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119377B - 制冷热水供给装置以及制冷热水供给方法 - Google Patents

制冷热水供给装置以及制冷热水供给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119377B
CN103119377B CN201180045114.2A CN201180045114A CN103119377B CN 103119377 B CN103119377 B CN 103119377B CN 201180045114 A CN201180045114 A CN 201180045114A CN 103119377 B CN103119377 B CN 10311937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hot water
water supply
temperature
refriger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4511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119377A (zh
Inventor
玉木章吾
齐藤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31193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1937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11937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1937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DDOMESTIC- OR SPACE-HEATING SYSTEMS, e.g.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DOMESTIC HOT-WATER SUPPLY SYSTEMS; ELEMENTS OR COMPONENTS THEREFOR
    • F24D19/00Details
    • F24D19/1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24D19/1006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for water heating systems
    • F24D19/1051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for water heating systems for domestic hot wat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DDOMESTIC- OR SPACE-HEATING SYSTEMS, e.g.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DOMESTIC HOT-WATER SUPPLY SYSTEMS; ELEMENTS OR COMPONENTS THEREFOR
    • F24D19/00Details
    • F24D19/1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24D19/1006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for water heating systems
    • F24D19/1051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for water heating systems for domestic hot water
    • F24D19/1054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for water heating systems for domestic hot water the system uses a heat pump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3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for purposes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 of the system, e.g. for safety or monitor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5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user interfaces or communication
    • F24F11/52Indication arrangements, e.g. display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5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user interfaces or communication
    • F24F11/56Remote control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5Electronic processing for selecting an operating mode
    • F24F11/67Switching between heating and cooling mod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72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 F24F11/74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for controlling air flow rate or air velocity
    • F24F11/77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for controlling air flow rate or air velocity by controlling the speed of ventila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8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 F24F11/83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by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heat-exchange fluids to heat-exchangers
    • F24F11/84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by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heat-exchange fluids to heat-exchangers using val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8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 F24F11/83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by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heat-exchange fluids to heat-exchangers
    • F24F11/85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by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heat-exchange fluids to heat-exchangers using variable-flow pump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8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 F24F11/86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by controlling compressors within refrigeration or heat pump circui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5/00Air-conditioning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F24F1/00 or F24F3/00, e.g. using solar heat or combined with household units such as an oven or water heater
    • F24F5/0096Air-conditioning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F24F1/00 or F24F3/00, e.g. using solar heat or combined with household units such as an oven or water heater combined with domestic apparatu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9/00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e.g. operating alternately or simultaneously
    • F25B29/003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e.g. operating alternately or simultaneously of the compression type system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DDOMESTIC- OR SPACE-HEATING SYSTEMS, e.g.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DOMESTIC HOT-WATER SUPPLY SYSTEMS; ELEMENTS OR COMPONENTS THEREFOR
    • F24D2220/00Components of central heating installations excluding heat sources
    • F24D2220/04Sensors
    • F24D2220/042Temperature sens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DDOMESTIC- OR SPACE-HEATING SYSTEMS, e.g.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DOMESTIC HOT-WATER SUPPLY SYSTEMS; ELEMENTS OR COMPONENTS THEREFOR
    • F24D2240/00Characterizing positions, e.g. of sensors, inlets, outlets
    • F24D2240/26Vertically distributed at fixed positions, e.g. multiple sensors distributed over the height of a tank, or a vertical inlet distribution pipe having a plurality of orific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8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 F24F11/83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by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heat-exchange fluids to heat-exchang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1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air properties
