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998951A - 定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定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998951A
CN102998951A CN2012101021646A CN201210102164A CN102998951A CN 102998951 A CN102998951 A CN 102998951A CN 2012101021646 A CN2012101021646 A CN 2012101021646A CN 201210102164 A CN201210102164 A CN 201210102164A CN 102998951 A CN102998951 A CN 10299895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tating body
fixing device
pad
rotary body
heating rot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102164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渡边茂
石田正美
有川树一郎
小西佳郎
古坚浩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 Xerox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 Xerox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 Xerox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9989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9895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2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 G03G15/200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 G03G15/20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 G03G15/2017Structural details of the fixing unit in general, e.g. cooling means, heat shielding means
    • G03G15/2032Retractable heating or pressure unit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2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 G03G15/200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 G03G15/20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 G03G15/206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combined with pressur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1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for producing multicoloured copies
    • G03G2215/0103Plural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mbers
    • G03G2215/0119Linear arrangement adjacent plural transfer points
    • G03G2215/0122Linear arrangement adjacent plural transfer points primary transfer to an intermediate transfer belt
    • G03G2215/0125Linear arrangement adjacent plural transfer points primary transfer to an intermediate transfer belt the linear arrangement being horizontal or slanted
    • G03G2215/0132Linear arrangement adjacent plural transfer points primary transfer to an intermediate transfer belt the linear arrangement being horizontal or slanted vertical medium transport path at the secondary transfer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20Details of the fixing device or porcess
    • G03G2215/2003Structural features of the fixing device
    • G03G2215/2016Heating belt
