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003597B - 液压产生装置及驱动装置 - Google Patents

液压产生装置及驱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003597B
CN103003597B CN201180035452.8A CN201180035452A CN103003597B CN 103003597 B CN103003597 B CN 103003597B CN 201180035452 A CN201180035452 A CN 201180035452A CN 103003597 B CN103003597 B CN 10300359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ump
axle
driving component
foreign steamer
ge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35452.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003597A (zh
Inventor
野村晋一
吉川博
森笃
豊田浩也
渡边亮
铃木晴久
岩野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SK Warner KK
Aisin AW Co Ltd
Toyota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SK Warner KK
Aisin AW Co Ltd
Toyota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SK Warner KK, Aisin AW Co Ltd, Toyota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NSK Warner KK
Publication of CN1030035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0359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00359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0359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6/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for mutual or common propulsion, e.g. hybrid propulsion systems comprising electric motors and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 Control systems therefor, i.e. systems controlling two or more prime movers, or controlling one of these prime movers and any of the transmission, drive or drive units Informative references: mechanical gearings with secondary electric drive F16H3/72; arrangements for handling mechanical energy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dynamo-electric machine H02K7/00; machines comprising structurally interrelated motor and generator parts H02K51/00;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in H02K see H02K99/00
    • B60K6/2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for mutual or common propulsion, e.g. hybrid propulsion systems comprising electric motors and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 Control systems therefor, i.e. systems controlling two or more prime movers, or controlling one of these prime movers and any of the transmission, drive or drive units Informative references: mechanical gearings with secondary electric drive F16H3/72; arrangements for handling mechanical energy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dynamo-electric machine H02K7/00; machines comprising structurally interrelated motor and generator parts H02K51/00;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in H02K see H02K99/00 the prime-movers consisting of electric motors and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e.g. HEVs
    • B60K6/42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for mutual or common propulsion, e.g. hybrid propulsion systems comprising electric motors and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 Control systems therefor, i.e. systems controlling two or more prime movers, or controlling one of these prime movers and any of the transmission, drive or drive units Informative references: mechanical gearings with secondary electric drive F16H3/72; arrangements for handling mechanical energy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dynamo-electric machine H02K7/00; machines comprising structurally interrelated motor and generator parts H02K51/00;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in H02K see H02K99/00 the prime-movers consisting of electric motors and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e.g. HEVs characterised by the architecture of the hybrid electric vehicle
    • B60K6/44Series-parallel type
    • B60K6/445Differential gearing distribution typ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61/00Control functions within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Control of exclusively fluid gearing, friction gearing, gearings with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or other particular types of gearing
    • F16H61/0021Generation or control of line pressure
    • F16H61/0025Supply of control fluid; Pumps therefore
    • F16H61/0028Supply of control fluid; Pumps therefore using a single pump driven by different power sourc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37/00Combinations of mechanical gearing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16H1/00 - F16H35/00
    • F16H37/02Combinations of mechanical gearing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16H1/00 - F16H35/00 comprising essentially only toothed or friction gearings
    • F16H37/06Combinations of mechanical gearing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16H1/00 - F16H35/00 comprising essentially only toothed or friction gearings with a plurality of driving or driven shafts; with 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orque between two or more intermediate shafts
    • F16H37/08Combinations of mechanical gearing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16H1/00 - F16H35/00 comprising essentially only toothed or friction gearings with a plurality of driving or driven shafts; with 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orque between two or more intermediate shafts with differential gearing
    • F16H37/0833Combinations of mechanical gearing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16H1/00 - F16H35/00 comprising essentially only toothed or friction gearings with a plurality of driving or driven shafts; with 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orque between two or more intermediate shafts with differential gearing with 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orque between two or more intermediate shafts, i.e. with two or more internal power paths