    • F24F2110/10Temperatur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4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system stat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3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B2313/003Indoor unit with water as a heat sink or heat sourc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3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B2313/023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using multiple indoor units
    • F25B2313/0231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using multiple indoor units with simultaneous cooling and heat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3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B2313/027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reversing means
    • F25B2313/02731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reversing means using one three-way valv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3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B2313/027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reversing means
    • F25B2313/02741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reversing means using one four-way valv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Fuzzy System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Heat-Pump Type And Storage Water Heaters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空调热水供给复合***,在同时执行制冷运转和热水供给运转的空调热水供给复合***中,通过控制压缩机的运转,由此为高效率且在短时间内结束热水供给,防止热水中断。空调热水供给复合***(100)在同时进行利用单元(303)的制冷运转和热水供给单元(304)的热水供给运转的情况下,在设定热水供给温度(Twset)与向板式水热交换器(16)的入口水温(Twi)的温差(ΔTwm)小于预定的优先运转判断阈值(M)的情况下,根据利用单元(303)的吸入空气温度与利用单元(303)的室内设定温度的温差,以控制压缩机(1)的运转频率的制冷优先模式运转,在温差(ΔTwm)成为优先运转判断阈值(M)以上的情况下,根据设定热水供给温度(Twset)与热水供给箱(305)内的水温的温差,以控制压缩机(1)的运转频率的热水供给优先模式运转。

Description

制冷热水供给装置以及制冷热水供给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能够同时执行空调运转(制冷运转、制热运转)以及热水供给运转的空调热水供给复合***,特别涉及通过控制压缩机的运转,能够高效率且不损害室内的舒适性地防止热水供给完成时间变长,并防止热水中断的空调热水供给复合***。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存在一种空调热水供给复合***,搭载有通过配管对热源单元(室外机)连接利用单元(室内机)以及热水供给单元(热水供给机)而形成的制冷剂回路,能够同时执行空调运转以及热水供给运转(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3)。
在这种空调热水供给复合***中,以往,通过相对于热源单元(室外机)经由连接配管(制冷剂配管)连接多台利用单元(室内机),各个利用单元能够执行制冷运转或者制热运转。并且,通过用连接配管(制冷剂配管)或者级联***对热源侧单元连接热水供给单元,热水供给单元能够实现热水供给运转。换句话说,能够同时执行利用侧单元的空调运转和热水供给单元的热水供给运转。此外,在空调热水供给复合***中,在由利用单元进行制冷运转的情况下,通过由热水供给单元执行热水供给运转,能够回收制冷运转的排热,能够实现高效率的运转。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平1-159569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公平6-76864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1-24893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空调热水供给复合***中,记载了如下方法:基于热水供给箱内的平均热水温度、设定热水供给温度以及加热能力,来计算热水供给所需时间,从由计时器设定的时刻起提前热水供给所要时间来计算热水供给开始时刻,但在该方法中加热能力一直固定,当较大地设定加热能力时,不得不以效率较差的运转状态进行热水供给。
在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空调热水供给复合***中,根据多台室内单元的合计制冷负荷求出最高设定热水供给温度,并将其作为设定热水供给温度而进行热水供给。在该方法中,以制冷能力与合计制冷负荷相等的方式决定压缩机的运转频率,不需要将多余的排热利用室外热交换进行处理,因此能够高效率地进行制冷热水供给同时运转,但在高温热水供给时,不进行制冷热水供给同时运转,效率差。此外,在合计制冷负荷小的情况下,制冷能力小,因此热水供给能力也变小,到热水供给完成为止耗费时间,有可能产生热水中断。
在专利文献3所记载的空调热水供给复合***中,在室内单元的制冷负荷小的情况下,将压缩机的运转频率控制为固定值,在制冷负荷高的情况下,根据制冷负荷来控制压缩机的运转频率。在该方法中,在制冷负荷小的情况、热水供给要求的热量小时,虽然到热水供给完成为止不耗费时间,但相对于制冷负荷将压缩机的运转频率控制得较高,因此成为效率差的运转。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调热水供给复合***,在制冷热水供给同时运转时,控制部在入口水温与设定热水供给温度的温差ΔTwm小的情况下,控制压缩机的运转频率,从而使制冷能力与利用单元的制冷负荷相等,在温差ΔTwm大的情况下,根据热水供给单元的热水供给要求来控制压缩机的运转频率。通过该控制,将制冷时的排热高效率地回收于供给的热水,并且,不损害制冷的房间内的舒适性,防止热水供给完成时间变长,防止热水中断。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制冷热水供给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
热源单元,其具有能够进行运转频率的控制的压缩机和第一热交换器;
利用单元,其与上述热源单元连接,具有第二热交换器;
热水供给单元,其与上述热源单元连接,具有通过对水所循环的水回路的上述水进行加热来对热水供给箱内的水进行加热的水热交换器;
测定部,其检测在上述水回路中向上述水热交换器流入的水的入口水温Twi、上述利用单元吸入的空气的吸入空气温度以及上述热水供给箱内的水温;以及
控制部,其在接收到要求上述利用单元的制冷运转的制冷要求信号、要求上述热水供给单元的热水供给运转的热水供给要求信号的双方的信号的情况下,通过使从上述压缩机排出的排出制冷剂从上述水热交换器流经上述第二热交换器,执行使用了上述第二热交换器的制冷运转和使用了上述水热交换机的热水供给运转的同时运转,
上述控制部为,
在同时执行上述制冷运转和上述热水供给运转的过程中,在预先保有的设定热水供给温度Twset与由上述测定部检测的上述入口水温Twi的温差ΔTwm小于预定的优先运转判断阈值M的情况下,执行根据由上述测定部检测的上述吸入空气温度与预先保有的上述利用单元的制冷设定温度的温差来控制上述压缩机的运转频率的制冷优先模式,
在上述温差ΔTwm为上述优先运转判断阈值M以上的情况下,执行根据上述设定热水供给温度Twset与由上述测定部检测的上述热水供给箱内的水温的温差来控制上述压缩机的运转频率的热水供给优先模式。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制冷热水供给装置,能够将制冷时的排热高效率地回收于供给的热水,并且能够在维持室内舒适性的同时防止热水供给完成时间变长,能够防止热水中断。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1的空调热水供给复合***100的制冷剂回路结构图。
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空调热水供给复合***100的从热水供给单元304到热水供给箱305为止的水的流动的概略图。
图3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空调热水供给复合***100的各种传感器、测定部101、计算部102以及控制部103的概略图。
图4是表示与实施方式1的热源单元301的运转模式相对的四通阀的动作内容的图。
图5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空调热水供给复合***100的制冷热水供给同时运转模式的“(a)热水供给优先模式”和“(b)制冷优先模式”的运转状态的概略图。
图6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制冷排热回收运转模式的制冷优先模式和热水供给优先模式的切换的图。
图7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优先运转判断阈值M与外部空气温度以及时刻的关系的图。
图8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优先运转判断阈值M与热水供给箱内热量或者剩余热水量的关系的图。
图9是实施方式2的空调热水供给复合***200的制冷剂回路图。
图10是表示与实施方式2的热源单元301的运转模式相对的四通阀等的动作内容的图。
图11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空调热水供给复合***200的制冷热水供给同时运转模式的热水供给优先模式和制冷优先模式的运转状态的概略图。
图12是表示与实施方式2的空调热水供给复合***200的制冷热水供给同时运转模式的热水供给优先模式中的制冷启动/停机判断相对的室内吸入温度的时间变化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以下,参照图1~图8对实施方式1进行说明。图1是实施方式1的空调热水供给复合***100(制冷热水供给装置)的制冷剂回路结构图。此外,包括图1在内,在以下的附图中,各构成部件的大小关系有时与实际不同。此外,在本说明书中,对于数式所使用的符号、且初次在文中出现的符号,在[]中记载该符号的单位。而且,在无量纲(无单位)的情况下,记载为[-]。
图2是表示空调热水供给复合***100的从热水供给单元304到热水供给箱305为止的水的流动的概略图。虚线的箭头401、402表示水的流动方向。此外,图3是表示空调热水供给复合***100的各种传感器、测定部101、计算部102以及控制部103的概略图。以下,参照图1~图3,对空调热水供给复合***100的结构进行说明。
该空调热水供给复合***100是3管式的多***空调热水供给复合***,通过进行蒸气压缩式的冷冻循环运转,能够同时处理在利用单元中选择的制冷运转或者制热运转和热水供给单元的热水供给运转。该空调热水供给复合***100是如下的空调热水供给复合***,即,在进行制冷运转的情况下,通过由热水供给单元执行热水供给运转,能够回收制冷运转的排热,效率高并且到热水供给完成为止的时间不会变长,并且能够防止热水中断。
<装置构成>
空调热水供给复合***100具有热源单元301、分支单元302、利用单元303、热水供给单元304以及热水供给箱305。热源单元301和分支单元302通过作为制冷剂配管的液体延长配管6和作为制冷剂配管的气体延长配管12连接。热水供给单元304的一方经由作为制冷剂配管的热水供给气体延长配管15与热源单元301连接,另一方经由作为制冷剂配管的热水供给液体配管18与分支单元302连接。利用单元303和分支单元302通过作为制冷剂配管的室内气体配管11和作为制冷剂配管的室内液体配管8连接。此外,热水供给箱305和热水供给单元304通过作为水配管的上游水配管20和作为水配管的下游水配管21连接。