    • G03G2215/2025Heating belt the fixing nip having a rotating belt support member opposing a pressure member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ixing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定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该定影装置包括:加热旋转体,其加热形成在记录介质上的显影剂图像;加压旋转体,其通过在加压旋转体与加热旋转体之间咬合记录介质来按压记录介质;一对支撑板,其可旋转地支撑加压旋转体和加热旋转体中的一者的两端,支撑板的厚度方向与加压旋转体的轴向相对应;以及解除部件,其包括附接部分和操作部分,附接部分附接在支撑板上以从上述厚度方向上的两侧保持支撑板,外力作用在所述操作部分上。当沿预定方向的外力作用在操作部分上时,解除部件通过使支撑板朝远离加压旋转体和加热旋转体中的另一者的方向移动来解除加压旋转体和加热旋转体中的一者对加压旋转体和加热旋转体中的另一者的按压。

Description

定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定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日本未审查的专利申请公开No.2006-058709公开了一种包括解除杆的定影装置,解除杆用以解除加热部件与被臂部件支撑的加压部件之间的接触状态。当有外力作用时,压力解除杆旋转而使臂部件朝解除加热部件与加压部件之间的接触压力的方向移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获得如下定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该定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能够抑制用于支撑加压旋转体的支撑板在加压旋转体的压力被解除时的变形。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定影装置包括:加热旋转体,其加热形成在记录介质上的显影剂图像;加压旋转体,其通过在所述加压旋转体与所述加热旋转体之间咬合所述记录介质来按压所述记录介质;一对支撑板,其可旋转地支撑所述加压旋转体和所述加热旋转体中的一者的两端,所述支撑板的厚度方向与所述加压旋转体的轴向相对应;以及解除部件,其包括附接部分和操作部分,所述附接部分附接在所述支撑板上以从所述厚度方向上的两侧保持所述支撑板,外力作用在所述操作部分上。当沿预定方向的外力作用在所述操作部分上时,所述解除部件通过使所述支撑板朝远离所述加压旋转体和所述加热旋转体中的另一者的方向移动来解除所述加压旋转体和所述加热旋转体中的一者对所述加压旋转体和所述加热旋转体中的另一者的按压。
在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的定影装置中,所述解除部件通过朝远离所述加压旋转体和所述加热旋转体中的另一者的方向拉动所述支撑板来使所述支撑板移动。
在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的定影装置中,所述支撑板的移动路径和所述操作部分的移动路径处于同一个平面中。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显影剂图像形成单元,其形成显影剂图像;转印单元,其将所述显影剂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上;以及根据第一方面至第三方面中任一方面所述的定影装置,所述定影装置通过在所述加热旋转体与所述加压旋转体之间咬合所述显影剂图像来将被所述转印单元转印的所述显影剂图像定影到所述记录介质上。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与所述解除部件的所述附接部分附接到所述支撑板的所述厚度方向上的仅一侧的结构相比,抑制了用于支撑所述加压旋转体的所述支撑板在所述加压旋转体的压力被解除时的变形。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与通过从所述加热旋转体侧按压所述支撑板来解除所述加压旋转体的压力的结构的相比,抑制了用于支撑所述加压旋转体的所述支撑板在所述加压旋转体的压力被解除时的变形。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与所述操作部分相对于所述支撑板在面内方向上的延长线偏移的结构相比,抑制了用于支撑所述加压旋转体的所述支撑板在所述加压旋转体的压力被解除时的变形。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与所述解除部件的所述附接部分附接到所述支撑板的所述厚度方向上的仅一侧的结构的相比,可以抑制所述记录片材的宽度方向上的图像不均匀性。
附图说明
将基于以下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其中:
图1示出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整体构造;
图2示出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定影装置的内部结构;
图3是示例性实施例中的加压带和支撑单元的分解图;
图4A和图4B分别是示出示例性实施例中的用于加热辊和加压带的端部的支撑结构的透视图和侧视图;
图5A是示出示例性实施例中的用于加热辊和加压带的端部的支撑结构的透视图,图5B示意性地示出本示例性实施例中的操作杆与杆部件之间的连接状态;
图6A和图6B是示例性实施例中的处于操作杆转动状态下的壳体的局部透视图;
图7A和图7B示出当操作杆转动时加热辊与加压带之间的咬紧状态被解除的状态;
图8示意性地示出力作用在示例性实施例中的操作杆、杆部件和托架上的状态;以及
图9A是作为比较例的定影装置的局部透视图,图9B示意性地示出力作用在比较例中的操作杆、杆部件和托架上的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描述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
整体构造
图1示出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10。图像形成装置10具有壳体12,壳体12包括主体部分12A和盖部分12B。主体部分12A储放有从片材存储部分52至排出辊46的各单元和部件(在下文中描述)。盖部分12B通过铰接部件13连接至主体部分12A。通过使盖部分12B朝箭头B的方向(图1中的顺时针方向)以弧形的形式移动,来将定影装置100(下文中描述)露出。相反地,通过使盖部分12B朝箭头C的方向(图1中的逆时针方向)以弧形的形式移动,来将壳体12的主体部分12A和盖部分12B组合成盒体。在壳体12中,设置有用于对输入的图像数据执行图像处理的图像处理单元14。