    • F16H37/084Combinations of mechanical gearing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16H1/00 - F16H35/00 comprising essentially only toothed or friction gearings with a plurality of driving or driven shafts; with 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orque between two or more intermediate shafts with differential gearing with 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orque between two or more intermediate shafts, i.e. with two or more internal power paths at least one power path being a continuously variable transmission, i.e. CVT
    • F16H2037/0866Power split variators with distributing differentials, with the output of the CVT connected or connectable to the output shaft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62Hybrid vehic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Details And Applications Of Rotary Liquid Pumps (AREA)
  • Hybrid Electric Vehicles (AREA)
  • Rotary Pumps (AREA)
  • 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s (AREA)
  • Control Of Transmission Device (AREA)
  • Arrangement Of Transmissions (AREA)

Abstract

实现了能够抑制装置整体的大型化的同时适当地确保对泵驱动轴的支撑精度的液压产生装置。泵壳体(21、22)具有突出部(30),该突出部(30)在径向上支撑泵驱动轴(35)并且使该泵驱动轴(35)能够相对旋转;两个单向离合器(41、42)各自的内轮相互形成为一体而形成共用内轮(43);两个单向离合器(41、42)各自的外轮(41a、42a)相互独立地形成,并且分别由相互不同的泵驱动构件来驱动,而且,各外轮相对于共用内轮(43)的相对旋转被限制的该相对旋转的方向彼此相同;共用内轮(43)具有:连接部(44),与泵驱动轴(35)连接,主体部(45),从连接部(44)向轴第二方向(L2)侧延伸,并且具有位于突出部(30)的径向外侧并与该突出部(30)处于相同的轴向位置的部分。

Description

液压产生装置及驱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液压产生装置及具有该液压产生装置的驱动装置,该液压产生装置具有:泵,具有泵壳体及泵驱动轴;两个单向离合器,在泵壳体的在泵驱动轴的轴向上的一侧即轴第一方向侧,与泵驱动轴同轴状地在轴向上并排配置。
背景技术
作为上述液压产生装置的一个例子的油压产生装置的以往例子,例如有在下述的专利文献1及专利文献2中记载的油压产生装置。具体而言,在专利文献1及专利文献2这两者中公开了如下结构:以使外轮相对于内轮的相对旋转被限制的该相对旋转的方向(下面,在该背景技术的说明中称为“对象方向”)彼此相同的方式配置两个单向离合器,并且两个的单向离合器的内轮均与泵驱动轴相连接。由此,在两个单向离合器中的仅一个外轮向上述对象方向旋转的情况下,借助该一个外轮的旋转来驱动油泵。另外,在两个单向离合器的两个外轮向上述对象方向旋转的情况下,借助该两个外轮中的旋转速度高的外轮的旋转来驱动油泵。
而且,在专利文献1及专利文献2这两者中公开了如下结构:将如上所述的油压产生装置设置在混合动力车辆用的驱动装置上,该混合动力车辆能够利用内燃机及旋转电机这双方作为驱动力源来行驶。具体而言,使一个单向离合器的外轮与内燃机驱动连接,并且使另一个单向离合器的外轮与旋转电机驱动连接。由此,能够根据车辆的行驶状态来借助内燃机或旋转电机的扭矩来驱动油泵,从而对需要油的部位适当地供给油。
但是,在如上述那样两个单向离合器双方的内轮都与泵驱动轴连接的结构中,要能够良好地确保泵的液密性及耐久性和单向离合器的功能及耐久性,需要确保对泵驱动轴的支撑精度。另外,希望以能够抑制液压产生装置的大型化的方式确保对泵驱动轴的支撑精度。
然而,在上述专利文献1及专利文献2中,未提及对泵驱动轴的支撑精度。因此,在上述专利文献1及专利文献2中,显然未提及以能够抑制液压产生装置的大型化的方式确保对泵驱动轴的支撑精度,仍然未找到能够抑制液压产生装置的大型化的同时适当地确保对泵驱动轴的支撑精度的结构。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0-67238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3-33672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因此,希望实现能够抑制装置整体的大型化并且适当地确保对泵驱动轴的支撑精度的液压产生装置。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液压产生装置,具有:泵,具有泵壳体及泵驱动轴,两个单向离合器,在所述泵壳体的轴第一方向侧,与所述泵驱动轴同轴状地在轴向上并排配置,其中,所述泵壳体的轴第一方向侧是在所述泵驱动轴的轴向上的一侧;该液压产生装置的特征结构在于,所述泵壳体具有突出部,该突出部从该泵壳体起朝向所述轴第一方向侧突出,用于从所述泵驱动轴的径向外侧在径向支撑所述泵驱动轴,并且该泵驱动轴能够相对于突出部旋转;所述两个单向离合器各自的内轮相互形成为一体而形成共用内轮;所述两个单向离合器各自的外轮相互独立地形成,并且分别由相互不同的泵驱动构件来驱动,而且,各外轮相对于所述共用内轮的相对旋转被限制的该相对旋转的方向彼此相同;所述共用内轮具有:连接部,其在所述突出部的所述轴第一方向侧与所述泵驱动轴相连接,主体部,从所述连接部向与所述轴第一方向侧相反的轴第二方向侧延伸,并且具有位于所述突出部的径向外侧,并与该突出部处于相同的轴向位置的部分。
根据该特征结构,由于泵驱动轴被泵壳体的突出部在径向上支撑,因而能够对泵驱动轴在轴向的宽的区域并在径向上进行支撑。因此,作为对泵驱动轴在轴向一侧并在径向上支撑的结构,能够提高对泵驱动轴的支撑精度。
若进行补充说明,则在对泵驱动轴在轴向两侧并在径向上支撑的结构中,考虑轴向两侧的支撑构件这双方的组装精度而需要大的间隙,导致泵驱动轴能够相对于轴向倾斜的倾斜程度及能够向径向移动的移位程度容易变大。相对于此,在对泵驱动轴在轴向一侧并在径向上进行支撑的结构中,与在轴向两侧并在径向上进行支撑的结构相比,能够缩小间隙。并且,通过如上述那样对泵驱动轴在轴向上的宽的区域并径向上进行支撑,能够将上述的倾斜程度及移位程度抑制得小,其结果,能够提高对泵驱动轴的支撑精度。
而且,根据上述特征结构,共用内轮的主体部配置为具有位于突出部的径向外侧并与该突出部处于相同的轴向位置上的部分。因此,与将两个单向离合器和泵轴支撑用的突出部在轴向上并排配置的情况相比,能够缩小用于配置两个单向离合器和泵所需的轴向空隙。即,抑制液压产生装置的在轴向上的大型化的同时,在泵壳体设置突出部,以确保对泵驱动轴的支撑精度。另外,能够降低泵驱动轴的被泵壳体支撑的支撑点和两个单向离合器对泵驱动轴的负荷点之间的在轴向上的偏移,由此能够抑制泵驱动轴的倾斜及变形,从而还能够提高泵的使用寿命。
在此,优选地,所述突出部及所述主体部都形成为与所述泵驱动轴同轴的圆筒状;所述主体部的所述轴第二方向侧的部分配置为对所述突出部的所述轴第一方向侧的部分从径向外侧进行覆盖;所述两个单向离合器各自的所述外轮的内径相同。
根据该结构,由于主体部形成为圆筒状,因而能够对两个单向离合器这双方在周向的整个区域从径向内侧进行支撑,从而能够高精度地支撑两个单向离合器。另外,由于突出部和主体部这双方形成为圆筒状,因而能够将突出部和主体部之间的径向空隙变窄。因此,能够确保强度的同时,使共用内轮小直径化而实现轻量化。
另外,优选地,所述泵驱动轴具有受压部,该受压部具有在与轴向交叉的方向上延伸的面,并且该受压部在所述泵驱动时接受向所述轴第一方向侧的液压;在所述共用内轮和对所述共用内轮从所述轴第一方向侧进行支撑的支撑部之间,配置有接受轴向负荷的推力轴承。
根据该结构,利用泵驱动时产生的液压来对泵驱动轴从轴第二方向侧在轴向上支撑,并且能够利用共用内轮经由推力轴承从支撑部接受的与上述液压的大小相对应的抵抗力来对泵驱动轴从轴第一方向侧在轴向上进行支撑。即,能够对泵驱动轴从轴向两侧适当地在轴向上进行支撑。而且,能够对泵驱动轴及与其相连接的共用内轮这双方在轴向上适当地定位。
另外,在该结构中,能够省略对共用内轮从轴第二方向侧进行支撑的推力轴承,从而能够实现抑制制造成本以及简化制造工序。
本发明的驱动装置的第一特征结构在于,具有:如上述那样的液压产生装置,与驱动力源驱动连接的第一泵驱动构件,与车轮驱动连接的第二泵驱动构件,在所述第一泵驱动构件和所述第二泵驱动构件之间选择性地传递驱动力的驱动传递装置;所述两个单向离合器中的一个单向离合器即第一单向离合器的外轮由所述第一泵驱动构件来驱动,所述两个单向离合器中的另一个单向离合器即第二单向离合器的外轮由所述第二泵驱动构件来驱动。
在本申请中,“驱动连接”是指,两个旋转构件连接而能够传递驱动力的状态,其概念包括该两个旋转构件连接而能够一体旋转的状态或者该两个旋转构件通过一个或两个以上的传动构件连接而能够传递驱动力的状态。这样的传动构件包括将旋转以同速或者进行变速后传递的各种构件,例如包括轴、齿轮机构、带、链等。另外,作为这样的传动构件,也可以包括选择性地传递旋转及驱动力的接合构件,例如摩擦离合器或啮合式离合器等。
另外,在本申请中,“驱动力源”是指,例如旋转电机、内燃机或它们的组合等、能够产生驱动力的各种动力源,优选是能够成为车辆的驱动力源的动力源。
根据该第一特征结构,只要驱动力源的输出旋转轴及车轮中的至少某个构件进行旋转,就能够驱动泵来产生液压。例如在液压产生装置是产生油压的油压产生装置的情况下,能够在车轮停止并且驱动力源进行动作的状态、车轮旋转并且驱动力源停止的状态等的车辆的各种行驶状态下,能够容易地向驱动装置内的需要油的部位供给油。
本发明的驱动装置的第二特征结构在于,具有:如上述那样的液压产生装置,与第一驱动力源驱动连接的第一泵驱动构件,与第二驱动力源驱动连接的第二泵驱动构件,在所述第一泵驱动构件和所述第二泵驱动构件之间选择性地传递驱动力的驱动传递装置;所述两个单向离合器中的一个单向离合器即第一单向离合器的外轮由所述第一泵驱动构件来驱动,所述两个单向离合器中的另一个单向离合器即第二单向离合器的外轮由所述第二泵驱动构件来驱动。
根据该第二特征结构,只要第一驱动力源的输出旋转轴及第二驱动力源的输出旋转轴中的至少某个构件进行旋转,就能够驱动泵驱动来产生液压。例如在液压产生装置是产生油压的油压产生装置的情况下,在第一驱动力源进行动作并且第二驱动力源停止的状态、第一驱动力源停止并且第二驱动力源进行动作的状态等的车辆的各种行驶状态下,能够容易地向驱动装置内的需要油的部位供给油。
在此,在具有上述第一特征结构或上述第二特征结构的驱动装置中,优选地,具有第一旋转电机及第二旋转电机,作为驱动力源;所述驱动传递装置具有差动齿轮机构,该差动齿轮机构至少具有第一旋转构件、第二旋转构件及第三旋转构件这三个旋转构件;所述第一旋转构件与所述第一旋转电机驱动连接,所述第二旋转构件与内燃机驱动连接,所述第三旋转构件与所述第二旋转电机及车轮驱动连接;所述第一泵驱动构件由所述内燃机来驱动,所述第二泵驱动构件由所述车轮或所述第二旋转电机来驱动。
在本申请中,“旋转电机”是指,包括马达(电动机)、发电机(generator)及根据需要来发挥马达及发电机这双方的功能的电动发电机中的任一个的概念。
另外,在如上述那样对差动齿轮机构的各旋转构件提及“驱动连接”的情况是指,该差动齿轮机构所具备的三个以上的旋转构件相互不经由其他旋转构件而被驱动连接的状态。
根据该结构,能够适当地实现所谓2马达混联(two-motorsplit)型混合动力驱动装置。而且,在2马达混联(two-motorsplit)型混合动力驱动装置上,只要内燃机的输出旋转轴及第二旋转电机的旋转轴或车轮中的至少一个构件进行旋转,就能够驱动泵来产生液压。
另外,在上述各结构的驱动装置中,优选地,第一齿轮相对于第二齿轮配置在所述轴第一方向侧,其中,所述第一齿轮形成在所述第一单向离合器的外轮上,并且与和所述第一泵驱动构件驱动连接的齿轮相啮合,所述第二齿轮形成在所述第二单向离合器的外轮上,并且与和所述第二泵驱动构件驱动连接的齿轮相啮合;所述第一齿轮至少一部分与所述连接部处于相同的轴向位置。