此外,在实施方式1中,将对于1台热源单元连接有1台利用单元、1台热水供给单元、1台热水供给箱的情况作为例子表示,但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分别具备所图示的以上或者以下的台数。此外,空调热水供给复合***100所使用的制冷剂,例如为R410A、R407C、R404A等HFC(氢氟烃)制冷剂,R22、R134a等HCFC(氟氯烃)制冷剂,或者烃、氦、二氧化碳那样的自然制冷剂等。
此外,如图1所示那样,空调热水供给复合***100具备***控制装置110。***控制装置110具备测定部101、计算部102、控制部103、计时部104以及存储部105。在图1中,***控制装置110配置于热源单元301,但仅为一个例子。***控制装置110所配置的场所不限定。
<热源单元301的运转模式>
对空调热水供给复合***100能够执行的运转模式进行简单说明。在空调热水供给复合***100中,根据所连接的热水供给单元304的热水供给负荷以及利用单元303的制冷负荷或者制热负荷的比例,决定热源单元301的运转模式。空调热水供给复合***100能够执行以下3种运转模式(制冷运转模式、制热热水供给同时运转模式、制冷热水供给同时运转模式)。
制冷运转模式是无热水供给要求信号(后述)、利用单元303执行制冷运转的情况下的热源单元301的运转模式。制热热水供给同时运转模式是执行通过利用单元303进行的的制热运转和通过热水供给单元304进行的热水供给运转的同时运转的情况下的热源单元301的运转模式。制冷热水供给同时运转模式是执行通过利用单元303进行的制冷运转和通过热水供给单元304进行的热水供给运转的同时运转的情况下的热源单元301的运转模式。
<利用单元303>
利用单元303经由分支单元302与热源单元301连接。利用单元303设置于能够向空调对象区域吹出调节空气的场所(例如,埋入或悬吊于屋内的顶棚等,或者,挂于壁面等)。利用单元303经由分支单元302、液体延长配管6以及气体延长配管12与热源单元301连接,构成制冷剂回路的一部分。
利用单元303具备构成制冷剂回路的一部分的室内侧制冷剂回路。该室内侧制冷剂回路由作为利用侧热交换器的室内热交换器9(第二热交换器)构成。此外,利用单元303中设置有室内送风机10,该室内送风机10用于将与通过室内热交换器9的制冷剂进行了热交换之后的调节空气向室内等空调对象区域供给。
室内热交换器9例如能够通过由导热管和多个翅片形成的交叉翅片式的翅片管型热交换器构成。此外,室内热交换器9也可以由微通道热交换器、壳管式热交换器、热管式热交换器或者二重管式热交换器构成。室内热交换器9在利用单元303执行的运转模式为制冷运转模式以及制冷热水供给同时运转模式的情况下,作为制冷剂的蒸发器起作用而对空调对象区域的空气进行冷却,在制热热水供给同时运转模式的情况下,作为制冷剂的冷凝器(或者散热器)起作用而对空调对象区域的空气进行加热。
室内送风机10具有如下功能:向利用单元303内吸入室内空气,在通过室内热交换器9使室内空气与制冷剂热交换之后,作为调节空气向空调对象区域供给。换句话说,在利用单元303中,能够使由室内送风机10取入的室内空气与在室内热交换器9中流动的制冷剂之间进行热交换。室内送风机10由能够使向室内热交换器9供给的调节空气的流量可变的结构构成,例如具备离心风扇、多翼风扇等风扇和驱动该风扇的例如由DC风扇马达构成的马达。
此外,在利用单元303中设置有以下所示的各种传感器。
(1)设置在室内热交换器9的液体侧,检测液体制冷剂的温度的室内液体温度传感器206;
(2)设置在室内热交换器9的气体侧,检测气体制冷剂的温度的室内气体温度传感器207;
(3)设置在利用单元303的室内空气的吸入口侧,检测向单元内流入的室内空气的温度的室内吸入温度传感器208。
此外,如图3所示那样,室内送风机10的动作由控制部103控制,该控制部103作为通常运转控制机构起作用,进行包括利用单元303的制冷运转模式以及制热运转模式的通常运转。
<热水供给单元304>
热水供给单元304经由分支单元302连接于热源单元301。如图2所示那样,热水供给单元304例如具有向设置在屋外等的热水供给箱305供给温水,对热水供给箱305内的水进行加热而使热水沸腾的功能。此外,热水供给单元304的一方经由热水供给气体延长配管15与热源单元301连接,另一方经由热水供给液体配管18与分支单元302连接,构成空调热水供给复合***100的制冷剂回路的一部分。
热水供给单元304具备构成制冷剂回路的一部分的热水供给侧制冷剂回路。该热水供给侧制冷剂回路作为构成设备而具有板式水热交换器16(水热交换器)。此外,在热水供给单元304中设置有供水泵17,该供水泵17用于将与板式水热交换器16的制冷剂进行了热交换之后的温水向热水供给箱等供给。
板式水热交换器16在热水供给单元304执行的热水供给运转模式下,作为制冷剂的冷凝器(或者散热器)起作用,对由供水泵17供给的水进行加热。供水泵17具有如下功能:向热水供给单元304内供水,使水在板式水热交换器16中进行热交换而成为温水之后,向热水供给箱305内供给温水而与热水供给箱305内的水进行热交换。换句话说,在热水供给单元304中,能够使通过供水泵17供给的水与在板式水热交换器16中流动的制冷剂进行热交换,并且,能够使通过供水泵17供给的水与热水供给箱305内的水进行热交换。此外,由能够使向板式水热交换器16供给的水的流量可变的结构构成。
此外,在热水供给单元304中设置有以下所示的各种传感器。
(1)设置在板式水热交换器16的液体侧,检测液体制冷剂的温度的供给热水液体温度传感器209;
(2)设置在热水供给单元304的水的入口侧,检测向单元内流入的水的温度的入口水温传感器210;
(3)设置在热水供给单元304的水的出口侧,检测从单元内流出的水的温度的出口水温传感器211。
此外,如图3所示那样,供水泵17的动作由控制部103控制,该控制部103作为进行包括热水供给单元304的热水供给运转模式的通常运转的通常运转控制机构起作用。
<热水供给箱305>
热水供给箱例如设置在屋外,具有积存通过热水供给单元304而沸腾了的热水的功能。此外,热水供给箱305的一方经由上游水配管20与热水供给单元304连接,另一方经由下游水配管21与热水供给单元304连接,构成空调热水供给复合***100的水回路304-1的一部分。即,如图2所示那样,上游水配管20、下游水配管21以及供水泵17构成板式水热交换器16的加热对象、即水进行循环的水回路304-1。热水供给箱305为满水式,当使用者消耗热水时,热水从箱上部出水,并对应于其量从箱下部供给自来水。
在热水供给单元304中,由供水泵17送来的水在板式水热交换器16中被制冷剂加热而成为温水,并经由上游水配管20向热水供给箱305内流入。向热水供给箱305流入了的温水与箱内的水进行热交换而成为冷水,在从热水供给箱305流出后,经由下游水配管21再次向热水供给单元304流入,在由供水泵17再次送水之后,在板式水热交换器16中成为温水。通过这种处理,在热水供给箱305中热水沸腾。此外,在图2中成为间接地使热水沸腾的设计,但也可以是使热水供给箱305的热水向热水供给单元304流动并对其进行加热,直接使热水沸腾的设计。
此外,在热水供给箱305中设置有以下所示的各种传感器。
(1)设置在热水供给箱305的箱上部侧面,检测箱上部的热水温度的第一热水供给箱水温传感器212;
(2)设置在第一热水供给箱水温传感器212的下部,检测比第一热水供给箱水温传感器212的设置位置靠下部的箱的热水温度的第二热水供给箱水温传感器213;
(3)设置在第二热水供给箱水温传感器213的下部,检测比第二热水供给箱水温传感器213的设置位置靠下部的箱的热水温度的第三热水供给箱水温传感器214;
(4)设置在热水供给箱305的箱下部侧面,检测箱下部的热水温度的第四热水供给箱水温传感器215;
(5)检测从热水供给箱305的箱下部供水的水的温度的供水温度传感器216。
<热源单元301>
热源单元301例如设置在屋外,经由液体延长配管6、气体延长配管12以及分支单元302与利用单元303连接。此外,经由热水供给气体延长配管15、液体延长配管6以及分支单元302与热水供给单元304连接,构成空调热水供给复合***100的制冷剂回路的一部分。
热源单元301具有构成制冷剂回路的一部分的室外侧制冷剂回路。该室外侧制冷剂回路作为构成设备而具有:压缩制冷剂的压缩机1;用于对应于室外运转模式而切换制冷剂的流动方向的2个四通阀(第一四通阀2、第二四通阀13);作为热源侧热交换器的室外热交换器3(第一热交换器);以及用于存积多余制冷剂的储存器14。此外,热源单元301包括:用于向室外热交换器3供给空气的室外送风机4;以及用于控制制冷剂的分配流量的室外减压机构(热源侧减压机构)5。
压缩机1吸入制冷剂,压缩该制冷剂而使其成为高温高压状态。实施方式1所搭载的压缩机1能够使运转容量可变,例如由容积式压缩机构成,该容积式压缩机通过由变频器控制的马达(图示省略)驱动。在实施方式1中,例示了压缩机1仅为1台的情况,但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对应于利用单元303以及热水供给单元304的连接台数等,以并联的方式连接2台以上的压缩机1。此外,与压缩机1连接的排出侧配管在中途分支,一方经由第二四通阀13与气体延长配管12连接,另一方经由第一四通阀2与热水供给气体延长配管15连接。
第一四通阀2以及第二四通阀13具有作为根据热源单元301的运转模式而切换制冷剂的流动方向的流路切换装置的功能。
图4是表示相对于运转模式的四通阀的动作内容的图。图4所示的“实线”以及“虚线”意味着表示图1所示的第一四通阀2和第二四通阀13的切换状态的“实线”以及“虚线”。
在全冷运转模式的情况下,第一四通阀2被切换为成为“实线”。换句话说,在全冷运转模式的情况下,为了使室外热交换器3作为在压缩机1中被压缩的制冷剂的冷凝器起作用,而切换为将压缩机1的排出侧与室外热交换器3的气体侧连接。此外,在制热热水供给同时运转模式或者制冷热水供给同时运转模式的情况下,第一四通阀2被切换为“虚线”。换句话说,在制热热水供给同时运转模式或者制冷热水供给同时运转模式的情况下,为了使室外热交换器3作为制冷剂的蒸发器起作用,而切换为将压缩机1的排出侧与板式水热交换器16的气体侧连接、并且将压缩机1的吸入侧与室外热交换器3的气体侧连接。
在全冷运转模式或者制冷热水供给同时运转模式的情况下,第二四通阀13被切换为“实线”。换句话说,在全冷运转模式或者制冷热水供给同时运转模式的情况下,为了使室内热交换器9作为在压缩机1中被压缩的制冷剂的蒸发器起作用,而切换为将压缩机1的吸入侧与室内热交换器9的气体侧连接。此外,在制热热水供给同时运转模式的情况下,被切换为“虚线”。换句话说,在制热热水供给同时运转模式的情况下,为了使室内热交换器9作为制冷剂的冷凝器起作用,切换为将压缩机1的排出侧与室内热交换器9的气体侧连接。
室外热交换器3的气体侧与第一四通阀2连接,液体侧与室外减压机构5连接。室外热交换器3例如通过由导热管和多个翅片形成的交叉翅片式的翅片管型热交换器构成。此外,室外热交换器3也可以由微通道热交换器、壳管式热交换器、热管式热交换器或者二重管式热交换器构成。室外热交换器3为,在全冷运转模式、制冷热水供给同时运转模式下,作为制冷剂的冷凝器起作用而对制冷剂进行加热,在制热热水供给同时运转模式下作为制冷剂的蒸发器起作用而对制冷剂进行冷却。
室外送风机4具有的功能为:向热源单元301内吸入室外空气,在室外热交换器3中对室外空气进行了热交换之后,向室外排出。换句话说,在热源单元301中,能够使通过室外送风机4取入的室外空气与在室外热交换器3中流动的制冷剂进行热交换。室外送风机4由能够使向室外热交换器3供给的空气的流量可变的结构构成,具备螺旋桨式风扇等风扇和驱动该风扇的例如由DC风扇马达构成的马达。
储存器14设置在压缩机1的吸入侧,具有在空调热水供给复合***100产生异常时、与运转控制变更时相伴随的运转状态的过渡响应时,存积液体制冷剂而防止向压缩机1回液的功能。
此外,在热源单元301中设置有以下所示的各种传感器。
(1)设置在压缩机1的排出侧,检测高压侧压力的高压压力传感器201(高压检测装置);
(2)设置在压缩机1的排出侧,检测排出温度的排出温度传感器202;
(3)设置在室外热交换器3的气体侧,检测气体制冷剂温度的室外空气温度传感器203;
(4)设置在室外热交换器3的液体侧,检测液体制冷剂的温度的室外液体温度传感器204;
(5)设置在热源单元301的室外空气的吸入口侧,检测向单元内流入的室外空气的温度的外部空气温度传感器205。
此外,压缩机1、第一四通阀2、室外送风机4、室外减压机构5、第二四通阀13的动作由控制部103控制,该控制部103作为进行包括制冷运转模式、制热热水供给同时运转模式、制冷热水供给运转模式的通常运转的通常运转控制机构起作用。
<分支单元302>
分支单元302例如设置在屋内,经由液体延长配管6和气体延长配管12与热源单元301连接,经由室内液体配管8和室内气体配管11与利用单元303连接,经由热水供给液体配管18与热水供给单元304连接,构成空调热水供给复合***100的制冷剂回路的一部分。分支单元302具有对应于利用单元303以及热水供给单元304所要求的运转对制冷剂的流动进行控制的功能。
分支单元302具备构成制冷剂回路的一部分的分支制冷剂回路。该分支制冷剂回路作为构成设备而具有:用于控制制冷剂的分配流量的室内减压机构(利用侧减压机构)7;以及用于控制制冷剂的分配流量的热水供给减压机构19。
室内减压机构7设置于室内液体配管8。此外,热水供给减压机构19设置于分支单元302内的热水供给液体配管18。室内减压机构7具有作为减压阀、膨胀阀的功能,在制冷运转模式或者制冷热水供给同时运转模式下,使在液体延长配管6中流动的制冷剂减压而膨胀,在制热热水供给同时运转模式下,使在室内液体配管8中流动的制冷剂减压而膨胀。热水供给减压机构19具有作为减压阀、膨胀阀的功能,在制冷热水供给同时运转模式或者制热热水供给同时运转模式下,使在热水供给液体配管18中流动的制冷剂减压而膨胀。室内减压机构7以及热水供给减压机构19的开度能够可变地控制,例如可以由基于电子式膨胀阀的精密的流量控制机构、毛细管等廉价的制冷剂流量调节机构构成。
<***控制装置110>