图像处理单元14将输入的图像数据处理成黄色(Y)、品红色(M)、蓝绿色(青色)(C)和黑色(K)四种颜色的色阶数据。设置在壳体12的中部处的曝光装置16根据经图像处理单元14处理的色阶数据用激光束LB执行曝光。
曝光装置16包括四个半导体激光器(未示出),四个半导体激光器具有共同的结构并与四个图像形成单元20Y、20M、20C和20K(在下文中详细描述)相对应。半导体激光器根据色阶数据来发射激光束LB-Y、LB-M、LB-C和LB-K。
从半导体激光器发射的激光束LB-Y、LB-M、LB-C和LB-K经由柱面透镜(未示出)施加到用作旋转多棱镜的多棱镜17上,并且多棱镜17偏转地扫描上述激光束。由多棱镜17偏转地扫描的激光束LB-Y、LB-M、LB-C和LB-K均从斜下侧进行扫描,以借助成像透镜和多个反射镜(未示出)将相应的感光体22(在下文中详细描述)上的曝光点曝光。
曝光装置16被形如长方体的框架18封闭。在框架18的上侧设置有透明玻璃窗19Y、19M、19C和19K,以使四束激光束LB-Y、LB-M、LB-C和LB-K分别透射到图像形成单元20Y、20M、20C和20K中的感光体22(22Y、22M、22C和22K)上。
在曝光装置16上方,设置有与黄色(Y)、品红色(M)、蓝绿色(C)和黑色(K)相对应的四个图像形成单元20Y、20M、20C和20K作为显影剂图像形成单元的实例。图像形成单元20Y、20M、20C和20K布置为在相对于水平方向倾斜的方向上间隔开。当不需要在颜色Y、M、C和K之间进行区分时,有时省略写在附图标记后面的标记Y、M、C和K。
除了要使用的色调剂(显影剂)不同之外,图像形成单元20Y、20M、20C和20K在结构上相似。各个图像形成单元20Y、20M、20C和20K均包括:筒形感光体22、充电辊24、显影装置26(26Y、26M、26C和26K)和清洁刮板28。感光体22以预定的速度旋转。充电辊24将感光体22的外周面充电。通过用曝光装置16进行曝光而将在已充电的感光体22的外周面上形成的静电潜像显影,显影装置26用预定颜色的色调剂将上述静电潜像显影成可见色调剂图像(显影剂图像)。清洁刮板28清洁感光体22在色调剂图像被转印之后的外周面。在充电辊24的下侧设置有清洁辊29,以便通过清洁辊29与充电辊24的接触来清洁充电辊24的外周面。
在图像形成单元20Y、20M、20C和20K上方设置有用作转印单元的实例的一次转印单元30。
一次转印单元30包括:环状中间转印带32,驱动辊36,张紧辊40,从动辊42,一次转印辊34Y、34M、34C和34K以及支撑辊37。中间转印带32缠绕在驱动辊36上,驱动辊36旋转以使中间转印带32朝箭头的方向循环。中间转印带32还缠绕在张紧辊40上。张紧辊40向中间转印带32施加张紧力。从动辊42设置在张紧辊40上方,并且随着中间转印带32的旋转而旋转。一次转印辊34Y、34M、34C和34K设置在中间转印带32的与感光体22Y、22M、22C和22K相对的一侧。支撑辊37设置在驱动辊36与一次转印辊34Y之间,以支撑中间转印带32的背面。
四个一次转印辊34Y、34M、34C和34K将依次形成在图像形成单元20Y、20M、20C和20K的感光体22上的黄色(Y)、品红色(M)、蓝绿色(C)和黑色(K)的色调剂图像多重地转印到中间转印带32上。此外,在中间转印带32的与驱动辊36相对的一侧设置有用于清洁中间转印带32的外周面的清洁刮板38。
在中间转印带32的与从动辊42相对的一侧设置有用作转印单元的实例的二次转印辊44。电压施加单元(未示出)连接至二次转印辊44和从动辊42,以便在二次转印辊44的电位与从动辊42的电位之间形成电位差。中间转印带32传送被多重地转印到中间转印带32上的黄色(Y)、品红色(M)、蓝绿色(C)和黑色(K)的色调剂图像,并且在从动辊42与二次转印辊44之间的电位差所形成的电场作用下使上述色调剂图像二次转印到记录片材(记录介质)P上。在壳体12中还设置有片材传送路径50。在片材传送路径50上,二次转印位置设置为中间转印带32与二次转印辊44之间的接触部分。
在记录片材P的传送方向上在二次转印辊44的下游侧(在下文中简称为“下游侧”)设置有定影装置100。定影装置100利用热量和压力将被转印的色调剂图像定影到记录片材P上。在下文中将详细描述定影装置100。在定影装置100的下游侧设置有排出辊46,该排出辊46将定影有色调剂图像的记录片材P排出到排出部分48中,排出部分48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10的壳体12的顶部。
在壳体12的下部设置有片材存储部分52,在片材存储部分52中叠置有记录片材P。在片材存储部分52上方设置有供纸辊54,供纸辊54将叠置在片材存储部分52中的记录片材P馈送到片材传送路径50中。在供纸辊54的下游侧设置有分离辊56,分离辊56逐页地分离并传送记录片材P。在分离辊56的下游侧设置有定位辊58,定位辊58确定向二次转印位置传送记录片材P的定时。利用这种结构,在预定定时旋转的定位辊58把从片材存储部分52传送来的记录片材P供应至二次转印位置。
双面传送路径60连接在片材传送路径50中的如下两个位置之间:分离辊56与定位辊58之间的位置,以及定影装置100与排出辊46之间的位置,以便对记录片材P的两面执行图像形成和定影。传送辊62在双面传送路径60上设置在排出辊46附近。传送辊62将正面被定影装置100定影了色调剂图像的记录片材P传送至双面传送路径60,而不是简单地通过排出辊46将记录片材P排出到排出部分48中。于是,沿着双面传送路径60传送的记录片材P在正反颠倒的情况下被再次传送至定位辊58,并且在将色调剂图像转印并定影到记录片材P的背面上之后,记录片材P被排出到排出部分48中。
下面将描述在图像形成装置10中执行的图像形成处理。
首先,将颜色色阶数据从图像处理单元14依次输出至曝光装置16,曝光装置16根据色阶数据发射激光束LB-Y、LB-M、LB-C和LB-K。激光束LB-Y、LB-M、LB-C和LB-K对被充电辊24充电的感光体22的外周面进行扫描和曝光,从而在感光体22的外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