根据该结构,与第一齿轮相对于连接部位于轴第二方向侧的情况相比,能够将液压产生装置的轴向长度抑制得短。另外,该结构尤其适于与第一泵驱动构件驱动连接的驱动力源是内燃机的情况。这是因为,在这样的情况下,内燃机的振动容易传递至与和第一泵驱动构件驱动连接的齿轮相啮合的第一齿轮上,但是通过如上述那样配置第一齿轮,能够将第一齿轮配置在共用内轮中支撑强度高的部分,从而能够抑制共用内轮因内燃机的振动产生振动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是沿着轴向剖开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油压产生装置的剖视图及其局部放大图。
图2是沿图1的Ⅱ-Ⅱ线的剖视图。
图3是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驱动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液压产生装置及驱动装置的实施方式。在此,以如下情况为例进行说明,即,将本发明的液压产生装置用作为产生油压的油压产生装置,本发明的驱动装置是具有该油压产生装置的车辆用驱动装置。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油压产生装置1具有如下特征,即:泵壳体21、22具有对泵驱动轴35在径向上支撑的突出部30,并且两个单向离合器41、42具有各自的内轮相互一体化而成的共用内轮43。而且,共用内轮43具有主体部45,该主体部45具有位于突出部30的径向外侧并且与该突出部30处于相同的轴向位置的部分。由此,能够抑制装置整体的大型化同时适当地确保对泵驱动轴35的支撑精度。下面,详细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油压产生装置1及车辆用驱动装置2的结构。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油压产生装置1及车辆用驱动装置2分别相当于本发明中的“液压产生装置”及“驱动装置”。
在下面的说明中,在未特别说明的情况下,“轴向”、“周向”、“径向”是以泵驱动轴35的轴心为基准而定义的。另外,在下面的说明中,“轴第一方向L1”表示图1中的沿着轴向的朝向左方的方向,“轴第二方向L2”表示图1中的沿着轴向朝向右方的方向。另外,“周第一方向C1”表示图2中的逆时针方向,“周第二方向C2”表示图2中的顺时针方向。
另外,在下面的说明中,在不需区分第一单向离合器41和第二单向离合器42的情况下,将它们统称为单向离合器41、42。在不需区分第一旋转电机11和第二旋转电机12的情况下,将它们统称为旋转电机11、12。在不需特别区分第一外轮41a和第二外轮42a的情况下,将它们统称为外轮41a、42a。在不需特别区分第一驱动力传递构件41c和第二驱动力传递构件42c情况下,将它们统称为驱动力传递构件41c、42c。在不需特别区分第一支承轴承41d和第二支承轴承42d的情况下,将它们统称为支承轴承(blockBearing)41d、42d。
1.油压产生装置的结构
参照图1及图2,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油压产生装置1的结构。此外,图2是图1中的Ⅱ-Ⅱ线的剖视图,但为了使发明容易理解,示出了后述的主体部45的在轴向上的贯通孔47的形成位置处的剖面。如图1所示,油压产生装置1具有油泵20和两个单向离合器41、42。而且,油压产生装置1通过驱动油泵20来从未图示的油盘吸入油(润滑液的一个例子,相当于本发明中的“润滑液”)并产生油压,并将油供给至为了润滑或冷却等而需要油的部位。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油泵20相当于本发明中的“泵”。
油泵20具有泵盖21、泵体22、泵驱动轴35及泵转子(内转子20a及外转子20b)。泵体22具有从轴向观察时剖面为圆形状的泵室形成用凹部25。泵盖21具有:壁面26,其封闭在泵体22形成的泵室形成用凹部25的轴第一方向L1侧的开口;泵驱动轴35的插通孔27。而且,在泵体22和泵盖21相互接合的状态下,壁面26封闭泵室形成用凹部25的轴第一方向L1侧的开口,从而利用泵室形成用凹部25和壁面26来形成用于收容泵转子的泵室。在本实施方式中,由相互接合的泵盖21及泵体22来构成本发明中的“泵壳体”。此外,泵壳体(泵盖21及泵体22)与油压产生装置1所具备的外壳(在本例中,是后述的驱动装置外壳)形成为一体,或者直接地或经由其他构件来固定在该外壳上。
在本实施方式中,油泵20是内啮合齿轮泵。而且,构成泵转子的内转子20a和外转子20b收容在由泵室形成用凹部25和壁面26来形成的上述泵室内。内转子20a与泵驱动轴35以一体旋转的方式驱动连接,借助泵驱动轴35的旋转来驱动油泵20。此外,油泵20的结构并不限定于此,另外,泵的类型也还优选外啮合齿轮泵或叶轮泵等。
泵驱动轴35是用于驱动油泵20的轴。泵驱动轴35配置在形成于泵壳体(在本例中,是泵盖21)上的插通孔27的径向内侧,并且该泵驱动轴35能够相对于该泵壳体进行相对旋转。详细结构在后面叙述,但在泵驱动轴35的内部形成有轴心油路(后述的第一流路31),经由该轴心油路将从油泵20排出的油供给至单向离合器41、42,从而对单向离合器41、42进行润滑。
如图1所示,泵驱动轴35被泵壳体(在本例中,是泵盖21)在径向上支撑。具体而言,泵盖21具有突出部30,该突出部30从该泵盖21向轴第一方向L1侧突出,并且该突出部30在径向上从泵驱动轴35的径向外侧支撑泵驱动轴35,而且该泵驱动轴35能够相对于该突出部30进行相对旋转。而且,具有突出部30的泵盖21在轴向上的宽的区域并在径向上支撑泵驱动轴35。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突出部30形成为与泵驱动轴35同轴的圆筒状。
而且,如上述那样泵壳体在轴向的宽的区域并在径向上支撑泵驱动轴35,从而实现了在轴向一侧支撑泵驱动轴35的结构。具体而言,仅由泵壳体(在本例中,是泵盖21)在径向上支撑泵驱动轴35。由此,与在轴向两侧并在径向上支撑泵驱动轴35的结构相比,能够提高泵驱动轴35的支撑精度。
若进行补充说明,则在对在径向上支撑泵驱动轴35的构件上设定的间隙大时,导致泵驱动轴35相对于轴向能够倾斜的倾斜程度以及在径向上能够移动的移位程度容易变大。而且,在轴向两侧并在径向上支撑泵驱动轴35的结构中,考虑组装轴向两侧的支撑构件这双方的组装精度而需要大的间隙。相对于此,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采用在轴向一侧支撑泵驱动轴35的结构,能够将对在径向上支撑泵驱动轴35的构件即泵盖21设定的间隙设定得小。而且,如上述那样,泵壳体在轴向的宽的区域并在径向上支撑泵驱动轴35。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将泵驱动轴35相对于轴向能够倾斜的倾斜程度以及在径向上能够移动的移位程度抑制得小,其结果,能够提高对泵驱动轴35的支撑精度。
单向离合器41、42相对于泵盖21及泵体22在轴第一方向L1侧,与泵驱动轴35同轴状地在轴向上并排配置。具体而言,从轴第一方向L1侧朝向轴第二方向L2侧,依次配置第一单向离合器41、第二单向离合器42。
第一单向离合器41及第二单向离合器42具有各自的内轮相互形成为一体而成的共用内轮43。而且,第一单向离合器41具有:外轮41a,其与共用内轮43同轴状地配置;驱动力传递构件41c,其在共用内轮43和外轮41a之间选择性地传递扭矩(驱动力);支承轴承41d,其用于保持共用内轮43和外轮41a之间的间隔。另外,第二单向离合器42具有:外轮42a,其与共用内轮43同轴状地配置;驱动力传递构件42c,其在共用内轮43和外轮42a之间选择性地传递扭矩(驱动力);支承轴承42d,其用于保持共用内轮43和外轮42a之间的间隔。
下面,将第一单向离合器41所具备的外轮41a、驱动力传递构件41c及支承轴承41d分别称为“第一外轮41a”、“第一驱动力传递构件41c”及“第一支承轴承41d”。另外,将第二单向离合器42所具备的外轮42a、驱动力传递构件42c及支承轴承42d分别称为“第二外轮42a”、“第二驱动力传递构件42c”及“第二支承轴承42d”。
共用内轮43具有连接部44、主体部45及保持器(保持架)70。连接部44是相对于突出部30在轴第一方向L1侧与泵驱动轴35相连接(驱动连接)的部分,该连接部44在径向上延伸。此外,连接部44在相对于泵驱动轴35在轴向及周向上的相对移动被限制的状态下,固定在该泵驱动轴35上,该连接部44与泵驱动轴35一体旋转。连接部44例如通过焊接等固定在泵驱动轴35上。
主体部45在泵驱动轴35的径向外侧,从连接部44向轴第二方向L2侧延伸。具体而言,主体部45从连接部44向轴第二方向L2侧延伸,并具有具有位于突出部30的径向外侧并与该突出部30处于相同的轴向位置的部分。即,主体部45从径向观察时具有与突出部30重叠的部分。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主体部45形成为与泵驱动轴35同轴的筒状(具体而言,是圆筒状),主体部45的轴第二方向L2侧的部分从径向外侧覆盖突出部30的轴第一方向L1侧的部分。此外,在本说明书中,就两个构件的配置相关而言,“从某一方向观察时具有重叠的部分”是指,将该方向作为视线方向,并使视点向与该视线方向垂直的各方向移动的情况下,能够观察到两个构件重叠的视点至少存在于一部分区域。
如上述那样,通过将主体部45配置为从径向观察时具有与突出部30重叠的部分,能够抑制油压产生装置1的在轴向上的大型化,并且能够在泵壳体(在本例中,是泵盖21)上设置突出部30来确保对泵驱动轴35的支撑精度。此外,本发明中,通过将第一单向离合器41的内轮和第二单向离合器42的内轮形成为一体,如图1所示,实现了在共用内轮43和泵驱动轴35之间形成在轴向上延伸的空间并在该空间配置突出部30的结构。
但是,如后述那样,在油泵20驱动时,从径向内侧向主体部45供给油。而且,主体部45为了将从径向内侧供给来的油有效地引导至单向离合器41、42的内部,而如图1中的放大图所示,具有贮存用凹部46和贯通孔47。贮存用凹部46是形成在主体部45的内周面上的向径向外侧凹下而成的凹部,贮存用凹部46的轴第二方向L2侧由堰部45c划分。通过设置这样的贮存用凹部46,在油泵20驱动时,利用堰部45c来抑制从径向内侧供给来的油经由位于主体部45的轴第二方向L2侧的主体部45和泵壳体21之间的空隙而向径向外侧流动,由此能够将油有效地捕获收集到贮存用凹部46。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贮存用凹部46形成在周向的整个区域。另外,贮存用凹部46的轴第一方向L1侧的端部与连接部44的轴第二方向L2侧的端部位于相同的轴向位置。
如图1及图2所示,贯通孔47使贮存用凹部46和作为主体部45的外周面的主体部外周面45a相连通。而且,由于具有这样的贯通孔47,在油泵20驱动时从径向内侧供给的油的大部分借助离心力来经由贮存用凹部46流入贯通孔47,并到达贯通孔47的在主体部外周面45a上的开口部48。此外,如图1所示,本例中,贯通孔47在与轴向垂直的方向上延伸。另外,如图2所示,贯通孔47形成为在与径向大致平行的方向上延伸,具体而言,随着从径向内侧到径向外侧而稍微偏向周第二方向C2侧。此外,在后面详细叙述油的流动。
保持器70具有用于收容驱动力传递构件41c、42c、支承轴承41d、42d及施力构件49(参照图2)的收容室。保持器70固定在主体部45的径向外侧,与主体部45一体旋转。此外,保持器70例如由金属或合成树脂等形成。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单向离合器41及第二单向离合器42都是滚筒式单向离合器。因此,如图1及图2所示,第一驱动力传递构件41c及第二驱动力传递构件42c都是轴心配置为与轴向平行的圆柱状构件。而且,这些驱动力传递构件41c、42c和支承轴承41d、42d配置在形成于保持器70上的收容室内。此外,本例中,形成在保持器70上的收容室在径向两侧具有开口部,径向内侧的开口被主体部45的主体部外周面45a封闭。另外,形成在保持器70上的收容室的径向外侧的开口被外轮41a、42a的内周面实质上封闭。
具体而言,如图2所示,保持器70在周向上交替具有作为收容第一驱动力传递构件41c的收容室的第一收容室43a和收容第一支承轴承41d的收容室。在图2所示的例子中,保持器70具有五个第一收容室43a和五个收容第一支承轴承41d的收容室。
而且,在各第一收容室43a内配置有对第一驱动力传递构件41c向周第一方向C1侧施力的施力构件49(例如弹簧等的弹性构件)。另外,在规定各第一收容室43a的径向内侧的边界的主体部外周面45a上,形成有向径向内侧凹下而成的外周凹部45b。外周凹部45b具有随着朝向周第一方向C1侧而向径向外侧倾斜的倾斜面。因此,本例中,限制第一外轮41a相对于共用内轮43的向周第一方向C1侧的相对旋转,容许第一外轮41a相对于共用内轮43的向周第二方向C2侧的相对旋转。