此外,如图3所示那样,热水供给减压机构19的动作由***控制装置110的控制部103控制,该控制部103作为进行包括热水供给单元304的热水供给运转模式的通常运转的通常运转控制机构起作用。此外,如图3所示那样,室内减压机构7的动作由控制部103控制,该控制部103作为进行包括利用单元303的制冷运转模式以及制热运转模式的通常运转的通常运转控制机构起作用。
此外,如图3所示那样,由各种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检测的各个量被输入测定部101,由计算部102处理。然后,控制部103基于计算部102的处理结果,来控制压缩机1、第一四通阀2、室外送风机4、室外减压机构5、室内减压机构7、室内送风机10、第二四通阀13、供水泵17以及热水供给减压机构19。换句话说,通过具备测定部101、计算部102以及控制部103的***控制装置110,统一控制空调热水供给复合***100的运转操作。此外,***控制装置110能够由微机构成。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说明的计算式由计算部102计算,控制部103根据其计算结果,控制压缩机1等各设备。
具体地说,根据经由遥控器的运转模式(例如要求利用单元303的制冷运转的制冷要求信号)、后述的热水供给要求信号、设定温度等指示以及各种传感器的检测信息,控制部103控制压缩机1的驱动频率、第一四通阀2的切换、室外送风机4的转速(包括工作/停止)、室外减压机构5的开度、室内减压机构7的开度、室内送风机10的转速(包括工作/停止)、第二四通阀13的切换、供水泵17的转速(包括工作/停止)、热水供给减压机构19的开度,并执行各运转模式。此外,测定部101、计算部102以及控制部103可以一体地设置、也可以分别设置。此外,测定部101、计算部102以及控制部103也可以设置于任意的单元。并且,测定部101、计算部102以及控制部103也可以在每个单元设置。
<运转模式>
空调热水供给复合***100根据利用单元303所要求的各个运转负荷以及热水供给单元304所要求的热水供给要求信号,进行热源单元301、分支单元302以及利用单元303、热水供给单元304所搭载的各设备的控制,并执行制冷运转模式、制热热水供给同时运转模式、制冷热水供给同时运转模式。在制冷热水供给同时运转模式中,能够将制冷的排热利用于热水供给,因此成为高效率。
图5是表示空调热水供给复合***100的制冷热水供给同时运转模式的“(a)热水供给优先模式”和“(b)制冷优先模式”的运转状态的概略图。在“(a)热水供给优先模式”下,表示室外热交换器3的吸热量601和制冷能力602之间的关系。在“(b)制冷优先模式”下,表示制冷能力602。在制冷热水供给同时运转模式下,如图5所示那样,还具有根据热水供给单元304的热水供给要求信号来控制压缩机1的运转频率的“热水供给优先模式”、和根据利用单元303的制冷负荷来控制压缩机1的运转频率的“制冷优先模式”。
如在图6的说明中后述的那样,控制部103在同时执行制冷运转和热水供给运转的过程中,根据预先保有的设定热水供给温度Twset(例如控制部103从遥控器或者热水供给单元304接收)与由测定部101检测的入口水温Twi(测定部101经由入口水温传感器210检测)的温差ΔTwm(ΔTwm=Twset-Twi)、和预定的优先运转判断阈值M之间的大小关系,来决定优先模式。
具体地说,控制部103在
ΔTwm<M
的情况下,以制冷优先模式运转。
所谓制冷优先模式是指,控制部103根据由测定部101检测的室内吸入温度(测定部101经由室内吸入温度传感器208检测)与预先保有的利用单元303的室内设定温度(例如控制部103从遥控器或者利用单元303接收)的温差,来控制压缩机1的运转频率的模式。
此外,在ΔTwm≧M
的情况下,控制部103以热水供给优先模式运转。
所谓热水供给优先模式是指,控制部103根据设定热水供给温度Twset与由测定部101检测的热水供给箱305内的水温(测定部101经由第一热水供给箱水温传感器212~215等检测)的温差,来控制压缩机1的运转频率的模式。
此外,在热水供给箱305内所存积的水温未达到设定热水供给温度的情况下,由热水供给单元304输出热水供给要求信号。在输出了热水供给要求信号的情况下,控制部103为了使热水供给箱内的水温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上升到设定热水供给温度,提高压缩机1的运转频率而增大热水供给能力。此外,在根据制冷负荷来控制压缩机1的运转频率的情况下,制冷负荷根据室内吸入温度(吸入空气温度)与室内设定温度(制冷设定温度)的温差(室内温差)进行推测,并以室内温差越大则制冷负荷越大的方式进行控制。
在以热水供给优先模式进行了制冷热水供给同时运转模式的情况下,控制部103根据热水供给单元304的热水供给要求信号来决定压缩机1的运转频率。因此,为了使制冷能力与制冷负荷相等而需要由室外热交换器3进行散热。当来自热水供给单元304(或者计算部102)的热水供给要求信号的输出消失、完成热水供给时,控制部103进行制冷运转。在该动作中,由于提高压缩机1的运转频率而增大热水供给能力,因此能够在短时间内结束热水供给。
在以制冷优先模式进行了制冷热水供给同时运转模式的情况下,根据利用单元303的制冷负荷来决定压缩机1的运转频率,因此制冷能力与制冷负荷相等,不需要室外热交换器3的吸热。当来自热水供给单元304的热水供给要求信号消失、完成热水供给时,进行制冷运转。在该动作中,使压缩机1的运转频率比热水供给优先的动作的情况下低,因此能够高效率地进行热水供给,但热水供给能力变小,因此到热水供给完成为止耗费时间。
<动作>
对空调热水供给复合***100进行的制冷运转模式、制热热水供给同时运转模式、制冷热水供给同时运转模式的具体的动作内容进行说明。各运转模式的四通阀的动作如图4所示。
[制冷运转模式]
在制冷运转模式下,利用单元303成为制冷运转模式。在制冷运转模式下,第一四通阀2成为实线所示的状态、即压缩机1的排出侧与室外热交换器3的气体侧连接的状态。此外,第二四通阀13成为实线所示的状态、即压缩机1的吸入侧经由气体延长配管12与室内热交换器9连接的状态。
在该制冷剂回路的状态下,起动压缩机1、室外送风机4、室内送风机10。于是,低压的气体制冷剂被压缩机1吸入、被压缩而成为高温高压的气体制冷剂。然后,高温高压的气体制冷剂经由第一四通阀2,向室外热交换器3流入,与由室外送风机4供给的室外空气进行热交换而冷凝,成为高压的气体制冷剂。在从室外热交换器3流出后,向室外减压机构5流动,并在减压后,经由液体延长配管6向分支单元302流入。此时,室外减压机构5被控制为最大开度。流入了分支单元302的制冷剂被室内减压机构7减压,在成为低压的气液二相的制冷剂之后,从分支单元302流出,经由室内液体配管8向利用单元303流入。
流入了利用单元303的制冷剂向室内热交换器9流入,与由室内送风机10供给的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而蒸发,成为低压的气体制冷剂。从根据高压压力传感器201所检测的压力而计算的饱和温度(冷凝温度)、减去由室外液体温度传感器204检测的温度,由此求出室外热交换器3的液体侧的制冷剂的过冷度。
室内减压机构7以室外热交换器3的液体侧的制冷剂的过冷度成为规定值的方式,对在室内热交换器9中流动的制冷剂的流量进行控制,因此在室外热交换器3中蒸发的低压的气体制冷剂,成为具有规定的过冷度的状态。如此,在室内热交换器9中,流动有与在设置有利用单元303的空调空间中要求的制冷负荷相对应的流量的制冷剂。
从室内热交换器9流出的制冷剂从利用单元303流出,经由室内气体配管11以及分支单元302之后流经气体延长配管12,经由第二四通阀13并通过储存器14,再次被压缩机1吸入。
此外,压缩机1的运转频率由控制部103控制,从而,在利用单元303中,室内设定温度与由室内吸入温度传感器208检测的室内吸入温度的温度差消失。此外,室外送风机4的风量由控制部103控制,从而,与由外部空气温度传感器205检测的外部空气温度相对应,冷凝温度成为规定值。在此,冷凝温度是根据由高压压力传感器201检测的压力而计算出的饱和温度。
[制热热水供给同时运转模式]
在制热热水供给同时运转模式中,利用单元303成为制热运转模式,热水供给单元304成为热水供给运转模式。在制热热水供给同时运转模式中,第一四通阀2为虚线所示的状态,即压缩机1的排出侧与板式水热交换器16的气体侧连接,压缩机1的吸入侧与室外热交换器3的气体侧连接。此外,第二四通阀13为虚线所示的状态,即压缩机1的排出侧与室内热交换器9的气体侧连接。
在该制冷剂回路的状态下,起动压缩机1、室外送风机4、室内送风机10、供水泵17。于是,低压的气体制冷剂被压缩机1吸入,被压缩而成为高温高压的气体制冷剂。然后,高温高压的气体制冷剂以流过第一四通阀2或者第二四通阀13的方式被分配。
流入到第一四通阀2的制冷剂,从热源单元301流出,经由热水供给气体延长配管15向热水供给单元304流入。流入到热水供给单元304的制冷剂,向板式水热交换器16流入,与由供水泵17供给的水进行热交换而冷凝,成为高压的液体制冷剂,并从板式水热交换器16流出。在板式水热交换器16中对水进行了加热的制冷剂,在从热水供给单元304流出后,经由热水供给液体配管18向分支单元302流入,由热水供给减压机构19减压,成为低压的气液二相的制冷剂。然后,与从室内减压机构7流来的制冷剂合流而从分支单元302流出。
此外,热水供给减压机构19由控制部103控制,成为板式水热交换器16的液体侧的过冷度成为规定值那样的开度。通过如下方式求出板式水热交换器16的液体侧的过冷度,即,根据由高压压力传感器201检测的压力来计算饱和温度(冷凝温度),并减去由热水供给液温度传感器209检测的温度。热水供给减压机构19以板式水热交换器16的液体侧的制冷剂的过冷度成为规定值的方式控制在板式水热交换器16中流动的制冷剂的流量,因此在板式水热交换器16中被冷凝的高压的液体制冷剂,成为具有规定的过冷度的状态。如此,在板式水热交换器16中流动的制冷剂的流量与在热水供给单元304所设置的设施的热水的利用状况下所要求的热水供给要求相对应。
另一方面,流入到第二四通阀13的制冷剂从热源单元301流出,经由气体延长配管12向分支单元302流动。然后,经由室内气体配管11向利用单元303流入。流入到利用单元303的制冷剂,向室内热交换器9流入,与由室内送风机10供给的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而冷凝成为高压的液体制冷剂,从室内热交换器9流出。在室内热交换器9中对室内空气进行了加热的制冷剂,从利用单元303流出,经由室内液体配管8向分支单元302流入,由室内减压机构7减压,成为低压的气液二相或者液相的制冷剂。然后,与从热水供给减压机构19流来的制冷剂合流,从分支单元302流出。
室内减压机构7由控制部103控制为室内热交换器9液体侧的过冷度成为规定值那样的开度。根据高压压力传感器201所检测的压力来计算饱和温度(冷凝温度),并减去由室内液体温度传感器206检测的温度,由此求出室内热交换器9液体侧的过冷度。即,室内减压机构7由控制部103控制,成为室内热交换器9的液体侧的制冷剂的过冷度成为规定值那样的开度。室内减压机构7以室内热交换器9的液体侧的制冷剂的过冷度成为规定值的方式控制在室内热交换器9中流动的制冷剂的流量,所以,在室内热交换器9中冷凝的高压的液体制冷剂,成为具有规定的过冷度的状态。因此,在室内热交换器9中流动的制冷剂的流量与利用单元303所设置的空调空间中所要求的制热负荷相对应。
从分支单元302流出的制冷剂经由液体延长配管6向热源单元301流入,并在通过了室外减压机构5之后向室外热交换器3流入。此外,室外减压机构5的开度被控制为全开。流入到室外减压机构5的制冷剂,与由室外送风机4供给的室外空气进行热交换而蒸发,成为低压的气体制冷剂。该制冷剂在从室外热交换器3流出之后,经由第一四通阀2并在通过了储存器14之后,再次被压缩机1吸入。
根据从热水供给箱检测到的热水供给要求信号,通过控制部103来控制压缩机1的运转频率。此外,根据由外部空气温度传感器205检测的外部空气温度,通过控制部103控制室外送风机4的风量,以使蒸发温度成为规定值。在此,根据由室外液体温度传感器204检测的温度来求出蒸发温度。
[制冷热水供给同时运转模式]
在制冷热水供给同时运转模式下,利用单元303成为制冷运转模式,热水供给单元304成为热水供给运转模式。在制冷热水供给同时运转模式下,第一四通阀2成为虚线所示的状态,即压缩机1的排出侧经由热水供给气体延长配管15与板式水热交换器16连接,并且压缩机1的吸入侧与室外热交换器3的气体侧连接。此外,第二四通阀13成为实线所示的状态、即压缩机1的吸入侧经由气体延长配管12与室内热交换器9连接的状态。
在该制冷剂回路的状态下,当起动压缩机1、室外送风机4、室内送风机10、供水泵17时,低压的气体制冷剂被压缩机1吸入,被压缩而成为高温高压的气体制冷剂。然后,高温高压的气体制冷剂向第一四通阀2流入。
流入第一四通阀2的制冷剂从热源单元301流出,经由热水供给气体延长配管15向热水供给单元304流入。流入到热水供给单元304的制冷剂向板式水热交换器16流入,与由供水泵17供给的水进行热交换而冷凝成为高压的液体制冷剂,并从板式水热交换器16流出。在板式水热交换器16中加热了水的制冷剂,从热水供给单元304流出,经由热水供给液体配管18向分支单元302流入。
流入了分支单元302的制冷剂由热水供给减压机构19减压,成为中间压的气液二相或者液相的制冷剂。在此,热水供给减压机构19被控制为最大开度。然后,被分配为向液体延长配管6流入的制冷剂和向室内减压机构7流入的制冷剂。
流入了室内减压机构7的制冷剂被减压而成为低压的气液二相状态,经由室内液体配管8向利用单元303流入。向利用单元303流入的制冷剂向室内热交换器9流入,与由室内送风机10供给的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而蒸发并成为低压的气体制冷剂。
室内减压机构7由控制部103控制为板式水热交换器16的液体侧的制冷剂的过冷度成为规定值那样的开度。该过冷度的求出方法如在制冷运转模式中说明了的那样。
在室内热交换器9中流动的制冷剂,之后从利用单元303流出,经由室内气体配管11、分支单元302以及气体延长配管12向热源单元301流入。向热源单元301流入的制冷剂在通过了第二四通阀13之后,与通过了室外热交换器3的制冷剂合流。