显影装置26Y、26M、26C和26K将形成在感光体22上的静电潜像分别显影成黄色(Y)、品红色(M)、蓝绿色(C)和黑色(K)的可见色调剂图像。一次转印辊34将这些色调剂图像多重地转印到环状中间转印带32上。
接下来,记录片材P在预定定时被定位辊58传送到片材传送路径50中的二次转印位置,二次转印辊44把被多重地转印到环状中间转印带32上的彩色色调剂图像二次转印到记录片材P上。
然后,转印有色调剂图像的记录片材P被传送至定影装置100,定影装置100将转印后的色调剂图像定影到记录片材P上。当仅在一面上形成图像时,排出辊46在色调剂图像被定影之后将记录片材P排出到排出部分48中。
相反地,当要在记录片材P的两面上形成图像时,在定影装置100将色调剂图像定影到记录片材P的正面上之后,不是简单地利用排出辊46将记录片材P排出至排出部分48,而是通过切换传送方向利用传送辊62将记录片材P引导到双面传送路径60中。当沿着双面传送路径60传送记录片材P时,记录片材P被正反颠倒并被再次传送至定位辊58。然后,与正面类似地,将色调剂图像转印并定影到记录片材P的背面上,并且排出辊46将两面都具有图像的记录片材P排出到排出部分48中。
主要部分的结构
下面将描述定影装置100。
如图2所示,定影装置100具有形如长方体的壳体102。定影装置100还包括:加热辊104,其用作加热旋转体的实例;加压带106,其用作加压旋转体的实例;杆部件140(参见图4A),其用作可旋转地支撑加压带106的两端的支撑板的实例;以及操作杆142(参见图4A),其用作解除加压带106对加热辊104的按压的解除部件的实例。
作为实例,加热辊104是以箭头Z方向为轴向的圆筒形部件并且在箭头Z方向上的两端处是敞开的,箭头Z的方向用作记录片材P(参见图1)的宽度方向和曝光装置16(参见图1)的主扫描方向。加热辊104具有多层结构,其中,硅橡胶的弹性层和包含氟树脂的防粘层叠置在圆筒形的钢制薄基材的外周面上。在加热辊104内部设置有用作热源的实例的卤素灯108,卤素灯108距加热辊104的内周面一定的距离。卤素灯108的轴向是箭头Z的方向。用箭头X的方向表示与箭头Z的方向垂直的水平方向,用箭头Y的方向表示与箭头X的方向及箭头Z的方向都垂直的竖直方向。在以下的描述中,将这些方向简称为X方向、Y方向和Z方向。
作为实例,加压带106是以Z方向为轴向的环状带部件并且在Z方向上的两端处是敞开的。同样的,加压带106具有多层结构,其中,硅橡胶的弹性层和包含氟树脂的防粘层叠置在圆筒形的聚酰亚胺薄基材的外周面上。在加压带106的内侧设置有:支撑单元110,其用于与杆部件140(参见图4A)协作而可旋转地支撑加压带106;以及咬合部件112和衬垫部件122,其设置在支撑单元110中,以使加压带106的外周面按压在加热辊104的外周面上。加压带106通过与加热辊104协作来咬紧记录片材P(未示出),从而对记录片材P加压。加热辊104的外周面和加压带106的外周面彼此接触(咬紧记录片材P)的部分用作咬合部分N。
如图3所示,支撑单元110包括:咬合部件112,其由合成树脂形成;带框架114和115,其由两片金属板形成,这两片金属板固定成与咬合部件112的上表面垂直的状态;毡部件116,其附接在带框架114和115的上端;滑片117,其附接在咬合部件112上,以允许加压带106滑动;带引导部件118,其附接至带框架114和115在Z方向上的端部114A和115A;以及带引导部件119,其附接至带框架114和115在Z方向上的相反端部114B和115B。
咬合部件112具有在咬合部分N侧敞开的凹槽112A(参见图2)。在凹槽112A中固定有衬垫部件122。毡部件116浸有润滑油,并且通过与加压带106的内周面接触而将润滑油供应至该内周面。
带引导部件118包括:圆筒形外周壁118A,其朝Z方向敞开;以及凸缘部分118B,其在外周壁118A的与Z方向相反方向的一端沿外周壁118A的径向凸出。在外周壁118A的内侧,固定部分(未示出)设置为使带框架114和115的端部114A和115A***并固定于固定部分中。
类似地,带引导部件119包括:圆筒形外周壁119A,其朝与Z方向相反的方向敞开;以及凸缘部分119B,其在外周壁119A朝Z方向的一端沿外周壁119A的径向凸出。在外周壁119A的内侧,固定部分119C和119D设置为使带框架114和115的相反端部114B和115B***并固定于固定部分119C和119D中。凸缘部分118B和119B的位于咬合部分N侧的部分(参见图2)被切除,以便当加压带106在咬合部分N处变形时不接触加压带106。
如图4A和图4B所示,加热辊104的各个端部***轴承126中。轴承126安装并固定在托架128中,当沿Z方向看去时,托架128大致呈有角的U形。从而,加热辊104可旋转地被托架128支撑。
托架128包括:有角的U形附接部分128A,轴承126安装在该附接部分128A上;枢轴部分128B,其设置在附接部分128A的一端(下开口端)以支撑可以以弧形的形式移动的杆部件140(下文描述);以及偏压部分128C,其设置在附接部分128A的另一端(与枢轴部分128B相反的上端)。当沿X方向看去时,托架128沿Y方向竖立。
枢轴部分128B具有通孔(未示出),该通孔沿Z方向(宽度方向)贯穿枢轴部分128B。通过将柱状销钉部件132***该通孔和设置在杆部件140的下端处的通孔(未示出)中,允许杆部件140相对于托架128以弧形的形式移动。
偏压部分128C的端部具有附接面128D,附接面128D朝Z方向弯曲并沿着Y-Z平面延伸。支撑托架134通过螺钉(未示出)固定在附接面128D上。支撑托架134通过使一片金属板在两个位置以直角弯曲来形成。支撑托架134包括:被附接部分134A,其附接到附接面128D上;中部134B,其相对于被附接部分134A朝X方向以直角弯曲;以及支撑部分134C,其相对于中部134B朝与Z方向相反的方向以直角弯曲。
支撑部分134C沿着Y-Z平面延伸,并且朝与X方向相反的方向延伸的柱状杆136的一个轴向端固定在支撑部分134C上。杆136***弹簧138中,弹簧138使杆部件140向加热辊104侧(朝与X方向相反的方向)偏压。杆136的另一端不固定,而是用作自由端。
附接部分128A具有弯折部分128E,弯折部分128E朝与Z方向相反的方向以直角弯曲,枢轴部分128B具有弯折部分128F,弯折部分128F朝与Z方向相反的方向弯曲。弯折部分128E和128F通过螺钉(未示出)固定在壳体102上(参见图2),从而将托架128竖立地固定在壳体102中。