同样地,保持器70在周向上交替具有作为收容第二驱动力传递构件42c的收容室的第二收容室43b(参照图1)和收容第二支承轴承42d的收容室。虽然省略了图示,但第二收容室43b以与之前参照图2说明的第一收容室43a同样的方式配置,也同样具有施力构件49及外周凹部45b。因此,限制第二外轮42a相对于共用内轮43的向周第一方向C1侧的相对旋转,容许第二外轮42a相对于共用内轮43的向周第二方向C2侧的相对旋转。这样,两个单向离合器41、42各自的外轮41a、42a的相对于共用内轮43的相对旋转被限制的该相对旋转的方向彼此相同(在本例中,是周第一方向C1)。
另外,虽然同样地省略了图示,但收容第二支承轴承42d的收容室也以与之前参照图2说明的收容第一支承轴承41d的收容室同样的方式配置。即,本例中,保持器70具有五个第二收容室43b和五个收容第二支承轴承42d的收容室。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收容第一驱动力传递构件41c的第一收容室43a和收容第二驱动力传递构件42c的第二收容室43b形成在相同的周向位置上。另外,收容第一支承轴承41d的收容室和收容第二支承轴承42d的收容室形成在相同的周向位置上。
此外,在第一外轮41a相对于共用内轮43向周第二方向C2侧相对旋转时,第一支承轴承41d的径向外侧面成为与第一外轮41a的内周面之间的滑动面。另外,第二外轮42a相对于共用内轮43向周第二方向C2侧相对旋转时,第二支承轴承42d的径向外侧面成为与第二外轮42a的内周面之间的滑动面。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后述那样,具有借助由油泵20产生的油压来向这些滑动面供给油的结构。此外,支承轴承41d、42d例如由含油烧结合金等形成。
两个单向离合器41、42各自的外轮41a、42a相互独立形成,并且分别由相互不同的泵驱动构件来驱动。具体而言,如图1所示,第一单向离合器41的外轮(第一外轮)41a和第二单向离合器42的外轮(第二外轮)42a相互独立形成。而且,在第一外轮41a的外周面形成有与第一驱动齿轮51a啮合的第一从动齿轮41b,第一单向离合器41的外轮41a由第一驱动齿轮51a来驱动。另外,在第二外轮42a的外周面形成有与第二驱动齿轮52a啮合的第二从动齿轮42b,第二单向离合器42的外轮42a由第二驱动齿轮52a来驱动。此外,如后述那样,第一驱动齿轮51a与第一泵驱动构件51(参照图3)驱动连接,第二驱动齿轮52a与第二泵驱动构件52(参照图3)驱动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从动齿轮41b及第二从动齿轮42b分别相当于本发明中的“第一齿轮”及“第二齿轮”。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相对于第二从动齿轮42b而配置在轴第一方向L1侧配置的第一从动齿轮41b配置为具有与连接部44处于相同的轴向位置的部分。另外,第一外轮41a、第一驱动力传递构件41c及第一支承轴承41d也配置为具有与连接部44处于相同的轴向位置的部分。此外,也可以使第一从动齿轮41b、第一外轮41a、第一驱动力传递构件41c及第一支承轴承41d中的至少某个构件,以不具有与连接部44处于相同的轴向位置的部分的方式,配置为相对于连接部44在轴向上错开。
如上述那样,第一单向离合器41的第一外轮41a的相对于共用内轮43的向周第一方向C1侧的相对旋转被限制,并且第二单向离合器42的第二外轮42a的相对于共用内轮43的向周第一方向C1侧的相对旋转也被限制。因此,在第一外轮41a及第二外轮42a中的仅一个外轮向周第一方向C1侧旋转的情况下,借助该一个外轮的旋转来驱动油泵20。另外,在第一外轮41a及第二外轮42a这双方的外轮向周第一方向C1侧旋转的情况下,借助该双方的外轮中的旋转速度高的一个外轮的旋转来驱动油泵20。
在本实施方式中,两个单向离合器41、42各自的外轮41a、42a的内径相互相同。另外,共用内轮43所具有的主体部45在本实施方式中形成为圆筒状,因而主体部外周面45a形成为圆筒状。换句话来说,如图1所示,主体部45的外周面在轴向上均匀。因此,在第一单向离合器41和第二单向离合器42中,能够将驱动力传递构件41c、42c、支承轴承41d、42d及施力构件49分别做成共用的零件,由此能够抑制零件种类个数。此外,也可以将第一外轮41a的内径和第二外轮42a的内径设定为相互不同的值。
另外,本例中,如图1所示,第一外轮41a的外径比第二外轮42a的外径稍微大,但也可以将第一外轮41a的外径和第二外轮42a的外径设定为相等的值,由此,在第一单向离合器41和第二单向离合器42中,将外轮41a、42a作成共用的零件。
另外,如图1所示,泵驱动轴35具有受压部35a,该受压部35a具有在与轴向交叉的方向上延伸的面,并且,在油泵20驱动时接受向轴第一方向L1侧的液压(在本例中,是油压)。在本例中,受压部35a具有法线方向与轴向(轴第二方向L2)平行的面。具体而言,泵驱动轴35的与内转子20a接合的部分形成为,沿着与轴向垂直的面剖开而得到的剖面为相互对向的周缘部分别以直线状被切削的形状。另一方面,泵驱动轴35的配置在泵盖21内的部分形成为,沿着与轴向垂直的面剖开而得到的剖面为圆形。通过这样构成泵驱动轴35,在泵驱动轴35中的与内转子20a接合的部分和配置在泵盖21内的部分之间,形成具有法线方向与轴第二方向L2平行的面的受压部35a。此外,该受压部35a如图1示出那样形成在与泵室相连通的部分,因而在油泵20驱动时由该油泵20产生的油压作用于受压部35a,受压部35a接受向轴第一方向L1侧按压的按压力。
另一方面,相对于油泵20及单向离合器41、42而在轴第一方向L1侧,配置有从轴第一方向L1侧支撑共用内轮43的支撑部50。支撑部50固定在油压产生装置1所具备的未图示的外壳(在本例中,是驱动装置外壳)上。具体而言,本例中,支撑部50由驱动装置外壳为在轴向上划分内部的空间而具有的间隔壁构成。而且,在共用内轮43和支撑部50之间配置有接受轴向负荷的第一推力垫圈61。本例中,第一推力垫圈61借助未图示的接合部,在相对于支撑部50的在周向上的相对旋转被限制的状态下,固定在支撑部50上。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推力垫圈61相当于本发明中的“推力轴承”。
由于具有如上所述的结构,由在油泵20驱动时产生的油压在轴向上从轴第二方向L2侧支撑泵驱动轴35,并且由抵抗力在轴向上从轴第一方向L1侧支撑泵驱动轴35,该抵抗力是由共用内轮43经由第一推力垫圈61从支撑部50接受的与上述油压的大小相对应的力。而且,泵驱动轴35及与其相连接的共用内轮43这双方,在共用内轮43与第一推力垫圈61相抵接的状态下,在轴向上被定位。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述那样,通过采用由在油泵20驱动时产生的油压在轴向上从轴第二方向L2侧支撑泵驱动轴35的结构,能够省略从轴第二方向L2侧支撑共用内轮43的推力轴承。由此,如图1中的放大图所示,能够在共用内轮43的连接部44和形成在泵盖21上的突出部30的轴向的前端部30a之间形成空隙G。
具体而言,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共用内轮43通过受压部35a受压并由支撑部50从轴第一方向L1侧支撑的状态下,在突出部30的前端部30a和连接部44之间,形成油能够在径向流通的空隙G。即,该空隙G具有在油泵20驱动时油能够在径向流通的轴向宽度。此外,本例中,突出部30的轴向的前端部30a,配置在既是主体部45的径向内侧又是从径向观察时与贮存用凹部46重叠的位置。而且,详细内容在后面叙述,但能够利用该空隙G来对单向离合器41、42良好地供给用于润滑的油。
在轴向上的第一外轮41a和第二外轮42a之间,配设有第二推力垫圈62。本例中,第二推力垫圈62经由接合部62a,在相对于第一外轮41a的在周向上的相对旋转被限制的状态下固定在第一外轮41a上。进而,在轴向上的第二外轮42a和泵盖21的轴第一方向L1侧面之间,配设有第三推力垫圈63。本例中,第三推力垫圈63经由未图示的接合部,在相对于泵盖21的相对旋转被限制的状态下,固定在泵盖21上。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泵驱动轴35的轴第一方向L1侧,形成有直径比配置在泵盖21内的部分的直径更小的小直径的前端部35b。而且,泵驱动轴35的前端部35b配置在形成于支撑部50上的在轴向上延伸的孔(在本例中,是贯通孔)的内部。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泵驱动轴35被泵壳体21在径向上高精度地支撑,进而,在前端部35b的外周面和上述孔的内周面之间省略了轴承而形成有空隙。
但是,如上述那样,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抑制油压产生装置1的在轴向上的大型化并且适当地确保对泵驱动轴35的支撑精度,而采用了将主体部45配置为从径向观察时具有与突出部30重叠的部分。而且,通过采用这样的配置结构,还能够降低泵壳体对泵驱动轴35的支撑点和两个单向离合器41、42对泵驱动轴35的负荷点之间的轴向偏移。即,能够通过抑制泵驱动轴35的倾斜及变形来能够提高油泵20的使用寿命。
进而,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述那样,突出部30及主体部45这双方形成为圆筒状。因此,能够将突出部30和主体部45之间的径向空隙设定得窄,从而能够确保强度,并且能够使共用内轮43小直径化来实现轻量化。
2.油路的结构
接着,参照图1及图2,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油压产生装置1所具有的用于润滑单向离合器41、42的油路结构。如图1所示,泵壳体(在本例中,是泵盖21)具有与油泵20的排出口23连通的泵壳体内流路24。另外,泵驱动轴35具有第一流路31、第二流路32及第三流路33。而且,由这些流路形成用于将从油泵20排出的油供给至单向离合器41、42及推力垫圈61~63的油路。此外,在图1及图2中,用虚线箭头示意性表示了在油泵20进行动作时的油的流动。
具体而言,泵壳体内流路24具有:第一流路部,其从排出口23向轴第一方向L1侧延伸;第二流路部,其与该第一流路部连通并且在径向上延伸,而且在插通孔27的内周面开口。而且,在油泵20进行动作时,油经由这些第一流路部及第二流路部来供给至第二流路部的在插通孔27的内周面上的开口部。
第一流路31形成为经由交接部34与泵壳体内流路24相连通并且在轴向上延伸。在本例中,交接部34形成在泵驱动轴35的外周面,具体而言,形成为以规定的轴向宽度向径向内侧凹下而成的凹部。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交接部34的凹部是在周向的整个区域在周向上延伸的槽状部,该槽状部的轴向位置,位于与泵壳体内流路24所具备的上述第二流路部的在插通孔27的内周面上的开口部相同的位置。而且,第一流路31具有:径向延伸部,其从交接部34向径向内侧延伸;轴向延伸部,其配置在泵驱动轴35的轴心,并且从该径向延伸部向轴第一方向L1侧延伸到泵驱动轴35的前端部35b为止。此外,在此示出了交接部34形成在泵驱动轴35上的情况的例子,但也可以采用如下结构,即:将与交接部34具有同样的功能的部分形成在泵壳体侧的结构,或者,使泵壳体内流路24和第一流路31直接连通的结构。
第二流路32与第一流路31相连通,并在径向上延伸且在泵驱动轴35的外周面开口。如图1及图2所示,第二流路32从第一流路31的轴向延伸部沿着径向朝向径向外侧延伸,在本例中,在周向位置相互错开180度的两个位置上分别形成有第二流路32。而且,如图1所示,第二流路32的在泵驱动轴35的外周面上的开口部,是向形成在主体部45上的贮存用凹部46供给油的供给部32a。该供给部32a设置在贮存用凹部46的径向内侧。具体而言,供给部32a配置为从径向观察时具有与贮存用凹部46重叠的部分。
而且,空隙G位于供给部32a的径向外侧,该空隙G形成在突出部30的前端部30a和连接部44之间,能够使油在径向上流通。因此,供给至供给部32a的油借助离心力的作用来向径向外侧流动,并经由空隙G供给至贮存用凹部46。这样,由泵壳体内流路24、交接部34、第一流路31及第二流路32来形成用于将从油泵20排出的油供给至贮存用凹部46的油路,在油泵20驱动时,利用通过泵驱动轴35的旋转而产生的离心力,能够将油供给至贮存用凹部46。
如上述那样,主体部45具有使贮存用凹部46和主体部外周面45a相连通的贯通孔47。而且,如图1中的放大图所示,共用内轮43具有第一连通路43c和第二连通路43d。第一连通路43c使贯通孔47的在主体部外周面45a上的开口部48和第一收容室43a相连通,第二连通路43d使贯通孔47的在主体部外周面45a上的开口部48和第二收容室43b相连通。由此,能够将从供给部32a向贮存用凹部46供给的油,经由贯通孔47及第一连通路43c供给至第一收容室43a,并且经贯通孔47及第二连通路43d供给至第二收容室43b。