另一方面,向液体延长配管6流入的制冷剂,之后向热源单元301流入,由热源侧减压机构5减压为低压的气液二相制冷剂之后,向室外热交换器3流入,与由室外送风机4供给的室外空气进行热交换而蒸发。然后,经由第一四通阀2与通过了室内热交换器9的制冷剂合流。然后,通过储存器14而再次被压缩机1吸入。
(1)在制冷热水供给同时运转模式为热水供给优先模式的情况下,根据热水供给单元304的热水供给要求,而由控制部103控制压缩机1的运转频率。因此,为了使制冷能力相对于利用单元303的制冷负荷相等,而需要由室外热交换器3进行吸热。室外减压机构5的开度由控制部103控制,从而使室外热交换器3气体侧的过热度成为规定值。通过从室外空气温度传感器203所检测的温度减去室外液体温度传感器204所检测的温度,求出室外热交换器3气体侧的过热度。室外送风机4的风量由控制部103控制,从而在利用单元303中,室内设定温度与由室内吸入温度传感器208检测的温度的温度差消失。
(2)此外,在制冷热水供给同时运转模式为制冷优先模式的情况下,对应于利用单元303的制冷负荷,根据室内吸入温度与室内设定温度的温差来决定压缩机1的运转频率,因此不需要由室外热交换器3进行吸热。
因此,室外减压机构5的开度由控制部103控制为微开,室外送风机4由控制部103控制为停止。
在以制冷优先来进行制冷热水供给同时运转模式的情况下,与热水供给优先相比能够高效率地进行热水供给,但到热水供给完成为止耗费时间。因此,在到热水供给完成为止所需要的热量多的情况下,为了防止发生热水中断,需要以热水供给优先来进行制冷热水供给同时运转模式。此外,可以认为在入口水温相对于设定热水供给温度低的情况下,热水供给箱305内的水温也低,需要较多的热水供给的热量。因此,以设定热水供给温度Twset[℃]与入口水温Twi[℃]的温差越大、越需要较多热水供给的热量的方式,按照设定热水供给温度Twset[℃]与入口水温Twi[℃]的温差ΔTwm[℃](热水供给温差)来进行制冷优先和热水供给优先的切换。
ΔTwm=Twset-Twi(1)
设定热水供给温度Twset是指使用者利用遥控器(图示省略)进行设定的热水的温度或者热水供给箱内的热水的温度等。
图6是表示制冷优先模式和热水供给优先模式的切换的图。如图6所示那样,设定优先运转判断阈值M[℃]。然后,控制部103在上述式1的热水供给温差ΔTwm低于优先运转判断阈值M[℃]的情况下,以制冷优先模式进行运转,在热水供给温差ΔTwm为优先运转判断阈值M[℃]以上的情况下,以热水供给优先进行运转。由于热水供给箱305为满水式,因此热水供给箱305内的水量始终一定。因此,由此能够适当地预计热水供给所需要的热量。在到热水供给完成之前不需要较多热量的情况下,以制冷优先进行运转,高效率地进行热水供给,在需要较多热量的情况下,按照热水供给优先而能够防止热水供给时间变长,能够防止热水中断。
图7是表示优先运转判断阈值M与外部空气温度以及时刻之间的关系的图。此外,如图7所示那样,外部空气温度越高,使用者的热水使用量越减少,因此增大优先运转判断阈值M。并且,也可以将1日的热水使用量作为时间表(1日的热水使用量的时间变化)(热水使用量变化数据的一个例子)存储到微机(***控制装置110)的存储部105中,控制部103基于计时部104的时间计测,根据热水的使用量的时间表而使优先运转判断阈值M变化。具体地说,如图7所示那样,控制部103在1日中的热水使用量较多的时间内的时刻(时刻X),与热水使用量较少的时间内的时刻(时刻Y)相比,使优先运转判断阈值M变小。或者,控制部103在时间表的热水使用量超过规定使用量的时间段,与热水使用量不超过上述规定量的时间段相比,将优先运转判断阈值M设定为较小的值。通过如此地进行控制,相对于使用者的热水使用量,输入更具体的信息,因此能够防止热水中断。
1日的热水使用量的时间表的制作方法为,将1日或者比其更长的日数(例如1周期间的量)按照每1小时或者比其更长的时间(例如每2小时),向处于微机内的存储器记录热水使用量,而制作1日的热水使用量的时间表。此外,也可以采用使用者进行输入的方法。
图8是表示优先运转判断阈值M与热水供给箱内热量或者剩余热水量的关系的图。如图8所示那样,热水供给箱305所积蓄的热量越大、或者剩余热水量越大,则将优先运转判断阈值M[℃]设定得越大。具体地说,控制部103从计算热水供给箱305所积蓄的积蓄热量的计算部102(蓄热量计算部)输入积蓄热量。然后,如图8所示那样,输入的积蓄热量越大,则控制部103将优先运转判断阈值M设定为越大的值。对于剩余热水量,如图8所示那样,控制部103从计算热水供给箱305所积蓄的积蓄热量的计算部102(积蓄热量计算部)输入积蓄热量,输入的积蓄热量越大,则如图8所示那样,将优先运转判断阈值M设定为越大的值。通过如此地进行控制,能够防止即使在热水供给箱内存在大量的有效热,仍然进行热水供给优先运转的情况,无损进行制冷优先运转模式的机会,因此运转效率提高。计算部102对热水供给箱305的热量以及剩余热水量的具体计算方法如以下所示。
使用实施方式1的热水供给箱305所设置的温度传感器,计算部102通过下式2来计算热水供给箱热量QTANK[KJ]。
[数1]
Q T A N K = ρ w × C p , w 1000 × [ V T A N K , 1 × ( T T A N K , 1 - T TANK w i ) + ( V T A N K , 2 - V T A N K , 1 ) × ( T T A N K , 2 - T TANK w i ) + ( V T A N K , 3 - V T A N K , 2 ) × ( T T A N K , 3 - T TANK w i ) + ( V T A N K , 4 - V T A N K , 3 ) × ( T T A N K , 4 - T TANK w i ) ] - - - ( 2 )
在此,
ρw[kg/m3]为水的密度,
Cp,w[kJ/(kgK)]为水的比热,
VTANK,1[L]为从热水供给箱305上部到第一热水供给箱水温传感器212设置高度为止的热水供给箱内部容积,
VTANK,2[L]为从热水供给箱305上部到第二热水供给箱水温传感器213设置高度为止的热水供给箱内部容积,
VTANK,3[L]为从热水供给箱305上部到第三热水供给箱水温传感器214设置高度为止的热水供给箱内部容积,
VTANK,4[L]为从热水供给箱305上部到第四热水供给箱水温传感器215设置高度为止的热水供给箱内部容积。
热水供给箱的截面积根据设备规格是已知的,因此通过预先在设计时决定各传感器的设置高度,能够计算各内部容积。
TTANK,1[℃]为第一热水供给箱水温传感器212的检测温度,
TTANK,2[℃]为第二热水供给箱水温传感器213的检测温度,
TTANK,3[℃]为第三热水供给箱水温传感器214的检测温度,
TTANK,4[℃]为第四热水供给箱水温传感器215的检测温度。
此外,TTANKWi[℃]为供水温度传感器216的检测温度。
通过以上方法,能够计算热水供给箱305的积蓄热量。
此外,例如,计算部102在热水供给箱305内的热水温度达到热水供给温度Tw,set的情况下,将TTANK,1、TTANK,2、TTANK,3、TTANK,4设为Tw,set而计算热水供给箱305热量QTANK。然后,控制部103在相对于该计算值、根据当前的热水供给箱305的温度传感器信息计算出的QTANK的计算值为一半(规定热量)以下的情况下,与热水供给温差ΔTwm无关地进行热水供给优先运转模式。具体地说,控制部103在执行制冷运转和热水供给运转的同时运转的过程中,从计算热水供给箱305所积蓄的积蓄热量的计算部102(积蓄热量计算部)输入积蓄热量。控制部103在从计算部102输入的积蓄热量小于规定热量的情况下,执行热水供给优先模式。通过该控制来防止热水中断。在实施方式1的热水供给箱中,箱侧面的温度传感器的设置数为4个,但不限定于该数。通过在箱高度方向设置更多温度传感器,能够高精度地计算热水供给箱305热量。
通过使用热水供给箱305热量QTANK,计算部102能够如以下那样计算剩余热水量Lw[L]。
[数2]
L w = 1000 × Q T A N K ρ 2 × C p , w × ( T w u - T TANK w i ) - - - ( 3 )
在此,Twu为使用者的使用热水温度[℃]。此外,例如在剩余热水量Lw[L]为热水供给箱305容量的一半(规定容量)以下的情况下,与热水供给温差ΔTwm无关地进行热水供给优先运转模式。即,控制部103在执行制冷运转和上述热水供给运转的同时运转的过程中,从计算热水供给箱305中残存的热水的剩余热水量的计算部(剩余热水量计算部)输入剩余热水量Lw,并且在输入的剩余热水量Lw比规定量少的情况下,执行热水供给优先模式。通过该控制能够防止热水中断。
此外,在以制冷优先模式进行制冷热水供给同时运转模式、利用单元303的制冷负荷较小的情况下,压缩机1的运转频率被控制得较低,因此即使优先运转判断阈值M较小,到热水供给完成为止也耗费时间。因此,控制部103通过计时部104计测制冷优先模式的运转时间,如果制冷优先模式的运转时间成为一定时间以上,则提高压缩机1的运转频率,增大热水供给能力。此时,热水供给温差ΔTwm越大,则压缩机1的运转频率被控制得越高。换句话说,控制部103在执行制冷运转和热水供给运转的同时运转的过程中,在制冷优先模式的执行时间为规定时间以上的情况下,温差ΔTwm越大,则将压缩机1的运转频率控制得越高。通过如此地进行控制,与热水供给优先地进行了运转的情况相比,能够高效率地进行热水供给,并且能够缩短热水供给时间、防止发生热水中断。此外,也可以强制地成为热水供给优先模式。
此外,在制冷负荷高的情况下,压缩机1的运转频率被控制得较高,因此制冷优先模式相对于热水供给优先模式的运转效率的优越性变小。在该情况下,也可以使热水供给时间的缩短优先,而以热水供给优先模式进行运转。具体地说,由于室外热交换器3的吸热量为0,因此能够利用与压缩机1的输入量相对的利用单元303的制冷能力和热水供给单元304的热水供给能力的和,通过下式来计算制冷排热回收运转的制冷优先模式的运转效率(COP)[-]。
[数3]
C O P = Q w + ( Q w - W c o m p ) W c o m p - - - ( 4 )
在此,Qw为热水供给能力[kW],WCOMP为压缩机输入「kW」。
分子的第二项为制冷能力,为热水供给能力Qw与压缩机输入WCOMP之差。根据冷冻循环的运转状态,利用下式来计算WCOMP
WCOMP=Gr×(hd-hs)(5)
在此,
Gr[kg/s]为压缩机排出部的制冷剂循环量,根据由高压压力传感器201检测的压力的饱和温度(冷凝温度)、由室内液体温度传感器206检测的温度(蒸发温度)以及压缩机频率来决定。
hd[kJ/kg]是压缩机排出部的比焓,根据由高压压力传感器201检测的压力和由排出温度传感器202检测的温度来计算。
hs[kJ/kg]是压缩机吸入部的比焓,由于是储存器回路,因此吸入过热度成为0,根据室内液体温度传感器206来计算。
此外,根据向热水供给单元304供给的水的出入口温度差,利用下式来计算Qw
Qw=ρw×Cp,w×Vw×(Two-Twi)(6)
在此,
ρw[kg/m3]为水的密度,
Cp,w[kJ/(kg℃)]为水的比热,
Vw[m3/s]为水的流量,
Two[℃]为板式水热交换器16出口的水温,
Twi为板式水热交换器16入口的水温。
通过以上的方法,控制部103能够根据运转状态来计算运转效率(COP)。控制部103在COP成为一定值以下的情况下,强制地以热水供给优先模式进行运转。
如此,控制部103在制冷优先模式的执行过程中,从计算制冷优先模式的运转效率(COP)的计算部(运转效率计算部)输入制冷优先模式的运转效率(COP),在输入的运转效率(COP)为规定值以下的情况下,将执行中的制冷优先模式切换为热水供给优先模式。
此外,也可以在操作利用单元303或者利用单元303的遥控器上,设置有能够识别空调热水供给复合***100或者热源单元301的运转动作的显示部,使用者能够变更热源单元301的运转动作。
例如,在制冷热水供给同时运转模式中,在显示部上显示制冷优先模式或者热水供给优先模式。然后,使用者在识别到热水的消耗量突然变多的情况下,利用遥控器(操作部)强制地指定热水供给优先模式,由此能够防止发生热水中断。
此外,即使进行制冷运转模式、制热热水供给同时运转模式、制冷热水供给同时运转模式等的显示,使用者也容易掌握运转状态。
换句话说,如图1所示那样,利用单元303具有显示部303-1和操作部303-2。显示部303-1显示当前的运转模式是制冷优先模式还是热水供给优先模式。操作部303-2在进行了规定操作的情况下,输出指示从显示部303-1所显示的当前的优先模式向其它的优先模式切换的切换指令信号。然后,控制部103输入从操作部303-2输出的切换指令信号,当输入切换指令信号时,将当前的优先模式向其它的优先模式切换。此外,在利用遥控器的情况下,控制部103是具有显示当前的运转模式是制冷优先模式还是热水供给优先模式的显示部的遥控器,从输出切换指令信号的遥控器输入切换指令信号,所述切换指令信号指示从上述显示部所显示的当前的优先模式向其它的优先模式切换,当输入切换指令信号时,将当前的优先模式向其它的优先模式切换。
此外,在板式水热交换器16的水流量一定的情况下,根据入口水温传感器210的检测温度,室外热交换器3的冷凝温度CT[℃]变化。因此,也可以代替温差ΔTwm[℃]而使用根据室外热交换器3的冷凝温度CT[℃]与热水供给设定温度Twset[℃]的温差来求出的下式7的ΔT。通过如上所述的结构,即使没有入口水温传感器210,通过使用式7的ΔT,也能够应用基于优先运转判断阈值M的制冷优先运转或者热水供给优先运转的判断。
如此,控制部103在执行制冷运转和热水供给运转的同时运转的过程中,从计算室外热交换器3的冷凝温度CT的计算部102(冷凝温度计算部)输入冷凝温度CT。然后,控制部103代替热水供给温差ΔTwm,使用设定热水供给温度Twset与冷凝温度CT的温差ΔT(下式7)。
ΔT=Twset-CT(7)
根据以上的实施方式1,在能够利用热水供给运转来进行制冷排热回收的空调热水供给复合***中,能够提供一种空调热水供给复合***100,其效率高且不损害室内舒适性,热水供给完成不耗费时间,能够防止热水中断。
实施方式2.
