板状端子的上述开口部内填充有填充材料。
4.权利要求3所记载的线圈元器件,其特征在于,上述填充材料,是一种焊锡,其具有比作为将上述线圈元器件安装到基板的时候所用的焊锡的熔点更高的熔点。
5.权利要求1所记载的线圈元器件,其特征在于,上述平板状的端子的上述开口部被形成为长方形。
CN201210546479.XA 2011-12-15 2012-12-14 线圈元器件 Active CN10316526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274495 2011-12-15
JP2011274495A JP5935309B2 (ja) 2011-12-15 2011-12-15 コイル部品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165260A true CN103165260A (zh) 2013-06-19
CN103165260B CN103165260B (zh) 2015-11-11

Family

ID=477137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546479.XA Active CN103165260B (zh) 2011-12-15 2012-12-14 线圈元器件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922317B2 (zh)
EP (1) EP2608228B1 (zh)
JP (1) JP5935309B2 (zh)
CN (1) CN103165260B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58754A (zh) * 2013-11-22 2015-05-27 万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线圈制造方法及装置
CN106165035A (zh) * 2014-07-07 2016-11-23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线圈部件及线圈部件的制造方法
CN106935979A (zh) * 2015-12-30 2017-07-07 三星电机株式会社 Nfc天线及其制造方法
CN106935950A (zh) * 2015-07-27 2017-07-07 三星电机株式会社 芯片型天线及其制造方法
CN107591233A (zh) * 2016-07-07 2018-01-16 Tdk株式会社 线圈装置
CN108735432A (zh) * 2017-04-19 2018-11-02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线圈部件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874133B2 (ja) * 2013-03-08 2016-03-02 アルプス・グリーンデバイス株式会社 インダクタンス素子の製造方法
JP5874134B2 (ja) * 2013-03-11 2016-03-02 アルプス・グリーンデバイス株式会社 インダクタンス素子
JP6413096B2 (ja) * 2014-01-30 2018-10-31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コイル部品
WO2015136909A1 (ja) * 2014-03-14 2015-09-17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コイル部品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6547123B2 (ja) * 2015-01-06 2019-07-24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コイル部品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6547313B2 (ja) 2015-02-03 2019-07-24 スミダコーポレーション株式会社 磁性素子の製造方法
JP6332159B2 (ja) * 2015-06-19 2018-05-30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表面実装インダク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9899131B2 (en) * 2015-07-20 2018-02-20 Cyntec Co., Ltd. Structure of an electronic component and an inductor
JP6681544B2 (ja) * 2016-08-04 2020-04-15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電子部品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電子機器
JP6648688B2 (ja) * 2016-12-27 2020-02-14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電子部品
US11139105B2 (en) * 2017-12-27 2021-10-05 Taiyo Yuden Co., Ltd. Coil component and electronic device
JP7140589B2 (ja) * 2017-12-27 2022-09-21 太陽誘電株式会社 コイル部品及び電子機器
JP6512335B1 (ja) 2018-01-30 2019-05-15 Tdk株式会社 コイル部品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6945804B2 (ja) * 2018-03-14 2021-10-06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リアクトル
JP7326704B2 (ja) * 2018-05-29 2023-08-16 Tdk株式会社 電子部品
KR102093149B1 (ko) * 2018-07-10 2020-03-25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코일 부품
KR102122925B1 (ko) * 2018-11-02 2020-06-15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코일 전자부품
JP7342559B2 (ja) * 2019-09-19 2023-09-12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インダクタ部品
JP2021082661A (ja) * 2019-11-15 2021-05-27 Tdk株式会社 電子部品
JPWO2022091761A1 (zh) * 2020-10-30 2022-05-05
KR20220074411A (ko) * 2020-11-27 2022-06-03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코일 부품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163C (zh) * 1993-11-25 1999-07-14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表面贴装电子元器件用引出端
US6292083B1 (en) * 1998-03-27 2001-09-18 Taiyo Yuden Co., Ltd. Surface-mount coil
US20090315660A1 (en) * 2006-03-20 2009-12-24 Sumida Corporation Inductor