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主体部45的外周面的主体部外周面45a形成为圆筒状。而且,如图1所示,主体部外周面45a的包括了图2所示的外周凹部45b在内的形状在轴向上均匀。即,外周凹部45b不仅形成于配置在相同的周向位置上的第一收容室43a及第二收容室43b各自的内部,还形成于在轴向上的第一收容室43a和第二收容室43b之间。
另一方面,在本实施方式中,固定在主体部45的外周面上的保持器70的轴向中央部分的内周面,形成为在轴向上均匀的圆筒面。在此,“保持器70的轴向中央部分”是指,除在轴向两侧上的与主体部45卡止的卡止部之外的部分。因此,如图1中的放大图所示,在轴向上的第一收容室43a和第二收容室43b之间,在与第一收容室43a及第二收容室43b相同的周向位置(更准确地说,是与外周凹部45b相同的周向位置)上,在主体部外周面45a和保持器70的内周面之间形成有空间(下面,称为“内轮内空间S”)。而且,贯通孔47形成有开口部48,以与该内轮内空间S相连通。即,本例中,贯通孔47的开口部48配置在与第一收容室43a及第二收容室43b相同的周向位置(更准确地说,是与外周凹部45b相同的周向位置)。而且,在内轮内空间S形成有从开口部48起向轴第一方向L1侧到达第一收容室43a的第一连通路43c和从开口部48起向轴第二方向L2侧到达第二收容室43b的第二连通路43d。
此外,本例中,如图1及图2所示,在主体部45上仅形成有一个贯通孔47,而第一收容室43a及第二收容室43b与相互共用的贯通孔47的共用即贯通孔47a相连通。此外,共用贯通孔47a的在主体部外周面45a上的开口部48即共用开口部48a,形成于在轴向上的第一收容室43a和第二收容室43b之间(在本例中,在轴向上与第一收容室43a及第二收容室43b相距均等的距离的中央部)。因此,第一连通路43c和第二连通路43d形成为从共用开口部48a起在轴向上向相互相反的一侧延伸。
而且,经由第一连通路43c供给至第一收容室43a的油,借助离心力来如图2示出那样在第一收容室43a内从径向内侧向径向外侧流动,从而到达第一收容室43a的径向外侧的开口部(第一外轮41a的内周面)。而且,在第一外轮41a相对于共用内轮43向周第二方向C2侧相对旋转的状态下,如图2所示,到达了第一收容室43a的径向外侧的开口部(第一外轮41a的内周面)的油,相对于共用内轮43向周第二方向C2侧流动,从而供给至第一支承轴承41d的径向外侧面和第一外轮41a的内周面之间的空隙。由此,在第一外轮41a相对于共用内轮43向周第二方向C2侧相对旋转的状态下,能够对作为滑动面的第一支承轴承41d的径向外侧面及第一外轮41a的内周面进行润滑。
虽然省略图示,但经由第二连通路43d供给至第二收容室43b的油也同样地,在第二收容室43b内从径向内侧向径向外侧流动,从而到达第二收容室43b的径向外侧的开口部(第二外轮42a的内周面)。而且,在第二外轮42a相对于共用内轮43向周第二方向C2侧相对旋转的状态下,到达了第二收容室43b的径向外侧的开口部(第二外轮42a的内周面)的油,相对于共用内轮43向周第二方向C2侧流动,从而供给至第二支承轴承42d的径向外侧面和第二外轮42a的内周面之间的空隙。由此,在第二外轮42a相对于共用内轮43向周第二方向C2侧相对旋转的状态下,能够对作为滑动面的第二支承轴承42d的径向外侧面及第二外轮42a的内周面进行润滑。
而且,如图1所示,供给至第一收容室43a及第二收容室43b的油的一部分,经由保持器70的轴向中央部分的外周面和外轮41a、42a的内周面之间的空隙而从径向内侧向第二推力垫圈62供给。另外,如图1所示,供给至第二收容室43b的油的一部分,经由保持器70的轴第二方向L2侧部分的外周面和第二外轮42a的内周面之间的空隙而从径向内侧向第三推力垫圈63供给。另外,在从供给部32a向贮存用凹部46供给的油的量多的情况下,其一部分不供给至贯通孔47,而是越过堰部45c,并经由位于主体部45的轴第二方向L2侧的主体部45和泵盖21之间的空隙而从径向内侧向第三推力垫圈63供给。由此,对第二推力垫圈62及第三推力垫圈63进行润滑。另外,供给至第二推力垫圈62及第三推力垫圈63的油的一部分,供给至第一从动齿轮41b及第二从动齿轮42b,由此对第一从动齿轮41b与第一驱动齿轮51a之间的啮合部以及第二从动齿轮42b与第二驱动齿轮52a之间的啮合部进行润滑。
泵驱动轴35所具备的第三流路33形成为,相对于第二流路32形成在轴第一方向L1侧,与第一流路31相连通并且在径向上延伸,在泵驱动轴35的外周面即第一推力垫圈61的径向内侧开口。如图1所示,第三流路33形成为从第一流路31的轴向延伸部沿着径向朝向径向外侧延伸。另外,本例中,第三流路33形成在泵驱动轴35的轴第一方向L1侧的小直径的前端部35b。而且,由泵壳体内流路24、交接部34、第一流路31及第三流路33来形成用于将从油泵20排出的油供给至第一推力垫圈61的油路,在油泵20驱动时,利用通过泵驱动轴35的旋转而产生的离心力,能够将油供给至第一推力垫圈61。
此外,如上述那样,在泵驱动轴35的前端部35b的外周面和设置在支撑部50上的贯通孔的内周面之间形成有空隙。而且,该空隙设定为能够限制油向轴第一方向L1侧流动的大小。另外,从第三流路33供给至支撑部50和共用内轮43之间的空隙的油,受到与泵驱动轴35的旋转速度相对应的离心力。因此,抑制从第三流路33供给至支撑部50和共用内轮43之间的空隙的油,经由泵驱动轴35的前端部35b的外周面和设置在支撑部50上的贯通孔的内周面之间的空隙而向轴第一方向L1侧流动。即,从第三流路33供给来的油的大部分,从径向内侧向第一推力垫圈61供给,从而对该第一推力垫圈61进行润滑。
3.驱动装置的结构
接着,参照图3,说明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驱动装置2的结构。如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驱动装置2是利用内燃机10及旋转电机11、12中的一方或者双方作为车辆的驱动力源的混合动力车辆的驱动装置。即,车辆用驱动装置2是所谓的2马达混联(two-motorsplit)型的混合动力驱动装置,具有第一旋转电机11及第二旋转电机12作为驱动力源。
车辆用驱动装置2具有与内燃机10驱动连接的输入轴90、与车轮19驱动连接的输出轴94、在输入轴90和输出轴94之间选择性地传递驱动力的驱动传递装置13,并且还具有第一旋转电机11、第二旋转电机12、变速装置15、输出用差动齿轮装置17。另外,车辆用驱动装置2具有如上所述的油压产生装置1,输入轴90发挥驱动第一单向离合器41的外轮的第一泵驱动构件51的功能,输出轴94发挥驱动第二单向离合器42的外轮的第二泵驱动构件52的功能。由此,车辆用驱动装置2为了对车辆用驱动装置2的各部位进行润滑或冷却等而能够向这些各部位供给油。
此外,车辆用驱动装置2所具备的上述各结构,收容在固定于车体上的未图示的驱动装置外壳内。而且,由驱动装置外壳所具备的间隔壁来构成上述支撑部50(参照图1)。另外,本例中,如图3所示,输入轴90、输出轴94、第一旋转电机11、第二旋转电机12、驱动传递装置13及变速装置15同轴状地配置,并且油压产生装置1(具体地,是泵驱动轴35)配置在与配置有输入轴90等的轴不同的轴上。而且,驱动传递装置13具有第一差动齿轮机构14,变速装置15具有第二差动齿轮机构16。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差动齿轮机构14相当于本发明中的“差动齿轮机构”。下面,详细说明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驱动装置2的结构。
输入轴90与内燃机10驱动连接。在此,内燃机10是借助机体内部的燃料的燃烧来驱动而输出动力的装置,例如,能够利用汽油发动机或柴油发动机等公知的各种发动机。在本例中,输入轴90与内燃机10的曲轴等的输出旋转轴以一体旋转的方式驱动连接。此外,还能够采用输入轴90经由减震器或离合器等其他构件来与内燃机10的输出旋转轴驱动连接的结构。
第一旋转电机11具有固定在驱动装置外壳上的定子11a和在该定子11a的径向内侧被支撑为能够自由旋转的转子11b。该第一旋转电机11的转子11b固定在第一转子轴91上,第一旋转电机11的转子11b经由该第一转子轴91与第一差动齿轮机构14的太阳轮14a以一体旋转的方式驱动连接。另外,第二旋转电机12具有固定在驱动装置外壳上的定子12a和在该定子12a的径向内侧被支撑为能够自由旋转的转子12b。该第二旋转电机12的转子12b固定在第二转子轴92上,第二旋转电机12的转子12b经由该第二转子轴92与第二差动齿轮机构16的太阳轮16a以一体旋转的方式驱动连接。第一旋转电机11及第二旋转电机12与未不图示的蓄电装置电连接。蓄电装置例如由电池或电容器等构成。
第一旋转电机11及第二旋转电机12分别能够发挥接受供电而产生动力的马达(电动机)的功能和接受动力的供给而产生电力的发电机(generator)的功能。在此,第一旋转电机11及第二旋转电机12在发挥发电机的功能的情况下,利用内燃机10的扭矩及车辆的惯性力来发电,并对蓄电装置进行充电,或者提供用于驱动作为马达发挥功能的另一个旋转电机11、12的电力。另一方面,第一旋转电机11及第二旋转电机12发挥马达的功能的情况下,接受充电到蓄电装置中的电力的供给,或者接受由发挥发电机的功能的另一个旋转电机11、12产生的电力的供给,来进行牵引。
驱动传递装置13具有第一差动齿轮机构14,该第一差动齿轮机构14是与输入轴90同轴状地配置的单小齿轮式的行星齿轮机构。第一差动齿轮机构14具有如下的旋转构件,即:用于支撑多个小齿轮的行星架14b、与小齿轮分别啮合的太阳轮14a及齿圈14c。即,第一差动齿轮机构14具有三个旋转构件。太阳轮14a与第一旋转电机11驱动连接。具体而言,太阳轮14a与固定在第一旋转电机11的转子11b上的第一转子轴91以一体旋转的方式驱动连接。行星架14b与内燃机10驱动连接。具体而言,行星架14b与输入轴90以一体旋转的方式驱动连接。齿圈14c与第二旋转电机12及车轮19驱动连接。具体而言,齿圈14c是驱动传递装置13(第一差动齿轮机构14)的输出旋转构件,与输出轴94以一体旋转的方式驱动连接。另外,齿圈14c经由变速装置15与固定在第二旋转电机12的转子12b上的第二转子轴92驱动连接。这些三个旋转构件按照旋转速度的顺序依次为太阳轮14a、行星架14b及齿圈14c。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太阳轮14a、行星架14b及齿圈14c分别相当于本发明中的“第一旋转构件”、“第二旋转构件”及“第三旋转构件”。
在本实施方式中,还如图1所示,齿圈14c形成在分配输出构件18的内周面。在此,分配输出构件18是以包围第一差动齿轮机构14的径向外侧的方式设置的圆筒状构件,该分配输出构件18与输出轴94以一体旋转的方式驱动连接。另外,在分配输出构件18的外周面形成有第二驱动齿轮52a,该第二驱动齿轮52a是与形成在第二单向离合器42的外轮42a上的第二从动齿轮42b啮合的齿轮。另外,行星架14b与第一驱动齿轮51a相连接,该第一驱动齿轮51a是与形成在第一单向离合器41的外轮41a上的第一从动齿轮41b啮合的齿轮。
而且,驱动传递装置13发挥动力分配装置的功能,用于将经由输入轴90输入来的内燃机10的扭矩分配给第一旋转电机11和分配输出构件18(输出轴94)。另外,在向该驱动传递装置13(第一差动齿轮机构14)的行星架14b输入了输入轴90(内燃机10)的扭矩的状态下,通过控制第一旋转电机11的旋转速度及扭矩,能够对输入轴90的旋转速度进行无级变速来传递至齿圈14c及分配输出构件18(输出轴94)。因此,由这些输入轴90、驱动传递装置13及第一旋转电机11来构成电气上无级变速机构。
变速装置15具有第二差动齿轮机构16,该第二差动齿轮机构16是与输出轴94同轴状地配置的单小齿轮式行星齿轮机构。即,第二差动齿轮机构16具有如下的旋转构件,即:用于支撑多个小齿轮的行星架16b和与小齿轮分别啮合的太阳轮16a及齿圈16c。太阳轮16a与固定在第二旋转电机12的转子12b上的第二转子轴92以一体旋转的方式驱动连接。行星架16b与输出轴94以一体旋转的方式驱动连接。齿圈16c固定在驱动装置外壳上。在本实施方式中,变速装置15如上述那样构成,因而,第二旋转电机12的旋转速度与太阳轮16a和齿圈16c之间的齿数比相对应地被减速并且其扭矩被放大之后,传递至输出轴94。即,变速装置15发挥具有一个减速档的减速装置的功能。此外,作为变速装置15所具备的变速机构,能够采用作为变速机构而公知的所有的变速机构,还能够利用具有一个增速档的变速机构或具有多个变速档(减速档及增速档中的一方或这双方)的有级变速机构、或无级变速机构来构成变速装置15。另外,车辆用驱动装置2还能够采用第二转子轴92与输出轴94以一体旋转方式的驱动连接的结构,而不具有变速装置15。
输出轴94与驱动传递装置13(第一差动齿轮机构14)的齿圈14c以一体旋转的方式驱动连接,并且与变速装置15(第二差动齿轮机构16)的行星架16b以一体旋转的方式驱动连接。另外,输出轴94经由输出用差动齿轮装置17与车轮19驱动连接。输出用差动齿轮装置17例如利用相互啮合的多个锥齿轮来构成。而且,如上述那样,向输出轴94传递经由驱动传递装置13来分配的内燃机10的扭矩,并且传递利用变速装置15来增大的第二旋转电机12的扭矩。而且,通过将向输出轴94传递的这些扭矩传递至车轮19,来使车辆行驶。