如图5A所示,杆部件140包括:板状中部140A(沿着X-Y平面设置)、枢轴附接部分140B、被偏压部分140C和臂部分140D。中部140A具有两个安装孔141,带引导部件119的凸部(未示出)安装在安装孔141中。枢轴附接部分140B从中部140A的下端凸出,并且通过销钉部件132可转动地附接到枢轴部分128B上。被偏压部分140C在中部140A的顶部延伸并延伸至偏压部分128C附近的位置(加热辊104侧)。臂部分140D在中部140A的顶部延伸并在X方向上朝向与被偏压部分140C相反的一侧延伸。加压带106(参见图2)的各个端部可旋转地被杆部件140支撑。
在被偏压部分140C的与X方向相反的方向上的端部处,偏压面140E朝与Z方向相反的方向弯曲并沿着Y-Z平面延伸。偏压面140E在X方向上面向托架128的支撑部分134C。弹簧138的另一端与偏压面140E接触,从而将杆部件140的上部朝向与X方向相反的方向偏压。此外,操作杆142可转动地连接至臂部分140D朝X方向的端部。当有外力作用时,操作杆142朝远离加热辊104(参见图2)的方向移动,以便解除加压带106(参见图2)对加热辊104的按压。
操作杆142包括:附接部分142B,其可转动地附接在杆部件140的臂部分140D上;以及操作部分142A,操作部分142A在操作时被保持在操作者的手指之间。如图4B所示,侧面142E设置在操作杆142朝Y方向的上部。在操作杆142沿Y方向垂挂的状态下,当沿Z方向看去时,侧面142E与壳体102的侧壁102A(下文描述)相对(参见图6A)。斜面142F从侧面142E的上端延续。斜面142F朝远离杆部件140的方向(斜向上)倾斜。
如图7A所示,操作杆142形成为从柱状轴144的旋转中心O到斜面142F的距离L2大于从旋转中心O到侧面142E的距离L1。因此,当操作杆142从沿Y方向垂挂的状态开始朝箭头R的方向转动时,斜面142F变为与壳体102的侧壁102A接触。
此外,如图5B所示,操作杆142的附接部分142B具有凹槽142C,杆部件140的臂部分140D***凹槽142C中。附接部分142B还具有附接孔142D,附接孔142D沿Z方向贯穿附接部分142B。通过在将通孔140F和附接孔142D同轴布置(沿Z方向)的状态下将柱状轴144***通孔140F和附接孔142D中,使操作杆142可转动地附接到杆部件140,其中通孔140F沿Z方向贯穿杆部件140的臂部分140D。这样,附接部分142B在从Z方向(厚度方向)的两侧保持杆部件140的情况下附接到杆部件140上。
如图6A所示,侧壁102A在壳体102的Z方向端部处和X方向侧沿Y方向竖立。侧壁102A具有***孔103,杆部件140的臂部分140D***该***孔103中。臂部分140D的端部经由***孔103从壳体102伸出。此外,操作杆142可转动地附接在壳体102的外侧。
在操作杆142沿Y方向垂挂的状态下,如图6A所示,加热辊104和加压带106彼此接触,从而通过弹簧138(参见图4A)的偏压力而形成咬合部分N,如图2所示。
相反地,在操作杆142转动成沿X方向延伸的状态下,如图6B所示,加压带106离开图2中的加热辊104。
如图7A和图8所示,杆部件140的移动路径(箭头-R的方向)和操作杆142的移动路径(箭头R的方向)处于同一个平面MA中。平面MA沿着X-Y平面。
图4A、图4B、图5A、图5B、图6A和图6B示出定影装置100的带引导部件119(参见图3)侧,但没有示出带引导部件118(参见图3)侧。由于带引导部件118侧的结构与带引导部件119侧的结构类似,所以省略了对带引导部件118侧的结构的描述。
下面将对作为比较例的定影装置200进行描述。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结构上与示例性实施例中的定影装置100所采用的部件的构造基本相同的部件,并且省略对它们的描述。
如图9A和图9B所示,定影装置200包括托架202、杆部件204和操作杆208。当从Z方向看去时,托架202大致呈有角的U形,并且托架202支撑加热辊104的端部。当沿Z方向看去时,杆部件204大致呈有角的U形,并且支撑加压带106的端部。操作杆208用于使杆部件204沿X方向移动。托架202和杆部件204的大致呈有角的U形的部分彼此对置,并且杆部件204可转动地连接至托架202的下端。
托架202固定在定影装置200的壳体(未示出)上。在托架202的顶部,附接部分202A设置为固定有以X方向为轴向的柱状杆212。此外,操作杆208可转动地附接在托架202上,以便沿X方向施加操作力F1。
相反地,杆部件204包括支撑部分204A、第一被偏压部分204B和第二被偏压部分204C。支撑部分204A大致呈有角的U形并支撑加压带106的端部。第一被偏压部分204B位于支撑部分204A的上侧并沿着Y-Z平面,并且与操作杆208接触。在俯视图中,第二被偏压部分204C在支撑部分204A的与第一被偏压部分204B相反的一侧设置为平行于Y-Z平面。
通孔(未示出)沿X方向贯穿第二被偏压部分204C,并且杆212***该通孔中。杆212还***弹簧214中并保持弹簧214,以使弹簧214不掉落。在通常状态下,弹簧214的偏压力F2使加热辊104和加压辊106彼此接触。
在比较例的定影装置200中,当使操作杆208沿第一被偏压部分204B远离托架202的方向转动时,第一被偏压部分204B朝X方向移动,第二被偏压部分204C克服弹簧214的沿与X方向相反的方向的偏压力而朝X方向移动,从而杆部件204朝X方向移动。然后,加压带106离开加热辊104的外周面(加压带106与加热辊104解除接触)。
如图9B所示,当使操作杆208沿将比较例的定影装置200中的加压带106的按压解除的方向转动时,偏压力F1的作用位置在Z方向上相对于支撑部分204A偏移(偏离)。因此,在与Z方向相反的方向上的弯曲应力F3作用在支撑部分204A上,并且这有时会导致杆部件204的弯曲变形超过允许值。
在杆部件204发生弯曲变形的情形下,当再次通过使杆部件204转动来使加热辊104和加压带106彼此接触时,加热辊104与加压带106之间在Z方向上的压力平衡被干扰。此外,作用在记录片材P上的色调剂图像上的压力平衡变得不均一。这导致在定影之后的记录片材P的宽度方向(Z方向)上的图像不均匀性和纸张褶皱。
操作
下面将描述示例性实施例的操作。
在通过加热辊104与加压带106之间的接触而形成咬合部分N的状态下,如图7A所示,当抓握操作杆142的操作部分142A并使操作部分142A朝箭头R的方向(箭头R的方向位于X-Y平面中,以便使沿Y方向垂挂的操作杆142沿X方向设置)转动时,操作杆142的侧面142E或斜面142F与壳体102的侧壁102A接触。
由于从轴144的旋转中心O到斜面142F的长度L2长于从旋转中心O到侧面142E的长度L1,所以随着操作杆142的转动角度增大,轴144的旋转中心沿X方向远离壳体102的侧壁102A移动。然后,使杆部件140围绕销钉部件132朝箭头-R的方向以弧形的形式转动。