US20100007451A1 (en) * 2008-07-11 2010-01-14 Yipeng Yan Surface mount magnetic component assembly
CN101681715A (zh) * 2007-07-19 2010-03-24 胜美达集团株式会社 表面安装部件
CN1933051B (zh) * 2005-09-12 2010-05-19 胜美达集团株式会社 电感器
US20110260821A1 (en) * 2010-04-27 2011-10-27 Sumida Corporation Coil component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73340B2 (ja) * 1985-08-02 1994-09-14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チツプ状電子部品
JPH01281712A (ja) * 1988-05-09 1989-11-13 Fujitsu Ltd トランス
JPH0655213U (ja) * 1993-01-12 1994-07-26 株式会社トーキン チップインダクタ
US7551053B2 (en) * 2003-11-05 2009-06-23 Tdk Corporation Coil device
JP2005310869A (ja) * 2004-04-19 2005-11-04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コイル部品
JP2007329411A (ja) * 2006-06-09 2007-12-20 Sumida Corporation ハンダ片を搭載した表面実装型回路部品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163C (zh) * 1993-11-25 1999-07-14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表面贴装电子元器件用引出端
US6292083B1 (en) * 1998-03-27 2001-09-18 Taiyo Yuden Co., Ltd. Surface-mount coil
CN1933051B (zh) * 2005-09-12 2010-05-19 胜美达集团株式会社 电感器
US20090315660A1 (en) * 2006-03-20 2009-12-24 Sumida Corporation Inductor
CN101681715A (zh) * 2007-07-19 2010-03-24 胜美达集团株式会社 表面安装部件
US20100007451A1 (en) * 2008-07-11 2010-01-14 Yipeng Yan Surface mount magnetic component assembly
US20110260821A1 (en) * 2010-04-27 2011-10-27 Sumida Corporation Coil component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58754A (zh) * 2013-11-22 2015-05-27 万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线圈制造方法及装置
CN106165035A (zh) * 2014-07-07 2016-11-23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线圈部件及线圈部件的制造方法
CN106165035B (zh) * 2014-07-07 2019-05-03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线圈部件及线圈部件的制造方法
CN106935950A (zh) * 2015-07-27 2017-07-07 三星电机株式会社 芯片型天线及其制造方法
CN106935979A (zh) * 2015-12-30 2017-07-07 三星电机株式会社 Nfc天线及其制造方法
CN107591233A (zh) * 2016-07-07 2018-01-16 Tdk株式会社 线圈装置
CN107591233B (zh) * 2016-07-07 2019-09-24 Tdk株式会社 线圈装置
CN108735432A (zh) * 2017-04-19 2018-11-02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线圈部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608228A1 (en) 2013-06-26
JP2013125896A (ja) 2013-06-24
US8922317B2 (en) 2014-12-30
EP2608228B1 (en) 2018-11-14
US20130154780A1 (en) 2013-06-20
JP5935309B2 (ja) 2016-06-15
CN103165260B (zh) 2015-11-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165260B (zh) 线圈元器件
CN103559979A (zh) 线圈元件
JP6695036B2 (ja) コイル部品
CN102612720B (zh) 强电流磁性部件及制造方法
TWI459413B (zh) Inductance element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CN104051129A (zh) 电子元件以及电子元件的制造方法
CN100541680C (zh) 板构件、使用该板构件的磁性元件以及磁性元件的制造方法
US20180012699A1 (en) Coil device
TWI484510B (zh) Inductance element
US9978506B2 (en) Coil component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ame
US20100301984A1 (en) Electromagnetic coil means
CN109817431A (zh) 一种具有多个电感的结构及制造多个电感的方法
KR102163206B1 (ko) 면실장 인덕터의 제조 방법
US20140247105A1 (en) Electronic component
US20160225521A1 (en)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magnetic element
TW200414237A (en) Pressed powder inductance member and its manufacturing method
TWI630629B (zh) Electronic component manufacturing method, electronic component
JP2013191726A (ja) コイル部品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6547123B2 (ja) コイル部品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6613454B2 (ja) コイル部品
JP6681544B2 (ja) 電子部品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電子機器
CN103700478A (zh) 一种微型电感器的制作方法
JP2015201537A (ja) コイル部品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6207793A (ja) 電子部品
WO2024004494A1 (ja) インダクタ及びインダクタ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