通过具有如上所述的结构,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驱动装置2具有如下两个模式并能够在两个模式之间选择,即:借助内燃机10和旋转电机11、12这双方的输出扭矩来行驶的混合动力行驶模式;在内燃机10停止的状态下,借助第二旋转电机12的输出扭矩来行驶的EV(电动)行驶模式。在混合动力行驶模式中,内燃机10处于动作状态,内燃机10的扭矩由驱动传递装置13分配给第一旋转电机11和分配输出构件18。在EV行驶模式中,借助内燃机10内部的摩擦力来使内燃机10的输出旋转轴的旋转速度成为零。即,输入轴90的旋转速度成为零。另外,在EV行驶模式中,第一旋转电机11被控制为输出扭矩为零,支撑第一旋转电机11的转子11b的第一转子轴91处于能够自由旋转的状态。
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驱动齿轮51a与输入轴90驱动连接,该输入轴90与内燃机10驱动连接。具体而言,第一驱动齿轮51a与输入轴90以一体旋转的方式驱动连接。因此,在内燃机10进行动作时(内燃机10产生驱动力时,并且内燃机10的输出旋转轴正转时),输入轴90由内燃机10来驱动,并且第一驱动齿轮51a由输入轴90来驱动。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输入轴90发挥驱动第一外轮41a的第一泵驱动构件51的功能。
另外,第二驱动齿轮52a与输出轴94驱动连接,该输出轴94与车轮19驱动连接。具体而言,输出轴94经由输出用差动齿轮装置17与车轮19驱动连接,在车轮19旋转时输出轴94也旋转,在车轮19不旋转时输出轴94也不旋转。另外,第二驱动齿轮52a与输出轴94以一体旋转的方式驱动连接。因此,在车轮19(输出轴94)旋转时,第二驱动齿轮52a由输出轴94来驱动。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输出轴94发挥驱动第二外轮42a的第二泵驱动构件52的功能。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变速装置15如上述那样构成,因而在输出轴94旋转时第二转子轴92也旋转。即,本例中,在作为第二泵驱动构件52的输出轴94进行旋转时,车轮19及第二转子轴92这双方都进行旋转。因此,与车辆的行驶状态相对应地,作为第二泵驱动构件52的输出轴94能够得到由车轮19来驱动的状态和由第二旋转电机12来驱动的状态这两个状态。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泵驱动构件52与车轮19及第二旋转电机12这双方驱动连接。而且,从第二泵驱动构件52与车轮19驱动连接这样的角度出发,内燃机10相当于本发明中的“驱动力源”,从第二泵驱动构件52与第二旋转电机12驱动连接这样的角度出发,内燃机10及第二旋转电机12分别相当于本发明中的“第一驱动力源”及“第二驱动力源”。
此外,如上述那样,两个单向离合器41、42各自的外轮41a、42a的相对于共用内轮43的相对旋转被限制的该相对旋转的方向彼此相同(在本例中,是周第一方向C1)。而且,在内燃机10进行动作时,第一外轮41a被向周第一方向C1侧驱动。即,内燃机10与第一泵驱动构件51驱动连接,以使在内燃机10进行动作时(即产生驱动力时)由第一泵驱动构件51对第一外轮41a进行驱动的第一外轮41a的驱动方向,为相对于共用内轮43的相对旋转被限制的该相对旋转的方向(在本例中,是周第一方向C1)。
另外,在车辆前进行驶时(车轮19正转时),第二外轮42a被向周第一方向C1侧驱动。即,车轮19与第二泵驱动构件52驱动连接,以使在车辆进行前进行驶时(即车轮19正转时)由第二泵驱动构件52对第二外轮42a进行驱动的第二外轮42a的驱动方向,为相对于共用内轮43的相对旋转被限制的该相对旋转的方向(在本例中,是周第一方向C1)。从与第二旋转电机12之间的关系观察,第二旋转电机12与第二泵驱动构件52驱动连接,以使第二旋转电机12正转时(即车轮19正转时)由第二泵驱动构件52对第二外轮42a进行驱动的第二外轮42a的驱动方向,为相对于共用内轮43的相对旋转被限制的该相对旋转的方向(在本例中,是周第一方向C1),驱动连接。
在作为第一泵驱动构件51的输入轴90和作为第二泵驱动构件52的输出轴94之间,经由驱动传递装置13选择性地传递驱动力,因而第一泵驱动构件51和第二泵驱动构件52能够获取相互独立旋转的状态。而且,只要输入轴90及输出轴94中的至少一个轴向驱动油泵20的一侧旋转,就能够驱动油泵20来产生油压。由此,在车轮19停止而内燃机10进行动作的状态,或者车轮19旋转而内燃机10停止的状态等车辆的各种行驶状态下,能够向车辆用驱动装置2内的需要油的部位供给油。
具体而言,在车辆处于停止时或后退时内燃机10进行动作的状态下,油泵20由第一驱动齿轮51a(第一泵驱动构件51)来驱动。该状态下,作为第一泵驱动构件51的输入轴90由内燃机10来驱动。
另外,在车辆前进行驶而内燃机10停止的状态下,油泵20由第二驱动齿轮52a(第二泵驱动构件52)来驱动。例如在车辆用驱动装置2选择了EV模式的情况等下,处于这样的状态。而且,该状态下,车辆借助第二旋转电机12的扭矩来前进行驶的情况下,作为第二泵驱动构件52的输出轴94通过第二旋转电机12的扭矩来驱动,在车辆借助惯性力来前进行驶的情况下,作为第二泵驱动构件52的输出轴94通过车轮19的旋转来驱动。
而且,在车辆处于前进行驶并且内燃机10进行动作的情况下,根据第一外轮41a及第二外轮42a的旋转速度,来切换使油泵20驱动的驱动齿轮(泵驱动构件)。即,在第一外轮41a的旋转速度比第二外轮42a的旋转速度高的情况下,油泵20由第一驱动齿轮51a(第一泵驱动构件51)来驱动,在第一外轮41a的旋转速度比第二外轮42a的旋转速度低的情况下,油泵20由第二驱动齿轮52a(第二泵驱动构件52)来驱动。另外,在第一外轮41a的旋转速度和第二外轮42a的旋转速度相等的情况下,油泵20由第一驱动齿轮51a(第一泵驱动构件51)及第二驱动齿轮52a(第二泵驱动构件52)这双方来驱动。
但是,如上述那样,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与内燃机10驱动连接的泵驱动构件来驱动外轮的单向离合器,是第一单向离合器41。换句话来说,驱动第一单向离合器41的外轮41a的第一泵驱动构件51与内燃机10驱动连接。而且,如上述那样,与和第一泵驱动构件51驱动连接的第一驱动齿轮51a相啮合的第一从动齿轮41b,配置为具有与连接部44处于相同的轴向位置的部分(参照图1)。因此,在本例中,容易被传递内燃机10的振动的第一从动齿轮41b,配置于在共用内轮43中支撑强度高的部分(轴向位置接近连接部44的部分)。由此,能够抑制内燃机10的振动引起共用内轮43的振动。
4.其他的实施方式
最后,说明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此外,在下面的各实施方式中公开的特征,并不是仅能够在该各实施方式中利用,只要不产生矛盾,还能够适用于其他实施方式。
(1)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泵驱动轴35具有受压部35a的结构的例子。但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限定于此,还能够采用如下结构,即:泵驱动轴35不具有受压部35a。在这样的结构中,能够将在轴向上从轴第二方向L2侧支撑共用内轮43的推力轴承,配设在共用内轮43和泵壳体之间。
(2)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内轮(共用内轮43)具有保持器70的结构的例子。但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限定于此,还能够采用如下结构,即:外轮41a、42a能够具有保持器。此时,第一外轮41a和第二外轮42a分别独立地具有保持器,第一外轮41a所具备的保持器与第一外轮41a一体旋转,第二外轮42a所具备的保持器与第二外轮42a一体旋转。而且,在这样的结构中,配置在保持器上的支承轴承的径向内侧面成为滑动面,因而不如上述实施方式那样经由形成在保持器上的收容室,也能够向滑动面供给油。即,在这样的结构中,不具有第一连通路43c及第二连通路43d。
(3)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在共用内轮43和支撑部50之间配置有第一推力垫圈61的结构的例子。但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限定于此,还能够采用如下结构,即:支撑部50的轴第二方向L2侧面成为与共用内轮43之间的滑动面,而不设置第一推力垫圈61。即,能够采用如下结构,即:共用内轮43的轴第一方向L1侧面与支撑部50的轴第二方向L2侧面相抵接。
(4)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用于形成第一连通路43c和第二连通路43d的内轮内空间S由主体部外周面45a的外周凹部45b来形成的结构的例子。但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限定于此,还能够采用如下结构,即:内轮内空间S由设置在保持器70的内周面的向径向外侧凹下而成的凹部和外周凹部45b来形成,或者仅由设置在保持器70的内周面的向径向外侧凹下而成的凹部来形成。
(5)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突出部30及主体部45这双方都形成为圆筒状的结构的例子。但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限定于此,还能够采用如下结构,即:突出部30及主体部45中的至少一方形成为除了圆筒状以外的形状。例如,能够将突出部30形成为外周面的与轴向垂直的面上的剖面为多边形的筒状构件。另外,例如,能够将主体部45形成为内周面的与轴向垂直的面上的剖面为多边形的筒状构件。
(6)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在共用内轮43和支撑部50之间配置有第一推力垫圈61的结构的例子。但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限定于此,还能够采用如下结构,即:在固定有共用内轮43的泵驱动轴35和支撑部50之间配置有接受轴向负荷的推力轴承。
(7)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向贮存用凹部46供给油的供给部32a形成在泵驱动轴35上的结构的例子。但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限定于此,如下结构也是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之一,即:将向贮存用凹部46供给油的供给部形成在泵壳体上的位于贮存用凹部46的径向内侧的部分。在这样的结构中,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地,在从排出口23至该供给部的油的路径中,可包含形成在泵驱动轴35内部的流路,也可以不包含形成在泵驱动轴35内部的流路。后者的情况下,能够将从排出口23至该供给部的油的路径仅由泵壳体内的流路来形成。
(8)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单向离合器41、42具有支承轴承41d、42d的结构的例子,但还能够采用如下结构,即:单向离合器41、42不具备支承轴承41d、42d。在这样的结构中,保持器70的径向外侧面成为与外轮41a、42a之间的滑动面。
(9)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将泵驱动轴35和泵转子(内转子20a)以同轴状地配置的结构的例子,但还能够采用如下结构,即:泵驱动轴35和泵转子配置在相互不同的轴上。在这样的结构中,能够将配置在相互不同的轴上的固定有连接部44的泵驱动轴35和固定有泵转子的泵转子支撑轴,利用齿轮机构等来驱动连接。
(10)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贮存用凹部46形成在周向的整个区域并且贮存用凹部46的轴第一方向L1侧的端部与连接部44的轴第二方向L2侧的端部位于相同的轴向位置的结构的例。但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限定于此,还能够采用如下结构,即:贮存用凹部46形成在主体部45的内周面上的周向的一部分的区域,或者贮存用凹部46的轴第一方向L1侧的端部位于连接部44的轴第二方向L2侧的端部的轴第二方向L2侧。而且,在后者的结构中,与上述实施方式不同地,从径向观察时,突出部30的轴向的前端部30a,配置在位于贮存用凹部46的轴第一方向L1侧的位置。此外,在该情况下,能够将突出部30的前端部30a形成为其直径小于轴第二方向L2侧的部分的直径。