也就是说,由于操作杆142沿X方向拉动杆部件140的顶部并使该顶部移动,因此如图7B所示,被杆部件140支撑的加压带106也沿X方向移动。因此,加压带106离开加热辊104的外周面,并且使加压带106的压力解除。
如图8所示,操作杆142与壳体102的侧壁102A接触,并且沿X方向的拉力F1作用在定影装置100中的杆部件140上。与比较例的定影装置200(图9A和图9B)相比,由于操作杆142从Z方向(厚度方向)上的两侧保持杆部件140,所以作用在杆部件140的一侧上的载荷与作用在杆部件140的另一侧上的载荷之间的差异减小。这样可以抑制杆部件140在Z方向上的变形。
与比较例的定影装置200(参见图9B)不同,不是压力F1作用在定影装置100中的杆部件140上,而是沿面内方向(X方向)拉动杆部件140的拉力F1作用在杆部件140上。这样可以抑制杆部件140在Z方向上的弯曲变形。
另外,与操作杆142从两侧保持杆部件140但操作部分142A沿Z方向偏移的情况相比,由于杆部件140的移动路径和操作杆142的移动路径处于定影装置100中的同一个平面MA中,所以可以抑制杆部件140在Z方向上的弯曲变形。
与比较例的定影装置200相比,在定影装置100中,由于杆部件140在Z方向上的变形(弯曲变形)如此被抑制,所以当通过使杆部件140转动再次使加热辊104和加压带106彼此接触时,加热辊104与加压带106之间在Z方向上的压力平衡几乎不被干扰。此外,由于作用在记录片材P上的色调剂图像上的压力平衡变得均匀,所以可以抑制定影之后的纸张P在宽度方向(Z方向)上的图像不均匀性和纸张褶皱。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例性实施例。
在Z方向上,操作杆142相对于杆部件140可以是对称的。此外,可以用加压辊代替加压带106。
转印单元可以将色调剂图像直接从感光体22转印到记录片材P上,而不是使用中间转印带32将色调剂图像转印到记录片材P上。
代替通过朝远离加热辊104的方向移动加压带106来解除压力,可以将杆部件140设置在加热辊104中并且通过朝远离加热带106的方向移动加热辊104来解除压力。
出于示例和说明的目的提供了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上述说明。其意图不在于穷举或将本发明限制为所公开的确切形式。显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许多修改和变型是显而易见的。选择和说明实施例是为了最佳地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实际应用,从而使得本领域的其他人员能够理解各种实施例的发明和适合于特定预期应用的各种修改。其目的在于用所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内容来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Claims (4)

1.一种定影装置,包括:
加热旋转体,其加热形成在记录介质上的显影剂图像;
加压旋转体,其通过在所述加压旋转体与所述加热旋转体之间咬合所述记录介质来按压所述记录介质;
一对支撑板,其可旋转地支撑所述加压旋转体和所述加热旋转体中的一者的两端,所述支撑板的厚度方向与所述加压旋转体的轴向相对应;以及
解除部件,其包括:附接部分,其附接在所述支撑板上,以从所述厚度方向上的两侧保持所述支撑板;以及操作部分,外力作用在所述操作部分上,
其中,当沿预定方向的外力作用在所述操作部分上时,所述解除部件通过使所述支撑板朝远离所述加压旋转体和所述加热旋转体中的另一者的方向移动来解除所述加压旋转体和所述加热旋转体中的一者对所述加压旋转体和所述加热旋转体中的另一者的按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装置,其中,
所述解除部件通过朝远离所述加压旋转体和所述加热旋转体中的另一者的方向拉动所述支撑板来使所述支撑板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定影装置,其中,
所述支撑板的移动路径和所述操作部分的移动路径处于同一个平面中。
4.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显影剂图像形成单元,其形成显影剂图像;
转印单元,其将所述显影剂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上;以及
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定影装置,所述定影装置通过在所述加热旋转体与所述加压旋转体之间咬合所述显影剂图像来将被所述转印单元转印的所述显影剂图像定影到所述记录介质上。
CN2012101021646A 2011-09-14 2012-04-09 定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Pending CN10299895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200647A JP5887779B2 (ja) 2011-09-14 2011-09-14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1-200647 2011-09-14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998951A true CN102998951A (zh) 2013-03-27

Family

ID=478299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1021646A Pending CN102998951A (zh) 2011-09-14 2012-04-09 定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824927B2 (zh)
JP (1) JP5887779B2 (zh)
KR (1) KR101655865B1 (zh)