以下,参照图9~图12说明实施方式2。
图9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空调热水供给复合***200的制冷剂回路构成的制冷剂回路图。基于图9对空调热水供给复合***200的构成以及动作进行说明。实施方式2的空调热水供给复合***200也具备***控制装置110。此外,在该实施方式2中,以与上述实施方式1的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对于与实施方式1相同作用的部分,赋予相同附图标记而省略说明。
该空调热水供给复合***200为3管式的多***空调热水供给复合***,通过进行蒸气压缩式的冷冻循环运转,能够同时处理在利用单元303中选择的制冷运转或者制热运转、以及热水供给单元的热水供给运转。该空调热水供给复合***200在进行制冷运转的情况下,通过由热水供给单元来执行热水供给运转,能够进行制冷运转中的排热的回收,效率高且不损害室内舒适性,到热水供给完成为止的时间不变长,能够防止热水中断。
<装置构成>
空调热水供给复合***200具有热源单元301、利用单元303、热水供给单元304、热水供给箱305。此外,在实施方式2的空调热水供给复合***200中,利用单元为1台,因此对与利用单元303有关的构成要素的记载,未记载数字后方的字母。热源单元301和利用单元303通过作为制冷剂配管的液体延长配管6和作为制冷剂配管的气体延长配管12连接。热源单元301和热水供给单元304通过作为制冷剂配管的热水供给气体延长配管15和作为制冷剂配管的热水供给液体延长配管26连接。热水供给单元304和热水供给箱305通过作为水配管的上游水配管20和作为水配管的下游水配管21连接。
<热源单元301>
利用单元303和热水供给单元304的制冷剂回路的构成与实施方式1的空调热水供给复合***100相同。此外,热水供给箱305的水回路的构成与实施方式1的空调热水供给复合***100相同。热源单元301的回路构成为,从实施方式1的空调热水供给复合***100中去掉第一四通阀2、第二四通阀13、储存器14,而设置了控制制冷剂的流动方向的空调排出电磁阀22、热水供给排出电磁阀25、低压均压电磁阀27、切换制冷剂的流动方向的第三四通阀23、用于存积多余制冷剂的储液器24。换句话说,热源单元301所具备的室外侧制冷剂回路作为要素设备而具有压缩机1、第三四通阀23、室外热交换器3、室外送风机4、室外减压机构5、储液器24、空调排出电磁阀22、热水供给排出电磁阀25、低压均压电磁阀27。
<运转模式>
空调热水供给复合***200与实施方式1的空调热水供给复合***100相同,能够执行3个运转模式(制冷运转模式、制热热水供给同时运转模式、制冷热水供给运转模式)。
图10是表示与空调热水供给复合***200的热源单元301的运转模式相对的四通阀23等的动作内容的图。各运转模式的四通阀以及电磁阀的动作如图10所示。此外,与实施方式1的空调热水供给复合***100相同,在制冷热水供给运转模式下,存在根据热水供给单元304的热水供给要求来决定压缩机1的运转频率的热水供给优先模式、和根据利用单元303的制冷负荷来决定压缩机1的运转频率的制冷优先模式。
[制冷运转模式]
在制冷运转模式下,第三四通阀23成为实线所示的状态、即压缩机1的排出侧与室外热交换器3的气体侧连接的状态,压缩机1的吸入侧与室内热交换器9的气体侧连接的状态。此外,空调排出电磁阀22打开,热水供给排出电磁阀25关闭,低压均压电磁阀27关闭。在该制冷剂回路的状态下,控制部103起动压缩机1、室外送风机4、室内送风机10。于是,低压的气体制冷剂被压缩机1吸入,被压缩成为高温高压的气体制冷剂。然后,高温高压的气体制冷剂经由第三四通阀23向室外热交换器3流入,与由室外送风机4供给的室外空气进行热交换而冷凝,成为高压的气体制冷剂。
在从室外热交换器3流出后,流向室外减压机构5并被减压。室外减压机构5被控制,从而室外热交换器3液体侧的过冷度成为规定值。从根据高压压力传感器201所检测到的压力而计算的饱和温度减去室外液体温度传感器204所检测到的温度,由此求出室外热交换器3液体侧的过冷度。
在从室外减压机构5流出后,经由储液器24而由室内减压机构7减压,并从热源单元301流出。然后,经由液体延长配管6向利用单元303流入,并向室内热交换器9流入,与由室内送风机10供给的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而蒸发,成为低压的气体制冷剂。室内减压机构7被控制,从而室内热交换器9气体侧的过热度成为规定值。通过从室内气体温度传感器207所检测到的温度减去由室内液体温度传感器206检测到的温度,求出室内热交换器9气体侧的过热度。在从室内热交换器9流出后,从利用单元303流出,经由气体延长配管12向热源单元301流入。然后,通过第三四通阀23再次向压缩机1流入。
此外,压缩机1的运转频率由控制部103控制,从而,利用单元303中、室内设定温度与室内吸入温度传感器208所检测到的温度的温差变小。此外,室外送风机4的风量由控制部103控制,从而,对应于外部空气温度传感器205所检测的外部空气温度,冷凝温度成为规定值。在此,冷凝温度是根据高压压力传感器201所检测的压力而计算的饱和温度。
[制热热水供给同时运转模式]
在制热热水供给同时运转模式下,第三四通阀23为虚线所示的状态,即压缩机1的排出侧与室内热交换器9的气体侧连接,压缩机1的吸入侧与室外热交换器3的气体侧连接。此外,空调排出电磁阀22打开,热水供给排出电磁阀25打开,低压均压电磁阀27关闭。在该制冷剂回路的状态下,起动压缩机1、室外送风机4、室内送风机10、供水泵17。于是,低压的气体制冷剂被压缩机1吸入,被压缩而成为高温高压的气体制冷剂。然后,高温高压的气体制冷剂被分配为在热水供给排出电磁阀25或者空调排出电磁阀22中流动。
流入了热水供给排出电磁阀25的制冷剂从热源单元301流出,经由热水供给气体延长配管15流入热水供给单元304。流入热水供给单元304的制冷剂向板式水热交换器16流入,与由供水泵17供给的水进行热交换而冷凝,成为高压的液体制冷剂,并从板式水热交换器16流出。在板式水热交换器16中加热了水的制冷剂,在从热水供给单元304流出后,经由热水供给液体延长配管26向热源单元301流入,通过热水供给减压机构19减压。然后,与从室内减压机构7流来的制冷剂合流。此外,热水供给减压机构19由控制部103控制为板式水热交换器16的液体侧的过冷度成为规定值那样的开度。通过根据高压压力传感器201所检测的压力来计算饱和温度(冷凝温度),并减去由热水供给液温度传感器209检测的温度,求出板式水热交换器16的液体侧的过冷度。
另一方面,流入空调排出电磁阀22的制冷剂在通过第三四通阀23之后,从热源单元301流出,经由气体延长配管12向利用单元303流入。流入利用单元303的制冷剂向室内热交换器9流入,与由室内送风机10供给的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而冷凝成为高压的液体制冷剂,并从室内热交换器9流出。在室内热交换器9中加热了室内空气的制冷剂,从利用单元303流出,经由液体延长配管6向热源单元301流入,并通过室内减压机构7减压。然后,与从热水供给减压机构19流来的制冷剂合流。在此,室内减压机构7由控制部103控制为室内热交换器9的液体侧的制冷剂的过冷度成为规定值那样的开度。从根据高压压力传感器201检测的压力来计算的饱和温度(冷凝温度)、减去由室内液体温度传感器206检测的温度,由此求出室内热交换器9的液体侧的制冷剂的过冷度。
合流的制冷剂通过储液器24,由室外减压机构5减压,向室外热交换器3流入。此外,室外减压机构5的开度被控制,以使室外热交换器3气体侧的过热度成为规定值。从室外空气温度传感器203所检测的温度减去室外液体温度传感器204所检测的温度,由此求出室外热交换器3气体侧的过热度。流入了室外热交换器3的制冷剂,与由室外送风机4供给的室外空气进行热交换而蒸发,成为低压的气体制冷剂。该制冷剂在从室外热交换器3流出之后,经由第三四通阀23再次被压缩机1吸入。
此外,根据由热水供给箱检测的热水供给要求信号,由控制部103控制压缩机1的运转频率。此外,室外送风机4的风量由控制部103控制,从而,与由外部空气温度传感器205检测的外部空气温度相对应,蒸发温度成为规定值。在此,根据由室外液体温度传感器204检测的温度来求出蒸发温度。
[制冷热水供给同时运转模式]
在制冷热水供给同时运转模式下,第三四通阀23为实线所示的状态,即压缩机1的排出侧与室外热交换器3气体侧连接,并且,压缩机1的吸入侧与室内热交换器9的气体侧连接。此外,空调排出电磁阀22关闭,热水供给排出电磁阀25打开,低压均压电磁阀27打开。在该制冷剂回路的状态下,当起动压缩机1、室外送风机4、室内送风机10、供水泵17时,低压的气体制冷剂被压缩机1吸入,被压缩成为高温高压的气体制冷剂。然后,高温高压的气体制冷剂通过热水供给排出电磁阀25而从热源单元301流出,经由热水供给气体延长配管15向热水供给单元304流入。流入热水供给单元304的制冷剂向板式水热交换器16流入,与由供水泵17供给的水进行热交换而冷凝成为高压的液体制冷剂,并从板式水热交换器16流出。在板式水热交换器16中加热了水的制冷剂,从热水供给单元304流出,经由热水供给液体延长配管26向热源单元301流入。
流入热源单元301的制冷剂,通过被固定为最大开度的热水供给减压机构19,然后被分配为向室内减压机构7流入的制冷剂和向储液器24流入的制冷剂。向室内减压机构7流入的制冷剂在减压后,从热源单元301流出,经由液体延长配管6向利用单元303流入的制冷剂向室内热交换器9流入,与由室内送风机10供给的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而蒸发成为低压的气体制冷剂。在此,室内减压机构7被控制,以使室内热交换器9气体侧的过热度成为规定值。该过热度的求出方法与制冷运转模式的情况同样。
在室内热交换器9中流动的制冷剂,之后从利用单元303流出,经由气体延长配管12向热源单元301流入。流入热源单元301的制冷剂在通过第三四通阀23之后,与通过了室外热交换器3的制冷剂合流。
另一方面,流入储液器24的制冷剂在通过开度被固定为微开的室外减压机构5而减压为低压之后,在室外热交换器3中被室外空气加热而成为低压的气体制冷剂。然后,通过低压均压电磁阀27,与通过了室内热交换器9的制冷剂合流。在合流后再次被压缩机1吸入。
此外,低压均压电磁阀27是为了使室外热交换器3成为低压而设置的,因此口径较小。因此,不能够吸热多余的制冷的热量。因此,室外送风机4控制为冷却散热板所需要的最低限度的风量,并且,室外减压机构5的开度控制为微开。
在制冷热水供给同时运转模式为热水供给优先模式的情况下,根据热水供给单元304的热水供给要求,由控制部103控制压缩机1的运转频率。此外,在制冷热水供给同时运转模式为制冷优先模式的情况下,对应于利用单元303的制冷负荷,根据室内吸入温度与室内设定温度的温差,来决定压缩机1的运转频率。
在制冷热水供给同时运转模式下,在实施方式2的空调热水供给复合***200的情况下,由于低压均压电磁阀27的口径较小,因此不能够向室外热交换器3大量流动制冷剂。因此,不能够由室外热交换器3进行吸热,制冷的排热在热水供给时完全被回收。因此,热水供给优先模式的运转动作与实施方式1的空调热水供给复合***100的情况不同。
图11是实施方式2的空调热水供给复合***100的制冷热水供给同时运转的热水供给优先模式和制冷优先模式的动作的概略图。图11的阴影线表示制冷能力602。在以热水供给优先模式进行了制冷热水供给同时运转模式的情况下,根据热水供给单元304的热水供给要求信号来决定压缩机1的运转频率,因此制冷能力变得比制冷负荷大。因此,在利用单元303的制冷室内温度比室内设定温度低的情况下,控制部103成为制冷停机,而进行热水供给运转。制冷停机例如为,控制部103进行如下控制:使室内减压机构7关闭,并且使低压均压电磁阀27关闭,将四通阀23切换为虚线而进行热水供给运转。在此,在四通阀23的切换中,需要前后差压,但在制冷热水供给同时运转中,四通阀23前后都成为低压,因此在实施了确保差压的控制之后切换四通阀23。即,在将低压均压电磁阀27关闭之后,在一定时间将空调排出电磁阀22保持为打开,室外热交换器3气体侧的压力上升,在确保了四通阀23的前后差压之后,再次将空调排出电磁阀22关闭而进行四通阀23的切换。此外,在利用单元303的制冷室内温度(吸入空气温度)变得比室内设定温度(制冷设定温度)高的情况下,再次进行制冷热水供给同时运转的热水供给优先模式。即,将室内减压机构7打开,将四通阀23切换为虚线,并且将低压均压电磁阀27控制为打开。当来自热水供给单元304的热水供给要求不再存在并完成热水供给时,进行制冷运转。在该动作中,压缩机1的运转频率提高、而增大热水供给能力,因此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热水供给。
如此,控制部103在制冷运转与热水供给运转的同时运转执行中,在利用单元303的吸入空气温度变得比室内设定温度低的情况下,在利用单元303的吸入空气温度变得比室内设定温度高之前,停止利用单元303的制冷运转。
在此,作为制冷停机的判断方法,使用当前的室内吸入温度,但也可以使用一定时间后的计算值。
图12是表示制冷热水供给同时运转模式的热水供给优先模式的、与制冷开机/停机判断相对的室内吸入温度的时间变化的图。2个圆圈501、502表示一定时间后的室内吸入温度的计算值。未赋予附图标记的8个圆圈表示实测数据。关于基于一定时间后的室内吸入温度的计算值的制冷开机/停机判断,图12表示与制冷开机/停机相对的室内吸入温度的时间变化。也可以将过去的室内吸入温度数据(吸入空气温度变化数据的一个例子)预先存储在存储器(存储部105)中,通过计算部102根据过去和当前的室内吸入温度来模拟一定时间后的室内吸入温度,并用作控制部103的制冷开机/停机的判断基准。例如,根据1分钟前和当前的室内吸入温度,使室内吸入温度相对于时间成比例,通过计算部102求出1分钟后的室内吸入温度。参照的过去数据为1点以上即可,通过根据更多数据来求出一定时间后的室内吸入温度,能够提高计算精度。控制部103为,如果一定时间后的室内吸入温度变得比室内设定温度低,则使制冷运转停机,实施热水供给运转。此外,控制部103为,如果一定时间后的室内吸入温度变得比制冷判断阈值高,则作为冷却停机而进行制冷热水供给同时运转模式的热水供给优先。通过如此地进行控制,能够防止室内的过冷,不损害舒适性。
如此,存储部105存储室内吸入温度数据,该室内吸入温度数据表示制冷运转和热水供给运转的同时运转执行中的、利用单元303的吸入空气温度与时间经过相伴随的变化。
计算部102基于存储部105所存储的室内吸入温度数据来模拟吸入空气温度相对于时间的变化。然后,控制部103在执行制冷运转和热水供给运转的同时运转的情况下,在计算部102的模拟结果中吸入空气温度比室内设定温度低的期间,停止利用单元303的制冷运转。
在以制冷优先模式进行了制冷热水供给同时运转模式的情况下,与实施方式1的空调热水供给复合***相同。换句话说,根据利用单元303的制冷负荷来决定压缩机1的运转频率,因此制冷能力与制冷负荷相等。利用单元303的制冷室内温度被控制为室内设定温度。当来自热水供给单元304的热水供给要求消失并完成热水供给时,进行制冷运转。在该动作中,使压缩机1的运转频率比热水供给优先的动作的情况低,因此能够高效率地进行热水供给,但热水供给能力变小,因此到热水供给完成为止耗费时间。
在制冷热水供给同时运转模式下,如实施方式2的空调热水供给复合***200那样,即使在将制冷的排热完全回收到热水供给中那样的情况下,也与实施方式1的空调热水供给复合***200的情况同样地导入优先运转判断阈值M,由此能够适当地预计热水供给所需要的热量。即,控制部103在热水供给所需要的热量较少的情况,以制冷优先模式高效率地进行热水供给,在热水供给所需要的热量较多的情况,以热水供给优先模式进行热水供给而能够防止热水中断。此外,在热水供给优先模式下,如果利用单元303的制冷室内温度变得比室内设定温度低,则进行制冷停机并进行热水供给运转,如果制冷室内温度变得比室内设定温度高,则再次进行制冷热水供给同时运转的热水供给优先模式,由此能够不损害室内舒适性地进行制冷,并且能够缩短热水供给时间。