(11)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第一推力轴承、第二推力轴承及第三推力轴承都是滑动轴承(推力垫圈)的结构的例子。但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限定于此,还能够采用如下结构,即:第一推力轴承、第二推力轴承及第三推力轴承中的至少某个轴承是具有滚动体(滚珠或滚柱等)的滚动轴承构成。
(12)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第一单向离合器41及第二单向离合器42都是滚筒(roller)式单向离合器的结构的例子。但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限定于此,也能够使第一单向离合器41及第二单向离合器42中的至少一方由除了滚筒式以外(例如楔块式)的单向离合器构成。即,第一驱动力传递构件41c及/或第二驱动力传递构件42c为楔块及/或球状构件等。
(13)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了泵驱动轴35的前端部35b配置在形成于支撑部50上的孔的内部的结构的例子。但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限定于此,如下结构也是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之一,即:支撑部50不具有用于***前端部35b的孔,而是以使泵驱动轴35的前端部35b的轴第一方向L1侧面与支撑部50的轴第二方向L2侧面在轴向上相对向的方式,配置泵驱动轴35。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泵驱动轴35的前端部35b形成为其直径小于配置在泵盖21内的部分的直径的结构的例子,但还能够采用如下结构,即:将前端部35b形成为其直径与配置在泵盖21内的部分的直径相同或者大于该部分的直径。
(14)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第二驱动齿轮52a与输出轴94以一体旋转的方式驱动连接的结构的例子。但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限定于此,如下结构也是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之一,即:第二驱动齿轮52a与第二转子轴92以一体旋转的方式驱动连接。在该结构中,第二转子轴92发挥第二泵驱动构件52的功能。
(15)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第二泵驱动构件52不经由能够得到不传递驱动力的状态的机构而与车轮19及第二旋转电机12这双方驱动连接的结构的例子。但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限定于此,还能够采用如下结构,即:第二泵驱动构件52与车轮19及第二旋转电机12中的至少一方经由能够得到不传递驱动力的状态的机构(例如包含离合器在内的机构)驱动连接。
(16)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第一驱动齿轮51a与输入轴90以一体旋转的方式驱动连接的结构的例子。但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限定于此,还能够采用如下结构,即:第一驱动齿轮51a与第一转子轴91以一体旋转的方式驱动连接。在该结构中,第一转子轴91发挥第一泵驱动构件51的功能,第一泵驱动构件51与第一旋转电机11驱动连接。在这样的结构中,第一旋转电机11及第二旋转电机12分别成为本发明中的“第一驱动力源”及“第二驱动力源”。
(17)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车辆用驱动装置2是具有第一旋转电机11及第二旋转电机12作为驱动力源的所谓2马达混联(two-motorsplit)型的混合动力驱动装置的情况的例子。但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限定于此,还能够在利用内燃机及一个旋转电机中的一方或双方作为驱动力源的车辆用驱动装置(1马达并联(one-motorparallel)式混合动力驱动装置等),应用本发明。在这样的结构中,第一泵驱动构件51能够由内燃机来驱动,第二泵驱动构件52能够由该一个旋转电机或车轮来驱动。另外,还能够将本发明应用于不具有作为驱动力源的内燃机的车辆(电动车等)用的驱动装置。
(18)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说明的驱动传递装置13及变速装置15等的结构仅是例示,利用除了上述以外的结构也能够实现本发明的结构的所有的结构,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内。例如,驱动传递装置13及变速装置15能够由双小齿轮式行星齿轮机构以及具有四个以上的旋转构件的差动齿轮机构等来构成。
(19)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将本发明应用于车辆用的驱动装置的情况的例子。但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限定于此,还能够应用于在外壳内具有驱动力的传递机构的所有的驱动装置。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油压产生装置设置在驱动装置上的结构的例子,但还能够采用如下结构,即:油压产生装置设置在除了驱动装置以外的装置上。
(20)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本发明的液压产生装置是产生油压的油压产生装置的情况的例子。但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限定于此,还能够将本发明应用于对除了油以外的润滑液或除了润滑液以外的液体产生液压的液压产生装置。
(21)关于其他结构,在本说明书中公开的实施方式在所有方面仅是例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限定于此。即,只要具有本申请的权利要求所述的结构及与此等同的结构,则对权利要求中未记载的结构的一部分进行适当改变而得到的结构,理所当然也属于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内。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能够优选利用于如下的液压产生装置及具有该液压产生装置的驱动装置,该液压产生装置具有:泵,具有泵壳体及泵驱动轴;两个单向离合器,在泵壳体的在泵驱动轴的轴向上的一侧即轴第一方向侧,与泵驱动轴同轴状地在轴向上并排配置。
附图标记的说明
1油压产生装置(液压产生装置)
2车辆用驱动装置(驱动装置)
10内燃机(驱动力源,第一驱动力源)
11第一旋转电机,
12第二旋转电机(第二驱动力源)
13驱动传递装置
14第一差动齿轮机构(差动齿轮机构)
14a太阳轮(第一旋转构件)
14b行星架(第二旋转构件)
14c齿圈(第三旋转构件)
19车轮
20油泵(泵)
21泵盖(泵壳体)
22泵体(泵壳体)
30突出部
35泵驱动轴
35a受压部
41第一单向离合器
41a第一外轮
41b第一从动齿轮(第一齿轮)
42第二单向离合器
42a第二外轮
42b第二从动齿轮(第二齿轮)
43共用内轮
44连接部
45主体部
50支撑部
51第一泵驱动构件
52第二泵驱动构件
61第一推力垫圈(推力轴承)
L1轴第一方向
L2轴第二方向

Claims (9)

1.一种液压产生装置,
具有:
泵,具有泵壳体及泵驱动轴,
两个单向离合器,在所述泵壳体的在所述泵驱动轴的轴向上的一侧即轴第一方向侧,与所述泵驱动轴同轴状地在轴向上并排配置;
该液压产生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泵壳体具有突出部,该突出部从该泵壳体向所述轴第一方向侧突出,用于从所述泵驱动轴的径向外侧在径向上支撑所述泵驱动轴,并且该泵驱动轴能够相对于所述突出部进行旋转;
所述两个单向离合器各自的内轮彼此形成为一体而形成共用内轮;
所述两个单向离合器各自的外轮相互独立地形成,并且分别由相互不同的泵驱动构件来驱动,而且,各所述外轮相对于所述共用内轮的相对旋转被限制的该相对旋转的方向彼此相同;
所述共用内轮具有:
连接部,在所述突出部的所述轴第一方向侧与所述泵驱动轴相连接,
主体部,从所述连接部向与所述轴第一方向侧相反的轴第二方向侧延伸,并且具有位于所述突出部的径向外侧并与该突出部处于相同的轴向位置的部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突出部及所述主体部都形成为与所述泵驱动轴同轴的圆筒状;
所述主体部的所述轴第二方向侧的部分配置为对所述突出部的所述轴第一方向侧的部分从径向外侧进行覆盖;
所述两个单向离合器各自的所述外轮的内径彼此相同。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液压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泵驱动轴具有受压部,该受压部具有在与轴向交叉的方向上延伸的面,并且该受压部在所述泵驱动时接受向所述轴第一方向侧的液压;
在所述共用内轮和对所述共用内轮从所述轴第一方向侧进行支撑的支撑部之间,配置有接受轴向负荷的推力轴承。
4.一种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
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液压产生装置,
第一泵驱动构件,与驱动力源驱动连接,
第二泵驱动构件,与车轮驱动连接,
驱动传递装置,在所述第一泵驱动构件和所述第二泵驱动构件之间选择性地传递驱动力;
所述两个单向离合器中的一个单向离合器即第一单向离合器的外轮由所述第一泵驱动构件来驱动,所述两个单向离合器中的另一个单向离合器即第二单向离合器的外轮由所述第二泵驱动构件来驱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内燃机、第一旋转电机及第二旋转电机作为驱动力源;
所述驱动传递装置具有差动齿轮机构,该差动齿轮机构至少具有第一旋转构件、第二旋转构件及第三旋转构件这三个旋转构件;
所述第一旋转构件与所述第一旋转电机驱动连接,所述第二旋转构件与内燃机驱动连接,所述第三旋转构件与所述第二旋转电机及车轮驱动连接;
所述第一泵驱动构件由所述内燃机来驱动,所述第二泵驱动构件由所述车轮来驱动。
6.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第一齿轮配置在第二齿轮的所述轴第一方向侧,其中,所述第一齿轮形成在所述第一单向离合器的外轮上,并且与和所述第一泵驱动构件驱动连接的齿轮相啮合,所述第二齿轮形成在所述第二单向离合器的外轮上,并且与和所述第二泵驱动构件驱动连接的齿轮相啮合;
所述第一齿轮至少一部分与所述连接部处于相同的轴向位置。
7.一种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
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液压产生装置,
第一泵驱动构件,与第一驱动力源驱动连接,
第二泵驱动构件,与第二驱动力源驱动连接,
驱动传递装置,在所述第一泵驱动构件和所述第二泵驱动构件之间选择性地传递驱动力;
所述两个单向离合器中的一个单向离合器即第一单向离合器的外轮由所述第一泵驱动构件来驱动,所述两个单向离合器中的另一个单向离合器即第二单向离合器的外轮由所述第二泵驱动构件来驱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内燃机、第一旋转电机及第二旋转电机作为驱动力源;
所述驱动传递装置具有差动齿轮机构,该差动齿轮机构至少具有第一旋转构件、第二旋转构件及第三旋转构件这三个旋转构件;
所述第一旋转构件与所述第一旋转电机驱动连接,所述第二旋转构件与内燃机驱动连接,所述第三旋转构件与所述第二旋转电机及车轮驱动连接;
所述第一驱动力源是所述内燃机,所述第二驱动力源是所述第二旋转电机,所述第一泵驱动构件由所述内燃机来驱动,所述第二泵驱动构件由所述第二旋转电机来驱动。
9.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第一齿轮配置在第二齿轮的所述轴第一方向侧,其中,所述第一齿轮形成在所述第一单向离合器的外轮上,并且与和所述第一泵驱动构件驱动连接的齿轮相啮合,所述第二齿轮形成在所述第二单向离合器的外轮上,并且与和所述第二泵驱动构件驱动连接的齿轮相啮合;