CN (1) CN102998951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16248A (zh) * 2013-10-07 2015-04-15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定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6200325A (zh) * 2015-03-17 2016-12-07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定影装置、图像形成设备、按压装置以及驱策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938863B2 (ja) * 2011-09-20 2016-06-22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
JP6344636B2 (ja) * 2013-01-25 2018-06-20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ベルト制御装置、ローラユニット、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KR20180082862A (ko) * 2017-01-11 2018-07-19 에이치피프린팅코리아 주식회사 정착 유닛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화상형성장치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208545A (ja) * 2003-12-26 2005-08-04 Murata Mach Ltd 定着器
JP2006058709A (ja) * 2004-08-20 2006-03-02 Fuji Xerox Co Ltd 定着装置
CN101261482A (zh) * 2007-03-05 2008-09-10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定影装置及使用定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US20080310895A1 (en) * 2006-08-25 2008-12-18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Fixing device for image forming device, capable of adjusting nip force between heating roller and pressure roller
US20090035033A1 (en) * 2007-08-02 2009-02-0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Fusing device and image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JP2009098169A (ja) * 2007-10-12 2009-05-07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1203127A (ja) * 1988-02-10 1989-08-15 Minolta Camera Co Ltd 印刷装置
JP2002040862A (ja) * 2000-07-27 2002-02-06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定着装置
JP2003287973A (ja) * 2002-03-28 2003-10-10 Seiko Epson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8052142A (ja) * 2006-08-25 2008-03-06 Brother Ind Ltd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967648B2 (ja) * 2006-12-27 2012-07-04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141186B2 (ja) * 2007-10-26 2013-02-13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5054557B2 (ja) * 2008-02-14 2012-10-24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US8010017B2 (en) * 2008-03-12 2011-08-30 Lexmark International, Inc. Fuser assembly including a nip release bias spring
JP2010231140A (ja) * 2009-03-30 2010-10-14 Murata Machinery Ltd ローラ押し当て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定着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208545A (ja) * 2003-12-26 2005-08-04 Murata Mach Ltd 定着器
JP2006058709A (ja) * 2004-08-20 2006-03-02 Fuji Xerox Co Ltd 定着装置
US20080310895A1 (en) * 2006-08-25 2008-12-18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Fixing device for image forming device, capable of adjusting nip force between heating roller and pressure roller