此外,在以上的实施方式中,对空调热水供给复合***100(制冷热水供给装置)进行了说明,但还能够将空调热水供给复合***100的动作作为制冷热水供给方法进行掌握。即,能够作为对于具备热源单元301、利用单元303a、303b、热水供给单元304、测定部101等的热水供给装置,控制装置103执行以上的实施方式所述的控制的制冷热水供给方法进行掌握。
附图标记的说明
1压缩机,2第一四通阀,3室外热交换器,4室外送风机,5室外减压机构,6液体延长配管,7室内减压机构,8室内液体配管,9室内热交换器,10室内送风机,11室内气体配管,12气体延长配管,13第二四通阀,14储存器,15热水供给气体延长配管,16板式水热交换器,17供水泵,18热水供给液体配管,19热水供给减压机构,20上游水配管,21下游水配管,22空调排出电磁阀,23第三四通阀,24储液器,25热水供给排出电磁阀,26热水供给液体延长配管,27低压均压电磁阀,100空调热水供给复合***,110***控制装置,101测定部,102计算部,103控制部,104计时部,105存储部,200空调热水供给复合***,201高压压力传感器,202排出温度传感器,203室外空气温度传感器,204室外液体温度传感器,205外部空气温度传感器,206室内液体温度传感器,207室内气体温度传感器,208室内吸入温度传感器,209热水供给液温度传感器,210入口水温传感器,211出口水温传感器,212第一热水供给箱水温传感器,213第二热水供给箱水温传感器,214第三热水供给箱水温传感器,215第四热水供给箱水温传感器,216供水温度传感器,301热源单元,302分支单元,303利用单元,303-1显示部,303-2操作部,304热水供给单元,304-1水回路,305热水供给箱。

Claims (15)

1.一种制冷热水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热源单元,上述热源单元具有能够进行运转频率的控制的压缩机和第一热交换器;
利用单元,上述利用单元与上述热源单元连接,具有第二热交换器;
热水供给单元,上述热水供给单元与上述热源单元连接,具有通过对水所循环的水回路的上述水进行加热来对热水供给箱内的水进行加热的水热交换器;
测定部,上述测定部检测在上述水回路中向上述水热交换器流入的水的入口水温(Twi)、上述利用单元吸入的空气的吸入空气温度以及上述热水供给箱内的水温;以及
控制部,上述控制部在接收到要求上述利用单元的制冷运转的制冷要求信号、要求上述热水供给单元的热水供给运转的热水供给要求信号的双方的信号的情况下,通过使从上述压缩机排出的排出制冷剂从上述水热交换器经过上述第二热交换器,执行使用了上述第二热交换器的制冷运转和使用了上述水热交换机的热水供给运转的同时运转,
上述控制部为,
在同时执行上述制冷运转和上述热水供给运转的过程中,在预先保有的设定热水供给温度(Twset)与由上述测定部检测到的上述入口水温(Twi)的温差(ΔTwm)小于预定的优先运转判断阈值(M)的情况下,执行制冷优先模式,该制冷优先模式根据由上述测定部检测到的上述吸入空气温度与预先保有的上述利用单元的制冷设定温度的温差来控制上述压缩机的运转频率,
在上述设定热水供给温度(Twset)与上述入口水温(Twi)的温差(ΔTwm)为上述优先运转判断阈值(M)以上的情况下,执行热水供给优先模式,该热水供给优先模式根据上述设定热水供给温度(Twset)与由上述测定部检测到的上述热水供给箱内的水温的温差来控制上述压缩机的运转频率。
2.如权利要求1记载的制冷热水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测定部进一步检测外部空气的温度,
由上述测定部检测的外部空气的温度越高,上述控制部将上述优先运转判断阈值(M)设定为越大的值。
3.如权利要求1或2记载的制冷热水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控制部具备:
检测时间的计时部;以及
存储部,上述存储部存储热水使用量变化数据,该热水使用量变化数据表示与时间经过相伴随的上述热水供给箱内的热水的使用量变化,
在上述热水使用量变化数据中的热水的使用量超过规定使用量的时间段,与热水的使用量不超过上述规定使用量的时间段相比,将上述优先运转判断阈值(M)设定为小的值。
4.如权利要求1或2记载的制冷热水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控制部为,从计算上述热水供给箱所积蓄的积蓄热量的积蓄热量计算部输入上述积蓄热量,输入的上述积蓄热量越大,则将上述优先运转判断阈值(M)设定为越大的值。
5.如权利要求1或2记载的制冷热水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控制部为,从计算上述热水供给箱所剩余的热水的剩余热水量的剩余热水量计算部输入上述剩余热水量,输入的上述剩余热水量越多,则将上述优先运转判断阈值(M)设定为越大的值。
6.如权利要求1或2记载的制冷热水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控制部为,在执行上述制冷运转和上述热水供给运转的同时运转的过程中,从计算上述热水供给箱所积蓄的积蓄热量的积蓄热量计算部输入上述积蓄热量,并且在从上述积蓄热量计算部输入的上述积蓄热量小于规定热量的情况下,执行上述热水供给优先模式。
7.如权利要求1或2记载的制冷热水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控制部为,在执行上述制冷运转和上述热水供给运转的同时运转的过程中,从计算上述热水供给箱所剩余的热水的剩余热水量的剩余热水量计算部输入上述剩余热水量,并且在输入的上述剩余热水量比规定量少的情况下,执行上述热水供给优先模式。
8.如权利要求1或2记载的制冷热水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控制部为,在执行上述制冷运转和上述热水供给运转的同时运转的过程中,在上述制冷优先模式的执行时间成为规定时间以上的情况下,上述设定热水供给温度(Twset)与上述入口水温(Twi)的温差(ΔTwm)越大,则将上述压缩机的运转频率控制得越高。
9.如权利要求1或2记载的制冷热水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控制部为,在执行上述制冷优先模式的过程中,从计算上述制冷优先模式的运转效率的运转效率计算部输入上述制冷优先模式的运转效率,并且在输入的上述运转效率为规定值以下的情况下,将执行中的上述制冷优先模式切换为上述热水供给优先模式。
10.如权利要求1或2记载的制冷热水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控制部为,在执行上述制冷运转和上述热水供给运转的同时运转的过程中,从计算上述第一热交换器(3)的冷凝温度(CT)的冷凝温度计算部输入上述冷凝温度(CT),并且,代替上述设定热水供给温度(Twset)与上述入口水温(Twi)的温差(ΔTwm),使用上述设定热水供给温度(Twset)与上述冷凝温度(CT)的温差(ΔT)。
11.如权利要求1或2记载的制冷热水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控制部为,在执行上述制冷运转和上述热水供给运转的同时运转的过程中,在上述利用单元的上述吸入空气温度比上述制冷设定温度低的情况下,到上述利用单元的上述吸入空气温度变得比制冷设定温度高为止,停止上述利用单元的上述制冷运转。
12.如权利要求1或2记载的制冷热水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制冷热水供给装置还具备:
存储部,上述存储部存储吸入空气温度变化数据,该吸入空气温度变化数据表示执行上述制冷运转和上述热水供给运转的同时运转的过程中的、上述利用单元的上述吸入空气温度与时间经过相伴随的变化;以及
计算部,上述计算部基于上述存储部所存储的上述吸入空气温度变化数据,来模拟上述吸入空气温度相对于时间的变化,
上述控制部为,在执行上述制冷运转和上述热水供给运转的同时运转的情况下,在上述计算部的上述模拟的结果中上述吸入空气温度比上述制冷设定温度低的期间,停止上述利用单元的上述制冷运转。
13.如权利要求1或2记载的制冷热水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利用单元还具备:
显示部,上述显示部显示当前的运转模式是上述制冷优先模式还是上述热水供给优先模式;以及
操作部,上述操作部在进行了规定操作的情况下,输出切换指令信号,该切换指令信号指示从上述显示部所显示的上述当前的优先模式向另外的优先模式的切换,
上述控制部为,输入从上述操作部输出的上述切换指令信号,当输入上述切换指令信号时,将上述当前的优先模式切换为另外的优先模式。
14.如权利要求1或2记载的制冷热水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控制部是具有对当前的运转模式是上述制冷优先模式还是上述热水供给优先模式进行显示的显示部的遥控器,从输出切换指令信号的遥控器输入切换指令信号,上述切换指令信号指示从上述显示部所显示的上述当前的优先模式向另外的优先模式的切换,当输入上述切换指令信号时,将上述当前的优先模式切换为另外的优先模式。
15.一种制冷热水供给方法,特征在于,用于制冷热水供给装置,
该制冷热水供给装置具备:
热源单元,上述热源单元具有能够进行运转频率的控制的压缩机和第一热交换器;
利用单元,上述利用单元与上述热源单元连接,具有第二热交换器;
热水供给单元,上述热水供给单元与上述热源单元连接,具有通过对水所循环的水回路的上述水进行加热来对热水供给箱内的水进行加热的水热交换器;以及
测定部,上述测定部检测在上述水回路中向上述水热交换器流入的水的入口水温(Twi)、上述利用单元吸入的空气的吸入空气温度以及上述热水供给箱内的水温,
对于该制冷热水供给装置,
控制部在接收到要求上述利用单元的制冷运转的制冷要求信号、要求上述热水供给单元的热水供给运转的热水供给要求信号的双方的信号的情况下,通过使从上述压缩机排出的排出制冷剂从上述水热交换器经过上述第二热交换器,执行使用了上述第二热交换器的制冷运转和使用了上述水热交换机的热水供给运转的同时运转,并且,
在同时执行上述制冷运转和上述热水供给运转的过程中,在预先保有的设定热水供给温度(Twset)与由上述测定部检测到的上述入口水温(Twi)的温差(ΔTwm)小于预定的优先运转判断阈值(M)的情况下,执行制冷优先模式,该制冷优先模式根据由上述测定部检测到的上述吸入空气温度与预先保有的上述利用单元的制冷设定温度的温差来控制上述压缩机的运转频率,
在上述设定热水供给温度(Twset)与上述入口水温(Twi)的温差(ΔTwm)为上述优先运转判断阈值(M)以上的情况下,执行热水供给优先模式,该热水供给优先模式根据上述设定热水供给温度(Twset)与由上述测定部检测到的上述热水供给箱内的水温的温差来控制上述压缩机的运转频率。
CN201180045114.2A 2010-09-21 2011-03-08 制冷热水供给装置以及制冷热水供给方法 Active CN10311937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210446A JP5121908B2 (ja) 2010-09-21 2010-09-21 冷房給湯装置
JP2010-210446 2010-09-21
PCT/JP2011/055373 WO2012039153A1 (ja) 2010-09-21 2011-03-08 冷房給湯装置及び冷房給湯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119377A CN103119377A (zh) 2013-05-22
CN103119377B true CN103119377B (zh) 2015-12-02

Family

ID=458736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45114.2A Active CN103119377B (zh) 2010-09-21 2011-03-08 制冷热水供给装置以及制冷热水供给方法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9651267B2 (zh)
EP (1) EP2620718B1 (zh)
JP (1) JP5121908B2 (zh)
CN (1) CN103119377B (zh)
ES (1) ES2599653T3 (zh)
WO (1) WO201203915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559953B1 (en) * 2010-04-15 2016-09-28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Hot water supply system and method for operating the system
JP5642203B2 (ja) * 2011-01-27 2014-12-17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ヒートポンプ装置及びヒートポンプ装置の制御方法
EP2789933B1 (en) * 2011-12-06 2016-11-23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Heat pump type heating/hot-water supply system
US9285161B2 (en) * 2012-02-21 2016-03-15 Whirlpool Corporation Refrigerator with variable capacity compressor and cycle priming action through capacity control and associated methods
JP6404539B2 (ja) * 2012-04-09 2018-10-10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JP6083222B2 (ja) * 2012-12-07 2017-02-22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コントローラ
GB2524673B (en) * 2013-01-07 2019-08-21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Heat pump system
US20150040841A1 (en) * 2013-08-06 2015-02-12 Carrier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improving a water heating cycle in a multi-purpose hvac system
KR102264725B1 (ko) * 2014-05-22 2021-06-1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히트 펌프
US10451324B2 (en) * 2014-05-30 2019-10-22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Air-conditioning apparatus