所述第一齿轮至少一部分与所述连接部处于相同的轴向位置。
CN201180035452.8A 2010-09-24 2011-08-23 液压产生装置及驱动装置 Active CN10300359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213945A JP5297429B2 (ja) 2010-09-24 2010-09-24 液圧発生装置及び駆動装置
JP2010-213945 2010-09-24
PCT/JP2011/068955 WO2012039223A1 (ja) 2010-09-24 2011-08-23 液圧発生装置及び駆動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003597A CN103003597A (zh) 2013-03-27
CN103003597B true CN103003597B (zh) 2016-04-06

Family

ID=458708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35452.8A Active CN103003597B (zh) 2010-09-24 2011-08-23 液压产生装置及驱动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8784073B2 (zh)
JP (1) JP5297429B2 (zh)
CN (1) CN103003597B (zh)
DE (1) DE112011102075B4 (zh)
WO (1) WO201203922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860695B2 (ja) * 2011-12-28 2016-02-16 Kyb株式会社 電動オイルポンプ
JP5767996B2 (ja) * 2012-03-29 2015-08-26 カヤバ工業株式会社 流体圧駆動ユニット
JP5934543B2 (ja) * 2012-03-29 2016-06-15 Kyb株式会社 流体圧駆動ユニット
US11224223B2 (en) 2012-05-02 2022-01-18 Bedoukian Research, Inc. Feeding deterrence of pests such as Hemiptera, Lepidoptera and Coleoptera
JP6133404B2 (ja) * 2012-05-02 2017-05-24 ベドウキアン リサーチ,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半翅目、鱗翅目及び鞘翅目などの農業有害生物における摂食抑制
JP2014069757A (ja) * 2012-09-28 2014-04-21 Aisin Aw Co Ltd 車両用駆動装置
CN103486236A (zh) * 2013-09-25 2014-01-01 沃德(天津)传动有限公司 一种减速机总成
KR101777531B1 (ko) 2013-12-25 2017-09-11 아이신에이더블류 가부시키가이샤 하이브리드 구동 장치
JP6319256B2 (ja) * 2015-09-30 2018-05-09 マツダ株式会社 遠心振子ダンパ付き動力伝達装置
CN109890675B (zh) 2016-09-02 2022-07-12 斯泰克波尔国际工程产品有限公司 双输入泵和***
DE102018202214B4 (de) * 2018-02-13 2023-12-14 Magna Pt B.V. & Co. Kg Getriebesystem sowie ein Verfahren zum Betrieb eines Getriebesystems
JP7070174B2 (ja) * 2018-07-06 2022-05-18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の動力伝達装置
JP7382162B2 (ja) * 2019-07-02 2023-11-16 カワサキモータース株式会社 ハイブリッド車両
GB201918282D0 (en) * 2019-12-12 2020-01-29 Rolls Royce Plc Aircraft hybrid propulsion system
TWI777273B (zh) * 2020-10-16 2022-09-11 光陽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車輛的變速箱
WO2022120776A1 (zh) * 2020-12-11 2022-06-16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机械泵组件及车辆
CN114837792A (zh) 2021-03-10 2022-08-02 美普盛(上海)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带膨胀补偿密封件的电动冷却液泵
JP2022153950A (ja) * 2021-03-30 2022-10-13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オイルポンプの駆動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799744A (en) * 1995-01-30 1998-09-01 Kabushikikaisha Equos Research Hybrid vehicle
CN1619189A (zh) * 2003-09-22 2005-05-25 爱信艾达株式会社 油泵的润滑结构
CN101626914A (zh) * 2007-07-18 2010-01-13 爱信艾达株式会社 混合动力车辆用驱动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741186A (en) * 1949-11-10 1956-04-10 Daimler Benz Ag Pump drive at combustion engines
US3444748A (en) * 1967-02-01 1969-05-20 Eaton Yale & Towne Drive mechanism
US3539042A (en) * 1969-04-01 1970-11-10 Marquette Metal Products Co Spring clutch rotary transmission assembly
JP2876474B2 (ja) 1995-06-06 1999-03-31 株式会社エクォス・リサーチ ハイブリッド車両
JP2860772B2 (ja) 1995-06-06 1999-02-24 株式会社エクォス・リサーチ ハイブリッド車両
JPH09210187A (ja) * 1996-01-31 1997-08-12 Hino Motors Ltd トランスミッションに使用されるオイル・ポンプ
US6006881A (en) 1998-09-16 1999-12-28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Moldable plastic roller clutch cage with improved concentricity control, mechanical retention, and lubricant retention
JP2002310200A (ja) 2001-04-12 2002-10-23 Nsk Warner Kk ワンウェイクラッチ組立体
JP3698096B2 (ja) * 2001-11-29 2005-09-21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車両用回転機械
JP4234947B2 (ja) 2002-05-20 2009-03-04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油圧発生装置用の駆動装置
FR2884766B1 (fr) * 2005-04-26 2008-11-28 Peugeot Citroen Automobiles Sa Dispositif de transmission de puissance d'un vehicule automobile muni d'un mecanisme a roues libres entrainant une pompe a huile
ITMI20061867A1 (it) 2006-09-29 2008-03-30 Iveco Spa Impianto di condizionamento per veicoli,in particolare veicoli industriali e veicolo dotato di tale impianto
JP2009101723A (ja) 2007-10-19 2009-05-14 Ntn Corp ハイブリッド車両における駆動力伝達装置の給油装置
JP2010173414A (ja) * 2009-01-28 2010-08-12 Aisin Aw Co Ltd 車両用駆動装置
JP5325188B2 (ja) * 2010-09-24 2013-10-23 アイシン・エィ・ダブリュ株式会社 液圧発生装置及び駆動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799744A (en) * 1995-01-30 1998-09-01 Kabushikikaisha Equos Research Hybrid vehicle
CN1619189A (zh) * 2003-09-22 2005-05-25 爱信艾达株式会社 油泵的润滑结构
CN101626914A (zh) * 2007-07-18 2010-01-13 爱信艾达株式会社 混合动力车辆用驱动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8784073B2 (en) 2014-07-22
JP2012067861A (ja) 2012-04-05
CN103003597A (zh) 2013-03-27
DE112011102075T8 (de) 2013-05-08
DE112011102075T5 (de) 2013-03-28
US20120076674A1 (en) 2012-03-29
DE112011102075B4 (de) 2017-07-13
JP5297429B2 (ja) 2013-09-25
WO2012039223A1 (ja) 2012-03-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003597B (zh) 液压产生装置及驱动装置
CN103080610B (zh) 液压产生装置及驱动装置
CN108136889B (zh) Cvt差速器
CA2864675C (en) Drive device for vehicle
US11207976B2 (en) Axle assembly having a multi-speed countershaft transmission
CN103775573B (zh) 同轴齿轮***
US10895320B2 (en) Vehicle drive device
US11001140B1 (en) Axle assembly having a rotor bearing assembly
CN109203973A (zh) 串联式混合动力驱动装置
JP2018189193A (ja) 動力伝達装置
CN102817973B (zh) 自动变速器
JP7268173B2 (ja) 伝動装置
CN102695625B (zh) 混合动力驱动装置
JP2016094944A (ja) 車両用駆動装置
JP2012166738A (ja) 車両用駆動装置
US10920867B2 (en) Differential device
CN104421413A (zh) 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
JP6413918B2 (ja) 車両用動力伝達装置
JP2014228065A (ja) 車両用動力伝達装置
JP2019100528A (ja) 動力伝達装置
JP6705345B2 (ja) 車両用動力伝達装置の支持構造
JP2017155864A (ja) 伝動装置
JP2022118815A (ja) ディファレンシャル装置の潤滑構造
JP2022007779A (ja) 車両用動力伝達装置の潤滑構造
US20170254401A1 (en) Differential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