CN101261482A (zh) * 2007-03-05 2008-09-10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定影装置及使用定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US20090035033A1 (en) * 2007-08-02 2009-02-0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Fusing device and image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JP2009098169A (ja) * 2007-10-12 2009-05-07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16248A (zh) * 2013-10-07 2015-04-15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定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4516248B (zh) * 2013-10-07 2018-11-20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定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6200325A (zh) * 2015-03-17 2016-12-07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定影装置、图像形成设备、按压装置以及驱策装置
CN106200325B (zh) * 2015-03-17 2019-11-08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定影装置、图像形成设备、按压装置以及驱策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1655865B1 (ko) 2016-09-08
US8824927B2 (en) 2014-09-02
US20130064585A1 (en) 2013-03-14
KR20130029325A (ko) 2013-03-22
JP2013061535A (ja) 2013-04-04
JP5887779B2 (ja) 2016-03-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751762B2 (en) Transfer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JP4321501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8204418B2 (en) Fixing device with separation mechanism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omprising the same
US7974560B2 (en)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omprising the same
US7865110B2 (en) Cover body for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9715210B2 (en) Main body of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2998951A (zh) 定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JP5339750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9377752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image bearing member protection
JP6650705B2 (ja) ベルトユニット、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加熱装置
US9069326B2 (en) Image formation apparatus
JP2009115836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5549514B2 (ja)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568354B2 (ja) シート搬送装置
JP6946017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5108729A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02650840A (zh) 图像形成设备和保持构件
JP2016085328A (ja) 光書込ヘッド位置決め機構、プロセスユニット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8155561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13083968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6256232B2 (ja)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20240053693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12220758A (ja) 像加熱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3083969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5593898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30327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