JP6389704B2 (ja) * 2014-09-01 2018-09-12 リンナイ株式会社 ヒートポンプシステム
JP6248878B2 (ja) * 2014-09-18 2017-12-20 株式会社富士通ゼネラル 空気調和装置
CN104390283B (zh) * 2014-10-21 2017-06-30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多联机空调器及其室外机***
JP2016090174A (ja) * 2014-11-07 2016-05-23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給湯空調システム
US10365025B2 (en) 2014-11-25 2019-07-30 Lennox Industries, Inc.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operating HVAC systems in low load conditions
CN105135771B (zh) * 2015-10-10 2018-06-01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热水机及其控制方法和装置
EP3415839A4 (en) * 2016-02-10 2019-01-30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REFRIGERANT CYCLE DEVICE
WO2017178667A1 (es) * 2016-04-11 2017-10-19 Cardo Cereijo Juan Equipo de aprovechamiento energético
EP3285021B1 (en) * 2016-05-26 2019-03-20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Heat pump type air conditioning and hot water supplying device
EP3299738A1 (en) * 2016-09-23 2018-03-28 Daikin Industries, Limited System for air-conditioning and hot-water supply
EP3299734B1 (en) * 2016-09-23 2024-03-06 Daikin Industries, Ltd. System for air-conditioning and hot-water supply
EP3299735B1 (en) * 2016-09-23 2022-11-23 Daikin Industries, Limited System for air-conditioning and hot-water supply
JP6525370B1 (ja) * 2017-09-13 2019-06-05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蓄熱装置、蓄熱システム、および蓄熱方法
KR102382721B1 (ko) * 2017-09-27 2022-04-05 한온시스템 주식회사 자동차의 통합 열관리 시스템
CN109114758B (zh) * 2018-10-08 2021-11-02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控制方法及空调器
RU188096U1 (ru) * 2018-12-18 2019-03-29 Акционерное общество "Научно-технический комплекс "Криогенная техника" Холодильная установка на транскритическом цикле двуокиси углерода
US11149985B2 (en) * 2019-05-31 2021-10-19 Mitsubishi Electric U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heating water
CN112393320B (zh) * 2019-08-16 2022-09-02 广东Tcl智能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基于热泵采暖机的压缩机转速控制方法和热泵采暖机
KR102382516B1 (ko) * 2020-01-31 2022-04-0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온수기 및 이의 제어 방법
CN111692637B (zh) * 2020-06-18 2021-08-20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控制方法、控制装置、空调***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3048629A (zh) * 2021-03-04 2021-06-29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水***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
CN113108433A (zh) * 2021-03-23 2021-07-13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联机空调***的控制方法
US11796201B2 (en) * 2021-04-20 2023-10-24 Lennox Industries Inc. HVAC sensor validation while HVAC system is off
CN114517781B (zh) * 2022-02-23 2023-07-25 浙江先博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热源联动式空压机组
JPWO2023203745A1 (zh) * 2022-04-22 2023-10-26
CN115077118B (zh) * 2022-06-10 2023-08-08 广东开利暖通空调股份有限公司 热回收多联机空调***及控制方法
CN115751662A (zh) * 2022-11-25 2023-03-07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装置和可读存储介质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240968A (ja) * 1984-05-15 1985-11-29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冷暖房・給湯ヒ−トポンプ装置
JPS61107066A (ja) * 1984-10-30 1986-05-24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冷暖房・給湯ヒ−トポンプ装置
JPS61107065A (ja) * 1984-10-30 1986-05-24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冷暖房・給湯ヒ−トポンプ装置
JP2001248937A (ja) * 2000-03-08 2001-09-14 Toshiba Kyaria Kk ヒートポンプ給湯エアコン
CN101495816A (zh) * 2006-08-03 2009-07-29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空调装置
JP2010196955A (ja) * 2009-02-24 2010-09-09 Daikin Ind Ltd ヒートポンプシステム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231354A (ja) * 1983-06-10 1984-12-26 Daikin Ind Ltd ヒ−トポンプ式冷房給湯機の運転制御装置
KR900000809B1 (ko) * 1984-02-09 1990-02-17 미쓰비시전기 주식회사 냉난방 · 급탕용(給湯用) 히트펌프장치
US4557417A (en) * 1984-11-27 1985-12-10 Ruby Ernest D Heat control
JPH01159569A (ja) 1987-12-15 1989-06-22 Hitachi Ltd ヒートポンプ給湯暖冷房の制御方法及び同装置
JPH0676864B2 (ja) 1988-05-06 1994-09-28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ヒートポンプ式冷房給湯機
US5065593A (en) * 1990-09-18 1991-11-19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Inc. Method for controlling indoor coil freeze-up of heat pumps and air conditioners
US5050394A (en) * 1990-09-20 1991-09-24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Inc. Controllable variable speed heat pump for combined water heating and space cooling
KR0134934B1 (ko) * 1994-09-15 1998-04-28 구자홍 간냉식 냉장고의 제상장치
US5968393A (en) * 1995-09-12 1999-10-19 Demaline; John Tracey Hot water controller
US5960857A (en) * 1996-02-07 1999-10-05 Advantage Engineering, Inc. System temperature control tank with integral modulator valve and flowmeter
JP3303737B2 (ja) * 1997-08-08 2002-07-22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ヒートポンプ給湯機
KR100473823B1 (ko) * 2002-08-06 2005-03-0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냉수 및 온수 제조 장치를 구비한 공기 조화기
US20050269419A1 (en) * 2004-06-02 2005-12-08 Neranjan David D Temperature control system
JP4238801B2 (ja) * 2004-08-31 2009-03-18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貯湯式給湯暖房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240968A (ja) * 1984-05-15 1985-11-29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冷暖房・給湯ヒ−トポンプ装置
JPS61107066A (ja) * 1984-10-30 1986-05-24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冷暖房・給湯ヒ−トポンプ装置
JPS61107065A (ja) * 1984-10-30 1986-05-24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冷暖房・給湯ヒ−トポンプ装置
JP2001248937A (ja) * 2000-03-08 2001-09-14 Toshiba Kyaria Kk ヒートポンプ給湯エアコン
CN101495816A (zh) * 2006-08-03 2009-07-29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空调装置
JP2010196955A (ja) * 2009-02-24 2010-09-09 Daikin Ind Ltd ヒートポンプシステ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620718A4 (en) 2014-10-22
CN103119377A (zh) 2013-05-22
US9651267B2 (en) 2017-05-16
ES2599653T3 (es) 2017-02-02
EP2620718A1 (en) 2013-07-31
EP2620718B1 (en) 2016-09-21
JP5121908B2 (ja) 2013-01-16
JP2012067937A (ja) 2012-04-05
US20130145786A1 (en) 2013-06-13
WO2012039153A1 (ja) 2012-03-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119377B (zh) 制冷热水供给装置以及制冷热水供给方法
CN103370584B (zh) 制冷循环装置及制冷循环控制方法
CN102077042B (zh) 空气调节装置的制冷剂量判定方法及空气调节装置
CN102077041B (zh) 空调装置和空调装置的制冷剂量判定方法
CN102844630B (zh) 空调热水供给复合***
CN102365510B (zh) 空调热水供给复合***
CN103180676B (zh) 制冷循环装置及制冷循环控制方法
CN102597640B (zh) 空调装置
CN103154639B (zh) 空调装置
CN104024764B (zh) 制冷装置
CN102032699B (zh) 冷冻循环装置以及水暖装置
CN104364590A (zh) 空气调节装置
CN103229004B (zh) 空调装置
CN103562660B (zh) 空气调节装置
CN101512248A (zh) 空调装置
CN106382777A (zh) 一种空调***及过冷器回流冷媒的回流控制方法
CN102725596B (zh) 热泵***
CN105556220A (zh) 具有热回收模块的制冷回路
CN103890501B (zh) 空气调节装置
JP2008175402A (ja)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の運転方法
CN101469916B (zh) 空调***
US11940192B2 (en) Air conditioning device
KR20100079405A (ko) 공기조화기 및 그 동작방법
KR100953193B1 (ko) 멀티형 공기조화기의 운전 방법
CN216384419U (zh) 四管制风冷冷热水机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